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龄问题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下)-试题
老龄问题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下)测试题
1.我国地区之间社会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
()正确 错误 得分:3 正确答案:正确
(3.0 分)2.目前,我国服务人员和护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正确 错误 得分:3 正确答案:正确
(3.0 分)3.目前,我国城市社区老年照料中心普遍建立。
()正确 错误 得分:3 正确答案:正确
(3.0 分)4.《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5年)规定,要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
()正确 错误 得分:3 正确答案:正确
(3.0 分)5.延迟退休年龄的制度可以妥善解决老年人和年轻人的代际公平,应尽快大范围实行该制度。()正确 错误 得分:3 正确答案:错误
(3.0 分)6.在发展社会养老的同时,要继续巩固家庭养老。
()正确 错误 得分:3 正确答案:正确
(3.0 分)7.户籍制度改革可以完全取消城乡老年人待遇差别。
()正确 错误 得分:3 正确答案:错误
(3.0 分)8.大规模建设养老机构有利于化解老年人问题,而不会带来任何副作用。
()正确 错误 得分:3 正确答案:错误
(3.0 分)9.2009年,民政部提出全面推进老年人的社会照顾服务,发展长期照顾服务。
()正确 错误 得分:3 正确答案:正确
(3.0 分)10.人口老龄化达到一定程度,化解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的矛盾可以减少老人的养老金。
()正确 错误 得分:3 正确答案:错误
(4.0 分)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发展居家养老便捷服务,要大力发展(),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规范化、个性化服务。
A.家政服务 B.家居服务 C.定制服务 D.社区服务 得分:4 正确答案:A(4.0 分)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各地要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可将闲置的()用地调整为养老服务用地。
A.建设 B.农业 C.经营性 D.公益性 得分:4 正确答案:D
(4.0 分)3.养老服务新格局以()为支撑。
A.居家养老 B.社区养老 C.国家养老 D.机构养老 得分:4 正确答案:D
(4.0 分)4.发展老龄事业必须发挥()的主导作用。
A.政府 B.市场 C.公众 D.社会组织 得分:4 正确答案:A
(4.0 分)5.养老服务新格局以()为基础。
A.居家养老 B.社区养老 C.国家养老 D.机构养老 得分:4 正确答案:A
(4.0 分)6.《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5年)规定,设立公益性养老机构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申请行政许可。
A.民政部门 B.工商部门 C.文化部门
D.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得分:4 正确答案:A
(4.0 分)7.《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在现有资金渠道内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给予财力保障。
A.财政部门 B.民政部门
C.发展改革部门
D.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得分:4 正确答案:A
(4.0 分)8.《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地方政府支持建立的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应以()为纽带。
A.政府 B.企业 C.社区
D.企业和机构 得分:4 正确答案:C
(4.0 分)9.发展社区服务是老年福利服务的()。
A.根本方向 B.基本方向 C.根本目的 D.基本目的 得分:4 正确答案:B
(4.0 分)10.养老服务新格局以()为依托。
A.居家养老 B.社区养老 C.国家养老 D.机构养老 得分:4 正确答案:B(5.0 分)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基本原则是()。
A.深化体制改革 B.坚持保障基本 C.注重统筹发展 D.完善市场机制 得分:5 正确答案:ABCD
(5.0 分)2.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政府要改变角色,主要包括()以及修改老年法。
A.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B.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C.通过购买服务解决老年照护和服务问题 D.实行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 得分:5 正确答案:ABCD
(5.0 分)3.如何统筹协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
A.政府部门力量的统筹
B.基础信息的整合、线上和线下的整合 C.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D.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力量提供服务的协调 得分:5 正确答案:ABCD
(5.0 分)4.实行健康老龄化战略,提高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主要措施包括()。
A.关心老年人的健康
B.完善医疗及其服务体制
C.完善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制 D.推行终身健康计划 得分:5 正确答案:ABCD
(5.0 分)5.《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5年)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老龄工作的机构,负责()有关部门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A.组织 B.协调 C.指导 D.督促 得分:5 正确答案:ABCD(5.0 分)6.《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努力使养老服务业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成为()的重要力量。
A.扩大内需 B.增加就业
C.促进服务业发展 D.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得分:5 正确答案:ABCD
第二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标准表述】 [意义]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中,把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是中央审时度势的正确决策。积极贯彻这一决策,按照优先发展来制定政策、增加投入、改革体制、改善管理,将有利于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能力、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利于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优良传统、促进代际和谐、培育社会公德,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如下措施供考生参考: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已经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基本途径,这就是立足基本国情,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符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互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就是要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要在城市全面推行居家养老,在农村逐步发展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它立足家庭,以社会服务进家庭为标志。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意愿和实际选择,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主要养老方式。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建立社会化的服务机构和机制,培养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员、家政服务员、病患护理员,配置必要的设备和器具,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明确补贴对象,进行定期评估。居家养老要以社区服务为依托。养老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建设中要注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年人社会组织和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发展日托服务、餐饮服务、文体活动服务和志愿服务、互助服务,为居家老年人营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和服务条件。
