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权益保护

时间:2019-05-13 20:28: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权益保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权益保护》。

第一篇: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权益保护

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权益保护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和收费制度的改革,贫困生群体也越来越庞大。选择校外勤工俭学的在校大学生越来越多,由于在校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在劳动法中历来是法律盲区,侵害大学生劳动权益的事件屡屡发生。本文阐述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现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健全大学生勤工俭学权益保护体系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勤工俭学

劳动权益

勤工俭学一直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勤工俭学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勤工俭学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大学生沦为廉价劳动力,合法权益受侵害等问题屡见不鲜。大学生勤工俭学现状与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一、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概念

(一)狭义的勤工俭学

狭义的勤工俭学是一边求学读书,一边工作、劳动。它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它与教学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和公益劳动一样,都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

(二)广义的勤工俭学

广义的勤工俭学指在课余时间参加劳动,一般贫困的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做工赚取报酬维持生计。也有人并不是为了报酬,而是想多点社会实践经验。

二、大学生勤工俭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勤工俭学的路径不广

剖析大学生勤工俭学方式,无论是家教、兼职或零工,多属于劳务性、服务

性和事务性工作,其中,单纯体力打工的占三分之二以上。

(二)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良莠不齐

一些中介机构或个人利用大学生急于寻找兼职工作的心态,往往以介绍工作为名骗取押金,信息费等,使学生受骗上当。另外,一些雇佣者利用大学生对劳动保护法规不熟悉,把他们视为廉价劳动力,随意延长工作时间,任意克扣和拖欠工资报酬。

(三)勤工俭学体制不健全

由于一些高校受客观条件限制或对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不少高校没有设立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来管理学生勤工俭学,而是由学生处或辅导员兼管勤工俭学工作,缺乏对勤工俭学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不到位,导致勤工俭学发展缓慢。

三、大学生勤工俭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究

在勤工俭学已经非常普遍的大学校园里,无法顺利拿到全部打工报酬似乎成了更为普遍的现象。身处象牙塔中的莘莘学子,竟然也陷入如民工讨工钱一样的难堪境地。

(一)大学生勤工俭学是法律保护盲区

层出不穷的侵害高校学生劳动权益事件,原劳动部难辞其咎。原劳动部下发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 条规定:“在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不受劳动法的调整。”依据此项规定,学生与用人单位建立的并非劳动关系。学生勤工助学,要不要签订劳动合同是由双方自愿协商的。由于勤工俭学不是劳动部所称的“劳动”,单位也没有义务为学生交纳社会保险费;在劳动报酬支付方面,不受最低工资标准限制以及同工同酬原则限制等。显然大学生在其中处于劣势地位。

(二)高校勤工助学指导机构作用有限

目前,多数高校专门成立勤工助学指导机构,但其工作重心主要是针对校内,由学校自身开设勤工助学岗位并加以管理,这样校外勤工助学指导几乎出于空白。而且在目前的实际操作中,由高校组织联系的校外勤工助学主要是通过高校的学生组织在学校和社会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来实行的。这种主要由学生业余运

作,没有教师专门负责的模式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学生维权意识不足

1.大学生的法制观念不深,虽然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知识》课,但多数学生学得不深。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甚至不知道该向哪个机构投诉。在实际中也缺乏法律实践,学用分离,重学轻用,最明显表现为多数大学生在勤工助学时没有与用人单位签定相应的书面用工协议,而是采用口头协商的方式,在以后出现纠纷后较难举证。

2.在校大学生虽有维权意识,但付之于行动的不多。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依法维权比较繁琐,他们往往采取放弃的做法。一场劳动争议的解决,一般要经过仲裁、诉讼、申请执行等过程,时间漫长,程序复杂,又需要支出较高的费用,所以大学生依法维权信心不足,往往半途而废。

