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进提质 改革攻坚 适应新常态 谱写新篇章

时间:2019-05-13 20:1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竞进提质 改革攻坚 适应新常态 谱写新篇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竞进提质 改革攻坚 适应新常态 谱写新篇章》。

第一篇:竞进提质 改革攻坚 适应新常态 谱写新篇章

竞进提质 改革攻坚 适应新常态 谱写新篇章

2015-01-31 05:45:00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武汉)分享到:

 

0湖北日报讯

连日来,省领导参加所在代表团,和代表们一起审议各项报告。他们提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五次全会重大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总要求,牢牢把握“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大力度调结构转方式,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努力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罗序文报道:王晓东代表参加荆州团审议时说,201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三稳三新”,即:增速稳、物价稳、就业稳,结构调整有新进展、效益有新提高、活力有新增强,成绩来之不易。2015年是很重要的一年,要圆满完成报告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做到“四个一”:一是打开一个“总阀门”,就是把解放思想作为“第一道工序”,深刻认识发展不够仍是湖北最大实际;二是运用一个“方法论”,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实际出发谋划和推动工作;三是坚持一个“关键招”,就是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投融资体制创新;四是强化一个“总抓手”,就是狠抓落实,做到部署落实、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希望荆州抓住长江经济带、经济新常态两大机遇,保持定力、坚定信心、精准发力、奋发有为,努力实现更大作为。

记者胡弦报道:阮成发代表参加武汉团审议时说,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一个感受就是,提交的成绩单了不起,鼓舞人心。去年,全省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增速居全国第七位、中部第一位。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人民克难奋进取得的。去年,武汉也保持了经济的较快增长,GDP超万亿元,同样来之不易,这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鼓励与支持。第二个感受就是,报告提出的新目标催人奋进。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今年全省工作的主要指标继续体现了“竞进提质、升级增效”,这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切实把报告的精神落实好,按照全市经济总量万亿倍增的新要求,适应新常态,采取新措施,走出新路子,克难奋进,弯道超越,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多作贡献。

记者王馨报道:侯长安代表参加荆门团审议时说,政府工作报告实事求是、提振精神、鼓舞人心,报告中的几组数据标志着我省经济健康发展、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市场化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迈出较大步伐、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提高,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和投入,反映了我省经济增长的后劲进一步增强。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成绩来之不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报告对经济新常态作了分析,内涵丰富,县市区领导要学习好、贯彻好。要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牢牢把握稳增长的着力点。要以改革创新引领新常态,以改革作动力,向创新要效益、要出路。要学会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做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游泳健将。要积极推进法治、高效、廉洁政府建设,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推动政府工作,贯彻省委决策部署,凝神聚力谋发展。

记者罗序文报道:张岱梨代表参加荆州团审议时说,国生省长的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文风朴实,是一个顺民意接地气、聚人心鼓士气、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报告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准确把握新常态的新要求,围绕迎接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措施,体现了坚持发展、积极作为的责任担当。近年来,荆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加快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实施,给荆州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荆州要牢牢把握现实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大力度释放发展潜能。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大项目谋划、建设力度,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服务企业力度,更加重视发挥企业家的才能,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记者黄璐报道:尹汉宁代表参加宜昌团审议时说,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工作实事求是,分析形势清醒客观,部署工作符合实际;反映了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体现了“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我们要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积极谋划,把握大局,抢抓机遇,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迎接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宜昌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7万美元,财政收入仅次于武汉市,有非常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势头,在全省具有样本意义。县域经济是全省市州中板块最大最整齐的,去年宜都市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好几个县都是全省县域经济中的排头兵或比较靠前。山区经济发展也很有特点,宜昌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李彦睿报道:傅德辉代表参加恩施团审议时说,过去一年全省改革发展成绩来之不易,恩施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成就更为难得。现在的关键是把思想统一到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上来,结合恩施实际抓好落实。要有竞进之为,坚决贯彻科学发展一步到位、“竞进”二字底色、三维纲要的指导思想,抓住“十三五”机遇,在基础设施、产业特色、民生改善上谋划好新一轮发展,用更有作为的努力系数实现总量追赶和发展转型,为全省大局作贡献;要有绿色之为,在绿色资源利用上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担负起绿色发展的现实和历史责任,开发绿色、保护绿色、培植绿色、发展绿色,让绿色永远造福民族地区;要有开放之为,进一步打开“脑门”,敞开“山门”,用良好的精神区位和风清气正的环境推动改革开放,把资源优势变成现实发展优势。

