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革庸官懒政之弊 树争先干事之风
革庸官懒政之弊 树争先干事之风
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座谈时指出,干部要有担当,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把治理庸官懒政纳入重要内容,正式向“为官不为”“庸懒怠政”等行为进行“宣战”。本人认为实施“六权治本”、革除“庸懒怠政”之弊,就要认清“庸官懒政”之危害,坚决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认真化解民困、民忧、民怨,实现民富、民乐、民安。
一、认真梳理“庸官懒政”之病例
病例一: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的“守旧病”。庸官往往都患有这个毛病。得了这种病的人,表现在学习上,是不喜读书、不喜研究;表现在工作上,是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不认真学习理论和知识,不深入思考问题,也不想深入实际,不愿探索实践。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抱残守缺、思想僵化、观念落后,习惯于老方式、老办法想问题想办法,办事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用老套套对待新事物,个人进步也会停止不前,还会患上“营养不良”症,“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成为干巴巴的“空心笋”。
病例二:和尚撞钟、得过且过的“懒散病”。有这一毛病的人,一般都是既懒又散。对学习没有激情、不感兴趣,对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甚至把上班当休养,在“四季如春”办公室无所事事,乃至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即使人在也心不在,要么在电脑上聊闲天、玩游戏,要么“一杯茶,一支烟,一??报纸看半天”。即便参加会议,也当作休息的机会。
病例三:推诿扯皮、效能低下的“推诿病”。“推诿病”常常表现为全局观念不强、责任意识淡薄,想问题做决策不从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从有利于维护、实现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而是首先考虑部门和个人利益。这种人缺少责任和效率意识,对上级的决策部署,有利的执行、无利的拖延;对与相关部门有关系的工作,有利的抢着干,无利的则能推就推;对于需要协调办理、协调落实的,则往往是推诿扯皮;遇到问题能绕则绕,遇到矛盾能躲就躲。
二、正确认识“庸官懒政”之危害
危害一:给人民生命及公共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新世纪以来,国内一些地方频频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公共财产巨大损失。是什么原因?查来查去,多是因为那里的官员是庸官,不懂得怎样抓好、管好安全生产;是懒官,不愿意深入安全生产第一线,不肯动脑、动手去解决种种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问题。由于庸官、懒官的盲目决策,使许多不该花的钱花了,会议费、公车费、招待费等各种公务费用激增。贪官贪的是钱财和“好处”,一般不会危及他人的生命,而庸官懒官却能够在浪费国家大批资财的同时,使那么多的人丧失生命和健康。
危害二:破坏政府公信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广大干部坚持“向人民负责”的态度,使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始终保持崇高的威信。但确有个别政府官员和办事人员,拿钱不干事、当官不作为。特别是群众到那里办事,常常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长此以往,群众对这些庸官懒官从不满到心生怨恨,从怨恨个别干部到怨恨政府,极大地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危害三:伤害党的先进性。不论发展的压力多么大、民生的问题多么急、机遇变化多么快、上级的要求多么明确,却总也快不起来,悠悠然地磨蹭着,心懒、身懒。这种庸官懒政,会使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践踏,使党纪国法变成一纸空文,使党和政府脱离人民,最终会使执政党丧失先进性。如果说贪污腐败是对党的“致命伤”,那么庸官懒官则会使党染上“慢性病”,同样会危害党的生命力。
三、从严治理“庸官懒政”之措施
措施一:激发创新意识,转变因循守旧观念。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是起动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而要想创新,首先要加强学习。无论是做创新型领导还是建设学习型政府,学习都是基础,不吸取新知识,就不能谈创新。没有知识基础的创新往往是不负责任的“胡闹”。大力倡导以改革创新精神谋事、干事、成事,营造尊重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的良好氛围,形成有利于创业富民、创造兴业、创新强省的发展条件,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
