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发改局落实创建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工作责任情况汇报
县发改局落实创建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工作责任情况汇报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xx县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活动工作责任,紧紧围绕县委的总体工作部署,切实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规划。
一、贯彻落实情况
1、发挥发改部门“总体指导、综合协调”的职能作用。年初,结合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把全县人口发展编入年度计划;年终,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监督检查一年来人口与计划目标执行情况。
2、认真开展调研,分析我县人口发展趋势及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设施建设状况,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规划作为重要内容编入我县“十二五”规划。
3、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向国家和省、市发改部门报送计生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争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设施基本建设专项资金的支持,逐步改善我县基层计生技术服务相对落后的状况,推动我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上新水平。2009年,争取到中央投资资金xx万元,用于我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完善配套设施,提高计生服务水平。2010年至2011年,县发改局申报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中央资金投资项目有:
1、xx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改建;
2、xx县xx镇计划生育服务所改建;
3、xx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所信息化建设,总计申请中央资金xx万元。
4、认真做好本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确保了本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100%达标;同时,扎实帮助挂扶村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每年筹措资金1万元,用于该村开展纯二女户结扎奖励,计生宣传栏的制作等,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推进。
二、今后工作打算
继续做好本单位及挂扶村的计划生育工作,积极挖掘,培养计划生育方面相关项目,及时上报争取资金,为我县的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发展出力;同时,扎实调研计生工作,为我县执行 “十二五”规划中人口计生发展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1年9月28日
第二篇: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汇报
关于申报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的报告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多年来,建宁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在坚持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贯彻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着力促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以人为本,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基本建立了依法行政、优质服务、科学管理、群众满意的人口计生工作新格局,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2006年进入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行列。
2008年,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工作目标后,我县把巩固省优成果,争创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县作为人口计生工作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国优”标准,不断细化保障措施,深化优质服务,强化规范管理,全面开展创建活动,人口计生工作水平有了新提高。近三年来,全县平均政策符合率达90.09%;出生人口性别比得到有效遏制,2008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2.9,2009年出生人口性别比115.32,201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5.54,逐年趋于正常;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孩次结构持续优化,一孩育妇占已婚育妇的47.87%、二孩育妇占已婚育妇的38.35%、多孩育妇占已婚育妇的8.16%;二女育妇占总人口的19.28‰;育龄群众计生基础知识知晓率均达85%以上,满意率达95%以上,各项主要指标基本达到国优标准。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2004年以来,我区以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为目标,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的“六好”标准,更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全面完成了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要求的各项指标。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请予以验收。
二、开展创建活动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们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以优质服务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努力开创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基本县情
平泉位于冀、辽、蒙三省区交界处,素有“京冀门楣、通衢辽蒙”之称,现以“辽河源头、契丹祖地、中国菌乡、神州炭都”而闻名。全县总面积3296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291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总人口47.3万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98740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
点县和河北省少数民族县。“十一五”以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由2002年的全省第123位提升到第65位。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8.3亿元,财政收入完成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1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41元。
几年来,我县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紧紧围绕“转变观念想服务、提高技能会服务、改进条件能服务”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建立了稳定低生育水平与满足群众需求相结合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管理与评估体系,推动了人口计生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2007年以来,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被省人口计生委评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优胜县。
二、明确创优思路,为优质服务提供必要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开展优质服务的根本保证,为此,2006年以来,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优质服务先进单位领导小组,积极引导各级干部转变观念,主动协调宣传、教育、卫生、民政、人事、公安、财政、广播电视、妇联等部门,给予优质服务全方位的支持。制定出台了《平泉县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评估标准。县委书记、县长与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明确党政主要领导责任,对完不成责任目标的乡镇和部门坚决落实“一票否决”制度,为创建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队伍建设。一是优化专干结构。全县新调整县乡专干35人,县服务站人员由原来20人增编到25人,全县291个行政村全部配齐女计生专干,并在新合并的行政村中,选聘34名计划生育助理员,确保人员到位;二是充实技术力量。公开招聘17名医学专业毕业生,纳入全县事业编制管理,全部充实到乡镇技术服务站,解决了编制不足和技术力量薄弱问题;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制定培训计划,分片对乡、村、组专干进行业务大培训,提高了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技能。重点加大对技术服务人员的培训,先后选派28名技术人员外出进修深造,有19人取得执业资质,全县计生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三)转变服务理念。面对当前人口计生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转变观念,按群众需求开展服务,为此,我县明确了“以人为本,从育龄群众需求出发,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与满足群众需求相统一”的人口计生工作指导思想,在工作方法上贴近群众,在考核评估上,让群众评头论足,在工作结果的衡量上,把群众满意率作为重要
工作指标。把群众需求贯穿到优质服务的全过程,使全体计生工作人员牢固树立起了“一切从群众实际出发”的服务理念,从而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主人,激发了群众参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成为开展优质服务的真正动力。
(四)加大投入力度。为促进计划生育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县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一是将计划生育事业费纳入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2008年人均达到21.5元,2009年人均达到22.5元,2010年按人均24元标准投入预算,今年按照省市要求,将育龄妇女小组长工资由过去每月30元提高到50元,确保人员工资、工作运转、设备配置等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二是建好服务阵地,优化服务环境,提高群众满意度。加大县乡技术服务站和村服务室建设力度,2009年投资80万元,对县技术服务站进行了改扩建,现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两年来共投资300万元,改扩建乡镇技术用房2500平方米,投资70万元,补充更新了必要的医疗器械设备,全县所有乡镇计生技术服务站全部达到优质服务型标准,所有行政村全部建立了计划生育服务室,形成了以县站为龙头,乡镇站为依托,服务车为纽带,村服务室为基础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体系,保证了广大育龄群众能够得到安全、有效、优质的服务。
