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文化创意园区发展与转型
原标题:谈文化创意园区发展与转型
李晟晖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上海一些从事艺术、设计的创意者们自发地聚集到莫干山路、泰康路、昌平路、福佑路的老厂房和仓库,从事文化创意活动。到2013年底,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约130万人,实现增加值25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1.5%。全市87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一轴(延安路城市发展轴)、两河(黄浦江和苏州河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带)、多圈(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的空间布局。回顾上海文创产业园区发展的路径过程,可以看出园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升级的一些基本经验和趋势。
做法与经验
近十年来,文化创意园区发展由中心区向外扩散,杨浦、宝山、嘉定等区的一些园区规模、品牌和影响力已经超过了八号桥、田子坊等早期园区。这说明,文化创意产业并不单纯依赖地段、政策,而是越来越依靠品牌、服务和内涵。
主要做法——文化创意园区最早是由一些企业改造老厂房自发运营的,这种模式成本低、可复制,但也有弊端,如短期利益至上可能造成园区功能异化、同质竞争缺乏特点等。经过近十年的优胜劣汰,在快速的数量扩张和前期的“筑巢引凤”之后,更加注重内在的发展质量,逐步转型到以国家级产业基地为引领、园区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的新阶段。一是依托主导产业集聚企业打造产业链。上海文化创意园区有四类主导产业:设计策划类、艺术创作和展示类、技术创新和服务外包类、时尚和休闲服务类。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大大推进了相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批产业定位明晰、产业链带动效应明显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一个集聚区内,一个行业的产出,可以作为另一个行业的投入品。比如,设计研发产业的产品可以作为动漫游戏产业的投入品,而动漫游戏服务又可以作为影视产业的素材,大大提高了效率和产出水平。
二是专注产业细分,形成品牌特色。以创意设计产业为例,已经细分为时尚设计领域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时尚产业园、尚街、2577等;软件创意设计领域的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虹桥软件园;建筑设计领域的八号桥、文定生活、创邑金沙谷;工艺美术设计领域的工艺旅游纪念品设计产业集聚区;设计外包服务领域的八号桥、江南智造;视觉艺术领域的映巷创意工场、M50创意园等。
三是依托产业基地引领园区和产业整体联动发展。仅以收取租金和提供物业配套的初级服务只能带来低端和同质化客户。近几年,产业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是政府推动文化创意园区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些基地和平台建设,文化创意园区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起到了整体提升能级的效果。超过80%的园区至少建有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内容涵盖产品孵化、展示推广、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投融资、政策咨询等,从各个维度做好配套功能服务,实现从筑巢引凤到腾笼换鸟的转变。以张江文化产业园区为例,由分散在不同的产业聚集区组成,并没有连成一片。因此,园区运营主体的发展不是靠房地产的租售,而主要是要靠搭建平台服务企业进行产业投资。运作模式——从企业自发向“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转变,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近十年来,文化创意园区发展由中心区向外扩散,杨浦、宝山、嘉定等区的一些园区规模、品牌和影响力已经超过了八号桥、田子坊等早期园区。这说明,文化创意产业并不单纯依赖地段、政策,而是越来越依靠品牌、服务和内涵。
政府的推动体现在规划引导、协调服务和政策扶持上。比如,上海从三个方面对影视文化创意园区发展给予优惠政策,即营业税扶持税额60%、增值税扶持税额3%~5%、所得税实行三免二减半等,对园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各区县对园区发展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如普陀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同时,为防止创新发展中出现盗版、仿造、抄袭等现象,市区两级不断加大园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杨浦区还与市知识产权局共同建立了全市第一个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上海知识产权园。
社会参与方面,一种是校企运作,通过高等院校的智力优势背景,通过整合资源对老厂房进行统一改造。典型的如同济大学周边的建筑园区、东华大学附近的时尚园区、上海交大周围的软件园区等等。第二种是推进园区与街区、社区融合。一些知名的创意产业园区正利用集聚效应所形成的辐射功能,逐渐向街区和社区发展转型。最典型的如田子坊,将创意产业与商业、旅游业、文化、居民生活等有机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休闲环境,也探索了城市旧区改造的新模式。
市场运作方面,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大致有6种建设模式,包括体制外企业投资运作、国有企业集团自行运作、大学投资建设、大集团合作、街道与经营者合作、行业协会牵头等,产权方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和专业管理团队参与运作和管理。近几年,不少园区从一般房屋租赁到提供完备物业服务,进而发展到以帮助企业孵化、开展各类咨询、提供金融服务、参与企业发展等注重园区服务能级提升和园区运营模式创新的新阶段,努力实现从园区运营者到区域产业撬动者、从二房东到服务集成商的转变。如德必集团为园区企业提供基础人才服务、投融资服务、品牌推广服务等7大增值服务;93.5%的创意产业集聚区还自行制定管理制度。一些园区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并逐步走出上海拓展空间。徐汇软件园先后与济南、常州、马鞍山三地建立合作园区;纺控集团在文化创意园区规模和管理服务上名列前茅;圣博华康在全国投资和运营了8个文化创意园区。
园区与产业新趋势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在资本与企业之间,需要解决的是对文创企业的评估和服务的环节,这就要求园区经营者具有识别文创企业成长性的能力和为企业服务的能力。
从发展趋势来看,文化创意园区从招商引资向帮助企业孵化、参与企业发展与园区企业共同成长转变,促进区域整体转型。园区的角色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也随之深化。
在起步阶段,考虑商务成本和产业转型后员工安置问题,按照土地性质、产权关系、建筑结构三个不变的原则,通过老厂房改造建立文化产业园区。目前上海的创意园区,三分之二是由老厂房改建而成。八号桥、田子坊等园区成为具有上海地标意义的“人文景观”,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容和文化特色,同时促进了全市和区县的产业结构调整。
在高速成长阶段,随着多个创意群体集聚,呈现出创意产业、旅游业、租赁业、房地产业等行业联动发展的格局,实现区域的整体转型发展。最典型的是宝山区大场镇。6年前,“动漫大场”的提出还引起过非议,现在已在业内颇有美誉。最吸引企业的,是“动漫大场”一直着力打造的“最适合动漫企业成长的产业生态环境”:一方面从创业苗圃的孵化到引入总部企业,专注企业成长链的培育;另一方面专注产业链的培育,推进和实现“作品、产品、商品的联动发展”。从“铁大场”到“动漫大场”,从产业转型前的化工业、仓储业集中区,到动漫产业品牌聚集的文化大本营,带动了区域经济结构整体环境以及人口结构的调整优化。
进入成熟发展阶段,随着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在资本与企业之间,需要解决的是对文创企业的评估和服务的环节,这就要求园区经营者具有识别文创企业成长性的能力和为企业服务的能力。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培育企业成长,挑选、集聚和培育好优质企业,以降低园区租金等方式换取企业股权,为资本与企业的对接创造条件。这样,园区的经营者可以在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比如,德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每个园区拿出一定面积,以免房租的方式换取企业的部分股权用以扶持创意企业发展;宝山动漫衍生产业园盈利由物业收益、税收分享以及投资性收益三部分构成,投资利润占到利润总额的10%左右,未来物业收益会降到40%以内。可以说,文化创意园区已经成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孵化器,在上海产业退二进
三、创意创新氛围营造、城市景观改造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创意园区如何再创新
“飞地”式、连锁式的扩张和经营是形成品牌和规模的可取经验,未来会形成在设计、建设、招商领域专业化竞争的格局,部分品牌园区、品牌管理公司会脱颖而出,占领主要市场份额。
从全市文化创意园区发展的做法和经验看,在历史文化底蕴挖掘、平台打造、品牌特色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方面,有很大的空间潜力可挖。借鉴全市经验,可从以下方面加大扶持和培育力度,发挥园区在调结构、促转型、提能级、增活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促进文创产业带状连片集聚发展。从全市看,文化创意园区发展的关键是规模化和品牌化,这既是园区集聚企业的需要,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产业链的必要条件。文化创意园区数量在中心城区中并不少,但空间布局比较分散,单个园区的建筑面积较小,缺乏园区与园区之间、园区与街区间的有效互动,产业氛围不足,制约了文创产业发展的整体带动效应。借鉴大场和张江的经验,连片、带状的组团式布局和产业投资式的运营模式是发挥规模效应的可行之路。对沿街建筑、集聚带内的单体园区进行整体的景观规划与再创,对沿街商铺进行业态调整,积极引入创意产品的销售、时尚设计产品的展示及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行业,打造产业生态。将文化创意与挖掘文化底蕴结合,对沿街绿化带、支马路改造赋予更多历史人文元素,融合产业园区与生活社区的功能,营造集聚带内“创意式生活”氛围。建立各园区间、园区内外企业间的互通合作机制,以实现全区创新创意类园区信息共享。根据“定位不同,政策不同”的原则,将政府有限的资源聚焦原创型、平台型、孵化型园区,鼓励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水平。
探索市区合作开发模式,借鉴杨浦、宝山等区的市区合作改造市属资源和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的做法,有必要积极探索市区合作开发的创新模式。一是联合市属专业部门和单位搭建平台。建成一批产业孵化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技术创新平台、产品和产权交易平台。以服务平台、行业领军人物、核心项目的入驻带动园区的整体招商。二是整合区域内各类资源共建共享。在产权关系不变的前提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合作开发有利用价值的园区和建筑。可利用有历史风情的民居为载体,采用租赁合作的方式,转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三是优先集聚发展创意设计业。创意设计业既从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同时也是专业服务业的组成部分,是“制造”向“智造”转变的关键,不适合大都市发展的产业完全可以借助创意设计,留住适合都市环境、附加值高的部分,对于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飞地”式、连锁式的扩张和经营是形成品牌和规模的可取经验,未来会形成在设计、建设、招商领域专业化竞争的格局,部分品牌园区、品牌管理公司会脱颖而出,占领主要市场份额。可以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外省市的沟通,在更大范围内寻找建筑体量适中、功能品质突出的厂房与房产资源,通过租赁合营、股权投资等多种合作方式,打造文化创意园区分园,吸引国内外优秀创意企业和创意人才集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同时实施“打开来”战略。中心城区地域面积小,居民密集度高,文化创意园区和居民社区犬牙交错,建设和运行中难免会产生矛盾。在今后的园区发展运营中,有必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资源共享,推进文化创意园区与校区、社区融合。如向周边社区居民发放免费票或优惠券,鼓励周边社区居民更多地参与到园区中来;在社区介绍或征集最新的文化创意,在公共宣传栏、社区走廊打造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平台,让文化创意融入居民生活。
(作者系上海市静安区曹家渡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2015文创园区变革之路:传统园区转型模式升级
2014下半年,工业用地集约化、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工业用地存量盘活等一系列中央及地方用地法规政策相继出台,为文创园区用地的加速市场化提供了更加公开透明的外部环境;国务院2014年底的43号文件,使得政府投融资体制破冰,地方平台企业特权不再,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大门向社会资本公平开放,其后财金[2014]76号文件及系列配套政策,更是保障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可持续合作推入。
2015年,更多利好信息积极释放,在新常态背景下,全国上下文创产业园区也正进行着各种变革:首先,“一路一带”烧火了西部及东部沿海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加快了河北沿京津区县园区的开发步伐;“众创空间”点燃了万众创业的热情;“互联网+”成为全年热议的话题;而“盈利模式转型”也为产业园区投资者解决“投资大、回报慢”的难题带来希望。虽然目前这些变化在2015年终并没有看到最后的成果,但即将迎来的2016年,不仅是新的开头,也是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元年,文创园区该如何应对创新,我们将在总结这一年的成果之上,窥探出新的机遇,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产业
传统园区转型
从废旧厂房到动漫产业基地、文化产业园、影视基地、主题公园,文化地产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部分文创园区在发展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与城市发展相融合的道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一般经历了从文化产业开发区,发展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然后是城市文化创意街区,最终发展到城市文化和创意城市融合。
作为地产领域的一个分支,文化地产虽不如商住地产那样暴利,但与普通行业相比,仍具有相当可观的利润空间。通过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产业园区的盈利模式越来越清晰明朗,较为典型的就是“配套物业销售+园区服务收入”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在新常态时代,靠卖房子这一做法无疑不是应对未来之策。
以18年来深耕文创园区的尚8文创园区为例,2015年,尚8新创建了尚8国际创新园(酒仙桥)、尚8京环孵化器(东四环小武基)、尚8天津南开263产业园(天津)、营8号国际青年艺术营(前门)等8个文化创意产业园。目前,尚8文创园区总数已达17个,建筑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
尚8文创园区在经营模式上也进行了升级:由过去的1.0模式——“房东”—“租户”(传统物业型服务平台);2.0模式——园区运营方为入园企业提供软硬件相结合的综合服务(产业服务平台);3.0模式——产业资源高度、有效整合;产业间实现融合发展;以合作、共赢的理念,打造基于产业链发展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圈(公共协作创新平台);上升到4.0模式——产业创新共享平台网络,在产业集聚、产业融合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产业孵化、源头创新(产业创新平台网络)。
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本走过了文化产业开发区阶段,经过近几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面对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各个城市都亟须建立符合自己城市文化特色的文创街区,这既是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的要求,也是城市市民生活的需求。
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素条件比较成熟的城市,正在开始着手打造城市文化创意街区,使之成为城市市民的休闲娱乐中心、游客的地方文化体验中心,以及城市产业升级的创意驱动中心。
也就是说,未来文创园区的盈利模式将越来越考虑长周期回报,注重收益可持续性,将会由之前依赖的物业产权性收益向产品服务化收益转型提升。越来越多的产业园区将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提升项目产业招商、设施管理、入驻企业服务、项目孵化与创新、项目产业投资促进等各种精细化的服务能力,来获取可持续的回报。
