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园区

时间:2019-05-12 21:2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意产业园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意产业园区》。

第一篇:创意产业园区

创意产业园区

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载体,其主要构成应有相关文化创意设计方面的企业,有提供高科技技术支持(如数字网络技术)的企业,有国际化的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还有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生产的企业和在文化经营方面富有经验的经纪公司等。这种相互接驳的企业集群,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环,对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实际意义。而目前以行政区域划分或行业分割方式构建的创意产业园区,毕竟会受到传统利益格局和资源配置的影响,难以达到理想的要素组合和产业的深化。

大多数大城市在实现工业化后,都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催化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创意产业已不仅是一个发展的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实。只有促进创意成果转化为经营资源,通过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进行深度开发,才能充分获取创意产业的效益。

发展创意产业的核心是要构筑创意产业链,并尽量拓展延伸,以形成规模,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要在较短的时间里领跑全国,赶上西方国家,就必须打造出若干符合市场规律的、完整的创意产业链,并围绕产业链培育出一批富有竞争力的创意产业集群。

例如,上海应以现有的创意产业集聚地为基础,加强区域和行业的协调,从完善创意产业链和优化资源配置出发,进行规划和整合,探索建立几个功能定位合理、具有明显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如上海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以浦东软件园为依托,以先进的科技水平、多样的艺术形式、健康的文化内容、现代的产业功能为发展主线,重点建设文化与高科技密切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意产业,集中体现了“研发、培训、孵化、展示、交易”五大功能。因此,可以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为龙头整合目前分散在各区的动漫和网络游戏业、多媒体内容产业和影视后期制作业,加强合作,共铸并共享“上海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品牌,形成优势,实现共赢。

还有,总投资12亿美元、占地1300亩的亚洲创新创意产业园区在南京浦口。这个国内首家“复合式”创意产业园主体建设项目包括软件园区、展览展示馆、教育培训中心、创意商品步行街、主题乐园及相关服务配套等。产业园建成后,将重点在数字动漫、影音娱乐、市场运作、媒体整合及人才培育5个方面大做文章,引进包括动漫策划制作等相关数字内容的150家优秀企业分批入驻。

第二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1.M50半岛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及艺术品产业类)

该园区位于宝山区淞兴西路258号,总面积13.4万平方米,2011上半年园内文化企业总营收达8000万元。园区是以艺术设计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由国棉八厂改建而成,占地面积大、建筑风格独特。园区建立了M50半岛1919创意设计工作站,引入杨明洁、潘微、日本文化村等设计师、艺术家和多家设计机构。园区通过聚焦艺术设计、艺术培训等特色文化产业,致力于打造国内重要艺术设计创意园区。

2.新十钢

红坊位于凯旋路、华山路之间,坐拥徐家汇和淮海路两大商圈,毗邻新华路历史风貌保护区,高调诠释“国际文化时尚社区”。曾经上海钢铁十厂工业时代的厂房焕然一新,15000平米的中央绿地广场被红砖厂房围绕,其中B区超过2000平米的活动会场曾上演OMEGA110周年庆典。如今的租户多为建筑设计、文化艺术、传媒、时尚设计、广告设计行业,世界著名的眼镜公司夏蒙眼镜、追求个性时尚的NOVO、意大利品牌fornarian争相入驻。

3.8号桥(其他)

该园区位于黄浦区建国路8-10号,园区总面积2万平方米,上园区内文化企业上缴税收约5000万元。园区是以广告设计、动漫影视制作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已入驻唯晶动漫、吴思远电影后期制作室等特色文化企业。下一阶段,园区将进一步完善各个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积极扶持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

4.田子坊

田子坊位于泰康路210弄,原是上世纪50年代典型的弄堂工厂,由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上海钟塑配件厂等五家工厂组成。90年代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工厂效益逐年下滑,有些厂房闲置多年。2000年5月,在市经委和卢湾区政府的支持下,田子坊进行了改造。开发旧厂房2万余平方米,吸引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家企业,并形成了以室内设计、视觉艺术、工艺美术为主的产业特色。如今,田子坊被外界称为“上海的苏荷”。

5.1933老场坊

1933老场坊是老上海30年代的建筑,欧式经典建筑中蕴含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如今丰富多彩的时尚活动为这幢历史悠久的建筑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一系列热力四射的定期活动已经在这里拉开序幕,从派对到演出,从创意市集到话剧沙龙,全新的打造让人耳目一新,更成为了沪上时尚达人汇聚的地标之一。

历史与时代的碰撞,时尚与建筑的结合,艺术与设计杰作的辉映,1933处处彰显独特的魅力。1933非凡的空间、绝妙的体验和汇聚多种创意元素,必将引领上海时尚创意新潮流。

6.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Xintiandi·Shanghai)是一个展现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它是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的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休闲步行街。以中西融合、新旧结合为基调,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它是领略上海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形态的最佳场所。

7.上海仓城胜强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上海仓城胜强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位于永丰街道辖区之内。“永丰”,得名于境内明朝天启年间的永丰桥,自古以来就是万商云集、文人辈出的富庶之地。“永丰”以深厚文化底蕴和众多文物名胜见证了“苏松赋税半天下”的历史辉煌,在镇中千米街道上,分布着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区级不可移动文物登记保护单位81处,著名的大仓桥、云间第一桥、葆素堂、颐园和杜氏宗祠等,仍在散发着迷人的古典魅力。为发展“松江”支柱型影视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8.周庄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期,周庄境内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称摇城。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舍宅200余亩捐于当地全福寺为寺,始称周庄,元代中期,沈万三利用周庄镇北白蚬江水运之便,通番贸易,周庄因此成为其粮食、丝绸、陶瓷、手工艺品的集散地,遂为江南巨镇。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镇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行程外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附)9.创意仓库

苏州河北岸,坐落着一幢20世纪20年代修建的四行仓库。曾经,旧上海四大银行以此为库;曾经,八百抗日将士在此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它沧桑的外表下有着太多的历史积淀、人文底蕴;而今,当推开那厚重的大铁门时,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现代艺术空间:灰色的水泥圆柱整齐矗立,黑色的旧时铁门威严地划分着空间,悬空的灯光楼梯似乎通向未来世界;还有纵横的钢索,错落的空间,锈迹斑斑的索引牌,层次丰富的灯光„„这座有80多年历史的仓库,迎来了它的新生——创意仓库。

10.SVA越界

越界,漕河泾10万平方特大型创意产业园,原址为金星电视机厂。由国际知名建筑机构阿特金斯规划,率先引入OFFICE PARK概念,融合“办公 / 创意 / 休闲配套”三大功能,是目前上海最大创意产业园之一。

11.2577创意大院

国内外知名创意工作室,艺术机构,知名创意品牌代理,艺术家经纪人机构,国际艺术指数办事机构,知名品牌画廊、拍卖行,艺术博物馆,艺术银行,领馆文化机构和交流中心,广告创意制作机构,艺术传播媒体,艺术书店,人才培训机构,艺术院校试验基地及相应配套服务机构和会所等。同时积极引入长期展览展示和发布活动。

12.中图蓝桥

中图蓝桥创意产业园是由中国图书进出口上海公司、虹口区政府、上海市科委联合创立的一所兼有科技园、但突出以文化服务为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园区的主要功能包括规模企业的招商引进、中小企业的定向孵化、服务标准的研发与输出、促进特定文化服务业的集聚等。