三、围绕群众需求,全面加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一)建立优质服务运行机制,实现服务无休日,咨询“全天候”。一是开展便民利民全程代理服务。在乡镇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开展一站式服务,推行计划生育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凡是符合条件要求的群众需要办理的一胎登记卡、二胎生育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奖励扶助手续、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只要将相关材料交给计生专干,由计生专干全程代理,此项服务开展以来,为群众代办各种计划生育证件600多件次,深受群众好评。二是开展信息引导服务和个性化服务。2006年以来,我们在全县开展了依托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引导服务工作,利用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在乡镇每月报表完成后,由乡镇统计员从育龄妇女数据库中导出需上环服务、提供药具、孕期保健、产后访视、术后随访五种人员名单,建立当年出生与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台账,由村专干下乡入户走访核实后,计生办根据情况对育龄妇女开展个性化服务,实行动态管理,满足了群众多方面的服务需求。
(二)开展“知情选择”,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建立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工作机制,根据育龄群众的不同需求,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普遍推开了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各乡(镇)计生办与育龄群众签订《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协议书》,广泛宣传了各种避孕节育的种类、优缺点、禁忌症、副作用等,指导育龄群众选择安全、长效、适宜的避孕方法,现有90%以上的已婚育龄夫妇掌握了5种以上的避
孕节育相关知识,使知情选择工作在我县得到了全面推开,使知情选择率达100%。2006年以来,我县以农村药具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农村药具改革新模式,畅通药具发放渠道,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药具管理服务网络,实现了流动人口药具发放全覆盖,不断满足广大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避孕节育、生殖保健需求。几年来,药具应用有效率达98%以上,随访率达100%,育龄群众综合避孕率达到了90%以上,为稳定低生育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开展“民心工程”,提高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我县自2005年实施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免费检查“民心工程”以来,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约40万元资金,今年增加到69万元,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开展免费检查,在确保服务对象免费获得省统一规定检查项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服务能力,增加血压、体重等一般体格检查项目和阴道分泌物、宫颈刮片检查等免费服务项目,实现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双拓展”。按照“免费检查、简单治疗、全程服务”的原则,规范服务行为,加强质量控制,畅通转诊渠道,强化跟踪服务,切实提高农村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今年共为76023名农村妇女提供了生殖健康检查免费服务,查出各类妇科疾病、乳腺等疾病16847人,总体发病率为22.16%,比2005年妇女发病率下降约3个百分点,治疗5281人,转诊752人。对查出患病妇女均给予了现场治疗或是转诊建议。
对现场治疗病的人员我们建档立卡,进行跟踪回访服务。如小寺沟镇水泉村任翠霞52岁,郭杖子乡郭杖子村张桂英38岁,分别于2007、2009年在“民心工程”检查时均患乳腺癌,卧龙镇王素梅41岁,在今年普查时发现其患卵巢囊肿已达到9.4厘米,由于检查及时,治疗得当,很快得到了康复。几年来,通过“民心工程”检查出重大疾病36例,都得到了及时治疗,对患有重大疾病经手术治疗的,县人口计生局给予了必要的资金救助,使她们摆脱了疾病困扰,重获勤劳致富奔小康的新机会。
(四)开展出生缺陷干预,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按照“一级干预为主,宣传教育引路,技术服务为支撑”的总体思路,建立了以计生部门为主导,卫生部门为依托,相关部门共同配合,集宣传、服务和扶助于一体的综合工作机制,形成了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为监测与干预中心、乡计生办为监测站、村为监测点的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普遍开展了优生健康检查活动,针对育龄妇女婚期、孕期、保健、分娩、哺乳等开展一条龙服务,通过孕期B超跟踪服务,对患有胎儿畸形、死胎等孕妇及时采取了人工终止妊娠手术,避免了出生缺陷儿的出生。2008年,在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的基础上,我县免费为全县新婚及再生育人员发放小剂量叶酸和开展四项病毒检测,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发生率,出生缺陷发生率一直控制在3%以内。
(五)创新服务模式,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更新服务理念,建立“一对一”服务模式,把农村计生户脱贫致富工作摆到计生工作的突出位置,教育广大群众树立少生优生快富意识。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创建了平泉县少生快富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探索推出了“培训基地+生产基地+计生农户”的培训模式,三年来,免费培训计生户学员600人。积极开展了少生快富示范园区和文明生育园区创建活动,为计划生育家庭打造了致富新平台,使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同时也促使人们生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
(六)加大宣传力度,弘扬新型生育文化。一是建立宣传教育、技术服务、科学管理“三位一体”的优质服务格局,把优质服务融入到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每个环节之中,在服务中搞宣传,在宣传中强化服务。目前,全县291个村均建有融人口计生政策和优生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婚育文化长廊,在公路沿线的重点路段建大型喷绘式宣传牌,在村旁线杆上悬挂宣传灯箱或标语牌,定期更新宣传标语,使字体规范化、内容温馨化。宣传过程中倡导以人为本,强调自我管理,开展村村监督、人人监督活动,变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被动为主动,突出服务理念和人性化关怀,提高广大群众执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拓展宣传阵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村委会等人员聚集场所建“文明生育活动之
家”,配备电视机、VCD、图书角,使群众在生活中学到到知识,受到教育。同时,成立了多支计生文艺宣传队,根据群众的需要,结合身边的人和事,将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等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相声、快板、戏曲等,生动形象地宣传了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倡导新型婚育文化。通过宣传与服务的有效结合,改变了群众的生育观念、生育行为,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需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坚持依法行政,深化基层基础管理服务能力
(一)坚持依法行政,维护育龄群众合法权益。认真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条例》及计划生育群众工作纪律,坚持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在全县实行了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行政处罚案件审查备案制度、执法承诺制度等,努力做到执法主体、依据、行为、程序、文书五规范,并从强化内外监督入手,把人大、政协、司法、社会监督和计生系统内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计划生育行政行为的监督。几年来,全县没有出现过违法施政案件。
(二)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我们以计生惠民为目标,本着奖励、扶持、优先、优惠、救助的原则,对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优先优惠。一是认真落实法定优惠政策专惠行动。坚持阳光操作,落实好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
母奖励、奖扶及特扶人员摸底、核实、上报工作。2010年,全县农村18周岁以下独生子女父母7150人,奖励扶助对象1732人,特扶人员127人。同时积极做好为全县367名农村独生子女在高考、中考中加分审定工作。二是扎实开展“计生特困家庭救助活动”。一方面抓好“少生快富”、“幸福工程”项目款的流转使用工作。另一方面县财政还从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中按10%标准拨付20万元,扶持救助计划生育贫困家庭130户。三是积极组织实施“寒门学子救助”行动。三年来,对考入二本以上的58名贫困家庭大学生每人给予2000元的救助。四是开展“青年创业”助学行动。依托“平泉县少生快富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对在县农广校就读的200名计划生育家庭学员给予了一定的助学补助。五是开展致富女能手培育行动。通过县农广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送科技下乡入户等方式,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科技致富能力和水平。
(三)建立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机制。我县不断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一是县乡组织召开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治理工作动员大会,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建立健全终止妊娠药品准入制度、终止妊娠审批制度、B超及操作员双签字制度等十项制度,全面落实“三级两全”包保责任制,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及关爱女孩活动。二是严厉查处“两非”案件。计生、卫生、公安、药监、工商等部门密切
