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概况与民族宗教有关政策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国内分别与甘肃、青海、西藏三省区相邻,国外分别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八国接壤,边界线长达5600多公里,是我国边界线最长的省区。
新疆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物产丰富,文化灿烂。当今新疆生活着以维吾尔族为主体,包括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满、达斡尔等十三个在新疆居住时间较长的民族在内共56个民族成分,组成了一个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团结奋斗、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民族大家庭。
一、新疆历史概况:
新疆从古到今的数千年历史,民族迁徙、政权更迭,社会经济变迁,思想文化演进,历史事件层出不穷,概括的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三个自古以来”:
第一、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新疆自古代起就与中原地区保持着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汉朝统一西域后,于公元前60年在乌垒城设立“西域都护府”,行使最高统治权和管辖权,这标志着新疆地区从此时起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此后,无论是中央王朝直接管辖统治时期还是地方政权管辖时期,它们所统辖管理的地域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版图。
第二、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同聚居与开发的地区。
从古至今,有许多民族生活在新疆这块土地上,凡是在新疆劳动、生息、繁衍的众多民族,包括当代的和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他们不仅为新疆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巩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且还创造了各具特色、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为丰富中华文化宝库,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
新疆地处亚洲腹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也是各种宗教传播和交汇的地方。早在原始社会,新疆就产生了原始宗教。从公元前4世纪起,当时盛 1 行于世界的一些宗教陆续传入新疆,与新疆本地的原始宗教一起形成并长期保持着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
新疆宗教的演变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佛教为主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这一格局大约持续了1000多年。第二阶段是以佛教和伊斯兰教为主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这一格局大约持续了600多年。第三阶段是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这一格局从16世纪形成一直延续到现在。
二、当代新疆民族概况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不但民族成份多,民族人口比重也高,全国56个民族中有6个民族人口的90%以上居住在新疆境内。新疆解放时仅有13个民族,目前新疆的民族成份已经增加到56个。
截至2006年底,全区人口约为205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以上。十三个世居民族人口数量排名顺序如下: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
从全区民族分布情况来看,呈现出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态势。其中,维吾尔族遍及全疆,83%分布在南疆的和田、喀什、阿克苏和库尔勒等地。汉族遍布天山南北,主要分布在天山北部和天山东部一带。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蒙古族主要聚居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回族遍布天山南北,主要居住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及焉耆回族自治县。柯尔克孜族主要居住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及邻近地区。塔吉克族主要居住在帕米尔高原。锡伯族主要居住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县及巩留县。乌孜别克族主要分布在伊犁、塔城、乌鲁木齐等地。满族分布在全疆各地。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塔城和霍城等地。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伊宁、塔城和乌鲁木齐。俄罗斯族主要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
新疆是全国人口密度最低的省区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9人。其人口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首先,新疆人口分布极不平衡,疏密程度极为悬殊,95%的人口集中分布在占新疆面积3.5%的绿洲上,绿洲人口密度高达207人/平方公里以上,按实际居住区域计算的人口密度与沿海人口密度接近。其次,民族间区域分布明显。各民族分布的区域既表现为相对杂居性,同时更突出地表现为聚居性特征。第三,跨国民族多。由于历史的原因,新疆主要民族中跨国民族较多,他们与周边蒙古、俄罗斯、哈萨克、吉 尔吉斯、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中存在着各种联系,对当今新疆贯彻落实中央睦邻友好的方针,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防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第四,随着西部大开发建设步伐的加快,新疆民族成分增多和民族杂居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三、当代新疆宗教概况: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刻改造和宗教制度的重大变革,以及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和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现在新疆各种宗教都步入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新疆现在仍保持着多种宗教并存的基本格局。现有宗教为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道教。
伊斯兰教是新疆地区信仰民族和人口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东乡、撒拉、保安等十个民族,占全疆总人口的50%以上。
新疆佛教分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信仰汉传佛教的主要是汉、满等民族。信仰藏传佛教的有蒙古、锡伯、藏等民族。
其它四种宗教人数不多,影响不大。
