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3 20:2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第一篇:2018年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2018年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根据县政府办《关于印发**县2018年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临政办发〔2018〕28号),结合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原则,突出建设领域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部门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彻底解决建设领域土壤污染状况,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

二、工作任务

(一)牵头工作

1.切实抓好未污染土壤保护

(1)加强规划区划和建设项目布局论证,推动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科学布局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废旧资源再生利用等设施和场所。禁止在居民区、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周边新建工业企业。

责任站室:** 责 任 人:** 责任领导:**

责任领导:**、**、** 2.切实抓好未污染土壤保护

(3)配合相关部门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需要建设的土壤污染物防治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责任站室:** 责 任 人:** 责任领导:** 3.深入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

(4)配合相关部门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和安全利用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变用途,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项目和开发行为不得占用。

责任站室:** 责 任 人:** 责任领导:** 4.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准入管理

(5)依据国家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规定,对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化工、铁合金制造、危废处置等行业企业用地,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上述企业用地,由土地使用权人负责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调查评估结果向所在地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国土资源部门备案。重度污染农用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由所在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开展调查评估,调查评估结果向县环保局、住建局、国土资源局备案。

责任站室:** 责 任 人:** 责任领导:**(6)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地块土壤环境质量状况,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土地征收、收回、收购以及转让、改变用途等环节的监管。

责任站室:** 责 任 人:** 责任领导:** 5.控制农业生产污染土壤

(7)严禁将城镇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污泥、工业废物直接用作肥料。

责任站室:** 责 任 人:** 责任领导:** 6.减少生活活动造成土壤污染

(8)配合相关部门深入实施“以奖促治”政策,扩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范围,将污水处理、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设备运行维护费用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项目正常运行。按时完成40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加快农村污水处理、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周边生活污水、6

第二篇:镇“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XX镇“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为全面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严格落实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XX区工作方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XX区工作方案〉2022实施计划》等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业办、林业站、国土及各村(居)委会主任为成员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小组,落实工作责任制,提高各部门对防治土壤污染工作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同时通过与村(居)委会、重点企业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将污染减排指标及项目、环境监管要求和环境质量目标等指标下达至各责任单位,并纳入政府综合考核体系,严格进行考核奖惩。

二、主要措施

(一)准确调查,依法管理。

一是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整合现有相关土壤调查数据,并充分了解我镇土地利用情况,以全镇XX个行政村和X个社区的农用地为重点,开展全镇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二是积极引导推动生态农业。建立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生产投入品记录制度。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肥料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关于农产品产地和农产品生产的环境管理规定。三是减少城乡生活污染。建立镇、村(社区)、企业和居民协调机制,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结合乡村振兴,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

(二)严格准入,切实从源头控制污染。

我镇结合乡村振兴,始终坚持把总量控制和污染减排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从项目选址到污染物总量控制等角度,严格控制新的环境污染。并通过重点污染物的回收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努力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在具体工作中,通过认真开展重点区域规划环评和具体项目环评审查,切实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确保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着力推进安全利用。结合我镇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

(三)严格监管,把控质量。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从源头控制污染。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清洁生产、对生态环境有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畜禽养殖项目坚决予以说不。另一方面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对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源给予严格监督和严厉查处。二是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统一规划、整合优化全镇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在耕地、林地、水源地及周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周边等区域,按照省、市、区工作部署,定期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四)切实加大保护力度。

按照科学有序原则开发利用未利用地,防止造成土壤污染。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严格控制林地、草地、耕地、园地的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我镇将定期开展巡查,依法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各村(社区)需全面了解本村(社区)的土壤状况,不定期巡查,对发现土壤污染问题的,上报镇并及时督促企业采取防治措施。

(五)积极引导,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

为更加广泛地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土壤污染防治,我镇以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为重点,结合普法工作,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通过宣讲课等形式在校园内进行环保宣传及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使全社会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积极开展环境文明教育,逐步推进生态保护工作。引导农民群众发展无公害绿色产业,减少化肥、农药、地膜的使用。同时,通过宣传植树造林政策,提高了农村绿化覆盖率,使广大群众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自觉参加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第三篇:泉州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范文模版)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泉州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泉州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根据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及《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2016〕45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管理,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努力建设“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泉州。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基本健全,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总体得到管控。到2030年,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建立健全,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主要指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掌握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1.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详查

2017年4月起,按照《福建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实施方案》统一部署,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在现有相关调查和监测工作基础上,以农用地和工矿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查明耕地、园地等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18年底前完成;掌握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电镀、制革、铅酸蓄电池等重点行业企业(以下简称“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2020年底前完成。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建立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每10年开展1次。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国土局、财政局、农业局等参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

投资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落实,不再列出。

2.建立土壤环境监测体系

重点加强市、县(市、区)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配备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所需仪器设备和人员。建立健全监测人员培训制度,每年派技术人员参加土壤环境监测培训。各级政府要根据土壤环境监测事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对土壤环境监测等基础能力建设投入,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农业局、财政局等参与 合理布设土壤环境监测点位。由市环保局会同各相关部门统一规划、整合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2017年底前,根据全省土壤监测方案和监测计划,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建设覆盖全市、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按照国家统一规范开展监测和评价。在耕地、林地等布设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每5年开展1次监测,掌握全市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选取蔬菜产业基地、果园和茶园集中分布区、饮用水水源地,以及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及其影响区域等,布设土壤环境监测风险点位,每3年开展1次监测,掌握重点区域土壤环境质

