浅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缺陷与对策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2:3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缺陷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缺陷与对策》。

第一篇:浅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缺陷与对策

浅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缺陷与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制定和发表,是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和园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执政为民本质要求以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理想信念、思想意识、道德修养和价值取向的正确确立,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顺利实现。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逐渐侵蚀着未成年人的思想,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冲击着校园,未成年人中部分人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格格不入,有一小部分学生在自身的价值取向上,选择金钱至上、权力至上、舒适生活至上的消极观点等问题,迫切要求我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未成年人价值取向,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党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们要以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未成年人成长发育的规律,不断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关系着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民族的兴衰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若不及早抓、紧抓、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工作,势必贻害无穷。因此,对广大未成年人的教育,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形成的原因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家庭、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相脱节问题尚存,不能达到齐抓共管的教育效果。

2、学校对问题学生教育引导力度还不大,普遍教育开展的较好,重点教育力度不够。

3、教师职业道德还应进一步提高,学校全方位管理应进一步加强。

4、在家庭教育当中,家长对子女教育的侧重点把握不准,协调不好“身”与“心”的关系,特别是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存在较大问题。

5、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重视程度不够,活动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还需不断创新。社会不良环境对未成年人有一定不良影响。

形成的主要原因:

1、社会方面:一是网络影响,由于可供学生业余休闲的文化、体育场所极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集镇网吧的兴起,使一部分学生喜好上网,难免会受到网上一些不健康因素的影响;二是不健康的文学、文艺作品影响,一些非法经营者非法宣传销售黄色口袋本、暴力读物等;三是不适合青少年的影视作品、录像带影响,一些违规的录像厅、音像制品商店非法播放、销售黄色录像带、光碟等。

2、学校方面:第一,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应试教育”观念依然在领导、教师头脑中有较牢固的根基。第二,少数教师职业道德不高,言行举止不规范,教育方法不得当。第三,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结合不好。

3、家庭方面:首先,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目标是“重智力轻德育”,存在着教育维度上的偏颇,多数以上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德育教育无所谓”。其次,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失误,存在着因婚姻家庭变故致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恶果。第三,家庭与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相脱节,有时甚至是家长说一套,学校讲一套,在社会上看到的又是一套,教育口径相矛盾不统一,让未成年人无所适从,教育责任不清,工作机制不完善,价值导向扭曲,教育效果不好。

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教育内容

(一)加强未成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增强未成年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要用情感和理性、历史和现实、正面和反面的典型教材,帮助未成年人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基本国情和国内外形势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认识、辨别和判断事物,分析当今社会中的复杂现象,大力倡导科学精神,批判伪科学,形成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浓厚社会氛围,自觉抵制邪教,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认识新时期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正确认识个人命运和社会前途,不论是我们的事业顺利发展的时候,还是遇到困难的时期,都要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坚定为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教育。未成年人的个性往往都比较强,做什么事情都比较冲动,突出自我,其行为往往以是否对自己有利来衡量,使得一些不良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在社会上做出一些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因此,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普法教育、警示教育,特别是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法律法规教育。学校要利用集会、班会、讲座等各种组织形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切实提高未成年人的纪律观念、法制意识,引导未成年人知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三)加强未成年人的科学知识教育。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开展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活动。使学科教学成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把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体现在课程和教材之中,贯穿和渗透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挖掘与发挥学科教学所内涵的教育功能。切实帮助未成年人了解科学知识的发展趋势,增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紧迫感和主动性,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含量。大力推进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宫等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积极整合各种校外教育资源,发挥专项教育活动场所在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优势,激发未成年人科技创新热情,培养科技创新能力。要广泛开展读书求知活动和科普活动,帮助未成年人迅速掌握反对伪科学的锐利武器,把现代科技知识传播到广大未成年人中去,提高未成年人的科技文化素质。

(四)加强未成年人的实践经历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只有在道德实践过程中,才能实现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统一,实现他律和自律相统一,实现知、信、行相统一。要坚持以创新活动载体,以体验教育和素质拓展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帮助未成年人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转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广泛组织未成年人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参加公益活动,参与社会服务,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充实精神生活,升华道德境界,提高自身素质。大力普及“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倡导“文明交通、文明言行、文明生活、文明礼仪”,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并利用各种节假日,典范人物事迹,重大事件纪念日等重要时机,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益的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精神,养成尊老爱幼、无私奉献的良好品行,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加强未成年人的团队组织教育。团队组织对于未成年人的素质培养、情感依托、个性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充分运用团队组织育人的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引导,帮助未成年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要强化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巩固发展少先队教育基地、共青团教育基地、青少年法制基地等活动阵地建设,切实加强青少年外围组织建设,逐步建立覆盖所有未成年人的团的组织网络。大力开展“五自”学习实践活动,培养未成年人“五自”能力;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让未成年人感受关心他人的快乐;开展科普宣传周,提高未成年人科技意识,增强技能、锻炼才干;组织开展“艺术节”等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的审美能力。通过充分发挥组织的引导作用,不断扩大团队组织对未成年人的覆盖和影响;通过充分发挥组织的互动作用,动员和组织未成年人积极参与团队组织活动,帮助未成年人在组织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共同健康成长。

(六)加强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建设。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实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为重点,全社会共同参与、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机制。在校园周边施行不准乱设摊点、不准开设游戏厅、不准噪音干扰、不准聚集打牌赌博、不准滋扰闹事侵害学生、不准违法停车的“六不准”制度。对校园周边影响教学秩序的无证商贩、娱乐活动及时清理和取缔,对扰乱校园秩序、强抢学生财物的违法犯罪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并强化文化市场的监管,加强歌舞娱乐市场、音像市场、出版物市场等文化市场的管理,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坚决查处色情淫秽书籍、暴力游戏软件、流氓玩具,坚决禁止制造传播反动、淫秽、邪教、迷信出版物,坚决打击利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传播有害信息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设想和措施

