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蒲窝中学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草稿)
灵台县蒲窝中学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县局关于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会议精神,根据县局部署安排,我校决定,从现在开始,在全校积极开展以帮扶“贫困生”和“学困生”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破解质量提升瓶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转变教职工作风,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家校、干群、师生关系、优化教育环境、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全体教职工深入师生,深入群众,真心实意为广大人民群众和“两困生”解难题、办实事,进一步密切家校和师生关系、营造发展教育的和谐氛围,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县局开展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精神为指导,以教职工“六个一”活动为载体,以“发展教育、为民富民”为目标,通过解决“两困生”困难保质量,落实“精细化”管理求提升,努力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上下联动。全体教职工要积极同帮扶的贫困生和学困生及“两困生”家长展开互动,达到相互沟通、共同促进的目的。
2.坚持同步提升。通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3.坚持全员参与。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要全员参与。
4.坚持务求实效。要结合学校实际,精心安排,认真落实,确定帮扶对象,落实帮扶措施,切实解决贫困生和学困生问题。
5.坚持持之以恒。要建立工作长效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教师调整和学生变化情况,合理调配,确保贫困生年年有人帮,学困生时时有人管,不解决问题不罢休。
三、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主要目标
1.帮“两困”学生解难题。通过这次行动,努力使贫困生生活困难得到有效解决,并顺利完成学业;使学困生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良好习惯逐步养成,学习能力逐渐提高,学习成绩
不断上升,真正达到人人“有学上”,不失学,个个“上好学”,不辍学。
2.“精细化”管理见成效。学校要在精心安排、详细摸清学生底子的基础上,确定帮扶对象,任务分解到人,并制定明确的责任措施和考核办法。要求教职工对贫困生要细心,对学困生要耐心,切实用“精细化”的措施,落实“两困生”的帮扶行动,用“精细化”的管理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3.全体教职工受教育。让全体教职工在深入群众、深入班级、深入家庭,细心观察、虚心求教、耐心指导、热心关怀,帮助他人的同时发现并改进自己的不足,使得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进一步转变,师表意识、服务意识更浓。
4.共创和谐促发展。通过联村联户和帮扶“两困生”的实践,使我们的家校、干群、师生联系更加密切,交流更加通畅,社会、群众对我校的教育工作更加了解,更加支持,一些矛盾纠纷也会有效化解,和谐稳定的基础将进一步夯实,必将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重点工作
1.帮扶解决“两困生”困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要积极组织全体教职工,针对本人所帮扶的对象扎实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制定一个帮扶计划,建立一套“两困生”档案,记好一本帮扶日记,实施一项动态管理,解决一个难点问题,参与一项“五星学生”创评活动。着力解决“两困生” 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制定一个帮扶计划。就是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两困生”具体情况,梳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完善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活动,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详细,内容充实,措施得力,落实到位,真正使此项行动成为帮扶“两困生”的“民心工程”。建立一套“两困生”档案。就是要全面记录自己所帮扶的贫困生、学困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现状、困难成因,发展变化等情况,做到记载清楚,详实准确。记好一本帮扶日记。就是要把联系帮扶的重大事项,解决的困难及问题、收获与感悟记录下来,随时总结反思。特别要详细记载“两困生”的成长变化及进步表现,力争做到日日记,天天清,月月查。实施一项动态管理。就是学校要根据教师调动、任课变动和学生异动、升学等情况,及时调整“双联”关系,保证“两困生”联系不断档,帮扶不脱节。解决一个难点问题。就是要通过查找贫困生家庭贫困的原因,提供一个脱贫的点子;挖掘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根源,给出一个解决的办法。切实做到“两个决不能”,即决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决不能让一个学生因学困而辍学。参与一项“五星学生”创评。鼓励“两困生”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五星学生”评选及各类文体评赛活动,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进步表现,激励学生树立生活的信念,学习的信心,成功的志向。
具体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着力在“两困生”思想教育上动脑筋,求突破。思想
教育重在沟通交流,以心交心。要求每个教职工要深入开展以访老师,访学生,访家长,访社会,与帮扶学生谈心为主要内容的“四访一谈心”活动。访老师,了解思想表现,学习情况;访学生,了解性格特征,行为习惯;访家长,了解家庭状况,困难原因;访社会,了解生活状况,社会表现;与帮扶学生谈心,从精神上贴近他们,作他们的良师益友,全面了解困难情况,挖掘困难根源,制定解决办法,合力解决问题。要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意识教育,及时解决“两困生”中出现的思想问题。
二是着力在“贫困生”生活关爱上出实招,求改善。关爱贫困生: 一要大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动员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为贫困生家庭捐款捐物;二要切实健全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做到公正公平,接受社会监督,切实解决贫困家庭学生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渡过难关,安心学习。三要积极帮助贫困生家庭在增收致富上出主意、想办法,争取为贫困生家庭找准一个发展路子,制定一个脱贫计划,谋划一个主导产业,提高贫困生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其尽快脱贫致富,确保贫困生能顺利完成学业。
三是着力在“学困生”学习帮扶上下功夫,求实效。对学困生在学习上帮扶重在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一要多到“四多”。即:每节课多一次提问关注,每天多一次温馨谈话,每周多一次个别辅导,每月多一次家访交流。要求全体教职工在“两困生”的帮扶中做到“三心一真实”,即有爱心,把学困生当做