合作,对全县医疗保健机构、个体诊所、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和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进行联合执法检查2次,抽查病历300余份,超声检查登记450人(次),对200多例未带《生育证》到医疗单位分娩的进行核实,没有发现“两非”行为。三是开展区域合作。今年7月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冀辽蒙三省(区)六县(市)计划生育协作会议,签订了区域协作协议,研究制定了冀辽蒙边际县(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区域协作制度、联络员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工作台帐和登记制度,积极推进三省(区)计划生育“一盘棋”工作格局。
(四)建立了属地化管理、居民化服务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几年来,我县围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为主,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层级动态管理机制,把流动人口服务工作作为人口计生工作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县、乡、村三级建立了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机构,将流动人口纳入常驻人口管理,享有与常驻人口同等的生产、生活、生殖健康等方面服务。在流动人口集居地、商贸市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地设立避孕药具凭卡免费发放点,实现流动人口药具发放全覆盖,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及时、方便的避孕药具服务。
对生产经营上有困难的流动人口,由计生、工商等部门牵头,以计生协会为主,为流动人口解决经营办证、门店承租等困难。对流动人口中生活较为困难的对象,开展帮扶活
动。围绕群众需求,切实为流动人口解决住房、保险、子女入学入托等生活困难。对流动人口困难子女就学有困难的,列为计划生育“救困助学”对象,帮助解决上学问题。
(五)充分发挥协会的重要职能作用,促进优质服务。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建好“会员之家”。把计生协会的“会员之家”建设与村级办公场所建设相结合,村级计生协会定期评议计划生育工作,反映群众意见和需求。二是积极开展活动。利用“5.29”、“7.11”等重大节日,全面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及生殖健康服务活动。三是积极开展“少生快富”工程和“幸福工程”。从帮助群众勤劳致富入手,逐步实现计生由“帮扶式”向“市场化”、“产业化”转变。在开展优质服务的过程中,结合实施“幸福工程”和“少生快富”工程,针对不同乡镇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展规范化、产业化帮扶,重点选择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宽广的种植项目,形成了帮扶工作项目化、具体化,让广大群众切实体会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得到了优质服务的实惠。
通过开展全方位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创建活动,我县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新气象,发生了新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近年来,我县年年完成省市下达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控制目标,人口出生率一直控制在12‰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人口自然增率在6‰以内,近5年来,全县少生了1.2万人,群众对计划生育满
意率在95%以上,近年来在行风评比中始终保持先进位次。二是群众的婚育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县婚育妇女一孩积存率为30.8%,主动放弃二孩生育指标和推迟生育的已婚育龄妇女850对,全县独生子女领证率8.03%。三是干群关系得到改善,群众参与计划生育意识明显增强,计生事业发展充满活力。
在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活动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此次考核评估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特此报告。
第三篇:乡镇-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汇报材料
陈城镇计划生育创“国优”工作总结
陈城镇区域面积56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人口34976人。育龄妇女10065人,育妇率28.78%,已婚育妇7115人,已婚育妇率20.35%。
我镇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遵照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的要求,提出了创建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区的目标。近三年来,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升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水平为重点,积极推进优质服务工作机制的完善、落实,把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同增进群众生殖健康与家庭幸福统一起来,全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不断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上半年计划生育符合率保持在95.54 %,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今年被市评为2011-2015年“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乡镇,现对照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要求进行自评,各项工作指标基本符合要求,下面将我镇创建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方面
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近年来更是把坚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位置,确保责任、措施、投入三个到位。
一是把人口计划生育纳入“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镇党代会、人代会还把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列入到工作报告的具体内容。
二是镇党委、政府每年定期听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专题汇报,组织召开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部署明确工作目标与任务,表彰奖励人口计生工作先进村,与各村签订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每年组织一次人口形势、计生法规的学习论坛,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党政领导的人口安全意识,为促进我镇人口与经济社会的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领导与工作环境。
三是强化人口问题的统筹解决。进一步完善了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流动人口计生协调小组与计划生育宣传协调小组的工作职责及考核办法;建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服务管理、出生缺陷干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等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工作机制,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了组织和机制保障。
四是镇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每年对计划生育责任单位实施目标管理检查与考核,定期通报考核情况,并把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及工作奖金挂钩。坚持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
五是经费得到有力保障。较好地落实了人口计生事业所需的各项经费,经费投入符合考核标准。对实行计划生育育龄夫妇实行“孕环情、生殖健康、婚检检查,四项手术、优生检测”五项基本的免费服务制度,计划生育奖扶制度及优惠政策落实率达100%。三年来共投入计划生育事业经费67万元,人均事业经费达到6.4元。今年财政投入比去年提高34%,远远高于同级经常性财政增长幅度,人均达到7.46元。
二、政策导向方面
不断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新机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奖励优惠措施,奖励、优 2
惠、扶持、免费与保障“五位一体”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进一步形成。
一是依法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惠政策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扶制度。从2002年9月后将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提高500元,双农独女户家庭一次性奖励提高到1000元,五年来共发放独生子女奖励经费73.05万元。2004年建立了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对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计划生育并发症对象、困难女儿户和计生干部实施经济救助,共有52名困难群众受到救助,发放公益救助金15.6 万元。照市县政府的统一部署,2005年实施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目前全镇有54户双农独女户主动放弃了再生育指标,独生子女领证率由2003年的44.3%提高到67.14 %。
二是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免费服务制度。为确保育龄群众充分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技术的免费服务,积极参与政府倡导的人口素质工程,免费服务率达到100%。
三、依法行政方面
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得到全面实施,无行政侵权行为和计划生育恶性案件发生,营造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良好法治环境。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决定》和《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把每年9月份作为全镇计划生育法制宣传活动月,营造浓厚的依法推行计划生育的氛围,坚持依法规范人们的生育行为。印发的各种宣传资料及时发送到基层计生服务员手中,为依法推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
二是以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领导干部和计生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人口计生法 3
制学习,提高干部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水平;全镇计生干部系统业务培训每年举办两次,依法规范行政行为。
三是坚持政务公开,打造阳光计生。全镇各村计划生育村务公开内容有:奖励扶助政策、再生育条件、出生初婚四术、未落实名单、违法生育等内容向群众公开、提供服务指南。提高了育龄群众的人口计生基本常识,增强了人口计生工作的政策透明度,也融入了优质服务的亲和力。
