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刑法学试题1
刑法学试题1
一、填空题
1、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3、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要件,以是否为各种犯罪必备的要件为标准,可以分为()要件和()要件两种。
4、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
5、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6、教唆()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7、()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8、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是贪污罪。
9、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处罚。
二、判断题
1、非法拘禁他人,具有殴打情节的,才构成非法拘禁罪。()
2、妇女不可能成为强奸罪的主体。()
3、任何犯罪必然给犯罪对象造成一定损害。()
4、连续犯不能以数罪论,是因为主观上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
5、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过失危害行为法律有明文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6、丧失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某甲放火烧毁了邻居的房屋,其行为虽构成犯罪,但不能对他判处刑罚。()
7、对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也可以适用假释。()
8、王某与李某有仇。一日,王某趁李某不注意,将一包砒霜投入李的水杯内。李饮后死亡。王某的行为构成了投毒罪。()
9、刑罚适用的对象主要是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人。()
10、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三、单项选择题
1、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经过一次或者几次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A、三分之二 B、二分一 C、四分之三 D、四分之一
2、自首成立的条件之一是()A、犯罪未被发觉 B、积极退赃
C、自动投案 D、悔罪
3、数次贪污构成犯罪的是()A、继续犯 B、连续犯 C、想象竟合犯 D、牵连犯
4、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甲、丙()A、构成共同犯罪 B、不属于共同犯罪 C、以共同过失犯罪论处 D、甲单独构成犯罪
5、被告人张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但在缓刑考验期满后才被发现,且未过追诉时效。对张某的处理应该是()A、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B、撤销缓刑将前罪与后罪按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 C、对后罪处以刑罚,原判刑罚不再执行
6、下列犯罪中,的犯罪对象是该罪构成的必要要件。(A、破坏交通工具罪 B、投毒罪 C、盗窃罪 D、破坏集体生产罪
7、放火罪的既遂标准是()A、引火物接触被烧财物 B、着手点燃被烧财物 C、引起被烧财物的独立燃烧 D、已烧毁财物
8、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A、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 B、犯罪原因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 C、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 D、犯罪行为与犯罪对象之间的联系)
9、副乡长李某见其妻与邻居王某扭打一起,遂将王某拖回王的娘家,王某骂李是流氓。数日后,王某与其弟弟一块到公安局控告李某利用副乡长职权强奸她。后经公安机关调查,王某与其弟的控告纯属虚构。王某与其弟的行为构成()A、伪证罪 B、报复陷害罪 C、诬告陷害罪 D、诽谤
10、伪证罪的主体是()A、国家工作人员
B、司法工作人员 C、任何公民
D、特定案件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
四、多项选择题
1、包庇罪与伪证罪的主要区别在于()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的时间不同 C、犯罪的内容不同 D、犯罪所庇护的对象不同
2、犯罪的基本特征有()A、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B、犯罪是危害国家工作人员利益的行为 C、犯罪是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D、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
3、我国刑法规定,法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的情节有()
A、未遂犯 B、从犯
C、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罪的教唆犯 D、中止犯
4、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有()A、犯罪对象 B、犯罪的共同要件 C、犯罪的主观要件
D、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5、犯罪中止的特征有()A、自动地停止犯罪
B、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
C、自觉地挽回损失
D、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6、下列犯罪告诉的才处理的为()
A、虐待罪 B、重婚罪
C、侮辱罪 D、诽谤罪
7、导致行为人无责任能力的因素有(A、行为人尚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B、行为人又聋又哑
C、行为人系醉酒人
D、行为人患精神病)
8、破坏军人婚姻罪与重婚罪的主要区别有()
A、犯罪的直接客体不同
B、犯罪行为有所不同
C、犯罪主体不同
D、罪过形式不同
9、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是()
A、非法拘禁罪
B、刑讯逼供罪
C、非法搜查罪
D、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
10、在我国,不适用死刑的犯罪人包括()
A、精神病人 B、未成年人
C、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D、初次犯罪的人
五、改错题
1、管制由人民法院判决,由劳改机关执行
2、我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必须负刑事责任
3、刑事责任能力是指理解和控制自己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
4、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为原判刑罚的二分之一
六、名词解释题
1、数罪并罚
2、犯罪未遂
3、主犯
4、缓刑
七、简答题
1、刑法对追诉时效期限是怎样规定的?
2、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区别是什么?
3、过于自信的过失在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上各有什么特征?