13.1919创意码头

1919创意码头,系昔日国棉八厂,该厂筹建于1919年,至今保留了原厂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各式建筑。整个园区占地13.5万平米,合计建设面积14.1万平米。1919•创意码头集合历史与现在,商业与艺术为一体,以码头和滨江景观带作为依托,打造成为北上海创意文化中心。在保留了历史建筑独特风格的同时又引入现代的时尚元素,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14.名仕街

上海名仕街时尚创意园位于上海市洛川中路1158号,总占地1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000平方米,其中个性化创意、商务办公用房30000平方米、公共服务平台(四个中心、发布厅等)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生活商务配套设施6200平方米。周边交通便利,靠近南北高架和内环高架上下匝道口,地铁1号线延长路站等。

15.创邑•Young

创邑·Young是弘基旗下创邑系列品牌最新力作,项目位于杨浦区新江湾城区域,项目地理位置优越,紧邻被誉为黄金线路的地铁10号线(在建中,新江湾城-虹桥机场),公交线路四通八达,步行10余分钟即至五角场CBD。在不失都市商业氛围的前提下,独享知识杨浦、生态江湾的区位优势与人才资源,在交通便捷的新江湾城生态人文氛围中享受闹中取静的花园式办公。

第三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何成为课题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何成为课题

一、命 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年鉴》开篇之际,恰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举行。

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不仅吹响了“文化强国”的号角,更再次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此次全会聚集文化议题,其意义堪比当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将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中国文化发展将进入新阶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年鉴》将纪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所集聚起来的精英在全球话语权中众横捭阖攻城拔寨以及与世界领先企业一决高下的文化创意企业;《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年鉴》将见证一个被文化创意改变的中国,书写“中国史诗”新篇章。

回顾新时期历届中央全会,把文化作为生产力来做专题系统研究讨论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第一次。《决定》明确提出要把文化发展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地方政府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再次突出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将之上升为中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命题这样一个新的认识高度,意义非凡。

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心的转移过程中,有个基本问题需要研究,既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而发生“牵引”影响的必是文化。一个文化强国应该具有吸引全世界按其文化理念自觉遵循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穿透力,为世界树立楷模,在文化的关键领域作出贡献。这正是“文化强国”这一科学命题提出的内在机制。在全球文化软实力竞争加剧的严酷现实面前,已经容不得中国在文化发展建设方面固步自封、稍有迟疑。只有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大幅度提高,才能够提出引领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各项议题,在构建国际新秩序中发挥积极作用。这就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未雨绸缪。

二、潮 头

文化正立于时代潮头,我们站在潮头前瞻:文化创意产业将涌现四大潮流

潮流一 资本加速流入文化产业

2009年7月,国务院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年4月,九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在政策的推动下,资本快速向产业聚集,一批相关的文化产业基金迅速成立并进入投资期。

今年4月,由建设银行发起的中国首只文化产业基金——建银国际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正式启动,规模20亿,投资范围涵盖出版、影视、网络游戏、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而市场嗅觉敏锐的VC和pE在内的股权投资基金也开始杀入文化领域。“文化+金融”的文化产权交易也开始成为潮流。

《决定》提出,“推进金融资本与文化资源有效对接,并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支持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鼓励扶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闻风而动的金融资本将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掘金力度,而在资本运营和金融创新的催化之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将步入跨越式发展。

潮流二 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

多而不强,分而据之是中国文化创意企业经营的现状。可以预期,未来通过“合纵连横”将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一大推手。受益于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文化创意产业的“越界”重组将迎来新的“发射窗口”。

《决定》提出,“要在演艺娱乐业、动漫游戏业、网络业、影视业、出版发行业等领域,选择一批改革到位、成长性好的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集团公司,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其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条件成熟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尽快成为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提高产业集中度”。

未来几年,我们将迎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度提升的时代。

潮流三 改制上市风起云涌

《决定》提出,“未来的主要任务仍然在于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并着力培育骨干企业”。未来政府将督促文化传媒国有企业改制完成,加大相关公司的投融资政策支持。跨媒体、跨区域、跨行政级次、跨所有制重组开始向纵深推进。届时,将有更多的符合条件的国有或者私有文化传媒企业上市,利用资本化推动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意板块整体关注度将得到提升。

潮流四 文化出口将成为新亮点

政府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将来在支持文化发展和开放方面,也会出台力度更大的财税支持政策。文化贸易特别是版权贸易将从净进口转变为净出口,从根本上扭转长期以来我国版权贸易逆差严重的尴尬局面,实现从国际文化贸易大国到文化贸易强国的转变。

三、课 题

我们踏浪而来、逐浪而兴,我们将择取怎样的浪花装点文化创意的花园?于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年鉴》编撰采集的进程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自身的标准化及评价体系的构建成为首要课题。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特征逐渐完善,而标准化和评价体系作为一种超越产业品牌竞争的高层次竞争手段,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采取什么新思路、通过何种模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基于什么理论、选取何种方法才能够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这成为《年鉴》编委会关注的焦点。我们力图构建一个标准化的评价体系,通过《年鉴》所确立的产业“楷模”,来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前瞻性的又具有现实可行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参照系。

当前,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行业划分标准不清、企业界定的标准不完善等问题,文化创意产业的标准化体系还没有建立。因此,我们期冀依托标准化评价体系的引入成为新经济范式的“催化剂”,催生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的发育和发展。

2007年,文化部曾颁布《文化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2020)》,文件指出,文化领域的标准化是促进文化艺术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技术保障,是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那么,作为“重要技术保障”和“重要基础性”的“标准化”将如何构建?

创意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信息、知识,特别是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它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价值产业。创意在这里是技术、经济和文化等相互交融的产物,创意产品是新思想、新技术、新内容的物化形式,特别是数字技术和文化、艺术的交融和升华,是技术产业化和文化产业化交互发展的结果。创意产业可以渗透到许多产业部门,正因为如此,创意产业不是要从传统产业类型中完全分离出来,而是要在传统产品和服务中注入新的创意元素,提高“创意”在产业发展中的贡献率。创意产业以其渗透性打破传统产业的格局,在传统的产业“林”中通过越界重组,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合作,形成一个创意产业实现途径的“截层”。我们的标准化评价体系“作业点”就建立在这一独特“截层”上。

依托城市基础条件、功能和便利性,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聚发展的态势,这种态势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集中发展。作为集聚区建设基础的城市能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创新人才资源、畅通的信息媒介和便于传播共享的文化氛围,为创意社群提供良好的“创意生态”。城市具有组织和策划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的机构和团体,能够使产业与社区发展紧密结合;城市作为各种新思想和新潮流的发源地和集聚地,为创意提供了现代性的想象空间。

因此,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能否在一个城市烙下清晰的印记,成为这个城市的符号;同时它能否有一个可聚焦的核心关键词而成为这个城市的名片;它还要善于发出一个欢迎指令,既表达这个城市的文脉与精神。这三个方面是评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外部视域。

创意产业已不仅仅是个体设计师、策划人及艺术家们的灵感突现,这其中也包含知识和社会经济文化传播构成,产业发展形态及社会运作方式的创新。创意产业需要集体的广泛互动和企业的多主体参与,需要整合多主体资源来建立一定规模的集群环境。

