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感染试题题库及答案
医院感染试题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4、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5、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感染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6、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7、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8、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9、洗手(handwashing):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10、卫生手消毒(antiseptic handrubbing):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11、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12、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13、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传播。
14、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15、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
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16、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17、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如传染病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病室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
18、床单位消毒:对患者住院期间、出院、转院、死亡后所用的床及床周围物体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
19、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20、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
21、个人防护用品:用于保护医护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素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22、外科口罩: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务人员在有创过程中佩戴的口罩
23、医用防护口罩: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UM感染因子或近距离(<1M)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包括密合性测试、培训、型号的选择、医学处理和维护。
24、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25、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
二、单项选择题
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住院床位总数在多少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A)
A、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B、住院床位总数在3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C、住院床位总数在5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应由哪些部门组成?(A)
A、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设备后勤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B、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临床医务人员组成。C、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组成。
3、《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 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及制度包括(A)
A、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B、病历书写制度C、医生查房制度
4、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A)A、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B、医务人员临床工作中应遵守的规章制度
C、与临床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医院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
5、医疗机构违反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和隔离技术规范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对直接责任人的处罚是(A)A、限期改正、警告并通报批评 B、罚款处分 C、开除处分
6、外科手消毒是:(A)
A、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B、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刷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悄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C、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是指(B)
A、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常居菌的过程。B、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C、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常居菌和暂居菌的过程。
8、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方法:(B)
A、取适量消毒剂,涂抹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直到干燥。B、取适量消毒剂揉搓双手,使消毒剂覆盖手部皮肤,直到手部干燥。C、用清洁剂和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9、接触患者之前,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医务人员应:(A)A、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B、必须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C、先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10、医务人员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后应。(A)A、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B、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C、进行卫生手消毒
11、免冲洗外科手消毒方法是指(B)
A、先用清洁剂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消毒剂涂抹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最后用流动水冲洗掉多余的消毒剂。
B、先用清洁剂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消毒剂涂抹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
C、不需要洗手(刷手),直接用消毒剂涂抹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
12、卫生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是:(A)
A、细菌数应≤10cfu/cm2 B、细菌数应≤5cfu/cm2 C、细菌数应≤1cfu/cm2。
13、不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B)
A、用流动水洗手B、用脸盆盛放清洁的水洗手C、必须使用皂液(肥皂)等清洁剂
14、《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对手卫生设施的要求是(B)A、所有诊疗区域必须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B、手术室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C、一般诊疗区域不必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15、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属于哪一类废物?(B)A 病理性废物;B感染性废物;C 损伤性废物。
16、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属于什么废物?(C)
A 属于生活垃圾,不属于医疗废物;B病理性废物;C 感染性废物。
17、使用后的未被血液污染的一次性注射器(去除针头)属于:(C)A 不属于医疗废物;B病理性废物;C 感染性废物。
18、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属于(C)A 不属于医疗废物;B感染性废物;C 病理性废物。
19、玻璃试管、玻璃安瓿属于哪一类医疗废物(C)A 不属于医疗废物;B感染性废物;C 损伤性废物。
20、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属于哪一类医疗废物(A)A 化学性废物;B感染性废物;C 损伤性废物。
21、医疗机构内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几天?(B)A 1天;B 2天;C 3天;D 4天。
22、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医疗废物交由以下哪个单位处置?(A)A、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 B、县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 C、城市垃圾处理部门
23、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下列行为是禁止的(A)A、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买卖医疗废物B、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买卖生活垃圾 C、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焚烧医疗废物
24、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医疗机构废弃的放射性废物应怎样处理(B)A、按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B、按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C、按生活垃圾管理和处置
25、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为(C)
A.发热(≥38.0℃超过2天)B.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C、以上两条同时具备才能诊断
26、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泌尿道感染诊断要点包括(A)
A、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抗菌治疗有效可以诊断为泌尿道感染 B.、必须尿培养出细菌才可以诊断为泌尿道感染 C.、留置导尿患者,尿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27、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无植入物手术后多少天发生的感染不能诊断为手术切口感染(C)
A、10天以后 B、20天以后 C、30天以后
28、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普通病房中的隔离要求包括(A)A、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B、多名疑似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可安置于一室。C、感染性疾病患者必须单室安置。
29、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A)A、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B、医用防护口罩C、N95口罩
30、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A)
A、医用防护口嚣B、外科口罩C、纱布口罩
31、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胸穿、腰穿操作时应戴(C)A、清洁手套B、乳胶手套C、无菌手套。
32、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C)
A、可以不戴手套B、无菌手套C、清洁手套
33、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应穿(A)
A、隔离衣B、防护服C、清洁的衣服
34、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应穿(B)
A、隔离衣B、防护服C、清洁的衣服
35、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下列情况应戴帽子(C)A、医生查房时B、门诊接触病人时C、进行无菌操作
36、在医疗诊治活动中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什么处理方法?(B)A.消毒方法;B.灭菌方法;C.清洁处理。
37、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是什么消毒剂?(B)
A.高效消毒剂;B.中效消毒剂;C.低效消毒剂。
38、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达到消毒要求的是什么消毒剂?(C)A.高效消毒剂;B.中效消毒剂;C.低消毒剂。
39、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的消毒剂为(A)A.高效消毒剂;B.中效消毒剂;C.低效消毒剂。
40、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的危险性分类是(A)
A.高度危险性物品;B.中度危险性物品;C.低度危险性物品
41、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的危险性分类是(B)
A.高度危险性物品;B.中度危险性物品;C.低度危险性物品
42、胃镜、肠镜、支气管镜必须达到什么处理要求?(A)A.高水平消毒;B.中水平消毒;C.低水平消毒。
43、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什么?(B)
A.亲水病毒、细菌繁殖体、真菌、亲脂病毒、分支杆菌、细菌芽孢、朊毒; B.亲脂病毒、细菌繁殖体、真菌、亲水病毒、分支杆菌、细菌芽孢、朊毒; C.亲脂病毒、细菌繁殖体、亲水病毒、真菌、分支杆菌、细菌芽孢、朊毒;
44.使用中的30W紫外线灯在电压为220V、环境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辐射的253.7nm强度不得低于多少?(C)
A.90μW/cm2;B.80μW/cm2;C.70μW/cm2。
45.测定普通直管紫外线灯的强度时,在灯管下垂直距离为多少?(B)
A.2m; B.1m; C.1.5m。
46.采用室内悬吊式紫外线消毒时,照射时间不少于多少?(A)A.30min;B.60min;C.90min。
47、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A.普通感冒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B.普通感冒通常不能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C.普通感冒通常应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48、根据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的要求,医疗机构应将抗菌药物分为几类进行分级管理?(A)A.三类 B.四类 C.五类
49、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几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C)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50、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国际洗手日为哪一天?(C)A、10月5日 B、10月10日 C、10月15日 D、10月25日
51、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C)A、环境消毒 B、合理使用抗菌素 C、洗手 D、隔离传染病人
52、对细菌耐药率超过多少的抗菌药物,应该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D)A、30% B、40% C、50% D、75%
53、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C)A.标准预防+ 空气传播 B.标准预防+ 飞沫传播 C.标准预防+ 接触传播 D.标准预防+ 严密隔离
54、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D)
A.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55、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表现为:(D)A.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B.不适当的联合用药 C.无适应证或适应证不明确 D.以上都是
56、MRSA菌株是指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下列哪一种抗菌药物耐药:(A)
A、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 B、万古霉素C、利福平D、氯霉素
57、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D)
A.青霉素
B.头孢拉啶
C.头孢哌酮
D.万古霉素
58、如果血培养标本不能及时运送,应暂存于何种环境?(C)A.4℃ B.-18℃ C.室温
59、抗生素相关腹泻最常见病原体是(D)
A.念珠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C.铜绿假单胞菌D.艰难梭菌 60、减少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措施不正确的是(B)A.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 B.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C.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切断感染途径 D.采用选择性脱污措施,减少内源性感染
61、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多少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B)
A 4/5时; B 3/4时; C 2/3时; D 3/5时。
62、治疗车上的物品应排放有序,上、下层分区为(B)A 污染区、清洁区 B 清洁区、污染区 C 无菌区、污染区 D 污染区、无菌区 63、实现安全注射的措施有哪些?(D)A.改善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行为。B.提供安全注射装置和容器。C.损伤性废物管理。D.以上都对
64、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时该如何处置?(D)
A.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B.医院发生疑似或者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监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C.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D.以上都对
65、病床、床头柜的消毒处理原则为(C)A、干式清扫,一床一套(巾),抹布擦,用后清洗 B、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一桌一抹布,用后清洗 C、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 D、干式清扫,一床一套(巾),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 66、对于发热病人不应该:(A)A.立即应用抗菌药物 B.寻找发热原因
C.进行相应病原检查 D.查清病原后再应用抗菌药物 67、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方法包括(D)A、防止污染过的针头刺伤 B、避免接触病人的体液 C、一旦刺伤立即清洗、碘酒消毒 D、以上都是 68、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A)
A、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 B、感染伤口-隔离伤口-清洁伤口 C、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 D、隔离伤口-感染伤口-清洁伤口
69、您在日常医疗活动中用过的医用针、缝合针、备皮刀、手术刀等锐器应投入以下那种颜色容器(D)
A黄色垃圾袋 B黑色垃圾袋 C红色垃圾袋 D黄色标志锐器盒 70、灭菌效果最佳的物理灭菌法是(C)
A.紫外线照射法 B.煮沸消毒法 C.高压蒸气灭菌法 D.日光曝晒法
71、你在日常换药,护理操作及其它诊疗活动中产生的敷料,一次性弯盆、镊子、棉球、棉签、沙布、绷带等治疗废物应投入以下哪种颜色垃圾袋中(A)A、黄色垃圾袋 B、黑色垃圾袋 C、红色垃圾袋 D、以上都可投 E、以上都不可投 72、医院消毒工作包括(B)
A、清洁 B、清洁、消毒、灭菌 C、消毒 D、灭菌 73、易引起职业暴露的原因有(E)
A.针刺 B.切割 C.抽血 D.直接接触 E.以上都对 74、能发生血源感染的医疗侵入性操作有(E)
A.血液透析 B.器官移植 C.内窥镜检查 D.拨牙 E.以上都对 75、甲型H1N1流感患者隔离的原则是(D)
A.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并进行单间隔离。确诊患者可以置于多人房间,不设陪护。
B.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
C.患者应当佩戴外科口罩;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桶;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肥皂洗手或者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与他人的距离保持1米以上 D.以上都对
76、青霉素G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D)
A.肝肾损害 B.耳毒性 C.二重感染 D.过敏反应 E.胃肠道反应。77、终末消毒是指(A)
A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原居住点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 B指对医院周围环境的彻底消毒 C指对医院空气进行全面的消毒
D杀灭或抑制活体组织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防组织感染
78、手术器械、腹腔镜、膀胱镜、导尿管、口腔科牙钻、输液器械、输血器按医用物品的危险度应属于哪一类(A)
A.高度危险用品 B.中度危险用品 C.低度危险用品 D.无危险用品 79、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是(A)
A 2、6、24小时 B 6、12、24小时 C 12、24、48小时 80、医护人员最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途径是(A)A 污染利器刺伤 B 血液喷溅 C 接触患者 D 以上均是
8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何种水平(B)A 消毒水平B 灭菌水平C清洁水平82、碘类、醇类消毒剂属于(B)
A 低水平消毒剂 B 中水平消毒剂 C 高水平消毒剂 83、医疗废弃物分为(C)
A 3类 B 4类 C 5类 D 6类 84、减少外源性感染的主要措施有(D)A 消毒灭菌 B 无菌操作 C 预防隔离 D 以上均是 85、对疑似甲类传染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该(D)A 置之不理 B 在家中隔离
C 就地隔离 D 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86、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何种水平。(B)A、灭菌 B、消毒 C、清洁 D、擦拭 87、手术预防用药的最佳时机是(C)
A、术后30分钟 B、术前4小时 C、术前30分钟
88、当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经治医生必须在几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B)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48小时
89、《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规定,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什么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监测管理。(A)A.《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B.《消毒管理办法》 C.《传染病防治法》 D.《执业医师法》
90、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要求,当出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医院应当于几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B)A 2 B 12 C 24 D 48 91、按规定,医院感染按其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为(C)
A.外源性医院感染 B.内源性医院感染
C.外源性医院感染和内源性医院感染 D.交叉感染 92、医院感染的研究对象主要是(A)
A.住院病人 B.门诊病人
C.病人家属
D.探视者 93、医院感染的感染源当中最重要的感染源是(B)
A.带菌者
B.已感染的病人
C.环境储源
D.动物感染源 94、《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对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职能界定为(D)A.管理科室 B.业务科室 C.综合科室 D.赋予一定管理职能的业务科室 95、对病室内的空气及地面应采取的措施包括(A)
A.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消毒
B.定时空气消毒,必要时通风换气;地面干式清扫,遇污染时清洁
C.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干式清洁,遇污染时清扫
D.定时空气消毒,必要时通风换气;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消毒 96、内源性医院感染的原因是(B)
A.病人自身抵抗力增加,对本身固有的细菌感受性降低 B.病人自身抵抗力降低,对本身固有的细菌感受性增加 C.病人自身抵抗力降低,对本身固有的细菌感受性降低 D.病人自身抵抗力增加,对本身固有的细菌感受性增加
97、《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的处理原则为(C)A.混合放置、一起装运
B.半封闭运送、分开装运 C.封闭运送、分开装运
D.封闭运送、一起装运
98、戊二醛属灭菌剂,常用灭菌浓度和对医疗器械浸泡灭菌需要的时间分别为(B)A.1%;8h ; B.2%;10h; C.3%;5h; D.0.5%;6h;
99、医务人员被HBsAg阳性血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应定期进行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多长时间(C)A、3至5个月 B、6至9个月 C、半年至1年 D、1至2年 100、下列属于医院感染的是(C)
A 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B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C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D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水痘等
101、当出现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医院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
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几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A)A 2 B 6 C 12 D 24 102、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概念错误的是(C)A 外源性感染是可以预防的 B 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C内源性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的 D 滥用抗菌药物可致二重感染 103、下列不属于灭菌剂的是(D)
A 2%戊二醛 B 过氧乙酸 C 环氧乙烷 D含氯消毒剂 104、使用中的含氯消毒剂浓度监测应是(A)
A 每日监测 B 每周监测 C 每周监测二次 D 每月监测 105、下列不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的是(B)A 腹腔镜 B呼吸机管路 C 导尿管 D 穿刺针 106、下列属于高度危险物品的是(C)A 体温表 B胃肠道内窥镜 C 膀胱镜 D 喉镜 107、氧气湿化瓶的湿化液应用(B)A 生理盐水 B 灭菌水 C 蒸馏水 D 白开水