记者黄璐报道:黄楚平代表参加宜昌团审议时说,过去一年,宜昌稳神定气,克难奋进,生产总值达到3132亿元,增速9.8%,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1亿,增幅31.5%,居全省第一。一些民生改善的指标也有很大的突破,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精细化工、食品医药、装备制造三个产业过千亿,15个国字号的示范试点工作在宜昌开展。但是,这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省域副中心的定位还有一定差距,宜昌将坚定不移地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坚持“法治引领、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竞进作为”,在适应引领新常态中实现新作为、不断扩大新优势,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特优特美、既大又强”的现代化特大城市,努力向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首位迈进,为实现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周呈思报道:王君正代表参加襄阳团审议时说,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来之不易,展示了省委、省政府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各项决策的正确。与全省一样,2014年我们积极适应、把握新常态,围绕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坚定不移稳增长、抓投资、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持续提升、增速继续领跑全省和汉江流域,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2015年,我们将按照“三维纲要”的要求,认真落实“一元多层次”和“一主两副”战略,积极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在总结成绩中坚定信心,在迎接挑战中抢抓机遇,在改革创新中把握规律,提升工作水平,在适应新常态中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以科学务实作风推进“四个襄阳”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陶忠辉报道:贺家铁代表参加黄石团审议时说,政府工作报告有底气、接地气、提士气,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有底气”就是2014年全省经济发展成效不错,质量提升,基础稳固,后劲很足。“接地气”就是谋划2015年的蓝图,符合湖北实际和新常态的要求。“提士气”就是发展形势催人奋进,激发了全省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黄石作为老工业基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辉煌的工业发展历程,谋求新发展有机遇、有优势、有基础,要着力在“老”字上做文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实现“老树发新芽”;在“新”字上做文章,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人”字上做文章,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县”字上做文章,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上创造新经验、谋求新突破。要从严要求抓党建、持之以恒抓作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记者王馨报道:冯晓林代表参加解放军团审议时说,这几年湖北发展很快,特别是在2014年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我省GDP增速达到了9.7%,很不容易,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很务实,尤其是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人均增收都很快,人民群众受益匪浅。要充分发挥湖北丰富的科技、人力、经济、军工等资源优势,着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一方面,要畅通“军转民”渠道,省军区部队积极做好协调牵头工作,驻军院校利用科技优势对接民用产业发展,积极为全省军民深度融合贡献力量;另一方面,拓宽“民参军”路径,借鉴山东青岛市建设军民融合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打造高科技融合发展特色品牌,推进国防和经济建设互促共赢。

记者廖志慧报道:李春明代表参加十堰团审议时说,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以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对内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和结构调整。二是要努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改革创新外贸管理体制、外商投资体制、对外投资合作体制,努力探索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规则体系和政府监管体系,着力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加强对外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尽快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新高地。三是不失时机地深化对内开放。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主动与央企对接合作,主动与在鄂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对接合作,形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新格局。

记者严运涛报道:赵斌代表参加黄冈团审议时说,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更加坚定了我们“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信心。长江经济带是湖北期盼已久的重大战略机遇,要全面谋划、着力用好,尤其是加强规划引领,深入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融合发展,是湖北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要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有效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应有超常规的举措,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满足群众需求,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推动区域中心城市逐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记者王馨报道:王玲代表参加荆门团审议时说,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感到精神为之一振,要为三个方面点赞:一是为漂亮的成绩单点赞,二是为拼劲和作风点赞,三是为各级党委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点赞。建议:一是加大现代农业的推进力度,实现提档升级;二是加大新修订的环保法贯彻实施力度,建议省政府出台配套政策与行政规章。要高度重视流域水污染治理,努力破解城市管网建设管理的难题;三是着力增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提高广大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四是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在工业4.0、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好企业与科研结合文章。

记者陶忠辉报道:王建鸣代表参加黄石团审议时说,政府工作报告总结2014年工作客观实在,鼓舞人心;部署2015年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首先,省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支持各市、县(市)区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中,黄石首当其冲,应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第二,要加强顶层设计,大力推进大部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要进一步细化改革措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市场主体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第三,要继续加大对市场主体、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报告中提出的省财政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50亿元,体现了一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思想。

