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度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
2010年度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
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1、数理科学领域
主要有运筹学与控制论的研究,微分几何的研究,理论物理与材料物理的研究,微纳米尺度检测理论与方法研究,经济社会问题的数学模型研究等。
2、化学化工科学技术领域
主要有天然气资源综合利用、新物质的合成与制造,新物质转化的核心问题,现代分析与测量,化学信息学,化工装置智能化技术,能源化学与工程,资源环境化学与工程,生物与药物化学,材料化学与工程,农业化学与工程学,安全性化学与工程,天然气化工,电化学工程,新能源化学,功能材料与化工等。
3、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
主要有人口安全、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影响与生物安全,重要传染病防治、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生物技术新型疫苗和药物,组织器官工程,纳米生物医用材料,与生命科学交叉的科学研究新方法和手段,医疗设备的研制与改进等。
4、农业科学技术领域
主要有动植物良种创新及相关理论研究,农业生物技术,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藏、包装工程,动植物病虫害及疫病防治理论与技术,农业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农业信息科学理论研究与应用,山地农业工程技术等。
5、信息科学技术领域
主要有下一代网络工程与信息安全,支撑下一代网络的信息系统与软件技术,无线通信系统及网络技术,光通信系统及网络技术,微纳电子学与技术,光电子学和光信息技术,信息感测与重现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制造业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应用软件等
6、材料科学技术领域
主要有镁铝合金材料设计与制备,功能材料与航空器件,高强度轻质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及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新型建筑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半导体照明(LED)等。
7、资源环境科学技术领域(含能源)
主要有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节水与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煤及煤层气的开采与利用,煤矿安全检测与预警技术,工业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城市蓝天工程的关键技术,三峡库区环境保护与生态重建等。
8、先进制造科学技术领域
主要有汽车摩托车自主开发体系与关键共性技术,重大成套装备及其基础件和通用部件,数字化与智能化设计制造,多轴联动高精度高转速的数控机床与专用机床、绿色制造技术、军民共性制造技术等。
9、土木科学技术领域(含水利、交通)
主要有公路交通设施建设与养护,港口、航道建设与三峡库区防护,交通运输系统运行与安全,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小城镇建设环境基础技术,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及灾害预警等。
10、管理科学技术领域
重点有农村经济组织和经营管理、农村金融与财政管理、农村区域经济理论,质量科学与质量工程,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管理,基于internet的管理方法,中小企业与创业管理,技术创新管理,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非赢利性组织管理,城乡统筹与城镇管理,资源、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模式,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科技管理与政策,创新政策与科技政策,文化创意,高校创新平台组织与运行模式,教育发展战略等。
第二篇: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的通知
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的通知
各院部、继教院、全院专业技术人员: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现已开始。现将有关事项和要求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项目申报条件按照《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该文件可在重庆高校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网站(www.xiexiebang.com)中查询下载。
(二)项目研究主要内容和目标,在国家、省(部)级科技计划中已经立项,或正承担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尚未结题者不得申报。
二、申报范围和重点
(一)请根据《指南》的选题领域,结合学院实际和专业重点,在《指南》范围内选题。
(二)在同等条件下,对与库区产业调整、“两江新区”建设、“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计划以及其他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校地合作、产学研等方面密切结合的项目给予倾斜。
(三)对高职高专院校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建设相关的项目优先支持。
(四)对特色鲜明,重庆地域空白类项目优先支持。
(五)控制正高职称教师申报比例。
三、立项与资助
(一)每个项目资助额度2万元左右。
(二)项目研究时间一般两年,最多不超过三年。软科学项目在半年至一年完成。
(三)为杜绝项目申报高起点,立项后自行降低要求的不良倾向,提请各项目申报人注意:项目申请书中所填项目研究目标、预期成果等,应以项目预算与项目研究内容为依据,实事求是,并具可考核性。
(四)申报软科学类项目须会同政府相关部门联合申报。
四、工作要求
申报者应认真填写《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计划申报书》一式3份,连同电子文档一并于2011年8月30日前上报科技处。
特此通知
科技处
2011.7.21 附件一:
附件二:
2012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申报指南.doc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计划申报书.doc
第三篇: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大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4: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大项目申报指南
一、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
人工智能、光电子器件、通信及电子产品关键应用软件、信息安全技术及产品。
二、先进制造技术
先进制造共性关键技术及机电一体化产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
三、材料科学
新型光电子材料、建筑材料、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复合材料的制备新工艺与新技术。
四、化工工艺
新型电子化学品、油田化学品、表面活性剂、高效低毒创制农药、高档染料及中间体、医药中间体、新型高效催化剂、绿色化学工艺、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工艺。
五、纺织与轻工
纺织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先进轻工、纺织机械关键技术。
六、农业科学与技术
粮棉油新品种选育研究与示范,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 1 — 农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与品质快速检测技术,畜禽、水产良种选育研究与健康养殖饲养技术,林果特综合开发技术。
