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商行改革发展机遇与挑战
农商行改革发展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了以农村合作金融为主题,商业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民间借贷为补充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但是从整体上看,仍然存在一些制度、政策、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和矛盾,致使部分农村金融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农村融资特别是农村基层融资问题仍较为突出。
一、当前农村金融的现状及农商行发展情况
(一)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资源供给不足。国有大型银行在商业化改造过程中,从县乡撤减机构收缩业务,农村整体资金供应能力明显下降。商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机构和职能萎缩,已经基本丧失了信贷支农功能。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农业银行金融资源的配臵不再局限于农业和农村,现在的农业银行很少向农户贷款。原来的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也没有起到预期的政策性金融作用,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重,支农作用明显弱化。而一些非正规金融元素,由于没有取得合法地位,缺乏规范和保护,因此它在有效利用乡土信用资源,满足农村融资需求,缓解农村资金紧张状况方面所起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2、资金短缺,有效需求不足。农村资金需求按性质主要分为三大类:(1)社会公共性需求,包括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农 业科技推广,农业风险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障等资金需求,这项资金需求是以财政为主,金融为辅来解决。(2)经济公共性需求,包括农村区域性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等资金需求,此项资金需求是由财政和金融共同解决。(3)生产性资金需求,包括农业产业化,中小企业,农户和城镇个体工商户微贷款等资金需求。这类资金需求基本由金融解决。农村融资特别是农村基层融资难的问题十分突出,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解决农村信贷资金需求,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二)农商行发展现状
近年来农村信用合作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改革,逐步完善公司治理,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初步形成了权责清晰、运转协调、有效制衡、行为规范的“三会一层”公司治理框架。立足新体制新机制的后发优势、人缘地缘网点的传统优势、地方政府支持的政策优势,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农商行立足“三农”,服务城乡,不断加大支农投入力度,支农服务显著改善。具体做法:一是大力推广“阳光信贷”工程,着力满足广大农户贷款需求;二是切实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济、发展高效农业、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结合起来,有效支持农村的经济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当前农商行改革发展遇到的困难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剧了存款市场竞争
地方政府大力推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纷纷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批准成立了农村资金互助社、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村镇银行等大量的金融与非金融机构,在丰富金融市场的同时,也给农商行“三农”业务、城乡居民业务带来较大压力,甚至给当地的金融带来潜在的风险。以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例,他们吸引农户资金入股,通过发放贷款获取收益,并将利润进行分红,一般情况下农村资金互助社分红比例远远高于同期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基准利率,因此大量农户资金从农商行流入农村资金互助社,不仅造成农商行储蓄存款的流失,而且这些资金不会真正有效的服务三农,变相成为高利贷的资金来源。
(二)农户和乡镇企业贷款难,金融机构难贷款,大量信贷资金流失,甚至亏损
农村金融的笔数巨大,但单笔资金数额小,信息不对称,耗时多成本高。传统银行要求房屋,土地等抵押物,基层农户和个体缺乏抵押物,难以满足银行的要求。无法落实抵押担保;贷款时限性强,要求贷款手续简便,灵活;农村点多,面广,战线长,贷款额度小而分散,同时贷款市场受自然灾害,市场等诸多不可预测因素影响,使得贷款成本高,风险高,效益相对较差;乡镇企业作为贷款主体的缺陷主要为:(1)融资成本高;(2)资产质量差,财务制度不健全,不透明;(3)信用观念不强。
(三)农村信用社支农的动力和激励不足
近年来,由于商业化改革,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更加强调贷款 的质量和回报,其经营的利润和导向越来越明显。由于农业经营活动风险不确定,农村信用社没有足够的激励向农村经济活动提供贷款,表现为真正用于支持农村和农业经济活动提供贷款数量不多,农村信用社都表现为“非农化”特征。农村信用社目前开展的小额信贷依赖于中央银行和各级政府的压力和支持,可以说是行政干预的结果。现有基层金融服务机构缺乏有效的金融技术和产品,与借款人之间的合作存在制度和技术障碍,难以把握应对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村微贷款中有一部分是用于日常生活之需,与传统金融机构贷款的生产性用途相悖,农村信用社受到行政干预和利润导向行为,满足需求作用有限。