毛泽东曾说:“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祖国的希望,民族地未来。”“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可见对未成年人培养教育,事关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目前教育改革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小学生是基础的基础,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求知精神等方面的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一定要跟上新的教育改革步伐。思想落后则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所以作为教育者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了进一步搞好新时期的品德教育,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打铁还要本身硬”,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我们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师责无旁贷

随着社会的进步,小学教师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事关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此,教师应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认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努力使自己成为思想境界高,精神面貌好,品德高尚的人。一位举止彬彬有礼,谈吐文尔雅的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敬。而一位举止鲁莽,谈吐粗俗的人则令人生厌。这说明,人们在道德观念上有很高的要求,社会需要物质文明,同样也需要精神文明。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应成为精神文明的表率。因为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有威望的人。学生对教师非常信任和依恋,把教师的话当成“圣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所模仿。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师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新一代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

教师要以德育德,身正为人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为孩子竖起一个榜样,立起一面镜子。以自己美好的心灵和言行影响孩子们的身心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如:教师在教室地面上捡起一片碎纸;细心地为学生缝上衣服上撕裂的口子;把自己的衣服披在生病孩子的身上;哪怕是“你真棒”这样简单的三个字……点点滴滴,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从而对小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育人是自己的天职,自己没有理由放弃一个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师责无旁贷。

(二)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思想品德课是主阵地

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他对引导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思想品德教学大纲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依据。教师在以本为本之前,必须以纲为纲,深入学习研究大纲,明确教学的基本要求,把握住教学的基本要求。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知道应该怎样做。通过明理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动机。在讲课时,注意创造一定的情境,诱发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用生动形象感人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感染学生。使较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把握好教育时机,使书上的图文有机结合起来,产生相辅相成的效果。教师对图文所阐述的观点要做到心中有数。抓住能启发明理的关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理解课文内容。在对图意、文章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课堂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可挖掘的德育因素,如数学的计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优良习惯;体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等等。就语文学科来说,在教材中有许多含有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质等德育素材的课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堂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将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同时受到熏陶感染,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有关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讨论,从而提高认识。例如教学语文课本中《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学完之后,可以让学生讨论:今天我们有这样好的学习条件,应该怎样呢?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教育学生从小培养自觉学习、刻苦努力、珍惜幸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同时,这种学习方法也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科间的整合的学习方法。

(三)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结合生活实际

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单纯的进行课堂教学并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我认为,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把思想品德课上学到的道理带到生活中去。要立足课堂,着眼课外,在明理的基础上导行。讲课结束后要告诉学生下课后做什么,怎么做。要密切同学生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在家中的落实情况。使学生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中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的道德观念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如:学过《要尊重理解父母》一课后,在家中要关心体贴父母,多为父母做一些家务;学过《学会宽厚待人》一课后,在于同学交往中,让学生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的缺点,化干戈为玉帛,同学之间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久而久之,这样的活动方式就带动了思想不稳定、容易反复的同学,使他们不断加深道德情感的体验和深化,逐步使其思想境界再上新台阶。

(四)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

德育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同样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

开展互动教育,调动未成年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未成年人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和渴望,乐于接受新事物,思维开放活跃,主体意识、平等意识较强。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时,自始至终都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理解和尊重他们,改变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使未成年人处于教育过程的主体地位;改变“我说你听”的教育方式,使未成年人由教育过程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互动教育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不断增强教育效果,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新道德、新观念。既要充分体现未成年人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对道德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又要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帮助未成年人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和矛盾,做到在服务中教育,在关心中引导。

关注突出问题,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如何确保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竞争加剧,矛盾凸显,未成年人在心理上经受着强烈的、持续性的冲击,心理疾病日益增多;另一方面,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普遍智力发育较好,但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同时,由于课业负担普遍过重,有的家庭经济负担也较重,以及生活中的各种挫折,许多学生面临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是未成年人由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引发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的重要原因。人格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重要体现,德育必须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卫生,积极向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关心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应针对当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的有效途径,大力培养未成年人的自立能力、自律能力、合作能力、面对挫折与承受压力的能力,使他们成长为有健康人格、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五)坚持实践育人,优化和完善社会教育

思想道德建设的本质是实践。德育教育的过程是由知、情、意(信)、行等环节结合而成的,实践贯穿于各个环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注重实践育人。

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这两个课堂、两个阵地,既重视课堂教育又重视社会实践,既进行认知教育又开展实践教育,使未成年人在社会实践中向人民学习,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悟道德,磨炼意志,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做到知与行的统一,成为既有崇高理想又能脚踏实地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实践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创业教育,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因为这一代未成年人,在今后的十年、二十年都将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当他们走进社会的时候,也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完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候,更需要他们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因此,我们要把培养未成年人的创业精神,作为弘扬民族精神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使未成年人增强创业勇气,提高创业意识,增长创业技能,勤于动手,大胆实践,不断创新。通过实践体验,把创业的意识和道德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和思想道德素质,转化为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准则,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不断优化和完善社会教育。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虽然表现在未成年人身上,但根源在成人社会。社会是一本无字教科书,是人生的大熔炉,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会潜移默化地在未成年人心中打下深刻烙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既是民族延续及国家发展的需要,又是爱护未成年人,使他们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从这样的意义上说,社会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课堂,优化和完善社会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应把优化社会软硬环境和搭建社区教育平台,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性工作抓实、抓好。

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是“我讲你听”,“我说你服”单方面的生硬灌输的方法,这种靠枯燥的说教来“包打天下”的做法,实践证明,效果并不好,她极大的妨碍了未成年人自觉自愿精神和主体意识的形成。违背了资助学习论等教育理论。自主学习论是一种与知识经济时代,与现代学习社会相适应的教育理论,它要求学习者首先使自己成为主宰自己的主体,才能实现自主发展。它还要求,学习者不仅要把学习内容作为认识的课题,而且要将自己作为认识的客体。通过到道德实践,反省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对自己做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不断提高道德素质。康德十分强调实践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他指出,学了并不等于懂了,懂了并不等于会了,会了并不等于做了,要会做还必须靠实践。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在实践方面,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提倡在实践体验中培养习惯,对此它做很多精辟论述。他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落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是真知的收获。他还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油,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还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颇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在社会的伟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加强德育工作,时效性是根本。积极给未成年人以享受自由的空间和广泛参与的道德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咀嚼,在实践中感悟。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让他们在自由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目的和途径。

