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照药与安慰剂
关于对照药与安慰剂
临床试验中对照组的设置通常包括五种类型,即安慰剂对照、空白对照、剂量对照、阳性药物对照和外部对照。而对照药分为阴性对照药(安慰剂)和阳性对照药(有活性的药物)。
一、临床研究中的安慰剂选择
安慰剂是一种“模拟”药,其物理特性如外观、大小、颜色、剂型、重量、味道和气味都要尽可能与试验药物相同,但不能含有试验药的有效成份。
安慰剂常用于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因能可靠地证明受试药物的疗效,并可反映受试药的“绝对”有效性和安全性,所以在很多需要证明受试药绝对作用大小的临床试验中选择安慰剂作对照,只有证实受试药显著优于安慰剂时,才能确定受试药本身的药效作用。
有时,安慰剂可用于阳性药物对照试验中。为了保证双盲试验的执行,常采用双模拟技巧,受试药和阳性对照药都制作了安慰剂以利于设盲;另外,在阳性药物对照试验中加入安慰剂,可提高临床试验的效率。
临床研究中采用安慰剂最大的问题是伦理学方面的原因。一般认为,安慰剂适用于轻症或功能性疾病患者。在急性、重症或有较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通常不用安慰剂进行对照;当一种现行治疗已知可以防止受试者疾病发生进展时,一般也不宜用安慰剂进行对照。一种新药用于尚无已知有效药物可以治疗的疾病进行临床试验时,对新药和安慰剂进行比较试验通常不存在伦理学问题,可以选择以安慰剂作为对照药;在一些情况下,停用或延迟有效治疗不会造成受试者较大的健康风险时,即使可能会导致患者感到不适,但只要他们参加临床试验是非强迫性的,而且他们对可能有的治疗及延迟治疗的后果完全知情,要求患者参加安慰剂对照试验可以认为是合乎伦理的。对新药选择安慰剂进行对照是否能被受试者和研究者接受是一个由研究者、患者和机构审查委员会或独立伦理委员会(IRB/IEC)判断的问题。
另外,在早期脱离、随机撤药试验中也经常选择安慰剂作对照。在随机撤药试验中接受一定时间试验药物治疗的受试者被随机分配继续使用受试药治疗或安慰剂治疗。继续接受药物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之间出现的任何差异都可以证明受试药的作用。随机撤药方法适合于下列几种情况,首先,可适用于对付复发性疾病发作的药物,在这种情况下,撤药试验实际上是一个防止复发的试验;其次,可用于能够抑制症状或体征的、但难以进行长期安慰剂对照试验的药物,在这种情况下,该试验可确立长期的药物疗效;第三,这一设计可用于确定治疗的持续时间。
因此,临床设计时可根据上述原则,在试验的不同背景、不同阶段选择安慰剂进行对照。通常对化学药品注册分类1、2的制剂,为了确定受试药的绝对作用,常选用安慰剂进行对照;对化学药品注册分类3、4、5、6的制剂,临床设计时常选择阳性药物进行对照,如果加上安慰剂同时进行对照,则可提高临床试验的效率;在I期临床人体耐受性研究中也常加入安慰剂进行对照。
二、临床研究中的阳性对照药物选择
阳性药物对照试验是将受试药物与已知的活性有效药物进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根据试验的目的常分为优效性试验和非劣效性或等效性试验两种。试验设计的关键,是通过阳性药物对照来证明受试药和对照药之间的差别(优效性),或证明两药之间的非劣效性或等效性。
一般而言,为观察受试药物作用是否存在、为比较两种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中,通常采用阳性药物进行对照。
阳性对照药物必须能被试验所在区域接受,必须是在相关专业领域内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对所研究的适应症疗效最为肯定并且是最安全的药物,特别是在最近药典中收载的药物。原则上应选择与受试药有相同结构、相同药理作用、相同作用机制、相同剂型、相同给药途径的已在国内上市的同一类药物。
