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级社会工作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单元试题范文
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一、单选题
第1题()是对基本生活救助的重要补充。
A.灾害救助B.住房救助C.教育救助D.专项社会救助
【正确答案】:D 第2题 社会工作者小何所负责的社区里有一个贫困家庭,夫妻双方都下岗了,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家庭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此时小何若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介入,则应该最先为这个家庭提供的服务是()。
A.协助这个家庭制订反贫困策略B.为这对夫妻提供就业指导培训的机会 C.协助这个家庭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D.为这个家庭的成员做心理辅导 【正确答案】:C 第3题 某慈善协会,每年都会为汶川灾区的孩子们提供社会救助,既有生活和学习用品,也有以奖学金形式发放的现金援助。这一事例体现了社会救助的()特征。A.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B.救助手段的多样性C.救助对象的有限性
D.救助范围的广泛性
【正确答案】:B 第4题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方法中,()通常由社会工作者主动到流浪乞讨人员经常出现和活动频繁的地方,然后与他们保持密切接触,通过提供辅导、资料及转介服务,使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流浪儿童得到妥善安置,发挥其潜能并预防不良影响的产生。A.机构服务B.社区服务C.外展服务D.家庭服务
【正确答案】:C 第5题 社会救助区别于社会保险的最明显之处是()。
A.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不对等性B.救助对象的有限性C.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D.救助资格审查的严肃性
【正确答案】:A 第6题 下列各项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全天候救助的是()。
A.福利院B.救助站C.救助巡逻车D.救助亭
【正确答案】:B 第7题 14岁的肖禾在一次参加初中同学的聚会时,由于玩得太高兴而整夜未归,受到了父亲的责备。为此,他与父亲大吵一架后离家出走到某省会城市。由于身上没有钱,他在地铁站、火车站露宿了近两个月,在此期间结识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少年。后来社会工作者金迪发现了他,并将他送回了家。在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中,肖禾属于()类型的服务对象。A.问题儿童B.受虐儿童C.流浪儿童D.心理失常儿童
【正确答案】:C 第8题()在受理居民的社会救助申请后,应当对申请材料是否合格做初步审查,不合格的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
A.街道办事处B.基层人民政府C.社区居委会D.县级以上民政局【正确答案】:B 第9题 社会工作者小胡为某社区的低保家庭成员开展了一系列小组活动,小组活动结束时,很多组员都对小胡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对分离显得十分伤感和失落。面对这种情形,小胡首先应该做的工作是()。
A.不顾组员的情绪,坚决结束小组工作B.尽快结束工作,避免时间过长组员情绪不稳定 C.寻找其他组员感兴趣的主题,延长结束时间
D.及时处理组员的这些情绪问题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在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中,要注重人的发展,包括居民公民意识的提升、参与意识的培养、解决贫困问题能力的提高等。这体现了社会救助社会工作采用社区工作方法时要遵循()原则。
A.注重救助对象的参与和互助 B.注重救助对象个人的发展 C.注重改善社区居民的素质
D.注重社区居民的能力建设 【正确答案】:A 第11题 社会救助通过发放救助款物,及时解决贫困群众的生存困难,使他们脱离险境,同
时还要设法逐渐增强他们生活的能力和战胜贫困的信心。这说明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具有()特点。
A.救助类型的多样性B.工作模式的融合性C.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D.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正确答案】:C 第12题 对一些因特殊原因,如暴力、歧视等造成的流浪儿童,救助机构和社会工作者要坚持(),切实为儿童创造安全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A.安置服务B.跟踪服务C.救助服务D.外展服务
【正确答案】:B 第13题 依据救助服务对象的不同、贫困类型的不同以及贫困产生原因的不同,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所采取的工作模式是不一样的。比如,面对一位因身体残疾而导致贫困的救助对象,可以采取的工作模式是针对个体的微观的工作方法;针对一个因自然灾害而导致贫困的社区,可能要用到小组或者社区的工作方法。这体现了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具有()特点。A.工作过程的持续性B.服务对象的复杂性C.工作方法的政策性D.工作模式的融合性 【正确答案】:D 第14题 某地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社会工作者首先应()。A.安抚灾民的情绪 B.对灾民进行心理辅导
C.为受灾群众提供生活保障 D.紧急救援,帮助转移群众 【正确答案】:D 第15题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核心概念是()。A.教育救助 B.医疗救助 C.贫困救助 D.灾害救助 【正确答案】:C 第16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作用的是()。A.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 B.协助服务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
C.为遇到严重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当地较高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 D.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 【正确答案】:C 第17题 一个月前,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朱大爷被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发现并送到救助站,最近朱大爷准备返乡,那么他的返乡车票一般由()提供。A.当地派出所 B.救助站 C.朱大爷本人 D.当地民政部门
【正确答案】:B 第18题 基本生活救助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社会工作服务中,不属于基本生活救助内容的是()。A.对低保对象的日常管理
B.协助救助对象加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C.为社区困难群体寻找就业信息,协调就业资源 D.协助申请最低生活保障
【正确答案】:B 第19题 针对社区困难家庭和群体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救助工作时,成员之间、成员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因此,社会工作者应遵循()原则。A.接纳 B.鼓励合作 C.参与解决问题 D.适时评估 【正确答案】:B 第20题 社会工作者针对救助对象无力、无助、无望的心情给予辅导和增能,使他们能够有信心掌握自己的命运和未来,这属于()。A.就业辅导和职业训练中的心里疏导策略 B.就业辅导和职业训练中的宣传策略 C.就业辅导和职业训练中的长期策略 D.就业辅导和职业训练之前的增能策略 【正确答案】:D 第21题 王某在某国有企业工作了近二十年,近期由于企业效益不佳,她被迫下岗,家庭收入急剧减少,王某情绪很低落。为帮助其振作精神,社会工作者采取了优势视角的工作策略。社会工作者的下列回应属于优势视角的是()。A.想开点,别着急,再找新工作
B.单位这么多人下岗,先看看别人怎么办
C.你若早点准备,提高自己能力,可能不会下岗
D.下岗也可能是你的机会,以你的能力,会有更好的发展 【正确答案】:D 第22题 社会工作者王浩鼓励救助对象参与社区发展,并在救助对象中发现和培养了骨干来关心和帮助其他救助对象。王浩的这种做法所产生的作用是()。A.改善了社区环境 B.发展了社区网络
C.提高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D.促进救助对象的能力建设 【正确答案】:D 第23题 某社会工作服务队,在灾后的一个临时社区开展救助服务时,引导居民成立了“互助小组”,还组织居民开展了“我们都是一家人”的系列社区活动,使新社区的邻里关系有了较大改善,社区面容大为好转。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以社区为基础推动的救助措施属于()。
A.制定灾后救助政策 B.建立邻里支持网络 C.整合驻区单位资源
D.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力量【正确答案】:B
4、城市居民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由户主向()提出书面申请。
A.派出所
B.社会救助事务管理所