八、论述题
1、试述减刑的概念、适用条件及其与假释的区别。
2、试述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点。
九、案例分析题 1、1981年5月的一天,周某得知外村的铁匠张某要到村里来收购铝丝,当即产生盗窃架设到田间供生产用的电线的犯罪意图。经过一番准备,于当天夜里,周某携带克丝钳和其他工具来到田间,剪断四根电力铝线,计三十九点五公斤,以每公斤二元五角卖给铁匠张某,共得赃款九十八元。第二天上午,一位妇女到田间劳动,碰到盗剪后悬落在田间的一截电线,触电死亡。对本案中周某应如何定罪处罚,并说明理由。
2、被告人赵某,男,24岁。某日晚,何某(女,32岁)因家中来客人较多去被告家借宿。就寝后,赵对何产生奸淫意图,向何提出发生性关系,遭到拒绝。从此,赵对何十分忌恨。后来,何便去邻居朱某家借宿,赵对何更加怀恨和嫉妒。某日夜十一时许,被告绕何家住宅周围查看一遍后,即选定了作案地点,返回家后拿出早就私藏的炸药、雷管、导火索,并装入布袋包捆好,随后,即携带炸药包爬上赵家黑天棚,将炸药包对准何某住房的小屋炕,用香烟火将导火索点燃,又从原路爬回逃离现场。炸药包爆炸,将何家所住房屋盖和黑天棚炸塌,赵的隔壁邻居朱某家的房顶震坏,致使何某重伤,朱某及其两个小孩轻伤。对本案赵某应如何定罪处刑,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即遂犯
2、明知他人有配偶
3、必要、选择
4、没收财产
5、正在发生
6、未满十八岁的人
7、共同犯罪
8、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
9、从轻或者减轻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D
5、B
6、A
7、C
8、C
9、C
10、D
四、多项选择题
1、ABC
2、ACD
3、AC
4、BC
5、ABD
6、ACD
7、AD
8、AB
9、BD10、BC
五、改错题
1、将“劳改机关”改为“公安机关”
2、将“必须”改为“应当”
3、将“理解”改为“辨认”
4、改“原判刑罚的二分之一”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
六、名词解释题
1、数罪并罚是对一人所犯数罪的合并处罚。即一人犯数罪,人民法院对其所犯的各罪分别定罪量刑以后,依照法定的原则,决定应执行的刑罚。
2、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
3、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4、缓刑是指对原判刑罚有条件地不执行的一次刑罚制度。我国刑法中的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个考验期,在考验期内被判刑的犯罪分子不再犯新罪,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
七、简答题
1、答:我国刑法对追诉时效作了如下规定:(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究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2、答:(1)直接客体不同,后者只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前者除财物所有权外,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2)客体方面不同,前者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后者是乘人不备,公然夺走公私财物。(3)法定刑不同,前者法定刑比后者重。
3、答:(1)其认识因素上的特征表现为,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其意志因素的特征表现为,行为人之所以实施危害行为,是轻信凭借一定的条件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八、论述题
1、答:减刑是指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而将原判处的刑罚予以减轻的一种制度。
其适用条件为:(1)适用对象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受这些刑罚处罚的犯罪分子,经过一定时间改造,凡符合减刑条件的,都可以减刑。(2)只适用于刑罚执行过程中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这是适用减刑最为重要的条件。不具备这个条件,即使所判处的刑罚符合减刑规定,也不能适用减刑。(3)必须有一定的限度。经过一次或者几次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
减刑和假释的区别:(1)适用对象不同。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法律后果不同。减刑没有考验期,被减刑释放的人,即使再犯新罪,减去的刑罚也不再执行;假释有考验期,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再犯新罪,就撤销假释,将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原则处理。(3)执行地不同。被减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刑期未满,仍要在改造场所执行,不能恢复人身自由;假释是附条件提前释放,犯罪分子被宣告假释后即回到社会上,恢复人身自由。
2、答:(1)相同点。①目的相同。二者都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合法权益。②二者都是为了排除正在发生的危险的侵袭而采取的紧急措施。③都可能造成法律允许的损害,而不负刑事责任。
(2)不同点。①正当防卫是合法行为与不法行为的斗争;紧急避险是两个合法利益的冲突,是牺牲一个较小的合法利益,保全另一个较大的合法利益。②危险的来源不同。正当防卫的危险侵害只能是人的不法侵害;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可以是各种各样的。③行为的对象不同。正当防卫只能对不法侵害本人的权益造成损害;而紧急避险则可以对没有实施侵袭的人的权益或其他公共利益造成损害。④对行为的要求不同。正当防卫行为,法律没有对防卫办法加以限制;而紧急避险只有在没有其他办法可以避免危险的情况下,才能执行。⑤必要限度的标准不同。正当防卫所引起的损害,可以等于或者大于所要避免的损害,紧急避险所引起的损害则必须小于所避免的损害。⑥行为主体要求不同。正当防卫的主体可以是任何人,而紧急避险的主体,法律则有一定的限制,即为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点责任的人。
九、案例分析题
1、周某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本案这位妇女去田间劳动碰到盗剪后悬落在田间的电线触电死亡,所以对周某应按破坏电力设备罪造成严重后果的规定处罚。
破坏电力设备,是指故意破坏电力设备,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构成这种犯罪必须是破坏正在使用中的电力设备。周某盗架在田间供生产用的电线,威胁到公共安全,与盗窃罪不同,所以周某的行为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由于其犯罪行为致使妇女触电死亡,所以对周某破坏电力设备的行为,应按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条款处罚。
