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调查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调查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调查2007-12-12 17:49:0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调查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调查(2)如何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调查
最近,XX县委办、县委组织部、县经管局、县民政局等部门组成调查组,对村级班子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此次调查采取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调查范围涉及平口、小淹、杨林等10个乡镇、20多个村。调查结果表明,我县村级班子建设总的形势是好的,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为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同时,调查中发现,村级班子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 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一、我县村级班子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县1180个行政村(居委),共有村干部4948名,其中35岁以下的891人,占18。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1179人,占。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县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一是班子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各乡镇党委在选拔和任用村级干部时能坚持“以人为本”,勇于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选人用人观念,全方位启用人才,及时将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近3年来,全县先后调整村支两委成员1984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548人,村主任492人。村级班子整体结构逐步得到了优化。二是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大多数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了按章理事。特别是近年通过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村干部们的廉洁自律,拉近了干部、群众的感情距离,改善了干群关系,强化了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和群众观念,也促进了村干部
作风转变。大部分村干部能勤政务实,兢兢业业地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县、乡两级将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纳入了干部教育规划。近3年来,全县共举办村级干部各类培训班386期,受训的村级干部达26840人次。特别是通过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全县村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党性党风和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四是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大多乡镇对村级班子实行了岗位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干部报酬全面实行了统筹,推行了“基础 职务 工龄 村类别 绩效”的结构工资制度,并严格按规定兑现奖惩,使村干部干有目标,管有依据,评有尺码。同时,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能做到用真诚与亲情联络村级干部,在感情上与村干部真心交朋友,工作上及时为村干部撑腰壮胆,生活上尽力为村干部排忧解难,村
干部不安心的思想不断淡化,工作积极性普遍高涨。五是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近3年来,全县共培养和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党员750名,其中已任村干部的164名,已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的达415名。调查也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级班子建设中出现和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一是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全县4948名村干部中56岁以上的达756名,占。有的乡镇56岁以上村干部的比例高达30以上。江南镇老屋村和百花村支部书记年龄已满70岁。全县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503名,占。有的村干部连自己的名字、同意开支等简单的字都不会写。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部分村干部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往往理解不透,认识不深,贯彻不力,严重影响了
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二是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仍然不够。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缺乏依法行政、按章理事的自觉性。墨守成规,不求改革创新。一些村级班子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据各乡镇党委评定,全县村干部能力一般和较弱的达2696名,占;村级班子能力一般和较弱的673个,占。三是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工作合力不强。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存在拉山头,闹派性的现象。有的支书与村长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班子不协调,思想不统一,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工作无法开展,群众无所事从,经济无从发展,基本失去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集力。四是村级干部队伍难稳定。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东山乡高星、下茶两个村共有党员51名,曾任村组干部的22人,近三年来辞官不做的12人,现任村干部中外出打工的10人。五是部分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青年新生力量处于分散、流动状态,村级组织难于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培养。部分地方对村干部后备人选的培养选拔缺乏硬性措施,真正有文化、有素质、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很难选拔,后备干部队伍出现青黄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调查
第二篇: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调查
