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浅谈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摘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抵制城市环境污染、降耗减排、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震减灾、减少噪音、净化空气、提供林产品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生态环保作用。生态效益是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文章着重阐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对森林实行分类经营、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加大水源林保护力度、推进城市森林化和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等方面对如何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提出建议。
[关键词]森林碳汇作用;封山育林;水源涵养林;森林城市;生态与经济
[作者简介]黄淼,北流市六麻镇林业管理站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管理与经济发展,广西 北流,537413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5-0023-0003
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川融化、旱涝灾害、土地沙化、风尘暴天气、地质灾害、城市空气水污染、水资源匮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生态危机、森林资源不足、城市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工业布局不合理,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危机再度警示我们要讲生态文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森林这个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巨大的碳汇作用,起到降耗减排作用,化解工业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作用。保护自然环境、净化空气、建设和谐的人居环境,需要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这也是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
从上世纪90年代,人类每年向空气中排放大约60亿吨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带来气候变暖等系列难题。森林在应对气候变暖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森林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固定到植物和土壤中,在一定时期内起到稳定乃至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作用,森林具有碳汇功能[1]。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中一天就可吸收1吨二氧化碳。有关资料显示,森林面积虽然只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3,但在森林植被区,被固化于植物根源、枝干、叶片等中的碳储量却占地球总碳储量的4/5。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评估:森林是陆地最大的贮碳库,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固定的2.48万亿吨碳有1.15万亿吨贮存在森林中。同时,森林还是巨大的吸碳器。据专家测定,森林通过光合作用,每生长1立方米木材,约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全球森林年均吸收二氧化碳占生物因碳总量的80%。目前,我国森林年均净增长活立木蓄积量5亿立方米,年均净吸收二氧化碳约9亿吨,为我国每年排放二氧化碳增量的3倍左右[2]。森林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功能,是地球的肺,是人类健康的保护神,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森林可为社会提供生态产品,提供木材、林产品、绿色食品、药材、生物能源,有着巨大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能源,林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森林的生态效益同样可转化为经济价值,森林、湿地以及由此孕育生物多样性是人类最宝贵财富,建立新的生态效益评价体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当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各种服务成为稀缺资源时,其经济价值才得以体现,从大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中获得经济效益也成为可能。当洁净的空气和水、良好的植被,优美的自然景观等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资源要素日渐稀少时,公众才愿意以各种方式购买这些资源要素。保护生态正逐渐成为有利可图的事情。纽约市摈弃修建昂贵的水过滤厂,而选择通过保护流域的自然生态来确保城市饮用水的安全[3]。
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对森林实行分类经营,科学规划,划分好商品林和公益林。森林分类经营是城市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和森林多功能主导利用的不同,将森林、林木和林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按照各自特点和运营规律进行经营的一种模式。其目的就是在生态公益林区通过国家对生态公益林的投入,改善生态环境,也使生态公益林区的森林资源得以恢复;在商品林区,集约经营,生产木材,缓解木材的供需矛盾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4]。加强对生态公益林区的森林培育,切实保护好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以及各种特种用途林。适地适树采取各种更新措施,恢复森林。目前,一些地方为追求经济效益,没有对划定的生态公益林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生态公益林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甚至随意砍伐。选择速生快长的树种,提高单位面积的蓄积量,不断扩大森林的可利用率,使商品材发挥最大的经济利益,满足社会对木材、林产品的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二,不断扩大森林面积,继续抓好封山育林工作。目前,我国仍是缺林少绿的国家,森林覆盖率低,在世界排第130位。我国还有大量的宜森荒山、荒地,退耕还林的潜力很大,可治理的沙地面积就有8亿亩,湿地近6亿亩,这为我国扩大森林面积、大力植树造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央号召实行义务植树运动,就要年复一年地抓下去,要层层落实责任制,抓出实效,不能流于形式。要推广科学的造林种植技术,因地制宜,推广乡土树种,反对纯材,提倡针阔混交林。发挥天然林在地球生物圈中不可替代的保障支持作用,天然林能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大流域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的方针指导下,植树造林,发展现有天然林。加强对林地的封育管理,杜绝只造不管或疏于管理的现象。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的有效措施。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及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封山育林既减少了人为的破坏,给各物种创造了休养生息的环境条件,植物种类明显增多,保护了森林景观资源[5]。解决封育后不少地方农林牧矛盾,封山禁牧,生态移民,减少对森林资源依赖,能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
