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8六安市老龄科研基地情况汇报[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20:2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8六安市老龄科研基地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8六安市老龄科研基地情况汇报》。

第一篇:2011.8六安市老龄科研基地情况汇报

安徽省六安市老龄科研基地情况汇报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六安基地于

2008年5月15日设立,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主任张恺悌、副主任郭平,安徽省老龄办专职副主任候世标,时任六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老龄委主任张祥安,市老龄委常务副主任吕焕章、副主任张家胜等领导出席授牌仪式。六安科研基地为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在全国建立的首个市级老龄科研基地。六安市是大别山中心城市,著名的革命老区,集山区、库区、农业大市于一体。2010年,老年人口11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作国家层面老龄科研的权威机构,能深入基层在大别山革命老区开展调研,在六安建立科研基地,既体现了对老区老龄科研事业的重视和关爱,给予老区老龄工作激励和指导,又能发掘六安老龄化的典型、特色、基层优势,促进老龄科研工作更多地下基层,接地气。

六安市老龄科研基地设在六安市老龄办,六安市老龄办为正处级依照公务员管理的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与市民政局合署办公。办公室内设综合科、权益科2个科室,编制5名,其中行政编制1名,事业编制4名,处级领导职数2名,科级职数2名。现将六安市老龄科研基地成立以来,主要工作及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视加强老龄科研工作。六安市高度重视老龄科调研工作。每年均召开老龄科研工作会议,部署年度老龄科研任务,就老年人普遍关注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农村养老、城乡空巢老人照料、特困老人救助、社区养老服务、老年人优待、老年人赡养维权开展专题调研。基地成立以来,多次参加国家、省老龄科研理论研讨会,参与多个国家、省重点课题调研:2010年7月,参与完成全国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子课题“安徽农村老龄问题研究”,配合完成《安徽农村老龄问题报告》,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并在《老龄问题研究》刊载;2008年—2009年,参与省委宣传部批准的科研课题“中美省州老龄问题对比研究”,我市承担完成“法律法规”和“组织机构”两个项目子课题;2010年,完成“六安市老龄人口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等老龄科研课题,市老龄办主任宋飞多次应邀为市政协、市财政局等相关单位作专题讲座,受到一致好评。此外,结合六安老龄科研基地负责人是政协委员的优势,积极通过人大和政协会议向国家、省、市提出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和论文70余份,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涉老议案、提案共40份。市老龄办主任宋飞作为老龄科研基地负责人先后应邀出席第六届和第八届亚大地区老年学大会、中国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第三届海峡两岸老龄福祉研讨会、中国与澳大利亚老年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研讨会和新中国人口6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提交多篇论文获中国老年学奖等多个奖项。

二、配合中心安排,完成调研任务。按照中国老龄科研中心部署,六安老龄科研基地先后配合完成三次调研任务:一是2007年9月,配合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老龄问题研究》编辑部在我市调研农村空巢老人状况,了解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生活状况及存在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措施;二是2008年5月,配合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老龄化”专题调研组在我市农村开展入户调研工作;三是2010年8月,配合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老龄社会保障与产业研究室中国城乡老年人基本状况、问题及对策研究调研组在我市开展调研工作。此外,六安市、县区老龄办还先后配合中国老年科研中心开展了中国城乡老年人口、农村老年人口状况抽样调查和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基本状况调查,完成调查问卷近万份。2008年12月,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齐铱,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郭平等一行4人在省老龄办 相关人员陪同下来我市视察六安老龄科研基地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三、成立老年学学会(老龄科研中心),开展基层理论研讨。按照中心要求,我市于2011年6月20日成立市老年学学会(老龄科研中心),召开成立大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到会祝贺,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专门发来贺电。结合中心成立,我市编撰了《六安市老龄工作论文选编》,收录了1999年以来我市老龄科研方面的论文47篇。成立大会召开后,六安市老龄科研中心已将2011年老龄科研任务下达各县区和相关单位,并将筛选优秀成果,参加全省第二次老龄工作理论研讨会。

四、运用科研成果,服务基层实践。作为基层科研基地,理论联系实际,成果指导实践是最为突出的特点和工作要求。多年来,六安市老龄工作积极运用调研、科研成果,指导基层老龄工作,让工作富有创造性、科学性、前瞻性和实效性。例如,针对六安是农业大市、革命老区,80%以上老年人生活在农村,财力有限,养老问题突出的特点,在一系列基础调研、探索试点的基础上,推动在全市开展农村基层老龄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广增强农村老年协会的经济实力和凝聚力的“四个一”工程(即基层老龄组织有一块养老基地、一个自办实体、一所老年学校、一批 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项目)和村老年协会开展确保农村老年人养老生活质量的“五有二查一公布”活动(确保老年人有一间向阳通风的房间、可口饭菜、四季不缺的衣被、有病及时医治、生活不能自理时有人扶助;夏查蚊帐、草席,冬查棉衣、棉被;定期公布检查及优待落实情况)。针对县区老龄办编制不足,推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解决市、县区社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工作人员问题。重点解决农村五保失能老人生活困难,提高供养标准等。为使以上经验和成果制度化,实现政策惠老,我市先后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等惠老政策。2011年初,在市老龄办反复调研、论证、测算基础上,市政府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建立城乡统筹的普惠制高龄老人津贴制度,革命老区的高龄老人将可以享受到政府发放的高龄津贴。