(四)税率调整影响非县域农商行改制积极性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税收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扩大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等文件规定,农信社改制为非县域农商行后,营业税率将从3%上升至5%。农商行改制以来,市场定位并没有发生变化,非县域农商行仍然以服务“三农”、服务中小、服务城乡为市场定位,提高营业税率将挫伤农信社改制为非县域农商行的积极性。
三、优化农商行改革发展的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农商行改革。对农商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来加强激励和约束,提高以高风险获得高收益的积极性,增强对风险较大的农村信贷市场提供信贷能力。继 续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善机制,增强实力。进一步扩大微贷业务规模,支持农商行开展微贷业务、提供全方位的农村金融服务,有效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需求。
(二)积极发挥转型发展优势。一是充分利用根植于“三农”经济,贴近中、小、微型企业,贴近社区的比较优势,积极推进“阳光信贷”、“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三大工程,面向“三农”提高贷款投放量,面向农户扩大贷款覆盖面,面向中小企业提高贷款辐射面,切实满足“三农”、中小企业、城乡居民的信贷需求。二是充分发挥中小银行决策半径短、行动迅速的优势,推行目视管理,通过定任务、定措施、定时间,序时推进,加强督导,提高各项工作执行力。
(三)进一步丰富营销产品。针对农村金融需求的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特点,提供便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建立小额农户贷款、商业性大型贷款和政策性公共产品资金供给等全方位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满足农村金融的多样化需求。一是“盯住同业、盯住市场”,采取模仿创新途径加快产品研发速度,在产品设计、业务流程、准入条件等方面下功夫,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延伸现有产品和服务线,逐步形成公司、社区、小企业、贸易金融业务有机衔接的产品体系,涵盖信贷、理财、储蓄、银行卡、外汇结算等多项业务,打造产品套餐,发展“草根金融”,即不注重抵押和担保,注重现金流,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微贷技术和产品。
(四)大力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一是按照“专业风险有分工、全面风险有统管”的要求,落实各类风险的“归口与联动”管理。二是建立合规建设长效机制,完善财务管理、信贷管理等各项制度,规范操作流程。三是加强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做好五级分类、不良资产清收等工作,落实责任追究机制。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农商行的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是吸收借鉴国内外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提炼和培育鲜明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以促进发展为要务,以诚信经营为基石,以人本管理为核心,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农商行发展的用人机制。三是认真落实经营目标责任制和员工岗位责任制,增强员工的经营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按照正、负激励并重原则,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建立农村金融技术专业队伍,鼓励有实力的农商行与国有银行建立农村金融微贷技术培训基地,推动微贷咨询业的发展,培训本土的微贷技术专业队伍。
第二篇:环卫改革 机遇与挑战并存
环卫改革 机遇与挑战并存
环卫体制改革宣传动员了好几年,人们在等待中已渐渐习惯了“改制”这一原本陌生的名词。6月30日,这个日子对于我们整个系统而言,意义非比寻常。翻牌,即意味着两大基层正式由国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摇身一变为独立经营、自主盈亏的企业。上千职工也由全额保障的国家人变为了企业人。长期在公有制宽大羽翼下受到保护的环卫行业,能否适应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职工能否接受这样的角色转变?特别是青年又有什么想法?我们团委对各个基层(运输场、街管所、服务所)的青年做了部分调查。
一 思想状况
50%左右青年认为环卫系统改革是好的积极的表现,对我们现阶段各方面工作都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对自己起到鞭策作用,使自己产生危机感而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其中服务所青年就提出了“完善改革体制,激发自身活力”的口号。他们认识到环卫体制改革后必将带来新问题、新情况,他们将及时调整个人的心态,发挥特长,突出个性。35%左右的青年对环卫体制事业转企业不以为然,认为对青年人的冲击不大,只要服从分配,努力做好做精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最重要的事。
还有少部分青年对环卫改革还报观望态度。对自己今后的个人待遇表现出一定的担忧。
二 对策思考
面对改革,青年不能坐以待毙,基层青年苦苦思索着应对之策与未来发展的方向。或许不成熟,或许还有待时间和实践的验证,但这样的思考与探索对于改革而言是一个好的开头。
一、完善体制,服务大局
1、环卫体制改革后必将带来新问题、新情况,及时调整个人的心态,做出积极的应对,不被新局势所淘汰。
2、把环卫事业推向市场就会有竞争,从根本上改变陈旧的管理模式及奖惩制度,用先进的、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来充实我们,进一步完善改革后的各项体制。
3、以环卫事业的服务理念作引导,在满足物质水平的同时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二、发挥特长,突出个性
1、从实际出发,抓住环卫行业的特点,体现各作业队的工作特色,对工作中存在的鄙陋可提出有创新、有创意的方案。
