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泰尔认证-产品认证若干问题汇总解答[本站推荐]
产品认证若干问题汇总解答
1、产品认证的范围?
可在泰尔认证中心的网站上查询。网址是www.xiexiebang.com,进入后点击右侧“产品认证”菜单 “公开性文件”下的“产品目录”即可看到。
2、目前泰尔认证中心签约的产品检测机构有几家?企业能否自愿选择检测机构?
目前我中心签约的检测机构有7家。详细名单、联络方式及产品检测范围在认证中心的网站www.xiexiebang.com上查询。企业可自愿选择与我中心签约的检测机构,如果企业未选择检测机构,由我中心负责分配检测任务。
3、申请产品认证时产品检测是送样还是抽样? 初次认证时采用送样。
4、无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证书的申请企业能否做产品认证?
可以。企业可申请产品认证后,向国内、外任一合法认证机构申请GB/T19001-2000或等同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待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再由泰尔认证中心实施产品认证。
企业也可向我中心同时申请产品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我中心可安排产品认证的工厂检查和质量管理体系的现场审核同时进行,做到“一次认证,多张证书”。
5、申请单位为国内办事处或代理商,生产单位为国外企业申请产品认证如何实施?
此类申请单位申请产品认证时,除提供自身的营业执照及外国生产企业的授权证明外,我中心还将安排对国外生产企业的工厂检查及产品检测。
产品认证若干问题汇总解答
VA.1
6、产品认证的申请费如何交纳?
申请费在向我中心提交产品认证申请时交纳,费用为每个产品500元,如果企业同时申请多个产品,则申请费最多不超过3000元。
7、申请产品认证时,是先到TLC办理申请,还是先到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先到TLC办理申请。根据我中心的产品认证流程,企业申请产品认证,应先到我中心业务发展部提出申请,由我中心安排相应的检测分包机构进行检测。我中心只认可我中心发出的检测委托书所对应的检测报告。
8、申请产品认证时,检测费用如何交纳?
企业到我中心申请产品认证时,我中心将根据TLC网上发布的“检测收费办法”中公布的检测收费标准向分包检测机构及申请企业下发“检测收费通知单”,企业应根据收费通知单所规定的检测费用进行缴费。其中95%汇到检测机构,5%直接汇到我中心帐号。
9、产品认证证书中的有关信息变更应如何申报?
产品认证证书中的有关信息变更包括:产品范围扩大、产品范围缩小、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变更、企业名称变更、生产地址、产品名称及型号变更、过程变更、新标准变更等。
企业可在泰尔认证中心的网站上下载“产品认证变更申请表”。网址是www.xiexiebang.com,进入后点击右侧“产品认证”菜单 “申请表”下的“产品认证变更申请表”即可下载。根据变更情况提交相关材料,如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型号变更,企业需提交工艺验证报告。关键元器件和材料供方、产品范围扩大、过程变更、新标准变更等,申请表中清楚的列明需提交的材料。企业申请单位、生产单位名称变更需提交工商部门核发的公司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变更公司名称后的新营业执照。生产单位地址变更需提交生产单位新营业执照、企业自查表、自查报告等组织自控记录。
邮寄到如下地址:
产品认证若干问题汇总解答
VA.1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泰尔认证中心业务发展部收 邮政编码100088
10、产品描述报告的作用是什么?
产品认证证书附件中的信息来自产品描述报告,因此需要企业准确核对产品描述中的信息。
11、对已获证普通光缆和光纤带光缆企业,如果企业想按新规则规定变更证书,如何办理?
应由企业提出变更申请并提出准备覆盖产品的生产证据,经产品认证事业部评定后换发证书,收1个人日的评审费。
12、对按“复杂覆盖简单原则”发放证书的普通光缆和光纤带光缆的工厂检查的注意事项:
证书覆盖内的型号都属于检查范围。对此类企业进行现场指定试验时,如果是初次认证,必须抽测申请认证的最复杂结构;如果是监督或复评,可以只抽测企业现场有的最复杂结构。
泰尔认证中心 2005年7月
产品认证若干问题汇总解答
VA.1
第二篇:泰尔认证-初次产品认证时需要提交的材料及填写指南
初次产品认证时需要提交的材料及填写指南
一、企业在申请产品认证时需要提交的材料清单
申请产品认证时,需要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注:如申请企业没有获得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或证书范围不包含申请产品认证的产品时,可同时向泰尔认证中心提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申请,我中心将把GB/T19001-2008认证的现场检查和产品认证的工厂检查合并进行,做到一次审核,多张证书。
二、对申请材料准备的总要求
1、企业在准备申请材料时使用A4纸、单面打印,不要装订。
2、需要填写或签字的部分应用钢笔、签字笔。除签字部分外可以采用打印的方式。
3、所有申请材料应认真准备、一律不得涂改,应保证真实有效。
4、申请材料中凡需加盖公章的,均应提供加盖公章后的原件。
5、申请材料中需要法人签字的,应由营业执照中注明的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由法定代表人的授权人签字,但应出具法人代表授权书原件
或在授权书复印件上加盖申请单位公章,被授权人才可以签字。
6、当申请单位的通信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及传真发生变化时应书面形式通知我中心。
三、对申请表中各项内容的填写要求(与材料代号相对应)
A、申请表
1、申请表一律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或采用打印方式,不得用圆珠笔、铅笔填写、不得涂改。对申请表中的每项内容(包括表中“□”处需要划“√”加以确认的内容)均应填写完整并保证真实有效。
2.申请表首页需加盖申请单位公章。申请表第二页右下角应加盖申请单位公章,第二页“法定代表人(签字)”应是申请单位营业执照上的法定代表人签字(如不是法定代表人签字的,要出具法人代表授权书原件或在授权书复印件上加盖申请单位公章,被授权人才可以签字)并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3、申请表中各栏目的填写要求
3.1“申请单位名称”即申请单位必须是境内的企业或境外企业驻境内的办事处。境外企业不能作为申请单位。
3.2“企业性质”:填写的企业类型对于境内企业应按法人营业执照填写,对于境外企业直接选勾“境外企业”。
3.3“产地”:应填写申请产品认证产品的最终产地并注明省市。生产单位在境外的只需填写国家或地区名称。
3.4“依据标准”:应填写生产该型号产品认证产品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名称和标准编号,若采用多个标准,均需逐一列出。
3.5 “注册地址”:应按法人营业执照中的地址填写。
3.6 “商标”:应填写已经国家注册的商标,尚未取得正式注册或无商标应在此栏填“无”。
3.7“产品名称及型号/规格”:产品名称及型号/规格应符合“认证实施规则”附件1中“产品名称、单元划分”的要求。不同的认证单元应分别填写产品认证申请表。
3.8 “选择的检测分包机构”:请根据“检测分包机构名单”中各检测分包机构的检测范围,选择并填写承担认证产品检测的机构名称。
B、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登记注册证明复印件
1、应提供加盖发证机构确认印章或申请单位公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2、应在营业执照有效期内办理产品认证手续。
C、授权代理证明
1、境外生产单位在申请产品认证时,应由其在中国境内的办事处、分支机构作为申请单位提交申请,此时不需要“授权代理证明”。在中国境内没有办事处、分支机构时,或虽然有办事处、分支机构但有特殊原因(应提供情况说明)需要委托其他企业办理时,应委托有售后服务能力的企业作为申请单位提交申请,此时应提供授权代理证明。
2、授权代理证明应为经授权和被授权双方法人代表签字、双方单位加盖公章并注明签定日期的原件。
3、授权代理证明应详细注明需要代理产品的名称及型号。
D、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B/T19001-2008)证书
1、企业应提供盖有发证机构确认印章或申请单位公章的GB/T19001-2008证书复印件
2、认证证书中的认证范围应包含所申请产品认证的产品。
3、提供的认证证书应在有效期内。
E、申请组织的质量手册
申请企业应提供本组织的质量手册。申请单位、生产单位不一致时,若申请单位为代理单位或经销单位,需提交生产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若申请单位的生产方式为OEM,则需提供两个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若通过泰尔认证中心(TLC)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可不提供质量手册。
F、申请产品认证的产品介绍、生产工艺流程、执行标准、产品描述报告、主要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清单
1、产品介绍中应写明申请产品认证产品的名称、型号并与申请表填写的名称、型号一致。产品介绍需要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1.1产品介绍中列出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依据标准。
1.2产品的使用说明应与申请材料相符并且和该产品在实际销售时一致。
2、产品描述报告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信息”应与表格要求的内容一致,不能更改。若在其产品中不含某种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应注明“无”。各种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型号应填写完整,供方应包括组织的所有供方,不能漏填。供方为代理商或经销商时,应填写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生产单位,而不是代理商或经销商。采用英文缩写的名称需注明中文名称和英文全称。
3、生产设备:应介绍企业在生产该申请产品认证产品时,所使用的生产设备情况,写明在用的生产设备的名称、型号、数量、产地等全部信息,应填写完整,生产设备清单可以在TLC网站《产品认证》文件包中下载;
4、检测设备:应介绍企业在检验该申请产品认证产品时,所使用的仪器仪表情况,写明在用的仪器仪表的名称、型号、数量、产地等全部信息,应填写完整,检测设备清单可以在TLC网站《产品认证》文件包中下载;
以上材料介绍需要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G、产品认证申请书要求的其他资料
如: 产品照片、企业标准等。产品照片即产品外观、内部结构照片应为五寸以上彩照或彩色打印机打印的图片,对照片要求从多侧面、多层次拍摄,如面板、各个模块和各种接口等,要能充分反映申请产品认证产品的情况,照片上应体现申请产品认证设备的型号并与申请表一致。
H、企业情况介绍
企业情况介绍包括企业的基本概况、生产条件、仪表配备、质量管理体系、售后服务的具体措施等相关内容。申请单位、生产制造企业不一致时需提交两个单位的企业介绍并提供双方签订的最新加工协议。如果申请单位、生产制造企业为总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时,还需提供双方关系的最新情况说明。
1、企业的基本概况:应介绍企业的成立时间、企业人数、厂房面积、注册资金、固定资产、生产能力及企业的主要产品等信息;
2、质量管理体系:应详细介绍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的时间、运行时间、运行情况、公司现行的组织结构图、何时通过何种认证及通过认证后的监督情况等内容;
3、售后服务:应详细介绍在销售该产品认证产品时售后服务的基本
情况,包括售后服务的承诺或行之有效的售后服务流程图。属于国家规定实行三包(包修、包换、包退)的产品,应提供实行三包的承诺并注明三包的时限与条件。企业的承诺应与国家规定一致或高于国家规定。
企业提交的以上材料均应加盖企业公章。
I、关键元器件及材料的检验报告
按照“产品描述”所填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信息”,应提供对所有供方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型式试验报告(可以是供方提供的,也可以是组织自己委托检验的);或组织自己对该关键元器件和材料进行工艺性试验的工艺试验报告;或用该材料做成成品后的成品型式试验报告(成品型式试验报告应注明所使用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供方)。
泰尔认证中心
2005年7月1日
第三篇:泰尔认证-认证资格保持及认证范围变更控制程序
认证资格保持及认证范围变更控制程序
1.认证批准
1.1 受理评定部对检查组提交的工厂审查材料及相关的报告和分包机构出具的产品检验报告、抽样记录等进行审查验收。1.2 受理评定部组织认证决定人员对工厂检查材料、产品检测报告进行审定,报TLC主任批准。
1.3 对通过认证的组织,由综合办进行注册登记,颁发产品认证证书并在签署协议后授权使用TLC产品认证标志。未通过认证的,则由综合办书面发出不通过认证的通知。2.保持认证
在证书有效期内,综合办按规定的周期安排对获证组织的监督检查及产品监督检测,监督检查及监督检测结束后,由受理评定部组织评定,评定合格的由受理评定部主任批准后,保持其认证资格。3.认证范围的扩大
3.1获证组织要求扩大认证范围时,应要求获证组织提出扩大范围的书面申请,同时应提交拟扩项产品与已获证产品之间的差异性说明以及组织按照TLC相关认证实施规则附件2要求进行自查的“自查检查表”及“自查报告”。业务部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及时转交受理评定部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由受理评定部决定实施的要求,包括安排必要的工厂审查和产品检测。如果组织申请扩项的产品与已获证产品之间没有大的差异(生产条件和检测仪表没有变化),且该产品已包括在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覆盖产品范围之内,可不安排工厂检查,只安排产品检测。如果拟扩项产品与已获证产品之间有较大差异时,除了安排产品检测外,还应安排工厂检查。
3.2 工厂检查和产品检测结束后,受理评定部按初次认证程序进行评定和审批后发放证书。4.认证范围的缩小
当获证组织因条件改变不能保持原认证范围应具备的能力时,由获证组织提交书面申请的同时提交相应证实资料,经受理评定部评定或在中心实施现场检查确认后,根据情况缩小获证组织原有的认证注册范围,重新换发证书。认证标志TLC-GK08 VA.4 产品认证认证资格保持及认证范围变更控制程序 泰尔认证中心 将不得在缩小范围的产品上继续使用。5.注销认证资格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中心将注销获证组织的认证资格,并收回证书,取消其认证标志使用资格。
5.1 由于认证规则发生变更,获证组织不愿或不能确保符合新的要求; 5.2 获证组织自己正式提出注销的。6.暂停认证资格
6.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中心将暂停获证组织的认证资格。
a.不能按期接受监督;
b.获证组织对管理体系进行了更换,且该项更改使体系偏离了原申请认证的标准;
c.监督检查结论为基本合格;
d.证书和标志的使用违反本中心有关规定; e.未按期缴纳认证费用,经指出后未予纠正的;
f.获证组织发生了重大的产品质量事故、产品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等情况; g.发生其他违反认证规则的情况
6.2受理评定部根据实际情况可做出暂停的结论,经中心主任批准后,由综合办向获证组织发出暂停通知,提出恢复条件和完成期限。原则上暂停期限为3个月。6.3认证资格的恢复
a.获证组织应在暂停期间采取纠正措施整改,以满足规定的条件; b.获证组织在完成整改措施后,应向综合办提出派员检查和/或产品检测的申请;
c.经对获证组织进行检查和/或产品检测,证明符合规定要求,报中心主任批准,通知获证组织恢复认证资格。7.撤销认证资格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中心将获证组织的,并收回认证证书。7.1 获证组织在被暂停认证资格后,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满足恢复条件; 7.2 对发生的重大质量事故负有直接责任,且造成了严重后果和影响; 7.3 监督检查或监督检测的结论为不合格的;
TLC-GK08 VA.4 产品认证认证资格保持及认证范围变更控制程序 泰尔认证中心 7.4 发生中心与获证组织之间协议中特别规定的其他构成撤销认证资格的情况。
受理评定部核实上述情况后,提出处理意见,报中心主任批准,撤销其认证资格。由综合办发出撤销认证资格的通知,并收回证书。
被撤销认证资格的企业,一年后才能重新向心提出认证申请。
8.认证资格一经注销或撤销,即表明终止了本中心与该企业的认证关系和合同关系。
9.认证产品的变更
当组织的获证产品发生下列变更情况之一时,应向TLC提出变更申请,并同时提交组织按照自身变更控制程序实施控制的记录。TLC受理评定部负责对组织提出的变更进行评审,以决定是否需要安排必要的工厂检查或产品检测。变更决定经TLC中心主任批准后由TLC综合办负责实施证书变更。组织只有在获得TLC的变更批准后才能在变更产品上使用TLC的产品认证证书或标志: 9.1 获证产品名称变更; 9.2 证书持有者变更;
9.3 获证产品的关键部件的型号或供方发生变更; 9.4 获证产品的关键过程发生变更; 9.5 其它可能影响到产品一致性的变更。
TLC-GK08 VA.4 产品认证认证资格保持及认证范围变更控制程序 泰尔认证中心
第四篇:CNAS认证问题解答(模版)
CNAS认证问题解答
一、认可申请
1-1.提交的申请材料中,要求提交非标方法及确认记录,如非标方法不进行认可,是否要提交?
