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沐浴感染预防与控制SOP

时间:2019-05-15 14:3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生儿沐浴感染预防与控制SOP》,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生儿沐浴感染预防与控制SOP》。

第一篇:新生儿沐浴感染预防与控制SOP

新生儿沐浴感染预防与控制SOP

持有部门:妇产科

制订者:医院感染管理科审核者:尹书保

制订日期:2013年5月26日审核日期:2013年5月28日

执行日期:2013年6月3日

一、沐浴间基本设施要求

1、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2、沐浴区与储存区应分区明确;应设流动水沐浴池。储存柜保持清洁干燥,柜门有良好的密封性。

3、应有空调等保温设施。

4、具备必要的沐浴用品,如毛巾、无刺激性婴儿浴液、护臀霜、沐浴盆、一次性防水垫巾,围裙等。

二、沐浴基本要求

1、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不得接触新生儿。

2、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手卫生意识,指甲不超过指尖,不得配戴首饰、手表等物品。

3、每日沐浴前、沐浴后沐浴间应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干燥。

4、淋浴应一人二巾(洗澡毛巾和擦干毛巾)一垫,盆浴应一人一巾盆(或套一次性塑料套)。

5、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应分时沐浴,应先为早产儿、非感染性疾病患儿沐浴,最后为感染性疾病患儿沐浴。

6、每日沐浴结束后应清洗消毒沐浴用品,如沐浴池、沐浴喷头、沐浴垫等;更换台上的各种物品,并清洁擦拭台面。

7、新生儿沐浴使用后的毛巾应清洗消毒,早产儿和皮肤有破损的新生儿使用的衣物应压力蒸汽灭菌。

8、沐浴液等沐浴用品使用时瓶口应避免接触新生儿和工作人员,使用中应避免污染。

9、治疗、护理用品如眼药水等应一人一用,有效期内使用。

三、沐浴流程

1、关闭门窗,调节室内温度在26-28度之间。

2、做手卫生,穿抗湿罩袍或围裙。

3、调节水温,以手背或腕部皮肤感染不烫为宜。

4、查看新生儿皮肤及脐带情况。

(1)头部沐浴顺序:用拇指和中指捏住新生儿双耳,按眼睛(由内眦洗向外眦)→脸部→头发→擦干顺序。亦可沐浴结束后使用消毒棉签蘸0.9%生理盐水洗衣眼。

(2)身体沐浴顺序:颈部→胸部→腹部→腋窝→上肢→腹股沟及外生殖器(女婴应从前向后洗)→翻身→下肢→后颈→背部→臀部。

(3)将洗完的新生儿抱至台上,用擦干毛巾轻轻沾干全身。

(4)按相应操作规程护理脐带。

(5)将婴儿衣被、毛巾、一一次性防水垫巾等丢入指定容器,清洁双手后继续为下一个新生儿沐浴。

第二篇:新生儿沐浴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新生儿沐浴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沐浴区基本设施要求

1.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2.沐浴区与储存区应分区明确;应设流动水沐浴池。储存柜保持清洁干燥,柜门有良好的密封性。

3.应有空调等保温设施。

4.具备必要的沐浴用品,如毛巾、无刺激性婴儿沐浴液、护臀霜(鞣酸软膏)、沐浴垫或盆、一次性无菌巾、抗湿罩袍或围裙等。

二、沐浴基本管理要求

1.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不得接触新生儿。

2.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手卫生意识,指甲不超过指尖,不得配戴首饰、手表等物品。

3.每日沐浴前、沐浴后沐浴区应开窗通风或空气净化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干燥。

4.病情允许时宜选择淋浴。淋浴应一人二巾(洗澡毛巾和擦干毛巾)一垫(用于衬垫体重秤和沐浴垫);盆浴应一人二巾一盆(或套一次性塑料套)。

5.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应分时沐浴,应先为早产儿、非感染性疾病患儿沐浴,最后为感染性疾病患儿沐浴。隔离室的患儿到隔离室沐浴。

6.每日沐浴结束后应清洗消毒沐浴用品,如沐浴池、沐浴喷头、沐浴垫、围裙等;更换打褓台上的各种物品,并清洁擦拭台面、体重秤等。

7.新生儿沐浴使用后的毛巾应清洗消毒,首选热力消毒,必要时选择压力蒸汽灭菌;新生儿衣被按照《织物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处理,早产儿和皮肤有破损的新生儿使用的衣物应压力蒸汽灭菌。

8.沐浴液等沐浴用品使用时瓶口应避免接触新生儿和工作人员,使用中应避免污染。

9.治疗、护理用品如眼药水、油膏等应一人一用,有效期内使用。

三、沐浴流程

1.关闭门窗,调节室内温度在26~28℃。

2.做手卫生,穿抗湿罩袍或围裙。

3.调节水温,以手背或手腕部皮肤感觉不烫为度。

4.在拆褓台拆褓,查看新生儿皮肤及脐带情况,体重秤上铺放一次性无菌垫巾,新生儿称重后,连同一次性无菌垫巾置放于沐浴垫上。

(1)头部沐浴顺序:用拇指和中指捏住新生儿双耳,按眼睛(由内眦洗向外眦)→脸部→头发→擦干顺序。亦可沐浴结束后使用消毒棉签蘸0.9%生理盐水洗眼。

(2)身体沐浴顺序:颈部→胸部→腹部→腋窝→上肢→腹股沟及外生殖器(女婴应从前向后洗)→翻身→下肢→后颈→背部→臀部。

(3)将洗完的新生儿抱至包褓台,用擦干毛巾轻轻沾干全身。

(4)按相应操作规程护理脐带。

5.将婴儿衣被、毛巾、一次性无菌垫巾等丢入指定容器,清洁双手后继续为下一个新生儿淋浴。

第三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基本措施

一、消毒、灭菌原则

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先清洁,在消毒或灭菌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在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实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对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要求

