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安全教育子课题研究
幼儿园安全教育子课题研究
王芙蓉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大部分在3-5岁,缺乏知识经验和和独立行动能力,但又活泼好动、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对接触到的危险事物常常意识不到其危险性,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园是集体教养机构,不像幼儿在家中可以一对一,甚至几对一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和保护,幼儿园教师少,孩子多,一个教师要面对许多幼儿。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空间大,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多,这使幼儿身处更复杂、更多样的环境。如果没有人身安全的保证,其他的保证将成为一句空话。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因此,尤其体现出对幼儿安全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我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依据这些年与幼儿相处的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对幼儿安全教育开展的看法。
一、加强幼儿日常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千般照顾,不如自护”。在平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让小朋友被动的接受“你不能怎样,你不该怎样”,安全教育有效性不够,安全教育中往往对实践层面的操作不够重视,表现为说教较多,幼儿学习兴趣不高。一旦事情发生,幼儿不知道如何去做。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利用幼儿日常活动进行安全教育。
(一)、利用谈话活动“我身边的危险”教育幼儿避开危险的事
物、不做危险的事 水、火、电这些对幼儿而言都十分危险,在平常的活动中就告诉幼儿不玩火,不要在离水边太近的地方玩;不能玩电插头和插座,不能摆弄电器;下雨时避免遭受雷击,不要在大树下避雨,也不要在山坡上或空旷的高地上行走。不能互射弹弓;不爬树;不从高处往下跳;不乱往嘴里放东西,以免中毒。如:“怎样喝水?”我倒了一杯热水,请幼儿说一说。在活动中幼儿纷纷发表意见。高启越说:“杯里冒着热气,一定非常烫,不能马上喝。”李心怡说:“用手摸摸杯子的外面,如果烫手就不能喝。”李新扬说:“喝水的时候,也应该先吹一吹,先小口小口的喝,就不会烫着了。”
(二)、通过看图讲述“谁对谁不对”让幼儿了解更多的安全规则 为幼儿准备一些像画有“热水、药、食品、玩具”等安全与危险事物的小图片,请幼儿自己来区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如:幼儿不能自行离园,也不能随便到其他班去;上下楼梯要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不挤,不从楼梯扶手往下滑;推门时要推门框,不推玻璃,手不能放在门缝里;乘车时不在车上来回走动,手和头不伸出窗外。还可以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认识更多的安全规则,如交通规则、游戏规则等,提高幼儿判断事物的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事情的预见性。
(三)、利用美术活动“我来设计安全标志”让幼儿认识潜在的危险和可能的伤害幼儿知识经验不足,常常意识不到周围存在的危险。通过一些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让幼儿认识到他们可能遇到的危险和伤害,让他们了解在家庭、幼儿园、社会公共场所存在着潜在的危险,使他们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危险,怎样做能避免危险 的发生或者减少危险。让幼儿主动获取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求助方法,树立安全意识。如:通过“我来设计安全标志”这一活动,我们在班内的电视机及电源没开关上张贴了禁止触摸的标记;在窗台张贴了禁止攀爬的标记;在楼道张贴了下滑危险的标记,在活动区安全角,摆上了救护车、救火车、警车、固定电话、手机模型等;贴上了安全图、110、120、119标记。
(四)、通过“讲故事”提高幼儿的安全认知能力
安全教育需要与日常生活有机的结合和渗透。例如:通过讲故事“小明走丢了”、“不和陌生人走”、“和爸爸妈妈走失了怎么办?”、“当心坏人”等活动内容,让幼儿知道回家要等父母来接,不轻信陌生人的话,决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教育幼儿单独在家时不自己动手反锁门,不随意开门,听到敲门声不要开门,可说:“我父母不在家,请你以后再来”,不给陌生人开门。这样既可以让幼儿学习安全自救的方法,又让幼儿知道怎样保护自己,使自己安全。又如通过“小手讲卫生”这一故事不仅让幼儿掌握了洗手的正确方法而且告诉了幼儿洗手能预防疾病。
总之,通过对幼儿有意识的日常安全教育,不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为幼儿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注意环境安全,创设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古人云:“人性如素丝,染于苍
则苍,染于黄则黄”。可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还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丰富幼儿的安全知识。
(一)、丰富物质环境下的安全教育
对于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我们应该精心创设,以达到幼儿在这种环境下可以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安全教育。首先通过环境潜移默化地让幼儿获取安全知识。这就要求幼儿园在对环境的创设中注意突出这一原则。墙体设计上不仅有形象可爱的卡通人物、色彩鲜艳的图案,还要有吸引幼儿主动与环境进行互动的儿歌主题与小故事,如:“破缸救友”“小红帽”等,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安全知识。其次,对于幼儿园的室外环境设施也要定期进行检查,修理。具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要贴上幼儿自己制作的安全标记——大眼睛,这样可以提醒幼儿自身要注意安全。
(二)、和谐有序精神氛围下的安全教育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进行安全教育,这样可以把抽象的安全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如滑滑梯前先让幼儿观看《橡皮膏小熊》、《跷跷板》《淘气的小猴》等安全情境表演,灵活地针对小熊、小猴前后两次玩耍的不同态度而出现的情况进行对比,让幼儿一目了然地知道如何正确地玩耍才不会受伤。这样幼儿在玩大型玩具滑梯时,就不会拥挤,前面的幼儿还没滑到底及离开时,后面的幼儿就不会往下滑;玩秋千架时,就会坐稳,双手拉紧两边的
秋千绳;玩跷跷板时,除了要坐稳,还知道双手抓紧扶手;玩小型玩具玻璃球时,不能将它放入口、耳、鼻中,以免造成伤害等等。蒙台梭利曾说:“我听了我会忘记,我看了我会记住,我做了我会理解。”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用自身的教育行为去感染每一个孩子。
三、强化教师安全意识,加强教师安全指导
幼儿园个别教师为了避免承担更多的安全责任而一味地的限制幼儿的活动,而不是把安全教育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缺乏积极主动的措施。常有这种现象,一旦幼儿园某个班出事,流血缝针或是扭伤骨折,园内老师便长时间不敢带孩子外出活动,殊不知这种做法是“堵”而不是“疏”。我们不可能因为安全问题取消幼儿的正常活动、降低基本的教育要求标准。教师也不可心存“少活动、少出事”的思想,禁止幼儿进行所谓的危险的户外体育活动,如跑、跳、攀登、“滑滑梯”、“荡秋千”等;在手工、计算等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只贴不剪,束缚孩子的手脚和大脑,„„这样做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的安全问题,而且还剥夺了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所以,我们不能为了安全而“因噎废食”,而应辩证地处理好安全与活动的关系,加强教师在各项活动的安全提醒、指导和帮助,从消极防范转为积极防范。