108、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是(B)A 高效消毒剂 B 中效消毒剂 C 低效消毒剂 D 广谱消毒剂
109、进入人体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的危险性分类是(A)
A高度危险性物品 B重度危险性物品 C中度危险性物品 D低度危险性物品
110、耐高温、耐湿的物品和器材,应首选的灭菌方法是(D)A 干热灭菌 B 环氧乙烷灭菌 C 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D 压力蒸汽灭菌
111、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几个月(C)
A 1 B 2 C 6 D 12 112、环境温度、湿度达到标准时,使用纺织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几天(C)A 7 B 10 C 14 D 30 113、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多少cfu/㎝2(B)A 5 B 10 C 15 D 20 114、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多少cfu/㎝2(A)A 5 B 10 C 15 D 20 115、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应是(B)。A 清洁手术 B 清洁-污染手术 C 污染手术 D感染手术
116、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几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B)A 2 B 4 C 6 D 12 117、、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的隔离标志分别为(C)A 粉色、黄色、蓝色 B粉色、蓝色、黄色 C 黄色、粉色、蓝色 D蓝色、粉色、黄色
118、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应当在几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C)A 12 B 24 C 48 D 72 119、通过空调冷却水传播最常见的细菌是(D)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沙门氏菌 C、大肠杆菌 D、军团菌
120、病人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后,发热>380C,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临床可诊断为:(C)
A、输血相关感染 B、局部感染 C、血管相关性感染 D、败血症 121、传染病分哪几类?(A)
A、甲类、乙类、丙类
B、甲类、乙类
C、甲类、丙类、D、甲类、戊类 122、甲类传染病指哪些?(A)
A、鼠疫、霍乱 B、麻疹、天花 C、非典型肺炎、滋病 D、肝炎、肺结核
123、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每间病室不应超过4人,病床间距应不少于(C)
A 0.9米 B 1米 C 1.1米 D 1.2米 124、急诊观察室床间距应不少于(D)A 0.9米 B 1米 C 1.1米 D 1.2米 125、下述哪项不属于微生物(E)
A、病毒 B、支原体 C、细菌 D、衣原体 E、钩虫 126、以下哪种空气消毒方法可以在有人的房间内使用?(C)A、臭氧 B、紫外线灯 C、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 D、化学喷雾
127、医疗机构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未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什么处分?(B)
A、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 B、降级、撤职、开除 C、警告 D、经济处罚 128、六部洗手法搓手时间应不少于:(B)
A、10秒 B、15秒 C、20秒 D、2分钟
129、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几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为医院感染暴发?(A)
A、3例以上 B、5例以上 C、2例以上 D、10例以上130、、某医务人员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将污染针头放入感染性废物包装袋内,造成他人刺伤而感染了血源传播性疾病,该医务人员应依法承担什么责任?(D)A、刑事责任 B、行政处罚 C、民事责任 D、民事赔偿责任
131、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几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A)
A、双层 B、单层 C、三层 D、无要求
132、灭菌包和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使用时做法错误的是:(B)A、检查灭菌包包装是否完好、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包装有无漏气 B、潮湿或有水渍视为污染;不慎掉落地上或误放不洁处可以立即使用
C、检查灭菌日期和有效期,在有效期内使用
D、灭菌包应检查包外包内指示卡是否灭菌合格,可疑或不合格不可使用 133、医务人员洗手后,选择的干手方法错误的是?(C)A自然晾干 B一次性纸巾 C非一次性使用的毛巾 D干手器 134、外科手消毒正确的是:(C)
A、不同患者手术之间不必重新外科手消毒,更换手套即可 B、手套破损不必重新外科手消毒,更换手套即可 C、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D、流动水冲洗后不必擦干可直接用手消毒剂消毒
13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与控制措施不正确的是:(C)A、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适应症
B、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医务人员为病人吸痰前后应做手卫生 C、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每天更换
D、每天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36、预防导尿管相关尿道感染措施错误的是:(C)A、集尿袋应保持低于膀胱水平,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B、保持引流的密闭性,不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接口 C、集尿袋每天更换
D、应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出导尿管
137、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称为(B)A、终末消毒 B、随时消毒 C、预防性消毒 D、疫源地消毒 138、经飞沫传播的疾病患者的隔离措施不正确的是:(C)A、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B、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C、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0.5米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 D、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139、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与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有效期分别为(C)A.4小时;24小时 B.6小时;12小时
C.2小时;24小时 D.1小时;12小时 140、医院内肺炎(HAP)预防控制措施错误的是:(D)
A、存在HAP高危因素患者,用0.2%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2-6小时1次。B、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30°。
C、鼓励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引流。D、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来预防。141、关于标准预防的意义错误的是:(C)A、对医务人员和病人均有保护作用 B、能防止血液传播性疾病传播 C、不能防止非血液传播性疾病传播
D、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再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隔离预防措施 142、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B)A、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B、预防为主,长备不懈 C、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D、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143、以下哪种物品不属于病理性废物?(B)
A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B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C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D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144、《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中规定,包装袋应是什么颜色的?(C)
A、红色; B、白色; C、黄色; D、黑色。145、病人使用过的吸氧面罩属于哪种医疗废物?(A)A感染性废物; B 病理性废物; C损伤性废物; D一次性废物。
146、《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规定,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按什么及其配套规章和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C)A.《传染病防治法》 B.《执业医师法》C.《职业病防治法》 D.《护士管理条例》
147、《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什么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A)A.《消毒管理办法》 B.《传染病防治法》 C.《执业医师法》 D.《职业病防治法》 148、《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规定,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什么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监测管理。(A)A.《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B、《消毒管理办法》 C.《传染病防治法》 D.《执业医师法》 149、《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自何年9月1日起施行。(B)A.2005 B.2006 C.2004 D.2003 150、污染针头等利器应使用什么包装物收集?(C)
A、污物桶套双层黄色塑料袋 B、纸盒 C、专用利器盒 D、纸箱
三、多选题
1、《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规定,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AB)A、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B、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C、出现医院感染散发。
D、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2、《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规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ACD)A、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B、10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C、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D、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ABC)
A、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B、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C、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D、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4、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达到以下那几种要求(ABCD)
A.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B.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C.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D.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5 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ACD)
(A)先洗手,后消毒。(B)刷手后戴无菌手套(C)为不同患者进行手术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D)手套破损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6、常居菌是指(ABC)
(A)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的寄居菌,(B)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C)一般情况下不致病。(D)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7、暂居菌(ABD)
(A)寄居在皮肤表层。(B)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C)常规洗手不能被清除的微生物。(D)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8、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分为:(ABCDE)
A 病理性废物; B感染性废物; C 损伤性废物; D化学性废物; E药物性废物。
9、以下哪些物品属于感染性废物?(ABD)
A、外科换药后的纱布、引流条;B、废弃的培养基、细菌标本;C、采血针;D、废弃的血液、血清。
10、对医疗废物收集的要求(ABCD)A、各类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不能混合。
B、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中,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C、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
D、病原体培养基、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先在产生地点消毒后,再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11、对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容器的要求:(ABD)
A、包装物或容器外应有警示标识,B、包装物或容器外应有中文标签。C、包装物或容器盛满医疗废物后应严密封口。D、放入包装物或容器的感染性废物不能取出。
12、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或容器外表面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ABC)
A、医疗废物产生单位、科室 B、医疗废物产生日期。C、医疗废物类别 D、医疗废物处理方法。
13、手术切口感染常见的原因有(BCD)
A、未使用抗菌药物 B.术中止血不彻底,缝合留有死腔; C.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D.病人免疫功能低下; 14.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ABCD)
A.接触传播 B.空气传播 C.水、食物 D.飞沫传播
15、关于手卫生设施的配备正确的是:(ABC)
A、水池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B、尽量使用皂液洗手,使用的固体肥皂应保持干燥 C、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应当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D、科室内可以设公用擦手毛巾方便医务人员
16.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可临床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ABC)
A.发热。B、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C、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D、有鼻咽、扁桃腺等炎症表现 17.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诊断要点包括(ABCD)A.发病前有应用抗生素的病史;
B.明显腹泻伴有剧烈腹痛、发热、恶心、呕吐; C.大便培养发现有意义的优势菌群;
D.内窥镜检查可见假膜;
18.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可临床诊断为血管相关性感染(ABC)A、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B、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C、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D、穿刺部位抽血培养出细菌
19、表浅手术切口感染诊断要点包括(ABCD)A、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
B、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C、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D、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20、下列那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ABCD)A.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B.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C.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 病、D.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21、那些属于感染性腹泻 临床诊断要点包括(ABC)A、急性腹泻,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
B、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泻5次以上。C、应排除慢性腹泻的急性发作及非感染性因素所致的腹泻。D、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
22、医院感染是指(ABCD)A.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B.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C.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D.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23、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包括(BC)
A、空气传播B、接触传播C、飞沫传播D、饮水传播
水痘 等。
24、关于六步洗手法正确的描述是:(ABCD)A、流动水洗手时可采用 B、洗手的每步顺序不必有先后 C、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 D、应注意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A.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为消毒。B.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为灭菌。C.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为消毒。
D.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为灭菌。
26、消毒因子的作用水平分哪几级?(ABCD)
A.灭菌;B.高水平消毒法;C.中水平消毒法;D.低水平消毒法。27.根据《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紫外线消毒适用于哪些方面?(AB)A.室内空气;B.物体表面;C.包装容器 D.医疗废物。
28、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ABC)
(A)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B)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C)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D)促进手术愈合
29、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清洁手术需同时符合下列哪几项?(ABD)(A)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B)局部无炎症、无损伤,(C)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
(D)手术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30、手术野无污染的清洁手术,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ABCD)
(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C)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D)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3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ABCD)(A)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C)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D)根据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
32、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ABCD)
(A)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B)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C)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D)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33、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ABC)
(A)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的结果选择抗生素
(B)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前,可根据患者情况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C)住院病人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应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
(D)门诊病人不需要开展药敏工作
34、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多重耐药菌包括(ABC)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B、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C、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D、沙门氏菌 E、以上都是 35医院感染流行病学3大要素指(ABD)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耐药菌 D、易感人群 E、以上都是
36、个人防护用品包括(ABCDE)
A、口罩 B、帽子 C、防护衣 D、眼罩 E、手套
37、标准预防是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ABCD)A、手卫生 B、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C、安全注射 D、穿戴PPE正确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38、手卫生包括(ABC)
A、洗手 B、卫生手消毒 C、外科手消毒 D、消毒剂泡手
39、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ABCD)
A、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
B、营养不良者
C、老年人 D、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 40、下列哪些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ABCD)
A、认真洗手
B、合理使用抗生素
C、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D、消毒隔离
41、灭菌后的物品在何种情况下视为已被污染(ABD):
A、手感潮湿
B、与潮湿物接触
C、在有效期内 D、包装松散
42、采用呼吸道隔离的疾病有(A、B、C)A、麻疹 B、腮腺炎 C、流脑 D、甲肝
43、下列哪些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A、B、C、D)A、认真洗手 B、合理使用抗生素 C、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D、消毒隔离
44、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途径有(A、B、C、D)A、医务人员携带特殊的耐药菌; B、共用呼吸机治疗; C、消毒供应室灭菌器械不合格; D、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污染。
45、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适应症(B、C、D、E)
A、所有一类(清洁切口)切口均需使用抗生素预防 B、二类(清洁-污染切口)切口及三类(污染)切口 C、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 D、清洁大手术时间长、创伤面大 E、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
46、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组织应包括哪些?(A、B、C)
A、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B、医院感染科和专职人员 C、各科室病房的医院感染监控医生和护士。
47、医院内的外科伤口感染,须拿取标本做细菌培养时,标本的采样应尽可能取自新鲜的脓液,才具有临床诊断的意义。而正确的采样方法,以下哪些正确?(B C)A、将伤口的敷料去除后,直接拿无菌的棉签取标本送检。
B、将伤口的敷料去除后,拭去表面旧的引流液,再用无菌的棉签取标本送检。
C、将伤口的敷料去除后,拭去表面旧的引流液,用无菌空针取深部伤口新脓液标本送检。
D、直接拿伤口敷料上的渗液送检。
48、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主要是:(ABCD)
A、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B.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C.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D.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49、产ESBL的细菌对(ABD)均耐药。
A、青霉素类 B、头孢菌素类C、加酶抑制剂 D、氨曲南 50、医疗废物分(ABCDE)
A、感染性废物 B、损伤性废物 C、病理性废物 D、药物性废物 E、化学性废物
51、MRSA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ABCD)A、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B、遵循手卫生,近距离操作戴防护镜,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
C、仪器设备用后应清洁、消毒和/或灭菌,物体表面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后抹布应消毒。D、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解除隔离。
52、手术中病人低体温危害(ABCD)
A、可使病人氧摄入降低B、损害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 C、减少胶原蛋白的沉积D、使伤口愈合延迟
53、手术中病人可采取以下保温措施(ABC)
A、采用保温垫或电热毯 B、尽量减少暴露部位 C、采用热灌洗溶液 D、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
54、《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规定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ABCD)
A、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B、由于创伤或非生物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C、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D、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55、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诊断要点包括(ABCDE)A、发病前有应用抗生素的病史;