·进入人体组织的、无菌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的诊断器械以及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应进行消毒 ·审核实用的消毒产品相关证明,以符合国家有关证明 审核证件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 《医疗器械产品经营企业许可证》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消毒剂: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

1、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

2、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1、口腔护理用具等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

2、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

·耐高温、耐湿的首选湿热消毒

·呼吸机和麻醉剂的螺纹管采用清洗消毒剂进行清洗与消毒,无条件的医院,可采用高效消毒剂浸泡消毒

三、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

1、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遍

2、碘酊原液:直接涂擦2遍以上,作用时间~3min,待干后用70﹪~80%乙醇

3、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溶液:局部擦拭2~3遍 4、70%~80%乙醇溶液:擦拭消毒2遍,作用3 min

5、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原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5 min

6、其他合法、有效的皮肤消毒产品,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操作 ·消毒范围

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5㎝ 中心静脉导管:消毒范围直径≥15㎝

四、地面与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有明显血液、体液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物体表面: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L~700㎎/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 min.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000㎎/L~2000㎎/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

五、清洁用品的消毒、手工清洗与消毒

·擦拭布巾

清洗干净,在250㎎/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 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地巾

清洗干净,在500㎎/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 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2、自动清洗与消毒

·使用后的布巾、地巾等物品放入清洗机内,按照清洗器产品的使用说明进行清洗与消毒,一般程序包括水洗、洗涤剂洗、清洗、消毒、烘干,取出备用

六、使用消毒剂的要求

应根据消毒对象选择消毒剂的种类。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书的适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正确使用,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配置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保证消毒效果的可靠

七、手卫生要求

治疗、护理病人等操作前后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在手术、分娩等操作前做好外科手消毒 注意事项:掌侧面、指尖、指甲缝等部位彻底清洗,戴戒指的部位应多揉搓,随时清洁水龙头开关,干手时不要来回晃,手向上防止再次污染,盛装肥皂或皂液的容器每周进行清洁,肥皂应保持干燥

重点部门管理——手术室

1、手术室三区划分明确:手术区每24小时清洁消毒一次,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2、凡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衣、帽、口罩、鞋,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手术和感染手术应分开进行,如在同一手术间进行,应先安排无菌手术,再安排感染手术。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应“一人一用一灭菌”,在有效期内使用

3、麻醉用具定期清洁、消毒。可复用喉镜、螺纹管、面罩、口咽通道、简易呼吸器等须“一人一用一消毒” 产房人流室

1、区域相对独立、分区明确,临近母婴室和新生儿室;建议产房(人流室)使用面积不少于20㎡,每间产房至多摆放二张产床

2、凡进入产房(人流室)人员应更换专用衣、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接触产妇所有诊疗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消毒”,产床上的所有织物均应“一人一换”

3、刷手间水龙头采用非手触式,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

4、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及未进行经血传播疾病筛查的产妇,应采取隔离待产、隔离分娩,按消毒隔离制度及规程进行助产,所有物品做好标识单独处理。分娩结束后,分娩时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5、接生或助产前进行外科手消毒、戴无菌手套

6、医务人员患有手臂部皮疹、腹泻、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时应暂时调离接触病人的岗位

7、保持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次,每次大于30分钟,每日至少空气消毒2次,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用500㎎/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与消毒,清洁用具专室专用,标识清楚,使用后清洗消毒

8、每季一次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 *90㎝平皿,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受细菌总数5cfu/c㎡)

消毒供应室

·对所有需要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进行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方法、程序正确 ·清洗消毒设备及设施与工作量相匹配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供应室条件不具备的可委托经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灭菌

·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

针灸科

1、针灸科做到通风良好,保持物体表面及诊疗床清洁,定期更换床单、枕套等,如被污染应及时更换。配有手卫生设施用品

2、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进行创此部位的皮肤消毒;针灸针具(梅花针、三棱针、小针刀)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

3、一次性使用针灸针不得重复使用,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可重复使用针灸针使用后按规定进行清洗、灭菌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

1、清洁、污染区分区明确,通风良好,保持室内物体表面、地面清洁。室内应设手卫生设施,手消夜应标启用时间,有效期内使用

2、治疗车、换药车分层使用,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时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3、各种治疗、护理按照先清洁伤口、后感染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等不得进入换药室应就地(诊室或病房)处置 重点环节----安全注射

1、严禁在非清洁区域进行注射准备

2、“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包括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禁止只换针头不换注射器

3、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开启的各种溶媒不得超过24小时,灭菌物品(棉球、纱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4、盛放用于皮肤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的容器等应密闭保存,每周灭菌2次,同时更换灭菌容器。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超声检查

一、探头

1、凡经患者完整皮肤、黏膜或食道、直肠、阴道等体腔进行超声诊疗探头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2、发经皮肤黏膜进行穿刺、活检、置管、注射药物、手术等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探头、光源、导线等超声医疗用品,使用前应达到灭菌

3、每班次检查结束后,应对超声探头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处理,干燥保存 探头使用注意事项

1、断电插拔

2、禁止撞击

3、保持干燥、洁净环境

4、使用合适的耦合剂

5、软物擦拭清洁(75%的酒精)

6、避免外界仪器的振动损坏

7、禁止浸入液体

8、避免在强电磁干扰的地方使用

二、物体表面:

诊疗床、仪器表面应保持清洁,当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采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再进行清洁和消毒。诊疗床可用含有效氯500㎎/L的消毒液进行擦拭;超声诊疗仪采用一起说明书允许使用的消毒液进行擦拭

三、皮肤、黏膜:

1、患者完整皮肤进行超声时,无需皮肤消毒

2、患者有开放性伤口、皮肤病或者皮肤感染性疾病或经皮肤粘膜穿刺、活检、置管、注射药物进行超声时,要对受检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四、消毒方法

