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老年人的一些法律
一遗弃罪
遗弃罪,是指对于老年、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如父母拒绝抚养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子女拒绝赡养已失去独立生活能力的父母。
我国刑法第183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里所指的情节恶劣,通常是指被遗弃人因生活无着而被迫到处乞讨,遗弃动机卑鄙,遗弃手段十分恶劣的,由于遗弃造成病、残、死亡后果的等情况。
法律还规定,对于由于遗弃而引起被遗弃人精神失常、自杀、死亡后果的,或者基于一惯玩弄女性而遗弃妇女或儿童的,应当从重处理。
“什么叫遗弃罪?”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39条规定了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老年人有要求处理权或者提起诉讼的权利,并对人民法院和有关部门作出了应当及时受理,不得推矮、拖延的要求。
这里规定了老年人要求处理或提起诉讼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其合法的权益,而不是其他不合法的权益,必须是合法权益确实受到侵害的,否则,就没有要求处理权或提起诉讼权。
老年人由于年老体弱,有的行动不便,有的视力、听力、口头表达
能力变差,有许多老人没有文化,以及其他原因,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自己不能直接到有关部门要求处理或直接到法院提起诉讼,为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要求或代为提起诉讼。所谓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办理直接对被代理人产生权利义务后果的法律行为或其他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两条途径可供选择,一是可以要求有关部门解决,如老年人认为自己的养老金或医疗待遇受到侵害,可以要求侵害人所在组织或者侵害组织的上级机关处理,老年人认为其家庭成员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要求家庭成员所在组织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处理。二是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和有关部门对老年人的诉讼和要求,一定要及时受理,不能有怕麻烦而不愿管和推拖的思想。
“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老年人寻求法律保护时享有什么权利?”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诉讼费用,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时,依照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交付的费用。诉讼费用主要有二种:一种是案件受理费。它是人民法院在决定受理案件后向当事人征收的费用,就这部分费用来讲,它具有国家税收的性质。另一种是其他诉讼费用。即除案件受理费以外,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实际支出的,应当由当事人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鉴定费,勘验费,公告费,翻译费,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出庭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费,复制本案庭审记录材料和法律社会所需的费用,执行判决、裁定所实际支出的费用,和人民法院认为应由当事人负担的其他诉讼费用。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39条规定了老年人因其合法权益受侵害提起诉讼,交纳诉讼费确有困难的,可缓交、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用缓、减、免制度,体现了国家对有实际困难的老年人的照顾,使老年人不得因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而影响对其合法权益的保护。“对老年人因合法权益受侵犯而起诉的诉讼费用有哪些照顾?”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三侵犯老年人权益
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要构成犯罪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其事实特征有: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且依法负刑事责任的人,即罪犯;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包括犯罪故意和
犯罪过失。因此,当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提起刑事诉讼,必须具备构成刑事责任的条件,人民法院才会予以受理。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46条、第47条和第48条规定,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老年人,捏造事实诽谤或虐待老年人,情节严重的;暴力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或者对老年人负有赡养、扶养,情节严重的;家庭成员有盗窃、诈骗、抢夺、勒索、故意毁坏老年人财物,情节严重的,这三类行为具备相应的犯罪构成要件的,即构成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一般情况下告诉才处理。
“哪些侵犯老年人权益的行为构成犯罪?”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46条、第48条的规定,下列行为应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老年人、捏造事实诽谤老年人或者虐待老年人,情节较轻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家庭成员有盗窃、诈骗、抢夺、勒索、故意毁坏老年人财物,情节较轻的,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四子女对母的抚养义务
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这种义务到子女独立生活为止。
这就是说,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是有期限的,不是永远的。子女在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阶段,父母的抚养义务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子女在已满18周岁的成年阶段,父母的抚养义务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就是只有对虽已成年但尚未参加工作,没有经济收入,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父母才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这里说的独立生活,是指参加工作有了经济收入,具有独立的生活来源,并非是以结婚成家为标志。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对于子女抚养教育法定义务,也可以视为完成或基本完成。
已经成年,而且已经参加工作,有了经济收入,虽未结婚,但在经济上能够自立,父母已经尽了抚养责任,除非 丧失了劳动力,否则父母已没有抚养 的法律义务了。
第二篇:老年人法律维权材料
全国老年人法律维权工作先进集体材料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不尊重老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尊敬老人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老人不是累赘,而是一个聚宝盆。XX县人民法院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高度重视老年人法律维权工作,把老年人法律维权工作摆上院务重要工作议事日程,认真制定了工作计划,积极落实工作措施,切实维护了辖区内老年人合法权益,重重打击了不爱老不尊老的犯罪行为,真正的为老人创造了一个能‚宜享天年‛的社会环境。现将我院有关做法和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明确指导思想、成立领导小组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老年人法律维权工作的领导,本院党组成员积极召开党组会议,明确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想、科学发展观、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为指导思想并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开展工作。特此,成立了以政工科科长冯建勇为组长,李珊等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确保老年人法律维权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二、加强监督指导、建立健全维权制度
