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20:2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对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对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对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越城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初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区“三农”建设,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1年工作安排,9月26日、10月13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伟春率财经工委相关人员对我区农业现代园区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到越城区科技创新中心等6家单位,实地察看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随后召开了相关镇街分管领导和部分农业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及成效 在调研中了解,我区现代农业园区现有面积3.46万亩。其中,耕地2.84万亩、山林0.12万亩、水面0.5万亩,涉及东湖、皋埠 27个行政村。2010年全区农业生产总值8.2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47万元。全区现有农业企业87家,其中,省级农业企业23家、市级农业企业24家;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45家,6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近年来,我区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关于“三农”工作的指示,立足城区实际,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基本形成以种子种苗、花卉培植、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特色农业,把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建设现代城郊农业的突破口,大胆探索,周密部署,全面推进,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效明显。

一是领导重视,落实责任。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2009年10月专门组建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设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办公室,并专门落实人员和场地,为加快园区建设,2009年10月出台了《越城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实施意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园区经济带动发展战略,坚持规划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明确园区建设的思想、定位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积极争取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资金、政策及项目上的支持。

二是科学谋划,强势推进。我区坚持以现代产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2009年5月,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着手调研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8月份初步形成民越城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并得到省级有关部门的支持,邀请省农科院专家编制全区农业发展规划,并出台《越城区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2010年4月通过专家评审,2010年5月列入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通过政府职能部门及农业企业努力,现代农业园区已具雏形。全区初步已基本建成3.08万亩蔬菜、特种水产和稻菜轮作的示范区。目前,农业园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彰显,建立了以城郊农业为发展方向、以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为主导、产业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三是服务到位,培育主体。一是政策扶持;

二是财政倾斜;自2009年起区级财政每年安排50万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业园区和科创中心建设,农发基金重点向园区倾斜。截止目前,我区财政累计投入农业园区建设资金2亿元。针对我区事权缺失、财力薄弱的实际,政府职能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据我们了解,近两年来,我区向市级以上部门争取扶农项目资金936万

三是农技服务。

亮点:汇报中的五个提高节选。存在问题:

一、基础设施有待加强。主要问题是设施老旧。

二、整体规划需要落实。1.对照规划差距较大。2.相关区块安排不科学。

三、农业主体素质不高。1.规模不大。2.素质不高。3.产品单一。

四、农技服务相对满后。1.投入不够。2.人力不足。措施:

一是对上争取支持要用心;财政、政策、项目 二是对下督促协调要有力。农技推广、专业合作社、质量安全等 三是区级财政预算要到位;

四是企业整体素质要提高。发展生态农业,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加快产品创新。

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促进了耕地的整治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增加了耕地面积。我市把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农田基本建设与保护耕地结合起来,通过对园区土地的开发和整治,平均增加耕地面积7%以上。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崇步中心区经过开发,增加耕地1500亩。三水区大塘现代农业生态园区经前后三期建设,增加耕地1833亩。

(2)提高了耕地的经济效益。农业园区以“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要求,大力进行整治,有效地提高了耕地使用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租金收入以及产出效益。据有关部门测算,平均每亩增加收益60%以上。高明区崇步中心园区的农田租金,由整治前的平均400元/亩提高到1000元/亩以上,增长了1.5倍。顺德区2007年农用土地投包款达3.7亿元,比整治前增长了1倍以上。该区勒流街道南水村耕地发包价格3800元/亩,远高于园区建设前的1600元/亩。

(3)实现了农民增收。由于园区标准化建设带来的耕地的增加以及耕地产出效益的提高,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壮大,农村居民的收入总额大幅度增加。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和参与园区生产经营,获得较高的土地租金收入,以及入股分红和生产经营收益;另一方面,还可以直接参与园区务工,获得工资收入。据了解,园区务工人员年收入达到1万元—1.5万元。

3、以生态农业品牌为抓手,打造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我市以扶持和培育生态农业品牌为抓手,充分发挥农业园区的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和打造园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目前我市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28个,绿色食品13个,省名牌农产品11个。高明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达14.2万亩,占全区经济作物及水产养殖面积的70%以上,打造出“合水粉葛”、“合水乳鸽”、“鸿基龙眼”、“鲜一鲜三洲黑鹅”、“土包子蔬菜”、“阳光罗非鱼”等知名绿色无公害农业品牌,在市场上有很高占有率。三水区大塘镇成为我省唯一的蔬菜专业镇,专门注册了“大塘蔬菜”商标,产品远销国内外。

4、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1)筑巢引凤,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依托农业园区的土地、配套设施、人才、交通优势,我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入园办场。目前,全市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9家。佛山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内首期开发面积700亩、总投资2.8亿元的陈村兰花生物科技园,目前已引入18家企业(其中台资企业15家),逐步打造为全球热带兰花种苗供应中心之一。南海区去年引进中南农业科技公司开发南海区西樵镇平沙岛农业休闲生态园,总规划面积1万亩,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 现已开发土地1200亩。

(2)创新模式,提高农业园区的经营水平。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在生产、加工、资金、技术、出口和营销方面的优势,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等经营组织形式,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大大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水平。顺德北滘镇农民创业园区,帮助纯农户、低保户、困难户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技术、市场等困难,大力帮助、引导他们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广名优品种,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已引入纯农户、低保户、困难户180多户入园生产经营。

5、以科技为助动器,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我市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一是大力引进和推广农业新品种与新技术。顺德区在积极引入高收益名贵花种的同时,大力推广高产值的名优水产品养殖,大大提高了农业效益。目前已形成了鳗鱼、甲鱼、加州鲈、桂花鱼、生鱼5大主导优质优势品种,其中加州鲈产量占全国的80%,甲鱼产量占全省一半。二是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南海区狮山镇新和村通过采用这一新技术,种植萝卜每亩节省肥料成本75元,合计每亩增产增收750元。三是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推动我市农业向基地化、企业化、产业化、现代化转型升级。南海区以南国桃园周边控制区4350亩土地为切入点,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个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体,集农业科普、休闲养生、康体娱乐、美食购物于一体,环境优美、品位高雅,参与性、体验性强,具有现代化水准,二、在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园区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我市农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业园区建设仍然没有摆上议事日程,列为重要的中心工作。在建设过程中仍然碰到体制、政策以及资金、农户素质等障碍,形成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一弱、三低、两高”。

(一)建设农业现代化园区的意识薄弱。

1、重工轻农思想仍然存在。由于农业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不高,有一些领导对工业化、城市化的建设相当重视,对农业的建设相对不够重视,没有把农业工作摆上位臵,使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很不平衡,差距不断拉大,甚至有的地方第一产业有边缘化的态势,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的推进速度缓慢,农业生产相对逐步萎缩。

2、基层农科推广工作机构不健全。根据粤府„2008‟24号文件精神,要求在乡镇组建综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机构,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有效服务。但目前我市有的镇(街道)没有设立机构,有的有组织机构但没有配备专业人员,导致农业科技服务不到位,好经验、好品种推广不力。

