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生儿病房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管理措施.doc
新生儿病房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新生儿因其生理特点,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控制和降低新生儿病房,尤其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感染问题,是未来新生儿医学发展的重要问题,近几年我院新生儿病房重点加强了医院感染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加强新生儿病房环境管理
合理的布局,流程设计是避免交叉感染的前提,我院新生儿科设有医疗区(新生儿病房、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室)、接待区、配奶区、新生儿洗澡区等,实行无陪制度,病区设施与管理基本符合目前卫生部《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床位设臵及人员配臵合理,保证足够的床间距以及周围环境的通风清洁。重视病房清洁、消毒,每天定时进行两次自然通风后空气净化器净化;地面湿式清扫每日至少两次,床头每天采取一床一巾,湿式清扫,每月对病区进行彻底清扫。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国内外均提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新生儿感染传播的关键。加强在岗人员的在职培训,建立健全消毒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医护人员《消毒技术规范》的学习,一般诊疗物品,如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袖带、压舌板、吸引器、引流瓶、氧气湿化瓶、呼吸机、暖箱、蓝光灯等。根据物品性能及其污染后危险程度,选择不同水平的消毒灭菌方法,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脐部和皮肤黏膜护理,减少侵入性操作,应用无创通气技术,缩短各种管道留臵时间,以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3加强对医护人员洗手的监督与管理
从严格管理入手,新生儿病房特别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医务人员在接触每个新生儿前后均要洗手,这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而不是穿隔离衣和戴帽子、口罩。
在新生儿病房尤其NICU中因医疗护理程序多,医护人员接触患儿的机会比其他病房多,因此,手卫生在新生儿医院感染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一次全国性的调查中发现,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60%,接触患者前进行手卫生的仅35.6%。在工作繁重的条件下,手卫生的依从性下降,也就增加了接触传播的机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提出了应严格执行的手卫生标准,并要求在5个关键时刻进行手卫生: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进行清洁或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或分泌物后、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后。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应严格、自觉、主动地做好手卫生。树立预防医院感染理念,强化感染控制措施,切记洗手最重要。
4提高对常见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处理能力
新生儿医院感染可由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引起。最常见的为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产超广谱β-内酰胺霉(ESBLs)细菌感染、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新生儿真菌感染和导管相关感染等,为了减少抗生素耐药,特制定以下措施;(1)在应用抗生素前要取标本送检微生物学检查,如血培养、气管分泌物、脑脊液、尿液、粪便检查等;(2)尽量使用窄谱抗生素,如氨芐青霉素/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邻氯青霉素等;(3)不要将三代头孢菌素或碳烯酶类药物作为一线抗生素;(4)制定病房抗生素分级使用规范,避免滥用昂贵、广谱药物;(5)充分信赖病原学检查结果,如细菌培养阴性,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不支持感染,可放心停用抗生素;(6)C反应蛋白升高只是感染的非特异性指标,需注意鉴别非感染因素;(7)治疗感染,而非定植;(8)规范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标准以及用药疗程,避免长期大量使用;(9)注意隔离有细菌定植的病倒,避免致病菌扩散。
第二篇:2013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新生儿病房(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新生儿病房(室)应独立设置,布局合理,内设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隔离室、配奶间、沐浴室、治疗室等,各区划分明确,严格管理;病房(室)入口处设置缓冲区,内设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更衣、换鞋。