记者胡弦报道:郭生练代表参加武汉团审议时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是历年来最亮丽的,“高于全国、中部靠前”、“增速中部第一”等指标体现了我省去年取得的骄人成绩,经济总量超湖南,税收收入中部第一,粮食深加工产业全国第五,农民纯收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当然,湖北也有“短腿”,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数低7个百分点左右,武汉市的第三产业占比也刚过50%,与同类城市相比差距较大,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武汉要在中部做发展建设的“龙头”、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的“龙头”,做精神文明大武汉、绿色发展大武汉。只要武汉早日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辐射带动城市圈区域的快速发展,湖北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会上一个新台阶。

记者陶忠辉报道:曹广晶代表参加黄石团审议时说,2014年我省生产总值增长9.7%,非常不易。2015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面临的压力、困难和挑战更多,增长要靠投资拉动。其一,抓好金融创新改革工作。今年要把握三个重点:实施武汉城市圈金融工程,主要是明确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大力提升圈内金融一体化水平;实施县域金融工程,主要是加强金融和产业的对接,最大限度挖掘经济发展潜力,增加市场主体直接融资的比重,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挥好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引导民间资金的投资。其二,切实抓好棚户区改造工作。建议黄石要抢抓机遇、加强对接,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做好棚改工作。

记者罗序文报道:许克振代表参加咸宁团审议时说,报告高屋建瓴,对新常态下经济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机遇思维,落实战略促发展。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统筹向东向西双向开放,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要牢固树立竞进思维,推动转型促发展。加快冶金等四个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高端装备制造等六个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加快软件与集成电路等十大重点领域创新突破。要牢固树立系统思维,融合创新促发展。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产业、城市和交通基础设施的融合发展。要牢固树立抓落实的思维,把中央政策和发展战略落实到项目和行动中去。

记者严运涛报道:梁惠玲代表参加鄂州团审议时说,政府工作报告对工作总结和部署符合湖北实际。特别是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让人振奋、催人奋进。要充分发掘利用发展机遇、发展潜力、发展气场,主动适应新常态,把稳增长放在经济工作首位,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好新一年“三农”工作,重点是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要实现“五个转变”:粮食生产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农产品生产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产业化由内部优化向内外联动转变、经营方式从粗放经营向集约节约经营转变、驱动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记者彭小萍报道:甘荣坤代表参加随州团审议时说,2014年我省取得“高于全国、中部靠前”的好成绩,来之不易。发展不够仍是湖北最大的实际,2015年,要咬定稳增长目标不放松,善于找准着力点,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都要加油助力。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具体项目谋划落地、具体问题解决着手,攻坚克难,注重实效。招商引资、土地出让、扩大开放等,在新常态下要有新思路、新办法。要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聚集发展。坚持重大项目用地应保尽保。要加大开放力度,下大力推进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促使更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加快推进旅游综合改革,着力提升旅游产业综合效益。

第二篇:提质效 控风险 主动适应新常态

提质效 控风险 主动适应新常态

现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项总体要求。新常态带来经济运行的新特征、新规律、新要求,只有主动适应,科学把握,积极作为,才能抢占先机,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应当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将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增长,经济结构将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将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总体来看,经济新常态包含了降增速、调结构和换动力三方面特征。商业银行要适应新常态,就应从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和风险防控水平着手,加快调整发展战略,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动金融创新,以创新支持和推动经济稳定增长与转型升级。

一、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源头活水。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的天然职责。要牢牢把握国际经济合作深化和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为实体经济提供针对性强、附加值高的金融服务。

一是积极支持国家战略实施,做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加油站”。银行要紧跟国家战略、服务国家战略,大力支持“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实施,积极推动亚太地区基础建设投资和互联互通,加大金砖国家金融合作。银行要以创新推动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继续化解严重过剩产能。银行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水利工程、网络通信、粮食仓储设施等重点领域,以及节能环保、自主创新、服务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要积极参与投资协定和自贸区谈判,总结推广上海自贸区成功经验,支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二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银行应大力支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继续落实有扶有控的差别化信贷政策,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按照“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的思路,积极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更加注重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更加注重支持新型服务业发展,更加注重支持生态环境治理。一是要积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支持科技创新、万众创新、自主创新。二是要出台能效信贷指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支持生态工程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促进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化解严重过剩产能。三是要加大对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和燃气轮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推动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持续加大对服务业特别是教育医疗、养老健康、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四是要围绕释放消费潜力,稳步发展住房、汽车、旅游等消费金融,促进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发挥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规范发展银行理财和信托业务,拓宽为人民群众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金融渠道。