量状况及其变化情况。2020年底前,实现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国土局、农业局、经信委等参与

3.提高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能力

整合环保、国土、住建、规划、农业等部门相关数据,依托“智慧泉州”信息平台,建立市级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全市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力争2018年底前建成并实现与省级平台联网共享。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拓宽数据获取渠道,实现数据动态更新。加快数据共享,编制资源共享目录,明确共享权限和方式,发挥土壤环境大数据在污染防治、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等方面的作用。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农业局、国土局、经信委、卫计委、林业局、住建局、市政公用事业局、城乡规划局、科技局、海洋渔业局,市数字办等参与

(二)严格监管各类土壤污染源 1.强化工矿企业环境监管

加强日常环境监管。各县(市、区)要根据工矿企业分布和污染排放情况,在2017年底前,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实行动态更新。列入名单的企业每年要自行对其用地进行土壤环境监测,结果向所在县(市、区)环保部门备案。有关县(市、区)每3年对重点监管企业周边区域至少开展1次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及时上传市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结果作为环境执法和风险预警的重要依据。以石化化工、电镀集控区、制革集控区和铅酸蓄电池生产等为重点,鼓励企业优先选用易回收、易拆解、易降解、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材料并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定期开展生产设备、设施巡查巡护,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材料、产品或者废物的扬散、流失和渗漏等问题,防止土壤污染。各县(市、区)环保部门要定期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巡查,督促企业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非正常运行情况。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经信委等相关工矿企业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规范企业拆除活动。以工业企业“退城入园”较多的县(市、区)为重点,严格监管重点行业企业拆除活动,在拆除生产设施设备、构筑物和污染治理设施活动时,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事先制定残留污染物清理和安全处置方

案,并报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工信部门备案,防范拆除活动污染土壤。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经信委等参与

严防矿产资源开发污染土壤。以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区域为重点,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建立矿产资源集约开发机制,继续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绿色矿山发展示范区建设。2018年底前,完成我市铅锌矿、铁矿、煤矿等矿山污染专项整治。在返还采矿权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或采矿权许可证续约时,采矿权人要按照现行国家有关技术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开展土壤污染治理情况调查评估,调查评估结果向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国土资源部门备案。土壤污染治理纳入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完成情况的重要验收内容,矿山企业未开展土壤污染治理的,环境影响后评价不予通过。2017年底前,安溪县、永春县及德化县要完成历史遗留尾矿库排查,制定综合整治方案,优先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上游和永久基本农田周边地区开展整治工作。重点监管尾矿库所在企业要在2018年底前完成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按规定编制、报备环境应急预案。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国土局、安监局、经信委等参与

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国控区和省控区要持续推进重金属污染整治,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强化环境风险防控。严格执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标准并落实相关总量控制指标,严格落实国家发布的制革、铅锌矿采选、铅酸蓄电池、电镀等行业准入标准。新建的重点行业企业,原则上应布局在规范设立的工业园区内;加快推进现有涉重金属行业企业进入园区集聚发展,在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实施深度治理,进一步削减重金属排放量,2020年重点行业的重点重金属排放量要比2013年下降10%。强化对重金属污泥等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理处置。严格控制有色金属生产、炼钢、铁矿石烧结和废弃物焚烧等重点行业规模。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经信委、发改委负责 2.规范废物处理处置活动

由各县(市、区)负责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及大宗固体废物的堆存场所排查和整治,完善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设施,2017年底前制定完成整治方案并有序实施。进一步健全危险废物源头管控、规范化管理和处置等工作机制,科学规划和建设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在大型石化产业基地、以化工为主导行业的工业园区,以及规模化的皮革、合成革、电镀专业集中区,配套建设危险废物贮存处置设施。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经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国土局、商务局等参与

对电子废物、废轮胎、废塑料等再生利用活动进行清理整顿,引导有关企业采用先进适用加工工艺、集聚发展,集中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不得采用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工艺或者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经信委牵头,市国土局等参与 3.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强化典型示范引导,大力推广先进工艺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创新治理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着力提高治理的专业化水平和防治效果。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可养区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任务,实现零排放或达标排放。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防止兽药、饲料添加剂中的有害成分通过畜禽养殖废弃物还田对土壤造成污染。到2020年,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75%以上。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牵头,市财政局、环保局等参与 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以我市水稻主产区为重点,推广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商品有机肥生产等措施。推进化肥施用零增长行动,2017年4月底前,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不低于251万亩(次)。科学施用农药,推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在南安市蔬菜主产区,南安市、永春县及德化县水果优势产区和安溪县、永春县茶叶优势产区,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片区和示范县,2017年6月底前,完成20个示范片区建设,全市推广应用面积达20万亩以上。健全完善“监管部门+农资企业+农户”的农资监管信息化网络,推行农业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实名购买农药、兽药制度,2017年底前,建成农药、兽药监管平台。加强平台线上巡查,适时掌握农药、兽药产品特别是高毒、高残留农药流向动态,及时调查处理购销异常情况。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自2017年起,选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列入市级规范社名录的农民合作社等,开展绿色生态农业补贴试点。到2020年,全市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有机肥养分还田率达到60%;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牵头,市供销社等参与

