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检查工作底稿快速填写探讨5篇

时间:2019-05-13 20:1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物检查工作底稿快速填写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物检查工作底稿快速填写探讨》。

第一篇:实物检查工作底稿快速填写探讨

《粮食实物检查工作底稿(测量计算法)》

快速填写探讨

杨奎伟1朱旭东2李跃1(1抚顺市粮油监督监测中心

2辽宁省粮油检验检测所)

摘要:粮食在清仓查库过程中,实物检查从测量、计算、到填写《粮食实物检查工作底稿(测量计算法)》工作既费时,又费力,并且计算复杂。笔者通过对2009年抚顺地区粮食清仓查库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将粮库中经常出现的各种不同粮堆形态进行归类、分解,划分成若干个规则几何体,利用电脑中excl表格能编排公式的功能,将粮堆中涉及的各种几何体像搭巨木一样组合起来,设计成软件。使实物检查工作从计算到填写工作底稿整个工作过程时间缩短60%以上。

关键词:《粮食实物检查工作底稿(测量计算法)》;计算;填写;智能化;

目前我国粮食清仓查库,实物检查主要采用的是测量计算法。由于我国粮仓种类较多,有房式仓、立筒仓、砖圆仓、潜圆仓、钢圈囤、席茓囤等。粮堆形状各异,主要有长方体、圆柱体、长方截锥体,圆柱体加圆台体、圆椎体等。其中还包含着需要扣减的长方体、半圆柱体,三角形柱体等。这样在实物清仓查库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计算,不利于实物检查工作的开展。为了加快粮食实物检查速度,抚顺地区粮食局将国家下发的《粮食实物检查工作底稿(测量计算法)》进行了编辑,使其计算和填写智能化,缩短实物检查工作时间60%以上。现将编写智能实物底稿的工作过程和设计理念进行介绍,以供大家参考。用来减轻粮食企业和监督检查部门监在实物清查过程中的工作量,推动粮食清仓查库工作规范化。

1、粮堆分类

1.1立筒仓、砖圆仓、钢圈囤等以圆柱体为主体的粮堆。

1.2房式仓或简易房式仓等长方体粮堆。1.3包打围等长方截锥体的粮堆。

2、归纳不同粮堆形态中可能出现扣减或增加的几何体

作者简介:杨奎伟(1963),男,工程师,抚顺人,从事粮油监督监测管理

2.1各种粮堆中可能增加的几何体(粮堆体

积)

2.1.1立筒仓、砖圆仓、钢圈囤等以圆柱体为主体的粮堆可能增加的体积

2.1.1.1锥体(蓆茓囤的尖部或立筒仓的下部等)。

2.1.1.2圆台体(蓆茓囤的尖部或立筒仓的下部)。

2.1.1.3固定增加的体积(不规则无法计算,通过实际测量需要增加的粮堆体积)。2.1.2房式仓或简易房式仓等长方体粮堆可能增加的体积 2.1.2.1一般“无”。2.1.2.2固定增加的体积(不规则无法计算,通过实际测量需要增加的粮堆体积)。2.1.3包打围等长方截锥体粮堆可能增加的体积

2.1.3.1一般“无”。2.1.3.2固定增加的体积(不规则无法计算,通过实际测量需要增加的粮堆体积)。2.2各种粮堆可能扣减的几何体(粮堆体积)

2.2.1立筒仓、砖圆仓、钢圈囤等以圆柱体的为主的粮堆可能扣减的体积 2.2.1.1一般“无”。2.2.1.2固定扣减的体积(不规则无法计算,通过实际测量需要扣减的粮堆体积)。2.2.2房式仓或简易房式仓等长方体的粮堆可能扣减的体积 分减量、保管损耗、检查计算数、测量计2.2.2.1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柱体(立算数等都要设置自动填写在实物底稿相应柱,通风道等)。栏内。2.2.2.2截面为三角形的柱体(门档等)。4.5第一页实物底稿中需要画的图形要事2.2.2.3截面为半圆形的柱体(通风道等)。先画好,并设成活动窗口,图形和标注的2.2.2.4截面为梯形的柱体(门档等)。数值可根据需要改写。2.2.2.5固定扣减的体积(不规则无法计算,4.6不需要填写的栏目和公式要锁上,避免通过实际测量需要扣减的粮堆体积)。2.2.3包打围等粮堆为长方截锥体的粮堆

可能出现的扣减几何体同上2.2.2中的2.2.2..1到2.2.2.5

3、规定粮堆的测量方法 3.1立筒仓、砖圆仓、钢圈囤等以圆柱体主体的粮堆测量 3.1.1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测量圆柱外围周长和囤垛壁厚,或粮仓内半径。3.1.2圆椎体部分可测锥高或斜高和半径。3.1.3圆台体要测上下台体截面半径和台高。3.2房式仓或简易房式仓等长方体的粮堆测量 3.2.1测粮堆长、宽、高。3.2.2截面为三角形的柱体,测量截面三角形的底边长和三角形高,同时测量柱体高 度。3.2.3截面为半圆形的柱体,测量半径和柱高。3.2.4截面为梯形的柱体,测量截面梯形的上下底边长和梯形高及柱高。3.3粮堆为长方截锥体的测量 3.3.1测量上底和下底的长、宽,同时测量粮堆高。3.3.2其它出现的扣减几何体可按3.2中3.2.1到3.2.4的规定测量。