3、园区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不足。一是对农业科技专项资金投入不足。据不完全统计,2003至2007年,我市农业科技项目专项资金共投入5212.26万元,其中国家、省财政投入1425.26万元。而市、区两级财政仅投入1104万元,远远少于国家和省财政投入。由于投入不足,致使全市农业科技发展基础设施差,缺少试验示范、推广的场地和设备。二是农业园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由于农业资金长期投入不足,导致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路网、电网等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部分地方存在河涌萎缩、淤积、污染和基崩、塘浅、路难行的现象。以三水区整治农田为例,根据有关部门测算,平均每亩农田整治需要投入资金3000元左右,而实际上每年仅获得市下拨的农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200万元,区财政再按1:1配套,共计400万元。

(二)园区土地集约化程度、农户协作能力和农业科技含量较低。

1、园区土地集约化程度低。

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土地承包体制的不同,造成园区土地集约利用十分困难,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南海、顺德区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比较全面、彻底,高明、三水区则相对滞后,仍维持早期分包到户、千家万户耕作的模式,推进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难度大,成本高。根据《佛山市建设农业现代化园区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规划面积必须连片达到5000亩以上,但由于规划园区内原有土地经营品种和种类不同,土地承包年限长短不一,有些承包未到期的农户不配合或者索要高额补偿,阻碍了土地的集约化生产经营。如三水区一位村民承包了80亩竹园,承包金额为3000元/年,承包期到2013年止,在协商转让承包权时,该位村民索求60万元的青苗补偿金额,远远超出竹园的实际价值,使该片土地无法纳入大塘农业园区统一开发建设。

2、农户协作能力较低。

现阶段我市部分农业园区还存在着千家万户分散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较低、科技推广难、标准统一难、市场信息流通不畅、销地终端市场仍以田头收购为主等问题,导致部分农产品销售困难,价格无保障,有的还被中间环节压价收购。而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生产资料,如化肥、饲料、农药、农膜等成本不断攀升,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近几年来,通过各级政府的引导,我市已经成立一批农业专业协会,但协会存在着两个不足:一是协会的组织形式相对比较松散;二是协会工作推动不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全国许多地区已经纷纷建起了不同类别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我市贯彻力度不够,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相对滞后,全市仅有三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3、农业科技含量及现代化程度较低。

我市农业园区建设现状与现代都市型农业的要求仍有差距,农业科技含量和现代化程度偏低。一是农业园区的载体功能和科技龙头作用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比较薄弱,输出的多为初级产品,深加工产品和出口产品少。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多家,多为一线生产型企业,科技型、创造型的龙头企业较少。二是农业园区的现代化程度还不高,虽然采用了一些先进技术,部分实现了现代化,但很多园区仍然是以人工耕作为主,缺乏机械化、自动化设备。三是农业生产者文化技术素质偏低。据统计,我市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取得农民技术员证书、绿色证书的不足10%,农业粗放经营观念仍占主要地位,劳动者的素质不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和科技推广应用的需要。

(三)农业生产环境污染程度和生产风险高。

1、生产环境污染程度较高。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污水、废气、重金属物质等的排放对大气、内河涌、土地污染比较严重,致使农业生产环境恶化。近年来,发生在我市的农田、鱼塘受污事件屡见不鲜。2006年4月狮山镇华涌村受邻近陶瓷厂排出的粉尘影响,80多亩瓜菜受到污染,农作物叶片干枯,造成减产40—50%,农户收入损失6.5万元。2007年1月和5月,大沥镇沥北抱伦村民小组的250亩蔬菜地,先后两次受附近松岗山南工业区所排污水污染,部分农作物腐烂、坏死,共造成种植户经济损失8万多元。此外,园区内设施被偷盗行为时有发生。三水大塘园区的大塘村片,两个灌溉用的马达被偷,受影响耕地面积达1000亩,造成损失近30万元。三水长岗梅花营片,被偷农网电缆200多米,受影响耕地300亩、鱼塘60亩,造成损失20多万元。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园区发展。

2、生产风险较高。农业存在生长周期较长、经济效益显露较慢、受自然制约较多等不利因素,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建设滞后,农业在灾害性事故中,往往因得不到及时补偿而常常翻身无力。

三、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的建议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城郊农业的跨越,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必须“强化一个意识,优化两个环境,提供两个支撑”。

(一)强化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意识。要坚持并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做到区级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财政安排必须保证农业资金按要求落实到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越城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切实落实到实处,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园区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二)优化园区建设和生产环境。

1、优化农业建设环境。一要进一步完善、细化我区农业产业化、园区化规划。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科学性,全面推进规划的实施。决不允许随意侵占农业园区用地,如确需使用农业园区的土地,必须经充分论证,按法定程序审议决定和批准,依法依规进行土地功能的变更。如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要按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严肃查处。深化土地股份制的改革,集约耕地,统一规划和开发整治,统一建设基础设施,统一土地经营模式,提高土地使用率和经营收益。二要引导和扶持专业合作社,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优势和作用,引导农民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依法确定其法律地位。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生产资料供应、产品加工、储运、销售等服务,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统一生产,实行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共同应对市场,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地位。(3)提升市级农业现代化园区。为了巩固农业园区建设的成效,使农业园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扩大,建议根据目前我市农业园区的建设情况,做好市一级农业现代化园区的扩面工作,在原有5个市级现代农业生态园区的基础上,增加市级园区数量。如南海西樵平沙园区、顺德勒流龙眼园区,三水青岐园区,南海狮山园区等。利用现代农业园区成效的辐射,以点带面,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业园区建设。

2、优化农业生产环境。要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环保、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和农产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切实优化农业生产环境。一要严格控制高污染企业和城镇把未经处理的污染源向农村转移,严肃查处违规排污的企业,认真处理好生活、工业垃圾和废水、废气。二要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避免对耕地和水资源造成新的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为农村发展营造一个“绿色”的农业生态环境。三要切实抓好农业园区的治安管理,对偷盗园区设施、电缆、给排水设备等行为进行专项严厉打击,确保园区生产设施不受破坏。

(三)要为园区建设提供一系列强有力的支撑。

1、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撑。

(1)加大本级财政投入。目前,市本级对纯农业的投入相对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建设投入是微不足道的。建议要认真贯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2007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业园区建设的资金投入。认真落实粤府„2004‟59号文件关于“我省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比例为各市、县(区)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的20%”的要求,切实返还给农业、农业园区建设。各级政府每年财政预算都要安排一定农业科研及农业技术推广的专项资金,扶持园区的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以提高农业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建议市人大常委会要把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作为审议和监督财政预算的一项重要内容。

(2)政府引导,金融部门支持。为实现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必然要求我们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而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以农业现代化园区为载体。目前,我市农业园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具体运作比较困难,建议政府与金融部门协调,争取金融部门支持,可以用园区“收益抵押”、“租金抵押”等办法解决园区建设资金。

