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办法
***市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市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增强强农惠农资金分配、使用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推行强农惠农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省纪委、省监察厅、省审计厅、省财政厅闽财农[2009]106号《关于进一步强化财政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中央、省、市、县(区)安排的各项强农惠农资金。
第三条 强农惠农资金监管是指对中央、省、市、县(区)安排的各项强农惠农资金分配、使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其监管应符合国家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原则,符合科学、公正、公开和效率原则,符合资金适当集中使用的原则。各级财政部门、涉农主管部门是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监管职能。
第二章 强农惠农资金的分配使用原则
第四条 市、县(区)安排的强农惠农资金支持项目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
第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涉农主管部门根据年度计划,按照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的原则,对下级报送的强农惠农资金项目要进行综合平衡,做到科学、公正安排;建立完善强农惠农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确保补贴资金安全使用;对中央、省安排的强农惠农资金要求配套的,要做到配套到位。
第六条 坚持快速便捷、方便群众原则,对补贴、补助农户(个人)的资金,要按程序及时核定,通过 “一折(卡)通”等形式足额发放到位;对公益性的补贴资金(如公益林保护、农村家园清洁、农民培训等),也要按村、按受益点为对象及时足额发放补贴;
第七条 实施县级报帐制管理,项目资金实行直接支付。按照“财政部门管资金,主管部门抓项目,监理部门把质量,施工单位报帐目”的管理模式,明确工作职责,对强农惠农项目资金实行专帐、专人管理,实施县级报帐制,财政部门或涉农主管部门在审核报帐手续齐全、程序合规后,将项目资金直接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或物资供应商。
第八条 执行强农惠农项目工程资金使用“五制”规定。即:项目法人责任制度、招投标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程监理制度、竣工验收制度。将项目工程资金使用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人,做到项目建设有人管,资金风险有人担。
第九条 有条件的县(市、区),应积极推行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第三章 强农惠农资金的公开办法
第十条 政策公开:公开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重点是公开强农惠农资金扶持(补助、补贴)的方向、原则、依据、条件、时间和申报程序等;
第十一条 对象公开:公开各项强农惠农资金扶持(补助、补贴)的项目、企业名称和受惠群众等;
第十二条 标准公开:公开各项强农惠农资金扶持(补助、补贴)的标准,以及资金配套整合、资金管理方式、资金使用情况等;
第十三条 数量公开:公开各项强农惠农资金扶持、补助、补贴的指标分配情况、申报数量,上级下达扶持(补助、补贴)指标的数量和金额以及发放情况等。第十四条 公开范围:
凡涉及财政强农惠农资金,特别是发放到农户、低保户、农村“六大员”、村主干等个人手中的项目和资金,主要包括2007年以来中央和省市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和以后逐步出台下达的新政策,都属于公开范围。
第十五条 公开方式:
(一)公开时间:
1、固定公开:长期补贴的项目和资金要以固定的方式如实公开。
2、定期公开:一定时间补贴的项目和资金,按政务、村务公开要求定期及时公开。
3、随时公开:上级随时下达的临时性政策、项目和资金要在一周内及时公开。
(二)公开方式:
1、通过政务网站或触摸屏、电子屏幕、公开栏等方式进行公开。
2、印发宣传手册、政策问答等方式进行公开。
3、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予以发布。第十六条 公开主体:
市、县(市、区)、乡镇政府和各涉及强农惠农政策主管单位、村(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执行五级同步公开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1、财政部门公开:强农惠农政策法规规定,重点是中央、省、市、县财政资金扶持、补助、补贴的方向、原则、对象、范围、标准和资金总数、分配指标等。
2、市直涉农主管部门公开:上级对口业务部门财政补贴资金扶持方向,具体实施项目名称,申报项目条件、范围、时间、数量、申报程序、全市业务对口单位的数量、分配指标、完成情况等;
3、县(市、区)涉农主管部门公开:补贴、补助政策具体项目、指标、时间、申报情况和工作程序、分配各乡镇到位情况等;
4、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公开:上级具体项目指标到位情况、申报项目单位名称、个人姓名、申报结果和发放程序、分配各村(居)的资金数额和到位情况等;
5、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公开:补贴、补助到村、群众的项目名称、农户姓名、标准、金额和到位情况等。
第四章 强农惠农资金的绩效管理
第十七条 推行强农惠农项目资金的绩效评价制度制度,各级财政部门与涉农主管部门对项目实行跟踪问效评价工作。项目竣工后,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与竣工验收报告应当一并作为项目绩效评估的依据。
第十八条 项目实施前,项目所在地各涉农主管部门应对项目实施内容、建设地点、投资金额及资金来源渠道,建设工期、工程与物资采购方式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监督。项目验收的依据是经财政部门和涉农主管部门批复的预算实施方案等项目文件.项目竣工验收由财政部门和涉农主管部门组织,并对其绩效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下一步强农惠农资金设立和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强农惠农资金项目单位要定期向所在地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报告项目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对项目单位不按规定使用资金的,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可停拨项目资金,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给予终止项目执行。
第二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涉农主管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对强农惠农资金进行监督检查,总结分析。防止截留、挤占、挪用、套取、贪污强农惠农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发生,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确保强农惠农资金安全、合规、有效。
