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食品安全监管培训教案

时间:2019-05-13 20:1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0食品安全监管培训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0食品安全监管培训教案》。

第一篇:00食品安全监管培训教案

食品安全监管培训教案

一、法律法规介绍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在我国,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早在1995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在此基础上,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从制度上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而制定的,其中确立了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全文共十章104条,今年《食品安全法》启动修订,如何重典治乱成必将成为焦点。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3、《食品标识标注规定》

4、《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5、《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规范》(GB2760-2010)

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程序

1、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按照地域管辖原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所在地的省级或者市(地)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申请。

2、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申领食品生产许可证,应当按规定提供相应的材料。

3、省级、市(地)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接到企业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审查。

4、自受理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之日起,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在60日内做出准予许可或者不予许可决定。

产品检验所需时间(包括样品送达、检验机构检验、异议处理的时间)不计入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5、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发出后,省级或者市(地)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组成核查组,依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通则和审查细则,在20日内完成企业必备条件和出厂检验能力现场核查。现场核查时间一般不应当超过2日。

6、企业应当在封样后7日内将样品送达检验机构。检验机构收到样品后,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检验,在15日内完成检验工作(检验项目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7、企业对检验的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检验结果之日起15日内,向组织检验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其上一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复检申请。对符合复检条件的,应当及时组织复检。

8、由市(地)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受理审查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将企业申请材料、现场核查和产品检验材料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审批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统一汇总审核企业材料,按有关规定做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

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审批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40日内将企业申请材料、现场核查和产品检验材料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质检总局按有关规定做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

国家质检总局、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做出许可决定前,或者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上报企业材料前,应当在刚讲第六条规定的时限内组织许可前抽查。

9、对现场核查和产品检验合格的企业,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做出准予生产许可的决定,并自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企业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及副本。

对现场核查或者产品检验不合格的企业,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做出不予生产许可的决定,并自做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企业发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10、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对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进行公告,并将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发证情况及时通报卫生、工商等有关部门。

11、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3年。有效期届满,企业继续生产的,应当在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6个月前,向原受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换证申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按规定的程序对企业进行审查并换发证书。

12、在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产品的有关标准、要求发生改变的,省级或者市(地)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按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要求组织必要的现场核查和产品检验。

企业的生产条件、检验手段、技术或者工艺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当在变化后20日内提出申请。省级或者市(地)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按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通则和审查细则的规定重新组织现场核查和产品检验。

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目录 1.粮食加工品:小麦粉、大米、挂面 2.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食用植物油

3.调味品:酱油、食醋、味精、鸡精调味料、酱类 4.肉制品:肉制品

5.乳制品: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 6.饮料:饮料 7.方便食品:方便面 8.饼干:饼干 9.罐头:罐头

10.冷冻饮品:冷冻饮品 11.速冻食品:速冻面米食品 12.薯类和膨化食品:膨化食品

13.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糖果制品、果冻 14.茶叶及相关制品:茶叶

15、酒类:白酒、葡萄酒及果酒、啤酒、黄酒

16、蔬菜制品:酱腌菜

17、水果制品:蜜饯

18、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炒货食品

19、蛋制品:蛋制品

20、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可可制品、焙炒咖啡

21、食糖:糖

22、水产制品:水产加工品

23、淀粉及淀粉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

24、糕点:糕点食品

25、豆制品:豆制品

26、蜂产品:蜂产品

27、特殊膳食食品:(未列出)

28、其它食品:(未列出)

五、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备条件

(一)卫生要求。企业周围应无有害气体、烟尘、灰尘、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扩散性污染源。

(二)生产资源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与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相适应的生产设施生产设备以及原料处理生产加工、原料与成品贮存等场所。使用特殊设备生产加工食品的,还应当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要求。

(三)原辅材料要求。食品生产加工所用的原辅材料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规定,不得使用非食品用原辅料生产食品。

(四)生产加工要求。食品加工工艺流程应当科学合理。(五)产品要求。企业必须按照有效的产品标准组织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审查细则的强制性规定以及企业明示的质量要求。

(六)人员要求。企业负责人应当了解产品质量法律法规和企业的产品质量责任、义务。检验人员应持证上岗。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人员应当身体健康,无传染病。

(七)检验要求。企业应当进行生产过程检验和出厂检验。(八)包装及标签标识要求。用于食品包装的材料、定量包装食品的净含量、及食品标签标识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食品标签标准和相关产品标准中的要求。

(九)贮运要求。企业库房的条件应当与相关食品的贮存要求及生产规模相适应,成品库原则上应当专库专用。食品运输用的车辆、工具必须清洁卫生,不得将成品与污染物同车运输。有冷藏(冻)运输要求的食品,食品生产企业应具备冷藏(冻)运输车辆及工具。

(十)质量管理要求。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全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实施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严格岗位质量责任,加强质量考核。

七、食品安全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看:资质

1、营业执照

2、生产许可证

3、工作人员健康证 二看:生产过程控制。

1、具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定;

2、生产设备运转正常;

3、食品添加剂使用符合要求;

4、关键质量控制点记录完善、运转正常; 三看:成品质量控制。

1、出厂检验方式(批批检,部分检,不检);

2、检验记录完整;

3、计量器具检定符合要求;

4、包装材料索证;

5、包装标识符合要求;

6、销售记录完整;

7、产品销售区域; 四看:卫生条件。

1、环境卫生符合要求;

2、个人卫生符合要求;

3、食品用工具及设施卫生符合要求;

4、生产过程的交叉污染情况;

5、洗手、更衣、消毒措施有效;

九、在食品生产现场看什么? 五看:不合格品控制。

1、原料中不合格品控制;

2、半成品中不合格品控制;

3、成品中不合格品控制;

六看:成品包装即产品的表示标注规定,有没有加贴质量安全标志(QS标志)等

七看:假、冒、伪、劣食品

八、监管工作主要手段

三大措施:一是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即“QS”制度;二是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食品质量进行抽查抽检;三是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巡查、回访、后处理、年度审查等日常监管。

(一)、巡查:

1、厂区卫生:(1)、周围应无有害气体、烟尘、灰尘、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扩散性污染源;

(2)、厂区不得饲养家禽;

(3)、坑式厕所距离生产厂区25以外;

(4)、厂区必须保持整治,不得发现随意堆放的垃圾。

2、三个环节:(1)、仓储环节 ①、原辅料采购:

A、原料应新鲜,没有变质霉烂; B、不含有毒有害物,不应受污染; C、无使用非食用原料;

D、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原料、辅料应为有证企业生产产品。

E、盛装容器应无毒无害,不受污染;

②、原辅料运输:根据原料特点保鲜、冷藏、保温。③、原辅料贮存:

A、分类分批贮存,并有明显标志; B、离墙离地;

C、仓库封闭,有效阻隔虫、蝇、鼠进入。

④、卫生管理:仓库应清洁卫生,地面不得有残渣、污水。

⑤、成品库 A、按品种、批次分类存放; B、离墙、离地堆放; C、不得贮存有毒有害物品; D、有防鼠、防虫措施;

E、定期清扫、消毒,保持卫生。(2)、生产环节 ①、卫生设施:

A、配备非手动洗手设施,且数量足够; B、配备干手设备;

C、工作鞋消毒池(并非所有产品都要); D、更衣室;

E、有防蝇、防鼠、防虫等措施; ②、厂房设施:

A、地面应用无毒、防滑材料铺设,不积水; B、墙壁使用无毒材料履盖; C、房顶无灰尘;

D、敞开式生产线、裸露食品上方的照明设备应有防护装置。

③、有毒有害物质管理

A、清洗剂、消毒剂等应有固定包装,标示“有毒品”字样;

B、贮存于固定库房或橱柜; ④、生产设备

A、使用无毒、无害的材料制成; B、及时清洗,保持洁净。⑤、工艺流程

生产工艺流程应合理,原料处理、半成品处理、加工、成品、包装、容器清洗等工序应分开,特别是熟料与生料更要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⑥、员工卫生:

A、穿戴有工作衣、帽、手套、口罩;

B、不得带入个入物品,如衣物、食品、化妆品等。(3)、添加环节

①、有专用配料间、专人管理、专用称量器具; ②、分架、分区堆放;

③、有食品的添加剂使用配料表和领用、使用记录。

3、四本台帐:原辅材料进货台帐、添加剂使用台帐、产品销售台帐、检验台帐。

4、五项制度:卫生监督制度、添加剂管理制度、产品检验制度、标准化管理制度、员工进场卫生培训制度。

(二)、抽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由国家和省级政府的质量监督部门组织实施,监督抽查主要有两种形式:国家组织的为“国家监督抽查”,省级质量监督部门组织的为省级监督抽查。国家和省级监督抽查一般每季度组织一次,根据产品质量监管的实际需要,国家和省级产品质量监管部门还随时可以组织产品质量的专项抽查。

(三)、回访:执法检查单位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被查处问题和抽样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回头看,以督促企业对问题进行整改,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四)、年审: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获证企业在证书有效期内每年进行一次年审。获证企业自取得生产许可证之日起,每年度应当向省级许可证办公室提交自查报告。并审请进行年检。获证未满一年的企业,可以下一年度提交自查报告。

(五)、后处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后处理是质监部门根据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发布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的通报、公告,责令生产加工不合格产品的企业整改、限期复查,召回不合格产品,跟踪检查,并根据不合格产品严重程度依法进行行政处罚等的相关活动。

四、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督管理(一)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我们每天的生活中都接触到食品添加剂,离开了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就没有现代化的食品工业。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食品添加剂种类有: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增稠剂、香料、发色剂、酸度调节剂、水分保持剂、抗结剂、抗氧化剂、漂白剂、乳化剂以及营养强化剂、食品加工助剂等。

(三)食品添加剂使用要求 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 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剂;

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的除外。

(四)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家规定可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是经过了严格的动物试验,在规定使用的范围和剂量内使用是绝对安全的。但实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生产者为了自身的利益,超量或超范围使用。

(五)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蜜饯、酱菜: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甜味剂(甜蜜素、糖精钠)、人工合成色素

面粉:过氧化苯甲酰、溴酸钾 在国家强制性标准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每千克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含量不得超过0.06克。

干菜(黄花菜、木耳、腐竹等):二氧化硫残留量 肉制品:亚硝酸盐、色素、防腐剂 油炸、膨化食品:铝

水发水产品:甲醛、二氧化硫(六)几种常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限量 苯甲酸/苯甲酸钠(g/kg)低盐酱菜、酱类0.5 蜜饯;葡萄酒、果酒、软糖0.8 预调酒(苯甲酸钠)0.2 酱油、食醋1.0 果酱(不包括罐头)果汁(味)型饮料 碳酸饮料0.2 果汁(果味)冰1.0 食品工业用塑料桶装浓缩果蔬汁2.0 复合调味料(苯甲酸钠)0.6 半固体复合调味料、调味糖浆1.0

九、食品安全监管常遇到的问题

三大问题:原料问题、添加剂问题、污染问题

(一)、食品生产企业的主要有5种问题:(1)超出许可范围、超过生产许可有效期生产加工食品;(2)使用过期的、失效的、变质的、污秽不洁的、回收的、受污染的、无证企业生产的食品或者非食用的原料生产加工食品;(3)不能持续保持应当具备的环境条件、卫生要求、厂房场所、设备设施或者检验条件;(4)在食品生产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5)伪造产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

(二)、食品生产小作坊也有5种问题:(1)使用过期的、失效的、变质的、污秽不洁的、回收的、受污染的的食品或者非食用的原料生产加工食品;(2)不能持续保持应当具备卫生要求;(3)在食品生产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4)伪造产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5)在商品定量包装上存在短斤少两,欺骗消费的行为。

案例 食品案例一

某食品监督员对一食品工厂进行检查,发现该厂现场无任何食品检验设备,经询问,该厂也没有委托技术机构进行检验,食品监督员向执法人员举报,再由执法人员对该厂进行处罚,即生产者不具备检验能力和条件签发合格证。

请问该案的证据充分吗?还可以补充哪些证据?(补“合格证”)食品案例二

某食品监督员对一生产鲜奶的厂家进行日常监督中,发现该厂职工正在使用优质、名牌奶粉进行加工生产,该批产品仍使用原鲜奶的外包装,包装上未写明“复原奶”,该厂负责人出示了:有效的许可证和刚收到的法定机构出具的“食品卫生检验报告”,食品监督员准备向执法人员举报:以假冒定性,对该厂实施处罚。