B、明显腹泻病伴有剧烈腹痛、发热、恶心、呕吐;
C、粪便检查见有难辩梭状芽孢杆菌或细菌毒素实验阳性;
D、内窥镜检查或X线检查可见假膜;
E、应用对难辩梭状芽孢杆菌敏感的抗生素如万古霉素等治疗有效。
56、易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因素包括(ABCDE)
A 多次进行侵入性操作 B 使用未经完全灭菌的各种医疗器械 C 环境污染严重,如空气、医务人员的手等 D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 E 输入已被污染的药品、血液及血液制品
57、下列哪些方法可以达到灭菌(ACD)A 压力蒸汽灭菌 B 含氯消毒剂浸泡
C 环氧乙烷气体 D 2%戊二醛浸泡10小时 E 紫外线照射
58、下列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的是(ABD)
A手术器械 B 导尿管 C 气管镜 D 腹腔镜 E麻醉机管道
59、下列哪些消毒剂属于灭菌剂(ABE)
A 戊二醛 B 过氧乙酸 C 含氯消毒剂 D 乙醇 E甲醛
60、被下列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的名称,由CSSD单独回收处理(ACD)
A 朊毒体 B 艾滋病病毒 C 气性坏疽 D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 E 乙肝病毒 61、使用口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E)A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B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 C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D 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E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62、医务人员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E)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B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C 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
D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之后 E 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63、医务人员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E)A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B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C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D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之后 E 处理传染病患者污物之后
64、外科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适应症是(ABCE)
A 清洁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B 头颅手术、心脏手术 C 异物植入手术 D 气性坏疽截肢手术 E 高龄或免疫缺陷者手术
65、《消毒技术规范》中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不得检出的致病微生物包括(ABC)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葡萄球菌 ? C.某些致病性微生物 D.表皮葡萄球菌
66、《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规定: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感染管理科应制定和组织落实哪些有效的控制措施(ABCD)
A.对病人作适当治疗 B.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 C.必要时隔离病人 D.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67、以下哪些物品属于感染性废物?(ABCD)A.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
B.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 ? C.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D.废弃的被服。
68、以下哪些物品属于感染性废物?(ABCD)
A.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B.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C.废弃的血液、血清 D.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69、以下哪些物品属于损伤性废物?(ABCD)
A.载玻片 B.玻璃安瓿 C.医用针头、缝合针 D.备皮刀 70、以下物品属于药物性废物有哪些?(ABCD)A.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 B.废弃的免疫抑制剂 C.废弃的可疑致癌性药物 D.废弃的致癌性药物 71、以下哪些物品属于化学性废物?(ABCD)
A.医学影像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B.废弃的过氧乙酸; C.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D.废弃的戊二醛消毒剂 72、标准预防措施正确的是:(ABCD)A、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B、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或伤口时必须戴手套 C、可能会接触溅出的血液、体液时必须戴外科口罩、防护镜,穿保护衣 D、防范利器伤
E、摘手套后不方便可以不洗手
73、医疗废物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包括:(ABCD)(ABC)
A、医疗废物产生单位 B、产生日期 C、类别 D、重量或数量 E、处置方法及去向 74、可通过血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有哪些?(ABCDE)
A、乙肝 B、丙肝 C、艾滋病 D、梅毒 E、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75、防止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活动中发生利器伤的正确做法是:(ACD、)A、利器盒应放在利器使用处,保证针头等离开病人身体后立即放入
B、医生为病人进行穿刺操作后,应把针头一并包入穿刺包内,由护士来处置 C、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必须回套时应单手操作 D、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76、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随访和咨询时间为:(BCDE)
A、在暴露后的第2周 B、在暴露后的第4周 C、在暴露后的第8周 D、在暴露后的第12周 E、暴露后的第6个月
77、手术时预防应用抗菌素给药方法正确的是:(ABE)A、清洁手术术前0.5-1小时内给药或麻醉诱导期给药 B、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术中给与第2剂 C、总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48小时
D、清洁-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用药时间至72小时 E、污染手术应依据患者情况酌情延长用药时间
78、下列哪些抗菌药物作为“特殊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管理?(ACDE)
A、头孢吡肟 B、头孢他啶 C、万古霉素 D、多粘菌素 E、亚胺培南/西斯他丁 79、发生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接触后预防措施为:(BCDE)A、接触后预防措施与接种疫苗的状态无关
B、未接种疫苗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C、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抗体者,无需处理;
D、以前接种过疫苗,没有抗体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E、抗体反应未知者进行抗原抗体检测,如检测结果抗体不充分,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80、以下哪些是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ABCD)A.新发现重大传染病疫情 B、群体不明原因疾病 C、重大食物中毒 D、重大职业中毒
四、判断题
1、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范围,包括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
2、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3、医院发生疑似或者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
4、速干手消毒剂是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
5、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之前可以不洗手,接触之后必须洗手。(×)
6、洗手的目的是保护医务人员自身不受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7、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
8、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9、禁止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10、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机构内的相关部门(√)
11、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
12、脂肪液化属于手术切口感染。(×)
13、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的感染可以诊断为切口感染。(√)
14、不发烧的普通感冒不是医院感染。(√)
15、常用的消毒方法分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生物消毒法3大类。(√)
16、碘伏属中效消毒剂。(√)
17、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18、清洁-污染手术:是指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的手术,例如消化道手术。(√)
19、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的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20、标准预防是对患有感染性疾病的病人采取的一系列基本预防措施。(×)
21、手套可以有效阻隔病原体传播,戴手套操作可以不用洗手。(×)
22、MRSA是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23、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之前可以不洗手,接触之后必须洗手。(×)
24、外科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低于肘部。(×)
25、接触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代替洗手。(×)
26、取用无菌包之前应该洗手。(√)
27、医生为病人查体前可以采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的消毒然后为病人查体。(√)
28、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29、新生儿经产道发生的感染不属医院感染。(×)
30、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可以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3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属于医院感染。(×)
32、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33、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应按清洗——消毒——灭菌的步骤处理。(√)
34、医院感染病例应在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如遇暴发倾向时,随时报告。(√)
35、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36、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移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37、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结核杆菌等的感染属医院感染(√)
38、临床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过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或霉变等(√)。
39、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是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
40、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
41、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消毒(×)
42、发生于术后30天以内的手术切口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43、已明确为病毒感染者,可同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细菌性感染(×)
44、当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经治医生必须在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45、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选用低效以上的消毒方法(×)
46、体温表、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麻醉机管道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根据消毒要求不同,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法(∨)
47、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
48、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应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49、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
50、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防护镜(×)
51、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在标签上注明(∨)
52、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在必要时可取出,但应戴手套(×)
53、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
54、医疗废物与旅客可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但应做好防护(×)
55、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56、自身感染又称外源性感染,其感染源来自病人自身。(×)
57、爱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爱滋病病毒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57、已明确为病毒感染者,可同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细菌性感染。(×)
58、病人的易感性主要包括年龄、免疫力、所患的疾病及所应用的诊疗方法。(√)
59、新生儿在住院48小时内出现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属于医院感染。(×)60、在条件不够如时间紧迫时,高度危险物品用高水平消毒即可以使用。(×)
五、简答题
1、简述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2、MRSA、VRE的中文名称是什么?
答: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3、写出五个以上“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
答: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利奈唑烷、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替考拉宁、头孢匹肟。
4、医务人员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什么?
答: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取适量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④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⑤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5、请简述“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
答: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可见污染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当手部没有可见污染,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代替洗手。
6、请述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答: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7、《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对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的要求有哪些? 答: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8、简述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
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是指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根据其危害程度将其分为三类:(1)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
(2)中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仅和破损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
(3)低度危险性物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
9、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答:(1)滥用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2)多次使用侵袭性操作。
(3)环境污染严重,包括医院中一切医疗用具、空气、医务人员的手,一切医疗器械的表面。
(4)易感人群:婴儿、老人、大手术后、危重病人、慢性基础病、原发病严重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放疗或化疗者。
10、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对局部实施的处理措施是什么? 答:①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②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③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第二篇:医院感染试题及答案
医院感染试题及答案
五、简答题
1、以类目为特点的隔离系统,又称为A系统,可分为哪七类?
答:包括7类:严密隔离、接触隔离、呼吸道隔离、结核菌隔离、肠道隔离、引流物-分泌物隔离、血液-体液隔离。
2、医院感染的特点是什么?
答:(1)大多数由病人自身正常菌群引起。(2)这些菌群往往是耐药性的细菌。(3)可发生流行。
3、医院感染的形式有几种?
答:有5种形式:即交叉感染、环境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和垂直感染。
4、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答:(1)滥用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2)多次使用侵袭性操作。(3)环境污染严重,包括医院中一切医疗用具、空气、医务人员的手,一切医疗器械的表面。(4)易感人群:婴儿、老人、大手术后、危重病人、慢性基础病、原发病严重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放疗或化疗者。
5、医院感染流行病学三大要素是什么?
答:三大要素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6、何谓医院感染爆发流行?
答:指在医院某一科室病区短时间内出现多数的同类感染,病人之间有相互联系,有共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7、医院感染发病率应控制在什么范围?
答:国家卫生部规定,医院感染发病率,一级医院<7%,二级医院<8%,三级医院<10%,各级医院感染漏报率均≤20%。
8、医院感染的高危区指哪些?
答:高危区指手术室、重危病室、监护室、供应室、透析室、导管室、新生儿室、血液病和肿瘤病室及器官移植室。
9、最简单、最直接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是什么?
答:最简单、最直接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是清洁、消毒、灭菌和隔离技术。
10、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组织应包括哪些?
答:(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2)医院感染科和专职人员。(3)各科室病房的医院感染监控医生和护士。
11、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目的是什么?
答:(1)保护健康人免受细菌的侵扰。(2)帮助某些患者免受继发性细菌感染。
12、外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主要范围是什么?
五、简答题
1、以类目为特点的隔离系统,又称为A系统,可分为哪七类?
答:包括7类:严密隔离、接触隔离、呼吸道隔离、结核菌隔离、肠道隔离、引流物-分泌物隔离、血液-体液隔离。
2、医院感染的特点是什么?
答:(1)大多数由病人自身正常菌群引起。(2)这些菌群往往是耐药性的细菌。(3)可发生流行。
3、医院感染的形式有几种?
答:有5种形式:即交叉感染、环境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和垂直感染。
4、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答:(1)滥用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2)多次使用侵袭性操作。(3)环境污染严重,包括医院中一切医疗用具、空气、医务人员的手,一切医疗器械的表面。(4)易感人群:婴儿、老人、大手术后、危重病人、慢性基础病、原发病严重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放疗或化疗者。
5、医院感染流行病学三大要素是什么?
答:三大要素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6、何谓医院感染爆发流行?
答:指在医院某一科室病区短时间内出现多数的同类感染,病人之间有相互联系,有共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答:主要为手术感染率高或发生感染对愈后有严重影响的手术,手术中组织损伤严重或手术时间长受细菌污染可能性大的手术;如外伤和烧伤病人的手术;心血管手术等。
13、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原则?
答:(1)必须有严格的指征。(2)联合用药应达到协同或相加的治疗效果。(3)及早找出病原菌。
14、合理选用抗生素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分析可能致病菌并根据其药敏试验选药。(2)分析感染疾患的发展规律及其与基础疾病的关系选药。(3)熟悉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与药理作用特点。
15、医务人员被乙肝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应采取何种预防措施?
答:应尽早(最迟不超过7天)注射乙肝疫苗,剂量为HBIG100IV/ml、2ml,一个月后再注射一次。
16、医务人员给HbsAg阳性者进行手术时应注意什么?
答:HbsAg阳性携带者,特别是e抗原阳性,医务人员在施行手术等损伤性操作时,应戴双层手套,做好自我保护。
17、在工作中对有可能感染HIV的意外如何处理?
(1)HIV污染物刺伤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2)血液体液溅入眼、口内,应立即反复冲洗、漱口。(3)即刻抽血检测HIV,3个月、6个月后复查。
18、HIV的消毒方法有什么?
答:对HIV污染的废弃物可用焚烧法;需要重复使用的(如工作服)可用压力蒸汽法灭菌;医疗器械可用2%戊二醛浸泡2-3h或70%乙醇浸泡10-20min后再洗净;工作面、地面等可用次氯酸钠、乙醇、漂白粉消毒。
19、煮沸法灭活HIV需多长时间?
答:HIV对热的耐受力不是很强。煮沸(100℃)20分钟,完全可以使它灭活。
20、血液透析穿刺针应如何处理?
答:血液透析穿刺针因不易彻底消毒、灭菌,应采用一次性的。用后将针头装入耐刺的利器容器内,经无害化处理或烧毁。
21、无菌物品储存柜或架有何要求?
答:无菌物品储存柜或架距地面20cm,距天花板50cm以上,距墙壁5cm以上。
22、影响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的因素有:时间、温度、浓度、相对湿度、杀灭细菌对象的条件、不同物质的表面性质厚度、有机物质及不同消毒物品吸附环氧乙烷的情况等。
23、环氧乙烷灭菌过的物品,应如何注意散气?
答: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物品,必须将其中吸附的环氧乙烷驱散后才可使用。一般自然存放需灭菌后2-4周使用。用解析器或过滤器空气吹散8-12h后可使用。
24、外科刷手消毒的指征是什么?
答:(1)每次大手术前。(2)进行侵入性操作前。(3)接生或助产前。(4)护理特别容易感染的病人前。
25、医院污水如何消毒?
答:医院污水先除去部分病原体后,然后进行消毒、常用加氯消毒法、臭氧消毒法等。
26、什么是一级预防?
答:适用于发热门(急)诊医务人员。具体做法: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12层以上口罩,每次接触病人后手消毒和洗手。
27、含氯消毒剂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答:含氯消毒剂可用于物品的浸泡消毒、污染物具的表面擦拭消毒、室内空气的薰蒸消毒、饮用水和污水污物的消毒,餐具、环境和疫源地的消毒。
28、根据医用物品污染后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哪三类?
答:根据其危害程度分为高度危险物品、中度危险物品和低度危险物品三类。
29、根据消毒因子的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可分为哪几种消毒方法?
答:可将其分为灭菌、高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低水平消毒四个作用水平的消毒方法。
30、空气微生物采样应如何布点?
答:当室内面积≤30m2时,可在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一般是中心和两端距墙壁1米处各取1点。当室内面积≥30m2时,应取中央及四角距墙壁1米处共5点。布放高度为垂直地面80-150cm。
31、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是根据什么制定本条例?
答: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32、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是依照什么执行?
答:是指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33、传染性废物特征?
答: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34、病理性废物特征?
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疗实验动物尸体等。
35、损伤性废物特征?
答: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36、药物性废物特征?
答: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37、化学性废物特征?
答: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38、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指什么?
答:是指使用一次后即丢弃的、与人体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并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者卫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39、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对本单位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哪些相关知识培训?
答:应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40、一次性医疗器械是指什么?
