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数学五下《打电话》教案

时间:2019-05-13 02:0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人教版数学五下《打电话》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人教版数学五下《打电话》教案》。

第一篇:新人教版数学五下《打电话》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五下《打电话》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4、感受猜想与验证的重要性。体会理论上的最优与实践中的最优的区别。

教学重点: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一、谈话引入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我们的节日,学校组织了一个15个人的合唱队。星期天,李老师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

2、学生汇报想法。(师引导)

3、小结入题,板书课题。

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这个问题,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那么你估计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学生可自由猜测)

二、探究新知

先让学生想想都有哪些通知的方法?这里有必要引导学生说出两大种方法:平均分组和不平均分组。

猜一猜:哪种方法快?比如平均分成3组和平均分成5组比,哪种快。是不是分的组数越多就越快?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快?

1、每个同学独立思考,把你所知道的方法都列出来,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悟到什么了没有?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反馈。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找到的最好的方法。你刚才比较了几种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各种方法都列出来,再作比较,经历优化的过程)

方案1要15分钟。这样肯定太慢了。那么用分组的方法怎么样呢?请用分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方案。

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

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这两种方案与之前你猜想的结果怎么样?是不是组分得越多就越快?有什么想说的吗?所以在猜想上,我们要大胆,要想出你尽可能的答案,然后再验证。如果每组分的人数不同呢,结果会怎样?

方案2(3):4组(4、4、4、3)(要6分钟)

方案2(4):3组(6、5、4)(要6分钟)

这两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会缩短?(每个组长都不会闲了)方案2(5):5组(5、4、3、2、1)(要5分钟)

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

方案3:相互转告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设计意图:第二种方案的帮忙转告。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都列举并比较了哪几种方案,认为哪种方案最好。只有让学生亲自去比较才能体会到优化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优化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去比较了各种方案,学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种方案优化的原因,从组长不空闲到老师、组长不空闲,再到老师、组长和组员接到通知的组员都不闲。

三、发现规律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1、仔细观察示意图,第一分钟时,有几人打电话?打完电话后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共有多少人?除去教师,通知到几名学生?第二分钟呢?第三分钟呢?你发现了什么?每增加1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人数有什么规律?

2、你能找你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发现一:每增加一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正好是前面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也就是第n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等于前(n-1)分钟内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

发现二: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就是一个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为an=2n,发现三: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总数就是(2n-1)人。

四、应用规律

1、既然大家都发现了这一规律,那么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6分钟、7分钟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探讨,然后汇报。

2、老师要通知50位学生来学校举行活动,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有人说“将一张足够大的纸连续对折二十五次,这摞纸的高度将超过南岳衡山的海拔高度”,他说的是真的吗?你能用本堂课学习的知识尝试解决吗?

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是成倍增长的呢?

板书设计: 打电话

教学后记: 提醒学生在具体实施中还有个问题要解决,那就是要设计好打电话的顺序,也就是说每个队员要清楚他接到电话后,后面要怎样继续通知其他队员。因此这个方案还需要事先制定好一个打电话的流程示意图,让老师和每个队员都明确接到通知后,按照怎样的顺序通知后面的队员。只有严格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方案执行,才能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下《打电话》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下《打电话》

草埠湖镇中心小学 台莉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2-103页。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案,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2.通过画图、表格等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推理、优化、模型等数学思想。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最好的方案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师:大家都打过电话吧?在“打电话”中隐藏着怎样的数学问题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数学课堂。(板书课题:“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

师:在“打电话”中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老师也想到了,打电话通知人的过程中,有没有数学问题?

(学生提到“几分钟能通知多少人?”那引出今天的问题:真聪明,你想的跟老师一样,“3分钟最多能通知多少人?”

让学生猜,生随意猜,或者生会沉默,根据课堂生成而定:说明给的信息。)

师: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假定“老师用打电话的方式通知学生。如果每分钟通知1个人,那么3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个学生?”

师:你猜猜结果是几个学生?