五、几点建议

(一)建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给予基地更多的业务指导和经费支持。

(二)建议中心对基地的调研课题完成后,能够反馈基地,成果共享。

(三)建议中心和基地,基地和基地之间,进一步加强联系交流。

六安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六 安 市 老 龄 科 研 基 地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五日

第二篇:鸡西市老龄科研基地开展工作基本情况的汇报(最终版)

鸡西市老龄科研基地开展工作基本情况的汇报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鸡西市老龄科研基地成立两年多来,在中国老龄科研中心领导下,深入县(市)区,厂、矿企业、乡镇、村屯,进行调查研究,召开各类座谈会20余次,各类问卷调查3000余张,撰写论文及各类情况汇报12份,其中《全方位发展老龄事业,为建设开放富裕和谐鸡西贡献力量》、《充分发挥各级老协组织作用促进老龄工作的开展》在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主办的《老龄问题研究》全文发表,其中《爱心护理医院的护理治疗及规范化管理》、《居家养老基本原则服务内容及规范化管理》、《探索新形式、新途径,把老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等多篇论文在全国和省的有关会议上宣讲。

鸡西位于黑龙江东南部,辖密山、虎林、鸡东3个县(市)和6个市辖区,总面积2.2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00万。全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28万,占总人口的14%;80岁以上老年人2.06万,百岁以上老年人49人。城市老年人口16.52万,占59%,农村老年人口11.48万,占41%;男性14.1万,占50.2%,女性13.9万,占49.8%。身体健康的老年人9.24万,占33%,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人13.2万,占47%,有严重疾病(半失能老人)3.36万,占老年人口的12%,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2.24万,占老年人口的8%。丧偶空巢的老年人6.98万,占老年人口的25%,生活较困难的7.5万,占老年人口的27%。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执行《老年法》,把加强老龄工作、发 展老龄事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强化保障,推动了我市老龄事业不断发展,在全社会营造了尊老、敬老、护老、爱老的浓厚氛围,我市老龄工作、农村五保老人和城镇三无老人集中供养等多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做好老龄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一是加强领导,把老龄工作纳入重要日程。面对当前社会老龄化加快的形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将老龄事业纳入到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统筹安排,制定并认真执行了鸡西市老龄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对老龄事业发展特事特办的工作要求。建立并完善了老龄工作委员会议事制度,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市老龄委主任,发改、民政、人保、交通、教育、卫生等38个单位为成员,进一步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老龄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坚持定期研究老龄工作,近年来先后7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和政府协调会议,2次召开工作汇报会议,研究部署贯彻执行《老年法》和落实敬老优待政策等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还经常深入基层,现场指导老龄工作,帮助解决难点问题。

二是健全机构,提高发展和服务老龄事业的能力。我市1989年成立老龄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先后挂靠于劳动和民政部门。2001年全市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过程中,为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市委、市政府将市老龄办列为市政府直管工作部门,级别为正处 级,编制为行政编制,单设党组,独立开展工作。目前,市老龄办在职人员8人,正处级以上领导干部6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2人,调研员1人,副调研员2人)。县(市)区老龄工作机构配置齐全,其中,密山市、虎林市、鸡东县、恒山区、滴道区、麻山区设立了专门的老龄工作机构,配备2-4名专职人员,其他3个行政区老龄机构与相关部门合属办工,人员为兼职人员。

三是强化老年社会组织建设,增强老龄工作活力。近年来,我市加强了市、县(区)、乡(街道)、村(社区)四级老年协会组织建设,目前全市有老年协会组织625个,有各种形式的老年文体社团组织1980个,其中有6个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文艺团体,有60个老年秧歌队、284个老年门球队。老年活动中心11个,全市各类老年福利院、老年公寓、托管所96所、老年社区服务站(室)565个,老年门球场300多个,老年大学1所,老年社区服务站9个,各种老年义务诊所17个,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发挥了重要作用。市老龄协会会长由原市政协副主席担任,名誉会长由原市长和原市委副书记担任,成员由市级离退休领导担任,自成立以来,这些老干部积极发挥自身作用,配合市老龄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亲自搞调研、亲自跑项目,成为推动我市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以恒山区小恒山老年协会、鸡东县前进街道办事处老年协会为代表的城镇老年协会组织,在宣传法律、老年维权、物价监督、青少年教育、参政议政、构建和谐社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鸡东县鸡林乡、密山市解放村等为代表的农村老年协会组织经常开展书法、绘画、音乐、舞蹈、乒乓球、门球、篮球等丰富的文体活动,组建老年文艺团体,坚持常年为全市各地群众进行义务演出,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老年人的生活。

二、强化保障,完善机制,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

一是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确保离退休人员生活安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真编制养老保险征收计划,加大稽核力度,逐一审查企业申报的参保人数、缴费金额、严防瞒报、漏报、错报缴费工资基数、参保人数现象的发生;通过政策宣传、劳动监察,不断扩大养老保险金覆盖范围;人保、税务等部门相互协调,加强征收和清欠,强化了转制和并轨企业职工持续养老保险关系的补收补缴工作;加强养老保障部门、财政部门、银行等代发机构的联合与协调,确保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同时,加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力度,完成了全市1089名离休人员护理费待遇调整和补发工作,实行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计算待遇,调整补发4098人;完成了5.29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和1121名离休人员及339名企业军转干部待遇的调整和补发工作;为2300多名死亡离退休人员发放丧葬抚恤金500多万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发放率达到100%。