答:是指《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及配套文件所规定的用于人体的一次性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物品。
六、问答题
1、“感染性废物”,其废物的名称包括哪些?
答: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多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5)各种废弃的血液、血清。
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2、“病理性废物”,其废物名称包括哪些?
答: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3、“损伤性废物”,其废物名称包括哪些?
答:1)医用针头、缝合针
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药瓿等。
4、“药物性废物”,其废物名称包括哪些?
答: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呤、苯丁酸氨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免疫抑制剂。
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5、“化学性废物”,其废物名称包括哪些?
答:1)医学影象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乙醛等化学清洁剂。
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6、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制定哪些措施,防止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发生?
答:应当制定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负责检查督促,落实本单位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以防止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发生。
7、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是指什么?
答:是指临床用于病人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的指套、手套、吸痰管、阴道窥镜、肛镜、印模托盘、治疗巾、皮肤清洁巾、擦手巾、压舌顶、臀垫等接触完整粘膜、皮肤的各类一次性使用医疗、护理用品。
8、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和有关工作人员经培训应达到哪些要求?
答:1)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熟悉本机构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工作规范和流程。
2)掌握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
3)掌握医疗废物分类中的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知识。
4)掌握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容易发生伤害的医疗废物处置方法和预防措施。
5)掌握当发生治疗废物泄露、扩散时应当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能够开展事故调查。
9、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接触医疗废物种类及风险大小的不同,应采取哪些不同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措施?
答:为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转运、暂存和处理的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伤害。
对在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发生刺伤、擦伤等损害时,应当及时上报医院感染专职管理人员,进行详细的记录,并根据受伤害的种类与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受伤人员进行感染跟踪监测。
10、当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时,应当向当地卫生,环保部门报告,并要采取哪些应急处理措施?
答:1)确定泄露医疗废物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如泄露的医疗废物中含有特殊危险物质,应撤离所有与清理工作无关的人员,并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按应急方案进行紧急处置。
2)清理泄露物时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他现场的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3)对污染地区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理措施,对泄露物及受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或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地区以防扩大污染。
4)消毒感染性废物污染地区,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地区往污染最严重地区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进行消毒。
5)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安全防护进行工作。
6)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找出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11、医疗废物含义?
答: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12、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的职责?
答:(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5)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13、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答:(1)在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或分泌物中只有细菌的定植,而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2)由损伤产生的炎症反应或由非生物性如化学性或物理性刺激而产生的炎症等。
(3)婴儿经胎盘而导致的感染如单纯疱症病毒、弓形体、水痘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等的感染,在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感染指征,不应列为医院感染。
14、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爆发流行时的报告制度?
答:(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各病区医务人员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应立即和细菌室联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立即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并于24h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2)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后,及时组织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等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工作,及时抽调相关人员参与调查和控制,提供充足的物资和资金供应。
(3)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于24h内上报省卫生厅和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4)当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15、什么是二级预防?
答: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具体做法: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必须戴12层以上棉沙口罩(4小时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工作帽、戴手套、防护眼罩(近距离操作时),每次接触病人后手消毒和洗手,并注意呼吸道及黏膜防护。
16、什么是标准预防?
答: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17、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其潜伏期为7天,一般为1-3天。
急性起病,初起发热,体温一般在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上感样症状。约半数病例出现肺部感染。查体可发现双肺干湿性罗音。少数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导致肺出血、ARDS、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等,最终因出现全身衰竭而死亡。
18、我院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原则?
答:(1)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毒副反应和给药剂量、用法,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感染性疾病根据药敏结合临床,避免滥用。力争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65%。
(2)或更换抗菌药物前正确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力求做到有样必采,力争住院病人有样可采送检率>60%。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或纠正原有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3)根据抗菌药物的抗菌谱、疗效和不良反应等分为一、二、三线,并实施分线分级管理(参照浙江省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二线药物由医疗组长或科主任审批,三线药物由科主任或医务科审批,审批单随病历存档。
(4)更换抗菌药物必须在病历上记录,用二、三线抗菌药物及二联以上抗菌药物必须有病情分析。非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性感染者,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
(5)根据感染部位与临床诊断,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尽量选用有效、价廉、毒性小的药物,能用窄谱抗菌药物控制的感染,尽量不用广谱,以减少耐药菌株和二重感染的发生。
(6)护士应了解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和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若有不良反应,应作好记录并及时向临床药学实验室报告(电话:3702或3407)。
(7)抗菌药物的更换: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可根据临床反应或临床微生物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所用抗菌药物。
(8)抗菌药物的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2-3天,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9)特殊情况下抗菌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参照浙江省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
(10)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以单用为主,原则上不超过三天,最多不超过7天(抗结核药物除外)。
19、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原则是什么?
答:(1)清洁无菌手术(如甲状腺手术、疝修补术等),无术前应用抗生素的指征。
(2)可能污染的手术(如胃切除术、小肠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等)一般不预防用药。如事先估计手术时间长,污染可能性大,可适当选用抗生素进行预防。
(3)污染手术,术后有发生感染高度可能者,一旦发生感染,将引起严重后果者。
20、洁静手术室和洁净病房卫生清洁制度?
答:(1)洁净手术部和洁净病房的一切清洁工作必须在净化空调系统运行中进行。各室使用专用抹布和拖把,使用后的清洁工具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浸泡消毒,悬挂凉干备用。
(2)每日早晨湿式擦抹各室内物表和地面,遇污染随时消毒清洁,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
(3)工作人员穿的鞋、推车轮子等每日用消毒液清洗消毒一次。每周末彻底拆洗一次。洁净病房的床褥定期清洗消毒。
(4)每周对初效过滤网清洁一次,具体按照厂家说明书。
第三篇:医院感染题库
院感题库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7题)
1、诊断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临床表现为假膜性肠炎和腹泻 B.可由艰难梭菌引起 C.与应用抗菌药物有关 D.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出有意义的优势菌群 √E.与使用免疫抑制剂有关
2、医疗废物在分类收集时,应存放于()A.元需存放,可露天放置 B.生活垃圾袋 √C.医疗废物专用的包装袋、锐器盒 D.纸盒 E.塑料桶
3、干保存的无菌持物钳和持物罐启用后更换时间为()√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2小时 E.4~8小时
4、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有()A.接触患者切口前后不必进行手卫生 √B.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C.术后为了充分引流,尽可能延长引流管留置时间 D.鼓励家属帮助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情况 E.切口出现分泌物时,应当立即使用抗菌药物
5、下列选项不符合呼吸机相关肺炎诊断的是()A.患者施行人工机械通气治疗后出现肺部感染临床表现,并伴发热 B.患者解除机械通气48小时内出现黏痰、肺部哕音,并伴发热 √C.患者住院期间行面罩吸氧治疗,5天后出现肺部感染临床表现,并伴发热 D.病人在原有肺部感染基础上施行人工机械通气治疗,3天后痰培养证实有新的病原体感染 E.患者解除机械通气48小时内出现黏痰、肺部哕音,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6、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宜选择()A.一代头孢菌素 B.二代头孢菌素 C.头孢拉定 √D.喹诺酮类药物 E.头孢呋辛
7、关于微生物标本采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避免常居菌群污染 B.在感染急性期 √C.使用抗生素后采集标本 D.选择正确的采集部位 E.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8、下面有关WHO提出的“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正确的是()A.清洁(无菌)操作前、清洁(无菌)操作后、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 B.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环境前、接触患者环境后 √C.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 D.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 E.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
9、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临床应在多长时间内向感染管理科报告()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E.立即
10、在呼吸道传染病病区的隔离要求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应严格服务流程和三区的管理 B.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 C.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病区,应设置负压病房 √D.受条件限制的医院疑似患者可以不单独安置 E.各区之间分隔清楚,标识明显
11、换药碗使用后处理方法是()A.清洁 √B.灭菌 C.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 D.高温消毒 E.乙醇浸泡消毒
12、下列选项不属于低度危险性物品()A.餐具、茶具、地面 B.听诊器、血压计袖带 √C.压舌板、喉镜、体温表 D.床头柜、毛巾、被褥 E.脸盆、便器、痰盂
13、使用后的体温表消毒方法正确的是()√A.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B.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60分钟 C.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60分钟 D.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E.压力灭菌
14、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应该由准来确认()A.医生 B.护士 C.病区护士长 √D.感染管理科组织相关专家 E.科主任
15、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的处置程序,不正确的是()A.进行正确的局部处理 B.向科室负责人及感染管理科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C.根据感染源种类及暴露的程度,进行相关抗原抗体检测 D.采取相应的预防感染措施,并定期追踪随访 √E.立刻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16、关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输液管路的维护,正确的是()√A.输血后,应于24小时内更换输液管路 B.输注脂肪乳剂后,应于48小时内更换输液管路 C.持续输液每8小时更换输液管路一次 D.输液开始时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E.输液过程中定时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17、下列选项不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的是()A.关节镜、胸腔镜 B.腹腔镜、活检钳 C.手术器械、穿刺针 D.植入物、心脏导管 √E.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镜
18、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是()A.五官科 B.消化科 √C.新生儿病房 D.皮肤科 E.心脏科
19、需要灭菌的内镜有()A.腹腔镜胃镜膀胱镜胆管镜 √B.膀胱镜腹腔镜胆管镜胸腔镜 C.胸腔镜膀胱镜胆管镜喉镜 D.关节镜膀胱镜肠镜脑室镜 E.喉镜膀胱镜胃镜脑室镜
20、下列选项不是外源性医院感染的感染源的为()A.病人 √B.病人自身的常居菌 C.污染的医疗器械 D.病原菌携带者 E.污染的血液制品
21、下列哪种手术不考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A.人工心瓣膜植入 B.人工关节置换 C.头颅手术 √D.皮肤淋巴结洁检术 E.心脏手术
22、接触飞沫传播的疾病患者时,医务人员防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进入隔离病室应戴口罩 B.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C.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双层口罩 D.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E.离开时按要求摘脱防护用品,并正确处理
23、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属于()A.感染性废物 √B.病理性废物 C.损伤性废物 D.药物性废物 E.化学性废物
24、预防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基本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B.针对接触的不同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C.对医务人员健康状况评估,进行预防接种 √D.穿双层隔离衣 E.加强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
25、临床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根据以下因素制订,但不包括()A.病原菌种类 B.患者感染部位 C.感染严重程度 D.抗菌药物特点 √E.患者性别
26、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是()√A.住院期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B.患者住院1周后出现无症状菌尿症 C.病人肌内注射后出现注射部位明显肿胀、疼痛,穿刺有脓性分泌物 D.患者在拔牙后出现化脓性牙龈炎 E.因肺炎链球菌肺炎住院治疗,治疗期间痰培养又发现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征象
27、医务人员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不必洗手()A.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B.接触易感病人前 √C.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清洁部位移动到污染部位时 D.接触不同病人之间 E.摘手套后
28、下面哪项不是标准预防的措施?()A.手卫生,包括洗手及手消毒 B.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C.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做好个人防护 √D.接触到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分泌物的医疗仪器不必进行处理 E.正确地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物品、织物和环境,防止其成为感染原的传播媒介
29、医院消毒、灭菌基本要求正确的是()√A.重复使用的物品应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B.重复使用的物品应先预消毒,再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C.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D.环境与物体表面应常规消毒 E.环境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消毒,再清洁
30、关于手术前手术部位皮肤的准备,正确的是()A.清除手术切口局部的污染即可 B.术前均应去除手术部位毛发 C.术前备皮应在手术前一日进行 √D.术前备皮应在手术当日进行 E.应使用刀片刮除手术部位的毛发
31、以容器包装灭菌的敷料类无菌物品启用后最长不得超过()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24小时 E.12小时
32、关于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措施,错误的是()A.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B.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会阴部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C.出现尿路感染时,不应更换导尿管 D.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应使用个人专用收集容器 E.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33、下列哪项不是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部位()A.泌尿道感染 √B.胃肠道感染 C.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D.医院获得性肺炎 E.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34、关于洗手不正确的描述是()√A.要有充足的水洗手不必考虑是否为流动的 B.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C.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 D.应注意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 E.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用干手巾或纸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35、关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血培养标本采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留导管时,至少采集两套血培养标本 √B.不保留导管时,只要送导管尖端进行培养即可 C.保留导管时,至少一套血培养标本经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套从导管内或经输液港隔膜采集 D.血培养标本应在采集后2小时内送检 E.血培养标本若不能及时送检,应室温保存
36、有关医院感染诊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无症状性菌尿不属于医院感染 √B.1周内有留置导尿史,现尿液培养出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虽无尿路刺激征,但属于医院感染 C.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以后出现的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属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D.创口感染就是手术切口感染 E.病人化疗后出现活动性肺结核,不属于医院感染
37、关于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错误的是()A.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B.医务人员要认真洗手,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C.置管过程中尿管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D.导尿时应该正确铺无菌巾,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E.应采用开放式引流装置
38、使用化学消毒剂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消毒剂 √B.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范围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 C.消毒前物品应清洁、干燥 D.消毒物品应与消毒剂充分接触 E.盛放消毒剂的容器要清洁等
39、医院感染暴发常见类型不包括以下哪种类型:()A.某一综合征的暴发 B.某一系统感染的暴发 √C.某一环境污染的暴发 D.某一种细菌感染的暴发 E.某一种病毒感染的暴发
40、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不正确的是()√A.手术前一日及手术当日分次、足剂量使用抗菌药物 B.手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使用抗菌药物 C.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足量口服非吸收性抗菌药物 D.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术中应当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E.术中失血量大于l500ml时,应当追加抗菌药物
41、关于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敷料的使用,不正确的是()A.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 B.无菌透明敷料1~2次/周更换 C.无菌纱布每2天1次更换 √D.穿刺点有出血、渗出的患者每日更换敷料 E.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2、手术器械使用后消毒方法为()A.1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 B.高温消毒 √C.灭菌 D.75%乙醇消毒 E.0.5%碘伏消毒
43、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A.患者住院次日晨尿常规检查显示,WBC 30个/高倍镜视野 B.患儿住院48小时内出现麻疹 C.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D.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切口局部红、肿、热、痛,并可见化脓性分泌物 E.手术缝线通过处有轻微炎症
44、符合标准预防的基本原则是()√A.认定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有可能含有被传播的感染原,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B.只需对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进行隔离 C.认定传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含有被传播的感染原,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D.目的是预防疾病由医务人员传至患者 E.目的是预防疾病由患者传至医务人员