可以预见,2016年乃至更长的几年内,文创产业园区的项目布局依然会落地于几大区域经济中心圈内,会更加出现在环上海、环北京、环广深区域内。同时,因为这些城市的旧城改造及更新,将盘活大量原有产业用地存量,还将会有更多的城市进一步享受改革红利所带来的机会。
产业
园区发展模式升级
在每年的北京文博会上,不仅可以观察到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面貌,看到大量领先的新创意、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和全文化产业链的新版图,更能够努力寻找到一个前沿的、有规模价值的产业生态圈范例。
在第十届北京文博会上,文化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的新探索、新经验成为其中重要的板块。北京东城、西城、朝阳、海淀、昌平等11个区县,数十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的重大项目亮相,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鸟巢文化中心、明十三陵历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高校大学生创意园、乐多港综合体等集中展示,全面展现文化创意产业高端化、集聚化、功能化发展的新形象。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展示,对于中国文化贸易迈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的路径探索,具有重要引领价值。
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涌现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推动了产业发展。同时,在整体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形势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正迈入质量效益型发展的新阶段,产业发展从追求规模扩张向注重提质增效转变,园区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渐显露。例如,有的园区有空间无平台,缺乏适应文化企业发展的服务体系;有的园区有建设无管理,尚无高效的运营模式;有的园区有集聚无协作,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甚至还有的园区有名无实,空有文化产业园区的名头,实无文化内涵,与现阶段产业发展要求不适应。
特别是当前,北京市正立足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推动园区升级发展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北京市提出了建设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的设想。北京市委宣传部进行了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在全面掌握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经过多方推荐、层层筛选、专家评审,认定了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清华科技园、星光影视园、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首批4个示范园区。拟通过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认定,加强扶持建设,树立园区发展标杆,支持示范园区采取“主园+分园”、园区共建等模式,在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及河北、天津等地输出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从而实现典型引路、高端示范,引领其他园区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全面提升园区科学发展水平,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向“高精尖”结构演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京津冀协同发展。
此外,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首次亮相文博会。实验区区域面积达78平方公里,集成首都文化、金融、科技等创新资源,拥有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人才培养、发展模式等六大创新。这是一个全国文化产业改革的探索区、文化经济政策的先行区和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如果说尚8集团的产业生态圈是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4.0阶段,那么,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已经率先从1.0进入5.0阶段。即从最初的打造单个文化创意产业专业楼宇,到建设园区、培育集聚区,再在集聚区基础上规划建设产业走廊,直到建设全国首个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引领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升级发展。
趋势
众创空间的盈利困局
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趋势,许多房企们发现了空置物业的新玩法,纷纷加入到众创空间的潮流中。SOHO3Q、优客工场、云工坊等联合办公领域一时在坊间引起热议,共享办公模式在中国火热地开展起来。但火热的背后,联合办公能否取代传统写字楼成为主流办公模式,帮助商业地产抵抗楼市低温呢?
今年,SOHO中国推出了3Q众包项目,该模式鼓励所有个人和公司加入3Q销售网络,成为3Q伙伴和联盟。借助互联网的力量,3Q伙伴联盟通过手机端代客下单,客户支付成功后,合同租金金额的8%将返还3Q伙伴联盟账户,佣金闪电到账。SOHO3Q项目一直在探索房地产出租与互联网结合的全新模式:从O2O(线上到线下)预订下单、无底价竞拍,到大客户定制,再到3Q众包模式,每一次新尝试都是对传统模式的颠覆和突破。
而广为人知的优客工场除了提供实体办公桌外,还努力为创业企业提供切实需要的服务,打造活跃的人脉社区。
不管是SOHO3Q还是优客工场,他们都希望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而不仅仅做大房东和“二房东”,试图通过相关的利益链条形成远超传统写字楼办公空间所能提供的服务。
而与众创空间相提并论的“孵化器”,在过去的运营模式上,充其量只能算作“二房东”——孵化器公司从物业持有者手中租下办公场所,分散地提供给创业者,形式有些类似办公场所的批发和零售,以赚取其中的利差。这样的模式,使得早期孵化器基本没有什么能力助力“双创”。
不过,在“双创”的大背景下,孵化器的职能也渐渐从单一的“二房东”发展为具有投资属性的综合创业服务机构。以北京创客总部为例,该孵化器建立了一套深入地帮助早期企业迅速成长的垂直服务体系,同时也提供种子期投资服务,为创业者提供资金和资源上的多方面支持以及行业大咖、创业新锐、一线投资人等构成的强大导师团的指导。
不可否认,当前的各种联合办空间盈利模式还不太成熟,大部分还只能靠租金差,实际上就是“二房东”模式。虽然尚有政府的支持,很多项目能够以零租金或是补贴租金的形式打出名气来,运营者目前也只能在租金上面有所盈利。至于所谓的服务费,实际也是极少的,毕竟这些企业都是成本控制型的,创业型公司很难有这么多额外的成本来支付各种各样的专业服务。至于孵化产生的收益,实际与办公空间本身没有关联。单纯做天使投资、VC投资或者PE投资,也能一样做孵化、有收益。
与此同时,除了北上广深外,目前国内写字楼的开发租售模式正面临极大的挑战。知名地产专家指出,非一线城市的写字楼和商业地产“处处供大于求”,价格是最触人心弦的要素。如果大房东不具备足够优势吸引来“二房东”,那么联合办公就是个幻影。
当下,中国联合办公的市场鱼龙混杂,服务也良莠不齐。此外,盈利模式始终是难点,这一点也制约了这个市场的发展。想在联合办公模式下生存的企业有很多,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联合办公空间的重压之下,写字楼是否会逆袭而上?未来,联合空间能否取代传统写字楼,令人期待。
趋势
“一带一路”“京津冀”带动区域发展
“一带一路”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在这条路上,散落着许多古老而璀璨的文明遗迹,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目前,“一带一路”已经正式步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在此过程中,园区也正在成为各地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载体,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融资模式创新也成为化解投融资阻碍的重要手段。
“一带一路”能否顺利实施,离不开沿线城市的努力。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为沿线城市和各类园区带来了大量机遇和挑战。面对百年不遇的战略机遇期,沿线城市和园区都迫切希望抓住“一带一路”契机,对接国家战略,获得更多资源,进一步实现包括资金、教育科技、人才、物流等要素聚集。
在第十届北京文博会上,“一带一路”产业带上的各大文化产业园区,都在大力推动沿路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文化产业为载体实现对外交流。例如,来自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特色文化产品,其中包括宝玉石、桑皮纸上的中国画、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千回西域》、《在他的歌声里》等一批新创剧目,加快民族特色文化产品走向市场。同时开展“艾德莱斯炫昆仑”秀演活动、舌尖上的新疆——《新疆味道》项目推介。此外还特设对外文化贸易展区,展示新疆对外文化贸易的成果,展示相邻的中亚五国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显示“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通道和窗口作用。
除此之外,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大背景下,今年4月底,来自京津冀三地的66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代表出席,共同发起并签署了《京津冀文创园区协同发展备忘录》,加强对三地文化资源的协同开发、管理和利用,推进区域文化产业融合和文创资源共享,切实推动三地文创产业协同发展。
京津冀三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一脉,各具优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三地正在加强建设动漫网游及数字内容功能区、798时尚创意功能区、戏曲文化艺术功能区、音乐产业功能区、新媒体产业功能区、创意设计服务功能区、会展服务功能区与周边产业区域及其他城市的合作与交流。
例如,北京东城区把“胡同工厂”模式输出天津,打造成了天津的C92文创园。该项目是天津南开区首家创意产业园,复制东城区“产业园集群发展+多元价值服务体系+资本化运营”三位一体的园区运营模式,打造一个集科技、媒体、通讯三大领域融合的TMT新兴产业基地。同时,C92文创园联手天津商家联盟举办“创意集市”,组织10余家开设网店的创业者集中展卖创意食品、创意玩具。
未来,北京市还将通过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认定,加强扶持建设,树立园区发展标杆,支持示范园区采取“主园+分园”、园区共建等模式,在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及河北、天津等地输出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从而实现典型引路、高端示范,引领其他园区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全面提升园区科学发展水平,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向“高精尖”结构演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京津冀协同发展。
4月30日,财政部办公厅和文化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动2014年度文化金融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同时公布了《2014年度文化金融合作项目库》的部分项目。这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数量仅次于文化旅游项目,位居第二梯队,这反映了资金依然是困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发的难题所在。
在《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修订版新规颁布实施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从前期的高速扩张阶段进入到转型升级阶段。那么在这个阶段,园区开发者和管理者应怎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转型升级?多年来致力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传文化财富研究院院长马少华分享了他的观点。
一、园区转型升级要做“加减法”
与其他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一样,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早期发展,也是采用土地招商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成本优势。但随着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的激增,产业定位同质化、产业招商盲目化、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等现象越发明显,很多园区都存在着“有企业无产业”“产业点高面低”的产业困境,园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并不显著。
最新修订颁布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正是基于目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种种乱象而适时推出的。新规中明确规定:企业申报示范基地,须符合“以生产经营文化产品、提供文化及相关配套服务、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为主营业务,且上述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60%(含)以上”的基本条件。所以,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在经历了高速扩张阶段之后,已进入由注重规模向注重质量、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的转型升级阶段。
在这个转型升级的阶段,对于很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来说“加减法”都要做。
一是“做减法”。有研究表明,真正称得上是“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园区不超过5%,可见,我国园区内集聚的文化创意类企业数量少,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因此,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来说,要进行产业整合,从园区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和产业发展动向,对园区现有产业进行整理、优化、升级,确立园区的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链经济。
二是“做加法”。如果说“做减法”是减掉不好的,那么“做加法”就是要加入好的。对于不同园区,由于其发展情况不同,“做加法”的方式也有所差异。总结起来有两点:一是助力现有企业特别是传统产业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二是借助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构筑园区产业“微笑曲线”,提升园区产业链竞争力。产业融合发展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趋势,是园区产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特征。
二、园区招商要精细化运作
招商问题一直是困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发者的难题,而且招商工作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园区命运。
首先是园区必须有精准定位,明确招商类型,建立园区招商项目信息库,进行定向式的招商;其次是园区招商必须系统化运作,围绕产业招商构建全方位的服务能力,细化产业项目招商的流程和规范,使整个招商工作更具系统性和有序性。
三、园区开发要懂得资本运作
缺资金,一直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发过程中的首要难题。虽然国家和地方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很大,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发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园区从土地开发、物业开发到产业孵化、产业扶持等所需要的资金量是很大的,而且投资回报期长。因此,可以说园区开发的过程都离不开资金的推动。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发融资不断出现新的模式。如园区开发除可以采用银行贷款、财政拨款、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传统融资模式之外,也可以采用信托融资、基建基金、股权私募基金、融资租赁等新兴模式。再比如产业孵化和产业扶持方面,园区可以通过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等进行融资。
打造多样化的融资体系,已成为园区形成集聚效应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那么,对于园区来说应该怎么做呢?
