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2010年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以下简称科技项目)的管理,确保其顺利完成并取得预期成果,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高等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技项目根据国家和我省科技发展总体规划,结合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发展需要,着力提升高校科学技术研究水平和科技服务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条 科技项目的立项范围为黑龙江省本科普通高等学校。
第四条 科技项目分为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指导项目。
第五条 科技项目由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处负责实施和管理。
第二章立项
第六条 科技项目采取集中申报、专家评审、择优支持的原则,每年受理一次,一般6月份开始申报。
第七条 项目要求: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提交成果的形式具有可考核性。
1.基础研究应立足于研究领域或交叉学科的前沿进行探索性研究,以产生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等理论性成果为目标。
2.应用基础研究应结合本领域发展需要,为解决实际需求而进行应用理论基础及技术基础研究,以解决应用中的基本问题为目标。
3.应用研究应以解决本领域关键技术问题为主要研究任务,以创新技术、工艺、方法、标准或研制新设备来促进本领域的发展。
第八条申报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1.重点项目主要面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围绕自身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力争取得本方向的标志性成果;面上项目面向全省省属本科高校,围绕学校学科特点和区域特色开展科学研究,力争为促进本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指导项目主要面向全省非省属本科高校,研究经费由学校或课题组自筹解决。
2.项目申请人必须是高等学校在编的教学和科研人员,项目组成员必须是高等学校或合作单位的教学和科研人员。项目申请人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较强的凝聚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重点项目的负责人必须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的专职人员。
3.项目申请人及项目组成员前两名不能有在研项目,且不能再作为项目的申请人或项目组成员前两名参与其他项目申报。
4.项目具有研究基础,具备完成条件。
5.当年度省教育厅申报通知的其他要求。
第九条申报、立项程序
1.项目申请人填报《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申请书》一式三份,经所在系(部)、院审查,报送到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经学校审核、网上申报后,统一将书面材料报送到省教育厅,不受理个人申报。
2.项目申请人所在学校对申请书内容的真实性、项目的科学意义、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人员的素质与水平以及保障研究计划实施所需的各种条件等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
3.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处经形式审查后,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评审,或委托有关评审(评估)机构进行评审。评审专家由省教育厅负责聘请,依据评审结果和当年我省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需要,择优确定支持的项目。
4.省教育厅下达《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审批通知书》作为批准立项的依据,同时将《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申请书》作为项目管理和验收的依据。
5.项目立项后,经费当年拨付或分年度拨付,研究周期为一般为3年。
第三章管理
第十条项目立项后,由依托学校科研管理部门通知项目负责人按计划实施并负责对项目进行日常管理,学校应为项目完成提供相应的保障。
第十一条项目负责人要按照项目申请书的计划任务开展研究,研究期间于每年年末向学校提交年度进展报告,学校应将项目执行情况汇总并上报到省教育厅科技处。
第十二条 项目立项后不得擅自变更与项目申请书的有关内容,如遇特殊情况确实需要变更时,应通过学校审定报省教育厅批准。
1.变更项目负责人。
2.变更项目组成员。
3.变更项目研究内容。
4.申请延期。
5.改变研究成果形式。
6.撤销项目。
7.其他重要事项的变更。
第十三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省教育厅撤销该项目:
1.项目负责人长期出国或因工作变动、健康等原因不能正常进行研究工作,项目组其他成员无法继续开展研究的。
2.项目研究过程中,国内同行已率先取得了研究成果的。
3.受研究条件限制,前期论证不充分,不能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的。
4.擅自变更项目内容的。
5.申报材料不真实的。
6.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
依托高校应对撤销项目已做的工作、经费使用、已购置的设备仪器等情况作出书面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报教育厅批准后执行。
第十四条 科技项目至多可申请延期两次,每次不得超过一年。
第四章经费
第十五条立项项目的资助经费属省财政拨款,资助的项目经费应按《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试行)》(黑教财﹝2007﹞238号)文件的规定管理和使用。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核算、集中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项目负责人在本单位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的监督下,按项目预算支配使用,任何单位、个人无权截留、挪用。使用范围仅限于与本项目有关的内容,不得超出项目申请书中所列的开支范围。
第十六条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填写《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经费决算表》加盖学校财务部门公章后,报送学校科技管理部门,作为项目验收鉴定的材料之一。
第十七条 科研经费主要开支范围包括:
1.设备购置费:指研究项目所必须的专用仪器、设备购置和改装、维修费用,研究项目的样品、样机购置、试制费用,以及为此发生的运输、包装、装卸、安装和零星土建的费用(其中从国外购进的仪器、设备、样品、样机的购置费包括海关关税和运输保险费用)。
2.能源材料费:指项目研究所需的水、电、燃料、原材料、辅助材料、零配件、试剂、药品、标本等消耗性物品购置费,以及为此发生的采集加工、运输包装费用等。
3.试验外协费:指研究所需带料外加工或委托外单位或合作单位进行的试验、加工、测试、计算、查询等费用。
4.资料、印刷费:指项目研究所发生的书刊、资料、计算机软件的购置、复印、印刷的费用。
5.租赁费:指因项目研究租赁的专用仪器、设备、场地、实验基地等所发生的费用。
6.旅差、会议费:指因项目研究进行调研等公务所发生的交通、住宿、学术会议等费用。
7.出版、鉴定、验收费:指科研成果在出版、发表、鉴定等费用。
8.管理费:指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为了向项目承担机构和个人提供良好服务与工作条件,用于组织项目申报、前期论证、执行、结题等所发生的费用。
9.通讯、劳务和其他费用:指与研究直接有关的用于信息沟通的通讯费用和必须雇用或聘请课题组以外人员的劳务费以及其他相关支出的费用。
第十八条 项目研究经费形成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等),按国家有关规定管理。
第十九条 未完成项目的年度结余经费,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已完成项目的结余经费,可用于项目组下一个科技项目前期预研支出。
第五章验收
第二十条 科技项目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成果后须进行结题验收。结题验收提交的研究成果包括:学术论文、专著、专利(新品种登记、软件著作权等)、应用证明等形式,研究成果应注明“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资助”和项目编号。
1.学术论文:必须发表一篇以上(含一篇)且唯一标注省教育厅资助的学术论文,期刊源包括我省本科高校学报、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目录为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SCI和EI索引的期刊、ISTP索引的国际学术会议。
2.学术专著:不包括编著和教材。
3.专利(新品种登记、软件著作权等):必须是已授权且与研究内容一致。
4.应用证明:必须提供本行业具有鉴定资质的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和采用单位的应用报告。
第二十一条 项目结题验收程序:
1.项目负责人填写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结题报告,结题报告包括验收审批表、审批通知书、项目申请书、经费决算表、研究成果和其他相关材料,所有验收材料依次装订成册,一式三份,由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报送学校科技管理部门。
2.学校科技管理部门对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报送省教育厅,不受理
个人申请。
3.省教育厅对有关材料进行最终审核。
第二十二条 对于以下情况省教育厅将不予结题:
1.未提供本办法第二十规定的研究成果。
2.提供的验收材料不完整、数据不真实。
3.研究成果未标注“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研究项目资助”。
4.项目负责人没有以第一作者身份的研究成果。
5.项目组成员前两名无研究成果。
6.研究项目拖期两年以上。
不予结题的项目,项目组全体成员5年内不得申请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第二十三条 科技项目统一进行结题验收,时间为每年3月、6月、9月和12月的最后10个工作日,其他时间不予受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其他专项类科技项目按照此办法管理。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黑龙江省教育厅2005年8月18日发布的《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黑龙江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二篇:《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暂行管理办法》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以下简称科技项目)的规范化管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经费的有效使用,推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更好地为江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服务,根据国家和江西省科研项目管理有关文件精神及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高等学校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应符合我省科技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包括博士硕士学位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和科研队伍的建设水平,能够反映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水平。
第三条 本办法涉及的科技项目研究经费,来源于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对江西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的专项拨款。资助范围主要是江西省本科类普通高等学校,适当兼顾其他类型高等学校。
第四条 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项目立项主要是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适当兼顾软科学研究项目。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项目中,以资助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研究项目为主。
第五条 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项目立项是对研究意义重大、研究水平高的科技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一般项目立项要考虑高校、学术研究领域、研究人员的覆盖面,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 项目申报与评审
第六条 省教育厅组织全省高校科技项目申报工作。项目申报每年受理一次,申报截止时间为每年的6月30日,具体要求按当年的有关文件执行。
第七条 申报项目必须具备下述基本条件:
1、选题符合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的需求。