最近,XX县委办、县委组织部、县经管局、县民政局等部门组成调查组,对村级班子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此次调查采取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调查范围涉及平口、小淹、杨林等10个乡镇、20多个村。调查结果表明,我县村级班子建设总的形势是好的,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为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同时,调查中发现,村级班子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一、我县村级班子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县1180个行政村(居委),共有村干部4948名,其中35岁以下的891人,占18%。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1179人,占23.8%。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县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一是班子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各乡镇党委在选拔和任用村级干部时能坚持“以人为本”,勇于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选人用人观念,全方位启用人才,及时将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近3年来,全县先后调整村支两委成员1984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548人,村主任492人。村级班子整体结构逐步得到了优化。二是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大多数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了按章理事。特别是近年通过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村干部们的廉洁自律,拉近了干部、群众的感情距离,改善了干群关系,强化了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和群众观念,也促进了村干部作风转变。大部分村干部能勤政务实,兢兢业业地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县、乡两级将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纳入了干部教育规划。近3年来,全县共举办村级干部各类培训班386期,受训的村级干部达26840人次。特别是通过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全县村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党性党风和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四是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大多乡镇对村级班子实行了岗位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干部报酬全面实行了统筹,推行了“基础+职务+工龄+村类别+绩效”的结构工资制度,并严格按规定兑现奖惩,使村干部干有目标,管有依据,评有尺码。同时,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能做到用真诚与亲情联络村级干部,在感情上与村干部真心交朋友,工作上及时为村干部撑腰壮胆,生活上尽力为村干部排忧解难,村干部不安心的思想不断淡化,工作积极性普遍高涨。五是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近3年来,全县共培养和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党员750名,其中已任村干部的164名,已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的达415名。
调查也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级班子建设中出现和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一是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全县4948名村干部中56岁以上的达756名,占15.3%。有的乡镇56岁以上村干部的比例高达30%以上。江南镇老屋村和百花村支部书记年龄已满70岁。全县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503名,占30.4%。有的村干部连自己的名字、同意开支等简单的字都不会写。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部分村干部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往往理解不透,认识不深,贯彻不力,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二是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仍然不够。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缺乏依法行政、按章理事的自觉性。墨守成规,不求改革创新。一些村级班子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据各乡镇党委评定,全县村干部能力一般和较弱的达2696名,占54.4%;村级班子能力一般和较弱的673个,占59.3%。三是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工作合力不强。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存在拉山头,闹派性的现象。有的支书与村长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班子不协调,思想不统一,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工作无法开展,群众无所事从,经济无从发展,基本失去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集力。四是村级干部队伍难稳定。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东山乡高星、下茶两个村共有党员51名,曾任村组干部的22人,近三年来辞官不做的12人,现任村干部中外出打工的10人。五是部分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青年新生力量处于分散、流动状态,村级组织难于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培养。部分地方对村干部后备人选的培养选拔缺乏硬性措施,真正有文化、有素质、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很难选拔,后备干部队伍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有的村甚至找不到合适人选出来担任村干部。
二、当前农村基层班子建设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第一,个别乡镇对加强村级组织的建设重视不够。有的乡镇只把经济工作视为主要任务,使基层班子建设与经济建设脱节。忽视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忽视对基层干部和党员管理与教育,不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与发展。有的村甚至近10年没有发展一名党员和后备干部,组织生活基本没有正常开展。
第二,缺乏健全的村级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党委、政府对于村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上缺乏完善健全的工作机制。靠家族、帮派势力当选村干部的现象仍然存在,那些觉悟高、观念新、训,参加实践锻炼,并定期进行考核、考察,能够使用的,尽快进入村干部实职岗位。
第三,创新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教育和管理。一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村级干部的岗位责任制、村级组织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村级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干部建立考勤、考绩、考察、考评、学习、请假、会议、财务管理、村务公开等方面的制度,进一步强化村级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二是建立培训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县乡党校主阵地的优势,强化在职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县委党校要分期分批次对村主头进行理论培训,乡镇党校每年对村“四头”培训2次以上,切实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增强致富本领。同时,加大典型的培植力度,选树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村级干部典型,发挥示范、辐射、教育、带动作用。充分运用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建立起来的经常性教育机制,强化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三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强化经济监督,由上级党委组成专门班子,坚持每年对各村财务开支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审计。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更好地实施对权力的配置和限制。建立上级党委和基层干部谈话制度。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增强工作透明度。搞好考察和民主评议。全面掌握干部的真实情况,对评议中得不到群众满意和拥护的干部要及时进行调整。