S:学生任意猜想。

师:那打电话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接到通知的人可以再通知别人,板书:同时通知)

3.师: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同桌商量商量,想想办法。追问:还有其他方法吗?

4.学生自主研究

师:好,下面把时间交给大家,先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一画,写一写,也可以演一演3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开始吧!

二、探讨方法,逐步优化

1.了解研究情况

师:有结果了吗?我们来听一听,你们组3分钟通知多少人?(7人)有不同意见吗?(6人,8人)。

师:那选择画一画的同学举手?(绝大部分)看来画图是个好方法,大家都 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它。老师收集了具有代表的三幅作品。

2.反馈交流

(1)分析答案是正确作品两幅,一幅是完整的,一幅是无序的师:那我们来看同学们画的作品,你能看明白他们怎么画的吗?

两个方法更喜欢哪一种?(不要比较好坏)

师:有序的那种,(他是按照时间来画的)他抓住了很关键的一点,是按时间作为标准画的(板书:时间(分)1

3)

师:他们3分钟怎么能通知到那么多人?

(让学生体会到:没有人空闲,都在打电话通知,最省时。)

(2)纠正5人、6人等错误的

师:老师看到有的同学是6个,他在哪出现了问题? 为什么会产生错误?(看起来他用这样的方法思路不够清楚,产生遗漏)

师: 这个人被空起来,所以结论不是“最多通知的人数”,追问:那怎样可以通知的人数最多?(板书:不要空闲)

师:设计方案时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接到通知的人可以跟老师同时通知,没有人空闲。要知道下一个同学该通知谁。)

3.小结:可见,我们按照第1分钟通知1人,第2分钟同时通知2人,一共有4人知道通知,第3分钟新通知4人,一共有8人知道了通知。(媒体呈现)我们可以用这样图示的方法,有序地表示出来,在数学上称之为几何直观。可见,几何直观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师:照这样想,第四分钟的时候,有几个人在通知?(8个人)又能通知到几个人? 你是怎样想的?(课件帮助学生想象,理解意思,板书呈现16,追问:16是怎样得到的?)

4.发现规律

(1)师:那5分钟、6分钟的时候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请回顾我们刚才的研究过程,独立完成在学习单上。并仔细观察、思考,打电话中有什么数学规律?

师: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得到结论:已经通知到的总人数可以作为下一次通知的基数。

师: 观察他们的总人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通知的总人数是新接到通知人数的2倍;新接到通知的人数是上一分钟人数的2倍; 知道通知的总人数是上一分钟知道通知总人数的2倍。原来第几分钟最多能通知几人,他们数据之间和2很有缘分,随着时间的增多,新接到电话的人数在成倍的增加;第几分钟通知到的人数就是有几个2相乘。

(2)师:那如果第N分钟呢?(得到表格中用字母表示他们的关系)

师:老师自始至终在参与的,那通知到的学生数就是„„(总人数-1)

三、变式练习,理解规律 1、5分钟能通知到多少人?

2、结合实际,探索区间人数

师:原来第几分钟最多能通知几人,他们数据之间还有这些关联,可见生活中很多现象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是很有趣的。我们班有33人,如果班主任接到一项紧急任务,需要尽快通知到你们每一个人,如果采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怎样通知最省时?至少需要几分钟?

(1)你是怎样想的?

(2)反思:在制定方案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

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师:为了避免重复,必须规定好谁通知谁,否则就乱套了。

师:那通知合唱队60人需要几分钟?(6分钟)你是怎样想的?(这个方案最合理)

问:怎么33人是6分钟,60人也只需要6分钟呢?

生:5分钟有32人知道通知,最多能通知到31人,那么33人就要6分钟了,6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到63人。

师:也就是说只要在哪个范围内都是需要6分钟?(板书:32人--63人)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的数学课堂,我们利用“打电话”这个题材,引出了很多话题,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拓展。

1.生活中的数学

师: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现象蕴含着我们今天打电话所发现的规律。像这样的例子,你们见过吗?