三是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银行要加大信贷投放,继续扩大小微企业和“三农”专项金融债发行规模,实现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水平。银行要扩大网点覆盖面,逐步实现城市社区和乡镇的金融机构全覆盖。改进农民工、下岗失业者、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金融服务。深入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切实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一方面,要通过延伸和下沉机构网点,让老百姓离得近、摸得着。鼓励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集聚地区设立小微专营支行,深入推进“三大工程”和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建设,在空白地市设立机构网点。另一方面,银行业机构要加大自助设备投入,重点推进电子渠道无障碍服务建设,为农民工、下岗失业者、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更加适宜的金融服务。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体系,为老百姓提供更便捷、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四是努力推动社会融资成本“瘦身减负”。银行要认真落实国务院要求,多策并举、多管齐下,着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一是通过管理创新降低融资成本。银行要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简化审批流程,增加信用贷款,改进续贷管理。二是通过减少不合理收费降低融资成本。针对当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不合理收费整改力度,银行要严格按照价格目标规范收费,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的规定,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持续巩固违规收费专项治理成果。三是通过缩短链条降低融资成本。银行要全面开展跨业融资合作专项治理,缩短企业融资链条,避免资金空转。加强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发挥低费担保导向作用。银行要严格落实小微企业流动性资金贷款续贷管理办法,减少搭桥融资行为。严禁在发放贷款时附加不合理的贷款条件,除银团贷款外,不得对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对小微企业及其增信机构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

五是多管齐下打好金融服务“组合拳”。银行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升服务内涵。深入开展“金融知识下乡”和有针对性的公众教育宣传活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切实提升公众金融素养。继续推进“银行服务纠察队”制度,组织银行业协会开展暗访活动,对银行服务进行全程跟踪,加强行业自律。同时银行要积极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要继续把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落实到全年目标考核内容中,将消费者投诉的机制建设、处置效率、投诉处理满意度等方面与目标考核挂钩。

六是全面打造银行优质服务“窗口”。文明规范服务是银行业最基本的职责,是打造银行业优质品牌,培育和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关系到整个银行业改革的形象。作为现代服务业,银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服务的竞争。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站稳脚跟,取得并保持优势,必须把优质服务作为永恒的主题,牢固树立“服务立行”的观念,以客户为中心,实施服务制胜战略,将文明规范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嵌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融入到银行各个业务领域,不断改善服务环境,完善服务设施,改进服务手段,创新服务品种,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效率。要提高银行服务水平,就要紧紧围绕全行中心工作,以服务规范为基础,以服务创新为核心,以服务营销为龙头,加强领导,转变观念,落实责任,创新服务手段和考核方式,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服务效率和服务形象,以卓越的服务,创造客户价值、提升银行价值、培育员工的职业价值。

第一,要树立真正的服务意识,金融业是传播精神文明的窗口,国有银行要承担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责任;

第二,加大对网点改造的投入力度,对营业网点硬件进行改善,让客户有一个舒适的金融服务环境;

第三,扩大金融产品覆盖面,提供个性化产品服务计划,满足不同层次金融产品的需求;

第四,在渠道建设上面,加强网点建设,并结合网点转型继续要求从形转到神转,将服务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内心。具体落实到个人,就要做到:

(一)注重自身仪容仪表

银行业是一个窗口行业,所以银行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要对自己的仪容仪表按照有关的岗位规范,从严加以要求。要将这些方面的具体细节问题提升到个人与银行的整体形象的高度来认真地加以对待,要将它们与自己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联系在一起来予以关注。

(二)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理念

服务是一门艺术,艺术很抽象,更难让人理解,要学好这门艺术,除了要对业务知识有熟悉的了解之外,还要以客户为中心,跟客户交流感情,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保证客户满意。通过为客户提供知识服务,超值服务和个性服务,不仅充实和丰富了工作内涵,更加巩固和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当然,处事中我们要机智巧妙,从容自信,对自己自信,就是客户对你相信,做到超越平凡追求卓越。

(三)服务要热情周到耐心

银行业是一个服务行业,我们的宗旨就是服务客户,客户就是上帝。所以所有的银行工作人员一定要文明礼貌,热忱而主动地为客户服务。与客户打交道时,在严格地执行本单位已经明文规定的文用语与服务忌语。对于客户所提出来的各种疑问,要认真聆听,而心解释,有问必答。为客户服务之时,态度必须主动、诚恳而热情。对待所有的客户,都要一视同仁。

