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关键、最活跃的和最有影响力的是企业信用,随着社会契约化的发展,企业信用将成为合作与交易的先决条件。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的两篇关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参考。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一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完善、规范、有序、有效的企业信用体系,构建以诚信文化为核心、以信用制度为载体、以信用记录为依托、以信用监管为手段的企业信用催生、成长和维护系统。要面向市场,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运用市场机制,强化信用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和利益激励机制;在法律框架内,按照规范、有序和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充分发挥银行系统信贷评价登记系统、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工商登记年检等系统的作用,培育以企业为主体、服务全社会的社会化信用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企业信用标准体系、企业信用状况评价体系、企业信用风险防范体系、企业信用信息披露体系、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并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提升企业整体信用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具体为完善四个体系
(一)企业信用标准体系
信用标准(creditstandard)是指当采取赊销手段销货的企业对客户授信时,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要求的最低标准,通常以逾期的dso和坏帐损失比率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国际通行的”四等十级制”评级等级,具体等级分为:aaa,aa,a,bbb,bb,b,ccc,cc,c,d。从”aa”到”ccc”等级间的每一级别可以用”+”或””号来修正已表示在主要等级内的相对高低。如aaa级的含义就是“信用极好”,表示企业的信用程度高、债务风险小。该类企业具有优秀的信用记录,经营状况佳,盈利能力强,发展前景广阔,不确定性因素对其经营与发展的影响极小。企业信用标准的设置,直接影响对客户信用申请的批准与否,是企业制订信用管理政策的重要一环。
(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企业征信是指在对企业、债券发行者、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的主体的信用记录、经营水平、财务状况,所处外部环境等诸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就其信用能力(主要是偿债能力及其可偿债程度)所作的综合评价。企业征信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对履约能力及其可信程度所进行的一种综合分析和测定,它是市场经济体系不可缺少的中介服务。在我国,随着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信用关系日趋复杂,由此产生的信用风险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深远。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将更快地融入全球经济。在这种背景下,只有通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信用保障体系,及时揭示和预警信用风险,才能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企业信用信息传播体系
互联是目前最好的传播平台。其优势是传播快、信息可留存、可及时更新以及查阅检索方便等。其次有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从企业信用体系的长远建设和发展来看,应该及早着手建立全区联甚至全国联的企业信用状况咨询系统,以方便广大用户对于信用信息的消费需求。
(四)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
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应该是一个层级结构。应该成立企业信用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和协调企业信用自身、企业信用服务体系、企业信用络平台建设等。同时由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建立相应的信用信息采集鉴别和传播机制,实现企业信息的标准化生产、标准化传播和全方位供给。大型企业内部必须设立信用管理岗位,以协调本企业信用管理事务。
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原则
1.市场化原则。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要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形成信用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
2.法治化原则。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坚持法治化原则,要在国家有关法律的规范之下进行,同时要充分行使中央政府赋予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权力,根据实际制订符合地区实况的与信用建设相关法规条例,推动企业信用状况在法治化轨道上逐步改善。
3.系统性原则。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第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调动各个部门、各个地方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第二,需要从信用标准、信用评价、信用信息交换、信用信息消费以及信用市场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整体推进。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二
