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3 20:2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第一篇: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组织机构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成立“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和“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家组”,负责全院的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常设办公机构分别设于医务处和药剂科。(1)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 组 长:江伟 副组长:谢军

成 员:任思华 唐奇 杨倩 董博 雷震

常设办公机构分别设于医务处,江伟同志任办公室主任。(2)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家组: 组 长:江伟 副组长:谢军

成 员:任思华 唐奇 杨倩 董博 雷震

常设办公机构分别设于药剂科,谢军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职责

(一)督导组职责:

1、制定医院合理用药的目标和要求;

2、决定召开会议,讨论药品使用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等事项;

3、制定医务人员开展合理用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4、组织对全院临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5、向临床科室反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6、定期公布全院药品的使用情况并通报医师合理用药评价情况;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7、根据检查结果提出对科室和个人的奖惩决定。

(二)专家组职责:

1、深入临床了解药品使用情况,掌握用药动态,为医院药品使用管理提供分析信息和改进建议;

2、临床药师定期参加临床科室查房,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3、定期对临床科室和医师实施合理用药检查、考评,实施处方评价;

4、督促临床科室和医师对不合理用药限期整改;

5、整理、统计合理用药检查考评结果,及时上报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

合理用药检查范围与判断标准

第五条 检查范围:我院所有具有处方权医师开具的门诊处方和住院部各病区的住院处方(结合病历),合理用药督导办公室在处方用药动态监测中发现存在用药不合理的科室和医师为重点检查对象。第六条 用药合理性评价结论分为合理、不合理。

(一)用药完全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为合理,具体要求为:

1、因病施治,对症下药,所用药物有相应适应症;

2、药物选择适当;

3、药物剂量、给药方法、时间及疗程适当;

4、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

5、符合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分级使用管理原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类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应管理办法。(三)用药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不合理:不合理用药处方包括用药不适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为用药适宜性不当处方:(1)适应证不适宜的;(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4)用法用量不适宜的;(5)联合用药不适宜的;(6)重复给药的;

(7)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特别是药物代谢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患者不良后果的情况);(8)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为超常处方(1)无正当理由的大处方的(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3)无适应证用药,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4)根据患者点药开具处方,而患者疾病又无治疗需求的;(5)其他人情处方和无正当理由的严重不适宜用药的;(6)医保患者的处方中自费药品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的。管理措施

第七条 管理方式以总量控制(全院及各科室药品使用比例)、分级管理、动态监控、定期通报、知情告知等相结合,落实各科室用药、单品种用药总量、医师用药情况、医师合理用药评价等监控,并通报监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控情况。

第八条 将全院药品收入

占总收入的比例控制在40%以内。年初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对各临床科室药品使用比例审定后下发,并按所定比例执行考核。第九条 将合理用药纳入医疗质量考核,并作为考核医师的一项指标。分级管理

(一)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情况确定各临床科室药品与收入的比例,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逐年降低药品收入比例。二)各临床科室主任为本科室合理用药的第一责任人,并负责对本科室合理用药实施管理职责.(三)药剂科负责监控全院用药情况,并定期将结果汇总上报。临床药师必须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和合理性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向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报告。

(四)临床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疗程、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用药方案应强调个体化原则,要充分考虑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比;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特点进行必要检验和影像监测,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五)临床医生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和剂量范围,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适应症和剂量范围者,应报医院药事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同时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门诊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六)使用贵重药品、医保患者使用自费药品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七)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控工作,临床用药中一旦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必须报告药剂科及临床合理用药督导小组。检查考核

(一)医院分月、季、半年及年度公示各临床科室药品费用占医疗总费用比例。

(二)医院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家对每个科室的运行病历、出院病历进行抽查。重点检查对象:

1、所有发生投诉的病人病历、死亡病人病历和病危病人病历;

2、当月药品使用比例超标的科室、用量过大有集中使用现象的药品、科室、医师;

3、实行“双十制”管理,即每月用量/金额前十位药品的品规和科室;