(四)服务需注重细节

细节方能彰显品质与品味,在人们对于生活品质日益追求完美的潮流趋势下,银行的服务工作更是要积极主动去迎合和创造这种氛围,要让顾客觉得,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很用心的在为他服务。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决定成败,在高度竞争的时代里,银行之间的竞争往往就在于细节的差异,能够做到别处心裁而又迎合客户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目的所在,我们要用心去服务,要善于观察客户,理解客户,对客户的言行要多揣摩,用真诚,真情,真心连接与客户沟通的桥梁,真情做好服务,真心让客户放心。要想客户之所想,及客户之所及。

(五)摆正自身位置,真诚服务客人

银行工作人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始终记住我们是为顾客服务的,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与客户产生矛盾。在此种情况下,对客户的尊重、对工作的负责,都要一如既往。对于矛盾,要力求妥善解决。得理之时,必须让人一步。失礼之时,必须主动致歉。受到客户的表扬要谦虚,受到客户的批评要虚心,受到委屈要容忍。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自觉作到与客户不争不吵,始终笑脸相对,保持个人风度。

二、全面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银行要全面落实风险防控责任,进一步增强风险防控的前瞻性和敏感性,进一步增强其消化吸收风险的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潜在威胁,就要立即采取外科手术式治疗。

一是切实防范化解客户信用风险。要明辨是非、知悉客户、分类管控。银行要提高应对能力,对容易诱发跑路的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落实风险责任人,最大程度维护银行债权;银行要加强风险隔离,出台完善银信、银担、银租、银证等跨业合作制度和业务尽职指引,厘清风险责任归属,实现尽职免责,避免责任不清“殃及池鱼”;银行要完善差别化授信,根据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实施差异化授权授信制度,一线经营机构要提高风险甄别能力,避免一刀切式的抽贷,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银行要注重形成合力,加强与地方政府、司法、公安等部门的联动,着力解决逃废银行债务问题。

二是切实防范化解押品价值波动风险。银行要加强研判预警,动态掌握本行的押品构成,对房地产、矿产及其他重要押品资产的市场价格,要加强监测分析预警;银行要加强压力测试,对重点押品价值波动风险进行动态压力测试,并根据结果制定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措施缓释风险;银行要加强押品管理,动态调整贷款抵质押率,适当扩大押品范围,做好押品登记核对,定期进行押品估值,并相应采取补充抵押、增加担保等措施,确保足值担保、市场可流通、法律关系明确。

三是切实防范化解流动性风险。银行要做好流动性监测和压力测试,科学测算信贷、理财、同业等业务对流动性的影响,确保流动性管理全面涵盖各类表内外业务;银行要丰富流动性管理工具,要完善流动性限额管理,加强流动性资产储备,积极提高总体资产流动性;银行要加强负债质量管理与评价,健全负债质量管理体系,多元化拓展主动负债渠道,改善负债结构。各银行机构要加强流动性互助和政策协调,建立区域内中小银行流动性互助基金,强化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之间的资金协作,构建同业互助机制,共同维护市场稳定。

四是切实防范化解操作风险。银行要保持案防高压态势,开展案防评估,以案件风险排查为抓手,及时发现和处置案件风险隐患。综合运用行政处罚、暂缓准入、下调评级、叫停业务、行业通报、联动问责等措施,严肃查处各类重大违法违规行为。银行要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处罚信息系统,严格落实员工管理责任制。银行要强化信息科技风险监管,抓好信息系统安全和业务连续性管理,指导加快信息科技系统改造升级,开展风险排查和应急演练,确保信息系统安全运行。

五是切实防范化解社会金融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提高警惕,前移风险防控关口,严防社会金融风险输入。大力整治非法集资。支持地方政府加强对各类民间融资和中介机构的监管,强化监测预警,防止非法集资风险向银行业传染。严厉打击外部侵害。要特别关注银行案件与非法集资等外部风险的关联,全面甄别和清理既从银行贷款又参与民间融资的企业,防止银行信贷等资金被违规挪用于民间融资。重视声誉风险管理。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声誉事件和客户投诉的响应处理效率,最大限度减少负面影响。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要牢固树立审慎经营、稳健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切实把握国家战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带来的新空间和新机遇,加快自身发展战略调整,将创新驱动作为转型发展的持续动力,以有效风险管控作为转型发展的根本保障,不断提升对企业和个人客户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全力助推实体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持续稳健发展。