C.街道办事处
D.物业委员会
5、下列贫困救助领域个案方法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个案工作方法可以为贫困者提供差异化的、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个人服务
B.个案工作要有统一的工作方法、程序和步骤,要规范化、系统化
C.个案工作方法能有效地帮助救助对象缓解贫困所带来的精神和心理问题
D.在个案工作的过程中,救助对象不是被动地接受帮助
6、社区工作方法在贫困救助中的关注点是()。
A.帮助救助对象建立和发展社会支持网络
B.帮助救助对象解决工作问题
C.帮助救助对象解决心理问题
D.帮助救助对象解决家庭矛盾
7、对流浪乞讨人员最重要的工作方式是()。
A.个案工作
B.外展工作
C.小组工作
D.社区工作
11、救助社会工作中小组方法不应用于()。
A.由救助对象子女参加的成长小组
B.由贫困单亲母亲组成的女性小组
C.由社会工作者组成的救助小组
D.由下岗失业人员组成的支持小组
14、对流浪儿童提供回归主流社会阶段的服务不包括()。
A.类家庭
B.政府教育
C.家庭寄养
D.教育培训
15、贫困救助政策的目标是使贫困人口得到()。
A.政治权利
B.必要的基本生活资料 C.医疗保障
二、多选题
第24题 推动以反贫困为主旨的生活救助各项政策在社区层面的实施措施主要包括(A.提供继续深造机会 B.提供就业机会 C.提供智力支持
D.提供免费入学机会 E.提供物质帮助 【正确答案】:B,E 第25题 从制度设计上看,基本生活救助目前在农村主要是()。A.农村低保制度
B.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C.农村养老制度
D.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E.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正确答案】:A,B。)
第26题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作用包括()。A.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
B.发现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C.解决服务对象的一切困难
D.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 E.协助服务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 【正确答案】:A,B,D,E 第27题 针对社区困难家庭和群体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救助工作时,社会工作者需要考虑的基本工作原则有()。A.接纳原则 B.共性原则 C.鼓励合作原则
D.参与解决问题原则 E.适时评估原则 【正确答案】:A,C,D,E 第28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灾害社会救助主要内容的是(A.灾害紧急救援 B.灾害防范措施 C.灾后社区重建 D.灾害应急机制 E.减灾行动 【正确答案】:B,D,E 第29题 在我国,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主要包括(A.直接救助
B.被动救助 C.主动救助
D.间接救助 E.机构救助 【正确答案】:C,E 第30题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A.增能理论
B.认知理论 C.标签理论
D.优势视角
E.需求理论【正确答案】:A,D
。)。)
第二篇: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单项选择题
1.()是对基本生活救助的重要补充。
A.灾害救助
B.住房救助
C.教育救助
D.专项社会救助
2.社会工作者小何所负责的社区里有一个贫困家庭,夫妻双方都下岗了,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家庭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此时小何若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介入,则应该最先为这个家庭提供的服务是()。
A.协助这个家庭制订反贫困策略
B.为这对夫妻提供就业指导培训的机会
C.协助这个家庭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D.为这个家庭的成员做心理辅导
3.某慈善协会,每年都会为汶川灾区的孩子们提供社会救助,既有生活和学习用品,也有以奖学金形式发放的现金援助。这一事例体现了社会救助的()特征。
A.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
B.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C.救助对象的有限性
D.救助范围的广泛性
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方法中,()通常由社会工作者主动到流浪乞讨人员经常出现和活动频繁的地方,然后与他们保持密切接触,通过提供辅导、资料及转介服务,使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流浪儿童得到妥善安置,发挥其潜能并预防不良影响的产生。
A.机构服务
B.社区服务
C.外展服务
D.家庭服务
5.社会救助区别于社会保险的最明显之处是()。
A.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不对等性
B.救助对象的有限性
C.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D.救助资格审查的严肃性
6.下列各项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全天候救助的是()。
A.福利院
B.救助站
C.救助巡逻车
D.救助亭
7.14岁的肖禾在一次参加初中同学的聚会时,由于玩得太高兴而整夜未归,受到了父亲的责备。为此,他与父亲大吵一架后离家出走到某省会城市。由于身上没有钱,他在地铁站、火车站露宿了近两个月,在此期间结识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少年。后来社会工作者金迪发现了他,并将他送回了家。在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中,肖禾属于()类型的服务对象。
A.问题儿童
B.受虐儿童
C.流浪儿童 D.心理失常儿童
8.()在受理居民的社会救助申请后,应当对申请材料是否合格做初步审查,不合格的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
A.街道办事处
B.基层人民政府
C.社区居委会
D.县级以上民政局
9.社会工作者小胡为某社区的低保家庭成员开展了一系列小组活动,小组活动结束时,很多组员都对小胡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对分离显得十分伤感和失落。面对这种情形,小胡首先应该做的工作是()。
A.不顾组员的情绪,坚决结束小组工作
B.尽快结束工作,避免时间过长组员情绪不稳定
C.寻找其他组员感兴趣的主题,延长结束时间
D.及时处理组员的这些情绪问题
10.在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中,要注重人的发展,包括居民公民意识的提升、参与意识的培养、解决贫困问题能力的提高等。这体现了社会救助社会工作采用社区工作方法时要遵循()原则。
A.注重救助对象的参与和互助
B.注重救助对象个人的发展
C.注重改善社区居民的素质
D.注重社区居民的能力建设
11.社会救助通过发放救助款物,及时解决贫困群众的生存困难,使他们脱离险境,同
时还要设法逐渐增强他们生活的能力和战胜贫困的信心。这说明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具有()特点。
A.救助类型的多样性
B.工作模式的融合性
C.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D.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12.对一些因特殊原因,如暴力、歧视等造成的流浪儿童,救助机构和社会工作者要坚持(),切实为儿童创造安全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A.安置服务
B.跟踪服务
C.救助服务
D.外展服务
13.依据救助服务对象的不同、贫困类型的不同以及贫困产生原因的不同,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所采取的工作模式是不一样的。比如,面对一位因身体残疾而导致贫困的救助对象,可以采取的工作模式是针对个体的微观的工作方法;针对一个因自然灾害而导致贫困的社区,可能要用到小组或者社区的工作方法。这体现了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具有()特点。
A.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B.服务对象的复杂性
C.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D.工作模式的融合性
14.某地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社会工作者首先应()。
A.安抚灾民的情绪 B.对灾民进行心理辅导
C.为受灾群众提供生活保障
D.紧急救援,帮助转移群群众
15.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核心概念是()。
A.教育救助
B.医疗救助
C.贫困救助
D.灾害救助
16.下列各项不属于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作用的是()。
A.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
B.协助服务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