1、接触患者完整皮肤的超声诊疗探头声透镜部分,每人次使用后75%的酒精消毒

2、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或经食道、阴道、直肠等体腔进行超生检查的探头声透镜部分,使用时外套隔离膜,用后75%的酒精消毒

3、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探头、光源、导线等超声医疗用品,使用前必须采用低温灭菌方法进行灭菌,使用后进行清洁和消毒

·物体表面:诊疗床、仪器表面应保持清洁,当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采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再进行清洁和消毒。诊疗床可采用含有效氯500㎎/L的消毒液进行擦拭;超声诊疗仪采用仪器说明书允许使用的消毒液进行擦拭 ·皮肤、黏膜

1、患者完整皮肤进行超声时,无需皮肤消毒

2、患者有开放性伤口、皮肤病或皮肤感染性疾病或经皮肤粘膜穿刺、活检、置管、注射药物进行超声时,要对受检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留置尿管

·细菌入侵机制

1、污染导尿管或尿道外口细菌种植于膀胱 ·使用合格的导尿管、导尿包

·置管时做好尿道外口的消毒、无菌技术操作 ·留置尿管期间,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消毒

2、沿导尿管内腔上行感染膀胱 ·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最大限度的保持密闭系统的完整、通畅,任何时候均应保持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尿液逆流

·尽量避免膀胱冲洗(前列腺或膀胱手术后列外)

·无需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环和出现尿路感染时,立即更换导尿管

·清空集尿袋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碰到收集容器

·正确采集尿标本-----小量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3、导尿管与尿道粘膜间细菌生长繁殖并上行感染膀胱 ·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尽量减少更换尿管次数,特别是不要定期更换,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和出现尿路感染时,立即更换导尿管 ·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细菌生物膜:是指附着于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被细菌胞外大分子包裹的有组织的细菌群体。绝大多数细菌是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的表面,以生物膜方式生长,而不是以浮游方式生长

第四篇:1、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产房医院感染管理

一、建筑布局

1、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邻近,周围环境安静、清洁。

2、分医疗区和辅助区,医疗区包括分娩室、待产室、治疗室,辅助区包括无菌物品存放间、洗手池、办公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

3、墙壁、地面、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清毒。

二、人员管理

1、医务人员,包括辅助人同上岗前应接受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知识培训。

2、医务人员患有皮疹、腹泻、呼吸道综合征及传染病等感染性疾病时应离岗或调岗。有条件的医院应接种流感、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等疫苗。

3、诊疗过程中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有体液暴露危险时应戴防护面罩、穿防水围裙和防护鞋。

4、接生或助产前应按照手术人员要求进行外科手消毒、戴口罩和帽子、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5、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所有人员入室前应做手卫生。

三、环境管理

1、保持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次,每次≥30min,通风不良时可安装空气净化消毒器。

2、每台分娩后应湿式擦拭地面及产床周围的各种物体表面,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

3、窗台、墙面定期湿式擦拭,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

4、清洁用具专室专用,标识清楚,使用后分开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四、物品管理

1、产床上的所有织物均应一人一换,感染性疾病患者和明确感染性物质污染的织物应分开收集、标识明确。不应在产房内和走廊上清点脏污织物。

2、接触患者的所有诊疗物品均应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3、脐部护理使用的敷料及脐包应无菌,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备皮用具首选一次性物品,否则应采取有效的消毒处理方法。

5、接送产妇的平车保持清洁,隔离产妇使用后应立即消毒。

五、隔离管理

对有潜在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隔离分娩。医护人员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分娩结束后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2、新生儿淋浴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沐浴间(区)基本设施要求

1、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2、沐浴区与储存区应分区明确;应设流动水沐浴池。储存柜保持清洁干燥,柜门有良好的密封性。

3、应有空调等保温设施。

4、具备必要的淋浴用品,如毛巾、无刺激性婴儿浴液、护臂霜、沐浴垫或盆、一次性防水垫巾、抗温罩袍或围裙等。

二、沐浴基本管理要求

1、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不得接触新生儿。

2、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手卫生意识,指甲不超过指尖,不得配戴首饰、手表等物品。

3、每日沐浴前、沐浴后沐浴间(区)应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干燥。

4、病情允许时宜选择淋浴、淋浴应一人二巾(洗澡毛巾和擦干毛巾)一垫(用于衬垫秤和沐浴垫);盆浴应一人二巾一盆(或套一次性塑料套)。

5、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应分时沐浴,应先为早产儿、非感染性疾病患儿沐浴,最后为感染性疾病患儿沐浴。

6、每日沐浴后应清洗消毒沐浴用品,如沐浴池、沐浴喷头、沐浴垫、防水罩袍等;更换拆褓台与打褓台上的各种物品,并清洁擦拭台面、体重秤等。

7、新生儿沐浴使用后的毛巾应清洗消毒,首选热力消毒,必要时选择压力蒸汽灭菌;新生儿衣被按照《织物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处理,早产儿和皮肤有破损的新生儿使用的衣物应压力蒸汽灭菌。

8、沐浴液等沐浴用品使用时瓶口应避免接触新生儿和工作人员,使用中应避免污染。

9、治疗、护理用品如眼药水、油膏等应一人一用,有效期内使用。

三、沐浴流程

1、关闭门窗,调节室内温度在26-28℃。

2、做手卫生,穿抗湿罩袍或围裙。

3、调节水温,以手背或手腕部皮肤感觉不烫为度。

4、在拆褓后拆褓,查看新生儿皮肤及脐带情况,体重秤上铺放一次性防水垫巾,新生儿称重后,连同一次性防水垫巾置放于沐浴垫上。

(1)头部沐浴顺序:用拇指和中指捏住新生儿双耳,按眼睛(由内眦洗向外眦)→脸部→头发→擦干顺序。亦可沐浴结束后使用消毒棉签蘸0.9%生理盐水洗眼。

(2)身体沐浴顺序:颈部→胸部→腹部→腋窝→上肢→腹股沟及外生殖器(女婴应从前向后洗)→翻身→下肢→后颈→背部→臂部。

(3)将洗完的新生儿抱至包褓台,用擦干毛巾轻轻沾干全身。(4)按相应操作规程护理脐带。

5、将婴儿衣被、毛巾、一次性防水垫巾等毛入指定容器,清洁双手后继续为下一个新生儿淋浴。

3、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

1、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2、清洗消毒室与诊疗室应分开设置,通风良好。(1)清洗消毒室应配备相应清洗消毒设备。

