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康乡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乡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乡人民政府 2012年4月19日
我乡面积47.6平方公里,人口3.3万人,耕地面积31040亩,是大众垸内典型的湖区农业乡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有力指导下,我乡紧紧围绕“打造城乡统筹样板,建设和谐幸福**”的总体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着力点,稳步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思路
1.以基础建设促农业增产。
今年上半年我乡争取上级投资350万元,实施粮食田间产能工程项目,受益面积约1000亩,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工程总量的60%,余下任务待秋收后进行。国家万亩高产示范片项目连续五年落户我乡,有效地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连年丰产,2011年我乡粮食生产工作获评区政府“一等奖”。2012年中央旱涝保收田间水利工程项目落户我乡,预计投资1200万元,项目实施重点集中在长联村、新河村,水利配套设施建设连片规模达7000余亩,主要通过更新改造机埠、渠道等水利设施,以实现旱涝保收,现正在进行前期测量设计,今年下半年将启动工程建设。目前乡人民政府正全力配合做好沩水河坝
下移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面配合即将启动的工程建设。2012年3月份,我乡启动“植树造林,美化**”活动,采用以村为主、点面结合的方式,全面完成四路两渠的植树绿化工程,植树6000余棵,栽种花木苗圃3.4万株,绿化面积达320亩,有效改善了农村居民的人居环境,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2.以项目建设促农业增效。
湘台现代农业科技园项目去年3月正式落户,预计总投资1.5亿元,项目征地78.98亩,租地905.93亩,征地、租地工作全面完成。今年一季度到位资金500万元,现已完成租赁区180亩蔬菜基地和100亩水果基地建设,改造鱼塘150亩;全面完成围挡工程、活动板房建设、行道树栽种、沟渠路网疏通等工作;核心区土方回填工程即将启动。全国制种行业三大上市公司之一的湖南神农大丰种业项目于去年10月正式签约,预计总投资2.1亿元,项目征地96.67亩,租地200亩,现已完成租赁工作,并召开了征地工作动员大会,进行了前期勘界测量,预计4月底能完成征地工作。今年一季度到位资金6950万元,基地建设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界时将建成全国良种水稻制种基地。今年乡农办将全力以赴做好两个重点项目的服务协调工作,促其早日建成投产。
3.以现代农业促农民增收。
我乡是典型的湖区农业乡镇,素称“鱼米之乡”,近年来,集餐饮、垂钓、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发展迅速。
乡党委、政府着重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畜牧水产服务站以技术指导和服务为重点,对种养大户进行扶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通过扶持种养大户,以点促面,逐步提高农业产业化、集约化水平。目前全乡共成立种养合作社近10家,上规模的3家,成立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发展农家乐30余家,流转土地6000多亩,今年计划重点推介一批上规模的种养大户发展成农业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存在的困难
1.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一是土地流转的合同期限较短,承包经营者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自身的发展;二是流转市场混乱,流转成本参差不齐;三是流转的点多面窄,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和集约化经营。
2.资金短缺,发展后劲不足。在农业方面的投入大,周期长,效益低。目前农村基础设施普遍薄弱,靠承包经营者单方面的投入根本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休闲农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3.受政策制约,设施建设配套难。农业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设施建设,在没有财力拿到红线实现买地的情况下,往往只能在租赁范围内建配套设施,但并不符合国土、规划等相关部门的政策要求,束缚了农业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4.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弱。休闲项目局限于吃饭、打牌、垂钓“老三样”,创新意识不强,吸引都市消费能力有限;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新工艺、新技术在农产品加工方面的应用程度低,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少,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影响了加工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三、几点建议
1.建议区委、区政府出台相关文件,规范土地流转市场。2.健全保障机制,提高农业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3.加大扶持力度,提供融资平台,逐步解决流转资金问题。4.加强技术指导,开展专家与企业对接帮扶活动,提高科技水平。
5.科学指导做好发展规划,统一包装推介,增强企业的自身活力。
第二篇:乡农业工作汇报
××乡农业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农办及上级农口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街道结合当地实际,对全年的农业生产工作进行了科学规划,精心部署,动员全街道广大干部群众群策群力,真抓实干,促进了农业、农村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下面今年开展工作情况向领导们简要汇报如下:
一、农业结构调整
立足土地、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承接城市居民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因地制宜,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切实搞好规划,落实好专业村、重点大户和专业户的培植对象,精心组织实施,采取了领导干部包村,农业技术人员包专业村和重点大户、专业户及党员干部“双带”、“帮扶”等活动方式,帮助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目前,以蔬菜、奶牛、花卉、苗木为主导的四大产业已颇具规模,奶牛存栏量达到8000头,花卉种植面积发展到1300亩,苗木面积达到1万余亩,蔬菜面积达到15000亩,其中种植黄皮圆葱8000亩、冬瓜6000亩;发展石马村、小于村、大于村、藤屯村、大刘村、郭庄村等专业村15个,专业户369户,农业经济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美国白蛾防治工作