2、在岗位上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自己对工作中一些最熟悉、最了解的细节,进行思考和梳理,使其成为自己工作中的强项。
3、参与学习技术理论、业务知识,并将学以致用,通过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并能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通过合适的语言进行表达。
4、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利用业余时间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如:汽车维修(驾驶)、电脑维修、行政管理、电子商务等等,还可定期组织进行小组讨论。
5、激发创新意识,结合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如:对现有设备或机械进行改进、改装,对丢弃物进行废物利用等等。
三、注重实践,发掘自我
1、对日常工作中的机修与机扫班加强技术考核力度,结合考评机制进行奖惩,力争在每年市环卫技术比武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工作上积极配合班组做好各项任务检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我所体制改革献计献策。
3、对事业转制有正确的认识,并能正确的理解。事业转制后将创造出许多机遇与挑战,要抓住时机,发掘自身的潜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篇:广饶农商行十年改革发展纪实
文中划横线为重点
黄河口岸的农信改革交响
——广饶农村商业银行十年改革发展纪实
题记:她是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改革发展的明星机构,是兵圣故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她是全省农信系统学习的标兵,是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是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标杆银行”;自2007年以来,她连续七年综合实力在全省农信系统排名第一。她就是广饶农村商业银行。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她始终以支农富农为己任,与“三农”发展唇齿相依,血脉相连,与全国农村信用社一道赢得了“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的美誉。
十年发展,唱改革之交响
广饶农商行坚持走以完善法人治理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优化升级之路、以不断创新为核心的创新发展之路、以风险防范优先为核心的审慎发展之路,十年间不断自我超越,破茧成蝶。自2007年以来,综合实力连续七年在全省农信系统排名第一;2004-2009年,连续六年被山东银监局授予 ‚良好银行‛称号;2011-2013年,绩效状况连续三年经山东省财政厅考核评价为‚AAA‛级;2013年7月,被山东银监局评为全省农信系统三家‚标杆银行‛之首。在改革中腾飞。十年来,广饶农商行经历了从合作制到股份合作制,再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蜕变,在银行化改革方面始终走在全省农信系统的前列。2004年9月,广饶县联社率先改制成为广饶农村合作银行,成为全省首家农村合作银行。此后,经过5年的探索发展,于2010年9月成功转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成为山东省第四家农村商业银行。
虽然名称只是几个简单汉字的变化,但背后隐含的意义和现实效果却完全不同。这是广饶农商行向现代化银行迈进的重要一步。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后,广饶农商行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公司治理水平显著提高。一是股权结构趋于合理,以成立农商行为契机,实施了股权改造五年计划,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合理减少小户股东户数,提高法人股占比,产权关系进一步明晰。二是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建立健全了‚三会一层‛的管理架构,明确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了履职考核及退出机制,实现了权、责、利的有机结合。三是社会形象明显提升。以‚新标识、新服务、新形象‛启动新一轮品牌塑造工程,加快精品网点建设,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累计资助公益事业及捐款300余万元,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
在稳健中前行。合规经营、防范风险是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时刻坚守的底线。广饶农商行坚持合规风险管理,在经营管理上求 ‚严‛、求‚精‛、求‚细‛。一是构建制度保障体系,按照‚内控优先、制度先行‛的要求,加强制度建设,根据形势发展,及时调整部门职责、业务流程、制度办法等,强化制度执行力和风险问责,形成了覆盖全行各项工作、各个环节的全面、系统的制度制约体系,确保了管理的连续性和风险的可控性。二是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网络体系,严格前台操作制约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稽核对经营的监督作用,把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和每笔业务都臵于有效的监督制约之下,将风险管理纳入工作目标并签订责任书,增强全行防范风险的约束力。三是建立风险排查长效机制,结合案件易发领域、易发部位和管理漏洞,大力开展‚飞行‛检查和业务条线风险排查活动,及时掌握业务风险点,及早消除风险隐患,加强后续跟踪整改和审计问责,加大对违规责任人的处罚力度,提高制度执行力。2011年,广饶农商行又在全省农信系统率先实施了‚流程银行‛建设试点工作,并在全行推行‚信贷精细化管理‛工程,其中信贷人员精细化管理项目成为全省农信系统2014年重点推广的管理提升项目之一。