根据上述原则,对化学药品注册分类6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剂,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参比制剂应按上述要求选择;对于仿制已在我国上市的进口药品的制剂,不论是生物等效性研究,还是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其参比制剂或阳性对照药物应为已在我国上市的原发明厂的同剂型进口药;对化学药品注册分类5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不论是生物等效性研究,还是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其参比制剂或阳性对照药物应为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原剂型;对化学药品注册分类4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的酸根、碱基(或金属元素)但不改变药理作用的制剂,其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参比制剂或阳性对照药物应为已上市销售的原制剂;对化学药品注册分类3.1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未在国内上市的制剂,其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参比制剂或阳性对照药物应选择已在国内上市的同一家族的药物(可以和受试药结构不同,但通常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相同或相似);对化学药品注册分类3.2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未在国内上市的复方制剂,其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各复方成份的参比制剂或阳性对照药物应选择已在国内上市的各复方成份制剂,且各复方成份剂型应尽可能与复方一致;对化学药品注册分类3.3改变给药途径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其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参比制剂或阳性对照药物应选择已在国内上市的同一家族的药物(可以和受试药结构不同,但通常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相同或相似,剂型尽可能与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保持一致);化学药品注册分类1、2的药品,为了确定受试药的绝对作用,通常选用安慰剂进行对照,有时临床设计时用安慰剂+阳性药物对照,由于该类受试药国内外均未上市,因此,阳性对照药物一般选择对该适应症公认的已在国内上市的同一家族的药物(可以和受试药结构不同,但通常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相同或相似);新药上市后为了证实对某种疾病或适应症具有优于其他药物的优势,可以选择特定适应症和选择对这种适应症公认最有效的药物(可以和受试药结构不同,不同家族但具有类似作用的药物)作为对照。中药和生物制品可参照化学药品要求选择阳性对照药。
在选择阳性对照药物进行临床试验时,需特别注意对照药剂量的选择。为对照药选择一个适当的剂量和给药方案非常重要,因为它足以影响临床试验的成败,例如,是否选用了药物作用显然较差而且剂量过低的对照药;或者是否使用了耐受性显然较差而且剂量过大的对照药。
总之,安慰剂或阳性药物的选择既要符合伦理学要求,也要符合相关的法规要求,可根据受试新药的类别、临床试验的不同背景、临床试验的不同阶段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加以选择。
第二篇:对照药的选择
对照药的选择
一、阳性对照药:
(一)阳性药物对照试验是将受试药物与已知的活性有效药物进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根据试验的目的常分为优效性试验和非劣效性或等效性试验两种。试验设计的关键,是通过阳性药物对照来证明受试药和对照药之间的差别(优效性),或证明两药之间的非劣效性或等效性。阳性药物对照常是双盲临床试验,对照可以是平行对照,也可以是交叉对照,而且双盲执行过程中常采用双模拟方法。随机且盲法的阳性药物对照试验通常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受试者和研究者的偏倚。但有时在非劣效性或等效性试验中,不公正的主观评价,倾向于将效果处于临界状态的病例归于有效病例,造成对结果的偏性解释,使得等效的可能性增大。