第三,加大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力度,选择优质的水源林种植。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全国供水能力5000多亿立方米,供水缺口达400亿立方米,预计到2010年全国总需水量达5825亿立方米,到2020年,总需水量达6179亿立方米,供水缺口甚大[6]。地下水超采严重,冰川融化导致大江大河上游水量减少,甚至河流枯竭。不少地方居民饮用水水质不符合卫生标准,喝不到优质清洁的饮用水,长期严重危害着人的生命健康,加大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森林以庞大的根系、植被、枝干吸收水分,减少水分流失,涵养着水源,净化水质,调节径流,是巨大的天然水库,为农牧业和群众生活用水提供保障。要切实加强对自然生态稳定起决定作用的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净化饮用水,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如北流市应重点对大容山自然保护区的水源涵养林的森林管护,保护
好该水源林区关系到城区几十万人口的生活饮用水问题。应改造低效林,在核心区规划好造林树种,着重种植红黎、楠木、樟木、榄子树之类的阔叶树,以针叶树种松、杉木为辅,少种八角,不种桉树、荔枝、龙眼。宜竹种竹,努力构建乔、灌、草合理混交比较完善的生态公益林体系。严禁砍伐水源林,更不能毁林造林,要采取各种强有力的措施,确保该地区林木得到有效保护。
第四,推进城市森林化,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三废”的排放,汽车噪音,道路尘埃飞扬,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破坏了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不少城市二氧化碳排放超标,空气和水质量不断恶化,直接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搞好城市绿化,建设城市森林,办好环保型企业是时代迫切需求,是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据科学测算,在有生命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圈中,树木对人类的贡献最大。美国专家曾对一颗树的价值算了一笔经济账,一颗树按50年寿命计算,释放出的氧气价值3.125万美元,净化空气价值6.25万美元。还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开花结果及自身的木材价值等”[7]。日本森林研究所公布关于森林浴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人体在吸人杉树、柏树的香味之后,可以降低血压,稳定情绪。在树林中散步时,脉搏每分钟平均减少4~8次,皮肤温度能降低1℃~2℃,血压和荷尔蒙的含量都有所降低[8]。城市森林化可以调节城市的气候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噪音,吸烟滞尘,净化城市空气。同时,城市森林公园、绿地为市民休闲憩息提供良好的环境场所,城市森林为城区生活用水提供优质水源保障。所以,应科学规划好城市的森林布局,搞好城市园林建设,使城市道路林网化、庭园林木绿化上档次。在合理布局工业的同时,配套绿化项目,多渠道筹集资金,用盘活城市土地市场和房地产业的资金建设森林城市,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树林密布的城乡一体化的现代森林城市,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第五,经济与生态互利共赢。林业经济发展为发挥森林生态效益提供资金保障。经营森林应是经济与生态的统一。人类要生存发展离不开林产品、木材、森林食品的需求;反过来,发达的林业产业化是经济的重要命脉,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林业发展的象征。应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发展木材加工、林产化工、林浆纸、人造板、胶合板等龙头企业,壮大地方经济,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同时,要发展生态经济,走生态农业的路子,推广沼气池建设,提倡节能省柴。生态经济首先应该是一种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经济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园,种植花卉、蔬菜、水果,种养和沼气池配套,以山林为基地,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园。要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需要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继续抓好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的落实,解决农民退耕后的生活安排,寻求后续产业的发展,抓好林业经济的发展和森林旅游业,为林农增收多找路子。让社会资本投入林业建设,将是一项生态与经济双赢的举措。各级政府应加快林权制度改革步伐,让林农有序流转山林经营权,建立山林资产评估机制,为银行抵押贷款造林提供依据,解决业主造林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国家将继续加大对生态公益林补助的力度,提高补助标准,为全面落实生态文明战略提供保障,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发达的林业、森林的拥有量,已成为国家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作为生产生态产品的森林,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科学地利用好森林,不要无限地采伐,保护好森林,就是保护好生态。有了好的生态,人类就有了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就是要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何宇璋升东林业碳汇:你知道多少?[J]冲国林业,2008,(9).[2]曹云.降耗减排暂不易,植树造林可优先[J].中国林业,2007,(5).[3]唐秀萍.新视角下的中国林业[J]冲国林业,2007,(9).[4]刘喜梅,高广菊.确保森林分类经营实施的对策[J].中国林业,2008,(5).[5]邓永生.清流,封山育林有绝招[J].中国林业,2008,(9).[6]扬继平.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巴西林业考察与思考[J]l中国林业,2008,(4).[7]杜思高城市的树林[J]冲国林业,2008,(4).[8]张英黄金周:享受绿色生活[J].中国林业,2007,(5).