2、赵某的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了故意杀人罪和爆炸罪这两个罪名,属于想象数罪,应按其中一个重罪,即故意杀人罪论处。因为从主观上讲,赵某既有杀害特定对象何某的故意,也有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故意;从客观上讲,赵某深夜引爆炸药包的行为,从自然的角度看,只是一个行为,但从法律上看,它既是一种杀人的手段,又是一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一个犯罪行为侵犯了两个客体:他人的生命权利和公共安全。所以,这是一个犯罪行为触犯两个罪名的想象数罪,以其中一个重罪,即故意杀人罪判处刑罚。
第二篇:刑法学试题1
刑法学
一、单项选择题
1、甲为了杀死乙,举枪向乙射击,第一枪未击中,在能继续向乙开枪的情况下,甲不再开枪,停止射击。甲的行为是(B)。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犯罪预备
2、甲某晚跳墙进入一女村民家,企图实施强奸行为,入屋后,即站在窗前,用螺丝刀撬窗子,在其中一扇窗刚打开之际,正在睡觉的妇女惊醒,遂打开电灯,呼喊“抓坏人”,甲一看灯下的妇女,竟是自己小学同学,感到“难为情”,于是扭头便跑。甲的行为属于:(C)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3、甲与乙有仇,甲欲杀死乙,而误把丙当作乙杀死。对甲(D)。
A、应当进行数罪并罚,其对乙是故意杀人未遂,对丙是故意杀人既遂 B、应定故意杀人未遂,因甲对丙的死亡主观上没有故意 C、应数罪并罚,其对乙是故意杀人未遂,对丙是过失杀人 D、只是一个故意杀人罪
4、某甲蓄意杀害某乙,某晚潜入某乙的院子,见墙角有个黑影,便以为是乙,举枪射击,后来发现打死的不是乙,而是乙的一头牲畜,对甲的处理(A)。A、按故意杀人未遂处理 B、按故意杀人预备处理
C、如果打死牲畜情节严重,可按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处理 D、因打死的是牲畜,不构成犯罪
5、某甲意图毒死某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某乙所要吃的食物内,某乙吃后平安无事。在这种情况下,某甲的行为(D)。A、不构成犯罪 B、属于意外事件 C、故意杀人预备 D、故意杀人未遂
6、犯罪分子给被害人服下毒药后就逃走了,不久后悔,赶回来抢救时,发现被害人已被邻居送往医院抢救脱离危险。对犯罪分子按(C)处理。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7、张某潜入某财务室,把保险柜打开一看,巨款早已提走,便失望地离去,他的行为是(B)。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8、某甲故意向某乙传授盗窃方法,某乙没有按某甲传授的方法去盗窃,甲的行为是(A)。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
9、杨某与张某积怨较深,杨某伺机报复张某。一日,杨某得知张某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准备前往张家杀害张某。途中,杨某突然腹部疼痛难忍,返归自家。杨某的行为是(B)。A、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 D、非犯罪行为
10、甲正在一居民家盗窃,忽听到门外有响声,以为来了人,急忙跳窗逃跑,未能偷走财物。实际当时并未来人,是大风吹动了门框。甲的行为属于(D)。A、意外事件 B、犯罪中止 C、犯罪预备 D、犯罪未遂
11、某甲与某乙有仇,欲寻机报复。一日某甲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某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A)。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12、赵某持刀闯入钱某家中,声称要割下钱某的一只耳朵以教训她“与人通奸”的不忠行为,面对钱某的苦苦哀求,赵某将刀扔在钱某面前转身离去。依照刑法规定,对赵某应如何处理?(D)
A、应当不处罚 B、应当从轻处罚 C、应当减轻处罚 D、应当免除处罚
13、乙合谋盗窃一电器仓库,由某乙先配制一把“万能钥匙”,数日后,某乙将配制的钥匙交给某甲,二人约定当晚12点在仓库门口见面后行窃。晚上,某乙因害怕案发后受惩,未到现场。而某甲如约到现场后,因未等到某乙,便用“万能钥匙”打开库房,窃得手提电脑二部,价值人民币2万元,销赃后得赃款13000元。事后,某甲分300元给某乙,某乙推脱后分文未取。某乙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个选项?(D)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中止 C、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未遂 D、与某甲一起构成盗窃罪既遂
14、李某系A市建设银行某储蓄所记账员。2002年3月20日下午下班时,李某发现本所出纳员陈某将2万元营业款遗忘在办公桌油屉内(末锁)。当日下班后,李某趁所内无人之机,返回所内将该2万元取出,用报纸包好后藏到自己办公桌下面的垃圾震中,并用纸箱遮住垃圾袋。次日上午案发,赃款被他人找出。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C)A、李某的行为属于贪污既遂 B、李某的行为属于贪污未遂 C、李某的行为属于盗窃既遂 D、李某的行为属于盗窃未遂
15、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B)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16、下列案例中哪一项成立犯罪未遂?(D)
A、甲对胡某实施诈骗行为,被胡某识破骗局。但胡某觉得甲穷困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3000元钱,甲得款后离开现场
B、乙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行至偏僻处时,乙向刘某开了一枪,没有打中;在还可以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乙害怕受刑罚处罚,没有继续开枪
C、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罚处罚,将赵某释放
D、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丁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
17、甲深夜潜入乙家行窃,发现留长发穿花布睡衣的乙正在睡觉,意图奸淫,便扑在乙身上强脱其衣。乙惊醒后大声喝问,甲发现乙是男人,慌忙逃跑被抓获。甲的行为:(B)A、属于强奸预备 B、属于强奸未遂 C、属于强奸中止 D、不构成强奸罪
18、甲误用白糖当砒霜杀乙,甲犯罪的停止形态是(D)A、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罪既遂 D、犯罪未遂