园区开发者要将自己定位为产业投资商,以较少的资金带动更多社会化资金的进入,从而形成一个大的资金池,以土地入股、物业入股、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形式投资园区企业,从而形成资本运作—园区开发—产业集聚之间的良性循环。值得关注的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发者如何尽可能地挖掘民间资本,因为民间资本将是园区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所以,园区开发者必须掌握“资本运作”。
四、园区要重视软环境建设
纵观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很大一部分还处于初级阶段,园区多以硬环境建设为主,很少涉足产业开发和培育,而园区为企业能提供的也只是物业服务,只扮演房东角色,距离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还很远。但从长远来看,园区的软环境建设越来越成为园区吸引优质客商入驻的重要砝码。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开发者来说,围绕园区的核心定位打造一系列公共服务平台,如融资、技术、设备、市场、人才等,不仅有助于入园企业降低运营成本,促进企业创新、开拓市场,也能够增加园区企业的经营效益,提升园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其实,目前很多园区开发者已意识到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也为之展开了相应的规划和建设。
五、园区要融资更要融智
知识和智力资源被视为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和培育的核心资源,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智力资源的恰当引进,其价值有时会超过单纯的投资项目。对于处在发展初级阶段的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来说,高端人才的短缺是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来说,既懂管理又懂经营、既懂文化又懂商业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是稀缺的,所以,园区开发者除了通过构建人才引入机制和人才服务环境吸引人才集聚,更需要通过引入智力资源,建设完备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促进人力资源的集聚与开发,从而为园区产业升级提供持久的动力。
总之,对于处在转型升级阶段的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来说,无论是新建园区,还是现有园区的转型升级,都应该着眼于长远,“加减法”同时做。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我国战略转型的大势,实现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的目标。
(本文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传文化财富研究院供稿)
上海文创园区:“三创”模式打造“文创社区”
这个周末,又一个文创园区中成智谷宣布开幕。
它是园区,但没有围墙,高低错落的绿丘,让灵感跌宕起伏。绿草如茵的足球场,人们在那里释放压力。儿童苗圃里的多种植物和可爱的小动物是孩子们寓教于乐的大自然课堂。同时,它更是一座文化工厂,一座创意工坊,一座众创基地,更是一座创新与创意跨界融合的试验场。它将一切你能想到和想不到的事物进行跨界糅合;在远离中心城区地带,以园区的功能替代其部分城市功能的缺失;在文化、创意与创新领域,包括建筑空间与内容平台层面上,进行着富有积极意义的探索。
◎园区发展新模式 时代呼唤“三创”园区诞生
众所周知,“中国制造”的软肋是工业设计力量的薄弱。“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依赖于工业设计实力的不断提升。为培养更多优秀设计人才,为“中国设计”输送更多新鲜血液。中成智谷将联手知名工业产品设计公司合作开设“创新工业设计”课程,聘请最前沿的国内外设计大咖,通过实际操作案例,结合个人实战体验,提供最佳设计实训场所,从而真正助力毕业生所学即能所用,毕业即实现就业。
不仅如此,中成还将设立1000万元人民币的“创客基金”,拿出3000平米空间作为“创客空间”,携手来自名校名企的设计界精英,为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最具操作性的创业平台。
中成的这些探索,正好符合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化创意”的时代背景之下,以“创新、创业、创意”为主题的“三创”园区新模式。
10多年来,上海文创园区的发展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趋势,也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从单一到多元、从环闭到开放的发展格局。经过十多年孜孜以求的探索,上海文创产业成绩斐然。其中最为显著的成果,是涌现出一批远近闻名的示范型园区,形成了一整套成熟有效的园区开发、运营模式。上海文创产业园区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发展,也正面临着新一轮的转型升级。
“三创”园区的诞生意味着,上海文创园区的发展已经完成了从1.0时代到2.0时代的过渡,并正式进入到园区3.0时代。也就是说,园区发展特征从最初的以“文化创意产业要素集聚”,演变为以“文化创意产业要素融合渗透”,再上升到如今“以文化创意产业要素辐射联动”,逐渐打破园区固有的环闭式发展理念,从而形成创意社区、创意生活和创意消费。在互联网+为产业背景的助力推动下,3.0时代的园区发展更是呈现出不同与以往园区发展模式的本质裂变。互联网、电商的发达,推动了文创园区的发展日益倾向于体验型生活社区的发展。当越来越多的消费需求可以在线上轻松解决和满足时,人们就对线下的消费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刺激了更多更好玩、更有趣、更丰富的线下体验的诞生。文创园区的发展也逐渐朝着商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体验型、生活型、休闲型的业态趋势发展。呈现出产、学、研、商、文、旅一体化,园区、商区、街区、校区联动发展,文化、技术、金融高度融合的新格局。
◎产城融合新推动 “文创园区”变身“文创社区”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人口被导入到远离中心城区的地带,并形成了新的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因此,这些地区,一方面面临着人口导入过快,另一方面则是与之相匹配的精神文化消费设施的匮乏,新的消费矛盾需求由此产生。因而,一种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的宜居、宜业、宜文的新型文创社区在位于上海的中环与外环之间顺势而出。
位于中环的“中成智谷”用精准的“一谷三汇”的定位,打造智慧谷(商务办公)、乐居汇(家装家居)、乐喜汇(婚庆喜典)、乐童汇(儿童体验)的综合型文创园区。看似关联不大的三个内容板块,其实正好串联起人生最重要的十年(25岁~35岁),我们一生当中至关重要的三件大事差不多都是在这十年里完成。因此,这三个方向就是中成智谷目的性消费客群的来源,因为消费群体接近从而建立起人流共享的生态消费圈。一批如星球影棚(多档热门综艺制作商)、醇情百年(婚庆产业一站式会馆)、云空间(国内秀场资源线上集成商)、UPBOX激战联盟(专业足球场地运营商)、唯一视觉(国内首屈一指的互联网婚纱旅拍公司)、麦当劳汽车得来速餐厅、罗森便利超市等一批文化创意类的商户纷纷入驻中成。以提供集空间展示、管理、预定为一体的线上线下服务,城市公用文化空间的整合者云空间为例,云SPACE在中成智谷租赁了1700多平方米的秀场空间,拥有12米层高空间,采用国家级大型秀场同等规格配套设施设备,领先的灯光、空调控温设备,兼具时装走秀、展览展出、新品发布、歌舞演出、舞台活动等多个功能展示空间。预计,云SPACE在中成智谷的全年活动不少于200场。这些优质商户的入驻,不仅为园区的招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也为园区集聚了大量的人气。在远离市中心的区域,以园区的功能替代起部分城市功能的缺失,这样的园区不是自娱自乐、孤芳自赏的封闭式园区,而是一座开放、多元、包容的社区型园区,集合商业、文化、旅游、生活、休闲、健身等为一体,不仅对城市功能的有机补充,更是一座生活化、亲民化、大体量、综合性的大型生活社区。
◎城市再生新探索 工业遗存保护利用和科技生态有机开发
上海的文创园区发展基本上是在对工业遗存保护利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保护利用,就是对工业遗存的有效梳理,遵循原真性、可识别性、可逆性和安全性的原则进行有机再生。中成智谷的改造也遵循了这一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创新式跨越发展。
中成智谷的前身,是创立于1959年新中国最早的成套设备进出口(上海储运)分公司旧仓库,曾经,这里见证了共和国外交风云与对外经济援助的荣耀。半个世纪的历史遗存,镌刻时光的建筑,那泛着时代印记的红色砖墙,和高高拱起的半圆形屋顶,似还在述说那风流云散的传奇往事。
独一无二的建筑理念,融汇于大气磅礴的历史建筑;非凡脱俗的想象力,渗透于精雕细琢的空间细节。精致的宁静与灵动的巧思在这里完美邂逅,成就了中成智谷罕有其匹的风尚韵味,在时尚与传承之间流转辉映,也成就了中成智谷在建筑空间表现上最大的特色。
对于旧建筑,中成不仅给予完整保留,同时也予以创新式的利用。通过解构的方式,将现有体量较大的建筑分解成体量较小的相对独立的建筑,形成具有工业文化特质的新感觉。运用了切割理念,化整为零,像切法式长棍一样,将一个跨度大、层高高的仓库,切割成一个个小独栋,每个在1000~2000平米之间不等。就这样一共形成了九栋独栋建筑。每栋共分四层,都拥有自己专属的楼梯和电梯。每个单元配置独立的花园和露台,作为室内空间的延伸与升华,在紧张繁忙的办公时光,亦能享受从容与自在。这样的空间对于向往“大隐隐于市”的设计师们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
中成园区内还保留了一段中国最早的铁轨——淞沪铁轨。淞沪铁路于1876年正式通车时,由于此前中国从来没有过铁路,铁轨两旁观众“立如堵墙”。淞沪铁路不仅对于上海乃至于对近现代的中国,都是一个历史兴衰的见证者。中成园区对如何更好地保留这段铁轨,并让他在今天也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动足了脑筋。在铁轨穿梭园区的不同节点上,中成都精心布置了不同的“火车”作为节点标记。循环再利用的绿皮火车,稳稳地停靠在园区步道旁的一段淞沪铁轨上。狭小的车厢空间,虽略显局促但绝对秩序井然。在绿皮火车餐厅内的用餐体验,新鲜而有趣。这里原先是沿淞沪铁轨的一段杂草丛生的菜地,在经过刨耕、翻新和整理后,开始种植起各类蔬菜绿植,挖起了鱼塘、搭起木栈桥、修起了田间小径,变身为对孩子们进行自然教育、感受生命体验的最佳实践基地“火车菜园”。
在中成掌门人何增强看来,中成智谷努力在做的,是创造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在急速城市更新时代中的精神与文化场所的补缺,一种在快速更新变革时代的慢生活体验,一种在物质极大丰富、科技高度发达背后精神的依托和慰藉。
第二篇: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概述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概述
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大特征是集聚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则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自北京、上海率先建立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来,其他城市纷纷依据自身优势和产业特点加快园区建设,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尽管园区规模和发展模式大相径庭,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确实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我们有必要对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做出宏观的扫描,总结其中的利弊得失,为今后的园区建设提供一些针对性建议。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提出。创意产业最早兴起于英国,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集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两个概念于一身,涵盖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经济活动,即能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高度的经济价值,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
目前,我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各地根据其产业优势和发展需要分别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分类。北京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82个行业小类和6个行业中类纳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上海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划分为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资讯策划创意、时尚消费创意五大重点行业,涉及国民经济统计中的38个中类行业,55个小类行业。杭州在《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中将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划分为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8个行业,涉及92个国民经济代码小类。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中将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影视文化类、电信软件类、工艺时尚类、设计服务类、展演出版类、咨询策划类和科研教育类八大类,21中类,涉及80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近几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取得较大成就。2008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保持了稳步增长,涌现出一批增长速度快、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应对有力的创意企业,这些创意产业的骨干企业在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平均达到79.23%,平均利润率达到31%,成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中坚力量。2009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上半年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率达到17%,远高于7.1%的GDP增长水平。就文化创意产业的某些行业来说,2008年,中国电影产量达到406部,跻身世界前三名;电影票房攀升到创纪录的42.15亿元,同比增长8.88亿元,首次进入全球电影市场前10名;出版物印刷业销售产值976.9亿元,企业利润总额已达50.2亿元;网游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83.8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76.6%,同时还为电信、IT等行业带来高达478.4亿元的直接收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发展特征之一是产业集聚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则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主要构成包括文化创意方面的企业、提供高新技术支持的企业、国际化的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以及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公司等。这些相互接驳的企业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集群发展,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条,对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实际意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一种地方根植性网络,一个关键性特征就是内部个体、企业、供应商、顾客以及其他机构间的互动、互补,通过给予产业区内个体和企业广泛的尝试机会、降低创新成本与风险、增强集体学习机制、扶持企业衍生,赋予产业区创新活力,最终形成地方化知识和能力体系,这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自上海、北京两地最早发展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来,各地纷纷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对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资源的综合多样利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综述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着,各地依据自身优势和实际情况纷纷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创意企业形成集聚发展的态势。本文选取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明显资源特色优势,并且政府明确提出要鼓励、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10座城市为例,分析我国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这10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成都、天津、青岛,它们也是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好的10座城市。
(一)园区发展总体概况