(二)阳性药物对照试验的优点包括:
1.批准;
2.3.符合伦理性,易取得受试者知情同意书,有助于受试者的招募和IRB/IEC对试验的有可能进行大样本的试验,并能减少由于缺乏药物作用而退出的受试者; 当试验结果表明受试药优于阳性对照药,那么,基于对阳性对照药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认识,则更能肯定受试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阳性药物对照试验的缺点包括:
1.如果是非劣效性或等效性试验,由于受试药与对照药之间的疗效差别很小,所以为达到同样的试验效能需要较大的样本量,才能检出两药之间的差别;
2.非劣效性或等效性试验中,不能检测受试药的“绝对”有效性和安全性,仅可能反映受试药作用是否存在。
一般而言,为观察受试药物作用是否存在、为比较两种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中,通常采用阳性药物进行对照。临床试验中对照组的科学设置能帮助我们科学公正地评价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试验的研究者、申办者或其他参与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试验中对照组的重要性,为新药通过审评造福人类奠定基础。
(四)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 1.2.3.已进口或国内已批准生产的疗效肯定的药物。选同一家族中公认较好的品种。
选择特定的适应证和对这种适应证公认有效的药物。
二、阴性对照药(安慰剂)
(一)某些疾病无有效药物治疗,或疾病本身即自限性疾病。常用于轻症或功能性疾病患者;试验药物作用较弱,为确定药物本身是否有肯定治疗作用。
设置安慰剂对照的目的在于克服研究者、受试者、参与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的工作人员等由于心理因素所形成的偏倚,控制安慰作用。准确地说,安慰剂对照控制了除受试药物药理作用之外的所有对真实和表观病程的潜在影响,这些影响包括自发性的改变(疾病的自然史)、受试者或研究者的期望、使用其他治疗以及诊断或评估中的主观因素。安慰剂对照试验是安慰剂与受试药进行比较的试验,常常是双盲临床试验。临床试验中,受试药和安慰剂之间所测得结果的差异就是在这种研究条件下受试药物作用的大小,这种安慰剂对照设计方式,不仅可反映受试药物作用是否存在,而且可测定受试药物的绝对药物作用大小。
但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每一项含有安慰剂的试验都是安慰剂对照试验。例如,在阳性药物对照试验中,为了保证双盲试验的执行,常采用双模拟技巧,受试药和阳性对照药都制作了安慰剂以利于设盲,这样的临床试验是阳性药物对照试验,而不是安慰剂对照试验。
(二)安慰剂对照试验的优点包括:
1.2.3.能可靠地证明受试药物的疗效;
可检测受试药的“绝对”有效性和安全性;
与其他任何平行对照试验相比具有较高的效率,只需要较小的样本量就可以证明受试药的治疗作用;
4.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受试者和研究者的主观期望和偏倚。
(三)安慰剂对照试验的缺点包括:
1.主要在于伦理学方面,当一个临床研究所研究的适应症尚无已被批准的有效药物时,使用安慰剂不存在伦理问题。但如果已经具有有效药物治疗,而且该药物治疗可以给受试者带来一定利益,这时再用安慰剂对照就存在伦理问题。2.受试者和研究者担心延误病情、延误治疗而不愿使用安慰剂对照。即使明知不会延误,受试者也常因感到病情并未改善而中途退出试验,影响试验质量。
3.在安慰剂对照研究中的研究人群无代表性,试验结果的通用性就会出现问题。例如,具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可能因为试验方案、研究者或患者的选择等因素而被排除于安慰剂对照试验之外。
4.不能提供受试药物作用方面的有利资料。
(四)选择使用安慰剂对照的情况:
通常,临床研究设计中为确定受试药本身是否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宜选择安慰剂对照,只有证实受试药显著优于安慰剂时,才能确定受试药本身的药效作用。另外,在考察受试药作用是否存在的临床试验中,也常用安慰剂进行对照。出于伦理学方面的考虑,安慰剂对照不用于急性、重症或有较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常用于轻症或功能性疾病的患者。一种新药用于尚无已知有效药物可以治疗的疾病进行临床试验时,对新药和安慰剂进行比较试验通常不存在伦理学问题,可以选择以安慰剂作为对照药。当一种现行治疗已知可以防止受试者疾病发生进展如死亡或不可逆转的严重伤害时,一般不宜用安慰剂对照。但偶尔也有例外,例如,标准治疗有严重毒性以至许多受试者会拒绝接受治疗。在存在有效治疗的情况下,对新药进行安慰剂对照试验是否能被受试者和研究者接受是一个由研究者、患者和机构审查委员会或独立伦理委员会(IRB/IEC)判断的问题。在一些情况下,停用或延迟有效治疗不会造成受试者较大的健康风险时,即使可能会导致患者感到不适,但只要他们参加临床试验是非强迫性的,而且他们对可能有的治疗及延迟治疗的后果完全知情,要求患者参加安慰剂对照试验可以认为是合乎伦理的。
为了在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解决伦理、实际或推理问题,常常在保留原推断优势的研究设计基础上,通过附加对照组或对原研究设计进行适当修改加以弥补。例如,当受试药与安慰剂无法区别时,在安慰剂对照的研究设计中,加入阳性药物对照,就可以很容易地评价是受试药无效还是试验设计的效率太低不足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别。有时,在安慰剂对照试验中,为了加强伦理性,可以对每个受试者都给予一种标准药物治疗,试验组给予受试药,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这称为标准治疗加安慰剂的试验。一般来说,这种方法仅在受试药物治疗与标准药物治疗的药理学机制不同时适用。另外,安慰剂对照试验还可用于早期脱离、随机撤药试验中。在任何一种安慰剂对照试验中,不平衡的随机(如受试药与安慰剂的比例为2:1)能够加强安全性数据库,并能使试验对受试者和/或研究者更具吸引力。
(五)安慰剂在药物评价中的作用
1.2.3.4.排除非药物因素的作用,降低假阳性
监测临床试验中,测试方法的灵敏度、可靠性 排除精神作用在治疗中的作用 排除疾病本身的自发变化
(六)使用安慰剂对照的注意事项
1.2.应在有经验临床药理医生与/或有经验临床医生指导下进行。
试验前应制订病例选择标准与淘汰标准。急、重病人不设安慰剂对照。应确保危重病人不被选入试验对象,并规定终止试验的指征。
3.4.在设立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应对受试者进行医疗监护。
参加试验的医生、护士应经过临床药理培训,掌握必要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知识。
第三篇:关于安慰剂的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动物医学院2015级1班的李彦霖,非常感谢大家能给我一个展示的机会。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放血疗法吗?
让我们了解一位放血大师本杰明拉什,这位美国著名的大夫就是放血疗法实践者,本大夫是在美国独立宣言上签字的唯一的一位大夫,14岁就从新泽西学院大学毕业,以后创建了美国医学教育体系,当时美国大夫的四分之三都是他的学生。1794年到1797年费城流行黄热病,本大夫大量采用放血疗法治疗这些患“热病”的病人,每天能给超过100个病人放血,他诊所的后院成了血海,血里滋生的苍蝇象“云雾”一样密集。进入20世纪后,新的理论和治疗方法的出现使得放血疗法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很快被抛弃,回过头来看放血疗法,总体来说是一种依靠身体自愈能力和安慰剂效应的手段,是医学处于经验阶段的一个产物。这里就提到了一个安慰剂。
那么什么是安慰剂呢?安慰剂是一种模拟药物,由没有药效、也没有毒副作用的物质制成,如葡萄糖、淀粉等,外形与真药相像。
可见安慰剂实际并没用药效,那么安慰剂到底是有效还是无效呢?
