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蓬溪县农村住户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消费增长缓慢 制约因素难以突破
——2013年2季度蓬溪县农村住户调查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
二、蓬溪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总体概况
蓬溪县地处川中丘陵,是一个人多地少,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纯农业大县。幅员面积1251平方公里,辖31个乡镇,495个村,3929个组,农业户数18.39万户,农业总人口66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32.83万人,占农业人口的49.74%;耕地面积50.38万亩,其中:田22.8万亩,土27.58万亩,农业人均耕地仅0.76亩。近几年,蓬溪努力探索丘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农业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多种新型农业发展组织形式遍地开花,以生猪养殖为核心的“猪—沼—果—草—鹅—鱼”、以蘑菇种植为基础的“稻、菇、菜、菜、菜”两年五熟制、以“灯光诱蛾”为基础的绿色水产(原生态养殖)、有机米—红田鱼、林下种养殖等五种立体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在全县推广并逐步扩大,标准化、无公害化、集约化种养殖技术得到大范围的应用。现代农业的大力发展对带动周边农民就业、致富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是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依然落后,外出务工仍然是大多数农村青壮年人的首选。据统计,在蓬溪农村总人口中,常住人口仅为29.7%。在这不到3成的数据里面,16岁以下的占到34.3%,60岁以上的占到51.2%,农房闲置率达68.3%,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
近几年,随着我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实施,农村的水电、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民消费品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以彩电、洗衣机、电冰箱为标志的“千元级”第二代耐用消费品在农村家庭的普及率迅速提高,以汽车为标志的“万元级”第三代耐用消费品也已经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虽然我县农民人均收入逐年不断增长,农村消费占全县消费总额的比重逐年上升,但农村消费市场始终单一,适合农村居民消费的产品少,商业网点布局不太合理,产品售后服务差。同时,农村居民收入依然偏低,消费观念陈旧,储蓄意愿强烈。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我县农村消费市场长期落后,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缓慢。县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全县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3652万元,同比增长15.6%,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0044万元,同比增长16.7%,全年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仅为城镇的46.6%。本次对60户农村住户的样本调查显示,我县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生存性消费的特征较为明显(见图表1和图表2):
图表1:如果有余钱,更倾向于:80.00%60.00%40.00%21.00%20.00%0.00%消费储蓄10%投资9%说不清
66.00%
图表2:如果有余钱想提高生活质量,更倾向于增加消费用于:40.00%30.00%20.00%10.00%0.00%20.00%20.00%31.00%20.00%20.00%10%6%5%乐务衣着保健通讯教娱等)和服疗和房文医品交通活用、用生备料、庭设燃家、材(建住居食品其他
三、制约我县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重点和难点
1.农民收入水平低、收入增长缓慢,影响消费需求的增长
决定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规模的最重要因素是农民的收入。虽然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但农村居民持续增收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县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95元,同比增长15.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27元,同比增长14.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8.5%。制约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
(一)农民增收对务工收入依赖性过强。2012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幅比去年同期稍有回落,但是工资性收入仍是我县农村居民收入的主体,反映农民增收对务工收入的过强依赖。但仅以务工维持高速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提高就业率和增长工资性收入愿景不容乐观。
(二)农村居民生产费用居高不下,影响农业生产效益。随着物价的上涨,农业生产经营费用大幅增加,部分化肥的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最高增幅达到31.1%,推动农业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农资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抵消了国家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压力增大。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已进入减缓阶段,滞留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多数文化素质偏低、择业观念陈旧,年龄较大,其就业竞争力不强,加剧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难度,同时,2012年实体经济生产减速,影响劳动力就业。