(一)、教师一定要树立“与其事后处理,不如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
据调查发现,幼儿意外事故多发生在教师麻痹大意,缺乏一定安全知识情况下。因此,我们工作中,不能心存侥幸心理,掉以轻心,认为“意
外防不胜防,不可避免”,而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终紧绷“安全”这根弦,时刻提高警惕,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同时,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有关生命的知识,学会珍惜生命。知道人的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对一个人来讲只有一次,我们生存的环境里存在着各种各样对生命不利的因素,对于这些不利于生命和健康的因素,应学会辨别它、躲避它、应付它,防止受伤害。比如,让幼儿明白在马路上是不可以玩耍的,来往的车辆可能会伤害到健康甚至生命;懂得外出时要紧跟成人,万一迷路不能跟陌生人走,而要向警察叔叔、售货员阿姨、门卫叔叔求助;知道要保护动物,但不过分玩逗小动物以及要远离对人有伤害的动物等。在活动时要加强对幼儿的监护,比如,对于幼儿在洗手、上厕所等环境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来说还比较差,此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引导保护的职责,尽可能地避免危险的发生。在许多活动环节中,教师应紧跟在多数幼儿旁,两位教师应分别照顾不定地点的幼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教师要尽可能地站在一个势力范围比较开阔的地方,将所有幼儿收在视力范围之内,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一些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教师要随机利用语言进行提醒与帮助,培养幼儿良好的安全行为和习惯生理学家认为:“习惯是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幼儿期的神经细胞反应时间短,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即容易养成习惯。成人应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幼儿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安全行为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的安全问题随机进
行指导与帮助,如,活动前提醒幼儿、活动中对幼儿进的随机的指导与帮助、活动后进行必要的检查等,以经常性的提醒、指导、帮助,来促使幼儿良好的安全行为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安全行为和好的安全习惯。例如画画时头太低,玩沙时把沙向上扬起等,这时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及时的利用语言对幼儿的行为加以提醒与指导,尤其是在看到幼儿在进行一些相对来说较为兴奋、追打、手拿危险品的行为时,教师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制止,不仅能确保幼儿安全,而且能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个性化的安全教育,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地安全行为和习惯。
一、家园共育,形成安全教育合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更多的时间是和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的,有的家庭对幼儿的安全没有足够重视,家长对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心理未加防范,非常容易导致意外的发生。例如:家中物品随便摆放,让幼儿能够触摸到并随便拿去玩耍;如把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非常容易让孩子拿去玩,引起家庭火灾。有的家里药品、杀虫剂等物品随意放,幼儿经常发生误饮、误食的现象。因此在家庭中开展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提升家长安全意识和认知水平,取得相互配合与协助
幼儿园可以通过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同时还可以向家长发放“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问卷表,请家长如实填写幼儿在家的自我保护情况,从家长反馈的信息中发现问题。幼儿园定期在家园联系
栏上张贴有关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小常识,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为了让幼儿亲自实践“遇到危险时怎么办?”幼儿园在亲子活动中,还应多设计一些让幼儿和家长一块玩的安全小游戏,这样既让幼儿感受与家人游玩的快乐,还会使幼儿懂得简单的安全知识和逃生技能。如针对幼儿流鼻血,向家长、幼儿演示正确的处理方法:先把头向后仰,用干净的软纸或药棉堵住鼻孔,再用冷水敷脑门,安静待一会,不要乱动等等。这样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安全教育就会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鼓励家长加强幼儿安全实践,强化幼儿安全行为
幼儿在幼儿园所习得和形成的安全行为,如果家长经常帮助幼儿实践,则有助于幼儿建立稳固的动力定向,进而逐步形成习惯。例如在“安全食品多吃,垃圾食品少吃”安全教学活动后,可以利用“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传递这一安全信息,同时,也期望家长以身作则多吃安全食品,少吃垃圾食品,并对幼儿的适宜行为进行表扬和鼓励。
家长带孩子外出时可以引导幼儿看看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安全标志,如:红色的标志是禁止,黄色的标志是警告,标志上的图案是什么意思,禁止警告人们什么。同时,家长提醒幼儿一定要注意按标志要求去做,以免发生危险。还有家庭里常用的消毒液、洁厕灵等对孩子能够造成伤害的物品,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它的危害性。不是饮料的液体千万不要放在饮料瓶子里,以免被孩子误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总之,幼儿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只有起
点,没有终点。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为幼儿的安全教育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幼儿提供健康安全的生长环境,确保每位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二篇: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一: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写法
关于“小课题研究”的方案和开题、结题报告的撰写要求
目 录
一、“小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撰写
二、案例——《初中数学学困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三、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的撰写要求
四、案例——《小学数学“数的认识”典型教学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五、撰写结题报告的要求和方法
六、案例——《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口算能力培养》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撰写
引子:
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起着先导作用,这已经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学校教育科研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即:课题多,精品少;论文多,成果少;人员多,人才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到一线教师,也可以归纳出许多种,其中之一就是:一个“六认真”就已经让我们教师累得筋疲力尽,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另一个原因便是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有效培训,特别是年轻教师,对如何开展教育科研还比较陌生,有的甚至连一个像样的课题方案都不知如何撰写。
为了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今天,想围绕最基础的“如何撰写小课题方案”这个话题,与大家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课题方案就包括哪些内容
(一)完整的课题方案就包括哪些方面 1.课题的表述(课题名称)
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研究的内容 5.研究的方法 6.研究的步骤
7.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8.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9.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
其它还可以写入研究的理论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等。
(二)小课题方案可以简单一些 1.课题的表述(课题名称)
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3.课题提出背景 4.研究目标 5.研究方法 6.研究步骤 7.成果形式
二、撰写注意点
1.课题名称(课题的表述)
研究课题必须有一个名称表述其所研究的问题。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了整个课题的形象和质量。
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
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
表述准确的课题举例:“提高数学课堂听课效率的研究”、“研究的对象十分明确——数学课堂的听课效率”。
表述不准确的课题举例:“情境教学——优化课堂”。“情境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大课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领域;“课堂”是一个场所,不能用“优化”与其组成动宾结构的词(应该是“优化课堂教学”);如果是“优化课堂教学”,是什么学科的课堂教学?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特别是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是一篇经验总结或论文的题目还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则不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准备进行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宜改为“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表述不规范举例:“语言训练融入课堂教学”(在后面加上“的研究”三字即可);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优化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改为“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改为“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动手操作的研究”);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丰富学生审美体验”(改为“音乐课堂教学丰富学生审美体验的研究”)。?? 简洁,就是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小学中年级课堂教学”连标点共26个字,不够简洁,宜改为:“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醒目,就是课题研究的切入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对课题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游戏走进低年级语文课堂的研究”、“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教育研究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进行研究时必须先对之明确界定,以避免不同人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而带来的混乱。
说得通俗一些,就是要对课题名称中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词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中年级数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与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课堂教学
不少老师不懂得对关键的概念进行界定,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绝大部分教师对课题涵义的叙述等同于“课题提出的背景”,即“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研究”。3.课题提出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课题方案,首先应对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要达到的研究目的进行阐述,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研究”这样一个问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是学习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涉及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不太重视计算能力的提高,重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基本技能的训练,造成了学生计算能力的低下。4.研究的目标
研究目标与研究目的是不同的。研究目的回答的是“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研究”,而研究目标阐述的是通过这样的研究,要达成哪些预期的效果。
如“参与式合作备课的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1)有效落实课改理念。
(2)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有效凝聚集体智慧。
(5)有效促进研究氛围。
(6)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再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1)学生目标
a、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b、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整体计算能力得到全面提高。C、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和学习成绩。
(2)教师目标
a、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善于发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
b、努力寻求能够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计算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方法
