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村卫生室管理规范 2
附件4 陕西省村卫生室管理规范(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筑牢农村卫生工作网底,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建设与管理,明确村卫生室功能和任务,不断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及基本医疗需求,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执业医师法》及《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制定本管理规范。
第二条 村卫生室是村级公益性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将村卫生室的建设和管理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第二章 设置原则
第四条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方便群众、便民管理的原则,根据区域行政规划及服务人口中居民需求、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规划和设置村卫生室。原则上
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且必须设置在行政村属地内。人口在5000人以上或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服务半径超过3公里以上的边远行政村可增设1所村卫生室。对服务人口较少或服务半径不超过1公里的村卫生室可合并设立,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不设村卫生室。
第五条 村卫生室可由村民委员会集体举办、乡镇卫生院设点、乡镇村联办、乡村医生或有执业医师(助理)资格的个人承办等多种形式举办。
第六条 举办村卫生室,应由取得相应资质的人员提出书面申请,经村民委员会同意,由乡镇卫生院审核,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从事批准范围内的医疗卫生服务活动。
第三章 建设标准
第七条 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从业人数以行政村服务人口数为基础进行核定,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宜。村卫生室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内的配置1名,1000人至2000人的配置2名,2000人至3000人的配置3名,3000人以上的配置4名。
第八条 村卫生室的房屋安全、牢固,整体建设应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的标准。
(一)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开展静脉输液业务的面积不少于70平方米)。业务用房与生活用房严格分开,相对独立。若为人字形顶的房屋,要有硬性吊顶,吊顶要严密不漏尘。室内布局符合国家卫生学要求,门窗密封良好,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各室采光、通风、保暖条件良好。室内外墙面应刮灰刷白,地面应硬化隔潮。电路铺设规范、安全,能满足业务工作需要。要独立设置或在外墙上设有不少于150×90cm的健康教育宣传栏,装饰要美观大方。院落要整洁,地面硬化、绿化、美化。要有独立、符合卫生要求的厕所。
(二)分室设置要求。一般的村卫生室至少应做到三室分开,即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开展静脉输液业务的村卫生室应增设留观室,不与乡村医生住宅相连或相近的村卫生室要设有值班室,即五室分设。
(三)标识标牌要求。村卫生室的标识牌要全省统一,标识、标识牌及制作要求见《陕西省卫生厅关于启用村卫生室标识标识牌的通知》,卫生室内各室的标牌为银色10×25cm合金牌,以市或县(区)、乡镇为单位统一制作。统一规范名称为:XX村卫生室。村卫生室的标识牌应悬挂于卫生室大门的正上方,各业务室的标牌应悬挂于门的正上方或侧旁。村卫生室使
用的物品,如规章制度牌、工作服、门帘、床单、处方、资料本册封面等,可统一在其适当位置设置村卫生室标识。
第九条 村卫生室应该配备基本设备:诊查床、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身高体重计、接种包、出诊箱、氧气瓶(袋)、药品柜、有盖方盘、消毒缸、污物桶、资料柜、高压灭菌设备、健康宣传版、压舌板、处置台、紫外线灯、电话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第十条 村卫生室配备药品应符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
第四章
工作职能
第十一条 村卫生室主要职能是:
(一)在县级及以上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二)协助县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乡镇卫生院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三)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对超出诊治能力的急危重患者,做好初级救护,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或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做好辖区内居民家庭康复指导。
(四)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填写统计报表,按时完成疫情、出生、死亡等卫生统计信息的记录、收集、整理、上报工作。保管有关工作资料,定期参加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或乡镇卫生院组织的业务培训学习。
(五)协助开展村级爱国卫生运动,积极推进农民健康教育行动,大力宣传普及卫生科普知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六)认真学习,大力宣传,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倡导、推行文明卫生生活方式。协助完成新农合筹资任务,并按照相关规定积极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工作。
第五章 执业规则
第十二条 村卫生室应当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其有关规章制度。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
第十三条 村卫生室应在许可的执业范围内开展诊疗活动,运用中、西医药诊疗技术为群众服务。提供巡诊和上门服务,开展农村适宜的医疗卫生服务。不得设置手术室、制剂室、产房及病房,不得开展除一般简单体表的清创缝合及外伤急救包扎外的其他手术。不得开展家庭接生和出具各种医学诊断证明。不具备抢救条件(无供氧设备、急救药品和观察床及相应技术)的村卫生室,不得开展输液和须作过敏试验的注射业务。
第十四条 村卫生室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诊疗操作规范,必须做到诊疗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票据、进药有凭证、转诊有记录、疫情有报告。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医疗文书,制度职责、业务范围、收费标准应公示上墙。
第十五条 村卫生室严格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处置与管理。实施安全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销毁”。
第十六条 村卫生室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对医疗废弃物及时收集、处置。
第十七条 村卫生室应积极实施新农合门诊统筹制度。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应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并将村卫生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的基本药物费用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支付比例高于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支付比例。
第十八条 村卫生室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三统一”管理和零差率销售,依照国家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基本药物目录,按规定购进和使用药物,不得擅自扩大用药范围。
第十九条 村卫生室应建立完整的药品购进验收记录,按要求对药品进行储存、保管,严禁使用过期、失效、霉烂、虫蛀、变质的药品,严禁使用剧毒药品、毒麻精神药品。村卫生
室应坚持合理、安全用药,不得滥用抗生素、激素、维生素。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负责行政区域内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乡镇卫生院协助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村卫生室的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工作考核等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严格乡村医生准入管理。乡村医生实行聘用制。乡村医生应具备执业(助理)医师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医生执业证书》资质。未经注册聘任,不得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准入管理,严禁并坚决打击不具备资持贩人员非法行医。