45、以下哪种病原体感染不是临床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白色念珠菌 C.支原体 D.铜绿假单胞菌 √E.流感病毒
46、医务人员使用防护用品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 √B.医用防护口罩可反复持续使用,但遇污染及时更换 C.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D.戴医用防护口罩时,应进行面部密合性测试 E.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
47、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包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应视为污染不能再使用()A.在有效期内 √B.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不完全 C.包装完好无损 D.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完全 E.外包装干燥
二、多选题(每题1分,共16题)
1、消毒作用水平可分为4级,即(ACDE)A.灭菌 B.消毒 C.高水平消毒 D.中水平消毒 E.低水平消毒
2、耐药菌监测的目的是(ABC)A.将不同时期的细菌耐药性及耐药菌分离率进行比较 B.了解细菌耐药的发生发展趋势 C.为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策略等提供依据 D.了解医院感染发病率 E.提供医院感染本底率
3、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包装时应注意(ABCDE)A.包装物或容器应符合要求 B.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应当有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文字说明 C.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即进行有效的封口 D.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污染时,应进行消毒处理或增加一层包装 E.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
4、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隔离要求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E)A.当条件受限时,可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B.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 C.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 D.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 E.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5、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措施正确的是(ABE)A.妥善固定尿管,保持通畅 B.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C.应常规使用含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以预防尿路感染 D.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应经常更换导尿管 E.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立即更换导尿管
6、关于暂居菌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E)A.机械清洗容易被去除 B.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被污染的环境表面获得 C.可随时通过手传播 D.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有很大关系 E.寄居在皮肤表层
7、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隔离要求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AC)A.不必严格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B.如需要转运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C.患者应戴医用防护口罩,定期更换 D.严格空气消毒 E.应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
8、医疗废物分为以下几类(ABCDE)A.感染性废物 B.病理性废物 C.损伤性废物 D.药物性废物 E.化学性废物
9、医院感染常见耐药菌有(ABCDE)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B.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C.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 D.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
10、下列哪些属于常用的中度危险性物品(ADE)A.气管镜、喉镜 B.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 C.透析器、导尿管、膀胱镜 D.体温表、压舌板 E.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镜
11、医疗废物包装运送人员应配备的防护用品有(ABCDE)A.工作衣 B.防渗透隔离衣/围裙 C.胶鞋 D.口罩 E.橡胶手套
12、下列关于医院内肺炎的预防措施中正确的有(ACD)A.对医院内肺炎高危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己定漱口或口腔冲洗 B.如无禁忌证,应将患者床头抬高10° C.应鼓励上腹部手术后的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D.控制患者血糖在正常水平E.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来预防医院内肺炎
13、医务人员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必须进行手卫生(ABCDE)A.穿脱隔离衣前后 B.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C.进行无菌操作前 D.当医务人员的手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 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14、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原则包括(ABCDE)A.控制并积极治疗感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 D.积极查找病原体 E.制定预防措施
15、易发生医院感染的人群为(ABDE)A.所患疾病严重损伤机体免疫功能者 B.老年人 C.女性 D.接受各种免疫抑制治疗者 E.接受各种侵袭性诊疗操作的患者
16、对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医务人员防护要求中正确的是(ACDE)A.进入隔离病室,应穿隔离衣 B.在接触接触隔离患者的周围环境时,可不戴手套 C.离开隔离病室前,应摘除手套,执行手卫生 D.离开隔离病室前,脱下隔离衣 E.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
三、是非题(每题1分,共80题)
1、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锐器可先收集,再进行分拣。()A、正确 √B、错误
2、当留置导尿管患者搬运时,应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A、正确 B、错误
3、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A、正确 B、错误
4、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应及时重新套上针头套。()A、正确 √B、错误
5、为预防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中心静脉导管连接端口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24小时内更换。()A、正确 √B、错误
6、医务人员如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操作。()√A、正确 B、错误
7、医疗机构收治的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不需按医疗废物进行管理。()A、正确 √B、错误
8、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A、正确 √B、错误
9、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应置于黄色医疗废物包袋内。()√A、正确 B、错误
10、医疗机构在使用消毒器械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产品说明中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等进行调整。()A、正确 √B、错误
11、临床科室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A、正确 B、错误
12、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A、正确 B、错误
13、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A、正确 B、错误
14、为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在置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A、正确 B、错误
15、某科室的住院患者中,一周内发生了3例同种同源病原体感染的病例,不是医院感染暴发。()A、正确 √B、错误
16、如果医疗器械使用后不清洗,微生物在物体表面形成生物膜,将造成消毒灭菌失败。()√A、正确 B、错误
17、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A、正确 √B、错误
18、使用后的血压计袖带只需清洁,从来都不需要消毒。()A、正确 √B、错误
19、穿刺针使用后,可选择高水平消毒方法处理。()A、正确 √B、错误
20、诊断为病毒性感染者,有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A、正确 √B、错误
21、采用隔离措施,可以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A、正确 B、错误
22、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手术中应有效止血、彻底去除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A、正确 B、错误
23、当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时,首先要打电话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A、正确 √B、错误
24、患者尿培养标本不能在集尿袋中采集。()√A、正确 B、错误
25、在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措施中,要求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优先考虑无创通气。()√A、正确 B、错误
26、为预防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应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A、正确 √B、错误
27、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经灭菌后可重复使用。()A、正确 √B、错误
28、住院患者在皮肤开放性伤口分泌物中培养到细菌,即可诊断为医院感染。()A、正确 √B、错误
29、过期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经重新灭菌后可以使用。()A、正确 √B、错误
30、医务人员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A、正确 √B、错误
31、病室的空气不需要常规消毒,每天开窗通风即可。()√A、正确 B、错误
32、及时发现和鉴别医院感染暴发,不是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A、正确 √B、错误
33、做局麻小手术时,手术人员只需要戴无菌手套,不必进行外科手消毒。()A、正确 √B、错误
34、损伤性废物应置于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内。()A、正确 √B、错误
35、为预防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应保持中心静脉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用75%乙醇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A、正确 B、错误
36、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手术人员术中接触组织要轻柔,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A、正确 B、错误
37、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A、正确 B、错误
38、泌尿道不是我国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A、正确 √B、错误
39、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药敏结果是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依据之一。()√A、正确 B、错误
40、内源性医院感染可表现为散发,也可表现为暴发形式。()A、正确 √B、错误
41、即使手部有肉眼可见污染,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也能代替洗手。()A、正确 √B、错误
42、采集手术切口感染标本时,可将切口敷料上的渗液送检。()A、正确 √B、错误
43、临床微生物培养标本采集后,应在1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A、正确 √B、错误
44、临床科室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前,应检查是否在有效期内。()√A、正确 B、错误
45、带血管内导管期间,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在排除了其他明确的感染源以后,可诊断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A、正确 B、错误
46、被污染的听诊器可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A、正确 B、错误
47、医务人员应当每周1~2次对保留中心静脉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尽早拔除导管。()A、正确 √B、错误
48、在医疗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为医源性感染。()√A、正确 B、错误
49、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手术中应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A、正确 B、错误
50、标准预防就是指医务人员接触传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时,要做好防护。()A、正确 √B、错误
51、当使用中的消毒剂浓度测试偏低时,应及时添加消毒剂。()A、正确 √B、错误
52、患者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A、正确 B、错误
53、临床科室可以根据其科室需要,自行采购消毒药械。()A、正确 √B、错误
54、由于清洁-污染(Ⅱ类)手术的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A、正确 B、错误
55、医务人员洗手与卫生手消毒都能减少手部皮肤暂居菌。()√A、正确 B、错误
56、受条件限制的医院,普通病区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O.8m。()√A、正确 B、错误
57、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应有效控制血糖水平。()√A、正确 B、错误
58、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患者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这是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表现之一。()√A、正确 B、错误
59、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手术部位的冲洗应选用39~42℃无菌生理盐水。()A、正确 √B、错误
60、标准预防就是医务人员接触所有病人都要带好手套、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穿好隔离衣以及安全注射。()A、正确 √B、错误
61、医务人员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未治愈前,应戴双层口罩参加手术。()A、正确 √B、错误
62、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10~20cmH2O。()A、正确 √B、错误
63、为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在吸痰等操作前后,医务人员应该执行手卫生。()√A、正确 B、错误
64、留置导尿管时,应保证患者的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A、正确 B、错误
65、灭菌后的医疗物品有保存有效期,消毒后的物品可无限期存放()A、正确 √B、错误
66、应经常评估患者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可能延长留置导尿管时间。()A、正确 √B、错误
67、指导、督促本科室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等制度是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责。()√A、正确 B、错误
68、当留置导尿管患者出现导尿管阻塞时,为预防感染,应立即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尿管。()A、正确 √B、错误
69、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每周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以减少插管天数。()A、正确 √B、错误
70、长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者不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A、正确 √B、错误
71、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之一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A、正确 B、错误
72、呼吸道是我国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A、正确 B、错误
73、中心静脉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必须达到灭菌水平。()√A、正确 B、错误
74、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应交由专门的机构处理。()√A、正确 B、错误
75、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的感染治愈后再施行手术。()√A、正确 B、错误
76、在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措施中,要求呼吸机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逆流入患者气道。()√A、正确 B、错误
77、由创伤或非生物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属于医院感染。()A、正确 √B、错误
78、在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中,要求需要引流的手术,应当首选开放式引流。()A、正确 √B、错误
79、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A、正确 B、错误
80、在诊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应根据是否保留导管采取不同的血培养标本采集方法。()√A、正确 B、错误
四、填空题(每题1分,共42题)
1、在为成人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置管部位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选择颈静脉和股静脉。
2、医务人员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防护帽。
3、医务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应戴无菌手套;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
4、病房地面不需要常规消毒,只有在被体液或血液污染的情况下才需消毒处理。
5、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有伤口时,应当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乐,尽可能挤出血液,并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6、临床使用的油纱布、石蜡油要用干热灭菌方法灭菌。
7、医院感染中,有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自病人入院时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8、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属于感染性废物。
9、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根据其监测范围可分为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10、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需要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11、医院感染中,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病人入院48小时以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12、用容器包装灭菌的敷料类无菌物品启用后,可连续使用24小时;抽出的药液须在2小时内使用。
13、外源性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4、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感染,累及筋膜和肌层的深部软组织。
15、病室的空气消毒处理时,当有人在的情况下不能用紫外线消毒空气。
16、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17、我国医院感染常见发生部位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和手术部位。
18、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19、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仅累及切口皮肤或皮下组织的感染。
20、医院低度危险性物品使用后,应采用低水平消毒或清洁方法处理。
21、洗手能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部分暂居菌。
22、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3、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总的用药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24、外源性医院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内源性医院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的常居菌或暂居菌。
25、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称卫生手消毒。
26、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
27、医院感染根据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28、医院中度危险性物品使用后,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方法处理。
29、输血相关性感染常见病原体有肝炎病毒(乙、丙、丁、庚型等)、艾滋病病毒、巨细胞病毒、疟原虫、弓形体等。30、根据污染后导致的危害程度,可将医院物品分为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和低度危险性物品三类。
31、医务人员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房时应穿鞋套。
32、医务人员在有创操作中,为防止血液、体液飞溅,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3、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点主要有:机会致病菌为主、多为多重耐药菌株及主要侵犯抵抗力低下的患者。
34、当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感染源为艾滋病病毒时,应立即对暴露者进行评估,决定预防性用药的实施方案,并进行艾滋病病毒追踪检测。
35、常规情况下,止血带使用后的处理只需清洁,干燥备用。
36、医院使用的消毒药械主要包括消毒剂和消毒器械两大类。
37、医务人员对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非密闭式吸痰和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8、临床常用的需要消毒的内镜有:胃镜、肠镜、纤支镜、喉镜。
39、在紧急状态下进行的中心静脉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操作,应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置管。
40、医院高度危险性物品使用后,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41、启用后作为溶媒的无菌药液,最长可以使用24小时。
42、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48小时内患者出现的静脉穿刺部位感染、或隧道感染、或血流感染等的临床表现。
五、简答题(每题1分,共180题)
1、何谓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
2、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属于医院感染吗?
3、如何正确的洗手?
4、医疗机构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应如何报告?
5、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应采取哪些预防感染的措施?
6、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使用后或过期,可以重新灭菌后使用吗?为什么?
7、医院的建筑布局有哪些隔离要求?
8、什么情况下应使用隔离衣或防护服?
9、接触经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医务人员应如何防护?
10、灭菌后医疗用品可以无限期存放吗?
11、病区地面遭受污染后如何消毒?
12、患者住院期间,只要在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分泌物中培养到细菌就可诊断为医院感染吗?
13、血压计袖带应如何处理?
14、手术部位感染共分哪几种类型?
15、使用后病原体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如何处置?
16、何谓医院感染?
17、医疗废物包装运送人员应该配备哪些防护用品?
18、何谓手卫生?
19、医疗废物处置原则是什么? 20、止血带需要消毒吗?
21、何谓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22、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常见有哪几种?
23、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如何诊断?
24、何谓暂居菌?
25、以容器包装灭菌的敷料类无菌物品启用后最长不得超过多少时间?
26、什么情况下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27、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应履行哪些职责?
28、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如何判断是否属于医院感染?
29、消毒因子作用水平可分为几级? 30、根据暴露的感染源不同,如何采取相应的预防感染措施?
31、需进行灭菌效果监测的常见项目有哪些?
32、使用科室能自行采购消毒药械吗?
33、如何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34、微生物标本采集原则是什么?
35、表浅手术切口感染如何诊断?
36、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包在什么情况下视为污染不能再使用?
37、怎样正确使用手套?
38、使用化学消毒剂有哪些注意事项?
39、医务人员在哪些情况下应执行手卫生? 40、微生态失衡与医院感染有何关系?
41、如何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42、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点有哪些?
43、可重复使用的雾化器螺纹管、呼吸机管路等应如何消毒?
44、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如何处置?
45、何谓低度危险性物品?包括哪些常用的医疗用品?
46、医务人员均应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吗?
47、医疗机构应具备哪些手卫生设施?
48、由谁确认发生了医院感染暴发?
49、何谓医疗废物? 50、听诊器如何消毒与处理?