在过去的十年中,科学家们使用脑部扫描来了解病人在不同情况下使用安慰剂的状况,大脑的哪些区域会被激活,激活的顺序是怎样的。其他研究者则重点关注了治疗时患者所处的环境,他们还总结出哪些环境因素可以加速对安慰剂的反应。比如,看得到的护士给你静脉推注止疼药时,所带来的疼痛缓解效果约是用隐藏的止痛泵的两倍。而一名热情友好的医生和一位态度冷淡的医生相比,前者的治疗效果也要强于后者。甚至还有一些初步的证据显示,即使医生明白地告诉病人他们吞下的就是安慰剂,病人们仍可以得到正面效应。
我们来了解一个有关安慰剂的实验,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种功能性肠病,它的症状包括腹痛、腹胀、便秘、腹泻,可惜至目前为止,此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尽力维持症状。医生将他们随机分到安慰剂治疗组或无治疗组。那些接受安慰剂治疗的被试者会被告知他们吃的是安慰剂药片,但是,与典型试验所用的方法不同,他们会告诉病人这个安慰剂是有效的。在实验期间,所有病人都必须继续使用他们之前就在使用的药物,并维持饮食习惯,不允许有任何变化。这项的研究的联名作者,哈佛医学院的药学副教授泰德,对研究结果非常惊讶——“疗效是显著的,59%的安慰剂治疗组病情有好转,而无治疗组却只有35%的病人好转。”这个结果完全可以拿去与那些治疗肠激惹综合症的最有效的药物进行比较。这些事实说明了安慰剂对于某些疾病的疗效甚至比药物的疗效更好,说明安慰剂是对于某些疾病来说是有效的,那安慰剂及其效应的前景如何呢?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医生应该怎样做,才能使病人从安慰剂效应中得到最大的收益。医生应该认真听取病人的陈述,并使用容易理解的表述向病人解释医学问题;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医生应该表现出对病人的关怀与关心;应该让病人感觉更有信心来控制那些恼人的症状;医生还应该尽其所能,以使病人对治疗所能达到的效果充满信心。这也是激发安慰剂效应的最佳方式
一份分析安慰剂在不同条件下的作用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大部分情况下,安慰剂并不起任何实质上的有效作用——除了在那些特别为研究安慰剂作用而设计的实验中,尽管科学家们在此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关于安慰剂的方方面面,依然是神秘而令人困惑。当然,研究安慰剂的作用、更好地使用安慰剂,而是要深入地揭示安慰剂在大脑的作用机制,并运用新的方法来治疗疼痛以及其他相关疾病。
医生不应传递错误观念,误导病人,病人是否明白使用这些药片事实上只是为了产生身心效应?作为及时有效的医疗信息提供者,医生应该值得病人信任。第二个问题则是,大部分对于安慰剂效应的研究都表明其效果具有偶然性。当你想使它发挥作用时,结果却不一定如你所愿。因此,为了获取不一定可以实现的效果,而将病人置于风险之下的做法是不妥的,尤其是在没有得到病人知晓,或双方共同决策的情况下。目前我们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寻找合乎伦理的方法来控制安慰剂的效用,要将其应用在临床治疗中,还需要在更大的样本中试验更长的时间。
第四篇:浅谈教育中的安慰剂效应
万山红遍皆是爱
----浅谈教育中的安慰剂效应
江苏省句容市第三中学
张 越
【摘要】安慰剂,本为医学用语,非教育术语,是指不含任何药理成分的制剂或剂型,外形与药物类似,如蒸馏水、淀粉片或胶囊等等。这类安慰剂,本身没有什么药效,也没有毒副作用,但在医疗实践中,却往往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正面积极影响,从而缓解病情。这种作用被称为“安慰剂效应”,在人体生理和心理上的作用机制也得到了科学证明。在日常教育行为中,教师的身份是权威的,因此教师可使用激励性质的话语为教学上的安慰剂,给学生以暗示,使学生自信心增强,坚信自己是优秀的,从而努力使自己达到这一标准,获得进步。【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安慰剂效应 陶行知 暗示 关爱 自信