很多老师研究目标指向不明,没有讲清想通过研究达到怎样预期的效果,学生或老师哪方面有怎样的发展、提高,有的干脆等同于“课题提出的背景”的叙述。21个方案中,9个方案的研究目标不明确。5.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教育研究方法,它回答如何研究的问题。教育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有一些研究可能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有的研究则可能采用多种方法。6.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一般情况下,步骤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三个阶段。
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1)前期准备阶段:
调查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数学课的兴趣爱好的程度。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针对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
A.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通过摸底测试等途径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并备好每一课,在数学中落实好计算的训练。
B.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分层次进行作业布置。既要关注能力相对好的学生更要关心能力相对低的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C.在班里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探索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3)研讨总结阶段:
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材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得出结论。7.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指最后的研究结果以什么形式出现。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有两类,一类是文本形式的,如研究报告、论文、专著、个案集、研究日志、教学课例等。另一类是非文本形式的,如音像制品、教具、学具等。研究成果究竟用哪种形式来呈现,必须考虑成果的内容。
可以有研究论文和报告,专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还应该分别有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成果可以 按学期列出。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初中数学学困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武穴市实验中学
导读: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目前的农村中学,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研究这类学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的提出
1、黄冈市是个农业大市和教育强市,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我市的基础教育在全省、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初中阶段,各地、各学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数学“学困生”,他们在心理问题所反映的问题和在学业水平上反映的差距和困难日益突出。
2、本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调查他们的心理表现、探索他们形成的原因、研究转化他们的一般方法,积累转化的一般经验。不仅为我市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效途径,同时,也为我市实施素质教育增加新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督促我市广大教师在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的实践中,克服重智商、轻情商的失衡倾向,走出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误区,不断吸取一切有效的教育实践的合理内核,寻找现代的、自身特有的,比较完善或最具育人效果的教育方式。使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研究成为我市广大教师最普遍、最可行的、科学而有效的教育实践。
3、实行义务教育后,我国初中教育对象已由选拔择优扩大为全部小学毕业生,不仅使学生数量增加,更主要的是学生之间差异的扩大,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而我们学校学困生比例更大,有时高达60%。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我市每年的数学中考成绩中,都出现了15%左右的学生处于低分,我们学校更是出现20%以上的学生数学成绩处于低分。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彻底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数学教师而言,解决好数学学困生的问题是十分关键的。
4、我们学校的最大特点就是要能为学生提供差异性教育。这种特点就决定了我校生源的对象:一是父母在本地上班,但工作非常繁忙的;二是父母在外务工,一
年回不了一次家的;三是父母以做生意、包工程为生,一年四季也很难抽点时间跟子女在一起的。根据问卷调查,这三类学生占到了学生总数的70%。而这三种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庭经济条件好,但缺少家庭管教和约束,自控力较差,行为习惯不好,学习基础薄弱。
所以,本课题的开展,有利于体现基础教育资源的公平、公正;有利于强化教师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关爱;有利于我市初中新课程改革的稳健实施;有利于我市初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我市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熟知学困生的心理特征、深入剖析学困生的成因、转化学困生是我市教师工作的一部分,转化学困生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课题的认识 篇二: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关于微型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
微型课题的研究方案没有固定的格式,但要尽可能地把一些基本内容讲清楚:
1.问题描述:即描述遇到的问题及课题产生的过程,并由问题提炼出课题名称。在描述时,一般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的什么问题。同时,在阐述问题时一定要观点简洁明了、点到为止。
2.课题界定:即对课题关键词、核心语进行诠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关键词要从两个方面定义,一是从内涵上定义,二是从外延上定义。同时,还要对课题进行任务分解,分解出来的任务就是研究的内容。
3.研究概况:即在开展研究前,了解一下省内外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情况及主要成果。了解研究概况有利于研究者知己知彼、少走弯路,同时还有利于整合、借鉴、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4.研究思路:即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以及研究措施等。①研究方法:把本课题能用到的诸如课例描述法、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列举出来。②实施步骤:即本课题研究计划分几步完成,每一步做些什么。③时间安排:即本课题研究需要多长时间,每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等。④研究措施:即在研究中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做法。