针对09年白蛾疫情,街道办事处和农口各部门总结去年的经验,研究制定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实施方案,对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将防控工作任务、责任分配落实到了各管理区、村和各单位。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八个到位:“四个结合”即物理防治与药物防治相结合、专业防治与群众防治相结合、点线面防治相结合、政府行为与发动群众防治相结合;“八个到位”即领导重视到位、专业队伍到位、时间精力到位、措施到位、后勤保障到位、科学防治到位、管护到位、内业整理到位。今年我街道共新增手推式喷雾器82台,高压喷雾器2台,烟雾机3台,车载式喷雾器4台。另外,我街道在多方考察试验的情况下,投资2万余元,将八台沼液车改装成进口压力泵的药物喷洒车,随时可以进行白蛾防治工作。我街道今年共计需要10.8吨药品,目前已经进来1.8吨。截止到5月4日我街道共收购虫蛹7.46斤,收购白蛾32.5斤。在宣传方面,全街道所有村庄都在醒目位臵制作条幅、墙体标语等3至5幅,并且每村自制杀虫灯10盏。真正是全街道共同参与到防治美国白蛾工作中来。
三、畜牧防疫工作
我街道动物防疫工作严格坚持“以防为主”的指导思想,走“防检结合”的路子,有效地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确保我街道重大动物疫病清净无疫。截止到目前,全街道总饲养量为 33.79 万只(头),其中黄牛饲养量达 0.8 万头,生猪饲养量达 1.86 万头,羊饲养量达 0.84 万只,家禽饲养量达30 万只,奶牛饲养量达 0.29 万头。今年,全街道对禽类已进行了两次禽流感疫苗注射,防疫密度达到了100%;二是完善牲畜口蹄疫免疫和黄牛两疫检疫措施。对牲畜口蹄疫一年进行两次预防注射,达到了免疫效果。黄牛布病、结核病检疫达到应检牛100%;三是落实免疫标识制度,做到免疫证、耳标、登记建档同时进行,做到免疫密度达到100%,同时在产地检疫、屠宰、运输、交售等环节上严格把关,推进了免疫注射和免疫标识制度的实施。实现了动物免疫工作“六个100%”的目标要求,即:口蹄疫、禽流感、新城疫、猪瘟、狂犬病免疫100%,以及消毒和建档率100%。积极宣传、监控防止猪感染甲型H1N1病毒,积极落实了全街道1700头产奶奶牛的补贴(包括佳宝一牧),全街道共落实奶牛生活补贴17.00万元,积极落实上级政府以奖代补规模养殖场4处,落实资金44万元。
四、春季林业生产
做好济荷高速绿化工程,我街道在上级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垫资每亩补助200元,在完成后,每亩又增加奖励100元。并在共涉及面积325亩,共种植25000株,成活率达95%以上。
五、水利工作
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后王水厂完成架电工作,完成了老李、史庄、郭庄、前王、潘庄五个村的入户工程。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固维修黄河、玉符河、北大沙河生产堤2万米,疏通排水沟8000米;完成了怀庙排涝站3台机组维修工作。完成了玉符河护坡、草皮等工程。完成了机井普查工作,我街道共有浅水井1068眼,深水井(100米以上)56眼。
六、湿地建设
济西原生态湿地公园建设将以平安水乡为主题,建成华东最有吸引力的湿地公园,日容纳客流量5000人次,形成以旅游、休闲、度假、观光、科研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公园。现有规划总平面、道路系统规划、水系规划、功能分区四大规划图。功能分区共分入口区、艺术文化区、湿地核心区、黄河文化展示区、田园风光区、湿地体验区等八大区;道路系统规划分外围车型道路、园区一级道路、园区二级道路;水系规划分主游船码头一处,停靠点十二处,生态小码头十处;规划总平面分听鸟谷、观湖廊桥、拓展训练区、鱼事园、农家风情园、平安寺等二十六处景点。
今年上半年,平安街道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5月底前完成10公里的道路硬化,整理土地10000亩,开发土地3000余亩,打井70眼,建桥涵10座。为保证工程按期完成,济西湿地建设指挥部每10天将与施工队沟通一次,听取工程进度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指挥部及时了解工程情况、解决问题。目前施工对正在对道路进行硬化。
七、林权制度改革和土地流转
我街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已经发动起来,现在各村正在商议具体工作流程。土地流转工作:平安良种厂已经在百王村顺利完成土地臵换。
八、农技推广工作
我街道目前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已经完成每村20个土样,农业局按照土样情况,针对平安街道实际组织订购了肥料,既增加了化肥的肥效,也减少了污染。此种肥料130元/袋,农民每袋可省50元。
玉米种统供工作,我街道共订购60000多斤玉米良种,每斤良种可使农民享受补贴2元,累计节省120000元,超额完成了玉米统供工作。
九、农机合作社
今年我街道将在鹁鸽孙村成立全市第一家农机合作社,目前注册工作正在进行。该合作社成立后,拥有80马力以上农业机械30多台,有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联合收获机,保护性耕作播种机等,型号齐全,能满足全街道各种农机作业任务。
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工作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采取机械化秸秆还田与免耕播种,秸秆青贮,秸秆压块制碳等方式,重点在疏上做文章。
落实责任,明确任务。街道办事处与各管理区、各管理区与各村分别签订秸秆禁烧工作责任书,各村与农户分别签订秸秆禁烧承诺书,将责任明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人和每个地块。继续实行领导干部包管理区、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小组,小组包地块、党员联户的“四包一联”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堵上下功夫。
总之,2009年我街道农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压力大,但我们会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管理区、村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努力开创农口工作的新局面,给广大群众和上级领导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第三篇:关于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汇报
关于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全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落实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强力推动产业、生态、组织、文化、人才振兴,使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呈现出稳步发展势头。
