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目前,XX县共有新社会组织74个,其中社团组织47个、中介组织1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5个。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 3775人,其中专职人员913人,党员98人;兼职人员2862人,党员614名,单独建立党组织14个。
一、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主要做法和措施
2005年,无为县出台了《关于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近三年来,该县在夯实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基础、强化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自身建设、加强对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夯实工作基础。一是认真调查摸底。各级党组织对本地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底,并对本辖区内的新社会组织逐一建档,为搞好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是抓好党组织组建。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相对较稳定、结合较紧密的新社会组织,都要求单独建立党组织;对正式党员不足3名的,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就近、就便组建联合党组织或直接挂靠邻近的党组织。三是理顺隶属关系。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有利于党员的教育管理”的原则,新社会组织党组织一般由所在地的乡镇党委领导,专业性较强、行业特点明显的,由具有业务领导职能的行业管理部门党组织归口领导。
(二)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加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凡建立党组织的新社会组织,均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党务干部。党组织领导成员人数,一般3—5人,党员较少的党组织只设书记1人。党组织负责人的配备坚持高标准,切实把党性强、作风正、组织能力强、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知识和能力,并且对新社会组织情况比较熟悉的正式党员选任到党组织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健全党建工作制度。按照党章的要求,结合新社会组织的特点,建立了一套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的规章制度。重点是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发展党员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费收缴使用管理制度等,为新社会组织党组织更好地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提供制度保障。三是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发展的重点放在那些从业人数较多、相对稳定、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新社会组织,把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工作一线的优秀职工作为发展的重点,坚持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四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各级党组织共同帮助新社会组织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培训工作,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政策水平。针对新社会组织党员的特点,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使新社会组织党员在本职岗位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重担。
(三)加大领导力度。一是健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坚持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的负责同志经常深入新社会组织进行专题调研,了解和关心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学习、思想和工作状况,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总结、及时推广成功经验,努力把联系点办成党建工作示范点。二是建立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乡镇党委建立向党员人数少、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但从业人数较大的新社会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党建工作指导员一般由新社会组织所在地乡镇党委选派。三是实行定期汇报制度。各级党委把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对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检查指导,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定期分析并通报情况。
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该县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的覆盖面难以进一步扩大。目前,新社会组织规模普遍偏小,近90%的从业人数在10人以下,从业人员稳定性较差,管理分散、活动不正常,有的甚至连相应主管部门都没有。这些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建工作难度较大。二是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如社会团体比较松散,结构复杂,且不固定,党员一般都是机关或社会上的人员,一般都在原单位或所在农村支部参加组织生活。其从业人员特别是党员的管理大多沿用机关事业单位的传统模式,普遍存在没有独立的党组织,一般也是挂靠原单位党支部或基层村级党组织开展活动。三是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难以持续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远未深入人心,新社会组织本身对党建工作的认识还不统一。由于新社会组织本身体制问题,其党组织对单位的人、财、物没有控制权,功能定位与中介组织的价值取向有一个较长的磨合期,党员的个人诉求尚停留在求生存、保稳定的阶段,对如何保持自身先进性思考不多不深,从而制约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和影响力、渗透力的增强。