为了使老年人维权工作更为规范,本院制订了《老年人法律维权工作手册》,里面规范了老年人法律维权工作的职责、老年人法律援助范围及条件、办理法律援助的方法、以及接待老年人的制度等内容。同时,院领导为了能给老年人设臵一个舒适、安逸的诉讼环境,特地在立案大厅做了如下安排:
1、设立老年人接待窗口和休息室;
2、设立常用的医疗设备和准备老年人常用的药品;
3、安排专人引导员;4设立老人优先制度。
三、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老年人维权意识
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基础,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普及力度。在我县十字口人流量大的地方举办专题讲座,书写‚敬老爱老‛的宣传标语。宣传的对象除了老年人,还将年轻人纳入重要宣传对象,以求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法律维权问题。
四、成立反馈机制,完善相关制度
老年人法律维权小组定期召开总结会议,邀请立案庭、行政庭、刑庭、民庭、执行局各业务部门列席,记录各业务庭在处理老年人相关案件遇到的问题。同时,在本院设立反馈意见箱,开通便民电话。老年人法律维权小组定期收集各业务庭和意见箱的意见,总结归纳后,再完善相关的制定,确保以一流的服务为老年人解决各种疑难杂症。
五、我院近年来接待老年人的典型事例
事例一 2015年4月20日18时许,原告李汝林(系被告的叔叔,已经年国七旬)与被告李汝强,在XX县凤仪镇‚三层马路‛ 老油库房,原、被告因争执过道界畔而发生纠纷,被告李汝强用手指将原告李汝林的左眼角处划伤。原告前往XX县人民医院治疗,花去医疗费数千元。事发后,原告诉来本院,要求其侄儿赔礼道歉,赔偿医疗费用。立案时,立案庭的王庭长,考虑到原告是年事已高的老人,特别为其在合法的前提下尽量简化了程序,避免老人诉累。民事审判庭在接到案子后,第一时间找到被告李如强,向其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得知被告确实因为争执打了原告,而且被告在原告住院期间没有去看过原告,态度也不好。为此本案承办法官又亲自去双方当事人家里组织调解,并召集了村主任和村里的一些老前辈,言之以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解被告要尊老爱老,经过调解后,被告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当场向原告道歉,并承诺偿还原告医疗费用,原告也原谅了被告,称都是一家人就应该相互爱护,相互关心。此案后以调解结案。结案之后,老年人法律维权小组,还对此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在当地举行了法律宣传。
事例二 2015年7月份,本院受理了一起赡养纠纷的案子,原告唐大容(女,现75周岁)共育子女李家平、李家勇、李家琴、李健、李慧5人,均已成年。但是从原告唐大容的丈夫去世后,其中四个子女对原告的生活不管不顾,至诉讼时止,原告的医疗费除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外只由被告李家琴垫付了19,114.56元。后原告无办法,诉至本院,请求5被告承担原告每月生活费1300.00元及医疗费19,114.56元。本院受理后,多次组织五个子女进行调解,但是由于争议较大无法调解,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且医疗费和生活费不宜耽搁,本案的承办人,及时依照法律程序开庭审理了此案,判决由被告李家平、李家勇、李家琴、李健、李慧共同支付原告唐大容医疗费,限于本判决生效后5日内履行,并由被告李家平、李家勇、李家琴、李健、李慧每月付给原告唐大容赡养费若干元,从2015年6月1日起每月1日前履行。此案以最快的时间解决,切实维护了老人的权利,让老人晚年生活有了保证。事后;老年人法律维护小组还对这几个子女进行了法律教育。
总之,近年来本院处理老年人法律维权的纠纷,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形成了完整的处理系统,获得了上级领导的表扬,但是老年人维权之路依旧任务艰巨,不容忽视,为广大老年人排忧解难依旧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XX法院的全体干警将秉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工作原则,争取能为老年人建设一个能‚安享晚年‛的社会环境,争取实现所有老年人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为我们美丽XX增添一丝色彩。
第三篇: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讲座
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讲座
为促进老年人学法、懂法,提高社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2016年4月15日,先锋公寓居委邀请到上海华夏律师事务所的倪迎佳律师在睦邻屋为社区40多位老年人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法律讲座。
讲座内容围绕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上海市即将实施的《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中涉及到日常生活中老年人的财产、养老、消费等关系老年人切身利益的问题,通过丰富详实、生动典型的案例,介绍了老年人在赡养权、财产享有权、继承权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并提醒广大老年人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倪律师引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结合自己所办理过的案件,用通俗易懂的本土化语言,通过互动对答的形式,引起老年居民的一致共鸣。通过此次讲座,增强了社区老年人维权保障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如何运用相应权利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先锋公寓居委 2016年4月18日
第四篇:老年人法律维权十大典型案例
老年人法律维权典型案例
一、“托老”需要进行明确约定
案例:73岁的刘大爷日前将其所住的养老院起诉到法院,原因是养老院对其进行了严重的人身损害。原来,刘大爷喜好喝酒,经常是酒后言行失常。一天,出外酗酒归来的刘大爷追打服务人员并辱骂其他老人,养老院于是将他强行绑在床上睡觉,结果导致刘大爷双手腕及背部软组织挫伤。法官认为,虽然刘大爷外出酗酒,但养老院应当采取妥善的方式以避免刘大爷发生意外,不应该用粗暴的捆绑方式限制刘大爷,从而造成其受伤的后果,因此判决养老院承担全部责任。
律师分析:虽然现行法律并没有要求老人或家属与养老院必须签订明确的“托老”合同,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老年人或家属必须要与养老院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对养老院应履行何种程度的看护义务要有明确约定,不能只达成口头协议。这样,老年人在出了意外或者受到伤害,双方就有明确的责任了。
二、订立遗嘱别侵害了弱者权益
案例:郑某与丈夫刘某育有一女,又于早年收养一两岁男孩郭某。因丈夫早逝,郑某一人含辛茹苦将一双儿女抚养成人。在一次朋友聚会上,郭某无意中得知自己的身世,对养母的态度从此一落千丈。今年1月底,郭某在与其子外出置办年货时,不小心滑入路边深沟,被送往医院。在住院治疗期间,郭某立下遗嘱一份,将个人全部财产(3间房屋、5万元存款)归其子继承。后其因医治无效于10日后死亡。
今年3月底,已86岁高龄的郑某委托律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重新分割遗产。法院经审理认为,郭某生前所立遗嘱虽然合法有效,但原告与郭某系养母子关系,实际上多年来一直依靠郭某赡养。郭某死亡后,老人已没有生活来源,且年近九旬,丧失了劳动能力,根据我国《继承法》等有关法律规定,遗嘱继承应当对没有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份额,剩余遗产按遗嘱继承。据此,法院判决被告郭某之子返还郑某遗产2万元、房屋1间。
律师分析:我国法律在赋予公民用遗嘱处分自己财产权利的同时,也对公民行使这种处分权作了必要的限制。我国《继承法》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里也规定:“遗嘱人未保留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遗产份额,遗产处理时,应当为该继承人留下必要的遗产,所剩余的部分,才可参照遗嘱确定的分配原则处理。”上述条文属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公民在立遗嘱时必须执行。
三、同居关系不受法律保护
案例:老黄由于老伴去世多年,于是在5年前请了同样丧偶的李阿姨做保姆。时间长了,老黄和李阿姨相互感觉也很不错,可要结为夫妻,两人却又顾虑重重。今年年初,老黄带着李阿姨去外地旅游时发生交通事故,经抢救无效在医院死亡。交通事故的责任方同意赔偿12万元。这时,老黄的儿子匆匆赶来办理手续,并且要求李阿姨返还收到的赔偿款。而李阿姨却认为,自己照顾了老黄这么多年,老黄的赔偿金应该属于自己的。那么,作为非配偶身份的同居者,李阿姨应该得到这笔钱吗?
