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和《语文天地》的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会认的16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教学重点
学习复述课文。教学难点
了解张骞被称为外交家、探险家的原因。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字词攻关。
1.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板书课题:
2、出示自学提纲: 1).学会本课生字。2).理解本课词语的意思。
3.)知道课文各段写了什么内容,试着理清文章的脉络。
4).找出文中的过渡段,体会它的作用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
3、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一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4、检查生字认读。
5、检查生字书写。
二、梳理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要求字音准确、声音洪亮。(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评议。)
4、绸之路是从哪里到哪里的?丝绸之路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张骞是怎么开辟丝绸之路的?
5、小组内交流:文中的哪一段既写了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又写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这两部分?找出来,读一读。
6、巧妙地把两部分内容衔接起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叫它过渡段。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三、检测。
1、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欧洲 覆盖 恶劣 贸易 派遣 煎熬 恐怖 融洽 日夜兼程
2.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罗()贯()乃()练()萝()惯()仍()炼()
3.文章中的过渡段是第()自然段,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解决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商路)欧洲
第二课时
三、目标导航,释疑解惑
1、出示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开辟的过程及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学会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且学会与同学共同交流解决。
3)问题归纳
1.丝绸之路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开辟出来的? 2.在这种特定环境中张骞为什么能开辟出丝绸之路? 3.开辟丝绸之路有什么重大意义?
二、品词析句,精读感悟。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随机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4)齐读这两个自然段,再次体会我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4、再次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教师小结: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它就像一座小桥,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了起来,所以我们说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五、积累语言,练习运用。
请以一名小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丝绸之路”。(通过介绍丝绸之路的来历、形成、开辟的意义及作用,表达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六、作业、1、复述课文。
2、摘抄让你感动的句子。
板书设计:
丝绸之路: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开辟者:张骞(外交家、探险家,为丝绸之路花费了一生)测试
1.请你仿写文中这样的词语: 栩栩如生、()()()()()()()()()。
2.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⑴ 画出句子中的有关联想的内容。用“————”标出。
⑵ 摹写句子: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导游,你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吗? 课后反思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摘录笔记并提高摘录速度。
2、注意易错字
3、积累有关“路”的名言、警句。
4、阅读文章《邓稼先的人生之路》、《蜀鄙二僧》。
3、围绕主题“路”进行口语交际、习作。教学重点
围绕“路”进行口语交际、习作。教学难点
学习两篇有关路的文章,拓宽对路的理解,理解以及《蜀鄙二僧》给我们的启示 课时划分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摘录笔记
1、读词句,理解含义
2、小组内听写
3、教师强调个别字词。
二、易错字
1、学生开火车说每个字的易错之处。
2、师生共同补充
3、组词抄写。
三、关于路的名言
1、学生自读,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分析讲解大意。以及部分名言出处。
3、教师再补充关于路的名言。
4、齐读名言。
四、畅所欲言
1、说说你知道的路
2、你都了解上面的哪些路?
3、联系实际你还了解哪些路?
4、人生之路与其他路不同在哪儿?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摘录笔记。
2、背诵关于路的格言。
第二课时
一、学习《邓稼先的人生之路》
1、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边读边做批注笔记。
2、思考: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3、全班交流。
爱国、敬业、坚强、无私。
4、再读课文感悟邓稼先不凡的一生。
二、学习《蜀鄙二僧》
1、自读课文。
2、思考:
(1)二僧经济差距很大,可为什么贫穷的和尚却实现了目标?(2)读了这篇文章,对你有何启示?