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要落实政策和完善政策。国发〔2000〕19号、国办发〔2006〕6号等文件,对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及养老服务机构,在土地供应、资金投入、税费减免、财政补助、社会融资、供水供电供热、免费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优待老年人的政策,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落实;随着形势的发展,要尽快制定政府补贴、购买服务、高龄补助等新政策,并把行之有效的政策及时上升为法规和规章。
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关键是要广泛动员、真抓实干。各级民政部门要争取加大政府基建投入,积极扩大福彩公益金投入,努力吸引慈善资金投入,加快兴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
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要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兴办面向家庭和社区的非营利性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义务为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要抓紧扩大相关职业技术教育和岗位正规培训,培养大批合格的、持证上岗的养老护理员,尽快适应广泛的养老服务需求。在广泛进行社会动员中,要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巩固家庭养老的意识和行为.当今社会,普遍存在一种人。他们对社会不正之风深恶痛疾,对社会丑恶现象口诛笔伐。开口必叹气,讨论必摇头,但一接触到向上级反映或者向媒体披露的环节,他们往往选择“噤声”。即便是亲眼目睹乃至铁证在手,也不愿意站出来,检举揭发,主持公义。
当然,这种临阵退缩的“逃兵”现象与社会法制体系不健全,正义得不到完全保护有关。可以看出,“逃兵”现象透露出来的是公民意识的缺失以及“看客”国粹的泛滥。
不能忘记,鲁迅先生笔下那群看着同胞无辜被杀仍然嬉笑如常连连叫好的“爱国者”;不能忘记咸亨酒店,那群穿着短衫站着喝酒以逗弄孔乙己取乐的“好心人”。正如李敖所言,当一个民族堕落到没人敢讲真话,没人愿说真话的时候,这个民族就彻底没救了。
第三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背景链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鲜明地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 务事业和产业。
自1999年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等态势。截止2009年底,我国1.67亿老年人中,8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占11.4%,他们之中多数人逐步进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我国有失能老人1036万、半失能老人2123万,共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9%,他们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护理照料服务。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我国65岁以上老年抚养比已达到11.6%,部分省区市达到17.97%,家庭负担、社会负担越来越沉重。由于我国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单位福利体制解体、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形势下发生的,并伴有家庭逐渐小型化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问题,社会养老服务压力不断加重。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标准表述】
[原因]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公共财政更多投向保障与改善民生领域,养老服务政策法规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格局逐渐形成,服务能力持续加强,惠及老年人范围不断扩大,奠定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良好基础。但是,与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和老年群众过上美好晚年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国社会养老服务无论是供给总量、资金投入、社会分布、服务水平,还是政策落实、监督管理等方面都明显滞后,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
[意义]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中,把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是中央审时度势的正确决策。积极贯彻这一决策,按照优先发展来制定政策、增加投入、改革体制、改善管理,将有利于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能力、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利于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优良传统、促进代际和谐、培育社会公德,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 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措施]
中公教育总结以下措施:
一方面,按优先发展方针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已经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基本途径,这就是立足基本国情,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符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互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就是要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要在城市全面推行居家养老,在农村逐步发展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它立足家庭,以社会服务进家庭为标志。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意愿和实际选择,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主要养老方式。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建立社会化的服务机构和机制,培养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员、家政服务员、病患护理员,配置必要的设备和器具,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明确补贴对象,进行定期评估。居家养老要以社区服务为依托。养老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建设中要注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年人社会组织和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发展日托服务、餐饮服务、文体活动服务和志愿服务、互助服务,为居家老年人营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和服务条件。
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要落实政策和完善政策。国发〔2000〕19号、国办发〔2006〕6号等文件,对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及养老服务机构,在土地供应、资金投入、税费减免、财政补助、社会融资、供水供电供热、免费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优待老年人的政策,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落实;随着形势的发展,要尽快制定政府补贴、购买服务、高龄补助等新政策,并把行之有效的政策及时上升为法规和规章。