自己的孩子一样,用爱温暖他们自卑的心灵,用爱鼓励他们重树学习的信心,用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有耐心,从细微处入手,从关键处帮扶,全体教职工要做到“五多五少”:多一点温暖关怀,少一点冷漠忽视;多一点鼓励表扬,少一点批评指责;多一点指导点拨,少一点放任自流;多一点表现机会,少一点孤立排斥;多一点思想交流,少一点精神压力。有恒心,学校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认真建好“两困生”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教师调整和学生变化情况,合理调配,确保贫困生年年有人帮,学困生时时有人管,做到学生不脱贫联系不脱钩、成绩不提高活动不结束。做到真帮实扶,每个教职工要坚决按县局和学校的要求去做,切实把帮扶“两困生”的工作记在心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要真正做到两个“决不能”,即决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决不能让一个学生因学困二辍学。
2.密切校群、师生关系,提高群众满意程度。
要紧紧抓住这次行动能贴近师生、靠近群众的大好时机,切实做到“三正一宣传”,即正行风密切校群关系,切实强化学校管理,严格规范办学行为,落实教育法规政策;正教风密切师生关系,切实转变教师工作作风,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树立为人师表意识,是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学生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正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健全管理制度,使每一名教职工都成为群众生产的好帮手,致富路上好助手,生活之中的好朋友。重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全体
教职工要面向基层群众,面向家庭社会,面向困难学生,主动、全面、深入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讲解教育教学规律要求,倾听师生群众呼声,征求师生群众意见,接受师生群众监督,解决师生群众难题,推广支持教育典型,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重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心交心,切实优化教育环境,营造发展教育的和谐氛围,有效提高人民群众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满意程度。
四、参与范围和联系方式
(一)参与范围
蒲窝中学领导班子及全体教职工。
(二)联系方式
全校班子成员及全体教职工每人各联系帮扶一名贫困生和一名学困生。
五、保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工作落实。一是学校要成立“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由苟灵福任组长,任建锋任常务副组长组织协调,其他班子成员积极配合;同时组建办公室,确定工作人员,落实工作责任。二是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制定实施计划,不断细化工作措施,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健康有序、扎实有效地开展。
2.创新活动载体,务求取得实效。要根据所联系的贫困生和学困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活动载体,落实帮扶工作措施,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富有特色,取得实效,不走
过场。要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精细化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及“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年”活动紧密结合,统筹安排,协调推动,互相促进,以“精细化”的要求开展这项行动,通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进一步促进干部职工作风转变,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3.加强舆论宣传,营造社会氛围。要充分利用县电视台、《灵台教育》杂志及我校的报刊、校园广播,办黑板报、宣传专栏等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阵地,采取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开展此次行动的重要意义、基本要求、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宣传推广我校在行动开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
4.跟踪检查指导,严格落实考核。学校领导小组要定期检查每个教职工的帮扶情况,加强对行动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把帮扶工作成效 纳入教职工学年度工作综合考核之列,对工作扎实、成绩突出者学校要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评优选模、职称考核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认真、群众满意度不高的个人及时通报批评,并追究其责任。
蒲窝中学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
附:
蒲窝中学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苟灵福 副组长:任建锋
成 员:曹富杰 李建军 马文学 王忠科
蒲窝中学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任建锋
成 员:姚宏刚 苟伟杰
第二篇:蒲窝中学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草稿)
洮阳镇马家窑小学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个人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县局关于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会议精神,根据县局部署安排,我校决定,从现在开始,在全校积极开展以帮扶“贫困生”和“学困生”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破解质量提升瓶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转变教职工作风,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家校、干群、师生关系、优化教育环境、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全体教职工深入师生,深入群众,真心实意为广大人民群众和“两困生”解难题、办实事,进一步密切家校和师生关系、营造发展教育的和谐氛围,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县局开展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精神为指导,以教职工“六个一”活动为载体,以“发展教育、为民富民”为目标,通过解决“两困生”困难保质量,落实“精细化”
管理求提升,努力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上下联动。全体教职工要积极同帮扶的贫困生和学困生及“两困生”家长展开互动,达到相互沟通、共同促进的目的。
2.坚持同步提升。通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3.坚持全员参与。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要全员参与。
4.坚持务求实效。要结合学校实际,精心安排,认真落实,确定帮扶对象,落实帮扶措施,切实解决贫困生和学困生问题。
5.坚持持之以恒。要建立工作长效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教师调整和学生变化情况,合理调配,确保贫困生年年有人帮,学困生时时有人管,不解决问题不罢休。
三、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主要目标
1.帮“两困”学生解难题。通过这次行动,努力使贫困生生活困难得到有效解决,并顺利完成学业;使学困生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良好习惯逐步养成,学习能力逐渐提高,学习成绩不断上升,真正达到人人“有学上”,不失学,个个“上好学”,不辍学。