第二篇:《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自查报告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自查报告
地区林业局:
根据林资[]3号《关于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自查工作的通知》和新林稽字[]6号文件要求,我局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情况:
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投资计划139555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347750元、公
益林管护交通工具70000元)。
2、财政到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49555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447750元、公益林管护交通工具
70000元)。
3、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际支出641000元[其中:①管护人员劳务费支出571000元。②公益林管护交通工具70000元。
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情况:
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投资计划151280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60000元、管护基础设施建设中心站经费475000元)。
2、财政到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51280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60000元、管护基础设施建设中心站经费475000元)。
3、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际支出1372600元[其中:①管护人员劳务费支出1171700元。②公共管护支出00元。
三、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营造林资金)300000元,暂时在财政专户结余,营造林工程正在实施。
四、自治区(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护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元,暂时在财政专户结余,此项工程已竣工,资金正在拨付。
五、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护人员管理情况:
我县胡杨林管理站招聘护林员55名,按自治区要求签订劳务合同55份,没有一个中心站和4个管护站,均建立健全了森林资源档案,目标管护责任制落实到位,共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55份,巡护记录填写全面,规范,管护措施到位,管护效果显著,公益林区森林覆盖率有明显提高。
我县招聘护林员26名,按自治区要求签订劳务合同26名,各个管护站负责人与胡杨站站长签订了管护责任书,胡杨林管理站站长与林业局局长,林业局局长与政府县长分别签订了责任书。各管护站档案齐全,管理规范,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到位,巡护记录均按照地区反馈意见进行了整改,管护措施到位,管护效果显著,公益林区森林资源覆盖率有明显提高。
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新建管护站一个,维修中心站一个,新建管护站2个,安放标志牌6面,安放宣传牌28个,订做警示牌30个,其中已安放20个,另一个中心站招投标手续已于11月办理完毕,近期将开工建设,档案齐全,管理较规范。
县林业局在监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期间,无挤占、挪用、占用情况,严格按照《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管理办法》执行,做到专款专用。通过自查,存在的问题有:
1、管护人员工资较低
2、补助基金不能及时拨付到实施单位,造成国家公益林管护工作相对滞后。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局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适当的提高管护人员管护费的标准及公益林管护员的待遇,改善基层站生活和工作条件,更好的做好国家公益林管护工作。
附表:
1、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支出
情况汇总表
2、重点公益林管护情况汇总表
3、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余情况自查表
4、违纪资金情况汇总表
县林业局
3月10日
第三篇: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情况汇报
土地总面积530.14万亩,林业经营面积853,404亩,林业用地面积841,359亩,有林地面积561,198亩,活立木蓄积1,339,799立方米。经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722,905亩,其中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82,488亩。2005年1月,经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同意,我县在上游、新兴两个国有林场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尝试点工作,试点面积33,930亩,试点补偿资金16.9万元。半年来,我们在省市林业、财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学习,积极宣传,扎实推进,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一、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切实保证森林生态补偿试点工作顺利启动