1)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高压气枪(硬镜必备)、擦镜台、干燥设备、计时器,相应的消毒、灭菌器械,50ml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2)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乙醇。3)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与储镜柜应分开。(2)诊疗室应设置合理,配备基本设施。

1)应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2)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分时间段进行。3)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4)诊疗室的净使用面积≥20m2。

3、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与医院规模和接诊患者数相适应,清洗、消毒或灭菌应符合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原则。

4、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抗湿罩袍或围裙、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帽子、手套等。

5、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患者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包括水洗、酶洗、清洗时间)、消毒时间(包括消毒和冲洗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

6、浸泡消毒或灭菌内镜的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浓度并记录。

7、消毒后的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检测并记录;活检钳及灭菌后的内镜应每月进行生物学检测并记录。

4、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一、预处理

1、使用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水送气10s。

2、取下内镜装好防水盖,送清洗消毒室。

二、测漏

清洗消毒前应进行测漏试验。一般情况下选用湿测;紧急情况下采用干测。

三、水洗

1、将内镜放入水洗槽,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擦洗镜身及操作部。纱布一用一换。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至少3次,刷洗时应两头见刷毛,并清洗刷头上的污物。清洗刷一用一消毒。取下的各类阀门、按钮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反复抽吸活检孔道。

4、全管道灌流器接50ml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6、内镜附近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线、碎石器、网蓝、造影导管、导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轴节处,清洗后擦干。

四、酶洗

1、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含酶洗液100ml,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浸泡2-5min,操作部用含酶洗液擦拭。含酶洗液一镜一换。

2、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含酶洗液浸泡,附件应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min.五、清洗

含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高压水枪冲洗各管道,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再用气枪向各管道冲气干燥,用干净布类擦干内镜的外表面。

六、消毒或灭菌

1、采用消毒剂浸泡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没于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

2、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应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3、消毒灭菌时间参见卫生闻《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或消毒剂、消毒器械的产品使用说明。

4、内镜附件应一用一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方法,也可用环氧乙烷或者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规定的基他灭菌方法。

5、相关物品清洗后,弯盘、敷料缸等用压力蒸汽灭菌;复用的口圈、注水瓶及连接管使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复用的口圈再用流动水冲净;注水瓶及连接管用无菌水冲净,干燥备用。使用时注水瓶内应注入无菌水,每日更换。

6、使用消毒机进行清洗消毒之前,应先按照预处理、测漏、水洗、酶洗、清洗的要求对内镜进行清洗。

七、冲洗

1、清洗消毒人员更换手套将消毒好的内镜取出,并出气枪或注射器吹出各管腔内的消毒液。

2、将内镜置入冲洗槽,流动水下用纱布清洗内镜的外表面,反复抽吸清水冲洗各孔道。

3、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内镜,使用前应用无菌水彻底冲洗。

八、干燥

擦干内镜外表面,吹干各孔道水分,支气管镜还需要用75%的乙醇或洁净压缩空气等方法进行干燥。

九、储存

1、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

2、消毒后的内镜悬挂于镜柜或镜房内,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们。

3、储柜内表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擦拭清洁消毒1-2次。

十、其他

1、吸引瓶、吸引管清洗后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2、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刷洗后用消毒剂擦拭。

3、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应彻底刷洗。

5、硬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一、预处理

使用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置于封闭、防渗漏的容器中由CSSD集中回收达内镜清洗消毒室处理。

物殊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后的内镜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CSSD单独回收或单独送内镜清洗消毒室特殊处理。

二、清洗

1、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并擦干。

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多酶洗液中浸泡。

3、内镜管腔应用高压水枪冲洗,可拆卸部分必须拆开清洗,并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min.4、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轻柔刷洗。

三、消毒或灭菌

1、内镜的消毒可用煮沸消毒方法,水沸腾后计时20min.2、内镜的灭菌可用压力蒸汽、环氧乙烷和消毒剂浸泡等方法。连台手术应具有快速灭菌条件,否则一套内镜一天限做一台手术。

3、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或灭菌时,器械的轴节应充分打开,管腔内应充分注入消毒液。常用消毒剂及作用时间参见《医院常用液体消毒剂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四、冲洗

1、浸泡消毒的内镜应用流动水彻底冲洗。

2、浸泡灭菌的内镜应用无菌水彻底冲洗。

五、干燥 消毒的内镜可用气枪等设备干燥,灭菌的内镜应用无菌巾擦干。

六、储存

1、带包装的内镜及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

2、裸露灭菌的内镜及附件应储存于密闭无菌容器中,打开后有效期不超过4h.3、裸露消毒的内镜应储存于密闭消毒容器中,有效期不超过过1周。

6、内镜清洗剂选择标准操作规程

1、应选择液体多酶清洗剂,不宜选择固体多酶清洗剂,液体多酶清洗剂应符合以下几点。

(1)应有足够的酶含量,酶含量宜在40%以上。

(2)至少应含4种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糖酶),这样才能有效分解内镜和附件上所有生物污染物(血液、脂肪、蛋白质、糖)。