2、研究思路明确,学术思想和技术路线具有创新性、可行性;提交成果的方式具有可考核性;具备一定的研究条件和研究基础;研究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最长为5年。
3、项目负责人必须是学校在编在职教学科研人员,学风端正,信誉良好,在科技项目中承担科学研究工作的核心任务和发挥主要作用。已承担省教育厅科技项目而尚未完成者,不能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新的项目(省教育厅委托项目除外)。作为项目负责人当年只能申请1项。
4、研究人员参加(含申请)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的数量累计不得超过3项。
5、研究队伍结构合理,能保证完成项目研究工作。
第八条 项目申报立项程序
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程序为个人申请、学校科技管理部门审查、学校审核、专家评审和省教育厅批准。
1、项目申请人填写《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项目申请书”)一式三份,经学校科技管理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学校审核盖公后统一报送省教育厅。
2、省教育厅对学校报送的“项目申请书”进行初审。
3、科技项目的评审工作由省教育厅组织进行,或由省教育厅委托有关评审(评估)机构具体实施。评审专家由省教育厅负责聘请,采取会议评审或函审的方式进行,4、省教育厅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及有关情况,批准立项、安排项目经费并发文公布,同时返回两份“项目申请书”给申报学校。
5、项目一经批准立项,“项目申请书”即为“项目合同书”,作为项目立项、管理及鉴定验收的依据。
第九条 批准立项文件自公布之日起,一个月内为异议期,对公布的科技项目的异议可在异议期内提出,省教育厅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第三章 项目管理
第十条 省教育厅对科技项目进行宏观指导和管理,主要职责是:
1、制订管理规章制度、编辑科技项目指南等。
2、建立高校科技项目库,对高校科技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管理。
3、对科技项目进行鉴定或结题验收。
4、对在研科技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对项目执行当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调整、撤题、追回科研经费及其它措施进行处理;对研究成果显著的项目和研究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5、对学校科技项目整体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公布并与下科技项目立项挂钩。
6、根据高等学校需求,适当安排自筹经费科技项目,并对学校自筹经费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与下自筹经费科技项目立项挂钩。
第十一条 学校应加强科技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1、负责本校科技项目的日常管理,为项目完成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帮助。
2、建立科技项目库,加强对项目进展情况的跟踪服务,努力提高科技项目完成率及成果质量和水平。
3、建立科技项目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制度。对研究计划执行不力或难以按原定计划完成的项目,提出限期整改、进行调整、终止研究的决定,通过学校报省教育厅备案。
4、对自筹经费科技项目,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
第十二条 项目负责人必须按照“项目申请书”(即“项目合同书”)的计划任务完成研究工作。项目研究当中一般不得更换项目负责人和研究内容,如遇特殊情况确实需要更换时,应通过学校报省教育厅批准。
第四章 项目经费管理
第十三条 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科技项目,研究经费由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按财政预算资金拨付的有关要求办理。
第十四条 学校科技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加强对科技项目经费的监督管理,项目经费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填写《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经费决算表》并报送学校科技管理部门。
第十五条 项目研究经费的开支范围包括:
1、科研业务费:学术交流及差旅费,调研费,论文(论著)发表和印刷(复印)费,文献检索费等。
2、实验材料费:原材料,燃料动力,低值易耗品的购置等费用。
3、仪器设备费和图书资料费:项目研究所必须的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含软件)的购置、使用费。
4、鉴定验收费:成果鉴定、验收时所发生的费用。
5、试验外协费:租赁费、带料外加工费及委托外单位或合作单位进行的试验、加工、测试等费用。
6、人员费:直接参加项目研究人员支出的补助费。项目组成员所在单位有事业费拨款的,由所在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事业费中及时足额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不得在项目经费中列支。
7、管理费:项目依托单位为项目研究提供服务和工作条件而支出的费用,包括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使用费或折旧、水电费和其它相关管理支出。管理费的费用占项目经费总预算的比例根据项目承担单位的性质分别核定,一般不高于5%。
8、其它经费:与项目研究、开发直接有关的其它费用。不得在研究经费中开支手机费和接待费用。
第十六条 科技研究经费形成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等),按国家有关规定管理。
第十七条 未完成项目的结余经费,结转下一继续使用;已完成项目的结余经费,用于补助单位科研事业发展支出。
第五章 项目鉴定与结题
第十八条 科技项目研究任务完成后须进行鉴定或结题验收。重点科技项目和重要科技成果必须组织成果鉴定;其他研究成果可以进行结题验收。
第十九条 科技项目鉴定程序
1、由项目组人员填写《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项目负责人签署意见后,连同有关鉴定材料(主要是研究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检测、查新报告、用户意见等)报送学校科技管理部门。
2、学校科技管理部门对申请鉴定材料进行审核,签署意见并盖具学校公章后报送省教育厅。
3、省教育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符合鉴定要求和签署意见后组织鉴定。
4、鉴定委员会专家由省教育厅聘请。专家组成员由七名及以上人员组成,应具备高级职称且不是项目承担单位人员。