三、对加强和改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在社会中介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除加大宣传力度之外,还要认真抓好三大环节:一是加强和改善对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属地管理为主兼顾行业管理为辅,把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将社区党建工作、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统筹考虑,动员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共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营造更优更宽松的大环境。要建立健全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及相应的办公场所,吸收包括组织、工商、民政、财政、司法、劳动等职能部门和相关的社区党组织参加,定期对新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形成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强大合力。二是加大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对党员人数3人以上的新社会组织未建立党组织,应该加强组建党组织的力度。让党员由分散在各自居住的社区过党组织生活,改为集中过组织生活。可以考虑建立组织、工商、民政部门联合办公制度,把党建工作情况纳入新社会组织注册登记的申报事项,确保党务部门能及时了解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底子,确保符合条件的新社会组织在成立时同步建立党的组织。同时要建立实施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联络员、信息员制度,使党务部门能随时了解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动态特别是人员变动、员工心态、单位运行等情况,为及时建立或调整社会中介组织党组织提供决策依据。在党组织设置类型上,尽可能首选独立党支部模式,减少挂靠党支部数量,优先考虑新社会组织之间的联合,在党员过少的同类新社会组织中联合组建党支部;在党组织隶属关系上,尽可能将新社会组织党组织交由行业协会或业务最相近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进行管理,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党建工作在新社会组织中覆盖面难以扩大的难题,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新社会组织的行政干预。三是改进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党组织的活动方式要切合新社会组织的特点,按照“灵活、务实、小型、多样”的原则进行设计,注重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活动内容要主题鲜明,尽可能符合新社会组织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有利于增强员工的拼搏进取精神和争先创优意识,有利于发挥党员的中流砥柱、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党建活动为新社会组织发展所需要,引导新社会组织党员在实践性、互动性学习活动中提高,求得思想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双赢。
第二篇:加强和改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三、加强和改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循序渐进、改革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树立服务的理念、引导的理念、促进和谐的理念。
第二,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机制。坚持谁审批谁主管,谁主管谁组建,谁组建谁管理的原则,没有业务主管单位或业务指导单位的新社会组织,其党建工作由登记管理机关领导和管理。将新社会组织党建与社区党建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完善现有机构人员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新社会组织党工委,加强专职党建指导员队伍建设。
第三,进一步创新方法方式。创新党组织组建方式,以行业协会、商会、民办教育学校和职业培训学校为重点,逐步向其他新社会组织铺开。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按照“业余、小型、灵活、分散、实效”的原则,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培训活动,开展让党员喜闻乐见的活动。
第四,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把党性强、业务精、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和党务工作经验的行政负责人或合伙人、管理者选拔为党组织负责人。建立活动经费保障、活动阵地建设制度,探索建立区域党建资源共享机制。在新社会组织中评先评优活动,增强党员的创先争优意识。积极拓展党员参政议政渠道,在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选时适当考虑新社会组织党员。健全党员关怀帮扶机制,通过开设党员维权热线、实施结对帮扶等形式,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
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对政府职能的辅助作用
甘肃非政府组织调研报告
(一)由于社会事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政府不可能也没必要将全部社会事务纳入管理范围,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大量社会事务将由非政府组织来管理。笔者对甘肃省工商、建筑、文化、科技、体育、卫生等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60多家非政府组织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当前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非政府组织的对策思路非政府组织是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对于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会化服务功能等,具有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结构转型和市场经济中发挥着社会和经济功能,能够将社会、市场各方面发展变化的信息及时传输给政府,使政府获得充足的制定政策的依据;又能将国家的政策、规章制度传输给经济主体,对其行为进行指导、规范、认证,并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发达的非政府组织在信息传输中,对加强社会的整合力度,提高社会的发育程度,推动市场化改革和行政改革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大量社会事务必须由社会自行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当前应着重从内容、价值取向及管理手段上进行综合性改革。在内容上,政府不仅要转变对经济事务的管理职能,而且要转变对社会各项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在价值取向上,政府不是单纯的简政放权,减少不该管的事务,而是要在弱化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的同时,强化宏观管理和间接管理。在管理手段上,政府转变职能,不只是简单地减少行政手段,而是要重视运用法律的、经济的手段管理公共事务。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甘肃省非政府组织也随之得到了应有的发展。截至2004年12月,在甘肃省民政厅所注册的各类非政府组织达1316家,其中从事房地产交易、职业介绍、旧机动车交易等的经纪企业174家,持证经纪人员396人,包括公司经纪12家,个体工商经纪403家;从事会计、审计、税务、产权交易、律师、监理事务的132家,从事拍卖业务的29家,从事企业管理咨询、文化策划、科技、教育、艺术等理论研究、人员培训、经营代理、市场调查等的有553家。