请问是否正确,为什么?(正确)食品案例三

某食品监督员对一生产食品的厂家进行了日常监督,经查明,该厂有独立法人资格,受另一省外公司委托加工生产食品,该食品的外包装上写明了委托的省外公司的厂名和地址名,食品监督员准备向执法人员举报:以伪造产地定性,对该厂实施处罚。

请问是否正确,为什么?(错误)食品案例四

食品监督员对一生产粉条的工厂进行监督,该厂工人用优质玉米淀粉加工生产粉条,粉条成品使用的外包装上标注:食用佳品等内容,符合GB7718规定,食品监督员发现该厂车间、原料库的全部优质玉米淀粉包装上标注:产品执行标准:GB12309,食品监督员立即向质监局执法人员举报。

请问是否正确,为什么?(正确,GB8885-2008)

第二篇:食品安全监管

按语:在申论考试中,特别强调多角度分析问题,其中,“主体的思想、主体的利益、主体的素质、制度(体制机制)、技术”这五个方面是分析问题的基本角度。

从“瘦肉精”事件看食品安全监管张兴华 《 人民日报 》(2011年05月05日07 版)“瘦肉精”早已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但有关事件仍屡有出现。那么,发生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在监管方面有何原因?应如何有效治理?

关于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产业集中度低,监管成本高。食品从田间到餐桌,包括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诸多环节。在这个长长的链条中,产业集中度非常低。据统计,在全国40多万家食品加工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500万元)仅3.7万多家,比例不足一成。由于农户分散经营,在食品行业的上游产业集中度更低。产业集中度低,必然导致监管成本高。从生猪产业的中游看,现有政策要求对生猪进行一定比例的抽检,但由于对散养户的检测费时费力,在实际操作中抽检对象主要选择规模养猪场,散养户的检查基本成了空白。从生猪产业的上游看,分散化的饲养格局导致饲料及兽药等产品的销售只能主要依靠当地的经销商。这些经销商一般规模小,大多是散兵游勇,很难监管。从生猪产业的下游看,以农户散养为主的生产结构导致流通环节存在大量经纪人、猪贩等中间商。这些中间商流动性强,导致猪肉产品的源头难以找到、生产过程难以追溯。

制度设计不合理,监管效率低。一是多头管理,效率低下。从饲料、兽药生产到生猪饲养、流通、屠宰、销售等环节,涉及农业、质检、工商、卫生、商务等多个部门。众多监管部门在职责上存在重叠交叉,造成监管责任不清。一旦出现事故,难以问责,结果是多顶“大檐帽”管不好一顶“破草帽”。二是主体单一,势单力薄。目前,食品安全监管由政府相关部门承担。事实上,像这样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食品安全监管,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执法环境差,政策执行难。一是少数监管人员失职、渎职。二是地方保护。就猪肉生产而言,产品一般主要供应外地市场,所以,有的地方政府缺乏监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出了事,则会影响当地干部的前途。三是劣币驱逐良币。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无论是当年的奶制品,还是现在的肉制品,只要能迎合消费者的直观判断,就能卖上好价钱。添加“瘦肉精”后,猪就成了“健美猪”,收购价就高,结果自然是违法者竞争力强,劣币驱逐良币。四是执法方式不当。执法者需要给市场明确的预期,无论何时何地都以明确的标准一以贯之地惩罚各种违规行为,不能让人存有侥幸心理。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在重大安全事件发生之后开展“运动式”执法,缺乏长效机制。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

长远治理。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失职渎职、地方保护、执法方式等问题,涉及深层次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来解决。从专业技术的角度看,在食品安全的长远治理方面,可以在产业链整合以及科技攻关等产业政策上有所作为。治理像“瘦肉精”这样的顽疾,需要对食品行业的产业链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另一方面,“瘦肉精”事件之所以屡禁不止,与消费者对瘦肉的偏好有关。因此,需要加强对瘦肉型生猪品种的研究,降低瘦肉型生猪仔猪的购买及饲养成本,从而使“瘦肉精”的市场逐渐丧失。

现实治理。应尽快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监管制度。一是建立食品安全统一而垂直的管理体制。有效的管理制度必须是权力和责任对称的。应建立统一的食品监管机构,将各部门的职能统一起来,并实行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制,全面负责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监管。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多头管理,而且可以遏制地方保护主义。二是构建立体监管网络。在食品安全监管上,需要构建以政府管理为主、社会监督为辅、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监管网络。媒体可起到舆论监督作用,社会组织可在专业技能方面发挥优势,消费者则可通过维权行为(包括集体诉讼)遏制不法行为。

第三篇:食品安全监管

以效能建设为契机全力提升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水平

——在全市系统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会议上的交流材料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市局党组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转变观念、提高效能”解放思想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紧密联系我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实际,以健全机制为抓手,扎实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我们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创新思路、大胆实践,注意巩固和提高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成果,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稳步提升,受到国家和省食品安全综合考评组的充分肯定和市政府的表彰。

一、主要做法

(一)抓住两条主线,调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积极性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中,我们牢牢抓住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这两条主线,督促相关监管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鼓励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依法规范生产经营,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效能。

一是对各相关监管部门全面开展量化考评,建立健全监督激励机制。2006年初,我们牵头联合市农委、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局、工商局和商务局组成考评组对市辖各县、区政府和12个职能部门2005年食品放心工程开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检查,对工作优秀的县、区和职能部门进行了表彰,对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和部门提出了整改要求并进行了通报。这是我市第一次对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进行大考,对各被评价单位震动都很大。受表彰单位深受鼓舞,干劲更足;其他单位也不甘落后,奋力争先。为推进工作深入开展,我们2006年又制定了《蚌埠市食品安全管理指标评价方案》。与2005年量化考评细则相比,新的《评价方案》更加适合我市实际,更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2006年年底,由我们牵头,抽调相关监管部门人员组成综合评价组,对各县区和14个相关部门2006年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综合考评。通过连续不断的综合考评,肯定了各县区和各有关监管部门成绩,查找了工作中的不足,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监管监督检查激励机制,有效促进了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深入开展,为推进食品放心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全面推行信用体系运行机制,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为此我们以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为契机,推动企业规范生产、自律经营,有力提升了全市食品安全水平。我们与相关监管部门一起在全市确定了539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参加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创建。全市有55家食品单位被推荐到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进入复审。我们组织了16位食品安全专家对上述企业进行审核确定,最终有44家食品企业脱颖而出,被评为蚌埠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诚信单位。市政府陈启涛市长亲自为诚信单位授牌,有力地调动了食品企业诚实守信的积极性。