去年下半年有幸远赴加拿大多伦多参加教育厅的雏燕培训项目,期间参观了多伦多市区的几所学校,听完各自的校长介绍以及培训学院的一位院长详细讲解之后,不由得有了这样的感慨:万山红遍皆是爱。因为每位教师对于班级的每位学生都倾注爱心,悉心鼓励教育,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良性循环在我们的教育中其实还是很紧缺。当然,客观原因有一些,比如国内班级往往人数过多,国外大多是小班制等,但是主观方面呢,我们是否可以做些什么来努力提高,力求让自己的每个学生最后都明艳绽放。
民间俗语都说教师桃李满天下,我也爱拿花儿来比喻。学生们的青少年时期是极美的年纪,就跟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样。他们若能鲜艳绽放就意味着我们教师的责任圆满完成。也有那么一些学生,成绩也许不优秀,但是却被忽视,自尊心受创,自我放弃,最后未能成为山中红花中的一朵,这应该归责于谁呢?教师还是学生自己?教师的不尽责和学生的自暴自弃都是原因。因此,在教育中,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是我们的宗旨,对待后进生,我们完全可以适当的采用安慰剂效应。当然,安慰剂效应平日里也有多种形式的体现,不仅是出现在教师的言语和行动中。
去年,即2012年高考前夕,湖北孝感一中一个高考班集体打吊瓶的壮观场面在网络上热传,原来是学生们为了补充营养在注射氨基酸。从同情到讽刺,从学生备考不易到应试教育的悲哀,议论纷至沓来。考后传来了消息,这个“吊瓶班”50多人没有一个考上重点大学。于是,当初的讽刺质疑,纷纷以幸灾乐祸的心态重新出现,种种揶揄调侃布满网间……
仔细看看新闻可以发现,这个“吊瓶班”背后的真实情况并没多少人提及,拿学生们没考上重点大学来说事也稍显刻薄。其实,打吊瓶的,在该校1300名学生中占400多人,这个吊瓶班是5个文科班中的四个平行班之一,该校仅有的十几名上了重点线的文科生都在快班5班。以上这些说明的是:1.“吊瓶班”没学生上重点大学,不能说明其余350人打吊瓶的效果,2.打氨基酸在“吊瓶班”50多人中没起到看客们理解的神奇作用,不能说这种方式是荒诞可笑的。说到底,打吊瓶补充氨基酸是一个教学领域的“安慰剂效应”问题。
所谓安慰剂,是指不含任何药理成分的制剂或剂型,外形与药物类似,如蒸馏水、淀粉片或胶囊等等。这类安慰剂,本身没有什么药效,也没有毒副作用,但在医疗实践中,却往往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正面积极影响,从而缓解病情。这种作用被称为“安慰剂效应”,在人体生理和心理上的作用机制也得到了科学证明。1955年,美国科学家亨利·比彻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强大的安慰剂》证明,在一般情况下,35%的病人在使用安慰剂后有明显效果。日前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证实安慰剂与反安慰剂效应确可对大脑的某一特定区域产生作用,并对最终疗效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其实不只是现代社会,早在几百年前,人们就意识到安慰剂和反安慰剂的强大作用:当患者不知情并相信安慰剂的作用时,安慰剂效应能为患者带来和真药一样甚至更好的疗效;反安慰剂的作用恰恰相反,当病人对治疗或药物持怀疑态度时,即便他们服用了真正的药物,也会使这种药物失效甚至还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但一直以来,对其生理和心理机制却不甚明了。
为了破解这一谜题,来自英国和德国的一组研究人员通过核磁共振成像的方式对22位志愿者进行了实验。实验中使用了一种名为雷米芬太尼的阿片类止痛药,该药物止痛效果好、作用时间短、可静脉注射。实验中,志愿者的头部被置入核磁共振扫描仪当中,并在腿部连接一种能引发疼痛的刺激装置。他们会在输液给药的同时对其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做1―100以内的评价。在整个过程中,对志愿者的疼痛刺激强度保持恒定不变,但只在第二阶段才开始给药。