4、建立实物检查工作底稿和计算模型 4.1在excl表格中,将实物底稿模型设为第一页,在其下面建立计算模型为第二页。4.2在第二页中建立测量数据填写窗口,编写计算公式。4.3上下两页填写的内容不要重复填写,第一页实物底稿中填写过的内容在计算页中 不要设计成重复填写,避免增加工作量。4.4上下要联动,计算结果差率、差数、水

误抄作而改变公式,影响计算结果。4.7将应需要填写的活动窗口栏设为绿色,让那些需要填写的窗口一目了然。4.8需要根据计算结果有选择填写哪一个值的栏设为黄色,用于提示需要判断才可填写该栏。

5、软件设计模型分类 5.1立筒仓、砖圆仓、、席茓囤等以圆柱体为主体的粮堆。

5.2房式仓或简易房式仓等“长方体粮堆”。5.3长方截锥体的粮堆。

6、软件使用说明 6.1绿色活动栏,可根据测量结果和检验和保管记录填加,容重和大容器法不能同时填入,否则计算结果不准确。

6.2实物底稿中黄色窗口活动栏-粮堆平均密度可根据第二页中计算结果填写。6.3粮食实际数黄色窗口栏可根据差率大小填写保管数量或测量数。6.3第二页计算中绿色活动添加栏的数值如不需要参与计算,要全部归零,否则有可能影响计算结果。注意椎体斜边栏应等于半径才属归零(要复制半径栏数值粘贴于斜边栏中)。6.5增加和扣除的固定体积是公式中无法计算,通过其它方法测得的可填入此处。7分析总结

此软件覆盖了抚顺地区所有仓型粮堆体积计算,将抚顺地区清仓查库实物检查中涉及的计算、填写工作效率提高70%以上,同时为下一年的清仓查库中的实物检查打下了坚实基础。8附件: 快速填写实物底稿智能软件。

第二篇:三项检查工作底稿

“三项检查”工作底稿

单位名称:涡阳烤厂物流部编号:001

检查项目:叉车配件检查日期:2012年7月份

经自查发现:2012年7月份123号凭证:

采购滁州市金熊有限公司叉车配件11907.69元,使用部门填报“购物计划单”、经部门经理、分管领导、财务、总经理审批后实施采购。

附件:18张

自查组意见:

签字:

整顿办意见:

签字:

分管领导意见:

签字:

第三篇:财务检查工作底稿

财务检查工作底稿

一、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的重要性

(一)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是证明财政检查人员恪尽职守的落脚点

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是检查人员对被检查单位会计数据资料及外部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是在检查过程中形成的与检查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和资料,是检查证据的载体,财务检查工作底稿。它形成于整个检查过程,也反映了检查工作的全过程,是评价检查人员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在实际财政监督检查业务操作中,有的检查人员只注重对问题的揭示,而不注重做系统、完整的工作底稿,认为查出的问题都已记录在案,没有记录的就没有问题,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财政检查过程中,查过了就要有记录,有记录才能证明查过了,也就是说经过检查后即使确无问题,财政检查人员也要通过编制的工作底稿来证明,任何“默契”都是靠不住的。财政检查人员是尽职尽责,还是玩忽职守,最终都落实到工作底稿上。

(二)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是印证被检查单位存在问题的支撑点

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是重要的检查证据。财政检查实施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执法过程,其所作出的结论必须有合法、充分的依据支撑。财政检查工作底稿就是最重要的依据。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是财政检查人员对检查事项查证以后,对获取的检查证据的抽象分析和判断,是财政检查人员的一种理性思维,是对检查证据的说明,是反映和证明检查事项情况的,用来支持检查结论的,要作为检查档案永久保存。只有将财政检查人员所做的检查工作记录和获取的检查证据加在一起才能说明检查事项,缺一不可。个别检查人员存在怕罗嗦、怕麻烦的思想,仍沿袭传统的检查查账方式,就账对账,草草完事,仅把问题罗列出来,而不做详细、系统的检查工作记录,也就谈不上做完整的检查工作底稿。没有完整的工作底稿,查出的问题就没有根据。没有根据和来源的问题,将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每个检查人员要彻底扭转那种不注重工作底稿的不正确思想和做法。

(三)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是降低检查风险的有效途径

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是保证检查质量、防范检查风险的一个关键环节。财政检查人员应根据检查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以保证检查质量为目标,确定检查工作底稿的内容。检查不能保证所有的问题都查出来,加之检查手段有限,也不能保证所有查出的问题没有疏漏,正因为如此,更要求财政检查人员从尽可能降低检查风险出发,认真执行检查工作程序,仔细地编制检查工作底稿,以证明自己在检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符合检查工作程序,减少不必要的问题发生。编制检查工作底稿的过程,也是重新核实、查证的过程。完整地实施了这一过程,就能弥补前阶段检查取证的不足,从而比较彻底地了解被查事项的基本情况,做到成竹在胸,这正是检查所要达到的目标。坚持这点,检查工作质量就会有较好的保证。