第二十三条 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乡村医生年龄达到60周岁或因身体等原因不能胜任工作的,应及时调整,调整后不再享受在岗待遇。对在岗乡村医生经考核不合格的,在6个月之内可以申请进行再次考核,愈期未提出再次考核申请或者经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乡村医生,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注销其执业注册,并收回《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对不履行乡村医生职责或工作责任心不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解聘并收回
《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第二十四条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依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负责组织本地区乡村医生的考核工作。第2年考核一次,建立考核档案。考核合格后,方可继续执业。两次考核不合格的乡村医生,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注销注册,收回《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第二十五条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村卫生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范围,在不改变乡村医生人员身份和村卫生室法人、财产关系的前提下,全面实施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第二十六条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村卫生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提高乡村医生及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第二十七条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负责制定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办法及考核标准,定期对村卫生室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在所在行政村公示,作为财政补助经费核算和村卫生室聘用乡村医生的依据。
第二十八条 乡村医生应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及岗位培训,乡村医生接受培训情况作为年度考核、执业
注册与再注册的依据之一。
第二十九条 县财政部门要将乡村医生培养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制定经费保障措施并加以落实。县卫生局要组织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保证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累计时间不少于两周。乡镇卫生院每月业务培训不少于3小时。要结合探索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和推进签约服务模式,积极做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衔接。
第三十条 建立和健全乡村医生报酬多渠道补偿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乡村医生报酬由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本医疗服务补助、业务服务收入和其他收入构成。
(一)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乡村医生的职责、服务能力及服务人口数量,明确应由乡村医生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具体内容,合理核定工作任务数量和质量,确保与其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相适应。原则上应将不低于4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由村卫生室承担,并拨付相应比例补助资金,经考核兑现。若个别村卫生室没有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资金按照考核结果发放,结余部分应全部用于对其他考核优秀村卫生室的奖励,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
(二)基本医疗服务补助。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由政府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给予专项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个乡村医生每年一万元。根据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群众满意度等各种因素,采取绩效考核的办法兑现。可以扣差奖优,但不得挪作他用。
(三)诊疗服务收入。乡村医生提供的一般诊断治疗服务,主要由个人和新农合基金进行支付。要按照物价、卫生、人社和财政等有关部门相关政策。在不增加群众个人负担的前提下,调整村卫生室收费项目、一般诊疗费标准及新农合支付政策,充分发挥新农合基金对乡村医生的补偿作用。
第三十一条 县级卫生、财政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村卫生室补助经费划拨、发放等使用过程的监管。加强药械购进及使用管理,督促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帐务,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药械采购、业务收支、村医补助发放等帐册,做到帐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
第三十二条 建立和完善乡村医生养老制度,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继续按照新农保加工龄补贴政策规定实施养老补助。
第三十三条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卫生资源配置和区域卫生规划,加强乡村医生后备队伍建设,根据需求选派人员
进行定向培养,及时补充到村卫生室。鼓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退休的执业(助理)医师到村卫生室工作。
第三十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乡村医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培养和树立乡村医生先进典型,定期评选表彰优秀乡村医生,增强他们献身农村卫生事业的荣誉感、使命感,努力塑造乡村医生队伍的良好形象。
第三十五条 村卫生室负责保管和使用政府配置的国有资产,不得流失、挪用。
第三十六条 对村卫生室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违反有关规定的,应予以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适用于对全省村级卫生室的管理。第三十八条 各市、县(区)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实施细则。
第三十九条 本规范从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
第二篇:规范村卫生室药房规章制度
平安县医疗机构各项规章制度及职责
目录
药房管理制度
药品和医疗器械购进、验收制度 药品和医疗器械养护、保管制度 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销毁制度 安全用药用械责任承诺制度 药品储存养护制度 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不合格药品报告制度 卫生和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次性医疗器械采购、使用、销毁制度 药房管理制度 药品购进验收制度
工作制度
(1)村卫生室必须在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指导下,开展预防、保健和医疗工作,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及其授权单位的监督管理。
(2)承担本村的预防保健、医疗卫生、康复指导、双向转 诊、健康教育等卫生工作任务。
(3)诊疗病人认真负责,不能诊治的病人及时转诊,必要 时亲自护送到上级医院。
(4)建立预防保健、医疗卫生、康复服务、健康教育各种 登记和医疗服务工作中的门诊病历登记、传染病登记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登记。各项登记、统计资料数据要真实可靠、完整齐全,按时统计上报乡镇卫生院。
(5)保质保量地完成本村内的预防接种和有关业务任务。及时填报各类统计报表,全面掌握本村基本情况。
(6)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结合实际定期更换内容,大力开展预防保健、防病治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妇幼卫生工作制度
(1)认真贯彻《母婴保健法》,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筛查高危孕产妇,动员孕产妇住院分娩。
(2)准确掌握出生人口、孕产妇、婴幼儿基本情况,规范 各类表册,做到底子清、数据准。
(3)指导妇女开展“五期”卫生保健,推行科学接生和科 学育儿知识,实行住院分娩,提高住院分娩率和卫生知识知 晓率。
(4)协助上级预防保健机构或乡镇卫生院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和儿童保健工作,大力宣传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知识。
(5)对各种妇女保健措施的落实和疾病发生情况的统计表格要认真填写,按时上报,定期分析,妥善保管。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切实加强各类传染病的管理和防治工作,做到有法必依。