19、甲欲放火,将火点燃后,突然后悔,赶紧呼喊人,众人将火扑灭。甲的行为属于(B)A、犯罪预备 B、犯罪既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未遂
20、洪某非法种植罂粟,在收获前响应政府号召,自动将罂粟铲除。对洪某(C)A、应当从轻处罚 B、应当免除处罚 C、可以免除处罚 D、可以减轻处罚
21、甲欲杀乙,将毒药投入乙的饭食中。乙服食后,甲后悔,赶紧说明情况,并将乙送往医 院抢救。医院在抢救过程中检查发现,甲所投放的“毒药”根本没有毒性,乙安然无恙。甲的行为属于(C)A、不构成犯罪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22、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B)A、发生的阶段不同
B、犯罪行为停止的原因不同 C、处罚原则不同 D、犯罪性质不同
23、从犯罪既遂的形式看,传授犯罪方法属于(A)A、举动犯 B、行为犯 C、危险犯 D、结果犯
24、某人投毒杀妻,将毒食给其妻吃下,后见其妻中毒疼痛难忍,出于怜悯而自动将其妻送往医院抢救,有效地防止了其妻死亡结果发生,此例属于(C)A、预备阶段中的中止 B、实行阶段中的中止
C、行为实行终了而结果尚未发生之前的中止 D、犯罪未遂
25、甲对乙实施抢劫,乙奋起抗争,恰遇甲之友丙经过,甲请丙帮忙,共同抢得乙身上钱财若干。甲、丙的共同犯罪属于(B)。A、事先有通谋的共同犯罪 B、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C、复杂共同犯罪 D、必要共同犯罪
26、把共同犯罪人分为组织犯的实行犯、帮助犯和教唆犯的标准是(A)A、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 B、按照共同犯罪人行为的性质和犯罪分工 C、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 D、按照共同犯罪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
27、是否成立犯罪既遂,取决于(B)A、是否发生了预期的犯罪结果
B、行为是否具备了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C、行为人是否达到了犯罪目的 D、犯罪行为是否多次完成
28、客观上不可能完成的某种犯罪,犯罪分子却自认为能够完成而自动停止犯罪的,(D)A、应认为是犯罪未遂 B、也应以犯罪未遂论 C、不认为是犯罪中止 D、应认为是犯罪中止
29、某甲欲杀乙,在乙的饭中投毒,乙发现异样,将饭倒掉未吃。甲的行为属于(B)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犯罪中止
30、李某将张某的装有2000元的提包抢走。李某在逃跑的过程中听见张某喊自己的名字,才发现张某是自己的表姐。遂将提包还于张某,声称是开玩笑,并将张某护送回家。李某的行为属于(D)A、犯罪预备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31、犯罪行为达到既遂状态的标准是(D)A、犯罪分子达到犯罪目的 B、犯罪分子完成犯罪目的 C、犯罪行为导致客观危险结果
D、犯罪行为完全符合法定犯罪构成要件
32、关于故意犯罪形态,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D)A、故意犯罪形态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中;
B、间接故意不可能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形态
C、对过失犯罪而言,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没有既遂未遂的问题 D、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出现犯罪预备形态,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形态
33、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D)A、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实行阶段 B、犯罪告一段落,归于中止之后,不可能出现犯罪既遂 C、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
D、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结果构成犯罪既遂的,应当减轻处罚。
34、下列哪种情形属于犯罪未遂(A)
A、甲某在夜晚乡间小路上将一女子拦住,扑倒在地。当感到该女无力继续挣扎时,就松开了手。该女说,地太湿。甲某表示可以到较为干燥的小路上去(发生性关系),同时架着该女向路边走去。这时迎面开来一辆打着大灯汽车,该女即乘机挣脱向汽车跑去。甲某也没有继续追赶。
B、甲某将来到自己家玩耍的乙女(11岁)的衣服强行脱去,用自己的生殖器往乙女的生殖器里顶,但未能顶进去。
C、甲某被举报销售假烟,公安人员在其店铺内查获价值30万元的假烟,但未能查出其已经销售出的数量。
D、甲某从银行取款5万元,在回家的路上遭到乙某的殴打。甲某回家后将钱藏起,到公安机关报案,称乙某抢劫了自己刚从银行提取的5万元钱。公安人员经调查发现破绽,最后从其家中将该5万元钱搜出,致使其诬告陷害他人抢劫的行径败露。
35、甲某为赖掉欠丁某的5万元债务,将丁某杀害,并将尸体肢解,用塑料编织袋打包。对某乙谎称是毒品,托其从××市运至×市,并声称事成后必有重酬。某乙按吩咐打出租车将该塑料编织袋打成包裹运至×市,存放在火车站小件寄存处。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有(C)
A、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某不构成犯罪
B、甲某构成抢劫罪,乙某构成运输毒品罪(未遂)
C、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某构成运输毒品罪(未遂)D、甲某构成抢劫罪,乙某构成包庇罪
二、多项选择题
1、所列选项中哪些行为属于犯罪未遂?(AB)
A、某甲潜入本草位财务室正在撬保险柜,忽听门外有人走动,以为被发现,跳窗逃走 B、某乙用猎枪瞒准正在骑马的周某,欲将其打死,枪响后即逃走,结果将马打死周某负轻伤
C、某丙煽动群众抗拒国家法律的实施,被群众送到公安机关
D、某丁在旅馆内偷得同室李某的存物牌,欲冒领李某所存物品,后遇李某正寻找物牌,丁恐事情败露遂说自己刚刚拣到一个存物牌,随即从口袋中取出交给李某
2、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BCD)
A、甲为杀人而与李某商量并委托购买毒药,李某果然为其买来了剧毒药品。但10天后甲放弃了杀人意图,将毒药抛入河中。甲成立犯罪中止,而李某不应成立犯罪中止。
B、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伤。乙不是犯罪中止。
C、丙对仇人王某猛砍20刀后离开现场。2小时后,丙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丙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D、丁为了杀害李四而对其投毒,李四服毒后极端痛苦,于是丁将李四送往医院抢救脱险。经查明,毒物只达到致死量的50%,即使不送到医院,李四也不会死。丁将被害人送到医院的行为和被害人的没有死亡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所以丁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3、下列有关犯罪预备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