(3)充分用好政策。建议继续利用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政策和国家土地整理政策,争取上级支持,加快我市农业园区建设进程。建议我市在建设农业园区过程中对土地整理新增的土地面积,用“占补平衡”的办法,将收益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加大农业园区招商引资的力度,引进一批有实力、有技术的农业企业集团,加快我市建设农业现代化园区的进程。

2、提供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要实现高投入、高产出,必须为其提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由于农业园区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部分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已不适应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如园区路网不能进入大型货柜车,农业设施用电需求远超电网的负荷,给排水能力较低等问题。建议建立农业园区建设的部门联动机制,共同推进园区的基础建设。二是要建立园区基础设施维护保障机制。我市部分园区建设初期的基础设施主要由各级政府投入,园区建成投产后,基础设施的维修、维护工作乏后,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引导园区建立园区基础设施维护基金,以保证园区的正常运作。三是要政府扶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发展。提高农业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农产品现代物流平台。建议市政府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认真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2)提高农业园区的科技含量。

科技是农业经济的倍增器。农业园区不仅要成为良种良法的示范区和推广区,而且要成为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的试验区和创新区,主要抓好3个环节。

一是抓好良种良法的引进、推广工作。全市各地要根据自身产业发展需要,努力引进培育适合我市种植、养殖的优、新品种,创新传统种养模式,增加农业科技投入,走出了一条吸收消化、常创常新的路子,力争形成新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和新的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建议大力推广顺德区引入优质水产研发、养殖和高档花卉研发、培植以及南海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经验。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民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农户率先选用良种良法,如顺德的笋壳鱼、龟鳖孵化养殖户的经验等,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其他农户,形成拉动效应。

二是加大培训的针对性。要培养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新农民,聘请专家和有经验的农民,有针对性对农民实施实用技术和知识的培训,促进新农业技术的推广。要树立典型个人、户、村的榜样,以点带面,促进园区农民及时掌握新知识,通过新技术,获得新效益。可以参考顺德区北滘镇建立农民创业园的做法,政府补助园区企业,引导农民进入园区,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传授新知识、新技能,帮助农民创业。

三是提高农业科研、推广工作的水平。稳定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依托省内高校院所,以及市农科所、林科所,采取“科研机构+基地”模式,加强科研基地建设,促进科研成果的直接转化。

一、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基本情况

(一)农业示范园区初具规模,高效农业的比重逐年增加。全市高效农业总面积突破103.2万亩,高效农业覆盖率达到73.7%。园区建设取得突破。全市已建成市镇两级园区27个,建设面积达2万亩,其中综合园区2个。丰收大地农业科技园区建成了种苗中心、组培中心和新技术示范中心。盐土大地农业科技园建成了海水蔬菜和耐盐苗木扩繁中心。今年全市农业示范园区新上项目达27个,投资7.7亿元。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全市设施农业面积13.45万亩,新增“一户一棚”设施农户近2万户,新增年纯效益2万元以上养殖户350户,新增百万元养殖小区8个,新增渔业设施渔业2万亩。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全市形成了高品质棉、优质弱筋小麦、优质啤麦、“双低”油菜、无公害大蒜、特色蔬菜等6大优势产业,建成三元杂交猪、家禽、山羊、毛兔、文蛤、条斑紫菜等10大养殖基地。

(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龙头带动功能不断提高。2010年,全市172家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96亿元,实现利税5.78亿元,出口创汇9311万美元,带动农户19万户,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我市的龙头企业带动了50万亩高品质棉、30万亩优质“双低”油菜、20万亩优质啤酒大麦、45万亩优质粳稻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培植了24家外向型农业龙头加工企业,2010年出口蔬菜3.2万吨,创汇1660万美元。通过招商,上海光明、广东温氏、黑龙江北大荒、南通金阳光、南通大富豪、北京中棉紫光等10多个大型农业龙头企业落户大丰,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农产品流通组织形式多样,市场交易日趋活跃。我市农产品流通业呈多元化发展格局,各类市场主体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批发)市场、农民经纪人。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消化本地农产品总额近30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27个,运销为主的158个,购销农产品总额4亿元;各类农产品市场35个,成交额8亿元;各类农民经纪人4万人,运销总额35亿元。各类农产品购销总额达7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2%。

(四)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类保障机制逐步提升。科技支撑得到发挥。今年以来,全市园区建设共推广新品种36个、示范新技术12个。目前已有150个农产品注册商标,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已达75个,取得绿色食品认证证书48个,有机食品证书15个。大宗作物的农业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81%。土地流转成效显著。通过政策引导、服务推动、规范管理,采取转让、转包、互换等形式,累计流转土地面积55.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1%。土地规模经营面积74.55万亩,成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118个。农业保险基本全覆盖。目前已开办水稻、棉花、玉米、二麦、油菜、能繁母猪和高效农业以及农机等8个险种的初始成本保险,主要种植业承保面达90%以上,能繁母猪承保面达100%,保费总额突破300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4000万元)。我市农民享受财政保费补贴累计达到6785万元,获理赔款累计达到4000万元,占全市保费总额的51%。

二、现代农业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难近几年来,我市现代农业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仍处在示范推广阶段,大面积推广还有很长的过程,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现代农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传统种养殖品种、方式占农业的比重还很大,引进的新品种新项目仍处于点上的试验示范阶段。对农产品生产过程及投入品的监管难以有效到位,农业标准化生产执行难。设施农业比重偏小,单体面积不大,农业集约化水平不高。

2、龙头企业带动力有待提高。农产品加工业规模普遍偏小,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不强。全市龙头企业中,一般粮油加工等初加工企业较多,产业链条较短。有影响力的品牌较少,对产业发展的整体带动作用有限。大多数企业与农户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订单生产与股份合作的少。

3、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大多市场没有仓储、制冷等配套,市场准入门槛低,缺乏有效的监管。农产品市场缺乏系统化的信息收集、整理、发布体系。由于缺少大型农业流通企业和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资金不足、管理不规范,因此农产品流通的集中度低、组织化程度不高。

4、现代农业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大多基层农技人员只能作一般性的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部分人员知识老化,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了解不多,服务能力有限。农村劳动力培训还流于形式,培训内容陈旧,培训课时不足。农产品检测中心尚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农业信贷资金供给渠道狭窄,对龙头加工企业的贷款要求高,额度小。

三、对做好现代农业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推进力度,形成建设现代农业的浓烈氛围。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地位,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大力宣传中央1号文件精神,宣传中央、省、市各项惠农政策,做到宣传到位、落实到位。要通过电视、报纸、科技讲座、参观示范等多种形式宣传发展现代农业典型,强化示范引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现代农业的建设中来。