(3)不应含有毒添加物,如乙二醇。(4)应透明、易冲洗,无残留。(5)pH值应为中性或弱碱性。

2、机洗和手洗均应选用低泡多酶清洗剂,但机洗宜优先选择内镜清洗机厂家推荐使用的酶清洗剂。

3、诊疗量多的医疗机构宜选择分解速度快、标准浸泡时间短的多酶清洗剂。

4、选用多酶清洗剂前应先了解当地的水质状况,水质较硬的区域宜选择受水质影响较小的酶清洗剂。一般南方水质较软,北方水质较硬。

5、应选择有良好性价比的酶清洗剂,清洗效果和价格相同时,应考虑酶清洗剂分解时间和附加功能(如防锈)、软硬水适应性、水温等。

6、配制中的注意事项:

(1)应根据多酶清洗剂产品说明书选择适宜水温的水配制多酶洗液,温度较低时应注意保持使用温度,增加酶的活性。

(2)应根据内镜的污染程度和多酶清洗剂产品说明书配置合适浓度的多酶洗液。若内镜污染较重,可适当增加酶的浓度或延长浸泡时间。

(3)应根据当地的水质情况配置合适浓度的多酶洗液,水硬度越高,酶深度亦应越高。

7、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

一、医院

1、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含手术室的可复用器械、用品)由CSSD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2、内镜、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可按卫生部有关规定进行,也可由CSSD统一进行。

3、应理顺CSSD的管理体制,使其在院长或相关职能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4、应将CSSD规模、任务与本医院发展规划相适应;将消毒供应工作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5、应据CSSD工作量、岗位需要合理配置有执业资格的护士、消毒员和其他人员。

6、有条件的可为附近医疗机构提供消毒供应服务。

二、消毒供应中心

1、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包括外来医疗器械)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2、应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控制过程相关记录,保证供应物品安全。

3、应建立与相关科室的联系制度。主动了解各科室专业特点、常见的医院感染及原因,掌握专用器械及用品的结构、材质特点和处理要点。

4、对科室关于灭菌物品的意见有调查、有反馈,落实持续改进,并有记录。

5、清洗消毒及监测工作应符合WS310.2-2009和WS310.3-2009的规定。

6、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再处理应符合用后及时清洗、消毒、灭菌程序及以下要求。(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的皮肤、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灭菌。

(2)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的物品应进行消毒。

(3)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WS310.2-2009中规定的处理流程。

7、工作人员应当接受与其岗位职责相应的培训,正确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1)各类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的知识与技能。(2)相关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操作的规程。(3)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

(4)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

8、消毒供应中心(CSSD)耗材管理

1、清洁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根据器械的材质、污染物种类,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1)碱性清洁剂:pH值≥7.5,对各种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作用,对金属腐蚀性小,不会加快返锈的现象。

(2)中性清洁剂:pH值6.5-7.5,对金属无腐蚀。

(3)酸性清洁剂:pH值≤6.5,对无机固体粒子有较好的溶解去除作用,对金属物品的腐蚀性小。

(4)酶清洁剂:含酶的清洁剂,有较强的去污能力,能快速分解蛋白质等多种有机污染物。

2、消毒剂:应选择取得卫生部颁发卫生许可批件的安全、低毒、高效的消毒剂。

3、洗涤用水:应有冷热自来水、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的供应。自来水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规定;纯化水应符合电导率≤15μs/cm(25℃)。

4、灭菌蒸汽用水应为软水或纯化水。

5、润滑剂:应为水溶性,与人体组织有较好的相容性,不破坏金属材料透气性、机械性及其他性能。

6、包装材料:包括硬质容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纸塑袋、纸袋、纺织品、无纺布等,应符合GB/T19633、YYT0698-2009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相关部分的标准要求。纺织品还应符合以下要求:为非漂白织物;包布除四边外不应有缝线,不应缝补;初次使用前应高温洗涤,脱脂去浆、去色;应有使用次数的记录。

7、消毒灭菌监测材料:应有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在有效期内使用。自制测试标准包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有关要求。

9、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回收标准操作规程

一、准备

1、操作者:穿外出工作服,戴圆帽、口罩。

2、用物:回收车、回收箱、快速手消毒剂、手套、笔及记录单。

二、回收操作

1、按指定路线推回收车到各临床科室,严禁用污染的手按电梯开关。

2、在科室回收污染器械,应戴手套,将科室污染物品回收箱放在回收车内,然后脱手套,进行手消毒后,离开科室。回收时,应洁、污概念明确,注意轻拿轻放,避免发生器械物品的损坏及增加噪声。

三、回收箱及回收车的处理

1、每天工作完毕,应彻底清洗回收容器,可用自来水及清洁剂清洗回收箱及回收车的各表面,干燥存放,专用于回收污染物品。有热力清洗消毒设施,则使用热力清洗消毒设施对回收箱及回收车进行清洗消毒后,干燥存放;没有热力清洗消毒设施可选择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和浸泡。刷洗干净后,干燥备用。

2、操作时,工作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穿高帮橡胶鞋,穿抗湿罩袍,戴防护面罩,戴手套,使用洗车设备时要避免水滴飞溅,以免产生气溶胶和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

3、保持污车清洗间整洁、干燥,回收箱摆放在储物架上备用,回收车归位。

10、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机器清洗标准操作规程

一、准备

1、操作者:戴圆帽、口罩,着专和鞋、抗湿罩袍或围裙,戴橡胶手套或防刺穿乳胶手套,戴防护面罩(护目镜)。

2、用物:器械撑开架(U形架)、清洗网蓝、各种清洗剂、纤维布、清洗刷、推车、清洗消毒器及清洗架。

二、操作

1、检查电源、水、蒸汽、排风设备,确保在正常工作状态。

2、检查清洗消毒器清洗剂储存罐内各种洗涤剂的量,确保足够。

3、检查清洗消毒器腔体底部有无异物;确保清洗架及清洗网蓝清洁,喷水臂可以自由转动且转动平衡,喷水孔无堵塞。

4、分类:评估器械物品种类、污染种类及程度;需要先行手工清洗的器械物品按手工清洗流程进行相应处理后,再放入清洗消毒器内清洗消毒。

(1)结构复杂的器械及管腔类器械,如活检钳、穿刺针、人流吸管、腹腔吸管、咬骨钳、窥器等应先冲洗后超声洗涤,吸管超声洗涤后再手工刷洗。

(2)锈迹用除锈剂局部除锈后立即冲掉除锈剂,水垢用酸性清洗剂除垢,明显油迹用碱性清洗剂初步洗涤。

(3)干涸污渍先用含酶清洗剂浸泡,再手工刷洗后上机。

5、装载:

(1)清洗蓝筐中器械不能重叠放置,要有一定空隙,保证被清洗的器械、器具和物品每个面均能充分接触水流。每层清洗架尽量放置同类物品,器械摆放完成后,手工转动清洗臂,观察能否正确定位及平衡转动。

(2)轴节器械应充分打开或用专用器械架(U形架)撑开,血管钳齿部向上,可拆卸的零部件应拆开;呼吸机管道、螺纹管等管腔类器械、物品应使用专用清洗架,必须将管道口与清洗架上喷水孔连接牢固。

(3)精细、贵重器械用带盖细网筐装放,锐利器械应固定放置。(4)治疗碗、弯盘等器皿应倾斜倒置于清洗架上。

6、进机:

(1)再次检查器械摆放是否正确。

(2)将清洗架推入清洗消毒器内并检查清洗架上器械是否在推进清洗消毒器过程中移动。

7、清洗:

(1)按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选择正确的清洗程序,然后按下控制面板上的开始键,进入清洗程序。不得随意更改经评估确认的标准程序。

(2)清洗过程中机器故障报警,应按生产厂家提供的指引,记录故障代码,方便维修。

8、观察、记录、整理:清洗过程中,应观察清洗臂的旋转是否正常,并对机器运行情况进行记录。清洗完毕后检查清洗消毒器腔体底部是否有异物残留,及时清除。

11、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手工清洗标准操作规程

一、准备

1、操作睹物思人:戴圆帽、口罩,穿专用鞋、抗湿罩袍或围裙,戴橡胶手套或防刺穿乳胶手套,戴防护面罩(护目镜)。

2、用物:清洗网蓝、各种清洗剂、棉签、纤维布、清洗刷、高压水枪、高压气枪、推车、干燥柜。

二、操作

1、分类:按器械的材质、形状、器械特殊性或专科器械、单个器械包进行分类,再评估器械物品污染种类及程度以选择合适的清洗剂。

2、清洗:分类后的器械进入清洗阶段。清洗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及终末漂洗四个步骤。清洗的水温为15-30℃。其中洗涤应使用清洁剂浸泡后刷洗、擦洗。

(1)冲洗:将器械、器具和物品置于流动水下冲洗,初步去除污染物。

(2)洗涤:有油迹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用碱性清洗剂浸泡后再刷洗或擦洗;干涸污渍先用含酶清洁剂浸泡后再刷洗或擦洗;锈迹用除锈剂局部除锈后立即冲掉除锈剂;水垢用酸性洗涤剂除垢;精密、复杂器械及管腔类器械先行超声清洗,再手工刷洗,管腔类器械还需用高压水枪冲洗;穿刺针类器械需用棉签擦洗针栓;可拆卸器械应拆开后清洗。

(3)漂洗:洗涤后,再使用流动水冲洗或刷洗。

(4)终末漂洗:应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进行冲洗。

3、消毒:清洗后的器械应进行消毒处理。消毒首选机械热力消毒,也可采用75%乙醇、酸性氧化电位水或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剂进行消毒。选用湿热消毒法消毒应遵循的原则为消毒后直接使用的诊疗器械A0 值应≥3000,消毒后继续灭菌处理的A0值应≥600。

4、干燥:器械消毒后,使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再次进行漂洗,漂洗后的器械放入清洁网蓝内,送干燥柜烘干;管腔类器械用高压气枪吹干。

5、器械刷洗时,一定要在水面下操作,避免气溶胶产生和水滴飞溅,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

6、清洗器械时一定要轻拿轻放,防止损坏。精细、贵重器械与普通器械分开放置;各类器械应放置标识片,以防混乱。

12、生锈器械清洗标准操作规程

一、准备

1、操作者:穿抗湿罩袍或围裙,戴圆帽、口罩、防护面罩或护目镜、橡胶手套或防刺穿乳胶手套。

2、用物:清洗剂、毛刷、网蓝、干燥柜。

二、操作

1、检查器械的完整性,查看有无干涸的血迹、油迹、污迹等的污染,尤其要注意轴节部、管腔同壁、齿槽处。

2、干涸的污渍应先用含酶清洗剂浸泡,使用浓度及浸泡时间说明书,浸泡后再刷洗或擦洗;油迹用碱性清洗剂刷刷洗,使用浓度按说明书。血迹、油迹、污迹处理完毕再进行除锈操作。

3、用除锈剂在生锈器械的局部进行涂擦除锈,不主张用除锈剂浸泡,以免加重器械损坏,经除锈处理效果不满意,建议报废器械。

4、器械经以上处理后再用流动水刷洗并冲洗,最后使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进行终末漂洗,然后进行湿热消毒。湿热消毒应遵循的原则:消毒后直接使用的诊疗器械A0值应≥3000,消毒后继续灭菌处理的A0值应≥600。器械消毒后,使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再次进行冲洗,冲洗后的器械放入清洁网蓝内,送干燥柜烘干。

5、刷洗器械时,一定要在水面下操作,避免气溶胶产生和水滴飞溅,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和个人职业暴露。

13、超声波清洗机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一、准备

1、操作者:穿抗湿罩袍或围裙,戴圆帽、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橡胶手套或防刺穿乳胶手套。