51、为预防感染,导尿管置管时应注意什么?
52、油纱布、石蜡油、滑石粉如何消毒?
53、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54、对经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如何隔离?
55、WHO提出的“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是指什么?
56、如何正确使用隔离衣或防护服?
57、根据医疗机构不同规模,应如何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58、使用后的医疗器械未经清洗直接消毒灭菌能达到效果吗?
59、何时应使用防护帽? 60、临床科室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前应检查哪些内容? 61、常用的医用口罩分为哪几类? 62、医院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哪些? 63、为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导尿管置管前应注意哪些方面? 64、预防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65、医疗机构能否更改消毒器械的使用方法? 66、已收集的医疗废物能否取出重新分类? 67、科室在使用消毒药械过程中应注意哪些? 68、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时,对物品的包装有要求吗? 69、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根据其监测范围可分为哪儿类? 70、如何正确采集痰液标本? 71、普通医用口罩及纱布口罩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72、直接由烫伤等因素导致的局部炎症表现属于医院感染吗? 73、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包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74、呼吸道传染病病区有哪些隔离要求? 75、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如何正确进行局部处理? 76、何谓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中的非胃肠道接触? 77、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 78、临床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是什么? 79、在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如何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 80、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住院期间急性发作属于医院感染吗? 81、医用防护口罩有哪些特点? 82、对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如何隔离? 83、哪些人群为医院感染易感人群? 84、哪些内镜需要消毒?哪些内镜需要灭菌处理? 85、病房需常规使用消毒剂拖地吗? 86、接触经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医务人员应如何防护? 87、医疗设备表面需要消毒吗? 88、何谓外源性感染? 89、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90、何谓消毒? 91、细菌耐药性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9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如何诊断? 93、个人防护用品指的是什么? 94、氧气湿化水可以用自来水吗? 95、何谓灭菌? 96、消毒药械主要包括哪两大类? 97、何谓飞沫传播? 98、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是什么? 99、何谓接触传播? 100、何谓医院感染管理? 101、启用后的药液最长不得超过多少时间? 102、医疗废物应如何分类收集? 103、什么是血源性病原体? 10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根据哪些因素来制订? 105、何谓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106、医用外科口罩有哪些特点? 107、医院消毒灭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08、手术部位感染中器官/腔隙感染如何诊断? 109、手卫生能去除手部常居菌与暂居菌吗?
110、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有哪些? 111、留置导尿管患者如何正确采集尿培养标本? 112、根据污染后的危害程度,医院医疗用品如何分类? 113、医院感染流行病学有哪些特点? 114、无症状菌尿症是否属于医院感染?如何诊断? 115、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如何选择? 116、用后的体温表如何消毒处理? 117、何谓医院感染监测? 118、换药碗应采用何种消毒方法? 119、何谓高度危险性物品?包括哪些常用的医疗用品? 120、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时,应采取哪些锐器伤预防措施? 121、患者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与住院期间接受的诊疗操作有关,属于医院感染吗? 122、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有哪些? 123、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24、病室的空气需要每天消毒吗? 125、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内容有哪些? 126、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 127、何谓空气传播? 128、根据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哪几类? 129、手术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有哪些? 130、导尿管置管后,应如何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131、何谓常居菌? 132、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原则是什么? 133、呼吸机相关肺炎应如何诊断? 134、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履行哪些职责? 135、如何诊断因职业暴露导致的医务人员感染? 13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吗? 137、手术中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有哪些? 138、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是什么? 139、如何正确采集手术切口感染标本? 140、何谓标准预防? 141、何谓医院感染暴发? 142、干保存的无菌持物钳和持物罐开启使用后多长时间更换1次? 143、如何诊断输血相关性感染? 144、医疗废物共分成哪几类? 145、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如何判断是否属于医院感染? 146、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原则是什么? 147、何谓医源性感染? 148、对经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如何隔离? 149、病原菌同源性分析与医院感染暴发的确认有关吗? 150、如何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151、患者手术前应采取哪些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 152、标准预防基本原则是什么? 153、如何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感染风险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154、何时应使用鞋套? 155、何谓内源性感染? 156、需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的常见项目有哪些? 157、普通病区有哪些隔离要求? 158、何谓中度危险性物品?包括哪些常用的医疗用品? 159、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什么? 160、在什么情况下应选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161、何谓微生态失衡? 162、何谓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 163、住院期间,患者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吗? 164、医院感染暴发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165、医院感染常见多重耐药菌有哪些? 166、在有人的情况下能使用紫外线消毒空气吗? 167、为何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68、如何正确使用口罩? 169、创口感染等同于手术切口感染吗? 170、什么叫隔离? 171、医院内肺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72、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科室/部门有哪些? 173、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如何给药? 174、什么是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175、如何判断新生儿发生的感染是否属于医院感染? 176、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应有哪些处置程序? 177、在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医务人员应如何防护? 178、手卫生能降低医院感染吗? 179、手术器械、穿刺针等医疗用品如何消毒? 180、医院感染常见感染源有哪些?
五、简答题(每题1分,共180题)
1、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48h内患者出现的静脉穿刺部位感染(局部红肿或硬块或有脓液排出),或隧道感染(沿导管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漫性红斑),或血流感染(败血症或真菌血症)等临床表现。
2、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感染等,属于医院感染。
3、洗手时,应先用流动水使双手充分浸湿;再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而后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最后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用干手巾或纸擦干。取适量护于液护肤。
4、当临床科室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时,应立即向感染管理部门报告。医疗机构在调查确认后2h内向上级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当属于法定传染病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
5、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置管操作。
6、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使用后不得重复使用。过期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可重新灭菌后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物品过期后再次灭菌可能会有以下改变.产品原材料老化变脆,易增加微粒;如经环氧乙烷再次灭菌,会增加环氧乙烷的残留量;如经辐射灭菌,可改变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如强度不够、易脆裂;过期物品有可能有微生物生长,再灭菌后,微生物菌体裂解及代谢产物易发生热原反应。
7、建筑布局有以下隔离要求:(1)应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浩、污分开,防止因人员流程、物品流程交叉导致污染。(2)根据建筑分区的要求,同一等级分区的科室宜相对集中,高危险区的科室宜相对独立,宜与普通病区和生活区分开。(3)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4)应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配备合适的手卫生设施。
8、(1)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①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和其周围环境时。②对实行保护性隔离的患者,如大面积烧伤、骨髓移植等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时。③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①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②接触某些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9、当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患者时,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应做到:(1)进入隔离病室应戴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2)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10、不可以,灭菌的医疗用品存放是有有效期的;不同的包装、不同的灭菌方式有效期是不同的。
11、如果地面被污染,可对污染物进行覆盖消毒后将污染物清除,再以消毒剂擦拭局部污染的地面,达到消毒效果后,再用清水清洁。
12、不可以。患者在住院期间,如果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培养到细菌而无炎症表现,这只是细菌定植,不属于医院感染。只有在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分泌物中既培养到细菌,又有明显局部炎症表现,才能诊断为医院感染。
13、常规只需清洗干净,有可视污染物时,清洗后可用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30min,洗净后干燥备用。
14、手术部位感染分为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和器官/腔隙感染。
15、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火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16、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17、医疗废物包装运送人员应配备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衣、防渗透隔离衣/围裙、胶鞋、口罩、乳胶/橡胶手套等。
18、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19、医疗废物处置原则是:(1)分类收集原则:减少有害有毒废物和带传染性废物的数量,有利废物的回收和处理。(2)回收利用原则:避免浪费。(3)减量化原则:通过重复利用、破碎、压缩、焚烧等手段,减少固体废物的体积和数量。(4)无公害原则:废物处理必须遵守环保及卫生法规标准要求。(5)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分类收集的废物分别进行处理。
20、常规止血带只需要清洗干净、干燥备用,如有可视污染物的可消毒处理。
21、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是指不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包括消毒或灭菌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和不需消毒或灭菌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如无菌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口镜、口罩、医用胶布等。
22、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常见有: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23、无植人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人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的感染,累及筋膜和肌层的深部软组织,并符合下述条件之一即可诊断:(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局部疼痛等感染症状和体征。(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24、暂居菌是指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25、以容器包装灭菌的敷料类无菌物品启用后最长不得超过24h。无菌敷料反复开启取用,极易导致污染。有条件的,建议使用小包装。
26、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1)在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非密闭式吸痰和气管插管等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2)为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非密闭式吸痰和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7、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执行者,其主要职责是:(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2)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和上报医院感染病例,并协助开展医院感染流行趋势的调查。(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等规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4)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掌握职业安全防护方法。
28、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h以后发生的感染才属于医院感染。
29、根据消毒因子的强度及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可将消毒因子作用水平分为四级,即灭菌、高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和低水平消毒。
30、当发生职业暴露时,应根据暴露的感染源不同,采取相应的预防感染措施:(1)乙型肝炎病毒:根据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乙肝病毒相关检测结果,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或)接种乙肝疫苗。(2)丙型肝炎病毒:不推荐采用接触后预防措施。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在暴露后定期进行丙肝病毒相关检测。(3)艾滋病病毒:尽快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立即对发生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评估,决定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并进行艾滋病病毒追踪检测。
31、需要进行灭菌效果监测的项目有:(1)使用中的灭菌剂。(2)各种灭菌设备。(3)灭菌后物品,如灭菌内镜、内镜附件等。
32、使用科室不能自行采购消毒药械。
3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时应注意:(1)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2)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等。(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火菌剂。(4)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等消毒方法。
34、微生物标本采集原则是:(1)避免常居菌群污染。(2)在感染的急性期、使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3)选择正确的采样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4)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常规培养应在2h内(厌氧培养应不超过30min)送达实验室。
35、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仅累及切口皮肤或皮下组织,并符合下述条件之一即可诊断:(1)切口局部红、肿、热、痛,或可见化脓性分泌物。(2)从化脓性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36、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包在使用前,如果发现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不完全、外包装潮湿、超过有效期、包装物破损等视为污染不得使用。
37、使用手套时应注意:(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①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②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应戴无菌手套。(2)正确戴脱无菌手套。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3)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4)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执行手卫生。(5)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38、使用化学消毒剂应注意:(1)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消毒剂。(2)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范刚和方法使用。(3)准确配置消毒剂。使用中途不应添加消毒剂。(4)注意配置后消毒剂的使用期限,不过期使用。(5)消毒前物品应清洁、干燥。(6)消毒物品应与消毒剂充分接触。(7)盛放消毒剂的容器要清洁。(8)不得将消毒液用作保存器械。(9)定期监测消毒液浓度。
39、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执行手卫生:(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40、当人体微生态失衡时可出现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微生物群构成比例失调,或在体内发生定位转移,或微生物的宿主转移,从而引起内源性医院感染的发生。可以表现为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及血行感染等。
41、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是:(1)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2)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高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3)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作清洁处理。
42、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点主要有:(1)以机会致病菌为主,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克雷伯菌属、白假丝酵母菌等。(2)多为多重耐药菌株。(3)主要侵犯抵抗力低下的患者。
43、可以采用热力消毒,也可采用化学浸泡消毒,如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再用无菌水冲净干燥备用。注意:消毒前一定要先清洗。
44、对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处置要求有:(1)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2)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3)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45、低度危险性物品是指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床头柜、被褥、地面、尿壶和便器等。
46、是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是一个合格的临床医务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因此,医疗机构应对全体工作人员包括医院管理人员、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和工勤人员等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知识的培训。并对进修、实习、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47、医疗机构应具备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48、临床医护人员发现3例及以上相同症状(如发热)或同种疾病(如肺炎)或同种病原体(如MRSA)应高度重视,并立即向科主任及感染管理科汇报。由感染管理科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予以确认。
49、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50、听诊器一般只需清洁处理,被污染的听诊器可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
51、导尿管置管时,预防感染的措施有:(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4)充分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防止污染。(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ml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52、油纱布、石蜡油、滑石粉等油类、粉剂物品应采用干热灭菌方法进行灭菌。
53、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主要是:(1)掌握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基本特征,提供医院感染的本底率。(2)及时发现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率。(3)及时发现和鉴别医院感染暴发。(4)利用监测结果,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认识及执行感染控制措施的依从性。(5)评价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54、对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麻疹、水痘等)患者的隔离措施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做到:(1)应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2)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3)门急诊应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或疑似患者,并将其隔离。(4)除非在负压病房内,当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患者活动范围。(5)应严格空气消毒。
55、“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是指:在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应执行手卫生。
56、使用隔离衣或防护服时应注意:(1)正确穿脱隔离衣与防护服。(2)隔离衣和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3)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发现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脱时应注意避免污染。(4)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农或防护服若无明显污染可连续应用。(5)如接触过疑似患者,接触第二位患者时应更换隔离衣或防护服。(6)隔离衣或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7)重复使用的隔离衣应每天更换,遇污染时及时更换、清洗并消毒。
57、医疗机构应根据其规模不同,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1)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2)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3)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4)各临床科室应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58、不能。如果医疗器械使用后不清洗或清洗不彻底,微生物会在物体表面形成生物膜,将影响消毒因子的穿透,造成消毒灭菌失败。彻底清洗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
59、当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
60、临床科室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等。
61、按照产品标准不同,常用的医用口罩可分为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及纱布口罩四种类型。
62、医院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1)灭菌方法:包括热力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使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的低温灭菌方法等。(2)高水平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等物理消毒法和使用含氯制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方法。(3)中水平消毒方法:包括使用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氯己定碘等)、醇类、醇类和氯己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4)低水平消毒方法:包括使用季铵盐类(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氯己定)等消毒剂的消毒方法。
63、为预防感染,导尿管置管前应注意:(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2)根据年龄、性别及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3)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4)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64、预防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基本措施有:(1)加强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2)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3)针对接触的不同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4)对医务人员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体免疫水平。
65、不能。医疗机构在使用消毒器械时,必须严格按照卫生部对该产品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审批的使用说明进行,不允许更改。
66、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重新分类。
67、科室在使用消毒药械时应注意:(1)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过期、不洁等情况。(2)使用前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并严格遵照执行。(3)怀疑使用产品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封存、送检,并及时向科主任、护士长和医院主管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科等部门报告。(4)大批量不合格消毒剂(过期、污染)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化学性废物的要求处理。
68、有。如灭菌包的重量和体积、包装材料以及包内物品的摆放等均有严格要求。不符合要求,将会影响灭菌质量。
69、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根据其监测范围可分为全院综合性临测和目标性监测两类。(1)全院综合性监测:指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2)目标性监测:指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70、痰液标本的采集可采用自然咳痰法、支气管镜法、经人工气道抽吸等多种方法。自然咳痰法采集时,病人应留取清晨第二口痰。采集标本前应取下假牙,清洁口腔(不用牙膏),用力咳出气管深部的痰,直接吐入无菌容器内。咳痰困难者可先予雾化。
71、普通医用口罩及纱布口罩适用于普通环境下的卫生护理,不得用于有创操作。
72、由创伤或非生物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如烫伤、手术缝线刺激导致的轻微炎症等不属于医院感染。
73、医疗废物进行收集包装时应注意:(1)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应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的要求。(2)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应当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3)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4)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5)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有中义标签。
74、呼吸道传染病病区有以下隔离要求:(1)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设立两通道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间。(2)严格服务流程和三区管理。各区之间屏障分隔清楚,标识明显。(3)有良好的通风设施。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病区,应设置负压病室。(4)各区应安装适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池。(5)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6)疑似患者应单独安置。(7)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疾病患者可安置于一室,两病床之间距离应大于1m。