第四,提高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建设责权利统一的村级班子。实行倾斜政策,在政治待遇上给予适当的考虑,经济待遇上给予必要保障,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稳定基层干部队伍。一是提高和落实村干部的报酬。根据我县现阶段村干部所承担的工作量和误工情况,结合当地农民经济收入水平,村支书的基本工资标准可确定在3600元左右,村主任则按支书基本工资标准的90%、村文书和计生专干按支书基本工资标准的80%确定。村支书、村主任、村文书和村计生专干的报酬要继续实行乡镇统筹统发制。对那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当年工作报酬无能力兑现的村,要在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当中纳入财政预算,以确保贫困村的村干部待遇的落实。同时,适当精简村干部队伍职数,按1000人以上的村,保留村干部4-5人,1000人以下的村,村干部3-4人的标准核定村干部职数。二是建立村干部的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村干部要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对特别突出的村干部,可破格提拔为乡镇领导或录入乡镇公务员序列。对年龄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任村支书、主任三年以上的,允许参加公务员考试。全县每年拿出3-5个专项名额来解决村干部的录用问题。三是解决卸任村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县里建立卸任村干部补贴基金。对卸任村干部要根据任职长短给予适当的补贴,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村干部感到有奔图,有保障。
第五,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村级班子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物质基础。结合县委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合理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管好现有集体经济,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缓解村级经济困难。因地制宜发展新的集体经济,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在选择发展路子上,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村级的土地、矿产、水能、茶园等资源,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地方特色。采取以资源引资金、以产权引客商等办法,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多种形式。继续采取项目合作、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人才交流等措施,实行经济上支持、思路上拓宽与政策上倾斜并重。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村级经济工作的领导。帮助搞好经济管理和发展规划,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对集体经济薄弱村,要统筹规划,重点扶持,上下结合,分批突破,做到“一村一策”,切实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第三篇:如何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调查
最近,XX县委办、县委组织部、县经管局、县民政局等部门组成调查组,对村级班子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此次调查采取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调查范围涉及平口、小淹、杨林等10个乡镇、20多个村。调查结果表明,我县村级班子建设总的形势是好的,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为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同时,调查中发现,村级班子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一、我县村级班子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县1180个行政村(居委),共有村干部4948名,其中35岁以下的891人,占18%。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1179人,占23.8%。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县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一是班子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各乡镇党委在选拔和任用村级干部时能坚持“以人为本”,勇于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选人用人观念,全方位启用人才,及时将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近3年来,全县先后调整村支两委成员1984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548人,村主任492人。村级班子整体结构逐步得到了优化。二是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大多数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了按章理事。特别是近年通过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村干部们的廉洁自律,拉近了干部、群众的感情距离,改善了干群关系,强化了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和群众观念,也促进了村干部作风转变。大部分村干部能勤政务实,兢兢业业地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县、乡两级将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纳入了干部教育规划。近3年来,全县共举办村级干部各类培训班386期,受训的村级干部达26840人次。特别是通过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全县村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党性党风和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四是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大多乡镇对村级班子实行了岗位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干部报酬全面实行了统筹,推行了“基础+职务+工龄+村类别+绩效”的结构工资制度,并严格按规定兑现奖惩,使村干部干有目标,管有依据,评有尺码。同时,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能做到用真诚与亲情联络村级干部,在感情上与村干部真心交朋友,工作上及时为村干部撑腰壮胆,生活上尽力为村干部排忧解难,村干部不安心的思想不断淡化,工作积极性普遍高涨。五是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近3年来,全县共培养和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党员750名,其中已任村干部的164名,已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的达415名。调查也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级班子建设中出现和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一是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全县4948名村干部中56岁以上的达756名,占15.3%。