四是坚持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联合开展打击非法行医等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非法鉴定胎儿性别,三年来共查处“两非”案件两例。安装录像监控系统,完善和落实定期孕情检查服务,把再生育全过程的管理服务纳入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
四、服务质量方面
在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单位创建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的工作理念,全面提升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水平。
一是改善服务环境,强化服务阵地的规范化建设。以服务所标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按照“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群众满意”的建设要求,县、镇两级财政投入32万元,重点加强了技术服务阵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和人员配备。服务所进行了全面装修和设施改善,进一步完善计生服务规范与标识规范,成为广大育龄群众的温暖之家。
二是拓宽服务领域,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规范运行。我镇认真制定了工程项目的实施计划,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了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生殖道感染防治和出生缺陷干预活动。建立了妇女生殖健康免费 4
年检档案制度,近三年来共有6354名已婚育龄妇女参加生殖健康检查,年普查率达到53.25%;免费“三查”9763人次。积极推进和规范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着手实施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优孕优育工程”项目,重视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我镇实施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项目及艾滋病预防项目。积极开展男性生殖健康宣传服务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使男性生殖健康活动得到了全面的推开。
三是认真开展育龄群众需求调查。确定每年3月份为计划生育宣传服务随访月,组织人员上门开展需求调查,获取群众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需求信息,三年来共调查育龄妇女6354名,根据群众需求确定优质服务的项目和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了优质服务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群众的满意率。
四是深化宣传教育,推进婚育文明建设。紧紧抓住学习贯彻中央《决定》这条主线,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通过媒体宣传和知识竞赛、专题讲座、文艺演出等载体,营造婚育文明的良好氛围。全镇设立计生宣传栏14个,20平方米以上计划生育公益广告牌6块,规范的计生宣传标语18条,在陈城村设立拥有200册以上各类计生书籍的村级生育文化图书角;镇人口学校举办人口理论、五期教育等培训班与讲座12场次,印发计生宣传品、科普知识小折页1.25万份,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到100%,育龄群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婚育文化氛围逐步浓厚。
五是开展避孕药具绿色通道村村行活动。全镇建立免费避孕药具发放点14个,每个发放网点都有统一明显的免费领取标识,方便了育龄群众就近领取,各村计生服务员都经过避孕药具知识的短期培训。
五、队伍作风方面
全面加强人口计生系统队伍的行风建设,围绕创优争先的整体目标,着力建设一支宗旨明确、业务精通、爱岗敬业的高素质基层计生干部队伍,努力打造“数字计生”。
一是加强基层队伍建设,配好配强各级计生干部。现人口计生办工作人员 16名,指导站技术服务人员7名,其中1 名为医师职称;村计生专干14名,计生专职副会长13名。为稳定基层队伍,各级十分重视报酬落实工作,村计生服务员年报酬平均在0.74万元,达到村主干的报酬。
二是狠抓队伍的作风建设。在计生系统全面开展行风效能建设和满意站所创建活动、“育龄群众贴心人”等系列争优创先活动,计生工作者的公仆意识和服务创优意识明显增强。
三是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增强计生干部综合管理服务能力。制订计生干部培训计划,三年来共举办优质服务、法律文书、信息化建设、避孕药具等知识培训班,为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区的创建,注入了活力和能量。
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活动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发展人口计生事业的重要载体,我们一定以这次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全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整体水平,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材料
XXXX创建国优先进单位
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XXXX市委、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路子,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断扩大优质服务的成果,不断把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工作引向深入,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现将我市创优的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齐抓共管,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机制得到健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汇报制度,成立了由市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创优领导小组,明确了目标,落实了责任,形成了“党政领导,计生牵头,部门配合”的人口计生工作新格局。二是严格目标考核。把计生优质服务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制定出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的暂行办法》,建立健全人口计生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调动了各级各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大经费投入。坚持把人口计生工作经费按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每年人口计生经费投入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年以来投入经费年均超过XXXX万元,并逐年增加;先后拨出专款用于解决计生干部的绩效奖励、计生服务车和计生服务站所医疗器械配备等问题。四是强化队伍建设。稳定基层计生干部队伍。新增人口计生系统个行政编制、个事业编制。通过组织培训、跟班锻炼和进修学习等方式,加大对计生队伍的教育
1培训力度,计生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二、健全服务体系,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一是建好服务阵地。新建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市计生服务站办公楼,加大乡镇计生站所建设,形成了“以市计生服务站为龙头,乡(镇)计生服务所为骨干,村计生服务室为基础,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服务网络,为优质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强化服务意识。设立了综合管理、宣传教育、技术服务、行政服务等多种岗位职能,制定计生岗位监督制度,设置工作流程、优化服务环节,解决了工作人员想服务、会服务、能服务、服务好的问题,确保了服务质量与效果。全市计生技术人员达XXXX人,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具备中级职称XXXX人,初级职称XXXX。三是做好技术服务。积极推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坚持技术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帮助群众知情选择避孕节育措施,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率达XXXX%,育龄群众接受知情选择服务满意率达XXXX%;大力开展出生缺陷干预,通过产前诊断、优生咨询、优生检测、孕期保健、新生儿疾病筛查、药物干预等措施,提高了群众自我预防出生缺陷的意识,有效地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开展为育龄群众免费提供技术服务,积极关注育龄群众身体健康,已婚育龄夫妇享受基本项目计生技术服务率达100%。认真实施避孕节育随访服务,对施术和药具使用对象实行上门跟踪指导和随访服务。积极开展打击“两非”专项活动,实施“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三、加强宣传引导,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意识明显提升。一是完善宣教阵地。在电视台开设《人口与计划生育》专栏,制作专题节目并每周定期播放,利用XXXX市人口计生公众网,搭建网上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宣传新平台。二是整合宣教资源。把计生宣传教育
工作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列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的基本内容,纳入科技、文体、卫生“三下乡”的重要内容,并在全市中小学开设了人口国情、青春期课程。三是丰富宣教手段。以手机短信、公开信、宣传栏、进村入户发放资料等多种宣传方式,普及人口计生政策知识,全市发送人口计生宣传短信XXXX万条,邮寄《公开信》XXXX万多份。四是创新宣教方式。利用XXXX群众爱唱山歌、喜演彩调的特点,将计生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山歌、彩调中,每逢传统节假日,组织开展群众性人口计生山歌擂台赛、彩调文艺汇演,促进群众在人口计生宣教上的互动,扩大宣教效果。通过形式多样、大张旗鼓地宣传教育,群众婚育观念得到进一步转变,群众应享有的基本权利知晓率达XXXX%,避孕方法基本知识知晓率达XXXX%。五是强化利益导向。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惠政策的宣传和兑现力度,发放国家和自治区奖扶资金达XXXX万元,兑现独生子女保健费XXXX万元,兑现率达XXXX%。制定并落实倾斜于计划生育家庭的利益导向政策,优先支持人口计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审批和投资,给予计生家庭成员免费进行实用技术和就业培训等,对家庭困难的计生户实施帮扶,为他们提供资金和信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总之,通过不断深入地开展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活动,广大群众获得了更多的实惠,有力促进了我市人口计生的健康发展。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更新服务理念、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我市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为建设富裕和谐文明新XXXX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第五篇: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汇报材料