非政府组织的职能对于政府职能具有辅助作用。一般来说,根据非政府组织运行和发展,按其职能的特点可分为以下五类:第一,行业自律性的中介组织,主要是由企业单位自下而上组织起来的各种行业协会、同业公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目的是通过制定行业发展准则,规范内部企业间的竞争,维护行业整体利益。第二,具有对社会运行监督职能的,主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和资信评估鉴定机构、公证和仲裁机构等组织,这类中介组织的特点是按照国家法律、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和专业技术要求,提供特定的服务,维护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转和社会稳定。第三,专门为市场活动提供咨询、技术服务的中介组织,主要是指信息中心、研究及咨询机构、投资项目评估机构、报价系统等组织,为企业提供多方面的信息、咨询等服务。这类中介组织的主要特点是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具有增值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经济发展的一种要素,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促进科学研究、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发展的中介组织。第四,监督市场行为的中介组织,如消费者协会、商品检验中心、质量检测中心、计量检测中心等;第五,市场交易中介组织,主要是指各种经纪商、典当行、拍卖行、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中心等组织。它们的作用是直接为市场交易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方便和服务,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促进社会劳动力就业与服务的非政府组织。以上各类非政府组织,既发挥着不同于政府的社会事务管理功能,又履行着有别于一般商业经营的社会服务职能。
廊坊市民政局关于对县(市、区)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县(市、区)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情况,更好地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最近,我们组织人员利用半个月的时间,通过听取汇报、查看档案、实地检查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10个县(市、区)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市、区)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现状
(一)社会组织发展基本情况
近几年,各县(市、区)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坚持依法登记,加强分类指导和监督管理,社会组织得到稳步发展。截至目前,各县(市、区)共有社会组织411个,其中社团269个;包括行业性社团127个,专业性社团74个,联合性社团44个,学性
术社团24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42家;包括教育类76家,科技类5家,劳动类23家,体育类4家,医疗卫生类20家。这些组织涉及教育、科技、卫生、劳动、民政、工商、农业、体育、文化、金融、保险、法律服务、对外交往等社会生活的各个行业领域,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不同的社会组织体系。
(二)社会组织管理基本情况
1、完善了登记审批程序
随着社会组织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国家《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县(市、区)民政部门对社会组织登记工作越来越重视,进一步完善了社会组织登记程序,认真落实申请、审核、调查、集体研究、逐级审核批准、归档立卷等审批程序,把好成立、变更、注销登记等审批关口,提高了审批质量。
2、年检制度得到较好的落实
近几年,各县(市、区)加强了对社会组织年检工作力度,年检率基本上达到了90%以上。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及时通过下发文件和电话等方式向社会组织发布年检通知,确保年检工作时限。二是加强与业务主管单位的沟通,积极争取业务主管单位的支持与配合。三是转变作风,提高效率,为参检社会组织提供优质服务。对连续两年年检不合格和两年不参加年检的社会组织给予撤销登记。
3、扶持和培育发展以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行业协会为重点的社会组织成效明显
近年来,各县(市、区)立足工作实际,积极扶持和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根据市场需求指导农户有计划地安排生产,组织收购和销售,从而避免了生产经营的盲目性,较好地实现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对接,降低了市场风险。如大城县大尚屯镇果品行业协会发展团体会员6个、个体会员1036名,规范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个,实现了协会果品生产的“三统一”模式,即:生产资料统一采购、施肥用药统一管理、统一品牌包装销售。安次区西小韩村养猪协会,以同富牧业有限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统一提供种猪、统一提供饲料、统一防疫灭病、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成品销售,分户饲养,促进了生猪产业良性协调发展。
各县(市、区)还把发展各类行业协会作为社会组织工作的重点,从数量上看,行业协会占社团总数的47%。这些行业协会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上发挥了较为明显的作用。如:霸州市2006年因市出租车公司倒闭,造成出租车管理失控,无序竞争,时常引发出租车信访事件。该市因势利导,组建了出租车行业协会,有效维护了出租车业主的合法权益,化解了矛盾,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出租车司机的一致好评。香河县立足县域经济特色,成立了香河县家具协会,吸收了133个从事家具行业的工厂、企业、公司、家具城为单位会员,协会对内统一行业规则,对外扩大交流,创产值近40亿元。
4、加强了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诚信建设工作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各县(市、区)注重加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督促民办学校、幼儿园、培训中心,各卫生、医疗服务站等民办非企业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规章、信息披露、公益服务活动、服务承诺等各项制度,以提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如大城县的新世纪学校以服务社会、造福群众、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责任及收费标准方面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增强透明度,提高服务质量,并且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提高社会公信力。
二、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组织发展不平衡,整体数量不多、质量不高且缺乏活力。一是县域发展不平衡。社会组织最多的县有60家,最少的县只有22家;相差近三倍。二是各类社会组织发展不平衡。民办非企业单位最多的县有39家,少的县只有2家。三是总量偏少。全国社会组织的平均拥有量为每万人2.4个。我们目前总量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差几百倍,且整体结构不合理,一些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社区和公益性民间组织规模小,数量少,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四是现有社会团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官办或半官办性质的,纯民间的社团较少。由于这些带有行政色彩的社会团体自身职能定位不准,造成政社不分,且协会工作人员多为党政干部兼职,人、财、物受主管部门控制,没有自主支配权,因而社团活力不足,服务社会、服务会员的能力弱,发挥作用不明显。