四、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具体表现为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等方面共同的喜好、习俗和禁忌。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传统、心理感情以及道德准则、宗教观念等。民族风俗习惯是随民族的产生而产生的,在其形成过程中深深烙上了民族的印迹,并成为民族文化的部分,与其他民族相区别。民族风俗习惯广泛地渗透到社会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代代相传,绵延不绝。一个人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待人接物,言谈举止,无不遵循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或带有其深刻印迹。因此,每个民族成员对本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我国《刑法》把“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归入“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就是从法律上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二是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民族 成员往往以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否受到尊重来衡量和处理同其他民族的关系。他们把对自己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看成是对自己整个民族的尊重,认为对自己民族风俗习惯的侮辱与损害,就是对自己整个民族的侮辱与损害。这种敏感性是各民族风俗习惯普遍共有的特征。因此,任何形式的忽视、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言行,都可能会损害民族关系。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是各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饮食习俗 各民族的饮食特点主要取决于所从事的生产活动、生活环境,并受到宗教信仰、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东乡、撒拉等民族都是群众性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普遍忌食猪肉和自死或未经阿訇念经而宰杀的牲畜肉食等。本来,不养猪、不吃猪肉是居住在阿拉伯半岛上一些游牧民族古老的生活习惯,后来成为伊斯兰教的教规,带上了宗教色彩。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不吃猪肉已经成为这些民族群众的生活习惯。现在,这些民族中的一些人已不信教,但仍不吃猪肉。这些民族中还禁食驴肉、狗肉、死亡牲畜的肉和凶禽猛兽,禁食一切动物的血。塔吉克族和一部分回族还禁食马肉。蒙古族、达斡尔族等也禁食动物的血。
待人接物习俗 新疆各少数民族都很重视礼貌,热情好客,见面时要握手问好。到少数民族家中做客,要让年长的主人先进门,让长者先坐,端茶和接物都要用双手,以示尊重。客人应听从主人的招待,如果不想吃,也要尝一下,以示尊重,不宜完全拒绝。当主人倒茶时,如果不想再喝,可用手捂碗口。到哈萨克族毡房不能坐床,可坐在椅、凳或毡上,最好盘腿或跪坐,不能两腿伸直,也不能脚底朝人。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都忌讳客人在门口下马。骑马、开车接近蒙古包时要轻骑慢行,以免惊动畜群;马鞭子要放在门外,以示对主人的尊敬。
节庆习俗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一些节日。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肉孜节、古尔邦节等。肉孜节又称开斋节。按照伊斯兰教规,在封斋一月期满时开斋,即为肉孜节。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宰杀牲畜祭祀“真主”,在肉孜节70天后过节。这两个节日都来源于宗教,但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已成为民族节日。节日期间,男女老少都着盛装,家家户户准备丰盛的食物,互相拜节,以示祝贺。蒙古族、锡伯族、达斡尔族同汉族一样过春节。各少数民族自由地按本民族的传统习惯欢度节日,国家按照各少数民族年节习惯安排假日,并供应节日特殊食品。民间文体活动 新疆各民族能歌善舞,文体活动丰富多彩。“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群众性娱乐活动,多在农闲时举行,一般由几个人发起,邀请数十甚至上百人,集中在一起唱歌、跳舞及做其他游戏。摔跤、赛马是各少数民族普遍爱好的体育活动。“叼羊”是哈萨克族庆祝大喜事或欢迎贵宾时举行的体育活动。开始由主持人牵出一只山羊,割下羊头,参加叼羊的人策马夺羊,夺得者即为优胜。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大规模的娱乐活动,每年在秋高马肥时举行,唱歌、跳舞、听民间艺人说唱,还要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活动,同时进行贸易活动。
丧葬习俗 各民族有不同的丧葬习俗,如火葬、土葬、水葬、天葬等。目前,除在汉族中推选火葬外,其他民族的传统丧葬习俗基本被保留。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实行土葬,人死后以白布裹尸,用移尸木匣抬到事先挖好的墓穴入葬。其他民族的群众不要帮助抬尸体,也不要去墓地看,但可参加追悼会或去死者家里进行慰问。人死后的第七天、四十天和周年日,死者家属要举行祭祀仪式。
五、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和国家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宪法》第36条,分4款对宗教信仰自由做了原则规定: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第二款,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第三款,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第四款,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全面正确地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强调保障公民信教自由的同时,也要强调保障公民不信教的自由;信教的公民不得歧视不信教的公民,不信教的公民也不得歧视信教的公民。在保障信教自由的同时,不但不应妨碍而且应当加强普及科学文化教育。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教或不信教。对于一个公民来说,在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时候,也必须履行自己的义务,必须在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内进行宗教活动。
第二、注意划清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的界限。宗教信仰和宗教是两个概念。宗教信仰是精神和思想领域里的问题,应当而且只能由人们自由地去选择。宗教不 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社会实体和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组织形式的宗教,必须纳入国家的管理,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任何宗教都不能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不受任何约束的“宗教自由”是不正确和不可能的。离开法律来谈“宗教自由”是违背人民利益的,是不符合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要求的。对鼓吹“宗教自由”、鼓吹宗教狂热的错误言行,利用宗教进行非法活动的,应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坚决予以制止。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进行处理。
