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课程及其他教学资源自查自纠报告
小学校本课程及
其他教学资源自查自纠报告
根据教育局转发的《关于组织开展普通中小学地方课程教科书教辅资料和校本课程教学资源全面核查工作的通知》(鲁教基字〔2018〕15号)文件要求,我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对校本课程及其他资源资源进行了全面核查,现将核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做好自查自纠工作 我校将此次核查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专门召开了自查自纠动员会,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年级主任为成员的自查自纠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专人负责此次核查工作,确保此次自查自纠工作顺利开展。自核查工作开展以来,我校从知识拓展类、实践活动类、传统文化类、法治教育类、革命传统教育类、核心价值观教育类、研学旅行类、技能特长类等方面对校本课程资源及其他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核查,做到了全覆盖、无死角、不留盲区。
二、全面排查,及时整改,确保核查工作取得成效 我校始终做好校本课程及其他资源管理,力争向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材料,严格遵守各级关于教辅材料、校本课程及其他资源管理的有关规定,未违规向学生摊派过任何一种教材。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中小学教材编写核准制度。未经上级部门立项,没有教师不得编写校本课程及其他资源;校本课
程及其他资源未经上级有关部门审查通过,均未向学生推荐使用。
经过核查,我校校本课程及其他教学资源共计10类,其中,知识拓展3类,为一至六年级经典诵读、三至六年级的我是英语小作家、一至二年级的数学小博士;实践活动3类,传统文化1类,革命传统教育1类,技能特长2类,为剪纸和象棋。上述类别,我校没有相应的教材,开学后,将及时组织部分人员进行编写。
三、建章立制,建立自查自纠常态化机制
针对排查出的校本课程及其他教学资源,我校及时建立了台账。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校本课程及其他资源管理,今后要求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及其他教学资源在使用前,要严格履行相关程序,经市教育局相关主管部门审查、备案,审查通过后再教育教学中使用。下一步,我校将校本课程及其他资源核查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不定期组织开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认真整改到位,避免出现未经审查、备案的校本课程及其他资源提供给学生使用的情况发生。
第二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的成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随着我国地方和学校课程决策权力与责任的增加,学校课程开发的问题已提到了议事日程,成为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视角、新的焦点。通过 年的课改实验工作,结合学校课程开发的实际情况,经过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专题研究,特制定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以供校本课程开发究。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兴趣、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结合本校的优势,自主开发和运用本校的课程。积极开展学校课程开发与研究,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通过学校课程开发以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满足社会对教育多层次、多元化的要求,促使学生和谐的发展,努力建设好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课程。
二、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价值及意义
没有课程资源就没有课程可言。因此,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有利于教师发展,对于学校而言,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主力军。以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来开发教师、提高教师、发展学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发展。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亲自参与等特点。给予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兴趣,能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率。
(3)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有利于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一方面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建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有利于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工作。国家课程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不仅设置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育课程计划框架。而且,强调学校和教师要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将有力地推进我国课程改革的进程。
三、概念的论述
1、什么是“校本”及校本研究
“校本”(School-base),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从英文来看,大意可以解释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大教育博士生导师郑金洲教授认为“校本”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一切为了学校,二是一切在学校中,三是一切基于学校。
一切为了学校,是指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课程 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为宗旨和主题。一切在学校中,是指树立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在课程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要有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由学校校长、教师甚至学生和家长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一切基于学校,是指在课程改革中,一切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挖掘学校所有存在的种种潜力和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
校本研究是指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的对象,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源收集法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总结经验与形成理论的一种活动。
2、什么是课程及校本课程
“课程即教学科目或课程是教学内容进程的总和”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北师大教育博士肖川认为:“课程是指我们将要带给学生和学生最后实际能体验和经历到的客观世界”。校本课程主要指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校长领导下,教师、学生及课程专家、家长等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选择的课程。
