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教育扶贫工程实施方案
安徽省教育扶贫工程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20140423)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国办发〔2013〕86号),充分发挥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发展教育是扶贫根本之策,扶贫攻坚的关键在教育。把教育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优先任务,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充分发挥教育对促进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以提高人民群众基本文化素质和劳动者技术技能为重点,注重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注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为打造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施范围
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范围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所确定的大别山连片特困扶贫攻坚地区的12个县区(以下简称片区)。具体是: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临泉、阜南、颍上、寿县、霍邱、金寨、利辛等12个县(含叶集实验区)。
(四)提高继续教育服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通过教育培训与当地公共服务、特色优势产业有效对接,大力提高就业创业水平。完善毕业生和接受培训人员就业服务政策,通过带技能转移、带技能进城、带技能就业,使转移劳动力在城镇多渠道、多形式、稳定就业。
四、主要任务
(一)全面加强基础教育。
1.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实施学前教育第二期行动计划,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为重点,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到2015年前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县城每3万人口建有1所公办园。充分利用小学及教学点闲置校舍改建或新建村级幼儿园,提高小学附属园的办园质量。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支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继续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园的奖补。逐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的资助力度。规范幼儿园管理,提高科学保教的水平。
2.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确保学生方便、安全就学。全面实施国家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对农村小学、初中加强教学用房、学生生活用房等附属设施建设,加强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器材的配备。加
筹办好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提升计划,支持学校开设更多农业技术、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事业管理等方面的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项目,重点支持一批社会有需求、办学有质量、就业有保障的特色优势专业,培育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2.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协作计划。加强职教资源市级统筹,促进市域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发挥片区市域内省市级职教集团(联盟)的作用,促进集团(联盟)内学校合作办学。完善职业教育对口支援机制,组织省内经济发达地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对口支援片区中等职业学校,鼓励市域内非片区县与片区县结对帮扶。落实国家奖补政策,促进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协作计划,支持片区内初中毕业生到省内外经济较发达地区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接受教育。
3.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扶贫、农业等部门联合制定培训计划。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作用,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都能接受适应就业需求的职业培训; 加强“雨露计划”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等各项资金的整合利用,创新培训方式和内容,让学习者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和培训方式,促进扶贫对象稳定就业。
4.传承创新传统技艺发展。支持与传承国家或省非物质文化遗
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
(四)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1.加快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片区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给予倾斜,加快推进校园宽带网络建设和升级改造,到2015年基本解决片区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宽带接入,为优质资源应用提供网络环境支持;加强网络条件下基本教学环境建设,逐步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
2.推广优质数字资源应用。对片区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为具备条件的片区教学点开设“在线课堂”;推进安徽教育资源公共平台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各项应用落地进校、通达课堂,逐步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片区学校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鼓励片区省级以上示范中职学校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
3.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国家和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管理公共平台相关应用系统优先在片区部署实施;优先开展片区教育行政干部信息化管理能力培训,提高学校信息化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学生学籍、资助、教育质量评价、课业负担监测、教育经费统计等重要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在片区的应用。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教师特别是村小、教学点教师发放生活补助。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完善村小和教学点实际的职务(职称)评审标准。特级教师评选、教师表彰奖励指标分配向片区教师倾斜。
(六)实施教育惠民工程。
1.推进营养改善计划。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广泛宣传引导,强化督导监管,着力构建长效工作机制,继续确保对片区近百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全覆盖。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切实解决食堂从业人员和工作运转经费,大力推进学校食堂供餐,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加强学生营养监测,努力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