在创新中发展。创新是农信事业不断深化改革的动力源泉。广饶农商行坚持在创新中寻求突破,有效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一是战略创新,大力实施‚走出去‛的发展理念,加快村镇银行建设。2011年8月,广饶农商行主发起设立的第一家村镇银行—垦利乐安村镇银行开业;2013年12月,主发起设立的第二家村镇—庆云乐安村镇银行正式挂牌开业;2014年1月,第三家村镇银行—昌乐乐安村镇银行获准筹建。二是产品创新,提升信贷服务水平。立足地方经济特色,大胆创新,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和‚量体裁衣‛的信贷政策,大力支持农户和小微企业发展。三是服务创新,构建阳光服务体系。成立了阳光服务站、阳光快车道、阳光直通车、阳光信贷等服务形式,探索开展流动性金融服务,初步构建起了‚阳光服务体系‛。
十年兴农,奏普惠之旋律
农信的根在农村,‚立足城乡,服务‘三农’‛,这是广饶农商行永不言弃的信条。秉承60年的农信文化,广饶农商行始终领军地方农村金融服务,成为全省农信系统的优秀代表。
评级授信惠及千家万户。大力开展信用工程建设,组织信贷人员进村入户开展集中评级授信,大力推广适应农村特点的农户贷款证。在所有营业网点设立了‚信贷专柜‛,开通了‚贷款绿色通道‛。截至2013年末,该行在全县553个村中评级授信农户、个体工商户7432户,发放贷款证3442个,授信金额5.6亿元。
创业贷款助力农民创业。以扶持青年、妇女兴业、增收致富为目的,大力开展了‚农村青年创业计划‛和‚助推百千万农村妇女创业活动‛,通过资金帮扶,政策引导,积极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近三年来,该行累计发放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6270万元,支持农村青年创业项目79个,帮助463名农村青年走上了创业发展的路子。
量体裁衣引领农业发展。大力扶持涉农企业发展,以龙头引领农业发展,为涉农中小微企业量身打造信贷产品,相继开办了棉花仓单质押贷款、银行汇票质押贷款、海域使用权抵押、林权抵押、第三方监管动产抵押等贷款品种。同时,大力发展企业信用联盟,实行贷款程序简化、贷款利率优惠政策。目前,共组建企业信用联盟4个,入盟企业17家,累计发放信贷资金超过5亿元。
自助服务走进万村千乡。加快农村地区硬件自助服务设施建设,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2011年,开始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让农户‚足不出户‛轻松理财。截至2014年5月末,全行共布放银联POS机1035台、信息机234台、ATM机120台,设立农民自助服务终端10处;开通个人网银32865户,企业网银1435户,手机银行(短信版)7040户,手机银行(WAP)6846户,手机银行(客户端)2294户,电话银行20331户。
十年铸魂,谱人本之乐章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广饶农商行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坚持人本管理思想,以四项活动为载体培育企业文化,凝聚员工团结向上的精神力量。
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积聚企业发展能力。广饶农商行大力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风气,依托员工终身教育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培训,主要领导带头讲课、带头调研、带头学习。近年来,该行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0多场,培训员工20000余人次。
以职业道德建设为载体,构建规范服务文化。广饶农商行以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着力在企业中建设厚重的服务文化。自2007年以来,该行相继在员工中开展了 ‚三知‛(知学、知理、知足)、‚三心‛(爱心、孝心、诚心)、‚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 系、人与人的关系、个人内心世界矛盾与平衡的关系)、‚感恩‛、把握好一个‚度‛、‚张弛相彰、快乐工作‛等系列主题教育,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文明诚信、奉献感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激励机制为载体,提高员工幸福指数。广饶农商行建立物质激励、发展激励、情感激励等多重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关注员工生活,将荣誉和利益牵系到每位员工,为员工提供平等竞争机会。近年来,通过岗位竞聘12名普通员工走上中层副职岗位,3名员工走上了中层正职岗位。
以文体活动为载体,丰富员工文化生活。每年均举办职工演讲比赛、新春联欢会、趣味运动会、书画摄影展等活动,并成立了乒羽、篮球、自行车、音舞、书画摄影、业务创新研讨、文学写作七个协会,定期开展活动,陶冶了员工的情操,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广饶农商行新一轮十年征程已经展开,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和考验,广饶农商行人将一如既往的以改革激情、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稳健的发展策略去创造农信事业更加辉煌的明天!(广饶农商行 高传星 范磊)
二〇一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挑战与机遇机遇与挑战
挑战与机遇在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电影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1990年代中期,以好莱坞大片进
入中国大陆为起点,海外及港台资金、人员、技术大量涌入内地,往昔中国电影清晰的概念和面
貌日渐模糊。与此同时,在自上而下的电影改革措施推动下,主流话语、大众文化和精英意识等
因素交错融合,也促使中国电影多元发展轮廓逐渐形成。1980年代受商品大潮和政治因素影响,中国电影在短暂的辉煌后于八十年代末转入低潮。1990年代中国电影处于生产、市场、营销的困难时期。由于主流意识形态力挺,主旋律电影发展兴旺。在体制、资金、经验的限制下,艺术和商业电影在探索中也有进步,中国电影三种态势初步形成;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进一步
分化重组,三种电影形态之间开始相互影响和渗透。电影生产的发展、电影市场的复苏,电
影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产电影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可以说都意味着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正面临