七、生物医药与中药
中药新药及关键共性技术,化学药物开发及生产工艺,生物技术药物、疫苗及医用生物材料,药物制剂技术及新剂型。
八、医学卫生和临床诊断治疗
心脑血管病、老年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技术,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技术,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新技术,血吸虫病、非典型肺炎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技术,中医药治疗疑难杂症新技术,防治重大疾病机理及新疗法研究。
九、环境科学技术
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城市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城市生活废水生态治理技术及示范工程,湖泊生态承载能力研究,烟气脱硫、除尘技术,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生态填埋成套技术。
十、文化、旅游、体育
文物保护和修复新技术研究,优势体育竞技项目现代化训练手段及技术研究,生态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
十一、教育、科技
湖北省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2 —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政策与环境研究,湖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技需求研究,湖北高校的优势与特色领域研究。
十二、“三农”问题研究
农业技术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研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城乡统筹发展研究、农产品物流管理研究、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研究、湖北农产品加工发展的途径和对策研究。
第四篇:陕西省2005年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
陕西省2005年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科技攻关计划
围绕科学技术服务于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线,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优势和特色产业;推动行业、区域科技进步;为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农业: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05年全省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作重点,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储备能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及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为核心,努力提高解决农业生产重大关键问题的能力,提高科技服务于“三农”能力。积极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努力实现农业品种优质化、生产规模化和标准化。
优先支持领域为:
1、农业应用技术研究:多抗性、专用性、优质、高产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研究;主要农作物重大疾病预测、防治技术研究;主要畜禽重大疫病防治技术研究,主要果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与开发;畜禽优质、高效、高产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商品基地建设及配套技术研究;区域性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陕南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速生林育种和应 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2、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农村信息化技术研究与示范;生物技术育种;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转基因动植物技术研究与应用;低成本农田节水信息系统和节水技术示范;畜禽胚胎工程研究开发,动物克隆及畜禽遗传育种研究;畜禽疾病防治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高效、低污染新型生物肥料技术研究与开发,新型生物农药研究与示范;微生物应用技术研究;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过程机具研究与开发。
3、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蔬菜、瓜果、花卉、牧草等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示范;畜禽新品种引进与示范;农作物新材料引进与研究。
(二)工业:以提高工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为目标,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工业化发展与信息化发展相结合,力争在关键行业的重点领域实现工业技术和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工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优先支持领域为:
1、信息技术
集成电路与光电集成技术及产品;宽带网络与通信技术及产品;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技术及产品;智能信息技术处理及智能交通产品;认知科学和技术;新型电子元器件;支撑、中间件软件及嵌入式软件;通信产品及广播电视技术产品;信息技术应用及推广。
2、新材料技术
无机非金属陶瓷材料技术及产品;光电材料及产品;精细化工材料技术及产品;高分子材料及产品;金属应用材料及制品;生物医学材料及产品;材料的先进制备、成型、加工技术及高性能产品。
3、光机电一体化技术
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数控技术及产品;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先进制造技术及产品;纺织和轻工行业专用设备;
4、新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
新能源和再生清洁能源技术及产品;煤的多联产技术及产品;提高煤、油采收率的关键技术;提高煤、油综合利用技术及产品;钢铁、化工、有色金属节能新工艺技术及设备;新型高效转换与储存技术及产品。
5、轻工、纺织、建材、建筑工业技术
新型低毒表面活性剂与助剂技术及产品;新型纺织产品;纺织染整加工技术;生态建筑材料应用技术及产品;智能化建筑技术及应用.(三)社会发展: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我省优势和特色的生物医药与社会发展科技项目,增强我省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社会进步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
优先支持领域为:
1、生物技术与新药开发
重大传染病防治技术研究;生物芯片、基因工程疫苗研制;生物工程新药、合成类新药研究;新型医疗器械开发;利用生物技术构建 新菌种研究;改造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等产品的生产菌种研究。
2、现代医学及人口健康
重大疾病早期诊断、治疗及防治技术研究;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和传染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食品安全和保健食品研究开发。
3、中药现代化