四、健全大学生勤工俭学权益保护体系的途径

(一)解读新劳动法,完善法律保障

2008 年元月1 日,新劳动法正式实施,大学生勤工俭学中的劳动保护现状有望得到改善。

1.新劳动法第7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根据这条规定,雇用在校大学生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就与大学生建立起劳动关系。

2.新劳动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从这条规定不难看出,只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就适用这部劳动法。因此,大学生兼职期间的劳动权益也能受到劳动法的法律保障,从而消除历来大学生勤工俭学期间利用劳动法保护劳动权益的盲区。

3.新劳动法第10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这条新规定就彻底杜绝了某些用人单位不与在校大学生签订劳动合同的不法企图。

(二)学校加强管理,保护学生劳动权利

1.学校应该根据新劳动法,大力宣传劳动法内容,普及劳动权益法律知识,从而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

2.高校设置的勤工俭学部门应加大对校外勤工助学的指导力度,加强与人才市场、劳动部门的定点联合,争取把学生所学专业与岗位需求结合;在用人单位与学生发生纠纷时,及时介入帮助联系解决,力保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三)大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身权利

1.了解用人单位的诚信情况

现实生活中,个别单位对兼职大学生承诺了很多,但当完成工作后,一些承诺不兑现或不完全兑现,损害了他们权益。这表明,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前,了解其诚信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

2.注重对用人单位主体资格的认知

中国已进入了一个全面的市场经济的社会,社会上各种各样、纷繁复杂、性质各异的企业也应运而生。大学生应主动认真地去详细了解企业法人的主体资格。目前一些学生在个体工商户兼职,首先就应该了解个体工商户的主体资格,如是否依法核准登记;是否有公开的字号、固定的住所;经营范围是否合法等。

3.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自新劳动法颁布后,用人单位就没有理由不与大学生签订劳动合同了,所以大学生一定要求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而且要清楚明了合同中的每一个条款。劳动合同必须以书面的形式双方签订,以保护自身的权益。

总之,勤工俭学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自身应积极主动学习法律知识以保护自己的权益,学校应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勤工俭学机制。同时我国立法机构也应给与高度重视,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障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陈小花,钟健雄.略论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的优化和发展[J].广东技术师范

学院学报.2006.2.郑彩莲.勤工俭学的现状和前景[J].中国青年研究.2002.3.张晓红.于组织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调查与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报.2006.

第二篇:大学生权益保护论文

浅议法制化视野下的高校学生权益保护

【摘要】2005年3月25日,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标志着高校学生管理全面走上法制化的道路。随后,各高校纷纷据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其中,有关学生违纪处分的规定由于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而备受关注。虽然大多数高校都规定有对学生违纪给予处分的具体适用情形、程序,以及学生不服处分的权益救济手段,但事实上,学生权益往往不能得到充分保护,因此,本文旨在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试图探寻法制化视野下增强学生权益保护力度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法制化、学生管理、诉讼公正性

一、高校学生权益受保护之现状

自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出台,各高校基本都依据其第五章的规定,对学生事务实行法制化管理,制定了违纪学生处分管理法规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申诉法规,通过明文规定对学生予以处分以及学生不服而申诉的程序和条件来实现保护学生权益的目的。违纪处分有法可依。以《中南民族大学违纪处分办法》为例,该《办法》明确规定了处分的种类、可减轻或免于处分的情形、违纪行为从轻到重应适用的处分情形、处分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等,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细化,较为详尽地体现了事实清楚、程序正当、依据明确、处分适当的原则,为学生在受处分过程中的权益保护提供了法制化保障,其他高校的类似规定自然也大同小异。

学生申诉有章可循。各高校一般都设有专门的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按照相关的申诉处理法规来处理学生的申诉事宜,其中部分高校还借鉴行政处罚听证的的做法设置了听证程序,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在申诉过程中的自主参与权.不仅如此,很多高校还规定学生如果申诉后仍不服还可以向更高级别行政机关继续申诉,从而给学生提供了有效的权益救济手段。