自2005年以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起步增长步入稳定快速增长的新阶段。2007年9月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十一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标志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统计,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从2004年的10.1%增长到2008年的11%。2009年1至9月份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值915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11.8%,从业人员达到102万人,同比增长37.2%。北京在“十一五”规划中拟定了35个文化创意集聚区。截至目前,北京市已通过认定挂牌的集聚区有21个,代表性园区有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北京798艺术区、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等。这些园区汇集了近万家文化企业,所形成的收入和税收以及带动的就业占据全市文化产业总数的绝大部分,并呈现出向周边辐射的态势,从主城区拓展到了13个区县,吸引一大批龙头企业相继入驻。从产业规模看,据初步统计,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以上近8000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13.7%。2006年首批认定的10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入
驻企业4687家。2006年园区企业营业收入为478.5亿元,利润为48.8亿元,上缴税金18.5亿元。
北京798艺术园区
在北京的东北角,有一个以上个世纪50年代建成的工厂命名的艺术区,这就是798艺术区。它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故又称大山子艺术区,原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此区域西起酒仙桥路,东至京包铁路、北起酒仙桥北路,南至将台路,面积60多万平方米。
目前叫798艺术区的这片厂区,是原电子工业部所属706、707、718、751、797、798等6个厂的区域范围。从50年代末到1964年,这个区域曾经叫做“718联合厂”,全称为“国营北京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上说的6个厂是联合厂的分厂。1964年,这6个厂开始独立经营,由联合厂一家一下改变为6个厂,直到2001年。2001年,除了751厂以外的5个厂与华融资产公司(控股)与751厂联合组成七星华电集团,统一管理这片区域。
从2001年开始,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开始集聚798厂,他们以艺术家独有的眼光发现了此处对从事艺术工作的独特优势。他们充分利用原有厂房的风格(德国包豪斯建筑风格),稍作装修和修饰,一变而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现今798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
中国(怀柔)影视基地
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东邻密云,南接顺义,西临101国道2公里,距北京45公里,距首都机场25公里,京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以中影集团电影数字生产基地为核心,将其周边1公里左右范围作为集聚产业发展的核心区,范围包括杨宋镇建设区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5.6平方公里;核心区外围是影视基地辐射区,范围包括庙城镇、雁栖镇、怀北镇、怀柔镇的部分区域和怀柔新城一部分区域。
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
位于德胜科技园区内、总体投资近3500万元。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结合首都的资源特点及功能定位提出的工作理念。DRC(设计资源协作)以政府宏观政策为指导,以北京科技研发与设计创新综合实力为依托,以企业和设计机构为服务对象,通过优化配置首都丰富的科技与设计资源,构筑市场化的资源共享模式,为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和设计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促进设计机构专业服务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北京市十个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
作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最早的上海市,已经成为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最迅速、总体实力最强、产业形态相对成熟的城市之一。2006年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纲领性文件。2008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下“逆市上扬”,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为3413.55亿元,总增加值为1048.75亿元,比2007年增长18.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66%。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上海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高城市创新活力的新增长点。上海的文化创意园区恰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产业领域涉及研发设计、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文化传媒、时尚消费创意等几大类。从2006年起,上海市政府共认定4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截至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达81个,代表性园区有田子坊、8号桥、、莫干山路50号等,总建筑面积250万平方米左右,入驻企业超过4000家,从业人员8万余人,累计吸引了近70亿元社会资本参与集聚区建设。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较为迅速,它4个国家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之一,已初步形成了以网络游戏、动漫、手机游戏和与游戏相关的产业链。为保持文化创意产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像抓汽车产业一样抓动漫产业”。截止2008年底,广东全省已建、在建和规划待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67个,入驻企业4000多家,园区数量
和入驻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市前列,其中广州市占据了34个,如滨水创意产业带、荔湾广州设计港、天河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基地、从化动漫产业园等。这些园区大致可分创意设计(含动漫设计)、展示交易、旅游休闲和工艺制造四大类,其中,创意设计类(含动漫设计)占主导地位。
1933老场坊
位于上海市溧阳路611号,由宰牲场改造而成。“老场坊”建于1933年,由英国建筑大师巴尔弗斯设计,由沪上知名的余洪记营造厂建造完成,建筑面积达2.63万平方米,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宰牛场,也被称为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远东第一宰牲场。这位英国建筑师当时在全世界共设计了3座风格相近的宰牲场。如今,在纽约和伦敦的两座建筑已经拆毁,上海这座就成为仅存的“硕果”,保存再利用成为一个创意的空间。
田子坊
田子坊位于中国上海市泰康路210弄。泰康路是打浦桥地区的一条小街,199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马路集市,自1998年9月区政府实施马路集市入室后,把泰康路的路面进行重新铺设,使原来下雨一地泥,天晴一片尘的马路焕然一新。在区委,区府的领导支持下,泰康路依据打浦桥地区的功能定位开始实施特色街的工程
上海8号桥
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卢湾区建国中路8-10号,占地7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园区由20世纪70年代所建造的上海汽车制动器厂的老厂房改造而成
莫干山路50号
是上海最具规模和质量的当代艺术社区,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不断地有画廊、设计公司、艺术机构和艺术家迁入,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氛围。M50是莫干山路50号的简称,原来是上海春明粗纺厂,位于苏州河南岸半岛地带,占地面积35.45亩,拥有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业建筑41000平方米。为近代徽商代表人物之一周氏的家庭企业一信和纱厂。解放后更名为信和棉纺厂、上海第十二毛纺织厂、上海春明粗纺厂。
2002年被上海市经委命名为“上海春明都市型工业园区”,2004年更名为“春明艺术产业园”。2005年4月被上海市经委挂牌为上海创意产业聚集区之一,命名为M50创意园。
深圳市很早就提出了“文化立市”、“创意深圳”的口号,积极构建“创意设计之都”,在巩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发源地”地位的基础上,加大对影视动漫制作、印刷、传媒、文化旅游业的投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正逐步走向高端化。截至2008年9月,深圳市规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0个,其中田面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怡景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等。深圳市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的经营主体以企业为主,仅3家由政府管理,其他均以企业为主体进行营运管理,民营企业已成为深圳市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的主导力量。
田面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
园区位处深圳CBD核心区,由原田面工业区旧厂房改造而成,占地面积1.5万平米,建筑面积5万平米,项目总体分两期开发建设,先后于2007年5月和2008年12月开业运营。由目前国内最大的工业设计产业链整合与运营服务商灵狮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独立投资运营。园区定位为以工业设计为主的创意产业园,打造具有创意设计、研发、制作、交易、展览、交流、培训、孵化、评估及公共服务等综合功能的创意设计文化产业园区。
怡景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
深圳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位于罗湖区,共占地面积42,000平方米。是中国唯一一家完全依托广播电视媒体市场运作化的国家级动漫画、游戏产业基地。深圳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 的建成,五年来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10年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国家最佳动画产业基地”。深圳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依托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强大的整体资源优势及条件完善的软、硬件设施,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引进国际培训机构、投资建设公共服务性技术平台,吸引国内有原创、有实力的动漫游戏企业,促进中国的企业生产出更有竞争力的原创品牌。
杭州市在2007年党代会上提出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目标,并于2009年5月颁布实施《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年-2015年)》,这标志着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08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79.86亿元,高于全市GDP增速6.6%,对GDP增加的贡献率为13.2%。其中八大重点行业实现增加值351.05%亿元,同比增长19.39%,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0.5%,比2007年提高0.6%。杭州市目前已创建较为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9家,正在规划建设15家,总建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有11家被列入浙江省集聚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这些园区的建成使用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集聚企业500多家,合同引进资金10多亿元。
LOFT49
位于杭州杭印路49号。古老的拱辰桥边,运河缓缓流过,运河岸上的梧桐疏枝,在冬阳下面,像一幅淡雅的风景画。站在杭州拱墅区政府办公楼上,看得到运河对岸,一批老企业厂房都沿运河陈列,距运河稍后的一片黑顶房子,就是“LOFT49”所在地。这个区域曾经聚集了杭一棉、杭州第一毛纺厂等10多家原来的大型国营工厂,上世纪90年代前,这里曾机器轰鸣。与许多大城市一样,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城市功能的转变,这个区域衰落
了。如今,这个聚集了近20家艺术和设计公司的创意区,像是这个外观朴素的区域开出的一朵奇异之花。
凤凰·创意国际
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创意路1号。它由原来的转塘双流水泥厂改造而成,总占地面积323亩。该项目将打造成为集创意产业办公、创意产品展览展示、时尚消费与休闲等为一体的时尚新地标和创意产业制高点。
丝连166
“丝联166”创意产业园区是由原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的旧厂房部分改造而成,该厂房建于上世纪50年代,占地2万平米,是省内第一个锯齿形厂房,是杭州发展工业特殊历史时期的标志之一,去年底已被认定为杭州工业遗产保护单位。“丝联166”依托运河历史文化和铁路遗址公园等现有资源,融合科技与艺术,打造一个集休闲观光、收藏出售于一体的创意基地。斑驳的红砖瓦墙,错落有致的工业厂房,纵横交错的管道,墙壁还保留着各个时代的标语。马路上穿着制服的工人与打扮时尚前卫的参观者相映成趣,历史与现实、工业与艺术在这里完美的契合在了一起。
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2006年南京市政府颁布实施《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发展建筑设计、广播影视、工艺美术、计算机软件设计、动漫游戏、广告设计、时尚设计、表演艺术、出版发行、工业设计十大行业。仅2009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大口径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59.88亿,占GDP的9%;小口径文化产业增加值61.66亿元,占GDP的3.5%。四年来文化产业增加值始终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全市目前已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41个,拥有数个国家级的动漫基地和园区,已连续两年扶持文化产业项目53个共约1891.8万元。代表性园区有创意东八区、南京1865等,其中创意东8区荣获2007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奖。
创意东八区
创意东八区是南京市“十一·五”规划都市型产业园区十大重点推进项目之一,也是南京市发展壮大创意产业的开篇之作。2006年初,1期在南京市经委、白下区政府的合力支
持下,是南京市人民政府、南京顺天实业公司联合打造的江苏首家都市型产业园区和省级重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被评为“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也是南京市发展都市型产业园区十大重点推进项目之一。
园区位于白下区月牙湖畔,风景秀丽,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对园区进行统一的规划、改造、招商及运营管理;建成后形成占地6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创意园区,计划吸纳150-200家创意企业,实现5000人以上的知识型人才就业
南京1865
南京1865创意园区位于南京东南部秦淮河畔的晨光集团,前身是清朝洋务运动期间的金陵机器制造局,有着中国“民族军事工业摇篮”之誉。1865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后,两江总督李鸿章移署金陵。为了强固国力,壮兵利器,投巨额银两,将苏州洋炮局迁来南京,在城南扫帚巷一带拆民房圈地,建造厂房数十间,其中有机器正厂、左厂和右厂、炎铜厂、木工大厂等,成立了金陵机器制造局。这里的一切建筑都被涂上浓厚的“兵工厂”色彩。
2009年成都市正式印发实施《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并提出到2012年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鼎立之城”。成都市重点发展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等七大行业。从2004年到2008年,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从232.54亿元提高到595.62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经济增速,在新兴产业三大主体产业中排行第二,也成为新兴产业中吸纳就业
能力最强的两大产业之一。目前成都市已建成或在建主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13个,代表性园区有画意村、红星路35号、浓村国际艺术村等。
画意村
画意村位于三圣街办万福村荷塘月色景区内,总占地35余亩,通过流转土地和利用闲置荒坡,由政府出资修建了24幢具有欧式建筑风格的乡村别墅,每幢别墅建筑面积180-200平方米,别墅的使用功能主要以绘画艺术为主,并兼顾办学培训。目前,已有22名知名画家先后入驻画意村并在此创作,有的画家已经创作出高水平作品。入驻的22名画家中分别来自成都市区、乐山、眉山及安徽等地的各大专艺术院校、各专业书画院,其绘画类别为国画、油画、版画、书法,画派风格人物、山水、花鸟等俱全。所入驻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占有一定的比例,入驻画家总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较强
红星路35号
根据国家“开发中国西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指导思想,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由文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斥资,对位于成都市红星路一段35号的原军区7234印刷厂厂房进行改造,以空间折点为理念,打造出中国西部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园“红星路35号”。
