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律援助的几个问题_1

时间:2019-05-13 20:1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法律援助的几个问题_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法律援助的几个问题_1》。

第一篇:关于法律援助的几个问题_1

关于法律援助的几个问题

一、法律援助的立法意义和目的

法律援助是对那些需要参与诉讼或者需要与有关国家机关交涉事项,但经济上又非常困难,请不起代理人、辩护人的公民,由国家为其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公民,特别是困难的公民获得法律援助,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项公民权利。自20世纪中叶以来,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建立起了与本国实际相适应的法律援助制度,开展了行之有效的法律援助活动,使那些需要法律援助但经济上又困难的公民,能够获得由国家为其提供减、免费用的法律服务。我国的法律援助工作自1994年开始在部分省、市进行试点,1996年起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开,对维护司法公正、调解和处理社会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市是从XX年起步的。XX年7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5号公布了《法律援助条例》,条例于XX年9月1日起施行。其立法的意义和目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保障公民获得平等公正的法律保护。保障公民获得平等公正的法律保护,是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宪法原则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条例立法的根本目的。公民有获得法律援助的权利,从而公民有享受平等、公正的 法律保护。保障公民享受平等、公正的法律保护,是法律援助制度所追求的直接目标,即保障公民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去平等、公正的法律保护。

2、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其具体的实施工作亦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和保障,这已是当今世界已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实践以及我国法律援助立法前后的法律援助工作实践所证明了的,法律援助的宗旨在于保障公民获得法律援助的权利,并平等地实现公民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对于法律援助的对象和范围、法律援助的申请与审查、法律援助的实施与程序、法律援助的管理体制以及法律责任等一系列可操作性规范,都需要以制度化的形式予以规范,从而保证公民平等地获得应有的法律援助,也使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的活动按照一定的规范运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律援助条例》立法的直接目的,就是要使法律援助制度的运作实施达到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以确保法律援助制度的社会功能得到真实、有效的实现。

二、法律援助的适用范围和应具备的条件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法律援助是一项政府主办的事业,立法中确定法律援助的适用范围是,既要借鉴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又要考虑我国国情;既要考虑所涉及的案件情况,又要考虑当事人经济困难的程度;既要考虑能让经济困难的 公民得到必要的法律援助,又要考虑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适用范围包括两个方面:

1、对人的适用范围,即“符合条例规定的公民”。其中包括三个方面的人员:一是有需要代理事项但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代理费用的公民;二是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公诉案件中的被告人;三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或者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

此外,根据我国加入或者签定的有关国际公约和双边司法协助条约等的规定,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只要符合本条例规定的,也可以获得必要的法律援助。

2、对事项的适用范围,即“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的事项。其中包括的事项有:一是需要咨询、代理的事项,包括:依法请求国家赔偿;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请求发给抚恤金或者救济金;请求给付赡养费、教育费、抚养费;请求支付劳动报酬;主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此外,还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上述事项之外补充规定的法律援助事项。二是刑事诉讼中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或者没有委托代理人但需要代理的事项,包括: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的代理事项;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 的代理事项;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的代理事项。三是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指定辩护的事项。

上述范围的人和事,都可以按照规定获得无偿的法律服务。

具体有那些人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呢?在民事、行政诉求中公民对下列需求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也就是说可以向设在县级司法局、地、市级司法局的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的;

3、请求给付抚恤金、救济金、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的;

4、因公受伤请求赔偿的;

5、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追讨侵权赔偿的;

6、无法履行劳动行为的民事权益的。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1、犯罪嫌疑人在被侦察机关第一次询问后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2、诉讼案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3、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

申请法律援助应当具备那些条件?有我市常住户口或 者暂住证的公民;案件发生在本市并且依法由本市司法机关或者公证,仲裁机构受理的;有事实证明的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援助的;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或者无完全能力支持法律服务费用的;经济困难的持证参照我市最低生活保障费的规定执行。

申请法律援助应当提交哪些材料?身份证、户籍证明、暂住证或者其它有效身份证明;申请人所在村民委员会或者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工作单位出具的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经济困难状况证明;与申请法律援助有关的案件证据材料;法律援助机构认为需要提供的材料。

三、法律援助经费的来源和管理

法律援助经费,是指依法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用于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费用。法律援助经费的来源只要有两种渠道:一是基于政府责任财政支持,即财政拨款,这是法律援助经费来源的主渠道和基础。二是社会捐助,这是法律援助经费的补充渠道,包括以基金形式接受的捐助,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法律援助的或者对某些社会弱势群体的捐助,法律服务组织的捐助。其经费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专款专用的原则。法律援助的宗旨在于保障贫困当事人能够平等地实现合法权益,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律援助经费的性质类似于救济款项。国家对救济款项的使用和管理都有比其他经费的使用、管理更为严格的规定。为了最大限 度地保证贫困当事人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保护,无论哪种渠道来源的法律援助经费,都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改变法律援助经费的用途和性质。贪污、挪用构成犯罪的,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监督的原则。这种监督是对法律援助经费收支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的检查监督,是检查监督法律援助经费使用的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