XX年10月国务院部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体系建设被空前重视,迫切需要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普遍性并相对规范的信用建设的新路子,新模式。XX年,重庆市政府将社会信用分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三大块,并率先启动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将牵头责任交给了市工商局。近几年,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重庆市工商局积极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工商牵头,各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对于当前国务院和其他地方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一、重庆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建立功能完善的信用体系建设平台
XX年,重庆市工商局争取市政府投资万元,依托已经形成了三级联的工商业务系统,开发并建成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联合征信系统。该系统横向上,依托政府电子政务,分别以市工商局、区县工商局为中心,与市级部门或区县部门相连;纵向上,依托工商业务系统,实现工商三级联;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络,技术上实现全市范围内的信息征集和共享。
(二)建成庞大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市工商局以工商登记、执法业务数据位基础,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信息征集目录,采用FTP方式、电子表格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向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公用企事业单位常态化征集整合信息,形成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截止今年7月底,联合征信系统已征集来自63个市级单位和40个区县的企业信用信息1890万条,其中工商以外部门的信息占%。
(三)建立多种信息公开渠道
在市政府电子政务外,政府部门可直接访问联合征信系统,根据权限,查询信息;在市工商局和40个区县工商局,设立对外查询服务窗口,社会公众可提交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申请,免费查询相关企业信用信息状况,获取信用证明;在互联,社会公众可访问重庆企业信用,免费查询企业身份信息。
(四)建立广泛的信用制约机制
在市监察局和发改委的支持下,XX,年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区县公共交易、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中应用试点,对存在不良记录的投标企业,给予制约;XX年,与经济信息委共同主导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数据库,推动食品安全信用信息、黑名单信息在项目审批、行政许可、税费减免等各项业务工作中的应用;此外,主动宣传企业信用信息在政府部门、司法机关以及公共事务管理部门业务工作中的促进作用,税务、人社、法院等部门先后将信息应用到开展税费清查、社保查补、劳动用工清理等社会管理活动中,两江新区等经济开发区、各级政府应用到招商引资活动中,银行应用到信贷业务工作中;倡导市场交易主体查询对方身份、信用状况,有效防范交易风险。
重庆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非常明显的成效:一是社会信用意识大大增强,近两年企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内访问量以及信用证明出具量每年呈几何数上升;二是区县公共交易、工程建设等开展企业诚信信息应用试点领域的经济秩序明显改善,串标围标现象明显减少;三是社会管理程度明显增强,仅XX年,市地税局在股权转让环节税费清查中查补增收税费4816万元,人社局企业参保率大大提高,逃避债务纠纷、农民工工资等社会问题也得到有效治理。
二、重庆做法的启示
(一)建立强大的信息征集系统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就是建立以信用信息系统为核心的社会诚信体系。重庆市工商局利用现有的三级联的业务系统,和掌握的庞大的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和行政执法信息,打造的重庆市联合征信系统,成为重庆市开展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载体。
(二)建立部门征信联动工作机制是关键
信用体系建设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建立信息征集、披露,解决信息不对称,通过对信息的使用,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我国的信用信息分布在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或政府公共事务管理部门,各个部门或系统都有不同的信息保密规定,信息开放非常有限。如检察院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住建部的施工企业的数据库,人民银行的信贷数据库,都严禁对本系统外批量提供。要打破部门信息封闭加强信息征集整合,必须建立畅通征信联动工作机制。
(三)畅通的公开共享渠道是重要基础
畅通的公开渠道是保证信息公开共享得以发挥作用的基础。从重庆的实践来看,多种公开渠道催生了社会各界信用需求大大增加,下一步,重庆市工商局还将借助强大的互联,延伸联合征信系统的络触角,进一步促进信息在全社会的公开共享。
(四)信用信息在业务工作中的使用是落脚点
将的信息应用到具体的业务工作中,建立 “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失信惩戒机制,是信用体系建设的落脚点,也是信用信息发挥社会管理中作用的重要途径。从重庆的实践来看,信息使用可以应用在“公共交易、国家优惠政策享受审批、政府公共事务管理活动、招商引资、行政许可以及政府日常监督管理”活动中,并通过“量化评分、一票否决、信用评级、信用产品”等方式来实现。