二是落实老年重点优扶对象政策和待遇,切实解决生活困难问题。我市现有各类重点优扶对象5500人,其中60岁以上的占90%,平均年龄74岁。为了照顾好他们的生活,我们加大了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努力提高老年优抚对象扶恤补助金标准。目前,在乡老复员军人年定补达2384元,在乡抗战老战士年定补达2884 元,均比省规定标准高出204元,城镇“三属”月平均标准达418元,农村“三属”月平均标准达285元,在乡抗美援朝老战士医疗补助费和城乡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全部按标准兑现;对城镇245户老重点优抚对象实行了抚恤补助不计入家庭收入,不影响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使他们享受了双重保障,年人均增加1404元。积极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实行“双三百”结对帮扶,由市四大班子领导带领全市300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与市区300多名困难老功臣结成“一帮一”包扶对子;在驻鸡西部队中开展“百名校官助功臣”活动,由100名优秀军官与住地老优扶对象结成“一帮一”对子,并实行“包终身”制,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是积极建立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城乡特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我们一直把“三无”老年人列为低保工作的重点,优先纳入并全额享受低保金,目前,全市1530名“三无”老年人全部享受低保。近期,我们准备再度提高“三无”及75岁以上老年人保障金标准,以更好地保障他们的生活。进一步创新农村困难老年人集中供养的救助保障新机制,几年来,我们利用教育闲置资产,建成了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的农村老年福利中心,设床位500张,纯居住面积7000平方米,统一集中供养了市区农村五保人员305人,该做法在全省做了经验介绍。

三、完善政策,提高服务,确保老年人病有所医。一是全面落实退休人员医疗待遇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和《黑龙江省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总体规划》,市政府制定出台了《鸡西市建立城镇职工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十种指定慢性病门诊管理试行办法》等政策制度,在制定这些政策中,我们着力向老年人进行了倾斜,确保老年人医疗保障待遇全面得到落实。如,我们规定退休人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本市上平均退休金的3.3%划入个人帐户;退休人员报销住院医疗费时,个人只需承担17.5%,在门诊就诊和药店购药的医药费一个可报销5000元;离休人员每人每年缴纳5000元医保险费,企业离休人员由原企业负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由市政府承担;离休人员就诊采用记账式定点医疗,由医保局按季度给定点医院拨款,离休干部自选定点医院,对于超支部分由市政府和定点医院按8:2比例承担,年终一次性结算。我市还制定实施了《改制企业分流人员接续医疗保险关系实施办法》,为每名退休人员一次性预留十年的医疗保险费,保证了企业退休职工的医疗待遇。

二是建立健全离退休职工看病就医保障措施。近年来,市政府制定了《鸡西市离退休人员医疗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建立和完善离退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财政支持机制的实施意见》。市老龄工作机构与相关部门经常深入到各定点医院走访,加强工作协调配合,建立离休人员就医“绿色通道”,在定点医院设立了“专门病房”,专门导诊人员,为离休人员看病就医提供了全程优质高效医疗服务。

三是大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强化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2006年,我市比全省提前一年、比全国提前两年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在实施新农合过程中,针对农村青壮年外 出打工、空巢家庭多,难以实现以家庭为单位参合的实际,市政府明确要求,要坚持保障于老年人参合的工作原则,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空巢老年人独立参合。同时,对于困难老年人、“五保户”等,由民政部门承担个人参合资金。目前,全市参合农民48.92万人,参合率达99.59%,农村老年人参合率达100%。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扩大参合农民受益水平,将省以上医疗机构报销起付线由原来的1000元下调至500元,封顶线由最高2万元调整至3万元,慢性疾病门诊报销病种由原来的5种扩大到12种,中药报销比例增加5%;推行门诊统筹制度,乡、村医疗机构门诊报销零起付;实行市级定点机构即时结报制度,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出院时即可得到补偿,简化了报销手续;实行参保患者“一证通”制度,参合农民在县(区)域内任何定点医疗机构均可就诊。今年上半年,全市共为7.35万名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2794万元,其中老年人报销费用占总数的40%以上。

四是深入实施医疗救助机制。制定下发了《鸡西市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和《鸡西市区农村医疗救助实施细则》,在鸡冠区开展了试点工作,几年来纳入救助范围3万多人,救助患大病贫困群众2000余人,发救助金300多万元。从去年起,面向老年群体开展了相关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为全市城乡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为8.89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健康体检,为1万多名中老年农村妇女进行“两癌”初筛,为100余名老年白内障患者开展复明手术。