因此,我们提出资源—环境模型来评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集聚程度。对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化创意主体”来说,环境分为两个维度:资源禀赋和环境适应度。资源禀赋是指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切资源,包括创意社群、鼓励政策、企业战略、技术能力、本土条件、市场情况、地域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等;环境适应度可衡量文化创意主体受环境影响而发展的适应程度,文化创意主体的环境适应度由对制度的适应程度和对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的适应程度来评价。

由于目前国内外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内涵、范畴界定的不同,以及统一标准的缺失,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相距甚远的各种统计版本并存。由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统计工作的滞后,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可以支撑形势分析的比较可信的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数据。特别是关于产出的统计数据,除了各种行业性统计和地方性统计之外,国家统计基础上付诸阙如,还没有一个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统计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而行业数据与国家统计数据有很大的差异,地方统计口径也多有不同,难以汇总为全国性数据。

不仅如此,全国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认定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对已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未来发展情况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相关管理部门各自提出了自己的需求,需要有更加规范的、可行的、科学的、合理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的指标体系。而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评价标准,需要针对不同的行业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避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沦落为房地产开发区。

针对当前大多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从外部来看作为一种产业集群常常只具备一个宏观意义上的地域概念,至今并没有形成一个确定的管理主体;从集聚区的内部建设来看,硬件条件、配套产业链、集聚个性需求都需要规范。这种规范来自于集聚区自身发展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来确立集聚区建设的规模、配套服务、入驻企业的选择标准等。于是,我们所见的大多数集聚区都找不到固化的文化符号,更不要说形成基于某一文化符号的产业链条了。

这些现状给我们编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年鉴》确立了以文化创意集聚区为切入点来推动标准化评价体系的研究方向。

四、思 考

国际文化贸易领域,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大多都只输出被功利地解构的一个个抽象的文化符号,未能向世界清楚展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未能将中华文化应有的想象空间提供给世界。只有建立起能够承载、传播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创意产业,才能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影响力。

我们应对现代社会的需要而制定文化发展策略和政策,因而令我们的社会受“现代性”的驱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赋予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以“现代性”,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使命。“现代性”是一个集体价值观系统,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建立人们的身份、推动经济、支配选择、引发期望。最重要的是,这些价值取向决定着社会大众对快乐、美丽、艺术、创意及幸福和尊严的认识。“现代性”支配消费者如何选择某项艺术表达形式、某类文化创意产品。简而言之,“现代性”塑造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而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依靠文化滋长,讨论“现代性”就是讨论文化的价值观。

有学者在追溯历史时提出:两千年前的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第一条丝绸之路;在15世纪,郑和下西洋,开辟了第二条丝路,这是一条海上“丝路”。在21世纪,我们将开创第三条“丝路”。先前的两条“丝路”是茶叶、丝绸、香料、水果、珠宝、黄金贸易的重要通道。21世纪的第三条“丝路”除了是新颖构思、创意产品、创意人才交流之路,亦是东方及西方文化价值交流之路。第三条“丝路”并非海上或陆上通道,也不会实质上连贯两地。第三条“丝路”穿过的是人脑精神领域中意识形态的网络联系,其动力就是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把握文化的话语权以确立和平竞争的优势。

这第三条“丝路”是当今中国文化战略的一个隐喻。站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一“思考之地”,我们将看到:在这条“丝路”上,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融为一体,文化政策互相配合,通过各地之间结盟,寻求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共通之处。这条丝路上,各个城市和国家的公民也抱着相同的愿望,邀请彼此 追寻共同的理想:以欣赏的态度接触不同文化,以欢愉的心情体验不同艺术,以开放的胸襟看待不同社群。在这条丝路上,人们互相尊重他人珍视的基本价值,共同尊重大家认同的核心信念。这条“丝路”就是中国回应文化需求全球化的答案,是开拓人类的精神疆土。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当成为连结这条“丝路”的一个个“驿站”。

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战略性产业”,但眼下更是“战略性短缺”产业。“战略性短缺”的现状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性短缺”是宏观经济结构性问题和矛盾的集中反映,需要在发展中予以解决。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宏观经济形势的要求、数字和网络技术的进步、文化消费需求的释放以及民间创业激情的迸发,对体制改革形成“倒逼”机制,引发了存量和增量领域出现联动态势,推动体制改革走向突破。

文化体制改革既着眼于盘活体制内存量,也通过开放准入而进一步实现增量发展;数字新媒体受到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替代性选择的影响,在3G拉动下出现了多业联动的发展态势,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和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实现联姻,展示出了一个新的“文化经济”或者“创意经济”时代的美好前景。

五、解 读

文化创意产业既是“消费者服务业”,也是“生产者服务业”。“中间产品率”是一个产业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一个成熟的产业是与其他产业相关度较高,产业间投入产出关系密切的产业。从国际经验看,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从一个主要满足最终消费需求的产业,越来越走向主要满足生产需求的产业,成为与相干产业关联性强、融合度高、相互促进作用大的“大文化产业”。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什么样的文化创意企业组织结构是合理的,如何能够在提高市场集中度同时促进竞争和有效地鼓励个人的创造精神?

文化创意产业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出现了组织形态区域布局的变形:产业链前端的内容原创环节采取了低集中度的市场竞争模式,分散化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工作室是主体;产业链后端的制作和传播环节采取了高集中度的模式,大型企业集团是主体;由少数传媒巨头和大批中小企业以及自我就业的创意社群形成“准市场化”关系,又逐渐构建起了地域性“团快式”结构。现在所谓“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就是建立在这种特殊的市场组织形态之上,谋求在提高市场集中度和最大限度地鼓励个人的创造精神之间建立平衡。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年鉴》编委会注意到,文化创意产业与一系列相关产业关联度越来越高,产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以至于需要在做文化产业产业的统计时,不仅要将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列入统计,而且应该将相关产业中与文化创意有关的组织、个人及其产值列入统计,才接近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实。这表现出将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政策进行整合的明确取向,也成为《年鉴》编辑的新视点。

在《年鉴》的编辑进程中,我们从研究“创意”本身,逐渐延伸到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组织和生产活动,即“创意产业”、“创意资本”,又拓展到以创意为基本动力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组织,即“创意经济”,逐渐聚焦在具有创意的人力资本,即“创意社群”。我们关注从“工业化制造”向“艺术化创造”的转变。“艺术”这个隐喻,在这里代表着对“理性”(“经济人”隐喻)这个现代性范畴的突破。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理性”范畴内物性的创新,必然转向“艺术”范畴内生命性的创新。艺术在这里,更多代表着人的精神本身。这就是“产业为载体创意为核心”问题的文化价值观本质。

由此,我们对创意经济的评价,实际上意味着,从以效用为重心的经济,转向以价值为重心的经济;从以理性资本为基础的经济,转向以活性资本(包括知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精神与潜意识资本)为基础的经济;从以机械组织和制序为基础的经济,转向以有机组织和活的制序为基础的经济。

当我们的时间流、空间域发生变化的时候,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造的应当是一种新文化;是创造传统,而不仅是继承传统;是一种文化设计,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更为健康的生存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生产的产品已经传变成文化传承的一项内容,成为了一种文化的结晶。而且穿越产品本身的意义,成为艺术和文化的象征性要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是边界,恰恰是一种引导,是沟通向往的激发,以它所赋予的人文意义引导我们去思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映射时代的生活方式,反映的不仅仅是我们的个性,同时也反映了经济、社会、政治的地位以及自我价值,最为重要的是反映了我们的历史。这就是创意产品的史诗般的历史意义,一种把产品转换成带有了不起的象征价值的梦幻之旅。