第二十一条 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积极发挥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作用,形成监管合力,为强化强农惠农资金管理提供坚强的保障。
第二十二条 健全公众参与监督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监管,真正落实群众对强农惠农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第二十三条 各项目实施单位应当配合审计和财政监督检查部门对强农惠农资金资金进行审计或检查,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开支渠道不合理,开支超标、票据不规范等问题,将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二十四条
对于在强农惠农资金拨付使用中,单位或个人存在弄虚作假、截留、挪用、贪污资金等不法行为的要依法依规坚决查处;对涉农主管部门因监管不力、发生违规违纪事件的,要查明原因、及时纠正,情节严重的要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领导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纠风办负责解释。各级财政部门可与涉农主管部门联合,根据本管理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办法(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 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的若干意见
(桂政发〔2011〕7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强各项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强农惠农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的重要意义
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是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好农民群众利益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强农惠农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农村基层社会的稳定以及党和政府的形象。近年来,为了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步伐,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各级财政逐年加大了强农惠农资金投入,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发展。但与此同时,尤其是从2010年全区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结果来看,一些地方在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督管理上还存在着管理不规范、资金分配分散、拨付不及时、绩效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个别地方出现截留、挤占、挪用甚至贪污、私分涉农资金的违法违纪行为,影响了资金效益的充分发挥和强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对此,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的重要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有关要求上来,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严格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督管理,不折不扣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确保强农惠农资金安全运行、规范管理、有效使用,使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真正惠及农村和广大农民。
二、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的范围
各级人民政府安排用于“三农”的各项资金投入,包括各级财政、发展改革、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扶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民政、文化、教育、科技、民族、建设、交通运输、商务、工信、人口计生、粮食、气象、水库移民、区划、广电、水产畜牧、农机、农垦、科协等有关部门分配下达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资金、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资金、救灾扶贫资金等强农惠农资金,都要纳入监督管理范围。
(一)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类资金。主要是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土地整理与耕地保护等资金。
(二)涉农补贴类资金。主要是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畜牧良种补贴、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与扑杀补助、退耕还林补助、生态公益林补偿、森林植被恢复费、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家电下乡补贴、摩托车下乡补贴、产粮大县奖励、油料生产大县奖励、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资金。
(三)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类资金。主要是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科技、科普惠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新农村现代物流网络建设、政策性农业保险等资金。
(四)农业综合开发类资金。主要是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等资金。
(五)农村综合改革类资金。主要是国有农场税费改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资金。
(六)农业防灾救灾类资金。主要是防汛抗旱补助、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救济资金、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等。