3、接受司法行政部门检查和经费的规划。法援经费的使用由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进行规划、预算、结算,包括各类案件补助标准的审核。特别是市、县司法局每年对法援经费的使用至少要有两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报告上级司法行政部门。

四、法律援助的申请方式和审查受理

1、申请方式

法律援助的申请方式有两种:书面申请和口头申请。这两种申请方式中以书面申请为原则,口头申请为例外。一般来说,公民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法律援助申请,应当填写申请表,以书面形式提出。在特殊情况下,有些申请人不识字或者填写申请表有困难,确实无法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时,才可以口头申请,由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或者代为转交申请的有关机构工作人员作书面记录。条例之所以要求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有利于公民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规 范法律援助工作,便于法律援助机构顺利进行审查,并及时顺利地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2、对申请的审查

法律援助机构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认为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不齐全的,可以要求申请人作出必要的补充或者说明,申请人未按要求作出补充或者说明的,视为撤消申请;认为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需要查证的,由法律援助机构向有关机关、单位查证。

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及时决定提供法律援助;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理由。

作为政府责任,法律援助的施行是有条件的,因此,法律援助机构在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必须进行审查。法律援助的审查是指拥有审查权的法律援助机构,按照法定法律援助条件、范围等标准,对法律援助的申请进行审查。审查是法律援助程序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将抽象的法律援助标准具体化的实际操作过程,集中表现了法律援助制度的权威性、统一性。

第二篇: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问题的调查报告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

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题目: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问题的调查报告

姓 名:金 海 勇 工作单位:宁夏保险宁夏分公司 所在分校: 指导教师: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制

2013年 9月

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问题,是因为未成年是特殊的弱势群体,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断上升。今年,永宁县人民法院援助中心接受指定为未成年人犯罪指派律师辩护的法律援助案件7件,比去年同期所增长。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其中,未成年人的权利保护欲法律援助工作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犯罪类型也是多样化的,例如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等、而且结伴作案日益严重,有点屡教屡犯、有的犯数罪、有点手段残忍、暴力型犯罪特别突出。主要原因是因为未成年人出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未成年人生理、心里发育还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认识能力、分辨能力、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辨别是非、区分良莠的能力相对较弱,哥们义气中,容易冲动而感情用事,极易受周围环境和同伴的言行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2013年5月5日下午5点,永宁县回民高级中学的学生徐某在返校途中被4名犯罪嫌疑人拦截殴打后抢走随身携带的生活费60元现金,5月24日,一名四川来银打工的17岁杨某在纳家户桥头被7名犯罪嫌疑人殴打后抢走手机及现金等物品,7月下旬,专案组民警获得可靠线索在永宁县某网吧将其团伙抓获,该团伙是一个由10余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组成的交叉作案进行抢劫、盗窃的犯罪团伙。受社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未成年人容易出现攀比心理,贪慕虚荣,好逸恶劳,而且这些人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自身挣钱能力较低,无法满足其消费欲望,往往会不择手段,不想后果地去抢劫、盗窃。例如2012年11月24日15时许,被告人柴某某在兴庆区某鸭脖店上班期间,趁店内无人,盗得抽屉内存放的营业款6284元。4月16日,兴庆区法院未成年庭依法公开宣判被告人柴某某盗窃一案,被告人柴某某被判处拘役5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再者未成年人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种田不锄一季荒,养子不教一世狂”。家庭的教育、家长的言行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尤为重要,父母重养轻教、养而不教或教育失当均有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目前,外出打工的父母越来越多,有的父母忙于工作或做生意。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育子女,他们的子女有的随老人生活,有的寄宿学校、亲友家中,这些孩子缺乏教育氛围,长期无人严加管束,从而滑向犯罪泥潭。宁

夏女子监狱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婚姻家庭观念的转变,离婚率的明显上升带来离异家庭未成年子女的一系列问题。该所目前在押近300名未成年犯中,80%以上的未成年犯来自离异家庭、单亲家庭。

未成年人模仿能力强,易受外界影响。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寻求刺激,随着身体机能的逐渐发育成熟,他们对性有一种好奇的神秘感和尝试欲望,容易接受社会不良刺激影响。目前,电视、电影、录像、游戏、网络、书刊等含有“宜成人”文化和暴力的内容对未成年具有极大的影响,许多未成年盲目仿效而犯罪。古人云“篷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上有些人追求“高质量”的未知生活,忽视了精神生活的追求,尤其是一些大款财大气粗、挥金如土的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未成年人。同时,一些管理混乱的公共场所内(如录像厅、游戏厅、网吧等)许多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温床。