我们将创意经济与创意生态思想融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年鉴》编务实践,形成针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的模式语言和评价准则,以及开展协作的衡量指标。

六、界 定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指的是,将一城市特有的文化符号和资源禀赋以最集中的方式集聚在某一地理区位内;是一系列与文化创意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一个在都市中具备完善组织、明确标示、供综合使用的地区;是一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园区内形成了一个集生产、传播、消费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链;让艺术与社区发展更紧密结合。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本的前提是文化生产与消费活动的呈现,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是创意,而创意灵感的获得往往来自于与其他同行相互接触的刺激,在众多的活动中特别是多样化文化聚会地点的出现,通常能充分提供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以获取灵感。因此,集聚地点的设置通常被考虑到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策略中。

文化创意产业园存在于人们的印象之中,而这些印象的形成取决于文化创意园区的活动、风格、形象。成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是革新和创意的地方,在设计和欣赏方面经常是超时代的,并且这些超时代理念被带入园区的建筑设计、内部装饰、城市空间的纪念碑性等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刺激新的理念,成为新产品和新机会能得以开拓、努力尝试的地方。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必须具有园区身份和象征意义,具有历史和发展意义。

第四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建议书

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

项目建议书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1 第二章 项目背景..........................................3 第三章 项目基本情况......................................4 第四章 主要建设工程......................................6 第五章 基地招商范围......................................9 第六章 基地功能.........................................11 第七章 基地经营管理.....................................14 第八章 建设资金筹集与经济效益预算.......................16 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8 第十章 结论和建议.......................................20

第一章项目总论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运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包括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电影与录像、数码娱乐、动画制作、时尚生活产品设计、软件及计算机服务、音乐、表演艺术、新闻出版业、电视和广播及旅游、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遗产、休闲旅游、体育等行业。

当前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产值220亿美元并以5%以上的速度递增。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占美国GDP的12%;英国GDP的10%。就业人员各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为20%、10%。美国影像出版等年收入超7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航天业的第二大出口创汇产业。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逆势上升。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近4万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北京、重庆两地单位联手合作,拟发挥各自广泛拥有文化创意、产业精英的优势,联合在巴南区惠民街道建设“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

一、基地发展定位

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的发展定位是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生产制作、创业孵化、风险投资、文化旅游、贸易物流、信息交流、教育培训、展览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打造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基地主要建设项目为中国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交易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创业孵化中心、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国际书画家之家、文艺广场及生活服务配套设施。

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将基地打造成为我国文化创意研发企业的集聚区,文化创意成果的展示窗口,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易中心,文化创意企业的孵化区,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基地。成为最具创新氛围、最具投资吸引力、最具企业发展空间、最具人文活力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成为新兴文化旅游中心和人们消费、休闲娱乐天堂。

二、基地投资计划

基地计划占地1500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其中中国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大厦10万平方米,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交易中心20万平方米,文化创意企业创业孵化中心10万平方米,相关配套服务区20万平方米。

资金投入上,首期投入5亿元作为启动资金,并按照现代企业治理规则,成立专业项目公司,负责基地建设、管理和运行。同时根据项目需要,积极争取政府财政资助、金融机构贷款支持、发行债券、上市融资等渠道,组织建设资金;在条件允许时,吸收部分社会资金、风险投资基金等筹集建设基金,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三、基地发展目标

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基本运作思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创新创业为动力,建立起以市场为龙头,文化创意研发、生产制作、创业孵化、风险投资、教育培训、贸易物流、信息交流、展览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园。

总目标是:力争在2012年前引入、孵化1000家以上入园企业;引入经销户超5000家,年交易额超100亿元;全部就业人员超5万人,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闻名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产业基地,成为重庆经济新的增长点。

第二章项目背景

《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形成完善的文化创新体系,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

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随后文化部发布《文化产业指导目录》。国家将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这表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是重庆建设“五个重庆”的核心元素之一,是创新与发展重庆市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份。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重庆市人民政府第79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的《重庆市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为加快重庆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面与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拥有众多的有利因素:

1、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如悠久的文化传统,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独特的人文景观,魅力独具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力资源,广阔的文化市场等。

2、坚实的经济基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消费结构中教育、旅游、娱乐、信息、体育等文化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3、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较少,人力资源丰富。文化创意产业以智力密集、知识密集、高附加值、高科技手段、低能耗等优势,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基本要求。

4、重庆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坚实基础。全市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文化、影视制作、出版、古玩等单位。IT产业基础雄厚,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都将成为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第三章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

2、项目选址:重庆市巴南区惠民街道(镇)

3、拟请项目指导单位: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家旅游局、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广告协会、中国服装协会等相关组织和团体

4、投资单位:由重庆市工商联创意产业商会牵头,联合重庆蓝设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重庆力中乡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各方投资者,组建基地项目投资公司

5、项目投资额:总投资20亿元

6、建设规模:项目计划用地1500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其中中国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大厦10万平方米;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交易中心20万平方米;文化创意企业创业孵化中心10万平方米;相关配套服务区20万平方米。

7、项目主要指标 建筑密度:<35% 容积率:1.5 绿化率:>40%

8、项目功能设计

项目设计以建筑为体,产业为本,创意为魂。项目运作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基本思路。

最终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生产制作、创业孵化、风险投资、文化旅游、贸易物流、信息交流、教育培训、展览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打造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9、规划立意

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是一种连接过去(丰富的文化遗产)、未来(文化创意事业)、现在(社会共享的多元文化),以个人创意和产业化的组织形态为核心的一种族群结构,是一种能聚集创意资源的优良社会结构。

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规划,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完善内部功能的同时,坚持特色性、整体性的统一。

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以绿化为铺垫,灵动的水系为串联,产业功能区为线索,道路为框架,生态为理念,市场为中心铺叙全区空间构架,融汇先进文化元素的现代休闲设施,博物馆、科技馆、画廊、艺廊、特色走廊、步行街、影剧院、酒吧、茶室、音乐厅、保龄球馆、网球场、泳池、健身馆、汽车电影等混合组合,使创意人在紧张与放松、压力与兴奋的交替中,激发出最大的创造热情。

第四章主要建设工程

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遵循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原则,项目功能设计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形成为指导思想,环绕主题,总体规划,分布实施。主要建设工程有:

1、中国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中国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大厦是基地标志性建筑。大厦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主要为各国驻华文化机构、国内外文化创意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服务机构提供办公、商务用房,成为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主办单位将发挥行业优势,协同外事管理部门和驻外使领馆现任和退任文化参赞等权威人士,邀请外国驻华文化管理机构在中心设立办事机构,并为其开展工作提供各种便利。通过他们的影响,吸引各国文化创意企业入驻。

主办单位将协调国家(广告、媒体、设计、服装、影视、图书、建筑)等机构,在中国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大厦设立分支机构,创意策划举办国家级会议、展览、评比等活动,使其成为行业政策发布中心、活动中心、信息中心。

大厦将集聚服务机构,如物流企业、教育培训机构、中介经纪服务机构、法律服务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成为基地管理机构和综合办事场所。