(2)做好传染病疫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3)按规定免疫程序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建立健全预防接种登记,及时妥善处理接种异常反应。
(4)按规范管理和使用预防接种器材及冷链设备,确保接种工作质量。
(5)做好地方病、结核病、传染性肝炎的统一归口管理工作,对新发病人进行系统管理,定期进行预防性投药。
传染病报告工作制度
(1)报告病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5种,丙类传染病10种。
(2)报告方式:疫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病例由乡村医生通过电话或乘交通工具等方式报告乡镇卫生院。
(3)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于6个小时内逐级报告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其他乙类传染病应于12个小时内报告。丙类传染病应在24小时内报告。
(4)传染病报告的同时,应做好传染病登记、填写好传染病报告卡。
(5)配合乡镇卫生院或上级疾控机构进行病源调查、采取防控措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1)报告内容:
①传染病暴发疫情:某种传染病就珍人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流行时;
②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数天内就诊多例同一病症的不明原因的疾病,或就诊同一症状病例有相对地区聚集性;
③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
④历史上未曾出现过或本地罕见的传染病; ⑤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报告方式:通过电话报告,无通讯条件的乘车、骑马或步行报告。
(3)报告时限: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在2小时内报告。
药 品 管 理 制 度
(1)严格执行基本药物目录,明码标价,公示公开。(2)按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要求,药品计划经乡镇卫生院审批,由有资质的药品供应网点配送或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采购供应。
(3)各类药品按种类和品目摆放,做到防潮、防蛀、防尘、防晒、防冻,严禁与食品、百货、农药等共同存放。
(4)定期对各类药品进行查验,防止过期失效和发霉,严禁使用过期失效、假劣和霉变药品。
(5)坚持合理用药,不得乱用、滥用抗菌素,西药调配时禁止直接用手接触,中草药调配必须使用量具。
(6)进购药品的各类票据要装订成册,妥善保存。
医疗文书管理制度
(1)村卫生室必须使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统一处方、门诊病历登记、传染病登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登记等,必须用蓝黑墨水或书写笔书写,字迹清晰,不得涂改。
(2)处方填写要完整,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日期、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服法、次数、药价等,并有医生和配方人签名。
(3)门诊病历登记、传染病登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登记必须坚持随诊随登,做好填写内容完整规范不漏项,传染病报告卡要准确及时上报。
(4)处方及各种医疗文书必须装订完整,妥善保存,处方应保存1年,各种医疗文书保存期不少于10年,信息资料长期保存。
(5)《村基本情况统计表》、《孕产妇及儿童预防保健情况统计表》图表要及时上墙,逐年类推前五年的数据,保持图表的干净、整洁和完好。
消毒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操作规程和隔离消毒程序把消毒关。
(2)各类器械均要经高压消毒后方能使用,并实行一人一针一管,防止发生交叉感染。杜绝因消毒不严而发生的医疗事故和差错。
(3)做到消毒、非消毒器械分开,并在方盘注明,防止交叉污染。
(4)对所使用的棉球、安瓿、一次性注射器及废弃物要定期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严禁重复使用。
门诊管理制度
(1)保持室内外干净卫生,各类用具、器械摆放有序,标志明显,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
(2)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工作衣帽上岗,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要经常讲究个人卫生。
(3)对就诊的患者全部实行医疗文书登记制,做到看病有登记、开药有处方、转诊有记录、传染病有报告。
(4)对患者做到随到随诊,态度和蔼热情,对老年疾病、残疾人坚持上门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多q6方便和服务。(5)通过患者就诊,大力宣传卫生保健和卫生防病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预防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6)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和急诊的初步救护治疗工作,负责及时转送急、危、重症病人到上级医院。
乡村医生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各项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法令和地方性法规、规章,为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努力工作。
(2)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委会的统一领导下,组织指导村民积极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健康教育,做好改水改厕,改善居住、生活环境。
(3)做好以传染病预防、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重点的防病工作,做好疫情管理及计划免疫工作。
(4)协助村妇幼保健员开展妇幼保健,实行儿童系统管理、孕产妇系统管理,筛查高危孕产妇,动员孕产妇住院分娩。
(5)协助村委会搞好新型合作医疗、特困医疗救助的宣传动员,做好门诊医疗服务工作。
(6)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诊救护工作,对不能诊治的病人及时转诊。(7)积极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创建规范化村卫生室,大力开展六统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8)努力完成卫生项目的各项工作指标,做好各项卫生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和管理工作,并准确、及时上报。
村妇幼保健员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各项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法令和地方性法规、规章。
(2)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妇幼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
(3)做好儿童系统管理、孕产妇系统管理,筛查高危孕产妇、动员孕产妇住院分娩。
努力完成妇幼保健项目的各项工作指标,做好妇幼卫生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和管理,及时上报。
药品和医疗器械购进、验收制度
1、药剂人员负责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做好购进、验收管理工作。
2、购进药品和医疗器械以质量为前提,按就近采购原 则从合法的经营企业进货。
3、购进药品和医疗器械前,由负责人对与本卫生室进行业务联系的供货单位人员进行合法资格验证,包括查验身 份证明、法人授权委托书、生产或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索取并留存加盖鲜章的复印件备查。
4、购进药品医疗器械须索取并保留合法票据,做到票、货相符。
5、购进药品医疗器械应由质量验收人员负责按送货票 据、批号进行逐批验收,对照实物进行品名、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数量的核对,并对药品外观、性状、内 外包装质量和标识情况进行检查,准确无误后,验收员在送 货凭证上签字,购货凭证每月按时间顺序装订成册,保存至 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且不得少于三年。
6、验收时,发现质量可疑的品种,以及实物名称、批 号、数量与送货凭证载明的名称、批号、数量不相符的,予 以拒收,不得入库陈列。发现假劣药品,及时向县药品监督 管理局报告。
药品和医疗器械养护、保管制度
1、药品与非药品、内用药与外用药、易串味药品与一 般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与其它药分开存放。用于陈列药 品的货柜、货架等应保持清洁卫生,防止人为污染药品。
2、急救药品应集中定位存放。出诊箱药品原则上使用 药品原包装,标明药品生产厂家、名称、批号、有效期,拆 零使用的应当符合拆零药品管理要求。
3、特殊管理药品保管实行专人专柜专锁,保留使用药 品处方代替专帐登记。
4、中药饮片应一味一斗,不得错斗、串斗、混斗。装 斗前应进行质量复核。中药饮片斗前必须写正名正字,斗内 保留原包装的标签直至使用完。保持斗内清洁卫生,斗内药 品无虫蛀、霉变、潮解、杂质等。每季度进行一次中药饮片 清斗养护。
5、拆零药品集中存放于拆零药品专柜,保留原包装和 说明书,直至该药品使用完,并保留使用药品处方代替药品 拆零记录。
6、药品陈列地点应当符合药品包装或说明书上规定的 贮存条件。每天上午 9 点、下午 4 点对药品储存场所温度、湿度情况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温度或湿度超过正常范围(常温 0-30℃,相对湿度 45-75%)或药品说明书上规定的 温度范围时,及时采取调控措施,达到正常范围,并记录调控措施及结果。温度高于 30℃时使用风扇等设备降温,湿度 高于 75%使用生石灰吸潮或风扇除湿,湿度低于 45%适量在 地面洒水增加药房湿度。