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严厉打击违法生产和销售不合格农膜的行为。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膜回收处理体系,建设农村定点有偿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膜站点,建立健全贮运和综合利用网络,自2017年起,分别在南安市蔬菜主产区,南安市、永春县及德化县水果优势产区和安溪县、永春县茶叶优势产区,开展试点工作,到2020年,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完成省上下达的推广任务;到2020年,实现上述农产品主产区全覆盖,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模式。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牵头,市供销社等参与

加强灌溉水水质管理。南安市、安溪县、永春县及德化县每年至少开展1次主要灌溉水水源的水质监测。灌溉用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对因长期使用污水灌溉导致土壤污染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牵头,市农业局等参与 4.加强生活污染控制

结合宜居环境建设行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完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落实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制度。深入实施“以奖促治”政策,扩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范围,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2020年底前全市70%以上行政村覆盖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政公用事业局牵头,市发改委、财政局、环保局等参与

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对我市在用、停用和已封场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土壤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估,2018年底前,完成全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所的排查,摸清数量、分布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严格规范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坚决查处渗滤液直排和超标排放行为,完善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漏、防扬散等措施。各县(市、区)要加大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去向检查力度,规范污泥处置。到2020年,全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开展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建材产品等资源化利用示范。逐步建立全市有毒有害生活垃圾的收集贮存网络和安全处置体系。减少过度包装,鼓励使用环境标志产品。

责任单位:市政公用事业局、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住建局、经信委、财政局等参与

(三)加强农用地保护与安全利用 1.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

2017年底前,根据国家技术规范,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分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严格管控类等3个类别,以耕地、园地为重点,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保障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以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为依据,开展耕地、园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有序推进耕地、园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逐步建立分类清单,2020年底前,完成划定工作,送省环保厅汇总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审定。根据土地利用变更和土壤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各县(市、区)每3年对各类别耕地、园地面积及分布等信息进行更新。逐步开展林地等其他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工作。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农业局、国土局牵头,市林业局等参与

2.优先保护质量较好耕地和园地

各县(市、区)要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支持各县(市、区)推进实施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南安市蔬菜主产区,南安市、永春县及德化县水果优势产区和安溪县、永春县茶叶优势产区要制定土壤环境保

护方案,2017年底前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要向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地区倾斜。对优先保护类耕地和园地面积减少或土壤环境质量下降的县(市、区),进行预警提醒并依法采取环评限批等限制性措施。

责任单位:市国土局、农业局、环保局、水利局、财政局等负责

防控企业污染。禁止在优先保护类耕地和园地集中区域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现有相关行业企业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实施提标升级改造。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经信委等参与 3.积极推进耕地和园地安全利用

安全利用类耕地和园地集中的南安市、安溪县、永春县及德化县,要结合当地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建立防护隔离带、阻控污染源,采取施用改良剂、翻耕、种植绿肥等农艺调控以及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有关县(市、区)要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重度污染耕地环境风险管控等方案。到2020年,完成省上下达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牵头,市国土局等参与 4.全面落实耕地和园地严格管控

加强对严格管控类耕地和园地的用途管理,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对威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安全的,有关县(市、区)要制定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并落实相关措施。制定实施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计划。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到2020年,完成省上下达的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任务。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林业局牵头,市国土局、财政局、环保局、水利局等参与

5.加强林地土壤环境管理

在林地分布区域,配合上级部门建立产出食用林产品质量定期检测制度,发现超标的,要及时采取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严格控制林地的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完善生物农药、引诱剂管理制度,加大使用推广力度。对林地土壤污染问题突出的区域,应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评估与治理修复。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四)严格管控建设用地环境风险 1.建立调查评估制度

自2017年起,对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电镀、制革、铅酸蓄电池等行业企业用地,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上述企业用地,土地使用权人要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定,负责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调查评估结果向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国土资源部门备案;已经收回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开展调查评估。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国土局、规划局、经信委参与

自2018年起,重度污染农用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开展调查评估,调查评估结果报送市级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国土资源部门备案。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国土局、城乡规划局、农业局等参与

2.明确风险管控要求

自2017年起,各县(市、区)要结合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情况,根据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结果,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合理确定土地用途。符合相应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地块,可进入用地程序。暂不开发利用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划定管控区域,设立标识,发布公告,限制人员进入、禁止土壤扰动,制定周边影响区域环境保护方案,每年至少开展1次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气环境监测;发现污染扩散的,责令相关责任方清理残留污染,有关责任主体要制定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封闭污染区域,采取污染物隔离、阻断等工程和管理措施,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散。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国土局牵头,住建局、市政公用事业局、城乡规划局、水利局等参与

3.落实监管责任

各县(市、区)要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乡规划和供地管理,土地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各级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等部门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相关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污染地块的环境风险,合理确定土地用途。