答:实验室不申请非标方法认可,则不需要提交非标方法及其确认记录。1-2.实验室申请至少满足试运行6个月的要求,但是没有说出对实验室成立的时间多长与要求。究竟对实验室的整个机构成立的时间要多长时间,才允许提交申请? 答:CNAS要求实验室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申请认可,对实验室成立时间没做具体要求,但实验室成立的时间至少应在管理体系建立之前。CNAS-RL01《实验室认可规则》规定,受理实验室认可申请的条件之一是:“建立了符合认可要求的管理体系,且正式、有效运行6个月以上。”请注意不是试运行6个月。1-3.实验室从事多年检测的样品,在扩项时或申请认可时需要对其方法进行证实吗?
答:对于实验室多年从事的检测项目,如果已有大量的原始记录和质控数据证明其具备能力,则不需要方法特定的证实信息,因可获得的能力信息已远远大于单纯方法证实的信息。对于初次申请认可的项目,现场评审时要审查这些记录。如果现场评审时提供不出这些记录,也提供不出方法证实的记录,则不予认可。
1-4.企业标准中的检测方法可以申请认可吗?如果企业标准中没有具体方法只有引用方法或部分引用其检测参数/项目可以作为全部参数/项目申请认可吗?
答:含有检测方法的企业标准可以申请认可,但企业标准属于非标方法,应按非标方法要求进行确认,按申请非标方法的要求提交申请材料。对于检测方法只引用其他标准,不含具体检测方法的企业标准,原则上不能申请认可。以企业标准申请认可时,原则上应列明项目/参数,不能仅以“全部项目/参数”申请。1-5.实验室可以用两个名字申请认可吗?如一个企业名称一个授牌名称? 答:原则上不可以,认可证书上只能有一个名称,即包含法人名称在内的实验室名称。其他授权名称可在认可批准后向认可七处申请,具体视情况而定。1-6.检测项目能依据检定标准吗?国外标准呢?校准项目能依据检测标准吗? 答:检测和校准(检定)是两个不同属性的活动,其目的不同,开展活动所使用的方法也不同,不能混用。CNAS不接受检测项目依据检定规程进行检测,也不接受校准项目依据检测标准进行校准,国外标准只要含有检测方法,且实验室具备能力就可以申请认可。当前,我国已有开展校准活动所依据的国家标准,是有效的校准方法。CNAS对实验室认可能力表述的要求可参见CNAS-EL-03《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能力范围表述说明》。
1-7.所有得到数字结果的测试都必须要有溯源和不确定度?非申请项目呢? 答:对于溯源的要求在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与CNAS-CL06《测量结果的溯源性要求》中有明确规定。对检测和校准实验室不确定度的要求可参见CNAS-CL07《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CNAS在评审时只关注申请认可和已获认可的项目,但对于实验室来说,如果非申请认可的项目也纳入满足CNAS要求的管理体系进行管理的话,实验室应该保证这些项目也满足管理体系的要求。
二、现场评审
2-1.如果现场试验采用盲样测试方式,对于盲样是否要求必须有证书?有的技术评审员自配盲样或进行样品加标,是否推荐这种方式?
答:现场试验的盲样测试在能寻求到标准样品时应尽量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若无法获得时,可采用自配标准样品或进行样品加标等方式,至少采取此做法对判定实验室技术能力有一定帮助,可以推荐这种方式。
对于评审员自配盲样或加标样,评审员评价试验结果时应慎重,若超差,应与实验室一起分析可能超差的原因,根据实际导致超差的原因评价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开具相应的不符合项;单次试验超差时,建议若安排重复试验,或用有证标准样品实验,不应仅凭盲样测试不合格做出不予认可的决定,应关注实验室质量控制数据提供的信息。2-2.现场评审中,现场试验项目的数量和比例如何掌握?
答:由于每个被评审实验室的情况不同,CNAS没有关于现场试验项目的数量和比例的要求,只是要求要覆盖所有的方法、设备、人员等,现场试验选择的具体要求,在CNAS-WI14《实验室认可评审工作指导书》中有规定。现场评审中,现场试验项目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点:
①覆盖面:尽可能覆盖实验室的全部检测领域、关键仪器设备和方法原理、主要标准及典型参数;
②侧重点:在有限的评审时间内,现场试验应尽可能安排新增项目、方法变更项目、能力验证不满意项目、较少开展检测的项目、行业关注度高的项目、有风险的项目等。并应侧重考核新进检测人员。
③数量:考虑以上原则选取的现场试验项目,评审员应合理安排评审时间确保目击每个现场试验项目。
2-3.现场评审时发现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的情况不符合CNAS-RL02:2010《能力验证规则》要求,即使开具不符合项也无法在整改完成期限内完成,如何处理? 答:如果是监督评审,实验室整改需要提交参加能力验证的工作计划,该计划应满足RL02的要求即可认可整改关闭,在下次复评审时再进行重点关注。如果是复评审,无法在整改期限内完成,或不能取得满意结果,则相关项目不予推荐认可。2-4.现场评审时发现实验室已获认可的检测能力中,部分能力在一个认可周期内(三年)没有检测经历,如何处理?
答:一般情况下,如近两年没有检测/校准经历,申请时该能力不予受理,现场评审时不予推荐认可。
实验室不经常进行的检测或校准活动,如每个月低于1次,应在认可申请时提交近期方法验证和相关质控记录。如实验室无法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其结果的准确性,则该能力不予受理。对于特定检测或校准项目,实验室由于接收的委托样品太少,无法建立质量监控措施的,原则上该能力不予受理,除非实验室能够提供其它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记录。如果现场评审发现此情况,如实验室不能提供保证结果准确性的证明,如方法验证(人、机、料、法、环没有发生过变化)和质控记录等,则不予推荐认可。
三、关于标识使用
3-1.认可状态声明是否与使用认可标识具有等同效果?
答:是的。CNAS-R01《认可标识和认可状态声明管理规则》对使用认可标识和声明认可状态做出了规定。
3-2.产品或判定标准不在能力列表中,能不能下合格与否的判定?
答:可以。CNAS认可的是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一般情况下判定标准(特殊需求除外)不需认可。实验室在带有认可标识的检验报告中出现判定标准,只要该检测依据的检测方法和判定标准中引用的检测方法标准均已获得认可,检验报告中使用认可标识,不认为是违反规定。
四、应用说明
4-1.CL52和CL10等专业领域应用说明规定不一致时,如何解决?
答:CNAS-CL52在前言中明确说明“当本文件中对特定条款的要求与专业领域的应用说明不一致时,以专业领域应用说明的要求为准。”因此,当出现规定不一致时,以专业领域应用说明为准。
4-2.CL10中5.9要素要求的质量控制手段是否所有化学检测项目都需要? 答:CL10第5.9条所述的质控手段,实验室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质控成本等,选择使用质量控制手段,但须覆盖所有申请/已获认可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4-3.化学实验室申请认可最少需要多少人,人员的最低要求是什么?需要怎么配置?
答:无明确的数量要求,但要保证体系正常运转,满足准则中对资源以及履行各项职责的要求。对于人员的要求,在CNAS-CL1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中有规定;在CL10中没有规定的,执行CNAS-CL52《CNAS-CL01 应用要求》。
4-4.CL52中要求应确定需要在指导监督下工作的人员,可以独立检测的人员。是否确定了可以独立检测的人员,就不需要再对他们监督?
答:实验室对独立检测的人员仍需进行监督。CNAS-CL01第5.2.3条规定“在使用签约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且受到监督,并按照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工作。”CL52的原意是要求实验室要对可以独立承担检测或校准工作的人员,和需要在指导和监督下工作的人员进行识别,并不是说可以独立承担检测或校准工作的人员不需要监督。
4-5.CL10中要求制定有空白试验,LCS,重复样检测,加标回收等内部质量控制计划,如做三聚氰胺检测时,质量控制计划是否必须包含这些?
答:CNAS-CL10第5.9条中给出了4种质控方法,并不是要求实验室必须4种方法同时使用,实验室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使用,但要保证质控的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五、供应品验收
5-1.实验室用水标准(GB/T6682)有很多指标,如pH、电导率、吸光度等,实验室是不是每个参数都要验收?频率多高?如吸光度是测定水中有机物的影响,如实验室是无机实验室,可否不测定?高效液相用水可以用纯化水或蒸馏水吗?还是一定要用一级水?定期监测周期定多久?
答:实验室对实验用水的验收以及验收哪些参数,应根据检测方法来确定,实验标准以及要验收那些参数,频率,监测周期应也是根据验收结果、水的使用状况及按仪器和检测方法的使用要求确定。
六、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6-1.现场评审时,是否应要求实验室提供定期制订并实施预防措施计划的记录? 答:预防措施是实验室改进的一个工具。可能出现的问题千差万别,识别的时间无法控制,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不可能预估出问题和制定出措施,因此预防措施计划不宜是定期的。实验室应具备识别无论技术方面还是相关管理体系方面所需的改进事项和潜在不符合项的能力。只有在识别出改进机会或者需采取预防措施时,才需要制定、执行和监控预防措施计划,以减少不符合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并借机改进。
七、记录
7-1.体系运行的记录都是电子版的是否可以?
答:可以使用电子版,但控制要求与对纸质版文件的要求一样,进行有效控制。例如记录的填写、更改、审批等都要能有效控制,防止随意更改或可不追溯。此外,电子存储的记录还要格外关注安全与保密要求。
八、内审和管理评审
8-1.实验室采用其他实验室的内审员进行内审,是否允许?
答:允许。但实验室应规定选择外部内审员的资质和能力要求。若选择的外部内审员是CNAS评审员,则从公正性要求出发,评审员不能参加对该实验室近期的认可评审工作。
8-2.为什么内审必须覆盖相关应用准则?CL01全要素覆盖还不够吗?
答:CNAS的相关应用准则是对基本认可准则在特殊领域的应用要求,也是根据特殊领域的特点对基本认可准则的一些条款所做的进一步说明,都是CNAS对实验室实施评审的依据。因此实验室需要通过内审来核查是否满足CNAS相关应用准则的要求。
8-3.内审员是否必须定期参加外部培训?并满足课时要求?
答:CNAS并未要求内容员对参加外部机构的培训,可以是内部培训,也可以是外部培训。对课时,CNAS并无要求。CNAS对内审员的要求是要经过培训,关键是具备内审能力。至于经过什么样的机构的培训,需要实验室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对于持续培训,也是实验室根据认可文件的变化、内审员能力的评价等具体情况确定。
8-4.实验室的内审是否一定要做现场试验?
答:CNAS并不要求在内审时一定要观察现场试验。CNAS-CL01第4.14.1条中规定“内部审核计划应涉及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包括检测和/或校准活动。”,这里所述的检测/校准活动应是广义的概念,不是狭义的现场试验。因为实验室的内审与外审不同,一般情况下,内审是实验室内部人员进行,实验室日常对检测活动的监督已经在见证现场试验,因此在内审时不必再刻意安排。在内审时要审核日常监督活动、记录、报告、合同评审、环境控制等内容,都涉及检测活动,都可以被认为满足该要求。但是如果实验室聘请相关专业的外部专家帮助实验室进行内审,可以考虑安排现场见证试验,从外部专家的角度帮助实验室发现问题。
九、培训
9-1.培训的有效性评价具体描述应达到什么效果和水平?
答:CNAS-CL52第5.2.3条给出了对培训有效性的验证方式。此外还要考虑:①评价方式:分为培训后的即时评价(通过考核评价)和持续评价,可以按每人单次评价,如某项检测技术的培训,也可按每批次培训评价,如一些文件要求的培训,可以在制定转年的培训计划时评价今年培训的效果。持续评价可以通过能力验证/测量审核、日常质控、操作规范性、日常监督等进行培训有效性评价。②评价结论:可以是定量;也可以是定性结论。十.环.10-1.检测环境条件的要求如:目前做PM10和PM2.5的检测标准对滤膜的平衡和称量条件有恒温恒湿的要求,很多实验室认为在天平室安装了空调和加湿器或除湿机,就能满足环境条件的要求了,但有的评审员要求必须配置“恒温恒湿箱”,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答:HJ 618-2011《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中第5.5条规定“恒温恒湿箱(室):箱(室)内空气温度在(15-30)℃范围内可调,温控精度±1℃;箱(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5)%;恒温恒湿箱(室)可连续工作。”实验室只要能提供连续监控证据证明天平室温湿度能满足此项要求即可。根据一般的经验,用空调和加湿机来控制温湿度,不太容易满足±1℃和(50±5)%RH的环境要求。
10-2.检测实验室有很多实验需要用到气体钢瓶,有以下几种情况存在:⑴钢瓶放置在检测仪器设备的同一间实验室内的防爆柜内;⑵钢瓶放置在检测仪器的同一间实验室内,用铁链或其他方式固定;⑶钢瓶放置在楼内的某一个地方,连接管路到实验室;⑷钢瓶放置在室外的普通房子里等等。到底怎样放置更合理或适宜? 答:建议根据不同类型气体的具体情况来定,惰性气体如氮气、氩气等采用(1)、⑵、⑶、⑷种放置均可,但易燃易爆气体如乙炔、氢气等需配备防爆钢瓶柜,移至气瓶间,并要有安全防护距离,采取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如(3)、(4)。
本问题涉及理化检测实验室对高压气体钢瓶安全使用问题,现场评审时可以关注如下情况:
①查实验室是否编制高压气体钢瓶安全使用作业指导书;
②是否有专人负责气瓶的安全管理,是否对钢瓶使用人员进行安全使用方面的教育与培训;
③是否定期对气瓶进行安全检查,或有专业部门出具安全合格证;
④可燃气体钢瓶(如氢气、乙炔气等),严禁放在实验室内,要单独存放,远离热源明火,通风良好,且与氧气钢瓶分开存放;
⑤放置在实验室内的惰性气体钢瓶(如氮气、氩气等),要远离热源、避免阳光直射,有固定措施,防止剧烈震动。
十一、方法、标准及方法选择与方法确认
11-1.标准方法验证要做到什么程度?遇到第一位老师说写得太简单,要求把所有验证数据及过程体现在确认报告;第二位老师认为太复杂,只要说明新旧方法对照和修改说明即可。答:该问题涉及了2个层次,一个是标准方法的验证,一个是标准变更后的验证。标准方法的验证,不仅仅是对照标准检查开展检测/校准的条件是否具备,还要通过试验验证,证明实验室具备检测/校准能力。CNAS-CL52第5.4.2条规定“验证不仅需要识别相应的人员、设施和环境、设备等,还应通过试验证明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精密度、线性范围、检出限和定量限等方法特性指标,必要时应进行实验室间比对。”同样,标准变更后,实验室不仅要对比新旧标准差异,还要对变化部分进行评估,评估是否对实验室的能力(人、机、料、法、环)有新的要求,如果标准变更导致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发生变化,实验室应按方法验证的要求重新进行验证。11-2.方法如果有“长期偏离”,通过制定内部作业文件将偏离文件化,是属于偏离还是非标呢?