3、全班交流。
四、初显身手(课余进行)。制作游戏棋盘
五、布置作业。
1、继续查找有关原子弹专家的故事。
2、完成初显身手
第三课时习作教学
一、出示习作要求。
1、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2、记录自己的成长道路。
二、指导。
1、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1)让学生留心观察放学回家的路,观察路的变化。(2)做观察笔记,对路进行描写,为习作作准备。
2、记录自己的成长道路。
选几件反应你成长里程碑的事,进行简单描述。
三、范文讲解。
四、学生习作。
五、布置作业 完成习作 单元反思
第二篇: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天地9教学设计
语文天地九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和交流自己的日积月累,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2、朗读词语,学习两句古诗,体会诗句描绘的意境。
3、走到户外,感受阳光,为写作文打基础。
4、开卷有益学习《太阳城》,了解转换器、热交换器、蓄能器的特点,以及太阳能的作用,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介绍事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兴趣。<朗读太阳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难点:
了解转换器、热交换器、蓄能器的特点。教法:指导学习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小黑板 学具:练习本、字典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摘录笔记:
1、学生齐读词语,交流“清净、一刹那”的意思,并用这两个词语练习说话。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摘录笔记,评出“摘录大王”在全班交流。
二、读一读:
1、用各种形式朗读词语,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2、交流词语意思。
3、选词说话。
4、学习古诗:反复朗读体会诗意,通过想象体会意境。
三、初显身手:
1、朗读题目,明确要求。
2、作好准备:A、确定时间,选择阳光充足的时间。
B、确定地点:学校操场。
C、准备好实验用品:镜子、喷雾器、肥皂水等。
3、活动过程:A、学生先独自或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感受阳光。
B、集体演示交流,分享成功。C、谈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自读自悟:
1、学生自己朗读文章,读准字音。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想一想:自己明白了什么?并交流。
3、指生朗读课文,思考:本课的“能”指什么?(能量)文章围绕“太阳城”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指生交流。
二、师生交流:
1、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应该怎样分段?
2、交流:
(1)、(1)直接点明太阳城的特点: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资源。(2)、(2~3)简要介绍太阳城接受、转换、储存太阳能的设想。(3)、(4~6)具体介绍太阳能的作用。(4)、(7)表达对太阳城的无限向往。
3、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 体会。
4、指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近距离的接触了太阳,了解到了许多新知识,今天,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来描绘一下可爱的太阳吧!
二、出示文题,引导审题。
1、用“你”称呼太阳,写一段文字或一首小诗。
2、记录初现身手做的实验。
3、想象作文。
三、学生交流并习作。
1、交流选择题目,说一说自己打算从哪些方面来写。
2、当堂习作。
3、修改。
四、作业。继续完成习作。教后反思: 附:习作范文
《我是太阳城的小公民》
有一天早晨,我从睡梦中醒来,只见妈妈在我旁边看着我。我看了看四周,感觉很陌生,便问妈妈:“妈妈,这是什么地方呀?”妈妈说:“难道你不知道吗?昨天,我们刚从原来的旧城市搬到这座梦幻般的太阳城里。现在,你已成为了这里的小公民了。”
妈妈领我到了客厅,只见一个机器人在客厅里不停地忙着。我问妈妈:“这是谁呀?在干什么呢?”妈妈回答道:“这是一个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能保姆,它正在给我们做早餐,准备碗、菜、筷子呢!”
吃完了丰富的早餐,我又跟着妈妈来到楼下。只见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妈妈说:“这些汽车没有烟囱,只有吸收太阳能的天线。这些天线每天都跟着太阳转,太阳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这种天线是由一条细细的铁丝串到一个小板上的,它把太阳能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提取出来。所以,这里没有废气,没有噪音,空气才那么清新。”
我们上了一辆车,妈妈说准备去“奇妙小学”,可我心里却一直在嘀咕:“真有奇妙小学吗?要是有,它又奇妙在哪里呢?”一路上,我看到一座座奇特的房子----有的如鼓满风的帆,有的如展翅翱翔的雄鹰,有的如蜿蜒的巨龙,有的还能跟着太阳转„„这些房屋的形状真是千姿百态呀!快要到“奇妙小学”时,我闻到了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便好奇地问妈妈:“这里的花怎么这么香呢?”妈妈说:“这里的花之所以这么香,是因为太阳供给它们能源让它们茁壮成长,长大后,就能发出让人沉醉的香气。那些草、树也是一样的。”经过妈妈的耐心讲解,我终于了解到太阳城是一座怎样的城市了。到了学校,我快步跑到一间教室里。只见大大小小的文具、工具等都很新奇----有可以自动翻页的课本,有可以伸缩的课桌和椅子,有能保温的书包„„最奇特的要数一支笔了:这支笔也是太阳能的,它我是太阳城的小公民》
有一天早晨,我从睡梦中醒来,只见妈妈在我旁边看着我。我看了看四周,感觉很陌生,便问妈妈:“妈妈,这是什么地方呀?”妈妈说:“难道你不知道吗?昨天,我们刚从原来的旧城市搬到这座梦幻般的太阳城里。现在,你已成为了这里的小公民了。”
妈妈领我到了客厅,只见一个机器人在客厅里不停地忙着。我问妈妈:“这是谁呀?在干什么呢?”妈妈回答道:“这是一个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能保姆,它正在给我们做早餐,准备碗、菜、筷子呢!”