有的乡镇56岁以上村干部的比例高达30%以上。江南镇老屋村和百花村支部书记年龄已满70岁。全县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503名,占30.4%。有的村干部连自己的名字、同意开支等简单的字都不会写。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部分村干部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往往理解不透,认识不深,贯彻不力,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二是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仍然不够。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缺乏依法行政、按章理事的自觉性。墨守成规,不求改革创新。一些村级班子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据各乡镇党委评定,全县村干部能力一般和较弱的达2696名,占54.4%;村级班子能力一般和较弱的673个,占59.3%。三是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工作合力不强。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存在拉山头,闹派性的现象。有的支书与村长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班子不协调,思想不统一,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工作无法开展,群众无所事从,经济无从发展,基本失去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集力。四是村级干部队伍难稳定。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
第四篇:如何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调查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弱化。据调查,安化县80%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万元,60%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几乎是空白,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少。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三提五统”等收费项目取消,乡(镇)、村两级财力进一步减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矛盾更加突出,村级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条件受限。群众长期得不到实惠,对干部缺乏认同感和信任感,导致不少村班子软弱涣散,在群众中没有威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出现基层干部难癣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
第四,待遇偏低难保障,抑制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基层干部承担着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但许多情况下他们的责权利并不明确,也不平衡,存在着对基层干部责任上严格要求,但权力上无相应保障,经济待遇上又不够关心的情况。这使农村基层干部难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任务上,对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只是采取被动应付的态度,影响了村级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责权不一,心理难平衡。计划经济时期,村干部手中掌管着生产的领导权、劳力的调配权、收入的分配权、实物的支配权、资金的使用权等,“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找,当地有威信”。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不断调整和发展,村级干部原有的工作权力实际上变空或大部分丧失,而责任却越来越重,计划生育工作以村为主、“三收”任务完成情况与村干部报酬挂钩等等,责任与权力的不统一,使部分村干部心理上难平衡。部分村干部认为,有本事外出打工赚钱,当村干部是“要蠢不化的人”搞的。许多村干部存在一种经济上的“危机感”、感情上的“遗弃感”、政治上的“压力感”。二是经济待遇低、难兑现。据调查,目前我县村支书年平均误工在200天左右,最多的达300天以上,村主任、文书和计生专干年平均误工180天左右。而年平均报酬收入为:村支书1180元、村主任1120元、村文书1038元、村计生专干854元。全县60%的村干部年报酬收入在1000元以下。这样的工资待遇使许多村干部无法养家糊口,村干部普遍认为不划算,即亏了自己,又亏了家庭。即使按这样的标准许多村也不能及时足额兑现。全县有40%的村因无法完成乡镇的工作任务,村干部领不到足额的工资数。有的村干部的工资完全用于填补上交缺口,最多的村一年用村干部工资垫补达5000多元。三是政治待遇上无奔头。以前,优秀的村干部可以招聘为乡镇合同制干部,甚至还可以考录国家公务员,对村干部鼓励很大。政策取消后,一些有能力的农村青年认为村干部在村任职,最多干到村支书,既不能进事业单位,又不能进入公务员序列,感到当村干部政治上没有奔头,不愿当村干部。有的在职村干部则认为“劳多,酬少,前无出路,后无退路”,工作上得过且过,有的甚至干脆“撂挑子”。四是卸任后生活难保障。卸任村干部生活贫困的现象较为普遍,全县6413名卸任村干部中,生活处于特困状况的达1308人,占20.4%。为探求解决村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我县曾于1996年制定并实施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办法》,但由于保险体制变化和存款利息大幅下调,不得不于2000年将已收的保险金连本息退还给乡镇。县每年下拨6万元专项经费到各乡镇,由乡镇根据财力状况适当解决。各乡镇虽然根据卸任村干部的任职长短,每年给予了适当补贴,但仅仅是表示意思而已。目前,卸任村干部的待遇不如农村五保户、残疾人、复员军人和特困企业下岗职工。
三、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班子建设的重视和领导。各级党委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强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和指导。要认真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乡镇党委的责任。党委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党委成员要齐心协力抓。二是出台有关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县委要根据上级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有关优惠政策,特别是鼓励村干部建功立业的倾斜性政策,吸引优秀年青人才从事村干部工作。三是营造有利于村干部工作的良好环境。乡镇党委政府要大力支持村干部的工作,执纪执法部门要强化措施,确保村干部正当权益不受侵害,新闻媒体要加大村干部的正面宣传,在全社会推介一批优秀村干部典型。市县乡三级建立定期评比表彰先进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机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二,健全村干部选任机制,致力提高队伍素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和干部队伍“四化”的方针,通过全面推行村支部“两推一驯的办法,选拔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村级班子,并有重点地进行帮带、培养。一是把好政治素质关。要把那些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二是优化队伍结构。要围绕支书这个“主角”优化群体结构,配好支部班子,选好行政班子。村干部队伍要形成以40岁左右、初中以上文化为主体的年龄梯次结构,每个村级班子至少配备1名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人。三是拓宽村干部的选配渠道。既要注重在致富能手、复员军人、回乡知青中选配,又要动员在外打工或经商的能人返乡任职,还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国家干部下派任村干部与从回乡下岗职工中选配村干部的用人机制,使村干部的来源渠道不断扩大。四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重点是培养有一定知识水平和专业特长的回乡知青、退伍军人和外出打工返乡的优秀青年在农村创办领办经济实体,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为村的干部储备人才。要注重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有计划地选送他们接受各种职业和专业培训,参加实践锻炼,并定期进行考核、考察,能够使用的,尽快进入村干部实职岗位。