答:“偏离”只是临时、短期可控行为,对于长期偏离,实验室应将修改过的方法形成文件,与非标方法等同要求。
11-3.由于方法制定落后于检测技术及仪器设备的发展,某些实验室申请认可时,采用了不同标准方法的组合方式,即前处理和实验室检测分别申请了不同的标准方法,对于此类组合方式,是否作为非标或应有哪些限制?
答:在没有合适标准方法的情况下,前处理和实验室分析采用不同标
准方法时,必须对方法嫁接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进行判断,并按非标方法进行确认。评审时应以实验室自制方法推荐认可,并分别备注样品前处理参照的标准及检测参照的标准。
11-4.新方法确认及评审记录有些实验室只做方法确认,其它要素未予以考虑;或方法确认只是利用方法已列出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而不是该实验室真正的实际能力。
答:首先需明确提问中的概念,对于标准方法应该是“证实”(CL01 5.4.2 在引入检测或校准之前,实验室应证实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标准方法)(或称验证)。对于非标方法才是“确认”(CL01 5.4.5)。
从提问的最后“不是本实验室实际能力”推断,应该是对新标准方法的“证实”。在现场评审时,如果是实验室未经方法证实的项目/参数,一般情况下不予推荐认可。如果评审员能够确定实验室具备能力,则可开具不符合项,整改期间完善方法证实的内容。整改时实验室应从使用新方法的能力和相关资源的配置等方面予以证实。方法本身给出的检出限等方法特性参数不一定是实验室的检出限,因此实验室应通过实验证明实际能力已达到方法规定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对可以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实验室还应提供新标准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1-5.目前环境检测领域的标准方法正在不断推出中,《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和《环境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的大部分方法已更新为HJ标准了,但一些实验室仍在沿用,对此在评审中应该如何把握?在以上情形下,两个第四版是否可认为已不适用?
答:是。方法选择的次序为国家标准(国标制定时,与国际/地区同行接轨方面已有考虑)、行业标准和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规范(如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并且根据环保部有关复函(环函〔2009〕131号、〔2010〕90号)的要求,一方面环保行业的有关规范是属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另一方面,环境监测规范都将以环境保护标准的形式发布,新标准实施后,应停止使用已经废止的标准和非标。所以,如果已有相应的国标或行标,两个第四版的分析方法应属于作废方法。11-6.单位经过确认的方法可以认可,企业注册的标准如之前Q开头的标准,药监YZB的标准是否可以申请认可,还是要进行再次确认?
答:企业标准如果含有检测方法可以申请认可,但要按非标方法要求进行确认。因为企业标准的注册,主要是审核备案。而实验室如果申请认可企业标准,则必须对其中检测方法的技术性、科学性等负责,因此必须按非标方法进行确认。如果企业标准不含检测方法,只包含产品的一些判定指标,一般情况下不予认可。药监YZB是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标准,等同企业标准处理。
十二、不确定度
12-1.目前药品检测报告还未要求进行不确定度评定,CNAS对此有什么要求或建议?
答:目前CNAS没有文件要求实验室在出具的每份检测报告上都要报告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但要求检测实验室应制定与检测工作特点相适应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程序,应有能力对每一项有数值要求的测量结果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CNAS对检测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要求详见CNAS-CL07《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第8条“对检测实验室的要求”。
12-2.设备校准提供的不确定度怎么用?它与分析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似乎关联性不是很大?此项培训差别也很大,请建议培训机构。
答:设备校准的不确定度是判断设备的准确度是否满足方法要求的重要参数。实验室对检测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时,应考虑仪器设备所带来的影响,校准结果提供的不确定度应作为分量输入到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中,通过计算来确定仪器设备带来的不确定度是否可以忽略不计。即在评估分析项目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时,如果检测结果使用了仪器设备校准结果进行修正,仪器设备校准证书中提供的测量不确定度,除以其包含因子后作为来自该仪器设备示值的不确定度分量。为保证认可的公正性,CNAS不推荐培训机构。
12-3.某些环境实验室体系文件未规定关键检测人员应掌握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价的方法。或者有规定和培训记录,现场评审时如何判定是否掌握?
答:CNAS-CL10第5.2.1条规定“关键检测人员应掌握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并能就所负责的检测项目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在现场评审中,应重点关注实验室是否有相关规定,关键检测人员是否会正确评定和使用即可。CNAS-GL34《基于质控数据环境检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指南》中,为环境检测实验室提供了不确定度评定的四种方法(精密度法、控制图法、线性拟合法和经验模型法),环境实验室可参考使用,但不做强制要求。现场评审应关注: ①实验室是否制定了掌握不确定度评定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
②从是否掌握不确定度评定技术出发,可由技术评审员对相关人员进行现场考核,以判断是否:
a)了解不确定度评定的意义;
b)了解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程序、步骤、几种方法;
c)了解不同类型的数据统计检验方法,利用t检验、F检验的判定方法; d)掌握不同类型项目相适用的不同评定方法; e)掌握结果表达及含义。f)会使用不确定度。
十三、仪器设备及标准物质
13-1.化学检测实验室需要用到大量容量瓶,是否全部都要进行检定、校准?能够自己验收合格即可?该验收是否被认为是内部校准?
答:应评估分析容量瓶的校准对化学分析最终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影响,如果没有影响,可不校准。但可能很难给出严谨的定量评估,因此,对于容量瓶的“容量”准确度影响分析结果的,均应校准。实验室不能以验收代替校准,因为验收只是首次证明该容量瓶“合格”,校准是定期的活动,且验收应包含对其容量准确度的“校准”或“检测”,自己验收一般不具备能力。实验室可以进行内部校准,但应采用标准方法(如国家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并满足CNAS-CL31《内部校准的要求》,校准周期实验室可以自主确定。13-2.如何对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
答:对于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首先要区分有证标准物质、标准物质和实验室配置的标准溶液,根据不同的标准物质,采用不同的核查方式,CNAS-CL10第5.6.3.3条给出了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的要求。实验室很难对有证标准物质的定值进行核查,只能对其储存和使用严格管理,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对于标准物质,主要还是从标准物质的性状是否有异常变化、储存环境是否符合要求等方面着手。对于配置成标准溶液的标准物质,实验室应关注其稳定性,质控数据可以间接反映出标准溶液的稳定性。
十四、量值溯源
14-1.对仪器设备按行政检定的法定要求实施校准,即按检定的频次要求,有效期等要求,对设备进行校准,这个校准不能代替检定吗?也就是说校准是否满足法定检定的要求?
答:该问题混淆了检定和校准的概念,相关法规规定必须检定的设备,校准不能代替检定。并不是任何机构都可以从事检定,从事检定的机构须有相应政府部门的授权。对于设备的量值溯源来说,只有一部分检定证书是CNAS承认的有效溯源证据,即仅限对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实施强制检定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中的仪器设备,但应满足相关要求。
除此以外,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其他仪器设备须进行校准,详见CNAS-CL06《测量结果的溯源性要求》。
14-2.实验室对仪器设备的校准证书中给出的结果,应该进行符合性的评判。现场评审时,评审员如何把握实验室的符合性评判工作是否满足要求。答:对现场评审来说,主要关注: 是否对校准结果进行了确认(评判);
是否有明确的确认合格与否的依据(如仪器技术说明书中规定的技术指标、检测方法的规定、法规的规定、校准方法建议的指标等); 被校仪器的修正值、校准因子等是否正确使用或导入仪器; 确认结果是否无误。
14-3.某些进口大型仪器无检定规程或校准方法,缺少有资质的检定(校准)机构,有些校准机构利用类似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方法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而类似仪器设备的区别较大,如何解决? 答:从校准机构的角度,这种情况属于没有标准方法,如果类似仪器的校准方法不适用,则应编制非标方法进行校准。从检测机构的角度,这种情况下,不要机械地强求其进行校准。可考虑是否能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量值溯源,或使用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校准方法,还可以利用能力验证和实验室比对以及样品加标(计算回收率)等方式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具体可参见CNAS-CL06《测量结果的溯源性要求》。14-4.测试报告能否作为溯源性证据?
答:目前CNAS不承认测试报告的溯源性。测试报告是对产品进行检测后出具,没有可溯源至国家或国际基准的工作标准,其测试方法也不是严格意义的校准规范或检定规程,因此既不是校准,也不是检定。以溯源为目的的测量活动,出具的报告建议均称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且应选择满足CNAS-CL06《测量结果的溯源性要求》的机构提供校准服务。
14-5.内部校准(没有相关资质,仅内部评定确认)的设备溯源认可吗? 答:依据CNAS-CL31《内部校准要求》进行了现场评审确认的内部校准能力是满足CNAS溯源要求的,但仅限于对实验室内部使用的检测设备进行校准。该内部校准能力不属于实验室获CNAS认可的能力范围,因此无论对内对外,出具的校准证书都不能使用认可标识。因此CNAS承认内部校准溯源性的前提是经过现场评审确认,且实验室有开展内部校准所需的工作标准,而该工作标准是能够溯源至国家基准的,此外CNAS对开展内部校准实验室人、机、料、法、环的要求与校准实验室是一样的。如果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则不承认其溯源性。
十五、质量保证
15-1.按照5.9要素的要求应该是检测结果的质量保证,如果说只考虑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是不完整的,因此质量控制计划中如何做才能认为是频次、数量等均满足质量保证的要求?采样过程、现场监测过程如何体现质量控制或质量保证的理念目前无可参照的版本,评审时如何判定?(环境类实验室)
答:CNAS-CL01的5.9要素中所说的质量控制,分为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对内部质量控制强调的是对每项检测技术和方法实施质量控制方案,如质控样的频率、人员比对频率等。质控的目的就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水平,质量控制的方法、频率与检测方法的稳定性、技术复杂性和人员的经验等密切相关。因此实施5.9要素,最佳的方式是在相应的检测或校准方法中明确质控要求,如按照方法要求或行业要求进行空白样、平行样、加标回收、标准样品质控等,或依据一定的频率进行人员/仪器/方法比对和留样再测等。
质量控制计划可以是的,也可以是多年的,如三年或五年计划,特别是对于能力验证或对外比对计划。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最终检测数据或报告的质量,因此其制定一是要涉及质量的各个环节都受控;二是要满足所使用的方法标准(采样、样品处理、实验室检测、现场检测)的需要;三是要有效。
实验室若开展微生物检测,计划还要包括微生物检测领域的特殊要求,如培养基的控制、菌种的核查、环境条件监控等。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计划制定容易,有效实施难,重要的是必须配合有效的质量监督。现场检测的质控计划要根据不同领域的特点,分别涉及如水、气、声、土壤等领域,要根据不同领域的特点按照相应的规范分别制定质控要求,如点位设置的合理性、现场采样的规范性、样品采集的代表性等。现场检测能够直接得出检测数据的,要按照要求进行仪器使用前(后)的校准标定,确保结果准确。此外,也可采用统计技术对检测结果进行审查。
十六、报告/证书
16-1.检测报告的编制、审核、批准,在具有三种职责能力的前提下,能否一人完成? 答:CNAS-CL01中并没有要求检测报告必须经过编制、审核和批准后才能发出,CNAS也没有相应的规定。
16-2.未获认可的项目体现在带认可标识的报告中,是标明“不在认可范围内”还是标明“分包”?
答:“不在认可范围内”与“分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在认可范围内”有可能实验室具备能力,但未获得认可,出具报告时,该项目也是实验室自己检测;而“分包”,则是该项目不是由实验室自己检测/校准,而是由他方进行。CNAS不认可分包的项目。因此,如果是自己检测的不在认可范围内的项目,与获认可项目同时出现在检测报告中,应注明“不在认可范围内”;如果是分包的项目,检测报告中应注明是“分包”。如果分包方该项目未获CNAS认可,还应注明“不在认可范围内”。
16-3.环境监测站出具的监测报告很多是环评或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类的综合报告,篇幅大,涉及领域广,检测类别比较全,监测数据比较多,但多数不盖CNAS认可标识章,这样的报告现场评审时多数不愿涉及,可是这样的报告在环境监测实验室占很大部分,不评定合适吗?如何检查或评定?另外对上级的监测数据报表也不加盖CNAS认可标识章,这种情况是否评审?
答:回答问题前需先明确是不是未加盖CNAS认可标识的报告在现场就不需要核查?若实验室没有一份加盖CNAS认可标识的报告,是否就不需要对CL015.10予以确认?答案必然是否定的。结果报告是否满足CL01的要求与是否按R01要求使用认可标识是两个问题,即便不使用CNAS标识,但只要是在认可范围内的结果的报告也应满足CNAS的相关要求。明确这一问题后再来回答所提问题: 环评验收或报送上级的监测数据报告或报表涉及的检测能力是否属于申请/已获认可的能力范围,不属于则不予评审,否则必须评审。对于环境监测站是否加盖CNAS认可标识的建议如下:
①监测站出具的监测数据报告加盖认可章是合适的,因为通过认可的仅仅是检测(项目/参数)能力,未涉及评价。
②验收报告、质量报告书除自行监测的数据外,还涉及大量文字描述、专业判断、引用其它数据、被测单位提供的数据等,内容一般会超出检测的范围不应加盖认可标识章。
③对报送上级的监测数据报表其实加盖认可章与否均可,因上级主管部门是了解监测站的资质及运行情况的。
16-4.校准证书上是否必须有CNAS认可标识?