3、什么是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可以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都是素材性的课程资源,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属于 条件性课程资源。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但,不能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
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4、什么是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教育问题,以学校为主体,校长为主导的由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参与的,充分挖掘利用校本资源的活动。
四、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原则(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不是随意而行的,它需要遵循如下八条原则:
(1)优选性原则:
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远非学校教育所能包揽,因而必须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充分考虑课程成本的前提下突出重点,并使之优先得到应用。
(2)适应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考虑典型或普通学生的共同情况,更要考虑特定学生对象的特殊性。使所有学生都能适应。
(3)开发性原则:
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
(4)经济性原则: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尽可能用最小的开支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5)针对性原则: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针对 不同的课程目标应开发与利用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
(6)个性原则:
不同地区、学校、学科和教师,可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应强求一律,而应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突出个性。
(7)因地制宜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需要考虑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条件,做到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与其它教育内容协调配合,注意时间、空间、人力、物力上的实现可行性。
(8)趣味性原则:
开发与利用校本课程资源中,要结合所开发的课程开发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从而带动相关学科教学方式的改革。五、六个小组十八个专题的校本课程资源探索构想(一)学生资源(1)学困生(2)问题学生(3)学生心理健康(4)模范学生、小组长
(5)学生作业、日记、学习方法(二)教师资源(1)教师思想素质、师德(2)师能、特长(3)教法、学生管理(4)师生关系(三)学校管理(1)制度(2)会议(3)机构(四)家长资源
(五)社区资源(1)电影院(2)文化广场(3)典型事例
(六)校园文化(1)环境设施文化(2)活动形态文化
以上十八个专题的调研时间主要可以安排在两个假期和节假日内进行。十八个专题又可以下设子专题。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性与主动性来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和地域优势。充分发挥奖励机制的作用,鼓励工作认真、优先完成任务、形成报告材料和发表论文的师生。
六、校本资源开发的前景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以提高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将步入一个实质性的阶段。我们坚定地相信:随着校本课程资源探索的推进和发展。随着现代化学校建设项目资金的到位。随着不断提高现代教育信息中心网站的应用率。明天的什字中心小学一定能够顺应历史潮流,适应我国教育改革,与时俱进,走在各兄弟学校的前列,成为现代化的学校。
第三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及实施方案
城关乡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开发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焦点。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培养多种人才,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部分:校本课程开发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国家课程范畴内的知识学习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快捷采集信息、利用信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当今时代学生必须掌握的新的能力。
2.为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广大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迫切需要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和综合发展,以适应学生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要求。
3.当今社会需要国际化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科技人才,学校必须构建学生综合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
4.我校网络资源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先进的办学理念,且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锐意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5.社会要求学校不但能设置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而且能为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开设个性化课程。
二、奋斗目标:
1、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努力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形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初步形成富有成效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加强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