责任单位:市国土局、城乡规划局牵头,市环保局参与 各级城乡规划部门要结合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加强城乡规划论证和审批管理。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地块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加强土地征收、收回、收购以及转让、改变用途等环节的监管。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状况调查、风险评估、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等活动的监管。建立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实行联动监管。

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环保局、城乡规划局负责

(五)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 1.加强空间布局管控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在红线区域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和产业退出制度。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布局重点行业企业,实行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机制,加强规划区划和建设项目布局论证,根据土壤环境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

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环保局、发改委牵头,国土局、经信委、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等参与

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完善用地控制指标和定额标准,建立节约集约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城乡建设用地“三界四区”(“三界”即:规模边界、扩展边界、禁建边界,“四区”即: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管理,落实土地用途管制。鼓励工业企业集聚发展,建立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体系,修订完善各行业用地标准和控制指标,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严格执行相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化解过剩产能等,有序搬迁或依法关闭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现有企业。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土壤污染防治需要,科学布局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废旧资源再生利用等设施和场所。

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市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城乡规划局等参与

2.加强海岸带环境保护

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及泉州台商投资区等沿海县(市、区)要重点监督沿海工业区污水达标排放,对现有超标排放陆源污染物的单位实施限期治理,依法严查船舶及相关作业活动等向滩涂非法排放油类及油性混合物、含油污水、船舶垃圾、废弃物、倾倒有毒有害物质等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岸线资源保护与优化

利用,制定科学的港口发展规划,保护滨海湿地,有效控制主要排海污染物。以陆源污染防治为重点,确保临港工业区入海排污口主要污染物浓度稳定达标。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及泉州台商投资区等沿海县(市、区)要加强滩涂环境保护,定期开展巡查。

责任单位:市海洋渔业局、环保局,泉州海事局牵头,市国土局、农业局、林业局,泉州港口管理局等参与

3.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

自2017年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要与重点行业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明确相关措施和责任,责任书向社会公开。排放重点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增加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内容,并提出防范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需要建设的土壤污染防治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有关县(市、区)环境保护部门要做好有关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经信委等参与

(六)有序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1.明确治理与修复主体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造成地块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要承担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责任。责任主体发生变更的,由变更后继承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或个人承担相关责任;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或双方约定的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责任主体灭失或责任主体不明确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承担相关责任。责任主体怠于承担相关责任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代为履行,相关费用由有关责任主体承担,环境保护部门要依法对怠于承担相关责任的主体进行处罚。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国土局、住建局参与 2.有序推进治理与修复

制定治理与修复规划。按照国家统一要求,2017年底前,编制完成全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建立市、县两级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库。2018年底前,组织有关县(市、区)以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突出土壤污染问题为重点,制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单位和分实施计划,报市环保局备案。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农业局、城乡规划局、国土局等参与

监督目标任务落实。各县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定期向市环保局报告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进展;市环保局要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督导检查。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农业局、国土局参与

3.强化治理与修复工程监管

治理与修复工程原则上在原址进行,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污染土壤挖掘、堆存,以及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造成二次污染;需要转运污染土壤的,有关责任单位要将运输时间、方式、线路和污染土壤数量、去向、最终处置措施等,提前向所在县(市、区)和接收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工程施工期间,责任单位要设立公告牌,公开工程基本情况、环境影响及其防范措施;所在县(市、区)环境保护部门要对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工程完工后,责任单位要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治理与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第三方机构的指导、监督,建立相关机构的诚信档案,将第三方机构诚信档案纳入社会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并向社会公开。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市政公用事业局、行政执法局、农业局、国土局、发改委参与

(七)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先试

2018年底前,综合考虑土壤污染程度、土地利用类型、地区代表性等因素,选择重污染企业污染地块,以及受污染耕地和园地、蔬菜基地等,启动1至3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工程,打造一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典型案例,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模式。

责任单位:市国土局、农业局、市政公用事业局、财政局牵头,市环保局、规划局、科技局等参与

确定治理与修复重点。各县(市、区)要结合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和发展布局调整,以拟开发建设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项目的污染地块为重点,开展治理与修复。2018年底前,根据开发利用需求及污染程度选取典型污染地块,启动1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工程。

责任单位:市国土局、财政局牵头,市环保局、城乡规划局、科技局等参与

污染耕地集中区域要优先组织开展治理与修复;其他地区要根据耕地土壤污染程度、环境风险及其影响范围,确定

治理与修复的重点区域。2018年底前,选择受污染耕地和园地、蔬菜基地等,启动1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到2020年,完成省上下达的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任务。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财政局牵头,市国土局、环保局、科技局等参与

2018年底前,综合考虑土壤污染程度、土地利用类型、地区代表性等因素,在停用和已封场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中,选择重污染地块,启动1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工程。

责任单位:市市政公用事业局、财政局牵头,市国土、环保局、科技局等参与

(八)强化土壤环境法治 1.明确监管执法重点

重点监测土壤中汞、铅、镉、铜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重点监管有色金属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电镀、制革、铅酸蓄电池等重点行业,以及蔬菜主产区、水果优势产区、茶叶优势产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城镇建成区、畜禽集中养殖区等区域。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经信委、国土局、市政公用事业局、农业局等参与