师:是呀,比如我们常说的“一传十,十传百”的口头语,还有细胞分裂、浮萍生长等等现象。

2.故事感悟数学美

师:有一个故事中也隐藏了这样的一个数学规律,(录音播放印度国际象棋发明人的故事)

请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上一颗大米,在第二个格子里放上2颗大米,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第4个格子里放上8颗,以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大米都是前一个格子里的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想一想,结果会怎样呢?

第六十四个小方格究竟有多少粒大米,我们看电脑老师揭秘的答案: 在国际象棋的64方格中,第一方格放1粒大米,第2格放2粒,第3格放4粒......依次类推,则第64个方格约放多少大米?第64格的大米粒数:

2(n-1)=263=922 3372 0368 5477 5808

按1000粒大米重25克算,第 64格的大米重多少千克?第64格的大米重量:

263÷1000×25≈ ***(千克)= 230584300921.369(吨)

小结语:这就是被爱因斯坦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几何倍增学的来历!看来数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运用这样的数学规律竟会产生如此惊人的结果!希望你们能带着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更多数学问题,并能运用今天的知识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第三篇:第六课 京韵(第1课时)(新人教五下音乐教案)

第六课 京韵(第1课时)(新人教五下

音乐教案)

第六课京韵(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2、情感目标: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3、能力发展目标:通过欣赏,加强对京剧曲调的认识,培养对京剧的欣赏能力。

教学分析

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人民解放军侦察员杨子荣大智大勇、深入匪巢,在匪徒群中沉着机警巧作周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接应部队一

放军刚来到匪徒盘踞的威虎山周边的村庄,就进入深山老林访贫问苦,打消深受匪害的老乡们对人民解放军的疑虑。这

流畅连贯的传统形态;加上不用过门,开口便唱,使唱腔显得格外亲切感人,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对老百姓真挚、深厚的

显得沉稳、温和。后转为急板,“红旗指处乌云散,解放区人民斗倒地主把身翻”两句表现出豪迈的气概。末段速度转慢,亲切地唱道“人民的军队与人民共患难”,最后转回原速,唱出“到这里为的是扫平威虎山!”铿锵有力、掷地有

律,乐队作伴奏,听来也别具一番趣味。

教学重难点

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平时很少接触京剧,也是第一次在音乐课上接触。所以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京剧的剧种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大概的相关知识,为后面进一步欣赏打好理论上的基础。初步感受京剧的韵味。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1.从戏曲知识导入。的大剧种之一。京剧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2.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初听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并作简介。

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本唱段是二黄腔。

—即京胡、月3.复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感受其韵味。4.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

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

5.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一组学生演奏锣鼓经,一组学生随锣鼓点节奏走圆场。然后双方交换。

6.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学生可以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情中的人物的品格。

三、小结下课

教后记:学生对知道京剧是国剧,但是由于对京剧不够了解,平时接触也很少,所以兴趣不是很浓,在欣赏时不能静下心来,对京剧的魅力也感受不深。当然,一开始我们不能抱太大的希望,提太高的要求,要慢慢来,希望将来的欣赏能才能够不同的侧面,让学生知道更多,渐渐喜欢上京剧,并热爱京剧艺术。

第四篇: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新人教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80班、81班均是刚刚接手,对班上学生不了解,从原科任老师处得知:两班比较,81班优生稍多一些,但后进面却较大,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80班学生单纯,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二章 数据的描述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据的作用,更好地理解数据表达的信息,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较大的数据信息,本单元首先安排了有关大数的感受与表示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对大数进行估计,对于所收集的数据,还要清晰、有效的进行展示,以尽可能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教材安排了扇形统计图、条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等的认识与制作,不同的统计图表的选择等内容。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四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五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80班、81班均是刚刚接手,对班上学生不了解,从原科任老师处得知:两班比较,81班优生稍多一些,但后进面却较大,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80班学生单纯,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二章 数据的描述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据的作用,更好地理解数据表达的信息,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较大的数据信息,本单元首先安排了有关大数的感受与表示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对大数进行估计,对于所收集的数据,还要清晰、有效的进行展示,以尽可能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教材安排了扇形统计图、条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等的认识与制作,不同的统计图表的选择等内容。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四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五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www.xiexiebang.com