2、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尤其要注重:(1)引导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激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2)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具有强烈批判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难问疑;(3)引导学生发展丰富的想象力、鲜活的直觉判断力、活跃的思维发散力;(4)引导学生发展顽强的学习意志力,增强耐挫力,提高心理调节能力;(5)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成功与合作,培养尊重他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6)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与实践,努力使全体教师全面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形成一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高水平的实施者,而且要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2)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灌输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4)促进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培养探究意识,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三、组织管理: 学校设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开发小组,校长宏观调控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及指导。教学视导服务中心全面负责校本课程的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各教研组拟订《校本课程纲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1、领导小组 组 长:苏国喜
副组长:李太茂 杨保柱
成 员:张 霞 周海营 张志森 黄干强 张登峰 李 珂 朱东升 吴 娱 张 丽 吉雅丽 许聪慧 王爱萍
职责:领导小组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管理决策机构,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制订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决策组织、协调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
2、组织协调小组
由教务处、教科室所有成员组成。
职责:计划、执行、检查、评估全校各门课程及各教研组的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各教研组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部署执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终审校本教材和计划,检查与监督其执行情况。
3、执行实施小组
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本组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对教师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校本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程管理提供依据;联系教师之间的合作,全力促进课程的形成。培训教师队伍,决定校本课程的设置和课务安排,组织校本教研,编著和初审校本教材。
班主任、任课老师职责:负责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和管理。
四、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和开发的类型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它直接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依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教育哲学与资源条件,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的内容相应地表现出开放性和拓展性。根据课程的发展功能将其分为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三类。
1、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是指授给学生可再生长的基本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的课程。它和国家课程的范围大体一致。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基础性课程由学科知识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构成。其中学科知识课程开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课程内容的更新,采取的方式常是改编、新编或拓编。其次是对课程结构的革新,它包括:学科知识分层建构,学科知识横向整合。学习策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它使学科知识具有知识的可再生长性和技能的可再发展性,从而完整地体现出基础性课程的特点。
学习策略课程分为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包括选择性注意策略、记忆学习策略、组织学习策略、精加工学习策略、元认知学习策略等。这种策略适合任何课程和形式的学习,不与特定知识领域相联系。学科学习策略指与特定学科紧密结合,适应专门知识学习的策略。如应用题解题策略、朗读策略、英语学习策略、化学实验策略等。学科学习策略直接与学科联系,并具有“生成性”特点,因此应成为学校基础性课程中开发的重要内容。
2、丰富性课程
丰富性课程是指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它包括健身、博知、怡情、励志、广行五类。健身课程主要是教给学生强身健体的方式,如乒乓、排球、篮球、足球等,同时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保健观念。这类课程的开发一方面要重视活动方式多样化,另一方面提倡活动参与大众化。博知课程主要是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如诗词鉴赏、名作欣赏、网页信息浏览等。博知课程核心目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广泛知识的方法。如查阅图书、信息卡集成、图书馆阅读、电视或新闻品评等。怡情课程是指愉悦性情,丰富情感体验的课程。如艺术怡情可通过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舞蹈表演等课程来实现。该类课程可教给学生有意义的怡养性情的方式,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励志课程是激发学生生活热情,增强学生意志力的课程。如成功人士案例分析、挫折调适、坚持训练等磨砺性教育课程。当前,很多学校仍偏重智力,忽视意志力培养,致使多数学生心理脆弱、意志力差、社会适应困难。因此,开发励志课程已迫在眉睫。“广行”课程就是指广泛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即它以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如科技创新、新闻采访、英语会话、实验操作等课程。丰富性课程可单独开设,亦可交叉进行,这要依据不同情况而定。
3、发展性课程
指拓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它在基础性课程上提高了要求,增加了难度,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相对于丰富性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它更重视学科的前沿性、学术性和学习的探究性。这类课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加深学科知识的深度,重视学科的学术性、前沿性,旨在拓宽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课程,如学科知识竞赛辅导等课程。二是指着重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创造能力类的课程,如科技发明、学术小论文、创造技能培养、思维训练等,这类课程以探究性学习和开放式学习为主。此类课程在基础教育中虽不占很大比例,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1、调查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不仅要分析校内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