2.“精细化”管理见成效。学校要在精心安排、详细摸清学生底子的基础上,确定帮扶对象,任务分解到人,并制定明确的责任措施和考核办法。要求教职工对贫困生要细心,对学困生要耐心,切实用“精细化”的措施,落实“两困生”的帮扶行动,用“精细化”的管理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3.全体教职工受教育。让全体教职工在深入群众、深入班级、深入家庭,细心观察、虚心求教、耐心指导、热心关怀,帮助他人的同时发现并改进自己的不足,使得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进一步转变,师表意识、服务意识更浓。
4.共创和谐促发展。通过联村联户和帮扶“两困生”的实践,使我们的家校、干群、师生联系更加密切,交流更加通畅,社会、群众对我校的教育工作更加了解,更加支持,一些矛盾纠纷也会有效化解,和谐稳定的基础将进一步夯实,必将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重点工作
1.帮扶解决“两困生”困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要积极组织全体教职工,针对本人所帮扶的对象扎实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制定一个帮扶计划,建立一套“两困生”档案,记好一本帮扶日记,实施一项动态管理,解决一个难点问题,参与一项“五星学生”创评活动。着力解决“两困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制定一个帮扶计划。就是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两困生”具体情况,梳理存在的
困难和问题,完善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活动,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详细,内容充实,措施得力,落实到位,真正使此项行动成为帮扶“两困生”的“民心工程”。建立一套“两困生”档案。就是要全面记录自己所帮扶的贫困生、学困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现状、困难成因,发展变化等情况,做到记载清楚,详实准确。记好一本帮扶日记。就是要把联系帮扶的重大事项,解决的困难及问题、收获与感悟记录下来,随时总结反思。特别要详细记载“两困生”的成长变化及进步表现,力争做到日日记,天天清,月月查。实施一项动态管理。就是学校要根据教师调动、任课变动和学生异动、升学等情况,及时调整“双联”关系,保证“两困生”联系不断档,帮扶不脱节。解决一个难点问题。就是要通过查找贫困生家庭贫困的原因,提供一个脱贫的点子;挖掘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根源,给出一个解决的办法。切实做到“两个决不能”,即决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决不能让一个学生因学困而辍学。参与一项“五星学生”创评。鼓励“两困生”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五星学生”评选及各类文体评赛活动,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进步表现,激励学生树立生活的信念,学习的信心,成功的志向。
具体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着力在“两困生”思想教育上动脑筋,求突破。思想教育重在沟通交流,以心交心。要求每个教职工要深入开展以访老师,访学生,访家长,访社会,与帮扶学生谈心为主要内
容的“四访一谈心”活动。访老师,了解思想表现,学习情况;访学生,了解性格特征,行为习惯;访家长,了解家庭状况,困难原因;访社会,了解生活状况,社会表现;与帮扶学生谈心,从精神上贴近他们,作他们的良师益友,全面了解困难情况,挖掘困难根源,制定解决办法,合力解决问题。要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意识教育,及时解决“两困生”中出现的思想问题。
二是着力在“贫困生”生活关爱上出实招,求改善。关爱贫困生: 一要大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动员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为贫困生家庭捐款捐物;二要切实健全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做到公正公平,接受社会监督,切实解决贫困家庭学生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渡过难关,安心学习。三要积极帮助贫困生家庭在增收致富上出主意、想办法,争取为贫困生家庭找准一个发展路子,制定一个脱贫计划,谋划一个主导产业,提高贫困生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其尽快脱贫致富,确保贫困生能顺利完成学业。
三是着力在“学困生”学习帮扶上下功夫,求实效。对学困生在学习上帮扶重在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一要多到“四多”。即:每节课多一次提问关注,每天多一次温馨谈话,每周多一次个别辅导,每月多一次家访交流。要求全体教职工在“两困生”的帮扶中做到“三心一真实”,即有爱心,把学困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用爱温暖他们自卑的心灵,用爱鼓励他们重树学习的信心,用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有耐心,从细微处
入手,从关键处帮扶,全体教职工要做到“五多五少”:多一点温暖关怀,少一点冷漠忽视;多一点鼓励表扬,少一点批评指责;多一点指导点拨,少一点放任自流;多一点表现机会,少一点孤立排斥;多一点思想交流,少一点精神压力。有恒心,学校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认真建好“两困生”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教师调整和学生变化情况,合理调配,确保贫困生年年有人帮,学困生时时有人管,做到学生不脱贫联系不脱钩、成绩不提高活动不结束。做到真帮实扶,每个教职工要坚决按县局和学校的要求去做,切实把帮扶“两困生”的工作记在心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要真正做到两个“决不能”,即决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决不能让一个学生因学困二辍学。
2.密切校群、师生关系,提高群众满意程度。
要紧紧抓住这次行动能贴近师生、靠近群众的大好时机,切实做到“三正一宣传”,即正行风密切校群关系,切实强化学校管理,严格规范办学行为,落实教育法规政策;正教风密切师生关系,切实转变教师工作作风,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树立为人师表意识,是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学生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正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健全管理制度,使每一名教职工都成为群众生产的好帮手,致富路上好助手,生活之中的好朋友。重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全体教职工要面向基层群众,面向家庭社会,面向困难学生,主动、全面、深入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讲解教育教学规律要求,倾听师生群众呼声,征求师生群众意见,接受师生群众监督,解决师生群众难题,推广支持教育典型,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重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心交心,切实优化教育环境,营造发展教育的和谐氛围,有效提高人民群众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满意程度。
临洮县洮阳镇马家窑小学魏永红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日
