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县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总结
XX县人民医院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总结
为切实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达到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早发现、早诊治的目的,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加强我院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根据市卫生局、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以及县卫生局、县食安办等有关文件精神,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了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及工作程序;成立了食源性疾病监测领导组和食源性疾病防治专家组;成立了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协调领导组。制定了各组工作职责。
二、按照院有关制度,认真做好监测工作,在日常接诊过程中一旦发现符合定义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按照要求填写纸质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信息报告卡,并及时组织院内会诊,按规定及时报送县食安办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例相关信息调查,并提供相应的诊疗记录。
四、积极参加与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工作及防治工作相关的培训;并组织开展对有关医务人员的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医务人员识别和诊断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等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能力。
五、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医院内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卡的搜集、院内组织会诊、填写会诊报告、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记录、与县食安办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络等工作。
第二篇:桓仁县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汇报
桓仁县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汇报
食源性疾病监测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加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我们医院被定为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我院相关人员在2015年先后参加了省里和市里举办的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培训班;我院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疾控科于5月8日在小会议室对相关科室主任及部分医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大致为:
1我院进行食源性疾病监测的重要意义及工作目的。
2为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我院成立安全风险监测管理组织,由院长及临床副院长担任组长及副组长,相关科室主任担任组员开展相关工作,明确工作职责。
3主要监测的临床科室为急诊科、儿科病房、神经内科病房、消化内科病房及传染科病房、儿科门诊、内科门诊、感染科门诊等,重点监测对象为年龄≤14周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年龄≥65周岁的老年人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网报科室为疾病预防控制科。
4食源性疾病及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定义,监测内容及监测报告流程。
5医务科、疾病预防控制科组织对监测点临床科室的监测、报告等情况进行督导,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监测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以上人员培训后,要求科室主任对科室人员进行二次培训,落实此项工作,培训后进行考试,共参加培训人员84人,考试均在90分以上,达到培训目的。
至2015年8月6日,疾病预防控制科共上报食源性疾病101例,其中包括急性胃炎、山野菜中毒、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芸豆中毒、酒精中毒、蘑菇中毒等,均已及时进行网络直报。上报病例中无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有两起食物中毒事件,我们及时电话上报县疾控中心。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上级规定的100例任务指标;但我院要求有关食源性疾病病例继续上报,有多少要上报多少。在完成数量的同时更要严格要求上报的质量,认真完整填写报卡。
总之,在上级部门及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逐步走向正规,诚恳希望各位领导多多给予指导及监督检查,以利于日后工作。
桓仁县人民医院 2015.8.6
第三篇:安县人民医院2014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安县人民医院2014年食源性异常病例监测方案
一、目的
为完成绵阳市卫生局绵卫办发〔2014〕101号文件关于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任务。及时发现目前常规疾病监测难以覆盖、具有潜在公共卫生意义、与食品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二、监测对象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系统监测对象为医院所接诊的全部就诊患者,重点监测对象为年龄14周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年龄65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应特别关注内科(如消化内科、肾内科和神经内科等)和儿科的就诊者。
三、监测内容
1.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定义。由于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种类繁多,且这些致病因子所导致的疾病在早期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不典型,因此医疗机构虽然能对患者所罹患的疾病进行诊断,却无法将这些疾病与可能的食源性致病因子联系起来,从而延缓了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实施。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像三聚氰胺这类正常情况下不应出现在食品中、人为非法添加到食品中的化学物质难以事先预测,人们难以事先获知可能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因此,需要建立新的报告机制来提高对这类疾病或事件的发现与报告能力。新的报告机制所针对的应该是一组用目前的知识难以解释的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或事件(命名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其定义或概念应该是宽泛而非特定的,涵盖范围是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一些疾病/事件:
(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和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合理解释;(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不能得到合理解释;
(4)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且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5)疑似食源性异常健康事件是由一个以上的个案组成。
三鹿奶粉所致婴幼儿罹患“肾结石”事件满足了上述特征。由于我国婴幼儿肾结石自然发病率低于十万分之一,因此婴幼儿罹患“肾结石”本身就是一种罕见的健康损害事件;其次摄入三鹿奶粉后出现婴幼儿死亡事件;三是短时间内被诊断为“肾结石”的婴幼儿病例数异常增多,与往年相比发病率异常增高(如兰州市某医院自2008年6月收治第一名“肾结石”患儿后的短短两个多月内,收治的“肾结石”患儿迅速上升到14名),原因却无法解释。
2.不属于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范畴的情况。本监测中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不是临床上的“疑难杂症”,以下情况不属于本次监测的范畴:
(1)国家法定传染病;
(2)原因明确的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个案或事件;(3)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
(4)未经试点医院会诊、也未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会诊确定的异常病例/事件;
(5)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3.监测内容。具体见《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附表1)。