律师分析:我国《婚姻法》规定,在1994年2月1日后,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同居关系处理。所以,老黄和李阿姨的关系属于同居关系而非婚姻关系。同居关系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同居期间的财产问题由当事人双方协商处理,原则上双方的财产各自归各自,不发生法律上的共有关系。因此李阿姨应该返还赔偿款,此赔偿款应作为老黄的遗产由儿女进行继承。
四、再婚配偶婚前财产不属共同财产
案例:1998年,45岁的杨阿姨带着自己两个年少的孩子和58岁的老李再婚了。去年2
月,身体一向健康的老李突然得了癌症,三个月后就撒手人寰了。老李的后事处理完毕后,他的五个儿女和杨阿姨聚在了一起。老李的子女认为,该房是自己亲生母亲在世时和父亲一同购买的,与杨阿姨无关。如果杨阿姨要继续住在这里,可以掏钱买下来。杨阿姨则认为自己和老李是合法夫妻,自己至少应该有一半的房产,而且自己的两个儿子作为老李的继子,也有权分得遗产。那么,这个房子到底该如何分配呢?
律师分析: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在老李的前妻去世后,他前妻所拥有的那一半房屋由老李和他的5个子女共同继承,另一半房产则属于老李的个人财产。由于该房屋属于老李的份额是其在再婚前已经取得的财产,按照《婚姻法》的规定属于其婚前个人财产,而非他与杨阿姨的共同财产。因此老李死后,杨阿姨只能和老李的5个亲生子女和两个继子女共8人一起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共同分割属于老李的那份遗产。
五、养子女继承权如何判定
小时候父母将李小姐送人,由他人抚养长大。在李小姐亲生父母年老后,李小姐主动回到他们身边进行照顾,住院治疗的钱都是由李小姐支付,并且在两位老人去世后出钱进行安葬。两位老人身后留下一处房产,一直由李小姐亲生妹妹住着,李小姐与其协商处理父母遗产问题,其说李小姐是别人的养女就没有对亲生父母遗产的继承权了。李小姐真的没有继承权了吗?
律师分析:李小姐由他人抚养长大,与亲生父母权利义务关系消除,不具有法定继承权人资格。但是她对亲生父母生前赡养较多,身后又妥善安葬,依法可恰当分得亲生父母的遗产。在此说明一下,作为养子女,对养父母是享有法定继承权的,由亲生父母处分得遗产,不影响该继承权的享有。如果亲生父母想把财产全部留给自己送养他人的子女,应通过立遗嘱方式进行处理。
六、继承纠纷 重在确定遗产
案例:王大爷老两口有俩儿子,2000年大儿子遇车祸身亡。王大爷也于2005年病故,留有房屋两套,存款10万元。王大爷过世后老伴随儿媳生活。两套房屋,一套暂由次子居住,另一套用于出租。2006年11月,小儿子私自将出租的房屋出售,并办理了过户手续。同年底,又将其居住的房屋过户到自己名下。知道此事后,王大娘要求小儿子返还其居住的房屋及卖房所得价款,遭拒。王大娘只得诉至法院。
律师分析:首先,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来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因此王大爷的遗产就只有一套房屋及6万元存款。
其次,确定继承人,无遗嘱就按法定继承来处理。配偶、子女、父母是第一顺序的继承人。根据《继承法》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也就是说,长子先于王大爷死亡,王大爷的孙子女可以取得代位继承权,继承他们父亲有权继承的份额。那么现在继承人就应该是王大娘、小儿子和大儿子的孩子三人。王大娘可以要求次子返还属于自己那份卖房所得款。
七、孙辈有无赡养规定?
案例:小王母亲早年去世,父亲老王将其兄妹四人抚养长大,其大哥2000年去世,有一个已成年的儿子王某,父亲老王有没有权利要求孙子王某承担赡养义务、支付赡养费?律师分析:子女赡养扶助父母是其应尽的法定义务,而面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而言,孙子女和外孙子女则并非理所当然的就是法定的赡养义务人,只是在及特殊的情况下,子女无法履行应尽的赡养义务如子女死亡或者子女没有赡养能力时,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前面提到的“子女死亡”是指所有的子女都属于这
种情况,换言之,只要子女中还有人具备赡养能力,孙子女、外孙子女就无需承担赡养义务。
八、放弃继承权就可不赡养吗?