5.预期成果:即该研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研究成果报告和论文是微型课题的两种成果表现形式。研究成果中涵盖着教学日记、教学叙事、教学反思、学生作业作品、个案、谈话记录、教学案例、研究报告、发表或交流的文章等各种资料。当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课题,选择其中的部分形式作为成果形式。
附:
海安县教育科学2007~2009个人微型课题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方案
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王锋
一、问题的提出
1992年颁布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提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2000年《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200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以及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从小学课程目标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到,一直以来,口算教学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内容。这种被普遍关注的状况,一方面反映出它在数学教育及教育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它又似乎在人们的泛用中成了教学日常用语中含义不言自明、也无需考究的“常识”。口算是什么?好像很清楚,又觉得不太清楚。在这样清楚与不太清楚之间的徘徊,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慢慢对口算的本真意义在教学中的应用产生了异化,往往忽视了对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这个看似基本的教学问题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需要探讨和研究。
二、相关研究分析 1.国内的研究现状概述
口算发源于“日常数学”后,它融合了数学的特征与数学教育的规律。它基于个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理解,口算为个性化、多样化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口算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技能形成的过程,也是一种认识的过程。这种过程只有以明确的、具体的目标作为向导,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否则,师生双方就像在黑暗中走路,只能摸索着前进。
传统的口算教学往往把口算与解决问题分割开来,纯粹为了口算而教,使口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明显脱节。而课改初期,教师们往往设计了内容丰富的情
景吸引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又没有较好地把握情景与教学之间的合理关系,导致口算课与解决问题的课分不清楚。新教材对口算教学的编排体例进行了改革。它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格局,它把口算教学和应用数学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另外,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而如今口算教学转到了另一个极端,十分重视你是怎么算的,还可以怎样算,而缺少计算方法的提炼,导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扎实,学生口算技能不够熟练。那么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就成了计算教学理性回归的关键。2.研究的价值
(1)口算源于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人生活的需要,生活中随处都会用到口算,强化口算教学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口算是学生建立数感、发展数学心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方式,通过口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充分激发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3)关注口算教学有利于加深教师对数学教学行为的理解,提高自我反思力,增进教师实践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核心概念界定
“口算”是指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活动计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又称心算。“小学数学口算教学”是指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出发,进行建立在有意义基础之上,符合小学生口算心理机制的口算解题方法的指导的教学。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是指在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充分激发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研究。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模式和途径。
(2)通过口算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课题研究者对口算教学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改进或提升口算教学。
(4)形成一批有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教学论文。(5)能对全校的数学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起推动和辐射作用。
五、研究内容
1.小学生口算的数学基础与心理机制的研究 2.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3.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4.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六、研究方法、步骤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研究准备阶段,查阅国内主要报刊杂志,了解国内研究现状和相关的理论信息,浏览网络中相关研究内容,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借鉴先进的研究经验。
(2)案例研究法。一是进行课例研究,二是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个案研究。
(3)行动研究法。不断探索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模式和途径,不断观察、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2、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7.2~2007.6)确定课题名称,进行调查分析,填写课题申报表。
(2)初步研究阶段:(2007.9~2008.1)开题论证,通过文献查找和观察了解,研究小学生口算的数学基础与心理机制。
(3)深入研究阶段:(2008.3~2008.6)积累个案,探索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模式和途径,对已有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提升。