7、每月对陈列药品进行一次检查养护,并做好药品 养护检查记录。对效期不足6个月的近效期药品,应按月填报“近效期药品报告表”。
8、在药品养护检查中发现过期失效以及氧化、潮解、退色、变质等不合格药品时,应立即下柜,存放于有显著标 识的不合格药品区。
9、保持个人清洁卫生,直接接解药品的人员应身体健 康,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根据药品的使用情况,对一般品种按季度进行药品质量的养护检查,重点品种(如:易潮解、易霉变、见光易分解等)按月进行养护,并做好养护记录,养护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二年。
10、药品与非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柜储存,内用药与外用药、性质互相影响、易串味的药品应分柜存放,标志明显、清晰。药品应按品种、用途或剂型分类储存,标签放置正确,字迹清晰。
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销毁制度
1、从事处方调配、审核的人员必须是依法经过资格认 定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或由经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部门 培训合格的专职(兼职)药学技术人员担任,对调配处方进 行审核、核对。
2、村卫站(室)在核定的诊疗范围内,凭执业医师或 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调配使用药品。调配使用特殊管理的药 品,须严格使用专用处方限量供应,调配人员须在处方上签 字或盖章。处方应该按照有关规定妥善保存。
3、调配药品需要拆零时,调配人员、工作环境、使用 工具、包装物品应当符合卫生和质量要求,不得对药品产生 污染。
4、加强合理用药管理,避免滥用抗菌素。药品调剂人 员应当向药品使用者正确说明药品性能、用法、用量、禁忌 等事项,不得进行虚假宣传。
5、药剂人员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对 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 师更正或者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6、不得使用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 淘汰的医疗器械,不得使用小包装已破损、标识不清的无菌 器械,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
7、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应当消毒并做毁形处理,做好回收及销毁记录。
8、不合格药品销毁做好记录,特殊管理药品的销毁应 当通知药品监督部门执法人员在场监督并签字确认。
9、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注意考察、收集本单 位使用药品的质量、疗效和反应,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 良反应时,按规定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报告。
安全用药用械责任承诺制度
1、严格遵守《药品管理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 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主动接受政 府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接受患者及社会的公开监督。
2、坚持“合理用药,质量优先”,严格执行规范药房 实施标准及质量管理制度,确保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有 效。
3、严把药品、医疗器械购进关口,保证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决不使用不合格药品和 不合格医疗器械。
4、积极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妥善处理患者的投诉和建 议,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要求,树立诚实信用的社会形象。
药品储存养护制度
一、按照药品温湿度储存条件的要求,将药品分别存放于常温库、阴凉库、冷库。常温库温度在0-30摄氏度之间,阴凉库温度在0-20摄氏度之间,冷库温度在2-10摄氏度之间,正常相对湿度在45%-75%之间。
二、对库房(药房)温湿度条件实施动态监测、控制工作,每日上下午定时各记录一次库内温湿度,根据温湿度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通风、降温、除湿等措施。
三、库存药品应按药品批号及效期远近依次存放,不同批号药品不得混垛、无倒置现象,五距要适当。(即药品货位之间的距离不少于100cm,跺与墙的间距不少于30cm,跺与屋顶间距不少于30cm,跺与散热器或供暖管道的间距不少于30cm,跺与地面的间距不少于10cm)。
四、药品实行分类管理,具体要求:
1、药品与非药品(消毒防腐用品、医疗器械等)、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货位存放;
2、一般药品与易串味药品分库存放;
3、特殊管理药品要专人保管、专库(柜)存放、专帐管理,专朋登记,专用处方;
4、中药材、中药饮片应按照不同品种的要求,分开摆放;
5、不合格药品单独存放,并有明显标志。
五、坚持“预防为主、消除隐患”的原则,按照药品养护管理程序对在库或药房陈列的药品根据流转情况按月进行检查养护,并做好养护记录,防止药品变质、失效,确保储存药品的质量。
六、检查养护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从业资格。
七、对效期不足三个月的药品实行重点监控,按月进行催销。
八、检查养护发现有质量问题的药品应立即下架,停止使用,集中堆放,做好标记,报单位药事管理委员会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进一步处理,并做好记录。
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一、为强化特殊药品的管理工作,有效地控制特殊管理药品的进、存、销行为,确保依法使用,根据《药品管理法》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特殊药品,是指国家规定有特殊管理办法的医疗用诊断或治疗药品,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四大类。
三、特殊药品必须从具有相应合法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购进。
四、药房质量负责人负责审核特殊管理药品供货单位的合法资质,并索取相关证明资料,建立档案.
五、特殊药品的购进计划必须由主管领导审核,合理调配储存,不得超过规定储存量。
六、购进的特殊药品外包装的标签或说明书上必须印有规定的标识。
七、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必须实行双人验收,储存于专库(柜),放射性药品的储存专库(柜)应配备与放射剂量相适应的防护装置,双人双锁,专帐记录,专人保管,并配备防盗措施。第二类精神药品验收同普通药品,但应存放于相对独立的专门区域,实行专人专帐管理。
八、加强特殊药品的帐货管理,做到帐、货、票相符,发现差错应认真查找原因,并按规定及时向药监、公安部门报告。
九、特殊药品严格按规定使用,其中毒性、麻醉中药品种只能用于中药处方配方使用,并严格限定剂量,不得单剂出售,二类精神药品应按规定使用,药品质量负责人和药剂调配人员均应在处方上签字或盖章,处方保存两年。
十、不合格品种应按规定的程序办理报告、确认、报损、销毁,需报损、销毁的特殊管理药品必须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在公安等部门的监督下销毁,并做好销毁记录。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一、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二、药房质量负责人负责收集、分析、整理、上报本院药品不良反应信息。
三、凡本单位使用的药品,如有不良反应情况出现时,核实后立即逐级上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
四、如用药后有异常反应,要及时停止用药并向医生咨询。
五、发生药品不良反应隐情不报者,根据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不合格药品报告制度
一、为严格不合格药品的控制管理,严防不合格药品进入药房(库),特制定本制度。
二、质量不合格药品不得采购和使用,凡与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不符的药品,均属不合格药品。
三、药房质量管理人员负责不合格药品的上报工作,对不合格药品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
四、在药品购进验收和检查养护过程中发现不合格药品,应及时下架,集中存放,设醒目标志,并及时报告单位药事管理委员会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理。
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抽查、检验判定为不合格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告发文、通知查处发现的不合格药品,药房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单位的药事管理委员会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理。
六、不合格药品应按规定进行报废和销毁,特殊管理药品的报损、销毁应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公安等部门的监督下进行销毁。
卫生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卫生管理责任到人,药房(库)应明亮、整洁,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清洁,库区要定期打扫,做到“四无”,即无积水、无垃圾、无烟头、无痰迹,保持环境卫生清洁。无环境污染物,各类药品分类摆放,规范有序。
二、保持药房(库)内外清洁卫生,严禁工作人员把生活用品和其他物品带入药房(库),放入货架.