(六)坚持循序渐进,健全和强化家庭教育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其道德水准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言行之中。因此,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从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生理、心理和思想可塑性强等特点,紧紧抓住影响他们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坚持从小事做起,正确引导,循序渐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符合未成年人的认知水平、思维习惯和兴趣爱好,采用未成年人能够理解的内容,采取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层次和内涵。要注重对未成年人进行基本行为规范教育,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中小学校要全面落实好《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以此作为经常性、基础性的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公德意识,提高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还要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形式,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诚实守信的美德,树立法制观念,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从家庭教育入手,夯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也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未成年人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多方面的学习,日常生活则主要在家庭环境中。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文明行为、高尚品德的影响和作用更大。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切实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通过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多种形式,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使他们努力成为学习型家长,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现在的未成年人多数是独生子女,“四二一”型的新家庭结构正在形成,“隔代养育”现象越来越突出。在这样的家庭中,承担教育责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及社会有关部门,必须研究和总结未成年人教育的特殊规律,学会和未成年人在情感、学习、生活乃至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平等沟通交流,不能用简单的方法教育“复杂”的对象。此外,单亲家庭、残障家庭、困难家庭等的未成年人子女教育也十分薄弱,许多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都来自这些家庭。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正在逐步走出农村、进城务工,带来了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流动儿童”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应当分类研究,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做好这些家庭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远离“假、空、远”等倾向,使未成年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七)利用心理疏导,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八)心理是反映人们的知觉、情感、个性、意志、想象、思维、记忆等复杂得心理活动。人们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人们的道德品质。因为心理素质有健康的、不健康的。健康的心理特征是愉快的心情,在行为上是积极向上的;不健康的心理特征是心理障碍,更多的表现出错误的行为,还有逆反心理,它是由于教育者的简单、粗暴或者批评不得法,不但无法说服受教育者,反而激起强烈的抵触情绪,产生逆反心理。让我们举例说明心理的素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例一:有的学生因为禁不起家长的训斥而离家出走。例二:有个女同学因为没有编入重点班,心理受到打击而自杀。例三:有些未成年人犯了错误,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破罐破摔,最后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以上这些情况表明了,由于心理的不健康和缺陷导致离家出走,轻生和犯法,因此心理健康是多么重要啊!对此德育工作者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犯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采取理解、宽容和挽救的教育方法,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舞,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心理上进行沟通。开展心理咨询和聊天活动。在心理沟通的时候需要平等相待和真诚交流。需要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需要尊重和爱心。在意志心理创伤的同时,更要致力于健康心理的建设,要着眼于培养健全的心理品质,使之与有自信心,进取心和责任感。要进行理想和道德的教育。使之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以英雄人物为楷模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构建健康的心理防线,才能自觉地抵制不良影响,做到防患于未然。

(八)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作用,将自我教育与集体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水平。集体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未成年人的社会化离不开集体,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除了靠家庭、学校、社会外,还要靠他们自己的集体,即通过团队组织将他们组织起来,参与各项集体活动,使他们从小在集体中学习当家作主,充分发挥贴近未成年人和具有广泛社会联系的优势,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和未成年人实际,丰富和完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真正使团队组织成为未成年人学习的课堂,实践的阵地,展示的舞台,成长的摇篮。要利用少队组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重视社会实践,让学生不断自我体会、自我感悟

少先队工作也是学校工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着重组织学校实践体验。在少先队中,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不断体会,不断感悟,不断积累,从而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可以让学生自发组织“手拉手活动”“学习雷锋好榜样”“献爱心”等等,培养学生责任感,根据“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方面联系的围绕,培养学生自我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四个系列,组织学生多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鼓励学生与人交往中做到礼貌大方,真诚,与学生要和睦相处。使学生养成团队互助、奋发向上、守纪律、有礼貌的好习惯。

2.在校还要多组织学生课外活动

在少队活动时,让学生观看一些生动形象的人物、故事、法理的光碟,引起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这“情境相生”的氛围内不断升华、强化。这种深化的感染力也可以决定一人的人生道路。比如说观看一些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像黄继光摧毁火力点而牺牲,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人物故事,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的激情。还可以让学生看一些寓言故事,例如:《守株待兔》就可以教育学生对意外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成果要靠真实的劳动获取,教育学生做个踏实、勤快的人,而不是一天到晚想着不劳而获。

(九)加大投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加大教育资金投入,积极拓宽投资渠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要广泛动员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体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改善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环境,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空间。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关系着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民族的兴衰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从小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一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培养一代跨世纪的合格建设者,是我们做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若不及早抓、紧抓、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工作,势必贻害无穷。因此,对广大未成年人的教育,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总之,学生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第二篇: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及对策

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及对策

[摘要] 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因素大致有教育上德智失衡、望子成龙中的重心偏误、网络的监管乏力三个主要原因,解决的根本途径是树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环境教育观,切实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合力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教育网络

一、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因素

面对初中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方面的实际状况,分析原因,归纳总结,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因素。

(一)教育上的德智失衡

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劳动者,本是未成年人的培养目标。德育与智育在学校教育中,本应是同步提高,协调发展。然而,在如今的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的失衡状况却一直存在。以考试分数定录取线的高、中考,在主宰着中学的教学。升学率是衡量中学声望和地位的首要标志。

在以考试分数计成败的升学率面前,智育被抬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德育只能退居其后,陷于“说起来重要却对升学无意义”的尴尬境地。因此,受教育者的文化水平可能是提高了,却是以思想道德水平滞后为代价。学校对这样的失衡并非心无疑虑,家长对这样的失衡更是常有不安之心,但又不能无视子女的前途而另觅成长之途。

(二)“望子成龙”中的重心偏误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人父母谁人不盼。但这种期盼的重心,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已从德才兼备向“注重学习成绩”偏移。父母关注的重心是智力的开发,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是学习成绩。