2.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预期支出增多,即期消费的愿望低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是我国农村消费不足的重要原因。而近年来,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等新民生三大问题的出现使我县居民只能选择高储蓄、低消费,从而导致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持续走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居民的日常消费,并影响着未来的消费预期。特别是在农村,一方面,农民收入较不稳定,要承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压力,预期收入缺乏保障;另一方面,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生、老、病、死以及子女教育还要承担大量费用,预期支出压力很大。截止2012年5月,蓬溪县新农合已覆盖全县31个乡镇495个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参合农民已达到59.64万人,参合率达95%,新农合在改善农村居民“看病贵”问题上效果比较明显。另外,截至2012年7月底,蓬溪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达13.123万人,参保率仅为20%左右。由于新农保缴付方式有高低几个档次,很多农村居民由于收入较低同时对新农保接收程度有限,从而选择了较低档次进行参保,这样一来,很多已参保农户的保障水平还是很低。
3.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且消费观念陈旧
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市场经营者对消费市场的研究和把握存在严重的“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很多产品从研究设计到开发生产再到营销,生产者所关注的主要是城市消费者,而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消费习惯、购买心理等方面往往没有进行专门的市场调查并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农村消费者享受不到与城镇消费者一样的消费待遇,农村消费者遭受到消费歧视与忽视。在城市销售服务是全方位的,在农村销售服务是欠缺的,厂商的服务链条没有相应的延伸到农村,在很多地方,在很多方面,农村销售的服务存在盲区。另外,农村居民陈旧的消费观念难以改变。我国农村居民仍基本沿袭几千年来一直固有的生活方式,虽然那种纯粹的自给自足的消费模式已不复存在,但商品率偏低仍是我国农村消费的一大问题。在这种带有浓重自然经济色彩的生活方式影响下,我国大部分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落后,许多农民形成了少消费、多积累的传统习惯。所以不是因为没有钱,也不是在消费的硬件设施上有很大限制,而是很多农民就是不敢消费、不肯消费。此外,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村居民在长期消费资料短缺的状态下形成了“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农村居民普遍存在“惜购”、“喜存”的现象。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这种低消费、高储蓄的传统消费观念更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
4.农村居民消费环境与农村居民消费的需求不对称
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监督存在较大的空白,从而导致农村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比比皆是。作为生产资料的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伪劣商品大行其道,其他生活消费品的劣质情况在农村更是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农村居民居住的分散性特点使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较高,从而导致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不足。为此,农村居民在遇到大笔消费之前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平常只能节制消费或者压制消费。农村居民居住比较分散特别是居住在交通落后,甚至没有交通可言的偏僻山区的农村居民,信息闭塞,使得很多农村居民很难获得众多新商品的有关信息而激发消费的欲望,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整体偏低,不少农村居民看不懂电视中的广告,听不懂广播中的商品广告词,这些使得农村居民获取新商品信息的通道受阻,从而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
四、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1.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最直接和最根本的问题,是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的决定因素。因此,只有有效地增加农民的收入,才能够真正地促进农村市场的繁荣。2012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抓各项支农、扶农、富农政策落实,以农民持续稳步增收为核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强化农民增收的各项措施,农民收入呈现出平稳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根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427元,同比增加834元,同比增长14.9%。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一)千方百计“稳增长”,创造更多创业就业机会,实现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一要大力促进产业高端化;二要坚定不移地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努力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业、现代商贸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控制农资价格,为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一是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进“高产粮田”建设。二是积极发展优质生猪、蔬菜、水果等品牌特色农业。三是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四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五是规范农资市场,控制农资价格。
(三)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提高农村经济的质量。一是结合农村综合和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中心村镇产业集聚水平和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能力。二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发展加工、运输、旅游服务等二、三产业。三是推进农民创业工程,引进有技术、有知识的人才到农村创业,鼓励大学生、留学生回乡发展,带动我县农民增收致富。