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关键是要广泛动员、真抓实干。各级民政部门要争取加大政府基建投入,积极扩大福彩公益金投入,努力吸引慈善资金投入,加快兴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要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兴办面向家庭和社区的非营利性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义务为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要抓紧扩大相关职业技术教育和岗位正规培训,培养大批合格的、持证上岗的养老护理员,尽快适应广泛的养老服务需求。在广泛进行社会动员中,要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巩固家庭养老的意识和行为。
另一方面,依靠科学管理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
管理社会养老服务,一直是民政主管的社会福利事业的组成部分。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民政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进一步明确,民政部具有“指导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权益保障工作”的职责。相应地,各级政府也规定了民政部门同样的职责。因此,在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中,各级民政部门都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行业管
理,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要加强组织协调,把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当作民政工作的重要任务、社会福利事业的首要工作,加强民政系统内部力量和资源整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是要统筹抓好社会养老服务的政策研究、规划编制、标准制定和信息化建设,达到政策有促进力度,规划有前瞻和可行性,按标准建设和实施规范化管理,加快建立综合信息平台,提高服
务效能。
三是指导、推动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改革经营管理机制,实行经营者聘任、员工聘用、公建民营、服务功能承包经营等新的体制机制,增强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
四是加强机构和服务监管,把所有社会养老类服务机构、社区服务、居家服务都纳入监管范围,从本地实际出发,抓紧完善具体的监管办法、充实监管力量。要依托社会组织,开展第三方的养老服务评估工作和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
第四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养老问题
背景链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鲜明地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自1999年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等态势。截止2009年底,我国1.67亿老年人中,8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占11.4%,他们之中多数人逐步进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我国有失能老人1036万、半失能老人2123万,共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9%,他们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护理照料服务。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我国65岁以上老年抚养比已达到11.6%,部分省区市达到17.97%,家庭负担、社会负担越来越沉重。由于我国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单位福利体制解体、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形势下发生的,并伴有家庭逐渐小型化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问题,社会养老服务压力不断加重。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意义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中,把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是中央审时度势的正确决策。积极贯彻这一决策,按照优先发展来制定政策、增加投入、改革体制、改善管理,将有利于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能力、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利于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优良传统、促进代际和谐、培育社会公德,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策措施
首先,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长期规划。我们提出健康老龄化战略内涵,主要包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内容,这是对中国老龄工作的综合概括,是促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好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体思路。
其次,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道路。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手段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和国家作用有机的组合起来,使之发挥出最佳效用。
再次,积极发展老龄产业。老龄产业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 形成的产业,既包括生产性产业,也包括服务性产业,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发展老龄产业,一是要从我国实际出发,以满足老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为目的;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经济规律办事,三是要保证养老费用的合理使用,提高老年人的消费能力。
最后,加快完善老年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略,依法治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应是老龄工作重要内容。
第五篇: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我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民进安徽省委
一、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迫切性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依照联合国标准,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我省1999年60岁以上人口为10.96%,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据专家预测,2020年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097.1万,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5.1%,届时将进入老龄社会。我省人口老龄化的推进速度始终保持在全国前十位。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破解日趋尖锐的养老难题已经成为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事关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事关经济的可持续和科学发展,事关传统美德的弘扬、社会事业的文明进步和千万家庭的和谐稳定。