2.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全面实行“两免一补”,切实减轻农民教育负担。片区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基准定额公用经费,由省级以上财政资金承担担。建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3.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高中阶段教育国家助学政策。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孤儿、残疾幼儿入园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对来自片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予以资助。鼓励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
位、就业见习补贴等形式,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对到片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补助标准上予以倾斜。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省教育扶贫工程领导小组。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教育厅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安厅、省农业厅分管负责同志担任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研究解决教育扶贫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完善实施工程的配套措施和办法。
坚持“省负总责、市促推进、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各相关市、县级人民政府要落实领导责任,成立相应工作机制,把教育扶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统筹各方资源,加大实施力度;要明确工作职责,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实事求是确定规划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教育扶贫工程。
(二)经费保障。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的同时,省级财政逐步增加对教育扶贫工程的投入,设立省级教育扶贫工程专项资金。加大中央和省一般性转移支付、教育专项转移支付等的增量资金向教育扶贫工程投入力度,省以上有关教育专项资金安
每年由省直有关部门选派一批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专家,赴片区进行对口帮扶或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大片区干部培训力度,省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安排向片区倾斜。加强片区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每年从片区学校选派一批青年教师到发达地区学校挂职研修。继续选派省直单位干部到片区挂职扶贫和科技副县(市、区)长,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单位挂职。增加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到片区县名额。
(四)考核评估。
建立教育扶贫工程实施考核机制。对工程实施进展、质量和成效进行考核,作为对市县级政府绩效考核和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重点内容。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及时客观反映贫困状况、变化趋势和教育扶贫工作成效,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各市、县(市、区)教育扶贫工程领导小组每年要向省教育扶贫工程领导小组报告工作。
第二篇:教育扶贫实施方案
伞陂镇陈集学校教育扶贫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各级扶贫和砀山县教育扶贫精神,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保障家庭贫困学生正常接收各级各类教育,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加强贫困生资助力度、确保适龄学生全部入学为主要工作措施,通过教育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二、政策措施
1.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四免一补政策,对就读我校的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保证上级的贫困寄宿生与非寄宿补助全额准确的落实到位,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够安心读书、读得起书。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好教科书一科一辅的免费发放政策,坚决杜绝乱收费和推荐教辅资料的行为。
2.认真做好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工作,落实本校对建档立卡学生的包保责任制,实施奖惩制度。3.做好防流控辍工作。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做好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关系到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关系到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提
高人口素质、推动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才能更好的推动精准扶贫工作。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全体教职工与广大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同时,成立朱楼小学精准扶贫工作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卢光成
副组长:杨爱军(分管小学)
邓具贤(园长,分管幼儿园)
成 员:吴雯雯 匡莉 杨继红 刘露萍 魏丽 杨保刚
秦瑞 徐冬冬 程德玲 李超 李玉武
(二)保证资金落实到位。对于拨付贫困学生资助金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要及时精准发放到学生手里。(三)建立信息台账。学校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贫困生的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使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料,确保不漏一户贫困户、不漏一个贫困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四)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信、QQ、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好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让每个贫困户、贫困生了解帮扶政策,掌握帮扶措施。进一步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激发教育扶贫攻坚信心,形成工作合力。
潢川县伞陂镇陈集学校
二0一七年九月
伞陂镇陈集学校 教育扶贫领导小组
组
副 组
成
邓具贤(园长,分管幼儿园)吴雯雯
匡 莉 杨继红 刘露萍 魏 丽 杨保刚 秦 瑞 徐冬冬 程德玲 李 超 李玉武
长:卢光成(校长,主管全校)
长:杨爱军(主任,分管小学)