浓村国际艺术村
位于成都武侯大道的浓园国际艺术村是一片孕育艺术的自由的精神土壤,这里的幽静与平和仿佛一个世外桃源。创作本身不仅是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同时也需要一个孕
育艺术创作的环境,如果说,艺术家的造诣来自于作品的不断进步,那么浓园所唤起的正是创作者艺术生命的自我生长
除上述几个城市外,天津、青岛、重庆、西安、长沙、苏州、昆明、大连、石家庄、沈阳、济南等城市近年来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就。
(二)园区发展模式
目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从形成的原动力及其功能方面来看,主要分为政策导向型、艺术家主导型、开发商主导型、资源依赖型、成本导向型及环境导向型六种。1.政策导向型园区
政策导向型园区是指政府规划建设或大力推动并进行统一管理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是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重要方式。政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会通过政策调控、城市规划、关系协调等措施,营造有利于集群化的生态环境、经营氛围和产业链条。政府导向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般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良好的政策支持、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特定的园区发展方向。政府利用中心城区闲置的旧厂房或旧仓库加以改造,或新建一块区域进行规划,集中发展某类型文化创意产业,大量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为企业搭建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实行招商引资特殊优惠政策,吸引行业内重点龙头企业人驻,最终形成集聚区。但这类园区也具有不可避免的劣势,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管理园区会导致市场的调节作用较难发挥,管理者与企业缺少对话,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近几年来,我国各地政府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都相继规划和建造了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北京市规划了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杭州市政府规划建设了“杭州市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昆明市也着力打造14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艺术家主导型园区
艺术家主导型园区是指艺术家自动聚集和自动孵化后形成某个产业集聚后由政府或开放商统一管理,政府对已经形成的园区进行合理和有效的指导管理,把握好艺术生产社会标准效益,引导园区有效发展。这是创意产业园区最早的开发方式,得益于艺术家们专业知识的储备,园区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开发中被深度挖掘并凸显出来。艺术家开发力度十分有限,而且没有房地产开发和市场运作的相关知识,同样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实际运作中的帮助。但这类园区的弊端在于政府或开发商介入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原有的生态平衡,高涨的房租等导致一些入驻企业的退出,或与创意产业无关企业的进入。北京798艺术区、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上海M50、成都蓝顶艺术中心、深圳大芬村等都是此类园区。北京的798艺术区是由民间艺术家自发形成的。1995年-2001年期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教授租用了798工厂的闲置车间作为大型雕塑创作的场所,798艺术区由此揭开序幕。随后,798艺术区渐渐吸引了大批艺术家。2002年前后是艺术家进驻798艺术区的高峰时段,许多著名艺术家纷纷在此创建艺术工作室,使艺术区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798艺术区作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象征,大大提升了北京的城市形象。3.开发商导向型园区
开发商导向型园区是指由开发商投资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般由资本雄厚的民营企业或
私营企业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这种发展模式不仅操作方便、适用面广,而且节省人力物力、效率高,具有较好的市场调节作用,比起艺术家主导型的更易产生经济效益。但是这种开发模式往往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很少考虑社会效果和文化效果。开发商迫于资金压力会引进一些非文化创意类企业入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需要政府的规划和专家的指导。南京1912街区、创意东8区、上海8号桥、杭州乐富•智汇园等都是民营资本投资建设的。杭州乐富•智汇园是由一家房地产商将标准厂房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整体形象包装,吸引创意设计类企业入驻,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4.资源依赖型园区
资源依赖型园区是指根据资源富集情况来确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立。其中一类是依赖周边高校的学术、科研、人才资源,依托高校建立文化创意和产业园区,借助高校的学术、科研资源,将其迅速转化为创意产业资源。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园、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深圳大学3号艺栈等都是依托周边高校建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是全国第一家依托大学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园内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园中园,积极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转化。另一类是依赖附近业已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共享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资源,利用公共技术和孵化服务平台。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及成都数字娱乐产业园等,都是通过在原有高新科技产业园的基础上中加入一种新的要素或依托原有资源拓展新的产业领域,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打造新的产业链条,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效应。5.成本导向型园区
成本导向型园区是指创意企业或个人最初基于节约成本或资源共享而自发汇聚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或者以行业内龙头企业为核心主导,集聚一批中小企业发挥规模效应。这类园区一般集中在距离城市中心较为偏远的地区,既有适合创意产业创作的空间,也有低廉的房租。企业在特定区域集聚一般是基于成本导向的考虑:共享基础设施以节约成本,贴近客户以节约交易成本,互相交流以节约研发成本,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也会带来成本的下降。但是这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同质化程度较高,易造成重复建设,形成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成都的浓园国际艺术村、北村艺术村、苏州的动漫产业园区都是成本导向型园区。以杭州的LOFT49为例,2002年美国DI设计库中国公司最先发现并租住,吸引其入驻的重要原因是其低廉的租金,此后这里吸引了大批设计类企业,自发形成一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6.环境导向型园区
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配套设施,悠久的历史文化,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及宽松、自由、活跃的环境,这些因素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条件。一些被遗忘的老厂房和旧仓库也是城市文脉的一部分,曾经创造过辉煌,融入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生力量”,改造旧的厂房和仓库能够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是目前我国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创意人才一般追求自由、宽松的环境。美国经济学家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认为,一个能够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地区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宽容(Tolerance),即城市环境开放的、多样化的、有活力的地区在建构、吸引创意人才方面更具优势。
当然,上述六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模式没有严格的划分界限,当条件成熟时可能会发生模式转换和混合。例如艺术家由于创作灵感形成的集聚区,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被政府或开发商接管,由于租金上涨和创作环境改变,艺术家们出于成本的考虑或环境因素被迫离开原有园区,寻找成本导向型或环境导向型园区。但是,单一的园区发展模式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弊端,政府、开发商或艺术家主导的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应当探索建立新型的官产学结合的“铁三角”模式,努力搭建互利共赢的、具有良性循环功能的和园区自身特点的“食物链”和“生态环”。澳大利亚的昆士兰科技大学(QUT)的创意产业园区(Creative Industries Precinct-CIP)是一个典范。CIP是澳大利亚第一个由政府与教育界共同为发展创意产业而合作的项目,投资六千万澳币(其中一千五百万澳币由昆士兰省政府资助),耗时三年建造,于2004年五月正式启用。这是一个由产官学共同合作而形成的园区,不仅试图培育澳洲的创意产业人才,同时运用其学术资源与官方关系影响着澳洲在创意产业发展上的走向。
(三)园区发展特点
纵观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近几年来的发展,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不少地区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总体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园区发展速度快,数量多。自2005年以来,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迅猛发展,数量不断增加。仅上述10座城市规划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近300家,而达到这一数字不过用了四五年时间。全国各地大兴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风,这一方面说明全国各地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下大力气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使文化创意产业在短时间内形成群体竞争优势和集群效应。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不少地方政府过于重视有形的园区建设,可能忽视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无形支持。
二是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除政府给予直接和间接的投资外,各种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以及社会团体等纷纷投资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杭州市政府规划的“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例,其中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西溪创意产业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园产权性质为国有,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为集体投资,创意良渚基地为民营资本投资,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及下沙大学科技园为国有、民营合资型。
三是入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居多。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自身资金和资源能力有限,往往被产业园区低廉的租金和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所吸引进而入驻园区。据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对上海市首批挂牌的75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10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34家,占总数的30.91%,私营企业47家,占总数的42.73%,而国有企业仅4家,占总数的3.64%。国有企业由于种种原因缺乏活力和创意,在创意企业中占据很小的比例,而民企和私企规模小、灵活性好,聚集了较多的创意类人才。可以说,中小型民营企业或私营企业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三、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形成和发展对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提供创意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种信息、人才、发明和市场需求,由此把相关的各种企业、研发机构、大众传媒、工作室、艺术家俱乐部、服务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等组合在同一个空间。这样不但降低了开发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形成许多新的生产力组合,有力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但是,应当指出的是,目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各地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集群发展的唯一模式。产业园区只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之一,但目前其他发展模式尚未形成。单一的园区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文化创意创意产业的发展,但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虽然它在促进园区内部产生集群效应,具有外部竞争性。但相对来说,这是一种静态的竞争力。它们与园区外部及其他行业的互动性较差,促进效果有限,而且很难与周围社区居民产生交互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包含的范畴是极为丰富的,产业内各行业的发展模式各不相同,单一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很难适应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需要,多种模式共存才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最终选择。其次,不少产业园区的功能和定位不清晰,重复建设严重。大多数产业园区遵循政府导向的模式,盲目跟风建设,缺乏领军式的企业,缺乏特色。纵观各地已建或将建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形态相似,势必造成集群的资源分散和产业的恶性竞争,最终不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的现状是只要一谈到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动漫和数字娱乐,各地的动漫产业园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仅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划的各类动漫基地多达42个,而真正产生集聚效果的不多。
最后,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不明显。园区内集聚的文化创意类企业数量少,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局限于地理空间意义上的集聚,而非产业集聚,没有形成完整地产业链。同时,不少开发商主导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迫于盈利的压力,放宽园区的进入门槛,允许一些非创意类企业进驻,这将导致园区内文化创意生态环境被破坏,起不到产业集聚发展的效果。
针对上述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我们从两方面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从宏观政策层面上来讲,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植力度,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园区建设和准入制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更要重视质量,通过政府授权挂牌的形式可以有效保证真正的创意企业入驻,而淘汰那些非创意企业,维护产业园区内的生态平衡。其次,政府应当完善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我国的创意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资金、信息、管理经验和业务渠道,独立生存能力不强,这些特点决定了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政府应当在税收、融资、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适当优惠和扶持。