(七)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类资金。主要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边境文化建设、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农村医疗救助、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农村“五保”供养和敬老院改扩建、农村安居工程建设、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民政专项救助、农村环境保护、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等资金。
(八)财政扶贫开发类资金。主要是各级财政部门安排用于扶贫开发的资金。
(九)库区移民类资金。主要是各级财政安排用于支持库区饮水、道路等生活生产设施建设和移民后期扶持、补助的资金。
(十)支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类资金。主要是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乡镇机关办公用房建设等资金。
三、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的机制措施
(一)深化资金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和完善预算执行管理机制,强化预算支出进度考核和责任落实。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各相关部门分工合作、信息共享、紧密配合、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健全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逐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动资金和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加大推进信息公开力度,提高政策执行透明度。
(二)加强资金管理制度建设。要以建立健全覆盖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监管和绩效评价全过程的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对现行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制度进行清理、修订和完善,确保每项资金和项目支出、每个管理环节都有制度覆盖。要做好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机衔接,避免相互矛盾抵触。
(三)深入推进强农惠农资金整合工作。建立健全强农惠农资金整合和统筹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相关政策和资金的衔接配合。建立完善资金整合信息共享机制和资金电子监管平台,强化科技手段监管,逐步实现全区全覆盖。巩固和完善现有强农惠农资金整合的有效机制,围绕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和优势区域,以科学规划为引导,以重大支农专项为平台推进强农惠农资金整合。坚持以县级为平台的资金整合模式,完善县级资金整合绩效考评制度,从制度设计上促进形成县级资金整合的内在机制和动力。
(四)规范强农惠农资金的分配使用。
1.规范资金分配办法。强农惠农资金分配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继续推广运用公式法、因素法、专家评审法等分配资金,严格按程序和权限审批。要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专项资金的绩效考评制度,建立健全以结果为导向的强农惠农资金分配管理机制。
2.规范支出行为。要按照强农惠农资金管理规定,及时审核、拨付资金。对应实行财政报账制的项目资金,要严格报账手续,规范报账程序,完善报账资料。对项目实施进度缓慢、未按规定要求和内容实施项目、未按项目资金管理要求进行规范核算和管理的强农惠农项目,可采取停止拨款、追回资金、取消项目申报资格等措施处理。
3.完善支出方式。对安排用于个人和家庭补助的强农惠农资金,要进一步完善“一卡(折)通”发放方式(国家、自治区对发放方式另有规定除外),简化发放程序,降低发放成本,努力实现对农民的各项补贴通过“一卡(折)通”发放,保证涉农补贴资金及时、安全、足额到位。同时,统筹各部门参与补贴发放职能,实现补贴资金由财政部门“一个漏斗”向农民发放,避免出现多卡发放的问题,降低行政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的基础管理工作
(一)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农惠农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要运用现代管理办法和信息化技术,建立健全各种基础数据动态采集机制,完善部门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对各种强农惠农信息数据的动态管理和分析,使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做到精确、细致、深入。同时,要加强互动联系,及时将工作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工作亮点等及时向上级反映。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请示、汇报,以便及时将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上级政府和部门要总结提炼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并进行推广。
(二)强化强农惠农资金项目管理。
1.建立完善强农惠农项目库。要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深化项目前期调研,按照产业政策和重点投入方向,建立完善强农惠农项目库,增强工作的计划性。
2.严格项目申报制度。对需要申报的强农惠农项目,要及时制定发布立项指南,明确申报要求,建立健全项目的民主决策机制和群众参与机制,提高项目申报工作的透明度。对基建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的基建程序加强管理。财政部门和强农惠农资金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申报项目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审核,对不符合申报要求和条件的应予剔除,对需地方财政配套的,应事先落实好配套资金。
3.严格项目管理制度。对有条件的强农惠农项目,原则上都要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政府采购制、合同管理制。项目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实施的全程监管,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和整改。财政、监察、审计等监管部门要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
4.严格项目竣工验收。财政部门和强农惠农资金主管部门要做好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竣工验收规定。对财务资料不健全、报账手续不规范、支出内容不合规、项目建设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不得通过验收。对验收后属于工程性质的项目,要完善项目后续管护制度,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明确产权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和经费,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三)加强基层管理工作。要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管理能力和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的需要。要充分发挥乡镇财政的管理和监督作用,强化乡镇财政对涉农资金的监管职能。要加大对基层建设的投入力度,推进基层站所标准化建设,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供有力保障。