(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一是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就业竞争力。二是加强协调服务,发展劳务中介组织,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2.进一步完善各项惠农政策,继续加大农村资金支持力度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蓬溪县各级党政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全面小康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力度,继续增加农业补贴金额,逐步完善补贴办法。创新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方式,不断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对基础设施及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农民收入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基本形成以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双增长为主导的增收格局,农民家庭财产规模和财产性收入随之逐渐增加。同时,采取税收优惠、财政贴息、适度剥离不良贷款等政策,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扩大农村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充分发挥财政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通过配套投入土地整理金、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和信贷担保等优惠措施,鼓励和引导开发商和社会资金投资于农业和农村。
3.完善农村社保体系,消除居民的消费顾虑
目前制约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居民后顾之忧较多,对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未来预期支出心中无底。加快农村医疗教育事业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均等化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险水平,真正做到“小病不出门,大病有人保”。增加政府对农村教育、文化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改善农村教育办学条件。全面宣传和推广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逐步建立起广泛覆盖、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加强对现行住房及教育政策的研究,适时推行相关政策缓解买房贵和教育支出负担重的难题,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从根本上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提高居民即期消费能力。
4.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向资本转化
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和土地流转办法,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在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给农民私有和集体所有的房产或土地颁证,允许上市交易和抵押贷款。改革城乡土地征用制度,完善土地征用和拆迁安置办法,提高补助标准。探索并推广以农民土地承包权入股的方式,使农民分享经营性建设项目长期而稳定的收益。积极推进村级社区股份合作制,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量化为其成员的股份。目前,我县已被选为全省“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工作试点县之一,相关试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在考察和借鉴重庆梁平县相关工作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力争为我县有扩大生产经营需求的农户或涉农企业带来实际便利。
5.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农村消费信贷。
一是增加对小额农贷需求客户的信贷支持。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和邮政储蓄银行要加快推进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特别是针对特定群体如大学生村官创业、妇女创业等项目的小额贷款,进一步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创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为农村居民创业就业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不断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我县农村信用联社在发放小额农贷这方面走在各家金融机构前面,对许多农户和涉农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比较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县的农村金融服务特别是信贷服务。二是加快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结算体系。推进农村居民银行卡服务,统筹规划、渐进推进农村地区POS机、ATM机的布放,方便农户消费结算。目前我县已经实现助农取款服务点在全县495个村全覆盖,为农村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三是推进农村消费信贷业务。针对农村居民建房、大件耐用消费品和农用机具购置等消费行为开展消费贷款业务,提高农村居民即期消费能力,满足其消费资金需求。我县在这方面的金融服务还没有跟上,有必要对农村消费信贷需求情况和产品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在可行的条件下引导金融机构适时开展。
(执笔:许家贵 叶强)
第二篇:农村生产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生产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时至今日,中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全国总人口的半数还要多。农村的生产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大潮中居于基础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消费则是一个永远的社会最关注的话题,在改革开放这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居民的消费也发生了巨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消费日趋多元化,需要我们以新的眼光去认识农村,用新的思路去发展农村。