森林生态补偿是一项新的工作任务,试点工作好坏关系到林业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关系到解决林业发展建设中的动力和机制问题。为此,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一是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以政府县长为组长,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 林业局、财政局局长为成员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林业局设立了试点工作办公室。二是认真宣传。县林业局局长发表了专题电视讲话,宣传口号在县电视台滚动播出一个月,县政府发布了生态效益补偿公告,依安信息报开辟了专题板面,在碾北公路明显处和两个试点林场同时分别设置了4×11米的宣传公示牌,各乡镇和试点林场张贴标语和散发宣传单5000余份。三是积极部署。在今年3月18日县政府召开的森林防火工作会议、4月13日召开的林业工作会议和6月10日林业推进工作会议上,主管林业的县领导对生态补偿分别做了进一步的专题部署。
二、突出重点,完善措施,全面推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规范化开展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政策性强、情况复杂、责任重大,关系到森林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今后大面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能否有序进行。因此,我们在突出重点和完善措施方面,做到把好“四关”。
一是突出管护队伍建设,把好护林责任人员准入关。森林生态公益林确定之后,管护工作和选择合格的护林责任人员是一个关键环节。因此,我县在两个试点林场公开招聘专职护林责任人员。在职责先期公告、林场正式职工优先报名的前提下,经县教育局出题,县纪检委监考,进行文化和专业知识考试,择优录取了24名身体好、文化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护林责任人员和两名管护管理人员。
二是实施了“两书两薄两证”的管理制度,把好经常性管护经营关。为改变过去经营者和护林者责任不清及责任心不强问题,县林业局授权两个林场管理公益林,并发放了《国家重点公益林和管护经营授权证书》,两个林场与责任人签订了《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经营合同书》;两个林场实行《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和管理实施情况登记薄》,管护经营责任人实行《国有重点公益林管护经营责任区管护薄》;给24名公益林管护人员发放了《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人员证》,两个林场和管护经营责任人《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经营检查验收证》待年末验收时发放。通过《两书两薄两证》的管理,经营单位责任清了,经营责任人和管护责任人责任心增强了。在今年防火关键时期,管护责任人昼夜看护在林地和重点地块,严查入林人员,经营单位责任人经常深入责任区检查管护情况。截止目前,两个试点单位未发生一起破坏森林案件。
三是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执行省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把好资金运行关。为保证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专款专用,按省管理办法制订管理细则,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封闭运行,报帐制度。省公益林补偿资金由县财政局拨到县林业局设在依安信用社专用户头上,之后由林业局按季度给试点林场拨付70%的资金,余下30%待年末检查验收合格后再拨付,每月试点林场管护责任人员工资明细表到林业局报帐结算。
四是加大投入,科学管理,把好管护经营实效关。针对试点单位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我们加大投入,高标准配置,科学化管理。其一,在生态公益林埋设了100个界桩,设置3块公示碑,24块管护牌,3块宣传牌;其二,每个试点林场都购进了GpS、数码相机和微机;其三,每个试点林场都设立了固定专用档案室,统一购置了铁卷柜和各种办公设备。档案实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并设立了管理制度;其四,两个试点林场设立了三处护林房,护林制度以板面形式上墙;其五,护林责任人统一着装,统一配发标志牌。
三、加强管护,提高质量,有效促进林业经济健康发展
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目的是保护培育好森林资源。因此,我们狠抓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这个关键环节。一是制定了公益林建设规划,到2008年两个试点林场要完成6000亩宜林地公益林营造任务。二是县政府6月10日召开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推进会。县林业、工商、公安等部门深入乡、村,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截止目前,已取缔108处非法木材经营加工厂(点),查处破坏森林资源案件15起,其中,移交司法机关2起。三是加强重点公益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使森林病虫害发生率降低30%,防治率达到100%,有效预防了森林火险。四是对新营造的生态公益林进行抚育,做到三铲三趟,达到林地无杂草,幼林无折损。
四、加强指导,强化监督,努力实现行业管理标准化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试点工作之初,我们就加强对试点林场的指导和监督,保证生态补偿工作有条不紊进行。试点林场从方案的编制到具体实施,不但县领导亲自到林场检查,而且派出人员具体指导,保证不走弯路。在行业管理上,建立了学习、例会、上岗、出勤、奖惩等多项
第四篇: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情况汇报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情况汇报