(二)双重管理体制运行不畅。调研中县(市、区)反映业务主管部门与登记管理机关在工作中不配合,不支持。有的在年检过程中业务主管部门不给盖章,或者在年检材料的初审上不认真,造成登记管理机关年检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在具体工作中,两个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机制,政出多门,职能交叉,管理混乱。
(三)大量未经登记却以社会组织名义开展活动的非法社会组织呈上升趋势
调研发现,各县(市、区)未经注册登记的非法社会组织的活动带有普遍性。特别是一些民办的学校、幼儿园、培训中心、医院、诊所、养老院等,这些民间组织有的在业务主管部门进行了登记,取得执业许可证多年,却不到民政部门进行合法注册登记取得法人资格;有的既没有业务部门的执业许可证,也没有登记机关的法人证;还有的盗用、租用合法机构的名称私自办学、办班。有的被依法注销、撤销的社会团体仍继续以合法组织开展活动。造成上述问题原因:一是政策界定不清。由于民办非企业单位制度不健全,现行登记管理条例在登记范围等具体问题上缺乏明晰的界定和可操作性的规定,致使在登记过程中不好把握;二是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沟通机制,影响登记率。相关职能部门不能配合登记,注册登记相关法规政策宣传不到位,致使很多应该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民非单位游离在登记之外;三是民政部门没有专门执法人员和执法设备,执法上存在一定困难。
(四)管理队伍力量薄弱,无工作经费,与所担负的注册登记和管理职责不相适应
10个县(市、区)中有6个设立了民间组织管理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1至3人;广阳、安次、霸州、香河4个县(市、区)由社会事务股、区划地名股或综合股室人员兼职做这项工作,无专门编制,无专职工作人员,无独立的办公场所,和其它股室共同办公。社会组织管理资金不到位。10个县(市、区)社会组织管理工作都没有配套相应的工作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或列入财政预算财政没有拨付,所需办公设备不足,尤其是执法办案经费不足,直接影响日常工作。
(五)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低,工作基础薄弱
调研发现,各县(市、区)只有少数社会组织成立了党组织,一方面因为大部分社会组织规模较小,从业人员较少,专职工作人员中党员不足3人,不具备单独成立党组织的条件,还有的社会组织没有党员;另一方面是因为各县局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党员人数不够就可以不建立党组织,没有从联合、挂靠、发展党员或成立团组织方面为社会组织成立党组织创造条件。
(六)档案和日常管理不规范,执法力量薄弱
通过检查档案资料,发现部分县(市、区)社会组织注册登记、变更、注销等手续资料不齐全,内容不完备,表格内容漏填,装订不合规等现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行政处罚程序不清楚,执法力量弱,大部分工作人员没有取得执法资格,年检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实际考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对不年检和年检不合要求的社会组织处罚力度不够。
三、对县(市、区)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构建设,落实工作经费。
各县(市、区)要根据形势的需要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力量,使社会组织管理机关有机构、有职能、有岗位、有专人、有经费。结合各县(区)实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一要增设机构,增加编制,保持人员稳定。既要将政治强,作风正,业务好,素质高的同志充实到这个岗位,还要保持社会组织管理业务骨干的相对稳定,才能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业务,才能培养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专家型干部队伍。二要将社会组织管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财政部门要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落实相应的工作经费,尤其是办案经费,逐步配备、完善办公设备。预算不足的,增加财政预算,保证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正常进行。
(二)优化社会组织结构布局。
重点培育和扶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行业协会、商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发展格局。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制定社会组织税收优惠、财政支持政策。建议从法律上完善支持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的明确规定,推进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与社会各界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促进基础层面的良性社会治理。
(三)加强部门协作,共同做好社会组织管理工作。
一是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协调各职能部门,落实优惠政策。目前对社会组织的优惠政策,散见于各类文件之中,举办者与相关管理部门对这些政策有时缺乏了解,造成许多社会组织应享受的优惠政策,要靠举办者到管理部门一家一家、一项一项来争取,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因此,要整合、规范对社会组织的相关优惠政策,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
系,确保将对社会组织的各项优惠政策及时落到实处,为社会组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建议由民政部门牵头,协同物价、财政、地税、技术监督、工商、政法等有关部门关系,形成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对在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沟通,及时解决,提升为社会组织服务的能力,维护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秩序。
(四)加强民办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避免事故发生。
民政部门要积极协同教育部门对民办学校、幼儿园的安全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督导学校、幼儿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开展安全教育和演练,形成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督导学校、幼儿园人防、技防、物防等安全防范措施;对校内各类设施设备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督导健全食品、饮食、卫生和疾病防疫等防范措施。
(五)加强党组织建设,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从调研情况来看,大部分社会组织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党组织不够健全,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因此,要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模式,为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加大党在社会组织中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六)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使社会组织进一步规范化。