第三、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能信仰宗教。宗教信仰自由是对一般公民而言的,并不适用于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共产党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成员,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要求共产党员必须是工人阶级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做彻底的无神论者。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组织,是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与中国共产党是完全一致的。党员、团员要按照党章、团章的要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始终坚持不信仰宗教,不参加宗教活动。如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就违背了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不符合党对党员和团员的思想政治要求,必将削弱党的战斗力,降低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中国共产党明确规定,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长期坚持不改的要劝其退党。这是个严肃的政治纪律问题。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有责任和义务宣传、教育群众,自学接受唯物论和无神论。
第四、在校学生不能从事宗教活动和穿戴宗教服饰。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中,都规定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那么学生也是公民,为什么要禁止在校学生从事宗教活动和穿戴宗教服饰呢?我们应对《宪法》中关于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的规定从整体上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两方面的涵义: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就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来说,它首先是一种思想意识活动的自由,一个人的信仰如果仅停留在思想意识领域内,这“是一个捆不住抓不着的变化着的无形物”,是任何人也无法禁止的,任何人是不可能不让人思想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信仰宗教是自由的。对于那些受到宗教意识影响的学生来说,在学校,只能通过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其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转变其思想信仰和思想观念。但如果在校学生要对其宗教思想加以传播、宣传或通过一定的宗教行为表现出来,那么就会转化成为一种宗教活动。作为一种宗教活动,就必然要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社会环境、个人职业等条件的限制,其自由不可能是无限的。在我国,无论是信仰宗教的公民,还是不 信仰宗教的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在依法享受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权利的同时,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在我国,学校是传播现代科学知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场所,禁止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更不允许学生从事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这既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学校的性质、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决定的,也是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的必然要求。学校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场所,不允许信教群众、学生在学校传播宗教意识,从事宗教活动,干预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这不仅是为了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也是为了保证公民不信仰宗教自由的权利。1983年《中共中央关于在精神污染中正确对待宗教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任何人不应当到宗教场所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不应当在信教群众中发动有神论还是无神论的辩论。但是任何宗教组织和教徒也不应当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外布道、传教,宣传有神论,或散发宗教传单和其他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发行的宗教书刊,更不得进行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在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时,必须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把权利和义务有机地统一起来,正确的行使自己的权利。每个学生都应该按照社会主义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方针、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来约束自己,履行好自己的义务。
青年学生在学校从事宗教活动和穿戴宗教服饰,不管是有组织的还是自发的,不管是个人行为还是集体行为,不管是公开的还是私下的,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干扰周围的同学,影响和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习气氛,直接干扰学校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破坏学校文明,破坏健康的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因此,青年学生在学校从事宗教活动和穿戴宗教服饰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第二篇:新疆的宗教及民族宗教政策
新疆的宗教及民族宗教政策
一、历史上的新疆宗教
明朝之前,除了流行过原始宗教,诸如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萨满教外,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道教,伊斯兰教等都曾在天山南北各地流行过,并且大多有十分兴盛的时期。
萨满教是崇奉多神的原始宗教。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以及景颇,裕固,藏等民族,都曾信仰过萨满教。萨满教的分布之广,存在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是任何人为宗教所不能比拟的。“萨满”并非宗教名称,而是对一种特殊职责者的称呼,关于萨满之意,多数人认为是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的“知道”,“明白”之意,萨满教的思想核心是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灭,认为凡是世上存在物均有其自己的主宰——神灵。而萨满是沟通神界和人间的使者,是所有神灵与妖魔鬼怪沟通的代言人和中介人。佛教,伊斯兰教等教兴起后,萨满教开始走向衰亡。