这样的观念,表现在家庭教育中就是淡化了德智体全面发展,对未成年子女只求功课好,千叮咛万嘱咐的是“除了学习你什么都不用管”,有的父母甚至对

孩子的课外时间都做出种种规定,目的只有一个:好好学习。家庭如此潜移默化,可能使得未成年人从小就形成了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三)网络的监管乏力

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有相当大的一个群体是学生网民,占总体手机网民的四成左右。网上冲浪,已成为未成年人追逐的新潮,许多中学生更是以当“小网虫”为荣,视不常上网为落伍。

网络是一个“天使”与“恶魔”同在,鲜花与陷阱并存的世界。对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一个新的信息源,有利于现代素质的培养;又是一个新的伤害源,使用不当又会危及身心的健康,从许多调查,我们可以看到,网络对未成年人的伤害,主要有三:

一是网上暴力信息。未成年人从网上获取的暴力信息,逐渐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虚拟与现实的差异,形成了以行使暴力为乐的思想和行为。是如今校园暴力增多的一大诱因,更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网络教唆者。

二是网上色情信息。大量的色情信息,对正处于青春萌动的未成年人,已造成许多令人忧虑的心理刺激和不良仿效,危及身心健康。

三是网上各种游戏。网络游戏有其娱乐,益智的一面,但过多地沉溺其中泡吧成瘾,又会给缺乏自制力的未成年人带来学习成绩下降,旷课逃课,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等危害。

由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及网上色情充满刺激和浪漫,许多学生一旦接触便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是网络的三大魔爪,是使青少年堕落的三大杀手,因此又被称为“电子海洛因”。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对策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战略任务提高认识,针对以上种种影响因素,我们从实际出发,积极寻求有效的对策。我们认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是树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环境教育观,切实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合力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学校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

1.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上来,全体教职工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起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首的观念。

学校是对未成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应该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鼓励各学科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等。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到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明确新时期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严格教师队伍的管理,对违背教师职业道德、有损教师职业形象的行为,应给予不同形式的批评教育乃至处分。

教师应该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心理解每个学生,优秀的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教育方法和心理调控技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勇于面对现实、面对困难。同时,学生也应掌握一定的情绪调控技巧,即使已经产生委屈、难过、害怕、烦恼、苦闷等情绪,也要寻找适当的办法,比如找知心朋友、老师、家长倾诉,合理地宣泄;或转移消极情绪,到操场跑跑步、打打球,尽量将消极心态转化为积极因素。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和学生打交道最多的人,他们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班主任可利用谈心、家访、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做学生知心朋友,引导学生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使班主任成为令人羡慕的岗位,鼓励优秀教师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把班主任工作经历和业绩作为评聘职称的重要条件,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班主任的待遇。

3.突出重点,精心组织,把德育融汇到学校教学环节和学生实际生活之中 积极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积极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学校把每周一升旗仪式作为开展经常性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每次升旗仪式后即由

全校36个班级轮流进行国旗下讲话,如:“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学雷锋”、“诚信教育”、“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生安全”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有针对性主题鲜明的国旗下讲话,潜移默化起到矫正错误观念,匡正成才观,正确对待网络等作用。

加强共青团工作,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学校共青团乏积极组织利用入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共青团员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情感,利用学生业余团校,积极开展党、团基本知识教育,通过建立团员德育教育基地,如我校一直把清流办敬老院作为团员教育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帮老人们打扫卫生,陪老人们谈心等,鼓励学生热爱劳动、关心他人。

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学校坚持执行新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的意识和习惯。每年秋季开学后,学校在新生入学时都要集中进行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学前教育并开展军训,帮助七年级新生加快完成由小学生向中学生的转变;每学期都要请法律副校长或市中院法官给学生上法律知识讲座,每学年举办一次“模拟法庭”展演,用身边鲜活的事例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主动开展网上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学校在每天的信息课上主动向学生开放校内网络设施,争取在网上大量提供和不断更新健康向上的内容,为学生利用网络接受教育,收集信息、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教育学生远离营业性“网吧”和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二)家庭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要做好基础、奠基的工作

家庭环境塑造学生的基本性格,只有家庭与学校教育达成一致学校教育才能有好效果,但实际上家长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尚存在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在于家长家庭负担沉重,疲于养家糊口,根本无力无心理会子女的教育问题;二在于由于家长能力有限,无法解决学生学习上、思想上的问题;三在于家长不重视子女的学习情况,着重自己的娱乐而让子女放任自流的情况较严重;还有的家长没有教导子女的科学方法,或是过于溺爱,或是动辄打骂,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针对家庭教育的误区,为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促进教

育合力的形成,我们采取了两大措施:办好家长学校,推广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密切联系家长,内外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建立家访制度,“问题学生”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很好地杜绝了学生不良情况尤其是违法乱纪现象的出现。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请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共同寻求解决学困生问题的办法;向家长说明我校教育教学的方向、目标,争取家长的合作和支持。同时还征求家长对我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三)社会为少年儿童提供成长的基地,社会教育要承担净化育人环境的重任

加强与社区的互动。学校处于社区之中,社区的良好育人环境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实施全程管理和全程教育,我校积极配合社区的各项活动,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敬老活动,去福利院慰问老人,既增加了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拓宽了学生思想教育的路子,又造福了乡里,共创文明社区环境。

警、校挂钩共建文明学校。多年来,我校一直注重法制教育,建立了警、校挂钩制度,每学期都定时邀请派出所处的干警来校进行安全、交通、法制的宣传教育。派出所还参与学校的德育管理,琅琊路派出所所长还担任了我校的法制副校长,分工帮教后进生,抓后进生的思想工作。此外,还请干警同家长一起座谈,向家长介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

经过探索,我们觉得只要切实加强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切实纠正“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通过课内外、校内外各种途径,发挥好学校主渠道作用,真正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原则;奠定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内外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加大与社会的互动,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如与社区互动、军民互动等,净化育人环境,切实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合力作用,在相互配合下共同施加对学生的良好影响,是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

参考文献:

[1] 毛裕介.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注重发挥未成年人的主体作用[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0-25.[2] 佘双好.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其发展特点的执政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44-50.[3] 李长春.深入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和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N].北京:人民日报社,2009-12-22.