2、用物:清洗剂、超声波清洗机。

二、操作

1、确保没有异物落到超声波清洗机腔体底部,如有必须清除。

2、配置清洗液:在清洗槽内按比例加水和清洗剂。

3、打开电源开关,机器进行自检。

4、打开除气开关排除气体。

5、设置溶液温度,加热清洗液,加热设置温度不能超过45℃。

6、流动水下初步冲洗器械后,将器械放入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网蓝内,必须使用清洗网蓝装载,直接放置在超声波清洗机腔体底部清洗。器械必须充分打开,可拆开的器械分离各组件;吸管等细长中空器械开口朝下倾斜放置,确使腔内注满溶液,清洗液液面浸过器械2-4cm。

7、盖好超声波清洗机的盖子,设置清洗时间,开始超声清洗。超声清洗时间在3-5min,不宜超过10min。

8、器械超声清洗后继续后续的清洗、漂洗、终末漂洗及消毒处理。超声清洗完毕后排出超声波清洗机内液体。

14、复用手术器械包装标准操作规程

一、准备

1、操作睹物思人:戴圆帽,穿包装区专用工作服及鞋。做好手卫生。

2、和物:器械保掮套、包内化学指示卡、包外化学指示胶带、标签、包布、纸塑包装袋、封口机及切割机、润滑油、器械网蓝。

二、操作

1、检查器械清洗质量,各种器械肉眼观察应清洁干燥、无锈、无污垢、无血迹及胶布痕迹,必要时使用放大镜检查。清洗不合格器械退回去污区重新清洗。

2、根据器械用途检查其功能,器械外形应完整,无裂隙;带电源器械应进行绝缘性能检查;器械轴节部位应使用水溶性润湿剂进行保养;尖锐、精细器械如尖剪、眼科剪、眼科镊等前端必需用保护套套好,注意轻拿轻放,避免器械的损坏,同时要注意避免尖锐器械损伤自己。

3、依据器械包装清单或装配要求,核对器械种类、规格和数量,拆卸的器械应组装好;手术器械应放在蓝筐或有孔的盘中进行配套包装;止血钳及剪刀等轴节不能完全锁扣;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摞放的器皿间用吸湿布、纱块或医用吸水纸隔开;包内中心位置放置化学指示卡。

4、再次核发对器械种类、规格和数量是否正确;标签标识是否清晰、正确、完整,准确无误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5、使用无纺布、皱纹纸或棉存包装器械,应根据包的大小选择适宜尺寸的包布,然后再检查包布是否清洁干燥、有无破损及有无异物及纤维絮黏附,棉布需透光检查。手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由2层包装材料分2分包装并使用专用胶带捆扎。包外合适位置贴上标签。包装好的包松紧适宜,重量不超过7kg,外形尺寸不超过30cm×30cm×50cm。

6、若使用纸塑包装袋包装,应根据所包装物品的大小选择不同规格的纸塑包装袋,纸塑袋密封包装其热封口宽度应≥6mm,被包装物品距离密封处≥2.5cm。标签标识要清晰、正确、完整,不要遮住封口处;不宜用笔在包装袋纸面写字,以免笔油在灭菌过程中污染袋内器械,如必须注明科室,只能在撕口处塑面书写。

15、压蒸汽灭菌器操作标准操作规程

一、准备

1、操作者:戴圆帽,穿专用工作服、专用鞋。做好手卫生。

2、用物:笔、灭菌蓝筐、入炉车、出炉车,压力蒸汽灭菌器处于备用状态。

二、操作

1、每日灭菌工作开始前清洁灭菌器。

2、检查电源、水、蒸汽、压缩空气等,确保在正常工作状态。

3、预热:开启灭菌器电源的,确认记录打印装置处于正常备用状态,预热灭菌器。

4、预真空灭菌器应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测试。

(1)检查B-D测试包,确认其完好无损、在有效期内,使用自B-D测试苞时,要按标准要求打包。

(2)选择B-D测试程序,打开灭菌器清洁侧门,将B-D测试包置于灭菌蓝筐中央,将灭菌蓝筐置于排气口上方,关闭灭菌器清洁侧门。

(3)按开始键,开始B-D测试,134℃条件下作用用3.5-4min。

(4)B-D测试完毕按开门键,打开灭菌器清洁侧门,取出B-D测试包。

5、灭菌:

(1)评估待灭菌包:

1)敷料包质量不得超过5kg,器械包质量不得超过7kg;脉动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常规待灭菌包体积不宜超过30cm×30cm×50cm,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常规待灭菌包体积不宜超过30cm×30cm×50cm。

2)待灭菌包包装严、松紧适宜,外包装完整无破损、无补丁,洁净干燥;纸塑包装完整无破损,包内物品距封口处≥2.5cm,密封宽度≥6mm。

3)待灭菌包标签标识清晰、完整、正确,包括物品名称、包装者(核对者)代码、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

4)每个待灭菌包包外均粘贴有化学指示胶带(或每个纸塑包装均有化学指示色块)。(2)在待灭菌包标签上,填写灭菌器编号、灭菌炉次。(3)装载待灭菌包:

1)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的80%;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的90%,同时不应小于柜室容积的10%和5%。

2)应使用专用灭菌架或蓝筐装载灭菌物品中,各灭菌包之间间隔至少2.5cm,利于蒸汽进入和冷空气排出,装载的包不得碰到灭菌炉壁。

3)昼将同类物品一起灭菌,难灭菌的物件放上层,容易灭菌的物件放下层。混合物件灭菌时,布类敷料包、管道类放上层,金属类放下层。

4)手术器械包、硬式容器应平放;盆、盘、碗类物品应斜放,包内容器开口朝向一致;玻璃瓶等底部无也的器皿类物品应倒立或侧放;纸袋、纸塑包装应侧放,且纸塑包装放置时,纸面与塑料面接触,避免塑料面与塑料面直接接触,用专用架固定。