措施二:实施“六权治本”,晒晒责任清单。当前最基础、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要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财务清单和问题清单“五个清单”制定和推行。从这个意义上讲,责任清单与权力清单相对应,有什么权力就要承担与其相对应的责任。在建立权力清单制度的同时,要建立与权力清单相一致、相对应的责任清单制度,分级细化责任归属,明确责罚措施和标准,推动履职监管规范化,使行使权力与承担责任有机结合起来。坚决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即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措施三:完善制度建设,治理庸懒慢浮。加强竞争机制,让人尽其才。改革“一纸文件定终身”,引进竞争机制,让领导干部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或擅长的工作,从而避免外行管内行、管理不畅等现象。加强责任追究制度,让人尽其责。严格落实签订责任状制度,签下后就要为之负责,要对着台账一项一项落实,没有落实到位的要严格追究责任,杜绝不作为、慢作为或乱作为。开通“治庸”投诉热线,接受群众电话举报投诉庸官、懒官和散漫官。严格干部考核与选拔机制,让人尽其能。干部制度就要充分调动、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干部的聪明才智,让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有实现抱负的舞台,让乐于干事、勇于担责的干部名副其实。
措施四: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理念,加强作风建设。严把思想“教育关”,切实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特别要加强警示教育,用腐败堕落分子放松学习导致违法犯罪的案例警示教育干部。严把“监管督查关”,对已有行之有效的制度,要狠抓落实;对不够完善的制度,要进行修订完善;对没有形成制度的,要加快建立完善。在采取日常督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基础上,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动态监管,形成促进干部作风建设的监督合力。
治懒治庸是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是党的作风建设问题,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大问题。事实上,许多庸官懒官同贪官是合而为一的,不少腐败分子是从庸懒的路子走到贪的。因此,治庸治懒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才能为治庸治懒创造更有利条件,也只有切实整治庸官懒政,才能让贪官、庸官、懒官无路可走,让那些为国为民尽心竭力的德才兼备者在治国理政的道路上畅行无阻,扎扎实实实地去圆老百姓心中的“中国梦”
第二篇:绩效法制化破解庸官懒政
杭州立法管理政府绩效法制化破解庸官懒政
新华社杭州讯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近日将再次审议《杭州市绩效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这是该市尝试以地方性法规形式规定政府绩效管理程序及方法,旨在提高政府工作绩效,整治庸官懒政和防止干部不作为现象。部分立法实践者和专家表示,通过地方性法规的形式科学界定绩效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还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助推进一步简政放权。
管理政府绩效尚停留在“红头文件”层面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项重大任务之一。而现实中,管理政府绩效仍停留在“红头文件”阶段,缺乏法治思维和刚性约束。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敏表示,截止目前,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工作没有直接的法律支撑,大多由各地方通过政府“红头文件”形式推动。国内有些地方将政府绩效管理当作“一把手工程”,工作启动和开展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领导人对这项工作的认识程度。在政府绩效评估和管理领域的立法缺失,已成为各级政府绩效管理深入有效开展的瓶颈。
“用地方性法规形式明确界定绩效管理机构、职能、权限、程序与责任,有利于提升绩效管理地位,强化绩效管理执行力度,增强权威性,提高公信力。”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解崇明、林丽雅表示,这是因为用法律形式对绩效管理各个环节、各项内容以及实施方式、方法和步骤等作出严格而明确的规定,是绩效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违法必究,增强了规范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而且,地方实践也遇到了进一步提升的瓶颈。杭州市综合考评工作源自1992年实施的目标责任制考核,2000年在全国率先推行“满意单位和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2005年开始实施目标考核、社会评价、领导考评“三位一体”的综合考评,2011年被国务院政府绩效管理联席会议列为全国政府绩效管理试点。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建波、俞雪坤等认为,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可以对杭州的实践经验进行制度化、规范化,这也是推动“依法治市”的具体体现。
条例草案体现绩效管理注重第三方评估
即将提交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再次审议的《杭州市绩效管理条例(草案)》共分8章53条,创造性地明确了杭州市绩效管理的机构、绩效评估、结果运作等内容。
