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事故报告登记制度
事故报告登记制度
1 目的与范围
1.1 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发生,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1.2 本制度规定了职工伤亡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处理和管理。
①
1.3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支付工资的各种用式形式的职工,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临时工(包括招用的临时农民工)等。
2 总则
2.1 伤亡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和“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预防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处理意见。
2.2 工伤事故的认定
2.2.1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①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②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③ ④ ⑤ ⑥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外伤害的; 患职业病的;
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⑦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2.2.2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①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② 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③ 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④ 职工符合(1)、(2)情形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符合(3)情形的,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2.2.3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① 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② 醉酒导致伤亡; ③ 自残或者自杀的。
2.3 工伤事故的分类
2.3.1 轻伤事故:指职工负伤后休息一个工作日以上,构不成重伤的事故。
2.3.2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均作为重伤处理:
① 经医生诊断成为残废或可能成为残废的;
② 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的手术才能挽救的;
③ 人体要害部位严重灼伤、烫伤或虽非要害部位,但灼伤、烫伤占全身面积三分之一以上的;
④ 严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锁骨、肩胛骨、腕骨、腿骨和脚骨等因受伤引起骨折)、严重脑震荡等;
⑤ 眼部受伤较剧、有失明可能的;
⑥ 手部伤害:大拇指轧断两节或只各轧断一节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自由伸展的残废可能的;
⑦ 肢部伤害:脚趾轧断三只以上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行走自如和残废可能的;
⑧ 内部伤害: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
2.3.3 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一人以上的事故。
2.3.4 重大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三人以上(含三人)的事故。
2.3.5 职业病;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它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2.3.6 未遂事故:指发生了事故但没有出现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
3 职责
3.1 安技部是工伤事故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事故的调查分析、统计、结案工作。
3.2 人事部负责组织工伤评残、工伤保险和工伤能力鉴定的工作。
3.3 保卫部负责事故的应急准备工作,防止事故扩大。
3.4 其它单位负责事故及时报告、救治伤员、保护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配合事故调查等工作。
4 事故的紧急处理和上报
4.1 紧急处理器
4.1.1 发生事故的单位,在事故发生后,立即拨打医疗机构急救电话或者派专人护送伤员到医疗机构进行紧急处置,急救过程中应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配合组织抢救。
4.1.2 保护好事故现场,因抢救需要而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进行拍照、做出标志和详细记录,并绘出事故现场图。同时采取措施,稳定职工的情绪。
4.2 报告
4.2.1 发生轻伤或重伤事故,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的人员要立即直接或靛级报告单位领导及安技部,并于48小时内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经审批后,两份与医生诊断证明一并存档,一份退回原单位保管。
4.2.2 发生死亡事故及三人以上(含三人)重伤事故,单位领导及安技部要立即报告企业主要负责人,同时立即将事故概况上报政府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工会。
4.3 单位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事故的调查处理器
5.1 事故的调查程序员
5.1.1 未遂事故由车间于24小时内,召开有关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分析会,查明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对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并于10天内填写事故报表。
5.1.2 轻伤事故由安技部于24小时内,召开有关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分析会,查明原因、提出防施和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并于10天内填写事故报表。
5.1.3 重伤事故及一次三人以上轻伤事故(含三人)由企业主管领导组织安技部、工会、纪委、人力资源部等有关部门人员参加的重伤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取证、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及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并于15天内写出《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上报有关部门。
5.1.4 死亡事故、一次三人以上重伤事故(含三人)由政府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分析,安技部及有关单位协助配合调查,以查明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5.1.5 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按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执行。
5.2 事故调查点
