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

时间:2019-05-13 20:2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宁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宁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

第一篇:长宁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

长宁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

依据《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中共上海市长宁区委关于制定长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长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期间,长宁区精神文明建设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文明委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迎办‚世博‛为主线,充分发挥文明指数测评的导向作用、文明创建的基础作用、专项实践活动的推动作用和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弘扬道德风尚,优化服务功能,提高队伍素养,切实提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水平,在探索中前进,在开拓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长宁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城市环境、城市设施、城市服务和市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长宁的社会经济也有了较快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长宁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主要成绩

1、精神文明创建体系的格局基本形成,群众性文明创建成果丰硕。在2005版创建标准的引领下,文明创建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体系初步形成。各项创建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建设载体,扶持活动团队,培育活动品牌,搭建活动平台,取得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丰硕成果。在这五年里,长宁区实现了文明社区全覆盖;华阳路街道办事处、延安中学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区人民法院、新华路街道办事处和区妇幼保健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到2010年,创建成370个文明小区(其中市级213个)、368个文明单位(其中市级71个);174个文明弄、20对军民共建先进集体(其中市级15对)、6个市级文明示范标志区域。文明创建覆盖社会方方面面,创建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2、市民践行公共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社会道德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全区各级党组织以‚共产党员带头践行‘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组织党员过了专题组织生活。区文明办会同公安交警、绿化市容等部门,连续五年开展文明行路、文明乘车、文明游园、文明用厕专项创建活动。至2010年,共有40个市区级交通文明路口、2个交通文明路段,2个交通文明区域开展创建,市民文明出行意识明显增强,主要道口交通秩序有了较大改善。围绕特奥会、奥运会,开展了‚爱心传递‛——迎特奥文明行动‛、‚奥运进社区‛、奥运会赛场文明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市民巡访团,让市民在巡访中接受教育、提高认识、督促整改和参与管理,一些影响城市形象的不文明现象有了明显改进。在迎世博600天行动中,加强社会动员和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开展了‚百万家庭学礼仪‛、‚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行动和‚三五‛集中行动等一系列活动,全区有200万人次的市民积极参与,努力营造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浓厚筹办世博氛围,全区环境文明、秩序文明、服务文明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五年来,虹储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朱国萍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虹桥路街道居民顾泉雄获首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新华路街道居民胡荣珍获‚中国好人榜‛之‚诚实守信好人‛称号;我区居民有4件事迹被评为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事、3件事迹被评为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事提名。

3、文明和谐西大门创建扎实推进,区域同创共建模式得到创新与深化。以迎世博为契机,在市文明办的牵头协调下,区文明委与市建交委、卫生局、交警总队、闵行区政府、青浦区政府、虹桥机场公司、申通地铁公司、锦江国际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虹桥友谊商城、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古北(集团)有限公司等37个市有关部门、单位、兄弟城区等联手推动‚上海文明和谐西大门‛创建。通过联动平台,创新了对话窗口和渠道,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完善了相关协调协商、配合互动机制,形成了定期会晤、走访联谊、重大事项协商决议机制。各成员单位共同努力,基本完成第一批12个合作项目,积极推进第二批13个合作项目,举办了近70场各种形式的大型社会活动,在上海西大门区域营造了浓厚的迎办世博氛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同时,各成员单位之间优势互补,各项同创共建机制得到着力推进,彼此间联手、联动、联情、联谊的平台建设得到不断丰富。

4、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取得良好成效,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逐步提升。在迎世博600天行动和世博运营期间,全市每100天开展一次‚迎世博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各区县在市容环境、公共秩序和窗口服务等方面的推进情况,成为推进迎世博工作的重要抓手和评判标准之一,得到了市领导和各区县领导的高度重视。从2008年11月份开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上下拧成一股绳,把指数测评体系的相关标准转化为迎世博文明行动的自我要求,我区文明指数逐步上升,在10个中心城区中排名依次为:第4名、第7名、第4名、第3名、第2名、第2名、第2名、第1名,一直处于全市前列,体现了全区迎办世博的丰硕成果,展示了上海文明和谐西大门的良好风采。作为推进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抓手,区各相关部门、各街镇都高度重视文明指数测评工作,在测评迎检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属地管理、条块联手、区域联动的良好格局。针对测评中反映的问题,各单位及时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整改措施,并通过反复自查、反复整改、举一反三,促进了一批影响城区环境、公共秩序和社会服务方面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力地推进了城区文明和世博筹办工作。

5、重点工作呈现良好态势,逐渐成为长宁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亮点。‚十一五‛期间,我们根据市里要求,加大了对志愿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等三项工作的推动力度,效果显著,态势良好,成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亮点。区文明委统筹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在社会公益、急难救助、公共服务等方面深入开展;成功开展特奥会、世博会等特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展现了上海市民的文明风采;初步建成‚虹桥志愿服务网‛这个新的志愿服务公共管理平台,融志愿供需整合、信息发布审核、人员招募培训、工作评估激励等多项功能于一体。长宁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不断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被评为全市首个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持续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努力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将‚六一‛、暑期、传统节日作为重要时间段和时间节点,坚持打造特色品牌,开展有针对性的、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活动;创新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推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态势逐步形成。2007年,区委、区政府制定并发布了《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构建市民终身教育体系为目标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在长宁全面启动,通过整合各类社会学习资源,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规模适当、布局合理的市民教育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了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氛围,有力促进了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

(二)主要经验

‚十一五‛期间,我们在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中,一方面坚持按照市文明办有关‚同城效应‛的基本要求,同时充分结合长宁实际情况和城区文明发展程度,开拓创新、精益求精,努力使我区的文明创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1、理论研究与实践互动相结合,不断提升我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我区在实现上一轮文明社区全覆盖的情况下,根据中央关于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探索制定《和谐社区创建指标体系》,被市主要媒体赞誉为‚文明社区的升级版‛,该指标体系在市文明办制定新版文明社区指标体系时被充分借鉴,受到好评。同样,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也走在全市前列,我们所制定的《城区(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评估体系》在全国研制相关测评体系时,又被充分借鉴。正是工作理念的创新和对工作‚领先一步‛的追求,使我区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多次受到中央文明办与市文明办的肯定。

2、条块联手与区域共建相结合,不断丰富我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全市开展迎世博600天行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启了‚迎世博上海文明和谐西大门‛创建工作。通过‚迎世博建设上海西大门‛的旗帜,把全市37个相关部门、单位和兄弟城区,凝聚到长宁的迎世博行动中,这个区域联动平台的搭建,既实现了市区联手,又创新了社会动员形式,既完成了‚扮靓西大门‛的目标要求,又蕴含着未来与长三角联动发展的战略对接。这项工作,再次受到市文明办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