5、成果鉴定采取会议鉴定和函审鉴定两种方式。如需省科技厅组织鉴定,则由学校向省教育厅提出申请,经省教育厅签署意见后报送省科技厅批准。
6、通过科技鉴定的项目,应填写《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通过学校报送省教育厅审核盖章,并报送省科技厅进行成果登记。
第二十条 项目结题程序
1、由项目负责人填写《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结题报告》,项目负责人签字后,连同研究成果及相关材料报送学校科技管理部门。
2、学校科技管理部门对材料进行审核,签署意见和盖具学校公章后报送省教育厅。
3、省教育厅对有关材料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签署意见后,由省教育厅组织结题验收。
4、省教育厅邀请有关评审专家3-5人,专家组成员应具备高级职称且不是被验收项目所在单位人员。
5、专家评审采取会议评审或函审方式进行。评审专家根据“项目合同书”、研究成果及有关材料,对研究任务完成情况、成果的研究水平等进行评审和提出评审意见。
6、省教育厅根据学校科技管理部门审核意见、专家评审意见、“项目合同书”、研究成果及有关材料,签署是否同意结题的意见。
第二十一条 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通过鉴定或验收:
1、未完成合同规定任务;
2、成果无科学或实用价值;
3、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不完整;
4、擅自修改“项目合同书”规定的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
第六章 成果管理
第二十二条 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专利以及成果评议、鉴定证书、成果报道等,应注明“江西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和项目批准号,未注明的不作为验收依据。
第二十三条 除合作各方事先约定以外,项目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实用技术及无形资产,由项目所在学校代表国家行使使用权和经营权。项目研究成果及无形资产使用和经营产生的经济效益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有关规定执行,保障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承担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加强对已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鼓励学校以科研成果、技术入股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要按照对科研成果贡献的大小,合理确定成果完成单位和完成人的权益,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第二十五条 对于科研成果达到较高水平或者在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应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和江西省科技奖励,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省教育厅。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江西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三篇: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规范化管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经费的有效使用,推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根据国家财政制度的要求及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涉及的项目经费,来源于由教育部负责分配和管理的部分科学事业费。
第三条 本办法为项目管理的依据,项目申请学校及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执行。
第四条 项目资助的范围主要为高等学校开展的自然科学研究。申报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规划,并结合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特点、学科布局及发展的需要,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研究三类,按照资助额度的不同分为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以下简称重点项目)和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以下简称重大项目)。
第二章 立 项
第五条 项目采取分发布申报领域、限额申报、专家评审、择优支持的原则;项目每年受理一次,申报时间截止到每年的6月1日,逾期不再受理。
第六条 申报项目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选题符合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的需求,鼓励学科交叉。
2.研究思路明确,学术思想或技术路线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提交成果的方式具有可考核性。
3.研究队伍结构合理,项目负责人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5 年;学风端正,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强的组织能力。
4.课题已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并基本具备主要研究条件(实验室和基设备等)。
5.非教育部属学校在申请项目时,依托学校及隶属省(直辖市、自治区、兵团)教育厅(教委)应分别签署条件保障和配套经费的实质性意见并加盖公章。
第七条 在条件相当时,依托于国家或教育部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的申请予以优先支持。
第八条 项目立项程序:
1.教育部在每年4 月底前将申报项目通知下发直属学校以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兵团)教育厅(教委),确定当年申报领域和各单位申报的限额。
2.申请者须填报《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申请书》(格式见附1)一式三份,经学校科研处审核并签署意见后,盖具学校公章统一报出,不受理个人申报。
3.项目申请经形式审查合格后,分若干领域组织专家集中评审。
4.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及当年科研经费情况,择优确定支持的项目。
5.教育部发文通知相关学校项目入选情况,研究经费与当年的科学事业费一起拨到项目承担学校。《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申请书》一式二份经科技司签署意见后返回给学校(一份存学校科研处,另一份存课题组),作为项目立项、管理及验收的依据。