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汇报材料
作者--(zxm)发布日期(2006-11-12)点击次数(863)重庆市求精中学校
第一部分 基本情况
重庆求精中学(重庆六中)创建于1891年,是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是重庆市中共渝中区委、区政府精心打造的“品牌”学校。学校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深邃的文化特质、悠久的办学历史、优良的办学传统、严格的治学风格、理性的科学精神,一流的教育质量闻名遐迩。学校位于重庆市交通枢纽上清寺,毗邻重庆市委、桂园革命纪念地、“三峡”博物馆等地,学校本部占地面积52亩,建筑总面积22683平方米,环境宁谧幽雅。学校分部(原华桦试验学校)位于重庆市璧山县青杠镇,占地97亩,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是一处自然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的学习圣地。我校现有71个教学班,学生总数4093人,在职教职工275人,其中特级教师、研究员、渝中名师7名,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01名。
一百年多年来,学校培养了张大千、王渝生、庞中华、阎明复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教授、世界冠军、影视名星、军政和企业要人,他们年轻时在这片沃土上接受了系统的文化教育,严格的思想垂炼,良好的文明熏陶,从这里走出去,一步一步绘出他们光辉的人生轨迹。近年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原重庆市委书记贺国强,中共中央委员、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中共中央委员、重庆市委副书记、重庆市市长王鸿举,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重庆市委副书记邢元敏,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重庆市副市长余远牧,重庆市教育工委书记、教委主任欧可平,重庆市教育工委副书记、教委副主任彭智勇等先后莅临学校检查、指导工作。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称赞我校“师生精神面貌好,管理有序,是一所精品学校”;重庆市教育工委副书记、教委副主任彭智勇称赞我校“在特色教育、在示范先导作用方面成绩突出,是重庆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学校获得的集体荣誉有:
1997年,被评为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渝中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1998年,被评为重庆市文明单位、渝中区民主管理先进单位、渝中区师德师风先进单位; 1999年,被评为重庆市绿色学校、重庆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
2000年,被命名为中央教科所科研教育教改实验基地、重庆市红岩精神教育基地;
2001年,遴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学术交流中心实验基地、重庆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渝中区红旗基层党组织,渝中区继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2002年,被评为全国示范“青少年法律学校”、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实验学校(成果获全国教育科学年会暨第五届学术研讨会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关于建立有利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监督机制与教育督导制度的问题研究”实验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重庆市健康促进铜牌学校、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重庆市红岩教育基地、渝中区1997—2002先进单位、渝中区先进党组织、渝中区社会综合治理模范单位; 2003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教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2002——2003先进实验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项目“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实验学校、重庆市最佳文明单位、重庆市德育示范学校、重庆市艺术示范校、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重庆市卫生工作先进集体、渝中区师德师风先进集体。
2004年,被评为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示范学校、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单位、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重庆市健康促进铜牌学校、重庆市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信息技术示范学校、重庆市“模范职工之家”、渝中区创建学习型城区先进单位、渝中区家长学校示范校。
2005年,被评为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教育系统安全文明校园、渝中区依法治校先进单位┅┅ 学校个人获得的荣誉有:
张克敏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教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2002——2003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王世群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先进语文教研工作者、重庆市特级教师、研究员、渝中名师,罗义志老师被评为全国“十佳”英语教师,姚庆生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体育教师,赵放鸣校长、王京老师被评为被评为国家级骨干教师;梁训果、曾宪富、徐彪、庞梅等老师被评为重庆市特级教师、研究员,赵元政同志(原校长)被评为重庆市文明市民,庞静校长被评为重庆市课程改革实验先进个人,刘书华校长被评为重庆市德育科研先进实验教师;近三年,学校共有84人次分别获得市、区优秀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十佳”班主任、“三.八”红旗手、“十佳”青年教师、“百名”优秀青年教师、“百佳辅导员”等光荣称号。第二部分 创建报告
近年来,在市、区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我校遵照小平同志有关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精神指示,认真开展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争创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文明创建工作,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三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有效形式。我校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把全国文明单位的创建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长抓不懈。为保证这项活动能广泛持久地开展下去,为此,我校及时成立了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各项创建活动。组 长:庞静,副组长:刘书华、赵放鸣、王 兵,成 员:王世群、周小明、蒋 华、刘万雄、刘 艳、王 卫、张晓英、张晓辉、何江顺、各年级组组长。我校还建立了以年级组长、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工作队伍,并发动“工青、妇、退”、民主党派等群团组织与学校党政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文明单位建设。我校把文明创建工作,纳入了学校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学校工作计划,做到了文明创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和其它各项业务工作一起统一研究和部署。学校党政把文明创建工作纳入了考核各部门工作和作为教职工评职、评选、奖惩的重要条件,并做了广泛宣传,认真动员,切实落实。
二、认真提炼学校办学理念,构建学校办学文化理念体系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办学追求、办学传统、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它在办学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又在办学的前进道路上丰富和发展,是传统性和时代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完美结合,是一所示范性高中之所以成为“示范”的重要标志。我校从奋力争创重庆市首批示范性高中一开始,就着力提炼和建构我校的办学理念。经过对学校百年办学历史、深厚文化积淀的深入理解、发掘、研究和再学习,我们初步梳理、提炼出了我校的办学理念,构建了比较系统的学校办学文化理念体系。求精中学的办学理念是:百年树人,精益求精。时代的飞速发展给我校办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校所处的渝中区是典型的都市型城市形态,人们对高质量、高标准的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教育的历史和现实,都决定了新一轮发展不能只追求规模和数量,搞大而全、小而全,而应以“精致”教育代替以规模效应为特征的“粗放”教育。我校新时期发展的着眼点是精心打造21世纪的精品教育工程,突出一个“精”字,在“精益求精”上下功夫。经过几届领导班子的深入思考和专题调研,再经过全校干部、教师、家长、学生以及社区的共同讨论、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最后达成了一致共识,决定在“精、特、优”上大做文章,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我校要求全校师生都有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做好教育的每一件事及教育的全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培养要走精品之路,教师发展要走精英之路,教学工作要走精艺之路,管理工作要走精细之路,形成独具风采的求精品质。这和我校百年来的办学传统“精益求精”是一脉相承的。我校通过对“百年树人,精益求精”的深刻内涵的深入挖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学校的办学文化理念体系。
求精中学办学文化理念体系 求精校训:求真、求实、求新、求精 求精校风:报国、修德、博学、尚美、健体 求精教风:重道、敬业、务实、创新 求精学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办学策略:以法治校、民主理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
办学宗旨:实施一流管理,建设精品校园,造就名优教师,培养优秀学生,创建品牌学校
三、狠抓思想政治建设,努力提高学校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程度。
1、加强党建工作和作风建设,使干部做到依法行政,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为了使党员真正在我校教育改革发展中起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我校组织全体党员和教职工努力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六大会议、十六大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在言行和工作中用“团结、守纪、敬业、高标”要求自己,“重工作、重实效”,在校内形成“努力工作光荣,遵纪守法光荣,团结协作光荣,顾全大局光荣”的良好风气。党组织也对党员、教职工提出了“思想、道德、心理、业务”四方面素质和“教育、教研、动手”三方面能力的要求,并和行政一起努力实施教育和培养。