答:不一定,获准认可实验室对CNAS标识的使用是自愿的,但CNAS鼓励获认可实验室在获认可范围内出具的检测报告/校准证书上使用认可标识。CNAS-R01第5.1.1注2提到“如果获准认可的校准实验室签发的校准证书被用于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建立测量溯源体系时,应当在校准证书上使用CNAS 认可标识。”
十七、其.17-1.申请CNAS认可,找相关代理后还需要配合做什么工作? 答:CNAS认可不允许代理。社会上有些实验室认可的咨询机构,CNAS与这些咨询机构没有任何关联。实验室是否需要咨询服务,由实验室自己来定。咨询服务只限于协助实验室建立管理体系文件并指导实验室运行管理体系,以及对人员进行管理体系、认可知识等培训。咨询机构人员不能直接参与实验室的技术和管理活动。认可申请和评审期间,CNAS不接受代理或咨询人员代替申请机构与CNAS联系,或回答CNAS的问询,或代替申请机构接受CNAS评审。
17-2.关于实验室如何获得CNAS认可,对于实验室条件及人员有何要求? 答:实验室如何获得CNAS认可,可参见CNAS-GL01《实验室认可指南》,认可条件及要求可参见CNAS-RL01《实验室认可规则》和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及相关应用准则(如CNAS-CL10、CNAS-CL52)和应用要求(如CNAS-CL06、CNAS-CL07)等文件。这些文件都可从CNAS网站获得。17-3.环境监测站基本是完成政府下达的任务,每年的工作计划是经上级批准的,由此这些年的评审基本都没有对此进行过多的涉及,到底要不要涉及?如果涉及需要提交什么计划或文件?
答:评审应该涉及。因为政府下达任务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客户委托服务。实验室能否满足政府下达任务的要求,应进行合同评审。政府下达任务要求无变化,初次进行合同评审并形成记录即可,如自身能力变化需再次评审自身能力是否满足要求并形成记录;如政府下达任务变化,也需重新评审并形成记录。需要时,实验室管理评审也应予以评审。
17-4.方法变更需要随时提交申请,还是等监督评审一起进行?
答:根据CNAS-RL01《实验室认可规则》的要求,方法变更应在2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CNAS,因此方法变更应随时通知CNAS,评审确认的时间可与CNAS协商确定。
17-5.资料审查阶段出现的问题在整改是涉及文件的更改,是否可以换版?若可以,是否还需要运行六个月以上?
答:在资料审查阶段出现的问题,实验室对文件的整改,是否换版由实验室自行决定。至于修改或换版后是否需要再运行或再运行的时间,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决定。CNAS没有需要再运行6个月的规定。
17-6.“对于实验室自身没有能力而需分包的检测或校准活动,不予认可。”如何正确理解?
答:现在有些评审组长将其理解为不能分包,这样理解有误。正确的理解应该是:CNAS-CL52:4.5.1 实验室应规定其分包的政策和程序。当实验室因暂时的特定情况,如仪器故障等,需分包认可范围内的检测或校准项目时,应尽可能分包给相关项目已获认可的实验室(经CNAS认可或其他签署ILAC互认协议的认可机构认可)。实际情况,分包分成有能力的分包和没有能力的分包两大类: 一是有能力的分包:
1)在认可时是有能力的,因为工作量突然增加,来不及完成任务,就把超出能力范围(指工作量)分包给有能力的实验室(经CNAS认可的实验室),可以盖CNAS章,但应注明是“分包”;
2)实验室在认可时有能力,但由于某种原因暂时不具备能力,如某台仪器设备突发生故障等,把这部分能力分包给有能力的实验室(经CNAS认可的实验室),可以盖CNAS的章,但应注明是“分包”。
以上二种情况都必须在结果报告中清晰注明这个项目参数是分包的,并且从分包摘取数据和结果应征得分包方的同意。二是没有能力的分包
实验室不具备相应能力,没有经过实验室认可的项目分包。只要不是百分之百分包,只将部分项目/参数分包,不论分包方是否获得CNAS认可,都可以盖CNAS章,但必须在报告中注明该项目或参数不在本实验室认可范围,同时应注明是“分包”。
第五篇:TLC-GZ-P002 泰尔认证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修订日期:2012-10-15)
泰 尔 认 证 中 心
此次修订内容:
本次修订了以下内容:
修改4.6复评要求:“复评应在证书有效期满前进行。”
目录
1.适用范围...................................................................................................................................................1 2.认证模式...................................................................................................................................................1 3.认证的基本环节.......................................................................................................................................2 3.1认证的申请.........................................................................................................................................2 3.2型式试验.............................................................................................................................................2 3.3初始工厂检查.....................................................................................................................................2 3.4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2 3.5获证后的监督.....................................................................................................................................2 4.认证实施...................................................................................................................................................2 4.1认证申请............................................................................................................................................2 4.2型式试验............................................................................................................................................3 4.3初始工厂检查...................................................................................................................................59 4.4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61 4.5获证后的监督...................................................................................................................................61 4.6复评..................................................................................................................................................63 5.认证证书....................................................................................................................................................63 5.1认证证书的保持...............................................................................................................................63 5.2认证证书覆盖产品的扩展...............................................................................................................64 5.3认证范围变化...................................................................................................................................64 5.4认证证书的暂停、注销和撤消.......................................................................................................65 6.认证标志使用的规定................................................................................................................................66 7.收费.........................................................................................................................................................66 附件1............................................................................................................................................................67 附件2............................................................................................................................................................78 附件3............................................................................................................................................................81 附件4............................................................................................................................................................82 附件5............................................................................................................................................................82 附件6:........................................................................................................................................................82
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1.适用范围
本实施规则适用于组织向泰尔认证中心(TLC)申请的电缆、光缆设备自愿性产品认证。
本规则中的电缆、光缆设备包括:
电缆:市内通信电缆、(射频、局用、接入网用、无线通信用、基站用、漏泄)同轴电缆、宽带用市内通信电缆、阻燃耐火软电缆、数字通信电缆、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地下通信管道用硬聚氯乙烯(PVC-U)多孔管、局用对称电缆、无卤阻燃成端电缆、适用于xDSL传输的引入电缆、电话网用户铜芯室内线。
光缆:(层绞式、中心管式、骨架式)室外通信光缆、光纤带(中心管式、骨架式、层绞式)室外通信光缆、全介质自承式室外通信光缆(ADSS)、终端光缆组件用单芯和双芯光缆、房屋布线用单芯和双芯光缆、多芯(单模、多模)室内通信光缆、光纤带室内通信光缆、单模光纤(B1、B4、B6类)、多模光纤、塑料光纤、海底光缆、塑料光缆、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光纤复合架空地线(不含高压电性能、特种机械性能)、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接入网用蝶形引入光缆、接入网用光电混合缆、微型自承式通信用室外光缆、通信电缆-无线通信用50Ω泡沫聚乙烯绝缘、铜包铝管内导体、皱纹铝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铜包铝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室内通信电缆、移动通信用50Ω集束同轴电缆。
热缩套管、装配套管、通气式装配套管。
2.认证模式
型式试验 + 初始工厂检查 + 获证后监督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1页
3.认证的基本环节
3.1认证的申请 3.2型式试验 3.3初始工厂检查 3.4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3.5获证后的监督
4.认证实施
4.1认证申请
4.1.1申请单元划分
原则上按产品型号申请认证。
同一制造商、同一型号但生产厂不同的产品应分为不同的申请单元。
对产品质量和最终性能有重要影响的零部件相同的可作为一个单元申请认证。认证时具体产品申请单元、关键零部件划分说明见附件1。
4.1.2申请时需提交的文件资料
申请认证应提交正式申请,并随附以下文件:
1)认证申请表。若申请单位为代理单位或经销单位应在申请表中“申请单位名称”注明(代理单位)或(经销单位);
2)企业概况。申请单位和生产单位不一致时,提供双方的企业概况; 3)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等法律证明文件复印件。申请单位和生产单位不一致时,提供双方的上述文件。(代理商还应提供授权证明,国外企业需提供注册证明);
4)提供生产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复印件及有效性证明材料(已取得时);以及生产单位的质量管理手册及与产品认证有关的文件;
5)产品描述资料,包括:生产工艺流程图、产品描述报告、产品性能和使用说明书、产品照片(照片要包括内外部结构及铭牌、多侧面多角度)等;
6)生产设备、检测设备清单(注明设备是申请单位的还是生产单位的); 7)产品描述中所列及的所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供方的型式试验报告或组织对其材料进行的工艺试验报告或组织用其材料做成成品后的型式试验报告(该型式试验报告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2页
应注明所使用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供方);
8)商标注册证明复印件(如有图形商标,还应提供商标电子文件); 9)其他需要的文件,如:企业标准,近两年质量检验、抽查情况; 10)产品售后服务承诺书、加工协议书(生产方式为OEM时提供);
11)若申请单位涉及有制造单位时,需提交品牌或技术授权书、企业说明等文件。
4.1.3申请材料的受理
受理评定部组织授权人员对组织提交的资料进行合同评审,以决定是否受理组织的认证申请。从受理时间到签订合同,时间不能超过6个月,超过6个月时,企业需重新提交申请材料,按重新受理对待。
4.1.4签订合同
产品认证合同双方签字盖章确认后生效。
4.2型式试验
4.2.1型式试验的样品
4.2.1.1型式试验样品的确定原则
申请单元中只有一个型号的,取本型号的样品。
以系列产品为同一申请单元申请认证时,应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型号。组织在准备型式试验样品时,所选用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应使用该阶段使用量最大的供方的产品。4.2.1.2样品数量
一般情况下,型式试验样品由组织按TLC相关规定送样,具体送样要求按附件1规定。
4.2.1.3检测样品及相关资料的处置
检测完成后,应以适当的方式处置已经确认合格的样品和/或相关资料。原则上申请资料留TLC备案,样品视具体情况可全部返还组织或部分留TLC备案。
4.2.2型式试验的检测标准、项目及方法
4.2.2.1 检测标准
YD/T 322-1996 《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 YD/T 769-2010《中心管式通信用室外光缆》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3页
YD/T 823-1996《骨架式通信用室外光缆》
YD/T 837.1~.5-1996《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 YD/T 838.1-2003《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第一部分:总则》
YD/T 838.2-2003《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第二部分:水平对绞电缆》 YD/T 838.3-2003《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第三部分:工作区对绞电缆》 YD/T 838.4-2003《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第四部分:主干对绞电缆》 YD/T 590.1~5-2005 《通信电缆塑料护套接续套管》
YD/T 897.1-1997《接入网用同轴电缆第一部分:同轴用户电缆一般要求》 YD/T 897.2-1998《接入网用同轴电缆第二部分:同轴配线电缆一般要求》 YD/T 1092-2004 《通信电缆-无线通信用50Ω泡沫聚乙烯绝缘皱纹铜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
YD/T 1119-2001《通信电缆-基站用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超柔射频同轴电缆》 YD/T 1120-2007 《通信电缆——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皱纹铜管外导体漏泄同轴电缆》
YD/T 1174-2008《通信电缆-局用同轴电缆》 YD/T 901-2009《层绞式通信用室外光缆》 YD/T 979-2009《光纤带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YD/T 980-2002《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YD/T 981.1-2009《接入网光纤带光缆第一部分:骨架式》 YD/T 981.2-2009《接入网光纤带光缆第二部分:中心管式》 YD/T 981.3-2009《接入网光纤带光缆第三部分:松套层绞式》 YD/T 1019-2001《数字通信用实心聚烯烃水平对绞电缆》 YD/T 1173-2010 《通信电源用阻燃耐火软电缆》