6.教育部根据国家需求及科技发展趋势制定重大项目申请指南,于每年8 月份对外发布,9 月20 日前受理重大项目申请。重大项目优先支持已经结题验收并被评为优秀的项目。重大项目立项,还需填写重大项目合同书(格式见附4)。
第九条 项目立项后,教育部将根据财政部对经费的拨付要求,年底前将经费拨付到位。项目进行时间为1-3年。
第三章 管 理
第十条 项目立项后,由所在学校通知项目负责人按计划实施,并为项目完成提供必要的条件,由学校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对项目进行日常管理,教育部对项目进行不定期检查。
第十一条 为保证项目的日常管理,对于研究期限为2年以上(含2 年)的项目,每年年底应提交工作报告(格式见附2),由学校科技主管部门于次年1月20日前统一报送教育部科技司。逾期不报者,将视具体情况相应减少该校下一年申报项目的限额。
第十二条 项目研究经费为国家拨款,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科学事业费的使用和管理的有关规定列支,使用范围仅限于与本项目有关的内容,不得超出项目申请书的开支范围,如: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不得列入国家规定禁止列入的其他支出。
第十三条 项目负责人一般不得代理或更换。遇有特殊情况(如病休等)离开该项目研究一年以内的,项目负责人须安排合适人选代理,并报教育部备案;离岗超过一年的,须更换合适的项目负责人(组织、业务能力应
与原负责人相当),并由所在学校在三个月内报教育部审批(附更换者简历、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及完成项目的计划等)。教育部可视情况同意或中止项目,必要时可停止或追回拨款。因故需延期的项目,需报教育部同意后方可继续执行。
第十四条 对研究计划执行不力或难以按原定计划完成的项目,所在单位可建议予以终止、撤销,经教育部同意后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五条 教育部每年对资助的重大项目进行定期检查。资助额度在80 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第一年拨付40%资助经费作为项目启动经费。项目开展一年后进行中期评估,剩余项目经费将结合中期评估意见按分期拨付,资助额度可视项目的进展情况做出必要的调整。
第四章 结题与验收
第十六条 项目结题或验收程序:
1.项目结题后,项目负责人应在3 个月内填写结题或验收报告(格式见附3)。
2.资助额度在10 万元以下(含10 万元)并不参加评优的项目,可直接填写结题报告报学校主管领导后代替验收。
3.资助额度在10 万元以下(含10 万元)拟参加评优以及资助额度在11 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验收。要求在项目验收前,由学校科技主管部门以公函的形式向教育部科技司提交验收申请(项目基本信息、单位意见、建议验收时间地点、提议的验收专家名单等),经教育部同意后,由教育部或委托学校主持验收。重大项目由教育部主持验收。
4.验收专家组要求至少由5 名专家组成,其中本校的专家不得超过三分
之一。
5.所有项目结题或验收以后,相关材料均需经学校报教育部存档。第十七条 根据结题情况,教育部组织专家对项目的验收材料进行评审,评出优秀项目。优秀项目总数不超过当年结题项目的10%。教育部将视评优项目的实际情况追加相应科研经费,特别突出的优秀项目可参加下一年重大项目的申请。
第十八条 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通过验收:
1.未完成合同规定任务;
2.预期成果未能实现,成果已无科学或实用价值;
3.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不完整;
4.擅自修改《申请书》或《合同书》规定的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第十九条 凡是项目完成后没有结题或验收的,或未经教育部同意而没能按时完成研究计划的,项目负责人不能再申报重点项目,并相应减少所在学校申请重点项目的名额。
第二十条 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专利以及鉴定证书、成果报道等,应注明“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重大)项目资助”[Supported by the Key(Keygrant)Project of Chi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NO „„)]和项目批准号,未注明的不予列入验收材料。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3年5 月1 日起执行。教育部1999 年9 月20 日发布的《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第四篇: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修订)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鼓励高校科技工作者加强基础研究、开展原始性创新与前沿探索,培养科研学术骨干,以促进高校科学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带动学科建设和发展,提升高校的科技竞争力,加强科技研究项目的管理,保证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育部设立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资助高校在理工农医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交叉领域开展的科学和技术研究。申报项目应符合国家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规划,符合高校学科发展需求,并考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
第三条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分为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以下简称重点项目)和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以下简称重大项目)两类。
第四条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具体负责组织与管理。
第二章申请与立项
第五条项目采取限额申报、专家评审、择优支持的基本原则。重点项目由申请者自主选题申报,重大项目须由申请者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申请指南申报。
第六条申报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项目选题应符合国家科技发展需求和经济建设需要,重点支持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探索研究。其中,重大项目应具有与国家相关重大科技计划衔接的明确前景。