C.为遇到严重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当地较高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
D.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
17.一个月前,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朱大爷被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发现并送到救助站,最近朱大爷准备返乡,那么他的返乡车票一般由()提供。
A.当地派出所
B.救助站
C.朱大爷本人
D.当地民政部门
18.基本生活救助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社会工作服务中,不属于基本生活救助内容的是()。
A.对低保对象的日常管理
B.协助救助对象加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C.为社区困难群体寻找就业信息,协调就业资源
D.协助申请最低生活保障
19.针对社区困难家庭和群体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救助工作时,成员之间、成员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因此,社会工作者应遵循()原则。
A.接纳
B.鼓励合作
C.参与解决问题
D.适时评估
20.社会工作者针对救助对象无力、无助、无望的心情给予辅导和增能,使他们能够有
信心掌握自己的命运和未来,这属于()。
A.就业辅导和职业训练中的心里疏导策略
B.就业辅导和职业训练中的宣传策略
C.就业辅导和职业训练中的长期策略
D.就业辅导和职业训练之前的增能策略
21.王某在某国有企业工作了近二十年,近期由于企业效益不佳,她被迫下岗,家庭收入急剧减少,王某情绪很低落。为帮助其振作精神,社会工作者采取了优势视角的工作策略。社会工作者的下列回应属于优势视角的是()。
A.想开点,别着急,再找新工作
B.单位这么多人下岗,先看看别人怎么办
C.你若早点准备,提高自己能力,可能不会下岗
D.下岗也可能是你的机会,以你的能力,会有更好的发展 22.社会工作者王浩鼓励救助对象参与社区发展,并在救助对象中发现和培养了骨干来关心和帮助其他救助对象。王浩的这种做法所产生的作用是()。
A.改善了社区环境
B.发展了社区网络
C.提高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D.促进救助对象的能力建设
23.某社会工作服务队,在灾后的一个临时社区开展救助服务时,引导居民成立了“互助小组”,还组织居民开展了“我们都是一家人”的系列社区活动,使新社区的邻里关系有了较大改善,社区面容大为好转。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以社区为基础推动的救助措施属于()。
A.制定灾后救助政策
B.建立邻里支持网络
C.整合驻区单位资源
D.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力量
多项选择题
1.推动以反贫困为主旨的生活救助各项政策在社区层面的实施措施主要包括()。
A.提供继续深造机会
B.提供就业机会
C.提供智力支持
D.提供免费入学机会
E.提供物质帮助
2.从制度设计上看,基本生活救助目前在农村主要是()。
A.农村低保制度
B.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C.农村养老制度
D.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E.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3.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作用包括()。
A.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
B.发现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C.解决服务对象的一切困难
D.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
E.协助服务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
4.针对社区困难家庭和群体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救助工作时,社会工作者需要考虑的基本工作原则有()。
A.接纳原则
B.共性原则
C.鼓励合作原则
D.参与解决问题原则
E.适时评估原则
5.下列各项不属于灾害社会救助主要内容的是()。
A.灾害紧急救援
B.灾害防范措施
C.灾后社区重建 D.灾害应急机制
E.减灾行动
6.在我国,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主要包括()。
A.直接救助
B.被动救助
C.主动救助
D.间接救助
E.机构救助
7.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
A.增能理论
B.认知理论
C.标签理论 D.优势视角
E.需求理论(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专项社会救助主要是为了解决困难家庭的特定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救助,是对基本生活救助的重要补充。专项社会救助主要包括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和司法救助等。
2.[答案]C基本生活救助是社会救助的核心内容,主要解决贫困个人与家庭的吃穿温饱等基本生存问题。
3.[答案]B救助手段的多样性是社会救助的一个重要特征。从形式上看,有现金救助,有物质救助,也有服务性救助;从时间上看,有临时性救助,也有长期的固定救助;从类别上看,有常规性救助,也有特殊性救助。还有一些通过专业人员,比如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针对救助对象的精神层面、个人能力、心理问题等开展的救助。
4.[答案]C外展社会工作是一套系统的服务模式,通常由社会工作者主动到流浪乞讨人员经常出现和活动频繁的地方,然后与他们保持密切接触,通过提供辅导、资料及转介服务,使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流浪儿童得到妥善安置,发挥其潜能并预防不良影响的产生。5.[答案]A 当社会成员因为个人、社会或者自然原因陷入贫困,且仅仅依靠自身和家庭的力量无法解决风险和摆脱贫困时,国家通过社会救助手段向他们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这种救助是无条件的,享受社会救助的人员和家庭无须先尽义务,只要符合有关条件就可以获得救助。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是社会救助区别于社会保险的最明显之处。
6.[答案]B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个别化服务包括主动救助和机构救助。其中,主动救助包括街头救助和全天候救助。街头救助是指借助救助巡逻车和救助亭对街头流浪人员实施救助。全天候救助就是各个城市的救助站24小时开放接待流浪人员。
7.[答案]C流浪儿童是流浪乞讨人群中的弱势群体,是特殊的救助对象。我国政府对于流浪儿童的定义是:年龄在18岁以下,脱离家庭或其他监护人,在外游荡超过24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最终陷入困境的人。由于儿童的特殊性,对流浪儿童的救助是救助工作的重点。8.[答案]B基层人民政府在受理居民的社会救助申请后,应当对申请材料是否合格做初步审查,不合格的将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
9.[答案]D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过程是一个互相交往、不断加深彼此了解的过程。在工作结束的时候,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处理服务对象的情绪。
10.[答案]A社会工作者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开展社会救助,要注重居民个人发展与 社区发展相结合,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倡导居民互助,制订符合社区情况的目标,提升社区的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原则:①注重救助对象个人的发展;②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制订救助和发展的目标;③注重救助对象的参与和互助。11.[答案]C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过程具有持续性特征。社会救助通过发放救助款物,及时解决贫困群众的生存困难,使他们脱离险境,同时还要设法逐渐增强他们生活的能力和战胜贫困的信心。这一服务过程,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单纯行为,而必须是一个持续的较长时问过程。
12.[答案]B对一些因特殊原因,如暴力、歧视等造成的流浪儿童,救助机构和社会工作者要坚持跟踪服务,切实为儿童创造安全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13.[答案]D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结合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与社会救助的特殊性,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①服务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②工作过程的持续性;③工作模式的融合性;④工作方法的政策性。本题所述说明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工作模式具有融合性的特点。14.[答案]D灾害应急救助包括:①紧急救援,减少财产损失;②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③安抚灾民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15.[答案]C社会救助的主旨是反贫困,贫困理论成为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的起源从“济贫”开始,因此,贫困救助是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核心概念。