(五)制度建设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重庆市工商局争取市政府支持出台了《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公开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信息征集、公开共享的工作规范,争取将企业信用信息应用写入市政府的《重庆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区县公共交易平台监督管理办法》等业务规范性文件中,明确了国有资金投资工程招投标、食品药品安全等众多行业和领域开展企业诚信信息应用,争取市纪委监察局和市发改委的支持,将信息征集和公共交易领域信息应用分别纳入市政府、纪检监察的工作督察范围,从制度上保证了“信息征集、信息披露、信息应用”工作的顺利推行。
三、工作建议
(一)依托工商登记系统,建立全国信用信息征集系统和信息数据库
当前,工商系统已经建立国家工商总局、省级局、地市局、区县局、工商所五级联系统,掌握着庞大的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和行政执法信息,税务、社保等其他部门在业务工作中对工商信息有着很大的依赖性,在建立全国征信平台的建设上有着其他部门无可比拟的优势。建议工商总局争取工作主动,取得国务院支持,依托工商登记系统,建立全国信用信息征集系统和国家信用信息库,在省级及省级以下,以工商局为中心,对地方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的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形成省级信息分库,汇集到国家工商总局信息库,形成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库。并以互联为依托,反馈到政府机关、司法机关、公共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实现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公开共享。
(二)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标准
开展工作调研,充分了解各地信用体系建设征集系统和信用信息库建设情况,制定信用信息征集系统技术标准、数据接口标准,根据需求建立科学的信用信息征集目录、指标体系,实现全国信用体系建设一盘棋。
(三)建立畅通的联合征信工作机制
在当前我国部门信息公开有限的前提下,应通过一系列的制度约束,形成畅通的联合征信工作机制,以促进部门间信用信息的征集整合:一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的国家立法立法进程,将公共服务部门提供信用信息义务纳入法律范畴;二是将信息征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管理,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有效的评估,并开展督察。
(四)强力推行信用信息在开展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使用
一是争取国务院以文件等形式强制规定政府部门在公共事务管理活动中使用信息库,并综合利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对失信行为给予制约,形成跨部门的“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失信惩戒联动机制;二是推动信用报告、信用评级等信用产品的研发,推行信用产品在各项业务工作中的使用;三是以信用评价为基础,推行行业信用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完善。
第二篇: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完善、规范、有序、有效的企业信用体系,构建以诚信文化为核心、以信用制度为载体、以信用记录为依托、以信用监管为手段的企业信用催生、成长和维护系统。要面向市场,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运用市场机制,强化信用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和利益激励机制;在法律框架内,按照规范、有序和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充分发挥银行系统信贷评价登记系统、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工商登记年检等系统的作用,培育以企业为主体、服务全社会的社会化信用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企业信用标准体系、企业信用状况评价体系、企业信用风险防范体系、企业信用信息披露体系、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并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提升企业整体信用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具体为完善六个体系
(一)企业信用标准体系
信用标准(creditstandard)是指当采取赊销手段销货的企业对客户授信时,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要求的最低标准,通常以逾期的dso和坏帐损失比率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国际通行的”四等十级制”评级等级,具体等级分为:aaa,aa,a,bbb,bb,b,ccc,cc,c,d。从”aa”到”ccc”等级间的每一级别可以用”+”或”-”号来修正已表示在主要等级内的相对高低。如aaa级的含义就是“信用极好”,表示企业的信用程度高、债务风险小。该类企业具有优秀的信用记录,经营状况佳,盈利能力强,发展前景广阔,不确定性因素对其经营与发展的影响极小。企业信用标准的设置,直接影响对客户信用申请的批准与否,是企业制订信用管理政策的重要一环。
(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企业征信是指在对企业、债券发行者、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的主体的信用记录、经营水平、财务状况,所处外部环境等诸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就其信用能力(主要是偿债能力及其可偿债程度)所作的综合评价。企业征信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对履约能力及其可信程度所进行的一种综合分析和测定,它是市场经济体系不可缺少的中介服务。在我国,随着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信用关系日趋复杂,由此产生的信用风险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深远。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将更快地融入全球经济。在这种背景下,只有通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信用保障体系,及时揭示和预警信用风险,才能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企业信用信息传播体系