员:伞陂镇陈集学校教育扶贫包保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扶贫工作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教育扶贫包保工作职责和任务,确保教育扶贫包保工作组织有力,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包保制度。
一、总体要求
根据砀山县教体局教育扶贫相关文件精神,以“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为宗旨,建立精准扶贫包保工作机制,对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并及时足额通过“一卡通”发放到户,确保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贫失学,做到教育扶贫工作群众满意度 100%。
二、联系对象
以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为扶贫攻坚的主要对象。
三、工作任务
1.负责所包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资助过程的档案资料归档整理,确保资助档案完整有序;
2.做好包保贫困学生的信息反馈工作,及时向行政帮扶人员通报贫困学生的资助信息,督促帮扶手册的填写; 3.做好包保贫困户的政策宣传工作,做到宣传到位,及时帮助符合条件的学生家庭申请资助项目; 4.对包保辖区的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学情况进行全面排
查、核实,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子女资助金发放全覆盖。
5、制定帮扶计划。包保教师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活动载体,认真倾听建档立卡户的意见、建议,找准其存在问题的结症和根源,为其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和措施,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6、严格纪律要求。包保教师每月入户不少于1次,每季度小结一次个人包保工作,每半年至少撰写1篇心得体会或包保感言,并及时主动向学校分管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真正做到带着感情、怀着爱心常下去、真下去、办实事、破难题、求实效,坚持做到全年联系不断线、不脱贫不脱钩,达到精准扶贫脱贫的目的。学校将采取调查走访、随机暗访、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多种形式,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实绩进行考核,提出评鉴意见。对工作成效明显的领导和教师进行表彰,对工作不力、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包村领导和教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确保取得实效。
潢川县伞陂镇陈集学校 2017、9
第三篇:教育扶贫实施方案
教育扶贫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扶贫先扶智”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加强贫困生资助力度、确保适龄学生全部入学为主要工作措施,通过教育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二、政策措施
1、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对就读我校的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保证上级的贫困寄宿生补助全额准确的落实到位,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够安心读书、读得起书。落实好教科书“一科一辅”的免费发放政策,坚决杜绝乱收费和推荐教辅资料的行为。
2、做好防流控辍工作。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做好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关系到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关系到建设教育强县、实现教育现代化,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才能更好的推动精准扶贫工作。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全体教职工与广大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
(二)保证资金落实到位。对于县级财政拨付贫困贫困学生资助金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要及时精准发放到学生手里
(三)建立信息台账。学校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贫困生的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使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料,确保不漏一户贫困户、不漏一个贫困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四)加强舆论引导。我校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信、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好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让每个贫困户、贫困生了解帮扶政策,掌握帮扶措施。进一步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激发教育扶贫攻坚信心,形成工作合力。
苗安乡李圩小学
2016.1
第四篇: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东官庄镇夏庄小学 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汝南县教育脱贫专项方案》精神,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加强贫困生资助力度、确保适龄学生全部入学为主要工作措施,通过教育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二、政策措施
1.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对就读我校的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生给予生活补助,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够安心读书、读得起书。落实好教科书的免费发放政策,坚决杜绝乱收费和推荐教辅资料的行为。
2.对建档立卡户子女随时跟踪了解,如果生活确有困难的,想方设法进行帮助,争取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劝一对一”的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
3.做好防流控辍工作。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做好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关系到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关系到建设 1 教育强县、实现教育现代化,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才能更好的推动精准扶贫工作。
4.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工作,建设好留守儿童童心之家。让留守儿童每月可以和家长视频通话一次,享受父爱母爱。结对帮扶的老师,每天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了解孩子心声和需求,做到爱生如子,让家长在外地安心工作,早日脱贫。
5.成立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学生这一资源去感化和带动家长,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增强脱贫致富的自信心、积极性、主动性。
6.各司其职,团结协作;狠抓落实,常抓不懈。
三、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全体教职工与广大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同时,成立夏庄小学精准扶贫工作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赵