第三篇:中学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麻家集中学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发展规划(2012年——2020年)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完善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新阶段。是我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战略部署的关键阶段,“十二五”规划是确保未来五年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意见(方案)精神,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助农增收脱贫致富,结合《渭源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研工作思路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规划期从2012年至2020年。
一、基本情况
麻家集镇位于渭源县西部山区,属丘陵沟壑区,辖区面积90.52平方公里,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复杂,坡陡沟深。海拔高度1800—2300米。属温凉半干旱农业气候区。田麻公路沿沟贯穿全境,距离县城80公里,属纯山区乡镇,经济发展历来以农业为主。无农贸集市。
全镇共辖8个行政村,17000多人,其中贫困人口9000人,占总人口的55%。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02元。
二、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麻家集镇是典型的山区乡镇,主要经济收入以种养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经济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东西跨度大,人口较少,座落分布零散,资源匮乏,没有正规的商贸交易中心,且离临洮与会川两个经济商贸发达的交易中心较近,交通较为便利,是庄田麻路的穿越地,资源外流严重,难以形成合力,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生产力发展落后,经济总体发展缓慢。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处全县中下水平,与其他发展较快的乡镇相比,其区位、交通、经济都处于落后状态。制约我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有:一是自然因素制约,生产力发展落后;二是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三是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基本无特色优势;四是分布零散,交通阻塞,难以形成商贸交易中心。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以整村推进为抓手,结合我乡“适宜区发展果产业、局部发展畜牧产业、全面发展旱作农业”的总体思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发展条件,着力培育特色产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夯实发展基础,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整乡率先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我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导的原则。严格按照县委“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布局,结合我乡实际做好规划,通过规划引导全乡建设向新型、节能、可持续方向发展。
2.坚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原则。围绕“十二五”发展目标,“双联”工作必须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地域资源优势,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3.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根据我乡实际,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和可操作的特点。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4.坚持全员参与,因地制宜原则。积极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吸引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5.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重点,推动全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三)发展目标
通过8年努力,力争使全镇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城乡农民收入差距,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起和谐文明幸福的乡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近期目标:到2020年底,力争实现“三通三覆盖”的目标,即:村村通网线,社社通田间路,村村通砂化路;通信设备实现全覆盖,村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村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使全乡基本实现信息畅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到位,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
远期目标:到2020年底,全乡“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助农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基层基础更加牢固,群众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四、规划布局
根据地理条件和发展现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划建设以下几个方面:
(一)特色产业
1.建设养殖区:根据局部发展畜牧业的总体思路,以个体户养殖为基点,辐射全乡其他基地,由养殖大户牵头,联合成立养殖、销售为一体的牛产业发展的经济合作组织。
2.旱作农业区:按照全乡“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布局,在全乡大范围内发展旱作农业,改变以往的耕种模式,实现全乡年年地膜全覆盖,调整由大规模种植小麦向种植全膜玉米、洋芋转型,保证农民经济收入稳定增长。
(二)小康住宅区:结合新农村建设,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动员各村零散座落户到新村建房,集中连片建成村容整洁,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水、电、路等设施配套齐全的标准化住宅小区,将坐落较远的村社整村整社搬迁至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的集聚区,使全乡一般以上的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
(三)公共服务区:对原有旧市场实施改造,建成占地50亩,上宅下店式门店100套,配合建成公共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商贸经济交易中心一处;建成基础条件良好、设施齐全的乡级养老院1处,为保障全乡村60岁岁以上“三无”群众的养老生活打好基础。
(四)文化卫生事业: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健身设施、幼儿园、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力度;加大对小学、中学的资金支持力度,改善校园面貌,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卫生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成果,政府要积极引导,加强参保力度,加强医疗保健,提高救助水平,基本解决农民家庭看病难的问题。对于一些特殊群体,要组织卫生队对他们进行定期医疗服务,让每一位群众都看得起病,能够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到 2015 年,每个村都要建立文化活动场所、卫生所和阅览室。