五、明确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的责任要求
(一)实行监管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加强对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的领导,研究解决资金分配、管理、使用中的重要事项。各级财政部门和强农惠农资金主管部门负责强农惠农资金的申报、分配,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拨付和监督检查等资金管理工作,各级强农惠农资金主管部门按各自职责负责强农惠农项目的立项申请、组织实施、检查验收等资金项目管理工作。各级审计和纪检监察机关配合主管部门负责对强农惠农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二)实行监督检查制度。各级财政部门和强农惠农资金主管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根据需要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各级审计和纪检监察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重点抽查;根据实际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对数额较大或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资金项目进行跟踪监督;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地方和部门实行重点监控、重点整治;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进行重点监督。同时,要深入推行农村集体“三资”(资产、资金、资源)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在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和资金管理使用中的监督保障作用,确保强农惠农资金及时全额落实到位。要进一步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建立健全举报制度。
(三)严格对农民收费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清理对农民各种不合理收费与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有效结合起来,凡未经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及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予以取消;经营服务性收费可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实行优惠。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农民群众摊派任何费用,不得将应发给农民的补贴资金抵扣其他收费。
(四)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各级财政部门和强农惠农资金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资金的管理、监督和使用负主要领导责任和直接领导责任。各级、各部门在分配强农惠农资金时,要切实按照部门预算管理和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民主集中制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确保资金分配合理、透明、高效。对工作不实,底子不清,暗箱操作,监管不力,滞留、截留、挪用、骗取资金等行为,要严格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六、做好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的组织保障工作
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事关中央和自治区“三农”方针政策的有效落实,事关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的组织保障工作。
(一)实行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一把手”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资金管理工作负总责,要定期听取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工作的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把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作为经常性工作,狠抓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
(二)建立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的协调配合机制。财政、审计、监察及各强农惠农资金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共同做好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
(三)建立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机制。要加强对政策执行主体即各级涉农部门党员干部的宣传教育,将强农惠农政策教育纳入廉政教育并进行考评,保证党员干部强农惠农政策理论的学习效果,提高政策观念和政策水平。要通过各种政策宣传手段,加强对政策受益主体即广大群众的政策宣传,使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深入人心,真正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监督政策。
第三篇: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办法2
羊永乡强农惠农资金使用与管理办法
第一条 建立健全资金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对强农惠农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
第二条 根据某一具体的强农惠农项目资金要求,制定专项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或项目实施方案。
第三条 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使用、管理强农惠农资金必须建立专账,专人负责,加强核算。对大额项目资金应实行报账制管理。
第四条 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严禁任何人自行将上级部门下达已指定专项用途的强农惠农资金,挪用于非扶持对象及项目,变更资金用途。由于情况变化,确需调整项目,需报乡党委会议研究正式批准。