16.[答案]C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的融合,其主要作用有:①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②协助服务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③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④发现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17.[答案]B国务院在2003年颁布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年民政部发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主要采取建立救助站的办法,由救助站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基本的衣、食、住以及返乡车票等服务。18.[答案]B推动以反贫困为主旨的生活救助各项政策在社区层面的实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提供物质帮助,利用国家救助政策为贫困个人和贫困家庭提供所需的现金和物质援助,以及一些服务资源等;②提供就业机会,为贫困家庭的发展和贫困个人的能力展示创造条件,使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逐步减少并脱离对社会救助的依赖。
19.[答案]B针对社区困难家庭和群体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救助工作时,社会工作者需要考虑一些基本的工作原则:①个别化原则;②接纳原则;③鼓励合作原则;④参与解决问题原则;⑤适时评估原则。其中,鼓励合作原则是指在小组工作中,成员之间、成员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20.[答案]D社会救助的服务对象大多是社会弱势群体,没有权力,缺少资源,充满无力感。增能理论有助于社会工作者更有效地实施社会救助。增能理论认为,每位服务对象都拥有自己的权力,但是可能自身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行使的机会。社会工作者需要创造机会,提升服务对象的意识,赋予其自我改变贫困状况的权力。
21.[答案]D优势视角对于社会工作实践的指导意义是巨大的。从社会救助对象所经历的贫困、苦难以及所处的弱势地位出发,发掘他们自身的优势和潜能,是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新的途径。能力是优势视角的一个重要概念,存在于个人、家庭和群体以及社区的各个层面。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目的就是帮助服务对象发现自身优势,增进自身能力。
22.[答案]D促进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社会工作者通过拓展救助对象参与社区发展的渠道,培养救助对象的社区参与意识,促进他们参与社区活动,并且协助他们为社区发展提出积极有效的建议。社会工作者还要积极发现和培养救助对象的骨干和精英人物,使贫困群体能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
23.[答案]B困难群体的社会交往范围小,人际圈子同质性高,家庭支持不够。在实施社会救助时,社会工作者要积极为困难群体修复社会关系,建立社区支持网络。本题中,社会工作者开展一系列社区活动,这些措施都属于建立社区支持网络的内容。(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BE推动以反贫困为主旨的生活救助各项政策在社区层面的实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提供物质帮助,利用国家救助政策为贫困个人和贫困家庭提供所需的现金和物质援助,以及一些服务资源等;②提供就业机会,为贫困家庭的发展和贫困个人的能力展示创造条件,使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逐步减少并脱离对社会救助的依赖。
2.[答案]AB基本生活救助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制度和工作目标是救助城乡贫困的个人、家庭和群体,解决和缓解贫困状况,使之维持基本生活。从制度设计上看,基本生活救助目前在城市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主要是农村低保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3.[答案]ABDE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的融合,具有以下作用:①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②协助服务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③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④发现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4.[答案]ACDE针对社区困难家庭和群体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救助工作时,社会工作者需要考虑一些基本的工作原则:①个别化原则;②接纳原则;③鼓励合作原则;④参与解决问题原则;⑤适时评估原则。
5.[答案]BDE灾害救助社会工作就是通过科学的和充满人性化的工作方法,对受灾群众进行及时的生活救助,帮助他们解决最紧迫的生活问题,为灾后重建和生产生活的恢复奠定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①灾害紧急救援;②灾后社区重建。
6.[答案]CE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主要包括:①主动救助,包括街头救助和全天候救助;②机构救助,包括基本生活安置及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
7.[答案]AD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增能理论和优势视角。
第三篇: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第9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9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一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
一、社会救助概念与内容
(一)概念
1、社会救助以家计调查为基础;因个人、自然、社会原因导致;由政府和社会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
(二)社会救助体系
1、基本生活救助
(1)是社会救助的核心
(2)有两个救助项目: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3)老年、残疾、未满16周岁的村民
(4)通过建立农村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发放供养经费来使其生活达到当地平均水平
2、专项社会救助 具有重叠性
(1)教育救助:现金、实物救助(2)医疗救助
(3)住房救助:租金减免或补贴、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危旧房改造补助(4)司法救助
3、灾害救助:突发性、紧急性、临时性
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先救治,后救助原则
二、社会救助基本程序
(一)测算和公布社会救助标准
需考虑的因素: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村收入、当地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当地城镇职工最低工资、维持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必需消费支出
(二)救助材料的申请
向所在街道或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
(三)审查申请人家庭收入及财产状况 家庭经济情况调查
(四)救助审批
(五)救助款物发放
(六)动态管理和日常服务
救助对象有进有出,救助资金有高有低
(七)申诉:向当地民政、纪检监督部门反映和申诉
三、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
1、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不对等性:区别于社会保险
2、救助对象的有限性
3、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
4、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形式:现金、物质、服务性救助 时间:临时、长期的固定的救助 类别:常规性、特殊性救助
5、救助资格审查的严肃性:由社会救助的无偿性决定
四、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
1、服务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
2、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3、工作模式的融合性