2、申报
通过教研组会议,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标题及内容。并就即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考察所开发的课程是否符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与需要。
3、审核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对教研组提交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根据科学性、可行性等标准进行审定。
4、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方式与途径: 1培训--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2实践--开设示范课、开展专题研讨。○3学习--老师们通过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经过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内容: 1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理论指导。○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辅导。教材编写力求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完美统一,并且做到色彩鲜明、图文并茂。
5、实施
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审定通过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处列入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列入学校课程表付诸实施。
6、督查
教导处和科研处负责校本课实施检查,包括教案、授课、课后反思、建议意见等,汇总后作为下一轮校本课开设的经验材料和决策依据。
第二部分:校本课程实施
一、实施流程(1)选课
教务处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即专题)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为便于统筹安排,每位学生可选报两个专题,分为第一和第二志愿。
教务处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为提高教学效益,一般情况下,凡选择人数不足20人的课程暂不开设。
(2)排课
教务处制订各年级校本课程开设计划,并将校本课程的开设排入总课表,开学前下发到每个班级。
每个年级的校本课程每周两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习地点。
(3)上课
教师或教师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组,加强考勤和考核。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4)考核
每一专题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导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期综合测评和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二、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对学生的选课要科学引导 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讲清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及学校安排中的实际困难,克服学生选课中的兴趣主义倾向,做到“指导不包办,放手不放任”,避免学生选课中“想选就上,不想选就不上”的现象。
(2)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要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认真组织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管理,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联系,及时反思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
(3)学生要认真上课
学生要按时出勤,遵守学习常规,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及考核要求。学生校本课程的学分应纳入对学生的各项综合评价和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
(4)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调研和监控
学校成立调研小组,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调研和监控。通过听课、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该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及时反馈,并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设提供决策依据。
三、校本课程评价
1、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方案的评价。
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方案内容包括:校本课程纲要、教学计划、教材、教案。课程方案评价分为:(1)课程开发目的意义
*与国家、地方课程的密切联系
*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有现实意义 *课程宗旨较好体现现代价值观念
*对学生技能和创新意识培养有切实帮助(2)课程目标的确立 *目标明确、清晰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具体
*能考虑学力分层的因素,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3)课程内容
*体系完整,层次分明,教材框架清晰 *编排科学、启发性强,突出能力 *新科技、新观点、新方法含量高(4)课程评价
*评价可操作性强、方法科学、具有激励性和制约作用
2、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分为:(1)指导思想
*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注重德育渗透和情感熏陶(2)目标内容
*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
*内容开放,容量恰当,层次分明,针对性强(3)指导过程
*结构合理,多法结合,灵活运用,讲授时间不超过1/2课时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善于设疑激趣 *富有节奏,善于激起教学高潮
*面向全体,反馈及时,矫正迅速,时空合理*注重学法指导,情知交融,启迪思维*设计训练针对性强,方法灵活、生动
(4)教师素质
*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应变力强 *合理使用教具、电教媒体 *板书科学、新颖、美观(5)全体性
*学生全体参与,积极性高,训练面广 *全体学生都有收获(6)全面性
*掌握学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训练效果好,思维灵活,掌握知识牢固
(7)主动性
*气氛活跃,主动投入
*自主学习,读、思、疑、议、练、创贯穿全过程(8)创新性
*善于思考,勇于质疑,见解有新意 *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方法解决新问题
3、对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评价。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学时成绩(C),即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出勤率低于60%无成绩;超过90%,可计满分;占学业总成绩的20%。
(2)课业成绩(P),即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的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占学业总成绩的40%。