三、仓库环境整洁、地面平整,门窗严密牢固,物流畅通有序。并有防虫、防鼠、防潮、防污染、避光设施。
四、药剂人员在岗期间应佩戴标明姓名、技术职称等内容的胸卡,做到个人卫生整洁,勤洗手、勤剪指甲,着统一的清洁工作衣帽。
五、药剂人员每年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药剂人员的健康档案。
六、如发现患有精神病、传染病、化脓性皮肤病或其它可能污染药品的患者,应立即调离药剂岗位。
一次性医疗器械采购、使用、销毁制度
一、医疗器械的采购必须从具有《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购进。
二、购进医疗器械实行采购验收制度,并做好记录。采购验收记录应包括:生产厂商、供货单位、品名、型号、规格、数量、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灭菌批号、有效期、验收结论、验收人员等。在验收和使用中,发现不合格医疗器械应立即封存,并及时报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不得擅自处理。
三、医疗器械采购使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一)从非法渠道购进无菌器械;
(二)使用小包装已破损、标识不清的无菌器械;
(三)使用过期、已淘汰无菌器械;
(四)使用无《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无医疗器械产品合格证的无菌器械。
四、建立健全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销毁制度。使用后的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必须按规定销毁,其零部件不再具有使用功能,按毁形一一消毒一一再毁形或焚烧程序处理,决不允许重复使用,并有完整详实的销毁记录。
药房管理制度
一、药房药品摆放应符合分类摆放的要求,做到药品与非药品分开,内服与外用药品分开,中成药与中药饮片、西药分开,特殊管理药品与一般药品分开。
二、药品调配工具应集中存放,定期清洗消毒。
三、药品应做到防潮,防尘、防晒,配备必要的通风、采光、防鼠、防火等设施、设备。
四、调配处方时应仔细核对处方,对患者姓名、年龄、药品名称、剂量、剂型、用法用量、禁忌等详细审核后方能调配,处方调配人及核对人均应在处方上签字。
五、发现药品用法用量不妥或有配伍禁忌者,由配方人员与医师联系更改或由医师重新签字后再行调配。
六、调配处方应遵守药剂调配技术规程,称量准确,不得估计取药,调配西药时禁用手直接接触药品。拆零药品包装袋上要注明药品的品名、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注意事项等内容。
七、配方时如发现药品标签模糊,要查明原因,变质过期药品应及时清理。
八、调配发出的方剂应将服法、注意事项详细写在外包装上,并向患者说明。
九、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药房。、规范药房准备档案目录
一、组织机构档案(成立文件、原始会议记录、人员分工等情况)。
二、管理制度档案(各项管理制度、制度考核情况记录等)。
三、人员档案(人员花名册、人员简历表;职称证书、毕业证、培训证书等)。
四、培训档案(培训计划、培训记录、个人培训记录、培训证明材料;学习笔记、考试试卷等)。
五、健康档案(体检计划、体检统计表、个人体检档案、健康证、体检表等)。
六、合格供货档案(供货方许可证复印件、质量保证协议、法人委托书、身份证复印件)。
七、质量检验档案(药品验收记录、药品购进票据、中药材、中药饮片装斗复核记录等)。
八、药品养护档案(药品质量养护检查记录、近效期药品催效表等)。
九、药品使用档案(药品处方)。
十、设施设备档案(设施设备统计表、温湿度记录等)。
十一、不良反应档案(不良反应记录)。
十二、中药饮片装斗复核记录。
药品购进验收制度
一、药品购进必须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产品质量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
二、购进药品以质量为前提,从具有合法证照、通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明药品批发企业(中标企业)进货。
三、建立健全药品购进验收程序,防止假劣药品进入药房,切实保证购进药品的质量完好、数量准确。
四、检查验收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从业资格。
五、购进药品必须有合法票据和随货电脑清单、并依据原始票据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验记录,记录载明供货单位、到货日期、品名、规范、数量、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质量状况、验收结论、验收人员签字等内容(村级医疗机构可在随货电脑清单上做验收,内容包括验收时间、结论、验收人员签字等)。
六、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应有符合规定的包装,包装必须印有或贴有标签,标签必须标明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并具有检验合格章,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还应标明批准文号。
七、药品验收入库时应注意有效期,一般情况下有效期不足六个月的药品不得入库。
八、对验收不合格或质量可疑的药品、应拒收入库,要单独存放、作好标记,并报告单位药事管理委员会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进一步处理。
九、药品购进验收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传染病报告率、及时率均达到100%,提高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质量,特制定如下制度:
1、各门诊科室均应设立门诊日志,病房(即住院部)应建立住院病人出入院登记本。所有门诊、住院部、检验科、放射科均应建立传染病登记本并备有传染病报告卡。
2、门诊日志项目至少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诊断病名、发病日期、就诊日期、初诊或复诊九项基本内容。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如属法定报告传染病,各个项目均应填写完整,且住址要求详细到村组或xx路xx门牌;如属非传染病,至少应记录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病名和就诊日期等五项。
3、住院登记项目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等九项。住院登记各个项目均应填写完整,属法定报告传染病的住址要求详细到村组或xx路xx门牌。
4、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中14岁以下(包括14岁)儿童均应填写家长姓名。
5、化验登记项目应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址、送检样品、送检医生、检验项目、检验日期、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
6、放射科检查登记应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址、送检医生、检查日期、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检查医生签名、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
7、传染病登记本项目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诊断病名、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科室、报告人、收卡日期、收卡人、登记日期、网报日期、订正病名、订正时间。14岁以下(包括14岁)儿童应填写家长姓名。
8、门诊日志、住院登记、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登记本、化验登记、放射科检查登记各项登记应填写清楚,诊断明确,符合要求,不缺项目,且至少应保存3年。
9、门诊或住院部临床医生在诊断出法定报告传染病时应填写门诊日志或住院登记、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登记本,并及时上报防保科的疫情管理员。
10、检验、放射科医生检出阳性结果应与临床医生相互沟通并按规定将传染病疫情及时上报防保科的疫情管理员。
11、保证网络直报有专用电脑,专人负责,专人报告,保持网络和信息通畅。疫情网报专用电脑的管理要严格遵循疫情网报电脑管理制度。防保科要落实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网络直报工作。防保科疫情专职管理员要负责管理好分配给单位的疫情信息查询帐号及密码,如发现帐号和密码信息泄露要及时报告院领导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12、防保科疫情管理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应将卡片分类登记,核实无错项、漏项、逻辑错误后,按规定及时进行网络直报,避免迟报。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如遇特殊情况未能实行网络直报的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诊断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如遇特殊情况未能实行网络直报的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13、防保科疫情管理员要经常督促检查各科室传染病疫情上报工作,每天定时到门诊各科室和病房了解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发现漏报要及时补报。
14、质量控制:疫情管理班子每旬对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进行一次自查。定期对本院门诊各临床科室门诊日志登记、住院登记、检验登记、放射登记、各科室包括防保科传染病报告记录和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等进行自查,并把自查监测情况及时向本院领导汇报,对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本院领导每次检查和处理结果记录资料要保管齐全、整洁,随时接受检查。各科室要按要求做好整改,发现传染病漏报应及时做好补报。
15、落实奖惩制度,按有关规定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的科室和个人,要给予表扬或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不按规定报告的给予批评教育,严重者扣发个人工资或劳务费,并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16、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并由疫情管理班子检查督促是否落实到位。
17、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报告重要性的认识,共同做好疫情报告工作。对新上岗医务人员和实习生要及时进行岗前传染病报告知识培训,通过考核全面掌握传染病报告知识方可上岗。