给药的这一过程又分为三个阶段。起初,研究人员会在志愿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他们输入药物,因此这时志愿者对缓解疼痛不会有任何预期。结果发现,志愿者们对疼痛感受的平均评分从未给药时的66下降到了55。而后,在继续给药并保持剂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人员才开始告诉志愿者被输入止痛药物。此时志愿者们的疼痛程度下降到了39。接着,研究人员开始告诉志愿者已经停止给药,并警告这可能会使疼痛感增强。而实际上药物的剂量仍然没有变化。但志愿者对疼痛的评分却增加到了64,这几乎相当于第一阶段时没有给药时他们的感受。
负责该研究的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艾琳特雷西称,大脑成像显示患者确实是通过类似于预期的这种机制打开或关闭了大脑中的某个开关,并通过这个开关对实际疗效产生正面或负面的效果。“安慰剂效应”与“反安慰剂效应”的提出,到现在已超过五十年了,却仍然很明确地时常出现在实验的医疗情境里。而这种效应之所以会存在,就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个结论同样适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然就包括教育学生这个领域。
抛开医学上的、狭义的安慰剂效应,广义的安慰剂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学校运动会上,为增强身体机能,老师给某学生吃下两粒面粉制成的“药片”,结果果然在长跑中起到了作用。安慰剂效应,就是在实物帮助下的一种心理暗示。孝感一中“吊瓶班”乃至所有打吊瓶的学生,便都是在有意识地利用这种心理暗示,以求在高考中有优异表现。其实,据专家说,氨基酸对人体确实很重要,但绝不至于能起到提高智商、增加分数的神奇效果。学生们身体健康、活蹦乱跳的,本来是“吃个鸡蛋”就能解决的事,却纷纷挂起了吊瓶。就像学生们自己说的,备考期间神经紧张、身体吃不消,这种方式能让他们觉得在源源不断地补充能量,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战斗力”。或者说,别人都在挂,我也得挂,这样至少保证我不会输给别人这些心理,分明就是在充分利用“安慰剂效应”,其实补充的是什么不重要,关键是必须得挂上吊瓶补一补。所以,学生们挂吊瓶,求个心安,应该说是对于严酷的高考的一种应激反应。你不让他们挂吊瓶,他们还会想出别的办法来,说不定比这个更“雷人”。
从常规的孔子、文曲星,到近几年网络上异军突起的虚拟“考神”,再到颇为小众的文昌帝君、文殊菩萨,甚至还包括范进„„每逢高考时节,沾边不沾边的各路神仙都香火鼎盛。战袍、战靴、“上上签”圆珠笔、“逢考必胜”符„„打着高考旗号的周边产品也年年卖得火热。其中固然有玩笑的成分,也有人称之为迷信,不管是归类为哪一种,背后却透出应试教育下高考的巨大压力,以及面对这种压力时学生的心理波动,这正是这些外物安慰剂出现的根本原因。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程专家林薇也发表过自己的看法:“迷信的本身,说穿了就是一种心理暗示行为。某时某刻碰巧实现,就“固着”下来的心理状态。对于拜文曲星,从社会角度而言,正确引导学生方面,我是不赞成的,这会让学生把努力的希望寄托在外界事物上。面对高考等重大考试时,学生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应该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排解,比如解压训练、冥想、放松训练等等。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通过科学手 段调试心理,需要资源,很多地方的人平时没有渠道获得这些帮助,学校里也没有合适的心理老师。再加上这是一个长期起效的过程,对于当时当刻,各种训练已经“来不及了”。为了排解压力增强信心,学生“病急乱投医”,拜神可以起到心理学上“安慰剂”的作用。比如学生成绩其实很好,但总爱紧张,拜了神后,他通过“自我麻醉”,觉得有了神灵保佑,心情能够稳定下来,我认为也OK。”值得商榷的是,学校统一组织这种方式不妥,对孩子的自我驱动、解决问题方面都没有益处。只组织尖子生,不包括普通学生,这种差别化的对待也是一种软暴力,对普通学生会造成伤害。难道普通学生不比尖子生更需要安慰剂吗?