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三)医院每年抽取各科室病历进行公示评比。

(四)由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家组对抽查病历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评价,将结果向科主任反馈,发整改通知书,同时由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审议作出相应的处罚决定。

奖惩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第十二条 奖惩规定

(一)以年度为奖励考核单位,对于在考核年度内达到医院确定的比例的科室,予以通报嘉奖和年度医疗考核加分。全年无一次考核超标者,将予以专项奖励,按年终实际比例每降低1%,按年人均奖金的0.5%系数奖励医疗组成员,科主任按0.5%系数奖励。

(二)以季度为奖惩考核单位,按医院所定各临床科室药品费用占医疗总费用比例标准,对超出标准者作如下处理:每超过1%,按科室人均月奖金的0.5%系数分别扣发科室医疗组每个成员,同时按科主任奖金系数扣发科主任0.5%系数奖金,以此类推,扣完为止。年终年均药品使用比例未超标者,将全部返回所扣奖金。

(三)经专家组和督导组审议,对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医师纳入年度个人医疗考核,考核年度内三次被评判为不合理用药的医师,年度医疗考核为不合格,并予以通报批评;考核年度内五次被评判为不合理用药的医师,或因不合理用药导致医疗事故者除以上处罚外,暂停医师处方权,并转岗医务处学习1月,转岗学习期间为待岗待遇。

(四)因不合理用药导致严重后果和纠纷者按医院《医疗缺陷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执行

(五)同一科室在考核年度内连续出现三次考核不达标者,将对科室予以通报批评,取消科室年终评优资格,科室科主任将取消个人年终评优资格。

(六)每次医疗质量检查发现的不合理用药,按医疗质量考核办法处理。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七)经督导组、专家组评价,确属不合理用药的,按药品总价的1%-5%处罚责任医师。第十三条 申诉

对于“不合理用药”判定结果和处理有异议者,在接到处理通知五个工作日内,由所在科室向医务处提出书面申诉,逾期视同放弃申诉权。医务处将组织相关人员对申诉内容进行复核,并由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在十五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超过十五个工作日未予答复,视为同意申诉意见。

第二篇: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yy省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暂行规定》、《nn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试行)》《医院处

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法律、规章和指南,制定本管理办法,经院药事管理委员会、院长办公会研究通过。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合理用药是指由注册执业医师在诊疗活动中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实施的药物治疗。本办法适用于我院所有具有处方权的医师。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三条 组织机构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成立“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和“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家组”,负责全院的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常设办公机构分别设于医务处和药剂科。

(1)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

组 长:(1人)

副组长:(若干)

成 员:(若干)

常设办公机构分别设于医务处,nn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2)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家组:

组 长::(1人)

副组长:(若干)

成 员:(若干)

常设办公机构分别设于药剂科,ww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第四条 职责

(一)督导组职责:

1、制定医院合理用药的目标和要求;

2、决定召开会议,讨论药品使用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等事项;

3、制定医务人员开展合理用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4、组织对全院临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5、向临床科室反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6、定期公布全院药品的使用情况并通报医师合理用药评价情况;

7、根据检查结果提出对科室和个人的奖惩决定。

(二)专家组职责:

1、深入临床了解药品使用情况,掌握用药动态,为医院药品使用管理提供分析信息和改进建议;

2、临床药师定期参加临床科室查房,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3、定期对临床科室和医师实施合理用药检查、考评,实施处方评价;

4、督促临床科室和医师对不合理用药限期整改;

5、整理、统计合理用药检查考评结果,及时上报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

第三章 合理用药检查范围与判断标准

第五条 检查范围:我院所有具有处方权医师开具的门诊处方和住院部各病区的住院处方(结合病历),合理用药督导办公室在处方用药动态监测中发现存在用药不合理的科室和医师为重点检查对象。

第六条 用药合理性评价结论分为合理、不合理。

(一)用药完全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为合理,具体要求为:

1、因病施治,对症下药,所用药物有相应适应症;

2、药物选择适当;

3、药物剂量、给药方法、时间及疗程适当;