第五条不得违规将强农惠农资金转给其他部门使用,不得将资金通过下级部门或有关企业转回本单位使用,严禁以任何形式将强农惠农资金设置账外账和私存私放。
第六条 广泛利用新闻媒介,加大对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同时,大力宣传强农惠农资金使用效果,树立强农惠农资金管理的先进典型,扩大强农惠农资金的影响力。
第七条 强农惠农资金使用单位或主管部门终了必须按时、准确、完整地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支出决算。第八条 工程类项目完工后,强农惠农资金使用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实施工程决算;形成的资产要逐项进行登记,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保证资产完整、保值。
第九条强农惠农资金使用单位和同级主管部门应建立强农惠农资金项目档案,并逐步形成项目档案库,为分析强农惠农资金的使用效果,规范强农惠农资金管理提供依据。
第四篇:强农惠农资金使用情况汇报
根据**市财政局[2009]15号会议精神。我镇对2008年以来各级财政下发的“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等20项强农惠农资金的使用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自查,并将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从自查情况显示,我所对强农惠农资金的使用始终坚持了“一足、二督、三公、四专、五不准”,即
一足:各级财政下拨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都及时足额到
位。
二督:一是督办,每接到一项惠农资金下发通知,所主要领导立即督促分管领导及办事人员按相关规定迅速办理;二是督查,对各项资金的落实到户情况,镇都派有专门督查组跟踪督查。
三公:镇村组三级干部对粮补面积、低保、贫困等救济救助对象都能公布、公平的确定,并将政务、村务张榜公开。
四专:对涉及到的强农惠农资金落实均针对性的配有专抓人员,做到了专款专用,建立了专账,并利用“一卡通”打入了享受者的专户账号。
五不准:在落实惠农资金中镇党委、政府反复强调各级干部和经办人员对所有涉及的强农惠农资金不准滞留、不准挪用、不准挤占、不准代扣任何款项,不准优亲厚友,并定为纪律在督查时重点督查,若有行私舞弊,一经查实,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由于领导重视,各级干部纪律严明,到目前未出现因强农惠农资金不到位而上访的现象。
具体到位资金如下:
1、扶贫资金15万元。
2、粮补资金。上级财政下发我镇2008年综合直补资金1765691元,粮食直补509631元、良种早稻91948.4元,中稻435737.4元,综合直补追加247093.82元合计金额为5496101.23元。
我所采取先二次核实水稻种植面积,后按无异议的核实面积计算出各农户应补资金然后录入微机,另一方将应补资金计算出花名表交信用社直接打入各农户的“一卡通”。
3、油菜种植补贴资金。去年该项资金360246元按据实面积亩补10元,如数打入了种户的“一卡通”。
4、母猪饲养补助。按兽医人员逐户调查核实能繁母猪的存栏数100元/头直接打入养户“一卡通”,共补216000元。
5、退耕还林资金。该项资金的发放由镇林业员协同上级林业部门按成活率要求和造林效果进行实地验收的面积直接打入造林、营林者的“一卡通”,08年共给林权者退耕还林补偿金1064299.5元。
6、五保资金。08年发放五保资金521800元全部打入“一卡通”。
7、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08年全镇合计下拨小农水资金129000元。强农惠农政策涉及各个行业,千家万户,全面认真的贯彻执行惠农政策是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全国人民的关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工作,因此在自查中我镇坚持边总结边完善,边提高,使涉及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的每个环节工作都落到实处。一是强化责任。成立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监督检查组。建立了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责任制。二是全面公示。进一步增强强农惠农资金发放使用的透明度。三是彻底纠改。信用社对惠农资金有时打“卡”不及时,少数享受者不能及时领到资金,强农惠农资金的管理使用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公示,公正、公平、公开的管好用好各项惠农资金,使农民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并建议强农惠农政策适当侧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利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村交通条件。
第五篇:强农资金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
强农资金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
1、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制度。强农惠农资金管理是财政资金管理的一部分,除了须遵循财政资金预算、申报、审批等一系列制度以外,还有其它不同的制度特点,一是坚持专款专用制度,必须按项目要求的范围、标准、程序做到专款专用;二是要认真贯彻公示制度,特别是直接到户的补贴补助性资金必须张榜公布,分级公示。三是监督检查制度;四是责任追究制度。
2、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办法。每一项强农惠农资金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其专项管理办法,一般来说是按其不同的特定用途、资金来源、性质和预算级次而参照制定的,每一项资金管理办法其实就是该项资金的操作办法。2010年我县以白政办发(2010)35号文件印发了《**县强农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规范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工作的通知》,管理办法对涉农补贴资金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第一条 为认真做好我县强农惠农补贴资金政策兑现工作,切实加强财政强农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充分提高各项补贴资金效能,确保资金安全、有效、及时地服务于农民,确保广大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和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省各项补贴资金的管理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强农惠农补贴资金范围和标准。本办法所指强农惠农补贴资金包括中省为加强农业生产发展和解决“三
农”问题以及提高农民收入为主的需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的各项专项资金,其补贴标准按中省各专项资金补贴政策标准执行。具体项目包括:
1、良种补贴。含小麦良种补贴、玉米良种补贴、地膜玉米良种补贴、油菜良种补贴、水稻良种补贴。补助标准是除水稻良种补贴为15元/亩、其余均为10元/亩。