4、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五、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作用
1、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
2、协助服务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
3、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
4、发现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六、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贫困救助是其核心
1、增能理论
2、优势视角(能力是其核心概念)
第二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的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城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一)参与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
1、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
2、政策的实施与评估
(1)现金给付、政府救助、慈善捐赠、企业减免(2)政策正朝着综合性、制度化方向发展
(二)以社区为基础推动生活救助各项政策的实施
1、物质救助与能力发展并重 社区是社会救助的主要平台
(1)提供物质帮助(2)提供就业机会
2、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
社会救助除了政府,还有各类社会组织(1)建立邻里支持网络(2)整合驻区单位的资源(3)注意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
二、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
(一)教育救助
1、参与政策制定,促进政府加大对教育救助的投入(1)义务教育阶段:减免学费、教科书费;补助困难学生住宿费和午餐费
(2)高、中等阶段:去学习报到的路费,发放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
2、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救助,整合社会资源
3、针对学生个人需求开展分层分类救助:奖贷助补减
4、提高救助效果,健全救助网络
(二)医疗救助
1、寻找社会工作与医疗救助的结合点
2、参与救助政策的制定,改进医疗救助程序
(三)住房救助
1、帮助困难家庭申请住房救助
2、参与住房救助的管理和监督,帮助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社工要协助住房管理部门和低收入家庭认定部门建立动态跟踪制度
三、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灾害紧急救援
1、紧急救援,减少财产损失
2、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3、安抚灾民情绪,进行心理辅导
(二)灾后重建
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地方分级管理的方式; 民政系统主要负责灾后民房的恢复重建
1、在现有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管理机制下,社工应当采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协调社区人居环境的恢复重建,参与监督管理社区重建工程建设进展,加快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能力
2、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3、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
四、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参与救助政策的修订 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
(二)救助机构的建立与管理
(三)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
1、主动救助:街头救助、全天候救助
2、机构救助:基本生活安置、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
(四)流浪儿童
18岁以下,脱离家庭或其他监护人,在外游荡超过24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最终陷入困境的人
1、动员社会力量,预防流浪儿童的出现
2、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建立全方位的救助体系(1)物质救助到教育救助
(2)从机构救助到回归家庭与社会:类家庭、家庭寄养(3)安置与跟踪服务
对刚回归家庭的儿童要展开安置服务;
对如暴力、歧视造成的流浪儿童要坚持跟踪服务
第三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基本生活救助的跟踪方法
(一)针对个人开展的个案工作
1、结案——接触服务对象,了解问题和需求(1)要准备服务对象的有关资料(2)要准备并善于与服务对象会谈
2、预估——确定需要,研究提供服务的方式(1)是否有合适的工作人员
(2)是否能够解决服务对象提出的问题(3)服务对象是否期望过高,与自身现实条件是否相符,是不是超过了社工的处理范围
3、规划——考虑工作方法,制订工作方案
(1)在选择介入角度时,社工要根据“最容易接触、最容易改变、最容易产生影响”的原则选取(2)需要选择适当的工作方法
(3)制定并实施规划:便利性、重要性、效率和效果、可行性
4、评估——分析工作过程和效果
(1)直接收集所需信息:服务对象的口头报告、观察服务对象的行为、专业量表
(2)间接收集所需信息:家庭访问、社区走访
5、结案——总结并结束工作(1)情绪与反应的处理
(2)巩固工作成果:对所做的工作进行回顾;对服务对象的收获和能力进行总结;要表达开放性意愿;为了使服务对象有一个持续的发展前景,可以帮助服务对象确定自己的、家庭的发展目标,鼓励服务对象有勇气、有信心面对即将展开的新生活
(二)针对困难群体的小组工作
1、小组工作的原则(1)个别化原则
(2)接纳原则(3)鼓励合作原则(4)参与解决问题原则(5)适时评估原则
2、小组工作的过程
(1)小组初期:小组还没形成,只是个设想
(2)小组聚集期:第一次会谈后进入小组聚集期;社工要掌握的技巧是在小组内部建立成员间共同遵守的规范,如保密规范小组、按时参加小组活动等、积极参加讨论和分享、注意倾听别人的表达
(3)小组形成期:成员开始互动、沟通,逐渐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角色出现分化,小组规范也开始形成;社工要善于把小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焦点变成问题(4)小组冲突期:小组成员之间会有竞争,与社工之间产生抵触,并且开始出现试探或挑战等行为
(5)小组维持期:相对稳定时期,因为组员之间彼此了解,对于小组形成的规范比较认同,小组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也在增强(6)小组结束期
(三)社区工作
1、基本原则
(1)注重救助对象个人的发展
(2)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制订救助和发展的目标(3)注重救助对象的参与和互助
2、主要模式
(1)地区发展模式
(2)社会策划模式:强调解决社区内部的实质性问题
3、主要任务
(1)改善社区环境(2)发展社区网络(3)促进能力建设
二、专项社会救助的工作方法
1、工作前,首先进行调查,了解救助对象的问题和需求
2、根据“奖贷助补减”等救助政策,开启绿色通道,为符合条件的贫困生提供救助
3、心理咨询与个案辅导
4、开展不同形式的小组活动
三、灾害救助的工作方法
(一)灾害预防
1、普及自然灾害的知识
2、灾害风险分析
(二)灾害救助
1、积极介入、紧急转移、保护生命
2、寻找资源、安置灾民、维持秩序
3、安抚精神、调适心理、重建网络
(三)灾后重建
1、开展社区人居环境重建
2、恢复社会生活秩序
3、复苏社区的经济秩序
四、流浪乞讨救助的工作方法
(一)外展服务
1、外展社会工作是一套系统的服务模式
2、针对流浪儿童的外展服务注意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
(二)机构服务
1、思想转化
2、行为矫治
3、继续教育
4、技能培训
第四篇:第十三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十三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教学目的:掌握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概念与内容,了解社会救助的基本程序与特征,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开展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教学重点: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开展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教学方法与手段:情境引导法、案例分析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社会救助的基本概念、内容、程序与功能,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与主要工作内容。自学内容:特定领域与特定人群的社会救助政策。课外作业:
1.什么是社会救助的含义与特点? 2.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概念与特点。
3、社会救助的基本程序?