4、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

5、符合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分级使用管理原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类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应管理办法。

(三)用药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不合理:不合理用药处方包括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为用药适宜性不当处方:

(1)适应证不适宜的;

(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4)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5)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6)重复给药的;

(7)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特别是药物代谢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患者不良后果的情况);

(8)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为超常处方:

(1)无正当理由的大处方的;

(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3)无适应证用药,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4)根据患者点药开具处方,而患者疾病又无治疗需求的;

(5)其他人情处方和无正当理由的严重不适宜用药的;

(6)医保患者的处方中自费药品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的。

第四章 管理措施

第七条 管理方式以总量控制(全院及各科室药品使用比例)、分级管理、动态监控、定期通报、知情告知等相结合,落实各科室用药、单品种用药总量、医师用药情况、医师合理用药评价等监控,并通报监控情况。

第八条 将全院药品收入

第三篇: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法律、规章和指南,经院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院办公会研究决定,制定此办法。

一、组织管理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成立“临床合理用药暨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小组”,负责全院的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

工作小组设在办公室设于医务科,由黄勇兼任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对日常事务的处理。

2.工作小组职责:

(1)工作小组应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2)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3)制定医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监督实施;

(4)对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检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5)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传教育;(6)定期向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工作;

二、监督管理基本原则

1.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比例≦30% 2.自费药品采购金额比例占总药品采购金额≦5% 3.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强度不得高于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制定的目标值,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7%,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基本药物使用率(品规和金额)不低于50%。

4.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临床合理用药的目的是为了在充分发挥药物疗效的同时,尽量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应当遵循“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四大用药原则。

5.遵循药品说明书、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路径等。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必须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可参考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路径等,使用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执行用药方案时医师、护士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医师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

三、合理用药检查范围与判断标准

检查范围:我院所有具有处方权医师开具的门诊处方和所有管床医师所下达的医嘱,以抗菌药物、中成药及专科用药等的临床应用是否合理为主要内容。判断标准:用药合理性评价结论分为合理、不合理。

1.用药符合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原则为合理,具体要求为:(1)因病施治,对症下药,所用药物有相应适应症;(2)药物选择适当;

(3)药物剂量、给药方法、时间及疗程适当;(4)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

(5)符合《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指导原则、管理办法的规定。

(6)遵循药品说明书、临床诊疗指南及我院临床路径等相关规定与程序。

2.用药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不合理:不合理用药处方包括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为用药适宜性不当处方:

①适应证不适宜的;

②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③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④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⑤重复给药的;

⑥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特别是药物代谢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患者不良后果的情况);

⑦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为超常处方:

①无正当理由的大处方的;

②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③无适应证用药,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④根据医保患者点药开具处方,而患者疾病又无治疗需求的;

⑤医保患者的处方中自费药品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的;

⑥门诊医师开具止痛药,无特殊情况为同一患者超过一盒的;

⑦出院带药时,无特殊情况保险患者超过一周用量,自费患者超过2周用量的。

四、临床合理用药监督管理规定

1.超说明书用药规定 超说明书用药即药品的使用与说明书用法不同,包括剂量、适应人群、适应证和给药途径。我院医师开具处方或医嘱需符合我院超说明书用药规定与程序,医院需对其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干预记录,具有相应监控措施。

2.优选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药物是由国家政府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其所列品种是专家和基层广大医药工作者从我国临床应用的各类药物中通过科学评价,筛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药物,这些药物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等特点。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等有关要求,需遵循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规定。

3.用药信息记录规范,患者就诊前和正在使用的所有处方药和医嘱用药应在病历中记录,病程中记录有明确的用药依据及分析。护士对患者的每次给药也均应记录及签名,所有用药信息在出院或转院时归入其病历留存。临床药师为“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病例、重点住院患者”建立药历,分析记录其用药,实施用药监护。