(六)基层党组织建设: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前一阶段的成果,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调动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定期举办干部培训班 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加强党的后备力量建设,尤其是要加大对广大青少年的引导教育,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争取把提高党的建设与各项工作紧密有效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认真学习体会上级会议精神,坚决贯彻执 行党的方针政策,争取建立起一批基层战斗堡垒,推动各项事业 稳步前进。
五、主要任务
(一)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畜牧养殖。依据全乡自然经济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规律,以养殖为主,集饲养、贩运为一体,用养殖业带动农业发展。按照分户饲养,分户管理,统一销售的产供销模式,扩大饲养规模,改良品种,增加饲养量,鼓励发展养猪、鸡、兔等其他养殖业。
——马铃薯产业。按照扩大产业规模、优化品种结构、推行标准生产的基本思路,积极推广良种种植,以提高品质和产量,增加最大收益率为总目标,大力推广间作套种马铃薯,培育发展马铃薯仓储贩运等龙头企业。
(二)以满足群众需求为根本,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道路建设。坚持标准,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主干道后支道,逐步推进,多方筹措资金,加强通村道路建设。配套基础排水渠及涵洞。
——水利建设。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大力开展小沟道治理,修建排洪渠。实施劣质梯田改造工程,发展集雨水窖等防旱设施。——能源建设。大力推广农村新能源工程,建设农村沼气,配发太阳灶,并配套建设太阳能路灯。
——小康住宅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期实施,动员各村有建房意愿的农户到新村建房,逐步取消零散居住户,建设集中连片、整洁美观的新农村,改善居住条件。
——各村整治绿化。全面推行“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工作,整治脏、乱、差现象,达到“环境整洁、道路畅通、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基本要求。启动实施“四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植树绿化工程,绿化、美化村庄,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实现全乡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三)以加强教育培训为抓手,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手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的。全乡17000人中,有将近50%的人口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大多数劳动力没有经过系统地农业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劳动力素质低,直接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农民、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者为基本目标,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坚持突出重点、分类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重点抓住农业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和有特色、有市场、能形成规模的职业技能专业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抓好农村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产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抓好农村未升学的高、初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培训,使100%的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熟练掌握1—2门实用技术;在培训方法上,分类施教,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阶段性培训与系统学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培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劳务品牌。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订单”培训,建立输出基地,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劳动力由无序转移向有序转移,临时性转移向长期性转移的转变,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力争培养一批“致富能人”和“技术能人”,每村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个,户均劳务输出1人。
(四)以加强公益事业为载体,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加强教育事业建设。重视适龄儿童的入学教育,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在校生巩固率达到100%,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而失学。
——加强村卫生所建设。每村争取新建村卫生所1处60平方米,配备一名合格的医生,农民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不能让一个农民因贫看不起病。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每村争取新建村级文化舞台1座,新建农家书屋、小超市各1处,新建文化广场1处,并配套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健身器材。
(五)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加强民主制度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班子建设。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以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和塑造新风貌为实践平台,切实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和能力建设,使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明显增强,着力培育和打造亲民、为民、富民的好班子。
—— 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双培双带”和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要求,把农村经济发展能手和有文化的优秀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每村每年至少发展3名党员。同时,积极培养合格的继任人选,巩固和发展“五好”村党支部,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党员队伍。