(二)夯实三个平台、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

1、完善食品安全协调机构这个平台,保证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效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牵头部门、作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指挥者和组织者,只有在综合协调、督查督办上多做工作、做实工作,才能发挥抓手作用,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借助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这个平台。我市成立由15个部门组成的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后,又适时对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成员进行了调整和增补,调整后的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共有成员单位27家。在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共同行动,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食品安全整治工作。2006年12月31日,经市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将蚌埠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更名为蚌埠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并保证各项措施和经费的落实。蚌埠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后,加大统一领导力度,进一步提高了食品安全综合管理水平。

2、加强食品协会这个平台建设,促进行业自律。在食品安全工作中食品企业法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由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没有具体的监管职能,很难与食品企业直接沟通和对话,无法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心声。而食品协会是联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桥梁和纽带,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食品协会这个平台规范企业行为,强化行业自律,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健康。我局牵头协调有关部门,成立蚌埠市食品协会后,积极吸收各个食品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参加协会,现已有团体会员近50家。在市食品协会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市又相继成立了豆制品协会和盐业协会。我们充分运用食品协会这个平台,在信用体系建设、扶持企业发展等多方面发挥协会的作用。市食品协会从强化企业自律入手,按照我市食品产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蚌埠市优秀食品企业”和“蚌埠市特色食品”的评选工作。目前已有11家食品企业和5家食品企业的5个食品品种通过了“蚌埠市优秀食品企业”及“蚌埠市特色食品”审核。通过打造品牌,提高蚌埠食品产品和食品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扶持优秀企业做大做强。

3、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这个平台作用,建立食品安全科学机制。由于食品安全涉及多个学科,技术含量比较高,因此我们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专家在制定食品安全发展战略和规划、建设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等方面的作用,让专家参与科学决策,保证结论的客观和公正。2006年初,蚌埠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后,我们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蚌埠名优食品企业和特色食品品牌评选活动中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提出各行业企业食品安全信用诚信单位候选名单后,由专家委员会委员对上述55家企业按照标准逐一进行现场检查,综合考评,打出分数。以此为基础,经征求市消费者协会等协会的意见,拟定了参评单位的食品安全信用等级。在“蚌埠市优秀食品企业”及“蚌埠市特色食品”的评选中,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也参加了的现场检查和评审,为推进我市食品安全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抓住四项重点工作,以点带面,全面履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

国家赋予我们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的目的之一,就是克服单个部门单一环节监管的局限性,加强各监管环节之间的衔接,提高监管的效能。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重点做了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为提高应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能力,降低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的损失,市政府出台了《蚌埠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省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指定安徽省首次Ⅲ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暨培训班在蚌埠举行。在我局的统一牵头和组织下,市各有关部门精心准备、周密安排,应急演练取得圆满成功。省政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领导以及省食品药品监管、公安、工商、卫生、质监、农业、商务等省直部门负责同志和全省17个地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的负责同志观摩演练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新华社安徽分社、新浪网、中国医药报、中国食品质量报、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和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等十余家新闻单位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进行了现场采访和报道。

二是联合多部门整治豆制品市场。豆制品市场的食品安全工作是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2005年,我局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卫生局和市农委联合制定《蚌埠市豆制品市场准入规范》,成立了专项整治办公室,对豆制品市场准入专项整顿做了全面部署。2006年,根据“帮扶一批、整治一批、取缔一批”的思路,我们联合上述几家单位对豆制品市场开展了不间断的联合执法检查活动,对不符合市场准入规范的豆制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查处。同时,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专题向市人大和市政协报告,市电视台等新闻部门对豆制品专项整治工作全程进行了跟踪报道,有力推动了豆制品市场专项整治的深入开展,目前,已有19家符合规范的豆制品生产企业通过验收,通过验收企业的产品在蚌埠市的豆制品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50%。豆制品市场准入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是加强信息宣传工作。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监测信息公开力度,提高食品安全工作透明度,2年来,我们联合市卫生、工商、质监、和农委对全市食品安全监督抽查信息发布了5期公告,并公布不合格食品生产厂家及不合格原因。在工作中,我们把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通过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争取领导重视,引起社会关注。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每月编发3期《蚌埠市食品放心工程简报》,及时报道食品安全最新监管动态,每一期简报都报送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和市政协等有关方面领导。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每次大的活动都联系相关媒体及时报道,不仅扩大了综合监管的社会影响,也促进了食品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四是加强督查督办。我们对媒体曝光和群众举报的每一起食品安全案件高度关注,及时督办,把综合监管职责“虚”事做实,实事做好。为了便于群众投诉举报,我们在蚌埠日报等媒体上公布了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及投诉举报电话,鼓励群众举报,接受群众监督。制度建立以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受理投诉举报食品案件32起,每次均迅速以核查函的形式书面通知相关监管部门核查,并要求7日内上报核查处理结果。所有投诉举报案件,各相关监管部门都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反馈处理结果。

二、几点体会

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历史重担落到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肩上,因此,作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必须要用创新的思维探索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新途径,要立足本地实际、着眼未来、理清思路、把握全局、突出重点,稳步提高驾御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能力。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我们体会到,要履行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强效能建设是转变机关职能、推进机关全面建设的重大举措。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立党为公、行政为民的理念,结合我市实际,突出解决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坚持群众事务重于泰山的执政理念,始终坚持“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的工作指导思想,增强求真务实的自觉性,提高为民服务的主动性,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管理和工作制度。

2、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完善的制度是抓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基础。食品安全的基础是行为规范,包括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各种政府行为、监管行为、企业行为的规范,这些规范的表达形式就是各种制度。一是规范政府监管部门的各类制度,包括责任制度、追究制度、监察制度、协调制度、应急制度、披露制度、考核制度等;二是规范和激励企业的各类规定,包括诚信制度、巡查制度、抽检制度、举报制度等;三是制度的落实,包括强化制度执行,严格制度约束。制度一旦实施,严格执行是管理有效和成熟的重要标志。我们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运作机制,实现了体制、机制、制度的有机统一,确保了食品安全协调机制高效规范运行。