18、疫情报告资料管理: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登记本必须保存3年。疫情资料要存放于加锁的柜内并由防保科疫情管理员专人保管,疫情管理员要做好疫情资料的安全保密工作,不得随意对外泄露疫情资料,凡未经单位领导批准,不得将疫情资料复制或借出。疫情保密性文件或资料的存档和销毁,应经单位领导批准,统一有关规定处理。
19、疫情报告资料利用:每月对本院报告的疫情进行一次动态分析。
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制度
一、医疗废物的分类
1、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2、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二、医疗废物包装要求
损伤性医疗废物放入利器盒,其他类别医疗废物放入黄色包装袋;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使用双层包装袋,并及时密封;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的包装袋或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
三、医疗废物收集要求
1、放入包装袋或容器内的医疗废物不得取出。
2、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闭方式使包装物或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3、包装物或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增加一层包装。
4、批量的含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5、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并设立专门登记本、有专人负责。
6、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和中文标识,中文标识的内容应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生产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7、五类医疗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8、暂时贮存病理性废物,应当具备低温贮存或者防腐条件。
9、医院污物的分类收集:黑色袋装生活垃圾,黄色袋装医疗废物,红色袋装放射垃圾。
四、医疗废物登记要求
1、科室必须建立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制度,与废物处置工作人员进行交接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2、科室废物处置工作人员与医院医疗废物暂存点进行交接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3、医疗废物暂存点建立医疗废物登记制度,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五、医疗废物转运要求
1、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处。
2、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医院垃圾暂存处。
3、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使用垃圾收集箱以防止造成包装物或者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
4、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每日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5、医疗废物暂存处管理要求
(1)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日。
(2)暂时贮存病理性废物,应当具备低温贮存或者防腐条件。
六、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易于清洁和消毒;避免阳光直射;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七、个人防护要求
1、运送医疗废物的工作人员在收集、处理医疗废物时要求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穿长袖手套,穿胶鞋。
2、保洁公司对公司所属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
八、人员培训
1、医院感染管理科及病区必须对新进保洁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2、医疗废物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熟悉本机构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各项工作要求;
(2)掌握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
(3)掌握医疗废物分类中的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知识;
(4)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处置过程中预防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5)掌握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九、其他注意事项
1、禁止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保洁人员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2、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
3、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向所在科室、防保科报告。
第三篇:村卫生室管理先进经验
四个乡镇村卫生室管理先进经验
工作干实
推动卫生室工作全面提高
库区乡村卫生室工作基础差,卫生所矛盾突出,大部分卫生室建设布局不合理,人员有按年分包卫生室现象,导致资料丢失严重。我们从实际出发,从解决矛盾开始,逐步规范乡医行为,加大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近三年来各项工作有了明显起色。
一、生活上关心,工作上严格要求。管理乡医,不能全凭说教,多从乡医角度考虑问题,长期潜移默化,一点一滴的积累,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公平对待每名人员。在乡医中树立标杆,让优秀乡医现身说法,讲解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每个卫生室都有特长,有医疗条件好的、有公共服务资料好的、有预防接种好的、有基础设施规范的。让各村把好的发扬开来,从其它所汲取自己的不足之处。
二、以点带面,全面发展。卫生院在全乡选取3-5个卫生所,将公共卫生服务资料规范整理,各村卫生所效仿,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定期在全乡召开现场会,推广好的做法,形成相互促进,相互赶超的局面。对表现好的村室进行大力表彰,较差卫生室限期整改到位。只要是要求上进的村,卫生院全力以赴。统一制作制度,医疗文书、产科访视包、药品价格公示、健康教育宣传等。
三、积极化解卫生室矛盾。村卫生室各种矛盾突出,直接影响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卫生院和乡、村配合,积极、化解各种矛盾。我乡通过村间人员调配、提前劝退将到龄乡医,卫生室人员明确分工,经费分别拔付等办法,积极化解了5个村所矛盾。是这些卫生室能够正常运营,把精力用于工作中,用于服务群众上,而不是浪费在上访上。群众和干部比较满意,对卫生工作全力支持。
四、重视院内培训、督导和考核工作。每次例会院长亲自参加,讲解道理、政策及医改后好的前景。加强乡公卫人员自身政策和专业知识学习,素质提高,同时人品要端正,工作能力要强。培训不能走形式,只安排工作,没有实质内容。工作要细,便于乡医操作。要将近期所干工作形成书面材料,便于落实。每月下乡督导检查,发现问题现场指导解决。不求一次下乡解决所有问题,只求稳步提高。安排每项工作,自己先理解清楚,再往下传达,决不能不懂装懂,瞎指挥。每次督导检查有针对性,全乡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反馈,用镜头现身说教。
我乡村卫生室发展不平衡,有些村工作还很差,人员素质上不去。下步我们将认真梳理村卫生室存在各项问题,下大力气整改提高。大坪乡卫生院村卫生所管理经验
一、院长亲自抓公共卫生。
二、把全乡18个村卫生所分成三大组,每组6个村,任命工作认真负责、基础好的两个卫生所所长分包任小组正副组长,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进行规范管理。形成组与组之间,所与所之间既是对手又是帮手,既相互学习又能相互帮助,达到整体提高。
三、对差的卫生所,经过多方努力,仍然变化不大者,则组织各组组长并抽专人进驻帮扶,从情面上给予警示。同时,每次考核,差所必须参加,便于学习先进。
四、对村医年龄大,不会电脑的村所,进行人员整合调配。做法为:协调其他村年轻村医进入村卫生室工作,便于新老接替。虽然难度很大,但通过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使3个村卫生室达到顺利交接。有2个村卫生所,人员超编多,对年龄偏大者,我们动员其提前退休,由所在卫生所给予相应的生活补助,直至到龄退出为止,使所内人员也能安心工作。
五、组织卫生院职工分包村卫生所,对卫生所工作进行指导、督导,形成全乡一盘棋。
六、加强政策,技能培训。
田湖镇中心卫生院 对卫生所管理的几点做法
一、对公共卫生管理中心人员保障是前提,车辆保障、工资待遇保障、下乡补助保障。
二、深入开展工作,工作做实。对卫生所一月一督导,一季度一考核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卫生所不会整资料者卫生院工作人员手把手教会。
三、对村卫生所人员人性化管理,用心、用情,当作卫生院的一份子。
四、多与村支部村委沟通,使村两委充分发挥对卫生所管理的积极能动性。
五、积极化解村卫生所的各种矛盾,使村卫生所积极开展工作。
车村镇中心卫生院村卫生所管理经验
一、成立组织,建立完整管理队伍,明确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各科室职责,分村包片,奖优罚劣。
二、年初按照上级要求制定目标、计划、分解任务等签字、盖章。
三、院管理队伍,尤其主要领导吃透政策,利用乡医与妇幼例会,加强培训、学习、宣传。
四、加强对村卫生所督导,每月一次,每季度考核一次,排出名次,设立年终个人与集体奖。
五、发挥原“车村卫协会”人员作用,加强与村干部、乡医联系沟通,解决实际问题。
2014年4月24日
第四篇:村卫生室管理实施细则