一、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在产业兴旺方面,新建成高标准农田4.5万亩、硒砂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3万亩,巩固提升永久性蔬菜基地5个8600亩、农业部蔬菜标准园3个、供港蔬菜基地8300亩。牛一、兴垦万头标准化奶牛场完成年内建设任务,在贫困地区打造牛、羊养殖示范村6个。成功举办第二届枸杞产业博览会,提升新水农产品加工园区和枸杞加工城示范功能,支持全通、玺赞、天仁等企业开展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培育创建四星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自治区三星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县电商产业园等建成运营,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服务体系功能日趋完善。在生态宜居方面,全县新硬化道路xx.7公里,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58公里,新水路被评为20xx全区“最美农村路”。铺设农村人饮管道1128.65公里,重点解决余丁乡等8个乡镇8966户31381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人工造林1.05万亩。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在地下水Ⅲ类,积极创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县,已铺设污水管网26公里,改造新建污水处理站14座。2个特色小城镇、4个美丽小城镇、9个美丽村庄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完成危房改造2082户,农村厕所改造1768户,组建城乡环境清扫保洁公司,对乡村环境卫生和垃圾定期清扫。搬迁关停恒泰元养殖场,全县67家规模养殖场已建成治污配套设施61户,新设立残膜回收点2个,促成宁夏祥鑫隆工贸有限公司建成造粒生产线1条、农膜生产线2条。农村义务教育“改薄”工程进展顺利。扎实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全面落实14类5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20.68万人。在乡风文明方面,推荐全国、区、市道德模范42人,举办第四届“最美杞乡人”颁奖典礼,开展书法等非遗项目进校园,枸杞膏制作技艺等3项技艺荣获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全县32个川区行政村文化活动中心配送活动器材和阅览桌椅,开展广场文艺演出22场,评选表彰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移风易俗示范户、脱贫攻坚示范户、优秀红白理事会等共1xx户。在治理有效方面,深入实施“三大三强”行动和“两个带头人”工程,培育致富带头人551名、村级后备力量402名,对33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部按照“一村一策”进行整顿。认真做好第三轮驻村工作队选派工作,选派驻村第一书记41名、驻村工作队员82名。12个乡镇131个村在民主决策议事上全面推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立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矛盾纠纷滚动排查机制,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调解各类纠纷898件,调解成功854件,涌现出“宁安镇老康论理”等3种“枫桥经验”工作亮点。指派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00余件,打造太阳梁隆原村等4个法律进乡村示范点。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案件,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在生活富裕方面,土地入股面积达3.2万亩,指导土地规范流转16万亩,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试点工作在恩和镇展开,全县25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项目通过自治区评审通过,水资源确权登记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完成,顺利通过自治区水利厅验收。扶贫贷已覆盖建档立卡户的89.7%,全区排名第一。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动态核对机制,实现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521人,不断提高农民增收。
二、存在问题
一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瓶颈制约仍较突出。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关键要素支撑仍不到位,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紧密,产业融合发展层次仍然不高,农产品加工深度不足,产品质量和档次有待提高,产品品牌竞争力不够强。二是农村土地“两权”抵押机制不够完善。由于土地“两权”抵押贷款风险防范机制相关政策和银行贷款政策出入较大,导致各签约银行放贷积极性不高。三是农村改厕统筹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全县农村改厕相关建设项目缺乏有效整合,没有实现与污水管网铺设、污水处理站建设等统筹推进,改厕模式确定迟缓、市县配套资金到位率低,导致改厕工作进展缓慢。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完成深松整地2万亩、秸秆还田8万亩,力争完成20xx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40%。加快禹尧等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创建,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全面完成兴垦、牛一万头奶牛养殖场建设任务,力争年底存栏进口奶牛1.1万头以上。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恢复生猪产业良性发展局面。进一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延伸拓展产业链、价值链,建立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引领产业融合发展。全年新培育区级示范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3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
(二)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全面建成徐套、太阳梁、喊叫水万头肉牛养殖场,落实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增收。加快贫困地区畜禽补栏,力争年内肉牛肉羊存栏量分别达到1万头、16万只。新培育特色产业示范村2
个、扶贫龙头企业1家、扶贫产业合作社5家。积极探索建立“六个十”改革模式,集中力量抓建一批“三变”改革试点村和产业发展综合示范区,力促“空壳村”全部消除,全县41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益稳定在5万元以上,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
(三)狠抓人居环境整治,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按时完成目标任务。深入推行“一控两减三基本”,推广新型可降解农膜,实施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及生物有机肥项目落地,确保20xx年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畜禽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率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
(四)大力推进“三治”融合,打造基层治理新模式。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作用,在遏制“高价彩礼”和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等陋习上见明显成效。广泛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等活动,宣传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整治惠农补贴、农村“三资”管理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强农村法治建设,逐步提高农民法治素养。