4、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5、试述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社会工作方法实务,邓恩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库少雄,社会工作实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社会工作实务》,2012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初级,中国社会出版社
第一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
社会救助以家计调查为基础,由政府和社会组织为陷入贫困的城乡家庭提供直接的物质救助和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
一、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
社会救助是指在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时,由政府和社会为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到宪法保障的基本公民权利之一。
社会救助体系一般包括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灾害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内容。专项社会救助主要是指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
(1)基本生活救助
是社会救助的核心内容,主要解决贫困个人与家庭的吃穿温饱等基本生存问题。目前基本生活救助主要有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两个救助项目。城乡低保是一种收入补充型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主要针对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2)专项社会救助
①教育救助
政府通过现金或者实物救助的形式,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完成学业。救助对象包括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和研究生。教育救助分现金救助(如给学生减免学杂费,发放特别奖学金、助学金等)和实物救助(如发给学生学习用品、校服,或提供免费午餐等)两类。
②医疗救助是政府和社会通过提供资金、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帮助贫困人群获得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健康状况的一种机制。医疗救助能够帮助贫困群体满足最低健康需求,从而避免疾病的困扰,分两种形式:资助城乡困难家庭的成员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居民)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给予城乡困难家庭成员直接的医疗费用补助或减免。③住房救助
指政府通过发放租房补贴或实物配租廉租住房的方式为城市低收人家庭提供住房方面的帮助,通过现金补助的方式帮助农村贫困家庭改造危旧住房。住房救助目前采用的形式主要有租金减免、租金补贴、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危旧房改造补助等。
(3)灾害救助
指国家和社会对遇到自然灾害而造成生活贫困的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使之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并逐步恢复和提高生产、生活能力的一项救助制度。灾害救助具有突发性、紧急性、临时性等特点。
(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主要采取建立救助站的办法,由救助站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基本的衣、食、住以及返乡车票等服务。
二、社会救助基本程序
1.测算和公布社会救助标准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城市低保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
一般情况下,制定社会救助标准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当地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当地城镇职工最低工资、维持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必需消费支出等。2.救助申请的受理
城乡困难家庭希望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专项社会救助的,都需要首先向所在街道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有些地方的街道或乡镇人民政府委托社区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代为受理居民的社会救助申请。基层人民政府在受理居民的社会救助申请后,应当对申请材料是否合格做初步审查,不合格的将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3.审查申请人家庭收入及财产状况
街道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收到社会救助申请后,将组织人员对社会救助申请人 的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状况进行审查,以确定其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符合某项社会救助所规定的条件。该过程一般被称为“家庭经济状况调查”。4.救助审批
县级或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收到街道或乡镇人民政府送交的申请材料及初审意见后,应在一定的工作期限内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要在社区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予以审批。5.救助款物发放
救助申请批准后,当地社会救助部门就会按规定将各类救助款物及时和充足地发放到城乡困难群众手中,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目前现金救助一般都采取社会化形式发放,即通过金融机构发放。6.动态管理和日常服务
根据救助对象家庭收入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救助应该是动态管理的。这里的动态包括两层含义:①救助对象有出有进;②救助资金有高有低。7.申诉
社会救助对象在获得救助的过程中如果感到自身权益没有得到保障,或者发现有漏保、骗保现象时,都可以按规定向当地民政部门、纪检检查部门反映和申诉。社会救助部门要及时查处、纠正,以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保证救助制度的公平实施。
三、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 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包括:
(一)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不对等性;
(二)救助对象的有限性;
(三)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
(四)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五)救助资格审查的严肃性。
四、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指在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者根据社会救助的性质与特点,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为依据,采用社会工作 专业方法与技巧,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结合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与社会救助的特殊性,其特点包括:
(一)服务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
(二)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三)工作模式的融合性;
(四)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五、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作用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作用有:
(一)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
(二)协助服务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
(三)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
(四)发现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六、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反贫困是社会救助的主旨。贫困理论是社会救助的基本理论。因此,贫困救助是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核心概念。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如下。
(一)增能理论
增能理论认为,每位服务对象都拥有自己的权力,但是可能自身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行使的机会。社会工作者需要创造机会,提升服务对象的意识,赋予其自我改变贫困状况的权力。
(二)优势视角
能力是优势视角的一个重要概念,存在于个人、家庭和群体以及社区的各个层面。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目的就是帮助服务对象发现自身优势,增进自身能力。
第二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的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基本生活救助的主要制度和工作目标是救助城乡贫困的个人、家庭和群体,解决和缓解贫困状况,使之维持基本生活。从制度设计上看,基本生活救助目前在城市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主要是农村低保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参与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 1.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