第三篇: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谱写新篇章

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谱写新篇章

河南省西华县李大庄乡中心校召开新教师座谈会

为了帮助新分配教师更好的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谱写新篇章,引领新教师尽快成长为推进本乡教育发展的骨干力量,日前,河南省西华县李大庄乡中心校在李大庄二中召开新教师座谈会,全乡12名新分配教师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刚分配到该乡从事教学工作一个多月的新教师先后作了自我介绍,并踊跃发言,对中心校和工作单位在生活上、工作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还就走进学校以来的感受、对教师职业的体会、对学校教学管理的看法以及全乡正在推进的新课改的认识、今后工作思路等方面畅谈了自己的想法。乡中心校校长高建方认真倾听,详细记录,逐一解答新教师的疑惑和建议。最后,高校长对新教师提出希望和要求,一要尽快熟悉并适应学校教学环境,以便顺利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二要积极地融入到学校新集体之中,主动与师生沟通交流,增进了解,尽快成为受师生们欢迎的人;三要勤奋学习、爱岗敬业,多听、多问、多学、多反思,迅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热血和青春。高校长表示,近期将组织新教师外出到先进乡校考察学习。

这次座谈会的召开,让新教师感受到了李大庄乡中心校对他们的重视和成长的关注,促使他们调整心态,明确奋斗目标,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高度的责任感扎实工作,为该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作出积极贡献!(时红光)

通联:466624河南省西华县李大庄乡中心校 时红光 ***

第四篇:聚焦新常态 谱写新篇章 ----------2016年新年寄语

聚焦新常态 谱写新篇章----------2016年新年

寄语

聚焦新常态 谱写新篇章

----------2016年新年寄语

□《现代商贸工业》杂志编辑部

春桃、夏荷、秋菊、冬梅,花朵随季节轮回绽放。东启、西庚、南箕、北斗,时光伴日月穿梭流逝。

走过卓越不凡的2015年,我们迎来了饱含希望的2016年。新年伊始,《现代商贸工业》杂志社全体工作人员向关心、支持本刊发展的领导、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致以新年的祝福和节日的慰问。

过去的一年,《现代商贸工业》杂志伴随着转企改制的东风,锐意进取,积极开拓,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 在强刊如林的期刊大省——湖北,我刊成功斩获第九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 在中文期刊网络阅读排行榜中,我刊继续保持在全国期刊TOP100内;

 在多种媒体的报道中,本刊占有一席之地——本刊论文多次被凤凰卫视、南方周末、新华月报、复印报刊资料等媒体引用转载;本刊在剔除顽疾、改革创新方面的经验,被中国新闻出版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媒体专题报道;

 本刊投稿量和信息量不断增大,学术传播速度不断提高,期刊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论文质量整体提升,文章基金比率稳中有升;  本刊紧跟“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要求,网络数字化、新媒体建设等有所突破——成功开启了公众微信系统等互联网平台,与本刊网站、微博、QQ等相关媒体组成了本刊的信息传播方阵;

 在联合办刊和学术参与方面,与 湖北省商业经济学会、武汉大学地方政府管理与公共事务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创新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办刊,并成为湖北省商业经济学会的会刊;成功协办了湖北省商业经济学会2015年年会暨新常态下流通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湖北省经济报人联谊会等学术会议。……

2015年的成绩尽管鼓舞人心,但她已成为历史。2016年乃金猴献桃之年,作为国家学术科技期刊的《现代商贸工业》杂志,将拿什么献给大家呢?

上档次。论文质量是期刊的生命,栏目是眼睛。我们将继续办好区域经济、现代物流与采购等特色栏目,聚焦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发展、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等宏伟战略,聚焦新常态下区域产业发展、商贸流通建设和经济管理改革,注重互联网+等方面的深入研究;继续做好每年的优秀论文的评选。

见效益。知经管,便知本刊;见本刊,即有所获;有所写,望能入刊。这是本刊所追求一种良性循环的轨道。让本刊成为读者、作者、编者相互之间信赖和支持的桥梁,是本刊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一贯做法。

有新意。在传统媒体年代,我刊坚持了;在新媒体时代,我刊发展了。2016年是继续创新的一年。“互联网+《现代商贸工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必定催生出许多创意的工作模式。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再次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我们再次听到了大潮将起的涛声,触摸到了深化改革加快科学发展的脉搏。2016,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勇气、贡献同等重要。

2016年,让《现代商贸工业》伴随着您,用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果、新媒体,开创新局面,唱响新旋律吧。

第五篇:新常态下地勘单位改革如何攻坚

新常态下地勘单位改革如何攻坚?