互联网是目前最好的传播平台。其优势是传播快、信息可留存、可及时更新以及查阅检索方便等。其次有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从企业信用体系的长远建设和发展来看,应该及早着手建立全区联网甚至全国联网的企业信用状况咨询系统,以方便广大用户对于信用信息的消费需求。
(四)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
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应该是一个层级结构。应该成立企业信用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和协调企业信用自身、企业信用服务体系、企业信用网络平台建设等。同时由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建立相应的信用信息采集鉴别和传播机制,实现企业信息的标准化生产、标准化传播和全方位供给。大型企业内部必须设立信用管理岗位,以协调本企业信用管理事务。
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原则
1.市场化原则。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要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形成信用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
2.法治化原则。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坚持法治化原则,要在国家有关法律的规范之下进行,同时要充分行使中央政府赋予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权力,根据实际制订符合地区实况的与信用建设相关法规条例,推动企业信用状况在法治化轨道上逐步改善。
3.系统性原则。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第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调动各个部门、各个地方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第二,需要从信用标准、信用评价、信用信息交换、信用信息消费以及信用市场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整体推进。
第三篇: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调研报告
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调研报告
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支持和推动中小企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为了全面了解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情况,根据市里的统一安排,2007年6月,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基本情况
我市自2000年成立第一家信用担保机构以来,至2007年6月30日,全市共有信用担保机构8家,按所有制性质分:其中政府参股的信用担保机构2家,即高新区火炬信用担保公司、房地产信用担保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其余均为民营信用担保机构。8家信用担保机构从业人员70人,共计注册资本16005万元;累计担保企业740个,累计担保6897笔,累计担保总额12.72亿元;在保企业668个,在保责任总额58798万元。累计代偿金额1395.17万元,本年代偿总额442.63万元。几年来,我市担保行业积极开展了流动资金借款担保、固定资产借款担保、票据承兑贴现和授信担保等业务,为部分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对促进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困难和问题
从掌握的情况来看,尽管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自2000年成立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为促进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仍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目前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与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1、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我市的八家担保机构总共注册资本才16005万元,规模最大的湖南铁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也只有5500万元,平均每家2000万元,实际到位的资本只有注册资本的一半多,按放大5倍来计算,平均每家担保能力只有6000万元左右,这样的规模,很难得到银行的信任,也远远不能满足我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需要。由于规模小,资金分散,单个担保机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差,所担保的资产质量不高,变现非常困难,一旦出现代偿的情况,整个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担保机构的破产。