兰陵县南桥镇一体管理村卫生室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村卫生室的管理,明确村卫生室功能定位和服务范围,保障农牧民获得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中医药条例》和《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国卫基层发〔2014〕3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卫生行政部门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在乡镇各村设置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
本细则所指的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包括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含乡镇执业助理医师)、执乡村医生证和护士上岗证的人员。
第三条 村卫生室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是保证农牧民能够就近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农牧民的身体健康的机构之一。
第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县内村卫生室的规划、设置、审批、人员准入,并委托各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的村卫生室及其医务人员实行业务管理、技术指导、培训和绩效考核等工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依法对村卫生室及其医务人员开展定期指导、培训、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 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实行“县聘、乡管、村用”的聘用制管理。
第二章 功能任务
第六条 村卫生室是本辖区的公益性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和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主要包括:
(一)承担、参与和协助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参与和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
(三)在执业许可范围内,开展各类疾病的诊查和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康复指导和护理服务;危急重症病人的初步现场急救和转诊服务;传染病和疑似传染病人的报告与转诊;
(四)提供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针灸、推拿、理疗、拔火罐、泡脚)及计生药具药品服务;
(五)参与和协助开展居民有关卫生健康教育和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的宣传;
(六)指导、协助农牧民患者合理有序就医;
(七)承担本辖区各类有关卫生的数据、信息的收集、统计与上报;
(八)承担上级卫生计划部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交办的其他卫生工作。
第三章 机构设置与审批 第七条 村卫生室设置的基本原则:
(一)符合全县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
(二)统筹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牧民卫生服务需求、服务人口、地理交通条件等因素,方便群众就医;
(三)原则上按每个行政村1个
(四)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不设村卫生室,但需配备村级医务人员承担该村(社区)的公共卫生职能,工作地点可在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科。
第八条 村卫生室建设规模及标准:
(一)村卫生室原则上单独修建,可与村级其他公共服务中心合建。村卫生室的房屋产权归政府所有,由乡镇卫生院管理,未经县卫生局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同意不得处置、变更用途。
(二)业务用房面积60-120平方米。设有诊室(观察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预防接种室)、药房、卫生间,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标识规范清晰;
(三)村卫生室的设备配置按照满足农牧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原则,由县卫生计生部门根据上级部门有关规定配备,归入乡镇卫生院固定资金管理。
(三)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负责村卫生室及其资产的日常管理。第九条 县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村卫生室的审批、执业登记和校验等有关事项。村卫生室诊疗科目一般为预防保健、全科医疗和(或)中医诊疗。
第三章 人员准入与执业管理
第十条 按照每村的户籍人口数、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和预期需求配备乡村医生,原则上每个村卫生室不低于1名医务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对服务人口多的村卫生室,适时增配女性乡村医生,承担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十一条 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实行资格准入、人员聘用制管理。
(一)县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现有的村医统一组织考试、考查,对合格人员依法予以注册,委托各乡卫生院与其签订劳动聘用合同,上岗行医,并办理养老等手续。今后,每2年组织一次对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考试、考核。
(二)新进入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需具备中专以上医学学历,并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村委会和乡镇考查、县卫生局审核,合格后予以注册、上岗服务且只能在所注册的执业地点开展许可范围内的执业活动。鼓励乡村医生开展下村巡回医疗和签约服务。
第十条 在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必需在上岗后的2年内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和上岗证,可从事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和医疗服务活动。
第十二条 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实行定期培训、轮训和学分制。
(一)县卫生计生部门制订村卫生室培训、轮训规划,督促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落实。
(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培训实行学习制管理,每年必需接受县卫生行政部门、乡镇卫生院及各级业务指导部门组织的岗位技术培训,每年不少于2-4周。
第十三条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委托县卫生监督所、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及其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进行监督,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不服从管理和不履职的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处罚,经教育不改、发生重大责任纠纷影响社会稳定可注销其执业资格。
第十四条 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严格遵守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第四章 业务管理
第十五条 村卫生室管理依照《兰陵县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办法》实行 “六室分开”、“五统一”。即财务独立核算,责任独立承担;行政统一管理、业务统一考核、药械统一调拨、财务统一管理、绩效统一考核。
(一)县卫生行政部门依法依规管理各单位属行村卫生室管理职责,组成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或第三方对村卫生室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根据相关绩效考核结果、已定的重点工作拨付各项费用。
(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是乡村一体管理的技术指导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分工,依法依规开展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检查、考核。
1、县卫计局:负责指导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落实本中心所承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基本公共卫生中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等项目的技术指导、检查、考核等任务。
3、县妇幼保健院:负责指导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落实本院所承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基本公共卫生中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婚前保健(免费婚检)等项目的技术指导、检查、考核等任务。
4、县卫生监督所:依法依规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环境卫生、医疗卫生行为、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负责指导落实本所承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基本公共卫生中卫生监督协管的技术指导、检查、考核等任务。
第十六条 乡镇卫生院是村卫生室管理的直接主体,履行县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对村卫生室的人、财、物实行一体化管理职责:
(一)乡镇卫生院依照职责分工成立村卫生室管理部门(公共卫生科),并依照《兰陵县卫生系统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兰陵县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制度,每月对村卫生室进行考核、指导,兑现考核结果。