五、教学进度

周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11。1。1变量(1)11。1。2函数(2)

211。1。3函数的图象(3)11。2。1正比例函数(1)11。2。2一次函数(1)

311。2。2一次函数(3)11。3。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1)

11。3。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1)

411。3。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第十一章小结(3)

512。1。1条形图与扇形图(1)12。1。2折线图(1)12。1。3直方图(1)

12。2。1用扇形图描述数据(1)12。2。2用直方图描述数据(1)

612。3课题学习(2)第十二章小结(2)

713。1全等三角形(1)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

8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13。3角平分线的性质(1)

第十三章小结(2)

9段考

1014。1轴对称(3)14。2。1轴对称变换(1)14。2。2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

1114。3。1等腰三角形(3)14。3。2等边三角形体(2)

12第十四章小结(2)15。1。1整式(1)15。1。2整式的加减(2)

1315。2。1同底数幂的乘法(1)15。2。2幂的乘方(1)15。2。3积的乘方(1)

15。2。4整式的乘法(2)

1415。2。4整式的乘法(2)15。3。1平方差公式(2)15。3。2完全平方公式(1)

1515。3。2完全平方公式(2)15。4。1同底数幂的除法(1)15。4。2整式的除法(2)

1615。5因式分解(1)15。5。1提公因式法(1)15。5。2公式法(3)

17第十五章小结(3)总复习

18总复习

19总复习

20考试

第五篇:《打电话》教案

《打电话》教案

《打电话》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学习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学习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一个挂钟、事先录制相声《打电话》片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平常说话呀,要讲究艺术。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话,风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晏子的能言善辩让我们领略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打电话》一文,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2、揭题:打电话。

3、谈打电话:

⑴导语:

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变得方便快捷,打电话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尽量地节约时间)

⑵如果你要给你的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

⑶模拟计时表演。

(两个学生上台模拟表演,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

____分钟

小结板书:简练、得体、明白。

⑷这么一点儿事,如果有人打了两个多小时,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欣赏相声《打电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相声主要内容:

⑴学生自学,自由读课文。

⑵检查自学,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⑶交流:

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顺:

⑴找一个小伙伴分角色练习对话,并互相评价。

《打电话》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孩子学会认真倾听,能把话听清楚、明白。

2.学会打电话,说话要简洁、明了。

3.培养孩子大方、有礼貌的说话态度。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1.学习打电话

2.指导孩子在打电话时语言简洁明了,有礼貌。

活动准备

电话2部,打电话动画片,各种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游戏。

1.出示课件,让孩子认识各种电话。

2.让孩子观看打电话动画片。

二.学习打电话

1.老师示范打电话,总结打电话儿歌:打电话,先拨号;问声好,把名报;说事情,要简要;说再见,有礼貌。

2.出示生日情景图,打电话祝贺乐乐生日快乐。号码:3681009,请孩子表演,奖励。

3.创设游戏情境,进行打电话

A:爸爸出差,打电话给爸爸。***

B;奶奶身体不好,打电话问候奶奶。6830155

C;感冒发烧,打电话给老师请假。2507881

(表演并奖励)

4.认识特殊的电话:110、119、112、120.在生活中。这些电话是不能随便打的。

三.拓展延伸

打电话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让我们用热情的语言,给亲人,朋友,同学打个电话,送去一句问候。

教学反思

打电话是孩子十分喜爱的一种假想游戏,如何让孩子学会打电话,首先,我让孩子观看各种电话的图片,知道生活中有各种电话。接着播放打电话动画,之后,老师示范打电话的过程,然后创设情境让孩子表演。在学习打电话的'过程中鼓励孩子敢说敢讲,引导孩子把话说明白,说清楚,培养孩子大方、有礼貌的说话态度。