2、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构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格局。要按照“高效的种植(养)业、发达的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完善的服务业”思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一要加快高效农业的建设。认真做好市、镇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以企业运作方式经营园区;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转化机制,以科技性体现园区的示范性,力争达到“对外开放、对内辐射”的功能。要加快设施农业的发展,进一步调优农业结构,提升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建设。要认真做好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详规,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着力引进知名大型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企业,尽快形成优势产业集群。要逐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切实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培大育强现有龙头企业。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战略,以大富豪集团、温氏集团、木材加工等重大项目落户为契机,做大做优农产品加工业,不断提升我市农产品深加工水平。三要加快农产品流通业建设。要按照“接轨大都市、融入大流通”的思路,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科学规划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对现有的农产品市场要逐步进行升级改造,因地制宜地培植专业市场、田头市场和综合市场,加快富民农产品市场建设,力争早日运行,提高我市农产品流通率。要鼓励支持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进入流通领域,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快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强化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发布,鼓励开展网上营销,加快培育无形市场。

3、加快机制创新,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活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重点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手段,提高农技到户率和到田率。面向生产需求,积极推广优质、专用、特色的新品种,节本、高效、安全的新技术,立体、生态、高效的新模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加快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明确机构、编制和经费,全面履行农产品质量检测职能。要推进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全程监管工作,加大抽检督查力度,及时发布信息,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创新农民培训体制。要制定农民培训规划,创新培训方式,切实提高农民培训质量。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和项目资金,积极鼓励职业学校、企业主体、中介组织等参与培训,建立农业科技、职业技能、综合素质有机结合的培训新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要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切实解决农民生产、企业技术改造、农产品流通资金需求等问题。要鼓励资金互助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有效缓解现代农业资金需求矛盾。

4、加强组织领导,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保障。建设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将贯穿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要制订发展规划。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结合“十二五”规划,出台发展规划,确保现代农业建设顺利推进,取得实效。明确管理职能。按照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牵头部门的职责,优化机构配臵,强化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建立现代农业考核办法,强化重大事项督查、一般事项督办等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抓好落实。开展部门绩效评估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内部考核与群众评议、专家评价相结合的评估办法,推动绩效评估制度化、公开

第二篇:关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彬县农牧局

关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各位主任、委员:

根据人大安排,近期,我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现场观摩、向有关部门、群众和技术人员询问了解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通过多方面走访了解,基本掌握了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突破口,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农业园区主要分为以下7种类型:新农村家园、农村科技园区、农业旅游园区、农业产业化园区、城市型生态农业园、生态餐厅园区、农产品物流园区。近年来,在彬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依托资源优势,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全县已建成以自然、人文景观为依托,集农业观光、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4个;建成以本地现有资源为依托的循环农业示范园区1个;建成以弘扬彬县人口文化为主的新农村家园1个; 主要涉及6个村,累计投资5259.5万元。还有1个规划100亩的高智能型现代农业科技观光示范园区,正在设计当中。

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要特点是:

(一)规划设计合理,突出特色。通过调研,可以看出,为了确保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质量和标准,各相关单位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实地调查,反复论证,制订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工作方案。全县5个现代农业园区亮点纷呈,炭店乡林家堡生态农业观光园,主要体现的是渭北窑洞居住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底店乡侍郎湖休闲农业观光园,主要体现的是内陆淡水湖休闲垂钓、农事体验、山间鸟语花香等乐趣;香庙乡程家川村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充分展示了古豳流传千年的传统民俗风情、文化底蕴、清代古民居建筑群独特风采;润杨休闲农业观光园,是由彬县润杨开发责有限任公司建设的,主要展示的是大棚晋枣高效栽培技术、柿子栽培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的加工技术等;龙高镇龙马村循环农业示范园,主要以当地苹果树枝为原料制作菌棒,生产优质平菇、香菇、金针菇,废弃的菌棒再循环利用到苹果园中,形成大棚蘑菇循环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大棚蘑菇标准化生产技术;太峪乡寺家庄村新农村家园,主要展示我县别墅型新农村建设成果、首家村级人口文化园,在品尝彬县特色小吃的同时,感受彬县村级人口文化的淳朴、厚道,体验彬县传统民俗表演。

(二)以科技为先导,园区基础坚实。以农业科技示范工程为载体,以增强现代农业园区辐射带动功能为目标,全 2 县先后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村50个,发展科技示范户1万余户,推广标准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以及沼肥综合利用等农业实用技术,科技对农业贡献份额达到45%。截止2010年底,全县共建成村级农业信息站247个,为农民提供市场和科技信息2964条。同时,县上相继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2个,会员达到4000人,各合作社累计为会员开展技术培训210期(次),接待外地客商1000人(次),为会员年均创造收入1.2万元,带动了园区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三)配套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各有关乡镇、部门及时成立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主管领导、包抓人员,明确了职责,落实了责任,同时,各有关乡镇、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县农发办、扶贫办、农行、信用社等单位和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为现代农业园区提供相应的建设资金;县农牧局、科技局开展送信息、送技术进村入户活动;县电力、水利、广电网络、交通、电信等部门和单位协助各示范园区搞好水、电、路、电视、电话等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全县共组织召开各类协调会、现场会30期次,组织验收检查27场(次),开展专场培训20场次,印发宣传资料1.5万份。全县长期在园区进行经营或承包业务的农户达到1300户。目前,园区内主干道路及进园道路已进行整修并拓宽、延伸,循环路网主要地段全部安装涵管,园区内给排水管道已铺设完成,供电线路已全部架 3 设完成,保障了园区顺利施工生产。

二、优劣势分析

通过调查,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要优势如下:一是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包括基本农田、良种繁育、农业机械化、农村信息以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都有了较快发展。二是以煤炭为主的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带动地方财政增幅较快,工业反哺农业、财政支持农业的实力显著增强。三是县校联合、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加大。近年来,我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新技术引进、农民培训、园区建设等方面,县校合作具有持久活力。四是园区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园区示范推广的特色产品、优势产业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中心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大和延伸,主导产品品种和项目类别向多层次、多样化过渡,对进一步带动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虽然,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宣传引导不到够。一是由于部分乡镇和部门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思想上不够重视,工作不够主动,有等待观望、消极应付的现象;二是由于个别村干部、群众主动发展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导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展缓慢,类型单一,质量不高。

(二)质量标准不高。一部分园区在建设中存在“老、4 低、小”等问题。“老”,即部分园区是过去几年建立,管理粗放,特色不明显。“低”,即个别园区相比之下规划不合理,低水平建设,科技含量低。“小”,即一些示范园区建设规模仍然比较小,示范效应不明显,带动作用不强。

(三)进展不平衡。一些农业园区由于领导重视不够,安排部署不到位,相互协调配合不力,群众发动不充分,致使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推广以及配套服务等方面进展参差不齐,不够达到相应的要求。

(四)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尚未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融资市场,如贷款、保险、外资、成立有限公司上市等,融资渠道不健全,现在主要靠地方财力投入。但是地方财力有限,群众经济基础薄弱,信贷、项目资金又偏少,所以导致园区建设投入不能到位,工程进展受阻,标准不高。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结合我县农业工作实际,今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寻找突破口。

(一)强化宣传引导。县乡两级要彻底转变观念,改善作风,通过广播宣传,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动员干部群众切实增强搞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晰产权,理顺机制,研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狠抓园区质量标准。县上应制订出台相关标准,5 引导各示范园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追求先进性、实用性的同时,更加注重科学性和长期性,确保园区设施全、品种新、技术优,同时,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在抓好现有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积极规划和储备新的产品和项目,确保新老交替,使园区建设更具有吸引力。