犯罪预备既可以是为了自己实行犯罪而预备,也可以是为了他人实行犯罪而预备 实施预备行为后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的,属于犯罪预备 犯罪预备阶段的行为既可能成立犯罪中止,也可能成立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阶段的中止犯,除了适用中止犯的规定减免刑罚之外,还应同时适用预备犯的减免规定
4、陈某趁珠宝柜台的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伸手从柜台内拿出一个价值23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然后继续在柜台边假装观看。几分钟后售货员发现少了一个戒指并怀疑陈某,便立即报告保安人员。陈某见状,速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后逃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CD)
A、陈某的盗窃行为已经既遂 B、陈某的盗窃行为属于未遂
C、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不属于中止行为
D、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犯罪既遂后返还财物的行为
5、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ABCD)A、犯罪的预备阶段 B、犯罪的实行阶段
C、犯罪行为尚未实行完毕的情况下 D、犯罪行为已经实行完毕的情况下
6、我国刑法规定,法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的情节有(AC)A、未遂犯
B、从犯
C、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罪的教唆犯 D、中止犯
7、犯罪中止的特征有(ABD)A、自动地停止犯罪
B、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
C、自觉地挽回损失
D、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8、犯罪中止的特征是(BD)
A、只能发生在从实行到结果发生的犯罪过程中 B、只能发生在从预备到结果发生之前的犯罪过程中 C、自动放弃犯罪或者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D、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9、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BC)A、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实行阶段 B、犯罪既遂之后,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
C、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
D、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结果构成犯罪既遂的,应当减轻处罚。
10、甲开摩托车,乙坐在摩托车的后座上,在某工厂门口伺机夺妇女的提包。甲、乙见妇女丙某肩挎背包走出,即驾摩托车尾随、加速,在擦身而过之际,乙某抓住丙某的挎包。但是因为挎包被丙某紧紧抓住,乙某从摩托车后座被拖下来,甲某驾车离去。乙某从地上起身后,一边夺挎包一边踢打丙某。丙某大声叫喊,周围群众赶到,乙某慌忙逃离。对此案,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BCD)
A、甲某和乙某共同构成抢劫罪(未遂)B、甲某和乙某共同构成抢夺罪(未遂)C、甲某构成抢夺罪(未遂)D、乙某构成抢劫罪(未遂)
三、名词解释
1、犯罪预备
2、犯罪未遂
3、犯罪中止
4、结果犯
5、危险犯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有哪些基本特征?
2、犯罪中止的概念和成立条件是什么?对中止犯应当怎样处理?
3、简述犯罪未遂的成立条件和理论分类。
4、对预备犯、未遂犯和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5、犯罪既遂形态包括哪些类型?
五、论述题
论述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联系与区别。
六、案例分析题
(一)被告人张某,男,23岁,农民,某日得知邻居家里只留下一个女儿(16岁)在家守屋,于是,产生邪念。当晚11时左右,张某翻窗潜入邻居家,企图强奸。当张某悄悄朝被害人床前摸去时,不料踢响了放在地上的脸盆,将被害人惊醒,被害人立即拉亮灯并喝问:“谁?”张某见被发现,即转身跳窗逃去。
问:张某的行为属于故意犯罪的什么形态,应如何处罚?
(二)有妇之夫王某与未婚女李某长期通奸,为了达到与李某结婚的目的,王决意要杀死其妻。一天某甲暗中把家里的电视机、电风扇插头附近的电线上的胶皮剥掉,使铜丝裸露,以便其妻在使用时触电身亡。可是,五天过去了,其妻居然没有使用插头,事故没有发生。在这期间,王某内心十分恐惧,也有所悔悟,终于又把剥去胶皮的电线重新包好,有效地防止了触电事故的发生。分析:对王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属于何种犯罪形态?说明理由。
(三)被告:王某,男,29岁,某化工厂工人。
被告:周某,女,27岁,某副食店售货员。
被告人王某,平日作风不正,曾因和本厂女工乱搞两性关系,受过处分。被告人不引
以为戒,从某年4月以来,又同本厂赵某的妻子周某勾搭成奸,两人长期鬼混在一起。10月,王为达到与周某结婚的目的,与周共同策划谋杀赵。王提出具体办法是:由王提供毒药,由周寻机投毒。并商定在11月18日趁赵吃晚饭时将鼠药(磷化锌)和农药“乐果”,放入饭内,将赵毒死。周虽然当时已同意这个办法,并已将王提供的毒药准备好,但因她有一个不满3岁的男孩,经常同其父一起吃饭,她顾虑有可能把孩子毒死,又怕此后果严重,国法难容,便没有按照商定的办法实施投毒行为。后因被告人王想继续与周通奸被拒绝,周才揭发了王的上述罪行。
问:王、周两人合谋杀人是犯罪预备、未遂,还是犯罪中止?
(四)李某深夜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意图盗窃保险柜中的财物。李用尽了各种方法,也未能将保险柜打开,感到十分沮丧。正要离开时,恰逢保安员巡逻至此。保安员发现财务室的门虚掩,即进去查看,与李某撞个正着。李某用撬棍将保安员打昏后逃走。回到家中后,李某恐保安员醒来后认出自己,就拿了一把匕首,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刚刚返回单位大门,即被接到报案赶来的公安人员抓获。现问:
1、李某的盗窃未遂属于犯罪中的哪种类型?
2、李某返回作案现场(本单位)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的行为属于犯罪的哪种形态?