(4)总结阶段:(2008.9~2009.9)整理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将研究成果汇编成集,申请结题。篇三: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论证)学生厌学对策研究课题
——心理疏导,助厌学学生一臂之力子课题研究论证
根据延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安排,我校申报了《学生厌学对策研究》研究课题,根据需要,我负责《心理疏导,助厌学学生一臂之力》子课题研究任务。为了配合学校工作,把课题研究推向深入,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和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研究我校学生厌学的现象,分析原因,讨论方法,探求心理疏导对策,让学生告别厌学、远离厌学,从而让所有的学生喜学、乐学。实现教育的理想——让学生愉悦的学习,实现我校的办学宗旨——为了一切学生的和谐发展。
二、课题论证
1、厌学的普遍性
(1)、搞清楚什么是厌学。
厌学,就是对学习感到厌烦,不愿意学习,不喜欢学习。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厌学者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2)、厌学的表现。
在初中学生中,轻微的厌学,偶尔在学习中感到疲倦,难以坚持,发生懒惰的行为,但是,等到调整情绪,或者进入课堂气氛后,或经过老师的疏导,又能够重新投入学习之中,这种轻微的厌学现象比较正常,也比较普遍。严重的厌学,是指厌学者长期以来,在读书学习上不能投入,效率低,记忆难,成绩差。严重的厌学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上课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计算、阅读等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不难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甚至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进而恨书、恨老师、恨学校,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虽经教育,但厌学心理难以改变,经常出现说谎、逃学、出走等行为。
2、开展学生厌学研究,进行学生心理疏导,助厌学学生一臂之力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1)、必要性 资料: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8.4%、初中生仅有10.7%,而高中生仅有4.3%;学生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依次为实验、用电脑、读课外书,而认为最有效(指最适合考试)的学习方式则依次是听讲、作业练习。这表明,从教育到教学都需要来一场大变革。(《中新社》2005年2月18日)
学生,年轻本应与活泼相伴,兴趣本应与乐学相随,生活质量本应与时俱进,科技本应给学生带来便利,但是,在现实中,学生为什
么在喊苦、喊累,子女与家长想到一起的时候为什么越来越少,沟通为什么越来越难。学生应该有如何的生活、学习环境,学生应该有如何的学习和娱乐生活。
从资料可以看出,厌学是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不良现象,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承担者把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我们却面对的是不同程度的厌学的学生,学生的种种厌学行为,不管是轻微的还是严重的,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些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作为教师不仅要懂得教育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等,因此,我们要具体学生进行个案分析,找出厌学心理障碍,想法设法进行心理疏导,找适合厌学学生学习的方法,施予厌学学生更多的爱,让厌学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喜欢上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
(2)、有效性
针对中小学生厌学的种种现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学生厌学的心理对策,有助于丰富思想教育的内涵,促进思想教育的活化,提高思想教育的效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中简单化的模式和狭隘化的格局,从而使厌学学生重塑健康的人格,使他们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起来,走上喜学、乐学的正常轨道,让积极主动的心理情绪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和谐地发展起来。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专门地方,而学校组织教学的最常用模式是班级授课制,尽管当前班级授课制存在种种弊端,但目前来说,还没有一种比班级授课制最好的教学模式,我们还在按照班级授课制的模式
来组织学校教学。因此,学校也是解决学生厌学的最佳场所,担当此重任的就是我们的教师了。
第三篇:子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子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饭店运营教研组
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的酒店专业志在培养学生成为一名熟练掌握酒店各项服务技能技巧的、深受酒店客人喜欢的高素质员工。那么怎样在学校就可以把学生培养成具备高素质的劳动者?可以通过何种途径来锻炼学生呢?等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已经成为中职学校酒店专业教师的思考问题。从事酒店专业教学工作多年的专业教师在总结经验发现教学方法很重要!要想让学生学好知识,就必须让学生爱学习、主动学习。而采用“案例教学法”正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乐此不彼!这为本教研组关于“案例分析法在酒店管理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子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酒店员工与人接触的方式与其他行业是不一样的。酒店员工与人接触的方式主要是自己所提供的服务,包括亲切的语言、和蔼可亲的神态、快捷的服务等。而其提供的各项服务是否能让客人满意,主观性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故酒店员工在工作时的一言一行在某些阶段都可以作为教学案例来运用。通过分析、研究案例、讨论其解决之道,不但可以达到掌握理论知识的目标,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校就可以提前思考问题的解决的办法、为其以后在酒店更好地工作奠定了基础。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以案例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法,是通过学生自行准备、小组讨论准备、小组集中讨论、总结四大步骤而完成的教学活动。在这里,案例必须是真实的、典型的案例。目前,这样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被其他教育领域所采用,同时它也日益受到中职类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视,并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学习方法、学习模式根据课程、专业特点也需要在时代的发展上不断完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的是记忆能力,忽略了对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项目通过对基于案例的分析、应用与研究,揭示其作为教学工具和策略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并结合自身实践过程的运用此学习方法的过程,并运用一些问卷调查的数据来说明学生对此学习方法的接受和喜好程度。结合自身特点总结出的一些应用策略并预测其应用前景。研究以案例分析法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在中职酒店专业课学习的运用就是研究中职酒店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问题,对于丰富我校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子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基本内容