75、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1)完整的皮肤或黏膜暴露后,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黏膜。(2)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暴露后,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黏膜,然后用消毒液进行局部消毒。皮肤可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消毒,黏膜可用0.05%碘伏消毒。(3)发生锐器伤有伤口时,应当由伤口的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并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局部消毒。
76、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中的非胃肠道接触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黏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状态。
77、标准预防的措施主要有:(1)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2)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正确地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帽予、鞋套等。(3)呼吸卫生/咳嗽礼仪:主要针对进人医疗机构的伴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所有人员,尽早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4)正确安置及运送患者,防止感染原传播。(5)及时、正确地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器具、织物和环境,防止其成为感染原的传播媒介。(6)安全注射: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中;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
78、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临床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79、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根据是否保留血管内导管采取不同采集方法:(1)保留导管:至少采集两套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经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套从导管内或输液港隔膜无菌方法采集。两个位置采血间隔时间应<5min。各自做好标记。(2)不保留导管:从独立的外周静脉采集两套血培养,并送导管尖端进行培养。血标本应在采集后2h内送到实验室,若不能及时送检,应室温保存。80、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住院期间的急性发作,不属于医院感染。
81、医用防护口罩,能阻止吸入直径≤5μm的感染因子,如结核杆菌、SARS病毒等和含有感染原的粉尘。适用于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
82、对经接触传播的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隔离措施,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做到:(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当条件受限时,可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2)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3)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83、医院感染易感人群主要有:(1)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肾病等患者。(2)老年人及婴幼儿患者。(3)接受各种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如抗癌药物、放疗、免疫抑制剂等。(4)长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造成体内微生态失衡的患者。(5)接受各种侵袭性诊疗操作的患者。
84、需要消毒的内镜有:胃镜、肠镜、纤支镜、喉镜等。需要灭菌的内镜有:腹腔镜、膀胱镜、胸腔镜、胆管镜、脑室镜、关节镜等。
85、不需要,只有在被病人体液、血液等污染的情况下才需消毒处理。
86、当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患者时,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应做到:(1)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使用不同的防护刚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2)进入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3)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87、常规只需清洁,可定期或遇污染时进行消毒。
88、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其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来自于其他病人、医务人员、诊疗器械和医院环境等。
89、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职责,并根据国家相关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法规,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2)对医疗机构各类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培训。(3)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及反馈,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4)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加强无菌操作技术、消毒药械的管理、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医疗废物的管理,以及规范医院感染高危部门、环节和操作的管理等。(5)开展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
90、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91、细菌耐药性监测的目的是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细菌耐药性及耐药菌分离率进行比较,并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关联分析,了解细菌耐药的发生、发展趋势,为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策略等提供依据。
92、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拔除导尿管48h内出现的泌尿系统感染,符合下述条件即可诊断:(1)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击痛,伴或不伴有发热。(2)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3)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93、个人防护用品是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94、不能。氧气湿化水要用灭菌水。
95、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的处理。96、消毒药械主要包括消毒剂和消毒器械两大类。
97、飞沫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直径>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疾病传播。
98、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是:(1)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消毒产品,并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在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2)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3)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感染风险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4)根据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99、接触传播指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人体导致的疾病传播。100、医院感染管理是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总结医院感染的发生规律,并为降低医院感染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101、抽出的药液最长不得超过2h;作为溶媒启封抽吸的无菌药液,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h。使用中一旦污染,应立即废弃。建议使用小剂量包装溶媒。
102、医疗废物在分类收集时,应存放于医疗废物专用的包装袋、锐器盒内。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置于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内,损伤性废物置于专用的锐器盒内,由专职收集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转运到医院指定的医疗废物暂存地统一处理。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交由专门的机构处理。
103、血源性病原体是指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
10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药敏结果、患者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以及抗菌约物的特点来制订,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105、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是指: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菌药物期间出现的肠道菌群失调所致腹泻性肠道疾病,包括由艰难梭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临床表现为腹泻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可合并发热或腹痛。周围血白细胞可升高,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出有意义的优势菌群。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肠壁充血、水肿、出血,或见到2~20mm灰黄(白)色斑块伪膜。
106、医用外科口罩由外、中、内3层材料构成,分别作用为:外层抗水、中层吸附、内层吸湿,应注意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能阻止接触直径>5μm的感染因子。适用于:(1)有创操作中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的防护。(2)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3)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时。
107、医院消毒灭菌的基本要求是:(1)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2)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的相关要求处置。(3)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4)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应保持清洁;当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应先去除污染物,再进行清洁与消毒。
108、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的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即可诊断:(1)器官或腔隙穿刺或引流出脓液。(2)从器官或腔隙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3)经直接检查或再次手术或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感染证据。
109、不同的手卫生方法去除手部微生物的效果有所不同:(1)洗手:通过使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能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部分暂居菌。(2)卫生手消毒:通过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能减少于部暂居菌。(3)外科手消毒:通过使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能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并减少常居菌。
110、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主要有: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血液净化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等。
111、留置导尿管患者采集标本前,应先夹住导尿管,采集时松开导尿管,并弃其前段尿液。消毒导尿管采样部位,将注射器刺入导尿管,抽取尿液置于无菌容器中送检。
112、根据污染后导致的危害程度,可将医院物品分为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和低度危险性物品。
113、医院感染流行病学主要特点有:(1)感染链特点:外源性感染的传播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一不可。(2)发病形式特点:医院感染多为散发性,有时可出现暴发流行。外源性感染的表现形式可为散发,也可为暴发。而内源性感染则呈散发形式。(3)预防控制特点:大部分外源性感染是可以通过规范医护人员诊疗操作、严格消毒灭菌及隔离等措施得到预防和控制的。内源性感染的发生基于病人的基础病、诊疗措施等多种因素,较难有效地预防与控制。但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类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措施降低感染风险。(4)科室分布特点:医院感染多发生于医院的高危科室,主要有各类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神经外科、烧伤科、心胸外科、呼吸科、血液科和肾科病房等。(5)感染部位分布特点:鉴于不同国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不同,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部位亦有所不同。在美国,主要感染部位为泌尿道、手术部位、下呼吸道及血流感染。而我国主要感染部位则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及手术部位感染,占整个医院感染的80%以上。
114、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管史,应属于医院感染。诊断时还应符合以下条件:患者尿液培养出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1,或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6cfu/ml,但无明显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115、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应考虑手术部位及该部位的常见病原菌的种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良反应及药代动力学特点等。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且价格低的品种。万古霉素及喹诺酮类药物一般不宜用作预防用药。
116、可以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如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再用灭菌水冲净、干燥备用。
117、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18、换药碗用于清创或手术切口的换药,与破损皮肤和组织接触,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消毒。
119、高度危险性物品是指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和破损黏膜,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将导致极高感染危险的物品。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输液器材、膀胱镜、腹腔镜、活检钳、介入导管、植入物等。120、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时,预防锐器伤的措施有:(1)操作时要保证充足的光线。(2)建议使用具有安全防护装置的医用器械,以防刺伤。(3)建议手术中使用容器传递锐器,以免造成医务人员的损伤。(4)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套上针头套。如确需回套,只能单手操作。(5)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6)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7)处理污物时禁止用手直接抓取及按压污物。
121、应该属于医院感染。如在住院期间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出院后出现相关部位感染而再次入院,该感染直接与上一次侵入性诊疗操作有关,属于医院感染。
122、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应采取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1)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2)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每2天1次,无菌透明敷料为每周l~2次,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前,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乙醇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h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使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操作.应当在48h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11)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123、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除执行医院内肺炎的预防措施外,还包括:(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气管插管。(3)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5~30cmH2()..无明显漏气。(4)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5)呼吸机螺纹管及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逆流入患者气道;湿化水应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6)每日评估是否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24、普通病室空气不需常规消毒,每天开窗通风即可。医疗机构应保持诊疗环境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具有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
125、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内容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单位(联系人姓名、电话)、医院感染暴发时间、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医院感染病例处置情况及控制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126、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由接触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2)飞沫传播—由飞沫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等。(3)空气传播—由空气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肺结核、麻疹、水痘等。
127、空气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直径≤5μ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128、医院感染可根据病人在医院中获得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129、手术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包括:(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4)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于术部位切口情况,Ⅲ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肴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
130、导尿管置管后,预防感染的措施有:(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患者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4)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5)应保持尿道口清洁,对于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6)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7)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8)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9)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10)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131、常居菌是指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同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常居菌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132、(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硎;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3)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4)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5)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6)医用建筑布局、流程合理。
133、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为呼吸机相关肺炎。(1)病人施行人工机械通气(MIV)治疗后或解除MIV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患者出现粘痰、肺部啰音,并伴发热,或白细胞总数和(或)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或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2)病人在原有肺部感染基础上施行MIV治疗48h以上,肺部又发生新的病原体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
134、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其主要的职责是:(1)根据本科室的工作特点,制定医院感染相关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协助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开展医院感染预防工作。(3)对本科室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4)指导、督促本科室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职业防护等制度。(5)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知识宣教工作。
135、职业暴露导致的感染应符合以下条件才可诊断:(1)医务人员从事的诊疗、护理环境中有明显的感染性暴露源存在。(2)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中有明显的感染性暴露源接触史,如污染锐器刺伤、割伤皮肤,或近距离接触经呼吸道传播的感染性飞沫或气溶胶等。(3)有病原学或免疫学证据证明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前从未有过该种病原感染。(4)有病原学或免疫学证据证实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后出现该种病原感染。而且从暴露至出现该病原感染的时间超过该感染的平均潜伏期。
13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137、手术中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包括:(1)保证手术窒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人员流动。(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4)若手术时间超过3h,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手术中失血量大于l500ml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5)手术人员接触组织要尽量轻柔,有效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除外。(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8)需要引流的手术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确保引流充分。
138、根据不同类型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是:(1)清洁(I类)手术:一般不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手术涉及重要脏器感染且后果严重、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以及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等,应考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2)清洁-污染(Ⅱ类)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3)污染(Ⅲ类)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管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此类手术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139、采集手术切口感染标本时,应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拭感染局部两遍,去除切口表面渗出物和皮肤污染菌,再用含生理盐水的无菌拭子两个,采集病灶边缘或脓腔囊壁脓液或分泌物,分别进行微生物培养和涂片检查。
140、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所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患者安置、处理污染的医疗物品与环境及安全注射等。
141、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142、干保存的无菌持物钳和持物罐开启使用后应4h更换1次,遇污染随时更换。
143、常见输血相关性感染病原体有肝炎病毒(乙、丙、丁、庚型等)、艾滋病病毒、巨细胞病毒、疟原虫、弓形体等。诊断输血相关性感染,必须同时符合下述三种情况:(1)患者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学标志物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2)有证据证明,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病原体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3)有证据证实供血人员血液存在该感染性物质,如:血中查到病原体、免疫学标志物阳性、病原DNA或RNA阳性等。
144、医疗废物分为以下五类:(1)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2)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3)损伤性废物: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4)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5)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145、对于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自病人入院时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146、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原则是:(1)控制并积极治疗感染源。(2)切断感染途径。(3)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4)发生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还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积极查找病原体。(5)在调查处置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今后的防范措施。
147、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疗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易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因素包括:多次进行侵袭性操作;使用消毒或灭菌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或设备;医疗环境污染严重,如物体表面、空气、医务人员的手等;输入已被污染的药品、血液或血液制品等;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等等。
148、对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患者的隔离措施,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做到:(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如条件有限,可将感染或定植相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床间距>1m。优先安置重度咳嗽并有痰的患者。(2)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隔离。(3)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4)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同。(5)加强通风。
149、病原菌同源性分析与医院感染暴发的确认有关。病原菌同源性分析可用于对医院感染暴发的判断、感染病原菌的确定及寻找感染源。进行病原体同源性分析的基本方法有:(1)细菌的表型特征分型技术,如血清型、耐药表型等。(2)基因分型技术,如PFGE、Rep-PCR、AFLP等。
150、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从导管血和外周静脉血,或从导管尖段和外周静脉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即可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151、手术前应采取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包括:(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2)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3)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4)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5)手术部位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6)如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在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min至2h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呼吸道感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参加手术。(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8)提高患者术前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152、标准预防的基本原则是:(1)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可被传播的感染原,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2)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患者。(3)目的是预防感染原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传播。