5.2.1 物证搜集
① 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
② 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③ 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
④ 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5.2.2 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 ① 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
② 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的形式。
③ 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④ 受害人的受伤部位和程度。
⑤ 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
⑥ 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
5.2.3 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
① 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
② 使用的材料在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施与分析。
③ 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④ 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状况,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
⑤ 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神经质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⑥ 出事前受害人或肇事者的健康状况。
⑦ 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5.2.4 证人材料搜集
5.2.5 现场摄影
① 显示残骸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
② 可能被消除或残踏的痕迹: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的伤痕、为火灾引起损害的照片、冒顶下落物的空间等。
③ 事故现场全貌。
④ 利用摄影或录像,以提供;较完善的信息内容。5.3 事故分析要点
事故原因的确定是在调查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事故原因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5.3.1直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物质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5.3.1.1不安全行为包括:
①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②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③ 使用不安全设备。④ 以手代替工具操作。⑤ 物体存放不当。⑥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⑦ ⑧ ⑨ ⑩ 攀、坐不安全位置。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分散注意力。未用个人防护用品。对易燃、易爆物处理不当。
5.3.1.2不安全状态包括:
①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②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③ 个人防护品用具,如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④ 生产场地不良。
5.3.2间接原因
①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如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② 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得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③ 劳动组织不合理。
④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性错误。⑤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操作规程不健全。
⑥ 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⑦ 其他。
分析事故的时候,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再分清言主次,进行责任分析。
5.4事故调查报告内容 5.4.1事故单位基本情况。
5.4.2事故经过。5.4.3事故原因。
5.4.4事故的责任分析。
5.4.5事故性质和对有关责任者的处理意见。5.4.6事故教训和今后的防范措施。
5.4.7今后需进一步研究院的课题(如对规程、制度等的修改意见)。5.4.8 附件、技术鉴定、笔录、图纸、照片等。
5.5事故调查组在事故调查期间有权向发生事故的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6事故管理
6.1事故调查后,由车间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伤亡事故预防措施反馈表》和《伤亡事故处理反馈表》,经安技部审核同意后,报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后,与《事故报告》和《伤亡事故经济损失分析报告》一同归档。6.2受伤者凭《伤亡事故登记表》,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6.3安技部根据事故情况,将工伤事故情况及时通报企业各单位。
6.4涉及两个以上单位的事故,由伤者所在单位统计上报,安技部负责组织调查处理。6.5实习生、外单位职工、参加学习人员等发生事故,由事故发生地所在单位调查、统计、报告,并在《职工伤亡事故月报表》中作表外统计说明。
6.6因工负伤职工调动工作,由安技部出具证明或复制一份《伤亡事故登记表》给接受单位。因工负伤职工退休所需工伤证明,由所在单位复制一份《伤亡事故年报表》交人力资源部,并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6.7各车间、科室按规定定期填写《职工伤亡事故月报表》、《职工伤亡事故年报表》。
7考核
7.1对于重视安全生产,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事故发生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企业有关奖惩规定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7.2对因忽视安全生产,违反安全生产制度、规程,违章作业、不遵守劳动纪律,工作不负责任或者发现事故隐患而不采取有效措施导致事故发生的有关责任者,按考核规定执行。
7.3对发生工伤事故后,隐瞒不报、谎报、拖延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责任单位及责任者,一经查出,除按规定罚款外,还要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二篇:事故报告登记制度
事故报告登记制度
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事故处理机制,对已经发生的事故,尽可能地开展事故调查,做好事故报告和处理工作,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类事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特制定本规定。
1、本规定适用于本企业范围内的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
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遵守科学的原则。