二、高校学生权益受保护之不足

上文已述,在目前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背景下,高校违纪学生的权益能够得以保护,但是其中还存在有以下不足:

第一,部分条文规定较为抽象,可操作性不够强。例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上文举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办法》中都规定了“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学校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以及后者第五条规定“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免 1

予处分等,对于这些情形在实践中究竟该如何认定则具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从而致使高校在处分违纪学生时可能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第二,缺乏违纪处分的适用期限。高校对违纪学生的处分是基于高校与学生之间的行政

管理关系,因此对违纪学生的处分也与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行政处罚部分类似,有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五种,但是不同的是,无论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

理规定》还是一般高校的具体管理办法,对这五种处分,除留校察看外,都没有规定适用期

限,从而使违纪学生身上一直烙有受处分的印记,可能导致其自尊心受损以及影响其以后的成长,这是极不利于学生的权益保护的。

第三,申诉程序不够公正。首先,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组成不尽合理。依据大多数高校

有关申诉的法规,代表学校利益的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中人数居多,而

处于相对中立地位的教师代表及代表学生利益的学生代表所占比例较少,这明显不能有效维

护学生利益。其次,回避制度不够完善。目前已有一些高校在申诉过程中设置了回避制度,但其中大部分高校只是简单地提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而没有规定利害关系或

其他回避事由的范围、回避的决定权限以及是否允许申请回避的存在等具体内容。

三、高校学生权益受保护之完善

针对以上不足,对加强高校学生权益保护力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细化或修改现有法律法规的条文。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要求之一就是法律确定

性,正因为人对不可预知的法律具有恐惧心理,因此,明确的、具有可行性的法律规定才是

真正意义上的法制化。仍以《中南民族大学违纪处分办法》为例,可以对其中类似于“有立

功表现的”、“多次”、“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等用语加以修改或者补充规定,增加其可操

作性和确定性。

第二,赋予处分一定的效力期限。众所周知,刑法中有自由刑,如拘役、管制、有期徒

刑等都有一定的期限,虽然学生与罪犯决然不同,但是高校完全可以借鉴刑法的做法,对违

纪学生的处分规定适用期限,当期限经过后,根据学生改过自新的情节予以撤销或解除。第第三,完善申诉程序的公正性。首先,提高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在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中的人数比例,例如可以参照北京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的做法,规定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在申诉处理委员会中不少于50%,或者根据现有规定的人数,适当减少某些参加申诉委员会的职能部门,规定只有与案件有密切联系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可成为委员会成员,从而间接提高

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的比例。

四、结语

高校与学生本不应仅限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行政关系,而更多的是教育成长的摇篮和受教育者的和谐关系。学生一旦违纪一方面是其自律性缺乏,另一方面也说明高校教育不够到位,因此,高校在迫不得已要对学生进行处分的同时,也应注意保护学生的应有权益。。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权益及保护

大学生就业权益及其法律保护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近些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就刚刚毕业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自身就业权益的维护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将主要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权益进行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权益法律保护

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属于弱势群体,在求职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可能的“陷阱”,求职者应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了解熟知就业的相关政策法规,熟悉毕业后的就业的流程,从而使自己在就业时学会用政策法规保护自己,少走弯路,少受不合理的侵犯,成功就业。要做到顺利就业,在择业中就必须明确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只有明确了这些权利,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

一、大学毕业生享有的主要就业权益

(一)获得招聘信息的权利。就业信息是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只有具有充分的就业招聘信息,才能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和用人单位。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如网络、学校招聘会、报纸杂志、电视媒体、亲戚朋友介绍、单位公告等等。信息权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信息公开:所有用人信息向全体毕业生公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和截留。

2、信息及时:信息及时也就是毕业生获取的信息必须及时有效,而不能将过时无利用价值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3、信息全面:毕业生有权获得准确、全面的就业信息,以便对用人单位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做出符合自身要求的选择。