(3)结业成绩(K),即课程结业成绩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C+P+K
第四篇: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实验学校
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一、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整合、共享、共建
校本课程资源建设应该坚持为课程改革服务。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收集、筛选现有的资源,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为师生共同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为确保资源的丰富与不断更新,要调动所有的相关人员,在统一规划与指导下参与到资源建设中来,发挥每个人的智慧与创造性,及时为资源建设补充新鲜血液。
二、资源建设的意义
在商品化的资源建设中无法为学校提供个性教育资源的情况下,自建资源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学校自建的资源具有因特网上的资源无法替代的作用。建设一个规范的、内容丰富的、开放性的和具有“校本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将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搭建一个有利的平台。
三、资源建设原则
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共同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选择课程资源。
(二)可适用性原则:所搜集的材料与编写的教材相配套。
(三)内容多样性原则:所搜集的材料有文字,有图片等。
(四)易用性和可行性原则:所搜集的资料必须容易操作、省时高效。
(五)扩展性原则:要保证资源建设的内容得到不断地扩充。
(六)资源建设和管理必须有专门的管理班子,管理人员对资源建设按一定规则进行分类管理,定期地维护和更新。
四、资源的来源
(一)网上整合的资源
随着互联网上的数据不断膨胀,其中不乏大量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众多的教育网站和民族网站是自建资源库重要的资源来源,将这些资源导入资源库比较方便,可以将这些网站的有关资源下载,然后加入资源库中。
(二)师生原创的资源
师生原创的教学成果。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他们的经验更贴近于资源库使用者的需求。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教学资源的源泉。包括教师的亮点展示材料、教育教学案例、课件、论文以及学生的调查报告、活动记录、小论文等都是极的价值的资源。
(三)师生收集的资源
师生在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从社会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如实物照片、调查报告、访谈记录、背景资料、重要文章、书籍目录索引等。
(四)外部采购的资源
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选择实用性比较强的材料购买。如出版社正式出版的电子出版物,品种较多,可以选择一些适合 学校实际情况的光盘,将其中的资源导入资源建设中来。这些资源包括学校购买和教师个人购买。
五、资源建设的内容
教学资源建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它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必要素材。我校的教学资源建设应提供以下几方面的教学资源:
1、试题
2、教案、案例
3、教研论文
4、文献资料:参考资料、重要文章、书籍等。
5、课件
六、资源建设的要求
校本课程资源建设是以知识点为基础,按一定分类规则进行整理归纳。通过处理,把收集的各类资料进行加工,还原成可以再使用的独立部件,收集到资源建设中。
总之,校本课程资源建设必须是开放的、动态的。丰富的资源不可能一步到位,学校要经常收集教师的优秀教案、课堂实录、优秀课件、优秀学生的成果、网络上的相关内容,不断更新、充实校本课程资源。
2008年9月
第五篇:整合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推进双语教育发展案例
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石河子第五小学:陆杨
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石河子第五小学:陆杨
一、案例背景
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当下学校特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很多名校都能够充分挖掘校内资源,求新求异的开发校本课程,成绩斐然。石河子第五小学是一所农村少数民族小学,无论是学校的师资水平还是学生的学习基础、成长环境,都与市区小学有着很大的差距。如何开发出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一直成为困扰学校发展的难题。
经过学校管理层的商议,确立了立足于实际,从学校自身特点出发,有效借助外部资源,开发适合孩子们的校本课程的发展思路。
二、具体措施
(一)、开发种植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我校校园占地面积两万四千多平方米,而在校学生仅有不足三百名。校园角角落落有一些没有利用的空地,长满杂草。我们的学生都出自农村,父母大多都从事种植、养殖方面的农业生产工作,孩子们从小耳闻目染,多少都会一些种植方面的劳动。自2013年开始,学校调动全校师生齐动手,在校园东北角和西南角开辟出近三亩多的空地,设立“第五小学种植综合实践基地”,学生们利用课间拣拾出其中的砖块、石头,又从家里带来很多农家肥施到地里,然后在基地中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平时下午下班后,老师们一起除草、搭架、修田埂;活动课上,老师带着学生观察蔬菜的生长,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蔬菜生长过程和不同蔬菜的习性,并且亲自动手学习如何给西红柿打岔,帮助豆角秧攀爬,帮助南瓜人工授粉等等,学生的兴趣十分高涨,每周孩子们都盼着上活动课,很多孩子都写了蔬菜观察日记,记录下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二)、发挥足球运动优势,开发体育类校本课程。少数民族孩子在运动方面有很大优势,尤其是爆发力很强。学校很多孩子都喜欢足球运动,我校借着全国“足球进校园”的大好形势,挑选出一些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成立校园足球队,每天放学后都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训练。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今年我校的男子足球队在师市小学生足球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实战比赛第一,总分第二的好成绩。如今我校已经掀起了一股足球热,为了促进学校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足球队员的发掘和训练已经形成了梯队模式,在原有的高年级足球队基础上,又成立了一至三年级组的男子、女子足球队,幼儿园的大班、中班也选出一些爱好运动的孩子组成了“幼儿园小小足球队”。我校仅有一名体育专业教师,我们又外聘了一名专业的足球教练为孩子们的训练进行指导,力求让足球运动成为我校特色项目。
(三)、借助文化馆“文艺惠民”政策,开发学校艺术类校本课程。我校教职工总人数26人,音乐专业教师一人,没有美术专业教师,艺术教育很薄弱。学校积极联系石河子文化馆,借助于文化馆落实“文艺惠民”政策之机,不仅为我校赠送了十台电子琴,以及毛笔、墨汁、书法纸等物品,还派出文化馆专业的电子琴老师、书法老师到我校为学生教学电子琴和书法,每周四课时的学习,不仅有效的实现了艺术类校本课程的开发,而且使我校学生得到了专业的艺术教育。在今年庆“六一”文艺汇演中,学生学习成果展示让所有在场的家长欣喜不已。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还计划借助于文化馆、电视台,开展绘画、舞蹈、主持等多方面的艺术培训,让我校的艺术校本课程再上新台阶。
三、案例反思。
总之,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一定要有开放的办学理念,从自身实际出发,综合校内资源、社会资源为我所用,寻找一切能够促进学生成长、学校发展的有利之机,才能真正落实好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