一是要依法开展审批登记工作,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条例》进行依法登记,登记工作中,要严格履行审批程序,落实审批责任,遵守审批时限,保证组织质量;二是要依法开展年检工作。规范年检内容、标准、程序、材料和时限。严格落实《年检办法》,与年检抽查相结合,依法解决年检出现的问题,加大公示,落实整改,及时处罚。确保年检工作质量,不流于形式;三是要加强法制规范意识,依法处罚。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对处罚案件做到处罚得当,适用法律准确,避免败诉、处罚中止现象发生;四是档案管理工作要加强规范。各县局要按照廊民发〔2011〕7号文件相关规定,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做到资料齐备,内容完整,装订规范。
第三篇:街道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街道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汇报材料
一,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状况:
**街道辖区内共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数 907,其中非公有制企业 15 家,个体工商户 892 户,新社会组织数 3 家(均为民办非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共有党员 8 名,占从 业人员总数的 0。38%,其中非公企业职工 4 名,个体工商户 4 名,党组织关系在社区党支部的有 1 人,无具备建立党组 织条件的”两新“组织。各社区党支部均建立了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党建工作的党务工作者为党建工作指导员, 共计 12 人。
二,推进辖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做法:
一是宣传教育到位,增强”两新“组织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各社区均建立了党建工作联系点,积极与辖区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联系,大力宣传建立党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组织街道与企业员工座谈交流,开展联谊活动等形式,增强了非公企业和员工对党组织的认同感。车辆段路东 社区与辖区非公有制企业中大威尔实业有限公司组织开展 了非公企业党员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暨入党宣誓活动。
二是落实制度到位,加强”两新“组织自身建设。街道党工委将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党组织党建工作, 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全覆盖列入到党建目标考核中,制定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工作细则》,设立了组织机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 担任组长,社区党务工作者担任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联络员,采取划片包干的办法,做好党建工作的宣传,指导和联络工作,为非公企业更好地开展党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党员人数少,开展工作难度较大的企业,街道选派 企业所属社区的支部书记负责协调,帮助企业培养入党积极 分子,发展党员,并及时填写《非公企党建指导工作记录情况表》。
三是指导帮教到位,全面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由于每个非公企业对建立党支部的认识不同,态度差异也很大,特别是有些企业的负责人对组建党组织缺乏正确的认识,存在很多顾虑和抵触情绪,街道党工委坚持”不干涉企业的内部事务,不干涉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不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的原则,主动联系非公企业,帮助和指导开展党建工作。街道积极为非公企业开展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和支持,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举办人才交流会,为辖区非公企业经济推荐,介绍,招聘工作人员,协调区委,司法,税务等部门解决厂方用地,法律援助,纳税等问题。
四是发挥作用到位,切实增强非公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街道党工委通过每年召开非公企业老总座谈会,党建联席会,邀请”两新“组织党员参加支部活动等,不断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针对非公企业党员数量少,人员分散,工作性质各不相同,不好集中,不好统一的特点,社区党建联系员将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材料送到企业, 帮助党员学习。辖区非公企业始终把诚实守信,依法经营, 服务社会作为企业发展的经营理念,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辖区非公企业组织积极吸纳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就业,帮助近30 名就业困难人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近年来, A 力扣件厂等企业积极帮助弱势群体,资助 5 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事件发生后,辖区非公企业党组织主动与街道党工委联系,向灾区伸出援助 之手,捐款捐物近2 万元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并购买防暑品,食品慰问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
三,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非公有制企业主大多持无 思想认识不到位。所谓或排斥的态度。相当一部分”两新“组织的业主认为自 己只要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即可,担心组建党组织以后,会 议多,活动多,开销多,赞助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二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存在矛盾心理。有些党员组织纪律 观念淡薄,认为自己工作变动频繁,哪家企业经济效益好就 到哪家企业去工作, 流动性大, 经常要接转组织关系太麻烦, 因而对在私营企业成立党组织不热心,不关心甚至不支持。管理手段不到位。
(二)管理手段不到位。非公企业中流动党员存在 ”五 难“,即去向难掌握,日常难管理,教育难开展,活动难组 织,作用难发挥的问题。街道辖区内非公企业中 20 人以上 规模企业有 5 家,剩下的都是一些只有十几名员工乃至一两 名员工的餐饮,贸易等服务性质的小企业,个体户,无行业 管理协会,无行政隶属关系,无主管部门,不仅员工流动性 强,自身生命力也不强,在这样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 党组织建设工作更加困难。党组织活动缺乏新意 缺乏新意。
(三)党组织活动缺乏新意。由于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 规模小,党员人数少,以及其经济性质的原因,社区党支部 组织的党员活动只能是学学文件读读报,组织的实践活动往 往因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不能正常开展。