2.工作人员如患上呼吸道感染应戴口罩,患肠炎、痢疾、肝炎或皮肤感染应暂离新生儿室,防止交叉感染。皮肤有伤口的工作人员暂时停止与新生儿接触。
3.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90公分,NICU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一般新生儿床位的2倍。
4.新生儿视病情洗澡,所用朴粉、油膏、沐浴液、浴布、治疗用品等,应专人专用,避免交叉使用。尿布宜柔软、清洁、消毒、勤洗勤换,保持臀部干燥。
5.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早产儿暖箱等器材必须每日清洁、通风、或消毒,水槽每日更换无菌水。温箱停用时,排气孔要定期擦拭、海绵干式保存。
6.配奶用具必须保持清洁,配奶时应实施无菌操作,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
7.新生儿病房(室)室温应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按Ⅱ类环境要求配备空气消毒装置,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桌面、床台、地面等处的清洁整齐,地面湿式清扫。
8.婴儿出院后终末消毒,更换垫子套、床围、被套、病床用消毒液擦拭,每周大扫除、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9.疑似患传染性疾病患儿应安置在隔离病房,采取相应隔离措施,隔离标记明确,所用物品单独处置,出院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第三篇: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主讲:杨珺
时间:2010年5月20日
15:00 学习人员:
内容:1、2、3、4、5、6、7、8、9、10、新生儿病房分区:新生儿病房应相对独立,内设新生儿病房、隔离室、配奶室、沐浴室、各区域划分明确,严格管理。
门、门把手、窗台、墙、桌椅、台面清水擦洗。物表非致病性细菌总数< =5cfu/m3。
婴儿床、暖箱、蓝光箱、辐射台每日清洁,如有污染,随时擦洗;用毕终末消毒,清洁保存备用。
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清洁或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治疗。听诊器、雾化器每个患儿各用一个,患儿出院消毒后备用。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使Ⅱ类环境要求配备空气消毒装置,每天空气消毒机消毒空气2次,每次30分钟。开窗换气2-4次,每次15-20分钟。
地面保持清洁,每日消毒湿拖2次,如有病人分泌物等用消毒液湿拖2次清水擦净,不同区域使用不能拖布。
每周大扫除1次,扫除前后做空气培养,非致病菌数<=200cfu/m3。
新生儿病房设缓冲区,清洁区,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入内。入NICU参观、学习、见习一次不得超过5人。
工作人员至少每年健康体查1次,患呼吸道或其它感染性疾病,皮肤有伤口的工作人员暂时停止与新生儿接触。
工作人员进入病房需更换专门工作服、换拖鞋、戴帽子、如离开病房需换拖鞋、更衣或在工作服外加穿白大褂。保持工作服、帽子清洁、并于每周定时更换清洁,如有污染、随脏随换。拖鞋每周清洗消毒一次。
工作人员上班更衣后、护理前、后必须用洗手液及流动水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定期抽查作细菌培养。手消毒要求培养非致病性细菌总数〈0.5cfu/m3.医院查房检查、护士治疗护理每一个患儿前应用手消毒剂擦手,或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配奶及侵入性操作时,需戴口罩。
查看护理顺序:非感染区→感染区、辐射台上患儿→暖箱中患儿→婴儿床上患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足月正常体重儿。
接触肝炎、梅毒、严重感染与隔离患者时,需戴手套操作,操作后并洗手和手消毒。
患儿分区管理:感染、非空气传播传染病或疑似患儿安置在隔离病房,采取相应隔离措施,隔离标记明确,所有物品单独处置,出院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华年报告确诊隔离的患儿,要及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空气传播传染病传染病院。若患儿病情特殊需家属入病房探视者,可安排1名直系亲属,换鞋、穿隔离衣、11、12、13、14、15、16、戴口罩、帽子、洗手后,在本科工作人员带领下进行病房。
从江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
2011.11.1
第四篇:新生儿病房管理措施
新生儿病房管理标准
1.新生儿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和适宜的温度、湿度,室内每日常规紫外线 空气消毒,并做空气培养。
2.工作人员必须是无传染病者,并须定期做喉部细菌培养,以便检出带菌 者。新上岗工作人员经体格检查,合格者才能入室工作。
3.新生儿病室谢绝参观,新生病儿家属应按规定入室探视,非本室工作人 员不得入内。
4.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前必须洗手,戴好帽子、口罩,穿隔离衣,更 换专业鞋,每次护理新生儿前后,应洗净双手。感染患儿须分开放置及护理,先 护理非感染患儿洗净双手后再护理感染患儿。
5.新生病儿使用的面巾、奶头、奶瓶须经煮沸消毒,衣服、包布、尿布须 经熏柜消毒才可应用。新生病儿出院后,床位要进行终末消毒。
6.新生病儿入院时须称体重、测体温(每四小时一次连续三天),早产儿每 日称体重一次,其它新生病儿每星期称体重一次。新生病儿入院时应有家属在场,将其足纹印于病历纸上,手圈、床及包被外面,均需标明患儿的姓名、性别,以 便识别。