3、测评督促与整改提高相结合,不断深化我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文明指数测评工作中,区委、区政府的原则要求是‚属地管理、条块联动‛。但市测评报告只反映与职能部门相关的测评项目得分,不涉及街镇,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一方面组织市民巡访团开展自查,另一方面创新区内自查报告样式,可同步察看测评项目及其在各街镇的得分情况,实现了职能部门与各街镇之间在测评迎检中的高度关联,从而既方便职能部门联手街镇,又方便街镇对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力量整合,有效推进了条块之间的对接,为长效管理机制的探索,为全区在文明指数测评中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三)存在问题

1、精神文明创建对社会各类人群的覆盖能力有待提高。当前,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大,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新问题,加上思想多元、价值观念的冲突,传统组织已难以覆盖各种人群,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影响日益扩大等趋势,必将产生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和思想道德问题。但我们还不善于驾驭新媒体,还不擅长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同时,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方法还不够。

2、市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区区位适中,交通便捷,人口结构多样复杂,市民素质参差不齐,文明养成程度不同,城区环境脏乱差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市民主人翁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较为缺乏,出行不遵守交通规则,文明社交礼仪意识不强,陋习顽症突出。使更多的市民养成文明素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仍是十分艰巨和长期的任务。对此,我们工作的载体、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3、条块联手的机制建设尚待完善。全国文明城区的创建目标,对全区各项工作水平的提升,以及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条块联动的机制建设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但在‚谁主管、谁负责‛与‚属地管理‛这两项原则之间,如何有效对接还需要我们大力探索,要不断巩固并创新条与条联手、条与块联动、块与块联合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提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合力机制。

二、‚十二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背景分析

‚十二五‛时期,正值长宁经济建设提升与转型的关键期,社会建设亟待完善,把握好这一时期的发展方针,对于长宁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综合功能、实现‚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城区环境品质、社会事业发展、信息化水平走在前列‛意义重大。长宁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迎办世博会的过程中,加强社会动员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长宁城区风貌和市民素质发生巨大变化,各项重大创建项目的顺利完成也为今后的精神文明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增强城市软实力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公共场所各种不文明行为依然是影响城市形象的顽症。正视挑战,积极应对,我们就能把握机会,推动长宁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发展方针,结合我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市民自律的主体作用、文明创建的基础作用、主题实践活动的推动作用、测评监督的激励作用、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进一步统筹做好网络化覆盖、社会化分工、项目化推进、个性化深入的发展模式,以新的思路提升市民素质,以新的发展提升城区文明程度,以新的举措提升城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长宁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长宁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适应长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新形势,巩固世博会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有力抓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创建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体系,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协调、与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相契合、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相一致的精神文明创建格局,实现以社会风尚、公共秩序、服务水平、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市文明程度的显著提升。

三、‚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一)全面提升市民思想道德建设

进一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引领,大力弘扬和实践上海城市精神,深入开展上海市民践行公共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培育良好社会风尚。

1、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宣传和普及,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各类媒体宣传和文明创建活动中,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握老年人、青少年和来沪务工人员等特定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有针对性的推出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利用国际性节日、革命纪念日、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纪念和宣传教育活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凸显公民道德对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推动形成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2、全力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继续发挥好道德评议、十佳好人好事、慈善捐助、志愿服务等多种道德实践的载体和形式,让群众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不断总结新时期长宁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成功经验,凸显城市精神,扩大精神引领效应。进一步加大‚七不‛的倡导力度,把‚七不‛作为社会生活的道德底线和公共道德的基本要求认真履行好;加大‚七建‛宣传力度,动员市民学习、普及和实践文明礼仪,进一步形成以讲文明为荣、不讲文明为耻的社会氛围,培育良好社会风尚。

3、深入开展全民践行公共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坚守道德底线与提升道德境界相结合、弘扬传统美德与培育现代道德相结合、鼓励群众自主与加强党政引导相结合、重视宣传教育与提供法制保障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深入开展长宁市民践行公共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总结迎世博600天行动中‚三五‛集中行动和星期四爱国卫生运动的经验,设计更多吸引群众参与公共服务、急难救助和环境整治的平台,进一步发挥市民巡访的作用,不断提高市民巡访的要求,聚焦社会公德,整治顽症陋习,着力引导市民从‚他律‛向‚自律‛的道德提升,让市民群众在参与实践中,更加自觉地遵守公共道德。继续深化已取得初步成效的‚文明行路、文明乘车、文明游园、文明用餐、文明用网、文明用厕‛的专项活动,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和扩大创建成果。

(二)全面掀起精神文明创建热潮

依托全国和上海不断完善的各项测评指标体系,结合新形势、新特点,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发挥长宁区域优势,继续推进西大门共建联建,掀起新一轮精神文明创建高潮,全面提升长宁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

1、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十二五‛期间,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为有力抓手,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重在建设,注重实效,以新版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指标体系为标准,积极构建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根据长宁发展实际,提升综合治安、环境卫生、诚信经营、生态居住、文化设施等创建指标保持全市领先水平。以创促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着重在革除顽症陋习上下功夫,在提高窗口行业和职能部门的公共管理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在加大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上下功夫,不断巩固创建成果,深化创建实践,全面提升长宁的城区形象和市民的综合素质。

2、推进文明社区、小区创建。在新版标准引领下,深化文明社区、小区创建内容,完善考核方式,减轻基层负担,简化工作流程。到2015年,市级文明社区比例达到100%;市级文明小区数量达到260个以上,占可申创小区比例的60%以上。进一步强化长效,突出志愿者活动、公共服务项目、市民参与率、特色品牌创建等在评选体系中的比例与作用,体现文明社区、文明小区创建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完善社区配套设施,提升社区中心、卫生中心和文化中心的服务功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充分发挥志愿者活动在社区的影响,不断丰富志愿服务项目和渠道,吸引不同年龄和阶层的市民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努力提高市民的参与率。积极开展社区创建经验和特色调研,掌握社区创建动态和发展现状,推广优秀经验和做法。积极推进‚五好文明家庭‛、‚文明家园‛、‚清洁家园‛等创建活动,重点针对居住陋习和不文明习惯,征集革除陋习金点子,探索诚信档案监督机制,推广居民文明行为道德倡议,提升社区综合管理水平。

3、拓展文明单位创建。围绕和谐创建,坚持创先创优,丰富主题内涵,拓展活动载体,继续推进文明单位的创建;不断扩展创建领域,积极引导各种新经济组织、社会团体、民办机构和中介组织等两新组织,根据自身的特点,主动参与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到2015年,两新组织在文明单位的创建比重达到15%。进一步提高全区文明单位创建率,到2015年,全区创建市级文明单位达到120家,争创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文明创建先进单位5个。完善文明单位联建互动机制,加强相互交流,提高基层创建水平,推动创建长效管理,体现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注重文明单位的文化建设,以文明单位创建为载体,把文化建设成果作为重要考量标准,培育企业精神,全面推进富有自身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学习型班组、学习型职工创建工作,提高职工素质,充分发挥职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氛围。树立一批优秀的文化建设典范单位,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播,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突出贡献的单位给予专项奖励。