3、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员负责各类事故的统计,并主管、协调或监督各类事故的调查报告和处理工作。
4、事故报告规定
1)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企业、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2)发生轻伤事故,应立即报告企业负责人。
3)发生火灾事故,当事人应立即报告企业负责人和打电话119报警,同时采取急救措施。
4)发生重伤事故、死亡事故、火灾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企业负责人报告;企业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当事人可以直接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
5、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事故调查处理人员没到现场前,企业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确实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6、事故调查处理规定
事故处理要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各类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一般按以下要求进行:
1)轻伤事故及一般事故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员负责调查处理。
2)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员负责调查处理,并将事故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3)死亡事故根据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由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4)对已经结束的事故处理结果,应组织学习吸取教训,达到事故预防的目的。
5)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玩忽职守或者发现事故隐患、危险情况不采取有效措施、不积极处理以致造成事故的,按照国家及企业有关规定对负责人和事故责任者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工伤认定及上报
事故企业填报《伤亡事故报告单》后,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员填写材料上报企业领导,由企业领导上报审批。
第三篇: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一、发生差错事故时,当事的义务人员应立即向组长汇报,班组长根据差错事故性质,逐级向上级汇报,不可隐瞒。
二、对造成差错事故的直接负责者,应根据其差错事故等级,情节轻重、认识态度和一贯表现,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给予处分。
三、严重差错在科内书面检查,并在适当范围批评帮助,报医务科、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由本人在一周内认真写出书面检查,并在科内接受批评帮助,报医务科由医务科填写事故登记表。
四、各科室内均均建立差错事故等级制度,每月将本科发生的医疗事故、差错如实登记,组织科内全体同志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提出预防差错,事故发生的具体措施。
第四篇: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1、科室建立护理缺陷、事故登记本,由本人及时登记发生缺陷、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护士长每月组织讨论一次缺陷、事故隐患因素及防范措施。
2、发生缺陷事故后,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消除由于缺陷、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
3、发生严重缺陷或事故地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患者的标本,以备鉴定。
4、缺陷、事故发生后,按其性质与情节,分别组织全科或全院有关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5、发生缺陷、事故的单位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经查实须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6、为了弄清事实真相,应注意倾听当事人的意见。讨论时吸收本人参加,允许个人发表意见。决定处分时,领导进行思想工作,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7、各护理单元每月汇报缺陷、事故发生情况;发生严重缺陷必须当日内书面汇报;发生事故必须即刻口头汇报,当日书面汇报。
8、护理部定期组织护士长分析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9、对于各类的差错、事故应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处理。附:医疗事故定义及分类标准
是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第五篇:差错事故报告登记制度 2
差错事故报告登记制度
差错事故的种类
1、处方医师的错误 医师由于不了解药名、剂量、规格、配伍变化、用法而书写错误处方,药剂人员未能检查发现,依照错误处方调配发药。
2、调配错误 药剂人员错误调配药品品种、规格、剂量、数量以及用法错误等。
3、标示错误 药剂人员在药袋、瓶签上标示患者姓名、药名、规格、用法、用量时发生错误。
4、管理混乱 进药把关不严,药品贮藏不当,配发了过期、失效、霉变的药品等。
5、特殊药品未按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而流入非法渠道。
6、其他情况 如擅离岗位,延误急重病人抢救时机等。
差错事故登记报告
1、各部门均应设立差错事故登记本。
2、凡发生差错事故,当事人应及时如实报告,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出严肃追究。
3、每月向医务科报告医疗安全情况。
4、发生严重差错应立即报告医务科及院领导。差错事故预防
1、加强思想教育,药剂人员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参与质量管理的风气。
2、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加强业务学习,并定期考核。
4、发生差错事故,必须认真讨论总结,吸取教训。
处方调剂差错事故处理办法
1.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
2.药剂人员在发生差错事故后,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减轻差错事故造成的后果,同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严重的差错事故应及时向医务科及分管院长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3.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药房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应认真如实登记差错事故,要认真履行职责。组织人员每月对本月发生的差错事故认真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和解决方法。4.对于发生的差错,如能及时发现,并及时更正,未发生不良后果的,登记后,给予当事人口头警告。
5.发生差错事故,当事人未能及时发现,被临床科室检查发现,当事人应积极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登记差错并处罚款50元;造成药品损失的,另由当事责任人等价赔偿。
6.发生的差错事故,酿成医疗纠纷或造成医疗事故的,按医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处罚,由当事人承担相应责任。