2.加大执法力度

提高环境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和水平,对全市环境执法人员定期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专业技术培训。加强土壤环境日常监管执法,建立环保、公安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违法违规存放危险化学品、非法处置危险废物、不正常使用污染治理设施、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行为。开展重点行业企业专项环境执法,重点查处焚烧电子垃圾等环境违法行为和皮革与电镀等违法生产企业等,对严重污染土壤环境、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进行挂牌督办。对土壤污染违法行为应及时依法处罚,对涉嫌犯罪的,应及时移送公安机关查处。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完善各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技术支撑、处置救援能力建设。国土、农业、公安等相关部门应按职责分工,配合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专项执法工作。完善环境行政执法和司法的衔接工作机制,推动环保、公安等执法案件信息录入共享,巩固和提升执法效果。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经信委、公安局、国土局、行政执法局、农业局等参与

(九)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1.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科学研究

将土壤污染防治研究纳入科技计划,择优支持。依托省内外相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研单位,研发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治理与修复技术,工矿企业污染地块的调查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技术,以及先进适用装备和高效低成本功能材料(药剂)。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牵头,市财政局、教育局、经信委、环保局、发改委、国土局、住建局、市政公用事业局、农业局、林业局等参与

2.推动治理与修复产业发展

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示范基地。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从业单位的监管。鼓励第三方社会机构参与土壤环境监测评估等活动。加大政策扶持,推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发挥“互联网+”模式作用,加快完善覆盖土壤环境调查、分析测试、风险评估、治理与修复工程设计和施工等环节的产业链,培育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企业。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经信委牵头,市发改委、科技局、国土局、住建局、市政公用事业局、农业局、工商局等参与

(十)构建全社会共治体系 1.明确工作责任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是落实本实施方案的主体,要抓紧研究制定并公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确定土壤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2017年4月底前,各县(市、区)要编制完成工作方案,并报市环保局备案。各县(市、区)要把土壤污染防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强化监督管理,抓好工作落实。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相关部门参与

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本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同时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牵头部门做好相关任务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定期向市政府报告。参与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配合牵头部门,协同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科技局、经信委、财政局、国土局、住建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市政公用事业局等参与

落实企业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将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企业要按照环保规范要求,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治理技术,确保达标排放;将土壤污染防治纳入企业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按规定编制和报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环境应急演练;自觉履行土壤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接受社会监督。因生产、经营活动或突发环境事件导致土壤污染的企业和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扩散,避免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经信委、农业局等参加 2.加大财政投入

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土壤环境调查与监测评估、日常监管能力建设、科技研发、试点示范等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统筹相关财政资金,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等涉农资金,更多用于优

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县(市、区)。市级财政可对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增加的县(市、区)予以适当奖励。全面落实国家扶持有机肥生产、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等企业的激励政策。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牵头,市环保局、发改委、国土局、农业局、水利局、经信委等参与

3.发挥市场作用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治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土壤污染防治,推动受污染耕地和工矿企业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加快培育壮大一批环保产业龙头企业和综合性环境服务集团公司,提高土壤污染防治的专业化水平。积极发展绿色金融,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重大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发放绿色信贷的力度。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发改委、环保局牵头,市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泉州银监分局等参与

4.加强社会监督

推进信息公开。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调查结果,适时公布全市土壤环境状况。重点行业企业要依据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其产生的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排放总量,以及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国土局、市政公用事业局、农业局等参与

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实行有奖举报,鼓励公众通过“一网两微一平台”“12369”、信函、电子邮件等途径,对乱排废水、废气,乱倒废渣、污泥等污染土壤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有条件的县(市、区)可根据需要聘请环境保护义务监督员,参与现场环境执法、土壤污染事件调查处理等。鼓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以及民间环境保护机构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国土局、市政公用事业局、农业局等参与

推动公益诉讼。有关县(市、区)检察机关可依法督促或者支持法律规定的机关或者有关社会组织对污染土壤等环境违法行为提起公益诉讼。没有适格主体或者适格主体不提起诉讼,但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受侵害状态的,检察机关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监督、诉讼及相关案件办理工作。

责任单位: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牵头,市国土局、环保局、市政公用事业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等参与

5.开展宣传教育

利用多种手段,结合世界环境日及世界地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普及土壤污染防治相关知识,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解读,营造保护土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土壤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融入党政机关、学校、工厂、社区、农村等的环境保护宣传和培训工作。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教育局、国土局、市政公用事业局、农业局、粮食局等参与

6.加强目标考核

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考核纳入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完善环保督察制度,将土壤污染防治作为环境保护督察的重点内容。每年对各县(市、区)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委组织部等参与

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考核结果经审定后作为地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作为对地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及相关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综合考评的重要参考。考核结果作为土壤污染防治相关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依据。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审计局、统计局、效能办等参与

对考核结果较差或未通过考核的县(市、区),提出限期整改意见,整改完成前,对有关县(市、区)实施建设项目环评限批;对整改仍不到位的,依法依纪进行责任追究。对在评估考核中瞒报、谎报的地区,予以通报批评,对有关人员区分情节轻重,予以诫勉、责令公开道歉、组织处理等;对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土壤污染问题的,按照党政同责的有关要求,相关负责人需要承担责任的,要依纪予以处理;涉嫌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已经调离、提拔或者退休的,依法依纪实行终身责任追究。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其他违反治安管理有关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公安局等参与