(二)享有就业指导权。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为毕业生、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学校应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门人员对毕业生进行指导,包括:①向毕业生宣传国家的有关就业方针、政策; ②宣传毕业生就业的有关原则、规定和程序; ③对毕业生进行择业技巧的指导,引导毕业生根据国家需要、社会需要,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进行择业。

(三)被学校推荐的权利。学校推荐经常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录用或淘汰,毕业生在就业中有权得到学校按真实情况进行推荐。高校在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毕业生享有的被推荐权应包含这样几方面内容:如实推荐、公正推荐、择优推荐。

(四)自主选择职业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选择职业的权利。因此,作为求职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享有自主选择职业的权利,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去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职业。家长、学校和用人单位,可以为初出校门、缺乏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提供择业意向方面的建议、参考、推荐和引导,但不能强迫或限制他们选择职业。

(五)平等、公平就业权。毕业生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歧视”。

(六)知情权。毕业生有获取知悉用人单位信息、了解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工资水平、发展前景等情况的权利。用人单位有义务向毕业生和学校如实介绍本单位的真实情况。任何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对毕业生隐瞒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做法,都是对毕业生就业权利的侵犯。

(七)违约求偿权。毕业生的就业协议一经签订,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毁约,如有违约都必须严格履行相应责任。任何一方提出变更或解除协议,均须得到另外两方的同意,并应承担违约责任。

二、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常见的侵权违法行为

1、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主体不合格的机构,如非法人才中介机构以收取信息介绍费为目的,发布过时或子虚乌有的招聘信息;欺骗毕业生的单纯。传销机构假借一些知名企业的名义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高薪诱骗毕业生进入非法传销队伍。

2、招聘要求中有歧视条款。性别、身高、相貌、学历、专业、家庭关系、血型等歧视。工作经验歧视比较多,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中需要大学生有实际工作经验,刚刚毕业的人哪来的实际工作经验,经验是慢慢积累的,这样的要求分明就是不合理的条款。

3、侵犯应聘者隐私。现在将求职者的姓名、住址和电话号码及身份证号码转让给他人或中介机构的行为很多。侵犯了求职者的隐私,有的会给生活带来困扰。

4、收取求职者的财物或扣压证件。招聘过程中向求职者收取招聘费、培训费、押金或服装费、扣押求职者的居民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档案等。

5、不按规定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签订就业协议时,对毕业生档案接收单位、户口迁移地址不明确,对工作内容、合同期限、工资福利等协商条款不明确注明。

6、不履行或部分履行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的条款。就业协议签订后,违约或不按时接收毕业生。不按就业协议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不能履行协商好的工资福利等。以试用期不合格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不按劳动合同条款履行合同等行为。

三、如何维护大学生就业权益

(一)认真签订就业协议书,发挥协议书的作用。

就业协议书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权利义务的书

面文本,一般是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统一格式。毕业生应该认真签订好就业协议。我国健全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法律法规体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尽管少数省市做出了一定的尝试,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还没有足够的法律依据和形式替代现行的就业协议书。签好就业协议书注意事项:①查明用人单位主体资格是否合格②有关协议条款明确合法③签订就业协议要合乎程序④写明违约责任⑤了解就业协议书的法律责任

(二)遵循市场规则,防止侵害自身合法权益行为现象的出现。

毕业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无论是自荐,应聘,接受面试、笔试,都应该遵循“真诚、信实、平等”的原则,以自身实力参与竞争。要有风险意识,对于有些用人单位招聘人员,明显夸大优厚条件,以高新和高福利吸引人才的做法要有警戒心,预防侵害自身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

(三)善于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由于就业市场还不够成熟和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尚不健全,加以社会风气、旧观念、旧思想的影响,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难免的权益受到侵害。针对侵犯就业权益的行为,毕业生应向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学校进行申诉,并听取他们的处理意见,同时也可提交给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进行调解和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防范就业陷阱。