4、进一步深化文明和谐西大门创建,不断完善区域联动创建的平台建设。要紧紧依靠市文明办和创建领导小组,充分借助各成员单位的资源优势,着力推进共创联建各项机制的建设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着力推动市区部门项目合作,不断丰富彼此间联手、联动、联情、联谊的平台建设,要通过西大门的创建,进一步提升长宁践行文明礼仪、维护公共秩序、改善城区环境、提高服务质量、营造社会氛围等各个方面的目标任务,为完善区域联动建设的机制和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形成真正的助推力,为全国文明城区的创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5、持续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不断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组织部队参加文明城区、文明小区和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抓主导、深开发、上层次,立足基层,要坚持共建方向,‚育人‛为本,要军地双方齐心,形成合力,要分层重点共建,建立网络。到2015年,全区争创市级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集体20对,以军地和谐友谊促进长宁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提升。

6、深化文明机关创建。以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为目标,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为重点,以提升窗口服务、积极推行政务公开为抓手,着力提高机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质量、效率和水平。发挥机关作风投诉中心的作用,认真处理机关工作作风问题的投诉,完善机关作风监督员的查访、机关作风满意度调查等工作机制,树立人民满意的党政机关形象。按照《文明机关评选标准》,拓展文明机关创建内容,着力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廉洁型和节约型机关建设,规范创建过程管理。加大创建文明机关宣传力度,进一步宣传推行《文明机关守则》,倡导机关干部在服务中心工作、参与社区建设、投身志愿者活动中发挥作用、锤炼作风,总结创建经验和典型事例,宣传创建过程中的感人事迹和先进个人。

(三)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市委市政府和长宁区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文件精神,着力建立健全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着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全面推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根据未成年人成长的特点和社会环境的新变化,进一步净化优化社会文化环境,为未成年人营造绿色健康的成长环境。紧密依靠继续以强化网吧管理和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两个方面为重点,推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进一步加强整治力度,使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违规率控制在1%以下,坚决取缔‚黑网吧‛。优化网络环境,在全区中小学校及公益性上网场所推广绿色上网软件,鼓励家庭使用绿色软件,带动全社会广泛应用。继续切实履行文明办的组织协调职责,充分发挥‚三位一体‛工作格局的作用,发挥关工委‚五老‛队伍和各部门、各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队伍作用,形成各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势,进一步推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

2、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继续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学习教育渗透到主题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运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未成年人从身边做起,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他人,由爱父母、爱师长、爱同学推及爱邻里、爱家乡、爱祖国,熟知公民道德要求,打牢公民道德基础,实现公民道德养成的知行统一,培育良好行为习惯。继续建设‚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示范联系点,建设社区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指导站。开展‚我们的节日‛、经典诵读等活动。继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更好地发挥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功能。

3、注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托长宁区域内高校和专业机构的场所设施和专业力量,建立1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站),为中小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心理咨询与治疗。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宣讲队伍和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定期深入学校、社区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辅导讲座,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体现在社会实践和校外活动之中,加快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加强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作为家长学校重要培训内容,帮助家长了解当代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和身心特点,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4、加强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热忱关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问题,让他们享受到第二故乡的亲情和关爱。把失学失管失足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纳入帮教工作体系,充分发挥社区青少年事务社工和工读学校的作用,开展积极的心理矫正和思想改造,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学习教育、就业培训服务。针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继续发挥长宁在‚少年法庭‛、‚合适成年人制度‛等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和机制建设上的优势。继续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中专、职业技术学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指导。

(四)全面推进志愿服务转型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上海市文明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志愿者活动的意见》,深刻认识在新形势下推进志愿者活动的重要意义,正确把握推进志愿者活动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着力营造推进志愿者活动的社会环境,在区志愿者协会的总体协调下,以虹桥志愿服务网为依托,切实加强推进志愿者活动的组织领导,总结和吸取世博志愿服务的经验,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弘扬志愿精神,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在队伍上要实现由以青年人为主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转变,在活动时间上由以阶段性向经常性转变,在管理上由松散型管理向规范化转变‛。全力打造在全市、全国领先的志愿服务机制、志愿服务团队和志愿服务平台,引导全区人民进一步树立志愿服务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

1、完善社会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形成由文明委统一领导,文明办牵头协调,团区委、教育局、民政局等单位共同参与的指挥机制。健全由区志愿者协会、街镇和各条线志愿者服务总队构成的‚条块结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做到覆盖有效、组织有序、工作有力。加强长宁区志愿者协会建设,调整和充实长宁区志愿者协会领导班子,建立理事会制度,确保协会的正常工作并承担起长宁区文明委委托的组织和管理长宁志愿服务工作的职责。加强《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按照《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的要求规划、规范、实施和推进志愿服务工作。

2、大力倡导志愿服务精神。积极把志愿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反映和丰富发展,大力弘扬‚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精神,促进志愿精神在全社会更加广泛的传播和普及,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注重加强精神激励,注重舆论引导,不断提高志愿者的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力,努力营造‚人人争当志愿者、人人关爱志愿者‛的社会志愿文化。鼓励市民积极践行志愿精神,积极开展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志愿服务活动,努力让志愿服务精神内化为广大市民的一种精神需求和生活方式。

3、形成长宁区志愿服务管理、运作、激励的一体化系统。依托虹桥志愿服务网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志愿服务项目化建设、信息化支撑和教育培训制度。到2015年,建设完成以下任务:一是建立全区志愿者实名认证制度。二是建立志愿者项目供需配对制度。将志愿者服务意愿和受助方服务需求有效对接,实现优化配置,改变单向志愿的模式。三是建立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制度。改变行政化、组织化为主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方式,建立项目申报—项目备案—志愿者招募与培训—项目实施—志愿服务评价的五步工作流程,并建立志愿者后台审核机制,加强志愿者工作的社会调控力,推动志愿服务管理模式由队伍为主导向项目为主导逐步转变。四是建立志愿者组织化培训制度。由区志愿者协会统筹,对全区各类志愿者队伍进行针对性培训。五是建立五星等级的志愿者激励机制。利用虹桥志愿服务网平台的积分认证体系和星级志愿者评价体系,以电子证书等形式对一至五星级志愿者进行级别认证和激励,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提供有效证明,进而探索建立社会性的个人志愿服务档案。六是建立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建立长宁区志愿服务基金,由此逐步实现多渠道、社会化的筹资机制,形成政府财政投入、企业和社会组织捐助的模式,为志愿服务提供经费保障,实现志愿服务社会化发展。

(五)全面推进学习型城区创建

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实现学习工作化和工作学习化的统一。重点抓好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事业单位的建设,积极开展争当学习型干部、学习型员工、学习型市民、学习型青年等学习型先进个人活动。借用各类学校师资力量,促进各类学习活动扎实全面开展。加快建立各级创建学习型城区工作指导机构,进行总体规划部署,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督促检查落实情况;同时,建立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协调机构,分头负责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协同推进学习型城区的创建工作。