案例:贺大爷夫妇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随由于贺大爷夫妇生活,小儿子则“倒插门”。小儿子结婚时与父母签订协议:不要父母彩礼,不继承父母遗产,今后也不赡养双亲。后来贺大爷夫妇年老多病且失去劳动能力,加之老伴病情加重住进医院,生活更是苦不堪言。由于大儿子的经济收入也不高,也无法承受昂贵的医疗费用。贺大爷找到小儿子,要求他尽些赡养义务,并负担部分治疗费用,但被小儿子拒绝。无奈之下,贺大爷起诉到法院。法院认为,小儿子与以不要财物和放弃继承权为由,拒绝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违反了法律规定,与父母签订的协议不受法律保护,属无效协议。判决小儿子必须履行赡养父母义务并承担医疗费用。
九、老年人消费维权纠纷
案例:王大爷的房屋外墙漏水,想找一家维修公司维修。在看到某维修公司在青岛一知名报纸上打着“没有堵不住的防水,没有做不了渗漏”的广告后,王大爷遂请该维修公司维修。经过一番维修,维修公司说以后不会再漏水了,并在给王大爷的付款收据上写到,保修期一年。但一年后,王大爷的房屋又开始漏水,王大爷找维修公司理论,维修公司称,一年的保修期已过,维修公司对房屋漏水不在承担责任。无奈,王大爷起诉到法院。法院认为,维修公司在广告宣传时,打着“没有堵不住的防水,没有做不了渗漏”的广告,实际上并没有能力实现广告上的防水堵漏效果,是虚假宣传,应当承担责任。判决由维修公司重新对房屋进行防水维修,并在五年内免费维修。
律师分析:本案中,认定维修公司存在欺诈行为的关键是当年在报纸上刊登的广告和维修公司的宣传材料。所以在进行维权时,关键是保存好这些宣传材料,在今后可能发生的纠纷中,作为证据使用。
十、房屋买卖需慎重
案例:某买房人看中了张大爷的房屋,想购买下来。买房人找到张大爷,提出23万元的价格购买房屋,张大爷同意,并与买房人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合同约定购房定金为1万元,买方违约无权收回定金,卖方违约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合同还约定,双方应予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到房产交易中心办理过户手续。合同签订当日,买房人向张大爷支付了买房款。后来,张大爷认识到房屋卖得便宜了,想反悔,要求双倍返还定金以代替交付房屋。买房人不同意,要求办理房屋过户。双方协商不成,买房人起诉到法院。法院认为双方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符合法律规定,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中未约定合同的解除条件,张大爷也不存在解除合同的法定理由,其应当继续履行合同义务,将房屋过户给买房人。
律师分析:房屋是个人或家庭的重要财产,在作出处分决定前,一定要慎重。为增加回旋余地,不妨在合同中增加解除条款,如在过户前卖方有权解除合同。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前,最好请法律专业人士进行审核把关。如果房屋的价值把握不准的,可以先委托评估公司进行价值评估,在处分决定前做好准备。
第五篇:老年人权益的法律保障案例
案例1
王某有五名子女,两名在国外定居,三名在国内从事个体经营业务.国外的子女无法照顾老人,国内的子女们长期在外忙碌,也无暇照顾老人.为了让老人能安度晚年,一名子女把老人送到某养老院住养.入院时老人患有多种疾病,大小便失禁,人院评估后护理等级为专护.老人入住养老院已三年,平时护理工作正常,子女及老人都比较满意.2003年5月5日,是老人的83岁生日,一天的期待,因为没有子女前来祝寿,老人感到有些失望,虽然养老院特意给老人买了生日蛋糕并为其庆祝生口,但老人的心情一直闷闷不乐.5月6日晚上,老人砸开了装有敌敌畏的柜橱,把一瓶敌敌畏喝了.被随即赶来的服务人员发现,立即将老人送到了医院,并通知其子女.后经医院抢救,老人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子女们很不理解这突来的事实,一怒之下,将养老院告到法院,诉称:养老院没有将敌敌畏放置到老人无法拿到的安全位置,造成老人服毒自杀,养老院应承担相应责任和赔偿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各项费用计37010.97元.养老院则辩称,老人是因子女不孝顺,不给其过生日,一时想不开而自杀的,养老院对老入的自杀行为无过错,故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后经法院调解,养老院承担了老人的部分医疗费,双方当事人最终握手言和.◆个案焦点: 老人在机构服毒自杀,机构是否有责任? ◆专家点评: 该老人系意识清楚,具有正常的认知和辨识能力.因此,老人服毒的直接原因非机构所致,机构对老人死亡无直接责任,但存有保管毒品不当等问题,调解处理是较为合适的解决方式.吸取教训:(1)院方对入住老人的生命、健康负有保障其安全的义务,院方所提供的护理服务不能仅局限于对老人的生活照料,还要注重老人的心理护理.虽然特意给老人买了生日蛋糕为其庆祝生日,但“老人的心情一直闷闷不乐”的状况末引起护理人员的关注.(2)本案中的这种现象在养老院中已不在少数.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对这些子女长年在外的服务对象,工作更周到一些,如提前在老人生日这一天通过电话善意地提醒其子女.暂时联系不到子女,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就要充当好其子女的角色,使老人摆脱孤寂落寞的心情.(3)养老院对消毒药品、杀虫剂这类物品应严格管理,专人保管,领取也要严格手续.该案例中一位专护老人能砸开橱柜拿到敌敌畏,说明养老院在敌敌畏放置位置以及对老人的护理管理方面存在较大隐患,应吸取教训.更不应将敌敌畏放置在老人可能拿到的位置.(编者注:老人居住的房间放敌敌畏干什么?老人房间不应放置与生活无关的东西)案例2