五、药师发药程序、审核责任 1.发药程序

(1)审核处方的内容包括: ①处方填写的完整性:自然项目(前记)及签名是否有缺项,处方字迹是否清楚。

②处方正文的审核:药名、规格是否书写正确;用药剂量用法是否合理;处方用药的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处方中药品是否有缺货,药房是否有其他代用品;特别对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是否按相关管理办法执行;处方中药品是否需要皮试,皮试后如为阳性,让医生考虑改用其它药品;如为阴性者,必须在处方注明“皮试阴性”。

审方是一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作,要求药师有较全面的、较熟悉的药学知识,尤其现在大量使用商品名,药师必须熟悉成分相同而商品名不同的药品以防患者重复用药。同时,又必须有认真的态度。如发现处方有问题,必须请医师改正后方可调配。

(2)调配 处方调配是发药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为使配方准确无误,药师在接到处方后必须从头至尾认真读一遍,如发现有疑问,应与审方药师共同核对解决,无误后方可进行调配。调配处方时要专心、认真。特别对一些易混淆的药品名,要仔细辨认清楚后再调配。调剂过程有第二人核对,配方药师应按处方要求在所调配药品的包装上填写好病人姓名、用法用量,然后传递给发药窗口的药师。

(3)发药 发药是处方调配工作的最后环节,要使差错不出门,必须把好这一关。因此应由知识较全面、工作经验丰富、服务态度好的药师上岗把关。发药药师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再认真全面审核一遍处方内容(包括药价);②逐个核对处方与调配药品的药名、规格、剂量、用法、用量是否一致;③逐个检查药品的外观质量是否合格(包括形状、色、嗅、味和澄明度等);④核对取药患者的姓名,无误后把药交给患者手中,同时态度和蔼的逐药向患者交待清楚用法用量,使患者能明确了解按医嘱用药的意图,增强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有发药错误事件登记本,及时总结,降低发药错误率。

2.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保证药品质量及发药质量的重要措施。必须做到“四查十对”,确保调配的处方和发出的药品准确无误。四查是:查处方,查药品,查配伍禁忌,查用药合理性。十对是:对科别,对姓名,对年龄;对药名,对剂型,对规格,对数量;对药品性状,对用法用量;对临床诊断。发出药品应注明患者姓名、药品名称、用法、用量。药师发出药品应按药品说明书或处方医嘱向患者交代清楚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特别是对特殊人群用药的指导,必要时提供书面指导材料。

3.审核责任 药师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重新开具处方。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药师在完成处方调剂后,应当在处方上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药师应当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按年月日逐日编制顺序号。药师对于不规范处方或者不能判定其合法性的处方,不得调剂。

六、管理措施

1.管理方式以总量控制(全院及各科室药品使用比例)、分级管理、动态监控、定期通报、知情告知等相结合,落实各科室用药、医师用药情况、医师合理用药评价等监控,并通报监控情况。2.将合理用药纳入医疗质量考核,并作为考核医师的一项指标。3.分级管理

(1)各临床科主任为本科室合理用药的第一责任人,并负责对本科室合理用药实施管理职责。

(2)合理用药督查领导小组负责监控全院用药情况,并定期将结果汇总上报。药师必须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和合理性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向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报告。

(3)临床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疗程、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用药方案应强调个体化原则,要充分考虑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比;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特点进行必要检验和影像监测,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4)临床医生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和剂量范围,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适应症和剂量范围者,应报医院药事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同时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门诊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5)使用贵重药品、医保患者使用自费药品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控工作,临床用药中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必须按规定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办公室。4.检查考核方法

(1)合理用药暨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工作小组每月对病房及门诊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督查一次,对每位医师的病历或处方进行分析,将存在问题进行汇总,向院领导汇报,并反馈给各相关科室。

(2)对有异议的用药情况,将由督查领导小组向院领导汇报,请专家做出最终评价。

(3)由合理用药暨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工作小组根据考核标准对各科室进行考核,每月将四次的考核结果进行汇总,对各科室进行打分。

七、奖惩

1.每月各科室的用药情况,平均分低于90分的科室,将给予一票否决。

2.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控制好的科室,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加质控分2分。