1、建立终身教育体系,营造全区学习教育网络。继续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全面推进自我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积极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在全区形成人人为学习之人、处处为学习之所的良好氛围,增强市民的创业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城区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将社区学校评估纳入文明城区、文明社区等文明创建指标;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学校的财政投入,社区学校财政专项配送经费在现有基础上每年递增10%,社区学校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以保证社区学校为民惠民落到实处。在各居委建立具有教学场所、专职管理人员和专兼职教辅人员的社区教育学习站点,开展信息化教育。建设好业余大学、社区大学,建立以学分认定、累积和转换为主要机制的‚学分银行‛体系,为市民提供开放、便捷、多样性、可选择、衔接融通的终身学习‚立交桥‛通途;进一步推进外来务工人员技能文化培训网络,推动企业遵循和参照《上海市职工教育条例》,对本单位来沪务工人员的岗位和技能培训实现全覆盖;继续加强老年教育,积极探索敬老院开设老年教育学习课程的体制机制,筹划养教结合老年教育中心建设工作,改善老年大学教育教学设施,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

2、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推动我区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引领和示范,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和发展。坚持培育优秀学习团队,构建形式多样的学习载体,学以致用,讲求实效。坚持分类指导,根据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学习需求的学习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引导和辅导,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成效。坚持扶植优秀学习品牌项目,精心筹划和组织符合区域特色、单位特点的学习项目,提高公众的参与率,普及终身学习理念。坚持引导市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创建学习型组织纳入区文明委的表彰系列,每两年开展一次评比表彰活动,通过弘扬先进典型,为全区学习型社会建设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市民素质。

3、探索各类教育形式,构筑有效运行机制为保障。建设学习型社会涉及社会方方面面,需要加强领导,提供保障。依据《上海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和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更好地整合区政府的教育、科技、经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力量及全社会教育资源,明确终身教育的经费、机构、教师及其他从业人员、学习成果认定和奖励等方面的法律依据;要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创新办学模式,利用科技进步,搭建学习的平台,依托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和区域网络式图书馆服务体系,让教育服务进入千家万户,形成覆盖全区各街镇的终身学习网络;创新投入机制,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加大向弱势群体倾斜力度,依法落实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鼓励家庭与个人增加教育培训投入,形成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学习者共同承担的投入保障机制。

四、‚十二五‛期间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长宁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的落实。完善文明委工作体系,调整和设量好各级文明办机构,充实工作人员,使文明办机构设置与时代发展和任务要求相适应。在区文明办设立志愿者工作部门、充实完善未成年人工作部门、明确街镇文明办工作岗位和编制。

(二)完善工作机制

1、支持机制。要整合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工作研究,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调配人员,完善设施,确保新一轮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开展;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重点项目的扶持,拓展筹资渠道,逐步形成社会化筹资机制,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

2、联动机制。‚十二五‛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区‚四套班子‛推进整体合力;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各街道镇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各界、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作用;充分发挥西大门成员单位联建互动作用;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作用,整合多种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创建。

3、监督机制。加强法律监督,充分发挥区人大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中的监督作用;加强社会监督,充分发挥文明巡访团和市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以群众经常性的明查暗访形式来监督创建工作;加强舆论监督,充分发挥长宁时报、长宁有线电视中心、长宁门户网站等媒体的作用,对影响创建工作、损害城区形象的问题要大胆曝光,促进有关部门及时整改。

(三)推进阵地建设

继续推进全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完善社区文化服务网络,改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方便和吸引更多的群众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参加学习和进行文化娱乐。巩固扩大公益广告宣传阵地,建立一定比例的户外公益广告专用阵地;保证商业广告发布公益广告版面和时段不少于10%;遇市区级重大专题活动,可征用一定比例的商业广告用于公益广告专题宣传;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对重大专题活动公益广告宣传工作的参与和贡献。

(四)注重队伍建设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采取集中培训、经验交流、理论研讨、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对街镇、大口文明办干部的培训工作,精神文明建设者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要求,发挥骨干带头作用,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发挥先进性,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篇:“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榆次区交通运输局

“十二五”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全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十二五”期间交通发展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完成,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

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树文明服务形象、展榆次交通风采”为主题,以文明单位创建和文明行业创建逐步推进,实现文明和谐交通为目标,以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为抓手,以“学先进、树新风、建体系、创一流”活动为载体,建设一个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系统,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让人们享受高品质的运输服务,让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充满活力,让交通与自然、与社会更加和谐。

具体抓好四个一:

一要围绕一个目标。围绕榆次交通运输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建设交通运输强区的目标,在“十二五”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期,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转型期,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好坚定信念、激发斗志、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的工作,发挥好团结、稳定、鼓劲的作用。

二要深入弘扬一种精神。深入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风险、默默奉献”的行业精神,用这种精神凝聚人心、鼓励创业;用这种精神搞好交通运输建设管理服务;用这种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三要打造一批品牌。通过努力,争取在“十二五”时期在全系统创建3个文明站、所、段、队、班、组标兵,5部文明客车标兵,3条文明客运班线标兵,5个文明“窗口”标兵,60公里文明路。

四要树立一种人人都是文明窗口的理念。各单位都要认真树立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安全便捷出行的理念,做好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工作。要认真抓好“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用文明微笑来服务群众,让人民在出行中享受高品质的服务,执法单位要在执法中体现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二、任务要求

(一)坚持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构建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大力推进学习型行业建设

建设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十二五”要建设的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是: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行业核心价值观;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风险、默默奉献的行业精神;发展现代交通,做好“三个服务”的行业使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建设一个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系统,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让人们享受高品质的运输服务,让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充满活力,让交通与自然、与社会更加和谐的共同愿景。

在行业核心价值体系中,行业核心价值观是核心,行业使命是统领,共同愿景是主题,交通精神是精髓,职业道德是基础。

坚持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统领。要坚持行业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将行业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交通运输建设、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成为行业发展的软实力。要用行业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干部职工思想和行动,成为干部职工行为规则和规范。要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

践行行业核心价值体系。要抓学习,大力推进学习型行业建设,使全体干部职工都知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使之成为干部职工的行动指南。要抓践行,大力开展创先争优和岗位建功立业活动,用建设和服务的成果体现践行的成效。

(二)坚持用规范标准打牢基础,大力推进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和服务

要制定完善规范和标准。要认真修订和完善管理的规范和建设服务的标准,无论是交通运输的建设、管理和服务,没有标准的要尽快制定规范和标准,已有规范和标准的,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规范和标准,实现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和服务。所有的规范和标准必须公开上墙,接受群众的监督检查,要强化执行规范的监督和检查,将执行规范化标准化作为评先评优、干部职工进级和提升的依据,作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评比的基本要件。

(三)加大硬件设施建设,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文明服务场所

要方便人民群众安全便捷满意的出行,硬件设施是基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建好和完善交通运输的各项设施。要加大道路的整治和升级改造,建好文明路;要加大汽车客运站的服务设施建设,使人民群众的出行体验到温馨的服务。