3、要协调好与相关监管部门的关系。沟通协调与各部门的关系是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到多个部门,在监管链条中,每个环节都事关全局,忽视不得。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说到底就是协调各个监管部门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能齐抓共管,形成监管合力。要协调这么多的监管部门,正确处理好与各监管部门的关系就成为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工作中,既要积极主动、敢唱主角,也要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不端架子、尊重别人。工作中主要采取正面处理的方式,多表扬,多鼓劲,对监管部门的好做法及时反映,好经验积极推广,好措施大力宣扬。同时,与各部门不但要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也要建立情如亲人的个人友谊。把“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的思想贯穿到工作的每个环节,形成了相互尊重、融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和谐人际关系。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2007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2005--2007)的最后一年。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效能建设为契机全力提升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水平,确保我市食品安全。

前期,市政府已与各县区和各监管部门签定了2007年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目标,我们办公室将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加强督查督办,认真学习和宣贯《蚌埠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实施办法》,提高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能力。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积极倡导求真务实、高效快捷的工作作风,有效地推动了作风建设,但是,我们决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今后的工作中,要把加强机关效能和机关作风建设始终摆到重要工作议程,并抓紧、抓好、抓落实。创建服务型机关,努力做到热情服务;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学习正面典型,努力做到勤政廉洁;以昂扬的精神面貌、优良的工作作风,务求实效的工作态度,大力推进食品放心工程,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食品安全监管材料[定稿]

关于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思考

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全国都在探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应当说,通过2009年全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解决了部分突出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为监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食品安全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改善食品安全状况,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建立长效监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某某区政府从区情实际出发,提出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理念,即食品安全要从基层、基础抓起。基层,即指社区(村),社区(村)作为城市的细胞、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基础,也是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抓好社区(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的建设,才能保证全区食品安全的监管没有死角。

一、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监管体制不完善,监管存在脱节。首先是横向脱节。现阶段食品安全主要由四个主体部门负责监管,但监管部门基本上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分段监管”体制容易出现多头监管、职能错位、缺位和交叉分散等问题(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对小餐饮店的证照审批问题和行政执法过程中执法主体的确认等问题)。其次是纵向脱节。各级基层组织了解并掌握信息,但缺乏监管和执法职能,监管部门掌握监管和执法权力,但缺乏及时有效的信息,从而导致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到位,执法不及时。

2、基层监管机构不到位。由于体制和机制上的原因,我市的食品安全状况离广大市民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其中,监管人员的缺乏是制约我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提高的一个最大原因。在全市,街道(镇)一级虽然均成立了相应的食品安全协调机构,但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及工作经费,都属于兼职、义务性质。至于社区(村)一级,部分城区虽建立了一支兼职社区食品安全监督队伍,有一些经费,但实际工作繁重,也很难发挥他们及时发现、处理辖区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作用;各部门在社区(村)一级基本建立一支兼职的食品安全监督员队伍,但条线有区别,人员也相应有交叉,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合力。

3、行政执法难度大、成本高。一方面无证无照小餐饮有一定的市场需求。首先,江干正逢机遇,随着城市化推进,丁桥、九堡等的大型居住区块不断投入使用,农民安居房项目、新建小区等相继推出,但在这些居住区的周边往往没有足够的餐饮服务配套设施,不能满足广大居民用餐(特别是早餐)需求;其次,大量在建项目引入了大批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较低层次的生活需求,都导致无证无照小餐饮店和路边摊点的滋生。另一方面整治难度大。以专项整治中,取缔一家无证无照小餐饮店为例,往往需要卫生、工商、环保、城管、公安等多个部门联合执法,出动的执法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维持治安人员多达几十人,执法成本很高。而小餐饮店的违法成本很低,经常出现整治后“回潮”现象,整治很难彻底。同时整治情况复杂,涉及面广,部门执法往往要依靠基层的摸底、组织、协调、配合等大量的前期工作。

二、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设的重点

着重在三个环节上下功夫。一是要堵源头。从源头上堵截食品违法生产、经营,这是治本之策。首先要严格准入,把好审批关;其次是要管好出租房,把好租赁关。二是要重监管。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三是要严执法。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能姑息迁就,更不能视而不见。

三、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力量。首先,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加快各级、尤其是基层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设,从人员配备到设备购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保证食品安全日常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组建街道(镇)、社区(村)食品安全监督员队伍,每个社区(村)至少1名专职食品安全工作人员,充分发挥社区(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协助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把监管落到实处。建立食品安全社区预警机制和网格化监管制度。完善社区预警、执法联动、问责追究、学校教育等管理机制,构筑群防、群检、群查的全民监测网络。

(二)常态化开展食品“三小”行业整顿工作。小食品加工厂(场)、小食杂店、小餐饮店(以下简称“三小”)的状态和水平直接反映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整体形象。将“三小”行业的综合整治纳入日常性工作,全方位推进整个区域的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认识不能停留在“不出事,尤其不要出大事”的低水准上,要切实把食品安全,尤其是“三小”整治作为贯彻以人为本、保障民生的工作来抓,在思想上和工作上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基层食品监管机制。在社区(村)建立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组织,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人负责。建立辖区“三小”行业档案,摸清底数,实施动态数据跟踪。对辖区“三小”企业开展日常巡查,同时建立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制度,及时将巡查中发现的违规生产经营情况、食品安全隐患和群众举报的违规生产经营食品情况,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建立与监管部门间的监管信息交换、宣传教育互动、“监督”“管理”互补等工作机制。协助监管部门开展投诉举报的处置以及部门执法的保障工作等。