3.考核结果与年终考核及先进个人评选相挂钩,屡次出现不合格用药现象的医师将被取消个人年终评选先进的资格;同一科室在考核内连续出现三次考核不达标者,将对科室予以通报批评,取消科室年终评优资格,科室科主任将取消个人年终评优资格。

4.考核内三次以内被评判为不合理用药的医师,医疗考核为不合格,并予以通报批评;考核内三次以上被评判为不合理用药的医师,将给予100元的处罚,并给予通报批评;因不合理用药导致医疗事故者除以上处罚外,暂停医师处方权,经药事管理委员会考核通过后方可恢复处方权。

5.因不合理用药导致严重后果和纠纷者按医院《奖惩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执行。

八、申诉

对于“不合理用药”判定结果和处理有异议者,在接到处理通知五个工作日内,由所在科室向合理用药督查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诉,逾期视同放弃申诉权。合理用药督查领导小组将组织相关人员对申诉内容进行复核。

九、附 则

1.凡因不合理用药引发纠纷的或本办法未涉及的内容另行处理,与以前规定有不符或重复的按本方案执行。

2.本方案中的合理用药是指由注册执业医师在诊疗活动中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实施的药物治疗。本方案适用于我院所有具有处方权的医师。

附件:合理用药暨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小组: 组 长:------副院长

副组长:------副院长

------副院长------副院长

成 员:

第四篇: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yy省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暂行规定》、《nn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试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法律、规章和指南,制定本管理办法,经院药事管理委员会、院长办公会研究通过。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合理用药是指由注册执业医师在诊疗活动中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实施的药物治疗。本办法适用于我院所有具有处方权的医师。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三条

组织机构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成立“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和“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家组”,负责全院的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常设办公机构分别设于医务处和药剂科。

(1)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

长:(1人)副组长:(若干)成员:(若干)

常设办公机构分别设于医务处,nn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2)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家组:

长::(1人)副组长:(若干)

成员:(若干)

常设办公机构分别设于药剂科,ww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第四条 职责

(一)督导组职责:

1、制定医院合理用药的目标和要求;

2、决定召开会议,讨论药品使用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等事项;

3、制定医务人员开展合理用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4、组织对全院临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5、向临床科室反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6、定期公布全院药品的使用情况并通报医师合理用药评价情况;

7、根据检查结果提出对科室和个人的奖惩决定。

(二)专家组职责:

1、深入临床了解药品使用情况,掌握用药动态,为医院药品使用管理提供分析信息和改进建议;

2、临床药师定期参加临床科室查房,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3、定期对临床科室和医师实施合理用药检查、考评,实施处方评价;

4、督促临床科室和医师对不合理用药限期整改;

5、整理、统计合理用药检查考评结果,及时上报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

第三章

合理用药检查范围与判断标准

第五条

检查范围:我院所有具有处 方权 医师开具的门诊处方和住院部各病区的住院处方(结合病历),合理用药督导办公室在处方用药动态监测中发现存在用药不合理的科室 和 医师为重点检查对象。

第六条

用药合理性评价结论分为合理、不合理。

(一)用药完全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为合理,具体要求为:

1、因病施治,对症下药,所用药物有相应适应症;

2、药物选择适当;

3、药物剂量、给药方法、时间及疗程适当;

4、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

5、符合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分级使用管理原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类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应管理办法。

(三)用药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不合理:不合理用药处方包括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为用药适宜性不当处方:

(1)适应证不适宜的;

(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4)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5)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6)重复给药的;

(7)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特别是药物代谢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患者不良后果的情况);

(8)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为超常处方:

(1)无正当理由的大处方的;

(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3)无适应证用药,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4)根据患者点药开具处方,而患者疾病又无治疗需求的;

(5)其他人情处方和无正当理由的严重不适宜用药的;

(6)医保患者的处方中自费药品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的。

第四章

管理措施

第七条

管理方式以总量控制(全院及各科室药品使用比例)、分级管理、动态监控、定期通报、知情告知等相结合,落实各科室用药、单品种用药总量、医师用药情况、医师合理用药评价等监控,并通报监控情况。