以“案例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目标是通过研究、分析酒店行业中发生的真实的、典型的案例来让学生思考其不同的解决之道。以求达到既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要点,又增长学生阅历,提升其酒店服务技能技巧。所以,在做子课题研究时需关注的基本点有:
教学案例使用的范围: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开发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
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遵守的五项原则:真实可信、客观生动、案例的多样化、相关性、典型性
案例分析实施步骤:学生自行准备、小组讨论准备、小组集中讨论、总结阶段
案例分析法实施:能够实现教学相长;能够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能够使知识变得生动具体、直观易学;能够集思广益、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2、预计突破的难题
案例的往往不能满足课堂的需要。研究和编制一个好的案例,需要很长时间。同时,编写一个有效的案例需要有技能和经验。
案例法需要较多的培训时间,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
三、子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工作方案
研究思路及方法
⑴行动研究法:在学校的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在酒店专业学科实施方案,检测效果,修改和完善研究资料。
⑵文献研究法:了解当今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研究成果、研究设想、方法、步骤,以博取精华,开拓思路。同时,努力吸取各种先进的理念,并利用其来指导开展研究工作。
⑶参与法:让所有开展课题研究的老师参与到学生的案例教学中,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了解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并且经过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找新路子。
3、计划研究过程
案例分析法在酒店管理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实践:
根据教学法的具体要求,我们在酒店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进行研究。结合历年来酒店教学经验、教师反思、学生反馈、企业跟进等我们最后进行讨论,分析出各要素和情况,撰写出研究报告和论文。
计划进度
第一阶段:准备规划阶段;确立科研子课题,并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沟通,收集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理论研究及理论实践阶段
第三阶段:搜集、编写酒店专业各科目教学纲要,探讨可实施案例教学的具体项目
第四阶段:实施阶段(XX年3月~XX年6月):本阶段是将案例和项目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并及时进行研讨,反馈信息,进行反思,对教学大纲中存在的不足进行重新的修改和完善;
第五阶段:总结提升阶段(XX年6月~XX年2月);总结经验,发表论文。
第六阶段:论文发表、成果的实践、本教学法的推广和使用(XX年9月~XX年6月)。
四、子课题研究工作的资料准备情况
1、目前,科研项目组的成员已确定,各成员的分工已基本明确。
2、已整理出国内外相关教学法的文献和著作,方便调阅及参考。
3、已确定好实践班级和实践课程,并已拟制出课程计划表。
4、本项目的调研报告、调查问卷、需求分析等材料已经拟制。
5、当前已具有实施“案例分析法在酒店管理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基本环境。
五、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及使用范围
本项目主要的呈现形式主要是研究报告及论文,其研究成果可在我校全校的酒店专业课程中推广及应用。该研究成果用于中职类酒店专业教学,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将酒店专业课堂教学的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并与酒店实际服务有直接的关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案例还可以让学生在日后酒店工作中规避风险,为成为高素质的员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成员及其分工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故本教研组的教师需积极参与到本课题研究中来,平时多搜集资料、撰写论文;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运用此教学方法来引导我们的学生,让他们爱上学习、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技巧,早日蜕变为高素质的酒店前厅工作人员!
第四篇: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体操王子李宁美德故事教育效应研究”试验方案
柳州市48中附小庞琳
一、课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精神脊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柳州名人志士美德是柳州人民群众争相传颂的民族优秀品质,是柳州市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也是中华民族遗产和光荣革命传统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在全国传统美德教育研究的背景下,开发、研究、利用柳州名人志士美德教育资源,形成校本教材,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树立中小学生心中的偶像,以利于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促进学校、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所以我校在2007年开展了“柳州名人志士美德教育效应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班开展了“体操王子李宁美的故事教育效应”子课题研究,以传统美德教育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学生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来开发利用柳州名人志士美德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从身边实际出发,去追溯并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验目标
1、探索小学传统美德教育规律,总结经验,提交实验报告。
2、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者和实践者。
3、形成优良的校风,促进家庭风气、社会风气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三、实验原则
1、批判继承的原则
中华传统道德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具有两重性。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在课题研究中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继承原则,吸收精华,剔除糟粕。
2、古为今用的原则