第三,创新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教育和管理。一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村级干部的岗位责任制、村级组织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村级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干部建立考勤、考绩、考察、考评、学习、请假、会议、财务管理、村务公开等方面的制
度,进一步强化村级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二是建立培训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县乡党校主阵地的优势,强化在职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县委党校要分期分批次对村主头进行理论培训,乡镇党校每年对村“四头”培训2次以上,切实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增强致富本领。同时,加大典型的培植力度,选树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村级干部典型,发挥示范、辐射、教育、带动作用。充分运用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建立起来的经常性教育机制,强化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三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强化经济监督,由上级党委组成专门班子,坚持每年对各村财务开支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审计。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更好地实施对权力的配置和限制。建立上级党委和基层干部谈话制度。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增强工作透明度。搞好考察和民主评议。全面掌握干部的真实情况,对评议中得不到群众满意和拥护的干部要及时进行调整。
第四,提高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建设责权利统一的村级班子。实行倾斜政策,在政治待遇上给予适当的考虑,经济待遇上给予必要保障,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稳定基层干部队伍。一是提高和落实村干部的报酬。根据我县现阶段村干部所承担的工作量和误工情况,结合当地农民经济收入水平,村支书的基本工资标准可确定在3600元左右,村主任则按支书基本工资标准的90%、村文书和计生专干按支书基本工资标准的80%确定。村支书、村主任、村文书和村计生专干的报酬要继续实行乡镇统筹统发制。对那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当年工作报酬无能力兑现的村,要在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当中纳入财政预算,以确保贫困村的村干部待遇的落实。同时,适当精简村干部队伍职数,按1000人以上的村,保留村干部4-5人,1000人以下的村,村干部3-4人的标准核定村干部职数。二是建立村干部的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村干部要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对特别突出的村干部,可破格提拔为乡镇领导或录入乡镇公务员序列。对年龄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任村支书、主任三年以上的,允许参加公务员考试。全县每年拿出3-5个专项名额来解决村干部的录用问题。三是解决卸任村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县里建立卸任村干部补贴基金。对卸任村干部要根据任职长短给予适当的补贴,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村干部感到有奔图,有保障。
第五,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村级班子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物质基矗结合县委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合理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管好现有集体经济,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缓解村级经济困难。因地制宜发展新的集体经济,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在选择发展路子上,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村级的土地、矿产、水能、茶园等资源,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地方特色。采取以资源引资金、以产权引客商等办法,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多种形式。继续采取项目合作、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人才交流等措施,实行经济上支持、思路上拓宽与政策上倾斜并重。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村级经济工作的领导。帮助搞好经济管理和发展规划,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对集体经济薄弱村,要统筹规划,重点扶持,上下结合,分批突破,做到“一村一策”,切实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第五篇: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学习材料
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学习材料
(2009年8月 日)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是党和国家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也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基层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江泽民同志说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放松或削弱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势必会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执行,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形象或威信就会受到损害。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2009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世纪以来我国“三农”工作面临困难最大的一年,这更需要我们重视抓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大,农村保增产、保民生、保稳定的形势更加严峻,这更需要有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来带领,更需要村民委员会加强自身建设,发挥自治作用,搞好为民服务,促进农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在这种形势下,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有利于把党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调动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因为党在农村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 1 贯彻落实,只能通过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来进行。这也充分说明了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性。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坚强、稳固,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和服务村民的作用,就有利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有利于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发展,引导农民群众规范有序地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障广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紧密联系各地各村的实际,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加强村民委员会建设的重要意义,认真研究解决基层政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把以村委会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政权建设进一步推向深入。