在这个暑假中,我通过对我家所处地区农村发展网上资料的大量查阅和调查问卷的形式总结了十六以来本地区农村经济生产发展和居民消费的基本情况及变化趋势,并由此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居民消费的措施和建议,最后据此做出报告。
一、农村的生产情况
在进行农村生产情况进行调查时,我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走访了部分地区,就春耕种植粮食面积、春耕期间农资市场尿素的价格、春播种子价格、今年春耕生产中水费价格等问题展开了调查。
75%的农户今年春耕种植粮食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还有30%的农户面积有所增加,面积增加的农户主要是种田大户和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农户;53%的农户倾向于种植粮食,剩余的47%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春耕期间农资市场尿素的价格情况,60%的农户认为高于去年同期,还有20%的农户认为尿素价格低于去年同期,剩下20%的农户认为尿素价格和去年持平,这主要是因为今年一季度尿素价格有一点小波动的原因;春播种子价格,85%的农户感觉价格高于去年同期,另外还有15%的农户认为种子价格与去年持平,认为价格没有变化的人主要是稻种自留或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户;今年春耕生产中水费价格,50%的人认为水费升并表示理解上涨行为,理由是电费、人工工资上涨,还有50%的人表示水费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有40%的农户认为今年本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比往年多,还有60%的农户认为本村外出劳动力没有变化,说外出劳动力增加的主要是村干部和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户,说外出劳动力没有变化的是纯农户和以种养业为主的农户以及种田大户。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农村经济呈现出下面的一些特点:
1、种植面积基本稳定。近年来,我国实行长期稳定的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有序发展,粮食最低保护价格逐年上升,农业种植面积保持基
本稳定。
2、农民种植结构调整意愿较强。近年来,虽然粮食类价格逐步小幅上涨,但低于农户收入预期。由于种植经济类作物效益明显高于基本农业作物,部分农户倾向于今年种经济作物。
3、种植成本增加制约农民增收。当前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对农户家庭增收产生了制约。在对尿素和种子价格同比情况进行调查时,调查户均反映尿素价格、种子价格同比上升。
二、农村消费情况
(一)当前农民家庭收入情况
调查显示,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1)、农民从事种植和养殖业;(2)、农民家庭成员在外务工收入为主的;(3)、农民从事农村工副业所得收入为主的。这三种家庭收入比较下来,差距较大。以第一种收入为主的农户来说,普通农户收入最低,普通农户又分两种状况:一是种田面积少,所种的粮食仅供自己消费,并且没有其它收入来源的纯农户生活比较困苦;二是种田面积较多,自食自用外还有余粮出售,并且自养家禽生猪,从事开塘养鱼、虾等副业生产的农户,生活水平较好点,因为近年来国家一再提高粳稻、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所以这部分农户认为今年家庭收入会有所增加。以第二种收入为主的农户,只要家庭成员在外找到务工的机会,家庭收入会稳中有所增加,相反如果外出务工不太顺利,家庭收入则会有所下降。以第三种收入为主的农户人均收入较高,但产品受市场行情的影响较大,在销售行情好的情况下,收入会稳步增长,一旦销路不畅,农户收入增加也就无从谈起。
(二)全县农村居民的消费现状和特点
1、农村消费市场总体发展良好。农村商业网点发展加快,大型龙头企业向农村市场延伸,“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农民消费支出逐年增加。农村消费结构变化较大,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支出逐年提高,此外,农村内部消费差异逐渐拉大。
2、农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稳步提高。随着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等各种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家用电器、交通工具、通信通讯等为代表的消费在我县农村市场增长较快,年均增长16%以上。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在农村已基本普及,移动电话也成为农民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信工具,空调、电脑、汽车等高档消费品也逐步走入农家。
3、生活消费支出增幅较大。蛋、奶、肉、菜等在农民饮食结构中比例大幅增加,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开始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衣着消费支出大幅增长,农民衣着更加注重舒适、漂亮、时尚,名牌服装已成为很多农村青年的选择。
4、住房消费已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首要选择。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的改善。目前全县农民大部分住上了砖混结构的房子,少数富裕的农民住房已向别墅式发展。大部分新盖房和购买的商品房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装修,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不少富裕的农民在农村拥有一套住房的同时,在城镇又买了商品房。
5、教育支出成为农村消费热点。教育支出在农村居民消费总支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成为农民消费结构的新亮点。有条件的家庭对子女教育择校而学,甚至家长长年陪读。教育支出约占农村家庭总收入的1/3。
6、婚丧嫁娶仍是农村家庭重大消费之一。随着城市婚庆礼仪档次的提高,农村的婚庆也随之提高,带动婚嫁摄影、黄金首饰、家居的消费。
(三)促进农村消费的主要因素
1、一系列惠农政策落实。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商品流通状况;免征农业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立贫困生助学金制度等,大大减轻农民负担。近年来,为解决农民工工资长期偏低,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国家制定了城市最低工资标准。
2、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受益增多。农产品价格比上年上涨,农产品价格提高人均增收。