社会工作的社会责任之一就是参与社会政策的制定,促进社会的公平发展,维护弱势群体的法定权利。救助领域的社会工作者熟悉服务对象的生活状况,了解政策对于贫困家庭的影响,清楚贫困群体的需求,是社会政策与救助对象之间的连接纽带。2.政策实施与评估
(1)社会救助政策的实施是将救助理念和救助规定转化为具体救助行为的过程。除了现金给付之外,社会救助社会工作者还需要协调各类救助资源,综合使用政府救助、慈善捐赠、企业减免等方法,多角度、多层面满足救助对象的实际生活需要。
(2)评估是对社会救助政策的合理性和政策实施的公平性的检验,是促进社会政策更加科学、更加完备的重要手段。(二)以社区为基础推动生活救助各项政策的实施 1.物质救助与能力发展并重
推动以反贫困为主旨的生活救助各项政策在社区层面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提供物资帮助,利用国家救助政策为贫困个人和贫困家庭提供所需的现金和物质援助,以及一些服务支援等;
(2)提供就业机会,为贫困家庭的发展和贫困个人的能力展示创造条件,使有 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逐步减少并脱离对社会救助的依赖。2.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
社会救助的主体包括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在社区层面,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开发和整合各类单位、社会组织的资源,将政府支持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形成社会救助的合力。具体包括:建立邻里支持网络;整合驻区单位的资源;注意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
二、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
专项社会救助制度的目的在于解决贫困群体遇到的基本生存之外的专门困难,比如儿童的教育问题、家庭的住房问题、看病就医问题等。
(一)教育救助包括:
1.参与政策制定,促进政府加大对教育救助的投入; 2.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救助,整合社会资源; 3.针对学生个人需求,开展分层分类救助; 4.提高救助效果,健全救助网络。(二)医疗救助
1.寻找社会工作与医疗救助的结合点; 2.参与救助政策的制定,改进医疗救助程序。(三)住房救助包括:
1.帮助困难家庭申请住房救助;
2.参与住房救助的管理和监督,帮助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
三、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灾害救助社会工作就是通过科学的和充满人性化的工作方法,对受灾群众进行及时的生活救助,帮助他们解决最紧迫的生活问题,为灾后重建和生产生活的恢复奠定基础。(一)灾害紧急救援
1.紧急救援,减少财产损失; 2.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3.安抚灾民情绪,进行心理疏导。(二)灾后社区重建
我国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地方分级管理”的方式。民政系统负责灾后民房的恢复重建,能源、交通、建设等部门负责市政基础设施的恢复建设。
四、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参与救助政策的修订
2003年国务院公布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设定了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同时民政部颁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开展救助的理念、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了具体规范。社会工作者在具体执行这两个文件过程中,要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参与当地具体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为改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政策提供建议。(二)救助机构的建立与管理
救助机构是指分布在城市各处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或救助中心等专门的机构和设施。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引入专业方法,在救助管理机构和设施建设上发挥主导作用,优化布局,改进服务,提高救助效能。(三)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 1.主动救助
包括街头救助和全天候救助。街头救助是指借助救助巡逻车和救助亭对街头的流浪人员实施救助。全天候救助就是各个城市的救助站24小时开放接待流浪人员。2.机构救助
包括基本生活安置及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救助机构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予生活的合理安排。(四)流浪儿童
流浪儿童是指年龄在18岁以下,脱离家庭或其他监护人,在外游荡超过24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最终陷人困境的人。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包括: 1.动员社会力量,预防流浪儿童的出现; 2.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建立全方位的救助体系,包括从物质救助到教育救助,从机构救助到回归家庭与社会,安置与跟踪服务。
第三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社会救助可运用的主要专业工作方法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以及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等。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方法具有两个特点:①符合社会救助政策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标准;②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的选择性使用。
一、基本生活救助的工作方法
(一)针对个人开展的个案工作
根据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针对个人开展的个案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接案——接触服务对象,了解问题和需求
在接案时,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的方法和技巧包括:①要准备服务对象的有关资料;②要准备并善于与服务对象会谈。
2、预估——确定需要,研究提供服务的方式
面对服务对象的求助,社会工作者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社会工作者自己以及自己所在的团队或者机构是否有合适的工作人员,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手,或是没有专业人员,就需要考虑是否接受服务对象的求助。
(2)自己的团队和机构是否能够解决服务对象提出的问题,该问题是不是在自己的机构原则和服务范围内可以解决,是否拥有解决服务对象问题所需要的资源。
(3)服务对象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帮助是不是期望太高,与自身的现实条件是否相符,是不是超过了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范围。
3、规划——考虑工作方法,制订工作方案
在清楚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后,社会工作者应和服务对象一起商讨下一步可以开展的工作,并制订相应的工作方案。(1)在选择介入角度时,社会工作者要根据“最容易接触、最容易改变、最容易产生影响”的原则选取。
(2)确定了服务对象后,就要选取适当的工作方法。
(3)制订并实施规划。在决定工作模式的时候,应遵循便利性、重要性、效率和效果、可行性等原则。
4、评估——分析工作过程和效果
评估发生在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和潜在服务对象之间,其目的是通过收集、分析和整理相关信息,研究、评价工作过程以及达到目标的程度,以决定下一步的工作方法和方向。
5、结案——总结并结束工作
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是:(1)情绪与反应的处理;(2)巩固工作成果。
(二)针对困难群体的小组工作
1.小组工作的原则包括:(1)个别化原则;(2)接纳原则;(3)鼓励合作原则;(4)参与解决问题原则;(5)适时评估原则。
2.小组工作的过程
(1)小组初期
社会工作者要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思考是否采用小组的方法以及小组的形式,小组的目标、规模、性质以及举行的时间、次数、场地等具体的问题。
(2)小组聚集期
社会工作者要帮助组员逐渐澄清对于小组的期望,明确小组的目的。及时纠正少数组员的抗拒、疏离、过度依赖等心理。该阶段社会工作者要掌握的技巧是在小组内部建立成员间共同遵守的规范。
(3)小组形成期
社会工作者要善于把小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焦点变成问题,因为组员在活动 中会将很多关于生活困难的想法,有许多情绪上的不满,可能提出不少问题。社会工作者要鼓励小组成员正视问题,讨论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小组冲突期
在这个时期,小组成员之间会有竞争,他们也会与社会工作者之间产生抵触,并且出现试探或挑战等行为。在冲突之后,成员可能选择再次整合。
(5)小组维持期经过冲突、协商、整合之后,小组进入维持期。
维持期是相对平稳的时期,因为组员之间彼此了解,对于小组形成的规范比较认同,小组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也在增强。
(6)小组结束期
小组成员之间沟通良好,组员可以自己处理一些问题。经过社会工作者的评估后,就可以结束小组活动。
3.小组活动计划的设计小组活动计划是社会工作者设计的具体工作程序,是开展工作的依据。
(三)社区工作
社会工作者开展面向社区、提升社区反贫困能力的工作,包括:为整个社区的居民提供服务,争取居民集体权益,鼓励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改善社区社会和经济条件,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创造适合居民生活成长的社区环境。
1.在社区开展反贫困救助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1)注重救助对象个人的发展;