(二)项目应以关键性科学问题为牵引,有创新的学术思想,合理可行的研究路线或技术方案,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提交成果具有可考核性,鼓励多学科研究人员开展合作研究。
(三)重点项目申请者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学风端正。重点支持35岁以下的青年研究人员主持项目研究。
(四)重大项目申请者必须具有高级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且有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科研业绩优秀的学术团队。项目负责人及参与人员应能保证足够时间用于项目研究工作。
(五)项目申请者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基本的研究条件(实验室和基本设备等),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研究基地和工作基础开展研究工作。
(六)项目申请者具有完成课题的良好信誉。
(七)项目申请者不得同时承担一项以上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第七条在同等条件下,依托于国家或教育部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的申请予以优先支持。
第八条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申报程序:
(一)重点项目于每年9月份申报;重大项目于每年4月份发布申请指南,5月份申报。
(二)教育部直属高校由各高校统一组织申报,地方及部门所属高校由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
(三)项目通过教育部科技管理平台实行网上申报。
(四)项目申请接受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监督,申报截止后,申请者的基本信息将在教育部科技司网站上公示。如发现弄虚作假行为,即取消项目申请者的申
报资格并予以通报。
第九条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审立项程序:
(一)教育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 的原则,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
(二)评审后确定的拟资助项目名单将在教育部科技司网站公示,公示期为10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项目,重点项目即批准立项;重大项目须签订《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任务合同书》(简称《重大项目合同书》)后,方批准立项。
(三)教育部印发项目立项通知到相关高校(地方及部门),并以立项通知书形式通知获得资助的项目申请者。
第三章实施与管理
第十条教育部科学技术司负责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组织与宏观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编制重大项目申请指南,发布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的相关信息。
(二)对受理的项目申请信息及拟资助项目信息进行公示。
(三)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依据评审结果,按程序择优遴选资助项目。
(四)对资助项目正式批复立项,下达项目研究经费。
(五)对在研项目进行随机抽查和阶段评估检查,组织项目验收。
(六)其他需教育部决定的有关重大事宜。
第十一条学校的主要职责:
(一)依据项目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审核申请材料,协助项目申请者通过教育部科技管理平台提交申请材料。
(二)督促项目负责人根据专家对重大项目评审意见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填写《重大项目合同书》报送教育部审查。
(三)与教育部签订《重大项目合同书》。
(四)每年年底向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执行项目的《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进展报告》(简称《年报》)和经费决算。
(五)根据承诺匹配经费,负责项目组织协调,监督、检查项目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
(六)教育部直属高校受教育部委托负责组织项目结题和验收。
第十二条地方及国务院各部委教育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组织所属高校按照要求申报项目,审核申请材料,并通过教育部科技管理平台统一提交申请材料。
(二)每年年底向教育部报送所属高校执行项目的《年报》和经费决算。
(三)根据项目要求拨付配套经费。
(四)受教育部委托负责监督、检查项目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组织项目结题和验收,并将相关材料通过教育部科技管理平台报送教育部。
第十三条项目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一)编写项目申请书。
(二)按《重大项目合同书》或《重点项目申请书》规定开展项目研究。
(三)严格按照财务规定和项目预算使用研究经费。
(四)按要求报送执行项目的《年报》和经费决算。
(五)项目结束后,按要求完成结题报告及相关材料,需要验收的项目应做好验收准备工作,接受验收。
第十四条项目执行期限原则为2年到3年。项目研究正式启动后,应于次年的1月20日前通过教育部科技管理平台提交执行项目的《年报》。
第十五条项目执行过程中,一般不得中途更换项目负责人或调整《重大项目合同书》及《重点项目申请书》的内容。确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按项目申报渠道提出项目变更申请,并附与变更要求相应的材料(变更原因、候选人简历、学术水平、研究能力的文字说明及完成项目的计划等)。
(一)因健康等原因不宜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的;
(二)因非自身原因或不可抗拒因素导致项目延期的;
(三)确需对计划目标、内容、进度或经费进行调整的。
第十六条所有变更申请须按项目申报渠道通过教育部科技管理平台提交电子版材料,同时报送书面公函。
第十七条项目执行过程中,有下列情况之一,导致项目难以进行的,应予中止或撤销:
(一)配套条件不落实的;
(二)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技术骨干发生重大变故的;
(三)组织管理不力的。
中止或撤销的项目,承担高校应当对已做的工作、经费使用、已购置的设备仪器等情况作出书面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按项目申报渠道报教育部批准后执行。
第四章结题与验收
第十八条项目负责人应在项目完成后的3个月内向所在学校科技管理部门提交结题验收申请报告,由所在学校科技管理部门核准后向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提交结题验收申请报告。
(一)教育部委托地方及部门学校的科技主管部门负责所属学校的项目结题工作,直属高校科技管理部门负责本校的项目结题工作。