法律援助,是国家为了保障全体社会成员都享有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对某些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的受援助人给予义务法律帮助的一种法律救济制度。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和谐社会,要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依法保障妇女、未成年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2013年3月12日,银川市上前城检察院会同兴庆区法检两院和银川市看守所,下发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羁押期间表现评定制度》。制度规定,把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羁押期间的表现情况作为量刑的酌定情节,适用于兴庆区检察院提起公诉且羁押在看守所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表现由银川市看守所根据认罪态度、遵守监规、服从管理、有无检举揭发等内容评定,上前城检察院监督。评定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优秀不得超过羁押未成年人的10%—15%。评定意见由银川市看守所和上前城检察院提出,兴庆区检察院出庭公诉时向法庭出示,作为量刑酌定情节予以考虑。这个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将会对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促进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接受教育管理,认罪悔罪,维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起到积极作用。2013年6月4日下午,随着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魏靖宇为银川市兴庆区法院设立在银川市给力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未成年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揭牌,兴庆区法院继全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未成年人劳动考察基地后,形成了法制教育、劳动考察、职业技能的三基地模式,为未成年罪犯回归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法律援助的理念是公开、正义、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未成年人是真正的社会弱势群体,如果未成年人的权益受到侵害,家庭确实困难,请不起律师,国家再不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其合法权益无从得到保护,未成年人就会失去对法律的信心。而现实生活中,由于父母虐待、遗弃、教师体罚等原因造成的未成年人人身受到伤害的案件为数不少,还有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继承权、隐私权等合法权利受到侵害的案件也不在少数,但是对于这些案件,却不在国家法律援助范围之内,未成年人也往往因为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困难,没有能力聘请律师,其权利很难得到有效保障。目前我国虽然出台了《法律援助条列》,法律援助制度也有了很大发展,但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例如法律援助范围过窄,未成年人法律申请范围太小。未成年人的法律制度与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没有什么区别等等。建议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作为单独的一项制度纳入未成年人司法体系之中,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未成年人保护的专门法律中规定法律援助内容,在相关的法律规范中明确将所有生活困难、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纳入法律援助保护范围。同时,还应该完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申请程序,扩大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申请人的范围。建议补充规定如果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不愿意或不能为申请法律援助的,未成年人本人或者其他亲属及未成年人居住地的(村)委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机构均有权代理为提出申请。此外,对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专业人员、实施、资金等方面也给予立法的有力支持,建立、完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

综上所述,银川市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还存在很多困难。今年银川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未成年援助案件11件,其中刑事案件7件,民事案件4件。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希望积极探索,尽快落实、完善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

第三篇:农民工的法律援助问题分析

福利与救济期末论文

农民工的法律援助问题分析

杨利娜

(劳动与社会保障0911 0920406111)

摘要:农民工带有农民和工人的双重身份,是城市化进程的特殊群体。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不仅得不到保障还经常受到侵害,因此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显得由为重要,本文将从我国农民工的权益现状、农民工法律援助状况入手,分析目前我国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的不足之处,并针对其不足提出完善措施和建议,以期农民工能从法律援助这一制度上真正受惠。

关 键 词:农民工;法律地位;法律援助;权益保障

一、引言 农民工是

(一)、农民工群体的界定及农民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农民工的界定

“农民工”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是指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入员。广义的农民工,既包括跨地区辨出进城务工人员,也包括在县城、镇、乡内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我过目前农民工的数量已经超过1.4亿,主要以初、高中文化的青壮年为主,并且是自发性的外出打工,一般来自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然后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

福利与救济期末论文

群就业,以制造行业、建筑行业和服务行业为主,在城乡间互向流动,做“候鸟式”的迁徙。2.农民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影响

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大多集中在工业和建筑业,但是餐饮、娱乐、新型服务业也已称为他们重要的就业方向,农民工是创业和创新的主力军,各类企业的一线工人、管理和技术骨干乃至决策层中很多都是农民工,他们为企业节能降耗和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推动了经济发展,创造了社会财富;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弥补了城市劳动力不足,推动了小城镇向中小城镇发展,加快了城乡文明的融合,同时,农民工的生活需要扩大了城市的消费市场,对农村社会结构有着重大影响。

(二)、农民工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农民工劳动权利保障

(1)农民工的就业歧视现象普遍存在。国内很多城市为了满足本地居民的就业需求,出台相应的地方保护政策,某些行业岗位禁止使用农民工;为了保护本地居民的就业,有些城市甚至要求企业辞退农民工,录用本地市民。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中总是处于就业聚会选择的末端。

(2)农民工工资水平普遍很低,并且拖欠工资现象严重。虽然近几年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在不断上调,但标准仍然比较低,农民工工资水平与物价和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不成比例,一些企业往往把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实际支付给农民工的工资标准。而且企业克扣工资,拖欠工资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了自杀讨薪,暴力讨薪等事件。

(3)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差,超时间、超强度工作并且缺乏最基本的劳动保护。农民工进城大多从事地下采掘、有毒有害、餐馆服务、环卫清洁等工作,但是许多企业机器设备陈旧,嗓音、粉尘、有毒气体等严重超标,对农民工不进行必要的培训,也不提供基本安全防护措施,致使职业病和工伤事故频发。目前,工伤和职业病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4)农民工履行劳动合同的状况不乐观。一方面企业为了逃避法律责任不予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由,另一方面农民工的维权意识较弱,担心要求企业主签订劳动合同会得罪企业主,会给小鞋穿。尽管工资待遇低、拖欠现象严重,工作环境差,没有加班费,也敢怒不敢言,听之任之;还有些农民工是随季节外出打工的,自身流动性比较大工作时间不长,认为没有必要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劳动事故发生时,没有劳动合同往往使农民工处于劣势地位,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