7.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坚守工作岗位,不得随意外出,要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 进行各种抢救。
8.新生儿病室内的器械、物品均应固定专用,专人管理,抢救药品和器械 随时补充,定时消毒,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故 障的一般处理。
9.认真、仔细地做好基础护理,新生病儿每天沐浴一次,注意耳后、手心、腋下、会阴部、臀部等部位的清洁,要求无分泌物、无臭味,注意臀部护理,大 便后用温水冲洗,如发现红臀及时处理;保持床单清洁、整齐,如有污迹,应随 时更换。浴盆每日消毒一次。
10.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除书面交班外,还要严格执行床头交班。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 由责任护师负责管理本组病人的日常护理、治疗及抢救工作。一、二、三、按监护指征入室,各项生命征要求逐项测量并记录 入室后即刻建立静脉通路,提供生命脏器功能状态的监护数据。对病人进行昼夜 24 小时床边监护,根据病情进行体温、心率、呼吸 及血压监护。
四、每天晨间护理进行每位患儿的擦澡、更衣、换尿布及各种管道的护理,按时喂奶并记录情况。(每次喂奶结束后将奶瓶清洗干净并浸泡,以备消毒。)
五、按规定的时间及时,准确地记录病情变化及用药处理情况,突发情况 随时记录,严格“三查”、“七对”,对手标上的床号、姓名、性别给药。
六、使用氧气者每天更换湿化水一次;使用暖箱者每天用 1:250 含氯溶 液擦洗暖箱一次,随时保持清洁同时更换湿化水。
七、保持监护仪整齐、清洁、舒适、安静、保持适宜的温度,定时开窗通 风,每天 2 次,每次 20 分钟(10am、4pm),使室内空气新鲜流通。
八、监护室内的一切物品、仪器、药物均定位放置、专人保管、定时检查、消毒、维修、保养,各班要严格检查、清点、记录,保证紧急使用。吸痰管、吸 痰杯随时更换送消毒备用。
九、书写本组病人的交班报告,准备与上夜班护士交班。
十、每班交、接班护士进行逐个患儿的床头交接,包括监护仪参数、输液 速度、患儿的情况等。
十一、患儿离开监护室时,必须由当班护士陪送交班,查对手标后解去手标,并与有关责任护师交班;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本病室死亡的患儿由本病室的护 士护理。
十二、做好下午探视家属的管理工作,热情接待,文明用语,耐心回答家属 提出的问题,必要时请医生解答。
十三、无陪病房,安全第一,各班都有注意随手关门。严格探视制度,下午 4 点探视时由工人把 NICU 第一道门;责任护师或指定的责任护士接待探视的家 属,其余时间进出室者随时关门。对出入室的患儿责任护师要把关,对进入 NICU 的陌生人要提高警惕,加以询问。
第五篇:新生儿病室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病室控制医院感染的
管理及护理措施
早产儿、低体重儿、窒息、吸入性肺炎是新生儿病室收治的新生儿危重疾病,需要在特定区域进行监护和治疗。
由于新生儿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能力不足和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其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弱,容易受病原体侵袭,易发生院内感染。
常见所致新生儿感染的部位是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霉菌等,会危害新生儿康复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我院于2007年元月—2008年12月共收住的新生儿319例,发生上呼吸道感染17例,皮肤感染8例、上呼吸道感染率为5.3%;脓疮症感染率为1.8%,因此加强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和护理,有效的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更好的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新生儿病室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空气污染:
新生儿病室是近年来逐渐被医院重视和分支出来的科室,存在许多建筑布局及功能不合理的问题。尤其是基层医院,新生儿室房间过小、过于密集,新生儿床单元占地面积不足3㎡,陪护探视人员多,病室人流量大,使病毒及细菌在空气中悬浮使室内空气受到污染监测空气菌落在733cfu/m3,并有霉菌生长。
1.2医疗用品污染:
用于患儿的器械:听诊器、体温表、小儿喉镜、新生儿气管插管、氧气湿化瓶等,会因操作不严密受污染,以致发生医院感染,经监测听诊器、小儿喉镜,氧气湿化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清洁消毒和更换,细菌培养结果均显示为菌落超标。(使用时间24小时)
1.3婴儿暖箱污染:
早产儿、低体重儿、低体温新生儿、置于暖箱内,由于培养箱内
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加大了置暖箱中的新生儿感染的危险性。对连续使用的暖箱操作窗及圆窗塑料套物体表面细菌培养;菌落超标,有霉菌生长,并于水槽、水杯的入口处监测出绿脓杆菌。
1.4非医疗用品的污染:
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婴儿床垫、毛巾被、澡具等用品的污染也是造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于婴儿床垫物体表面监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以致婴儿脓疮症皮肤感染的发生。奶瓶、毛巾置消毒柜内做消毒和保存,经监测有细菌超标生长现象。
1.5医护人员手的污染:
医护人员手也是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一个主要途径,是接触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于婴儿沐浴室护理员手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故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做好手卫生是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2、致危险因素的原因
2.1病室内空气质量不合格:
新生儿室过于密集,陪护及探视人员流动次数多,会带来更多的细菌污染。加上紧闭门窗,室内空气不流通是造成空气污染发生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2.2医院感染意识淡薄:
医务人员如对控制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忽略一些看似细小的环节,往往形成通过医疗用品及手的传播途径。比如,听诊器、手的污染、致病菌可通过这些外源传播。
2.3婴儿暖箱使用后未及时清洁消毒:
婴儿暖箱培养完婴儿后,不及时清洁和消毒,经监测水槽排水管口、水杯,细菌培养出绿脓杆菌,也是导致新生儿道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2.4新生儿用品置消毒柜内消毒和保存的误区:
消毒柜其温度并不能达到灭菌要求,监测其内毛巾及消毒柜内壁有大量细菌生长,存在医院感染危害。
3、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护理措施
目前新生儿医院感染已引起医院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管理,其有关新生儿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疗用品及非医疗用品、消毒、灭菌隔离,婴儿暖箱及时有效的清洁,消毒,监测和护理措施,对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管理及护理措施为:
3.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知识的认识和重视。尤其是加强产科、儿科、新生儿病房的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督导他们的无菌技术行为,并认真落实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3.2新生儿病房的空气消毒:
合理设置新生儿床单元,病室安装空气净化器,每日开窗进行有效通风30分钟,避免直流风。做好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控制陪护及探视人员。对病室物体表面、门把手每日用250mg/L84消毒液擦拭消毒。对隔离新生儿病室采用3%过氧化氢水溶液20ml/m3喷雾消毒。
3.3医疗用品的消毒
氧气湿化瓶及管道每日更换、消毒。湿化液每4小时更换(使用灭菌蒸馏水)听诊器、体温表等用品一婴一用一消毒。
3.4婴儿暖箱的消毒:
做好婴儿暖箱全面及时有效的清洁消毒和监测是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严格执行每培养完一个婴儿,对暖箱必须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制度,尤其是对水槽、水杯、操作窗、垫圈、圆窗塑料套空气输入管及床搁板的清洗和消毒,对以上易受污染,藏污纳垢的关键部件,用500mg/L84消毒液浸泡、擦拭,30分钟后,用清水清洗或擦拭,再用洁净无水布擦干;对操作窗、圆窗塑料套、水槽、水杯采样经细菌培养,均无菌生长,达到清除感染隐患的目的,避免由此引起的新生儿医院感染。
3.5医护人员手卫生:
每个新生儿床单元均放置洁夫柔消毒凝胶一瓶,供操作前后或连续操作时手卫生使用,做到每次接触每次消毒,为切断传播途径起到
有效的控制作用。
3.6非医疗用品的消毒:
奶瓶、奶嘴、毛巾、婴儿用品每次使用、清洗后均选压力蒸汽灭菌方法。做到一婴一用一灭菌,取消消毒柜内消毒和保存婴儿用品的方法。
3.7分组护理:
对隔离新生儿采取分组护理措施,床头标明隔离种类,护理用品床旁固定使用,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对隔离婴儿暖箱用后做好终末消毒,经监测合格,贴消毒合格标示。
3.8加强呼吸道护理:
针对呼吸道的感染因素,加强对新生儿呼吸道的护理管理,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利于痰液流出,吸痰时动作要轻柔、防止粘膜损伤。吸氧时每4小时更换氧气湿化液,鼻腔内有粘液用消毒棉花轻轻擦去,喂养过程中动作应缓慢避免误吸。
3.9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柔嫩,易擦伤感染应保持新生儿床垫、毛巾衣物洁净、干燥、无渣屑,每天清洗,防止肛门周围的粪便污染阴道及尿道,皮肤褶皱处扑上适量婴儿用粉,婴儿用品一婴一用一更换,避免交叉感染。
4.0脐部护理:
脐带脱落前应保持局部干燥。每日检查脐带有无渗血和脓液,涂以75%酒精消毒,用无菌辅料覆盖。
4.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提高产科技术,预防产科并发症,减少侵入性操作,避免外源性感染。
4.2加强监测、监督管理机制:
监测和监督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每月定期监测手术室、产房、婴儿沐浴室、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空气及物体表面,尤其是加强对婴儿暖箱的细菌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整改,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
5、小结
我院将新生儿病室作为重点监控部门,开展目标性监测,对存在的隐患、实施早期干预和防范。针对新生儿易感因素和部位,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避免和减少了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