四、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做法。

我区在09年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街道(镇)工作的基础上,将示范创建工作进一步向社区(村)延伸,在全市率先开展食品安全达标社区(村)创建,达标社区(村)创建以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为目标,以“三小”整治规范为重点,以建立较为完善的社区(村)食品安全管理网络为基础,力争通过两年时间的创建,全区118个社区、6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创建工作。达标社区(村)创建过程中,我们明确目标,制定标准,落实责任,加大督查,加强考核,做到街道(镇)和部门上下联动、社区(村)全面发动,有序而扎实地推进创建工作,同时也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经营者和居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强;二是“三小”特别是小餐饮店的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三是小餐饮店的持证持照率明显提高;四是小餐饮店从业人员健康意识显著提升;五是街道(镇)和社区(村)二级监管网络得到完善。通过达标社区(村)创建,各街道(镇)和社区(村)对食品安全监管也创出了一些特色亮点。如凯旋街道整合部门力量,试行街道和部门联合办公,卫生、工商等部门联合巡查、联合执法制度,合力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采荷街道洁莲社区将食品安全纳入网格化监管,实行“划区包干、分工联系到户”制度;凯旋街道南肖埠社区成立由34家会员组成的食品行业商会,社区扩大服务受众面,与商会互动,加强行业自律;四季青街道钱塘社区与小区物业管理组织建立沙龙,发挥“六位一体”(城管、执法、公安、交警、社区、物业)联席会议的作用,把食品安全与物业管理结合起来,形成食品安全监管合力;闸弄口街道兰苑社区把食品安全纳入社区量化考核项目之一,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九堡镇九堡社区开展“五员合一”(质监协管员、公共卫生联络员、消防监督员、公共安全监督员、食品安全监督员)监管模式,实施电子动态监管,监管基础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五篇:质监系统食品安全监管基础知识培训

质监系统食品安全监管基础知识培训 系统, 基础, 知识, 培训, 监管

一、食品监管机制建设

1、“三位一体”

政府负总责、企业承担第一责任人责任、质监部门承担辖区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三位一

体”的责任机制。

2、市场准入

2002年7月第一批5类(米、面、油、酱油、醋)

“QS”是国家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的一项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包括三项基本内容,一是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对于具备基本生产条件、能够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企业,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准予生产获证范围内的产品;二是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未经检验或经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准出厂销售;三是实行市场准入标志即QS标志,没有加帖QS标志的食品不准进入市场销售。因此,食品生产企业只有取得了“QS”,即食品生产许可证,才允许生产销售食品。经销企业只能销售取得“QS”资格的生产企业生产且加贴“QS”标志的食品。国家对“QS”企业实行严格的证前把关和证后监管。食品企业只有具备生产条件、保证环境卫生、使用符合要求的原辅材料、生产工艺合理、配齐相关人员、加强管理、产品质量合格等条件,并通过审查组严格的现场核查和检验机构严格的发证检验,才能取得“QS”。同时,对取得“QS”的企业,质监部门每年还进行严格的证后监管,每年至少进行两次的巡查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对不能持续满足生产条件、产品质量不合格、管理滑坡的食品企业,政府对其采取回访、处罚、停产整顿、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等处理措施。

3、“11223344”

11223344”简称“三员四定、三进四图、两书两册一证一报告”。

11:即“一证”“一报告”,“一证”指28类食品生产企业要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一报告”指质监部门要定期向当地政府报告重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形势,提出对策。22:即“两书”、“两册”,“两书”为质监部门上下级之间要签订责任书,食品生产企业要向质监部门提交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两册”即建立乡镇分管食品安全领导和食品

安全协管员花名册。

33:即“三员”、“三进”,“三员指县级质监部门的监管员、质监部门在乡镇(街道)聘请的政府协管员和在社会上聘请收集食品打假及质量安全相关信息的信息员;“三进”指进村、进户、进企业,建立档案,掌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第一手材料。

44:即“四定”、“四图”,“四定”为定区域、定任务、定人员、定责任; “四图”,指制作食品企业数量变化动态图、食品行业分布图、监管责任落实图和食品安全警示图。

4、监管责任制、考评

三级签定责任状、责任片区及其考核。

5、分类监管制度 许可证定级、监管定级

6、食品添加剂备案

7、“3个环节、4本台帐、5项制度”

抓住三个环节,即要求在巡查、日常监管中抓住原料和成品仓储、生产过程管理、添加剂管理三个重点环节,严格按要求进行管理; 建立四本台帐,即指导企业建立原辅材料进货台帐、添加剂使用台帐、检验台帐、产品销售台帐,认真做好日常记录,并把四本台帐作为巡查的必查内容;健全五项制度,即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制度、添加剂管理制度、产品检验制度、标准化管理制度、员工进场卫生培训制度。

8、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理

一本预案;二个关键: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控制。

9、后处理

10、问题产品下架

11、协管员机制

食品安全协管员是协助有关监管部门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人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协管员主要协助质监部门对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企业和小作坊实施监管。协管员是质监部门从事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辅助力量。质监部门对协管员的管理包括四个方面:聘用、培训、考核、奖惩。

1、聘用。确定正式聘用关系,给予固定津贴补助,建立个人档案,记载协管员本人的工作、培训、考核情况。

2、培训。定期对协管员进行培训,宣贯最新的法律法规、政策要求,解答协管员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3、考核。对协管员实行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包括:巡查到位率,协管区域内是否出现重大食品质量问题,有无违法违规行为等。

4、奖惩。对考核结果优秀或及时发现重大食品质量安全隐患的协管员给予表彰奖励,并通报当地政府;对考核不合格,或出现违法违规的协管员,取消其协管员资格,追究相关责任,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12、达标、示范建设

13、小作坊承诺制度 每年签订承诺书

二、监管工作主要手段

三大措施:一是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即“QS”制度;二是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食品质量进行抽查抽检;三是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巡查、回访、后处理、审查等日常监管。

1、巡查:

(一)厂区卫生:

1、周围应无有害气体、烟尘、灰尘、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扩散性污染源;

2、厂区不得饲养家禽;

3、坑式厕所距离生产厂区25以外;

4、厂区必须保持整治,不得发现随意堆放的垃圾。

(二)三个环节:

1、仓储环节(1)原辅料采购: ①原料应新鲜,没有变质霉烂; ②不含有毒有害物,不应受污染;

③无使用非食用原料;

④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原料、辅料应为有证企业生产产品。

⑤盛装容器应无毒无害,不受污染;

(2)原辅料运输:根据原料特点保鲜、冷藏、保温。

(3)原辅料贮存:

①分类分批贮存,并有明显标志;

②离墙离地;

③仓库封闭,有效阻隔虫、蝇、鼠进入。

(4)卫生管理:仓库应清洁卫生,地面不得有残渣、污水。

(5)成品库

①按品种、批次分类存放; ②离墙、离地堆放; ③不得贮存有毒有害物品; ④有防鼠、防虫措施; ⑤定期清扫、消毒,保持卫生。

2、生产环节(1)卫生设施:

①配备非手动洗手设施,且数量足够;

②配备干手设备;

③工作鞋消毒池(并非所有产品都要);

④更衣室;

⑤有防蝇、防鼠、防虫等措施;