我校在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我是党员,我是一面旗帜”的教育宣传活动,从严治党、廉洁自律;坚持了“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开展了“三讲”、“三个代表” 学习;积极开展民主法制建设,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展了“创先争优”和“与群众交朋友”等活动;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改善工作作风;调动了“工、青、妇、退”等 群团组织,特别是民主党派等民主管理学校的积极性。对工作作风进行了整顿,加强了行风评议力度,作到依法行政,依法治教。
2、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职工的文明素质。
“言行可模可范者,人师也”。师德建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加强以“育师德、铸师魂、练师能”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全体教师做到 “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 我们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并组织了相应的考试,让教师知法、懂法、守法。通过开展向“开县抗洪抢险优秀教师群体学习”系列活动、弘扬和培育教师敬业精神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教师中大力倡导、弘扬和培育5种精神: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遵纪守法的自律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鼓励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务必”重要论述和时事政治贯穿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全过程。我校完善了教师行业规范和师德评估指标,凡是有违反教师信用承诺制度的,一经查实就从严查处,决不手软;加大了师德在教师素质考评中的权重,建立教师个人师德师风档案,把师德状况跟教师奖惩、晋升、评职、聘任挂钩,在职称评定中,实行“一票否决”;强化了检查监督机制,定期不定期地对教师队伍从思想状况、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并将每次检查情况予以通报;结合行风评议工作,聘请了师德监督员,成立了师德师风监督岗,设立了检举箱和教师职业道德投诉专线,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并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针对近年社会上出现的教师违法犯罪现象,我校在教师中开展警示教育,清除一切不文明行为,推出了教师10条禁用语,要求全校教师用语要规范、文明、人性化和艺术化,拒绝对学生使用“你为什么这么没用”、“你简直无药可救”、“你再这样调皮,我就要请家长”等侮辱性、歧视性的语言,真正把我校教师培养成一支“政治合格,师德优良,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四、狠抓素质教育,确保学校各项工作优质高效
1、德育工作
(1)立足学生发展,构建科学德育工作体系。
我校德育工作体系,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即坚持一个方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好两支德育骨干队伍(班主任和学生干部队伍);抓好三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养成与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严格四个管理(班主任工作管理、班级工作管理、团队工作管理、校园文化管理);建好了五个素质教育基地:校史教育基地、社团活动基地(包括求精文学社、求精艺术团等)、红岩教育基地、科技活动基地和体育活动基地。学校努力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网络。完善开放多元的德育格局,校内建立了校长、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年级、班级五级德育组织,校外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网。使学校德育工作从养成教育逐步到理想教育,由班级到学校到社会成为一个逐层放大的同心圆。(2)狠抓德育常规工作,提高工作实效性。
在德育工作方面,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学德育大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和学校育人主阵地的德育功能,狠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劳动习惯养成教育,深入开展了常规教育和主题教育相结合的系列教育:行为习惯系列教育、遵纪守法系列教育、爱国主义系列教育、传统美德系列教育、健康人格系列教育、求生共处系列教育、人文美育系列教育。我校以年级为主题,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坚持把心理减负作为学生减负的重要内容。针对高三部分学生的考试焦虑症,特邀心理专家来校做报告。我校还大力法制教育、禁毒教育,加强“三防”教育,提高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构建家庭、社会、学校横向沟通的德育网络,形成课堂教育、环境熏陶、社会实践、劳动锻炼、党团校教育相融合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
(3)开展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我校构建家庭、社会、学校横向沟通的公民道德建设网络,形成课堂教育、环境熏陶、社会实践、劳动锻炼、党团校教育相融合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加强班主任、团队、学生会工作管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请家长到校听课,看活动,提出改进意见;安排校长接待日,直接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学校还通过举办“21世纪家长学校”等形式,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配合学校工作,要求家长对节假日中的孩子既不能一放了之,不闻不问,让其成为电视、游戏的奴隶,也不能用大量习题去填满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建立家访制度,加强与家长联系,进行家访,解决学生离校不离教。
2、教学管理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加强了教学过程管理,把常规工作落到实处,以检查促落实,以考试促落实,以听课促落实,以奖惩促落实,以评比促落实,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落实。一是把管理的重心放到年级上,进行了年级管理改革,理顺了管理层次,使年级工作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我们采取行政干部下年级制度,把党支部建立在年级,并委派校长、主任、学校督学分别到各个年级作为年级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二是制定了详细的质量管理学期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三是实施全员听课制。采取多种形式听课,教师互相听,领导听,进修校教研员听,“渝中名师工作室”听、专家委员会听,校督导室听,甚至请家长以及退体的名老教师到校听;四是加强了巡堂检查,对备、教、改、导、考五个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及时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2004年办半期考试后,我们发出了4000多份教学质量调查表,反馈非常良好;五是加强年级组教育教学质量的课堂监控和分析,并随时研究教育教学对策,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六是认真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上课笔记纪律情况,督促其尽快完成;七是及时召开年级工作会、家长会和学生动员会,了解最信息,布置最新工作;八是加强教学日志、德育日志的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向当事人反馈,立即整改。九是大力推行“三精”“一兴”“三课”。“三精”即要求教师精心育人,教学精耕深耘,从而取得精良的教学成果;“一兴”即在教师当中大兴教育学术研究之风,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学术探讨氛围;“三课”即即上好“推门课”(别人随意推门进来听课,都是好课),打造“功夫课”(上出具有深厚功底的课),展示“精品课”(上出能作教学示范的课),努力创建鲜活课堂,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通过系列措施加强过程管理,效果明显,教育教学目标任务落实了,工作的计划性增强了,年级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大大增强了。
3、体艺工作
我校高度重视体育教育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行“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常年坚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使课内体育和课外锻炼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和顽强意志,使青少年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我校是重庆市中学生女排传统强校,曾经培养了“排球五连冠”世界冠军朱玲、国家二队队员计丽萍两名国手等体坛名将。我校女排已连续6年被评为重庆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2000年参加全国中学生女排锦标赛获得第三名。2002年,学校女排荣获重庆市中学生排球赛冠军,我校女排有两名队员参加了2008年奥运会队员选拔集训。我校从1992年开始连续多年被评为“重庆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1997年3月我校被评为“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2001年学校田径队先后参加重庆市第四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市第二届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均荣获冠军。
艺术教育也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一个极为突出的特色。我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落实艺术教育的位置,强化艺术教育的管理,改善艺术教育的条件,充分创设艺术教育的氛围,努力拓宽艺术教育的路子,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使艺术教育规范化、制度化、特色化。著名书画家张大千、著名硬笔书法家庞中华、著名演员邓婕都毕业于我校。2000年来,我校学生的舞蹈、合唱、器乐、书法、绘画、计算机、摄影作品获得多项国家、省、市级一等奖,其中,绘画夺得3个国际金奖,12个国家级一等奖,我校舞蹈队代表学校参加重庆市第二、三届中学生艺术节,其演出的节目《织之织》、《秋》、《阿卯贺耶》都夺得均获得一等奖。