药房工作纪律量化考核
按照药剂工作绩效量化考核分配办法中的“协作能力、考勤、纠纷防范管理”,每 天由药房主任检查或药剂科正副主任随机抽查,考核结果统计纳入劳务费分配。1.交班登记记录帐物不符扣10元/种; 2.未完成晚班工作(每项次扣10元)1)未整理调剂台拆零药; 2)未拖扫地、捆扎纸壳; 3)未整理陈列药品; 4)未装订处方、医嘱;
3.药橱卫生、效期问题扣30元/处(个); 4.盘点录入不正确扣10元/种; 5.临时缺药未报告扣10元/种;
6.病、私假等未办请假手续按旷工处理; 7.上下班迟到早退扣10元/次; 8.脱岗串岗扣10元/次;
9.上班会客、聊天、打闹扣10元/次; 10.上班带小孩扣10元/次; 11.上班吃饭、零食扣10元/次; 12.配发药接打电话扣10元/次; 13.私下串通安排休息扣10元/次; 14.自行换班或更改班次扣10元/次; 15.患者或科室投诉扣100元/次;
16.与患者及其家属争吵扣100元/次; 17.违反规定借药报医院处理; 18.以药换药报医院处理;
19.用他人口令进入His系统扣100元/次; 20.参与统方等以药谋私行为报医院处理。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 中药处方;药房;调剂;有效措施
药房是医院面向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和杜绝调剂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是值得每位药师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下面就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和防范措施作如下探讨:
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分析
1.1 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发生差错 某些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作风松懈,调剂时说闲话,注意力不集中,印象式发药,加之现在药品种类繁多,新药不断推出,各种药品商品名繁多,如果对药房药品的规格剂型、用法用量、适应症及商品名和通用名不能熟悉掌握,又没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责任心,从而导致调剂差错,这是发生差错原因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处方调剂未按操作规程完成 医院药剂调配人员在处方调配过程中,从处方审核→配药→核对发药往往由一个人完成,个人的行为过程由于惯性思维误区就很难发现自己在某个环节上的差错,这也是处方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
1.3 医生处方不规范,审核处方未严格把关 由于某些医师处方书写规范性差,将药物名称、剂量、剂型、规格、用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未写清楚或写错。导致药品错发,从而发生差错。有时甚至发生收款划价差错,造成不良影响。
1.4 药品未按规定摆放 有时药房药品未按规定摆放,如将不同用途的药品混放,外包装相似的药品混放,商品名和通用名相似的药品存放在一起,调剂人员调剂时未认真核对而发生差错。有效预防差错发生的措施,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2.1 首先要提高药学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培养药学人员爱岗敬业精神 医院药剂科要定期对药学人员进行安全法规和医德医风教育,强化医疗安全意识,不断更新药学人员的知识结构,增进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同时培养药学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建立适应本院实际工作的调配及规范服务条例,是预防处方调配差错最根本的措施。
2.2 建立处方调配流程,合理调整药房布局 为减少和最大限度的避免由于个人因素造成的差错,今后医院应该创造条件将处方调配流程中的处方审核、配药、核对3个环节分为2-3个区域,使其每个环节相对独立,互不干扰,使处方的调配过程至少由2个人完成,从而有力杜绝了一张处方由一个人完成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发生。
2.3 严格规范调剂操作规程 按调剂操作流程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操作规程,对处方的审核、配药、核对发药进行明细分工责任到人,处方审核由药师以上职称的人员负责处方的审核和评估,看处方书写是否规范完整、用药是否合理、处方上的药品齐全,发生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处方合格后再输入微机,核实划价收款是否正确,配药时按处方药品配齐,然后将处方和药品交给复核发药人员,核对发药时按处方核对,看所发药品是否正确,同时向患者说明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把药品交给患者时,要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及所持发票,完成整个调配过程。
2.4 规范规章制度,奖惩分明 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每个工作人员在完成自己的岗位工作后在处方上及时签名或盖章,每月对处方进行抽查,检查处方书写是否规范,岗位人员的签字是否完整及时,检查复核人员是否在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责任明确,奖惩分明,使处方差错降到最低[1-2]。【参考文献】
[1]陈 静,韩文志.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38-39.[2]毕艳君.饮酒对服用某些药物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3):76.医疗机构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与对策分析
富顺县局 黎顺 刘钢(2011年8月)
2011-09-05 13:58
医疗机构门诊药房是医院面向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其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用药安全,也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与发展。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和杜绝调剂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是值得每位药师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为全面提高药房的服务质量,减少或杜绝调剂差错,保证患者安全与合理用药,下面就医疗机构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和防范措施作如下探讨:
■相关规定
2007年5月1日起,由卫生部发布的《处方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共八章63条,为处方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体现了对处方的开具、格式、书写、剂量、审核、调剂、保管等全过程的监控。第二条: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第二十九条: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方可从事处方调剂工作;第三十三条:药师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调剂处方药品:认真审核处方,准确调配药品,正确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注明患者姓名和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包装;向患者交付药品时,按照药品说明书或者处方用法,进行用药交待与指导,包括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第三十七条: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处罚条款