第四篇: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工作

今天,生态环境部组织召开中央生态环境资金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工作推进会,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各县(市)区生态环境分局有关负责同志、业务科室工作人员和土壤重点监管单位负责人。借此机会,和大家强调几个事情:

一、加强中央生态环境资金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工作

部里计划11月、12月中旬各开展1次土壤项目入库评审,请各分局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项目申报和入库储备工作,根据今天的会议精神,全面摸底、认真谋划、积极申报,原则上每个地方今年至少要上报一个。怀宁县要围绕地块风险管控做好项目谋划,迎江区前期申报的项目要组织力量修改完善,确保今年入库。

今天会议精神主要有这么几条:1.鼓励申报为跨支持项目,逐年下达当年所需资金,避免一次下达导致资金执行率低,各地优先支持跨项目,部里核准拟支持清单,也优先核准跨项目。2.支持提标改造项目申报,提标改造资金支持比例不高于总投资的1/3。今天有很多重点监管单位参加,分局要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项目资金。3.支持历史遗留涉镉等重金属废渣调查项目。4.支持影响农田或灌溉水质的涉镉等重金属无主尾矿库的排查和治理项目,可申报历史遗留污染源整治项目。这项工作要跟农业农村部门和自然资源部门做好衔接。5.关于农用地安全利用项目,不要每个项目申报都要自己做小试、中试,可以用别的地方(相近项目实施条件下,如附近村、省内通过“十三五”项目已认可的技术)做过的小试、中试、以及项目成效评估数据等。6.完善污染地块系统中有关地块的空间矢量数据,也可以报建设用地调查评估类项目。7.有主但是没有经济能力的地块,也可以申报项目,需要地方出个证明,说明依据土壤法45条第2款,需要政府部门开展修复。

借这个机会,跟各位企业家说一下重点监管单位的事情,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应按规定时间节点报送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情况报告,开展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整治等相关工作。各分局要加强督促指导,此项工作涉及考核,不能有丝毫马虎。

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近年来,我省宿州、阜阳、铜陵等市接连发生几起建设用地疑似污染和污染地块违规开发利用事件,影响十分恶劣,教训十分时刻。省厅近期启动卫星遥感,在我市部分县发现疑似污染地块扰动问题,遥感将常态化开展,大家要引以为戒。各分局要加强与发改、自然资源、经信等部门的联动监管,坚决防止污染地块违规开发利用事件发生。

“十四五”将考核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重点建设用地”是指“十四五”期间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一住两公”)的所有地块。“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每年达到 100%,或者达到 95%以上且对存在违规开发利用的地块全部整改到位(即未对人居环境造成风险)的,认定为实现“有效保障”。当前,各地要会同自然资源部门摸清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地块底数,按要求做好地块管理。

三、严格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降低粮食等农产品中镉等重金属超标风险

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用地排查工作涉及我市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等几个重要考核,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高效、系统和精准,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开展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回头看”。各地要依据《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方案》(环办土壤(2018)12号),根据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等最新数据,持续更新重点区域和污染源整治清单,编制整治方案,分批次完成整治。11月底前,桐城要对“十三五”期间整治销号的污染源开展回头看。

二是全面排查本地区涉镉等重金属排放企业〈在产〉。12月10日前,各县区以“十三五”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在产)为基础,进一步查漏补缺,排查本地区涉镉等重金属排放企业(在产),包括利用处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 HW48 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废物等企业,涉重金属无机化合物工业企业(定义见《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重点排查是否依法依规将涉镉等重金属排放企业纳入相应的重点排污单位名录;是否依法依规对镉等重金属开展自行监测;对已纳入大气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重点排查是否依法依规安装、使用颗粒物自动监测设备,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是否依法履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是否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或进行排污登记;以及无组织排放情况等。根据排查情况,列出整改清单和措施,整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依法依规将涉镉等重金属排放企业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严格重金属排放监管,无组织排放治理等。请各地及时更新重点区域和污染源排查和整治清单。

三是全面排查本地区涉镉等重金属排放企业(关停)。2021年12 月底前,各县区以“十三五”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停产)为基础,进一步查漏补缺,排查本地区涉镉等重金属排放企业(关停),包括利用处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 HW48 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废物等企业,涉重金属无机化合物工业企业等。重点排查是否存在遗留工业固体废物,无组织排放情况等。

第五篇:土壤污染及防治论文

土壤污染及防治

摘要:土壤污染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并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土壤污染现象愈演愈烈,土壤安全问题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如何防止土壤污染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阐述了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土壤污染来源、土壤污染特点、土壤污染危害等,提出了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土壤污染、现状、来源、特点、危害、防治

Soil pollution and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bstract:Soil pollution on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od security and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se a serious threat, and endanger human health.In recent years the growing phenomenon of soil pollution, soil safety problems caus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how to prevent soil pollution has become an urgent need to address the problem.The article elaborated our country soil pollution, soil pollution, soil pollution source characteristics, soil pollution, soil pollution, put forward prevention measures.Key words:Soil pollution, curr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hazards, sources, prevention