四、加大投入,完善基础,推进老年福利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养老福利设施建设。近年来,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养老福利设施建设,努力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养老条件。投入300万元,实施了市福利院与老年公寓改扩建工程,扩建1300平方米面积,总面积6800平方米,购置、更新了一批康复娱乐等设施,建成了集吃、住、养、护、医、娱乐、康复于一体的老年福利机构;投资300万元,兴建了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的“鸡西市社会福利二院”,无偿集中供养城市“三无”老人120名;本着“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档次布局、高水平服务”的原则,投入383万元,兴建了建筑面积3015平方米,一次接收入住能力达116人的市福利院公寓部及附属工程,全面提高了国有福利机构档次,充分地发挥了公办老年福利院的示范、引导作用。今年,我市通过对上争取国家“爱心护理工程”资金900万元,市政府匹配资金1000万元,将市妇幼保健院原门诊改扩建为能容纳300名老年人入住的鸡西市老年护理医院;将市社会福利院改扩建为能容纳150人入住的老年护理楼。这两个项目均被列入市政府为市民办的20件实事之中,现已全部交付使用。鸡西市被省政府确定为“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城市。

二是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引导、带动全社会力量兴办老年福利设施。按照《鸡西市老龄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我市制定了《鸡西市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和《鸡西市关于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实施意见》,积极鼓励、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兴建老年福利设施,有力地加快了全市老年福利设施建设和为老服务项目的进程。目前,全市兴办各类老年福 利机构69个,建筑面积5.13万平方米、床位1825张、共收养老年人1496人。目前,全市9个县(市)、区都建设了标准的老年公寓和老年活动场所。

三是大力推进“星光计划”,全面提升老年福利设施层次。实行了市领导包建社区的联系点制度,加快了“星光计划”的推进速度,制定了《鸡西市社区老年人福利设施和活动场所建设三年发展规划》,积极推进街道、社区新建和改建了一批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逐步形成社区有服务站点、街道有服务中心的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建成区级社区服务中心5个、街道级23个、社区级3190个,安置下岗职工7336人。在全省第一、二批“星光计划”中,我市落实项目13个,其中区级老年服务中心1个、街道级9个、老年公寓3个,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受益老年人1.2万人。

五、强化宣传,加强教育,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每年我们都采取通过市级各媒体以及组织相关单位上街宣传等形式,开展《老年法》及相关政策的宣传,鸡西电视台还开办了《老年法》“以案说法”专题栏目,通过宣传教育,使《老年法》及相关政策深入人心。加强了业务培训,近年来,共举办了六期全市性的老龄工作干部和各级老年协会会长培训班、培训810人次,提高了基层老龄工作机构和组织以及人员的整体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是深入开展敬老助老活动。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开展了三项敬老活动:第一是敬老助老孝行鸡西活动。该项目从2007年 抓起,在全市范围内评出10名“孝亲敬老好儿女”、10名“老有所为十佳老人”、10名老龄先进工作者、10个敬老助老先进单位,在老年节期间召开表彰大会进行了表彰。第二是由市老龄委和市老年协会发起的动员社会一切力量为老年人办好事、实事活动。从2005年开始,共组织了18个单位开展了10项活动,如卫生系统有4所医院开展了对60岁以上老年人免收挂号费,优先就诊,设老年护理病房,定期为本区域内老年人免费体检。医药系统有4个药店开展了面向60岁以上老年人优惠5%-10%活动,两家眼镜店开展了面向60岁以上老年人免收验光费,优惠20%-30%配眼镜活动等等。第三是每年重阳节、春节等重要节日,组织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班子领导开展慰问百岁老人和贫困老人活动。通过这三项活动的开展,在全社会营造了尊老、敬老、孝老的浓厚氛围。

三是严格执行《老年法》规定的司法救助制度。两级法院根据《老年法》的规定,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尽力予以照顾,保证其打得起官司。近年来,共缓、减、免涉老案诉讼费10万多元,为老年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救助。两级法院还认真贯彻“人民法院对老年人追索赡养费的申请,可以依裁定先予执行”的精神,依法实施“先予执行”措施,通过国家司法权威权力保障了老年人的生存权。

四是加强敬老优待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工作。我们从基层老年协会组织选聘老领导、老劳模、人大代表等,组成了一支60多人的敬老优待政策督查队伍,为他们制发了《监督检查证》,并为 市老龄办全体办理了《执法证》,市老龄办与老年督查队每年都深入一线监督检查十几次,随时检查对老年人优待政策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确保了老年优待政策的有效落实。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鸡西老龄科研基地

2011年8月22日

第三篇:科研基地自查报告

申报“无为县教育科研基地”自评报告

泉塘中心校(本部),在先进教育理念和正确工作思想的指导下,以教科研工作为切入点,创造性地把学校整体发展与教科研工作融为一体,使原本教科研基础较为薄弱的学校,正在通过多种努力逐步走上科研兴校的良性发展道路。

一、树立“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

教育科研对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积极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不仅有利于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也有助于提高教师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教育科研会让人获得探究的精神和理论支撑的力量,忠于实践又超越实践,在实践中追求教育的理念;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会感到更高层次的充实,并乐于走上教学研究的幸福之路。首先成立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让学校的领导集体认识到到教育科研工作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学校实施教育科研“一把手”工程,把教育科研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和发展规划,明确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提高理论修养和整体素质,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变。

二、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制度,保障教育科研顺利开展

完善的教科研机构和健全的教科研制度是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保障,学校为此作出了许多努力。我校教育科研由分管副校长沐