法定化绩效管理机构。条例草案规定:“本市设立的绩效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绩效会),依照本条例规定领导、组织、协调全市绩效管理工作;是绩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绩效办)为市绩效委的日常办事机构,具体负责并组织实施绩效管理有关工作。”同时,把“市绩效管理相关部门(如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财政等)工作职责”“绩效管理单位的主体责任”等内容予以规范化、制度化。
界定绩效评估内容、方式。条例草案对绩效目标的执行与日常监督、绩效信息的报送和发布、日常绩效改进、回应群众诉求等进行具体规定,并强调突出公民导向,有序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与渠道,规定“市绩效办可以委托绩效评估专门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中介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对部门绩效目标开展专业测评”,体现了绩效管理必须注重第三方评估的大趋势。
绩效评估结果运用。本条例草案规定,探索建立“面向产出和结果”的绩效管理联动机制,将绩效管理结果与政绩衡量、领导决策、政策调校、预算安排、编制调配、行政奖惩、选任干部等人财物的投入适当挂钩。如规定“纳入绩效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实施问责:在绩效管理工作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列入综合考评’一票否决'的工作未达到相关考核要求的;因工作重大失误,被上级机关通报批评、媒体曝光,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社会影响的”等等。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金财表示,《杭州市绩效管理条例》被列入今年杭州地方性立法项目,是破解庸官懒政问题的举措之一。
将推动降低行政成本、简政放权、治理“庸懒散”
多位采访对象认为,杭州市通过地方性立法管理政府绩效,把多年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法定话,将进一步推动降低行政成本、简政放权、治理“庸懒散”,效果可以预见。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部门有了合法性地位。杭州市考评办主任伍彬表示,杭州2006年即在国内率先成立了专门从事党政机关绩效考评的职能部门—杭州市综合考评委员会办公室,2012年增挂了杭州市绩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牌子。考评办是杭州独有的,当时成立时“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没有上下级的部门。“我干了九年,基本上把人得罪光了。没有一定体制保障,很难推进下去、持续下去。因此,有必要把行之有效、运作良好的组织经验予以固化,以地方先行立法赋予绩效管理机构合法性地位,使其职责法定。”
分散的行政资源将会逐渐被整合,降低行政成本,推动简政放权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伍彬认为,多年来的绩效管理实践,从中可以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单位之间存在的资源不共享、建设与管理脱节、部门协调机制等等,而且都是普遍性存在的问题,也是长期困扰并影响机关效能提升的问题。多位受采访的对象表示,多年来的机构改革,背后的职能转变滞缓,反而造成权力过分集中,职能转变已经到了应该“痛下决心”的时候。通过地方性立法加强绩效管理这个抓手,将能进一步促进职能转变,并借此带来降低行政成本、加速减政放权等延伸效果。
通过立法布防“为官不为”,将让“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没有了生存空间。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龚正表示,“不但当、不作为、效率低等方面突出问题,已经成为杭州加快转型发展的最大阻碍。”浙江省社科院专家钟其等表示,要有效防止“为官不为”,依法管理是个刚性约束,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规定政府绩效管理程序及方法,尤其是条例草案中给出了行政问责的条款,重拳敲打“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以及“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等“为官不为”的苗头性倾向和问题,使之深入到每一个公职人员心中,使绩效管理办法内化为每个公务员的工作规范,用法律的形式治理庸官懒政。
(记者 岳德亮 张乐)
第三篇:传承循名责实思想力戒庸官懒政现象
传承循名责实思想,克服庸官懒政现象
中共烟台市牟平区委党校 党建 李文娜 邮编:264117
摘要:十八大以来,“八项规定”和“反四风”出台,官员持续处于反腐高压之下,灰色收入、超规福利减少,官员的权力寻租空间被压缩,“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 “庸官懒政”行为却愈演愈烈。今年的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纳入治理庸官懒政内容。这些对“为官不为”者亮起“警示牌”,戴上“紧箍咒”。本文从传承循名责实理念,从思想上筑牢防线,力戒庸官懒政行为,从行动上守住底线两大方面对为官不为行为进行了分析与引导 关键词:循名责实、庸官懒政、政绩考核、中梗阻、为官不为、为官乱为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身为党员干部就要干事,就要忠于职守、勤政为民,敢于担当、勤勉敬业、善谋善为,始终把干事创业谋发展、抓落实、惠民生作为最大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但十八大以来,“八项规定”和“反四风”出台,官员持续处于反腐高压之下,灰色收入、超规福利减少,官员的权力寻租空间被压缩,“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 “庸官懒政”行为却愈演愈烈。