4、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引领学校教育教学不断提升水平的动力源,是学校持续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长期以来,我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坚持“科研兴校、科研育师”战略,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近五年来,我校开展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子课题《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等多个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我校德育科研课题《城市中学生良好个性心理素质培养》荣获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优秀成果一等奖,《培养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途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2004年12月获得重庆市第三届基础教育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通过“培养中学生主体人格的家庭优质教育”课题的研究,我校参研干部和教师撰写的《指导孩子学会健体》一书,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我校连续六次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先进实验学校”,多人被评为“德育科研先进个人”,多篇研究成果分获本课题全国一、二、三等奖。我校教师撰写的教育学术研究论文,在《中国教育报》、《西南师范大学学报》、《重庆师范大学学报》、《重庆教育学院学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代教育》、《科学咨询》、《重庆教育》、《社科与经济信息》等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论文上百篇,数十篇论文在国家、市、区获奖。学校荣获了重庆市2001-2004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王世群老师荣获了重庆市2002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五、狠抓“细胞”工程,促进学校文明风气和文明环境的形成。1、学生文明风气的形成。我校坚持用百年校史和革命遗迹人文景点教育学生;坚持每周的升旗仪式、班会,每天的德育课、清洁卫生和广播操评比,每学期的“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进步显著学生”、“文明班级”、“文明礼仪示范班”评比等;坚持开展一系列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开展了“弘扬红岩精神”、“学习十六大精神”、“中学生文明工程”、“道德法纪教育”等主题班团队会和报告演讲;组织了“文明礼仪监督岗”,“小红帽”、“青年志愿者”等服务队,参与社会实践;坚持继续办好党、团校;坚持每期的年级组长、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培训。近年来,受表彰的各级各类先个人4318人,先进集体46个。
“533工程”(“五爱”、“三雅”、“三课”)是我校近年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升文明素质的核心工程。我们大力推行“五爱”教育,即:“爱家乡、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爱父母”,“三雅”教育,即行为儒雅、语言文雅、情趣高雅,并还把“三雅”编成了歌诀让学生诵读。为通过落实王鸿举市长的重要批示,我校开展了“爱我重庆,我爱家乡”“五爱”专题教育活动,举行了主题班刊、主题墙报、主题征文评比竞赛,全校4千余名同学均参与了活动,效果良好;今年“三八妇女”节,我校开展了“五爱”、“三雅”活动主题班会,各班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上演了感人的一幕幕:“感恩”教育让学生们在幸福的回味中读懂了爱的平凡和伟大;“坚强和自立”让学生们在经历和体验中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换位思考”让学生们懂得了理解与尊重;“算帐”教育让不少学生不禁为自己以前的大手大脚消费自惭形秽;“写给母亲的信” 让学生们在真诚的心扉敞开中明白了付出的甜蜜……;同时,我校还组织每个学生写一封信作为一份特别的“礼物”献给自己的母亲,感谢她多年来对自己的辛勤养育。根据各班的统计结果,家长共收到3000多封信,这些信加强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少家长被孩子的信深深感动,把孩子的信拿到家长会上当众朗读,令众多家长产生强烈共鸣。学校把“五爱”、“三雅”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条红线,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使之真正成为师生规范言行,约束举止的“精神教鞭”。2、学校文明风气的形成。
学校党政狠抓了基层民主建设,调动工会、共青团、妇委会、退休小组、民主党派等群团组织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努力形成了党政和各群团组织共创文明学校的局面,真正实现民主办学,依法治校。近年来,学校群团组织就与党政一起在教职工中开展了“学习贯彻„十六大‟、„全教会‟精神和邓小平理论”、“巾帼建功立业”、“警民精神文明共建”、“批判法轮功”等活动;组织了拔河赛、乒乓赛、舞会、春游等文体活动;举行了教师基本功考核、“干部普法”等考试;组织观看了“党的十六大”等大型图片展;开展了各种知识、征文竞赛等活动,组织观看了多部影视片、大型图片展,到市内外十多所学校参观、取经;党委和学校举办了20多次全校专题报告会,让教职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坚持了一年一度评选先进组处、优秀党团员、先进教职工、“五好家庭”的制度,近年来,评出36个文明集体,210名文明教职工,“五好家庭”15个。采取家访、慰问、深入组处和发动党员与群众交朋友等方式,积极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学校还拔款元支援酉阳、重庆54中等贫困或薄弱学校,发动全校师生向患重病学生或“希望工程”捐款;教代会修改、讨论了教职工的奖金发放、公费医疗和集资建房办法;坚持每年对校长进行了民主评议。学校文明处室、年级、班级建成巩固率为100%,文明教职工占职工总数的91%。
由于“党、政、工、青、妇、退、民主党派”共创文明单位,学校无刑事、治安案件发生,“综合治理”和“内保”工作连续8年被评为各级先进,学校是地区“综合治理模范单位”;“计划生育工作” 也连续十多年被评为各级“一等奖”;校园文化得到加强,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学校文明环境的形成。
在管理上,我校坚持以法治校、以德治校、民主治校,建立校长全面负责,党委监督、保障,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校长负责制;健全校长法人制度;实行校级干部和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监督机制,推进校务政务公开制度,做到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评议;学校设立了督导室,率先在我市实现了教育教学校级督导。
积极支持工会工作,每年召开两次教代会,认真落实了教代会的职权。对教职工的提案,均办理落实,件件有结果。认真开展民主评议,监督好学校干部,促进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工会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重视治安环境的治理工作,专设了保卫科,建立了“治保会、护校队、义消队、夜巡队”。加强校园内部安全管理,门岗二十四小时不离人,定期、不定期巡查天天有,消防安全专项清查月月有。两年来,学校连续被评为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学校法人连续被评为系统“先进治安保卫工作责任人”,保卫干部连续被评为地区和系统防火、内保、综治工作先进个人。
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学校对建筑、设备均有安全检查制度,同时有安全检查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处理;加强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严防火灾、盗案等各类案件的发生;在师生中开展法制安全教育,防止违法、犯罪和意外伤害、伤亡发生;无交通事故发生。学校连续五年评为市交通安全教育先进单位。
校园环境文化是一种隐性教育。优美的校园环境在师生的言行和心灵上都产生潜移默化的净化作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营造一个绿色、整洁、健康的校园环境,我校建设了重庆市屈指可数的校园灯饰工程,建成了重庆市最长的校史文化墙,建成了战时儿童保育纪念碑,建成了美观、明快、别致的校前广场、中心花园,用盆景、草坪对校园进行了绿化、美化和装饰,充分体现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教室、走廊设计成艺术长廊,悬挂名人名言或学生书作品,道路旁有警句格言宣传牌、浮雕,做到“花木有声,墙壁说话”,发挥校园环境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使校园环境做到“四化”:绿化、美化、净化、教育化。
六、狠抓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文明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棵生命树,一所学校的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的状态,是学校文化的外显,是学校生命之树的叶子,而学校中大多数人对待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的态度和方式是生命之树的主干。我们在不断丰富学校的物质、制度和精神的同时,不断增强它们与组织的亲和程度,也就是不断创造丰富的学校文化,使求精人的生命特征更明显,使这棵生命之树更旺盛。一所学校,特别是一所名校,必定有其稳定的精神内核,而学校精神往往是通过其多彩多姿的校园文化表现出来的。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校歌以及物化的校徽、校牌、校服等都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广泛、深入、持久、扎实地建设校园文化,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1、弘扬学校传统历史文化。
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名校,我们充分挖掘校史资源,坚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精髓。我校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如抗战文化(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我校由宋美龄等知名人物创办)、红岩文化(红岩英烈王朴、张永昌、齐亮、何懋金是我校学生、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刘伯承元帅曾在求精中学担任军体教官)。我们编辑出版了《求精史话》等校本教材,指导学生诵读、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用校史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校训是学校的象征,是学校办学理念、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一种浓缩。我校要求学生牢记校训、校风、学风的内涵,烂熟于心。我们还利用历届校友的榜样作用教育、感染学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正是由于无数学子的共同努力,才使得学校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由此激励学生进一步“学榜样、塑形象、练内功”。