2、缺乏资金补偿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我市的担保机构收取的担保费较低,一般只有2%左右。担保资金来源大都是政府和投资者一次性注入,没有后续的资金注入机制。在不发生代偿的情况下,少量的保费收入在扣除人员工资和办公费用之后所剩无几,一旦发生代偿的情况,就有财务亏损甚至破产的风险,这严重制约了我市担保机构的发展和担保业务的开展。同时,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在银行和担保机构之间风险没有进行合理分配,目前我市的担保机构承担了100%的信贷风险,一旦出现风险,担保公司的损失很大。全市2005年累计代偿总额838万元,本年代偿总额378万元。担保行业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危机。
3、今年担保机构运行处于停滞状态。今年五月中国银监委,银监办发„2006‟145号文件:《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开展合作风险提示的通知》对担保行业的发展是一个不利的消息。该提示明确规定担保机构资本金要达到1亿元以上,目前,我省仅三家达到这个标准,我市八家担保公司均未达到。全市70%担保公司处于停滞阶段,业务开展较少,湖南铁诚担保今年也很少开展新的业务。
4、担保专业人才缺乏。担保行业在我市是一个新兴的行业,随着我市担保业的发展,对担保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由于缺乏担保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我市现有从事担保行业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没有受过专门的担保知识教育,目前,我市部分担保人员参加了由国家发改委,省经委组织的专业培训,业务知识有所提高,但与担保行业发展还不相称。也使得担保机构风险加大。业务拓展艰难。
三、对策与建议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国家紧缩银根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遇到更大的困难。为了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发挥好信用担保机构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针对我市现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调动社会资源,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除组建政策性担保机构外,还应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本,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信用担保市场。一方面要发挥政府担保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和企业资本参股政府投资的信用担保机构;另一方面鼓励各种社会资本成立商业性或互助担保机构,政府给予一些优惠政策。
2、扩充资本总量,做大担保公司规模。信用担保公司股本金的规模与其信誉和抗风险能力成正比,一定规模的担保资金既是信用担保机构设立的前提,又是其做强做大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市八家担保机构除湖南铁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及株洲世纪颐和担保公司外,其余规模较小,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扩大担保公司规模,一是通过整合资源做大规模。二是建立信用担保资本金补偿制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风险大、收益低,但社会效益较大,政府必须加大支持力度。建议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专项基金,建立担保资本金补偿机制,每年安排一定的资本金补偿额度列入财政预算,从而保证市重点信用担保机构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三是积极募集社会资金。信誉较好,影响较大的担保机构可以采取公开募集形式,吸收社会资金,从而扩大担保机构规模。四是鼓励采取会员制吸收资金。吸收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作为会员单位,动员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参股,扩大担保资金规模。五是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软待款,扩充我市担保机构资本金。
3、建立风险分担机制,防范化解担保风险。信用担保是国际上公认的风险较高的行业,防范和化解风险是担保机构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信用担保业务运作中,按照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资金运用原则,通过建立各种风险控制机制,以防范、控制和化解担保风险。一要建立和完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主要是建立规范的信用担保操作程序和担保管理制度,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控制。对信用担保的申请、审核、担保条件、保后跟踪和贷款代偿等都应有明确的规定和透明度。二要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包括内部风险补偿机制和外部风险补偿机制。内部风险补偿机制主要是提取呆帐准备金和风险准备金。外部风险补偿机制包括政府对政策性担保机构的风险给予一定的补偿。目前此项工作计划已建立,必须有效实施。三要建立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转移机制。就是让参与担保的各方共担风险,共同协定责任比例。风险责任比例可按以下方面分担:一是与合作银行共担风险。分担比例与银行协商,按照国际通行做法,一般是担保公司承担80%左右,银行承担20%左右。二是通过反担保措施转移风险。要求企业以其合法的财产(包括股权)抵押或质押,提供担保或反担保。可实行个人无限责任反担保、特殊产权质押、专用设备卖方回购合作反担保等。担保合同可以抵押、质押为反担保措施,并明确担保条款。三是通过再担保转移一部分担保风险。各类担保机构必须参加再担保,担保机构与再担保机构之间的责任分担,以担保机构为主,再担保机构分担部分风险,这样有利于担保和再担保机构稳健运营。