老人住于某养老院内.某日女儿前来看望,老人与女儿因为某些事情起了争执,女儿离开时并未告诉护理人员(在此之前,女儿每次探访离开时都会告知护理人员).她走后不久,老人即从二楼翻窗跳下,致腿骨骨折.老人家属认为是院方未尽到看护之责,应该由院方承担医药费、营养费、误工费等.但院方认为老人女儿与老人争吵,又不辞而别,对该起事件的发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养老院的窗户设计符合市政府的有关规定,老人自杀,院方对此无责任.后双方协商,院方支付七千余元医药费.◆个案焦点: 老人自杀的原因,是本案的关键.◆专家点评: 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老人与前来探望的女儿发生争吵,事后女儿离开养老院时,又未将此情况主动向院里反映.为此老人的女儿应负直接责任.养老院的窗户设计符合养老机构设计标准,养老院在建筑设施上没有缺陷.同时,该老人的自杀行为不是在护理员为其服务过程中发生的,因此,院方及护理人员没有过错,院方不应承担责任.吸取教训: 在此案中院方虽无责任,但应在加强管理上吸取教训,对老人平时的情绪和家属探访后的情绪应注意观察,加强院内巡视制度的落实,发现情况及时沟通,及时处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因该案例养老院无责任,院方在协商后采取支付给老人家属7000余元医药费的办法不妥,此款可以养老院出于人道主义,用于老人家属精神慰藉较为合适.案例3
2005年6月下旬,福利院发生了一起老人自杀事件.事情是这样的,三级护理的周老伯入院后,其子女经常来院向他索要钱财,老人不胜其烦,情绪一直不好,渐渐的萌生了轻身的念头.院方得知后,经常与老人谈心,并告知其子女.早期日的一个早晨,工作人员因清洗拖把,打开了院边通往鱼塘的门锁,随后关上门,插上插销.老人见状,乘没人注意拉开插销,偷偷跑出门外,跳入鱼塘,溺水身亡.家属认为老人在院内发生死亡,院方理应负全部责任,索要数十万元赔偿金.院方认为,老人死亡事出有因,院方己尽到责任.◆个案焦点: 老人自杀的原因,是本案的焦点.◆专家点评: 老人系精神正常,具有正常的认知和辨识能力.老人自杀系因老人自己原因引起,自杀是老人的个人行为,老人应承担主要责任.老人自杀的起因是子女向老人索要钱财,使老人不胜其烦,过大的精神压力造成老人走上不归路,因此,老人的子女也应承担责任,机构不承担者任.吸取教训:(1)院方知道老人有轻身的念头,而且清楚造成老人心理压力的原因是子女对老人有经济的要求,虽然做到经常与老人谈心,并且也告知其子女,但在做法上还不够细致,如可在员工会议上将情况告诉大家,让大家对此事提高警惕,实行内紧外松的监护,预防万一.又如告知其子女后,用书面形式要求其子女采取有实际效果的积极措施(包括将老人带回家),稳定老人的情绪,避免事故的发生.(2)院方应加强管理,院内通往鱼塘的门必须严格管理制度,出入应随手锁门,因鱼塘没有护拦,院内老人一旦进入,很容易出现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案例4
福利院一位老人,因患脑梗塞,讲话口齿不清,行动较为缓慢,护理等级为一级.因其孙子结婚,家属没有让他参加喜宴.老人闷闷不乐,一时想不通,第二天,独自一人走到院内的养鱼池旁,跳进鱼池中溺水身亡.家属要求赔偿,院方认为没有责任,拒绝了家属的要求.据了解该鱼池没有安装任何防护装置.◆个案焦点: 老人自杀死亡,机构是否有责任? ◆专家点评: 老人患脑梗塞,但精神尚正常,具有正常的认知和辨识能力,因此,对于老人自杀行为,养老院并无直接过错.但因养老机构鱼池未安装防护栏,违反了养老建筑设计标准.另,一级护理老人能独自一人走到院内的养鱼池旁也是对一级护理的老人在护理上存有疏漏的表现,所以,院方应承担适当的责任.家属没有让老人参加喜宴致使老人闷闷不乐,家属也有一定的过错,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吸取教训:(1)该老人近日为家事而闷闷不乐,由于他患有脑梗,又不能讲话,致使他的不良情绪无法得到宣泄.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对他密切加以关注,设法与其沟通以疏导他的不良情绪.养老机构在做好日常生活护理的同时,应注重加强老人心理护理工作,尽可能的避免事故的发生.(2)该老人为一级护理,行动又缓慢,在他走到鱼池旁那么长的一段时间内为何无人发现?也暴露该机构在管理上的缺陷.(3)鱼池旁不安装护栏是不符合养老建筑设计标准的,也对养老机构管理留下了严重的隐患.案例5