仔细鉴别各类就业信息,有效识别就业陷阱;了解国家有关就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努力提高自身法律意识;慎重签订就业协议书,注意约定条款的合理性。

四、大学生就业权益的相关法律规定

(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概述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制作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也简称为三方协议,是由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之间就学生就业方向签订的一种协议,由三方共同签署后生效。

2、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和地位

毕业生所签订的就业协议书的主体是平等的,是在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后订立的,并且协议书所涉及的权利义务均属于我国民事法律调整的范围,所以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具有合同的属性。就业协议书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就业协议起到保护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各自的权益,是学校制订、国家审批毕业生就业计划的依据。

3、就业协议书的签订

(1)用人单位在对毕业生综合考察的基础上确定用人意向,由用人单位承诺接收,毕业生到学校就业主管部门领取三方协议。(2)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就协议书中所列事项平等协商,在双方在场的情况下,认真填写各项基本资料并签名盖章,如另有其他约定条款的,需在就业协议书上注明或另附补充协议(比如违约金)。(3)学校盖章。(4)学校签署意见后,学校保留一份协议,毕业生自己执一份,并由毕业生将另一份协议及时反馈给用人单位。

4、劳动合同内容及签订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一般合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二是双方协商的内容。常见的协商条款有:试用期条款、培训条款、保密条款等。为了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益,毕业生应及时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此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依据劳动合同形成了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即劳动关系。

(二)违约责任。国家基于维护广大毕业生的利益,要求用人单位维护毕业生就业计划的严肃性,就业协议一经签定,用人单位不得拒收毕业生;毕业生也不得随意更换单位,否则都属于违约行为。

(三)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 在因年老、失业、生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的经济补偿,使他们能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具有强制性。“五险一金”中的“五险”是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一金”均指住房公积金。其中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这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个人不需要缴纳。

因此,大学生应该多了解学习就业权益,在找工作的时候避免出现危害自己合法权益的现象,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为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第四篇:大学生求职权益保护

大学生求职权益保护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权益的保护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常常遭遇各种侵害自己劳动权益的行为,因为误入就业陷阱和受到就业歧视而致使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群体是高等教育下的知识分子,理应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却频繁的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这个问题理应受到重视。大学生本身应当提高警惕,防范陷阱。

本文主要从三个阶段分析毕业生求职个阶段的侵权行为和对策,即招聘面试阶段,签订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阶段,到单位报到上班阶段。

一、招聘面试阶段

1、招聘歧视平等就业都是法律权利,但近些年出现了不少招聘中的歧视行为:(1)性别歧视。这是女生们经常遇到的无奈。有的用人单位不顾社会责任,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在招聘员工时或私下或公开规定“只招男生”或“男生优先”。(2)身体歧视。一些用人单位在缺少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将身体有残疾或疾病的人拒之门外,剥夺了这群人的就业机会;还有一些单位在并无必要的情况下对应聘者的身高、相貌提出要求。(3)户籍歧视。有的用人单位只招收本地户口的毕业生,抬高了外地户口毕业生就业的门槛。以上歧视行为侵犯了广大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需要理直气壮地予以谴责。

2、虚假广告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夸大单位规模、发展前景、工资待遇等情况,或者隐瞒单位实情;有的用人单位千方百计了解毕业生的情况,却设法回避毕业生提出的了解单位的问题。这些都将导致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信息不对称,侵犯了毕业生的知情权。更有甚者,恶意欺骗宣传,宣称“高薪”“高福利”“高岗位”诱惑毕业生从事名不副实的工作,严重损害毕业生利益。广大毕业生应脚踏实地,不要投机取巧,不要相信天上能掉馅饼,增强抗拒诱惑的能力,避免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3、侵犯隐私大学生在求职时,会在相关领域如网络和求职材料上留下自己的信息资料,比如姓名、年龄、身高、学历、电话、身份证号等,这些信息属于个人隐私的一部分,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公开、泄漏、出售。但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如工作人员的疏漏、网络软件的缺陷、不法分子的圈套等,这些信息被用来侵害当事人或谋求商业利益。因此,毕业生求职时不要随便将个人资料留给不可靠的单位和个人,投放网络时要选择安全防范能力强和可靠性高的网站,同时注意保密设置内容的选项。在面试时,一些用人单位的提问会涉及个人隐私,如果与工作无关或者出于恶意,毕业生有权拒绝回答;如果是出于安排合适岗位的考虑或者考察应变能力,毕业生可以视情况回答。用人单位因此获得毕业生的个人隐私后,负有保密的义务,否则构成侵权。