教师们可以利用“权威”和“信任”带来安慰剂效应,比如用一些所谓权威的测评来给学生一些虚拟的但又是带鼓励性质的结论来给学生一些自信。爱和信任是最容易找到的安慰剂,对学生的爱、信任和鼓励可以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孩子进行“你能行,你能够学得更好”等鼓励,能让受教育者认识自我,挖掘潜能。我们知道,爱迪生在小学仅仅上了三个月就被开除了,理由是“智力低下”,但是爱迪生的母亲坚信自己的孩子绝不会是傻瓜,经常鼓励自己的孩子,要他坚持读书,爱迪生得到母亲的鼓励,经过不懈努力,成为伟大的发明家。《窗边的小豆豆》中可爱的小豆豆在第一所学校被劝退,却在巴学园里遇到了懂得教育艺术,富有爱心和教育智慧的小林校长,“你真是个好孩子!”这样一句温暖的话照亮了小豆豆的一生,也成就了今天的黑柳彻子。因为孩子相信老师的判断和话语,所以老师的话带着强大的心理暗示,使孩子相信自己是好的,安慰剂效应得以成功起作用。由此可见,心理上的安慰剂对于我们的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安慰剂效应是一种不稳定效应,会随着外界的条件变化而受影响,对那些渴求进步、对教师充分信任的学生能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出现希望达到的效果,所以,就出现了有时效果比较明显,有时不明显的现象。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自己是被关心,呵护,关爱和鼓励,令他们对生活和学习充满希望,对自己充满自信,发挥安慰剂效应的正性作用,促进其逐渐进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醒教师:“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我们不要以一种眼光看学生,不能随便的对一些学生下结论为“差生”,“无药可救”。李希贵在他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写道:“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有小草的魅力,我们的教育不是用模具生产物品,千人一面,我们教育的对象千人千面,因材施教,才会让孩子扬长避短,个性的成长。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看待学生,更加积极的期望学生,创造出更多的“神奇。”
在面对孩子时,安慰剂效应也好,还是俗称的暗示效应也罢,他们都有着相似之处,都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身为教师,孩子们对我们充满着信任,我们更多的是给孩子积极的暗示,多鼓励孩子,肯定孩子,给他们一些精神动力,这样,孩子们就会顺着我们的期望努力并且健康向上的发展了。参考文献: [1] Ulrike Bingel,《科学—转化医学》杂志,2011 [2] 肖川,《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岳麓书社出版 [3] 刘儒德等,《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朱永新主编,《教育的奇迹》高等教育出版社
[5] 窦桂梅等,《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 [6] 傅道春主编,《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五篇:字体与大小对照
微软二号字微软二号字
微软三号字
微软小三
微软四号字
微软小四
微软五号字
微软小五
微软六号字
微软小六
微软七号字 微软八号字
微软6.5 微软7.5 微软8 微软9 微软10 微软10.5 微软11 微软12 微软14 微软16 微软18 微软20
宋体二号字宋体二号字
宋体三号字
宋体小三
宋体四号字
宋体小四
宋体五号字
宋体小五
宋体六号字
宋体小六
宋体七号字 宋体八号字
宋体6.5 宋体7.5 宋体8 宋体9 宋体10 宋体10.5 宋体11 宋体12 宋体14 宋体16 宋体18 宋体20
仿宋二号字仿宋二号字
仿宋三号字
仿宋GB小三
仿宋四号字
仿宋小四
仿宋五号字
仿宋小五
仿宋六号字
仿宋小六
仿宋七号字 仿宋八号字
仿宋6.5
仿宋7.5
仿宋8
仿宋9
仿宋10
仿宋10.5
仿宋11
仿宋12
仿宋14
仿宋16
仿宋18
仿宋20
黑体二号字黑体二号字
黑体三号字
黑体小三
黑体四号字
黑体小四
黑体五号字
黑体小五
黑体六号字
黑体小六
黑体七号字 黑体八号字
黑体6.5 黑体7.5 黑体8 黑体9 黑体10 黑体10.5 黑体11 黑体12 黑体14 黑体16 黑体18 黑体20
楷体二号字楷体二号字
楷体三号字
楷体小三
楷体四号字
楷体小四
楷体五号字
楷体小五
楷体六号字
楷体小六
楷体七号字 楷体八号字
楷体6.5
楷体7.5
楷体8
楷体9
楷体10
楷体10.5
楷体11
楷体12
楷体14
楷体16
楷体18
楷体20
仿宋二号字仿宋二号字
仿宋三号字
仿宋小三
仿宋四号字
仿宋小四
仿宋五号字
仿宋小五
仿宋六号字
仿宋小六
仿宋七号字 仿宋八号字
仿宋6.5
仿宋7.5
仿宋8
仿宋9
仿宋10
仿宋10.5
仿宋11 仿宋12 仿宋14 仿宋16 仿宋18 仿宋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