四,建议与意见
(一)加强教育引导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对党务工作 者,”两新“组织企业主和党员的宣传教育,使他们充分认 识到,”两新“组织是在党的富民政策下产生的,其成长壮 大,同样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党的组织建设作保障,使他们牢 固树立抓好 ”两新“ 组织的党建工作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促进企业发展,促进个人成长的新观念,彻底抛弃抓不抓一 个样,参与不参与一个样,任其自由发展的错误认识,切实 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
(二)加强党员的发展管理和学习指导。党员的发展管理和学习指导 采取 企业招,群团推”的办法,不断壮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 要注重党员发展,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促大队伍力量, 把一些中坚力量吸纳到队伍中。加强对“老板党员”的引导, 让其处理好双重身份的关系,通过培养使之成为“书记老 板”。重视发展符合党员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入党,使 之成为“党员老板”。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让手持流动党员 证的党员成为企业中党建的有效力量。要鼓励党员参与社会 组织负责人选举,发挥党员在社会不同层面的影响力。结合 企业文化开展党务工作,将党的主张和基本理论融入企业文 化理念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增强党员的荣誉感, 以企业的中心工作为轴,开展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活动,教育引导职工敬业爱岗,做好本职工作,支持企业搞好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建立扶持党组织发展机制和长效机制。党组织发展机制和长效机制
(三)建立扶持党组织发展机制和长效机制。上级党组织部门应出台措施扶持企业党组织建设,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把当前的一些好的工作方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持之以恒,推动工作,实现 长效。建立“两新”组织党建访问制度,加强与“两新”企业业主的沟通,提升企业的党建意愿和动力,坚持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把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定期走访,座谈,把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和企业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作为今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点,实现党组织建设工作与企业经济工作同步推进, 互相促进。
**街道党工委
第四篇:XX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问题及建议
XX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新社会组织主动性不够。新社会组织实行的是双重管理体制,即新社会组织成立都要经过政府业务主管单位的前置审批和政府登记管理机关的法人登记。而大量涌现的各种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不少是挂靠某政府部门和主管单位,具有半官半民性质,经费和人员主要依赖于相关部门,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这种管理体制影响了新社会组织的组建和发展。
2、监管措施不健全导致新社会组织行业规范性不够。由于新社会组织涉及领域广、类型多,相关部门不可能做到监督管理全覆盖,存在“重登记轻管理”、“重发展轻培育”的现象,导致少数新社会组织外部监管制度缺失,遵纪守法意识不强,有法不依。少数新社会组织经济利益倾向比较明显,存在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自律机制不健全,民主建设不到位的现象,缺乏社会诚信、奉献社会和自觉接受监督意识,导致社会形象差,公信度不高。
3、服务水平不适应导致新社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新社会组织自身力量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普遍存在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固定的活动场所设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等问题,再加上活动载体缺乏 1
创新,因循守旧,服务社会的作用不能充分显现,使新社会组织难以大有作为。比如不少行业组织无场所,行业活动不正常,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难以发挥行业协会应有的作用。
二、加快推进新社会组织工作的建议
要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加强党对新社会组织的领导,及时把党的建设延伸到各类新社会组织中去,把党的工作覆盖到各种新社会组织中去,切实把握新社会组织发展与规范的正确方向,使新社会组织成为党领导下的服务经济发展、参与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的可靠力量。
1、理顺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机制,积极推动新社会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要理顺管理体系。把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基层大党建格局中,按照便于管理、便于工作、便于指导的原则,采取“谁审批、谁主管、谁负责”和坚持“属业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合理确定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和管理模式。建立由组织部门牵头负责,“两新”工委指导协调,各登记年检单位负责源头管理,各业务主管单位负责建立审批,属地或属业党组织具体指导的统一领导、分工明确、通力合作的新社会组织大党建大联动新格局。二是要完善相关机制。建立健全新社会组织党建联席
会议制度、责任考核制度和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等相关制度,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扩大党对新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依托业务主管单位或行业协会建立党建工作站,整合优势资源,形成服务合力,实现新社会组织发展与党建工作的双提升。三是实行分类管理新模式。对律师、会计师、税务师等行业准入条件比较严格、管理较为规范、专业性较强的新社会组织,依托行业协会进行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优势,巩固和发展行业优势;对民办学校、民办医院、专业性、学术性研究协会等专业性较强的新社会组织,由业务主管单位直接管理,帮助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规范服务行为,做到管理公开透明;对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社会团体、公益组织等专业性不强、规模较小,且对地方依附性较强的新社会组织由属地党组织进行管理,属地党组织充分利用新社会组织的人才和资源优势,开展各类社区服务、社会公益和群众文体活动,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2、抓住重点领域,规范运行监管,建立新社会组织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是要加强行业指导,实施精细化培育。