3、社会保障政策稳步推进。近年来,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我市政府更加重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规范制度建设,完善社会服务,各项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农民的消费预期。
4、消费环境改善推动消费提升。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程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农产品流通加快,农民收入增加,有力地带动了家电等产品在农村的销售。同时,为净化农村消费市场环境,维护农民消费权力,各级部门相继出台更为严厉的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处罚措施,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安全的消费环境。
(四)目前农村消费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增收的不稳定性。农民收入增长缺乏稳定性和长效性是制约农村消费的一大原因。虽然减免了农业税,增加了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但总体上支撑农民持续性增长的亮点不多,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价格受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供求关系以及各种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价格走势难以预料。二是农资价格不稳定,上涨速度过快。三是农民打工工资性收入同样存在不稳定因素。少数低收入农户生活消费能力低,基本上还停留在生存型消费状态。
2、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虽有所改善,但与城市相比整体水平较差,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供水困难、交通不畅以及电视、通讯信号覆盖率低等问题,从客观上增加了农民消费成本,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
3、农村各项政策缺位。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及政策尚未完善,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影响农民扩大消费支出。农村养老金制度和社会福利性收养制度尚未到位,乡村养老院、敬老院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实际养老需求,影响消费质量和水平。综合性消费信贷管理制度尚未形成,适合农民的消费信贷品种少。
4、农村商品供应渠道混乱。销售假冒种子、农药、化肥和劣质商品等坑农害农现象在农村时有发生,农民消费不安心、不放心,影响了农村市场的稳步扩张。另外,农村消费品价格高,农村物流成本高,部分抵消了农民所得的实惠,不利于扩大农村消费。
5、农村市场发育不健全。大部分农村市场存在着布局不合理、规模小、场地狭窄、设施简陋、配套不全等问题,有的只好以路为市,在运输、经营、仓储设施等方面局限性大,造成大宗生产资料和耐用消费品供需断层。
6、农村市场适销对路的商品少。由于长期以来,许多工业企业的产品开发以城市市场为中心,多数商品的品种、功能、价格不能适应农民的消费需求,缺乏能刺激农民进一步消费的代表性产品。农村商品产供销与需求结构错位,农村的消费热点难以形成,致使农民本来就有限的购买力难以充分发挥。
7、农民消费观念陈旧。长期的自然经济、弱质农业的土壤培养了农民相对保守陈旧的观念,养成了捂住“钱袋子”的消费习惯,消费预期心理和预期收支趋紧,超前消费意识不强,导致农村消费领域不宽,消费层次不高。与此同时,有些农民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攀比消费日趋严重,赌博活动屡禁不止,这种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加剧了农民的隐形负担。
(五)促进农村消费增长的对策建议
1、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一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扩大优质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积极引导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二是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改善农民工待遇,解决农民工就业、子女就学等问题。三是加大农村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四是继续贯彻落实已经实施的农村减负政策,禁止不合理收费和乱收费现象。
2、完善流通网络,扩大农民消费。大力培育农村新型流通方式,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逐步将连锁经营、代理销售、配送服务等营销方式向广大农村延伸,着力解决农民购物“不方便、不实惠、不安全”之忧。同时,积极鼓励大型超市到农村特别是主要农产品集中地建设基地,促进城乡双向流通,实现产销对接机制,减少流通费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3、调整产品供应结构,适应消费新变化。随着农民收入提高、农村通水、通电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家电产品如彩电、冰箱、电脑等将在农村广泛普及,农村家电市场商机无限。加强对农村商品市场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农村需求和农民消费的特点,开发适合农村和农民消费需求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在品种、规格、性能、式样上,务必讲求经济适用、操作简单,并提供维修、配件等售后服务。
4、改善消费环境,保证消费安全。继续加强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家电”下乡提供最基本的条件;积极探索发展农村消费信贷,活跃农村消费市场;继续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加强农村薄弱地区的监管,发挥农村消费维权网络的作用,依法严惩制假售假活动,营造安全放心的农村消费环境;建立完善农村商品售后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消费倾向。目前,农民养老、医疗和子女就学等方面还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农民不敢超前消费。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只有社会保障措施落实到位,消除顾虑,农民才敢超前消费和放心消费。