(四)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是正确评价被检查单位的依据

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要求财政检查人员要对被检查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监督并作出客观的评价。其中,真实性是最基本的。所谓真实性,一方面是指被检查单位存在的问题是真实的;另一方面是指除检查人员所揭示的问题以外,其他方面不存在问题也是真实的。这就要求检查人员要在系统的、全面的检查过程中,做好检查工作底稿,便于从检查工作底稿中给被检查单位一个公平、公正、客观的评价。

二、编制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编制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时,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一是要注意理解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的完善与否,不单以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的多少和要素的完善与否为判断标准,而应以能否支持财政检查意见为判断标准。二要注意保持财政检查工作底稿之间的勾稽关系,使其层次分明,共同支持财政检查意见。在财政检查实践中,财政检查工作底稿之间的勾稽关系主要体现在:第一,同一会计科目的不同层次底稿的勾稽关系,比如针对“应收账款”科目形成的程序表、审定表和明细表或测试表以及询证函等多层次的工作底稿,就存在相互依赖、相互控制的勾稽关系。第二,相关会计报表项目工作底稿之间的勾稽关系。由于被财政检查单位同一经济业务的发生,往往需要通过不同的会计科目予以核算与反映,因此,相关会计报表项目的财政检查工作底稿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如单位用银行存款购置机器设备的经济业务,就涉及到包括“货币资金”和“固定资产”在内的两个报表项目,这两个项目的工作底稿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的勾稽关系。财政检查人员必须通过交叉索引及备注说明等形式反映相关底稿之间的勾稽关系。交叉索引是指财政检查人员在某一财政检查工作底稿中引用其它底稿的资料和数据时,在两张底稿上同时注明对方底稿索引号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帮助财政检查人员清晰地反映某些财政检查数据资料的来源和去向,方便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的检查和复核,并有利于简化工作底稿和节省财政检查时间,提高财政检查工作效率,工作总结《财务检查工作底稿》。

(二)相关性原则

编制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时,必须坚持相关性原则。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的相关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检查工作底稿必须真实地反映被检查单位的经济活动。二是财政检查工作底稿必须能够支持财政检查意见。财政检查人员在编制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时,应当注重把握相关性原则:一是必须围绕财政检查目标实施财政检查程序,并把实施的诸如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等全过程记录在财政检查工作底稿中,财政检查人员在记录财政检查过程及其结论时,既要保证内容记录完整、清晰,又要根据财政检查项目的繁简程度和重要性原则进行专业判断,简明扼要地记录,不要记成流水账。二是财政检查证据必须能够支持财政检查意见。财政检查人员应把关注点集中在对会计资料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综合分析上,把如何抽查原始凭证、如何取得财政检查证据及整理分析财政检查证据的结果记录在财政检查工作底稿中,必要时才复印相关的原始凭证,作为支持财政检查结论的证据。

(三)完整性原则

编制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时,必须坚持完整性原则。编制检查工作底稿时,必须做到要素完整,内容全面,符合法定要求。这是《财政检查工作底稿规则》所作出的明确规定,也是财政检查人员编制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的最基本要求。为此,无论财政检查底稿所记载的内容简单与复杂,必须具备法律所规定的各项要素。一般而言,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由以下要素构成:被检查人名称;工作底稿编号和页数;检查项目名称,即财政检查机关所确定的检查项目名称;情况摘要,即与检查结论或者被检查人违法违规行为有关的事项摘录;附件的主要内容及页数;被检查人签署意见并签名(盖章);检查组制单人签名及填制日期;检查组复核人签名及复核日期。同时,根据工作需要,财政检查底稿还应当编制附件以对其予以证明。通常,财政检查工作底稿附件可以包括下列证明材料:与情况摘要所反映事项有关的被检查人账簿、报表、凭证等资料的原件或复印件;与情况摘要所反映事项有关的文件、合同、协议、会议记录、往来函件等资料的原件、复印件或摘录件;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有关报告等资料原件或复印件;检查人员制作的与情况摘要所反映事项有关的表格和文字材料;与情况摘要所反映事项有关的视听资料,等等。此外,为防止被检查人检查后破坏原始证据,财政检查人员应当对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的所有证明材料加盖被检查单位的公章。

(四)客观性原则

编制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时,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是对被检查人经济活动的反映,必须如实、准确、客观地记载,避免各种差错和漏洞, 力争客观公正。这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被检查人合法权益的基本保证。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所记载的内容与被检查人实际不符,不仅会造成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败诉,也严重影响了行政机关的公信力。为此,《财政检查工作底稿规则》第十五条明确规定:“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编制人、复核人应对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三、编制财政检查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一事一稿

财政检查过程中,财政检查人员接触的经济活动事项较多, 需要整理编写的内容也很多, 但对诸多的经济事项,只能一事一稿。如果多个检查事项,合并编成一份检查工作底稿, 就会使人难以看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如果把多个问题的证据群编成一个工作底稿, 会使问题模糊不清。如对某公司有关账外经营、套取现金返还职工集资款、坐支现金发放补贴、出借账户、业务招待费超支、少记增值税等问题编制检查工作底稿,就是按一事一稿编制的。如果把其中的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合在一起编制检查工作底稿, 都会使问题变得复杂和模糊。