(四)坚持群众性创建推进,深化“学树建创”活动,提升文明创建水平

行业文明创建基础是群众性文明创建。“十二五”期间,要培育和宣传推广学习具有时代精神和行业特点的先进典型,要树立良好的政风和行风、要构建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要创建一流的队伍、一流的业绩、一流的行业。“学树建创”活动要抓好单位创建,通过“学树建创”活动培育一批文明路、文明车、文明客运线路、文明单位。

(五)坚持舆论宣传造势,抓好舆论宣传,营造创建氛围

抓好舆论宣传,树立正面形象,营造创建氛围。要抓好正面宣传,各单位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交通运输发展成就、交通运输为民服务、交通运输好人好事等交通运输先进典型以及交通运输救灾抢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信息,提升交通运输的正面形象和人民群众的知晓度。

(六)建好政风行风和群众满意度排查风险防控机制,防控影响行业形象的重大事件发生

交通运输行业是个大系统、大行业,担负着经济管理、行政执法和服务多种职责,大量的建设任务与群众密切联系,使交通运输行业成为热点行业,必须抓好机制防控。首先要抓好政风行风和风险防控机制建

立,各单位要根据单位职能和岗位的情况找出风险点,针对风险点制订防控措施,从机制上保障,减少杜绝问题发生。要抓好政风行风和群众满意度的明查暗访,对政风行风和群众满意度问题实施动态监管。要针对发现和暴露出的问题,认真处置并适时公布处置情况,给人民群众一个交通运输行业重视政风行风管理群众满意的印象,并努力争取群众的理解和认可。

(七)建立各类责任机制,保障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一要建好组织领导机制,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实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专门机构组织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体制机制。二要建好立项分解抓落实机制,通过立项分解把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这个系统工程落到各科室、各单位,形成齐抓共管。三要抓好监督检查机制,通过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了解行业精神文明推进的情况,推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均衡发展。四要抓好考核奖惩机制,将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纳入各单位的绩效考评、管理,实施两个文明建设同步骤、同检查、同推进、同考核、同奖惩、同落实。五要抓好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使精神文明建设能加大硬件投入,软件管理,有钱办事、有人办事、使工作层层落到实处。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三日

第三篇:“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平凉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十一五”期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立足基层,面向职工,自觉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己任,以建设“四有”职工队伍为目标,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开展文明单位创建为重点,推进了全市住房公积金事业的改革稳定发展,职工队伍素质得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行业作风明显改观,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住房公积金事业各项任务的完成。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精神,巩固“十一五”全市住房公积金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提高“十二五”全市住房公积金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业规范,为我市住房公积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现结合全市住房公积金系统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主线,以继续开展全系统“文明单

位”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培养造就“四有”职工队伍为目的,以行风建设、行业文化建设、文明创建工作为重点,扎实推进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促进行业科学发展、管理规范、优质服务、秩序优良、关系和谐,不断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依靠群众;典型引路、弘扬正气;常抓不懈、强化指导。

三、总体目标

“十二五”时期,基本构建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核心价值体系,行业凝聚力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素质大幅提升,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果,行业形象得到充分认可,行业发展环境更加和谐。

具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住房公积金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各管理部(办事处)创建市级精神文明单位。

到2015年,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果。理念文化、形象文化、廉政建设取得新突破,具有行业特点的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完善,行业价值理念深入人心。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打牢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根基。

扎实抓好政治品德教育。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以科学发展观为重点的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全行业进一步形成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的良好风气,切实把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不断巩固干部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来抓。组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纲要》,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足岗位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推进全市住房公积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完善建设系统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完善职工行为准则,引导干部职工逐步树立与住房公积金行业需要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和职业道德风尚和文明理念。深入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爱心奉献、扶贫济困等

道德实践,展示行业道德新风尚。

(二)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休素质。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学习活动。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把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在职学与送学培训相结合,统一规定的必学同容与本职专业知识相结合,网络学习与书本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平时有序学习与重大任务时强化学习相结合,使学习活动形式灵活、有声有色。积极鼓励、支持干部职工业余时间参加各类在职学历教育,注重通过辅导讲座、报告会、专题调研等形式拓宽学习途径,提高学习质量。

加强干部职工队伍能力培养。针对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特点,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抓好前沿知识的学习,做到与时俱进;针对干部职工知识结构差异,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促进行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三支队伍长足发展,全面提高干部职工推动发展的能力、促进和谐的能力、公共服务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善于创新的能力。

建立干部职工技能培育的激励机制。以建设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大力开展各类人员的教育培训,着力拓宽培养渠道,创新培训形式,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的有效性。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按照“六五”普法教育的总体部署,以行业法规为重点,把法制学习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落实社

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积极构建“平安单位”。提高行政执法质量,规范行业秩序,防范和消除安全隐患,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强行风建设,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加强党员党性锻炼,营造和谐纯正的社会风气。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严于律己,刻苦耐劳,追求卓越,争当执法为民、奉献社会的楷模。营造学先进、树新风、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精神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升行业管理水平、树立行业新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全系统软实力的根本举措。各科室、管理部(办事处)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二)广泛进行动员,稳步有序推进。要在全系统干部职工中广泛动员,要通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教育职工,吸引职工,使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面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人人参与,层层创建的生动局面。

完善考评机制,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做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任务同步下达、考核同步实施、奖惩同步兑现。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切实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第四篇:乡镇”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乡镇”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海西绿色腹地建设服务,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根据省、市、区-2014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规划,结合我镇实际,制定镇-2014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规划。

一、总体要求

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中心强区建设,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省委提出的“四个重在”、“四谋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四个文明和新农村建设,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以环境建设为基础,以群众性创建为载体,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营造充满创业激情的人文环境为目标,全面推进文明建设工作。

二、基本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努力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服务大局中推进,在服务大局中深化,在服务大局中提高,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2、以人为本,注重实效。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有机统一起来,着力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为民惠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让人民群众在创建中得到实惠,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3、继承创新,持续运作。要紧扣时代主题,挖掘优势资源,坚持规划的指导性原则,充分调动各村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与省、市、区规定的项目相衔接,根据精神文明创建内涵的拓展和项目指标的变化,努力扩大创建的领域;又要立足于传统项目、载体和品牌,进一步展现优势,努力从我镇地方文化传统和区域文化特色中汲取精华,创造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新形式新经验,增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时代特色和区域特色。

4、统筹兼顾,整体提升。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把突出重点与兼顾全面紧密结合,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要坚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现有相关法规制度相衔接,从现有基础出发,根据各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加强统筹力度,梯次递进,整体提升。

三、创建目标

集全镇之智,聚全民之心,举全镇之力,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争创-2014年市级文明乡镇。

四、主要任务

(一)夯实基础,深化文明村镇创建

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社会事业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深化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保持良好治安秩序。各村各部门要加强惠农政策的协同运作,加快和完善农村交通设施、通信基础设施、能源设施、防灾减灾设施、卫生基础设施、养老服务设施、教育文化设施建设,加强乡镇、村庄规划,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倡导文明、环保、节俭殡葬新风。以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基层文化服务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路网向自然村延伸、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文化站(室)、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文化宣传栏、家园清洁、改水改厕、农民体育健身等惠民工程建设,努力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