姿武亲自抓,在工作中努力将一批善教学、懂理论的业务骨干组成科研小组,使科研小组的教育科研核心作用突现出来,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提高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学校还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学校建立教育科研奖励机制、会议制度、教育科研交流制度,成立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小组。学校每学期对教师的教育科研进行量化考核,建立起教师教育科研档案。这些政策和制度的制定,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规范了教育科研管理,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在教育科研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教师们在专业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欠缺,因此,特别重视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培训。近两年来学校聘请了无为教研室盛书山副主任、石国俊教研员,无为三中的周可学,实验初中的范同娟等来做专题讲座,还带领教师外出学习取经,由此带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的培训分师德、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教育科研四个系列,还建立了说课、听课制、设立教师论坛、成立青年教师读书班、进行专题研讨等,对青年教师提出树“四心”(教育的事业心、育人的责任心、为人师表的自尊心、有所作为的上进心)、练“三功”(书法功、说话功、撰写功)、过“三关”(师德师风关、教材教法关、班级管理关)、争“三优”(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论文)的要求。

学校以研促训,学研结合,将校本培训与教育科研整合为一体。“教、学、研、培四位一体”的教师培训模式,有利于引导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把教育科研抓实、抓准、抓对路,不仅打破了教育科研的神秘感,而且让广大教师在研究中尝到了甜头,逐渐自觉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专业化水平。几年来,许多教师得益于教育科研,在专业上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市、县级教学能手、德育先进工作者、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

四、贴近新课改开展教育科研,将科研与教研有机结合起来

教育科研并不深奥,它就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校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派生出科研课题,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立足新课改,开展教学研究,探索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学校将省级语文课题“‘课内语文学习法’在作文教中的运用”和县级课题“心理健康教育之学科渗透研究”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抓手。课题研究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达到长足的发展。

五、理论联系实际,教育科研硕果累累

辛勤的耕耘终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校密切联系本校实际和新课程的要求开展扎扎实实的教育科研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批骄人的科研成果。我校的省级课题已经通过无为教研室的初步验收,正等待省教科所的验收;县级课题正在按计划,扎实、有序地开展研究。在三年的时间里,我校教师有四十余篇论文在省、市、县级

论文评选中获奖,有二十余人次在市、县级教学比赛中获奖,我校还有四次承担县级观摩教学研讨活动(三次语文、一次数学)。

六、查遗补缺,迎头赶上

对于教育科研,我们做到边实验、边思考、边推广,取得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

1.我们在理论上作了一些探索,写了一些有价值的论文,省、市、县级获奖论文颇多,但还没有注意将优秀论文向正规报刊上投稿,以后,我们注意提高论文质量,积极向正规报刊上投稿。

2.由于受乡镇初中平台所限,我们的课题研究和学校教科研综合工作,到现在还没有参加上级评比,以后争取主动,创造机会参加上级评比。

我校有一支热爱教育事业,锐意教育改革,有理论、有实践、有朝气的教师队伍。所以,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一定会创新地、深层次地把学校整体发展与教科研工作融为一体,力争使我校教育科研工作走在全县的前列,并且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及时地向全县辐射。

泉塘中心校(本部)

2015年5月16日

第四篇:科研基地自查报告

申报西丰县“十二五”教育科研基地的自查报告

天德镇中学科研室,在先进教育理念和正确工作思想的指导下,以教科研工作为切入点,创造性地把学校整体发展与教科研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使原本教科研基础较为薄弱的学校,正在通过多种努力逐步走上科研兴校的良性发展道路。

一、树立“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科研对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积极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不仅有利于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也有助于提高教师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教育科研会让人获得探究的精神和理论支撑的力量,忠于实践又超越实践,在实践中追求教育的理念;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会感到更高层次的充实,并乐于走上教学研究的幸福之路。首先成立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让学校的领导集体认识到到教育科研工作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学校实施教育科研“一把手”工程,把教育科研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和发展规划,明确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提高理论修养和整体素质,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变。

二、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制度,保障教育科研顺利开展

完善的教科研机构和健全的教科研制度是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保障,学校为此作出了许多努力。我校科研室有3名工作人员,1

在工作中努力将一批善教学、懂理论的业务骨干组成科研小组,使教科室的教育科研核心作用突现出来,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科研室制定了教育科研工作人员职责,加强对他们的考核,考核与待遇挂钩,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为了提高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学校还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学校建立教育科研奖励机制、会议制度(每年一次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并列)、教育科研交流制度,成立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小组。学校每学期对教师的教育科研进行量化考核,建立起教师教育科研档案。这些政策和制度的制定,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规范了教育科研管理,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在教育科研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教师们在专业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欠缺,因此,都重视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培训。学校聘请教师学校老师进行专题讲座,还带领教师外出学习取经,由此带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的培训分师德、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教育科研四个系列,还建立了说课、听课制、设立教师论坛、成立青年教师读书班、进行专题研讨等,对青年教师提出树“四心”(教育的事业心、育人的责任心、为人师表的自尊心、有所作为的上进心)、练“三功”(书法功、说话功、撰写功)、过“三关”(师德师风关、教材教法关、班级管理关)、争