从原地质矿产部管理下的地质找矿事业单位开始,地勘单位历经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探采分离体制;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地质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后,再到1999年“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企业化经营”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的出台,地勘队伍的改革与发展从未停止过。而今,新常态下,地勘队伍改革与发展又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从原地质矿产部管理下的地质找矿事业单位开始,地勘单位历经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探采分离体制;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地质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后,再到1999年“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企业化经营”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的出台,地勘队伍的改革与发展从未停止过。而今,新常态下,地勘队伍改革与发展又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勇于打破思想束缚

回顾地勘单位“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的历程,虽然一系列改革确实改善了不少地勘单位的经济状况,但总的来说,其发展仍过多依赖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勘单位的衣食问题,却没有解决地勘单位的生命力问题。与此同时,不少地勘单位也强烈地意识到一直处于“打工”的窘境,并积极寻求走出“打工”窘境的途径,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其根本原因是“顶着事业单位的帽子”,使一些地勘单位因迷恋财政补贴而养成了“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观念,从而削弱了地勘单位主动创新的欲望,严重阻碍了“造血”机制的形成。其次,事业单位的一些制度缺陷使一些地勘单位长期形成了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附加值的“低价值链”模式,技术水平低,品牌建设落后,核心竞争力不强,创新乏力。因此,看似完美的“事业帽子、企业路子”的改革思路其实也让一些地勘单位错失了不少发展机遇,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重庆市地勘局川东南地质大队地质调查院院长胡云喜不久前在一次地勘工作会议上如是说。

胡云喜表示,由于地勘单位长期所形成的惯有观念,在思想上更倾向于依赖事业体制,不少干部职工面对市场不愿意轻易摘掉事业单位的帽子。据有关“事改企”现状调查显示,各省市地调院、研究所均选择公益一类,多数地勘单位选择公益二类,只有少数地勘单位选择企业,特别是西部地区,选择公益二类的地勘单位数量明显多于东部地区。此次调查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目前不少地勘单位干部职工思想仍较为保守,对走企业的路子信心不足。

当下,一些事业单位性质的地勘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其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公益性单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勘单位的积极性,导致其不能放开手脚,长期处于“想放开干,又不能放手干”的尴尬局面。

不少专家认为,地勘单位要走出目前的窘境,应打破惯有的历史束缚,解放思想,拿出破茧重生的决心积极适应地勘市场,接受市场洗礼。

各地勘单位从地勘局长到各队队长,再到每位职工都要坚定信心,打破传统地勘队伍组织架构,积极推进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以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激励机制,为改革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这些年,地勘单位许多干部职工都非常关注改革的发展方向,却忽视改革还应结合自身的性质和特点。也就是说,地勘单位先要明确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找准定位后,再谈其改革和发展方向,这点尤为重要。

目前,全国地勘单位分类改革进入了攻坚期,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因此这类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应着眼于如何更好地调动积极性。另一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地勘单位转为企业,将彻底摆脱原有体制的约束,加大改革的步伐,快速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形势,找准自己的生存之道,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依法合规地推进改革

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地勘行业“事改企”的这部分单位无疑面临着重大抉择,“一方面他们需要自我拼搏,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协同,进行顶层设计,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引导,依法合规地推进地勘工作改革。”专家们中肯地提出。

记者了解到,上世纪80年代,在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地勘单位也加入了改革的浪潮。当时,政府指导性文件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关于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若干意见》、《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等。这些文件精神为地勘单位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却没有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平台,也就是说,给了地勘单位好的政策但在执行上却打了折扣。一些地勘单位为了解决单位可持续发展问题,尝试着办公司、搞合资、办矿权,这些看似合理但是否合法合规值得商榷。再比如,当前不少地勘单位从事了不少国家财政项目,财政项目的一个显著特点均是采取定额预算的标准执行,对项目本身而言不允许有盈利。这看似与地勘单位性质不允许有盈利完全相符,但按照当前地勘单位的实际情况,庞大的离退休包袱很难让不盈利的地勘单位生存。

与此同时,过去的10年,地勘单位的很多做法、探索及实践成果,现在受到了审计方面的强烈质疑,而且可能还要受到一定程度的处罚。显然,地勘单位在以后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急需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并与其他政策协调一致的情况下,依法合规地推进地勘工作的改革发展及创新。