土地总面积530.14万亩,林业经营面积853,404亩,林业用地面积841,359亩,有林地面积561,198亩,活立木蓄积1,339,799立方米。经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722,905亩,其中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82,488亩。2005年1月,经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同意,我县在上游、新兴两个国有林场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尝试点工作,试点面积33,930亩,试点补偿资金16.9万元。半年来,我们在省市林业、财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学习,积极宣传,扎实推进,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一、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切实保证森林生态补偿试点工作顺利启动
森林生态补偿是一项新的工作任务,试点工作好坏关系到林业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关系到解决林业发展建设中的动力和机制问题。为此,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一是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以政府县长为组长,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林业局、财政局局长为成员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林业局设立了试点工作办公室。二是认真宣传。县林业局局长发表了专题电视讲话,宣传口号在县电视台滚动播出一个月,县政府发布了生态效益补偿公告,依安信息报开辟了专题板面,在碾北公路明显处和两个试点林场同时分别设置了4×11米的宣传公示牌,各乡镇和试点林场张贴标语和散发宣传单5000余份。三是积极部署。在今年3月18日县政府召开的森林防火工作会议、4月13日召开的林业工作会议和6月10日林业推进工作会议上,主管林业的县领导对生态补偿分别做了进一步的专题部署。
二、突出重点,完善措施,全面推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规范化开展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政策性强、情况复杂、责任重大,关系到森林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今后大面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能否有序进行。因此,我们在突出重点和完善措施方面,做到把好“四关”。
一是突出管护队伍建设,把好护林责任人员准入关。森林生态公益林确定之后,管护工作和选择合格的护林责任人员是一个关键环节。因此,我县在两个试点林场公开招聘专职护林责任人员。在职责先期公告、林场正式职工优先报名的前提下,经县教育局出题,县纪检委监考,进行文化和专业知识考试,择优录取了24名身体好、文化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护林责任人员和两名管护管理人员。
二是实施了“两书两薄两证”的管理制度,把好经常性管护经营关。为改变过去经营者和护林者责任不清及责任心不强问题,县林业局授权两个林场管理公益林,并发放了《国家重点公益林和管护经营授权证书》,两个林场与责任人签订了《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经营合同书》;两个林场实行《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和管理实施情况登记薄》,管护经营责任人实行《国有重点公益林管护经营责任区管护薄》;给24名公益林管护人员发放了《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人员证》,两个林场和管护经营责任人《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经营检查验收证》待年末验收时发放。通过《两书两薄两证》的管理,经营单位责任清了,经营责任人和管护责任人责任心增强了。在今年防火关键时期,管护责任人昼夜看护在林地和重点地块,严查入林人员,经营单位责任人经常深入责任区检查管护情况。截止目前,两个试点单位未发生一起破坏森林案件。
三是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执行省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把好资金运行关。为保证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专款专用,按省管理办法制订管理细则,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封闭运行,报帐制度。省公益林补偿资金由县财政局拨到县林业局设在依安信用社专用户头上,之后由林业局按季度给试点林场拨付70的资金,余下30待年末检查验收合格后再拨付,每月试点林场管护责任人员工资明细表到林业局报帐结算。
四是加大投入,科学管理,把好管护经营实效关。针对试点单位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我们加大投入,高标准配置,科学化管理。其一,在生态公益林埋设了100个界桩,设置3块公示碑,24块管护牌,3块宣传牌;其二,每个试点林场都购进了G、数码相机和微机;其三,每个试点林场都设立了固定专用档案室,统一购置了铁卷柜和各种办公设备。档案实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并设立了管理制度;其四,两个试点林场设立了三处护林房,护林制度以板面形式上墙;其五,护林责任人统一着装,统一配发标志牌。
三、加强管护,提高质量,有效促进林业经济健康发展
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目的是保护培育好森林资源。因此,我们狠抓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这个关键环节。一是制定了公益林建设规划,到2008年两个试点林场要完成6000亩宜林地公益林营造任务。二是县政府6月10日召开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推进会。县林业、工商、公安等部门深入乡、村,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