2、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交易中心

展示交易中心是为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业转化的关键。中心将全力争取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等部门的支持下,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展示交易产品、服务的场所,使创意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文化创意企业和创意族也可通过市场迅速了解国内外消费动态、消费信息、市场发展方向,以市场为中心进行创意创新。

展示交易中心拟建面积为20万平方米,设立8000个展示单位,集聚5000个以上单位在此设点展示产业成果。

展示交易中心配套建设20000平方米博览中心,用于政府有关部门、基地、展览机构及基地企业、个人等举办的各类展览、会议、画展、新闻发布会、产品发布会等活动。

展示交易中心主要交易品种为影像制品、数码娱乐、动画、时尚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图书、演艺经纪、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广播、经纪服务、民族手工艺品和休闲旅游景点、旅游用品等。

展示交易中心在开展实物交易的同时,建设电子商务网站,进行网上交易,形成实物贸易与虚拟贸易相结合的一条龙服务体系。

3、文化创意产业创业孵化中心

孵化中心主要为各类准备创业的个人、新办企业、有创意成果但缺资金的个人提供商务、办公用房,提供融资、入股等孵化服务。

孵化中心将在有关部门支持下,为入园企业争取资金、税收、房租、税费减免的支持,设立孵化企业创业基金,通过多种手段支持、促进企业的发展。

孵化中心将设立为入驻企业、个人提供生产制作的服务场所。如电影电视拍摄、后期制作的摄影棚、编辑线;雕刻、广告制作、喷绘、模型制作;新闻发布、时尚产品发布、商务洽谈的舞台、会议室;实验剧场;印刷、复印服务等,让各类企业、个人享受全方位服务,促使入驻企业健康成长。

4、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学院

为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产业发展培养急需人才,主办单位将发挥自身优势,联合有关大学、研究机构,依托基地资源和重庆高校密集、人才密集的优势,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学院(或依托著名大学在基地设立独立学院或分校),用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训、产业研究、国际合作交流。

学院建设目标是以大学为基础,连接信息、软件、游戏、创意等各个产业,形成充满了科技、文化气息的科技型文化创意产业园。

5、文化艺术广场及配套服务区

文化艺术广场设置在基地中心,是一个以时尚、前卫、流行为主题的大型游乐园,融合了现代、清新、时尚、高品位的元素,具有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文化艺术广场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各类露天表演、时尚活动、嘉年华、狂欢节活动(电影节、电视节、音乐节、艺术节、设计节、服装节、画展、主题雕塑等),让入园人群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休息、调整,以激发起创意热情和灵感。本广场将因其灵动、前卫、消费风向标,成为旅游者观光游览的必到场所。

配套服务区主要是为在基地工作人员提供生活、后勤服务保障,如公寓、宿舍、餐饮、健身、酒吧等生活设施;提供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工商、税务、邮电、金融、医疗、物流、行政等服务。

6、国际书画家村

国际书画家村将依托重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巴蜀文化底蕴,吸引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各地优秀原创画家和经纪商入驻,进行创作。

村内将配套建设美术馆、画家公寓、收藏家会所等配套项目。力争将画家村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大型艺术家工作室群落,为游客呈现一个集艺术性、观赏性、体验性为一体的文化休闲特色旅游景点。

在书画家村,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多元化的原创绘画作品,而且能够和创作者面对面的进行艺术交流、挑选、收藏喜欢的艺术作品,充分体验艺术带来的视觉享受。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在画家村挂牌成立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创作基地。

第五章基地招商范围

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将依据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创造财富的原则,总体规划入园企业、个人的范围,以周到的服务,一流的硬件条件,完备的基础设施,有利于企业成长的环境,吸引各类创意人才、企业进驻基地。

为有利于入驻企业的发展,基地将按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明确招商范围,初步规划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视觉艺术、时尚艺术设计、影视表演艺术、动漫游戏设计、传媒图书出版、创意生活设计、软件及技术服务、古玩及文博、咨询服务、民族工艺品及旅游用品等功能区。

为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主办单位拟联合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中国工业设计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服装学会、中国电影协会、中国动画学会等国家级行业管理机构和社团组织,成立联合办事机构,或邀请这些单位在基地设立办公室(可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开展各类活动,共同促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成长发展。

各功能区的具体分工:

1、工业设计区:包括模具设计、汽车设计、摩托车设计、IC设计、IT设计、手机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等。

2、建筑设计区:包括建筑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环境景观艺术设计、道路桥梁设计等

3、视觉艺术设计区:包括书法、美术、雕塑创作和展示;广告设计、策划、制作、代理;网页设计等

4、时尚艺术设计区:包括服装设计、珠宝设计、美容美发设计等

5、创意生活设计区:包括各种家具、日常生活用品设计及人们生活相关商品的设计和创意等

6、影视表演艺术区:包括电影电视创意制作、演艺创作、经纪等

7、动漫游戏设计区:包括动画、漫画、游戏等的创意创作、制作、传播等

8、传媒图书出版区:包括各类新闻媒体、杂志、图书的编辑、出版、发行等

9、古玩及文博区:包括各类古玩、文博用品展示、交易、拍卖等

10、旅游景区及旅游用品区:包括各类民族手工艺品、特色工艺品、民族服装服饰、旅游纪念品的制作、展示、销售等

11、软件技术服务区:包括系统软件、合约、解决方案,系统整合,系统设计与分析,软件结构与设计,项目管理、基础设计等,成为服务外包的集聚中心

12、咨询策划创意:包括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各类商务、投资、教育、生活消费及其他咨询和策划服务活动以及市场调研、证券咨询、会展服务、市场调查的创意活动

13、相关服务区:包括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的印刷、装备、技术、纸张及文化用品,道具、灯光、音像工程、摄影摄像器材、舞台搭建等

第六章基地功能

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是文化创意产业完成创意研发、生产制作、展示交流、行销、旅游的一条龙服务体系,是有效、便捷、配套服务周全的服务贸易平台。园内汇聚文化创意产业成果,荟萃文化创意商品、服务,形成门类齐全、品种丰富、时尚流行的产品线。

主办单位将充分自身资源和行业优势,争取承办地政府的优惠条件,开展紧密合作,搭建好服务于入驻企业、个人的六大平台:展示交易经纪平台,创意研发孵化平台,时尚潮流发布平台,创意生活旅游平台,人才培训教育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1、展示交易经纪平台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交易中心以其强大的政府资源和行业背景,及时发布国家有关产业政策、法规,汇聚国内外各类文化创意产业成果,提供物流等配套服务,让创意研发者、生产制作者、经纪策划行销者、消费者在场内进行直接交易,最大程度地节约交易资金、时间成本,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文化创意产品、服务集散地。

主办方将建立专业电子商务网站,开展网上贸易,使文化创意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全天候贸易服务平台。

创意产品的成功需要经纪公司的推动,一个好的策划就能创造很高的价值。基地将大力培育中介经纪机构,重点培养文化创意产业经纪人、中介经纪机构,通过这些经纪人、经纪机构的作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把文化创意产业成果变成经营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2、创意研发创业孵化平台

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将为入驻企业提供人性化管理,实施政府扶持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全过程、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为入住企业的成长营造最优良空间。基地提供人力资源、公关策划、财务体系、法律事务、战略发展、信息技术、办公后勤保障、融资模型设计、市场营销拓展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完善从政策支持、创业基金、基地配套、产业配套到生活服务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基地将建立广泛的融资渠道,搭建包括政府资金、天使资金、海外资金等为投资者和企业、创业者服务的对接平台,帮助企业和创业者获得项目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通过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租金折股、服务折股等多种方式,为入园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主办方将筹建专业的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基金、创业投资公司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会,专项用于相关企业的发展,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