从微观操作层面来讲,第一是要坚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色。要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创意产业园区,必须对园区的功能和特色有明确的定位。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往往集聚了数十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园区的定位必须坚持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避免同质化和恶性竞争,这样才能有利于各园区的健康发展。第二是加强园区内中介机构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绝非单纯地理和空间意义上的集合,而应的是互相联系、竞争合作的网络,中介机构是园区内
企业之间形成竞合网络的纽带。通过中介组织可以使企业之间交流合作增多,从而形成良好的竞合网络,吸引更过企业的入驻,推动园区不断发展。第三是构筑园区内完整的产业链。园区内部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中介组织最大限度的整合共享资源,形成创新能力和创新网络,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并产业链条形成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和合作,实现园区整体外部竞争力和产业实力的提高。
总的来说,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一条必由之路,但这条路怎么样才能走得好、走得远,还需要学界和业界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指导。
第三篇: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目前,上海共有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其他省市相比,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起步较早,数量较多,规模也比较大。
根据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年检报告,上海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营业收入、税收、入驻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等均有大幅度提高,平均租金稳中有降。
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总产出3900亿元,其中园区产出672.8亿,约占总产出的20%;园区主营收入50%来自租金。
园区产业主题特色鲜明
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题特色鲜明。
15家文化产业园区中,7家以网络、数字多媒体为主题;3家以“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3家以文化艺术原创和艺术品经营为主题;1家以演艺产业和影视产业为主题。
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中,也有不少特色主题创意产业园。比如以动漫文化为特色的宝山动漫衍生产业园,以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为特色的花园坊,以雕塑艺术为特色的红坊,以建筑设计业为主题的环同济集聚区等。
老厂房是重要载体
上海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约2/3由老厂房改建而成。
老厂房是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载体,也是上海原生态创意产业的集聚地。目前,如八号桥、M50、田子坊等由老厂房改建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成为了具有上海地标意义的“人文景观”,在全国范围内也颇有知名度和“样板”意义。
目前,一些沪上知名的创意产业园区正利用集聚效应所形成的辐射功能,逐渐向街区和社区发展转型。典型的如田子坊,它将创意产业与商业、旅游业、文化、居民生活等有机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也为改善居住环境、探索城市旧区改造新模式创造了条件。
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
近些年来,创意园区的功能从物业管理服务向产业要素服务转变。上海版权交易中心、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市动漫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的专业化创意服务平台先后出现。据统计,沪上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共建
其次是就业人数不平衡。77个集聚区的总就业人数为15.53万人,其中环同济设计创意集聚区(30000人)、泰晤士小镇(15216人)、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10000人)、天地软件园(9000人)、上海动漫衍生产业园(7000人)、SVA越界创意产业园(5000人)等6个园区占了总就业人数的49%。
三是经济效益高度集中在少数园区。77个园区总收入672.8亿,其中环同济设计创意产业集聚区(140亿)、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120亿)、上海动漫衍生产业园(35.7亿)等3个园区就占到园区总营业收入的43%。
四是区域分布不平衡。95%的市级创意产业园区集中在中心城区,城、郊园区在租金上差异显著,最高租金(12.15元/平方米/天)与最低租金(0.45元/平方米/天)相差27倍。
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心城区利用老厂房改造不同,郊区的创意产业园区多为新建。转型需要迫使企业家自发探索新模式,园区建设更遵循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市政协认为,对那些需要大空间,对成本敏感的产业,或者需要与长三角市场对接的产业,郊区可以提供更多选择。
建议
产业政策要体现“设计之都”理念
论及产业园区发展,市政协的报告首先明确了三个观念:一,园区是企业的园区,而非政府的园区;二,园区的意义在于营造产业共生环境,而非单纯让企业扎堆;三,园区发展要整合社会资源,不能单纯依赖政策布局。此外,报告还提出了更细致的操作建议。
加强准入和评估上海的创意产业园区有相对严格的准入机制,项目立项前,需由专家把关评审,确认符合条件后再挂牌。市政协建议,今后将园区运营管理者的职业认证纳入到立项前评审。因为园区运营者是战略管理人才,充当着“舵手”角色,他们的个人经历、职业背景和决策思路对于园区发展有重大影响。
上海建立了创意产业园区信息、统计、年审网上报送系统,有些区县还创建了集聚区发展评估体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园区的经营情况。但这些年审或评估架构,有的是企业自行上报,有的是政府执行操作,尚缺少第三方客观、公正的评价。市政协认为有必要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估。
纳入城市发展主体框架创意产业在上海始终处于“任何部门都能管,任何部门都管不好”的状态。市政协建议将支持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纳入城市发展主体框架进行设计,从社会、经济、法律等各个方位来构建创意产业的政策体系。
作为联合国创意城市联盟所授予的“设计之都”,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政策应体现“设计之都”理念,在战略层面明确产业导向,引导政府资本、社会资本和私人资本的投资方向、投资趋势和投资重点,向有利于以“设计”为理念的重
第四篇: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概述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概述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要载体和依托,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国内各城市纷纷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园区的发展模式可分为政策导向型、艺术家主导型、开发商主导型、资源依赖型、成本导向型及环境导向型六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呈现出速度快、数量多,投资主体多元化及中小型民营企业为园区主体的发展特点。同时,园区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字]文化创意产业
园区
发展模式
特点 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大特征是集聚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则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自北京、上海率先建立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来,其他城市纷纷依据自身优势和产业特点加快园区建设,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尽管园区规模和发展模式大相径庭,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确实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我们有必要对国内文化创意 1
产业园区的发展做出宏观的扫描,总结其中的利弊得失,为今后的园区建设提供一些针对性建议。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提出。创意产业最早兴起于英国,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集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两个概念于一身,涵盖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经济活动,即能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高度的经济价值,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目前,我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各地根据其产业优势和发展需要分别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分类。北京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82个行业小类和6个行业中类纳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上海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划分为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资讯策划创意、时尚消费创意五大重点行业,涉及国民经济统计中的38个中类行业,55个小类行业。杭州在《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中将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划分为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8个行业,涉及92个国民经济代码小类。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中将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影视文化类、电信软件类、工艺时尚类、设计服务类、展演出版类、咨询策划类和科研教育类八大类,21中类,涉及80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近几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取得较大成就。2008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保持了稳步增长,涌现出一批增长速度快、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应对有力的创意企业,这些创意产业的骨干企业在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平均达到79.23%,平均利润率达到31%,成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中坚力量。2009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上半年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率达到17%,远高于7.1%的GDP增长水平。就文化创意产业的某些行业来说,2008年,中国电影产量达到406部,跻身世界前三名;电影票房攀升到创纪录的42.15亿元,同比增长8.88亿元,首次进入全球电影市场前10名;出版物印刷业销售产值976.9亿元,企业利润总额已达50.2亿元;网游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83.8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76.6%,同时还为电信、IT等行业带来高达478.4亿元的直接收入。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发展特征之一是产业集聚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则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主要构成包括文化创意方面的企业、提供高新技术支持的企业、国际化的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以及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公司等。这些相互接驳的企业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集群发展,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条,对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实际意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一种地方根植性网络,一个关键性特征就是内部个体、企业、供应商、顾客以及其他机构间的互动、互补,通过给予产业区内个体和企业广泛的尝试机会、降低创新成本与风险、增强集体学习机制、扶持企业衍生,赋予产业区创新活力,最终形成地方化知识和能力体系,这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自上海、北京两地最早发展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来,各地纷纷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对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资源的综合多样利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综述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着,各地依据自身优势和实际情况纷纷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创意企业形成集聚发展的态势。本文选取了文化创意产业发
展基础较好、具有明显资源特色优势,并且政府明确提出要鼓励、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10座城市为例,分析我国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这10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成都、天津、青岛,它们也是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好的10座城市。
(一)园区发展总体概况
自2005年以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起步增长步入稳定快速增长的新阶段。2007年9月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十一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标志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统计,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从2004年的10.1%增长到2008年的11%。2009年1至9月份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值915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11.8%,从业人员达到102万人,同比增长37.2%。北京在‚十一五‛规划中拟定了35个文化创意集聚区。截至目前,北京市已通过认定挂牌的集聚区有21个,代表性园区有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北京798艺术区、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等。这些园区汇集了近万家文化企业,所形成的收入和税收以及带动的就业占据全市文化产业总数的绝大部分,并呈现出向周边辐射的态势,从主城区拓展到了13个区县,吸引一大批龙头企业相继入驻。从
产业规模看,据初步统计,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以上近8000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13.7%。2006年首批认定的10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入驻企业4687家。2006年园区企业营业收入为478.5亿元,利润为48.8亿元,上缴税金18.5亿元。
作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最早的上海市,已经成为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最迅速、总体实力最强、产业形态相对成熟的城市之一。2006年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纲领性文件。2008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下‚逆市上扬‛,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为3413.55亿元,总增加值为1048.75亿元,比2007年增长18.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66%。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上海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高城市创新活力的新增长点。上海的文化创意园区恰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产业领域涉及研发设计、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文化传媒、时尚消费创意等几大类。从2006年起,上海市政府共认定4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截至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达81个,代表性园区有田子坊、8号桥、创意仓库、M50等,总建筑面积250万平方米左右,入驻企业超过4000家,从业人员8万余人,累计吸引了近70亿元社会资本参与集聚区建设。