——村级活动阵地建设。每村新建村部1处,配备先进办公设施。——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加大群众参与村级管理工作,切实维护村民的选举权和村民代表议会制度,村民代表参与村内重大事务的决策。抓好村务和党务公开工作,坚持定期向村民公开村级财务情况,全面落实“一事一议”制度,推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利用电视、宣传栏、广泛开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活动,通过多渠道、多媒体传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和推崇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重点打击歪风邪气,坚决杜绝赌博、吸毒、封建迷信等丑恶现象,培育农村新风貌。
第四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根据区委《关于在全区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意见》,结合我校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1126”发展思路,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通过听民声、访民意、解民忧、暖民心,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使广大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党群干群关系更密切、扶贫开发更有效、社会建设更和谐。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力争三年内改变联系村的基本面貌,使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2—3个百分点,实现困难群众基本脱贫,一般群众逐步富裕,富裕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宣传党的政策、反映民情民意。学校所有教职工深入村组、深入农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区委“三大战略”。宣传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特别是宣传中央、省市区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让农民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 策,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校所有教职工要沉下去,少说官话空话,多讲真话实话,争取群众信任,要心贴心与群众交朋友,拉近距离,增强感情。通过“看、听、问、理、析”,了解民之所需。切实做到“真心送温暖,用心结穷亲,实心解民忧,倾心帮民富,一心谋小康”,解民之所忧。
(二)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民情台帐。充分发挥教职工在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优势,切切实实为人民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把该村及特困户的脱贫致富和加快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地去解决他们的脱贫无策、致富无门、发展无力的实际问题,让联系村和帮扶户的脱贫致富愿望尽快变为现实。学校要建立民情台帐,教职工要记民情日记,详细记录联系村和联系户群众民意诉求和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每月汇总整理,逐一答复和落实。对教职工不能解决的,要汇报领导,学校不能解决的汇报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尽力把群众的诉求处理好,切实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公信力。
(三)强化技术服务,培育特色支柱产业。结合谢河镇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和樱桃沟村、石岗村的实际,邀请有关专家或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设施农牧业知识培训,使联系户能够熟练掌握一项致富技术;帮助和指导联系户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至少帮建1座日光温室或养殖暖棚,助盖1间新房,资助1名贫困学生,实现一年帮扶、二年见效、三年脱贫、五年致富的目标。
(四)动员移民,加快移民开发进程。结合正在实施的“下山入川”工程,积极引导樱桃沟村群众,通过区内移民、劳务移民、教育移民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民,采取先承包土地后择 机移民、先劳务输转后移民搬迁、先安家立业后迁转户口的方式,向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广阔的地区进行移民搬迁,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帮助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剩余劳劳动力输转渠道。充分发挥干部在农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产品包装、商标注册等方面的信息资源优势,引导农民群众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多角度、多层次对农产品进行包装、注重绿色有机产品商品注册,增强品牌效益,拓展销售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帮助拓展劳务市场,根据农民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广泛给农户提供劳务用工信息,帮助剩余劳力在非农领域就业,鼓励联系户和外出务工人员在异地稳定就业,成家立业,长期居住。联系干部要在子女上学,父母养老、就医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解决疑难信访案件。认真排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矛盾隐患,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妥善化解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农村和谐稳定。要针对社会治安、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涉法涉诉、群众信访等方面的重点矛盾和问题,做好深入细致的疏导工作,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一线。
(七)强基固本、提升村级服务水平。紧密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把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开展好这次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帮助争取村级阵地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资金,并帮助村两委班子加强自身建设,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制度,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工作措施,不断提升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每个干部要以联村联户为契机,培养一批思想品德好,群众评价好,致富能力强的入党积极分子予以重点培养。对符合入党条件的积极分子要主动向党组织推荐介绍,不断壮大联村党员队伍,为基层组织增添活力。
(八)培养推广典型,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大力宣传和总结推广联系村涌现出来的典型。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引导和教育干部群众学习典型,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在联系村群众和全校教职工中掀起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推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深入开展。
四、参与范围和工作方式