5)植入物及植入物器械灭菌时,还需加放生物指示剂进行生物监测。(4)用入炉车将待灭菌包推诿主灭菌器,进行灭菌。1)按生产厂家的指引,选择合适的灭菌程序灭菌。

2)灭菌过程中,消毒员严守工作岗位,密切观察各参数的变化和各种仪表的运转情况并记录。

(5)灭菌完毕后卸载。

1)冷却:用出炉车将已灭菌物品拉出,冷却时间>接30min,冷却时避免放在冷气及空调出风口下方,禁止用手触摸各灭菌物品。

2)每批次灭菌完毕,消毒员应整理灭菌打印记录,查看灭菌关键参数是否达标,然后将打印记录交护士确认灭菌过程是否合格,签名后至少3年。

3)灭菌物品冷却后,取出化学监测包或化学PCD内化学指示卡,检查是否合格,化学指示卡应保留存底。

4)检查灭菌物品是否有湿包。如发现湿包不得发放,分析湿包的原因,记录并处理。无菌包掉落地上或误放到不洁处应视为被污染,需重新处理。

5)将各灭菌物品分类放置在无菌物品存放间的柜或架子上,注意按灭菌时间先后顺序摆放。分类放置各灭菌物品时,先确认包外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以看到包内化学指示物的还要确认包内化学指示物合格)、包装质量合格、标识质量合格。

第五篇: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为了预防分娩过程中造成产妇及新生儿的感染,特制定以下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布局及人员管理

1、产房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及限制区,各区之间应有 实际的隔离屏障,标识明确。

(1)非限制区设于产房最外侧,包括换鞋及平车入室区、更衣洗澡区、厕 所、值班室、休息室、处置室;

(2)半限制区包括办公室、待产室、洗涤间;

(3)限制区在内侧,包括分娩室、刷手间及无菌物品存放室等。

2、应设置隔离待产室和隔离分娩室,无条件时设置隔离床。

二、分娩前产妇的管理

1、产妇产前应进行HBV、HCV、HIV、梅毒抗体的检测,阳性者应按消毒 隔离原则处理。

2、产妇进入产程应入住待产室。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产妇应安置在隔离待产 室待产,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三、助产人员的准备

1、进入产房前应修剪指甲,除去各类手部饰品,不得涂指甲油。

2、医护人员进入产房必须更衣、换鞋,戴帽子,外出时更换外出服及鞋。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3、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皮肤有伤口及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得进行助 产及手术操作。

四、接生中的感染预防及控制措施

1、协助产妇穿腿套或盖被,注意保暖。

2、准备产包、侧切包等接生用品。助产器械包内备断脐专用剪及无菌纱布、棉签、无菌手套等。

3、备皮、消毒会阴部:用一次性备皮刀去除阴毛,用10%肥皂水棉球擦洗 会阴,用温开水冲洗干净,用0.5%碘伏棉球消毒二遍。

4、助产人员严格外科手消毒、穿防渗透的无菌手术衣或围裙、戴无菌手套。

5、整理台上的器械及物品,铺无菌巾,根据情况选择麻醉方法,根据产 情 况实施会阴侧切术。

6、保护会阴,协助胎儿娩出,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处理脐带,用植 物油或医用液体石蜡祛除胎儿体表的胎脂。

7、粘膜(尿道口、阴道)可使用0.1%的碘伏消毒,新生儿脐带应使用0.5% 的碘伏进行消毒。

8、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应放置在无菌柜内,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不得再放回原处,产包打开后限四小时内使用,其他无菌物品一经打 开24小时内使用,新生儿断脐器械禁止与其他助产器械混用。

9、手术器械必须灭菌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凡疑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重新 灭菌处理,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10、可疑宫内感染时,立即留取标本送细菌培养。

11、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接台助产人员,在两台之间应消毒手,更换手套和无菌手术衣。

12、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产妇应在隔离产房分娩,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隔离预防 技术的规定,术后彻底清洁和消毒。

13、控制产房内人员数量,保持室内出入门关闭状态,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 交谈。

五、器械及物品消毒灭菌措施

1、接生用的器械、胎头吸引器等用品,必须一用一清洗、灭菌。

2、可重复使用的新生儿复苏设备如:吸耳球、喉镜、简易呼吸复苏器等,每次用后必须进行清洗、消毒。

3、吸引器管路、吸引瓶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用500mg/l8.4液浸泡30 分钟,干燥保存,一次性吸氧管、吸痰管、吸引管等不得重复使用。

4、使用后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分类放入专用收集容器内,交供应室统一 进行处置。

5、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每台清理及时转运。胎盘按照病理性废弃物处置,与医废暂存地有交接手续。

6、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有记录。

六、清洗消毒措施

1、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灯消毒,每次消毒时间不少于60分钟

2、物体表面、地面:每日工作前和结束后进行清洁和消毒,若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用500mg/l8.4液擦拭或喷洒消毒。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

3、产床、产床、床垫等若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用500mg/l8.4液擦 拭消毒。

4、隔离产房的消毒:隔离产房使用后应做终末消毒处理。医疗废物装双袋,脏被服装袋,注明传染送洗和消毒。

5、不同区域和不同用房的清洁、消毒用品应专室专用,标识醒目,避免交 叉感染。

下载新生儿沐浴感染预防与控制SOP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生儿沐浴感染预防与控制SOP.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 一、选择题 1.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在()应当设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A、100张以上B、1000张以上C、100张以下D、50张以上 2.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

    手术室感染控制与预防1-4

    手术室感染控制与预防 一、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手术室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臵工作流程......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加强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建立《新生儿探视制度》、《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病房按时开窗通风;特殊呼呼道感染病人,执行标准预防;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1 1.目的1.1通过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1.2明确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覆盖范围以及控制策......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1 1. 进入手术室必须按照规定更换衣服、口罩、帽子、拖鞋,按规定通道进入洁净走廊或无菌区,有化脓感染、患皮肤病者及上呼......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标准操作规程 病区环境清洁消毒SOP 一、空气 1.开窗通风,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每日上、下午开窗通风1~2次,每次20~30分钟; 2.不宜开窗通风(如室外尘埃密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