2、完善学校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具体表现在校纪校风、班纪班风、师生作风等方面。我校一直在传承、整理、创新中外教育优秀传统和文化精神。“百年树人,精益求精”是求精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不屈不挠的开拓精神,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立足长远的人本精神,是适应社会的务实精神。求精精神的塑造、传承和弘扬是加快学校内涵发展的最重要的环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我校新时期发展的着眼点是精心打造21世纪的精品教育工程,整个教育工程的设计,就是要突出一个“精”字,在“精、特、优”上狠下功夫,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我校要求全校师生都有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做好教育的每一件事及教育的全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培养要走精品之路,教师发展要走精英之路,教学工作要走精艺之路,管理工作要走精细之路,形成独具风采的求精品。换言之,求精师生无论走到哪里,都以治学严谨、思考缜密、办事认真、要求严格,体现精益求精著称。全校师生都为“百年树人,树百年人”,即为国家培养“人数更多、品德更优、素质更高、能力更强;一生奋斗、适应需求、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人才而共同努力奋斗。
3、抓好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科学的管理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前提。有制度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度合理才能使全校师生形成统一的工作观、价值观,才能体现其激励的功能,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为了使学校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艺术化,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细致地修订求精中学的整套职能、职责等规章制度体系,认真地进行完善、补充,形成规范化的系列管理制度,即将编印《求精中学制度汇编》一书。我们希望通过这项工作,实现学校的管理从“人治”到“章治”的转变,我们要求每一位教职工都要明确自己的职务、职责和职权,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和工作程序,各就各位,恪尽职守,强化角色意识。充分发挥制度在管人、管事中的作用,做到从部门到岗位、从人事到财务都有章可循,切实保障部门协调,程序规范,政令畅通,使每一项决议、指令、举措都能落实到底。
我校规章制度分为三大系列:一是学校管理制度系列,如《求精中学校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二是教职工管理制度系列,包括《行政领导工作责任考核制》、《教职工岗位责任考核奖惩量化评分细则》等;三是学生管理制度系列,包括《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制度》、《学生德育量化评分细则》等。
4、加强学校社团文化建设。
(1)经常性地举办系列学术讲座、自然科学报告会、热门话题报告会、辩论赛、征文赛、讨论会、演讲会、文化节、艺术节、英语角等活动,用各种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学生思想阵地,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和学习环境,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利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举行各种主题教育。如“反对邪教、崇尚文明,反对法轮功”展览、五四歌诵赛及团员入团仪式、参加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节目的拍摄工作,组织了 “韩国P、L、T”5人乐队到校举行了歌迷见面会,部分优秀学生干部参加了“走近科学、走进清华、北大” 等等主题活动。并结合学校实际,定期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等多种活动。坚持“活动育人”。做到了开展活动“六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参加学生、定辅导老师、定检查督导)原则。
(2)结合学校特点组织了各种学生社团。如校田径队、校舞蹈队、校排球队、铜管乐队、文学社、课余团校、课余党校、“校园之声”广播电台等,开辟专门教室作社团活动室,聘请相应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多种文化活动、竞赛等。针对倾向性问题和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如“入世后的挑战和机遇”、“法律知识”、“校园礼仪知识”、“青少年道德修养”等,及时地向学生开展了有关知识的教育。并要求各班级每月组织一次主题班会,每学期组织一次供全校师生观摩的主题班会,进行评比。通过开设音乐课、班团活动课等开展日常性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全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和素质。
(3)充分发挥各种学生集合的教育作用。每次集会都注意安全和有序,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精心组织。如开学典礼、新生军训会操、文艺演出等,特别是注重每周一升旗仪式的教育作用,每次升旗仪式都做到程序规范、气氛壮严,国旗下讲话富有教育意义,极大地激发了全校师生的爱国热情。(4)积极开展各种读书读报活动。学校每年拔出专用经费,添购新图书资料和报刊杂志,尽最大努力扩大阅览室座位数,开辟阅报宣传栏。同时配备专职图书管理员,充分利用中午、下午和双休日时间向学生开放阅览室,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在暑假期间组织“读好书,写读后感”活动。
(5)自办文化刊物和文化节目。2001年、2004年,我校师生自办发行的《阳光求精》校园文化刊物,获得了全国中语会颁发的中国校园文化刊物评比一等奖,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受到了广大学生及家长的青睐;求精电视台每天中午播放自摄的校园新闻,反映校园的新人新事;小小鸟广播站和宣传栏编辑组负责有线广播的节目制作、播放和宣传栏的编辑、出版工作;学校建立了年级班级人文环境建设园地,各班由班主任负责出版班级黑板报或壁报。
(6)加强爱校教育。新生入学时,专门组织开展学校的发展历史、成果等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学趣和爱校情结;努力发挥历届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的示范教育作用;统一设计、制作了学校校微、校标,提高了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激发了学生的荣誉感和凝聚力。
七、狠抓社区共建工作,促进文明城区建设
在社区合作方面,我校与市委警卫连、上清寺街道、上清寺派出所、市交警二支队和广场支队一大队配合,开展“军民、警民精神文明共建活动”,聘请法制副校长到校上课,对学生进行法纪教育;继续组织“文明礼仪监督岗”、“小红帽”、“青年志愿者”等服务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参与社区义务劳动、扶助孤寡老人等社会实践活动;为贫困地区、“希望工程”、灾区大量捐款、捐物。如我校和上清寺街道合作举行地精神文明一条街活动就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今年4月初,我校开展了“迎亚太市长峰会,做„五爱‟、„三雅‟新人”的专题教育活动,成立了“迎亚太城市市长峰会”青年志愿者队、义务宣传队和校园“护绿、爱绿”队,组织了“求精中学杯”“迎亚太城市市长峰会”作文大赛,我们要求全校学生了解亚太城市风俗习惯、学习亚太城市礼仪,努力做好各项宣传工作,为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的召开营造良好氛围,以热情的服务态度、高效的工作作风、创新的工作业绩在外国朋友面前树立重庆青年学生文明、诚信、热情的城市小主人形象展示知识重庆、礼仪重庆、诚信重庆和魅力重庆的风采!
在创建学习型城区过程中,我校着眼于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终身教育体系,确立大教育观、大开放观、大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服务社区,资源共享、双向服务,以点带面、全面开放的原则,把开放教育资源作为推进学习型城区创建的重要举措,学校的场地设施等教育资源将逐步向社会开放运作,为社区提供活动基地,为广大市民参加学习教育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定期开放了学校图书馆、微机室、实验室、多功能活动室以及运动场地,健全了管理办法。同时利用教学场地,举办社区居民参加的篮球、健美操、音乐、田径等活动;利用学校的教学设施,组织科普知识讲座和法制报告会,通过发放学习资料、文艺表演等形式,宣传科普知识和法制知识。我校组织学术报告、演讲会、文化讲坛以及大型文体活动,如青少年书法大赛、运动会、文艺汇演等,邀请社区居民参加,让社区居民和学生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活动,参与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我校还选派了教师担任教育辅导员,承担社区教育的组织、培训、辅导工作,经常深入社区,调查了解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协助做好学习型组织创建和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参与社区教育规划与计划的制定及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广泛宣传社区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典型和经验,配合街道组织各种学习教育活动,推进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的开展。
八、狠抓交流和帮扶工作,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我校是重庆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德育示范校、体艺强校,是渝中区教师进修校的师资培训基地和渝中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基地。近年来,我校加大和外市区县其他兄弟学校的联系,接待了来自贵州、新疆、湖北、四川、长寿、酉阳、巫山等一批又一批市内外学校、文化单位的代表团、参观团、访问团来校观摩、交流、学习,我校也经常把公开课、研究课、研讨会向社会各界敞开,欢迎他们观摩、评价。学校向社区开放教育资源,学校的设施、设备、场地等教育资源逐步向社会开放运作,和社会各企事业单位结为友好单位,为社区提供活动基地。我校是我市重要的会议基地和活动中心,仅2004年重庆市就有40多个会议和各种团体的活动放在我校举行。
我校与薄弱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对薄弱学校进行对口支援,派出骨干教师支援贫困地区和周边薄弱学校。如对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学校的丰都二中、巫山关渡中学、渝中区54中、50中,在师资、资金、场地、教学设备上大力扶持,向他们支援了部分设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一方面帮助他们培训教师,接纳薄弱学校的干部教师到我校“跟班”学习,开展教研活动;一方面派出中层干部及骨干教师薄弱学校定期支教,并向薄弱学校开放教育教学和教改科研活动,切实以强带弱,全力帮助薄弱学校脱薄。另外,我校与附近的浮图关职中、曾家岩小学、中四路小学合作办学,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德育科研等方面发挥了基地和辐射作用。
我校也积极加强与名校之间的交流,吸收先进经验,矫正发展过程的诸多问题,精心打造我校百年名校品牌。我们先后派教师到上海市大同中学、建平中学、光明中学,广东省中山中学和本市的一中、南开、巴蜀、八中等名校学习、考察、听课,吸收先进经验,扩展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的力量。2004年11月,我校组织高2005级全体教师到南开听课交流,研究高三后期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措施与方法,探讨教学中的若干问题,使我校教师受益匪浅,倍受鼓舞。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与近郊六区六所重点中学的交流研讨,共同讨论名校发展战略中的优势与困惑。学校办学视野更加宽阔,办学思想进一步解放,在与兄弟名校的互动中更深刻认识到自己,增强了学校超常规发展的信心。“进一步打造求精百年老校优质教育品牌,拓展我校优质教育资源,走出渝中、服务全市”的思想更加坚定。重庆市求精中学校 二○○五年五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