当前要继续完善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建设,重点解决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全面实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适当提高医疗救助资金标准,切实解决农民因病致贫问题;加快农村敬老养老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依法进入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领域,提升各类福利服务机构层次,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6、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必须重视城乡教育平等,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位的培训,一是面对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二是加强道德理念和法律知识相结合的培训,在加强法律知识培训的同时,还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法治和德制双管齐下,真正规范广大农民行为,提高道德和法律素养,创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是令人向往的,但通往小康社会的路途却并不平坦,“三农”问题是我们在通往小康社会路程中无法回避的隘口,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村消费和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状况,正是通过这一隘口的关键步骤之一。农村发展的美好明天是发展惠及十几亿人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成果公平化的必然要求。
第三篇:农村住户工作总结
2011年我县农村住户工作总结 2011年以来,新宾县调查队农村住户专业调查工作在省队、市队、局、县队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以调查数据质量为中心, 进一步完善调查方法制度,认真快速做好农村住户样本轮换及基本工作。全队人员克服困难,知难而进,认真学习换户方案,以科学的态度和实干精神,努力工作,准确、及时、全面的完成了住户的换户,季度报表及年报工作任务,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受到省、市队领导的好评和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提高素质,熟练掌握农村住户调查方案,做好农村住户调查工作
根据省、市队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我们认真制定了我县农村住户换户计划,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王队长的亲自带领下,我们将村会计及记账户集中到县里统一培训。随着农村住户新的调查网点运行,全体队员多次下乡指导检查,反复强调,努力提高记账员水平,对记帐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当场解决,把握好源头数据的质量关,确保记帐结果符合我县的实际情况,通过一年来的运行,全县辅助调查员和调查户能够熟悉各项记帐规则,对记帐要求的把握更加准确,记帐日期、单位、数量、实物帐等栏目也更为规范,调查表质量不断提高,为全面完成农村住户调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准确及时地完成季、常规调查工作
农村住户年报工作上机录入任务重,控制范围强,错误信息多。
特别是今年年报程序的问题不完善给录入工作增加了困难,住户专业人员,克服困难,严格按照调查方案和省队的工作安排开展工作。放弃节假日,不分昼夜,加班加点进行录入、审核、汇总。认真遵守省、市调查队规定的各类报表和资料的上报时间,圆满地完成了2011年各项常规报表和其它一次性调查工作。上报的数据真实可靠,符合新宾农村经济发展实际。
三、做好数据审核评估工作,切实提高源头数据质量实事求是地做好数据监控与评估。
严格坚持数据质量评估监控制度。首先对帐页记录情况进行过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改,避免了差错率。在录入、审核阶段,对错误信息认真审核,仔细修改,针对数据出现奇大奇小现象的,认真查找原因,并据实更正或写出情况说明。组织相关专门的人员,对住户数据质量从逻辑性、合理性、结构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保证了数据的质量,使调查数据客观真实。
四、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
1认真贯彻省、市、县制定的规范化制度,按上级要求每月、季对新的住户网点基础工作规范化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和抽查,确保调查网络的规范运行。
2、加大对新的住户网点指导和培训,确保数据源头质量和规范化。
3、加强信息服务工作,及时对调查资料进行开发利用,为各级领导部门提供真实可信的农村调查信息,努力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第四篇:关于农村中学生消费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中学生消费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活动背景:什么是消费呢?消费是人们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有意识地消耗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的行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是指生活消费。作为中学生的消费,主要是指其在学习、生活中,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消耗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活动。关于研究和分析中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很多,但是关于农村中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为数却甚少。为了研究和分析农村中学生的消费情况,我们从学生的消费观、父母对子女的消费态度展开调查。
二、调查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电脑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3)(4)研究和分析农村中学生的消费情况。分析和调查父母对子女的消费态度。
找出恰当的对策,给老师、家长和学校合理中肯的建议,树立农村中学生合理的消费观。
三、调查涉及的对象:大方县鼎新乡坡脚中学初中学生,随机抽样调查102人。
四、调查内容:
五、调查报告
(一)调查活动背景:关于研究和分析中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很多,但是关于农村中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为数却甚少。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电脑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以九年级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契机,我班彭启琳同学于2011.1.20至27日对初中年级的同学进行随机抽样了解,进行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二)农村中学生的消费现状:从农村中学生消费表中可看出,农村中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从父母出获得。有50%左右的平均消费在100元以下,100-150元的占20%左右,150-200元的占14%左右,200元以上的占16%左右。大部分有零花钱,但都是50元以下。零花钱用来买书籍和储存起来的各占20%左右,买零食和其它的各占31%和33%,买衣服的占15%。遇到特别喜欢的在50元以上但又不是特别适用的东西的时候,50%以上的人想买,但先考虑一段时间,有43%的人纯粹不要,只有1.8%人马上买下来。有以上可以看出:农村经济的落后,绝大部分学生的消费很低。他们除了购买生活必须品之外,买零食和其它的学生占大多数,买书籍的纸占20%,中学生对书籍的购买欲不强。他们对品牌消费有意识,但还比较理性。