吃完了丰富的早餐,我又跟着妈妈来到楼下。只见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妈妈说:“这些汽车没有烟囱,只有吸收太阳能的天线。这些天线每天都跟着太阳转,太阳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这种天线是由一条细细的铁丝串到一个小板上的,它把太阳能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提取出来。所以,这里没有废气,没有噪音,空气才那么清新。”
我们上了一辆车,妈妈说准备去“奇妙小学”,可我心里却一直在嘀咕:“真有奇妙小学吗?要是有,它又奇妙在哪里呢?”一路上,我看到一座座奇特的房子----有的如鼓满风的帆,有的如展翅翱翔的雄鹰,有的如蜿蜒的巨龙,有的还能跟着太阳转„„这些房屋的形状真是千姿百态呀!快要到“奇妙小学”时,我闻到了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便好奇地问妈妈:“这里的花怎么这么香呢?”妈妈说:“这里的花之所以这么香,是因为太阳供给它们能源让它们茁壮成长,长大后,就能发出让人沉醉的香气。那些草、树也是一样的。”经过妈妈的耐心讲解,我终于了解到太阳城是一座怎样的城市了。
到了学校,我快步跑到一间教室里。只见大大小小的文具、工具等都很新奇----有可以自动翻页的课本,有可以伸缩的课桌和椅子,有能保温的书包„„最奇特的要数一支笔了:这支笔也是太阳能的,它上面有太阳能造墨器。这种造墨器利用阳光吸收器吸收一部分太阳光作为能量,另一部分送入转墨器,转墨器利用分解光能器把太阳中的七种颜色分解出来,再把这七种颜色分类,就完成了造墨。只要你想换墨,就转动笔上的转盘,转到你喜欢的颜色就OK了。现在,我终于深入地了解了太阳城。
太阳城,梦幻般的城市,沐浴在阳光下的城市,没有噪音,没有废气,这是一座多么美好的城市啊!我愿做它永远的公民!
第三篇: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天地二教学设计
语文天地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写字。
2、练习读写词语。
3、积累与春天有关的成语。
4、仿写句子。
5、开卷有益。
教学重难点:仿写句子和字词练习。
第一课时
一、练习写字。
1、读词语。
2、这些加点的字,有的笔画较多,书写时容易丢掉或多加笔画,写时要注意细节。
3、写词语,教师当堂指导。
二、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1、出示这些词语,学生齐声认读。
2、指名说说写加点的字时,应注意什么?
3、写一写。
4、教师随堂进行写字指导。
三、积累与春天有关的成语。
1、读这些成语。
2、交流知道的描写春天的成语。
3、写成语。
4、班级交流。
三、仿写句子。
1、读句子。
2、仿照其中的一句,表达自己的愿望。
3、班级交流所写句子。
第二课时
一、背诵古诗
1、读古诗。
2、交流不认识的词语。
3、看图理解诗歌意思。
4、然后再看图,想象诗所描绘得意境,在脑中形成一幅画;根据想象的画面背诵。
二、开卷有益
1、学生自读后,2、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例如,喜欢哪一自然段描述的房间,为什么;也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文中描述的房间;还可以描述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每一种房间的特点。由于文中意趣盎然,可引发学生的想象。
三、笔下生花
这是一篇想象作文,要求想象合理,内容健康合理、具体。提示:(1)要做到内容集中;并按一定顺序写;(2)注意描写物体的外形,颜色,质地;(3)要写出自己这样设计的目的。
第三课时 梦已被染绿 教学目标:
1、初读诗歌,认识文中的生字、词。
2、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我”对春天的向往。
3、通过学习诗歌,使学生懂得要像“我”那样细心观察周围事物,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揭题: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喜欢春天吗?说说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春天的诗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文中的生字词。
2、分小节指名读诗歌,检测文中生字的认识情况。
3、指导学生学习多音字“散”,并口头扩词。
三、自读课文,感知诗歌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你从那些语句知道诗歌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出“我”发现田野秘密的那种喜悦、自豪的语气。
2、读最后一句话,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师可适当引导,体会“我”对春天的向往,并将自己感悟到的读出来。
四、拓展与延伸
学习了这首诗歌,你发现“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像他学习些什么?