“三优”(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论文)的要求。学校以研促训,学研结合,将校本培训与教育科研整合为一体。“教、学、研、培四位一体”的教师培训模式,有利于引导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把教育科研抓实、抓准、抓对路,不仅打破了教育科研的神秘感,而且让广大教师在研究中尝到了甜头,逐渐自觉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专业化水平。几年来,许多教师得益于教育科研,在专业上迅速成长起来,成为省(市)教学能手、德育先进工作者、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

四、贴近新课改开展教育科研,将科研与教研有机结合起来

教育科研并不深奥,它就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实践证明,许多学校都是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派生出科研课题,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立足新课改,开展教学研究,探索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学校将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学习的研究》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主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控”的行为训练和归因训练,取得了显著效果。并顺利的完成了县级的科研课题结题工作,“十二 五”期间已立项市级课题《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和县级课题《初中生课堂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五、理论联系实际,教育科研硕果累累

辛勤的耕耘终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校密切联系本校实际和新课程的要求开展扎扎实实的教育科研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批骄人的科研成果。我校的“十一五期”市级课题、省级课题都已

经通过验收,顺利结题;现在已经完成了“十二五“科研课题的立项工作,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校被评为铁岭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和“十一五”西丰县标准化科研室。我校教师在几年的时间里,撰写了多篇国家级、省级、市级论文,有些论文已经见诸报端。

再未来的几年里,我校科研室会一如既往的努力把学校整体发展与教科研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力争有所创新,让科研工作更上一层楼。

天德镇中学

2012年4月

第五篇:六安市舒城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六安市舒城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推进老龄事业全面发展,根据《安徽省实施<老年法>办法》和省、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舒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法规文件要求,结合我县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老龄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老龄事业基础设施极大改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医疗保健事业不断发展,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老年政策法律法规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维护;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较快发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全社会老龄意识明显提高,敬老氛围日益浓厚。老龄工作的成就,为加快推进舒城县老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老龄化加速发展阶段。据统计,“十一五”期末,我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4.78万人,占总人口14.8%;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0.11万人,占总人口10.12%。“十二五”期间,我县老龄化快速发展,老年人口将以年均5%的增速持续增长,到2015年全县老年人口预计达到19万人。我县人口老龄化具有到来早,发展快,未富先老的明显特点。同“十一五”期间相比,人口高龄化、空巢化问题和农村老龄问题更加突出,社区养老服务需求迅速增加,社会养老负担迅速加重,养老保障的社会压力巨大。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对舒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产生深刻而又重要的影响。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完善老龄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良好老龄社会环境,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工作目标,使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促进老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坚持老龄事业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坚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老龄事业经费投入增长机制;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满足;老年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组织体系基本完善;社会敬老爱老氛围更加浓厚,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老年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逐步改善,老年人权益得到更好保护,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加快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养老保险费征缴力度,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建立和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建立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挥商业保险补充性作用。积极推进和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到“十二五”期末,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2、完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落实老年职工和居民的各项医疗优惠政策,逐步提高参保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待遇和保障水平,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工作,以异地退休安置人员为重点,逐步解决老年人异地就医的费用报销问题。进一步发展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提高老年人参合率,逐步提高人均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减轻老年人的医疗费用负担。

3、完善老年社会救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不断提高五保老人的供养水平,供养标准不低于全县农村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切实解决贫困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切实保障因灾因病等支出性生活困难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4、完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完善由政府主管、老龄委牵头的涉老优待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依法落实好老年优待规定,重点规范和加强公交、就医、游览、使用收费公厕、殡葬等各窗口行业的涉老优待工作,适度扩大优待对象范围和优待项目及标准。积极推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在全县建立普惠制高龄津贴发放制度。加强对涉老部门和单位履行职责的监督和检查,定期开展老年法规贯彻执行情况大检查活动。

(二)提高老年医疗卫生保健水平

1、加强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建设。将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纳入全县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依托各医院、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老年人医疗、护理、卫生保健、健康监测等服务。

2、积极开展老年疾病预防。通过县卫生部门和疾病防治单位积极开展老年疾病防控知识宣传,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等健康指导;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一般体格检查,促进老年人疾病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3、注重发展老年保健。广泛开展老年健康教育,注重老年精神关怀和心理慰藉。重点关注高龄、空巢、患病等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鼓励为老年人家庭成员提供专项培训和支持,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的精神关爱和心理保健作用。老年性痴呆、抑郁等老年精神疾病的早期发现率达到60%,其中70%得到干预。

(三)重视老年家庭建设

1、改善居住条件。积极开发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际亲情住宅,鼓励老年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采取政府、社会、个人共担机制,积极帮助居家养老的高龄、失能老人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

2、强化政策支持。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异地转移办法。健全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和照料服务支持政策,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落实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奖励政策,建立奖励扶助金动态调整机制。继续推行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签订率不低于应签户的95%。

3、重视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大力推进老年温馨家庭创建活动,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幸福指数。