(五)加强农村党的建设,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上台阶。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抓学习、强培训,让主题教育氛围浓起来、热起来;坚持抓基层、打基础,让基层组织活起来、强起来;坚持树导向、抓关键,将优秀干部选出来、管起来,从严抓好干部的思想、纪律、作风教育,抓实“三大三强”行动及“两个带头人”工程,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第四篇:农业和农村工作汇报[推荐]
当前,正值我们全面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之际,马书记一行在百忙之中来我市检查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省上领导对我市“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下面,就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我市农村有3镇,17个村,112个村民小组,2.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4,耕地面积4.77万亩,农村有灌溉机井90眼,支斗渠179公里,各种农用机械3990台。近年来,我们围绕提前十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城乡一体化建设总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大力发展精品、珍品和旅游观光“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20xx年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5.73亿元,同比增长19.6;农业总产值1.78亿元,同比增长29.9;完成农业增加值1亿元,同比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4407元,同比净增608元,增幅16%,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排在了全省首位。今年计划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6.2亿元,增长8.9,农业总产值1.9亿元,增长7,农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增长13.5。
二、近年来农业和农村工作成效
(一)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围绕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通过信息引导、技术服务、联系订单、宣传促销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大力发展精品、珍品农业。现已形成优质洋葱、精细蔬菜、特色制种、优质西甜瓜、优良畜禽等精品产业和特色产品。20xx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4.7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974亩,经济作物面积37722亩,“双千元田”达到3.2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7。培育万元院1990户,万元田、万元园、万元室377亩。二是发展壮大洋葱支柱产业。20xx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10800亩,产量8.1万吨,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1500元。20xx年完成播种面积2.1万亩,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2030元,今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2.3万亩,比去年增加2100亩。三是积极推进精细蔬菜产业。全市现有日光温室2163座,每年生产反季节蔬菜730万公斤,同时大田蔬菜的面积和质量逐年提高,花卉、蔬菜等特色制种的效益稳步提升。四是着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建成了种畜繁育基地、蓝孔雀养殖场、友谊特禽养殖场等一批特色养殖企业,大力实施牛羊品种改良工程,目前,规模养殖户达到1338户,建成养殖小区8个,全市畜禽存栏总量达到14.17万头(只),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新的亮点。五是依托酒钢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建成了高科技种植园、养殖园和葡萄园,有力地提升了我市农业发展的水平。六是积极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市上成立了农产品促销协调领导小组,各镇分别成立了经济工作办公室和农产品运销公司,同时成立了由镇经委、村干部、农技部门和个体运销大户牵头的专业协会,全市共有洋葱、土豆、精细蔬菜、林木种苗等专业协会40多个。同时在洋葱和玉米种子销售、发运季节,成立协调调运办公室,积极与铁路部门协调车皮,确保了洋葱等农产品的及时发运。七是切实加强科技服务。三年来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100名,培训农民2.6万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推行了干部“双下乡”服务体制改革,抽调122名行政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抓点服务,并开通了农技服务热线,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服务。积极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三年来共引进新品种62个,推广经济效益显著的33个,面积9.4万亩。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建起了文殊高科技示范园、蓝孔雀养殖园、种畜繁育基地、长城葡萄基地等科技示范园区。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成立了嘉峪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同时制定了食用菌、蔬菜、畜禽等无公害农产品标准14项,并在生产和管理中推行,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了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将非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着力突破。一是大力发展旅游餐饮业。依托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发展以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主的观光旅游业,先后建成了峪泉餐饮一条街、河口度假村、横沟度假村、石桥桥苑、石关峡文化旅游景区、新城草湖生态旅游景区等一大批项目,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二是做大做强乡镇企业。深化企业改革,加强技术改造,炭黑、水泥、采沙等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xx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95亿元,实现利税1.12亿元。三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第五篇:农业和农村工作汇报