除原始宗教外,祆教是最早传入新疆的宗教,祆教于公元前6世纪末创建于波斯,祆教教徒崇拜日月星辰和火,祆教约在公元前4世纪传入新疆,魏晋时期,祆教在中亚各地和新疆地区得到极大传播,后来,祆教又经过新疆东传中原地区,以至北朝皇室都大力提倡祆教,官府中专设有管理祆教的官员机构。唐末以后,祆教在内地开始衰落,但在新疆则一直延续到宋代。
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由释迦摩尼在印度创建,约在公元前2世纪前后,经克什米尔传入新疆,最早传入的地区是和田,到了公元2世纪,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佛教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佛教势力在新疆的衰落始于10~11世纪喀喇汗王朝建立后。16世纪末,天山南北基本上处于伊斯兰教影响之下。
摩尼教为摩尼创建于公元3世纪中叶,经考证,摩尼教约在公元6世纪传入新疆,唐,五代时期最兴盛。
景教是基督教派别之一,为叙利亚人创立于公元5世纪,传入我国后称作景教,景教传入新疆的时间大体是在公元6世纪。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约产生于公元2世纪初,公元5世纪从中原向西传入新疆。清朝政府统一新疆以后,道教重现昌盛,到新中国建立以前,道教成为新疆汉族信奉的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为穆罕默德创立于公元7世纪初。伊斯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原意为“顺服”,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意思是“顺从者”。伊斯兰教信奉唯一的神—安拉,伊斯兰教在行动上要严格遵行“五功”,教规和宗教仪式。伊斯兰教9~10世纪才由陆路传入新疆,至16世纪初,伊斯兰教在天山南北各地占据统治地位。
二、党的民族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策。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10月1日。地方的选举法中明确规定:少数民族领导成员的差额选举,只在少数民族公民中进行。在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党和人民政府强调“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三、党的宗教政策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也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地区。现在全疆有八种宗教,它们是:伊斯兰教、佛教、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萨满教和道教。少数民族群众主要信仰伊斯兰教、藏传佛教和东正教。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宗教问题。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国家不干涉个人的宗教信仰,宗教也不能干预国家事务。
我们的宗教组织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务的原则。
第三篇:民族宗教政策
1、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尊重群众信仰宗教的自由,又尊重群众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依法管理宗教活动规范有序进行。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切实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和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增强自养能力,形成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保证宗教组织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的人士手中。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2、什么是民族平等的政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不允许对任何民族进行歧视和压迫;不论是聚居还是散杂居的各民族,均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
3、什么是民族团结政策?
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党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全国56个民族结成一体,谁也离不开谁;各民族只有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实现共同的繁荣与发展。
4、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宗教信仰自由,就是说: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多数群众不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信教群众的权益;在多数群众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不信教群众的权益。要坚决纠正干涉宗教信仰自由、排斥和歧视信教群众、侵犯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合法权益的现象,也要坚决纠正排斥和歧视不信教群众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现象。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要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承担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义务。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宗教活动不得妨碍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
5、为什么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实体,对于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必须依法予以管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体现,是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推动宗教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的客观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宗教活动规范有序的必要举措。
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指政府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对宗教活动的管理是政府对社会活动进行管理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一方面是通过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宗教法规,协调宗教界与各有关方面的利益,政府依法保护宗教团体和寺观教堂的合法权益,保护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正常的教务活动,保护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一方面是要限制不正常的宗教活动,防止和制止不法分子利用宗教和宗教活动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党和政府在宗教工作上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这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体现,是做好新的历史条件下宗教工作的需要,也是保障各族人民群众宗教信仰自由的需要。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同贯彻宗教信仰自