保护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主办单位将在国家版权部门的支持下,建立集产权登记、展示、发布、保护、策划、交易、服务结合的版权中心,保护入园企业和创意人的合法权益,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3、人才培训教育平台

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把将人才培养、引进放在重要位置,以创办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为基础,吸引国内外著名大学来园设置分校、独立学院;鼓励大学相关专业博士后流动站与基地企业对接,吸引高端人才入驻创业;引导高校在基地建立毕业生实习基地;创办各类教育培训基地,运用人才培养的先进方式,建设复合型、实用型、工程型文化创意人才的培训实习集聚地。

对于中高级文化创意人才,基地将进一步深化人力资源中介服务,建立文化创意人才测评、从业资格管理、中高级人才推荐和猎头等服务项目,以建立市场准入和高效有序流动体制,吸引优秀文化创意人力资源的集聚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

4、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将通过构建公共技术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公共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降低企业创业成本。基地将充分利用各方资金支持,搭建通用开发工具平台和购置共享设备,为入驻企业提供一流的技术开发环境;逐步建立图书馆、情报资料室、设计作品数据库、音效数据库、图片数据库、动漫原创图形数据库等,为入园企业服务。基地将注重软环境建设,强化管理,为入驻企业创造舒适、整洁、安全的环境;提供适合入住企业、创业者要求的智能设施,实现全面自动化和宽带、电话系统等硬件设施的共享,包含综合布线系统、网络系统、多媒体通讯平台、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5、时尚潮流发布平台

基地将通过与文化创意界开展广泛的战略合作,每年定期举办重大的文化创意类展览展示活动,每月、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潮流发布会,如时尚服装、流行色发布;模特比赛、影视剧新闻发布会;时尚活动举办;新产品发布会等,使基地成为国内外潮流的发布地、媒体和人们的注目中心,成为国内以至国际时尚和潮流的风向标,以塑造起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取得行业的话语权。

6、创意生活旅游平台

为充分发挥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的功能和作用,使基地的工作、生活与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提高基地的生活情趣和知名度、影响力,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每年、每月、每周以至每天举办国际最新潮流发布SHOW、模特大赛、选美比赛、新电视(新电影)首映式、新产品展示会、举办艺术大师画展、设计大师画展、设计成果展示活动;

举办音乐节、电影节、电视节,制造流行品牌;

举办潮流艺术讲座,举办各种形式的拍卖会,成为高端产业的集聚地。基地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创办每年五月前后举办的“中国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大会”,每年年末举办的“中国文化产业年会”,力争使这两个活动成为文化产业界的“奥斯卡”盛典。

基地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国内外设计名师大家、名模、演艺大腕云集,成为潮流的制造者,流行文化的引领者,吸引国内外爱好者、消费者、行销者的广泛关注。最终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文化创意产品消费者蜂拥而至,使基地不仅是文化创意产品的集散地,更是一个时尚之都,一个旅游观光胜地。

第七章基地经营管理

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作为一项重大文化市场建设项目,要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政府、主办方、入驻企业、各级管理机构以至社会的精心关心和支持,为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价值提供完善的外部环境,为进园企业、个人的成功提供全方位服务。

一、基地运作的基本原则

基地运行基本原则是“政府支持、行业集中、市场运作、功能完善”。建立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机制,充分整合优势资源,以文化创意成果产业化、市场化为出发点,风险投资作为发展的助推器,增值服务作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形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

主办方将求得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整合国家各行业主管部门和重庆地区人才、信息、技术等优势资源,联合地方政府成立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区管委会,代行有关管理职能,高效率协商处理各类问题,提出促进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全方位为入园企业服务。

二、基地的运作和推广

主办方联合有实力的单位,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成立专业项目管理公司负责基地的日常运行、管理。

基地建立经营者、采购者、业主协调机制,帮助消除经营困难,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和谐的商业经营环境。

基地建立市场营销推广中心,综合宣传报道、产业论坛、国际交流、招商引智等各种媒介和手段,通过协同营销,整合传播,加强基地整体宣传,强化基地品牌,打造基地知名度,扩大基地影响力,为入驻企业拓展市场服务。

基地建立商务信息中心,研究跟踪产业前沿动态,为入驻企业提供市场行情、消费需求、动态信息;提供贸易咨询、法律服务、营销策划等支持;建立反欺诈服务体系,维护购销双方的合法权益。

三、做好产业辅导孵化工作

秉承“企业的成功,才是基地的成功”的理念,完善企业创业孵化辅导、管理咨询、风险投资及融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通过政府专项资助、租税抵减、费用补贴等方式鼓励入园企业接受培育辅导和顾问服务。积极推动和落实信息提供、短期诊断、个别辅导、观摩会、资助培训、参观考察等各类辅导形式。

精心设定企业创业和经营辅导内容,以提高企业商业运作能力为着眼点,不定期地邀请各方面专家举办财务、营销、工商、税务、外贸、法律法规等培训;研究企业经营解决方案,切实推动企业在运作流程、组织创新、人员发展等方面的进展。

基地建立完善的融资服务体系,通过投资推介和产业说明等机会协助入园企业建立与金融机构、企业集团、投资基金及私人资本的联系渠道,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通过组建基地风险投资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为符合条件的科技型和创新型创业企业提供创业资本。

四、做好入园企业全方位的服务工作

基地建立优质高效的中介服务体系,开展技术和服务贸易、经纪服务。为入园企业在国内外的专利和商标注册提供代理服务;建立成果转让和产权交易中介服务体系;联合有关单位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为企业代办项目申报等业务,协助基地企业申请科技经费、推广基金、贷款、申请融资担保服务。

广泛宣传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的规划和优势,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合作,强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招商工作,吸引海内外优秀文化创意研发机构、设计企业进入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

第八章建设资金筹集与经济效益预算

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区对发展商、地方政府都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初步测算项目投资的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基准收益率,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在资金投入上,首期由投资单位投入5亿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并按照现代企业治理规则,成立专业的项目建设公司,负责基地建设、管理。根据项目需要,争取政府财政资助、金融机构贷款支持,发行债券、上市融资,扩展融资渠道,组织建设资金;在条件允许时,吸收部分社会资金、风险投资基金等筹集建设基金,确保项目按时按期完成。

1、前期启动。为使项目顺利启动,特邀新加坡金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香港美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深圳维业集团公司等境内外企业共同出资组建“重庆蓝设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并特邀重庆力中乡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惠泉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重庆全景设计公司等企业共同承担本项目的前期启动与投融资,为项目整体策划与产业项目规划提供可靠的人、财、物保障。

2、投融资组织。由重庆蓝设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牵头,重庆力中乡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惠泉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紧密合作,组织协调相关的金融和投资机构,按不同的产业项目和投资业主组织社会资本。

3、请巴南区政府、市工商联牵头组织协调本项目的招商。

项目建设目标是通过营造良好的是与文化创意产业成长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环境,培育一大批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具有国际影响的的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

到2012年前力争引入、孵化1000家以上的入园企业;培育年销售额亿元以上企业10家;超千万元以上企业100家。文化创意展示交易中心引入各类经销户5000家,年交易额超100亿元。