2、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包含退耕还林粮食折现补助和管护费以及由粮食部门组织兑付的原粮。退耕还林粮食折现每亩210元,其中60%现金由兑付中心兑付、40%原粮由粮食部门兑付。管护费20元/亩,由乡镇兑付。
3、财政扶贫移民资金。含扶贫式迁移资金、生态移民资金以及大型水利设施建设移民资金。⑴、扶贫式迁移资金2009年前标准是“5+1”即每户起步5000元再按人口数增加每人1000元,(人口每户限5人以内);2009年后是人均3800元。⑵、生态移民资金标准是人均不超过5000元,2011年前按户人均2300元兑付到户、另外余额集中起来投入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后人均3000元兑付到户、另外余额也是集中起来投入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4、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资金。标准是按实际种粮面积45元/亩。
5、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以旧换新补贴资金。家电和摩托车按购买额的13%补贴,按不
同产品类别规定最高限额(常用的品种最高限价分别为彩电7000元、冰箱(冰柜)4000元、手机2000元、洗衣机3500元、空调最高限额6000元,详见下列补贴标准)。摩托车每辆最高限额补助650元,汽车下乡已停止补贴。
6、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补助资金。
7、农村沼气建设补助资金。
8、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资金。
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
10、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
11、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
12、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
13、农村低保补贴资金。补贴标准从2010年10月1日起,全县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196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600元,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85元。
14、农村五保户供养补贴资金。补贴标准从2010年1月1日起,农村五保供养最低限定标准由2009年的1856元/人〃年(其中现金不低于1656元/人〃年),提高到2104元/人〃年(其中现金不低于1904元/人〃年)。从2010年10月1日起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3200元/人〃年(其中现金不低于3000元/人〃年)。
15、农机具购置补贴。由省财政直接与中标企业结算,一般按照购买价格的30%补贴。
16、各项产业奖补资金。
17、其他需直接兑付到农户的各项财政资金。
第三条强农惠农资金管理程序及部门职责。
1、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按照各项惠农资金政策及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项目资金兑付到户清册,内容包括所在村、组、户主姓名、家庭人口、享受金额、存折号码、领取人或托管人姓名以及身份证号码。兑付清册中的同一户主的基础信息必须与上报到惠农兑付中心的户主基础信息一致,因特殊原因需增设“一折通”账户的(如无可靠托管人或家庭矛盾以及个人强烈要求等),可依据村级有效证明及时变更户主姓名和“一折通”账号(享受补贴资金的户主姓名、身份证号码和存款账号必须一致);各乡镇要进一步加强农户基础信息采集、录入以及审核工作,要定期张榜公布、按时汇总上报,确保信息资料准确、真实、有效。各乡镇要落实有关站所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人。除县级“一折通”以外,拨入乡镇的惠农资金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全部发放到农户。
2、县级相关部门对乡镇报送的退耕还林、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优抚对象、低保对象、五保户等补助对象的政策性、准确性、真实性进行全面审核、审批、确定补贴标准和金额,积极与财政部门联合制定指标文件,及时下发乡镇并用文本和电子版的文档移交给县惠农资金兑付中心。并
对所发放资金每半年检查一次。
3、财政局根据资金到位情况,确保在一个月内下发资金指标文件,根据文件将资金拨入兑付中心或信用联社,同时,要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督促资金及时到位。
4、县惠农资金兑付中心和县信用联社要按照县级相关部门与财政局联合制定的文件和财政局拨入资金进行审核,并在3个工作日内将惠农资金全额、及时地一次存入享受对象的“一折通”账户。
5、各乡镇及县乡信用联社要大力宣传“一折通”发放财政补贴、资金政策、告知农户正确保管和使用“一折通”存折的方法,同时组织基层信用联社密切配合乡镇有关站所,按时办理“一折通”,确保我县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及时、准确、高效。要以方便群众,服务农民为重点,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要加强与县级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不得以任何理由为任何部门或个人抵扣借款,严禁在“一折通”账户上强行抵扣贷款本金和利息,杜绝错发、冒领等不良现象发生。
第四条 工作和纪律要求。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和克扣强农惠农资金。要做到“八严禁”,即:严禁集体和他人代领、严禁搭车收费、严禁弄虚作假、严禁虚报冒领、严禁优亲厚友、严禁抵扣各种款项、严禁将惠农资金视为救济和奖励指
标使用、严禁各种理由套取惠农资金。
2、退耕还林原粮补助原则上一律按照原粮兑付,原粮质量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如退耕户确需适量成品粮的,由粮食部门根据国家结算标准折算相应数量成品粮兑现,绝不允许回购或折算现金兑付。
3、认真落实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县、乡、村三级必须按照政策兑现内容(面积、兑现标准、瞎区单位或农户)分级公示,县、乡、村、组逐级公示到户到地块。
4、负责兑付各种强农惠农资金的相关部门的表、卡、册等台账务必一致,便于上级部门检查和审计部门纳入审计。
5、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在兑付全过程县监察、财政、林业、粮食、质检、物价等部门各司其职实施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严重的按照相关政策追究责任人责任。
6、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依据中、省、市各项惠农资金的相关政策和陕纪委(2004)9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对政策兑现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
第五条 本办法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六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