(三)对策及建议:作为家长额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对于喜欢的但又不适用得东西,家长不能过分满足儿女的欲望,不能助长他们胡乱消费的心理。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激起他们的阅读愿望,让更多的人愿意去购买书籍。对品牌消费方面也要加大教育力度,树立他们正确的消费意识。
第五篇:农村收入与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提升农民消费水平、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一环。据相关统计测算,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每增加1 元,将给国民经济带来两元的消费需求;农村人口对任何家电的普及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38 万台(件)的消费需求。因此,如何开发潜力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是我国扩大内需政策能否取得有效成果的关键。本文深入分析了临河地区广大农村居民的收入、消费结构及近期农村消费需求出现的新特点,对影响我国农村地区消费需求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就如何进一步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提出了相关建议.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共在图克镇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 份,回收率95%。
农村的收入消费结构及主要特点
近年来,农民家庭收入普遍提高,收入结构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特征,具有较高层次消费能力的人只占很少部分。受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影响,农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2012年样本农户人均纯收入为40000 元,比2011年提高11.3%。农户家庭收入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特征。2012 年,家庭总收入在40000元以下的占5.7%;收入在40000~100000 元的占16.8%;收入在100000~150000元的占样本农户的42.9%,其中74.3%的主要从事种养业,20%以进城务工和经营农副工商业为主要收入来源;收入在80000~100000 元的占28.6%,其中43.1% 的家庭有进城务工人员或从事农副工商业经营;收入在100000元以上的约占6%,其中75.2% 的主要以进城务工和经营农副工商业为主要收入来源,这部分农户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除了日常的生活性消费和生产性消费外,旅游、保险及高档耐用品消费在其总支出中占有较大比例.总体上看,生活性消费和生产性消费比重相当,但高收入家庭用于生活性消费的支出明显大于生产性消费。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居民消费呈“三分”特征,即1/3 用于生活性消费,1/3 用于生产性消费,1/3 用于预防性储蓄。农村生活性消费和生产性消费并重是农村消费不同于城市消费的重要特征之一。
此外,农户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与农户收入水平直接相关。收入在50000元以下的农户中,95% 以上停留在基本的生活性消费和生产性消费中,非生活必需品以及高档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量几乎为零,消费层次仍然较低。但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农户中,用于生活性消费的比例远高于生产性消费,这主要是因为在高收入农户中,大部分人不从事农业生产,进城务工和经营农副工商业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其对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较少。
通过调查还发现,消费层次的提高取决于收入的一个临界值。当家庭纯收入达到5万~6万元时,生活性消费特别是高档耐用消费品及奢侈品消费在总支出中的比例大幅提高,且收入水平越高,收入的消费弹性越大。当家庭纯收入达到5万元时,收入水平每提高1000 元,90% 的家庭将把其中的80%用于消费。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提高农村消费需求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普遍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由于高收入家庭的消费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开发,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潜力又较小。因此,如何开发大多数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费能力是提高农村消费市场的关键。
当前农村消费出现的新特点
第一,购买家电、耐用消费品成为趋势。太阳能热水器、燃气灶具、中档家具、大屏幕彩电、电冰箱等将是今后农村消费的重点。问卷调查显示,电脑、摩
托车、移动电话是当前农村居民消费的热点。
第二,受价格影响,购买小型农用机械意愿强,对国家补贴的大中型农用机械购买意愿较低。在有购买农资商品计划的农户中,小型及手扶拖拉机占比最高,购买计划达到了31.2%。购买农资商品时,农民首先考虑的因素依次为“功能实用”、“价格”、“质量”。而对国家给予补贴的大中型拖拉机,农民的购买意愿并不强烈。这一方面是因为相对于农民收入来说,大型农用机械价格较高,农民购买力有限。另一方面,目前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大部分农户仍然是小规模耕种,对大型农用机械需求有限。
第三.农民对国家优惠政策掌握程度有待提高。农民希望“家电下乡”、“农机下乡”中商品的价格能够有所下降。调查显示,目前农民对国家提高农村消费的优惠政策了解程度有待提高。同时,31.2% 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等活动存在不符合本地实际的情况,主要是销售的产品结构单一,售后服务水平不高。对于“家电下乡”活动销售的商品,有44%的认为“活动销售的各项商品价格偏高”,其中有38.6% 的认为下降20%左右较为合适”,29.5% 的认为下降15%左右较为合适.对于“农机下乡”活动销售的农用生产资料,有55.5% 的认为“活动销售的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偏高”。