YD/T 1258.2-2009《室内光缆系列 第2部分:终端光缆组件用单芯和双芯光缆》 YD/T 1258.3-2009室内光缆系列 第3部分:房屋布线用单芯和双芯光缆》 YD/T 1258.4-2005《室内光缆系列 第 4部分:多芯光缆》 YD/T 1258.5-2005《室内光缆系列 第5部分:光纤带光缆》 YD/T 1258.6-2006 《室内光缆系列第6部分:塑料光缆》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4页
YD/T 1319-2004《通信电缆--无线通信用50Ω泡沫聚乙烯绝缘编织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
YD/T 1281-2003《适于宽带应用的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 GB/T 18480-2001《海底光缆规范》
GB/T 9771.1-2008《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1部分: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GB/T 9771.3-2008《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3部分:波长段扩展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GB/T 9771.5-2008《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5部分: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GB/T 12357.1-2004《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
GB/T 7424.4-2003《光缆 第4部分:分规范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YD/T 841-1996《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YD/T 841-2008《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YD/T 1324-2004《地下通信管道用硬聚氯乙烯(PVC-U)多孔管》 YD/T 1447-2006 《通信用塑料光纤》
YD/T 1460.1-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1部分:总则》 YD/T 1460.2-2006《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2部分:外保护管》 YD/T 1460.3-2006《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位 第3部分:微管、微管束和微管附件》
YD/T 840-1996《电话网用户铜芯室内线》 YD/T 1820-2008 《通信电缆—局用对称电缆》 YD/T 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YD/T 886-1997 《无卤阻燃成端电缆》 YD/T 1997-2009《接入网用蝶形引入光缆》
YD/T 1954-2009《接入网用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特性》 YD/T 1955-2009《适用于xDSL传输的引入电缆》 YD/T 2159-2010《接入网用光电混合缆》 YD/T 1999-2009《微型自承式通信用室外光缆》
YD/T 2161-2010《通信电缆-无线通信用50Ω泡沫聚乙烯绝缘、铜包铝管内导体、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5页
皱纹铝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
YD/T 2162-2010《铜包铝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室内通信电缆》 YD/T 2163-2010《移动通信用50Ω集束同轴电缆》 4.2.2.2检测项目 4.2.2.2.1电缆
4.2.2.2.1.1市内通信电缆
市内通信电缆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322-1996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检测项目后标注的B、C代表不合格分类,以下相同):
一、电缆电气性能:
1.单根导线直流电阻B 2.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B 3.每根绝缘导线与其余接地及屏蔽的绝缘导线间的绝缘电阻B 4.绝缘电气强度:导线间、导线与屏蔽间、导线与隔离带间(隔离式电缆)B 5.工作电容B 6.工作电容差B 7.电容不平衡(线对与线对间最大值、线对与地间(平均值、最大值))B 8.固有衰减(150kHz平均值、1024kHz平均值)B 9.远端串音防卫度150kHz(任意线对组合最小值、单线对功率和最小值、功率平均值(基本单位内、子单位内))B 10.近端串音衰减1024kHz长度≥0.3km(子单位内、基本单位内、相邻子单位间、相邻基本单位间、超单位内相对子单位间、超单位内相对基本单位间、不同超单位内子单位间、不同超单位内基本单位间、高频隔离带两侧线对间)B 11.屏蔽铝带和高频隔离带的连续性B 12.线芯混线、断线B 13.电缆的电气参数变异(变异的线对数、任意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任意线对与地间电容不平衡)B
二、成品电缆的机械物理性能及环境性能: 1.铜导线接头处的抗拉强度B 2.铜导线的断裂伸长率B 3.绝缘颜色及颜色迁移试验B 4.绝缘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5.绝缘低温卷绕试验B 6.绝缘热收缩率B 7.绝缘热老化后的耐缠绕性能B 8.泡沫绝缘电缆的绝缘抗压缩性能B 9.自承式电缆吊线的拉断力B 10.涂塑铝带(含涂塑钢带)重叠宽度C 11.护套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12.护套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B 13.护套热收缩率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6页
14.护套热老化后的断裂伸长率B 15.电缆低温弯曲性能B 16.填充电缆的抗渗水性能B 17.电缆长度标志误差 C 18.填充式电缆的滴流试验B 19.铝塑复合带与聚乙烯护套间的剥离强度、非填充电缆或含有内护套的填充电缆的铝塑复合带重叠处的剥离强度B 20.非填充电缆护套密封性能试验B 21.色谱及端别C 22.铝带厚度(不计涂塑层)(纵包铝带、高频隔离带)C 23.最小护套厚度 C 24.最大电缆外径 C 25.自承式电缆吊线的护套厚度C 26.自承式电缆的吊带截面尺寸C 市内通信电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322-1996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单根导线直流电阻B 2.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B 3.每根绝缘导线与其余接地及屏蔽的绝缘导线间的绝缘电阻B 4.绝缘电气强度:导线间、导线与屏蔽间、导线与隔离带间(隔离式电缆)B 5.工作电容B 6.工作电容差B 7.电容不平衡(线对与线对间最大值、线对与地间(平均值、最大值))B 8.固有衰减(150kHz平均值、1024kHz平均值)B 9.远端串音防卫度150kHz(任意线对组合最小值、单线对功率和最小值、功率平均值(基本单位内、子单位内))B 10.近端串音衰减1024kHz长度≥0.3km(子单位内、基本单位内、相邻子单位间、相邻基本单位间、超单位内相对子单位间、超单位内相对基本单位间、不同超单位内子单位间、不同超单位内基本单位间、高频隔离带两侧线对间)B 11.绝缘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12.老化前护套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13.电缆的电气参数变异(变异的线对数、任意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任意线对与地间电容不平衡)B 4.2.2.2.1.2宽带用市内通信电缆
宽带用市内通信电缆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1281-2003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一、电缆电气性能: 1.单根导线直流电阻B 2.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B 3.每根导体对其余线芯及屏蔽间的绝缘电阻B 4.介电强度(芯-芯/总芯-所有分屏蔽/总芯-总屏蔽)B 5.工作电容B 6.线对对地电容不平衡B 7.衰减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7页
8.相时延及时延差B 9.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B 10.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B 11.特性阻抗或拟合特性阻抗B 12.回波损耗或结构回波损耗B 13.纵向变换损耗B 14.转移阻抗B 15.绝缘芯线断线、混线,屏蔽连通性B 16.总屏蔽最大直流电阻B
二、成品电缆的机械物理性能及环境性能: 1.导体抗拉强度B 2.导线的断裂伸长率B 3.绝缘颜色迁移试验B 4.绝缘剥离力B 5.绝缘抗拉强度B 6.绝缘断裂伸长率B 7.绝缘低温卷绕试验B 8.绝缘抗压缩性能B 9.绝缘热收缩率B 10.护套断裂伸长率B 11.护套屈服强度B 12.护套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B 13.护套热收缩率B 14.铝塑复合带与聚乙烯护套间的剥离力B 15.非填充电缆护套密封性能试验B 16.自承式电缆吊线的拉断力B 17.填充式电缆抗渗水性能B 18.填充式电缆的滴流试验B 19.电缆低温弯曲性能B 20.抗冲击性B
三、结构、尺寸及外观: 1.绝缘偏心值C 2.色谱及端别C 3.铝屏蔽带厚度C 4.铝屏蔽带重叠宽度C 5.护套外表面C 6.长度标志误差C 7.最小护套厚度和最小护套平均厚度C 8.自承式电缆吊线护套厚度与吊带截面尺寸C
宽带用市内通信电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1281-2003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一、电缆电气性能: 1.单根导线直流电阻B 2.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B 3.每根导体对其余线芯及屏蔽间的绝缘电阻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8页
4.介电强度(芯-芯/总芯-所有分屏蔽/总芯-总屏蔽)B 5.工作电容B 6.线对对地电容不平衡B 7.衰减B 8.相时延及时延差B 9.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B 10.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B 11.特性阻抗或拟合特性阻抗B 12.回波损耗或结构回波损耗B 13.纵向变换损耗B 14.转移阻抗B 15.绝缘芯线断线、混线,屏蔽连通性B 16.总屏蔽最大直流电阻B
二、成品电缆的机械物理性能及环境性能: 1.绝缘抗拉强度B 2.绝缘断裂伸长率B 3.护套断裂伸长率B 4.护套屈服强度B 4.2.2.2.1.3无卤阻燃成端电缆
无卤阻燃成端电缆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886-1997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检测项目后标注的B、C代表不合格分类,以下相同):
一、电缆电气性能:
1.单根导线直流电阻B 2.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B 3.单芯对总芯地的绝缘电阻B 4.绝缘电气强度:导线间、导线与屏蔽间B 5.工作电容B 6.电容不平衡(线对间个别值、线对与地间(平均值、个别值))B 7.固有衰减(150kHz平均值、1024kHz平均值)B 8.近端串音衰减150kHz 和1024kHz长度≥0.1km(最小线对功率和、平均功率和)B 9.远端串音防卫度150kHz和1024kHz(最小线对功率和、平均功率和)B 10.线芯混线、断线B 11.屏蔽铝带电气连续性B
二、成品电缆的机械物理性能及环境性能: 1.铜导线接头处的抗拉强度B 2.铜导线的断裂伸长率B 3.绝缘颜色迁移B 4.绝缘拉伸强度B 5.绝缘断裂伸长率B 6.绝缘热老化后的耐缠绕性B 7.绝缘低温卷绕试验B 8.绝缘热收缩率B 9.绝缘剥离力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9页
10.涂塑铝带搭接宽度C 11.护套抗拉强度B 12.断裂伸长率B 13.护套热收缩率B 14.护套热老化后的抗拉强度B 15.护套热老化后的断裂伸长率B 16.电缆低温弯曲性能B 17.电缆长度标志误差 C 18.铝塑复合带搭接处的剥离强度B 19.电缆护套密封性能试验B 20.色谱及端别C 21.最小护套厚度 C 22.电缆和绝缘线芯成束垂直燃烧 23.电缆燃烧烟密度
无卤阻燃成端电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886-1997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单根导线直流电阻B 2.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B 3.单芯对总芯地的绝缘电阻B 4.绝缘电气强度:导线间、导线与屏蔽间B 5.工作电容B 6.电容不平衡(线对间个别值、线对与地间(平均值、个别值))B 7.固有衰减(150kHz平均值、1024kHz平均值)B 8.近端串音衰减150kHz 和1024kHz长度≥0.1km(最小线对功率和、平均功率和)B 9.远端串音防卫度150kHz和1024kHz(最小线对功率和、平均功率和)B 10.绝缘拉伸强度
11.绝缘断裂伸长率B 12.老化前护套抗拉强度B 13.老化前护套断裂伸长率B 4.2.2.2.1.4接入网用同轴电缆
接入网用同轴用户电缆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897.1-1997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一、电气性能检验
1.成品电缆导体最大直流环阻B 2.特性阻抗B 3.衰减B 4.结构回波损耗B 5.导体间的介电强度B 6.导体间混、断线B 7.绝缘电阻B 8.内导体的直流电阻率B 9.护套漏电流B
二、机械物理性能与环境性能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10页
1.内导体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2.老化前后护套的断裂伸长率B 3.绝缘的收缩B 4.绝缘剥离力B 5.聚乙烯护套的屈服强度B 6.聚氯乙烯护套的抗张强度B 7.成品电缆护套的纵向收缩B 8.成品电缆护套的氧化诱导期B 9.成品电缆的冷弯曲B 10.低温冲击B 11.护套的抗磨性C 12.抗腐蚀B 13.电缆滴流B 14.渗水B 15.成品电缆的耐燃烧性B 16.吊线的最小拉断力B 17.钢塑复合带与外护套间的平均剥离强度B
三、电缆结构尺寸
1.内导体的标称直径及偏差C 2.绝缘的完整性C 3.平均缆芯直径C 4.护套(内护套)外径C 5.护套(内护套)外观、完整性C 6.护套(内护套)厚度、偏心度C 7.吊线护套的最小厚度、吊带尺寸C 8.外护套的外观、完整性C 9.外护套的最小厚度、偏心度C 10.绝缘同心度C 11.纵包复合屏蔽带的搭盖率C 12.编织密度C 13.缆芯的椭圆度C 14.纵包钢塑复合带的搭盖率C 接入网用同轴用户电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897.1-1997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成品电缆导体最大直流环阻B 2.特性阻抗B 3.衰减B 4.结构回波损耗B 5.导体间的介电强度B 6.绝缘电阻B 7.内导体的直流电阻率B 8.护套漏电流B 9.内导体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10.老化前护套的断裂伸长率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11页
接入网用同轴配线电缆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897.2-1997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一、电气性能检验 1.导体直流电阻B 2.特性阻抗B 3.衰减B 4.结构回波损耗B 5.导体间的介电强度B 6.导体间混、断线B 7.导体间的绝缘电阻B 8.内导体的直流电阻率B 9.护套漏电流B
二、机械物理性能与环境性能
1.内导体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2.内导体的铜层厚度C 3.铝外导体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4.老化前后聚乙烯护套的断裂伸长率B 5.绝缘的收缩B 6.绝缘剥离力B 8.聚乙烯护套的屈服强度B 9.成品电缆护套收缩B 10.聚乙烯外护套的氧化诱导期B 11.成品电缆的冷弯曲B 12.成品电缆的低温冲击B 13.护套的抗磨性C 14.电缆滴流B 15.渗水B 16.耐燃烧性B 17.吊线的最小拉断力B 18.纵包钢塑复合带与聚乙烯外护套间的平均剥离强度B
三、电缆结构尺寸
1.内导体的标称直径及偏差C 2.绝缘的完整性C 3.平均缆芯直径C 4.护套(内护套)外径C 5.护套(内护套)外观、完整性C 6.护套(内护套)厚度/最小平均厚度、偏心度C 7.护套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的比值C 8.吊线护套的最小厚度、吊带尺寸C 9.外护套的外观、完整性C 10.外护套的最小厚度/最小平均厚度、偏心度C 11.绝缘的同心度C 12.纵包复合屏蔽带的搭盖率C 13.铠装带的搭盖宽度C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12页
14.铝外导体的外径及偏差、厚度及偏差C 接入网用同轴配线电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897.2-1997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导体直流电阻B 2.特性阻抗B 3.衰减B 4.结构回波损耗B 5.导体间的介电强度B 6.导体间的绝缘电阻B 7.内导体的直流电阻率B 8.护套漏电流B 9.内导体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10.护套老化前的断裂伸长率B 4.2.2.2.1.5局用同轴电缆
通信电缆-局用同轴电缆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1174-2008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内导体的直流电阻(铜线、镀银铜线、镀锡铜线)B 2.绝缘介电强度B 3.绝缘电阻B 4.平均特性阻抗B 5.衰减常数B 6.结构回波损耗B 7.内导体的尺寸C 8.绝缘的外观、完整性C 9.护套的直径C 10.护套的厚度C 11.多单位型电缆单位标识的颜色C 12.护套的外观、完整性C 13.内导体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14.绝缘的同心度C 15.纵包复合屏蔽带的搭盖率C 16.编织密度C 17.绝缘热收缩B 18.冷弯曲B 19.阻燃电缆的耐燃性B 20.抗磨性C 22.电缆长度标志误差C