入住在某养老院内的李老伯生性孤僻.04年6月,养老院附近的社区内有一位老人在家中上吊自杀,此事在养老院内传播开来,老人们议论纷纷.几天后的一个凌晨,护理员发现该老人在房间内上吊身亡.其同住室友说,老人去世前几天一直情绪低落,曾说过:这样死也挺好的.老人家属认为养老院没有尽到看护的责任,没有及时通知家属老人心理状况,也没能及时制止老人自杀,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失费等.养老院认为院方平时也很注意该老人的精神状态,但老人自杀是院方无法预见的事,院方不应承担责任.后双方协商,由院方支付若干丧葬费.◆个案焦点: 机构对老人自杀是否不作为?应承担什么责任? ◆专家点评: 该老人系自杀,既有自身性格上的因素,也有外界非理性行为的刺激,机构如能举证说明,则不应负有主要责任.机构在老人的服务过程中,是否采取了以下相关措施,对是否承担次要责任,以及次要责任的大小、也会产生影响.第一,老人具有性格及心理上的问题、障碍、异常,程度如何,是否具有权威判断,机构在入院评估和住院过程中是否有据可依.第二,机构在发现了老人情绪、性格、心理方面异常后,是否采取了疏导、监护甚至外院治疗措施,是否与家属进行了紧密沟通,其过程是否有据可查.第三,老人在院是否实行了分级护理,员工配备是否到位,自杀是否及时发现,机构能否举证说明.这可以视为机构是否有作为、是否有责任甚至法官倾斜度的分析参考.吸取教训: 该案例显示机构需要更加重视老人的心理、精神护理和社会关系的调整.老人入住养老院,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既有老年人的共性特征,也有个人生活背景、文化、心理、家庭关系等差异性因素.所以,老人的多样化需求越来越需要机构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个性化的专业服务.或者是及时发现老人的服务需求,通过转介到精神卫生中心或医院精神科而给与专业性较强的服务.实际上机构需要对该老人进行入院的精神评估、家属的沟通协调、精神危机干预预防服务.该案例提醒机构应关注老人非理性思维与服务风险,对这类问题,需要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介入.存在于老人中的忧郁、焦虑、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等精神状态,处理不好会带来伤害他人甚至自残、自杀等非理性言行.该老人生性孤僻,有不合群的人格表现缺陷,与人交往缺少热情和活力.当该老人听到一些负面消息后,极易产生自卑感,此时又缺乏很好的沟通对象.消极的不良情绪未能及时得到宣泄,自我更孤立,活着没意思的想法就油然而生.这是导致老人自杀的直接原因.实际上,自杀具有“集体感染性”,需要采取危机干预措施,了解会导致自杀的危险因素,疏导老人的情绪,查找存有非理性言行的对象进行风险呼估和个案护理等等.案例6
2004年的一天深夜,住在敬老院的樊老伯撬开养老院的大门门锁自行离院出走.原因是:白天老人侄子来院,和老人发生争吵.老人认为侄子不孝,而且钱已被他骗走,越想越气,就想到另一位侄子家去诉苦,老人向院里请假,院领导发觉老人情绪不稳定,而且天色已晚,没有同意.因此老人半夜起床撬开门锁出走(养老院晚间不设专职门卫).老人在过马路时,不幸被车撞身亡.因该老人是五保户,此事发生后,福利院为老人办理了丧事,并及时总结教训,进行整改.◆个案焦点: 老人夜间自行撬开养老院门锁外出,发生车祸,养老院有无过错? ◆专家点评: 该老人具有正常的认知和辨识能力,且其结果发生,系自行撬开门锁并外出所致,责任应由老人和肇事车辆单位承担.吸取教训: 本案例中虽责任不在养老机构,但院方在服务中仍存有不足,养老院虽因规模小、人手少晚问不设门卫,但门卫的工作内容是不能缺的,通常一些规模较小养老院都在夜间安排值班人员,值班人员负责院内巡视,并兼顾门卫工作.该院未安排值班,有管理疏失.“……老人向院里请假,院领导发觉老人情绪不稳定,而且天色已晚,所以没有同意.”但老人“情绪不稳定”这一现象没有引起养老院的重视,发生类似情况养老院应尽可能做好老人的心理疏导工作,稳定老人的情绪.案例7
某日养老机构中的老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现象,经过检查发现该日早餐食物中混有变质食品.后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养老机构的食堂承包给了个人,承包人为利益驱使,在食品采购和保管中均存在不少问题,事情发生后,有关部门吊销了食堂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对于有关涉案人员进行了行政处罚.◆个案焦点: 食堂服务外包后,发生意外养老院是否有责任? ◆专家点评: “衣、食、住、行”中的“食”与“住”是养老机构为老人服务的两大内容,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人的生活质量.老人食堂社会化后,机构仍要对食堂予以监管,并要督促建立制度予以保证,对食品的质量要严格控制,不仅要保证老人的营养需求,更要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食堂尽管承包给个人,但由于餐饮服务仍属于养老院提供的,故养老院应承担责任.吸取教训: 食品卫生至关重要,作为机构管理者,要依照“食品卫生法”,加强日常管理,即使选择老人食堂社会化这样的运作模式,也要极为慎重地选择一家信誉好且有良好资质的餐饮机构为老人服务,绝不能图价廉而随意选择服务机构和放松监督管理.案例8
张某,男,78岁.入住某养老院期间,因其脾性较好,与身边老人、护理人员相处融洽.某日,护理工吴某向张姓老人借钱,张某应允.此后,吴某又反复多次向张姓老人借钱,且屡借不还.张忍无可忍,将此事向养老院院长反映.此事被告发后,院方立即作出回应,开除了该护工,因为根据养老院规定,工作人员不得借用被看护人的财物,更何况是屡借不还!事后,养老院也定期对院中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同时,院方也对张姓老人进行了教育.◆个案焦点: .