第三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央、省、市先后出台了有关文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空前重视。各地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开辟了不少新途径,创新了不少新载体,设计了不少的新方式,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积极向上、思想健康、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广大未成年思想道德的主流。但也应该看到,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仍存在不少问题,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迷恋网吧、打架斗殴、赌博、盗窃,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全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因为方法不当或关系不顺等原因,对未成年人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存在程度不同的缺位,相互配合不力甚至断档脱节,是造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是当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社会缺位。一是就业岗位缺少。未成年人流入社会,农村的主要外出打工,城镇的大都无所事事。由于没有充足的就业岗位和明确归属,这部分未成年人缺乏管理,容易误入歧途。二是精神营养缺乏。市场上文化产品良莠不齐,高质量的适合未成年人的读物匮乏,粗制滥造的、成人化的甚至不健康的读物进入未成年人阅读领域,极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三是成才导向缺乏。文艺作品对未成年人成才成长中的先进典型宣传较少,而以提高阅读收视率为目的,或多或少宣扬社会阴暗面的书刊影视作品充斥市场。加之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封建迷信、愚昧落后观念的影响,一些未成年人形成了消极的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颠倒的荣辱观、错误的婚恋观,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四是综合管理缺陷。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差,社会闲散青年进入学校或在学校周围滋事生非、抢劫诈骗、盗窃等情况时有发生。对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查处不力,未成年人涉足不健康场所的现象屡见不鲜。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缺乏,孩子周末、假期没有良好的活动场所。

第二,家庭缺位。一是管理欠缺。一些父母忙于个体经营或双双外出打工,有的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有的寄养在亲戚家里;孩子干什么,家长不清楚,孩子处于失控状态。一些家庭因婚姻变故或家庭不和谐,孩子无人管理,导致未成年人逃学辍学,为所欲为,甚至走向犯罪。二是方法不当。一方面,部分家长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甚至有不良嗜好和习惯,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有的家长拉孩子凑数打麻将、打扑克,有的家长在孩子面前津津乐道地宣扬金钱的魅力,抒发对权力的崇拜,在家长的潜移默化之下,孩子形成了贪图享乐的恶习。另一方面,部分家长不会管教孩子,过分溺爱娇惯孩子,养成了孩子好逸恶劳、自私自利、专横霸道和缺乏责任感、不讲社会公德等不良品质。有的不能根据孩子的现实条件,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值,一味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急于求成给孩子施加太多的压力,甚至棍棒相加,形成未成年人自卑、逆反、压抑、焦虑的病态心理。三是责任缺乏。主要是一些家长过分依赖学校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与学校的沟通,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缺乏了解,对孩子课余生活缺少监控和管教,形成了课余德育管理的盲点。

第三、学校缺位。一是评价体系缺陷。客观上,高考刚性的智力竞争决定着未成年人的前途命运和学校的形象及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学校存在着重考试成绩,轻德育工作的现象,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建设未能摆上应有的位置。教师和学校无法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真正解脱出来。一些教师甚至视成绩差或有劣迹的问题学生为拖班级教学质量后腿的“包袱”,对后进生的教育缺乏耐心,方法往往简单粗暴,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转化效果。二是硬件缺乏。部分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实验室等硬件建设管理跟不上,在教育中不能较好地发挥阵地作用,未成年人教育缺乏必要载体。三是部分教师工作责任感不强。有的教师只尽教书的义务,缺乏育人的责任,不注意学生思想行为变化动态;有的教师抱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对学生中存在的违纪现象,过问少、管教不力甚至放任自流。有的教师无视规定,忙于做家教补课,只注重自己的经济利益,不注意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家庭、社会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仅需要三个环节各自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做好本职工作,而且需要各个环节之间紧密配合,统筹协调,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体合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配合的工作机制。而在实际工作中,三个环节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协调机制和制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能形成合力,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我们认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在齐抓共管、各司其责、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实效。

第一,方正确引导。引导未成年人注重德育养成。改革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机制,把德育教育纳入对学校工作的考核,纳入对教师工作能力的考评,纳入学生评优、升学考核指标序列,真正落实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强化未成年人德育养成先进典型的宣传。学校在每学期召开德育教育大会,宣传未成年人德育典型,引导学生见贤思齐。引导未成年人在实践中成长成才。家庭和社会都应主动承担应有的责任,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家长自觉摒弃不良习惯,做孩子的好榜样。媒体及文艺作品都应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力戒对未成年人产生各种负面影响。

第二,净化育人环境。一是整治娱乐场所。对网吧、录象厅等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进行专项整治,严格经营制度,对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入内、超时营业的,坚决予以取缔,并持之以恒地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整治成果。二是强化对电视传媒的管理。优化媒体播放节目,禁止播放带有黑社会性质、婚外恋和其他不适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电视剧、动画片等。丰富少儿栏目的节目内容,用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精彩的优秀少儿节目吸引青少年。三是整治学校及周围环境。学校要尽快启动计算机网络工程,提高运行水平,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上网,做到学生上网不出校园。政法部门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综合集中治理,对滋扰学校学生的人和事从严查处,从重处罚,情节严重的要根据有关法律给予刑事处分。对学校周围摊点、书店、网吧等进行全面综合整治。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各中小学广泛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教育。

第三,全面整合力量。一是注重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民政、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着眼贫困、病残等弱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多方提供入学资助、技术培训支持和就业服务。政法、教育等部门互相配合做好失足未成人、问题未成年人的帮教转化工作,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聘请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环境监督员,设立举报电话,对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整合、协调,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维护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切实抓好家长学校建设,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积极引导家长注意自身素质和素养的提高,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并把家庭教育的情况作为评选文明户的重要内容。二是促进社会、家庭、学校实现三结合。教育部门要想方设法促进学校发挥未成年人德育教育主阵地、主战场作用,发挥好与社会、家庭结合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召开家长会,通报情况,沟通意见,共同制定教育措施。建立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联系制度,使学生在校外处于有效监管之下,避免出现盲区。同时,要坚持定期开展调研,及时发现和解决未成年人成长中出现的问题。