目前,养老仍然是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二种模式。其中,居家养老作为社会传统的基础模式,因其经济性(切合国家、社会和家庭的经济承载力)、传统性(切合传统风俗、老年人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等优势,承担着90%以上老龄人口的养老重任。但是随着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家庭变化,社会转型带来的人口流动加速,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核心化、空巢化,再加上社会竞争和压力增大,传统的完全由家庭包揽的居家养老模式面临着难以承受之重。在此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种充分依托社区,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和力量,既保留传统居家养老的优势特征,同时又能为居家老人提供全方位社会服务功能的新型养老模式应运而生。试点实践表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有限,机构养老成本高企,社会养老资源和力量不足、居家养老难以为继的条件下,这种模式是解决庞大的老年人口“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最现实、最有效的模式,也势必成为政府和社会“十二五”期间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和不断完善的重点任务。
二、我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我省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从2010年开始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在试点社区设立服务机构,健全服务档案,建立应急 “爱心一键通”,同时在整合和聚集家庭、社区、志愿者、医疗等社会资源和力量,构建老人生活、家政、文娱及突发事件应急等服务网络方面,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但从全省来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工作极不平衡,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认识、物质基础、制度保障等与老龄化社会的现实急需不相适应,较为突出的问题是:
一是政府主导力度不够,投入不足。现阶段的养老事业主要遵循“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予相结合”、“政府购买与个人购买相结合的原则”推动,政府的重视程度、政策主导和投入引导十分重要。调研中,较为普遍的反映是推动养老事业的相关政策条块分割,民政部门作为分管部门限于权责,协调和统筹乏力,政策落实和监管缺位,使有限的资源和财力难以发挥最大效用。反映最多的问题是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现行政策的原则性、倡导性规定多,操作性约束性规定少,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匮乏,相关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吸引力不强。目前政府限于财力,主要通过购买的“无偿服务”和“低偿服务”运作,其服务对象为城镇“三无”老人、70岁以上享受城市“低保”身边无子女照顾的老人。在安庆调研中发现,一般一个社区能享受服务的不到10位老人,无偿服务对象每人每月享受20小时的上门服务,低偿服务对象每人每月享受10小时的上门服务,服务费用由政府按每小时8元的标准负担。可见,门槛设置过高,覆盖面过窄,服务标准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有限的服务难以满足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更谈不上面向全体老人提供全方位、社会化的服务。
二是设施网络建设滞后,人员匮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缺 2 乏是较为普遍的问题,绝大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空挂牌,没专门的场所,极少数社区设立了专门的日间照料室,室内设施也十分简陋。服务人员数量不足与素质不高并存,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较高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限于财力、人力和设施,多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对象覆盖面小,服务方式主要依靠政府购买服务,服务流程普遍缺乏约束和规范,相关的法规和机制(评估考核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家庭、社区、医院、消防、派出所等社会协作联动网络和机制)的建设更是严重滞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任重道远。
三、推进我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两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加大政府主导力度。养老工作是一项公益型、福利性事业,政府应从战略的高度,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主导和推动作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综合性的社会工程,政策制定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多个领域,政策执行涉及财政、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土地、水电、公安等多部门。建议改变单纯由民政系统来负责养老的工作格局,立足面向全体老人和养老事业的长远发展,积极探索和尽快建立多部门联动协作组织和机制,有效组织政府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予有关法规、政策的调研、论证、制定和颁布施行,协调、整合和盘活医疗、民政、文化、养老机构等各类服务资源,逐步建构起层次明晰、职权明确、资源互通、信息共享、协作联动的联动协作体系和社会化的居家服务网络。
(二)增加投入,逐步形成多元化发展机制。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很大程度上仍是一种政府行为,政府的投入、推动和政策引导是主要推动力。建议把养老事业列入政府政绩考核范围,按公共财政的框架将养老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财政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和执行力度,健全奖、补和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社会企业和爱心人士积极参予养老事业,大力推行和完善“义工”制度,大力扶持 3 和培育老人自助互助组织、民间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从长远发展来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必须也只能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予的发展之路。即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规划、评估、监管、协调整合资源、政策引导和扶持方面,在政府有效的引导和调控下,培育和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并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为主要推动力,逐步推进供需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社区居家养老市场供需两缺,建议政府以社区为依托,以建立示范性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重点,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完善和切实落实优惠和激励政策,吸引社会资源和资本进入,培育和壮大社区居家养老供需市场,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建立起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实体管理、社会参与、社会化服务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多元化然发展机制。
(三)多管齐下,营造养老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化,必须与强调家庭责任和功能并行。在全面提升社会、家庭、社区和老龄产业的合力的同时,同步强化家庭的功能,增进家庭与老人、家庭与养老实体、家庭与社区的互动协作。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强传统孝文化的宣传,营造“敬老、尊老、养老、侍老”的美德和环境。高度重视和加强养老队伍的建设,将养老服务队伍的培训纳入规划,强化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加强监管,确保质量,稳步提升服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