4、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要积极开展银、企与担保公司的合作,积极推动担保行业稳步健康发展。一是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通过引进人才、加强培训、开展合作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担保机构员工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增强其业务经营管理能力,尽快造就一支业务能力强、道德水准高的担保队伍。二是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担保机构工作效率。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信用担保工作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如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开发的“担保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支持从咨询、申请、初审、保前调研、评审、签约、放款、跟踪、终止、逾期、代偿、结案等全过程工作流的业务处理,为信用担保的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项目跟踪等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增加了工作透明度,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我市信用担保机构也应把信息化建设作为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三是要不断开发新的担保品种。担保公司应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开发担保新品种。如承兑汇票贴现担保业务、信用证担保业务、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业务等等,进一步满足不同层次企业资金担保需求
5、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外部发展环境。担保业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决定了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扶持,政府有力的支持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信用担保机构成功运作的前提,也是各国担保机构运作的基本特征.一要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经济运行体制,良好的社会信用有助于降低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也是开展融资担保业务的基础。
目前,由于我市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健全,必须加快推进我市信用体系建设,包括成立由市经委、工商、财税、银行、信息等有关部门参加的专门机构,负责全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尽快设立社会信用联合征信机构;建立社会信用评价机制,鼓励和支持守信单位和个人,加大对失信单位和个人的打击和处罚力度。二要加大财税政策上的支持力度。除了对担保体系的担保净损失由政府财政补贴一部分外,政府给予担保机构相应的免税政策。国家对列入试点的信用担保公司,对其从事担保业务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我市可在自身权限范围内给予一定的税费减免。三要优化政务环境。一是减少政府干预。政府出资的担保基金坚持“政策化资金、法人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避免不恰当的行政干预。二是协调担保机构与银行的关系。由于我市担保机构成立较晚,规模不大,在银行的信用度还不高,目前只与建行、商行等少数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引导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建立业务关系。三是房地产、土地等相关政府部门设立的评估机构,要公开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尽量降低费用。
6、加强监督管理,规范行业发展。信用担保业是涉及面广、风险高的行业,能不能规范发展,不仅影响其本身,还响到银行和中小企业等方方面面的发展,所以,政府有责任对其运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一是建立市场准入制度。设立一定的门坎有利于提高信用担保机构的整体实力。二是设立监管部门,建立日常监管机制。明确授权一个政府部门来管理和监督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由市经委、财政、银行、工商等部门组成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督管理委员会(由中小企业职能部门负责人兼任委员会主任),由财政、审计和其他出资者组成担保机构的监事会,主要对担保机构的资格、担保机制、担保程序、会计制度、风险防范、从业人员、收费标准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管理,定期监督和检查担保业务开展情况,积极创造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加强对担保资金的管理。政府出资的担保基金要制定担保办法。担保公司的担保资金必须全部存入协作银行;四是加强行业的自律。加快组建担保机构的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和监督办法,规范服务行为,加强行业自律。
第四篇: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
信用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关键是建立社会信用的标准体系及其评估体系。从信用体系的内容可以看出,无论是企业信用、政府信用还是个人信用,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信用评估或称信用评级。因为信用的核心问题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信用评级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通过信用评级可满足市场主体对客观、公正、真实信用信息的需求。信用评估是由具有相关资质的评估中介机构,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估原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科学合理的分类、分行业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规范有序的工作程序和科学的专门方法,在调查、分析、比较、测定基础上,对以经济实体为主体的各经济组织的基本素质、偿债能力、经济实力、信用程度、经营效益及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或对以有价证券为主要形式部分金融工具履行承诺的经济实力及其信用程度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的一种有偿服务。信用评估是以简明的符号表示评价结果,以鲜明的立场,科学、客观的态度,独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社会提供服务,是一种提供、创造信息的劳务活动。信用评估所产生的信息是可共享的,具有鉴定信用和评价资信的功能。