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最终将形成超50亿元的GDP,基地就业人员超5万人;每年财税综合收益可达10-15亿元。当整体项目完全成熟运营并持续发展时,财政可支配综合收益可达20亿元以上,并以此带动周边地区停车、餐饮、物流等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提升所在地城市化水平,提高重庆市的服务业水平。

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的建设,将有力推动 “统筹城乡与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实施与发展,同时在引导民营企业家和民间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方面,具有良好的社会示范意义和巨大的联动发展效应。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建设工期

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建设期限初定为五年,即从2010年6月至2015年。

二、项目进度安排 1、2010年上半年项目有关单位及主要投资单位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方案取得共识,明确项目建设中合作各方的权益和责任,组建项目运行队伍。

2、与重庆市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实质性接触,尽快与地方政府达成共识,确定建设地点、用地规模、征地等问题。

3、项目工作小组开始进入实质性操作程序,办理项目建设各项手续,尽快办好项目建设的手续。

4、在办好各项手续后,项目进行实施阶段,力争在余下的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2011年正式启动。

三、项目总体实施时间

1、整体可操作性策划:3-6个月;

2、产业项目实施性规划与设计:6-10个月;

3、可实施项目的土地测绘与控制性详规:6-20个月;

4、开发与建设总周期:3-5年;

5、总体产业项目基本成熟:5-8年

四、组织分工

(一)项目分工

1.策划初规:北京城市发展研究所、重庆市工商联创意产业商会 2.项目包装:北京城市发展研究所、重庆市工商联创意产业商会、重庆蓝设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重庆全景设计公司。

3.项目组建与前期投资:重庆市工商联创意产业商会、重庆蓝设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重庆力中乡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4.项目融资:重庆蓝设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重庆力中乡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惠泉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5.项目投资:《 新渝商公社》各业主单位。

6.测绘详规。本项目的土地1:500的测绘、土地评估、控制性整体详规由巴南区政府实施。

7.公共设施:公路与道路、市政设施、文化广场、民俗博物馆、水电气通讯网络及市政管网等相关公共基础设施由市、区政府投资。

(二)项目领导、监督、实施与管理

1.拟请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巴南区政府、市工商联共同组建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领导小组。

2.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拟为: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经济处、重庆市工商联经济部、巴南区政府办公室、巴南区城乡建设委员会、巴南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巴南区规划局、巴南区交通局、巴南区农业、巴南区招商局、巴南区文广新局、巴南区旅游局、巴南区惠民街道办事处、北京城市发展研究所、重庆市工商联创意产业商会、重庆蓝设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重庆力中乡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

3.本项目实施由巴南区政府和领导小组全程监督,项目设计、项目规划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审议,报请巴南区政府和领导小组审批。

4.拟在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领导小组下设:重庆惠民巴渝风情文化小镇开发建设管委会。管委会主任由巴南区政府领导担任,常务副主任由惠民街道主任担任、执行副主任由市工商联创意产业商会会长和重庆蓝设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担任。并由惠民街道(镇)、惠民街道(镇)各行政村、市工商联创意产业商会、重庆蓝设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组成管委会日常工作机构,负责本项目的日常事务和实施。

第十章结论和建议

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科学发展观的实际体现,具有良好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项目优势明显。

项目充分发挥了国家、地方政府、投资单位的积极性,实现了社会、文化、经济的和谐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投资收益率较高,投资风险低,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好项目。

1、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区是一项综合性项目,对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地方经济建设也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项目设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超前性、可行性和独特、高起点的特色。

3、项目选址重庆惠民街道属重庆市“一圈两翼”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布局中一圈内的东部经济发展区——茶园组团、巴南区环樵坪经济区、高速公路经济带范围,具有区位优越、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市场优势,具有合理性。

4、文化创意产业是极具市场潜力、有远大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开发这个项目会给合作各方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5、中国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与聚集丰厚人才、智慧、技术、产业、资本、经营理念等优势资源的《新渝商公社》配套建设,相得益彰,将有效地发挥源优势,成为重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建设运行中要注意的问题:

1、基地的生命力在于政府、企业、团体上下贯通,相互配合;投资、服务、营销、物业等各环节左右贯通;内容研发、生产加工、发行营销、中介代理、政府服务各环节全力合作,相互启发,才能产生巨大的创造活力。

因此在基地建设的同时,要积极通过重庆市委、政府争取向文化部申报成为“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的试点单位,在政策上取得实质性支持。

同时要积极争取新闻出版总署、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家旅游局、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广告协会、中国服装协会等组织和团体的支持,通过创办、承办国家级、国际性的重大活动,打造产业高地。

全力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和组织的支持,组织好“中国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大会”和“中国文化产业年会”的组织工作。

2、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特征是生活和工作结合,产品生产和消费结合,有多样化的宽松环境,有与世界密切的联系。

为此基地要满足文化创意人才工作、学习、生活、娱乐需要,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重视技术创造(发明能力)、经济创造(企业家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掘知识经济的潜力。

3、最富创新活力的地区,也是科研、文化创意人才各得其所的地方。基地要对多学科人才进行有机整合,创造有专业化分工,文与理、设计与制作、创意与营销等交叉融合的良好氛围,使之在不同思想、学科的碰撞中激发灵感。

4、为有效开展基地建设和营运管理,所在地政府应大力支持基地建设和发展,鼓励项目运作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并比照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提供各项财政、资金、政策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项目初规:北京城市发展研究所

重庆市工商联创意产业商会

策划主持:北京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戴效能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五篇:上海产业园区(文化创意园区)

上海首批15家文化产业园区“出炉”

以南京西路至华山路一线为中轴,宽约0.5公里、长约3公里的区域,依托戏剧大道、商城剧院、美琪剧院、百乐门等剧院资源而打造的一个以音乐剧、都市话剧、时尚戏曲等为重点的现代戏剧策划、创作、演出、营销集聚区———静安“现代戏剧谷”,连同上海其他14个园区通过了市委宣传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联合审定,作为上海首批15家文化产业园区今天正式亮相。

这是上海落实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按照国家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首批15家文化产业园区地域分布广、定位分工清晰,包括位于浦东新区的动漫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位于中心城区的徐汇电子艺术创意产业基地、徐汇数字娱乐产业基地、2577创意大院、长宁多媒体产业基地、长宁新十钢视觉文化艺术产业基地、卢湾区田子坊和静安现代戏剧谷;位于郊区的金山中国农民画村、南汇新场民间技艺文化创意基地、松江仓城影视产业基地,以及普陀天地网络数字内容产业基地、M50艺术品创意基地、杨浦五角场800艺术基地。

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上海市委、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较早地意识到了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三者之间互为促进的联动关系,明确了“以市场运作为主发育一批文化产业园区,以政府推进为主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的策略。首批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出炉”正是体现了这种发展策略。

伴随园区建设,探寻地区发展方式的转变之路

首批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的申报单位虽然是各园区的管理、经营机构,但要获得申报资格,必须得到园区所在地区、县人民政府的认可和推荐。“这是为了突出每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在促进区、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方面的独特价值,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市级园区所在区、县各项文化产业支持政策的延续性”。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公室负责人反复强调这一点。

动漫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是继张江提出建设“硅谷”、“药谷”后,打造文化产业“第三极”战略的重要实施载体。2004年,在市委宣传部和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支持下,上海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在张江启动建设。