这种“为官不为”之官和贪官一样,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败坏社会形象,因此治理庸官懒政现象势在必行。
一、传承循名责实理念,从思想上筑牢防线
循名责实就是要按照名称来考察实际内容,要求名实相符。通俗地说就是要做到在其位某其政。循名责实思想自古有之,然而古代官员政绩考核更多是一种封闭、自上而下的考核制度,有诸多弊端,但很少唯GDP论,更多的时候是综合官德、财赋、功过等于一体的综合考核制度,今天我们可以对古代考核制度进行去伪存真地扬弃,为当代从政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一)古代考核观点 西周政治家周公旦在他的《周礼》中提出了对官员的考核标准有六廉,即,也就是说要从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等方向考核官员。
齐桓公曾对管子说:“官少而要官的人多,我很头疼”。管子说:“因能而授禄,录功而与官,则莫敢索官,君何患焉?”意思是说:“你根据能力大小,功劳大小能他官职俸禄,就没有人敢向你要官了。
韩非子曾说过:“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就是根据各人的能力给他相应的职务;依照职务要求他们做出相应的业绩,使其名实相符。循名责实,是治吏的一个重要方法。我国历代考课制度,都是据此演变来的。
(二)当今考核标准
我们现在对官员的考核不仅仅是唯GDP论英雄,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指出:政绩考核要突出科学发展导向。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要看全面工作,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实际成效,看解决自身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成效,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考核评价政绩的主要指标。
《通知》还对违背科学发展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强化离任责任审计,对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拍屁股走人,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损害群众利益造成恶劣影响的,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的,造成生态严重破坏的,盲目举债留下一摊子烂账的,要记录在案,视情节轻重,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已经离任的也要追究责任。
2014.10.23日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这为广大党员干部踏实干事指明了方向。
但现实生活中,恰恰就有一部分人存在错误的政绩观,既想要职务,又不想干事情,以致中央政策经过省、市、县、乡的层层转达后,效用递减,用群众的话说:“中央政策很好,但是在地方落实不到”。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也曾感叹“政策不出中南海”。群众戏称这是机关“中梗阻”,对此习总书记开出了打通“中梗阻”的药方。2015年2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总书记强调,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那么广大党员干部就应该顺势而为,力戒为官不为心理,让中央政策在最后一公里得到落实。
二、力戒庸官懒政行为,从行动上守住底线
什么是底线,底线就是生命线,懒政、怠政看起来不像腐败严重。但事实上,官员不作为的危害性不逊于腐败,“有可是使正常运转的国家行政机器慢下来,甚至停下来。这实际就是损害公共利益,浪费纳税人的钱,也有损政府形象”。以2014年各地经济发展为例,2014年GDP增速低于6%的省份有3个,虽然整体经济形势有下行趋势,但从去年的9%左右、前年的10%左右,跌到不足6%,这中间恐怕也存在官员不作为的因素。因此力戒庸官懒政行为,就是守自己的政治生命线,也是守住党和国家顺利发展的底线。
(一)、力戒为官不为心理
古语说:“为官避事平生耻”。当前社会上流传这样一句话“啥都不干,难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担风险。组织考核,没有缺点。”这是对为官不为心理的最好写真,这种心理,让人失去前进的斗志,成为改革发展的绊脚石。
如辽宁省今年3月9日有145名干部因“为官不为”被问责。今年年初,最高法院特别通报一起甘肃省天水市公安机关因出警过慢导致被害人身亡、最终被判赔款20万元的“为官不为”受追究案例。可能快几分钟出警,他就不会遭受这么大物质精神损失,以至网民在网上疯传和指责。
我们牟平去年通报了一些工作时间玩游戏、聊天、网购,等“为官不为”事件。其实我们上班时间,不可否认,有的人也干过这些事情,只不过没被发现而已,有句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所在大家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不要因为这样的小事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二)、克服为官乱为现象