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较为迅速,它4个国家网络
游戏和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之一,已初步形成了以网络游戏、动漫、手机游戏和与游戏相关的产业链。为保持文化创意产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像抓汽车产业一样抓动漫产业‛。截止2008年底,广东全省已建、在建和规划待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67个,入驻企业4000多家,园区数量和入驻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市前列,其中广州市占据了34个,如滨水创意产业带、荔湾广州设计港、天河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基地、从化动漫产业园等。这些园区大致可分创意设计(含动漫设计)、展示交易、旅游休闲和工艺制造四大类,其中,创意设计类(含动漫设计)占主导地位。
深圳市很早就提出了‚文化立市‛、‚创意深圳‛的口号,积极构建‚创意设计之都‛,在巩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发源地‛地位的基础上,加大对影视动漫制作、印刷、传媒、文化旅游业的投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正逐步走向高端化。截至2008年9月,深圳市规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0个,其中田面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世纪工艺品文化广场、怡景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汉玉立体艺术创意园等4个园区位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第二批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深圳市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的经营主体以企业为主,仅3家由政府管理,其他均以企业为主体进行营运管理,民营企业已成为深圳市文化产业园区
和基地建设的主导力量。
杭州市在2007年党代会上提出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目标,并于2009年5月颁布实施《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年-2015年)》,这标志着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08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79.86亿元,高于全市GDP增速6.6%,对GDP增加的贡献率为13.2%。其中八大重点行业实现增加值351.05%亿元,同比增长19.39%,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0.5%,比2007年提高0.6%。杭州市目前已创建较为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9家,正在规划建设15家,总建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有11家被列入浙江省集聚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这些园区的建成使用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集聚企业500多家,合同引进资金10多亿元。其中杭州市政府重点规划建设了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西溪创意产业园等10个园区。
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2006年南京市政府颁布实施《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发展建筑设计、广播影视、工艺美术、计算机软件设计、动漫游戏、广告设计、时尚设计、表演艺术、出版发行、工业设计十大行业。仅2009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大口径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59.88亿,占GDP的9%;小口径
文化产业增加值61.66亿元,占GDP的3.5%。四年来文化产业增加值始终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全市目前已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41个,拥有数个国家级的动漫基地和园区,已连续两年扶持文化产业项目53个共约1891.8万元。代表性园区有创意东八区、南京1865、南京石城现代艺术创意园、南京高新动漫等,其中创意东8区荣获2007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奖。
2009年成都市正式印发实施《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并提出到2012年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鼎立之城‛。成都市重点发展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等七大行业。从2004年到2008年,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从232.54亿元提高到595.62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经济增速,在新兴产业三大主体产业中排行第二,也成为新兴产业中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的两大产业之一。目前成都市已建成或在建主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13个,代表性园区有画意村、红星路35号、蓝顶艺术中心、浓村国际艺术村等。
天津市从2007年起开始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门类规划和发展。经过两年的努力,天津市创意产业已进入全速发展时期。截至目前,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共有注册单位1.1万家,从业人员23万人,资产总额达1100亿元。
全市已建设了近20个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代表性园区有天津凌奥创意产业园、6号院创意产业园、河北区大悲院创意产业集群、华轮创意工场等。这些园区吸引了国内外数百家知名企业入驻,部分园区的企业进驻率已达100%,一批代表着国际一流水平、极具核心竞争力的创意产品问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近年来,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青岛市已有文化创意企业1.2万余家,2008年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319.4亿元,同比增长22.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19%,占全市服务业生产总值的19.48%,成为青岛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截至2009年一季度,青岛市共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9个,总投资额119.7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了150万平方米。重点建设了中联创意广场、1919创意园、中联2.5产业园、青岛国际工艺品城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涵盖了创意设计、文化产品生产销售、影视动漫、休闲娱乐等重点文化行业,初步形成了青岛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
除上述10个城市外,重庆、西安、长沙、苏州、昆明、大连、石家庄、沈阳、济南等城市近年来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就。
(二)园区发展模式
目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从形成的原动
力及其功能方面来看,主要分为政策导向型、艺术家主导型、开发商主导型、资源依赖型、成本导向型及环境导向型六种。1.政策导向型园区
政策导向型园区是指政府规划建设或大力推动并进行统一管理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是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重要方式。政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会通过政策调控、城市规划、关系协调等措施,营造有利于集群化的生态环境、经营氛围和产业链条。政府导向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般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良好的政策支持、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特定的园区发展方向。政府利用中心城区闲臵的旧厂房或旧仓库加以改造,或新建一块区域进行规划,集中发展某类型文化创意产业,大量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为企业搭建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实行招商引资特殊优惠政策,吸引行业内重点龙头企业人驻,最终形成集聚区。但这类园区也具有不可避免的劣势,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管理园区会导致市场的调节作用较难发挥,管理者与企业缺少对话,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近几年来,我国各地政府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都相继规划和建造了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北京市规划了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杭州市政府规划建设了‚杭州市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昆明市也着力打造14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艺术家主导型园区
艺术家主导型园区是指艺术家自动聚集和自动孵化后形成某个产业集聚后由政府或开放商统一管理,政府对已经形成的园区进行合理和有效的指导管理,把握好艺术生产社会标准效益,引导园区有效发展。这是创意产业园区最早的开发方式,得益于艺术家们专业知识的储备,园区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开发中被深度挖掘并凸显出来。艺术家开发力度十分有限,而且没有房地产开发和市场运作的相关知识,同样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实际运作中的帮助。但这类园区的弊端在于政府或开发商介入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原有的生态平衡,高涨的房租等导致一些入驻企业的退出,或与创意产业无关企业的进入。北京798艺术区、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上海M50、成都蓝顶艺术中心、深圳大芬村等都是此类园区。北京的798艺术区是由民间艺术家自发形成的。1995年-2001年期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教授租用了798工厂的闲臵车间作为大型雕塑创作的场所,798艺术区由此揭开序幕。随后,798艺术区渐渐吸引了大批艺术家。2002年前后是艺术家进驻798艺术区的高峰时段,许多著名艺术家纷纷在此创建艺术工作室,使艺术区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798艺术区作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象征,大大提升了北京的城市形象。3.开发商导向型园区
开发商导向型园区是指由开发商投资建设文化创意产
业园区,一般由资本雄厚的民营企业或私营企业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这种发展模式不仅操作方便、适用面广,而且节省人力物力、效率高,具有较好的市场调节作用,比起艺术家主导型的更易产生经济效益。但是这种开发模式往往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很少考虑社会效果和文化效果。开发商迫于资金压力会引进一些非文化创意类企业入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需要政府的规划和专家的指导。南京1912街区、创意东8区、上海8号桥、杭州乐富•智汇园等都是民营资本投资建设的。杭州乐富•智汇园是由一家房地产商将标准厂房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整体形象包装,吸引创意设计类企业入驻,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4.资源依赖型园区
资源依赖型园区是指根据资源富集情况来确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立。其中一类是依赖周边高校的学术、科研、人才资源,依托高校建立文化创意和产业园区,借助高校的学术、科研资源,将其迅速转化为创意产业资源。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园、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深圳大学3号艺栈等都是依托周边高校建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是全国第一家依托大学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园内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园中园,积极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转化。另一类是依赖附近业已形成 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共享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资源,利用公共技术和孵化服务平台。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及成都数字娱乐产业园等,都是通过在原有高新科技产业园的基础上中加入一种新的要素或依托原有资源拓展新的产业领域,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打造新的产业链条,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效应。5.成本导向型园区
成本导向型园区是指创意企业或个人最初基于节约成本或资源共享而自发汇聚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或者以行业内龙头企业为核心主导,集聚一批中小企业发挥规模效应。这类园区一般集中在距离城市中心较为偏远的地区,既有适合创意产业创作的空间,也有低廉的房租。企业在特定区域集聚一般是基于成本导向的考虑:共享基础设施以节约成本,贴近客户以节约交易成本,互相交流以节约研发成本,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也会带来成本的下降。但是这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同质化程度较高,易造成重复建设,形成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成都的浓园国际艺术村、北村艺术村、苏州的动漫产业园区都是成本导向型园区。以杭州的LOFT49为例,2002年美国DI设计库中国公司最先发现并租住,吸引其入驻的重要原因是其低廉的租金,此后这里吸引了大批设计类企业,自发形成一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6.环境导向型园区
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配套设施,悠久的历史文化,交通便利的地理位臵及宽松、自由、活跃的环境,这些因素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条件。一些被遗忘的老厂房和旧仓库也是城市文脉的一部分,曾经创造过辉煌,融入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生力量‛,改造旧的厂房和仓库能够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是目前我国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创意人才一般追求自由、宽松的环境。美国经济学家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认为,一个能够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地区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宽容(Tolerance),即城市环境开放的、多样化的、有活力的地区在建构、吸引创意人才方面更具优势。当然,上述六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模式没有严格的划分界限,当条件成熟时可能会发生模式转换和混合。例如艺术家由于创作灵感形成的集聚区,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被政府或开发商接管,由于租金上涨和创作环境改变,艺术家们出于成本的考虑或环境因素被迫离开原有园区,寻找成本导向型或环境导向型园区。但是,单一的园区发展模式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弊端,政府、开发商或艺术家主导的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应当探索建立新型的官产学结合的
‚铁三角‛模式,努力搭建互利共赢的、具有良性循环功能的和园区自身特点的‚食物链‛和‚生态环‛。澳大利亚的昆士兰科技大学(QUT)的创意产业园区(Creative Industries Precinct-CIP)是一个典范。CIP是澳大利亚第一个由政府与教育界共同为发展创意产业而合作的项目,投资六千万澳币(其中一千五百万澳币由昆士兰省政府资助),耗时三年建造,于2004年五月正式启用。这是一个由产官学共同合作而形成的园区,不仅试图培育澳洲的创意产业人才,同时运用其学术资源与官方关系影响着澳洲在创意产业发展上的走向。
(三)园区发展特点
