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生效日期:2007年3月20日 修订日期: 2011年5月12日
一、设器械清洗室和消毒室。
二、保持室内清洁,每天工作结束后进行环境清扫。
三、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四、普通诊疗器械、器具、用品用后送供应室集中处理,口腔科专用器械可在科内处置,处置及监测应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
五、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六、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七、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八、X线照相室应严格控制拍片中的交叉感染,取牙片持物钳应一人一用一灭菌。
九、医疗废物的处理应符合有关规定。
第二篇:口腔科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榆中县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布局合理,口腔诊疗区和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分开,单独设置器械清洗室、消毒室。
二、保持室内环境整洁,每天操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对可能造成的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三、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手套、护目镜,手套一人一换。每次操作前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消毒技术规范。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患者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印模托盘等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五、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六、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等的程序进行。
七、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达到消毒水平。
八、按要求认真做好手部皮肤的清洁与消毒,遵守手卫生制度。
九、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做好个人防护。
十、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十一、卫生洁具,包括拖布、抹布分区使用,用后清洁、消毒,干燥备用,拖布悬挂晾干。
第三篇:口腔科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布局合理,口腔诊疗区和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分开,单独设置器械清洗室、消毒室。
二、保持室内环境整洁,每天操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三、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手套一人一换,必要时佩戴防护镜。
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消毒技术规范。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器械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患者完整粘膜、皮肤的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五、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六、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等的程序进行。
七、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达到消毒水平。
八、按要求认真做好手部皮肤的清洁与消毒,遵守手卫生制度。
九、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做好个人防护。
十、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制度进行分类、收集,交接有登记、签名,周转箱保持洁净。
十四、卫生洁具,包括拖布、抹布分区使用,用后清洁、消毒,干燥备用,拖布悬挂晾干。
第四篇:口腔科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口腔科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一、布局合理,口腔诊疗区和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分开,单独设置器械清洗室、消毒室。
二、保持室内环境整洁,每天操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对可能造成的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三、对每一位患者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手套一人一换,必要时佩戴防护镜。
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消毒技术规范。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患者完整粘膜、皮肤的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五、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六、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等的程序进行。
七、严格执行监测制度,物理、化学监测每锅次进行,生物监测一周一次;空气、工作人员手、物表每季度监测一次,有记录。
八、麻药应注明开启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密闭保存,尽量使用小包装。
九、X线照相室应严格控制拍片中的交叉感染,夹片器应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或使用避污纸一次性使用。
十、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达到消毒水平。
十一、按要求认真做好手部皮肤的清洁与消毒,遵守手卫生制度,手卫生依从性100%,正确洗手率95%,手卫生知识知晓率100%,治疗台放置手消毒液。
十二、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做好个人防护。
十三、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制度进行分类、收集,交接有登记、签名,周转箱保持洁净。
十四、卫生洁具,包括拖布、抹布分区使用,用后清洁、消毒,干燥备用,拖布悬挂晾干。
第五篇: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二、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方法。
三、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四、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瓶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或消毒。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五、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六、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即时以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剂浓度按要求配制。拖洗工具应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
七、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