(二)形式规范

规范统一的格式是编制规范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的重要条件,《财政检查工作底稿规则》对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的样式予以了规定。为此,在财政检查工作中,财政检查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编制财政检查工作底稿。通常,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的大小应以A4 纸为统一标准,并且纸张应只用单面, 以免使用背面时,其内容被查阅者或者其他底稿使用者忽略。

(三)科学编号

财政检查工作底稿应在纸张的左上端进行编号。工作底稿的编号无固定的模式,但编号要尽量做到实用,方便查阅、复核。一种较为简单的做法就是按数字顺序逐一编上页码;较为复杂的方法是,结合使用数字和字母来编上页码,以便区分不同类别的审计工作底稿。如全面审计工作底稿的一般编号:、加行别、加类别、加页码顺序。

(四)情节清晰

编写财政检查工作底稿,语言一定要简炼,用词必须准确,对每个问题经过的时间、地点、责任人和有关金额等必要情节、内容都必须表述清楚,用以证实每项经济活动的过程及结果,从而客观、公正地反映事实真相,使人一目了然。

(五)数据精确

每个数据不论是从被检查单位或其他有关单位取得的,还是自己计算, 或者是调整得来的, 都必须真实、精确无误, 否则, 可能会得出相反的结果。对数据的取证决不能虚构、夸大或弄虚作假, 也不能用约数, 要精确。如某单位偷漏营业税9999.99元, 不能把它约等于偷漏营业税10000 元。否则就会失去了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而且对问题的处理尺度也将会不一样。

(六)定性准确

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是财政检查人员编写财政检查报告和财政部门作出处理处罚决定的基础, 因此对财政检查工作底稿反映的问题进行定性一定要准确, 这将关系到财政检查报告的质量和处理处罚决定是否客观公正、合理有据。要做到定性准确,除了情节表述客观公正、简明清晰、数据要精确以外, 还必须要求对所运用的法规、依据充分有效, 不能使用废止、失效的法规, 以及没有追溯力的法规和其他不适用的法规。

第四篇:财政检查工作底稿具体规则

《财政检查工作底稿具体规则》

(财监字 [1999]11号)

第一条 为了规范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的填制,根据《财政检查工作规则》,制定本具体规则。

第二条 本具体规则所称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是指财政检查人员在检查中所形成的与检查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

第三条 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由检查人员根据检查内容,逐项逐事编制形成,做到一项一稿或一事一稿。

第四条 财政检查工作底稿主要记录以下内容:

(一)检查项目工作底稿的编号;

(二)检查项目的名称;

(三)被检查单位违法违规事项发生的日期、凭证号、原会计分录、金额文件号等;

(四)被检查单位违法违规事项主要内容的摘录;

(五)附件的主要内容及张数;

(六)被检查单位相关人员签名;

(七)检查组制单人签名及填制日期;

(八)检查组复核人签名及复核日期;

(九)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第五条 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的附件主要包括下列检查证明材料:

(一)与被检查事项有关的账簿、报表、凭证等资料的复印件;

(二)与被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合同、协议、会议记录、往来

函件等资料的原件、复制件或摘录件;

(三)注册会计师签名提供的有关审计报告等资料;

(四)其他有关资料。

第六条 填制财政检查工作底稿应当做到内容完整、重点突出,真

实地摘录反映被检查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有关事项。财政检查工

作底稿不得被擅自删改或修改。

第七条 填制财政检查工作底稿应当做到条理清楚,用词准确,字

迹清楚,格式规范;检查工作底稿中载明的事项、时间、地点、当

事人、数据、计量、计算方法等,必须准确、前后一致;相关的证

明资料要整齐完整,不相互矛盾。

第八条 相关的财政检查工作底稿之间的数据有勾稽关系的,相互

引用时应当注明底稿子编号。

第九条 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所附的相关证明材料应当经被检查单

位或其他提供证明资料者的签证认定。如果有特殊情况无法签证认

定的,检查组要作出书面说明。

第十条 财政检查工作底稿应当由检查组组长或复核人员进行复

核并签名。

第十一条 必要时,检查人员可根据复核情况对财政检查工作底稿

予以补充、修改,或作出书面说明。

第十二条 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未经财政检查机关负责人批准,不得

对外提供。

第十三条 财政检查工作底稿必须认真分类整理,纳入财政检查报

告归档管理。

第十四条 本具体规则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具体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方法与技巧探讨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简称CPA)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它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和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的直接依据,也是评价考核执业CPA专业能力、工作业绩、知识水平和行业监管机构检查业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的重要依据。所以审计工作底稿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程实际上是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分析、判断、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通过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把业已收集到的数量众多但又不系统、零散的各种审计证据资料,系统地加以归类整理,从而使审计结论建立在充分和适当的审计证据基础之上。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现状