一个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转折时期。中国电影面对机会,同时也面对困境、面对挑战、面
对危机。与处在转型期的整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息息相关,由于电影
体制改革仍然还没有到位,计划经济模式在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化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行业
后遗症,从电影业的各级管理层到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层都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观念和操
作方式的误区,整个电影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也还有待提高,整个社会的电影消
费水平受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制约也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一切都是中国电影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1.优良的影片数量短缺,按照经营经验,电影院需要250—350部电影供应才
能正常运转,而按照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管理条例规定,国产影片必须占2/3放映时间,这
就意味着除了80—120部进口影片以外,至少需要160—230部国产影片提供给市场。而这些
影片中应该有1/2的影片(80—115部)是市场效果较好,1/3(50—80部)的影片是高效益的,正如电影发行人员所意识到的那样,“片源供给是否充足,国产片中是否有可以支撑市场的„拳头‟作品,是目前国产片市场经营能否保证良性循环的首要前提。也唯有有良好的片源保
障,2/3时间放映国产影片才可能落到实处,显示出实际的效果。”近年来,2.制片、发行、放映业的矛盾激化和整个中国的改革形势相仿,中国电影的体制改革也已经进入到
了攻关阶段,进入到了要影响到原有的利益分配和权力格局的关键时期,因而,近年来,电
影制片、发行、放映业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正如广电部电影局一位主管人士所认为,“有
人说中国电影企业是整个中国企业界改革最早的行列,但是,改革的进程缓慢,远远不能满
足中国电影发展的需要。”中国电影发展面临“电影体制不顺、机制待立、中介梗阻、节目短
缺、资金困难、捐税过重、不平等竞争”等问题。而这种矛盾的集中体现之一,就是电影
市场的无序和杂乱。中国的电影行业虽然一直以影片发行为纽带贯穿全行业,但由于各级发
行公司是按照行政区域设置的,各级发行、放映单位分别属于各级政府管辖,形成了不同的隶属关系和利益机制。企业和区域的自我保护阻碍了电影市场机制的建立。市、县电影行业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电影事业的发展和电影经济的增长。改革现行
经营格局和经济体制迫在眉睫。因此,加速整个电影业的市场经济转轨、重组利益集团、打
破市场垄断、规范电影市场、加强电影经济的法规建设和执行力度是解决电影业内部困境的出路。3.市场潜力没有充分发掘如果将中国的电影产量和电影票房收入与中国的人口
相比的话,中国可以说完全是一个电影小国。尽管中国的电影产量不断提升,但中国人口却
占世界人口的1/4。4.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媒体的覆盖面广,有些人可以在家中,网上观看
电影无需到电影院看电影,所以应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我们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力发展
3D,5D的视觉效果,不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第五篇:挑战与机遇
挑战与机遇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很荣幸,能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和你们相聚在绿茵如画的经贸园,和你们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
我们很是激动,能够凭着自己的努力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很是骄傲,能够在全国涉外经济最高学府继续深造。五十年来,外经贸大学在“博学、诚信、求索、笃行”校训的指导下,逐渐成为一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学。五十年来,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为祖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经贸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国家的栋梁。迈进新千年,两校合并后,经贸园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装扮后的经贸园如西子般的美丽,五十年的文化积淀喷薄出新的生命,改革后的经贸园焕发着青春的气息„„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我相信,我们在坐地大多数人都曾经过“导航”、“启航”、“领航”的指引,都曾品尝过昼夜苦读的艰辛,甚至曾经徘徊在放弃的边缘,终于战胜了彷徨与挫折,稳稳地踏上惠园这片沃土!这里有我们渴求的书林翰海,有我们企盼的学界鸿儒,更有我们向往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之精神!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暴雨冲过,更见青松巍峨!经过考研磨练的我们,经过工作磨砺的我们,更加成熟、稳重而自信。如今,在这研究生新的起点上,我们心中更是充满了期待:期待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期待着结交各方英才,期待着更为硕果累累的三年,在未来的三年里,我们要努力巩固知识结构,钻研理论内涵,丰富实践经验,在以后更为激烈的竞争中乘风破浪,展现经贸之子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