养老院职工是否允许向院内老人借钱? ◆专家点评: 养老院绝对不允许职工向老人借钱.文中表示此事被告发后,院方立即作出回应,开除了该护工.这还不够,既然情况属实,院方应尽自己的能力为老人追讨回借给吴某的钱款.老人是机构的服务对象,而不是管理和教育对象,院方也对张姓老人进行了教育的做法是不妥的,发生这种情况老人没有责任.吸取教训: 院方应抓好自身队伍建设,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培圳,明确工作任务和纪律.院内要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和纪律要求,在加强监督管理的同时,向老人进行宣传.护理人员对老人进行照料、看护是其职责所住.护理人员在履行其职务行为的过程中,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受老人及其家属的钱财、物品,也不得以其职务之便向老人借用、索取任何财物.再则,老人由于其身体,精神等各方面原因,依赖护理人员对其的照料,若护理人员因未能满足私欲而不履行职责,甚至折磨、虐待老人,那么老人的合法权益将很难得到保障.因此,养老机构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严格工作纪律,显得尤为重要.案例9
老人曹某,85岁,人住在本市某区级养老院.曹老子女众多,但老人入住养老院时,只有大儿子作为监护人,给曹老提供了担保,其他子女均未留下联系方式.1995年7月16号,曹某因突发心肌梗塞死于养老院中.院方遂通知家属.但是,由于为老人作担保的大儿子早已搬家,而且没有及时通知养老院,院方始终无法联系到他,也无法联系老人的其他家属,以致老人曹某的尸体长时间停在养老院的停尸房里.然而,由于条件有限,养老院停尸房的空洞设备较羞,加之天气炎热,院方为了防止尸体变质,只得直接将老人的遗体送往殡仪馆火化.事后,老人子女来院探望,得知老人已去世,且已火化,十分悲痛,要求养老院给以精神赔偿.◆个案焦点: 养老院是否能任未联系到家属的情况下擅自处置老人尸体? ◆专家点评: 养老院在老人入住时与其监护人签订老人住养协议时,应阐明监护人的职责和义务, “监护人改变居住地或改变通讯地址、方式时应及时告知院方”.老人病故后,院方始终无法联系到老人的监护人,也无法联系老人的其他家属,只得直接将老人的遗体送往殡仪馆火化,这样做法确实不妥.火化老人尸体应取得家属同意,发生以上情况,养老院可将老人遗体送往殡仪馆冷藏,并向公安机构求援,请他们配合寻找家属.实在寻找无果,应由公安机关出具证明后方可火化.养老院因未能联系到家属而将老人尸体火化,给老人家属造成了精神损害,养老院应承担一定赔偿责任;家属搬家后地址变更,未能及时告知院方,也应承担一定责任.案例10
住在某养老院的一位男性老人,70岁,三级护理对象.某日下午,由儿子带出去吃晚饭,晚上7点钟回养老院,回院后要求护理员开浴室门洗浴.护理员说: “洗浴时间已过,不能洗.”在该老人再三要求下,护理员给予打开浴室门让该老人洗浴.一小时后,护理员发现该老人已死在浴室内.家属提出要求养老院作出赔偿,如协商不成,将上诉法庭.◆个案焦点: 养老院是否有过错,该过错与老人死亡结果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 ◆专家点评: 老人是三级护理对象,生活基本自理.晚上7点钟回养老院后,不听护理人员劝告,要求开浴室门洗澡,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老人自己应负主要责任.护理员既然同意了老人的请求,打开浴室门让该老人洗浴,就应随时掌握老人洗浴情况,一小时后才发现老人死亡,存有监护不到位的缺陷,养老院也有一定责任.另按照养老设施建筑要求,浴室应安装呼叫装置,是否安装本案未曾提及,如未安装,机构又存有过错.吸取教训: 老人餐后不宜马上洗澡,否则极易发生意外,这是护理常识.但这位护理人员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该老人再三要求下,同意了老人的请求,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该案例中,如护理员能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注意对老人洗浴过程的观察,老人稍有不适马上采取措施,或许也可避免事故的发生.案例11
2002年,年过七旬的耿某被子女送到家里附近的一家日托站,白天老人在日托站有人照顾,子女也很安心,但是,28天后老人在站内突然走失.托老站和耿某的四个子女到处寻找,但是,两年多过去了,耿父仍旧没有任何音讯.耿氏兄妹将日托站主管单位告上了法庭,要求被告赔偿精神损失费8万元,并承担为寻找老人支出的相关费用.日托站认为耿某当天情绪等各方面都很正常,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老人即便出走,也应自己回来,因此怀疑老人是否患有记忆方面的疾病.但因日托站在接收老人时没有做过体检,没有任何依据.2004年3月,原、被告双方在法庭达成调解协议,托老站主管单位赔偿寻人费用及精神扶慰金共4万元.◆个案焦点: 日托站缺乏老人评估资料以及看护失误,是本案的焦点.◆专家点评: 院方对入托老人负有保障生命、健康安全的义务,因院方过错导致老人走失,则院方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特别是日托站既拿不出老人记忆力患有疾病的评估材料,也没有服务过程控制中对已有利的书面证据,承担损失在所难免.吸取教训: 第一:老人进人日托站,院方应有一套规范的评估办法,确认老人是否符合日托服务的条件.签订与老人、家属三方约定的协议书,明确三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第二:在日常服务过程中应有相应的服务人员和制度保障,比如本案例中对有行为能力的老人应有外出请假制度,对有限制行为能力老人建立监护护理制度,确保服务对象的安全和服务质量得以实现.第三:在服务过程控制中还应建立服务记录,也可以降低服务风险.案例12