短短四年间,基地已形成200多家文化科技创意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2008年,文化科技创意企业实现年总产值逾70亿元。广阔的发展前景促使浦东新区坚定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心。2008年6月,动漫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启动建设。2008年7月,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又落户浦东张江。这两个基地的建立,成为浦东新区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同时也确立了浦东新区在文化产业领域“先行先试”的改革者形象。

松江仓城影视产业基地是松江区构建大影视产业格局的第一步。十年前,当台胞投资的胜强影视拍摄基地落户松江仓城时,工业污染源与之比邻。十年后,松江区政府“腾笼换鸟”,将土地资源从工业企业手中置换出来,并依托胜强在华语影视圈的影响力集聚资源,加大对影视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目前,松江仓城影视产业基地内已形成创意、拍摄、制作、发行的全过程产业链和循环运营机制。一个以仓城、车墩和佘山影视产业基地为核心的“大影视区”发展前景已清晰可见。

目前,上海各区、县对发展文化产业有很大的积极性,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一定程度上成为区、县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抓手。

透过园区建设,搭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脉络

“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认定过程中,特别关注园区定位,要求园区的产业特色能体现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趋势两方面的结合。现在看来,首批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的特色、定位无一不体现了本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和重点争取突破的领域。”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分析,首批15家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中,定位于发展与网络、数字多媒体等新兴技术相关文化产业的园区至少有7家,占到近一半;“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园区有2家,若算上定位“以民俗文化为主要表现打造国际文化社区”的田子坊,一共3家;文化艺术原创和艺术品经营的园区有3家;另2家分别致力于发展演艺产业和影视产业。

地处上海南站的徐汇电子艺术创意产业基地,最大的特色是发展理念创新。这个成功举办两年“上海电子艺术节”的电子艺术展示平台,在艺术与科技的跨界探索方面得心应手。据悉,在由电子艺术创意活动衍生的版权运营、人才培训等相关产业,目前加入探索、尝试的以发达国家创意机构居多,在国际范围内尚属创新。

同样定位于发展数字内容产业的还有普陀天地网络数字内容产业基地和长宁多媒体产业基地。前者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网络文化产业为特色,2008年入驻企业实现销售15亿元,其中文化相关企业实现销售7亿元。后者更是致力于培育数字内容产业的“先行者”,2008年园内已集聚企业398家,税收贡献达5亿元,拥有水晶石、环球数码、上海卡通、EPIC、2K、分众传媒等一批影视动画、游戏制作、广告传媒和数字媒体的领军企业,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数字内容产业集群。

“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孕育着上海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位于枫泾镇中洪村的金山中国农民画村聚集着上海金山、吉林东丰、天津杨柳青、重庆綦江、云南腾冲、青海湟中、陕西户县、山东日照、湖北黄州、河南舞阳十个农民画乡的画家。画村年接待游客已达50多万人次,带动了周边农民500多人就业,实现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南汇新场民间技艺文化创意基地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新场古镇。成片的古建筑和中原、沿江、沿海传统文化,老上海人世代生息的过程,自然形成了具有上海原住民特质的“民族、民俗、民间”文化集聚区。与中国农民画村不同的是,新场更注重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融合。

聚焦园区建设:提升内涵,扮好产业“助推剂”角色

自2004年提出发展创意产业以来,上海已先后建成75家由政府部门认定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与此同时,更多冠以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老厂房、老仓库、老大楼改造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高租金”则令集聚区纷纷被投以“创意地产”、“商业地产”的质疑。首批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与创意产业集聚区有什么区别? “集聚区建设对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能否认定为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我们不看这个园区是不是创意产业集聚区,关键看它能不能承担产业‘助推剂’的角色,能不能从‘二房东’实现价值和内涵的提升”,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公室负责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比如,五角场800艺术基地定位高端艺术画廊产业,园区对于推动产业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举措。作为园区建立的公共服务平台,上海知识产权园艺术品登记中心以艺术家个人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对艺术品的数字化扫描、拍摄、标准化图像处理并存储入数据库,使其最大限度应用于互联网、出版印刷、展览、影像资料、艺术品复制和衍生产品开发等。更重要的是,该平台可应用于艺术品认证领域,通过行业专家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保障措施,使艺术品鉴定有据可依,使艺术家、收藏家、消费者获得迅速核查艺术品真伪的便利,长远来看,这一旨在制约艺术品造假的举措,有望对上海当代艺术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上海文化研究中心巫志南研究员认为,文化产业园区能够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剂”,与定位明晰密不可分,也是本市文化产业园区区别于一般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重要特点之一。今后几年,上海应继续加大对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的培育,并以此为载体,大力促进文化企业成长,不断开发优秀文化产品,使上海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更符合上海建设文化大都市的要求。

上海创意园区

1999年,上海刚开始尝试改建旧仓库及厂房为创意园区。

上海已发展了三批创意产业园区。

第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包括:田子坊、8号桥、创意仓库、天山软件园(上海慧谷白猫科技园)、时尚产业园、传媒文化园、乐山软件园、静安现代产业园、旅游纪念品产业发展中心、虹桥软件园(慧谷创业)、周家桥(创意产业之门)、设计工厂、M50、同乐坊、卓维700、昂立设计创意园。

第二批创意产业集聚区包括:海上LOFT(海上海)、上海创意产业联盟、2577创意大院、X2创意空间、车博汇、63号设计创意工场、天地园、慧谷智慧桥创意产业园、尚街LOFT、合金工厂、通利园、空间188、逸飞创意街、东纺谷、尚建园、旅游纪念品设计大厦。

第三批创意产业集聚区包括:创邑·源、JD制造、数娱大厦、1933老场坊、西岸创意园、湖丝栈、华联创意广场、新十钢、绿地阳光园、优族173、98创意园、E仓。

下载创意产业园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意产业园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立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5篇范文)

    建立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2012年10月9日,第二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有幸独家直播此次盛会。图为无锡新区创新创意产业园主任孙海东发言。......

    天津桥园创意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天津桥园 一、 概况介绍 坐落于天津河东区万新村,占地22公顷的天津桥园过去曾经是部队废弃的靶场,环境十分恶劣,2005被作为天津市城市环境改造的重点工程之一,开始进行规划设计,......

    国际老年产业园区项目创意报告

    国际老年产业园区项目创意报告国际老年产业园区项目创意报告项目解释与发布说明2004年9月,我接手大连一企业的策划委托,欲在大连寻地千亩,做一个房地产项目。在已有地块的前期......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模式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模式化创意产业园区按产生方式有四种模式:1、利用原有建筑物改造成创意产业园区主要是依托旧厂房、旧市场等废弃建筑物,通过建筑空间改造、增建或扩......

    首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落户洛杉矶

    中国在美首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落户洛杉矶 2014-7-3李雪 由中国企业在美国建设的首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北京·洛杉矶文化创意产业园1日在伯班克市落成。 正在洛杉矶访问的......

    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概述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概述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大特征是集聚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则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

    南京创意产业园区基本运作模式

    南京创意产业园区基本运作模式近两年文化创意产业在南京取得飞速发展,2007年该产业增加值占南京GDP总产值比重已达18%,截至2007年12月,南京市正在建设或开园开街的文化创意产......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运营管理问题探讨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运营管理问题探讨 国内外至今尚无对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的统一界定。在对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诠释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实情,尝试将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概念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