创新活动载体,提升村镇创建水平。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综合运用文明村镇、文明信用户、十星级文明户、文化中心户、科技示范户、969155农业服务热线等创建载体,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文明乡风。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五要工程”、“评五星、树新风”、“立四榜、树样榜”、“美德在农家”、“婚育新风进万家”等创建活动,努力培育一到两个能对外开放、对内示范的高标准文明生态村典型。进一步创新载体,拓宽农村文明创建平台。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老人协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创建、自我提高。适时召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总结推广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经验,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力争成为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先行镇。

加大配合力度,提高村镇文明程度。充分利用“互动联动、共建带创”活动,丰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内涵,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提高生活品位,增强服务实效,促进文明村镇的整体提高。

(二)抓好“三大活动”项目,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创建工作的活力来自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活动。目前在全国普遍开展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已经成为创建工作的三大基本项目,必须在新一轮创建中持续抓好,全力推进。

1、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进一步提升公民思想道

德素质

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科学发展、四求先行”为主题,以“延平挑大梁,勇当突破工业排头兵”为载体,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广泛开展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唱响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要把“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渗透到公民道德教育之中,继续开展“爱祖国、爱福建、爱家乡”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突出抓好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村镇环境四个重点环节,围绕生活礼仪、社会礼仪、赛场礼仪、职业礼仪、校园礼仪、涉外礼仪等主要内容,抓好文明礼仪知识普及等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人们树立“文明礼仪”的良好形象。建立健全各类人员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体系,突出抓好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公共交往、公共观赏、公共参与等领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引导人们在公共场所、人际交往、交通出行中遵守则、讲公德、守秩序,不断提升文明素质。着力抓好家园意识和环保理念的培育,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讲究卫生、植绿护绿、节能减排,努力提高村镇环境质量,促进和谐建设。

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实践主题活动。组织推荐道德模范、“感动闽北十大人物”评选和学习宣传活动,使评选的过程成为开展道德实践、促进道德养成的过程,在全镇形成学习、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热潮。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书籍等各种媒介对道德模范和“感动闽北十大人物”进行多形式、全方位宣传,使先进人物事迹广为传颂,营造讲道德、学榜样、做好事的浓厚氛围。精心开展“我们的节日”宣传教育活动,突出抓好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系列文化活动,引导人们认知、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使之在参与中凝神聚气。

2、深入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营造文明和谐社会氛围

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和省、市、区文明委《志愿服务活动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志愿服务实施意见,成立以文明办牵头,组织、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老龄办等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整合社会各类志愿者队伍,扩大志愿者队伍规模,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完善志愿服务网络系统。健全完善统一的志愿者注册制度、管理系统和信息服务平台,健全志愿服务的各项制度,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经常化。

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围绕讲文明树新风、扶危济困、应急救援和大型社会活动,广泛开展“海西建设我先行”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宣传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理念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在全镇营造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组织成立一批专业志愿服务工作者,提高我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使志愿服务成为广泛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有效载体。

3、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推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程建设。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净化网络、网吧、荧屏声频、校园周边环境和图书市场为重点,坚决遏制淫秽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的传播。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技术和经济等多种手段实现对社会文化环境的长效管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依法打击与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自觉抵制结合起来,把开展专项行动与加强日常管理结合起来,把加强行业自律与强化社会监督结合起来,把加强监管力量与提高技术防范能力结合起来,明确管理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把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深化未成年人道德实践主题活动。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积极实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扎实开展“文明小标兵”、“孝敬父母、体验亲情”、“和谐校园”、“爱心奉献”等道德实践主题活动,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载体,做大做强创新品牌项目。

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进一步落实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公益性质,加大对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规划和建设力度,在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中,配套建设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以及各种社会资源,开展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培育未成年人爱国情操和高尚道德。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各级领导班子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工作机制及其考评原则》精神,全面实行领导班子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办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实绩作为考核领导班子、使用和奖励干部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文明办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的协调和指导作用,建立健全文明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队伍建设

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切实加强文明办队伍建设。完善村镇精神文明工作网络,培养工作骨干,不断提高村镇两级精神文明工作骨干的政治素质、思想水平、工作能力,树立良好形象。

(三)加大资金投入

要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加大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资金投入,把精神文明创建的投入纳入镇财政预算,保证这方面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每年安排一定的精神文明创建专项经费,用于精神文明创建的宣传、推动、奖励。要不断完善投入机制,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逐步形成适应我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筹资机制,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用好用足文化经济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精神文明创建给予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坚持勤俭办事业的原则,合理安排创建资金,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五篇:康县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

陇办发„2011‟91号

中共陇南市委办公室 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陇南市精神文明建设 “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委、政府,市直各单位,中央、省驻陇南各单位:

《陇南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陇南市委办公室 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12月19日

康县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总体发展思路,服务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抢抓灾后重建和深圳援建等机遇,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弘扬灾后重建精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广大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升,为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县抢抓历史机遇、夯实发展基础、实现重点突破、提升工作水平、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制定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对于全面落实市委总体发展思路,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和《中共陇南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康县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拓展志愿服务工作,为实现全县经济更加繁荣、产业更加壮大、基础更加坚实、生态更加良好、民生更加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二、方针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战略目标,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重大战略方针鼓好劲、服好务、造好势,切实把各项教育活动和创建活动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不断提高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立足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的各项权利,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统一起来,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软硬并举、重在建设。把长远目标与阶段性任务结合起来,重过程、贵坚持,从身边事做起、从具体事抓起、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坚持城乡联动、齐抓共管。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导地位,认真落实“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城乡一体、齐抓共管,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全面落实。

坚持实事求是、务求实效。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各项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在办实事、求实效上出成绩。

坚持发展思路、开拓创新。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载体,不断拓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领域和工作手段,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台阶、上水平,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全县精神文明建设要集全县之智、聚全民之力,着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

法治环境、公平守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全力推动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进思想道德建设

1、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学习教育活动,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十二五”期间康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大力培育开拓进取、创新创业的时代精神,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崇尚创业、发展光荣的社会风气,倡导和践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弘扬“攻坚克难、自力更生、科学求实、感恩奋进”的灾后重建精神。牢固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打牢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志愿服务、扶贫济困等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和个人品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加强形势政策、民主法制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继续做好双拥工作。坚持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组织道德模范进学校、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巡讲,努力提高道德模范的社会地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3、大力推进“感恩”教育。教育引导全县人民围绕灾后重建取得的新成就、发生的新变化,开展感恩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人民军队好、各族人民好、灾后重建好的主旋律,表达全县人民的感恩、感动和感激之情,体现康县人民在灾难中崛起、在感恩中奋进的精神风貌,把强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成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实际行动,形成加快康县科学发展的合力。