(三)加大园区资金投入力度。县上要立足于改善现代农业园区水、电、道路、田间管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及时整合农、林、水、电、交通、扶贫等部门专项资金,协调县农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将信贷资金向农业园区建设方面倾斜,在此基础上,多方争取中省市各类专项资金,集中财力,联合办点,尽快改善现代农业园区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增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后劲。

(四)园区建设向多元化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主要分为以下7种类型:新农村家园、农村科技园区、农业旅游园区、农业产业化园区、城市型生态农业园、生态餐厅园区、农产品物流园区。我县现在主要发展的是农业旅游园区,发展形式单一。今后应充分依托本地资源,建设农业科技园、农业产业园等能发挥我县资源优势的现代农业园区,成为农业产业集约集群发展的载体和农业技术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成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典范。

(五)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要按照《农民专业 6 合作社法》的规定,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坚持以“民办、民管、民受益”和“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为原则;坚持以互助互利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坚持以民主管理因地制宜、多形式发展,坚持边发展、边规范,坚持依法保护等方式发展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要鼓励龙头企业、农村能人及各类社会组织创办或领办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帮助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功能、增强实力,逐步引导规范,提升服务层次,支持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组织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延伸。

(六)加强园区管理,建立园区动态测评机制。一是建议园区采用股份制企业运作方式,把资本、土地、科技、经营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折合成一定的股份,并按其所占股份的大小,进行利益分配,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投资兴办园区的积极性,在政策法规允许范围内,建立由进园企业、农民组织和农户广泛参与的风险防范与保险机制,降低园区经营风险,保障园区的健康发展。二是制定现代农业园区项目规范科学的立项审批、中期监测、后期评价与管理的办法,建立现代农业园区考核监督机制,根据现代农业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园区进行考核,对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状况实行动态管理。

第三篇:陇县2011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011

陇县现代畜牧养殖园区建设情况的调 研 报 告

单位:陇县畜产局

联 系 人:刘红颖

联系电话:4601609

陇县现代畜牧养殖园区建设情况的调 研 报 告

当前我县畜牧业发正处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畜牧业生产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低水平小规模饲养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加重。这些问题的存在,难以适应人们对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的要求。为了加快推进畜牧标准化养殖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摸清我县畜牧园区发展现状,规范、引领和促进畜牧园区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我们及时有关组织人员,利用一周时间,对我县(畜牧养殖园区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现就本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陇县畜牧养殖园区数量。陇县畜牧养殖园区建设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成各类畜牧养殖园区31个,其中奶牛园区23个,有6个正在建设之中,预计年内建成投产。肉牛园区5个,奶山羊园区3个。以奶牛养殖园区最具特色,其中:省级命名园区1个;市级命名园区5个。

(二)我县奶牛养殖园区其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年以前建成的奶牛小区几乎是小规模、单户型,仅仅是实现了把奶牛由农户院落里拉出来饲养,挤奶时到集中地点进行手工挤奶这样简单的转变。这类小区共有41个。目前只有12个小区继续养牛,其余29个已因规模小、人畜未分离等因素改变用途。

第二阶段:2009年以后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标准化奶牛园区是聘请北京达尔曼公司按照统一选址、统一设计,奶牛统一饲喂、统一挤奶、统一粪污处理,集奶牛养殖、诊疗防疫、良种繁育、性能测定等于一体的标准化奶牛园区,共有10个。以杜阳千头奶牛场、东南高庙千头奶牛场、东风西沟奶牛园区为典型代表。这些园区的生活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四大功能区分区明确,布局规范,生产流程合理,功能完善。投资主体以个体投资商或企业为主,管理实行封闭式工厂化管理,运行规范,起到了积极地示范带动作用。这10个奶牛园区目前已有4个建成投产营运;6个在建设之中,预计年内建成投产。所有奶牛园区均属于专业型园区,建设模式以个体投资商和企业为主。整个园区是根据“谁投资、谁管理;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进行运行及管理,养牛相对效益明显,示范带动作用强。

二、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效

全县园区总面积1069.76亩,临时性建筑面积207.3亩,占园区总面积的19.38%;奶牛、肉牛、奶山羊存栏5321头(只);园区总产值5378.26万元,人均创生产总值6.45万元;园区带动农民数量40528人,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7006元,高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436元,增长53.3%;辐射带动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5090元;园区建设总投资8845.45万元,政府投入2302.4万元,企业投入981万元,合作社、群众自筹5562万元。园区内成母牛单产一般在6.5—7.6吨之间,头均创生产总值

1.69—1.97万元,高于全县成母牛平均水平1—1.6吨,头均增创0.26—0.42万元,为全县奶农增产、增收、增效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1、资金短缺是长期困扰我县畜牧业转型升级和标准化园区建设的核心问题。园区建设投资数额较大,投资人需要长期大量注入资金,各级财政虽有补助,但只是杯水车薪,因资金投入不足,致使部分园区建设不达标或时建时停。一是投资人资金不足,又贷不到相当额度的贷款,导致建设资金链中断;二是我县争取的 “全省标准化奶牛园区建设示范县”项目落实,但目前资金未到位,致使新建、改扩建的奶牛园区建设工作无法全面启动。

2、部分园区虽投入运营,但其规模未能达到设计规模要求,既不达产,也未达效,没有体现出应有的规模效益,同时也造成了产出比的失衡,没有完全发挥园区示范带动效益。

3、部分园区功能不够健全和完善,硬件设施不够完备,缺乏必备的基础条件,只是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活动难以开展。软件设施上,有些园区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上技术投入不足,粗放型的饲喂和管理模式仍未得到彻底改变,致使生产水平不高,经营效果不佳,在产业化经营上没有发挥出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4、2009年以前建成运营的奶牛养殖园区,因园区内挤奶站由县内乳品加工区所建,在奶源质量上起到了积极因素,但在奶价、园区管理费用方面与奶农脱节,目前仍没有解决的良策。

三、畜牧养殖园区建设创新工作

在畜牧养殖园区建设中我们把“抓典型、推模式”作为工作创新,研究政策,培育典型,提炼模式,示范引导,总结推广畜牧养殖园区发展模式的创新。经过多年的努力,重点提炼推广了乳品龙头企业自建奶源基地模式,即“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型(比如和氏杜阳千头奶牛场、神泉白牛寺奶牛场及正

和公司拟建的千头奶牛场);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带动奶农养殖的奶牛园区模式,即“民营资本+基地+农户”型(比如恒泰牧业高庙千头奶牛场、温水坪头奶牛园区及千阳客商拟建的东风梨林川千头奶牛场);奶农合作社建设可代养代管奶农奶牛的奶牛园区模式,即“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型(比如东南东兴奶牛园区及西沟、塄底下等园区);还有新集川白杨林“温棚肉牛快速育肥”模式、东南纸沟李晓宏“正大生猪养殖”模式等等。正确处理典型示范模式推广与项目建设的关系,做到把项目抓成模式,打造精品工程,放大辐射效应,使项目建设有样板,实现以模式推广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通过“抓典型、推模式”的创新工作,进而打造全省畜牧大县和乳业强县。