153、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感染风险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1)对受到致病性芽胞菌、真菌孢子、分支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高水平消毒或灭菌的相应方法。(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农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效果的方法。
154、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或直接更换专用隔离鞋。
155、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其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皮肤、口咽、肠道、泌尿生殖道等)的常居菌或暂居菌。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体内微生态环境失衡时即可发生内源性感染。随着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的深入,外源性感染已明显减少,内源性感染则在增加,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
156、需要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的项目有:(1)使用中的消毒剂。(2)紫外线辐照强度。(3)消毒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
157、普通病区的隔离要求有:(1)在病区末端应设一间或多间隔离病室。(2)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3)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m。(4)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5)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张;双排不应超过6张。
158、中度危险性物品是指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内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体温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等。
159、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160、执行手卫生时,选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是:(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选择使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首选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161、人体正常微生物群与机体处于共生状态,共同组成了人体微生态系统,并形成生理性组合的动态平衡。在外环境影响下,人体正常微生物群之间,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即为微生态失衡。
162、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163、患者住院期间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的感染,应该属于医院感染。可表现为两种情况:(1)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的其他部位感染(排除脓毒血症所导致的迁徙性病灶)。(2)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有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164、医院感染暴发的常见类型有:(1)某一综合征的暴发:在医院感染暴发时,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病原体的感染。如消毒供应中心灭菌不合格时,同一批“无菌包”引起全院不同科室病人、不同部位、不同病原体的感染。(2)某一系统感染的暴发:只出现某一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等。(3)某一病原体感染的暴发:由同种同型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暴发,但感染类型可以不同,既有呼吸道感染,也可有手术切口的感染。
165、医院感染常见多重耐药菌有:(1)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6)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166、不能,紫外线本身及其在使用时产生的臭氧对人体是有害的。
167、因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评价消毒灭菌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械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
168、使用口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并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2)佩戴时应注意防水层朝外,有鼻夹的一侧在上,将鼻夹压紧至鼻梁。(3)一次性口罩应一次性使用。(4)口罩应保持清洁,当口罩潮湿及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5)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时,应进行密合性测试。
169、创口除了包括手术切口以外,还应包括意外伤害导致的伤口。因此创口感染不能等同于手术切口感染。
170、隔离是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由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171、医院内肺炎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主要预防措施有:(1)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2)如无禁忌证,应将患者床头抬高30°。(3)鼓励手术后(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利于痰液引流。(5)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达正常水平。(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来预防医院内肺炎。
172、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科室/部门是指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对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作用的科室。如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母婴室)、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消毒供应中心、内镜室、口腔科、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性疾病科等。
173、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抗菌药物应该在手术前0.5~2h内,最好在皮肤切开前30min或麻醉诱导开始时静脉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h,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应超过24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h。
174、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的基本要素包括:(1)医务人员应认识到控制呼吸道分泌物的重要性。在接诊患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患者时,应遵循隔离措施,如戴口罩和手卫生;当医务人员有呼吸道感染征象,且需要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2)教育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并立即丢弃用过的纸巾;否则应用臂弯遮掩口鼻;当患者能耐受时,可佩戴外科口罩。(3)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4)进行手卫生宣教,提供位置便利的速干手消毒剂;提供卫生纸和免触碰开启的垃圾桶。(5)鼓励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人员在候诊区内,与其他人员保持1m以上的空间距离。
175、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而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以内发病的感染,如巨细胞病毒、弓形虫感染等不属于医院感染。176、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应进行以下处置程序:(1)进行正确的局部处理。(2)向科室负责人及感染管理科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3)核实暴露的感染源情况,根据感染源种类及暴露的程度,进行相关抗原抗体检测。(4)采取相应的预防感染措施,并定期追踪随访。
177、当接触经接触传播的疾病患者时,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应做到:(1)进入隔离室,应戴手套,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并穿隔离衣;接触甲类传染病患者应穿防护服。(2)离开隔离室前,应脱去隔离衣或防护服,摘除手套,并洗手和(或)手消毒。(3)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178、手卫生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因为经手接触传播。是病原微生物在医患之间的主要传播途径。不良的手部卫生是引起医源性感染、促使耐药菌传播、导致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因素。手卫生措施是标准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保证患者获得高质量医疗保健的一项基本措施。清洁的手能预防疾病,挽救生命。179、手术器械及穿刺针等医疗用品需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消毒。
180、医院感染常见感染源主要有病人、带菌者或自身感染、污染的医疗器械、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环境储源等。
第四篇:医院感染.doc试题
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广义地讲,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
2、标准预防 又称为双向预防,是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不论是否有明显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黏膜接触。以预防疾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预防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无菌操作:用于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组织或其它无菌范围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如外科手术需防止细菌进入伤口。在各种生物实验中,为了防止微生物地生长和繁殖影响实验的进行,也要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
4、飞沫传播:飞沫传播,即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一般情况下,飞沫传播只有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才可能实现,而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是相对安全的,距离2米以上是绝对安全的。因为,没有外部条件(如风力)的帮助,飞沫喷射到两米以外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医疗废物的分类为:()、()、()
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
2、开启的各种溶酶超过()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3、无菌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cm的柜内,过期物品应()灭菌。
4、新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
6、进入人体织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7、抽出的注射药液须注明时间,超过()不得使用。
8、物品的浸泡消毒、污染物具的表面擦拭消毒、饮用水和污水污物的消毒宜选用()消毒剂。
9、()泛指通过洗手、手部消毒或者外科刷手等方法来清洁消毒手部。
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建议更换导尿管频率为(),普通集尿袋为()。
11、能够扎(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的锐器物称为()。
12、无菌包外须标明()、(),物品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
12、疑似导尿管阻塞时,不得冲洗,就立即()。
13三种隔离标示中,蓝色表示()隔离,黄色表示()隔离,粉红色表示()隔离。
三、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X,每题1分,共15分。
1、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属于感染性废物。()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可使用。()
3、导尿管不慎脱出,应当立即插好导尿管。()
4、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5、连续使用的吸氧管、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须每日更换;湿化液应用过滤水。()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属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7、检出一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病人,科室采取了接触隔离措施。()
8、MRSA的病人要到放射科做CT检查,将检查单交给病人,让他直接去到放射科检查。()
9、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之一。()
10、输液输血器材、注射器、针头、导尿管、活检钳等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严格灭菌.。()
11、血压计袖带、压脉带、听诊器、床头柜、床单等属于低度危险性物品,需按时清洗干净,用低效消毒方法即可,有污染时采取高水平消毒。()
12、无菌棉签须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13、保护性隔离措施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它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 而采取的措施。()
14、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15、空气传播是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四、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A、环境消毒 B、合理使用抗菌素 C、洗手 D、隔离传染病人
2、医疗废物在暂存间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D)
A、10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E、72小时。
3、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C)
A.标准预防+空气隔离;B.标准预防+飞沫隔离;C.标准预防+接触隔离;
D.标准预防 +严密隔离;E、标准预防+保护性隔离。
4、取用无菌溶液时,先倒出少量溶液的目的是(B)
A.检查液体有无特殊气味;B.冲洗瓶口;C.查看溶液的颜色;D.检查溶液有无沉淀。
5、终末消毒是指:(A)
A、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原居住点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
B、指对医院周围环境的彻底消毒;C、指对医院空气进行全面的消毒;
D、杀灭或抑制活体组织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防组织感染。
E、对所有场所的彻底清洁消毒。
一、单项选择(5题)
1、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C)
A 随便进行清洁和消毒 B 不用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C 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D 没必要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2、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 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 部位转到清洁 部位实施操作时(B)
A 不用实施手卫生 B 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C 没必要实施手卫生 D 以上都不对
3、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做的哪项是错误的?(D)
A 及时脱去手套 B 及时脱去隔离衣 C 及时进行手卫生 D 以上都无必要
4、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A 不必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B 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C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 D 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5、以下多重耐药菌与代码不正确的是哪一个(D)
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B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C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D多重耐药菌(MRSA)
二、多项选择(7题)
1、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 患者的哪些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ABCDE)
A 溃烂面 B 血液和体液 C 分泌物 D 伤口 E 正常皮肤
2、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如何处理?(AB)
A 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B 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C 仅用清水擦拭 D 以上都不用 E 没必要处理
3、医务人员在何种情况下都应当实施手卫生?(ABCE)
A 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B 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 C 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
D 处理清洁物品后 E 摘掉手套后
4、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那些细菌实施目标性监测(ABCD)
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B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C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 D 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E 表皮葡萄球菌
5、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从那些部门采取有效措施(ABCDE)
A 医疗 B 护理 C 检验 D 感染控制 E 后勤
6、医疗机构应当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ABD)
A 首选单间隔离 B 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C 可以同其他非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D 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E 不必单独安置
7、医院应当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教育。(ABCD)
A 开展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知识的培训
B 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 C 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策略和措施
D 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E 以上都不是
三、填空题(9题)
1、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2、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3、医院应当(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策略和措施,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4、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5、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6、医务人员在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7、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
8、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9、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四、判断题(6题)
1、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
2、手上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3、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4、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加强微生物实验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5、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6、医疗机构没必要采取措施,来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五、简答题(1题)
1、对多重耐药菌监测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加强微生物实验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2015手卫生与医院感染试题及答案
第五篇:医院感染相关试题
院感试题(标准预防与针刺伤)
一、单项选择题:
1、预防性用药最好是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D)A 72小时内
B 36小时内
C 24小时内
D 4小时内
2、为预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D)
A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医用锐器
D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
3、接触传染病患者后刷洗双手,正确的顺序是(A)
A 前臂,腕部,手背,手掌,手指,指缝,指甲
B 手指、指缝、手背、手掌,腕部,前臂 C 前臂,腕部,指甲,指缝,手背,手掌
D 手掌、腕部、手指、前臂、指甲、指缝
4、护生在练习戴无菌手套时,老师应给予纠正的操作是(C)
A 戴手套前先洗手、戴口罩和工作帽
B 核对标签上的手套号码和灭菌日期
C 戴上手套的右手持另一手套的内面戴上左手
D 戴上手套的双手置腰部水平以上
5、医院感染不包括?(D)A 在住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B 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C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D 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住院期间发病的感染
6、《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所称的医疗废物是指什么?(B)A 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活动中产生的危害性的废物 毒性以及危害性的废物
C 在医疗、预防、保健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危害性的废物
D在日常公益活动中产生的废物
7、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相关部门是:(C)
A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B 地方人民政府
C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8、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处理的原则是(D)A 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
B 医疗卫生机构自行处置
C 不必处置
D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前应当就地消毒
9、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污水处理方法正确的是:(C)
A 严格消毒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B 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排入地表水体。
C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D 直接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10、有较强的去污能力、能快速分解蛋白质等多种有机污染物的清洁剂是(D)A 碱性清洁剂
B 中性清洁剂
C 酸性清洁剂
D 酶清洁剂
11、下列哪种包装材料不能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C)A 纸袋
B 医用皱纹纸
C开放式储槽
D 纸塑袋
B 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12、灭菌物品在温度高于24℃、相对湿度高于70%的条件存放时,有效期正确的是(A)A 纺织品材料包装的为7天 B 医用无纺布为1个月 C 医用皱纹纸包装为3个月 D 纸塑包装袋为3个月
13、输血相关感染不多见于(B)
A 病毒性肝炎 B肺炎 C 巨细胞病毒感染 D 艾滋病
14、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B)
A 长期卧床 B 留置导尿管 C 膀胱冲洗 D 膀胱内注射
15、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传播,近距离是指(A)
A 1米以内 B 1.2米以内 C 1.5米以内 D 2米以内
16、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什么要求?(A)A 灭菌要求 B 消毒要求 C 清洁要求 D卫生要求
17、凡是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什么要求?(B)A 灭菌要求 B 消毒要求 C 清洁要求 D卫生要求
18、《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的使用要求是什么?(B)A用后灭菌 B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 C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D应当一人一用一换针头
19、血液透析室每名护士每班负责治疗和护理的患者应相对集中,且数量不超过多少名透析患者?(C)A 3名 B 4名 C 5名 D 6名
20、对血液透析器进行消毒和灭菌时,血液透析器应注满消毒液,消毒液的浓度至少应达到规定浓度。(C)A 70% B 80% C 90% D 95%
二、多项选择题
1、体液包括:(ABCDE)
A 胸腔液 B 羊水 C 心包液 D 阴道分泌物 E 脑脊液
2、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ABCDE)A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B 暴露方式 C 暴力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 D 暴露的具体不为己损伤程度 E 解除了艾滋病感染病人
3、手消毒指征包括(ABCE)
A 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B 解除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C 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D 接触消毒物品后 E无菌操作前
4、关于手卫生设施的配备正确的是(ABCE)
A 水池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重点部门应采用非接触式水龙头开关 D科室内可以设公用擦手毛巾方便医务人员 E 科室内擦手毛巾应一人一巾
5、关于戴手套的描述正确的是(ABC)
A 进行进入性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 B 戴手套前应当洗手 C 摘手套后应当洗手 D 若不是无菌操作不同病人之间可以不换手套 E 戴手套前不用洗手
6、关于医院感染监测,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CDE)B尽量使用皂液洗手,使用的固体肥皂保持干燥 C 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应当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A 包括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B 具有长期、系统、连续的特点 C 研究对象是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D 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E所有医院都必须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6、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一旦被感染性废物污染,可对污染进行如下哪几种处理?(BC)A用清水冲洗 B增加一层包装 C消毒处理 D不需处理 E擦拭处理
7、以下哪些物品属于感染性废物?(ABCD)
A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B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C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D废弃的血液、血清 E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
8、伤口可分为以下几类?(ABC)
A 清洁伤口 B 清洁污染伤口 C 污染伤口 D 感染伤口 E 化脓伤口
9、颅高压症状包括(ABCD)
A 头痛 B 呕吐 C 婴儿前卤张力高 D 意识障碍 E 腹痛
10、标准预防是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ABCD)A 手卫生 B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C 安全注射 D 穿戴PPE正确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诊疗器械 E 医疗垃圾规范处理
三、判断题
1.保护性隔离措施: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2.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物上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无活微生物存在的过程。(×)3.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患者污物之后。(√)
4.手皮肤消毒方法: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拇指、腕部,时间不少于10~15秒钟,流动水洗手。(√)
5.《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手消毒可以选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或用消毒剂浸泡双手。(√)
6.《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新生儿病房(室)入口处不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不用严格洗手、消毒、更衣。(×)
7.《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8.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属于损伤性废物。(√)9.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属于化学性废物。(×)10盛放生活垃圾的塑料袋为黑色,盛放医疗废物的塑料袋为黄色。(√)
五、问答题:
1、何谓医院感染?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6分)
答案:
A.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B.以下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徒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2、为什么要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在临床工作中哪些情况下应洗手?(7分)答案:
A.通过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可直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30%-40%。特别是耐药菌株的医院感染,绝大部分是通过医务人员手进行传播的。
B.在临床工作中以下情况应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2)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4)接触清洁或无菌物品前(5)接触病人粘膜、破损皮肤后(6)接触污物后(7)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后(8)脱手套后(9)进食或下班前(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