参与范围:学校所有教职工。按照区上的统一安排,单位联系点为谢河镇樱桃沟村,个人联系户选定在该镇樱桃沟村和石岗村(因樱桃沟村只有4户贫困户,古在石岗村选定6户贫困户)。学校2名领导在樱桃沟村和石岗村各联系2户贫困户,一般干部在樱桃沟村联系2户贫困户,在石岗村联系4户,共计联系10户。
工作方式:一次性确定联系对象,第一次进村入户有学校一把手带队全面进行,以后分批次进行,常年保持联系工作不断。学校派一名干部担任联系村联络员,长期进行工作对接,互通工作信息,确保工作的连续性。
五、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广泛深入地开展“联村联户、为民为富”行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强化“三农”工作、推进扶贫开发、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是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农村和谐稳定发展的重大实践。全校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必须性和紧迫性,怀着 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认真落实好各项帮扶任务。
(二)加强领导。为了确保此项活动取得实效,学校成立了有专职副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办、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同时安排一名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教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健康有序的开展。
(三)统筹安排部署。按照区委的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统筹安排教职工进村入户,做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与学校其它工作两不误。要确保教职工进村入户的工作时间,原则上单位一年进村不少于10次,累计时间不少于1个月;教职工一年入户不少于5次,累计时间不少于1周。学校将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落实情况,列为年底教职工考核的重要内容,把贫困户评议联户人员的意见作为重要依据,对行动不积极、工作措施不得力的人员取消年底“评先、评优”资格,对工作成效大,工作方法好的,依据《区农广校内部管理制度》给予奖励。
(四)创新工作方式。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扶贫”与“扶智”结合。在联村联户过程中既要给农民送钱送物,又要特别注重培养农户的“造血”功能,避免农户养成“等、靠、要”的思想。坚持自力更生,不断推动自身发展。帮扶领导、帮扶干部要定期深入联系点开展调查研究,完善帮扶思路,强化帮扶措施,不断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确保“八个不准”。不准向基层群众提任何不合理要求,不准接受基层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收受基层馈赠的钱物和土特 产,不准参与公款娱乐消费,不准包办代替基层组织的日常工作,不准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有违当地风俗习惯,不准干扰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不准层层陪同和迎送。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人民群众的呼唤和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全校所有教职工要立即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到基层去、到贫困户中去,真心诚意地解难题,办实事,在联系群众中增进感情,在新一轮扶贫攻坚的实践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帮助解决各类社会矛盾中提高工作能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脱贫致富,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第五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总体安排,顺利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现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要意义
全县广泛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坚持科学发展、履行执政为民、实现富民强县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强化“三农”工作、推进扶贫开发、实现我县与全市、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改进机关作风、锻炼培养干部的一次重大探索;是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农村和谐稳定发展的一项重大实践。我们必须紧紧围绕食品药品监管中心工作,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严格监管、保障安全”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餐饮服务食品、药品、化妆品和保健品专项政治工作,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发展难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进一步推动全县餐饮服务医药市场又要又快发展,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我县全县进入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食品药品环境。
二、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要求 大力宣传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要立足链接对象马渠乡汪庄村实际,着眼长远发展,以创先争优为动力,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标,转作风、炼干部,抓基层、强基础,办实事、解难题,使广大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党群干群关系更密切、扶贫开发更有效、基层基础更牢固、社会建设更和谐,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
(二)基本原则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把握两个关键(增加贫困户收入、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突出三个重点(思想观念转变、致富产业培育、基础条件改善),坚持四个结合(与推动“三农”工作结合、与扶贫攻坚结合、与和谐乡村创建结合,与干部作风建设结合),促进五个提升(农民收入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提升、基层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干部引领发展本领提升、乡风文明程度提升)。
(三)主要任务
坚持各级联动、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全面覆盖,因地制宜、综合带动,分步实施、注重实施,创新机制、长期坚持的原则,努力完成政策宣传、反映社情民意、制定帮联规划、推动农村发展、提升科技服务、调处社会矛盾、建强基层组织、培育推广典型等八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三、主要内容