通信电缆-局用同轴电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1174-2008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内导体的直流电阻(铜线、镀银铜线、镀锡铜线)B 2.绝缘介电强度B 3.绝缘电阻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13页
4.平均特性阻抗B 5.衰减常数B 6.结构回波损耗B 7.内导体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4.2.2.2.1.6通信电缆-无线通信用50Ω泡沫聚乙烯绝缘皱纹铜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
通信电缆-无线通信用50Ω泡沫聚乙烯绝缘皱纹铜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1092-2004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护套外观C 2.护套最小厚度C 3.护套最大外径C 4.绝缘介电强度B 5.绝缘电阻B 6.内导体直流电阻B 7.外导体直流电阻B 8.衰减常数B 9.电压驻波比B 10.相对传输速度(不作为判定项目)11.电容(不作为判定项目)12.平均特性阻抗B 13.内导体结构尺寸C 14.外导体结构尺寸C 15.绝缘附着力B 16.绝缘热收缩B 17.成品电缆护套的机械物理性能B 18.低温下弯曲B 19.温度冲击B 20.重复弯曲B 21.抗压性B 22.阻燃电缆的耐燃烧性能B 23.电缆长度标志误差C
通信电缆-无线通信用50Ω泡沫聚乙烯绝缘皱纹铜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1092-2004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绝缘介电强度B 2.绝缘电阻B 3.内导体直流电阻B 4.外导体直流电阻B 5.衰减常数B 6.电压驻波比B 7.平均特性阻抗B 8.成品电缆护套的机械物理性能(老化前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4.2.2.2.1.7通信电缆-无线通信用50Ω泡沫聚乙烯绝缘编织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14页
无线通信用50Ω泡沫聚乙烯绝缘编织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1319-2004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一、电缆结构尺寸及外观:
1.内导体直径及偏差C 2.绝缘体直径及偏差C 3.铝塑复合带的搭盖率C 4.编织密度C 5.外导体直径及偏差C 6.护套外观C 7.护套最小厚度C 8.护套最大外径C 9.电缆长度标志误差C
二、电缆机械物理性能及环境性能:
1.绝缘体的剥离力B 2.绝缘体的收缩量B 3.护套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4.高温试验B 5.低温试验B 6.弯曲试验B 7.阻燃护套电缆的耐燃烧性B
三、电缆电气性能:
1.导体的连续性B 2.绝缘介电强度B 3.绝缘电阻B 4.特性阻抗B 5.衰减常数B 6.电压驻波比B
通信电缆——无线通信用50Ω泡沫聚乙烯绝缘编织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1319-2004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导体的连续性B 2.绝缘介电强度B 3.绝缘电阻B 7.特性阻抗B 8.衰减常数B 9.电压驻波比B 10.护套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老化前)B 4.2.2.2.1.8通信电缆-基站用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超柔射频同轴电缆
通信电缆-基站用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超柔射频同轴电缆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1119-2001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护套外观、完整性C 2.护套的最小厚度、最大外径和偏心度C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15页
3.导体的连续性B 4.绝缘介电强度B 5.绝缘电阻B 6.内导体的结构尺寸C 7.绝缘的同心度C 8.外导体的结构尺寸C 9.内、外导体的直流电阻B 10.电容(不作为判定项目)
11.相对传输速度(不作为判定项目)12.特性阻抗B 13.衰减常数B 14.电压驻波比B 15.绝缘剥离力B 16.绝缘的收缩B 17.冷弯曲B 18.高低温冲击B 19.重复弯曲B 20.抗压性B 21.耐燃烧性B 22.电缆长度标志误差C
通信电缆-基站用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超柔射频同轴电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1119-2001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导体的连续性B 2.绝缘介电强度B 3.绝缘电阻B 4.内、外导体的直流电阻B 5.特性阻抗B 6.衰减常数B 7.电压驻波比B 4.2.2.2.1.9通信电缆—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漏泄同轴电缆
通信电缆—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漏泄同轴电缆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1120-2007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护套外观C 2.护套的最小厚度C 3.电缆最大外径C 4.护套的偏心度C 5.导体的连续性B 6.绝缘介电强度B 7.绝缘电阻B 8.内导体直流电阻B 9.纵向衰减B 10.耦合损耗B 11.电压驻波比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16页
12.相对传输速度(不作为判定项目)13.电容(不作为判定项目)14.特性阻抗B 15.内导体结构尺寸C 16.外导体结构尺寸C 17.绝缘剥离力B 18.绝缘收缩B 19.冷弯曲B 20.高低温冲击B 21.重复弯曲B 22.护套的纵向收缩B 23.抗压性B 24.阻燃电缆的耐燃烧性能B 25.电缆长度标志误差C
通信电缆—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漏泄同轴电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1120-2007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护套的最小厚度C 2.电缆最大外径C 3.导体的连续性B 4.绝缘介电强度B 5.绝缘电阻B 6.内导体直流电阻B 7.纵向衰减B 8.电压驻波比B 9.特性阻抗B 4.2.2.2.1.10局用对称电缆
局用对称电缆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1820-2008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检测项目后标注的B、C代表不合格分类,以下相同):
一、电缆电气性能:
1.单根导体直流电阻B 2.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B 3.单芯—其余芯线及屏蔽间的绝缘电阻B 4.绝缘介电强度B 5.工作电容B 6.电容不平衡(线对与线对间、线对与地间(屏蔽型电缆,聚酰胺绝缘电缆除外))B 7.特性阻抗(对B类和C类电缆,若特性阻抗不合格时,则需检测第8,9条)B 8.拟合特性阻抗B 9.结构回波损耗B 10.固有衰减B 11.两端近端串音衰减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17页
12.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B 13.相时延B 14.缆芯—屏蔽间电容B 15.复合铝箔屏蔽直流电阻B 16.屏蔽通断、芯线断线、混线B
二、电缆机械物理及环境性能: 1.导体断裂伸长率B 2.导体抗拉强度B 3.绝缘颜色迁移试验B 4.绝缘剥离力B 5.绝缘老化前后抗张强度B 6.绝缘老化前后断裂伸长率B 7.绝缘热收缩率B 8.绝缘热老化后的卷绕试验B 9.绝缘低温卷绕试验B 10.泡沫皮聚烯烃绝缘抗压缩性能B 11.护套老化前后抗张强度B 12.护套老化前后断裂伸长率B 13.护套热收缩B 14.护套抗热冲击B 15.聚氯乙烯绝缘导体的耐腐蚀试验B 16.电缆高温下的压力试验B 17.电缆低温弯曲性能B 18.电缆阻燃特性B
三、电缆结构尺寸:
1.导体直径C 2.绝缘的偏心度C 3.绝缘芯线颜色C 4.线对色谱C 5.编织密度C 6.护套表面质量C 7.护套厚度(平均值和最薄点厚度)C 8.护套表面印字C 9.长度计米误差C 注: 电缆电气性能中第7项至第14项对聚酰胺绝缘电缆不适用。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18页
局用对称电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1820-2008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单根导体直流电阻B 2.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B 3.单芯—其余芯线及屏蔽间的绝缘电阻B 4.绝缘介电强度B 5.工作电容B 6.电容不平衡(线对与线对间、线对与地间(屏蔽型电缆,聚酰胺绝缘电缆除外))B 7.特性阻抗(对B类和C类电缆,若特性阻抗不合格时,则考核第8,9条)B 8.拟合特性阻抗B 9.结构回波损耗B 10.固有衰减B 11.近端串音衰减B 12.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B 13.相时延B 14.导体断裂伸长率B 15.护套老化前抗张强度B 16.护套老化前断裂伸长率B 注: 监督检验项目中第7项至第1 2项对聚酰胺绝缘电缆不适用。
4.2.2.2.1.11数字通信电缆
4.2.2.2.1.11.1数字通信用实心聚烯烃绝缘水平对绞电缆
数字通信用实心聚烯烃绝缘水平对绞电缆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1019-2001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一、电气特性:
1.单根导体直流电阻B 2.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B 3.工作电容B 4.线对对地电容不平衡B 5.介电强度(导体间、导体/屏蔽、线对屏蔽/总屏蔽)B 6.绝缘电阻(导体/导体、导体/屏蔽、线对屏蔽/总屏蔽)B 7.转移阻抗B 8.绝缘线芯混线、断线B 9.屏蔽连续性B
二、传输特性: 1.相时延B 2.时延差B 3.衰减B 4.A端近端串音衰减B、B端近端串音衰减B 5.A端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B、B端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19页
6.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B 7.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B 8.特性阻抗或拟合特性阻抗B 9.回波损耗或结构回波损耗B
三、电缆机械物理及环境性能: 1.导体的断裂伸长率B 2.绝缘颜色及颜色迁移B 3.绝缘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4.绝缘收缩试验B 5.绝缘热老化后的卷绕试验B 6.绝缘低温卷绕试验B 7.老化前后护套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8.电缆冲击试验B 9.电缆冷弯试验B 10.单根电缆燃烧试验B 11.成束电缆燃烧试验B
四、电缆结构尺寸: 1.标志与包装C 2.颜色色序C 3.电缆长度标志误差C 4.最大电缆外径C 5.护套厚度(最小平均、最小厚度)C 6.绝缘最大外径C 7.编织密度C
数字通信用实心聚烯烃绝缘水平对绞电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1019-2001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单根导体直流电阻B 2.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B 3.工作电容B 4.线对对地电容不平衡B 5.介电强度(导体间、导体/屏蔽、线对屏蔽/总屏蔽)B 6.绝缘电阻(导体/导体、导体/屏蔽、线对屏蔽/总屏蔽)B 7.转移阻抗B 8.相时延B 9.时延差B 10.衰减B 11.近端串音衰减B 12.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B 13.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B 14.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B 15.特性阻抗或拟合特性阻抗B 16.回波损耗或结构回波损耗B 4.2.2.2.1.11.2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水平对绞电缆、工作区对绞电缆、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20页
主干对绞电缆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水平对绞电缆、工作区对绞电缆、主干对绞电缆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838.2-2003、YD/T838.3-2003、YD/T838.4-2003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一、电缆结构:导体、绝缘材料: 1.导体直流电阻B 2.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B 3.工作电容B 4.线对对地电容不平衡B 5.介电强度(导体间、导体/屏蔽、线对屏蔽/总屏蔽)B 6.绝缘电阻(导体/导体、导体/屏蔽、线对屏蔽/总屏蔽)B 7.转移阻抗B
二、传输特性:
1.传输速度(不作为判定项目)2.相时延B 3.时延差B 4.衰减B 5.近端串音衰减B 6.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B 7.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B 8.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B 9.特性阻抗或拟合特性阻抗B 10.回波损耗或结构回波损耗B 11.纵向变换损耗B
三、电缆机械物理及环境性能: 1.导体的断裂伸长率B 2.绝缘断裂伸长率B 3.绝缘收缩试验B 4.绝缘热老化后的卷绕试验B 5.绝缘低温卷绕试验B 6.护套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7.护套热老化后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8.电缆低温卷绕试验B 9.单根电缆燃烧试验B 10.成束电缆燃烧试验B
四、电缆结构尺寸: 1.标志与包装C 2.颜色色序C 3.电缆长度标志误差C 4.最大电缆外径C 5.护套厚度(最小平均、最小厚度)C 6.绝缘最大外径C 7.编织密度C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21页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水平对绞电缆、工作区对绞电缆、主干对绞电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838.2-2003、YD/T838.3-2003、YD/T838.4-2003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导体直流电阻B 2.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B 3.工作电容B 4.线对对地电容不平衡B 5.介电强度(导体间、导体/屏蔽、线对屏蔽/总屏蔽)B 6.绝缘电阻(导体/导体、导体/屏蔽、线对屏蔽/总屏蔽)B 7.转移阻抗B 8.相时延B 9.时延差B 10.衰减B 11.近端串音衰减B 12.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B 13.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B 14.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B 15.特性阻抗或拟合特性阻抗B 16.回波损耗或结构回波损耗B 17.纵向变换损耗B 4.2.2.2.1.12通信电源用阻燃耐火软电缆
通信电源用阻燃耐火软电缆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1173-2010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一、结构尺寸1.导体结构 C 2.绝缘厚度C 3.护套厚度C
二、绝缘机械物理性能 1.老化前后抗张强度B 2.老化前后断裂伸长率B 3.高温压力试验B 4.抗开裂试验B 5.低温冲击试验B 6.热稳定性试验B 7.热失重试验B
三、护套机械物理性能 1.老化前后抗张强度B 2.老化前后断裂伸长率B 3.高温压力试验B 4.抗开裂试验B 5.低温冲击试验B 6.低温拉伸试验B 7.热失重试验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22页
四、电气性能
1.导体直流电阻试验B 2.绝缘电阻试验B 3.耐电压试验B
五、阻燃性能
1.电缆成束燃烧试验B
六、低烟无卤性能 1.PH值B 2.导电率B 3.烟密度(透光率)B
七、耐火性能
1.耐火特性试验B
八、标志和包装
1.标志:产品标志、包装标志C 2.包装(外观质量)C
通信电源用阻燃耐火软电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1173-2010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绝缘厚度C 2.护套厚度C 3.导体直流电阻试验B 4.绝缘电阻试验B 5.耐电压试验B 6.绝缘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7.老化前护套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8.电缆成束燃烧试验B 9.PH值B 10.导电率B 11.烟密度(透光率)B 12.耐火特性试验B 4.2.2.2.1.13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4.2.2.2.1.13.1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实壁管、双壁波纹管、梅花管)
该类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841.1/2/3/5-2008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颜色C 2.外观C 3.尺寸及偏差C 4.落锤冲击B 5.环刚度B 6.扁平试验B 7.摩擦系数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23页