(四)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1、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整合资源,加快建立县、乡镇和社区(村)居家养老三级服务网络。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业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统筹安排全县城镇街道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老年日间照料、卫生站和助餐网点的基本覆盖。在城镇,以社区为单位建立为老服务站或建立标准化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城镇社区全覆盖。全县在城区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平台,为所有城镇社区开展养老服务提供方便。在农村,充分利用闲置校舍、村部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整合作为养老机构和老年活动场所,实现80%的建制村建立社区综合服务设施,80%以上的乡镇建立有养老服务设施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2、加快养老机构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在全县城市规划中,注重养老机构整体布局,注重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的层次性、区域性分配。进一步加大社会筹集和财政投入力度,推进保障型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满足三无、失能、贫困、空巢、高龄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专业照料服务需求。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体制改革,探索多元化、社会化的投资建设和管理模式。制定和落实有关养老机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多渠道加大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投入,贯彻落实省政府皖政[2011]20号文件对养老机构建设的有关扶持政策。“十二五”期间,将在县城建立一所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具有示范性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成1--2所上规模的养老服务机构,新建、改建、扩建一批乡镇敬老院等,到“十二五”期末,全县养老床位数将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3%以上。

3、优先发展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和康复服务。“十二五”期间,政府投资、资助的养老机构以护理型为主,新建、改建、扩建的养老机构中护理床位应占总床位数的60%以上。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老年康复护理服务。

4、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和监督责任。对寄宿制养老服务机构等关系老年人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场所,探索实行行政许可管理制度。

5、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使专业养老护理服务队伍的持证上岗率达到85%以上。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发挥基层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开展助老志愿服务活动。

(五)改善老年生活环境

1、加快社区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把应对人口老龄化纳入城乡建设发展战略,把老年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社区发展规划。城区新建小区开发建设和旧城改造要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规定,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使用面积一般不得少于300㎡。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面积按照国家标准,根据居住区人口规模等因素,1万人以下的居住区不低于600㎡,1万人至3万人规模的居住区不低于1000㎡。老年人集中居住的住宅小区应按一定比例建有不少于100㎡的室内老年人活动场所。已建成的居住区没有养老服务设施的,要逐步补建或者利用闲置的设施改建。

2、加快推进方便老年人出行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新建城市道路和养老机构场所无障碍率达到100%。2015年养老机构(场所)无障碍改造率达到70%,公交设施无障碍率达到40%以上。继续开展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创建工作。

3、开展老年友好型城市、老年宜居社区创建活动。开展老年宜居社区试点,到“十二五”末,全县建立12个生活环境较好的老年宜居示范社区。

(六)发展老龄产业

1、完善老龄产业政策。把老龄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贯彻落实对老年福利事业和老龄产业财政补贴、土地和税收优惠、费用减免、信贷支持等各种扶持政策,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提高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建设补贴标准和运营床位补贴标准。积极鼓励、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老龄产业发展,投资兴办不同档次的养老服务机构,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养老服务,创办社区托老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逐步形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家政服务、心理咨询、文化学习、体育健身、娱乐休闲、信息平台等综合性服务网络。

2、鼓励、培育和扶持开发老年产品和老年人生活辅助用品。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的金融、理财、保险等服务项目。大力推动民办老年服务机构的发展。正确引导老年人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展老年旅游、健康保健等,促进老年消费市场繁荣与发展。

(七)丰富老年精神文化生活

1、加强老年教育工作。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加大对老年教育的投入,在县城建立老年教学活动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完善老年教育体制、机制,探索老年教育新模式。进一步完善县、乡镇(区)、村(居)三级老年教育网络。倡导在社区和养老机构办学,大力发展老年远程教育。到2015年,全县老年人口入学率达老年人口总数的11%。70%的村(居)和养老机构办起老年学校。

2、加强老年宣传文化工作。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和《舒城宣传》等新闻媒体应开办和增加老年专题节目(栏目),进一步加大老龄工作宣传报道。在全县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和“敬老模范村(居)”、“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将老年人纳入文化惠民工程的重点对象。加强基层文化活动设施建设,支持老年群众组织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

3、加强老年体育健身工作。把老年人体育活动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增加。县体育行政部门在每年体育彩票分成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老年体育事业发展。在城乡建设、旧城改造和社区建设的同时,安排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建立健全各级老年人体育协会。积极组织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老年人达到60%以上。配合市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好每三年一届的全市老年人体育运动会。

4、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在社区服务和管理、关心教育下一代、调解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充分发挥老年人作用。推进老年志愿服务,积极倡导支持老年人开展养老服务自助互助,老年志愿者数量达到老年人口的10%。开发老年人才资源,推进银龄行动,探索实现“老有所为”的新形式。

5、在城区建设一个较大规模的老年活动中心,切实解决好我县广大老年人和老年组织的活动场所问题。

(八)加强老年人社会管理

1、推进基层老龄工作机构和老年群众组织建设。县、乡镇(区)建立老龄工作委员会,村(居)建立老年人协会。各级党委政府和村(居)“两委”要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十二五”期间,设立老年协会的城镇社区达到95%以上,设立老年协会的村达到80%以上。农村老龄工作“四个一”工程普及率达到乡镇65%、村55%,“六有六簿五上墙”规范化基础工作达标率实现乡(镇)100%、村90%,“五有二查一公布”活动普及率达到80%。

2、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指导推进街道(乡镇)、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积极拓展服务内容,不断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十二五”期间,纳入社区管理服务的企业退休人员比例达到80%。

3、加强老年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党组织、老年协会、老年学校等组织作用,组织、引导老年人开展政治学习,参与民主政治生活和社会活动。

(九)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1、完善老龄政策法规体系,推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化进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并将其列入全县普法教育内容,增强全社会老龄法制意识。