第四,强化工作措施。定期不定期召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大投入,要重视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加快建设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图书馆要设立未成年人读书学习区,更新图书,全面对未成年人开放。改善办学条件,扩大高中阶段的办学规模,让更多的未成年人接受高中以上的教育,避免过早流入社会。加强对学生公寓的管理,让所有需要住宿的学生都能入住学校。制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责任考核考评体系,对责任单位、部门的工作情况定期评估通报,奖优罚劣。严肃查处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不作为行为。对拒不履行职责或工作不到位引发的问题,严肃追究责任,对当事人从严从重处罚、处理。

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 2008-07-11 14:45

未成年人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其思想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全面掌握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我们组织力量,集中时间,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几个月的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从调研情况看,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是比较好的。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类学校共同发展,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在公民道德建设大环境影响下,学校德育工作得到加强,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得到广泛认可,网吧治理等初见成效,未成年人的文化素质和文明行为均有显著提高。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1、注重个人发展。未成年人非常关注个人的发展,他们对自我发展充满信心。调查表明,有半数以上的未成年人自我评价较好,敢于维护个人的权利。同时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期望,85%以上的未成年人希望获得大专以上的学历。

2、平等意识增强。未成年人有较强的平等意识,他们要求自己的人格能够得到尊重,要求教师平等待人,要求与家长和平相处,要求和同伴有相同的参与集体生活的机会。平等意识已经深入每个未成年人的心灵。

3、具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未成年人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件都比较关注,他们或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感想,或投身于其中,他们渴望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4、具有探求性和操作性的学习方式。未成年人热爱学习,对书本仍然有相当的兴趣。他们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和休闲方式,如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做实验、用电脑和读课外书等。

5、乐于参加少先队或共青团活动。有98%的少年儿童希望加入少先队,87%的初中学生希望加入共青团;相当多的少先队员参加了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

但是,综合多种情况,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1、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增多。小心眼、自私、任性、狂妄、霸道等性格问题和不善交际、自我封闭、紧张焦虑、忧郁消沉等心理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现在的未成年人普遍感到不快乐,关键是自由支配时间少,教育内容多,课业负担重,缺少安全、和谐、民主、多彩的家庭氛围,对孩子丰富的感情世界、独立自信的心理和自觉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教育不够。未成年人心理压力较大,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外界的要求、期待、规定或威胁让他们疲惫不堪。自身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很多压力,如生理发育、心理发展、成就忧虑、同伴交往及其他源于自身而无法说清的矛盾,特别是在面临升学、早恋等实际问题时,缺少适新应变的处理能力。

2、校园师生间关系不和谐。部分学生意志薄弱,经不起批评,抗挫能力差,师生间沟通交流障碍越来越大。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中小学生害怕与老师主动交谈,怕老师说自己学习不好、考试成绩下降了批评自己,怕老师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和请家长来学校。对老师的批评和管理存在严重的抵触情绪。不愿主动接近老师,自己有什么想法、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宁愿找同学、找朋友,也不愿意主动向老师请教,请老师帮忙。

3、未成年人行为出轨现象较为严重。部分中小学生厌学思想严重,上课不注意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逃学逃课。有的未成年人在行动上不计后果,喜欢闹事,推崇暴力,不遵守纪律,不服从管理。有的未成年人迷恋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几乎每所中小学校都有学生在课余、节假日时间到网吧玩的现象。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疏于教育,使孩子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观念,唯我是从,同学或小朋友间稍有微词就大打出手。

4、思想道德与物质生活失衡。调查显示,当前未成年人的物质生活是有保障的,而且大多数处于较好水平,手头不断零花钱的孩子占一半以上。然而,其对价值的认同度与物质生活水平并不完全成正比。对诚实守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竟有73%的被访未成年人认为“只要能办成事都无所谓”。

5、审美取向热衷感官刺激。部分未成年人特别是一些流入社会的未成年人,裤子挖洞,奇装异服,外表古里古怪,脾气喜怒无常。调查中很多家长反映,在孩子们的业余爱好中,看动画片、玩游戏是他们的最爱。然而值得关注并引起警惕的是这些正处在长知识阶段的孩子们,对于科教类节目却不感兴趣。

二、问题分析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上存在的问题,反映出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上的缺欠和不足。综合调查的各种情况,造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1、不良家庭教育是产生“问题未成年人”的“前奏”。当孩子出现品行上的偏差,甚至成为难以管教的“问题未成年人”时,大多数的家长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绝大多数的教师也认为产生“问题学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家庭因素。一是家庭管理不到位。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疏于管理。有的是父母忙于生计,对孩子难以照顾,特别是由于改革开放,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孩子占了近40%,寄养在亲戚家中,缺乏父母关爱。当这些家庭的未成年人与那些有不良行为的伙伴相聚时,由于各种挫折带来的失落感能在这样的群体中得到慰藉,他们很容易混在一起,进而不良习性相互感染。二是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调查显示,未成年人中由于“父母双亡”、“父母感情不好”、“父母离异”、“父母再婚”而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出现“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三是家长管教方法不当。孩子产生不良行为之后,有的家长并没有认真反省自身对孩子教育的失误,从中吸取教训。孩子回家后依然用过去的方式方法对待他,平时娇惯放纵,助长了孩子贪图享乐思想和为所欲为等行为方式的形成;犯错误时就对其棍棒相加,使孩子承受皮肉之苦后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四是对孩子的管教过于严厉。有的父母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孩子存有诸多的不放心,担心孩子与坏人交往,担心孩子寻衅滋事,不允许孩子与外界联系,严格限制孩子的行动自由,孩子的一切活动都在父母的严密监视之下。这种“犯人式”的管理,使孩子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丝毫体验不到家庭的温馨。五是向孩子排泄不良情绪。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给自己丢了面子,怨天尤人,情绪低落。孩子回家后,依然不能摆脱自身的不良情绪,把孩子当作发泄的对象,唠叨、诅咒成了家常便饭。使孩子承受太多的不良刺激,而得不到积极帮助和鼓励,心灰意冷,“破罐破摔”。