根据相关法律条款规定,医疗机构需按照要求做好处方调剂工作,《处方管理办法》同时规定了处罚措施,如第五十四条: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三)使用未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从事处方调剂工作的;第五十六条:医师和药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三)药师未按照规定调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的;第五十八条:药师未按照规定调剂处方药品,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并由所在医疗机构或者其上级单位给予纪律处分。
■处方调剂差错原因
1.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发生差错。某些医疗机构药房处方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作风松懈,调剂时说闲话,注意力不集中,印象式发药,加之现在药品种类繁多,新药不断推出,各种药品商品名繁多,如果对药房药品的规格剂型、用法用量、适应症及商品名和通用名不能熟悉掌握,又没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责任心,从而导致调剂差错。在非适应症方面,如流感的病原体主要是流感病毒A、B、C型及变异型等(也称甲、乙、丙型及变异型),并非细菌、咳嗽的病因,可能由于寒冷刺激、花粉过敏、空气污染和气道阻塞所致,也属非细菌感染。因此,应严格审核治疗方案;在超适应症方面,如口服黄连素(肠炎、痢疾)用于降低血糖、罗非昔布(改善骨关节炎症状)用于预防结肠、直肠癌、二甲双胍(降血糖药)用于非糖尿病患者的减肥均为超适应症用药。这些具体问题需要药师在配药时严格审核,以防用药不当造成病员投诉和不理解。
2.处方调剂时未按照规定操作。医疗机构在整个处方调配过程中,包括处方的审核、调剂、核对、发放往往都是由1名药师独自负责完成。当患者一多,调剂时间过长,由于惯性思维很难发现自己在某些环节上出现的差错。
3.医生处方不规范,审核处方未严格把关。由于某些医师处方书写规范性差,将药物名称、剂量、剂型、规格、用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未写清楚或写错。导致药品错发,从而发生差错。有时甚至发生收款划价差错,造成不良影响。在医师开具处方时不按照规定用药品商品名称方面,如对乙酰氨基酚(通用名)是一种退烧药,不同药厂对它生产的制剂商品名有泰诺林、百服咛、必理通等,所以,药师在配发药品时必须严格审核处方,对填写不规范处方,必要时由医师重新开具并签字后再调配药品,以防用药差错。
4.药品摆放混乱。有些药品未按规定摆放,如存在将不同用途的药品混放、外包装相似的药品混放、外用药与内用药混放、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混放、商品名称和通用名相似的药品混放等现象。另外,当住院患者出院退药时,不同用途的很多药品经常混装,或由于工作疏乎而致放错药位,或外包装相同而里面药品不同却放在同一个包装盒内,如果药师在调剂时未认真核对,都可能发生调剂差错。
■应对措施
医疗机构门诊药房是医院面对患者的一个重要窗口,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也关乎医院的声誉和形象。所以,医疗机构药房在调配药品时,必须杜绝和减少调剂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与合理用药。
1.药品应按规定存放,确保药品发出准确无误。医疗机构药房必须严格按规定存放药品,杜绝将不同用途的药品混放、外包装相似的药品混放、外用药与内用药混放、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混放、商品名称和通用名相似的药品混放等现象发生。同时,须严格注意药品的保存条件,如一些需要低温保存的药品应按规定条件储存,在堆放药品时也要遵循“发陈贮新”的原则,即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发,杜绝使用过期失效药品及霉烂变质中药现象发生。
2.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配方制度。药师上班时间要集中精力,不聊与工作无关的话题。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要调配好一张处方的药品后再调配下一张处方,不要只求速度而忽视调配的准确性。核对、发药人员应仔细检查调配好的药品后再发给患者,不要依赖配方人员对处方的理解,以避免差错事故发生。
3.加强用药指导和培训工作。对医疗机构药房处方调剂人员,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适当的、灵活的方式和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药物学基础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处方调剂知识以及综合业务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要让他们了解到药物的基础知识、合理用药、配伍禁忌、药品不良反应等知识,了解到国家关于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方面的政策、法律以及规章制度等,了解到适当及时地从各种正规渠道获取药品质量信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到如何规范好自身的行为、如何提高服务的质量等。
4.建立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医疗机构药房处方调剂人员应加强责任心,严把药品质量关,建立药品质量检查登记本,对进出药品质量进行核查,对近期药品及时处理。特别是毒、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应严格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要求严格按照“三专”(即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三双”(既双人双锁、双人入库验收、双人出库复核)规定进行管理和使用,杜绝流入非法渠道,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二、处方调配
处方调配的一般程序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按操作规程调剂处方药品,一般包括以下过程:认真审核处方,准确调配药品,正确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包装;向患者交付处方药时,应当对患者进行用药说明与指导。
1.审核处方
首先是开方医师的资质是否符合规定,不同的药品是否使用规定的处方笺书写,还包括以下内容:
①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
②处方用量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
③剂量、用法;
④剂型与给药途径;
⑤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
⑥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2.调配药品
(1)仔细阅读处方,按照药品顺序逐一调配;
(2)对贵重药品及麻醉药品等分别登记账卡;
(3)药品配齐后,与处方逐条核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和用法,准确规范地书写标签;
(4)调配好一张处方的所有药品后再调配下一张处方,以免发生差错;
(5)对需要特殊保存的药品加贴醒目的标签提示患者注意,如“置2~8℃保存”;
(6)在每种药品外包装上分别贴上用法、用量、贮存条件等的标签;
(7)核对后签名或盖名章;
(8)法律、法规、医保、制度等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
特殊调剂:根据患者个体化用药的需要,药师应在药房中进行特殊剂型或剂量的临时调配,如稀释液体、磨碎片剂并分包、分装胶囊、制备临时合剂、调制软膏等,应在清洁环境中操作,并作记录。
3.发药
(1)核对患者姓名,最好询问患者所就诊的科室以帮助确认患者身份;
(2)逐一核对药品与处方相符性,检查规格、剂量、数量,并签字;
(3)发现配方错误时,应将药品退回配方人,并及时更正;
(4)向患者说明每种药品的服用方法和特殊注意事项,同一药品有两盒以上时要特别说明;
(5)发药时应注意尊重患者隐私;
(6)尽量做好门诊用药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