二、进一步明确村民委员会的性质、职责和任务
(一)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这个规定明确指出了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特征。首先,它明确了村民委员会是一个基层的、群众性的、自治的组织;其次,它明确了这个组织的功能是由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个性质从理论和实践上界定了村民委员会具有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不同特点。主要有四个特点:
第一,基层性。村民委员会是农村的基层组织,它不是全国性的相互之间有联系的组织,也不是省、市、县、乡有级别层次的组织,而是乡镇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行政村的村民组织。
第二,群众性。说村民委员会是一种群众性组织,主要是因为它不同于我国那些国家政权机关具有行政权力,也不是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而是由农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一种社会组织。
第三,自治性。说它具有自治性,是从它的活动功能来说的。所谓自治,就是由本村的村民自己组织起来,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这个组织形式,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种尊重和落实村民自治的措施,就是尊重和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这是村民委员会的本质和核心。
第四,法定性。所谓法定性,是指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只能依照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规定选举产生,并在政策法律法规范围内开展自治活动,村民不能离开法律的规定自行组织村民委员会,各项自治活动和村规民约,不能超越或违犯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职责
村民委员会的职责是:⑴处理全村日常事务工作;⑵对村民会议负责并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⑶根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组织和开展全村各项群众自治活动;统 3 一领导和协调所属各专门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工作;⑷村民委员会决定问题进行决策的时候,要坚持群众路线,凡涉及本村村民利益的问题,都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不能由少数干部独断专行;⑸按照规定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实行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接受村民群众监督;⑹协助政府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任务
村民委员会的任务,是由它本身的职责和性质决定的,归纳起来,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处理有关本村的各项事务:
1、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2、调解民间纠纷。
3、支持和组织村民发展生产、供销、信贷、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
4、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利和利益。
5、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二是协助政府开展各项工作:
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教育和推动村民依法 4 履行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和利益,促进村与村之间的团结、互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2、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包括落实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签订和兑现经济合同,扩大生产建设门路,为村民的产、供、销提供技术、信息等系列化服务。还要做好优抚、救灾救济和计划生育等工作。
3、协助维护社会治安,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4、收集村民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三、扎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一)要充分认识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领导的重要性,坚持党对村民自治的领导。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十七大报告又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自治机制”,把村民自治机制改为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它的范围更广泛了。而且,它的前提都始终是必须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从村民自治的实践看,党组织的存在及其领导作用的发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人民群众要实现自己的利益,必须有自己的先进组织来代表,在农村,只有党组织才能超越家庭血缘观念,以科学的理论和世界观为指导,代表和实现绝大多 5 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离开了党组织的领导,村委会难免会演变为落后群众的组织,农村的各种落后势力不但得不到抑制,而且会支配农村社会。这样,村民自治就会发生畸变。因此,要使村民自治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强化村级党组织的领导。
(二)要清醒认识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是党组织的责任,不断创新党组织的领导方式。
从实质上来看,共产党的执政本质与以村自治为核心的基层民主的发展目的是一致的。党的执政本质要求党既要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经济利益,又要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政治利益,既要保护人民的经济利益,又要保护人民的政治利益。也就是说,党组织不但要带领人民群众走上物质富裕的道路,还要领导和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不断实现人民民主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完善和推进村民自治是党组织的责任。在完善和推进村民自治工作中,村党组织要创新领导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在科学领导村委会开展“四个民主”中下功夫,依法依规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三)要深刻认识村民自治的巨大价值,坚持继承和创新的有机结合。