当前,正值我们全面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之际,马书记一行在百忙之中来我市检查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省上领导对我市“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下面,就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村有3镇,17个村,112个村民小组,2.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4%,耕地面积4.77万亩,农村有灌溉机井90眼,支斗渠179公里,各种农用机械3990台。近年来,我们围绕提前十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城乡一体化建设总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大力发展精品、珍品和旅游观光“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2004年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5.73亿元,同比增长19.6%;农业总产值1.78亿元,同比增长29.9%;完成农业增加值1亿元,同比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4407元,同比净增608元,增幅16%,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排在了全省首位。今年计划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6.2亿元,增长8.9%,农业总产值1.9 亿元,增长7%,农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增长13.5%。
二、近年来农业和农村工作成效
(一)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围绕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通过信息引导、技术服务、联系订单、宣传促销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大力发展精品、珍品农业。现已形成优质洋葱、精细蔬菜、特色制种、优质西甜瓜、优良畜禽等精品产业和特色产品。2005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4.7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974亩,经济作物面积37722亩,“双千元田”达到3.2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7%。培育万元院1990户,万元田、万元园、万元室377亩。二是发展壮大洋葱支柱产业。2003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10800亩,产量8.1万吨,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1500元。2004年完成播种面积2.1万亩,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2030元,今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2.3万亩,比去年增加2100亩。三是积极推进精细蔬菜产业。全市现有日光温室2163座,每年生产反季节蔬菜730万公斤,同时大田蔬菜的面积和质量逐年提高,花卉、蔬菜等特色制种的效益稳步提升。四是着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建成了种畜繁育基地、蓝孔雀养殖场、友谊特禽养殖场等一批特色养殖企业,大力实施牛羊品种改良工程,目前,规模养殖户达到1338户,建成养殖小区8个,全市畜禽存栏总量达到14.17万头(只),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新的亮点。五是依托酒钢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建成了高科技种植园、养殖园和葡萄园,有力地提升了我市农业发展的水平。六是积极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市上成立了农产品促销协调领导小组,各镇分别成立了经济工作办公室和农产品运销公司,同时成立了由镇经委、村干部、农技部门和个体运销大户牵头的专业协会,全市共有洋葱、土豆、精细蔬菜、林木种苗等专业协会40多个。同时在洋葱和玉米种子销售、发运季节,成立协调调运办公室,积极与铁路部门协调车皮,确保了洋葱等农产品的及时发运。七是切实加强科技服务。三年来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100名,培训农民2.6万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推行了干部“双下乡”服务体制改革,抽调122名行政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抓点服务,并开通了农技服务热线,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服务。积极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三年来共引进新品种62个,推广经济效益显著的33个,面积9.4万亩。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建起了文殊高科技示范园、蓝孔雀养殖园、种畜繁育基地、长城葡萄基地等科技示范园区。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成立了嘉峪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同时制定了食用菌、蔬菜、畜禽等无公害农产品标准14项,并在生产和管理中推行,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了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将非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着力突破。一是大力发展旅游餐饮业。依托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发展以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主的观光旅游业,先后建成了峪泉餐饮一条街、河口度假村、横沟度假村、石桥桥苑、石关峡文化旅游景区、新城草湖生态旅游景区等一大批项目,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二是做大做强乡镇企业。深化企业改革,加强技术改造,炭黑、水泥、采沙等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04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95亿元,实现利税1.12亿元。三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三年来农村落实招商引资项目20个,招商引资8200 万元,启动民间资金763.6万元,金汇果蔬基地、万吨棉籽油、万吨豆制品、万头肉牛养殖场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纷纷落户我市,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四是着力推进劳动力转移。围绕酒钢葡萄基地、工业园区、新旧国道以及南市区开发,引导农民积极投身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商贸服务、劳务输出等产业。