土壤污染是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进入到土壤之中并积累到一定程度,从而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影响土壤功能的现象。土壤污染不仅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还通过种种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所以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防治土壤污染。1土壤污染现状

1.1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机污染物增多

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净化能力,但是随着近年来人口的增多和经济的发展,当污染物的数量、种类和污染速度都远远超过了土壤自身净化能力的时候,就会破坏土壤内部的平衡,使污染物的积累占据优势,从而导致土壤丧失正常功能[1]。土壤一旦遭到污染,就极难恢复,即使有可能被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在土壤中完全消失。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机物使用的增多,加剧了土壤的污染速度和程度。1.2 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恶化

伴随着环境污染增加,土壤的环境压力也在加剧,出现了大面积区域性的土壤污染。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出现恶化,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水环境安全,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成为制约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2]。

1.3 土壤污染威胁农副产品安全

目前,我国农药使用量已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受农药污染的耕地土壤面积达1.36亿亩。近年来沿海大部分地区的大田耕地土壤中持久性毒害物质大量积累,最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低浓度有毒污染物的影响是慢性的和长期的,危害可能波及长达数十年乃至数代人[3]。2 土壤污染的来源 2.1 污水灌溉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氮、磷、钾等许多植物所需要的养分,合理使用污水灌溉农田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由于我国污水处理、排放达标率较低,污水中含有许多有毒重金属污染成分。另外,石油化工、肥料、农药等工业废水亦会引起酚、三氯乙醛等有机物的污染。2.2 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是土壤固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大量未经处理工业废弃物随意堆积,重金属元素会在雨水的淋洗下向土壤中释放其有效态成分,增加了对地下水的危害。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采掘业、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此外,随着大棚栽培和地膜的大面积推广使用,造成严重的农田“白色污染”,这是一种长期滞留土壤的污染之源。2.3大气沉降污染

工业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有害气体是大气酸沉降的主要来源。冶金工业排放的金属氧化物粉尘、烟尘中含有铬、铅、铜、镉等重金属,它们在重力作用下以降尘形式进入土壤。土壤一旦被放射性物质污染就难以自行消除,其放射性元素还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2.4 农药化肥污染

长期不科学的使用化学农药,不仅污染了农产品而且还会残留在土壤中。仅以1985年我国全面禁止六六六和DDT等有机氯农药的生产和使用为例,在禁用了20多年后,各地的检出率仍很高。这些有机污染物的自然降解十分缓慢,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性。长期大量使用氮肥,会使土壤板结,生物学性质恶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4]。过量使用硝态氮肥,会使饲料作物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妨碍牲畜体内氧的输送,轻者患病,重者死亡。残留土壤中化肥被暴雨冲刷汇入水体,加剧了水体的恶化。2.5交通污染

交通污染源于汽车尾气排放的铅和未燃尽的四乙基铅残渣,及轮胎磨损产生的粉尘,从而造成土壤严重破坏。汽车尾气中含Pb量多达20~50μg/L,呈条带状分布,因距公路、铁路、城市远近及交通量大小有明显的差异。3土壤污染的特点

3.1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

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

[5]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因此,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

3.2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

污染物质在土壤中不容易迁移、扩散和稀释,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3.3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6]。对重金属污染,通常的方法有:利用植物吸收去除重金属、施加抑制剂、控制氧化还原条件、改变耕作制和换土、深翻等。3.4土壤污染很难治理

水体或者大气若受到污染可以切断污染源然后通过稀释和自净化作用使得污染逐步减轻、消除,但若土壤受到污染后即使切断污染源后也很难靠稀释和自净化作用恢复,有时需要通过淋洗土壤和换土等方法才能解决,而其它方法效果不太明显[7]。由此可见土壤污染的治理花费的时间长、代价高。4土壤污染的危害

4.1 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对于各种土壤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据有关资料表明,由农产品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2000 年已达到 320 亿元人民币。据估计,全国近年受乡镇工业污染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在 100 亿以上。全国每年发生污染渔业事故造成经济损失为3亿美元,并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影响农作物安全及农业生产,最终导致其经济损失占GDP的0.5%-1.3%。对于农药品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等其他类型的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目前尚难以估计[8]。

4.2 导致农产品污染超标、品质不断下降

中国大多数城市近郊生产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中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土壤环境污染除影响农产品的卫生品质外,也明显地影响农作物的其他品质。有些地区已使得蔬菜的味道变差,不容易储藏,易腐烂,甚至出现难闻的异味,农产品的储藏品质和加工品质也不能满足深加工的要求。

4.3 导致大气环境的次生污染

土壤环境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大气环境中,导致大气污染及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4.4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并成为水体污染的祸患

农田生态系统中仅化肥氮的淋洗和径流损失量每年就约174万吨,长江、黄河和珠河每年输出的溶解态无机氮达97.5万吨,是造成近海赤潮的主要污染源[9]。土壤环境受到污染后,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金属污染。人、畜通过饮水和食物可引起中毒。