注册会计师审计离不开工作底稿。但在当前的独立审计实践中,无论就审计工作底稿的设计、编制、归档而言,都存在许多缺陷,严重影响审计质量。

1、审计工作底稿设计不规范。按照国际惯例,只要符合独立准则要求,审计工作底稿一般由各家事务所自行设计。为了使会计事务所在设计底稿时符合“准则”要求,准则详细规定了底稿的基本要求、内容、底稿之间的钩稽关系,底稿的复核、分类、整理、归档保管,以及底稿应由符合性测试、截止测试、分析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试算平衡表、审计差异调整表等组成。指南也规定了每张底稿应具备十要素: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项目名称、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审计过程记录、审计标识及其说明、审计结论、索引号及页次、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其他应说明的事项。这些基本要素构成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缺一不可。但实际上许多会计事务所出于成本效益考虑没有或没有完全依据“准则”或“指南”的要求设计、编制底稿。表现为:内容不完整,要素不齐全,格式不规范,标识不一致,内容不清晰,结论不明确。只重视实质性测试,没有或即使有符合性、分析性、截止性测试,底稿设计也十分简单,不完全符合规范要求。部分底稿设计逻辑混乱、标题不当,底稿之间缺乏明确的对应关系。财政部1999年12月22日发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第三号)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中发现有28家事雾所审计工作

底稿不规范,底稿摘录整理杂乱,格式标识前后不一,勾稽关系不明……。致使审计结论出现偏差,审计报告失实,一些企业重大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未被充分揭示,有的连业务约定书也不全,重要条款遗漏。”可见问题之严重。

2、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不完整、所附的资料不能相互印证、勾稽关系不明、法律法规引用不规范。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集中在下半年的10月份到上半年的4月份,时间紧、业务量大、外勤工作时间短,而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行业业务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不少会计师事务所迫于内外压力,往往只对重要项目或有问题的项目编制审记工作底稿或在外勤作业后填制底稿,或者只重视审计结果的记录,忽视审计过程的记录填写,出现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结果、审计报告不符或者出现有审计过程而无审计结果、有审计结果而无审计过程的工作底稿。部分审计工作底稿没有审计人员签章,也没有审计组组长复核意见和相关人员签章;在审计工作底稿之间没有建立清晰的勾稽关系,相互引用时没有注明索引号,审计工作底稿印证关系不明,相互混淆,重复取证;有的工作底稿存在只对发现的问题列明定性依据,却没有列出正确处理问题所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有的问题定性、处理依据的法规已经废止或已经不能适用,个别引用的法规在“法规名称、文号和具体条款”三要素上不齐全,有的定性依据与处理处罚的口径在同一份报告、同一类问题中都不尽相同。致使注册会计师业务质量低下、审计风险增大。

3、审计取证不充分。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作出审计结论和发表审计意见的客观依据。审计工作底稿应当附有其反映的审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问题的证据。但实际工作中发现普遍存在以下情况:一是支持审计工作底稿的审计证据遗漏、充分性不够。有的审计工作底稿描述的问题与所作出的定性结论以及提出的处理处罚意见之间,缺乏相应的审计证据予以支持,审计报告中涉及的审计评价、审计建议中提到的内容,缺乏相应的审计证据予以佐证;二是不相关的资料放在底稿中作为审计证据,引起不必要的歧议。有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罗列过多,如总帐可以说明的问题,明细帐可以不必再作为审计证据;三是有的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或分析性复核等方法,但在审计证据中却得不到体现,以至难以完整描述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过程与结果。

4、复核制度不健全或流于形式。一些事务所尚未建立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制度,缺乏风险控制的有效机制,使编制人和某些专业判断一错到底;或者无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和错误追究制度,使复核制度流于形式,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5、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分类混乱。按照准则规定审计工作底稿应当由会计师事务所保管并保密,归档时应区别永久性档案与当期档案分别整理装订成册,利于下次审计查阅。可是不少事务所审计档案保管不严,把永久性档案与当期档案混淆一起,分类缺乏统一标准,或不加目录胡乱成册,也不统一编码。仅将所有收集到资料简单堆砌、归档。

6、无审计工作底稿。个别注册会计师将执业“资格寻租”,只管盖章收费;事务所出售审计报告,违法设立分所(执业处),寻找执业黑洞;个别事务所还伪造底稿以假充真。从而严重降低了审计质量,加大了审计风险。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社会公害,与审计质量不高有密切联系。

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方法和技巧。

要消除审计工作底稿设计、编制等方面的缺陷,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笔者就此谈点看法:

1、设计规范、科学的审计工作底稿,并按规定的要求填写。审计工作底稿设计的科学性,是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规范化的基础。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底稿应该做到结构科学、内容完整、要素齐全、观点明确、重点

突出、条理清楚、繁简得当、格式美观、字迹清晰、记录真实、符合要求、手续完备。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规范化,不仅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还便于审计情况总结,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2、编制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是指审计工作底稿要覆盖全部审计项目。编制完整的项目审计工作底稿,既是审计准则的要求,也是实际工作的需要。一般来说,按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操作,就尽可能地可以防范审计风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审计人员对此认识不足,只对重要项目或有问题的项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对不重要或没有问题的项目不编或者不按要求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这样做往往遗漏重大事项和问题,造成很大的审计风险。事实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过程,也是重新核实、查证的过程。完整地实施了这一过程,就能弥补前阶段审计取证的不足,从而比较彻底地了解被审计事项的基本情况,做到成竹在胸,这正是审计所要达到的目标。坚持这点,审计工作质量就有了较好的保证。