4、非法费用不要交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服装费、产品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 费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招聘单位 培训 本单位的职工,也不准收取 培训 费。

求职者遇到此类情况,要坚持拒交,并向招聘单位所在地区举报,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5、面试地点要留意大学生在面试时一定要认真确认面试地点,正规单位招聘一般会将招聘地点设在单位的办公室、会议室,一些以租用房间作为应聘地点的单位要警惕。不要轻信招聘者在指定的街道或酒店接待,应该自己主动找到招聘单位所在办公地址或办事处。

二、签订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阶段

1、有关协议条款是否明确合法协议书的内容是整个协议书的关键部分,毕业生一定要认真审查。首先审查协议内容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其次审查和仔细推敲双方权利和义务是否合理;第三要审查清楚除协议本身外是否有附件即补充协议,并审查清楚其内容。按照《劳动法》、《合同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就业协议书协议内容至少应具备以下条款才能具有法律效力:服务期;工作岗位;工资报酬;福利待遇;协议变更和终止条款;违约责任等。

2、违反协议或合同的违约金按照相关规定,劳动合同和协议书中可以规定违约金的数额,但其是有上限的。现在规定的上限是12个月工资的总和。还要注意的是,劳动合同中,只规定单方违约金是不公平的,企业违约同样要负责。

三、到单位报道上班阶段

1、试用期过长以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是三个月以下的,不能约定试用期;三个月以上不满一

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 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2、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如果招聘的时候用人单位对你说,是否上保险需要领导批准或协商,或者根据你的工作表现来决定,你可以扭头就走,不用犹豫。试用期解除合同,劳动者需要提前3天通知单位,口头通知就可以,不需要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辞退劳动者,不仅要合法,还要说明理 由,除非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否则不能无故辞退。你试用期辞职的话,不需要向单位交纳任何费用。

总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国家和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被侵权行为日益增多,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应当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五篇:大学生劳动就业与权益保护

大学生劳动就业与权益保护

大学生在实习、求职以及就业过程中要签订各种协议,如实习协议、就业协议、劳务合同、劳动合同等,如何在签约时保护好各项权益,这是在校大学生应该及时了解和注意的问题。

实习协议:一般是指在校学生通过参加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进行实践学习,并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对用人单位而言,实习只意味着企业给在校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并不存在着应聘和聘用关系。学生参加实习是为了积累实践经验,实习一般属于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所以,实习的大学生与学校有着教育的关系,接受实习生的单位不与实习大学生建立劳动关系。特别是实习期间的学生并不能享受到工资、最低工资、工伤、社会保险等劳动法法定的保障,双方权利义务基本靠实习协议来自行约定,只受《教育法》等教育法规、《合同法》等民事法规的保护。

因此签订实习协议,要明确以下几点:学校、企业及学生的权利和责任;实习期限、作息时间、工作地点、实习内容以及预期效果;住宿、饮食、劳务费、安全责任、用人单位有关管理规定;发生争议时解决办法等。特别提醒的是企业以提供实习机会收费的做法应当是被禁止的,学生参加这样的实习需要警惕,要做好自我保护,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得到相应赔偿。