(2)厂房设施:

①地面应用无毒、防滑材料铺设,不积水;

②墙壁使用无毒材料履盖;

③房顶无灰尘;

④敞开式生产线、裸露食品上方的照明设备应有防护装置。

(3)有毒有害物质管理

①清洗剂、消毒剂等应有固定包装,标示“有毒品”字样;

②贮存于固定库房或橱柜;

(4)生产设备

①使用无毒、无害的材料制成; ②及时清洗,保持洁净。

(5)工艺流程

生产工艺流程应合理,原料处理、半成品处理、加工、成品、包装、容器清洗等工序应分开,特别是熟料与生料更要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6)员工卫生:

①穿戴有工作衣、帽、手套、口罩; ②不得带入个入物品,如衣物、食品、化妆品等。

3、添加环节

(1)有专用配料间、专人管理、专用称量器具;

(2)分架、分区堆放;

(3)有食品的添加剂使用配料表和领用、使用记录。

(三)四本台帐:原辅材料进货台帐、添加剂使用台帐、产品销售台帐、检验台帐。

(四)五项制度:卫生监督制度、添加剂管理制度、产品检验制度、标准化管理制度、员

工进场卫生培训制度。

2、抽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由国家和省级政府的质量监督部门组织实施,监督抽查主要有两种形式:国家组织的为“国家监督抽查”,省级质量监督部门组织的为省级监督抽查。国家和省级监督抽查一般每季度组织一次,根据产品质量监管的实际需要,国家和省级产品质量监管部门还随时可以组织产品质量的专项抽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意义有主要有三点:一是起到产品质量把关作用。通过对产品抽查及时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告之企业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二是掌握区域性质量状况。通过对抽查结果的分析,便于监管部门有效把握可能存在的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三是为政府提供预测产业发展的质量信息。通过向政府专报抽查情况,便于政府了解当地产品质量状况,为经济发展提供质量信息,服务产业发展。

3、回访:

4、年审:

5、后处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后处理是质监部门根据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发布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的通报、公告,责令生产加工不合格产品的企业整改、限期复查,召回不合格产品,跟踪检查,并根据不合格产品严重程度依法进行行政处罚等的相关活动。质监部门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后处理(这里指食品)工作原则上是这样进行的:

1、发布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的公告、通报,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发布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的公告、通报,对危及人体健康的严重不合格产品及生产企业予以曝光,警示消费。

2、召回不合格产品,并通知商业企业下架,对监督抽查中发现涉及危害人体健康和安全的严重不合格产品,质监部门将通知被抽查的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召回已经出厂销售的严重不合格产品,同时对库存的严重不合格产品做销毁处理;同时,还将通知

全省商业企业对不合格产品实行下架处理。

3、责令企业整改,限期复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出现不合格的生产企业,应当在接到质监部门责令整改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完成整改工作,并向负责监督抽查后处理的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整改报告,提出复查申请。质监部门接到企业复查申请后,在15日内组织复查,对整改到期无正当理由不申请复查的,依法处理。

4、回访跟踪,落实整改,质监部门建立对产品不合格企业回访制度,对产品不合企业进行回访检查,督促并核实企业的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及食品质量安全保证能力情况。

5、行政处罚,对监督抽查中发现的危及人体健康和安全的严重不合格产品,质监部门可以依照《产品质量法》、《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责令企业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并对违法生产行为进行处罚,同时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取缔:通报政府,与其它相关部门一起联合采取措施。

三、食品安全涉及的法律法规

79号令

国务院若干意见 特别规定(国务院503号令)

生产许可证条例:2005年9.1列入食品目录

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通则、细则

食品标识标注管理规定:食品名称、食品产地、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净含量、配料清单、执行标准、质量等级(加工工艺)、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及QS标志、警示标志10

项内容。

食品添加剂(2760)、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1994】等技术标准(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等,即将颁布的食品安全法)

四、食品安全监管常遇到的问题 三大问题:原料问题、添加剂问题、污染问题

1、食品生产企业的主要有5种问题:(1)超出许可范围、超过生产许可有效期生产加工食品;(2)使用过期的、失效的、变质的、污秽不洁的、回收的、受污染的、无证企业生产的食品或者非食用的原料生产加工食品;(3)不能持续保持应当具备的环境条件、卫生要求、厂房场所、设备设施或者检验条件;(4)在食品生产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5)伪造产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

2、食品生产小作坊也有5种问题:(1)使用过期的、失效的、变质的、污秽不洁的、回收的、受污染的的食品或者非食用的原料生产加工食品;(2)不能持续保持应当具备卫生要求;(3)在食品生产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4)伪造产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5)在商品定量包装上存在短斤少两,欺骗消费的行为。

办事提南 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

* 审批事项: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新申请、换证、扩项、变更生产场

所)

* 事项编码: 003591483A15030

* 审批类型: 行政许可

许可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9号)

《省级食品生产许可工作规范》(国质检监[2005]336号)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2004版)》

各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申请条件: 1.有营业执照; 2.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3.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检验检疫手段; 4.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技术文件和工艺文件; 5.有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6.产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7.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不存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投资建设的落后工艺、高耗能、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情况。8.法律、行政法规有其他规定的,还应当符合其规定。申请材料:

1、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

原件 3份 申请单位 盖章

2、工商营业执照

原件 3份 申请单位 盖章

3、卫生许可证

复印件 3份 申请单位从第三方机构获得 原件核对

4、企业代码证

复印件 3份 申请单位从第三方机构获得 原件核对

5、生产场所布局图

原件 3份 申请单位 盖章

6、标有关键设备和参数的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图

原件 3份 申请单位 盖章

7、质量管理文件

复印件 1份 申请单位 盖章

8、企业标准文本(执行企业标准的企业)

复印件 1份 申请单位 盖章

9、审查细则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复印件 3份 申请单位 盖章

10、原生产许可证复印件(换证、扩项、变更生产场所的企业)

复印件 3份 发证单位 原件核对

11、食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表(扩项、变更生产场所的企业)

原件 3份 申请单位 盖章

办理流程: 开始->受理->文审->现场核查->发证检验->资料审查->办理->审核->

审批->决定->制证->结束 过程图释: 数量限制: 办理期限: 25(工作日)时限说明: 承诺时间不包含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现场勘查、补件、上报(转报)等步骤所需要的时间。