3、合理、恰当运用审计标识,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除充分运用约定俗成的审计标识外,对于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程序、审计结论以及编制者(复核者)姓名等要素均可采用适当的审计标识以尽量减少书写量,比如“会计凭证抽查表”中对于核对内容说明并未规定和列示,但大部分核对内容均应包含“原始凭证内容完整”,“有授权批示”和“帐务处理正确”三项,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可用CHK1、CHK2、CHK3(或其他类似标识)代替;又比如“审定表”中审计结论可用EVC代替“期末余额可以确认”;用EVAC代替“期末余额经调整后可以确认”;用EVFC代替“期末余额经重分类后可以确认”等等。对于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字均可采用审计标识来代替。可以大大减少外勤工作时间紧迫的压力。

4、先编制索引号,后编制底稿页次,以便快速查阅、交互引用。大部分执业人员在审计外勤结束后统一编制索引号和页次,这时,由于汇总的工作底稿较多,且又要交叉引用,造成编制困难。可在外勤开始时(或开始前)由项目负责人按照未审会计报表的一级科目顺序先编制程序表或审定表的索引号(如A1、A2、……),在外勤结束时再分别填制底稿页次,这样既能保证索引号的唯一性和相互索引,又可防止页次编制时的缺号、重号。

5、借助计算机编制工作底稿,提高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审计项目执行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运用,调整和重分类等,容易造成编制者书写时笔误,同时也加大了外勤工作量。可以借助计算机编制诸如分析性复核、银行余额调节表、审计调整和重分类、试算平衡等审计工作底稿。尤其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当某一个别会计报表项目发生变化,整个报表数据都要随之变化,工作量大而繁琐,如果自行设计或从网上下载相关的功能模块,借助EXCEL、VFP、华表等工具编制合并连接报表,只要更改变化了的数字,所有的数据就随之变化。极大地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6、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规定格式的资料,以便于复核和装订归档。对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诸如余额明细表、帐龄分析表或折旧计提计算表等资料,可能在利用时仍显要素不全或数据不“兼容”,如余额明细表中无帐龄资料,折旧计提表中无资产类别等等,无法直接利用或进一步分析。可以在签约之后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予以必要的辅导,要求他们提供合乎审计程序要求的数据格式,可以有效缩短外勤周期。此外,要求被审计单位按审计档案统一的纸张格式提供必要的资料,也有利于审计项目的归档工作。

7、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支持审计目标的实现。审计取证材料要系统完整。在取证过程中,根据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的特点,对每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实行跟踪取证,尽可能做到全面、准确、不遗漏。取证格式要规范实用。规范的取证格式是编制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重要条件,只有规范的取证格式,才能更好的汇集资料、揭示问题。如银行询证函、往来询证函。

8、审计工作底稿编写要一事一稿、情节表述简明清晰、定性准确、编写合理有序。由于审计涉及面广,取证的材料比较多,这就要求每一个审计事项需单独编写工作底稿,以便看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如果把多个问题的证据群编成一个工作底稿,会使问题模糊不清。编写审计工作底稿,语言要简炼,用词准确,对每个问题经过的时间、地点、责任人和有关金额等必要情节、内容都必须表述清楚,用以证实每项经济活动的过程及结果,从而客观、公正地反映事实真相,使人一目了然。编排要合理有序。审计工作底稿编写完以后,要合理分类,并按同类事项进行合并汇总,然后按一定的秩序进行编排。编排一般按问题性质的轻重决定秩序,把问题性质较为严重的工作底稿排列在前,以便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审计问题定性要准确。对审计工作底稿反映的问题进行定性一定要准确,这将关系到审计报告的质量和审计决定、审计意见书是否客观公正、合理有据、经得起考验。要做到定性准确,除了情节表述客观公正、简明清晰、数据精确以外,还必须要求对所运用的法规、依据充分有效,不能使用废止、失效、没有追溯力、和其他不适用的法规。反复检查、修改,避免错漏。全部审计工作底稿编完以后,在编写审计报告之前,必须反复对照每个问题的原取证材料,进行检查,避免错漏,影响审计质量。而且在每一张审计工作底稿中,必须有审计说明和审计结论,来记录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轨迹及专业判断。

9、事务所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岗位责任、复核、风险控制等有效制度。质量是会计师事务所生存的生命线,而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底稿无疑是高质量审计服务的最有力保证。事务所应引导和监督CPA严格规范执业,逐步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会计事务所的“内功”,以应付加入WTO后更加严竣的竞争和挑战。

总之,底稿在整个审计工作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离开审计工作底稿,缺乏审计记录或审计记录不全,高质量的审计便无从谈起。