2、家庭暴力是未成年人产生不良行为的“催化剂”。在调查中,绝大多数的被访未成年人反映受到过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差,经常出问题的未成年人,当他们出现某些不良行为时,受到父母打骂常常不可避免。在家庭中父母经常打骂孩子,带给孩子的是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父母打骂孩子的直接后果,不仅使未成年的孩子承受皮肉之痛,更严重的问题是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对父母产生排斥心理,并成为“离家出走”的直接原因。调查表明,未成年人离家出走、中小学生“辍学”,有一半以上是和父母责备有关。

3、学业不好是未成年人“辍学”的基本原因。调查显示,有60%的闲散于社会上的未成年人,是在初中毕业前、甚至在小学时离开学校的。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不好——旷课逃学——离开学校——闲散于社会,是多数孩子“辍学”的基本轨迹。在“辍学”后闲散于社会的未成年人中,上学期间曾经有旷课、逃学经历的高达90%。这些旷课、逃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学习成绩差或者根本跟不上学习进度。闲散于社会的未成年人在上学期间 “没有”或“很少”受到过老师的表扬,学习不好的孩子缺少在集体中表现自己的机会,回到家里更少不了父母的责罚、打骂,进而加剧了旷课逃学的不良行为。这些学业失败的孩子,为了减轻心理压力,他们需要寻找友谊,寻找心理支持。尤其是闲散于社会的未成年人,许多人有着学业失败、心理压抑、家庭不幸福等相同的遭遇和感受,彼此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哥们义气便成了他们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在他们的团伙中强烈的认同感给了他们畸形的自信和自尊,他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所以未成年人抢劫、斗殴等往往都是结伙而为也就不足为怪了。

4、不良文化场所是滋生“问题未成年人”的“温床”。文化娱乐场所,是家庭、学校之外未成年人闲暇活动的重要阵地。在这里,他们可以与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可以学习一些在家庭、学校中学不到的社会知识。但是这些地方人员复杂,一些活动内容不健康,甚至成为滋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温床”。这里可以诱发违法犯罪动机。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之所以违反国家规定向未成年人开放,目的是为了赚钱,他们不可能让未成年人无偿在这里玩。而未成年人没有可靠、稳定的经济来源,当他们没钱消费的时候,便通过偷、骗、抢等不法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里是不良交往的主要场所。这些地方本来就是容易藏污纳垢之地,来往此处的未成年人大部分是闲散少年,他们是有相似经历、共同兴趣、共同语言的人,很容易产生不良行为的交互感染,也难免在彼此交往中发生冲突,直接导致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5、学校德育工作不到位是造成未成年人多种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学校已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学校没有把德育工作当成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普遍存在偏重学生考试成绩的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估主要看考分、看升学率。为了安全和怕出问题,不敢带学生走出校门,社会实践、传统教育、郊游、踏青等活动不敢开展。二是歧视差生。在分数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一些教师只围着“尖子生”打转,而学习上有困难、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关怀和及时的帮助,使之成为学习和思想道德“双差”生。有的对“差生”要么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么操之过急,效果不佳。三是校园治安较乱。有的学校不注意校园治安管理,教师只尽上课的义务,不注意学生动态。对学生无故旷课调查了解不够细致,导致学生与社会上的不良分子来往,社会上的不良分子随意进入校园骚扰事件时有发生。四是大量初中毕业生过早地流入社会。由于高中招生少的制约,经济因素的制约,导致多数初中毕业生无法继续上学又无法就业,只好在社会上混。对社会、对学校均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对策建议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深入学习和借鉴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作思路。要在创新上着眼,在求实上着力。创新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创新内容,努力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创新方法,不断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建议是:

1、抓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关注、关心和积极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深入学习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舆论宣传力度。开辟专题栏目,跟踪宣传报道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通过典型宣传,扩大新闻效应,强化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同时,要广泛利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集中做好对上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利用阅报栏、板报、墙报等宣传阵地,形成浓厚的社会宣传氛围。

2、抓重点环节,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学校教育方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注重培育“四有”新人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育人准则。改变过去单纯以考分、升学率评估办学好坏的做法,严格控制中小学生辍学率。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优化教师队伍。要面对全体学生,特别关注“特困生”和“差生”,尊重学生的权力和人格,不歧视、不侮辱“差生”。要根据独生子女抗挫折不强,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疾病的实际,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主题班会、征文比赛、小发明、小制作、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让学生远离恶习、远离网吧、远离“黄、赌、毒”。扩大高中阶段的办学规模,尽量让更多的初中生接受高中以上的教育,减少过早流入社会未成年人数量。在家庭教育方面,妇联在牵头做好家庭教育的同时,配合学校教育,参与社会教育,形成政府支持、妇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社会化、开放式工作格局。以“学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为主题,深入开展“优生优育优教”知识传播与实践活动。运用各种有效形式和活动载体,广泛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扩大家庭教育宣传阵地,把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宣传到家庭、教育到家长。通过家长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讲座和培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和成才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实现“自然父母”到“合格父母”的提高。社会教育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帮困”的力度。对特殊群体从生活、学习、培训等方面给予照顾与关怀,使之能健康成长。整合社区资源,突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功能。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

3、抓阵地建设,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场所的教育功能。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提高水平,为未成年人参观学习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县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加强对现有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使用和管理,积极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活动。文化馆、图书馆等文体设施和校外教育设施,必须坚持公益性原则,增加向未成年人开放的时间,节假日要全天开放。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活动阵地,广泛开展艺术、书法、计算机培训及各种文体活动,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满足未成年人求知、求美、求乐、求健康的要求。

4、抓载体活动,增强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实效。贴近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根据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开展形式新颖、内容鲜活,适宜未成年人参与的道德实践活动。深入扎实地组织开展好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及各种道德实践活动。从一日常规和言行举止入手,抓住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这个关键环节,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生活的实际做起,把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结合起来,把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加深对思想教育内容的理解和对道德规范的认同,使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真正融入到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中去。