四、建议与对策

畜牧养殖园区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持久性的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畜牧业实施重点突破、谋求跨越发展的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一城三县”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引领、项目支撑、重点突破、谋求跨越” 的总体要求为统领,以质量安全和规模效益为前提,按照“龙头企业引领、养殖基地支撑、标准园区承载、产业集群突破”的理念,大力推行“发展规模化、养殖园区化、生产标准化、经营组织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强力推进畜牧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园区化方向发展。

根据我县畜牧养殖园区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和对策:

1、坚持长期有效的财政扶持政策。财政补助资金在畜牧业项目建设中具有无可比拟的示范推动作用。建议政府财政继续实施对畜牧养殖园区特别是奶牛园区建设项目的财政补助政

策,以发挥“酵面”作用,同时能够加大财政补助力度。

2、协调坚决信用贷款。建议政府出台扶持政策,给投资商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信贷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或给予必要的贴息政策,确保园区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3、继续加快新建奶牛园区和改扩建奶牛园区建设步伐。对正建的奶牛园区按照设计方案要求,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建成投产。对改扩建的奶牛园区,一定要按照标准化奶牛园区建设要求,健全和完善必备的基础设施,使标准化生产具备必须的基础条件。

4、加大园区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一方面加大园区养殖户的科技培训工作,通过“高级奶农技术培训班”活动,提高奶农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以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二是加强对园区内的技术指导工作,通过科技人员下乡、蹲点、包园区等形式,指导并落实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规范,增加生产中的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水平,彰显园区效益,真正使农业园区成为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展农业功能,示范带动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示范基地和平台。

第四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挥农业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坚持“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发展思路,按照“集中集聚集约”的发展方向和“一乡多园,科技引领,多元业态,示范带动”的发展要求,采取“政策集成、项目集成、技术集成、科技集成”的方式,实行种养大户扩大规模建园、龙头企业联结基地建园、招商引资引企建园、科研机构产学研对接建园、政策扶持项目建园等多种建设模式,建成一批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运作市场化现代农业样板,打造成为都市农业、加工农业、出口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新亮点,打造一批具有全省标杆和引领作用的综合性特色现代农业园区。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立体高效、循环生态、效益优先、示范带动”的原则;二是坚持“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布推进、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三是坚持与自然资源、产业基础、重大项目、新农村建设以及当地历史文化等的有机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规划的衔接性、风格的独特性、经营的规模性、功能的多样性和建设的区域性相融合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1、扩面增量:围绕蔬菜瓜果、畜禽水产、苗木花卉、特经种植等优势产业发展,建立一批千亩连片特色种植、千栋连建设施栽培、万头以上生猪养殖、一百万只以上家禽养殖、百头以上奶牛养殖等特色种养小区。2010年全市发展各类特色种养小区380个,较上年341个增长11.4%。打造“一乡(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群体,做大基地规模,提升产业档次,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

2、规范提升:在全市341个特色农业小区的基础上,重点打造100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我市现代农业“百园提升”工程战略。园区集中先进的农业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技术集成;集中一流的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集约土地、资本、技术、项目、人才于一体;集中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功能于一体;集中产业发展、示范展示和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功能于一体。使之成为我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优势产业积聚推进、现代农业特色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效农业 2 集聚区、现代农业先行区、先进科技示范区和安全生产展示区

3、打造一批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着力推动已建肥东白龙长王、肥西官亭马河湾、丰祥、肥西严店苏小、西郑岗、长丰造甲宋岗,在建的肥东八斗大张、长丰杨庙十井、长丰朱巷庞孤堆、梁圩七个万亩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项目园区建设;着力推动包河东大圩万亩蔬菜园艺观光产业园、包河牛角大圩万亩现代农业观光园,肥东陈集乡陈集村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肥东民族乡万亩亩设施栽培产业园、元疃镇丰宝万亩食用菌产业园、撮镇镇建华万亩水生蔬菜产业园,长丰以水湖为核心万亩设施草莓产业园、吴山车左、桥冲万亩南冬瓜旱作农业示范园,肥西以高刘为核心万亩大葱种植产业园、三河以西湖为核心万亩水生蔬菜产业园十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着力打造成为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4、推动现代农业园区集聚发展:将大圩镇东大圩现代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园区与烟墩丙子渔场、万亩湿地生态保护区和牛角大圩万亩现代农业园区融为一体,打造环巢湖15公里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产业园区;立足庐阳、蜀山区生态区位优势,将庐阳蓝斯凯、禾润农业园区、千亩设施栽培园区和千亩早西瓜基地,与蜀山区汤氏园艺、林艺园艺、蜀山农业科技示范园串联成珠,打造环北城15公里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产业园区;以马鞍山 3 现代牧业2万头奶牛养殖园区、民族乡万亩设施栽培基地为核心,新安、健达、旺盛、宏峰、桂和、鑫华、鑫顺、发忠众多养殖园区,及丰宝、福泉、金色大地、汇景农业、新世野等众多种植园区星罗棋布,打造全省一流店白路20公里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区,发展低碳农业,与肥东新城农产品加工园区遥相呼应;将三岗苗木产业园、严店万亩露地蔬菜产业园、三河万亩水生蔬菜产业园链接成带,两侧一公里分布着存安苗圃、山河园林、湖光葡萄、田野菌业、景南农业、西湖莲藕、丰隆莲藕、昌隆莲藕等众多农业园区,着力打造合铜路15公里高效农业产业园区

四、工作重点

1、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紧紧围绕本地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结合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土地复垦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立足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要突出主体产业,综合性产业园区明确一个适合当地的主体产业,专业性园区要形成鲜明特色,园区主体产业产值比重要达到70%以上。园区要达到一定规模,实行连片开发建设,发挥规模效益。

2、积极应用现代科技与物质装备。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农田基础设施要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道路交通畅通,水、电、通信等配套。充分运用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喷滴灌、4 先进养殖设施等先进设施,提高园区产业发展水平。园区要积极引进、集成和推广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引领本地现代农业发展。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展示基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能力。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种子种苗中心。

3、大力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园区建设要实行政企分开,政府着重抓好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园区载体优势,生产性投入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主体,逐步做大做强。要突出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依托入园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等,组建创办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园区及其周边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发挥园区技术优势,成立各种类型的专业化服务组织。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品牌创建,打造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知名品牌,积极推动园区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农产品认定认证。

4、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园区建设要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在建设特色产业、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服务业,有条件的可以在园区内配套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设施,切实提高园区农业产业化水平。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销售工作,加强与农产品批发市场、5 物流企业的衔接,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