(二)重点项目资助经费在20万元以下的只需按要求填写结题报告;重大项目和资助经费在20万元(含2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必须验收。验收需由承担学校科技管理部门按项目申报渠道通过教育部科技管理平台向教育部提出验收申请(项目基本信息,承担高校意见,建议验收时间、地点、验收报告等相关资料),经教育部核准后方可执行。
(三)承担的重点项目以《重点项目申请书》为依据、重大项目以《重大项目合同书》为依据,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结题验收。项目负责人应为验收会议提供《重点项目申请书》或《重大项目合同书》原件、项目验收报告等完整资料。
(四)项目的验收由教育部或教育部委托相关单位学校主持,并由教育部聘请验收专家。重大项目验收专家组由不少于7名相关专家组成,其中项目承担学校专家不超过2名。重点项目验收专家组由不少于5名相关专家组成,其中项目承担学校专家不超过1名。
(五)项目验收通过后1周内,项目负责人应按项目申报渠道通过教育部科技管理平台提交参加验收会专家名单和专家验收意见,方认定项目的结题工作基本完成,项目执行情况将记录到承担学校和项目负责人的信誉档案。
第十九条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通过验收:
(一)未完成《重大项目合同书》或《重点项目申请书》规定任务的;
(二)预期成果未能实现,成果已无科学或实用价值的;
(三)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不完整的;
(四)擅自修改《重大项目合同书》或《重点项目申请书》规定的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
第二十条凡是项目未按期完成,或完成后未结题验收的,取消项目负责人再次申报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资格,并将视情况核减所在学校(地方及部门)申报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的数量,同时记录信誉档案。
第二十一条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对某些探索性强的基础研究项目,因与预期不符难以继续开展研究的项目,可由项目负责人提交书面报告,做出课题总结,并阐明原因,由所在学校按项目申报渠道正式上报教育部。教育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专家考察或其他形式核实后,予以调整或中止。
第二十二条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专利以及鉴定证书、成果报道等,应注明“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重大)项目资助”[Supported by the Key(Keygrant)Project of Chi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No……)]和项目编号,未标注的不予列入该项目成果范围。
第五章项目经费与财务管理
第二十三条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经费来源于科学事业经费。
第二十四条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资助经费按拨至项目负责人所在学校,专款专用。
第二十五条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资助经费由项目承担学校负责管理,经费管理和使用必须严格执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有关财经和科研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科研经费。
第二十六条凡使用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经费购置的资产,均属国有资产,应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合理使用,认真维护。
第二十七条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资助经费不得用于缴纳各种罚款、还贷、捐赠赞助、对外投资等支出,也不得用于弥补与项目无关的日常公用经费开支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列入的其它支出。
第二十八条各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学校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有关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和监督项目负责人在职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办法和批复的预算使用经费,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对违反国家财经及科研项目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滥用科研经费的,将追究项目负责人和领导者的责任,同时我部将停拨项目经费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可撤销项目,并取消相关单位今后一年申请我部科研项目的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由国家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对中止和撤销的项目,项目承担学校应及时清理账目,编制项目决算并按项目申报渠道上报教育部,同时将已拨经费的余额退还教育部,不得挪作它用。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执行。教育部2003年4月7日发布的《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暂行办法2015
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管理办法
(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保证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提高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包含专项科研项目(包括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和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产业化培育项目。
第三条 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由省教育厅科研产业处具体负责组织与管理。
第二章 申请与立项
第四条 项目的申请与立项按照推荐申报、专家评审、择优支持的基本原则进行。
第五条 申报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项目选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科技发展需求和经济社会建设需要,重点支持与我省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的研究课题。