一要克服一些官员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了自己的前途,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广东东莞长安镇政府办公楼 酷似人民大会堂。重庆市忠县黄金镇办公大楼,仿照“天安门”的式样,竣工后还欠费160万元。2012年7月淮南才动工兴建的“观湖国际”,到2014年3月,刚建成的两栋大楼被爆破拆除。2012年柳州斥资7000万元建设的柳宗元雕像建成后将高达68米,可以360度旋转。这座被称为“国内最高的人物铜像”尚未建成,2014年9月起就被拆。这些“形象工程”劳民伤财,当地政府还在为其不良社会影响付出后续代价。
二是要克服一些官员利用权力,“吃、拿、卡、要”现象 最近几年,服务窗口态度大有所改观,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却是依然存在。2013年10月,北京工作的河北小周,6次返乡办护照,一直没办下来,每次都被告知需要补充不同的材料,且办事人员态度蛮横。
莱阳市的一位私企老板,到某单位去办事,本来是上面答应了,但到了下面部门去落实的时候,部门负责人的借故推辞,软磨硬拖,用他的话说是:“左手拿的利益,右手拿的问题”最后事情才得以办理。我们牟平从2009年搞的窗口部门服务群众满意度的测评,对中梗阻问题也是起到了有效的改善。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党员干部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实干。无论是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还是面对突发的棘手难题,只要党员干部积极工作、主动作为,就都可以迎刃而解、圆满解决。倘若党员干部意志消沉、消极被动,甚至是摆出“为官不为”的消极姿态,即便是再小的问题也终究不会自己消失,有时甚至会累积变异,产生更大的问题,造成更为恶劣的后果。
领导干部“为官不为”,就是庸政懒政、尸位素餐,就是坠入了一种难以被察觉的新型“腐败圈”。干部一旦陷入其中,就会走上消极倦怠、不思进取,怕事躲事、明哲保身的“不归路”,最终在浑浑噩噩中虚度光阴、耽误自己。所以,李克强总理在今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纳入治理庸官懒政内容。对实绩突出的要大力褒奖,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提出“不为亦腐”的道理,这对“为官不为”者亮起“警示牌”,戴上“紧箍咒”。
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要明确权责、真心为民。充分认识手中的权力和职责,把事业牢牢记在心头,把群众真正装在心里,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雄心壮志,全身心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去,要坚持不懈地带领群众努力奋斗,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通过自己兢兢业业地付出,在推动发展、造福百姓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用习总书记的话说:“不能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涛声依旧。”
参考文献: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新反腐倡廉读本》
作者简介:李文娜 女 山东牟平人 中共烟台市牟平区党校高级讲师 研究方向:社会学
第四篇: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热点:深化改革容不得“庸官懒政”
http://zj.offcn.com/?wt.mc_id=bk14234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热点:深化改革容不得“庸官懒政”
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庸官懒政绝迹就应该是新常态之一 在中央以雷霆手段整肃吏治和全面贯彻“八项规定”的当下,贪腐乱象和不正之风得以明显遏止,但在一些地方,“庸官懒政”现象却在高压线下、灰色地带间绵延。“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等心态,在不同地域和领域都有体现。有一些“庸官”“懒官”“太平官”,不敢迎难而上,不愿直面矛盾,只想占着位子“混日子”。
究其实,无外乎德不配位、不敢担责,或才不配位、无法任事。这种“只求平稳着陆,不求干事创业”的懒政心态,值得高度警惕——如果说公权滥用是急性病,庸碌无为就是慢性病,养痈遗患,将导致结构性、全局性的政策机体失调、执行机能失衡,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庸官懒政会破坏改革氛围。历史上勇于任事之人,但凡要推行改革,都会遇到掣肘和物议。掣肘是既得利益集团阻挠,而物议则是尸位素餐者对勇于任事者的非议。掣肘者要震慑,尸位素餐者也要惩治,不能任由站着说话的人对俯身做事的人横加指责,更不能形成“多做多得咎,少做少得咎,不做不得咎”的氛围,否则就会出现“逆淘汰”的不良生态和错误风向。
庸官懒政会贻误改革时机。现代公共管理中的“政策之窗”理论认为,只有当迫切问题、政策方案与政治形势三流汇合,才能开启政策之窗,为议程设置和改革推进营造机会。但是,这个窗口期很短,如果懒散不动就会错失时机。要等多年之后,同一议题的窗口期才会再来。此外,庸官懒政还会浪费公共资源,徒增沉没成本,使潜在的社会效益被耗散,优化资源配置和良善治理皆无从谈起。
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是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期许,也是与官员身份“绑定”的责任。公共治理者身系公众的委托与期望,其一人之无为,牵连的是万千百姓的问题得不到改善、一地一域得不到善治。当今之世,全球竞争、区域竞争陷入白热化,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进得不够快也是退。对公共治理者而言,改革的步伐赶不上时代要求就是失职,工作的成果没达到人民期望就是失败。