4、大力推进“诚信康县”建设。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活动,继续深化诚信机关、诚信单位、诚信学校、诚信商场、诚信企业、诚信社区、诚信村镇、诚信家庭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良好风尚。继续推进政府诚信建设,完善政府决策咨询、政务公开、服务承诺制度,畅通社会各界对政府反映意见、建议的渠道,逐步提升群众对政府诚信的满意

度。推进生产领域的诚信建设,深入开展“企业践行道德承诺”活动。推进商务诚信建设,深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不断增加示范街、示范店的数量,杜绝假冒伪劣商品。推进文化出版市场的诚信建设,加大打击盗版侵权、制假售假的综合整治力度,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推进服务行业的诚信建设,加大医疗、卫生、餐饮、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方面的诚信建设力度,完善社会承诺服务制,推进规范服务、优质服务。

5、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精神和要求,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龙头,深入开展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村镇、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以红色经典和传统经典为主要内容的“全民阅读五进”(进机关、进社区、进农家、进企业、进校园)活动,在全社会大兴读书学习之风。把学习型创建活动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各类文明单位的考核指标体系中,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6、大力推进“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教育。围绕节庆日和“我们的节日”开展“迎、讲、树”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制定文明行为规范,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开展礼仪实践活动,营造崇尚文明、崇尚礼仪的社会氛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和“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大力弘扬

爱国主义精神、灾后重建精神和主流价值观念。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实施,提升群众文明交通素质。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

7、大力推进“和谐康县”建设。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以建设“和谐康县”为目标,组织开展“和谐建设在基层”创建活动,推进和谐社区、和谐单位、和谐机关、和谐学校、和谐企业、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宣传推广创建经验,树立创建先进典型,在全社会掀起人人参与和谐创建,共建和谐家园的活动热潮。

(二)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深入推进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入头脑作为加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扎实推进师德建设和中小学思想道德课程建设。制定下发《中小学德育工作督导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德育工作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以县城中小学为中心、国道省道为主线,校园文化为载体,结合实际创建名校、名师、名生,完善校训、校规、校纪,因地制宜创编校歌、校报、校刊,培育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继续办好各级家长示范学校,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组织开展法定假日、节庆日重大事件纪念日主题教育

实践活动,让未成年人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深入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推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设,在社区建立心理教育咨询站,在学校建立标准化心理咨询辅导室,为中小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等公益服务,引导未成年人养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开展中小学标准化心理咨询辅导室创建活动,定期进行评估验收和命名表彰。积极开辟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网上平台,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培养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形成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3、深入推进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的关爱工作。重视弱势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动员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流浪儿童、孤残儿童等,解决好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的学习生活问题。

4、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把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落实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坚持政府主导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结合,推进社区、农村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建成一个示范性青少年活动中心,75%的乡镇有“乡

村少年宫”,70%的社区有青少年活动专门场所。

5、深入推进未成年人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推进少儿文艺精品工程,加大青少年题材在舞台艺术、书刊和音乐制品创作、出版以及市县级文艺奖项中的比重。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未成年人之中开展说康县、唱康县、写康县、画康县创作活动,多创作体现童真童趣、蕴含积极向上的优秀作品。继续抓好优秀童谣、少儿歌曲创作推广计划,广泛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办好电视、广播少儿栏目,推广更多优秀少儿节目上声频、上荧屏,不断满足未成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6、深入推进社会文化环境净化工程。全面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娱乐场所经营环境、文化市场经营环境、广播影视传播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切实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加大网络环境净化治理力度,消除各类低俗色情、暴力迷信、反动文化的侵蚀。加强网吧管理,推广应用绿色过滤软件。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站和动漫电玩城的管理,杜绝变相黑网吧和影响未成年人的不良娱乐活动。各职能部门要落实好各自的监管责任,做到日常监管和突击集中整治相结合,从源头把住净化关。加强社会监督,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五老”人员对网吧的

义务监督作用,努力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7、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长效机制建设。强化学校、家庭、社会有效衔接的工作运行机制,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以测评体系为导向的督查考评机制,县文明委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定期测评,更好地推动工作落实。建立健全评选表彰机制,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作为评选各级各类文明单位的重要标准之一纳入考核。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政策法规保障机制,实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工作

1、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成立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抓好“空巢老人爱心服务站”和“志愿者服务工作站”建设。探索政府引导、社团运作、公众参与的志愿服务新模式,完善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评价、激励等制度。宣传动员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使更多的志愿者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

2、加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发挥好志愿者协会的职能作用,在卫生、教育等各行业成立专职志愿服务工作队,鼓励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志愿服务。发挥好大学生志愿者的生力军作用,重视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教育,培养志愿服务事业的后备力量。为志愿服务工作搭建宣传和学习交流平台,抓好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志愿服务工作。

3、拓宽志愿服务领域。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愿望出发,把志愿服务与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结合起来,着眼于讲文明树新风、扶危济困、大型社会活动、应急救援等领域,增强助老扶弱、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传统服务项目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拓展科技普及宣传、青少年辅导、法律援助、心理疏导、人民调解、治安维护、网络文明等志愿服务新兴领域,使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更具时代性。坚持以城带乡的原则,推动志愿服务向农村基层发展。

4、优化志愿服务发展环境。加强和完善志愿服务规章制度建设,为促进志愿服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多渠道增加对志愿服务的投入,创新社会资金募捐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热心人

士资助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社会评价体系,健全志愿者服务证书制度,依据志愿者服务时间和业绩定期进行评定。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倡导志愿文化,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公民教育、学校教育和公务员培训中,普及志愿服务知识,提高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同度。加大对志愿服务宣传力度,弘扬志愿精神,提高志愿文化的社会感召力和影响力。

(四)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坚持把文明单位创建作为创建活动的基础工程,坚持注重过程、注重实效、注重群众参与,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贯穿于文明单位创建的全过程,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机关、单位作为文明单位创建的重要考评内容,着力在创新载体、丰富内容、提高素质、提升文明程度上取得新成效。加强学校、医院文化建设,全面深化机关、“两新”组织和宗教场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在扩大文明单位覆盖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上实现新进展。开展“三优一满意”(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群众满意)和“双优一文明”(优秀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

或优秀党务工作者,文明科室或单位)创建活动,推动党政机关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促进优良党风政风的形成。经过五年的努力,力争有2个以上的单位建成国家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有10个以上的单位建成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有20个以上的单位建成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

2、广泛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加强社区管理,深化文明社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绿色社区、平安社区、无毒社区、学习型社区、节约型社区等创建活动,逐步推广社区数字化模式,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四进社区”活动,努力建设一批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友爱和谐的文明社区。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县60%以上的社区建成各级文明社区。

3、广泛开展文明村镇(乡)创建活动。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小城镇活动,推动乡镇加强规划、完善设施、整治环境、改善面貌。深入开展文明集市创建活动,倡导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环境整洁、文明服务。加强文化中心、文化大院(乡村文化小广场)、农家书屋建设,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积

极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加强法制宣传,健全乡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努力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经过五年努力,全县40%以上的乡镇建成各级文明乡镇,30%的村建成各级文明村,力争有2个村镇(乡)进入国家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镇(乡)和文明村镇(乡)。