福利与救济期末论文

权益。

2、农民工的社会权益保障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体制不健全,绝大多数农民工都享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一方面农民工最易受工伤的伤害,但是他们的工伤保险参与率低,伤残医治赔偿困难,发生工伤事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经济赔偿;另一方面医疗、养老保险空缺,后顾之忧难以解决。农民工在年轻时以打工为生,年老或得重病时将无力承担高额费用;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基本处于“零启动”状态,农民工处在城镇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之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缺失的。

3、农民工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1)居住条件比较恶劣,生活质量低下。大多数农民工在城市都是租廉价房,时常更换住所,住所拥挤不堪,环境恶劣,食物安全性差,业余生活乏味,有的夫妻因居住条件常年分居,不能过正常的家庭生活。

(2)子女的受教育问题突出。一些地方公立学校仍然向农民工子女收取借读费或插班费;农民工子弟学校基本得不到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依靠高收费维持运转,加重了农民工子女教育负担。另外,农民工家庭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农村的孩子缺乏良好教育,辍学、失学人数增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的必要性

1、对农民工法律援助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手段,是实现法制的必然要求。当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必须给予其即使有效的救济机制,法救济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权威的争议解决方式。法律援助作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司法救济制度是一项保障困难公民享有平等法律帮助权的制度,具有政府行为和无偿性的特点,其本质是维护人权,促进司法公正。法律援助制度的存在解决了农民工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味着他们可以真正享受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的苦衷公平和正义原则要求我们必须强调平等权和无偿性的特点,其本质是保障人权、促进司法公正,法律援助不是简单地被看成是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的工具,而是真正保护贫穷者的自由和权利.2、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是广大农民工的迫切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不断消除社会上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当前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仍然是社会突出的不和谐现象,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由于绝大多数农民工是经济困难的弱势群体,权益遭受侵害后,如果不能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救助,农民通过务工增收的目的就有可能落空,很有可能采取极端手段诱发犯罪,激化社会矛盾。因此通过法律救助对农民工进行司法救助,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护他们的权利。

福利与救济期末论文

3、对农民工实行法律援助是健全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由于社会保障对象大部分是在经济上比较困难,法律援助所具有的“法律扶贫”的特征足以说明它又属于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符合条件的受援人获得法律援助是特殊群体的一项权利。农民工由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案法定程序实现社会保障合法权益需要法律服务时,只能依靠法律援助。

二、我国农民工法律援助现状分析及问题

近几年,各级司法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农民工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为农民工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了制度支持。为方便农民工就近快捷地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在农民工聚居地和劳务市场设立了“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工作站” 接待法律援助申请,参与协调处理农民工工资纠纷、工伤事故及侵权案件等;另外在对农民工援助对象和宣传形式上也都有突破和创新。

虽然我们在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政府法律援助责任落实不够,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缺乏必要的经费和人力资源保障。

目前我国仍有相当的地方政府对法律援助工作重视不够,法律援助经费投入较少,使法律援助与经济、社会发展严重不协调。由于我国农民工数量庞大,因此人均占有的经费投入很少,而且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发展不平衡,目前有部分地区没有出台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或者制定办案补贴标准,仍有相当多的地区没有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预算。在法律援助经费普遍困难情况下,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的大幅增加,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成本又普遍较高,各地法律援助机构面临更大的经费压力。在农民工法律援助人力资源方面,我国目前还有许多县(区)未成立法律援助机构。已成立的法律援助机构人员不健全,其中一些机构没有专职人员,多数县(区)法律援助机构人员在3人以下。这种人员现状根本无法满足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需求。

(二)农民工的维权成本高,难度大。

1、法定仲裁,审查、诉讼程序繁琐,农民工维权成本高。尽管仲裁机构与各级人民法院采取了各种措施降低仲裁和诉讼门槛,但现行劳动法和相关法律规定了劳动仲裁前置程序及一裁二审的法律程序,大量简单的劳动争议案件必须经过劳动仲裁、法院一审、二审、强制执行才能完成。假设用人单位拖延时间充分运用现行法律、法规程序方面的揽定,与劳动者进行拉据战,导致农民工维权之路过于漫长。如果是工伤维权则程序更为复杂。尽管有些地方放宽了要求,福利与救济期末论文

只要是农民工可以不提供经济困难的证明,但也要要求提供相应的身份证明,如暂住证、工作证明等材料。很多农民工除了身份证,根本提供不了其他证明,需到有关部门、工会去开具证明。在实践中这些单位也往往以不熟悉情况为由而拒绝。农民工在多次奔波无果的情况下往往会放弃法律援助的念头。

2、农民工案件,调查取证难。农民工自身法律意识淡漠,对法律教育和援助的配合度较低,在与企业博弈的过程中,农民工往往不知道如何预防纠纷,在权利被侵害之后显得茫然和无奈,平常不注意搜集、保全相关证据,使得许多案子陷入立案难,取证难的尴尬境地,即使诉求法律途径也不能得到满意的解决,由于办理农民工案件比其他案件花费的人力,物力更多,很多律师对农民工维权案件的积极性不高。