由政策并不矛盾,我们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不是要限制群众的信仰自由,而是要保证宗教活动的正常秩序,从而更好地保障群众的信仰自由。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也好,归根到底,都是要更好地争取、团结、教育广大信教群众,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6、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这是我们党从中国国情出发,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7、怎样理解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首次完整地提出“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这一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加以理解和贯彻执行。“保护合法”,就是依法保护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保护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正常的教务活动;保护信教群众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
保护合法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重点。在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过程中,保护好信教群众正常的、合法的宗教活动,不允许有人随意干预他们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做好信教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引导他们在从事宗教活动时,要树立大局观念,自觉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引导他们树立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正常途径反映自己的合理要求。
“制止非法”,就是要制止超越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以及利用宗教进行的一切非法活动。对任何干涉或侵犯群众正当的宗教信仰、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对宗教界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行为,都应当立即予以纠正;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处理。只有“制止非法”,才能更好地“保护合法”。
“抵御渗透”,就是要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活动,不允许境外任何组织、团体和个人干预我国宗教事务。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是指境外团体、组织和个人利用宗教从事的各种违反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活动和宣传,与我国宗教界争夺信教群众,争夺思想阵地,企图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打着宗教旗号企图颠覆我国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一种是企图控制我国的宗教团体和干涉我国的宗教事务,在我国境内建立宗教组织和活动据点、发展教徒。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活动,关键是处理好国内的宗教问题,做好国内的宗教工作,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把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巩固和扩大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
“打击犯罪”,就是要坚决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一切违法犯罪活动。在依法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正常宗教活动的同时,必须依法坚决打击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各类犯罪活动。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制止借宗教问题煽动群众闹事、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行为。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处理;对勾结境外敌对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的首恶分子,要从严惩办;对非法宗教组织要坚决取缔;对从事违法活动的宗教教职人员,情节轻微的要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屡教不改或情节严重的要绳之以法。
第四篇:民族宗教政策
新疆双语特岗教师考试《综合知识》复习资料:民族宗教政策(2)
11、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答: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12、汉代,新疆开始被称为什么?
答:西域。
13、唐朝在西域设置的两大军政管理机构分别是什么?
答案:北庭大都护府和安西大都护府。
14、为了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清廷于哪年设立伊犁将军?
答案:1762年。
15、首任新疆巡抚是谁?
答案:刘锦棠。
16、哪年哪月哪日,新疆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答案:1949年12月17日。
17、革命党人在新疆策动伊犁起义成功的时间是什么?
答案:1912年1月7日。
18、党和国家所推行的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样的?
答案: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9、公元1690年康熙皇帝在什么地方击败葛尔丹的?
答:乌兰布通。
20、我国宗教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2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宗教共同遵守的一个原则是什么?
答案: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治、自养、自传。
22、当宗教教法与国家法律相矛盾时,该如何处理?
答案:宗教教法应无条件地服从国家法律。
23、宗教极端势力具有哪些危害?
答案:
1、严重危害国家安全;
2、制造民族对立,破坏民族团结;
3、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毒化宗教氛围,损毁宗教形象和声誉。
24、伊斯兰教什么时候最终取代佛教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是?
答案:公元16世纪初。
25、最早传入新疆的外来宗教是什么?
答案:祆(音xian)教。
26、伊斯兰教传入新疆的两个重要标志是什么?
答案:阿图什大清真寺的建立和萨图克·布格拉汗接受伊斯兰教
27、“大小和卓”之乱是什么时间发生的?
答案:公元1757年
28、新疆主要的宗教有哪些?