1.企业信用评估的基本内容
(1)企业基本素质。主要从企业领导者素质、企业经营管理素质、员工队伍与建设情况、技术实力与产品开发能力等诸多方面来全面考查和分析企业人文历史、经营管理水平、风险观念、偿债意愿和信用意识、行业中的地位以及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等。
(2)企业经济实力。考核企业的财务实力和债务的保障能力,主要从企业的经营规模、投资人权益、资本固定化率等方面来考查分析企业抵御风险和融资能力的强弱。
(3)企业偿债能力。企业偿债能力是企业信用评级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评级结果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考查分析企业资产结构的合理程度、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偿还即期和预期债务的资产或权益的保障程度等方面。
(4)企业经济效益和营运能力。这是企业信用评级中的重要内容,对评级结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重点考查和分析企业资本的营运能力、资本增值能力;客观评价企业履行信用的能力和潜力等方面。
(5)企业发展前景。主要以国家行业政策、企业市场前景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及措施、未来利润预测等内容为基础,结合以上四个方面,对企业发展能力和前景做出专业预测和判断,揭示出企业履行信用的潜在可能性。
2.企业信用评估机构
(1)信用评估中介角色的特征
信息不对称问题广泛存在于借贷双方之间。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利益上独立于借贷双方的信用评估中介机构固有的功能,也是企业信用评估的重要目标。借款人要比贷款人更为了解自身的信用状况,并因此可以选择披露有利于自己的信息;由于潜在的贷款人清楚借款人有可能提供不真实的信息,所以,即使低风险的借款人也很难使得贷款人信任他的信用承诺。如果没有某种可靠的途径来传递相关信息,那么将有可能导致市场失效,即有价值的投资不能获得融资。当信用评估机构在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充当中介角色时,能使贷款人在做出贷款与否、以何种条件提供贷款的决策时,获得信用评级中介机构详尽调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等信用信息和未来前景,相对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可见,信用评估的本质就是信用专业评估人员根据搜寻的财务和非财务的客观信息,依据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拟定的评估标准对评估客体偿债风险做出判断,为信用供给者提供中介判断信息,在解决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上,中介角色的效用日益突显。
3.信用评估的特征
(1)公允性。信用评估的主客体之间是一种委托或自觉行为,双方之间没有任何利害关系。评估主体承担着对评估客体进行独立公正判断的鉴定和验证的职责,处于完全独立地位,不受任何干预、干扰,因而也决定着信用评估必须具备社会公证功能,向社会、公众、投资者等提供和创造具有公证的信用等级信息。
(2)广泛性。社会性信用评估得以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信用观念和信用环境改善的综合反映,它决定着信用等级信息可以为参与市场的各方所共享。适应于各种不同类别、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形式等经济组织的需要,并能通过公开传媒公布信用等级,信用信息为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基本要求,具有充分的广泛性和社会公允性。
(3)证询性。信用评估作为一项中介服务,并不是在缔造经济承诺契约的各方之间进行仲裁,而是对契约承诺者的信用状况进行评判,目的是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信用信息。因对信用评估客体作出信用等级评定,是社会、公众,尤其是债权人和投资者最迫切需要了解的信用信息。
(4)权威性。客观实际要求信用等级的评估结果必须具备客观真实性,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否则,信用评估将失去其生存发展的意义。所以,信用评估必然选择走信用评估专业人员的评价与信用评估专家组织鉴证相结合道路。
(5)时效性。信用评估结果作为一种社会公允信息,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根据一定
条件,经过综合评价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时效性。时问、地点、条件等发生变化,信用等级的评定结果也将随之改变,否则,势必失去其客观可靠的基础和权威性,失去其信用公证的作用。
(6)规范性。信用评估的规范化为企业信用建设创建了良好的平台。企业信用评估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结构、资产质量、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等内容的全面考核,做出企业信用状况的整体评价。
4.企业信用评估的原则
(1)坚持“独立、客观、公正”原则
恪守“独立是执业灵魂、质量是生存之本”的评估宗旨。信用评估采取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历史统计分析和未来趋向预测相结合、专业评估与专家鉴证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服务职能。在评估的过程中,严格恪守评估原则和诚实科学的职业操守,做到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广泛与各金融机构联络和沟通,寻求理解与支持,在坚持规范化的信用评估程序的基础上,积极依靠专家评审组和专家委员会的专家鉴证作用,保证评估质量。