纵观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近几年来的发展,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不少地区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总体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园区发展速度快,数量多。自2005年以来,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迅猛发展,数量不断增加。仅上述10座城市规划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近300家,而达到这一数字不过用了四五年时间。全国各地大兴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风,这一方面说明全国各地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下大力气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使文化创意产业在短时间内形成群体竞争优势和集群效应。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不少地方政府过于重视有形的园区建设,可能忽视了文化创意产
业发展所需要的无形支持。
二是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除政府给予直接和间接的投资外,各种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以及社会团体等纷纷投资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杭州市政府规划的‚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例,其中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西溪创意产业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园产权性质为国有,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为集体投资,创意良渚基地为民营资本投资,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及下沙大学科技园为国有、民营合资型。
三是入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居多。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自身资金和资源能力有限,往往被产业园区低廉的租金和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所吸引进而入驻园区。据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对上海市首批挂牌的75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10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34家,占总数的30.91%,私营企业47家,占总数的42.73%,而国有企业仅4家,占总数的3.64%。国有企业由于种种原因缺乏活力和创意,在创意企业中占据很小的比例,而民企和私企规模小、灵活性好,聚集了较多的创意类人才。可以说,中小型民营企业或私营企业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三、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形成和发展对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提供创意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种信息、人才、发明和市场需求,由此把相关的各种企业、研发机构、大众传媒、工作室、艺术家俱乐部、服务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等组合在同一个空间。这样不但降低了开发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形成许多新的生产力组合,有力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但是,应当指出的是,目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各地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集群发展的唯一模式。产业园区只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之一,但目前其他发展模式尚未形成。单一的园区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文化创意创意产业的发展,但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虽然它在促进园区内部产生集群效应,具有外部竞争性。但相对来说,这是一种静态的竞争力。它们与园区外部及其他行业的互动性较差,促进效果有限,而且很难与周围社区居民产生交互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包含的范畴是极为丰富的,产业内各行业的发展模式各不相同,单一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很难适应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需要,多种模式共存才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最终选择。
其次,不少产业园区的功能和定位不清晰,重复建设严重。大多数产业园区遵循政府导向的模式,盲目跟风建设,缺乏领军式的企业,缺乏特色。纵观各地已建或将建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形态相似,势必造成集群的资源分散和产业的恶性竞争,最终不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的现状是只要一谈到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动漫和数字娱乐,各地的动漫产业园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仅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划的各类动漫基地多达42个,而真正产生集聚效果的不多。
最后,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不明显。园区内集聚的文化创意类企业数量少,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局限于地理空间意义上的集聚,而非产业集聚,没有形成完整地产业链。同时,不少开发商主导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迫于盈利的压力,放宽园区的进入门槛,允许一些非创意类企业进驻,这将导致园区内文化创意生态环境被破坏,起不到产业集聚发展的效果。
针对上述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我们从两方面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从宏观政策层面上来讲,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植力度,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园区建设和准入制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更要重视质量,通过政府授权挂牌的形式可以有效保证真正的创意企业入驻,而淘汰那些非创意企业,维护产业园区内的生态平衡。其次,政府应当完善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我国的创意
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资金、信息、管理经验和业务渠道,独立生存能力不强,这些特点决定了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政府应当在税收、融资、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适当优惠和扶持。
从微观操作层面来讲,第一是要坚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色。要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创意产业园区,必须对园区的功能和特色有明确的定位。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往往集聚了数十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园区的定位必须坚持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避免同质化和恶性竞争,这样才能有利于各园区的健康发展。第二是加强园区内中介机构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绝非单纯地理和空间意义上的集合,而应的是互相联系、竞争合作的网络,中介机构是园区内企业之间形成竞合网络的纽带。通过中介组织可以使企业之间交流合作增多,从而形成良好的竞合网络,吸引更过企业的入驻,推动园区不断发展。第三是构筑园区内完整的产业链。园区内部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中介组织最大限度的整合共享资源,形成创新能力和创新网络,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并产业链条形成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和合作,实现园区整体外部竞争力和产业实力的提高。
总的来说,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一条必由之路,但这条路怎么样才能走得好、走得远,还需要学界和业界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指导。
第五篇:文化创意园区指南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办法及入驻的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房租补贴操作规程
(试行)
为贯彻实施《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深府〔2011〕175号)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规定,明确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办法及入驻的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房租配套补贴的有关政策措施,特制定本规程。
第一章认定标准及条件
第一条 本规程所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指集聚了一定数量具备自主创意研发能力的文化创意企业,能够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技术及服务平台,对区域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起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第二条申报认定“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完整的园区建设和发展规划,并符合深圳城市总体规划和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二)有明确的行业特色和定位,属于《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中确定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
(三)有合理规范的管理机构和运营机制,能够有效组织开展园区的建设、管理和运营;
(四)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体系,能为入园企业提供企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研发、交易推广、融资等公共服务;
(五)园区实际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建筑面积不低于1万平方米,入驻文化创意企业20家以上,并占全部入驻企业60%以上;
(六)建设和运营管理单位是法人单位;
(七)取得市发改委出具的社会投资项目核准文件;
(八)规范运营两年以上,且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第二章认定程序
第三条 申报“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的单位,应向区文化创意产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区文化创意产业主管部门初审后报送市文体旅游局审核,并提供以下资料:
(一)《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申请表》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代码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
(三)企业上一会计报表的审计报告;
(四)税务部门提供的企业上一的纳税证明及近三年内无违规证明;
(五)市发改委出具的社会投资项目核准通知书;
(六)市文体旅游局认为需要提供的其它材料。
以上材料均验原件存复印件,复印件按A4纸型制作,并装订成册,一式两份,加盖公章。
第四条 市文体旅游局应对申报单位组织现场考察,考察人员由至少2名工作人员和2名专家组成。考察后应当出具统一格式的书面报告并签名。
第五条 对符合评选标准的申报企业,市文体旅游局应邀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有关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按照本操作规程的认定标准,结合现场考察报告及相关审查报告,评审出提议名单。评审提议名单应报送市委宣传部审定。
第六条 市文体旅游局将审定的名单通过“深圳文化产业信息网”等有关媒体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由市文体旅游局授予申报单位“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称号。
第三章管理和考核
第七条 市文体旅游局对经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实行动态管理。每年3月底前,被认定的园区应将上一的发展情况及经营数据报市文体旅游局,市文体旅游局应定期对园区建设、管理和运营情况进行现场考核。
第八条 被认定的园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考核为不合格,并提出警告:
(一)经营管理不善,不能达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条件;
(二)投入不足,不能按计划为园区提供相关配套公共服务;
(三)擅自改变园区经营范围;
(四)有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法律、行政处罚的;
(五)其他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
第九条 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撤销其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称号,并且两年内不再受理其申请。
第十条 经认定的园区若发生以下重大变更行为之一,应在变更后15个工作日内将变更情况书面报市文体旅游局。如变更后不符合园区认定条件,市文体旅游局将撤销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称号。
(一)园区功能发生变更;
(二)园区的管理单位发生变更;
(三)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或基础设施发生变更;
(四)影响园区经营的其他变更。
第十一条 经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效期为5年(被撤销称号的除外),到期后按相关办法重新认定。
第四章 入驻企业房租补贴程序
第十二条 各区和新区给予经认定的园区入驻的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办公场地房租补贴的,市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给予1:1配套补贴。配套补贴最长期限不超过2年,最高金额不超过其办公场地房租的50%。
第十三条 申报房租配套补贴的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在深圳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主营业务属于《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中确定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
(三)上一营业收入不超过1亿元;
(四)已入驻经市文体旅游局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年以上;
(五)已获得区级专项资金给予的办公场地房租补贴。
第十四条 申报房租配套补贴的企业,应向区文化创意产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区文化创意产业主管部门初审后报送市文体旅游局审核,并提供以下资料:
(一)《深圳市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房租配套补贴申报表》;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代码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
(三)企业上一会计报表的审计报告;
(四)税务部门提供的企业上一的纳税证明及近三年内无无违规证明;
(五)企业与经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签订的办公场地房屋租赁合同;
(六)市文体旅游局认为需要提供的其它材料。
以上材料均验原件存复印件,复印件按A4纸型制作,并装订成册,一式两份,加盖公章。第十五条 市文体旅游局应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依法委托经认可的会计师事务所对申报材料的财务数据进行真实性审查。审查不通过的,予以退回并告知理由。
市文体旅游局根据审查结果,并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金预算安排,提出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房租配套补贴计划,提交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审议后,报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定。
第十六条 市文体旅游局根据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定的结果,会同市财政委下达配套补贴计划。
第十七条 获配套补贴的企业应向市财政委提交下列资料:
(一)企业收款账户,包括企业名称、开户银行、账号、联系人、联系电话、日期并加盖公章;
(二)企业收款收据。
市财政委按下达的配套补贴计划将补贴款拨入获补贴企业的收款帐户。企业收到补贴款后,直接冲减财务费用。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八条 本操作规程由市文体旅游局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财政委负责解释。第十九条 本操作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