第五篇:内控评价底稿填写说明 11.12

中国铁建内控评价底稿填写说明

2012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底稿填写说明

一、评价范围

(一)本次评价包括母公司及确定合并报表范围内各级子公司,即各级法人单位都要作为一个主体,单独使用自评底稿,作出自我评价并出具自我评价报告,分公司、项目部不作为单独主体,根据所涉及的内部控制项目选择相关的控制项目底稿做自我评价,与母公司合并评价结果。

(二)评价期间为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

二、底稿结构

(一)内控评价底稿包含封面、表头、统计、缺陷认定表、自我评价底稿及测试底稿(样板)部分。

(二)封面记录评价单位的信息,根据企业情况如实填写。

(三)表头部分中应填写企业名称、底稿的编制和复核人员姓名以及编制和复核时间。自评单位根据具体分工落实初稿填写,由内控自评小组汇总填写本底稿,编制人为内控小组成员,组长复核。

(四)统计为汇总评价结果用,根据底稿的评分结果自 中国铁建内控评价底稿填写说明

动评分,不用填写内容,由于各表中都存在勾稽关系,所以禁止调整底稿结构。

(五)缺陷认定表为评价后对评价的缺陷认定汇总。

(六)从内控环境评价开始为本次内控评价的自我评价底稿内容。

三、填写要求

(一)自我评价底稿根据内部控制规范五要素的相关内部控制项目分为内控环境,风险评估、信息沟通、内部监督和各项控制活动五部分,其中控制活动根据内部控制指引和公司业务特点分为资金、采购、资产、销售、研究开发、工程项目、业务外包、合同管理、预算管理、财务报告、信息系统。根据行业不同,本次底稿设计分为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通用企业3个版本,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选择合适的版本填写。例如,母公司是施工企业,有两个子公司分别是房地产和设计院,那么母公司选用施工版,房地产子公司用房地产版,设计院用通用版的评价底稿。

(二)底稿中的表名为内部控制项目名称,前三列分别是“评价内容编号”、“控制目标”、“评价内容”,评价人根据评价内容填写表中灰色的空格,其他为设定项,不可修改。

(三)“是否适用”,根据企业业务情况,评价内容是否适用本企业,适用选择“是”,否则选“否”。选择“否”认 中国铁建内控评价底稿填写说明

为该控制不适用本企业的请在该行最后一栏备注里说明原因。

(四)是否关键控制为设定项,不能更改。

(五)责任部门为该控制实际执行的部门名称,如该业务涉及多个部门,应将涉及多个部门名称全部填写。

(六)评价方法,根据不同业务评价人选用了何种评价方法,填表人可以选择其中一项,如果采用多种也可以直接填入。

(七)评价依据包括相关的“文件或证据名称”和“主要涉及内容”。其中,“文件或证据名称”填写被评价单位制定的与该控制有关的制度、规定等文件的名称(要注明文号等关键信息),或是收集到的以证明被评价单位对该项控制点实施了具体控制的证据名称。“主要涉及内容”填写与该控制有关的文件或证据中,涉及该项控制的主要内容的摘要。如:内控环境控制编号03中评价内容为“是否界定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中的职责分工”,“文件或证据名称”可以是“公司章程”,“主要涉及内容”是“xx条 董事会职责、xx条 监事会职责、xx条 总经理职责的明确规定”。

(八)标准分为设定值,不能更改。

(九)自评得分为评价人根据评价结果以及对该项控制 中国铁建内控评价底稿填写说明

点是否控制有效,对该控制内容的评价打分,不得超过标准分值。本次底稿对关键控制设定的分值为3分,一般控制的分值为1分,控制有效满分、无效0分,没有中间值。

(十)复核得分为内控评价小组进行复核时,根据自评单位提供的评价证据、内控评价小组收集到的自评单位内部控制的其他信息,进行的复核打分,打分规则与自评分相同。

(十一)测试证据索引为测试档案的编号。即在评价过程中,进行测试后所收集的材料或记录的编号。此编号不可重复,应能够明确对应底稿内的项目内容。编号规则:公司简称拼音首字母-子公司简称拼音首字母-项目编号-流水号,项目编号为统计表中控制项目的序号,如:十二局下属建安公司采购的第一份测试档案编号为SEJ-JA-06-001,十二局本部的采购的第一份测试档案编号为SEJ-BB-06-001。

(十二)常用控制证据为提示项,针对每个评价内容提供的常用控制证据举例,可以在评价中参考。例如:内控环境第六个评价内容:制定“三重一大”事项管理制度的常用控制证据就是《三重一大管理制度》。

四、缺陷认定表填写

(一)内部控制项目为缺陷内容涉及的自我评价底稿的表名。例如:内控环境第35个控制点认定为缺陷(以下都以此为例),控制内容为“是否制定与业绩考核挂钩的薪酬制 中国铁建内控评价底稿填写说明

度,切实做到薪酬安排与员工贡献相协调,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此填写“内控环境”。

(二)评价内容编号为缺陷涉及的底稿自我评价底稿评价内容的编号。如上例:填写35。

(三)内部控制缺陷描述:根据评价结果认定为缺陷的,就相关控制目标和评价内容,进行缺陷的具体表述,格式为“根据xxx项目xxx控制目标,评价中发现xxx(证据名或者具体内容)缺失或者不完善。如上例,在此填写“根据内控环境35控制目标,评价中发现公司人力资源激励制度不完善,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四)内部控制缺陷影响:描述因此缺陷可能导致的风险,具体格式为:如果发生xxx缺陷所涉及的控制目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企业承担xxx的风险。如上例在这一项内填写“人力资源激励制度不完善,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营效率低下或关键技术、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泄露。”