影响农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第一,对未来收入和物价状况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心理,预防性储蓄较大。调查显示,由于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仍不是十分健全,大部分农户不敢贸然消费。在样本农户中,40.1%的农户储蓄的目的是供子女上学,33.6% 的是为了看病就医,20.9% 是为了储备养老。此外,未来收入和物价走势的不确定也制约了农户的消费能力。
第二,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相关金融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支付结算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目前,现金支付仍然是农民进行消费结算的主要方式。走访调查显示,只有不到9%的县(乡)在部分较大的商店配备了POS机具,且只有县城及以上才可以进行POS 机刷卡消费,在大部分乡镇根本没有POS 机。同时调查中也了解到,随着近期假币在部分地区出现,广大农户对刷卡消费关注度提高,特别是在粮食收购时期,大部分农户倾向于使用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问卷显示,39.1% 的农户希望能够在农村地区进一步扩大和完善银行卡等非现金结算工具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环境;28.5% 的农户表示,如果配备了POS 机,将首选刷卡结算;26.3% 的农户表示,如果支付环境进一步改善,可能会进一步激发自己的消费热情。二是针对广大农户的消费信贷产品需进一步丰富。调查显示,六成左右的农户表示目前针对农村的消费信贷产品还较为缺乏,非常希望能够在一定的限度内通过消费信贷增加消费。在接受调查的农户中,67.3% 的农户没有获得过贷款,其中12.4% 的农户具有消费意愿但缺乏资金支持。如果能够取得贷款资金支持,80.2%的农户表示将扩大消费支出。
第三,民间借贷对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有限。在接受调查的农户中,仅有13.4% 的农户有过利用民间借贷进行日常生活性消费的经历。其他大部分农户只是在婚丧嫁娶、子女教育特别是在农业生产资金不足时才发生民间借贷,平均人均借贷金额为10000元左右,借贷的加权平均利率约为14%。总体上看,利用民间借贷进行日常生活性消费的人较少,且借贷金额有限,民间借贷对消费需求特别是生活性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有限,而更多的是用于弥补生产性消费的不足。进一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政策建议
第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只有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才能扩大农民消费需求,进而带动农村消费市场需求的扩大。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到,农民收入一旦增加到某一水平,其边际消费倾向将会显著上升,并在短时间内转化为现实的有效需求。为此,应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通过增加补贴等方式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应指导农民面向市场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真正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在产业上狠抓有较大市场容量的特色产品,在产品上强化品牌意识,大力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加强农产品流通,切实做到增产增收增效。
第二,针对农户消费特点,应大力开发适合广大农户生产和生活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研究表明,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优质、高效、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对提高消费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提高农户收入水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此情况下,应通过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的方式激发农民的消费潜力。一是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支付体系,结合农民工银行卡等针对农户的银行卡使用范围的扩大,统筹规划广大农村地区POS 机、ATM 机等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布放,积极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方便农户的消费结算。二是加强金融创新,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农户消费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根据农户购买力有限的特点,可针对农民住房建设、大件耐用消费品和农用机具购置等方面的消费开展按揭贷款、分期付款、小额消费贷款等消费信贷业务,增强农民的购买能力,满足农民的消费需求。三是积极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分散农业经营风险,确保农民稳定增收,消除金融机构对开办农民中长期消费信贷的顾虑,提高金融机构办理农村消费信贷的积极性。
第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是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民消费支出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农村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农民的消费障碍。同时,不断提高农村乡镇商品市场建设的质量,充分利用农村重点小城镇市场网络,为农民消费提供便利服务。加大对国家惠农消费政策的宣传解读,鼓励农民转变消费观念,增强农民消费意识。
第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民消费预期。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和补偿制度、农村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对农村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降低农民的养老成本和预防性储蓄比例,稳定农民的收入和支出预期。同时,针对子女教育费用占支出额较大比例的实际,大力发展适合农村家庭子女的教育金融服务,使求学者能够用自己的未来收入支付教育开支,从而降低广大农户家庭用于子女教育的储蓄比例,增强农户的即期消费意愿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