五 布置作业。教学反思:
第四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天地九》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做小实践,揭开自然视象中的谜团。
通过学习,启发学生尊重科学,破除迷信,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反对迷信的意识。
重难点:
导学生初显身手,选择题材写作。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围绕不怕鬼这一主题讲故事。
教具准备
用于实验的必需品。
教学过程
一、师讲述故事引入。
二、揭示本课教学内容。完成畅所欲言和初显身手。
三、开故事会
四、做实验室
1、过渡
2、生自由汇报
3、动手做实验,请注意安全。
(1)师表演;谈观后感受。
(2)阅读课文,了解奥秘
4、分组做实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围绕四个选材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
一、评讲作业
二、出示本次作文要求
1、读要求。
2、选择自己的意向。
3、按选择的题目分小组讨论。
三、写前辅导
(一)、选择报告的如何写作。重点汇报报告的格式。拓展思路,寻找写作材料。
(二)、选择写经历的如何写作。
四、习作过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欣赏佳作,修改病文,掌握报告的写法,提高叙述、修改能力。
教学过程:
(一)点评此次作文情况
(二)共同欣赏
(三)选择病文或片断,指导修改。
(四)课堂活动。分小组修改。
各自读改,进行对比。
抄写习作。
第五篇: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天地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指导学生掌握比较同音字并组词的方法,正确书写单元中的重点生词和常用书面词。继续指导学生写句子,提高学生派句能力。
2、继续培养训练学生积累词语、成语和诵读古诗的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学习引号的使用,掌握方法,规范写法。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1、读一读这四组字,说说自己的发现。
2、小组讨论,说说区分它们的好办法,并在小组里组词。
3、全班交流。
二、抄一抄。(这一题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完成。)
1、开火车读一读。
2、再次列举在抄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举行“错别字诊所”活动。
3、齐读。
三、填一填。
1、给学生10秒钟时间看题,并说说这个练习的要求。
2、指导学生回顾列举学过的和自己知道的偏旁部首。看看哪些可以和“石”字组成新字。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这样的练习考一考其它小组。
4、完成“石”字组成语的练习。并指导学生平日积累成语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
四、读一读,注意引号。
1、学生默读句子,思考每一句话中引号的用法。
2、小组里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看法。
3、全班交流,教师强调引号的用法。尤其以第三个句子为重点,体会两个“祖国”的意思。
4、设计练习,进一步训练学生对引号用法的掌握。
5、齐读句子,加深印象。
五、照样子,写句子。
1、给学生时间,自由读题和句子,说说对要求的理解。
2、读例句,分别说说“当……的时候,就……”和“当……时,……”的用法。
3、指导学生说句子。
六、总结本课练习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
2、学习猎人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地美好品质。
3、使学生认识到乐于助人,舍己为人是一种美德,从小就要懂得心中有他人。教学重点: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门喜欢听故事吗?谁来说一说你读过哪些故事,为什么会喜欢它呢?你的故事讲的真好,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一个故事,名字叫《猎人海力布》
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蒙古族民间故事,而且具有神话色彩。据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山村,有一块奇特的石头,传说是海力布变的,大家称这块石头为“海力布”。海力布是一个猎人,怎么会变成一块石头呢?为什么他的故事会流传了这么久呢?同学们想知道吗?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二、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2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说的真好)
3、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
现在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同桌可以商量。起因: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了宝石。经过:海力布劝乡亲们搬家。
结果:海力布为了救乡亲,自己变成了石头。
三、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了解了故事,那你认为海力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板书热心助人舍己为人
看来同学们的课文读的非常认真,概括能力也特别强,1、在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心助人的人呢?请同学们在1到7自然段中画出来,然后说说你的理解
2、有一个细节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小白蛇和海力布说话的时候,有一句话重复了两遍,是哪一句,为什么?