3、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工寻求法律援助存在信息障碍。产生法律纠纷后,很多农民工都选择私了或其他非法律途径,因为他们当中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还有法律援助制度,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农民工缺乏法律常识;另一方面,主要是当地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法律宣传不到位。法律援助机构的法律宣传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我国法律对法律援助行政不作为没有具体的问责制度,这就导致很多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他们得过且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避免“惹祸上身”。第二,由于经费不足,而农民工对法律援助的需求量非常庞大导致有些地方不敢向农民工宣传法律援助制度,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仅限于法院指定辩护的刑事案件和经济特别困难的当事人寻求法律帮助的案件,对其他 许多依法可以获得法律援助的事项无法向农民工提供帮助。

4、法律援助机构不健全,存在机构障碍。我国的法律援助援助机构无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上都很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四个 方面:第一,法律援助机构数量少,分布不均匀。第二,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中职业律师偏少,且兼职多,不能适应目前法律援助发展的需要。第三,基层法律援助机构经费短缺。我国2005各级财政用于法律援助的拨款总额为26220万元,人均占有法律援助经费仅为0.21元。第四,对实际办案人员的补贴少。在我国几乎所有地方的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均是按照每案一定数值发放补贴,而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办理案件实际发生的费用可能要高于此补贴,一些法律援助服务人员办案非但拿不到相应的补贴,有时还要倒贴钱,势必影响了办案积极性,难以保证办案质量。

三、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的对策分析

(一)推动政府落实法律援助责任,解决农民工法律援助经费和人力资源保障问题

福利与救济期末论文

农民工法律援助以政府财力作为保障的,为法律援助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是政府法律援助责任的核心体现。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法律援助工作在财力和人力方面投入力度,保障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开展的正常需要。为此,我国政府应将法律援助经费按需列入财政预算,建立政府对法律援助的最低经费保障机制,即各级政府要根据经济状况,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安排专项法律援助预算,为农民工获得法律援助的费用开支设立一项最基本的办案经费保障制度。增加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编制是构建法律援助机制的前提,因此,建议中央编制部门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指导地方编制部门改变过去根据本地人口确定机构人员编制的做法,根据各地的实际总人口(包含外来人口)的数量和法律援助的实际需求量来确定各地的法律援助 机构人员编制,对农民工较密集的法律援助机构的编制设计要高于全省或者全国水平,保证农民工维权的人力资源。

(二)简化诉讼程序,降低诉讼成本

改革目前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参照经济纠纷“或裁或审,一裁终局”的模式,取消劳动争议处理仲裁前置程序,允许当事人可以不经过仲裁,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减少劳动争议处理环节。对发生的劳动争议,农民工既可以向仲裁机关申请劳动争议的仲裁,也可以不经过仲裁直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去起诉。向法院起诉的,简化诉讼程序,缩短办案期限,对农民工申请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的案件,必须放宽条件,尽量的满足农民工的合理要求,例如规定申请人经济困难正在接受法律援助的,无须提供担保等。法官应重视案件的审理,甚至可以采取一些对农民工有利的倾斜性做法,如成立专业的劳动争议审判庭、保护弱势群体、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等措施。

(三)鼓励高校参与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

根据我国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缺乏人才,办案质量不高的现状和高校独特的人才和知识优势,高校法律援助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高校法学院无疑是一支高素质的法律援助力量,有着较高的社会信誉。高等院校还拥有大批热情洋溢愿意充当法律援助志愿者的高素质的大学生,他们经过理论学习和经过相关的培训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全可以担当起法律援助的责任。高校风气纯洁、崇尚公正的形象更能吸引更多的求助者。为贫困人口建立的法律援助制度需要为数庞大的法律人才支持,高校的法律人才资源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法律援助供求紧张的局面。而且这样的运作机制灵活,服务成本低,质量高。

(四)建立异地协作机制,降低农民工维权成本

探索输入地与输出地法律援助机构之间建立协作机制,共同维权。输出地可以依托本地政府在输入地的办事机构,设法律援助的联系点。培训并委托办事机构的人员,向农民工进行普法宣传、解答法律咨询和指导其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并搜集家乡农民工维权信息,及时与输入地法律援助机构

福利与救济期末论文

沟通情况. 输出地法律援助机构在接受农民工的法律援助申请后,对根据规定应当由输入地法律援助机构办理的。可以在了解申请人身份、经济困难状况、案件基本情况之后,要及时向输入地法律援助机构移送申请及相关材料.输入地和输出地法律援助机构之问可以就案件调查取证、协调相关部门、送达法律文书等事项提供协作等等。

(五)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工的法律素质

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依赖于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的提高,通过对农民工进行全面系统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可以对农民工权益遭受侵害有效做到事前预防,减少和降低侵害发生的几率和可能性。为此,政府及各地法律援助机构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力度,积极探索农民工普法教育的新思路、新做法,加强与法律援助工作的衔接。例如通过发放维权指南、定期举办法制讲座、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进行完善法律常识培训等,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掌握维权的途径和方法,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农民工群体为城市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却一直游离与城市边缘,各项保障不到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这其中既有他们自身的原因,也有国家社会的责任,在法治社会里,对这个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是实现人人平等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农民工法律援助体系,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许中甲《农民工法律援助问题研究》 2007年 2.徐宏伟《农民工法律援助的障碍及对策》2007年 3.王英明《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律援助制度研究》2007年 4.徐淑林《新形势下高校参与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探析》2009年