“老人半小时前吃中饭时还在,快找快找!”不久前的一天下午,杭州某敬老院里打破了宁静,几十号人都在找一个90岁的李姓老人.三小时后,院内外遍寻无着,李姓老人的家属得到通知后急吼吼赶来.出乎意料的是,来人不是配合寻找,一开口就向养老院提出巨额索赔,而且态度强硬,不时进行言语恐吓.老人亲属的反常举止引起院长怀疑:耄耋高龄的多病老人,行动不便,平时活动范围半径不超过50米,能跑到哪儿呢?老人思维清晰,身无分文,如走失肯定会向路人求援.老人走得蹊跷,其中一定有问题!此时,老人亲属更是变本加厉,到民政部门大吵大闹.于是,养老院向老人亲属“摊牌”:老人走失有欺诈嫌疑,要求公安部门立案侦查.当一听到要向公安部门举报,对方立刻改变了态度.稍后,老人亲属特意赶来,说老人找到了.此时,养老院要求其亲属说出找到老人的详细过程,对方却支支吾吾.见此情景,养老院上下部明白了怎么咧事.然而,大家心中的气还是憋着:老人莫名其妙失踪,又莫名其妙彼找回,养老院的名誉、精力大大受损…… ◆个案焦点: 该老人走失,敬老院有无责任? ◆专家点评: 这很可能是老人家属利用敬老院管理上的漏洞而自编自演的一场闹剧.90岁的老人能在我们的视线内消失,无疑暴露出敬老院在护理、管理上的漏洞.虽然敬老院对此事的发生没有责任,但也暴露出该敬老院管理上的漏洞,门卫形同虚设,或制度不健全、或责任未落实.如该老人真的失踪,敬老院肯定要承担责任.敬老院应建立完善的门卫制度,包括老人的出门证制度及门卫登记制度,防止老人走失.案例13
某养老机构接受了一患有精神忧郁症老年人入住,护理等级为专护.为保证老人安全,养老机构在老人居住期间尽心尽力安排老人的生活并对老人进行精神辅导,但是百密一疏,某日凌晨老人乘看护人员交接班的时间差离开看护区域,从顶楼跳了下去,当场死亡.事发后,家属向养老院要求赔偿损失,养老院认为自己尽到了注意义务,应当免责.◆个案焦点: 该老人死亡,机构是否有责任? ◆专家点评: 养老院没有能力也没资质为患有有精神疾病的老人提供服务,虽然院方在老人入住时与老人的监护人签定了责任承担协议书,但忽视了老人拥有的生命权和接受医疗的权益,养老院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吸取教训: 按有关规定养老院应即时回绝收养患有有精神疾病的老人,因为养老院没有能力接纳患有有精神疾病的老人.如发现原已人住的老人有精神异常,应立即通知家属,并请专科医生会诊,明确诊断后敦促监护人办理转院手续,使老人能及时地得到治疗.案例14
1998年10月16日,杨某人住老年公寓.因为先天智残,服务人员对他格外照顾.今年2月16日,杨某同屋的一位90岁的老人去世了,于是,公寓安排70多岁的云某住进来.公寓明确规定不收患有传染病和精神分裂症的人,接收每位老人都要进行体检.云某的家属没有说云某有精神病.因此公寓按“能自理的老人”将云收入.但入住几天后,他们很快发现云不太正常,“略有老年痴呆”,“遇事犯糊涂、窜房、老说洗澡丢东西”,于是,把他调至3层,离开杨某.但是云某坚持要住原处,他们只得又把他搬回208号房间.某晚,云某精神病发作,用刀将杨某刺死.被害者家属认为,老年公寓明知云某是精神病患者,还让他与一个先天弱智的人共居一室,有明显过错,老年公寓必须承担由此而引起的法律责任.◆个案焦点: 养老院接纳了患有精神类疾病老人而至他人受损的,养老院应承担什么责任? ◆专家点评: 根据养老机构服务规范要求,老人入住前一定要做体格检查,同时规定不能收住有传染病史、精神病史的老人.本案中云某雕家人故意隐瞒老人的病史,但“入院不久,养老院的护理人员即发现老人精神不正常”,此时机构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立即请精神病院的医生会诊,明确诊断后通知监护人,立即转院,使老人能及时得到治疗,同时保障同住老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云某家属隐瞒老人患有精神疾病的情况,应承担责任.但因养老院未能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导致伤害结果发生,养老院也有一定责任.此案中,老年公寓没有能力也没资质为患有有精神疾病的老人提供服务,不仅剥夺了该老人及时享受医疗的权利,更使公寓内其他老人受到伤害.这是一次血的教训.案例15
夏女士有弟妹5人,排行老三的大弟是个下肢瘫痪的残疾人,一直由5个亲人扶养.2004年,兄弟们经过商量把夏老三送到了北京市某敬老院.没想到,夏老三竟在敬老院里被一个精冲病人烧死.为讨公道,夏女士姐弟将该敬老院告到法院,索赔3 1万余元.日前,他们姐弟5人拿到了获得法院支持请求的判决书.2004年6 月13日,夏女士带着夏老三来到北京市某敬老院.他们以夏老三的名义与该敬老院签订了《入院协议书》.随后,夏老三被敬老院安置在20l室.2005年4月29日,患有严重精神病的赵某被亲属送入该敬老院.夏家亲属在探望夏老三时发现赵某有精神病症状后,他们对敬老院将赵某与夏老三安排在同室居住提出异议,但未得到处理.6月2日晚上l 0点多,在201室内,夏老三与赵某因琐事发生门角,赵某就用打火机将其引燃的枕头扔到夏老三的床上,遂引起火灾,造成夏老三全身60%的烧伤.在夏老三抢救治疗期间,敬老院为其支付了住院费.9天后,夏老三治疗无效死亡.7月14口,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出具了《尸体检验鉴定书》.该鉴定书写明,夏老三右面部、部分躯干大面积积烧伤后,导致多脏器功能哀竭死亡.6月4日,赵某因涉嫌故意杀人被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刑事拘留.但赵某实施违法行为时受精神病症状支配,无责任能力.复家认为,夏老三与敬老院之间订有养老协议书,敬老院未能依约对夏老三履行安全保障义务,造成其死亡,只能由散老院对复家承担违约责任.于是,夏家5人将敬老院告上法庭,要求被告赔偿原告死亡赔偿金29万余元、丧葬费1万余元、经济损失(含停尸费、误工费等)6千元.法院经查明认为,根据敬老院与受害人夏老三签订的《人院协议书》,敬老院与受害人夏老三系养老服务合同关系,双方履行合同期间,敬老院未尽到义务,在此次纠纷中,敬老院应承担全部责任.◆个案焦点: 养老院是否可按纳患有精神类疾病的老人? ◆专家点评: 根据养老机构服务规范要求,老人入住前一定要做体格检查,同时规定不能收住有传染病史、精神病史的老人.本案中患有严重精种病的赵某被亲属送入该敬老院,由于赵某是严重精神病患者,敬老院在收住老人时不可能对其情况一无所知,更何况老人入院必须体检.入院后,机构也未采取任何措施.尤其是夏家亲属在探望夏老三时发现赵某有精神病症状后,他们对敬老院将赵某与夏老三安排任同室居住提出异议,机构仍不采取措施,使事情从偶然走向必然.这是一起由于院方管理失误造成的恶性事故,院方必须承担由此而引起的法律责任.吸取教训: 敬老院没有能力也没资质为患有有精神疾病的老人提供服务,不仅剥夺了该老人及时享受医疗的权利,还使敬老院内其他老人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本案例中最严重的是,在家属提出赵某有精神病症状后,机构仍未采取措施,这是对老人生命安全的漠视,教训是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