要以工商联为牵头单位培育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切实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人才交流和培养、技术创新、信息共享的平台,形成抱团发展的合力;以农办、农委为牵头单位加快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一支以能人大户、技术能手为主体的带头人队伍,培育一批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专业合作组织,有效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协调服务、业务指导、带动致富等作用;以民政、卫生、司法、群众团体为牵头单位大力培育发展公益慈善类新社会组织,整合利用现有资源与新社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有效发挥公益慈善类组织在扶贫助困、兴教助学、便民利民、矛盾排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要注重长效管理,提升规范化水平。依托民政部门按照组织类型的不同,建立会员、社会、政府参与的社会化评价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考核评估办法,按照新社会组织自评、业务主管部门初评、公示评估结论、登记部门综合确认评估结果等程序,确定评估等级,并将考核结果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依托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行业要求和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出台推进行业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或标准,提升行业单位整体水平;依托组织部门开展新社会组织党建标准化认证工作,实施对标创建,组织考评认证,将业主、党员、职工群众“三个认可度”纳入考核体系,实现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水平的提档升级。三是要落实制度保障,实现良性发展。通过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树立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新理念,把适宜于新社会组织行使的相关业务职能逐步通过转移、授
权或委托的方式,移交给符合条件的新社会组织承担,探索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契约化管理模式,采取公开招标、项目发包、项目申请、委托管理等方式购买新社会组织的服务,如居家养老、法律援助、支教助学、扶贫济困等项目。支持新社会组织依法开展有偿服务,增加收入,增强提供服务的实力。
3、创新活动载体,打造服务品牌,探索新社会组织作用发挥的新途径。
一是要建立基础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协同管理机制。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和业务指导,广泛动员和组织新社会组织参与,建立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新社会组织为框架的一体化管理模式。通过进一步放大社区党组织现有职能,从原有的党建指导扩展到有效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提供综合性服务,提升服务层次,发挥社会、社区、社团、社工“四社联动”的综合效应,促进基层组织与新社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扩大新社会组织的服务有效力,打造区域性便民服务中心。二是要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力度。从新社会组织的行业特点和发展实际出发,开展文化培育活动,帮助新社会组织围绕“诚信服务”,规范行为准则,凝聚思想认识,增强自律性和公信度。通过开展诚信服务示范党组织创评和党员“挂牌”上岗活动,科学制定创建标准和上岗条件,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带头开展诚信服务,使诚信服务成为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的特别标识。三是要加强新社会组织作用发挥。发挥新社会组织在推动发展、彰显公正、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等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整合组织内的人才、阵地等资源,开办公益讲座,开展文体活动,开展公益服务,主动亮出身份,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新社会组织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先锋。在活动中,选树一批行业形象好、社会影响力大的先进组织和事迹感人、成绩突出的先进个人,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加深人们对新社会组织的了解,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新社会组织,不断壮大新社会组织队伍。
第五篇: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策研究
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策研究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近年来,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市的“两新”组织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本文紧密结合我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践,深入分析制约“两新”组织党组织发展的问题,积极探寻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机制和办法。
一、主要做法
(一)抓组建,重视“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面的拓展。市委组织部门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和灵活组建的原则,按照“四个必须”的要求,采取单独、联合、挂靠等多种方式,加快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组建步伐。
(二)抓指导,重视“两新”组织党组织能力的提高。按照属地管理的办法,各县、区分别成立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主抓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建立市、县(区)领导干部联系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市、县(区)领导通过调研、检查等方式,积极为新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抓基础,重视“两新”组织党组织整体素质的提升。一是选好配强新经济组织支部书记。二是加大学习培训工作力度。三是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力度。
(四)抓载体,重视“两新”组织经济和党务工作的互动和双赢。按照建设“五个好”“两新”党组织的目标要求,以开展“立岗敬业”主题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在促进“两新”组织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抓制度,不断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我市注重加强非公党建各项制度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党建各项制度的应有作用,使非公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非公党建制度化建设扎实推进。