2、做好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重视老年人信访工作,依法及时受理老年人投诉问题并及时解决。重点在涉及老年人医疗、保险、救助、赡养、住房、婚姻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各级司法部门对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做到及时受理、及时立案、及时审理、及时执行。对交纳诉讼费用有困难的老年人酌情减免。公安部门特别是基层派出所对严重侵害老年人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不法行为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妥善处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严厉惩处,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3、加强老年人维权法律援助和社会监督。以县老年法律援助中心为基础,在乡镇设立老年人权益维护岗,社区设立法律服务网点。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法律援助维权网络和社会监督机制。

(十)开展老龄科研工作

1、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制定县老龄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省市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老龄化社会的专项调研活动,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2、加快推进老龄事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协同推进机制。统计部门建立老年人数据发布制度,各涉老部门按提供相关统计数据,逐步建立老龄事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老龄信息采集、分析数字平台,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四、保障措施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真正把老龄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建立老龄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老龄工作会议,及时协调解决老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把老龄事业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完善老龄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将老龄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县委县政府每五年开展一次老龄工作表彰;创新老龄工作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大老龄工作格局。

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作为党委、政府的老龄工作议事协调机构,要充分发挥成员单位作用,促使成员单位把承担的老龄工作职能,纳入本部门的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实行成员单位老龄工作报告制。强化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办事机构,保障人员编制、办公条件和工作经费。

(二)加大老龄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

“十二五”期间,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发展规模,逐步建立起按老年人口数提取工作经费的老龄事业投入的增长机制。在县发行的福利彩票收益中,每年提取一定比例用于老龄科学研究、老年文化、宣传活动。鼓励企事业、个人、外商等社会力量投资,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老龄事业投入机制。

(三)加强老龄工作队伍和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建设

健全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县老龄办按编制配齐专职工作人员;乡镇(区)老龄委、办须明确专人专职做好老龄工作。加强对老龄工作人员的培训、交流、使用,将其纳入组织、人社部门整体计划,不断提高其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进一步加强老年协会建设,实现基层老年协会以组织老年互助为重点的职能转变,以应对农村养老照料资源匮乏。

(四)创新养老服务体制、机制

健全民办养老服务投资激励机制,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提高补贴标准。部分供养型敬老院可转型为农村社会养老机构。发挥中介机构、社会组织、专业机构作用,参与养老机构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通过制定标准和准入制加以规范。加强老龄产业行业组织建设,培育中介组织,设立老龄产业发展基金,拓宽老龄产业发展融资渠道。探索搭建老年用品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形成一批老年用品生产和提供老年服务产品的企业。倡导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对老龄事业进行慈善捐赠。

(五)加强老龄宣传

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教育作用和引导作用;文明办将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美德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教育部门将敬老教育纳入德育内容;组织、人社部门要把党员、公务员敬老养老情况列入考核定量测评和评先评优以及提拔使用延伸家访内容;各级老龄工作部门联合相关单位继续深入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和敬老评先活动。继续组织参加每两年一届的全市老龄新闻奖评选活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敬老先进单位、家庭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共同营造敬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六)建立督查和评估机制

将此《规划》主要指标和内容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和县委、县政府督察工作内容。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本《规划》要求制定本地、本部门具体实施方案,并纳入目标管理。本规划由县老龄工作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执行并予以督促检查,实行对《规划》执行情况的期中和期末评估,评估报本级人民政府。对实施《规划》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

下载2011.8六安市老龄科研基地情况汇报[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8六安市老龄科研基地情况汇报[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研汇报材料

    科研工作总结 教育科研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智力支持,是科学管理和决策的中流砥柱,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科研强师、科研促教、科研兴校”的发展策......

    科研汇报材料

    强化科研促实效优化内涵求发展 铁力市第一小学 一年来我校的“星火计划”工作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发展理念,向科研要质量,实施小课题推动大课题,科研拉动教研等策略......

    六安市重点工程调研汇报材料

    关于我市重点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市监察局重点工程建设调研组(二○一一年十月十日)根据市纪委监察局10月份工作计划,10月份以来,市监察局组织重点工程建设调研组,就2011年......

    申报科研基地申报材料

    篇一:科研基地申报书模板 xxxxxxxx 科研基地申报书 申报单位:合作单位: 基地负责人: 研究方向: 重庆工程学院 二○一五年月日 信息表目 录 一、科研基地基本信息 (一)科研基地名......

    基地汇报材料

    乌兰察布农电培训基地建设 完成情况汇报材料 依据内蒙古农电资产公司年初农电重点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市电业局农电处的具体安排,乌兰察布农电培训基地由我公司承建。经过半年......

    基地汇报

    白城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情况的汇报 一、总体概况 白城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是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

    基地汇报材料

    ——申报“十佳农民画后备人才基地”的汇报材料 我校位于千年古镇王店,古镇久远的文化积淀,赋予了这所百年老校特有的文化气息;悠久的校园文化与美育融为一体,所以开展农民画教......

    老龄工作先进事迹汇报材料

    今天,我们十分高兴地迎来了自治区老龄工作检查团莅临我村检查指导老龄工作,这既是对B二村老龄工作成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我村老龄协会的极大鼓舞和鞭策。首先我代表全村6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