收费标准及依据: 《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费等收费项目归属部门等问题的通知》(财综[2002]19号)、《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发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收费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1992]价费字496号)、《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核定73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检验收费标准的通知》(计价费[1996]150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新增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检验收费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03]1973号)审查费——每个企业2200元,同一次审查时每增加一个申证单元增收440元。产品质量检验费——依据《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核定73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检验收费标准的通知》(计价费[1996]1500号)、《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发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收费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1992]价费字496号)、《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新增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检验收费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03]1973号)进行收费。

受理部门: 省质监局

受理地址: 福州市华林路155号新华兴大厦

联系方式: 059187872565

表格下载: 食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表 下载 食品生产许可证补领申请书 下载 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 下载

食品生产许可证核发程序

(一)项目名称

1、食品生产许可证核发;

2、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核发;

3、化妆品及牙膏生产许可证核发。

(二)许可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三)实施机构:

1、食品生产许可:

受理机构:小麦粉、大米、挂面、食用植物油、鸡精调味料、酱类、糖果制品、果冻、茶叶、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蛋制品、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豆制品、蜂产品生产许可申请的受理机构为设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其他食品生产许可申请的受理机构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各受理机构的联系方式如下: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地址:福州市华林路147号,邮编:350003,联系人:黄传水,联

系电话:0591-88016019;

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地址:福州市杨桥中路杨南街83号,邮编:350025,联系人:朱世

岭,联系电话:0591-83739187;

审查发证机构: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罐头、冷冻饮品、葡萄酒、果酒、啤酒等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和规模以上白酒生产企业的白酒生产许可证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审查核发;其他食品的生产许可证和规模以下白酒生产企业的白酒生产许可证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

审查核发。

2、食品相关产品、化妆品及牙膏生产许可:

受理机构: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地址:福州市华林路147号,邮编:350003,联系人:

黄传水,联系电话:0591-88016019; 审查发证机构: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审查发证。

(四)许可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九条的规定,申请工业产品生产

许可证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是:

1.有营业执照;

2.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3.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检验检疫手段; 4.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技术文件和工艺文件; 5.有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6.产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7.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不存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投资建设的落后工艺、高耗能、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情况。

8.法律、行政法规有其他规定的,还应当符合其规定。

(六)提交材料(申请材料须多提交三份原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1、食品生产许可申请须提交的材料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在申办生产许可证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3份(申请书式样见附见);

(2)有效期内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企业代码证(不须办理代码证的除外)的复印件各3份;

(3)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3份;

(4)企业生产场所布局图复印件3份;

(5)标有关键设备和参数的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图复印件3份;

(6)企业质量管理文件复印件1份;

(7)企业标准文本复印件1份(执行企业标准的企业);

(8)已获得HACCP认证证书、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证的企业,提供证书复印件

3份;

(9)审查细则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2、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申请须提交的材料(1)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

①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企业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应当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除特别规定外,均为一式三份):

②《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申请书》;

③营业执照复印件(企业申请时需携带原件);

④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核发的符合要求的证明文件复印件(企业申请时需携带原件); ⑤企业生产使用的原辅材料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规定、安全卫生要求的《企业自我声明》(见《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通则》附件2); ⑥企业生产使用的原辅材料的种类超出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时,应提交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价报告; ⑦企业生产管理制度清单;

⑧产品型式检验报告(也可在企业实地核查时提交);

⑨产品使用说明书或产品标签(产品使用说明书或产品标签的内容应包括产品使用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用途、产品使用环境、使用温度、使用的原辅材料类型等文字、图示及警

示内容);

⑩产品审查细则中规定需要补充的其他材料。

(2)餐具洗涤剂、食用化工等相关产品生产许可申请申请须提交的材料

按相应《实施细则》要求提交材料。

3、化妆品及牙膏许可申请须提交的材料

(1)化妆品

①化妆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申请需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②《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附件1)一式四份;

③工商行政部门核发的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一份;

④《化妆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一份。

(2)牙膏

牙膏产品生产企业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须提交的材料(除特别规定外,均为一式三份):

①《牙膏产品生产许可申请书》; ②营业执照复印件(企业申请时需携带原件); ③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核发的有关符合要求的证明文件复印件;

④企业所使用的原辅材料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规定、安全卫生要求的《企业自

我声明》;

⑤企业所使用的原辅材料的种类超出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时,提交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安

全评价报告; ⑥企业生产管理制度清单; ⑦产品型式检验报告; ⑧产品使用说明书或产品标签; ⑨产品审查要求中规定需要补充的其他材料。

(七)审查通则及细则

1、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审查细则

2、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实施细则

3、化妆品及牙膏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实施细则

下载00食品安全监管培训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00食品安全监管培训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食品安全监管员培训工作会议讲话

    在全县食品安全暨食品安全监管员培训工作会议的讲话 首先,我谨代表县政府对钟局长、张局长在百忙之中,不辞辛劳亲临我县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天,县政府决定......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合集)

    农村食品安全不是游戏 最近,电视上总是出现这样的一个广告,广告里一个漂亮的小女孩把玩着手中的布娃娃,给她梳洗、穿衣,最后把它放在一个小餐桌前,餐桌上摆满了各种餐具和食物,广......

    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书

    二○○八年 强湾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责任书 强湾乡人民政府 责任人: 责任单位 责任人: 二○○八年 月日 二○○八年强湾乡政府食品药品安全 监管工作目标责任书 食品药品安......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保德县质监局食品质量监督工作总结 我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局的工作要求,我局紧紧围绕工作职能,按照县食安委的统一安排部署,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2019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XXXX坚决贯彻落实各类工作会议及各项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做到严格执法,责任到人,履职尽责,围绕食品流通、餐饮示范全覆盖工......

    食品安全监管总结报告

    食品安全监管总结报告3篇食品安全监管总结报告一_村食品安全工作在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年初布置食品安全工作中心和签定目标责任,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村的主要议事日程,站在构......

    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汇报为解决食品行业卫生环境较差、安全隐患较大、群众消费信心不足等问题,我县搭建智慧平台,创新监管机制,推进精细管理,织密食品安全立体防护网,着力守护好......

    网络食品安全监管

    网络食品安全监管汇报材料 ——沅江市标准质量、广告监督管理股 一、 我股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的做法,成效 1、以美团、饿了么等网络销售相对集中的地点为检查重点,在检查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