4.5 成为农业生态安全的克星

目前,中国农药产量居世界前列,农药长期大量使用,造成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大面积污染,土壤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加,同时也杀死了大量害虫天敌和土壤有益动物,进而使农业生态安全失去基础保障。5土壤污染的防治

针对我国土壤污染以及土壤质量不断恶化的的现状,有关部门以至于全社会都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土壤污染的防治。5.1土壤污染防治的具体原则 5.1.1切断污染源

发展清洁工艺,加强“三废”治理是削减、控制和消除污染源的最有效措施。1984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工业管理大会上,国际环保组织首先提倡在工业上采用少废、无废的清洁技术[10]。清洁工艺的战略主要是从原料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过程中减少“三废”排放量,对所排放的“三废”要进行净化处理,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和浓度,使之符合排放标准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5.1.2提高土壤环境容量

采取增施绿肥、厩肥、堆肥、腐殖酸类物质等有机肥,以增加土壤有机胶体的含量或砂掺粘、改良砂质土壤等,增加土壤对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都可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和自净能力,增加土壤环境的容量。5.1.3控制和切断污染进入食物链(可食部分的累积)5.1.4避免二次污染 5.2土壤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2.1采用农业生态工程措施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的环境容量是通过调节诸如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土壤pH值和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及气温、湿度等生态因子,实现对污染物所处环境介质的调控;选择抗(耐)污染作物品种和改变种植方式。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利用某些特定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较快地吸走或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质,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5.2.2改变耕作制度

通过土壤耕作改变土壤环境条件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危害。旱田改水田,DDT和六六六在旱田中的降解速度慢、积累明显;在水田中DDT的降解速度加快,利用这一性质实行水旱轮作是减轻或消除农业污染的有效措施。5.2.3客土深翻

污染土壤的排除特别是重金属的土壤污染,在土壤中产生积累,阻碍作物的生长发育。防治的根本办法是彻底挖去污染土层,换上新土的排土和客土法以根除污染物。但如果是地区性的污染,实际采用客土法是不现实的。耕翻土层即采用深耕,将上下土层翻动混合,使表层土壤污染物含量减低。这种方法动土量较少,但在严重污染的地区不宜采用。5.2.4施加改良剂

施加改良剂的主要目的是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和使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如添加有机质可加速土壤中农药的降解,减少农药的残留量[11]。施用重金属吸收抑制剂(改良剂)即向土壤施加改良抑制物(如石灰、磷酸盐、硅酸钙等),使它与重金属污染物作用生成难溶化合物,降低重金属在土壤及土壤植物体内的迁移能力。这种方法起到临时性的抑制作用,时间过长会引起污染物的积累,并在条件变化时重金属又转成可溶性,因而只在污染较轻地区尚能使用。5.2.5工程治理

利用物理(机械)、物理化学原理治理污染土壤,主要有隔离法、清洗法、热处理、电化法等是一种最为彻底、稳定、治本的措施。但投资大,适于小面积的重度污染区。

5.2.6加强土壤污染的调查和监测工作

在通过调查摸清我国土壤污染总体状况的基础上,研究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监测标准,制定我国土壤污染防止和治理的战略、对策。对污水进行灌溉的污灌区,要加强对灌溉污水的水质监测,了解水中污染物质的成分、含量及其动态,避免带有不易降解的高残留的污染物随水进入土壤,引起土壤污染[12]。

5.2.7建立健全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制定法律法规并推行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环境。制定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填补法律制度上的空白已成为当务之急。围绕《土壤污染防治法》建立包括土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土壤环境质量监管体系等在内的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体系[13]。

5.2.8与国际合作,加大土壤科学研究力度

我国在土壤科学研究方面起步比较晚,由于社会不够重视,往往经费也不充足。为了更好的进行土壤污染的防治,应将土壤科学研究经费纳入国家预算,保障土壤科学研究的基本费用,给这方面的专家学者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建立土壤防治的互动网络,给国家级与各省市的相关研究院所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14]。充分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在各方面与国际接轨,合作研究,加大土壤科学研究力度。5.2.9加强宣传、监督和管理工作

各级部门应加大对土壤污染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同时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健康意识,以此来促进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和完善土壤污染防止、控制和治理的有关法规和政策措施。总之,在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上,必须考虑到因地制宜,采取可行的办法,既消除土壤环境的污染,也不致引起其它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1]郑惊鸿.全国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调查开始.中国色谱网.2006.7.19.[2]张晓峰.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青年科学.2009.(6).[3]林玉锁.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环境保护.2007.(1).[4]马秀明.汪娟梅.宋波.土壤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修复.科技论坛.

下载2018年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

    附件2:xxx公司(集团、厂矿) 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 二O一七年十一月 日 1 为贯彻《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关于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的要求,落实企业污染防治的......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 一、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提升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推进土壤污......

    房山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房山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京......

    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总结

    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总结撰写人: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总结一、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情况为进一步做好我区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实施与评估工作,根......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报告模板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报告为仔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土壤污染,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加强在建工地管理......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初探(★)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我国土壤污......

    献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献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为落实《河北省“净土行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冀政发【2017】3号)精神,进一步加强献县土壤污染防治,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切实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

    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论述;国家、省、市多次就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做出安排部署。我市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