就业协议:是指在校学生毕业前与学校、用人单位3方签订的协

议,是为了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3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作为办理报到、迁转档案和户口关系的依据,并起着约束学生和用人单位在毕业后建立劳动关系的作用,该协议受到《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的保护。签订就业协议时,要明确单位是否具备办理学生落户和接收档案的资格。明确到用人单位报到前有关违约的责任,还要对报到日期、未来劳动合同的期限、试用期、薪酬、岗位、福利等涉及未来劳动合同的内容给予尽量详细的说明。

劳务合同:学生从事自由职业,如家教、翻译、软件设计等类似的工作,一般要与雇主签订劳务合同。劳务合同通常意义上是指雇佣合同,是平等主体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以提供劳务为内容而签订的协议,是受雇人为雇佣人提供服务的合同,是当事人平等协商一致的结果,双方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一般受雇方只获得劳动报酬。发生争议时,法院可直接受理,适用民事法规,如《合同法》;合同解除时,双方均可随时根据合同的约定解除雇佣关系。签订劳务合同时,应本着合法以及平等自愿的原则,要搞清楚合同每条条款的确切含义,若有不清楚的地方,应向有关部门或人员提出疑问和咨询,在涉及个人利益时,一定不能马虎从事。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即劳动者必须加入某一个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参加单位的生产劳动,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同时,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或质量给付其报酬,这样才构成了双方的劳动关系。

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程序、形式以及内容(权利与义务)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劳动政策。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讲,实习期、见习期就是试用期,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同时用人单位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劳动合同法》还对签约、违约、劳务派遣等方面都给出了详细的限定,因此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前要及时了解《劳动合同法》的相关内容,以便必要时会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解决纠纷:实习协议、就业协议、劳务合同的本质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合同关系,劳资双方发生纠纷时在学校或相关鉴证部门调解不了的情况下可直接诉请到法院,法院处理的依据是《合同法》及其他民事法律,不适用于劳动法;劳动合同发生争议时,必须经仲裁前置程序后,司法机关才能介入,争议应适用劳动法的规定处理,特别是今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又做了进一步明确的规定。

我国今年相继施行了《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加上现行的《劳动法》以及《合同法》等诸多

法律都对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做了重要规定。因此,同学们只有提前对相关法律有所了解,才能在签订各种协议的时候明确其性质及法律适用性,在践行义务的同时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各项权益。

下载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权益保护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权益保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论文

    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作业 专业: 班级:姓名:学号: 分析求职各阶段侵权情形及对策 大学生们在就业市场中属于弱势群体,在求职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可能的“陷阱”,求职者应提高警惕,加......

    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作业

    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作业 中医系09中医四班 分析求职各阶段侵权情形及其对策大学生在求职时可能将面临各种骗局和陷阱。毕业生在校期间虽然掌握了文化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还......

    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保护研究

    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保护研究 摘要:就业难背景下的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受损问题日益严重,健全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规范企业市场运作规则,努力构建大学生实习合法权益保障......

    大学生权益保护研究调查报告

    大学生权益保护研究调查报告一.前言当今社会,关于大学生权益的问题有多的讨论,主要涉及到大学生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合法权益的,以及大学生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时,虽然大......

    大学生兼职权益保护选修论文(本站推荐)

    论兼职大学生的劳动权益保护 摘要: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的保护是一个非常重要却被忽视的社会问题。目前大学生劳动权益的保护现状不容乐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困境。即劳动双方地位......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如何维护消费者自身权益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入的同时,市场消费空间和消费层次不断拓展,各生产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进行市场争夺,侵害消费......

    消费者权益保护

    消费者权益保护 (一)主要法律依据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者申诉暂行办法》 3、《反不正当竞争法》 4、《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及实施......

    如何保护国家税收权益

    税收是指税收职能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发挥,对社会经济税收作用生活产生的各种影响或效果。是税收内在职能的外在表现,常常受社会客观条件以及税收具体制度的制约,不同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