第三篇:法律,法学专业刑法学试题
法律、法学专业刑法学(1)试题
1、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刑法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二是。
2、我国的和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3、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
4、根据属地原则,所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犯罪的或者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5、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6、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为、。
7、享有和
8、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分为 和
9、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里的“但书”表示的是()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强调C对前段的限制D对前段的例外
10、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11、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A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C触犯刑律的行为D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12、我国刑法的首要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作斗争。
A危害社会的行为B违法行为C违纪违法行为D犯罪行为
13、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种情况属于()(多项选择)
A司法解释B立法解释C论理解释D文理解释
14、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多项选择)
A行为是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行为后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
B行为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行为后的法律认为是犯罪
C行为时的法律和行为后的法律均认为是犯罪但行为时的法律处刑比行为后的法律轻
D行为时的法律和行为后的法律均认为是犯罪但行为时的法律处刑比行为后的法律重
15、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多事实特征中,只有()才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多项选择)
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犯罪的时间、地点D犯罪的方法 名词解释:
16、犯罪
17、刑法
18、刑法学
问答:
19、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20、案例分析。
第四篇:刑法学模拟试题二
刑法学模拟试题
(二)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构成一般要求偷逃关税数额在()万元以上。
A、一
B、三
C、五
D、十
2、刑事责任能力就是行为人()自己行为的能力。
A、预见和辨认能力
B、理解和控制能力
C、辨认和控制能力
D、识别和控制能力
3、叛逃罪的主体要件是()。
A、中国公民
B、国家工作人员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D、任何人
4、生产、销售假药罪和生产、销售劣药罪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犯罪成立的意义不同。
A、犯罪主体
B、犯罪客体
C、犯罪主观方面
D、危害结果
5、想象竞和犯是指()。
A、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
B、一个行为触犯数个法律条文
C、数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
D、数个行为触犯数个法律条文
6、有期徒刑的期限是()。
A、6个月以上20年以下
B、3个月以上20年以下
C、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D、3个月以上15年以下
7、下列属于法定量刑情节的是()。
A、犯罪动机
B、犯罪目的C、自首
D、退赃
8、爆炸罪与采用爆炸手段实施的杀人罪之间的区别是()。
A、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
B、行为是否有致人死亡的结果
C、行为人的主观目的 D、行为是否造成财产损失
9、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
A、行为犯 B、结果犯
C、危险犯
D、实害犯
10、甲自制假药并予以销售,销售额达6万元,经有关部门检验,该药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
C、构成生产销售劣药罪
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11、偷税罪的构成要求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
A、10%并5万元
B、10%并1万元
C、5%并5万元
D、5%并1万元
12、我国刑法中的惯犯是()
A、盗窃成性或者以盗窃为业的
B、一贯诈骗的 C、以赌博为业的D、一贯走私的
13、甲系有妇之夫,与本村现役军人乙的妻子通奸,致丙怀孕,丙怕众人知道难堪,遂自缢而死。甲的行为()。
A、构成重婚罪
B、构成破坏军婚罪
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不构成犯罪
14、甲自制假毒品200克卖给乙,得款2万元。甲的行为()。
A、构成诈骗罪
B、构成贩卖毒品罪
C、构成贩卖毒品(未遂)罪
D、不构成犯罪
15、盗窃并使用信用卡的,构成()。
A、盗窃罪
B、盗窃信用卡罪
C、诈骗罪
D、信用卡诈骗罪
二、多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凡多选或者少选者,均不得分)
1、只能由中国公民构成的犯罪有()。
A、背叛国家罪
B、分裂国家罪
C、投敌叛变罪
D、叛逃罪
2、洗钱罪的成立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明知是()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A、毒品犯罪
B、走私犯罪
C、淫秽物品犯罪集团
D、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3、犯下列()的,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A、诈骗罪
B、侵占罪 C、敲诈勒索罪
D、盗窃罪
4、既可以由首要分子构成,也可以由积极参加者构成的犯罪是()。
A、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B、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
C、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
D、聚众斗殴罪
5、下列哪些情况可以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
B、教他人如何卖淫
B、教他人如何吸毒
C、教他人如何偷东西
D、教他人如何制造假酒
6、下列哪些犯罪是由故意构成的?
A、医疗事故罪
B、非法行医罪