在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有些小朋友不敢参与到活动中来,还有的不敢用语言应答。我耐心地引导孩子拨打自己喜欢的亲人或好朋友的电话,鼓励他们把自己想说的话慢慢说出来,感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结束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单纯地看教案和将它变成一节活动是真的不一样的,想象和事实的差距很大。还是那句古话:“教学相长也”,对于孩子而言我是他们的老师,但是对于我而言他们才是我的老师,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反应最直观的显现出了这个活动的效果是如何,目标是否达成,价值是否可取,对于我们而言,课程的选择权虽在我们的手上,但是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个权利是我值得深思的地方,目前,我只有更深入的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在进行选材、教学时,多想、多问、多看,这才是重中之重!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句话用于我们的教学也是适用的,加油吧!

小百科:历史上对电话的改进和发明包括:碳粉话筒,人工交换板,拨号盘,自动电话交换机,程控电话交换机,双音多频拨号,语音数字采样等。近年来的新技术包括,ISDN,DSL,网络电话,模拟移动电话和数字移动电话等。

《打电话》教案

篇3

【教材内容】

《打电话》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需一课时)。

【教材分析】

《打电话》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

【学情分析】

对于相声学生并不陌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积累,调动起学生读相声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阅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人无语言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教学理念】

让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了解相声这种特殊的语言表演艺术,在读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重难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出示课题

1、文艺节目可以分成歌舞类、语言类等,其中语言类节目中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是相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则相声──《打电话》。

2、说说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要求或希望。

二、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

1、边浏览课文,边听相声《打电话》的录音。

2、说说各自听后的感受:

学生的感受可能来自于相声本身的特点,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这则相声的内容,教师都要充分的肯定。

3、边看课文边思考:相声有什么特点?

教学中不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随机引导概括,比如:相声是两个人说的。

(其实还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声和多个人说的群口相声);相声的语言很幽默,引人发笑;相声不仅是说,还要唱……

三、默读课文,体会相声中人物说话的特点

1、默读课文,相声中的那个人是怎样打电话的?找出“打电话”的句子。

2、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读,有什么感受,举例说明?

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

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

──说话绕圈子。

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他是女的呀。──明知故说。

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没话找话。

……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是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我三块四。──东拉西扯。

……

3、联系生活的具体情境,思考如果生活中说话啰嗦,会有什么后果。

四、熟读课文,尝试表演相声

1、选择课文中的某一段,练习朗读。

2、自由组合,学说相声。

3、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

下载新人教版数学五下《打电话》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人教版数学五下《打电话》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打电话教案

    13、《打电话》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打电话》这篇课文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年轻人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却啰......

    打电话教案

    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与别人口语交际的兴趣,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 2、使学生了解打电话的方法,说话要简洁,明了,有礼貌。 3、能用普通话进行电话交谈 ,能把话听清楚,说明白。......

    打电话教案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打过电话吗?你们邀请同学去玩会打电话吗? 2.今天天气真好!老师想要邀请3位同学去鹅湖公园玩,谁愿意跟我去呢?但是我忘记跟他们说,怎么办呢?我只好......

    打电话教案

    口语交际《打电话》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播放画面 二、导入新课,揭示内容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谜语,大家猜猜看:经常丁零零,没鼻没眼睛,一耳带一嘴,边说又边听。这是什么......

    打电话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 13课《打电话》教案 执教者 张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

    《打电话》教案

    小班音乐活动《打电话》 歌曲〈打电话〉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2.使幼儿喜欢音乐活动,能用轻快的声音来演唱。 活动准备:PPT图片玩具电话机一......

    《打电话》教案

    关于《打电话》教案模板合集6篇《打电话》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儿歌。能在阅读中认读“打、你、哪、里、东”5个生字。2、能认读声母dtnl,初步学会拼读5个音......

    《打电话》教案

    《打电话》教案 篇1 活动目标:1.通过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2.喜欢音乐活动,能用轻快的声音来演唱。活动准备:课件ppt活动过程:一、利用课件,播放电话铃声,激发幼儿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