5、加强园区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规划指导、业务支持和资源整合,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快发展。大力培育园区技术服务、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等服务组织,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发展。强化对入园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的指导服务,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全面掌握园区建设有关情况,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加强典型宣传推广,提升园区建设水平。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将其作为引领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抓出成效。要认真抓好园区规划,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建立健全园区建设管理工作机制,明确管理部门,配备管理人员,负责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事项。积极搭建园区建设产业载体平台、产业融资平台、产业培训平台、产业政策平台、产业服务平台,推进各类园区建设。

2、加大政策扶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认真落实XX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整合高效设施农业、规模高效农业、农业科技、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质量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品牌建设、农业标准化建设等财政扶持资金,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扶持力度,支持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精心包装一批农业招商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现代农业园区领域。各地配套制定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园区建设向优 6 势产业带集聚发展。

3、加强认定管理。市、县(区)要认定一批市、县(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促进园区快速发展,为加强市级园区建设,市农委将配套制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标准和考核评比办法,实行申报认定制,动态管理、能进能退,会同有关部门每年进行一次目标考核,授予“XX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称号,予以认定授牌。积极申报一批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附:XX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标准

XX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标准

一、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农业园区的农田整治要达到“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种植业类园区要求土地平整,地块方正,朝向一致。亩均配置沙石机耕路6米左右,主路宽4.5米,支路宽3.0米,两边衬砌路肩,农机具下田作业便捷;亩均配置排灌水沟(渠)10米左右,排灌分系,合理配置泵站、农电、库房等设施。畜禽型园区要求畜舍排列整齐,结构合理,环境清洁卫生,配有沼气池,80%的粪尿 7 通过沼气处理或其它生态利用。水产型园区要求鱼塘排列整齐,布局科学合理,水深符合养殖品种要求,鱼塘塘埂有护坡或驳坎,并有足够的宽度,不漏水,园区内有机耕路,且平整、坚实,道路畅通。电网、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等配套设施齐全。

二、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①特色种植园区:特色经济作物园区(含露地蔬菜和水生蔬菜)核心示范基地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区域性规模5000亩以上;大棚蔬菜园区(含草莓和食用菌)核心示范基地集中连片500亩以上,区域性规模1500亩以上;②特色养殖小区:特色畜禽养殖核心示范基地年生猪、奶牛、肉羊、肉禽存栏出栏量分别达1万头、200头、400头和10万羽,区域性年存栏出栏量分别达5万头、800头、2000头和100万羽;③特色林木园区:苗木花卉和经果林核心示范基地面积分别达1000亩和500亩,区域性规模分别达3000亩和1500亩;④生态休闲观光园区:以种养为主的生态休闲观光园区,核心示范基地主导产业集中连片达300亩以上,区域性规模达1500亩以上;以苗木花卉和经果林为主的生态休闲观光园区,核心示范基地集中连片面积分别达500亩和300亩以上,区域性面积分别达1500亩和1000亩以上。

三、具备一定的科技应用水平。园区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成果,主要生产技术居市内领先。具有良好 8 的技术开发能力,成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研发基地。具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培训能力,成为带动周边地区相关产业发展的技术传播基地。具有一个以上的技术依托单位。具有较大的科技投资力度,用于科技试验、示范的投资占整个园区投资中的比例每年不低于5%。

四、建立较完全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一是符合产业发展导向:产业发展符合国家政策、环保政策和农产品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符合XX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农业产业布局要求。园区有明确的科学规划,已纳入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规划,与城市、城镇化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符合农田保护区有关要求。二是有明确的实施主体:核心示范区主要建设单位或实施主体为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三是具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园区所在地的土壤、水分、大气等环境因子应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标准。主要农产品达到无公害以上标准。

五、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社会效益:核心区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周边地区,其中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高于所在区域平均水平的30%以上,经济效益高于所在区域平均水平20%以上,园区辐射周边农户年增收10%以上。经济效益:主导产业经济效 9 益突出,其中设施蔬菜种植园区经济效益每亩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露地蔬菜种植园区经济效益每亩纯收入2500元以上;经济林木及果业园区每亩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设施林果园区经济效益每亩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畜禽养殖园区经济效益高于所在区域平均水平20%以上。生态效益:各园区农田林网化面积达80%以上,平衡施肥面积达70%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达1.5以上%,氮肥当季利用率达4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面积达80%以上。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第五篇: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汉中市农业局(2012年10月16日)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年机遇,坚持“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发展思路,遵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速度建设的原则,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一、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展情况

(一)创立市县共建模式,启动省级园区建设。第一批、第二批命名的4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按照以县为主、市县共建、领导小组成员部门牵头包抓的方式快速推进。每个园区分别由一个市级部门牵头,三个部门协同包抓,包抓部门与县区政府签订园区建设框架协议,包抓时间为三年。包抓部门和各县区政府每年整合不低于500万元的项目资金投入到包抓的园区,牵头部门每二个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推进措施,加快建设进度,力争用3~5年时间集中优势资源将省级园区打造成具有汉中区域特色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西部地区新型农业培育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展示区、有机农业和农耕文化先行区。

(二)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洋县贯 溪现代农业园区收储土地2032亩,土地性质已由农业用地变更为建设用地,完成投资2亿元以上,园区四条主干道已经建成,有机产业中心综合楼、天宁寺河综合治理工程已完成招标,即将开工建设,已有8户取得有机双认证的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勉县周家山现代农业园区投入8000多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入园企业达到35家。今年新引进入园企业4户,投入资金4.89亿元,其中投资3亿元的凯迪生物质能电厂主体工程完工,投资1.78亿元的清波公司茶多酚项目已进入设备招标阶段,广州立达尔生物科技公司万寿菊项目和运通公司经济鱼养殖项目已投产达效。汉台春雨现代农业园区已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220万元,土地流转工作进展顺利,园区8.2公里主干道路基工程、物流中心冷库建设库体工程已经完成,两个万头猪场已完成土地平整120亩,一个已开工建设,设施蔬菜一期工程正在实施,无抗饲料加工厂建设已完成扩初设计。留坝高江现代农业园区已开工建设。

(三)突出优势特色产业,科学制定园区规划。各县区严格按照《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案编写大纲》要求,立足实际,科学制订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一方面紧紧围绕优质稻油、生猪、茶叶、柑桔、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综合考虑立地条件、发展基础、比较优势、发展潜力等因素,确定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汉中特色的“绿色、有机、生态、循环”产业园区集群;另一方面按照产学研一条龙,种养加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思路,注重产业配套,合理布局种养、加工、营销以及相关服务产业,着力探索“用现代工业理念做大农业、用现代流通方式做活农业、用现代金融手段做强农业、用现代生态理念做精农业”的基本路径。通过科学规划,反复讨论,共编制省级园区规划方案23个、市级园区规划方案15个。其中:粮油3个,养殖8个(含水产),设施蔬菜、食用菌、花卉9个,茶叶14个,中药材3个、农产品深加工1个。经过积极争取,省上今年新认定和命名我市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1个,实现了省级园区县区全覆盖。9月份,我们组织三个专家组,对市级园区进行深入调研,按照园区申报条件和建设标准对园区规划方案和建设单位进行了严格的考核。经园区办认真筛选、专家评估、提交市政府现代农业园区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对符合条件的27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进行了认定和命名。目前,11个省级园区和27个市级园区正在修订完善规划编制实施方案。