福利与救济期末论文

5.任明《跨省法律援助——为农民工维权开辟绿色通道》2009年 6.李松,黄杰《农民工法援缺口需更多律师填补》2008年 7.宫晓冰主编《中国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8.王力加《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现状及解决途径》载《浙江统计》 2004年 第10期 9.丁明《和谐框架下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探析》2010年

10.尹奎杰《农民工法律地位初探》载《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第4期 11.陆云泉《法律援助50问》,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12.谢建社《中国农民工权利保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 13.杨聪敏《农民工权利平等与社会融合》,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

第四篇:法律援助

我国农村法律援助的需求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民主法制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律援助在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中占有突出地位。针对农村法律援助面临人员缺乏、经费不足等问题,提出了采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拓宽经费筹措渠道等措施。关键词:农村;法律援助;需求现状;对策

Requirement actuality and countermeasure of legal aid in

the country of china

YANG Cheng-jian1,DEMG Jian-yong2

(1.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Environment & Municipal Engineering, Xi’an, 710055;2.DONG-Meng build engineering Ltd., Xi’an 710000)

Abstract: Democracy and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constructing socialist new country.Legal ai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ntry’s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But there are more problems such as the absence of personnel and outlay should be solved through strengthening personnel with ability training and opening up the way of raising money.Keywords: country;legal aid;requirement actuality;countermeasure

中国人口的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很多,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角度出发,选取突破口或切人点。中国农民由于自身经济状况欠佳,受教育程度较低,特别是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对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认识十分模糊。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在农村建立法律援助体系就显得尤为紧迫,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农村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着诸多难点,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当前农村法律援助的需求现状

1、农村中的贫困人口多,符夸法律援助的对象多

“法律援助”作为一种制度,在西方某些国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中国法律援助制度于1994年初开蛤试点,199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广,2003年国务院颁布《法律援助条例》。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某些特定当事人免费或减费提供法律服务,以保证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柱会公益性法律制度,由此可见,为了帮助那些无力维护自身利益的社会弱势群体捍卫自己的利益,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建立起了法律援助制度,法律援助的实质是法律扶贫、扶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4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公报”显示,截止2004年末,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农对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人。二者相加约7000多万人口,我们可以把这部分人看成是打不起官司的人。当前农村正处于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各种矛盾和不利于农村稳定的各种因素不可避免地要显露出来。如,农民的土地被征收征用,失地得不到补偿;经常遭遇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农村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的税负减免得不到实现;婚姻家庭瞻养纠纷和家庭暴力事件;土地、贷款等经济合同纠纷;遭受村霸、黑恶势力欺负;乡镇企业劳动安全及侵犯农民工权益方面的事件及司法不公、执行难方面的事件等,如果按照每一千人就有一个需要法律援助的案件来计算,农村每年就有近7万件需要法律援助的案件。因此,从法律援助的对象来看,农村理应成为法律援助的重点。

2、农民缺乏现代法制意识,需要法律援助的支持

首先,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人冶观念还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封建社会传统思想主张人冶而轻视法治,中国一直有“人冶的传统,表现于农民对法的冷漠和对权力的崇拜。其次,贫困使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合法律能力软弱。贫困的社会现实使农民缺少接受文化教育的物质条件,由于贫困,农民的教育投人很少,加之许多地方没有真正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造成我国广大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程度占农村总劳动力的40%;我国占人口23%的文盲半文盲,有92%在农村。再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立法步伐加大,法律修订速度快,很多民众对法的情况不熟悉而导致无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身的权益。

3、农村缺少法律工作者队伍,需要设立法律援助机构

首先,农村没有直接的司法机构。尽管目前全国乡镇(街道)司法所已达4万 多个,工作人员9万多人。但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而言,司法机构的设置上,我国司法机构只设置到县一级,至多是县—级的派出法庭到乡镇,且派出去的法庭大多在人口多、经济发达的乡镇,人口少、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几乎没有。即使是派出法庭也不在农村基层,至少是进驻在乡镇,与农村仍然是脱节的。可以看出,农衬几乎是法律荒漠化,再者,派出法庭向来与地方同级行政机关有密切联系,成为协助乡镇政府工作的机构,这就使法律很难融人村民的生活中去,从而使法律对农村社会生活的影响非常有限。其次,农村中法律工作者队伍素质堪忧。村委会中虽设有人民调解、治安保卫等这样的委员,但这些委员绝大多数没有受过正规的法律教育,其自身的法律素质都是个严重的问题。正如有些学者指出的,中国民间调解自古就是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达到“和之以是非”的目 的的。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最有力的工具仍是“情理”、“威望”还有一个“利”,这也是人民调解工作所具有的自身特色。但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适用这些传统工具的同时也造成了群众对法律的淡漠。而农村中维护社会治安的联防队员的素 质就更难保证了。