凯 副组长:任
静
成员:李幸福、邵亚伟、陈
杰、翟会勤、张
霞 2.保证资金落实到位。
对于县级财政拨付贫困学生资助金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要及时精准发放到学生手里。
3.建立信息台账。
学校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贫困生的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使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料,确保不漏一户贫困户、不漏一个贫困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4.加强舆论引导。
我校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信、校讯通、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好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营造浓厚的精准扶贫工作氛围。5.落实教师保责任。
落实“一生一责任人”的帮扶机制,实行包保责任制,确保每个贫困生都有帮扶责任人,定点跟踪,精准扶贫,一包到底。6.对建档立卡学生及列入教育帮扶台账的各类困难学生实行三个优先:
第一,学习上优先辅导; 第二,生活上优先照顾; 第三,第三活动上优先安排。
汝南县东官庄镇
夏庄小学
第五篇:小学教育扶贫实施方案
朱楼镇朱楼小学教育扶贫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各级扶贫和砀山县教育扶贫精神,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保障家庭贫困学生正常接收各级各类教育,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加强贫困生资助力度、确保适龄学生全部入学为主要工作措施,通过教育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二、政策措施
1.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四免一补政策,对就读我校的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保证上级的贫困寄宿生与非寄宿补助全额准确的落实到位,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够安心读书、读得起书。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好教科书一科一辅的免费发放政策,坚决杜绝乱收费和推荐教辅资料的行为。
2.认真做好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工作,落实本校对建档立卡学生的包保责任制,实施奖惩制度。3.做好防流控辍工作。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做好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关系到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关系到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提
高人口素质、推动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才能更好的推动精准扶贫工作。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全体教职工与广大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同时,成立朱楼小学精准扶贫工作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朱雪廷
副组长:陈桂杰(主任,分管小学)
朱娜娜(园长,分管幼儿园)成 员:邵前进 王传飞 房方方 王桂玲
陈学龙 陈晓敏 房晴晴 吴子昂
(二)保证资金落实到位。对于拨付贫困学生资助金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要及时精准发放到学生手里。(三)建立信息台账。学校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贫困生的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使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料,确保不漏一户贫困户、不漏一个贫困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四)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信、QQ、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好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让每个贫困户、贫困生了解帮扶政策,掌握帮扶措施。进一步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激发教育扶贫攻坚信心,形成工作合力。
砀山县朱楼镇朱楼小学
二0一七年三月
朱楼镇朱楼小学 教育扶贫领导小组
组
副 组
成
朱娜娜(园长,分管幼儿园)
王传飞 房方方 王桂玲 陈学龙 陈晓敏 房晴晴 吴子昂 长:朱雪廷(校长,主管全校)
长:陈桂杰(主任,分管小学)
员:邵前进
朱楼镇朱楼小学教育扶贫包保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扶贫工作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教育扶贫包保工作职责和任务,确保教育扶贫包保工作组织有力,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包保制度。
一、总体要求
根据砀山县教体局教育扶贫相关文件精神,以“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为宗旨,建立精准扶贫包保工作机制,对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并及时足额通过“一卡通”发放到户,确保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贫失学,做到教育扶贫工作群众满意度 100%。
二、联系对象
以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为扶贫攻坚的主要对象。
三、工作任务
1.负责所包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资助过程的档案资料归档整理,确保资助档案完整有序;
2.做好包保贫困学生的信息反馈工作,及时向行政帮扶人员通报贫困学生的资助信息,督促帮扶手册的填写; 3.做好包保贫困户的政策宣传工作,做到宣传到位,及时帮助符合条件的学生家庭申请资助项目; 4.对包保辖区的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学情况进行全面排
查、核实,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子女资助金发放全覆盖。
5、制定帮扶计划。包保教师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活动载体,认真倾听建档立卡户的意见、建议,找准其存在问题的结症和根源,为其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和措施,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6、严格纪律要求。包保教师每月入户不少于1次,每季度小结一次个人包保工作,每半年至少撰写1篇心得体会或包保感言,并及时主动向学校分管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真正做到带着感情、怀着爱心常下去、真下去、办实事、破难题、求实效,坚持做到全年联系不断线、不脱贫不脱钩,达到精准扶贫脱贫的目的。学校将采取调查走访、随机暗访、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多种形式,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实绩进行考核,提出评鉴意见。对工作成效明显的领导和教师进行表彰,对工作不力、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包村领导和教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确保取得实效。
砀山县朱楼镇朱楼小学 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