(四)坚持生态循环战略,全面实施绿色标准。绿色、有机、生态、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高级形态,在园区建设中,始终坚持绿色标准,以打造朱鹮品牌为着力点,以“绿色、有机”为基本内涵,以先进技术装备为依托,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广以节水、节肥、节能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大力推进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绿色有 机产业。截至今年9月份,全市有124户企业、187个产品取得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认证基地面积达到135万亩,其中省、市、县三级园区龙头企业取得绿色有机认证基地面积达到85万亩,占63%,注册品牌52个。绿色有机产业和生态循环农业成为我市农业园区建设最为鲜明特色。不少园区创立了猪-沼-菜,猪-沼-果(茶)和种养休闲生态循环模式,对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五)推进机制创新,加快园区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农业园区机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成立土地银行或土地流转信托投资公司,建立县级土地流转风险调节基金,引导农民自愿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向农业园区规范有序流转。目前全市向农业园区流转土地35000亩,已达成流转意向32000亩。洋县贯溪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政府收储机制、白云现代农业园区土地租赁机制、勉县周家山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托管机制、定军山现代农业园区土地转让机制、宁强千山现代农业园区土地(茶园)入股机制、西乡杨河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承包机制、城固大鲵现代农业园区土地征用机制为全市土地流转创立了先进模式。

(六)强化工作基础,推进园区规范化管理。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转 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来抓,市政府和各县区政府均成立了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园区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加强园区办工作力量,明确责任分工,整合相关资金,落实政策措施,形成发展活力。市政府制定印发了《汉中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了园区申报条件、建设标准、评审程序、资金监管、考核验收等规范化管理规定,坚持信息公开、公正透明、科学发展的原则,对各县区申报的省级和市级园区进行公示,广泛听取和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园区规划的科学性。

(七)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加大园区扶持力度。市直成员部门认真贯彻市政府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精神,积极发挥部门职能,派出专业人员到各园区调研,提出了农业园区包抓项目和措施,15个成员部门分别与4个省级园区签订市县共建框架协议。市发改委多次向省发改委汇报争取,为洋县贯溪现代农业园区争取陕南循环经济发展资金650万元。市财政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包抓方案,积极争取相关扶持资金,今年为春雨现代农业园区争取省级财政资金520万元。市林业局领导多次到留坝县高江现代农业园区调研,制定了高江现代农业园区生态林业扶持措施。市扶贫办领导多次赴省汇报农业园区建设,今年从省扶贫办争取农业园区项目5个(全省共20个),争取财政扶持资金2500万元。汉中供电局将春雨现代农业园区农网改造列入 2012~2013年建设计划,投入资金190万元。市交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规划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人民银行、地电公司等部门都较好地发挥了部门职能作用,制定扶持措施,形成了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方案起点不高。部分园区受思想理念、企业实力、科技水平、资金来源等因素制约,规划起点较低,没有很好的体现现代农业理念。

(二)科技支撑力较弱。我市园区基本上属于“三低”水平的开发,即产品层次低、技术水平低、装备低端化。高新技术、新型装备和高端设施还无从谈起,科技含量低,产产业链条不完整。

(三)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我市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普遍存在弱、小、散问题,企业自有资金不足,招商引资工作不到位,园区尚未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项目整合与集中投放度不够,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制约了园区建设进程。

(四)与农民利益联结接不紧密。现代农业园区的最终目标是带动农民增收。目前,我市农业园区的企业以封闭运作为主,与农民利益联结仅限于土地租赁和务工,农民以土地入股或以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园区机制尚未建立。建立带动农民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当前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任务。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当前,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入关键阶段。今年新认定的11个省级园区和27个市级园区正在编制实施方案,11月份都要全部启动建设,全省第四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即将申报,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将认真落实本次调研座谈会精神,进一步创新思维,加大力度,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抓紧修订和完善规划方案,充分体现现代农业特征。坚持“因地制宜、特色鲜明、高端发展”的理念,尽快修订完善规划,提升功能定位。园区内水、电、路、田、绿化、通讯等基础设施要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一次到位。特别是核心区,必须体现现代农业理念,做到工厂化养殖、设施化栽培、信息化管理、园林化景观培植,达到五项标准,即:设施装备优良、技术模式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经营机制创新、管理服务到位。

(二)强化科技创新,提高园区科技含量。坚持产学研结合,组建以产业为主线、产品为重点、高层次科研机构为依托的技术创新服务团队,实行农业专家对口联系制度,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坚持用高新技术和新型装备改造传统农业,加强与知名农林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转化科研成果,把园区建成新技术辐射源。

(三)体现机制创新,提高园区经营水平。主攻项目投资和招商引资,积极吸引国家级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各类农 业项目要向园区倾斜,使园区成为吸引客商和项目资金的重要载体。园区管理必须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现代化生产,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业主经营、农民收益”的运作机制。大力发展土地集约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生态循环型农业,实行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园区经营水平。

(四)加强基础设施,提升园区装备水平。农业园区不仅是生态高效农业样板区,更是先进设施装备的展示区。一是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园区道路畅通、灌溉方便、设施配套、绿化美观。二是完善园区生产设施。大力推广应用钢架大棚、喷灌滴灌、温湿调控、工厂化育苗和农产品贮藏保鲜、分级包装、冷链运输等设备,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水平。三是加快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传统农业。大力推广信息化管理系统、农业专家咨询服务系统、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和农业电子交易系统,着力打造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

(五)严格建设标准,抓好第四批省级园区申报争取工作。我们将加大力度,积极与省上沟通,灵通信息,做好争取工作。同时加大力度,严格申报条件,坚持标准,认真抓好省级园区筛选审定工作,力争每个平川县达到3~4个,全市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达到30个左右。在实现省级园区县区全覆盖的基础上,力争再实现主导产业全覆盖,为促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载关于对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对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力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引领,是实现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跨越的重要支撑。经过学习调......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座谈会材料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座谈会材料回山是一个偏远乡镇,也是农业大镇。全镇共有耕地2.7万亩,山林近4万亩,水面2.9万公顷,农业资源极其丰富。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农业,尤其是特色农......

    对我区农业园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对我区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建议农业科技园区的不断涌现,是我国进行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阶段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作为新生事物,它在许多方面还有待于不断完善和改进。为此,根据我区农......

    2012 汉中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模版)

    汉政办字〔2012〕 号 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汉中市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汉中......

    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精)

    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汉中市农业局 (2012年10月16日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年机遇,坚持“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

    关于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工作意见

    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现代化水平,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开展现代农业(林业、渔业,下同)园区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

    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市委市政府在制定“xx”规划中,紧紧抓住我市资源富集和基......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思路分析

    目录 1.1在现代背景下对农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 1 1.2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必须具备的几个储备条件 ........... 1 1.3前大的农业发展背景和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