市兴业建筑公司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200人。五是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采取市上有关部门培训和用工单位自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狠抓产业化基地培训、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共培训农民1000多人,使农民的就业技能得到一定提高。截止6月底,全市长期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达到3100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3%,现金收入1674万元,农民人均获得纯收入837元。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城乡一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来抓。重点实施了六大工程。一是小康住宅工程。市财政先后投资250万元,农民自筹9100多万元,建成标准居民点120个,农村小康住宅改造率达到93%。二是村组道路工程。累计投资660万元,完成了村组道路改造,实现了村村组组通柏油路的目标。三是水电建设工程。先后投资7100万元,建成了拱北梁水库、双泉水库、双泉截引工程、安远沟水库等工程,完成农电线路改造250余公里,中低产田改造3万亩,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四是造林绿化工程。完成农村造林9.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十年前的0.7%提高到3.4%,农村公路绿化率达到95%,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2%,完成退耕还林3.6万亩,防风治沙1.6万亩,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五是农村通信工程。投资500多万元,完成了农村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建设工程,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64.9%,电话普及率74.9%,农村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六是社会事业建设工程。市镇两级财政先后筹资2000多万元,对镇政府、村委会、中小学、卫生院、文化活动室等公共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和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改革,不断完善养老保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制度,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农村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一是全面完成了第四个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和目标任务,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和“三级联创”工程,镇、村两级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一些致富带头人和年富力强的同志进入了村级班子,成为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强劲力量。“双培双带”共办实事300多件,落实帮扶资金248.6万元。二是通过抓思想认识的高度,抓转变作风的行动,抓组织建设的保证,抓思想教育的基础,夯实了农村党建工作的基础。2000年市委抽调18名机关干部驻村工作,2002年推行了农口干部“双下乡”工作机制,今年实行了科技事业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相结合,科技项目与行政措施相结合,科技成果与农村经济效益相结合,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作为考核管理主要指标的“三结合一目标管理法”,抽调88名干部深入基层抓科技、抓党建、抓经济、抓服务,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和科教兴农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农村党员队伍逐年壮大。截至目前,农口共有党员1362人,较2000年增加了225名。四是农民教育取得了新进展,在农村深入开展了“四进五化”教育活动,促进了农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五是村级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有13个村先后建成了规范化的村两委会办公楼和活动室。六是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得到深入落实。在2002年税费改革农民人均减负21.3元的基础上,2004年我市一次性取消农业税,实现了农民彻底减负,人均减负83元,退耕还林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全部兑现到户,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省上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业增收空间有限,农民增收压力较大。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不完善。三是农民的组织程度化不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四是农业发展资金缺乏,农业科技和技能培训经费短缺,龙头企业、运销组织融资困难。所有这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四、今后的打算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这一总目标,狠抓 “两品一游”生态观光旅游高效农业,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工业化、社会管理城市化、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继续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不断挖掘旅游观光农业潜力,切实提高二三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比重。三是积极培育和完善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四是狠抓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增收,以项目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五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着力推进农村小康样板村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强化农村造林绿化工作,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六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化和丰富“三级联创”、“双培双带”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强化工作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