8.连接密封试验B 9.冷弯曲率半径B 10.拉伸强度B 11.断裂伸长率B 12.纵向回缩B 13.拉伸屈服强度B 14.复原率B 15.坠落试验B 16.维卡软化温度B 该类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841.1/2/3/5-2008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落锤冲击B 2.环刚度B 3.扁平试验B 4.拉伸强度B 5.断裂伸长率B 6.拉伸屈服强度B 7.复原率B 8.坠落试验B 4.2.2.2.1.13.2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实壁管、双壁波纹管、梅花管除外)
该类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841-1996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颜色C 2.外观C 3.尺寸及偏差C ① 管材平均外径最小内径及偏差C ② 复合发泡管和实壁管同一截面壁偏差C ③ 管材最小承口平均内径和最小承口深度C(低密度聚乙烯子管无此项要求)④ 管材同方向弯曲C 4.落锤冲击B 5.环刚度B 6.扁平试验B 7.摩擦系数B 8.连接密封试验B 9.冷弯曲率半径B 10.拉伸强度B(仅对低密度聚乙烯子管)11.断裂伸长率B(仅对低密度聚乙烯子管)12.纵向回缩B(仅对低密度聚乙烯子管)该类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841-1996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24页
1.落锤冲击B 2.环刚度B 3.扁平试验B 4.拉伸强度B(仅对低密度聚乙烯子管)5.断裂伸长率B(仅对低密度聚乙烯子管)4.2.2.2.1.14地下通信管道用硬聚氯乙烯(PVC-U)多孔管
地下通信管道用硬聚氯乙烯(PVC-U)多孔管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1324-2004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尺寸及偏差C 2.外观C 3.拉伸屈服强度B 4.抗压强度或管材环刚度B 5.扁平试验B 6.落锤冲击B 7.坠落试验B 8.静摩擦系数B 9.维卡软化温度B 10.纵向回缩率B 11.连接密封性B
地下通信管道用硬聚氯乙烯(PVC-U)多孔管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1324-2004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拉伸屈服强度B 2.抗压强度或管材环刚度B 3.扁平试验B 4.落锤冲击B 5.坠落试验B 4.2.2.2.1.15电话网用户铜芯室内线
电话网用户铜芯室内线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840-1996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检测项目后标注的B、C代表不合格分类,以下相同):
一、电缆电气性能:
1.导体的断线及混线B 2.导体直流电阻B 3.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B 4.绝缘介电强度B 5.绝缘电阻B
二、电缆机械性能:
1.导体断裂伸长率B 2.绝缘抗张强度(中间值)B 3.绝缘断裂伸长率(中间值)B 4.护套抗张强度(中间值)B 5.护套断裂伸长率(中间值)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25页
6.绝缘的可剥离性B 7.护套的可剥离性B
三、电缆物理性能:
1.导体过热后绝缘收缩率B 2.绝缘的冷弯曲B 3.绝缘的热冲击B 4.护套的热冲击B 5.不延燃性B
四、电缆的结构尺寸及外观
1.绝缘外观C 2.绝缘的最小厚度C 3.护套外观C 4.护套的最小厚度C 5.绞合节距C
电话网用户铜芯室内线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840-1996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导体的断线及混线B 2.导体直流电阻B 3.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B 4.绝缘介电强度B 5.绝缘电阻B 6.老化前绝缘抗张强度(中间值)B 7.老化前绝缘断裂伸长率(中间值)B 8.老化前护套抗张强度(中间值)B 9.老化前护套断裂伸长率(中间值)B 4.2.2.2.1.16适用于xDSL传输的引入电缆
适用于xDSL传输的引入电缆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1955-2009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绝缘颜色C 2.线对色谱C 3.线对最大绞合节距C 4.复合铝箔重叠率C 5.护套最小厚度C 6.护套表面质量C 7.电缆表面印字C 8.长度计米误差C 9.单根导体直流电阻B 10.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B 11.绝缘介电强度B 12.绝缘电阻B 13.工作电容B 14.衰减B 15.两对电缆近端串音衰减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26页
16.两对电缆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B 17.特性阻抗B 18.绝缘芯线断线、混线B 19.屏蔽层电气性能(①直流电阻,②铝箔与连通线的连通性B)20.导体断裂伸长率B 21.导体抗拉强度B 22.绝缘剥离力B 23.绝缘抗张强度B 24.绝缘断裂伸长率B 25.绝缘低温卷绕试验B 26.绝缘氧化诱导期(铜杯)27.绝缘热收缩率B 28.护套抗张强度B 29.护套断裂伸长率B 30.聚乙烯护套氧化诱导期(铝杯)31.聚乙烯护套耐环境压力开裂B 32.电缆低温弯曲性能B 33.电缆阻燃特性B 34.阻水型电缆的阻水性能B 适用于xDSL传输的引入电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1955-2009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单根导体直流电阻B 2.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B 3.绝缘介电强度B 4.绝缘电阻B 5.工作电容B 6.衰减B 7.两对电缆近端串音衰减B 8.两对电缆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B 9.特性阻抗B 10.导体断裂伸长率B 11.导体抗拉强度B 12.绝缘抗张强度B 13.绝缘断裂伸长率B 14.护套热老化前的抗张强度B 15.护套热老化前的断裂伸长率B
4.2.2.2.1.17通信电缆-无线通信用50Ω泡沫聚乙烯绝缘铜包铝管内导体皱纹铝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
通信电缆-无线通信用50Ω泡沫聚乙烯绝缘铜包铝管内导体皱纹铝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2161-2010规定的下述项目:
1.护套外观C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27页
2.护套最小厚度C 3.护套最大外径C 4.绝缘介电强度B 5.绝缘电阻B 6.内导体直流电阻B 7.外导体直流电阻B 8.衰减常数B 9.电压驻波比B 10.相对传输速度(不作为判定项目)11.电容(不作为判定项目)12.平均特性阻抗B 13.内导体结构尺寸C 14.外导体结构尺寸C 15.铜包铝管内导体的椭圆度C 16.绝缘附着力B 17.绝缘热收缩B 18.绝缘的热氧化稳定性B 19.电缆护套的机械物理性能B 20.低温下弯曲B 21.温度冲击B 22.重复弯曲B 23.抗压性B 24.单根电缆垂直燃烧试验B 25.电缆长度标志误差C 通信电缆-无线通信用50Ω泡沫聚乙烯绝缘铜包铝管内导体皱纹铝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2161-2010规定的下述项目:
1.绝缘介电强度B 2.绝缘电阻B 3.内导体直流电阻B 4.外导体直流电阻B 5.衰减常数B 6.电压驻波比B 7.平均特性阻抗B 8.成品电缆护套的机械物理性能(老化前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4.2.2.2.1.18铜包铝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室内通信电缆
铜包铝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室内通信电缆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2162-2010规定的下述项目:
一、结构尺寸1.缆芯结构与色谱C
2.电缆最大外径与护套最小厚度C 3.自承式电缆吊线护套最小厚度与吊带截面尺寸C 4.护套外观 C
二、电气性能
1.直流电阻及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 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28页
2.3.4.5.6.绝缘电阻B 绝缘电气强度B 工作电容B 电容不平衡B 绝缘芯线混断线及铝带连续性B
三、传输特性
1.固有衰减B 2.近端串音衰减B 3.远端串音防卫度B
四、机械物理性能
1.导线接头处的抗拉强度B 2.导线的抗张强度及断裂伸长率B 3.铜层密实性B 4.铜铝粘合性B 5.绝缘颜色及颜色迁移B 6.绝缘偏心B 7.绝缘剥离力B 8.绝缘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9.绝缘低温卷绕性能B 10.绝缘热收缩率B 11.绝缘热老化后的耐缠绕性能B 12.自承式电缆吊线的拉断力B 13.铝塑复合带重叠宽度B 14.护套老化前后的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变化率B 15.护套热收缩率B 16.护套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B 17.电缆低温弯曲性能B
五、阻燃性能
单根电缆垂直燃烧试验B
六、标志和包装
1.标志C 2.包装C
铜包铝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室内通信电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2162-2010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直流电阻及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 B 2.绝缘电阻B 3.绝缘电气强度B 4.工作电容B 5.固有衰减B 6.近端串音衰减B 7.远端串音防卫度B 8.老化前绝缘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9.老化前护套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29页
10.单根电缆垂直燃烧试验B 4.2.2.2.1.19移动通信用50Ω集束同轴电缆
移动通信用50Ω集束同轴电缆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2163-2010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一、电缆结构尺寸及外观:
1.内导体外径及偏差C 2.绝缘外径及偏差C 3.绝缘同心度C 4.铝塑复合带的搭盖率C 5.编织密度(单元电缆)C 6.外导体外径及偏差C 7.护套外径及最小厚度(单元电缆)C 8.中心件外径及偏差C 9.总护套的外观和完整性C 10.总护套最小厚度和最大外径C
二、电缆机械物理性能及环境性能:
1.绝缘附着力B 2.绝缘热收缩B 3.绝缘的热氧化稳定性B 4.护套抗zhang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单元电缆)B 5.总护套的机械物理性能(PE护套:按YD/T 322-1996中3.7.13条执行;低烟 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按YD/T 886-1997中4.13条执行)B 6.高温性能B 7.低温性能B 8.弯曲试验B 9.阻燃电缆的阻燃性(单根电缆垂直燃烧试验)B
三、电缆电气性能:
1.导体的连续性B 2.绝缘介电强度B 3.绝缘电阻B 4.特性阻抗B 5.衰减常数B 6.电压驻波比B
移动通信用50Ω集束同轴电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2163-2010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总护套最小厚度和最大外径C 2.导体的连续性B 3.绝缘介电强度B 4.绝缘电阻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30页
5.特性阻抗B 6.衰减常数B 7.电压驻波比B 8.护套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单元电缆)B 9.总护套的机械物理性能(仅做老化前护套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4.2.2.2.2通信电缆塑料护套接续套管 4.2.2.2.2.1 热缩套管
热缩套管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590.1~2-2005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包装与标志C 2.接续套管部件结构外观C 3.接续套管部件尺寸C 4.热缩材料破裂强度或抗张强度B 5.热缩材料炭黑含量C 6.热缩材料热老化B 7.热缩材料介电强度B 8.热缩材料低温易弯曲性B 9.热缩材料耐环境应力开裂B 10.热缩材料抗开裂性与纵向长度变化率B 11.热缩材料热色转换B 12.热熔胶(包括剥离强度;剪切强度;吸水量;对铜、铝、钢的腐蚀等四项)B 13.接续试样制样成功率C 14.接续试样温度循环B 15.接续试样静负荷B 16.接续试样振动B 17.接续试样弯曲B 18.接续试样高温密封性B 19.接续试样低温冲击B 20.接续试样钝刀试验(对RSYA、RSBA、RSBJ型)B 21.接续试样轴向拉力B 22.接续试样扭转B 23.接续试样耐火试验(对RSYA、RSBA、RSBJ型)B 24.接续试样压力-时间试验(对于气压维护型)B 25.接续试样耐环境应力开裂B 26.常温密封性B
热缩套管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590.1~2-2005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接续试样制样成功率C 2.接续试样温度循环B 3.接续试样静负荷B 4.接续试样高温密封性B 5.接续试样钝刀试验(对RSYA、RSBA、RSBJ型)B 6.热缩材料热老化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31页
7.热熔胶的剥离强度B 8.热缩材料抗开裂性B(对RSYA、RSBA、RSBJ型)9.热缩材料纵向长度变化率B 4.2.2.2.2.2 装配套管
装配套管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590.1和590.4-2005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包装与标志C 2.接续套管部件结构外观C(YD/T 590.4中4.2和4.3)3.常温密封性B 4.再封装密封性C 5.接续试样温度循环B 6.接续试样振动B 7.接续试样弯曲B 8.接续试样静负荷B 9.接续试样高温密封性B 10.接续试样低温冲击B 11.接续试样轴向拉力B 12.接续试样扭转B 13.接续试样压力-时间试验(对于气压维护型)B 14.耐电压强度B 15.绝缘电阻B 装配套管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590.1和590.4-2005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再封装密封性C 2.接续试样温度循环B 3.接续试样弯曲B 4.接续试样低温冲击B 5.接续试样轴向拉力B 6.接续试样扭转B 7.耐电压强度B 8.绝缘电阻B 4.2.2.2.2.3 通气式装配套管
通气式装配套管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590.1和590.5-2005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包装与标志C 2.接续套管部件结构外观C(YD/T 590.5中4.2和4.3)3.喷水B 4.铰链折合B 5.接续试样温度循环B 6.接续试样静负荷B 7.接续试样振动B 8.接续试样弯曲B 9.接续试样低温冲击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32页
10.接续试样轴向拉力B 11.接续试样扭转B 12.耐电压强度B 13.绝缘电阻B
通气式装配套管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590.1和590.5-2005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喷水B 2.铰链折合B 3.接续试样静负荷B 4.接续试样低温冲击B 5.接续试样轴向拉力B 6.接续试样扭转B 7.耐电压强度B 8.绝缘电阻B 4.2.2.2.3光缆
4.2.2.2.3.1 层绞式、中心管式、骨架式通信用室外光缆
层绞式、中心管式、骨架式通信用室外光缆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分别检测YD/T 901-2009、YD/T 769-2010、YD/T 823-1996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一、光缆中光纤几何、光学传输特性:
1.包层直径B 2.包层不圆度B 3.芯同心度误差B 4.模场直径B 5.截止波长B 6.衰减系数B 7.衰减不连续性、衰减不均匀性B 8.色散特性B(YD/T 823-1996 B4类光纤指标按附件4要求)9.偏振模散系数B 10.涂覆层剥离力B
二、光缆的机械性能:
1.拉伸B 2.压扁B 3.冲击B 4.反复弯曲B 5.扭转B
三、光缆的环境性能:
1.衰减温度特性B 2.渗水性能B 3.滴流B 4.护套完整性B 5.燃烧性能(阻燃性B、烟密度B、腐蚀性B)--YD/T 769-2010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33页
四、护套性能:
1.老化前的护套抗张强度B 2.老化前的护套断裂伸长率B 3.耐环境应力开裂B 4.外护套厚度C 5.纵包金属带重叠宽度C 6.聚乙烯与金属带间的剥离强度B
五、光缆包装及外观:
1.合格证C 2.检测记录C 3.光缆盘标志C 4.装盘排线C 5.光缆端头C 6.护套外观C 7.护套标志C
层绞式、中心管式、骨架式通信用室外光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分别检测YD/T 901-2009、YD/T 769-2010、YD/T 823-1996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包层直径B 2.包层不圆度B 3.芯同心度误差B 4.模场直径B 5.截止波长B 6.衰减系数B 7.衰减不连续性、衰减不均匀性B 8.色散特性B(YD/T 823-1996 B4类光纤指标按附件4要求)9.偏振模散系数B 10.涂覆层剥离力B 11.拉伸B 12.压扁B 13.冲击B 14.反复弯曲B 15.扭转B 16.渗水性能B 17.滴流B 18.老化前的护套抗张强度B 19.老化前的护套断裂伸长率B 20.聚乙烯与金属带间的剥离强度B 4.2.2.2.3.2 通信用室外光纤带光缆(中心管式、层绞式、骨架式)
通信用室外光纤带光缆(中心管式、层绞式、骨架式)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分别检测YD/T 981.1-2009、YD/T 981.2-2009、YD/T 981.3-2009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一、光缆中光纤几何、光学传输特性及机械性能:
1.包层直径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34页
2.包层不圆度B 3.芯同心度误差B 4.模场直径B 5.截止波长B 6.衰减系数B 7.衰减不连续性、衰减不均匀性B 8.色散特性B(YD/T 981.3-2009 B4类光纤指标按附件4要求)9.偏振模色散系数B 10.光纤翘曲B
二、光纤带的尺寸、机械性能及识别:
1.光纤带宽度C 2.光纤带厚度C 3.光纤带相邻光纤间距C 4.光纤带两侧光纤间距C 5.光纤带平整度B 6.光纤带识别C
三、光缆的机械性能:
1.拉伸B 2.压扁B 3.冲击B 4.反复弯曲B 5.扭转B
四、光缆的环境性能:
1.衰减温度特性B 2.渗水性B 3.滴流B 4.护套完整性B
五、护套性能:
1.热老化前的护套抗张强度B 2.热老化前的护套断裂伸长率B 3.耐环境应力开裂B 4.外护套厚度C 5.纵包金属带重叠宽度C 6.金属-聚乙烯粘结护套剥离强度B
六、光缆包装及外观:
1.合格证C 2.检测记录C 3.光缆盘标志C 4.装盘排线C 5.光缆端头C 6.护套外观C 7.护套标志C
通信用室外光纤带光缆(中心管式、层绞式、骨架式)产品的监督检测应分别检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35页
测YD/T 981.1-2009、YD/T 981.2-2009、YD/T 981.3-2009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包层直径B 2.包层不圆度B 3.芯同心度误差B 4.模场直径B 5.截止波长B 6.衰减系数B 7.衰减不连续性、衰减不均匀性B 8.色散特性B(B4类光纤指标按附件4要求)9.偏振模色散系数B 10.光纤翘曲B 11.光纤带宽度C 12.光纤带厚度C 13.光纤带相邻光纤间距C 14.光纤带两侧光纤间距C 15.光纤带平整度B 16.光纤带识别C 17.渗水性B 18.滴流B 19.老化前的护套抗张强度B 20.老化前的护套断裂伸长率B 4.2.2.2.3.3全介质自承式室外通信光缆
全介质自承式室外通信光缆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980-2002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一、光缆结构完整性及外观C
二、识别色谱: 1.光纤识别C 2.松套管识别C
三、光缆结构尺寸:
1.内护层与外护层的厚度C
四、光缆标志:
1.标志的完整性和可识别性C 2.标志的牢固性C 3.计米标志误差C
五、单模光纤模场直径B、截止波长B、色散特性B(B4类光纤指标按附件4要求)或多模光纤纤芯直径B、数值孔径B、模式带宽B
六、单、多模光纤其它特性: 1.包层直径B 2.包层不圆度B 3.芯同心度误差B 4.衰减系数B
七、外护套性能:
1.热老化前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2.热收缩率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36页
3.聚乙烯护套耐环境应力开裂B 4.外护套的其他性能B
八、光缆的机械性能: 1.拉伸B 2.压扁B 3.冲击B 4.反复弯曲B 5.扭转B
九、光缆的环境试验: 1.温度衰减性能B 2.热老化性能B 3.滴流性能B 4.渗水性能B 5.阻燃光缆的燃烧性能(阻燃性、发烟浓度)B 6.低温下U形弯曲性能B 7.低温下冲击性能B
十、包装C
全介质自承式室外通信光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980-2002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单模光纤:模场直径B、截止波长B、色散特性B(B4类光纤指标按附件4要求)
2.多模光纤:纤芯直径B、数值孔径B、模式带宽B 3.包层直径B 4.包层不圆度B 5.芯同心度误差B 6.衰减系数B 7.拉伸B 8.压扁B 9.冲击B 10.反复弯曲B 11.扭转B 12.热老化前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13.滴流性能B 14.渗水性能B 4.2.2.2.3.4终端光缆组件用单芯和双芯光缆
终端光缆组件用单芯和双芯光缆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1258.2-2009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一、光缆结构完整性及外观C
二、光缆结构尺寸: 1.紧套光纤外径B 2.护套外径和护套最小厚度B
三、光纤尺寸参数: 1.包层直径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37页
2.包层不圆度B 3.芯/包同心度误差B
三、光学特性和传输特性: 1.模场直径B(单模光纤)2.截止波长B(单模光纤)3.色散特性B(单模光纤)4.纤芯直径B(多模光纤)5.数值孔径B(多模光纤)6.模式带宽B(多模光纤)7.衰减系数B
五、护套性能:
1.热老化前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率B 2.热收缩率B 3.热冲击B 4.耐环境应力开裂B
六、光缆的机械特性: 1.拉伸B 2.压扁B 3.冲击B 4.反复弯曲B 5.扭转B 6.曲挠B 7.卷绕B 8.护套抽拔B
七、光缆环境性能: 1.衰减温度特性B 2.阻燃光缆的燃烧性能(除单根垂直燃烧试验外,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还需进行烟密度和腐蚀性试验)B 3.低温下卷绕性能B
八、标志:
1.标志的完整性和可识别性C 2.标志的牢固性C 3.计米标志误差C
九、包装C
终端光缆组件用单芯和双芯光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1258.2-2009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紧套光纤外径B 2.护套外径和护套最小厚度B 3.包层直径B 4.包层不圆度B 5.芯/包同心度误差B 6.模场直径B(单模光纤)7.截止波长B(单模光纤)8.色散特性B(单模光纤)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38页
9.纤芯直径B(多模光纤)10.数值孔径B(多模光纤)11.模式带宽B(多模光纤)12.衰减系数B 13.拉伸B 14.压扁B 15.冲击B 16.反复弯曲B 17.扭转B 18.曲挠B 19.卷绕B 20.护套抽拔B 21.热老化前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率B 22.单根垂直燃烧试验B 4.2.2.2.3.5房屋布线用单芯和双芯光缆
房屋布线用单芯和双芯光缆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1258.3-2009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一、光缆结构完整性及外观C
二、光缆结构尺寸: 1.护套最小厚度B
三、光纤尺寸参数: 1.包层直径B 2.包层不圆度B 3.芯/包同心度误差B
四、光学特性和传输特性: 1.模场直径B(单模光纤)2.截止波长B(单模光纤)3.色散特性B(单模光纤)4.纤芯直径B(多模光纤)5.数值孔径B(多模光纤)6.模式带宽B(多模光纤)7.衰减系数B
五、护套性能:
1.热老化前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率B 2.热收缩率B 3.热冲击B 4.耐环境应力开裂B
六、光缆的机械特性: 1.拉伸B 2.压扁B 3.冲击B 4.反复弯曲B 5.扭转B 6.曲挠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39页
7.卷绕B
七、光缆环境性能: 1.衰减温度特性B 2.阻燃光缆的燃烧性能(除单根垂直燃烧试验外,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还需进行烟密度和腐蚀性试验)B 3.低温下卷绕性能B
八、标志:
1.标志的完整性和可识别性C 2.标志的牢固性C 3.计米标志误差C
九、包装C
房屋布线用单芯和双芯光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1258.3-2009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护套最小厚度B 2.包层直径B 3.包层不圆度B 4.芯/包同心度误差B 5.模场直径B(单模光纤)6.截止波长B(单模光纤)7.色散特性B(单模光纤)8.纤芯直径B(多模光纤)9.数值孔径B(多模光纤)10.模式带宽B(多模光纤)11.衰减系数B 12.拉伸B 13.压扁B 14.冲击B 15.反复弯曲B 16.扭转B 17.曲挠B 18.卷绕B 19.热老化前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率B 20.单根垂直燃烧试验B 4.2.2.2.3.6室内多芯光缆
室内多芯光缆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1258.4-2005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一、光缆结构完整性及外观C
二、光缆结构尺寸:
1.护套最小厚度C
三、单模光纤模场直径B、截止波长B、色散特性B或多模光纤纤芯直径B、数值孔径B、模式带宽B
四、单、多模光纤其它特性:
1.包层直径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40页
2.包层不圆度B 3.芯同心度误差B 4.衰减系数B
五、机械性能:
1.拉伸B 2.压扁B 3.冲击B 4.反复弯曲B 5.扭转B 6.曲挠B 7.弯折B 8.卷绕B
六、护套性能
1.热老化前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2.耐热冲击B
七、环境性能:
1.光纤衰减温度特性B 2.燃烧性能B 3.低温下卷绕性能B
八、光缆标志
1.标志的完整性和可识别性C 2.标志的牢固性C 3.计米标志误差C
九、包装C
室内多芯光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1258.4-2005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单模光纤:模场直径B、截止波长B、色散特性B 2.多模光纤:纤芯直径B、数值孔径B、模式带宽B 3.包层直径B 4.包层不圆度B 5.芯同心度误差B 6.衰减系数B 7.拉伸B 8.压扁B 9.冲击B 10.反复弯曲B 11.扭转B 12.曲挠B 13.弯折B 14.卷绕B 15.热老化前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4.2.2.2.3.7光纤带室内通信光缆
光纤带室内通信光缆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1258.5-2005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41页
一、光缆结构完整性及外观C
二、光缆结构尺寸: 1.宽度C 2.高度C
三、光缆标志:
1.标志的完整性和可识别性C 2.标志的牢固性C 3.计米标志误差C
四、单模光纤模场直径B、截止波长B、色散特性B(B4类光纤指标按附件4要求)或多模光纤纤芯直径B、数值孔径B、模式带宽B
五、单、多模光纤其它特性: 1.包层直径B 2.包层不圆度B 3.芯同心度误差B 4.光纤带结构尺寸C 5.衰减系数B
六、护套性能:
1.热老化前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2.耐热冲击B
七、光缆的机械特性: 1.拉伸B 2.压扁B 3.冲击B 4.反复弯曲B 5.扭转B 6.曲挠B 7.卷绕B
八、光缆的环境性能: 1.衰减温度特性B 2.阻燃光缆的燃烧性能(阻燃性、腐蚀性气体、烟密度)B 3.低温下卷绕性能B
九、包装C
光纤带室内通信光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1258.5-2005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单模光纤:模场直径B、截止波长B、色散特性B(B4类光纤指标按附件4要求)
2.多模光纤:纤芯直径B、数值孔径B、模式带宽B 3.包层直径B 4.包层不圆度B 5.芯同心度误差B 6.光纤带结构尺寸C 7.衰减系数B 8.热老化前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9.拉伸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42页
10.压扁B 11.冲击B 12.反复弯曲B 13.扭转B 14.卷绕B 4.2.2.2.3.8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1770-2008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检测项目后标注的B、C代表不合格分类,以下相同):
一、光缆结构完整性及外观C
二、单模光纤模场直径B、截止波长B、色散特性B(B4类光纤指标按附件4要求、B6-B类光纤无此项要求)或多模光纤纤芯直径B、数值孔径B、模式带宽B
三、单、多模光纤其它特性: 1.包层直径B 2.包层不圆度B 3.芯同心度误差B 4.光纤带的几何尺寸C 5.衰减系数B(B6类光纤应按附表6检验)
四、护套性能:
1.热老化前后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2.热收缩率B 3.耐热冲击B 4.耐环境应力开裂B 5.高温下抗压试验B
五、光缆的机械特性: 1.拉伸B 2.压扁B 3.冲击B 4.反复弯曲B 5.扭转B 6.曲挠B 7.弯折B 8.卷绕B
六、光缆环境性能: 1.衰减温度特性B 2.阻燃光缆的燃烧性能(阻燃性、烟浓度、腐蚀性)B 3.低温下卷绕性能B 4.渗水性能B 5.滴流性能B
七、标志:
1.标志的完整性和可识别性C 2.标志的牢固性C 3.计米标志误差C
八、包装C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43页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YD/T 1770-2008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单模光纤:模场直径B、截止波长B、色散特性B(B4类光纤指标按附件4要求、B6-B类光纤无此项要求)
2.多模光纤:纤芯直径B、数值孔径B、模式带宽B 3.包层直径B 4.包层不圆度B 5.芯同心度误差B 6.光纤带的几何尺寸C 7.衰减系数B(B6类光纤应按附表6检验)8.拉伸B 9.压扁B 10.冲击B 11.反复弯曲B 12.扭转B 13.曲挠B 14.弯折B 15.卷绕B 16.热老化前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B 17.渗水性能B 18.滴流性能B 4.2.2.2.3.9接入网用蝶形引入光缆
接入网用蝶形引入光缆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YD/T 1997-2009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一、光缆结构尺寸: 1.光缆结构尺寸B
二、光缆中光纤几何、光学传输特性及机械性能: 1.包层直径B 2.包层不圆度B 3.芯同心度误差B 4.模场直径B 5.截止波长B 6.衰减特性B
三、光纤带的尺寸: 1.光纤带宽度C 2.光纤带厚度C 3.光纤带相邻光纤间距C 4.光纤带两侧光纤间距C 5.光纤带平整度B
四、光缆的机械性能: 1.可分离性B 2.拉伸B 3.压扁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44页
4.冲击B 5.反复弯曲B 6.扭转B 7.弯折B
五、光缆的环境性能: 1.衰减温度特性B 2.阻燃性能(除单根垂直燃烧试验外,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还需进行烟密度和腐蚀性试验)B 3.低温下卷绕性能B
六、光缆包装及标志: 1.包装标志C 2.标志C 3.计米标志误差C 4.使用说明书C
接入网用蝶形引入光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分别检测YD/T 1997-2009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光缆结构尺寸B 2.包层直径B 3.包层不圆度B 4.芯同心度误差B 5.模场直径B 6.截止波长B 7.衰减特性B 8.光纤带宽度C 9.光纤带厚度C 10.光纤带相邻光纤间距C 11.光纤带两侧光纤间距C 12.光纤带平整度B 13.可分离性B 14.拉伸B 15.压扁B 16.冲击B 17.反复弯曲B 18.扭转B 19.弯折B 20.阻燃性能(单根垂直燃烧试验)B 4.2.2.2.3.10海底光缆
海底光缆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GB/T 18480-2001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一、光缆中光纤光学传输特性: 1.衰减常数B 2.衰减均匀性B 3.色散特性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45页
二、光缆电气性能: 1.直流电阻B 2.绝缘电阻B 3.直流电压B
三、光缆的机械性能: 1.拉伸负荷B 2.压扁B 3.冲击B 4.反复弯曲B
四、光缆的环境性能: 1.温度循环B 2.水密性能B 3.护套完整性B
五、光缆外观和机械检查: 1.外观检查C 2.长度C 3.尺寸C 4.质量C
海底光缆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GB/T 18480-2001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衰减常数B 2.衰减均匀性B 3.色散特性B 4.直流电阻B 5.绝缘电阻B 6.直流电压B 7.拉伸负荷B 8.压扁B 9.冲击B 10.反复弯曲B 4.2.2.2.3.11单模光纤(B1、B4、B6类)
单模光纤产品的初次认证和复评型式试验应检测GB/T 9771.1-2008、GB/T 9771.3-2008、GB/T 9771.5-2008或YD/T 1954-2009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一、尺寸参数:
1.模场直径B 2.包层直径B 3.芯/包层同心度误差B 4.包层不圆度B 5.涂覆层直径B 6.包层/涂覆层同心度误差B
二、光学和传输特性 1.截止波长ccB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46页
2.宏弯损耗B 3.衰减系数B 4.氢老化试验B(仅B1.3类)5.衰减点不连续性B 6.衰减波长特性B(B6类除外)
7.零色散波长范围B(B6b、B4类除外)8.零色散斜率最大值B(B6b、B4类除外)
9.1550nm色散系数最大值B(B4类和B6类除外)10.非零色散区B(仅B4类)
11.非零色散区色散系数绝对值B(仅B4类)12.非零色散区色散符号B(仅B4类)
13.非零色散区色散系数绝对值最大值与最小值差B(仅B4类)14.1460nm~1625nm色散系数绝对值最大值和最小值B(仅B4类)
三、机械性能 1.抗拉强度B 2.动态疲劳参数B 3.翘曲B 4.涂覆层剥离力B
四、环境性能
1.温度特性B 2.恒定湿热B(试验后测衰减变化及涂覆层剥离力、抗拉强度、光纤动态疲劳参数)3.干热B 4.浸水B(涂覆层剥离力)
单模光纤产品的监督检测应检测GB/T 9771.1-2008、GB/T 9771.3-2008、GB/T 9771.5-2008或YD/T 1954-2009标准规定的下述项目:
1.模场直径B 2.包层直径B 3.芯/包层同心度误差B 4.包层不圆度B 5.涂覆层直径B 6.包层/涂覆层同心度误差B 7.截止波长ccB 8.宏弯损耗B 9.衰减系数B 10.氢老化试验B(仅B1.3类)11.衰减点不连续性B 12.衰减波长特性B(B6类除外)
13.零色散波长范围B(B6b、B4类除外)14.零色散斜率最大值B(B6b、B4类除外)
15.1550nm色散系数最大值B(B4类和B6类除外)16.非零色散区B(仅B4类)
17.非零色散区色散系数绝对值B(仅B4类)
TLC-GZ-P002: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VD.10 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