3、海力布因为救了小白蛇,而得到了这么好的一块宝石,他想多打猎去卖钱吗?
4、海力布并不贪图宝石,他想得到宝石就是想多打猎,好多分给乡亲们一些。
就是这样一颗宝石,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看文章的8到14自然段,请同学们画出描写海力布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使你感动的地方在哪? 生汇报
抓重点词语指导朗读(急忙、急得掉下眼泪、镇定)
当乡亲们看到海力布变成石头的时候,他们心里会怎么想呢?会怎么说呢?谁来模拟乡亲们来说一说。
乡亲们得救了,可我们可爱的猎人变成了石头,找同学们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为什么用据说这个词呢?
猎人海力布虽然只是一个民间故事,但是海力布舍己为人的精神代代流传,今天在学习结束之前,你想说点什么呢?
四、结束语
老师建议你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周围的人听,我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一定会把海力布的这种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精神发扬光大,我也相信同学们时刻能做到心中有他人,处处留美名。板书:
救白蛇
得宝石
热心助人 救乡亲
舍己为人
变石头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认本课的词语。
初读课文,联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士们对祖国的爱。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这一课,看了《中国石》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中国石”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么叫它“中国石”?它是谁发现的?怎么被发现的?等等)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
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我”拣到一块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我”和战友们都很珍爱它。)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你为什么觉得战友们很珍爱中国石?根据学生回答来学习课文,并指导朗读。(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小如拳头,色彩为黄白色,形状酷似祖国版图,表面起伏像大陆地貌。)
3、全文分为三层:
第一层(2、3自然段〕:讲一个初夏的早晨,”我”到哨所前的戈壁滩上拣石头。第二层(4、5、6自然段):讲一位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我们发现了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
第三层(第七自然段),讲仔细端详“中国石”。
4、再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战士对国家的深深的爱。
5、默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6、从哪体会到的?切入到文章中去,指导朗读。(根据学生回答来学习课文内容)在这里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戈壁特点的景物来写的?哪些地方体现了战士对祖国的爱?
(挺拨、繁茂的白杨,保露在黄沙上的石头〕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戈壁的爱)
7、“小精灵”是指什么,为什么作者把石头称为小精灵?(小精灵一般指孩子们眼里那些具 有超入本领的可爱的小神灵。把石头称为小精灵,说明在作者眼里这些石头仿佛有生命,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石头的喜爱之情)
8、我们是如何发现“中国石”的?(小姑娘发现一块石头像雄鸡,“我”联想到祖国版图的形状)
9、发现“中国石”时,“我”和小姑娘表现得怎样y小姑娘惊叫,“我”不禁喊出声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为这发现而惊喜,兴奋,说明心中时时装着祖国。)结合语文天地D4的读一读,注意引号
10、“我”和小姑娘分别从中国石上找出了哪些地方?为什么我们找的地方不一样?(两人找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地方。〕
三、拓展:
1、课文中说在“我”寂寞和孤独时,“中国石”给了“我”温暖和快慰。“快慰”是什么意思?(高兴而心里感到安慰)当“我”寂寞时,傣着”中国石”会想些什么?当“我”夜里站岗感到孤独时,摸着“中国石”又会怎么想呢?
2、驻守戈壁滩生活根艰苦,但战士们为什么会觉得吉中有乐?“因为‘祖国,在我们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里的两个“祖国”分别指什么?(前一个指“中国石”,后一个指祖国,)为什么说祖国在我们心中?(看到“中国石”战士们便想到祖国,心中便激荡起爱国热情,便想到保卫祖国边疆的神圣职责,)
四、老师小结。
战士之所以将这块石头当作宝贝一样,是因为战士在这块像祖国版图的石头上面寄托了自己对祖国深深的爱。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背一背:
1、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把古诗读顺。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比一比,看谁能把古诗读顺、读准确。
3、评一评。
4、齐读。
5、老师大体讲解一下诗意,以帮助学生从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进行体会,把诗读懂,读出韵味、感情。
二、畅说欲言、笔下生花、开卷有益。
1、给学生5--10分钟时间,看明白这几个题目的要求,并想想它们之间的联系。讨论活动方法。
2、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开展活动,并完成手抄报及自己喜欢的汇报形式。
3、确定活动时间范围和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