答案: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道教。
29、在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哪些?(说出七个就正确)
答案: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
30、新疆地区信仰民族和人口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哪一种宗教? 答案:伊斯兰教。
第五篇: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第五次作业答案
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宗教最早根源于(B)A.神秘力量的压迫 B.自然力量的压迫
C.社会力量的压迫 D.阶级力量的压迫
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时间是(D)A.1955年10月7日 B.1949年12月20日
C.1955年10月1日 D.1954年10月7日
3.中央王朝在西域屯田最早始于(C)A.唐朝 B.秦朝
C.汉朝
D.魏晋南北朝时期
4.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B)A.各民族共同繁荣 B.民族平等、团结
C.三个离不开 D.民族区域自治
5.《福乐智慧》是(B)的优秀民族文学作品。
A.哈萨克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蒙古族
6.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B)A.构建和谐社会 B.维护祖国统一
C.维护民族团结 D.各民族共同繁荣
7.新疆正式归属祖国版图是在(CA.公元91年 B.公元702年
C.公元前60年 D.公元1884年
8.民族属于(D)A.生物学的范畴
B.体质人类学的范畴 C.阶级的范畴)
D.社会学范畴
9.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B)A.基本经济制度 B.基本政治制度
C.基本纲领 D.基本路线
10.在新疆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形成于(B)A.公元9世纪
B.公元16世纪 C.公元18世纪 D.公元10世纪
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1.民族与文化的关系是(A B D)
A.民族是以文化来区别的,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B.文化都具有民族性,民族是文化的载体 C.文化必须依赖于民族 D.民族与文化都是历史的产物
2.伊斯兰教传入新疆的标志(A B)
A.萨图克·布拉格汗接受伊斯兰教
B.阿图什大清真寺的建立 C.于阗王国灭亡
D.萨满王朝对喀喇汗王朝的圣战
3.宗教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及表现形式是(A B C D)A.宗教是一种“幻想”的反映
B.宗教信仰的对象实际上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 C.人间力量采取超人间形式的原因是外部力量对人们的支配 D.宗教观念采取了“超人间”的特殊表现形式
4.“安西四镇”是指(A C)A.于阗、疏勒
B.疏附、于田 C.焉耆、龟兹 D.鄯善、且末
5.民族问题具有(A B C)等特点 A.复杂性、普遍性
B.长期性、重要性 C.敏感性、国际性 D.政治性、阶级性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A B C D)A.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和主人翁地位
C.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加强边防建设,巩固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 D.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以及保障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权利
7.新疆民族历史发展的特点是(A B D)
A.各民族相互学习借鉴是个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B.各民族团结合作始终是新疆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 C.各民族之间文化的竞争日益激烈
D.民族团结合作始终是新疆民族发展历史的主流
8.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的差距主要表现在(A B C)A.经济总量差距悬殊,人均GDP差距逐步拉大
B.工业化进程比较缓慢,对外开放差距急剧扩大
C.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突出,社会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低下 D.思想解放程度差距不断扩大
9.“三股势力”是(A B D)A.宗教极端势力
B.民族分裂势力 C.民族自决势力
D.暴力恐怖势力
10.“三个离不开”是指(BCD)A.地方离不开中央
B.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C.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D.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的基本观点。
一是所有民族在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二是各民族在一切权利方面一律平等,国家应当无条件地保护和保障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力;三是只有消灭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四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民族平等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以及理论根据和实际情况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2.简述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主要区别:一是产生的原因不同;而是两者消亡的规律不同;三是两者表现形式不同;四是国家有明确的疆界,而民族分布与国家的疆界未必相重合;五是两者的稳定性不同。主要联系:一是国家的形成与民族的形成有一定联系;二是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三是从国家和民族的构成情况看,民族是国家的依托,没有民族依托的国家是不存在的;四是民族分布的区域与国家疆域常常交错重叠,并且会出现一个民族分布与几个国家的情况。
3.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有哪些?
一是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二是宗教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活动;三是各宗教一律平等;四是国家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误时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材料分析题(共1题,20分)
1.1982年11月10日至1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了盛况空前的民族团结表彰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大会,大会表彰了在民族团结方面有突出成绩的183个先进集体和322名先进个人,并通过开创民族团结新局面的十条倡议,决定把每年5月定为“民族团结教育月”,从1983年到今天已经有30个年头了,一大批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众多感人的事迹为更多的人知晓,如王燕娜为少数民族男孩捐肾的故事、居买尔兄弟解救新疆大学学生王丽的故事等等。
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观点是什么?(5分)(2)结合材料,请谈谈民族团结的意义。(7分)
(3)具体说明你能为民族团结做什么?(8分)
(1)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观点,是指各民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助合作、联合奋斗、和谐发展。(2)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取
得胜利的基本保证。这一论断确立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新中国建设时期的重要地位。
今天新疆社会的发展、民族的繁荣、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民族团结这个大前提,民族团结就是新疆社会不断进步的基本前提。(可结合个人感受谈)(3)作为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我为民族团结所能做的就是认真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工作生活中,友好平等地对待不同民族的同学、同事,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为新疆社会民族团结大局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