(六)抓文化,重视“两新”组织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彰显。“两新”组织在党建工作中注重在员工中塑造和养成荣辱与共、企兴我荣的团队意识,追求“两新”组织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
(七)抓和谐,重视“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践行。“两新”组织党组织将构建和谐“两新”组织、和谐社会作为己任,努力做到关爱社会、回报社会。
二、存在问题
当前我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规模以下的新经济组织和部分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的组建率和覆盖率不高,党组织的作用发挥有限。
(二)党员素质参差不齐,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党组织活动缺乏针对性、结合性和新颖性,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问题比较突出。
(四)“两新”组织员工流动大,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五)“两新”组织党务干部的整体素质有待增强。
(六)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尚未理顺和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比较明显。
(七)少数业主和党员干部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思想认识不足。
三、成因分析
(一)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理论上的规范和指导滞后于实践的发展是重要原因。当前,除了《党章》第32条第三款和《公司法》第十九条中有指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原则规定外,其他相关的指导性理论和可操作性的规定并不多,这同日益发展的“两新”组织的形状不符。
(二)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是主要原因。“两新”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是有关的。有人认为在“两新”组织没有必要设立党组织;有人认为当前工作的着重点应当放在国有企业、农村等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有的企业主担心党组织会“外行领导内行”,影响生产秩序等等。有的党员“受雇用”思想严重,组织观念淡薄,放松了党性要求。
(三)党员流动性大、党务干部缺乏是关键性原因。“两新”组织的用工灵活,员工流动性大,党员也不例外。党组织负责人中有不少以前未从事过党务工作,对在新形势下对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底气不足。
(四)“两新”组织党组织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内部原因。在“两新”组织中,一些党组织把自己定位为一般的群众性组织。有的党员主动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有的“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党的制度、机制建设不健全。以上情况制约了党组织的能力建设和先进性作用的发挥。
(五)体制性因素是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如党员管理方式的统一性与“两新”组织党员流动性大的矛盾,要求党员保持先进性与少数“两新”组织中党员趋利思想倾向的矛盾等,又如在组织设置和领导体制上,有的“两新”组织实行兼职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制约了保证监督作用的全面发挥。
四、对策思考
(一)突出发展、把握核心,正确处理好“两新”组织党组织与“两新”组织的关系。“两新”组织党组织要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意识,坚决克服“雇用”思想,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切实担负起做好党建工作的责任,努力成为“两新”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两新”组织党组织要正确处理好同“两新”组织的关系,通过工作努力实现“双赢”。“两新”组织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的范围应具体化。党组织要保证和支持业主依法行使职权,组织党员带头执行决策,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二)创新理念、改进方式,积极探索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一是在工作方法上,要更多地体现“两新”组织党组织教育、引导、团结、服务的功能,把工作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二是在活动内容上,要本着“小型、分散、业余、务实”原则,开展党的活动。三是在工作思路上,要引导“两新”组织党组织灵活设计党的活动,将原来的以大型集中活动为主变为以分散活动和小型活动为主的方式,增强活动的适应性。
(三)强化培训、提高素质,不断提高“两新”组织党员干部工作管理水平。加大“两新”组织党务干部选拔培养力度,挑选优秀人才担任“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要引入竞争机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要注重加强对“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进行党建工作的业务培训。市委组织部门要利用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举办“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具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素质和条件的书记队伍。
(四)疏通渠道、健全制度,为“两新”组织党建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证和政策支持。“两新”组织党务活动经费是加强党建工作的基础。要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国税局和省地税局联合下发的《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问题的通知》(组通字[2007]25号)和新修改的《公司法》的规定。我市可借鉴东部发达地区的做法,克服“两新”组织党务活动经费主要由内部自筹的办法,试行党组织活动经费在公司管理费中列支税前扣除的制度。经费问题的解决,为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提供了长久的物质保证,也更加有利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
(五)促进和谐、强化领导,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两新”组织党组织先进性作用的发挥。要进一步规范“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形成整体合力,大力营造党委统揽全局,区县组织部综合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格局;要健全和完善“属地管理为主、行为管理为辅”的管理机制。从实际出发,形成单位、社区、行业和挂靠等不同的管理模式。我市应以块为主、以条为辅的属地管理模式较为适宜;要坚持分类指导,抓示范组织,抓大带小,抓先进带后进,逐级明确领导责任制,从领导体制上保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业务指导制度,包括对党组织的组建和管理模式,党员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党员的教育和培训,党员的吸收和发展,党组织与企业、企业主关系的处理等问题,要在有效指导的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