二、构建农村法律援助体系的对策

构建农村法律援助体系的对策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层面。但最紧迫的措施集中在2个方面:一是队伍建设,二是经费筹措问题。

1、关于法律援助人才队伍建设

法律援助工作需要大量人才,因此,加强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

(1)要继续发挥广大律师的作用。全国近12万律师是法律援助的主力军,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投身到农村法律援助事业上来。对做出突出 贡献的律师,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宣传他们的事迹,扩大他们的知名度,在广大律师中形成人人争当法律援助律师的良好氛围。

(2)加强乡镇司法所建设。实践证明,乡镇司法所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供法律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了基层的稳定,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今后应大力加强乡镇司法所的建设。可以采取机构独立编制单列的办法、加强规范化管理、落实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等相关政策,使他们能安心本职工作,为广大农民提供所需的各种法律帮助。

(3)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法律援助条例》第8条指出:“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利用自身资源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 助。”在我国,工、青、妇、残联等社会团组织在维护本组织成员和社会成员的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要在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下,进一步挖掘潜力,拓宽法律援助的范围和对象,弥补法律援助人员缺乏的现状,促进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4)法律院校的学生应该成为农村法律援助的重要力量。法律院校的大学生对法律实践感兴趣、有热情,急切盼望把所学的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所 以这部分人员应该受到重视,他们的潜力现在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根据法律院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实践环节占有重要的地位,设置了较多的实践学时可以加以充分利用。此外,法律院校的教师大多是执业律师,完全可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再者,各学校对实践教学的投入较高,在资金上是有保证的。

(5)设立法律援助站,搭建法律援助的平台。在村一级单位设立法律援助站,以农村基层组织中的民事调解员为骨干,吸收当地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和法律意识、热心法律援助工作的村民参加日常工作,作为联系农民与法律援助工作者的桥梁,这样就能真正解决农民有法律需求但不知找谁的窘境。设在农村的法律援助站和有关法律援助机构加强沟通,互通信息,协调工作,从组织上保证法律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6)启动“一村一名法律大学生”工程。河北农业大学率先在全国开展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为农村培养“留得下,用得上”的人才。实践证明,这种作法获得了成功,可以在全国逐步推广。我们建议在此基础上,启动“一村一名法律大学生”工程,为农村培养急需的法律人才,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法律援助人员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解决法律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7)引导、扶持农民自发成立法律援助组织。允许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农会组织、维权组织,是大势所趋。只要这些农民组织的活动原则不违背宪法和法律,就应当大力扶植。当前,在一些农村地区已经出现了旨在维护自身权益、抵制不合理负担的农民自发性组织,如“农民维权协会”、“减负维权会”等等,其性质实际上就是法律互助组织。我们认为,在符合法定条件并履行合法程序的前提下,应当允许农民自发组建自己的法律援助组织。

2、关于法律援助的经费问题

(1)政府财政拨款是法律援助经费的主要来源。世界各国大都将法律援助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而且预算拨款是政府财政保障的唯一形式。在我国,根 据《法律援助条例》第三条的规定,政府财政拨款是法律援助经费的主要来源。各级政府要将法律援助最低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当出现当地政府财政困难不能 保证最低经费拨付时,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要逐级实行经费扶持政策,按照需要扶持地区的最低经费标准,采取转移支付或设立法律援助专项经费的办法给予解决。通过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扶助,保证法律援助办案业务经费上有个基本保障标准。

(2)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最低经费保障制度。所谓法律援助最低经费保障制度,是指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平等的法律帮助,政府根据经济状况为法律援助机构实施法律援助所必需的费用开支而设立的一项最基本办案经费保障制度。这里所说的实施法律援助必需的费用开支,主要指实施法律援助个案过程中直接耗费的通讯费、差旅费、调查取证费、交通费、证人费、补助费等经费,这是办理一宗法律援助案件最基本耗费的项目或范围,也是最低成本经费的界限。因此,建立法律援助最低经费保障制度的目的就在于政府要保证提供实施法律援助的办案经费。

(3)建立法律援助专项基金。为了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满足更多的贫困者对法律援助的需求,一些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法律援助的专项基金。专项基金的来源渠道不一,有的是从律师信用基金账目下提取的利息;有的来自受援助的当事人依费用分担原则偿还的部分资金,以及从败诉的对方当事人处追偿的费用;还有的来自某种公用资金、政府的部分罚没款收入等等。专项基金的优点是管理费用低,金融机构往往减收或免收服务费用,政府对这项专项基金往往给予免税等优惠政策。

(4)动员社会力量,拓宽筹资渠道。社会资助是弥补国家财政拨款不足的有效途径。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持续开展法律援助大型公益活动,还可以利用 每年一次的“

12、4”法制宣传活动,扩大法律援助的影响力。进一步发挥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的作用,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大型募捐提供方便。有学者 主张从福利彩票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法律援助事业,而且建议国家像设立体育彩票那样设立“法律援助彩票”,来募集社会资金,所获收益全部用于法律援助。我们认为这种建议是可取的。