(二)项目应以关键性科学问题为牵引,有创新的学术思想,合理可行的研究路线或技术方案,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提交成果具有可考核性,鼓励多学科研究人员合作开展研究。产业化培
省教育厅优先支持依托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研究基地及具有良好经营业绩的高校科技型企业申报,提倡跨学科、跨院校、跨部门联合申报。
(七)项目申请者不得同时承担一项以上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第六条 在同等条件下,依托于国家或省部级科研平台(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的申请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第七条 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申报程序:
(一)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在每年3月份向省教育厅科研处报送《项目申请书》和《项目申报汇总表》。
(二)教育厅科研处每年4月份组织申报登记并对申报材料初审,5月份组织专家进行函评和现场答辩;通过答辩名单由财政部门审核通过后下发立项文件并签署立项合同。
(三)项目申报工作通过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平台实行网络和纸质申报同步进行。
(四)项目立项时间从申报次年1月1日起。项目执行期限原则上为2-3年。
第八条 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评审程序:
(一)教育厅按照“公开、公平、公正” 的原则,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
(二)评审分为省教育厅形式初审、专家函审、现场答辩、最终审批等阶段。签订《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任务合同书》(简称“《项目合同书》”)后,方能确定为立项。
(四)项目研究期满后,按要求完成结题报告及相关材料,做好验收准备工作,接受验收。
(五)积极努力使科研成果服务于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六)关注自己的成果评价和知识产权。
第十二条 项目执行过程中,原则上不得中途更换项目负责人或调整《项目合同书》的内容。确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按项目申报渠道提出项目变更申请,并附与变更要求相应的材料(变更原因、候选人及相关变更人员简历、学术水平、研究能力的文字说明及完成项目的计划等):
(一)因健康等原因不宜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的。
(二)因非自身原因或不可抗拒因素导致项目延期的。
(三)确实需对计划目标、内容、进度或经费进行调整的。第十三条 所有变更申请须按项目申报渠道通过教育厅科研项目管理平台提交修改后的电子版材料,同时报送书面公函,省教育厅将对项目变更情况进行严格把关。
第十四条 项目执行过程中,有下列情况之一,导致项目难以进行的,应予终止和撤销,并退回已下拨的科研经费:
(一)项目执行不力,未开展实质性研究工作的。
(二)项目负责人或主要研究骨干发生重大变故的。
(三)组织管理不力的。
终止和撤销的项目,承担高校应当对已做的工作、经费使用、已购臵的设备仪器等情况做出书面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按项目申报渠道报教育厅批准后执行。
第十九条 项目验收由教育厅负责组织聘请专家,采取会议验收或网上验收的形式进行,专家组一般由5-7名同行专家组成。其中,产业化培育项目验收专家组须有3名以上行业企业专家,必要时进行现场考察。
第二十条 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
(一)是否完成合同书要求的指标。项目完成前,项目负责人须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身份,公开发表至少2篇以上与本项目有关的文章,其中一篇需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的刊物上。
(二)相关资料是否齐全完整、规范,并符合规定。其中研究报告(1万字以上)对科研成果、研究过程阐述明晰。
(三)成果的创新性、先进性和成熟程度并提供与项目合同内容相关的成果,主要包括:发明专利、新产品、新装臵、新材料、新工艺、计算机软件、技术标准、论文论著、软科学报告等。
(四)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
(五)成果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六)推动学科建设和培养人才情况。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十一条 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
(一)是否完成合同书要求的指标。项目完成前,项目负责人须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身份,公开发表至少2篇以上与本项目有关的文章,其中一篇需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
(二)相关资料是否齐全完整、规范,并符合规定。其中学术专著或研究报告(2-3万字左右)对科研成果、研究过程阐述明晰。
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改进后,再次提出验收申请。若未通过验收或未按要求验收的,个人不再允许承担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第二十五条 对参加验收工作的专家,由组织验收单位按有关规定发给技术咨询费。
第二十六条 通过验收的科技成果,在一个月内由成果完成单位将《验收报告书》(一式5份)送省教育厅科研产业处核准、登记、编号、盖章。经教育厅验收合格的科研成果,进行成果登记,发放吉林省教育厅科研成果证书。
第二十七条 如发现结题成果内容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者,撤销验收,追回验收证书,并通报批评。
第二十八条 对某些探索性强的基础研究项目,因与预期不符难以继续开展研究的项目,可由项目负责人提交书面报告,做出课题总结,并阐明原因,由所在学校按项目申报渠道正式上报教育厅。教育厅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专家考察或其他形式核实后,予以调整或终止。
第二十九条 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专利以及鉴定证书、成果报道等,应注明“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资助”和项目编号,未标注的不予列入该项目成果范围。
第五章 项目经费与财务管理
第三十条 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资助经费按拨至项目负责人所在学校,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