四、报告流程
1.临床医生发现符合本以上定义的、可能与食品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2.医生填写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3.院感科人员搜集和汇总报告卡。
4.医教部、院感科组织医院内部专家会诊,确诊是否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5.院感科将会诊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上报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附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
五、监测原则和要求
1.资料收集要及时。当临床医生发现符合定义的病例和事件时,要及时填写纸质报告卡,并上报给医院院感科。一旦有病例上报,医教部、院感科应当及时组织院内会诊,并在会诊结束后的1个工作日内上报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资料搜集应系统、完整和准确。《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的填写应当完整和准确,尤其要准确记录患者姓名、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等能确保找到该患者的详细信息,以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或以后随访时有据可循。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的记录应当详细和完整。
3.工作积极主动。临床医生在发现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后,应当及时主动地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院感科应当及时搜集报告卡,并主动向分管领导报告,与医教部共同组织院内专家进行会诊。
医教部、院感科
2014.4.23
附件:
食源性异常病例监测专家组
组长:邹兴贵
副组长:李俊勇
胡建生
成员:蒋清
孙玲
陈晓蓉
肖蓉
杨华
严明
蒲劲梅
曾统军李晓娅 胡存友 陈海燕曾贵成
第四篇: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天愿医院文件
天医发[2017]1号
关于印发《天愿医院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 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科室、各部门:
为进一步做好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天愿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按要求落实。
2017年1月6日 天愿医院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对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数据的收集、报告和管理,建立起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平台,落实预防为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置的原则,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天愿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刘汉云
副组长:杨 帆 高汉武
成 员:刘 东 王 莉 高茂强 高成鲛 冷火军 邓艳红 李 洁 马 悦 信息网报员:高汉武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院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预防保健科,高汉武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医务科职责:制定我院监测方案,改进监测措施及流程。
门诊医生职责: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
检验科职责:指导临床正确采集标本送检。
信息网报员职责:收集《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及上报
综合门诊、急诊门诊、住院内科、肠道门诊: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及时报告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二、监测细则
(一)定义: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疾病。
(二)重点监测科室:综合内科、住院内科、肠道门诊、急诊科、妇产科等科室。
(三)监测对象:本院接诊的全部就诊患者,重点为年龄≤14周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年龄≥65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特别关注综合内科、急诊科和肠道门诊的就诊者。
(四)监测内容
许多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呈现慢性或亚急性集体损害,疾病不具有特征性表现,病例在人群中的累积过程缓慢、分布散在,特别是对于未来新出现的食源性健康损害,由于无法预知其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因而很难采用特定疾病报告的方式进行监测。针对这类可能在人群中发生的食源性健康损害,所以建立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机制。主要监测内容如下:
1、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定义 本监测方案所指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针对的是一组用目前的知识难以解释的、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或事件,涵盖范围是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一些疾病/事件:
(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及流行病学特征(如发病年龄、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流行病学知识等无法解释;
(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未能找到相关病因;(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未能明确相关原因;
(4)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并且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
2、不属于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范畴的情况 本方案中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不是临床上的“疑难杂症”,以下情况不属于本方案监测的范畴:
(1)国家法定传染病;(2)原因明确的食物中毒;
(3)诊断和鉴别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
(4)未经试点医院会 诊、也未经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会诊确定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5)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3、具体内容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相关就诊患者的一般信息、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具体见附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三、监测流程
(一)符合监测的对象在本院就诊,首诊医师发现符合本方案定义的可能与食品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二)临床医生填写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上报预防保健科,报告卡填写时字迹应清晰规范,内容完整准确,尤其要准确记录患者姓名、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等能确保找到该患者的详细信息,以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或以后随访时有据可循。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的记录应当详细和完整。
(三)接诊科室立即通知医务科组织医院内部专家会诊,确认是否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专家会诊确认异常病例后,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会诊登记表》。
(四)医务科将病历复印件(含全部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交由预防保健处,预防保健科将会诊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立即电话通知天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天全县卫生局,并将“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会诊登记表》、病历复印件1个工作日内及时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五)为确保信息的准确性,预防保健科在向当地县疾控中心提交上述材料前,须对报告内容进行逐一核实。
(六)配合县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四、救治流程
1、确认为异常病例者,医务人员要积极实施救治,必要时医务科组织专家会诊。