(二)乡镇卫生院结合村卫生室工作特点,须制定村级医疗质量管理、医疗保险、人员岗位职责、门诊登记、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废弃物管理、医源性感染管理、免疫规划工作管理、妇幼保健工作管理、信息化、财务、药品采购管理、档案信息等有关制度,并督促落实。
(三)乡镇卫生院依法依规指导村卫生室在许可的执业范围内,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基本药物为农牧民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得超范围执业。
1、指定专人负责督促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开展好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按时、统筹、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2、指派专人分类指导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在确保医疗安全的状况下开展好基本医疗服务工作。
3、鼓励与支持村卫生室医务人员通过继续教育、自配设备和学习中医药知识,运用中医药技术与方法、设备防治疾病。
(四)乡镇卫生院要建立乡村医生例会制度,每月至少召开辖区内的村卫生室医务人员一次例会。
1、收集村卫生室上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情况,报送相关信息报表,解决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必要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2、传达相关文件,部署安排下月工作;
3、开展业务和卫生政策等方面的培训。
4、通报本辖区内重大疫情防控进展、各村卫生室绩效考核结果等。
第十七条 村卫生室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执行诊疗规范、操作规程等技术规范,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不得超范围执业。
(一)村卫生室要有明显禁烟标识,室内禁止吸烟。服务标识规范、醒目,就医环境美化、绿化、整洁、温馨。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着装规范,主动、热情、周到、文明服务。
(二)村卫生室必须落实相关医疗制度,实行医疗服务项目公开药品价格、收费价格公示。
(三)村卫生室的药、械必须按“五统一”标准,由乡镇卫生院代购且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和零差率销售,不使用非基本药物,有真实完整的药品购、销、存的台帐。
(四)村卫生室必须开展预防接种工作。达到预防接种规范化村级门方可在村卫生室进行接种工作,但须具备以下条件:
1、村卫生室接种人员经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2、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3、自觉接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技术指导,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的督导、人员培训和对冷链设备使用管理的指导。
(五)村卫生室可开展静脉输液者,但需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具备以下条件后方可提供静脉给药服务:
1、具备独立的静脉给药观察室及观察床;
2、配备常用的抢救药品、设备及供氧设施;
3、具备静脉药品配置的条件;
4、开展静脉给药服务的村卫生室人员应当具备预防和处理输液反应的救护措施和急救能力;
5、开展抗菌药物静脉给药业务的,应当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规定。
第十八条 村卫生室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落实以信息化技术管理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接受远程医学教育、开展远程咨询,进行预
防接种、医疗服务网上信息录入、开展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医药费用即时结报,实行乡村一体化的电子票据和处方。
第五章 奖惩
第二十三条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其医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十四条 村卫生室及其医务人员的管理严格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者,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并取消村卫生室许可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资格,不得在村卫生室工作。
第五篇:村卫生室管理
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切实加强村卫生室管理的通知》的通 知
各乡镇卫生院:
现将《关于进一步切实加强村卫生室管理的通知》(皖卫农[2012]7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各乡镇卫生院要组织辖区内全体乡村医生和相关人员学习,认真按照文件精神贯彻执行。我区通过实施民生工程建设,已完成336所村卫生室的建设,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与服务水平得到改善。但部分村卫生室还存在医疗安全意识淡薄、医疗安全隐患排查不及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不到位、财务管理缺少统一管理等问题。为切实保障村卫生室的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将投入使用的村卫生室全部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结合区卫生局近期在村卫生室专项整治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提高认识,强化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职能。
村卫生室是农村卫生三级网的“网底”,是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渠道,是农村基层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执行者,村卫生室的建设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各乡镇卫生院要进一步提高对村卫生室重要作用的认识,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管理职责。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落实情况作为乡镇卫生院及其院长的绩效考核内容,凡申报的村卫生室(站),坚决执行《安徽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皖卫农〔2007〕9号),对照要求,进行规范建设,合格一所申办一所。经审批的均由乡镇卫生院对其实行一体化管理。各乡镇卫生院要成立村卫生室管理组织,明确职责与分工,院长是第一责任人,具体管理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并结合实际,成立以内科、外科、护理为骨干的村卫生室管理工作技术指导组,加强对村卫生室诊疗服务及其药品使用等重点环节的检查与指导,不断规范其服务行为。
二、加强管理,认真落实村卫生室“五统一,两独立”。
根据《安徽省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在行政、业务、药品、财务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各乡镇卫生院要结合“专项整治活动”和村卫生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换发工作,防止村卫生室存在人员无执业资质、房屋设备条件简陋、药物使用不规范、治疗室不按要求设置、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到位等安全隐患。加大对村卫生室(站)的资金投入,加强其软硬件建设,认真梳理辖区内每个村卫生室“五统一,两独立”存在问题,积极研讨解决药品采购、财务管理问题。
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不得低于80平方米,六室分开;人员执业资质包括
在村卫生室已注册的乡村医生执业证、(助理)医师执业证、护士执业证三种;各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人员不局限于例会中传染病及公共卫生知识培训,应每年增加不少于二次的医疗技能知识集中培训;所用药品全部从乡镇卫生院购进,并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严禁私自购买药品;要切实加强对村卫生室业务收支的监管,实行专户管理、分室核算,严禁村卫生室截留、坐支收入资金。在村卫生室中选任豁达大度、品行端正、威信较高的充当室负责人,严防任人唯亲。凡发现村卫生室推诿病人、倒卖病人、发生医疗纠纷不及时上报、“体外循环”购药等违规行为的,扣减或停放其药品零差率及公共卫生服务费补助,情节严重的,将吊销村医的执业证书;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违规行为管理不力的,视情节将扣减绩效与奖励补助、严格追究院长及相关管理者的责任。
三、认真开展各项整改措施,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各乡镇卫生院要认真按照〈通知〉文件中的督查的内容,结合区卫生局《关于印发<埇桥区卫生系统开展“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于1月31日前将专项整治活动总结及时上报到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内容应包括〈通知〉中所督查的内容,近五年的医疗纠纷防范处理及处理结果报告情况,对发现的不足与漏洞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情况,对村卫生室建设与管理好的做法与建议等。
各乡镇要对辖区内所有村卫生室加大督查力度,及时发现并研究解决村卫生室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在专项整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满足农村居民对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对于迟报或者不报的,将进行全区通报并按相关规定处理。
我局将自2月中旬起对各地村卫生室管理情况进行抽查,凡发现走过场、监管力度不大,医疗安全隐患较多,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未加强等情况,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