(五)缺陷认定(设计/运行):按照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进行区分,区分标准为:

1、设计性缺陷: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或者现有控制设计不适当,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控制目标。

2、运行性缺陷:设计适当的控制没有按设计意图运行,中国铁建内控评价底稿填写说明

或者执行人员缺乏必要授权或专业胜任能力,无法有效实施控制。

根据评价结果认定缺陷,按认定的结果选择填写。

(六)内部控制影响程度:分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主要区分是缺陷是否影响财务报告,其中根据影响度进行判定(重大/重要/一般)。

(七)整改意见:自我评价中提出的缺陷,经公司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认定后正式确认为缺陷,并要针对缺陷提出整改意见,描述包括整改的方法、预计完成的时间,整改的具体责任部门等事项。

五、测试底稿填制

(一)测试底稿根据实际测试内容需要自行复制添加。

(二)单位名称、测试期间、测试人员及日期、复核人员及日期按照实际情况填写。

(三)抽样数量为可选项,点击可选标志选择符合本次检查适用的样本数,括号内为判定条件。

(四)内控项目为进行评价测试的内部控制项目的表名。

(五)抽样方法为可选项,点击可选标志选择符合本次检查使用的抽样方法。

(六)评价内容和编号为评价测试的评价内容及对应的 中国铁建内控评价底稿填写说明

编号。

(七)测试内容为检查要点的描述,根据测试内容由测试人员填写。

(八)样本描述为抽样样本的具体描述,可以以日期等区分因素对不同的测试样本名称进行区分。

(九)测试结果填写此项样本检查的判断结果,点击可选标志,选择“通过”或“不通过”。

(十)索引填写测试档案编号,规则同底稿里的测试证据索引。

(十一)说明栏填写对本次控制项目检查进行数量和有效性的表述。

(十二)测试结论为可选项,点击可选标记选择经过对抽样样本的检查,对本控制目标判断结果“控制有效”或者“控制无效”。

六、主要评价方法

(一)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是设计一套问卷,同时对于问卷不能解释清楚的部分在附注中用文字加以说明。对于问卷中的各个问题,评价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如询问、观察、抽样验证等做出回答。

(二)现场访谈 中国铁建内控评价底稿填写说明

现场访谈是指评价人员到现场向内部控制体系的有关各方了解被评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执行和监督实际情况。现场访谈是收集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应当在条件许可并以适合于被访谈人的方式进行。但评价人员应当考虑:

1、访谈人员应当来自被评价范围内实施活动或任务的适当的层次和职能;

2、访谈应当在被访谈人正常工作时间和(可行时)正常工作地点进行;

3、在访谈前和访谈过程中应当努力使被访谈人放松;

4、应当解释访谈和作记录的原因;

5、访谈可通过请被访谈人描述其工作开始;

6、应当避免提出有倾向性答案的问题(即引导性提问);

7、应当与被访谈人沟通评审访谈的结果;应当感谢被访谈人的参与和合作。

(三)书面检查

即评价人员查阅被评价机构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如行为守则、业务政策、业务程序、财务会计制度、组织结构图等,审查执行内部控制体系生成的文件,如账本、报表、凭证、记录、合同、报告等,检查其是否存在控制痕迹,以判断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中国铁建内控评价底稿填写说明

(四)观察

即评价人员在被评价单位的工作现场,或观看操作过程录像,观察有关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以确定其规定的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严格执行,该方法适用于那些不留书面痕迹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及测试执行控制的到位程度。

(五)流程图法

即利用符号和图形来表示被评价机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权限,经营业务的性质及种类,各种业务处理规程、各种会计记录等内部控制状况的示意图。可以使评价人员清晰地看出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如何运行,业务的风险控制点和控制措施,有助于发现各内部控制体系的缺失和审计重点。

(六)抽样方法

通过抽取一定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和测试,根据样本来推断总体状况的一种评价方法。

(七)穿行测试法

即评价人员在每一类交易循环中选择一笔或若干笔业务,从头到尾检查其实际处理过程,以验证所描述的内部控制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八)证据检查法

即评价人员抽查一定数量的凭证、账簿、报表、借据、中国铁建内控评价底稿填写说明

协议合同等有关资料,以验证各项控制措施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被真正运用。

(九)分析性复核

就是通过对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情况和趋势的分析,分析研究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异常变动和差异。分析性复核主要包括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和趋势分析。

比较分析就是针对同一内部控制内容和指标,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对比,来说明实际情况与参照系的差异。

因素分析是分析影响内部控制体系变化的若干因素,分析研究内部控制的变动原因,从中发现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异常变动和差异。

趋势分析就是对连续若干期内部控制体系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如此可以了解内部控制体系变动的幅度和趋势。

下载实物检查工作底稿快速填写探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物检查工作底稿快速填写探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