村民自治制度推进30年来的实践证明了它的巨大价值。一是极大地推动了乡村民主政治发展;二是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稳 6 定;三是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四是推进了我国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从我市的情况看,村民自治的四个民主也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民主选举逐步普及,广大农民有序参与,民主气氛越来越浓。从1996年试点开始,我市已举行了五届村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和要求,我市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程序一届比一届规范,村民的民主意识一届比一届增强,选民参选率也一届比一届提高。
2、民主决策结合实际,村务大事村民作主,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市的村级组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严格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对村委会、村党支部和村两委联席会议、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职权范围、决策程序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村务决策的内容和程序。
3、民主管理逐步规范,村务管理公开透明,有章可循。为保障村干部和村民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实现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我市重点抓了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目前,已建立健全各项村级规章制度有20多项,全市1074个村全部制定或修订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村务公开内容,规范了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
4、民主监督机制逐步健全,村委成员敬业清廉,农村基层组 7 织充满活力。据统计,全市1074个村都建立了村务公开栏,村务管理的各项事务都已纳入了民主监督的范畴,农民群众关心的事项基本都能交给群众讨论。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民主评议村干部的制度,切实加强群众对村干部的监督。结合年终工作,每年对村“两委”成员的工作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支部党员大会进行民主测评或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在公开栏中公示,促进了村干部勤奋工作,认认真真为村民办事,清清白白当好村干部。
总之,从总体上看,我市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势头是良好的,取得的成效也是明显的。但是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比如,各地的民主政治发展不够平衡,有的村的村务公开透明度不够,公开内容不齐全,公开程序不规范,公开时间不及时;有的地方村民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比较淡薄,农村群体性上访事件仍有发生;有的地方村干部整体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陈旧,有的缺乏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对新知识、新事物反应迟钝;有的没有从行政管理的角色定位中转换过来,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本领不大,方式方法陈旧,按***惯处理村务。这些都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尤其是在加强民主管理方面要加大力度。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的有机结合,以发展基层民主为契机,根据新农村建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形势和任务要求,不断深化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加强和改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 8 民主监督,推进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实现农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进一步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四)全面把握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证农民在基层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事务中当家作主为目标,以不断提高基层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为保障,以加强党的领导和基层组织建设为关键,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党委总支)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以村民委员会为重点的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加强指导和规范各项自治活动;切实加强农村各种基层组织和干部引导农民当家作主的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民主实践的素质。建立健全以“四个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管理民主体系,力争达到民主选举公正公平,民主决策科学规范,民主管理有章有序,民主监督真实有效的村务管理民主运行机制,使“村民自治”的制度更加健全,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机制更加完善,领导更加有力,成效更加显著,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当家作主。
结合贵港市的实际情况,在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工作中,当前要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加强和改进民主选举工作,让村民民主选举当家人,使村民真正享有对村干部的选择权。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是农村基层民主最重要的基础,是村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通过认真贯彻落实《村委会组织法》和自治区的《实施办法》,经过五届的实践,村委会民主选举已越来越规范,程序越来越严密,逐步实现了常态化,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最近,中央已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就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有关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个文件是指导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指导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权威性重要文件。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只有让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民主选举他们的当家人,这样才能使村干部增强对组织、对村民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
(二)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靠制度保障农民当家作主,使村民对村务决策和管理有直接参与权。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主要内容,要使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真正成为村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能参与到决策和管理中去,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做保证。制度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中具有根本保障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工 10 作中,制度建设是关键。
1、要坚持和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重要的事项和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策,不能由少数干部说了算,要让村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这种合法的途径,直接参与到村级事务的管理中来。