1、宣传政策。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指导、协调、督促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得到深入贯彻落实,重点宣传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思路战略任务,引导全县干部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广泛宣讲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强农惠农政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承包经营、计划生育、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深入贫困户田间地头,宣讲马铃薯和中药材种植、畜牧养殖、旱作农业、劳务输转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和知识。
2、反映民意。深入民众、深入基层,认真听取群众意愿和诉求,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及对党和政府的意见建议。反映群众的各种呼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及时掌握了解农村基层群众行路、饮水、就医、上学、住房等所需所盼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破解发展难题。
3、促进发展。指导、协调、督促各类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实施。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为农民群众提供知识、技术、信息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服务,提高增收致富能力。重点帮助贫困村和特困户分析贫困原因,找准脱贫路子,解决致富难题。
4、疏导情绪。一切从群众立场出发,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重点排查和调处征地拆迁、社会保障、救灾救济、债权债务以及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特别对苗头性的、容易引发群体事件的、久拖不决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以及各类重信重访和越级上访问题,全力化解调处,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正确引导群众,疏导群众情绪,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认真调查研究,及时做好法律法规及政策解释,协助基层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认真探索畅通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5、强基固本。指导基层加强党建工作,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帮助村“两委”班子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强化工作措施,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村级经济发展,切实提高班子的工作创新能力、领导发展能力、凝聚群众能力、致富带富能力和维护稳定能力。
6、提升能力。紧紧围绕破解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难题,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抢抓机遇,开拓思路,探索创新,着力提升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创造力、落实力、公信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7、推广典型。注重发现和总结基层组织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宣传推广联系单位、联系干部在为民富民中涌现的典型事迹,真正起到示范带动、典型引领的作用。
8、建立机制。在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深化到户访查制度、活动写实制度、服务确认制度、工作报告制度。同时,结合行动的开展及时总结经验,将好做法、好经验以制度的形式规范起来,探索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长效运行机制,从制度上保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常态化开展。
四、组织保证和工作要求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既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贯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过程的重大任务。具体要求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局成立“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推进领导小组,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靠实工作责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干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健康有序、扎实有效开展。
(二)统筹安排部署。机关各股室要按照统一安排部署,明确“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工作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及时组织干部进村入户,把这项工作同做好日常监管工作、推动全县食品医药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结合起来,同加强信访下访工作结合起来,同转变机关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结合起来,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深化“三送三问三提高两密切一推动”活动、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结合起来,同培养锻炼干部、提升工作能力结合起来,做到科学统筹、合理布局,共同推进、协调发展。
(三)严明纪律要求。全局机关干部一年进村不少于8次,累计时间不少于两个月;联系特困户的干部一年入户不少于8次,累计时间不少于一个月。进村入户干部原则上住在村里,费用自理,不得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派出单位要提供必要条件;要尊重群众发展意愿,尊重基层组织领导,不得包办代替基层组织的正常工作;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尽力帮助解决,单位和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全面、准确、及时地向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并做好跟进协调工作。
(四)广泛深入宣传。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及时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大力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安排部署,宣传发动 具体时间:2月29日至3月1日 第二阶段 动态跟踪,掀起高潮 具体时间:3月3日至3月15日 第三阶段 树立典型,展示成效 具体时间:3月16日至6月底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人民群众的呼唤和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全体干部要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地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贫困群众中去,真心诚意的察民意、解难题、办实事,在联系群众中增进群众感情,改进工作作风,在新一轮扶贫攻坚的实践中砥砺意志、锤炼品质,在帮助解决各类社会矛盾中提高工作能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脱贫致富,为推进全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政治稳定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