常用地道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优势、地道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病虫害种类调查及防治措施、平衡施肥方案及有效成分动态积累研究;中药材种植标准操作规程研究);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引进及濒危药用植物繁育研究(优良中药品种选育、引种示范研究;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繁育、抚育及其种质资源保存研究);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筛选、优化常用中药材炮制工艺,制订相应工艺的质量标准,经过中试研究,达到国家注册标准);中药创新药物和新制剂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医优势特色、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中药新药和新制剂研究;优先支持已获得临床批文的中药品种开发);中药研发及生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中药活性成份筛选、标准提取物制备、中药安全性评价、中药制备及制剂技术、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4、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废水污染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垃圾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清洁生产、节水、污水利用、环保产品与工程化设备开发研究。
5、社会发展相关技术研究与示范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示范;小城镇建设技术开发示范;城乡居民住宅节能、新能源利用、人居环境优化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 与工程示范;防灾、减灾预测预报技术研究;安全生产产品研究;社会安全产品与技术研究。
二、火炬计划
按照优化环境,强化创新创业,实现产业化的方针,通过组织实施火炬计划重点项目,使一大批高新技术成果进入市场,转化为生产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我省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优先支持领域为:
1、电子信息领域
重点支持和引导新一代高速宽带信息网络技术、新型数字移动通信技术、软件工程及系统软件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技术、电子商务等的应用;移动通信设备、计算机与信息安全系统及产品、网络应用软件平台、高速网络产品、接入网系统设备、多媒体信息终端,新型显示器件、数字化电子产品,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各种专用芯片的开发。
2、新材料领域
重点引导和开发电子信息与光电材料、稀土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能源与环境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生物功能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复合材料等的应用;半导体用电子材料、大直径硅单晶、多晶硅、硅片、电容器材料、光电子材料;高纯金属及贵金属材料、超细粉体材料;新型工程塑料及合金、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电池用材料;纳米材料及其改性材料;治理汽车尾气用催化剂、0Ds替代品等环境友好材料,并使其尽快形成新的产业规模。
3、光机电一体化领域
重点加强先进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制造系统技术、智能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等的推广应用;CAD/CAM、CIMS、数控系统及其装 备、现场总线智能化仪表和过程控制系统及装置、现场总线智能低压电器和新型专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工业机器人、智能化仪器仪表和工业控制部件、重大成套设备、设施农业装备的开发。
4、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
围绕提高我省经济适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自主开发能力;推动节能技术改造,提高我省节能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在能耗设备中所占的比重,引导开发太阳能热能利用设备、新型高效电池;工业窑炉的新型燃烧装置、低损耗变压器、高效节能电动机、高效照明电器产品、新型节水设备等。
5、环境保护领域
发展环保技术及产品,重点引导和开发经济有效的烟气脱硫脱硝、低污染燃烧、工业和市政污染物排放控制及废物的回收和综合利用技术、污水处理成套技术、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及产品;大气污染防治设备、水污染防治设备、危险废物处理设备、环境监测和分析仪器等。
6、历年来,被列入国家、省级科技计划,且现已具备产业化条件的先进、成熟项目。
另外,属于其它高新技术领域,技术先进、成熟,投产后能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且有良好的国内外市场的产业化项目也可申报。
三、星火计划
按照“服务三农、全面建设小康”的指导方针,以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为中心,围绕促进建立科技带动农民增收的目标,以加快关中星火产业带建设,推进实施星火富民科技工程为主要任务,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优先支持领域为:
1、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发展以星火计划网站、科技“110”、科技专家大院、专家可视系统为重点的信息服务形式。
2、星火技术密集区重点建设。重点支持在规划、环境和有区域优势的星火技术密集区。通过关中星火产业带的发展,辐射带动陕南、陕北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
3、区域性支柱产业培育。重点支持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培育区域性支柱产业。
4、星火富民科技示范企业建设。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引导企业广泛采用先进技术,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星火科技培训。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目标,广泛开展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的科技培训。
6、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区域性支柱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开展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四、软科学研究计划
重点加强对我省重大科技问题的研究,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着眼于为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优先支持领域为:
1、科技工作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研究;
2、关中“一线两带”建设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3、我省区域和特色产业发展中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难题论证及解决方案;
4、高新技术领域(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的技术预见;
5、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调查及对策研究;
6、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模式研究;
7、科研院所转制和科技产业发展研究;
8、陕西高新技术企业运行与发展战略、市场营销、社会中介组织管理研究;