。截止目前,已取缔108处非法木材经营加工厂(点),查处破坏森林资源案件15起,其中,移交司法机关2起。三是加强重点公益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使森林病虫害发生率降低30,防治率达到100,有效预防了森林火险。四是对新营造的生态公益林进行抚育,做到三铲三趟,达到林地无杂草,幼林无折损。
四、加强指导,强化监督,努力
实现行业管理标准化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试点工作之初,我们就加强对试点林场的指导和监督,保证生态补偿工作有条不紊进行。试点林场从方案的编制到具体实施,不但县领导亲自到林场检查,而且派出人员具体指导,保证不走弯路。在行业管理上,建立了学习、例会、上岗、出勤、奖惩等多项规章制度,并经常对责任人进行培训,做到有培训计划,有学习课本,有学习笔记,有考核记录;在日常管理上,林业局派出工作组,无论是造林,还是森林防火,无论是幼林抚育还是病虫害防治,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档案管理都做到一步一检查、一步一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保证生态效益补偿工作达到高标准高质量。
虽然我们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按照省、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和不足,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严格管理,扎实工作,把这项有益当代、造福子孙的大事办好,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振兴县域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第五篇:《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自查报告
地区林业局:根据林资[]3号《关于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自查工作的通知》和新林稽字[]6号文件要求,我局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情况:
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投资计划139555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347750元、公益林管护交通工具70000元)。
2、财政到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49555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447750元、公益林管护交通工具70000元)。
3、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际支出641000元[其中:①管护人员劳务费支出571000元。②公益林管护交通工具70000元。
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情况:
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投资计划151280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60000元、管护基础设施建设中心站经费475000元)。
2、财政到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51280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60000元、管护基础设施建设中心站经费475000元)。
3、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际支出1372600元[其中:①管护人员劳务费支出1171700元。②公共管护支出00元。
三、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营造林资金)300000元,暂时在财政专户结余,营造林工程正在实施。
四、自治区(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护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元,暂时在财政专户结余,此项工程已竣工,资金正在拨付。
五、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护人员管理情况:我县胡杨林管理站招聘护林员55名,按自治区要求签订劳务合同55份,没有一个中心站和4个管护站,均建立健全了森林资源档案,目标管护责任制落实到位,共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55份,巡护记录填写全面,规范,管护措施到位,管护效果显著,公益林区森林覆盖率有明显提高。我县招聘护林员26名,按自治区要求签订劳务合同26名,各个管护站负责人与胡杨站站长签订了管护责任书,胡杨林管理站站长与林业局局长,林业局局长与政府县长分别签订了责任书。各管护站档案齐全,管理规范,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到位,巡护记录均按照地区反馈意见进行了整改,管护措施到位,管护效果显著,公益林区森林资源覆盖率有明显提高。
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新建管护站一个,维修中心站一个,新建管护站2个,安放标志牌6面,安放宣传牌28个,订做警示牌30个,其中已安放20个,另一个中心站招投标手续已于11月办理完毕,近期将开工建设,档案齐全,管理较规范。县林业局在监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期间,无挤占、挪用、占用情况,严格按照《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管理办法》执行,做到专款专用。通过自查,存在的问题有:
1、管护人员工资较低
2、补助基金不能及时拨付到实施单位,造成国家公益林管护工作相对滞后。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局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适当的提高管护人员管护费的标准及公益林管护员的待遇,改善基层站生活和工作条件,更好的做好国家公益林管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