4、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按照“新农村、新农民、新风尚、新形象”的创建要求,以“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基础设施全面配套、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民主管理有效加强、文明风尚基本形成”为建设标准,深入开展“五村”(五好、五有、五通、五化、五改)创建活动和“五争一创”(争当好媳妇、好婆婆、好夫妻、好妯娌、好邻居,创建十星级文明户)道德实践活动,推广环保低碳节能的生活理念,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生态文明村示范点。每年新创建不少于行政村总数5%的生态文明村,到“十二五”末力争建成120个以上的生态文明村。

5、广泛开展文明旅游景区创建活动。开展以思想道德建设、强化管理机制、提高服务质量、保护环境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培育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开发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形成以绿色山水为骨架、历史文化为底蕴、原生态民族民俗风情为特色的大旅游格局。加强旅游队伍建设,实现从业人员素

质得到提升,行业经营管理规范有序,基本建成较高水平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县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6、广泛开展文明长廊示范段创建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文明长廊”示范段创建活动。按照市委“高定目标抓标准,突出重点抓难题,形成声势抓宣传,加大力度抓督查,讲求效果抓责任”的总体要求,以国道212线、316线陇南过境段和省道205线江武路等主干公路沿线为重点,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感恩教育活动,整治村容村貌,教育引导广大城乡群众形成讲文明、讲道德、讲卫生、讲秩序、讲新风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形成人人共同关心康县前途、共同维护康县形象、共同推动康县科学发展、共同创造康县美好明天的新风正气,为促进全县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经过五年的努力,把文明长廊示范段打造成为全市有影响的区域精神文明创建新品牌。

(五)认真组织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1、组织实施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有关部署和政策要求,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自下而上、逐级审核、学校参与、社会监督的

评选推荐办法,确保考入全国重点院校的特困生得到资助,完成学业。“十二五”期间,力争新资助50名贫困大学生和50名贫困高中生。进一步加强受助学生动态管理,及时了解掌握受助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积极探索动员社会力量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新途径,资助更多的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2、组织实施好文化惠民工程。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认真实施“绿色电脑进西部”、“乡村少年宫”等项目建设。广泛开展“三下乡”、“千台大戏送农村”活动和各类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使党的政策理论、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科技卫生服务、法律知识进乡村、入社区,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3、组织实施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惠民工程。按照“县有文化中心,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或乡村文化小广场”的布局,加快建立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完成“两场、四馆、一中心(文化广场、体育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实现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扩大免费服务项目。实现每个乡镇有一个综合文化站、每个村有一个文化活动室或农家书屋。建立健全文化援助机制,解决农村文化设施、人才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民工、城市低收入家庭读书看报、看电视看电影难的问题。

(六)努力推进社会事业科学发展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公平和谐为出发点,巩固提高“两基”教育成果。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统筹抓好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同时,抓住影响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为中心,以加强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强化考评、加强管理、深化改革为着力点,以扩大优质资源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建成省级示范高中1所,市级示范初中1所、小学1所。

2、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具有康县特色的区域性技术创新体系。坚持以应用为导向的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合作交流。

强化农村科普建设,县、乡、村三级科协组织,要落实各自的职责,办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科技学校、农村科普基地、农函大分校。各级科协和各级协会、科技人员,要进一步强化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工作,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的文化发展环境,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扶持骨干文化企业,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实施品牌战略和重大文化产业带动项目,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把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现代传媒业、文娱演艺业、广告会展业。加强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体系建设,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力争在“十二五”末,完成文档、数据库、分布图册、普查志、影像资料的收集、编纂和制作工作,推动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4、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巩固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

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逐步提高合作医疗补助标准。继续加快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和社区卫生中心建设,健全完善卫生紧急救援机制,开展卫生知识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共卫生防控和危急处置能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完善基本医药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培育培训和医德医风建设。

5、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完善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构建完善的县、乡镇(社区)和村三级全民健身网络和管理体系。加快发展以乡镇体育为重点的农村体育,以社区体育为重点的城市体育,以学校体育为重点的青少年体育。关心支持残疾人体育和少数民族体育,打造群众体育品牌赛事,广泛开展全民参与、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力争在“十二五”末,乡镇文体站建设率达100%,建设5个社区体育活动中心,30%的行政村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50%以上。

6、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建立覆盖全县城乡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和全县应急广播电视体系,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发展,形成无线、有线、卫星等多种传播方式并用,增强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配合市上稳妥推进广电网络的整合工作,提高新闻宣传质

量,强化舆论引导力度,争创名牌栏目、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不断提高节目收视率,推出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广播电视栏目。到2015年,县电视台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双向化和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实现直播卫星“村村通”工程覆盖自然村和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7、全面做好人口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年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一管理、优质服务新体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按照“市上抓总、以县为主、乡镇负责、抓村示范、落实到户、责任到人、属地管理”的原则,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评体系,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要把抓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绩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使用和奖惩领导干部的基本依据。要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构,根据中央和省文明委的要求,在文明办成立志愿者服务工作站,做到有机构管事、有人做事,保证工作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贯彻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县上每年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责任书》,年初和 签订、年中督查、年底考核。文明委要切实履行好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责,落实文明委成员单位责任制。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进一步修改完善各类创建活动的管理办法,明确各类创建活动的工作标准、实施办法和长效管理措施。健全规范的考评机制,切实发挥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对获得国家或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各类文明单位,有条件的可由上级主管机关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可对全体干部职工增发一个月的工资,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含经审批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优秀公务员可按20%的比例确定。加

强舆论监督,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结合,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适度曝光不文明的现象,弘扬新风正气。

(三)进一步建设高素质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思想过硬、工作努力、善于创新、富于活力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培训,“十二五”期间,要把县、乡镇、行业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主管精神文明建设的人员进行轮训,努力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进一步营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各类新闻媒体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新闻宣传的重要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各自优势和特点,创新载体和形式,推出一批先进典型,制作播放一批公益广告,形成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中国文明网、甘肃文明网、精神文明报等专业媒体搭建的宣传平台,坚持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坚持广泛宣传与典型宣传相结合,用典型的成功经验指导工作,用典型的示范作用促进工作。要坚持运用传统媒体与新兴网络媒体相结合,在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权威性强、受众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的同时,又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媒的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宣传报道,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五)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究。积极组织参加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会和大中专院校、社会研究机构的研究活动,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陇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重要课题、重要载体,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创新研究和理论研究,指导精神文明建设具体实践。

(六)进一步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县财政要提高精神文明专项经费的投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专项经费按每人每年1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项经费按每人每年1.2元的标准,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足额拨付,为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提供资金保障。要加大文化事业费征收、使用、管理力度,保证文化事业建设费主要用于精神文明建设。要进一步制定、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繁荣文化事业。

主题词:精神文明建设

“十二五”规划

通知

抄 送: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中共陇南市委办公室 2011年12月19日印发

(共印150份)

下载长宁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宁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