中国传统道德,为今人留下了大量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其中有些东西一旦赋予新意,便可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所以,开展课题研究,必须对传统道德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因素赋予新时期的内容和要求,使之体现时代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整体优化的原则
既要突出文明行为习惯、诚实守信、自强不息三项教育,搞好相关学科的渗透教育,也要与其它德育内容,如:两史一情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使之融为一体,以提高德育整体水平。
4、针对性原则
针对学生在文明行为习惯、诚实守信、自强不息方面的现状与突出问题,采用生动具体的手段与方法“促其思、晓其理、激其情、导其行”,提高教育实效性。
5、“三结合”教育与现代社会要求相一致的原则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学校在学生家庭和社区开展传美教育培训活动,开家长会,充分发挥家庭、社区的教育作用。使家庭、社区也成为传美的教育阵地。
6、“三结合”教育中,知行统一、知情统一、协调发展的原则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必须通过实践去完成。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必须遵循知行统一的原则,注意实践性。
四、实验研究对象
实验研究对象为2002级2班的全体学生,将于2008年7月小学毕业。
五、实验研究内容
“体操王子李宁美德故事教育效应研究”课题研究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为基本宗旨,将搜集到的柳州名人志士李宁的美德故事和传统美德教育相关德目划分为“理想教育”、“品德教育”、“行为训练”三大块,把“孝敬父母”、“尊师敬长”、“ 立志勤学”等三个德目作为基本内容,把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为品德教育的目标,“勤奋学习”作为理想目标,教育过程中突出“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引导学生养成处处“关心他人”、“善良正直”的良好品质。
使学生逐步懂得以传统美德作为对己、对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行为准则,初步养成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思想品德整体水平高于实验前的整体水平。
六、实验研究方法
1、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开设传美课、上学科渗透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2、开展好家长会,提高家庭教育的工作水平。
3、加强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让学生走进社区,到基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4、采用文献研究和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
七、实验研究路线
实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进行实验研究,即调查准备阶段、实验研究阶段、总结验收阶段。
具体做法是:
1、制订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及子课题研究计划。
2、采取家庭调查、社会调查、问卷调查、日常观察等形式,了解研究对象的品行现状。
3、搜集柳州名人李宁的美德故事,确立本班学习名人的目标,建立实验档案。
4、泛宣传“体操王子李宁美德故事教育”内容及活动,举行“体操王子李宁美德故事教育”学习设计及墙报比赛活动。
5、举行“体操王子李宁美德故事教育”内容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6、开展规范礼仪行为教育活动,制订日常礼仪行为规范条例。
7、参加学校“六个一”活动。
8、开展传统教育,组织参观名人故居、祭扫烈士陵园、看奥运等活动。
八、实验步骤
我们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实验研究。
1、调查准备阶段(2007.3-2007.5):制订本版子课题研究实验方案;调查研究学生现状;进行理论学习,搜集柳州名人李宁的美德故事,确立本班学习名
人目标,建立实验档案。阶段成果:调查报告。
2、实验研究阶段(2007.6-2008.1):参加学校“柳州名人志士美德故事”学习,开展“体操王子李宁美德故事教育”墙报比赛活动,举行“柳州名人志士美德故事教育”之““体操王子李宁美德故事教育效应研究”为内容的主题班会活动;开展规范礼仪行为教育,制订班级日常礼仪行为规范条例,实施创“文明班级”、当“文明学生”活动;参加学校举行的“六个一”活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参观名人故居、祭扫烈士陵园和看奥运等活动。阶段成果:学生心得体会文章、教师教育个案、研究论文、实验报告。
3、总结验收阶段(2008.2--2008.4):整理成果档案。阶段成果:专题研究论文、实验报告、结题总结报告。
第五篇:子课题研究立项背景
·子课题研究立项背景
·子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
·子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方案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
阅读是收集处理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而现今农村小学学生没有阅读的环境、阅读的兴趣不高、阅读量也小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语文教学的提高。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对小学阶段语文课外阅读作了明确要求:小学生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由于是1、2年级,同学们才刚接触到语文课本知识,小学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级,应重视阅读情趣、良好阅读习惯以及最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认(识字)是读(读书)的基础,认读能力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能识字,会写字,能朗读,会默读,这才具备进入阅读的基本条件,先要跨进门槛,而后才能登堂人室。到目前为止,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基本的阅读能力。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阅读。所以我们不能让他们不会读、不想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要让他们有书读、有兴趣读。低年级很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理解能力差,不认真,怕吃苦,持续时间短,懒于动脑思考,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才会从老师的“要我读”转化成自主进行的“我要读”。因此,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学生一定的课外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我校几位老师商量决定研究此课题的目的所在,为提高本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现状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校,由于受家长素质、家庭环境、学校条件局限性,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与大多数农村学校一样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第一,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高,课外书存量少;第二是阅读环境差和学生阅读习惯差。这些表现导致了课外阅读质量低。第三,多数教师无系统的课外阅读指导,从而导致了学校语文教学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解决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高的问题;
2、解决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