9、科技特派员制度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研究;
10、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其它热点、难点问题研究。
五、国际科技合作交流计划
优先支持领域为:
1、围绕我省经济建设重点目标任务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
2、已列入政府间双边或多边科技合作计划,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为主的对外科技合作项目;
3、与发达国家或地区合作,以引进技术、培养人才、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研发机构(实验室)建设项目;
4、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华侨在陕进行的高技术研究开发与合作推广项目。
六、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继续采取政策引导和争取有关银行贷款支持的措施,引导和支持科研单位、企业将跨行业、跨地区、影响全局的重大技术成果、特别 是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共性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的社会公益技术,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加以推广,实现规模效益。
优先支持领域为:
1.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
2.工业节水和农业节水共性技术、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的技术应用;
3.新能源与能源先进技术的推广,以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的新技术推广;
4.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共性技术应用;
5.农产品深加工共性技术应用;农作物、畜禽、水产、林业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促进农民增收和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共性实用技术应用推广。
第五篇:宝鸡市2011年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宝鸡市2011年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科技攻关计划
工业攻关: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的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项目。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先进制造技术及产品,数控机床关键技术及关键部件,大规格齿轮等关键技术研究;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纺织和轻工行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信息化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数字化关键技术、柔性装配工装技术研究等。新材料技术领域:钛及钛合金有色金属材料及制品,光电材料及产品,无机非金属陶瓷材料技术及产品,精细化工材料技术及产品,高分子材料及产品;材料的先进制备、成型、加工技术及高性能产品。信息技术领域:航空电子、物联网、纺织电子、卫星应用、新型电子元器件生产应用技术及产品。轻工纺织、建材建筑工业技术领域:新型纺织产品,纺织染整加工技术;生态建筑材料应用技术及产品,智能化建筑技术及应用。
农业攻关:重点支持在优势粮、畜、果、菜优质高效新品种选育和规范集约化种植及养殖技术研究;主要畜禽重大疫病防治技术研究;主要农产品保鲜、储运、检测、深加工技术研究及加工新产品开发、配套设备开发;粮、瓜果、蔬菜、畜禽、牧草、水产、林业等新品种引进和种养殖示范;优势、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发和省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技术开发与试验示范综合项目。
社会发展攻关:重点支持危害性大的常见病、慢性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方法研究和应用,治疗重大疾病及常见多发性疾病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生物工程新药、合成类新药和新型医疗器械研制,节水及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防灾、减灾、气象监测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重点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项目。
二、火炬计划
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完成新产品样机试制,各项技术工艺指标合格,进入小批量或批量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光机电一体化领域:石油钻采输送、轨道交通运输、汽车及零部件、机床工具等装备制造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低压电器设备,重大新型成套设备,设施农业装备等。新材料领域:钛及钛合金有色金属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生物功能材料等的应用及产品,高纯金属及贵金属材料、超细粉体材料,新型工程塑料及合金、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领域:航空电子、物联网、纺织电子、卫星应用、新型电子元器件生产应用技术及产品。生物技术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制品、生物医学材料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工程新药、合成类新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品。
三、星火计划
重点支持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星火科技“12396”专家和农业科技特派员等形式创办及参办现代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建设;致力于培育名牌产品龙头企业实施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化项目;农业科技培训和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项目。
四、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重点支持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高效节能、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临床医学、食品安全等领域,我市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和获得国家、省、市科技奖励的成果推广应用项目。
五、技术转移计划
重点支持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保护等领域,由高校和科研院所直接产生的新成果、新产品、新技术,以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在我市组织实施的项目;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
六、软科学研究计划
重点支持围绕“关中—天水经济区”科技资源统筹及建设创新型城市开展的软科学研究;围绕特色基地建设和产业集群等开展的软科学研究;围绕推进产学研合作与技术转移、建立产业技术联盟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七、条件能力建设计划(组织申报)
重点支持县(区)科技部门改善科技服务手段,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提升科技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