(5)最大限度地争取和利用国际资源。我国自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以来,成功地与有关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美国亚洲基金会等进行了交流与合作,在资金、人员、技术等方面得到了支持和帮助。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和拓展合作领域,还可以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支持,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国际友人的帮助。据报道,2005年12月25日,在北京举办的“2006新年相约慈善”大型公益活动现场,北京市慈善协会收到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的单位、个人捐款共计1 039.32万元,其中美籍华人李春平先生个人捐款500万元,在北京市慈善协会个人捐款中成为捐款“大户”。因此,争取国际人士的捐款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三、结束语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是法治农村的建设进程。为了能够对广大农村中更多的法律援助对象提供他们想要得到的法律援助,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从而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精神,必须尽快在我国建立法律援助机构,尤其使队伍和经费筹措体系的建设。使法律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为消除社会矛盾,从而为维护我国社会最基层的稳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汝信, 陆学艺, 李培林.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2] 陈虹伟.我国法学院校数量再创新高如何评估质量专家细说标准[N].法制日报, 2006-01-19 [3] 梁鹏.法律援助资金保障的理念与路径[J].中国司法, 2004,(5): 23-27 [4] 蒲皆祜.关于解决法律援助经费问题的思考[J].中国法律援助, 2004,(3): 45-49 [5] 赵嫒嫒.慈善协会昨获善款千万[N].北京青年报, 2005-12-26 [6] 刘士国.农村人民调解制度的现状与完善[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6): 21-24 [7] 曹建民.中国农村的法治需求与供给[J].中国司法, 2005,(12):31-35 [8] 樊清华.美国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研究及对我们的启示[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52-56 [9] 吴春香.高校法学教学引入法律“诊所”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3,(5): 28-32

第五篇:法律援助材料

申请法律援助须知

信息来源:本站

发稿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4日

查看283次

字体:[大] [中] [小]

一、法律援助的范围:

(一)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6、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7、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关系时被拖欠工资、社会保险金,在法定的诉讼时效内的;

8、非申请人责任,因工受伤用工单位不予工伤认定,受伤时间不超过一年的;

9、妇女确有证据证明,因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或配偶与他人同居、重婚等原因请求解除婚姻关系的;

10、残疾人、农民工因肇事方负全责或负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请求赔偿且不超过一年的;

11、残疾人、老年人因房屋拆迁方侵权,请求法律保护的;

(二)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1、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2、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3、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

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4、人民法院为刑事案件被告人指定辩护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按照相关程序受理;

二、申请法律援助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兰州市户口或者在兰州市务工、且持有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的人员;

(二)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属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法院及其它机构管辖的;

(三)本人确因经济困难无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

三、城镇居民经济困难的标准:

(一)城市居民按照我市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街道、社区所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或低保证明);

(二)农村居民按照当地贫困线或申请人实际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布的本行政区域人均年收入的20%执行;

(三)农村贫困户、农村五保户等扶贫对象;

(四)农民工因劳动报酬、工伤援助申请只进行必要的身份审查;

(五)对于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申请人,无需对申请人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

四、申请法律援助的程序:

(一)申请人可以到兰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或兰州市各区县法律援助机构直接申请援助。

(二)申请人申请法律援助,应当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1、法律援助申请表

2、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或其它有效身份证明;

3、申请人住所地或户籍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申请人及家庭成员经济状况证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发给最低生活保障证或出具的经济困难证明

4、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相关的证明及证据材料;

5、法律援助机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三)法律援助机构自收到申请援助事项的全部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予以法律援助的决定:

1、对符合条件者,作出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书面决定,指派承办法律援助事务的法律服务机构,并通知受援人。法律援助机构与受援人应签订法律援助协议。

2、对不符合条件者,作出不予法律援助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中心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通讯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442号705室

邮政编码:730030

法律援助咨询热线:4900401 4900402

下载关于法律援助的几个问题_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法律援助的几个问题_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律援助站

    职工法律援助服务站职工就业指导服务站 云林街道服务联系卡社区工会联合会职工法律援助站服务内容 为履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基本职责,规范工会法律援助工作,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法律援助(模版)

    法律援助问题法律援助,是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无偿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国务院2003年9月1日颁布......

    关于无证据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的有关问题及

    关于无证据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的有关问题及“自由裁量审批权”探析 怀柔区司法局 韩廷华 刘佳斌 纵观世界各国,法律援助在保障弱势公民合法权益、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实现“公民......

    农村法律援助工作问题与研究

    农村法律援助工作问题与研究 延庆县司法局 袁艳华 为准确把握新时期我县的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特点和需求,进一步做好我县农村法律援助工作,推进我县法律援助工作全面、协调......

    法律援助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法律援助工作的问题与对策.txt两个男人追一个女人 用情浅的会先放弃。两个女人追一个男人 用情深的会先放弃。╰︶ ̄—你的话,我连标点符号都不信男女授受不亲,中国哪来13亿人口。......

    浅析法律援助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当前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当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的主要任务,同时我国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期,大量的矛盾和纠纷出现。新形势、新任务......

    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衔接的问题

    为了使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能够依法充分行使诉讼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法律援助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

    关于基层法律援助现状与问题的探析

    法律援助制度自五百年前在苏格兰王国萌芽,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在欧美掀起热潮,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40多个国家建立了以诉讼法律援助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