(2)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制订救助和发展的目标;(3)注重救助对象的参与和互助。
2.社区社会救助工作的主要模式
社区工作的模式有地区发展、社会策划、社会行动、社区照顾等。在开展社区社会救助工作时,一般采用多种模式综合运用的方法。
3.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在社区层面,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改善社区环境,发展社会网络,加强社区能力建设。
二、专项社会救助的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者开展专项社会救助中的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时,要根据各个专项救助的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以教育救助为例)
1、开展工作前,首先进行调查,了解救助对象的问题和需求
2、根据“奖、贷、助、补、减”等救助政策,开启绿色通道,为符合条件的贫困生提供救助
3、心理咨询和个案辅导
4、开展不同形式的小组活动
三、灾害救助的工作方法
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协助政府妥善安排灾民生活,运用个案、小组等专业方法帮助灾民缓解压力,干预并疏导心理问题,重建社会关系。
(一)灾害预防
灾害救助分灾前预防、灾害中的紧急救助和灾害后的恢复重建等几个环节,分别针对个人或者家庭、群体或社区等不同层次展开。在灾害预防阶段的主要工作方法有:
1、普及自然灾害的知识;
2、灾害风险分析。
(二)灾害救助
1.积极介入、紧急转移、保护生命包括:
灾害发生后,社会工作者要积极介入,准确评估受灾群众紧急转移需求,确定需紧急转移的受灾对象人数,预测救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等;
根据应急预案,制订具体的紧急转移工作方案;
针对转移安置工作中的重点对象和难点,恰当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手段,对受灾对象开展说服教育,促使其接受有组织地转移的安排;
组织人员转移受灾对象,搭建临时避难所。2.寻找资源、安置灾民、维持秩序包括:
评估灾民的应急生活物资需求;参与制订相关管理措施,组织治安保卫人员,帮助稳定社会秩序。3.安抚精神、调适心理、重建网络包括:
通过陪伴倾听、心理疏导、活动减压等方式,对遭遇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的受灾对象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其渡过难关;
灾害可能会把受灾群众原有的社会关系和网络破坏殆尽,受灾群众会感觉无助和绝望,社会工作者要综合运用个案和小组的工作方法,鼓励受灾群众认识新邻居,重建社会交往圈。
(三)灾后重建灾后重建的方法如下。
1、开展社区人居环境重建
包括:评估社区房屋、公共设施、生命线工程的重建需求;
组织受灾群众参与恢复重建活动,征集受灾群众意见,向地方政府提出社区重建规划建议;
协助地方政府监督管理重建工程建设进展。
2、恢复社会生活秩序
协助组织重建社区管理组织系统,以及社区的医疗、教学、文化娱乐、基本生活物资供给等社会服务系统;
组织策划专题活动,重建邻里关系。参与社会救助活动,安排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3、复苏社区的经济秩序
帮助受灾企业开展恢复重建,恢复生产和经营活动,组织策划专题活动; 引导社会投资,通过职业培训,促进居民就业。社会工作者根据受灾群众的需求,设计职业培训,开放社区岗位,引入外地援助项目,帮助居民解决生活难题。
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工作方法(一)外展服务
外展社会工作通常由社会工作者主动到流浪乞讨人员经常出现和活动频繁的地方,然后与他们保持紧密接触,透过提供辅导、资料及转介服务,使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流浪儿童得到妥善安置,发挥其潜能并预防不良影响的产生。
发现流浪儿童的技巧包括: 一看,观察儿童的衣着、表情、行为特点;
二听,通过和儿童交流,发现其语言表达的特点和内容;
三说,学会和流浪儿童打招呼,才能进行有效沟通,获得儿童的信任; 四感,要能感同身受儿童所遭遇的困难和痛苦,才能为服务对象所接受。(二)机构服务包括: 1.思想转化; 2.行为矫正; 3.继续教育; 4.技能培训。
第五篇:9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一、单项选择题
1、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我国(B)的需要。
A.建设小康社会
B.反贫困
C.均贫富
D.实行科教兴国
2、社会救助的特征不包括(A)。
A.社会救助的长期性
B.权利义务的非直接对应性
C.救助对象的限制性
D.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3、《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坚持国家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B)的方针。A.生产自救
B.劳动自救
C.亲朋好友互助
D.最好不依靠政府
4、城市居民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由户主向(C)提出书面申请。
A.派出所
B.社会救助事务管理所
C.街道办事处
D.物业委员会
5、下列贫困救助领域个案方法描述不正确的是(B)。
A.个案工作方法可以为贫困者提供差异化的、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个人服务
B.个案工作要有统一的工作方法、程序和步骤,要规范化、系统化
C.个案工作方法能有效地帮助救助对象缓解贫困所带来的精神和心理问题
D.在个案工作的过程中,救助对象不是被动地接受帮助
6、社区工作方法在贫困救助中的关注点是(A)。
A.帮助救助对象建立和发展社会支持网络
B.帮助救助对象解决工作问题
C.帮助救助对象解决心理问题 D.帮助救助对象解决家庭矛盾
7、对流浪乞讨人员最重要的工作方式是(B)。A.个案工作
B.外展工作
C.小组工作
D.社区工作
8、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全天候救助的地点是(A)。A.救助站
B.救助车
C.救助亭
D.收容所
9、对于流浪儿童、《儿童权利公约》倡导(C)。
A.由政府集中管理
B.有机构负责儿童成长
C.回归家庭和社区
D.由学校负责
10、流浪儿童从相对封闭的机构式救助走向主流社会的过渡形式是(C)。A.家庭寄养
B.福利院
C.类家庭
D.救助站
11、救助社会工作中小组方法不应用于(C)。
A.由救助对象子女参加的成长小组
B.由贫困单亲母亲组成的女性小组
C.由社会工作者组成的救助小组 D.由下岗失业人员组成的支持小组
12、贫困救助工作中,就业辅导的短期策略是(.A)。
A.给救助对象安排一些简单的工作
B.激发救助对象不断学习
C.增加救助对象技能 D.从事理想收入水平的工作
13、下列救助机构,属于24小时开放式接待救助形式的是(C)。A.巡回救助车
B.福利院
C.救助站
D.收容所
14、对流浪儿童提供回归主流社会阶段的服务不包括(B)A.类家庭
B.政府教育
C.家庭寄养
D.教育培训
15、贫困救助政策的目标是使贫困人口得到(.B)。
A.政治权利
B.必要的基本生活资料
C.医疗保障
D.自由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有哪些?(ACD)
A.服务对象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B..社会救助制度的多样化和专门化
C.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D.救助服务规划的专业性和政策性
2、下列对组织受灾群众转移的描述,正确的是(ABC)。
A.准确评估受灾群众紧急转移需求,确定需紧急转移的受灾对象
B.根据应急预案,制订具体的紧急转移工作方案
C.组织人员转移受灾对象,搭建临时避难所
D.安置之后结合工作
3、对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中小组方法描述正确的是(BCD)
A.深化小组成员对灾害的记忆
B.可以帮助贫困者改善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C.提高贫困者对自身状况的认识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D.分享他人的相关感受和经验,纠正自己在认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偏差
4、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个案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ACD)
A.要尽可能主动接触贫困者
B.要注意区别救助对象的性别
C.注意对服务对象的引导
D.要正视救助对象实质需要的满足
5、自然灾害救助领域包括(BCD)。
A.家庭救助
B.自然灾害应急救助
C.灾后社区重建
D.社区减灾
6、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领域包括(ABD)。
A.贫困救助领域
B.自然灾害救助领域
C.残疾人救助领域
D.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
7、社会救助的时限性是指社会救助是(ABD)。A.暂时的 B.短期的 C.长期的 D.应急性的
8、贫困救助中的小组工作所强调的原则是(BCD)。
A.相互依赖原则
B.分享原则
C.协作原则
D.共同成长原则
9、对流浪儿童进入服务机构之前的救助是(AD)。
A.街头救助
B.灾害救助
C.贫困救助
D.全天候救助
10、社区减灾中社会工作方法可以应用在以下哪些工作中?(BCD)
A.募集救灾善款
B.社区灾害风险分析
C.减灾宣传教育
D.减灾知识普及
11、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安排灾民基本生活的内容包括(ACD)
A.评估灾民的应急生活物资需要
B.领导民间募捐,筹集应急生活物资 C.编制救助方案,组织开展生活物资发放工作
D.组织开展医疗救助服务
12、社会救助的手段有哪些?(ABC)
A.现金救助 B.实物救助 C.政府救助 D.发放优抚金
13、社会救助领域开展的社会工作,哪些属于叠加保障服务?(ACD)
A.向陷入困境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资和现今援助
B.使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去实施社会救助 C.向救助对象提供技术培训
D.向生活贫困者提供心理辅导
14、灾害应急救助工作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BC)
A.组织受灾群众转移
B.安排灾民基本生活
C.社会秩序维护
D.减灾宣传教育
15、下列哪些人员符合一定条件后就可成为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对象?(ABC)A.老年人
B.残疾人
C.未成年人
D.军人
一、1.B 2.A 3.B 4.C 5.B 6.A 7.B 8.A 9.C 10.C 11.C 12.A
13.C 14.B 15.B
二、1.ACD 2.ABC 3.BCD 4.ACD 5.BCD 6.ABD 7.ABD 8.BCD 9.AD 10.BCD 11.ACD 12.ABC 13.ACD 14.ABC 15.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