危害不难觉察,改革更需深化。早在中共十八大以前,武汉等地就已开展治庸问责专项行动,其他地方也有类似之举。只是,地方政府治庸仍旧以优化投资环境为目的,其推动力源于招商引资的经济发展需要,因此更多呈现运动式治理特征,反复现象较为明显。归于根本,还需将“治庸惩懒”升格为常态性要求。
以权谋私是腐,庸碌无为致败。毋庸赘言,不作为也是腐败的一种。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庸官懒政绝迹就应该是新常态之一。要形成庸官懒政绝迹的新常态,则需要正立标杆:一方面,要留一些改革创新的试错空间给勇担责任者;另一方面,要祛除庸官懒政的病根。改革机遇不会始终存在,政策之窗只能短暂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事业里,不应有庸碌无为者的容身之地。
http://zj.offcn.com/?wt.mc_id=bk14234
浙江人事考试网
第五篇:要像铁拳反腐一样治理庸官懒政
要像铁拳反腐一样治理庸官懒政
■每日一评
与贪污腐败相比,庸官懒政的“软腐败”,表面上不会造成太多经济损失,实际上却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形象
谢佼
自十八大以来,中央强力反腐肃贪,并以“八项规定”整顿作风,各地的贪污腐败、吃拿卡要、奢靡之风、侵害群众利益等乱象得到了明显遏制。然而,在一些地方和机关单位,不作为、不担当,不干事、不担事等“为官不为”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庸官懒政行为,虽然不像贪污腐败那样嚣张恶劣,但其对党和政府形象威信的损伤、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对广大群众的危害一点也不亚于直接贪污腐败,是另一种形式的腐败,百姓形象地称之为“软腐败”。这种消极现象同样值得我们保持警惕,同样需要拿出像铁拳反腐一样的决心来治理。
庸官懒政现象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有些领导干部秉持“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理念,“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比如,有些基层政府部门办事拖拉,遇事喜欢推诿扯皮,“脸好看、门好进、话好说、但事难办”。这些乱象有一些共性,那就是情感上对民众冷漠,政治上对权力来源忘本,责任上怕字当头,工作中当“老油条”——能推就推、能躲就躲、能拖就拖。
有些庸官虽然平时不营私利,但也不谋公事,这种庸怠不为、不愿担当、混日子的不良作风,严重影响了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饱受民众诟病。在持续深入推进反腐工作的同时,也要对庸官懒政背后的“软腐败”亮剑,以制度化举措严厉惩治不作为不担当的“太平官”、推诿扯皮的“滑头官”、贪图享受的“逍遥官”。
庸官懒政的第一个表现就是“懒”。比如,南方某市规定外地人到城里应在3天内持身份证到街道登记,就被网民质疑为典型的懒政。要想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通过查询手机活跃度、票务流动信息等手段,完全可以进行更现代化的数据分析。但有关部门懒于开动脑筋,只想坐等民众上门来办理手续,结果招致非议。
庸官懒政的第二个表现是“怕”。在与民众打交道时,缺乏基本的担当,不愿履行自身的责任。有一些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平日里生怕民众有事找上门,怕给自己添麻烦,只想舒舒服服地“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一天”;还有一些工作人员,除非领导事先“打过招呼”,否则能压就压,能拖就拖,工作懈怠。
庸官懒政的第三大表现是“油”。一方面,同僚之间嘻嘻哈哈,你好我好大家好;另一方面,与百姓打交道则喜欢“打太极”,打起官腔来一套接一套。这种“油”,既表现在一些窗口单位,也渗透在基层政府决策部门。一个单位中的“老油子”太多,会耍嘴皮子却不愿干实事,很容易带坏风气,也影响政府形象。贪污腐败相比,庸官懒政的“软腐败”表面上不会造成直接的损失,但实际上,存在庸官懒政现象的主要是基层职能部门,他们距百姓最近,也直接影响具体事务的推进。如果对这种“软腐败”不加制约,会在群众面前竖起高墙,严重损害干部队伍形象,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
向“为官不为”开刀,治理庸官懒政,需要从机制体制上入手,需要标本兼治。首先是加快建立适应新形式的完善科学的考核机制和考核办法,让干事的人得到尊重,得到肯定,获得物质上精神上的奖赏;让不干事的人没有市场,甚至受到惩戒。比如南昌市出台《南昌市国家工作人员“为官不为”、“为政不廉”行为问责暂行办法》,对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在工作决策草率、监管缺位、推诿扯皮、庸懒无为等11种不良行为进行整治,并根据具体情形采取通报批评、停职检查、责令辞职等8种方式进行问责,问责情况将纳入干部的考核、考察、选拔、任用,让治理“庸官懒政”走上制度化。
其次,要像查处贪污腐败一样,加强明察暗访,畅通拓宽民众举报监督渠道,保持高压态势,让庸官懒政无处遁形,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将“时刻有人监督”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一种“新常态”。比如德阳市开展了群众“随手拍”活动,强化社会监督,集中整治“不为”之风;市纪委还通过明察暗访,“抓”到了一批典型案例,并通过媒体进行集中曝光,起到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
标本兼治,软硬结合,奖罚并进,才能有效地治理庸官懒政,让官员“懒”了的手脚勤快起来,“怕”了的胆壮起来,“油”了的手认真起来,进而真正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2014-12-08 17:52:00新华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