2、如果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立即启动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按照应急预案实施救治。
五、信息报送
信息网报员收到《食源性疾病报告表》、《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1个工作日内进行网络上录入、上报到天全县疾控中心进行食源疾病主动监测的审核。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全院医务人员要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提高对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工作重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工作措施。
(二)突出重点,积极主动
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活动中,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工作细致,发现符合定义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应及时主动地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并上报预防保健科,相关职能科室人员应主动向主管院领导报告,并组织院内专家进行会诊并及时报市疾控中心及市卫生局。
(三)强化督导,狠抓落实
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调查研究,加强对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工作的检查指导,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监测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附件: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2.食源性异常病例报告卡
第五篇: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施方案
雅安市名山区中医医院 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施方案
一、目的
全面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使食源性异常病例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
二、监测内容
(一)食源性疾病病例。
临床医生负责病例信息的采集,填写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卡
1.食物中毒,即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 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2.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1、针对难以解释的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或事件,涵盖范围是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一些疾病/事件:
(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和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不能得到合理解释;
(4)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且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5)疑似食源性异常健康事件是由一个以上的个案组成。
2.本监测中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不是临床上的“疑难杂症”,以下情况不属于本次监测的范畴:
(1)国家法定传染病;
(2)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三、监测对象对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病例、食源性异常病例进行监测。1.感染性病例:有可 疑食物暴露史的感染性腹泻病人,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例。2.中毒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并具有生物性、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性等因素引起的相关中毒症状病例,如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毒蘑菇中毒、米酵菌酸中毒、珂鲀毒素中毒等。3.异常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病例,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的婴儿肾结石病例。
四、报告流程
1.监测对象到医院就诊,临床医生发现符合本报告系统定义的、可能与食品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2.医生填写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并上报至院感科。
3.院感科专管人员搜集和汇总报告卡。
4.医院领导小组组织医院内部专家会诊,确诊是否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5.院感科专管人员将会诊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附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
6.医院领导小组应当立即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协助区卫生行政部门立即组织包括临床、流行病学和食品卫生学等领域的相关专家进行会诊确认,会诊专家组的决定为最终结果。
五、组织机构与职责
1、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高远毅
副组长:刘树明 杨怀兴 成 员:廖艳军
职 责:
1、协调监测工作
2、负责院内会诊
3、组织医生培训
4、全面落实方案
5、后勤安全保障
办公室设在院感科
分管院长:刘树明 杨怀兴 成 员:廖艳军
职 责:负责搜集和汇总报告卡及日常工作。
2、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专家小组 组 长:刘树明 杨怀兴
成 员:袁世明 黄晓华 黄黎明 郑 俊 肖 林 耿世龙 钟 义 郑万景 刘贺年 邓 剑
职 责:负责院内专家会诊;各临床科室主任并且提供相应的诊疗记录、纸质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及患者的病历复印件(含全部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
六、监测要求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的重要性,并将监测的目的,内容、意义和工作流程等传达到每一位医护人员,动员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并密切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该项工作。要求参加监测的医务人员:
(1)深刻领会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的工作内涵,积极参加当地组织的与监测工作相关的培训;
(2)具备完成监测工作所必须的丰富临床工作经验;
(3)责任心强,工作细致,在日常接诊过程中一旦发现符合定义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应及时填写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4)报告卡填写时字迹清晰规范,内容完整准确。
2.专人负责监测工作。我院指定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院内专家会诊,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院感科负责医院内报卡的搜集、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络等工作,并参加当地或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业务培训,其具体任务是:
(1)每日下班前了解各科室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发生情况,重点关注门诊、儿科、内科、急诊科等科室;
(2)组织院内会诊。如果发现有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报告,分管院长应组织食源性疾病监测专家小组尽快进行院内专家会诊,并且在会诊结束后,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交《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3.各临床科室主任向公共卫生科提交以下资料并及时上报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纸质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2)患者的病历复印件(含全部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
4.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当区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进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时,我院应当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例相关信息的调查,各临床科室主任并
名山区中医医医院2016年5月8日且提供相应的诊疗记录。
雅安市名山区中医医院 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