2、要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实行村民民主理财。村级财务是村民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村级财务管理不严,账目不清,是引发干群矛盾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保证村民群众对村级财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全面推行和不断深化村务公开制度,使村民对村干部的行为享有直接的监督权。推进村务公开制度,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强化群众监督的有效抓手,它事关农民经济利益的维护、民主权利的保障,事关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事关农村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全力推进,不断深化村务公开制度。深化村务公开制度,当前要突出抓好四项工作:
1、要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切实做到全公开。按照“高透明、高质量、长效应”的要求,完善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坚持公开制度,提高公开质量,力求使村务公开工作达到“五规范一满意”的要求。各村要从村民普遍关心的和涉及村民的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由事后性公开向全方位、全过程公开发展,11 由间接性公开向面对面直接公开发展,由单兵推进的村务公开向县乡村三级联动整体推进的方向发展。
2、要突出重点,确保群众参与,切实做到真公开。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重点,要采取有力措施,公开财务预结算、财务收支等情况,建立定期财务审计(清理)制度,聘请财务审计(清理)监督员,发挥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要切实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努力做到收支、审核、记账、公开和建档五统一,实行有效的民主监督,从机制上杜绝村级财务可能出现的“乱收乱支”现象。通过不断提高财务收支的透明度,确保财务公开的内容真实、公正和可靠,取信于民,真正落实“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3、要改进工作方法,加强上下联动,切实做到常公开。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村务公开工作,把它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抓好。各乡镇要严格奖惩制度,把村务公开的执行情况纳入对村两委班子的考核范围,明确每个班子成员在村务公开中的具体内容和职责,并制定明确的考核奖惩标准,将考核结果与收入分配相挂钩,定期向各村通报村务公开情况,以此推动村务公开工作全面发展,整体推进,取得实效。
4、切实抓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今年3月份,中央召开了全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12 全面部署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的治理工作,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副书记何勇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这是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一个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
(四)强化监督力度,靠措施保障农民当家作主。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行民主管理的保证。失去监督的管理,是产生腐败的温床;缺乏监督的村支书、主任,最容易产生腐败。根据浙江省杭州市检察院对“村官”职务犯罪的统计情况看,七成落马的“村官”是支书或主任,“村官”职务犯罪90.4%发生在集体资金的管理使用环节,是在没有监督,没有民主的管理中发生的。
近几年,虽然各地都进一步加大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法制宣传教育,但农村中法律意识依然比较淡薄,有的地方村干部不愿意接受村民监督,有的村民也不懂得应怎样监督。村民自治在个别村成了“村官自治”,一些“村官”打着村民自治的旗号,大行独断专行,贪占挪用的违法行为。有的“村官”权力过于集中,所有支出全凭一人说了算,无论是村支书“一支笔”,还是村主任“一支笔”,都是实行“家长制”的理财方式,所谓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规定,都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在实际操作中不规范、不执行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逐步完善制度,加强监督,堵塞漏洞。
在发展基层民主,推进民主管理工作中,必须实行有效的监督。有力的监督是履行民主权利,保障决策事项得到顺利执行的保证。为此,要从两个方面去抓好监督的工作:一方面要增加公开性和透明度,监督决策事项的执行。另一方面,要创新监督机制,建立监督网络,保障决策事项的落实。为保障民主决策事项得以落实,要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监督网络。一是县级监督要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是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视察和执法检查以及纪检、组织、民政等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督促检查,检查到乡,抽查到村,同时还通过对乡镇进行考核,督促乡镇加强对村级民主决策及其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二是乡镇监督主要通过进村检查公开栏、会议档案、决策记录及各种资料,同村民座谈了解情况,并通过设立举报箱,开通监督电话等,监督村干部抓好决策事项的落实。三是村级监督主要是通过村民理财小组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建立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定期清理监督村财收支情况,监督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听证会和村务公决等事项的执行情况,有条件的及时向村民反馈。通过县乡村三级多渠道的监督,形成一个上下左右、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监督网络,使民主决策的事项真正得到执行和落实。
(五)深化民主法制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基层民主的推 14 进和民主管理实践的有序进行。要结合已经开始的“五五普法教育”,努力深化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教育。一是要着力教育和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学会按民主决策程序办事,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的事务。二是要着力教育和培养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法制素质,引导农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三是要着力改进宣传教育方式方法,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在喜闻乐见的丰富活动和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中受教育,在学习教育中提高民主意识和法制素质。
(六)培育树立先进典型,促进民主管理的全面发展。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幅射和带动作用,这是推进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在发展基层民主,推进民主管理工作中,要结合贯彻实施“十一五”规划,结合我市农村实际,培育建成一批村民自治模范县(市、区)、模范乡镇和模范村,培育树立一批民主管理的先进典型,以村促乡,以乡带村,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把我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工作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