C、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罪
D、传播性病罪
7、主犯包括:()
A、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人
B、共同犯罪中的实行犯
C、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
D、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
8、下列各罪中属于不作为的犯罪有:()。
A、危险物品肇事罪
B、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C、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
D、消防责任事故罪
9、我国死刑的限制性规定主要有()。
A、适用范围限制
B、适用对象限制
C、死刑复核程序限制
D、死缓制度的存在的限制
10、下列()的构成要求行为人对犯罪对象必须是明知。
A、运输假币罪;
B、非法持有假币罪;
C、非法持有毒品罪;
D、非法持有枪支罪。
11、下列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有()。
A、又聋又哑的人犯罪
B、间歇性精神病在正常时犯罪
C、盲人犯罪
D、醉酒的人犯罪
12、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人分为()。
A、主犯
B、从犯
C、胁从犯
D、教唆犯
13、甲、乙有宿怨,一天,甲偷开丙的汽车,径直向被困在墙角的乙撞击,见乙倒下不动后,甲开车逃窜,撞伤行人丁,后乙被救起,重伤瘫痪。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故意杀人(未遂)罪
C、故意伤害罪
D、交通肇事罪
14、下列属于一般主体的犯罪有()。
A、故意杀人罪
B、交通肇事罪
C、渎职罪
D、刑讯逼供罪
15、下列属于从一重论处的情况有()。
A、牵连犯
B、继续犯
C、连续犯
D、想象竞合犯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犯罪的故意是行为人应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
2、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停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结果的发生.()
3、某机关花费16万元买回一辆小轿车,停在一间空房内。两天后发现车被毁坏,经查为本单位的钟某故意所为。钟某的行为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
4、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与受贿罪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方面()。
5、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依照盗窃罪定罪处罚。()
6、绑架犯罪过程中故意杀死被绑架者的,也只按绑架罪定罪处罚,而不实行数罪并罚。()
7、交通肇事后故意不抢救被害人而逃逸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应以(间接)故意杀人罪论处。()
8、甲乙丙三人系某公安局刑事侦察科的干警,为侦破一起毒品犯罪集团案件,传唤一名案件知情人,并对其使用肉刑逼取证言,但未造成重伤。三人的行为构成刑讯逼供罪。()
9、甲乙二人共谋抢钱,一日,二人见一女子独行,甲乘该女不备,从其背后用双手将该女拦腰抱住,乙乘机抢走女子的钱包。二人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10、甲将乙打伤,第二天乙和其朋友丙在路上遇见甲,乙丙二人威胁甲交出500元赔偿,甲说身上没带这么多钱,乙便说:“明天给我拿来。如不答应,现在就让你知道我的厉害。”乙丙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 罪。()
11、对想象竞合犯依照从一重的原则处罚。()
12、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的构成要求行为人必须明确知道是赃物。()
13、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高法定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应当不予追究。
14、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15、聋或者哑的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简述犯罪未遂的基本特征。
2、简述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的异同。
3、简述自首的成立条件。
4、受贿罪的构成条件是什么?与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里?。
五、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试述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
2、试述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之间的异同。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6,共18分)
1、宋某有房三间,位于一排砖木结构房屋的东端,依此向西有七户人家。1988年7月8日宋及其因家事与其母、兄发生争执,遭其兄殴打。宋怒从心起,感到此屈辱无法忍受,决心自焚房屋移居他处。宋用火柴点燃屋内麦草堆后携妻带子出走。火势很快蔓延将房屋烧着。当时风向东南,西邻七户为避免殃及,纷纷将财物向外转移。由于众村民奋力扑火,才避免七家的房与物化为灰烬。
请问:对宋某的行为如何认定?说明理由。(本题7分)
2、袁甲(23)因与一女青年恋爱遭到女方哥哥丁某的反对,袁甲便与其大弟袁乙商量教训丁某。袁乙同意后,第二天就了解到丁某的活动规律,并把丁某骗到袁甲埋伏的地点,袁甲突然窜出用铁棍把丁某的右腿打折,造成截肢。在此事发生5天前,袁甲的小弟弟袁丙(18)因该女青年与袁甲中断关系而心怀不满,先后两次打匿名电话给该女青年,对其辱骂。袁甲知道此事后,责怪袁丙说:“乱弹琴,不怪她,是他哥哥不好。” 请问:(1)袁甲、袁乙、袁丙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谁不构成犯罪?为什么?(2)构成何种犯罪?为什么?
(3)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如果是,谁是主犯?(本题8分)
3、刘某与某公司张某在宾馆住在同一房间。刘看到张的文件包中有支票,当张离开房间去用餐时,趁机从张某的文件包中窃取盖好印签的空白支票一张。窃后刘发现是一张填好日期但已过期的空白转帐支票,遂将日期往后改了一下,便到一家商店购买了24寸日立彩电8台、电冰箱、洗衣机各4台等物品。总价值人民币14万元。请问:刘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处罚?(本题8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D;
5、A;
6、C;
7、C;
8、A;
9、A;
10、D;
11、B;
12、C;
13、D ;
14、A;
15、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D;
3、AD;
4、ABD;
5、CD;
6、BD;
7、AC;
8、CD;
9、ABCD;
10、ABC;
11、AC;
12、ABCD;
13、BD;
14、AB;
15、A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5、∨。
四、简答题:(略)
五、论述题:(略)
六、案例分析题:
1、答:构成放火罪。
2、答:(1)袁甲、袁乙构成犯罪,袁丙不构成犯罪;(2)袁甲、袁乙构成故意伤害罪;
(3)袁甲、袁乙的行为是共同犯罪。袁甲是主犯。
3、答:构成盗窃罪。
第五篇:刑法学考研试题
2000刑法学
一、概念题
1、一般累犯
2、侵占罪
3、特赦
4、数罪并罚
二、简答题