(2)坚持“五统一”原则。统一信用评级的意义客观上要求建立统一的信用评级制度,保证以下五方面的完全统一:统一评级范围;统一评级标准体系;统一评级组织和实施程序;统一信息披露;统一评后监督和跟踪监测。
5.企业信用评估的方法和步骤
(1)科学制定符合实际的信用评估标准体系。信用评估要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与前景预测相结合、专家分析与专业评估技术人员分析相结合。而科学合理、符合本地经济特点的评估标准体系是整个评估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评估结论做到“公正、公开、公平”的前提。所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企业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济成分客观上要求设置和建立适合这种多种经济形式的企业评估指标和评估标准也就成为最重要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对现有的评估标准体系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调整和完善修正,使之与信用建设同步发展。
(2)健全评级组织,规范评级程序。为规范和健全评级程序,更好地发挥信用评估的作用,不断提高评估质量,公司在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和浙江省银监局直接关心和指导下,在各金融机构的支持和配合下,摸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并经实践经验行之有效的三级四层次的评级组织与程序,即:建立了金融机构(或地区)的初审委、公司专业技术分析评估师的调查分析评估、专家评审小组的审核论证、专家评级委员会鉴证终审,严格规定从企业提出申请委托评估,并签订评估合同书起,到评后跟踪监测的八个环节的评估程序。实践证明,由于有完善的评级组织和规范的评级程序,公司评定的信用等级具有专业性、广泛性和权威性。信用等级的使用价值逐步得以体现,在企业项目的招投标、金融机构贷款授信、资本市场融资或投资及企业形象宣传等领域发挥其日益显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3)科学评估手段,不断提高评估的科技含量。购买或者自行研制开发领先的信用评估软件,完成信用评估的基础工作、统计分析、查询监测、数据整理、信用档案等工作;建设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一方面使信用评级的前期工作基本可以利用快捷高效的高端电子技术完成,提高工作和服务效率;另一方面,承担信用、信用评级和信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宣传、信用动态发布、政策推介等职责。
(4)结合实际情况,提高评级可操作性。为使企业信用评级的方法体系更具可操作性,企业信用评级一般遵循简单性、可比性和公开传播性等国际惯例。简单性原则是指不论评价过程多么复杂,但评价结果可用一个简单易懂的等级标识给出,便于各有关经济主体在与被评企业进行经济往来时清楚地了解其信用状况;可比性原则是指在同一评级体系中,各种类型的企业信用等级的解释与含义基本一致,而不用考虑货币单位、企业类型及地区的不同,从而使同一信用级别的不同企业在风险程度上具有可比性;公开传播性原则是指评级结果和评级方法要通过有关传播媒介在全球市场上公开,以使尽量多的经济主体能获得相同的评级信息。
企业信用评价的基本思路是,从企业信用风险的内涵出发,充分借鉴国内外信用评级机构的核心思想,参考国内外有关信用评级方法,对影响企业信用状况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定企业的信用等级。见下图:
由上图可见,企业信用综合评价根据信用风险的内涵,将信用风险分为信用能力和信用意愿两个方面。对信用能力的分析从现金流量和其它现金来源对履行各种契约的保障程度入手,充分考虑宏观经济环境、产业发展趋势、政策和监管措施等企业外部因素和基本经营、管理素质等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从而对企业履行各种契约的能力做出判断,给出企业的信用能力评价。对信用意愿的分析从企业的诚信记录入手,结合信用能力的分析,详细剖析产生各种不良记录的原因(如究竟是能力问题还是意愿问题),从而对企业履行各种契约的意愿做出判断,给出企业的信用意愿评价。最后,综合考虑能力和意愿的评析,确定企业的信用等级。在企业信用评级过程中,要注意把行业特殊性与市场普遍性相结合,充分考虑行业特点;把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第五篇: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企业信用体系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是被社会普遍认可的信用之一,涉及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劳资关系、银行信贷、商业履行等多方面。因此,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企业信用体系的现实意义非同小可。首先,可以让失信的企业遭到重创,受到应有的惩罚,其次,还能以最低的成本换来最高的信誉财富。并且对维护经济市场的和谐有序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通过构建企业信用体系,能提升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对消费者和客户负责,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投资机遇。在今年10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了要大力推进企业信用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就有:完善信用约束机制,将有违规行为的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的“黑名录”,向社会公布,使其“一处违规、处处受限”,提高企业“失信成本”。
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除了上述提到的重大意义之外,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失信和欺诈的行为发生,更能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市场经济的稳固发展得到保障,利国利民,符合中国国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