5、抓综合治理,进一步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大对游戏厅、歌厅、舞厅、网吧和音像市场等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认真执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和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通过实施监控、上网实名制等措施,切实加强对网吧的整治和管理。对社会网吧实行总量控制,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或违法行为严重的非法网吧。对违反规定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出售和传播黄赌毒制品的文化娱乐场所,要依法严厉查处。

6、抓组织领导,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各级党政组织和有关部门要从对党的事业、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极端负责的高度,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一是建立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协调各方面力量,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负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建立任务明确的责任机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组织协调的职责,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完成本部门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要从本部门实际出发,研究制定工作推进方案,强化保证措施,狠抓贯彻落实,密切配合牵头部门抓好有关具体工作,共同推进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深入开展。三是建立稳定巩固的保障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未成年人教育活动场所建设。切实加强工作队伍建设,本着重在参与、面向多数的原则,重点抓好少先队、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班主任队伍建设、关工委组织建设等。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队伍,形成上下齐抓的工作局面。

第四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正确把握当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现状,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校教育责无旁贷。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

1、理想信念分层叠现、政治意识相对淡漠。

中学生因受到现实环境的严重影响,价值观各有不同,往往只注重成绩的提高而轻视道德修养的锤炼。同时,部分未成年人爱国却不愿谈政治,甚至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抵触情绪,民族精神淡漠,缺乏政治抱负。

2、法制观念淡薄、道德行为失范。

部分未成年人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加之家庭不良教育环境的影响,甚至出现斗殴、偷窃等行为,滑入违法犯罪的泥沼。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从小受到 “呵护”和“优待”,养成诸多不良习惯,道德行为严重失范。

3、个人主义至上、心理素质较差。

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逐渐扩大,未成年人中“惟我独尊”思想开始膨胀。“小皇帝们”平时自信自满,稍遇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与勇气。部分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的虚拟空间,心理宣泄渠道不健康,寻求刺激、暴力等现象屡见不鲜。“助人为乐”、“劳动 1

光荣”、“勤俭节约”等放之历史而不变的主题在他们身上已无从体现。

二、影响未成年人思想的主要原因

1、社会因素——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有待净化。

不良文化生活的影响、不健康的影视广告、色情书刊和不健康网站中庸俗不堪的内容,严重影响着社会风气,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此外,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力度不够、校外教育阵地作用发挥不突出等问题,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精神空虚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以权谋私、拜金主义、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消极的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颠倒的荣辱观等,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

2、教育因素——未成年人学习的环境有待改善。

部分学校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桎梏,把德育工作当作口号,走的是重智育、轻德育,重成绩、轻品德的老路子,德育过程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忽视了教育资源的整合。不能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的教育作用,校园文化的熏陶、道德教育的成果往往抵不过未成年人在休息日受到的家庭与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对家庭教育资源、社区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

3、家庭因素——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有待优化。

家长们言传身教的作用发挥得不好。现实生活中,部分家长的工作经历、为人处世、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等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离异家庭、单亲家庭、暴力家庭等不良生活环境,更造成部分未成年人心理畸型、人格扭曲;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当。部分家长采取放任

自流、过分溺爱、训斥加棍棒等不良教育方式,最终教育出的多是娇纵傲气又十分脆弱自私的“小皇帝”、“小公主”和一些因自暴自弃而走上歧途、违法犯罪的不良少年,道德教育成为家庭教育中一项缺失的内容。

三、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

1、明确工作内容,拓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领域。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开展体验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学习掌握自护知识,提高自护能力,自觉做到学法、懂法、守法;丰富文化底蕴。建设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文化阵地、精心出版适合未成年人欣赏的优秀读物、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及校外教育阵地作用。

2、改善工作方法,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有效途径,把握我校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出现的新情况,探索新举措、开创新局面;注重整合教育资源。建立一个领导和协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权威性机构,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实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齐抓共管,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积极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不断强化服务育人。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育人优势,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手段,使未成年人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切实服务弱势

青少年群体,学校要让每一个适龄学生都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3、健全工作载体,突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组织载体。建立青少年团队组织和以兴趣爱好为纽带的青少年社团,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专(兼)职团干部队伍,发挥青年中心、中学生业余团校、科技示范基地、互联网等阵地作用,为未成年人提供充实自我、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广阔平台;

文化载体。以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节日文化、时尚文化为载体,提高未成年人的鉴赏水平,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共青团、教育、文化等部门要在建设丰富的文化阵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生产优秀的文化产品上下功夫;活动载体。坚持以普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核心,通过开展社区志愿和谐行动、青年志愿者行动等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使广大未成年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之,从未成年人抓起,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学校应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努力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贡献青春力量。

南雄市第二中学

2013年9月25日

第五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充分认识开展心系祖国健康成长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所以我们充分认识到组织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广泛发展各种教育活动,深化教育主题。

开展心系祖国健康成长主题活动,重点是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教育未成年人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学校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所以我们开展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手抄报比赛、心系祖国健康成长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和演讲比赛、各班级开展了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体的班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充分利用了历史文化、革命传统、现代化建设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是学生的思想得到了熏陶,精神生活的到了充实,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下载浅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缺陷与对策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缺陷与对策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荐)

    附件2 兰州市创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迎检测评材料格式要求一、纸质材料 1.报送的各类纸质文件,一律使用A4纸型印制。文件材料应字迹工整清晰,纸张干净整洁......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范文

    一是以“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为统领,在未成年人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按照“寻找事件、寻找人物、做一件事”的要求,开展请革命前辈讲述革命故事、重温“神舟五......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xx县第一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安康,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多年来,x......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打造“德育特色”教育品牌培养品学兼优人才 张立生 章丘市第二实验中学 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是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发展学校内涵、培养素质型人才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自我定位、......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荐)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中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有关问题,希望通过本次学习,使同学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如何做一名思想道德高尚的好学生,使自己在人生的......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引导未成年人动起来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2010-12-09 05:44:55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彭怡霏 跟帖: 0 条 今年,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全国测评中得分名列全国之首。全国......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一、当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体现了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三闸镇瓦窑小学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