在这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所有被改为国有企业的单位(包括国有地勘单位),是否同现有的其他国有企业一样获得同样的定位?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历程,其改革发展经历了扩大经营自主权、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3个阶段,通过以上3个阶段的改革使国有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集中。然而,“本次地勘单位分类改革还停留在解决“姓事”还是“姓企”的阶段,国家是继续偏重于减轻地勘单位对政府财政的压力,还是偏重于地勘工作对国家战略的重要性?换句话讲是国家继续拿钱请地勘队伍干,还是放手,让国有地勘单位自己单干?这将对改企后的国有地勘单位发展起到指针性的作用。”胡云喜这样认为。

对此,胡云喜进一步予以说明,从国家现行的找矿模式看,地勘单位主要承揽来自政府和企业的地勘项目,从而参与到地勘市场中来,地勘成果完全提交给政府,政府在对找矿成果形成矿业权后,进行市场招拍挂出让矿业权,政府和地勘单位对地勘成果没有分配和共享关系,地勘单位不能成为地勘市场的主体,也就是常说的“打工”身份。

其实,从以下各方面因素考虑,政府放手的时候到了。一是地勘队伍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现在,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质找矿技术和人才队伍,对全国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和矿产类型摸清了家底,总结了切实可行的找矿方法;二是地勘队伍“打工”身份弊端越发凸显,实践证明“打工”身份的存在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地勘队伍的生存问题,不利于调动地勘单位的主观能动性。更有甚者,地勘单位为了生存,盲目争取国家财政资金而找矿,其结果是既浪费国家资金又达不到找矿效果。三是从国家战略层面上讲,特别是从海外获取资源,依靠现有的地勘队伍“走出去”运作资源几乎不太现实。近几年,虽然国家出台了境外风险勘查基金,鼓励地勘队伍实施“走出去”战略,但是一些大型国企对外投资失败的案例,及海外项目80%的失败比例,同时也敲响了警钟。

在此情形下,作为一个弱小的地勘队伍,在没有资本、政策等支持的前提下,“走出去”谈何容易。因此,纵然未来有再多的矿业发展高潮和发展机遇,地勘单位也只能望尘莫及,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都需要具体支持措施来扫清障碍。

深入思考,尝试新的切入点

地勘单位改革已有几十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一些深层次问题已摆在面前,也给新一轮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胡云喜认为“地勘单位应该深入思考,尝试新的切入点”。

一是地勘单位改革道路上的商业模式探索。新常态下,地勘单位应转变发展方式,以企业身份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积极创新商业模式,对自我发展进行颠覆性思考和重构,重塑商业模式,将传统技术、国家政策、外部资金渠道等因素,转化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从而蜕变为探采一体化的国际矿业公司。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地勘单位逐步确立自身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进而激发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这是地勘行业探索发展的新方向。

二是地勘业务的拓展与转化。按照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对地质工作紧紧围绕“服务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服务地质环境保护,服务防灾减灾,服务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重大工程建设,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五个服务的总体要求,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体地质问题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综合部署,给地勘单位的业务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再一次充分说明了地质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面对这样的形势,地勘单位必将思考自身业务的拓展和转化等问题,地勘单位业务的拓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传统地质勘查技术的优化和新技术的革新。过去10年,地勘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高潮期,各地勘单位也不断发展壮大,然而一些地勘单位普遍存在技术人员年轻化的现象,加之生产任务繁重,从而忽视了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地勘单位在矿物学、自然界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过程等方面拥有足够的技术和经验优势,如岩浆成矿作用、接触交代成矿作用、区域变质成矿作用等。地勘单位能否结合材料学开展交叉研究取得新技术、新材料的突破,从而取代传统上社会对金、银、铜、铁矿的需求,进而实现技术与成果的转化值。

“互联网+”助推地勘单位发展新格局。当下,“互联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许多行业搭上互联网均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目前,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已是不争的事实,地勘行业作为传统行业,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应该深入思考与新技术的结合。比如,全国所有地勘单位现有的技术资料及信息经过保密等级处理后,能否利用互联网平台集成、交换、运用,从而实现高效、快捷、节约;地勘单位现有的优质资质和成熟技术能否结合互联网快速寻求合作伙伴;在国家加快实现找矿突破战略中提出的“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地质找矿新机制中,能否考虑利用互联网打造切实可行的多元投资制度平台,等等。

下载竞进提质 改革攻坚 适应新常态 谱写新篇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竞进提质 改革攻坚 适应新常态 谱写新篇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