1、简述“反革命罪”更名为“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基本理由
2、简述减刑类型及其异同
三、论述题
1、试论单位猛百的一般构成特征及其处罚原则
2、试论走私罪的构成特征及其具体种类
四、案例
1、工人周某与农村妇女盛某结婚,并生一女孩。不久,周某喜新厌旧,先与本公 司女工徐某勾搭成奸,再与盛某自愿离婚,女孩归周某抚养,后与女工徐某结婚。婚后,周某害怕因前妻之女影响与徐某的关系,遂产生遗弃女儿的念头。某日上午,周某将女儿带到邻近的城市,丢弃于长途汽车站假车室等到待他人领走。直到下 午4时左右,周某见无人领其女,遂产生杀女恶念。于是周某将女儿(2岁)带到郊 区一条水沟国的斜坡上坐着。周某躲藏在一边观看,当其女起身行走摔倒在地,顺 斜坡滚入沟内淹死后,周某才离开。
周某的行为是否应当定罪?如果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为什么?如果不构成犯罪,理由是什么?请你从刑法理论上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2、刘某,男,1980年4月7日出生,中学生。
刘某由于爱玩游戏机,借了同学许多钱无法还,在一些不良影视书籍的影响下,决 心用绑架的方式弄钱。1995年2 月7日早上,刘某将一个小商店老板的5岁岁儿子骗 到城外破房子里关起来,然后打电话给孩子的父亲,让他于当日下午4时正拿5万元 放在某公园西门内第14个垃圾筒内,并且不得报警,否则杀死小孩。孩子的父亲当 即报警。刘某取钱时,被埋伏的警察抓住,并将小孩解救出来。小孩没有任何损伤。
刘某的行为是否应当定罪?如果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为什么?如果不构成犯罪,理由是什么?如果刘某在取钱前将小孩杀死了,此时应当如何处量?请你从刑法 理论上进行全面、深入分析。2001刑法学
一、概念题
1、逃汇罪
2、追诉时效
3、免除处罚
4、预备犯
二、简答题
1、简述采取胁迫方法的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2、简述量刑的一般原则
三、论述题
1、什么是犯罪中止?重点阐述犯罪中止的特征。
2、什么是诈骗罪?重点阐述诈骗罪的基本特征
四、法条分析
第238条第一款规定了非法拘禁罪,第二款规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3年 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 的,依照本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出题者注)、第232条(故意杀人罪---出题 者注)的规定定罪处罚。” 请运用刑法理论特别是罪数理论对第238条第二款进行全面分析。
五、案例题
1、尚某,男,23岁,农民。
尚某因没有钱用,产生将同村小孩刘小明(男,5岁)藏起来并且以此向其父刘某 要钱的念头。1998年4月23日15时许,尚某见刘小明一个人玩耍,周围没有人,于 是将小明骗到自己住房,然后用双手猛掐小明的颈部。由于小明极力挣扎反抗,尚 某便用另一只手解下小明的裤腰带,缠住小明的颈部,致使小明昏迷和小便失禁。尚某又用一件红色秋衣蒙住小明的头部,并用两只袖子在颈部打个死结。奖小明藏 匿在一个纸箱内。接着,尚立即给小明的父亲刘某写匿名信,准备告知小明已经在 手中,让拿5万元换人。一个小时后,尚某写好信后便起身察看小明,此时才发现 小明已经死亡。次日凌晨5时许,尚某将小明尸体装入一个纺织袋内并用铝丝封口,抛于村外一个废弃的机井中。法医鉴定,小明因受外力作用,致机械性窒息死亡。
尚某的行为是否应当定罪?如果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为什么?如果不构成犯罪,理由是什么?请你从刑法理论上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2、胡某,男,某市民政局局长
1998年某市遭受水灾,群众生活极为困难。国家拨款5000万元用于救灾,指明这笔 款用于该市灾民的吃饭,饮水,医疗,不准他用。该市民政局的大楼和胡某在外省 农村的祖屋也因水灾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胡某利用掌管救济款的职权,未经上级 部门批准和本局领导集体讨论,擅自将100万元用于修盖本单位的办公楼和礼堂,并以借的名义将50万元用于修盖自己农村的祖房。该局财务科知道此事。事隔半年,胡某听说上级要追查此事,立即想办法归还50万元,并用本局的其他款项归还 100万元。
胡某的行为是否应当定罪?如果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为什么?如果不构成犯罪,理由是什么? 2002刑法学
一、概念题
1、假冒商标罪
2、我国刑罚的目的
3、拘役
4、犯罪集团
二、简答题
1、与其他部门法律相比,刑法具有的显著特点
2、假释的适用条件
三、论述题
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理论上是如果何论证的?对 此,你有什么看法?
2、我国刑法规定的受贿类型的犯罪有哪些?重点是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四、法条分析
刑法典第149条第二款规定:“生产、销售本节(注:指分则第三章和线节生产、销 售伪劣商品罪)第一百四十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同时又构成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请具体分析该条未的法律规定,重点从罪数的相关理论进行论证。
五、案例
1、朱某,女,19岁
一天晚上8时许,朱某在回家途中遇见素不相识的周某(男,34岁)同行。周某见 周围没有人,先用言语对朱某调戏,遭到朱某的斥责后,周某不思悔改,反而对朱 某动手动脚。朱某挣脱逃走,但很快被周某追上抓住,并将其拖进草丛,卡其脖子,脱其裤子,强行奸淫。朱某在挣扎呼救时,摸到一块石头,即抓起来奋力向周某 头部砸去,致周某当场昏迷倒地。示某立即爬起,一路跑到村里咕人抓坏蛋,待大 家赶到现场时,发现朱某因头部流血过多,已经死亡。请分析朱某的行为性质。
2、刘某,男,1963年3月7日出生。1992年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1997年刑 满释放。
朱某,男,1984年2月16日出生。
云某,男,1974年8月17日出生。1996年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1997年 刑满释放。
1999年3月9日下午,刘某对朱某和云某说:“今晚去小三子家的商店搞点钱。”朱某 和云某都感到很突然。刘某先将朱某拉到一边说:“你先去那间商店摸摸情况,再 为我搞一把菜刀。搞钱时,不要你去,事后分你二成。”朱某非常高兴地答应,当 即离去准备(吃晚饭时,朱某将情况告诉刘某,将菜刀也交给刘某)。云某对刘某 说:“我不去,我干不了这事。”刘某说:“你小子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不然,我杀死你!还杀你那个宝贝儿子!”孙某吓得要命,不得不从。刘某说:“你干两件 事:一是在商店门口帮我看着点,有人来,吹口哨。二是完事后,想办法把东西卖 掉。”云某无可奈何,只好答应了。当天深夜,云在商店门口望风,刘某蒙面提刀 潜入商店,趁小三子睡觉奖其打晕并捆绑起来。当发现商店另一间房内有一个姑娘 睡觉时,刘某顿起歹念,持刀强行奸污了姑娘。之后,刘某将云某叫进商店,让云 某搬走三台录象机,自己搬走一台彩色电视机,还搜走现款4千多元。事后,云某 卖掉这三台录象机和一台彩电,获赃款一万元,朱某得到2千地,刘某和云某各得 4千元。此外,刘某独吞了搜来的4千元。事过10多天,示某的父亲发觉情况有异便 追问朱某,示某如实告诉。朱父带朱某一起到公安局投案,如实交代案情。朱某父 子刚进公安局大门时,被云某发现。云某发现事情不好犹豫了一阵,也到公安局投 案。当天,公安局抓获了刘某。
(1)以上三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根据是什么? 如果不构成犯罪,理由是什么?请对上述三人分别作出具体分析。
(2)本案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如果不构成共同犯罪,请说明理由。如果构成共同 犯罪,也请说明理由,并且点明其共同犯罪人的种类。(3)在量刑时,应适用可种量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