第八条 将全院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控制在0%以内。年初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对各临床科室药品使用比例审定后下发,并按所定比例执行考核。

第九条 将合理用药纳入医疗质量考核,并作为考核医师的一项指标。

第十条 分级管理

(一)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情况确定各临床科室药品与收入的比例,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逐年降低药品收入比例。

(二)各临床科室主任为本科室合理用药的第一责任人,并负责对本科室合理用药实施管理职责。

(三)药剂科负责监控全院用药情况,并定期将结果汇总上报。临床药师必须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和合理性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向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报告。

(四)临床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疗程、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用药方案应强调个体化原则,要充分考虑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比;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特点进行必要检验和影像监测,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五)临床医生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和剂量范围,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适应症和剂量范围者,应报医院药事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同时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门诊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六)使用贵重药品、医保患者使用自费药品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七)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控工作,临床用药中一旦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必须报告药剂科及临床合理用药督导小组。

第十一条 检查考核

(一)医院分月、季、半年及公示各临床科室药品费用占医疗总费用比例。

(二)医院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家对每个科室的运行病历、出院病历进行抽查。重点检查对象:

1、所有发生投诉的病人病历、死亡病人病历和病危病人病历;

2、当月药品使用比例超标的科室、用量过大有集中使用现象的药品、科室、医师;

3、实行“双十制”管理,即每月用量/金额前十位药品的品规和科室;

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三)医院每年抽取各科室病历进行公示评比。

(四)由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家组对抽查病历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评价,将结果向科主任反馈,发整改通知书,同时由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审议作出相应的处罚决定。

第五章 奖惩

第十二条 奖惩规定

(一)以为奖励考核单位,对于在考核内达到医院确定的比例的科室,予以通报嘉奖和医疗考核加分。全年无一次考核超标者,将予以专项奖励,按年终实际比例每降低0%,按年人均奖金的0.00系数奖励医疗组成员,科主任按0.0系数奖励。

(二)以季度为奖惩考核单位,按医院所定各临床科室药品费用占医疗总费用比例标准,对超出标准者作如下处理:每超过0%,按科室人均月奖金的0.0系数分别扣发科室医疗组每个成员,同时按科主任奖金系数扣发科主任0.0系数奖金,以此类推,扣完为止。年终年均药品使用比例未超标者,将全部返回所扣奖金。

(三)经专家组和督导组审议,对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医师纳入个人医疗考核,考核内三次被评判为不合理用药的医师,医疗考核为不合格,并予以通报批评;考核内五次被评判为不合理用药的医师,或因不合理用药导致医疗事故者除以上处罚外,暂停医师处方权,并转岗医务处学习0月,转岗学习期间为待岗待遇。

(四)因不合理用药导致严重后果和纠纷者按医院《医疗缺陷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执行。

(五)同一科室在考核内连续出现三次考核不达标者,将对科室予以通报批评,取消科室年终评优资格,科室科主任将取消个人年终评优资格。

(六)每次医疗质量检查发现的不合理用药,按医疗质量考核办法处理。

(七)经督导组、专家组评价,确属不合理用药的,按药品总价的00%—00%处罚责 任 医师。

第十三条 申诉

对于“不合理用药”判定结果和处理有异议者,在接到处理通知五个工作日内,由所在科室向医务处提出书面申诉,逾期视同放弃申诉权。医务处将组织相关人员对申诉内容进行复核,并由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在十五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超过十五个工作日未予答复,视为同意申诉意见。

第七章

第十四条

凡因不合理用药引发纠纷的或本办法未涉及的内容另行处理,与以前规定有不符或重复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五篇: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各科室: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临床药物合理用药管理,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避免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考核评价标准(试行)》和《公立医院药品管理考核评价实施办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的要求

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二、工作重点

1、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依

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湖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和等部门规范,及《市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考核评价标准(试行)》和《市公立医院药品管理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建立督查制度,定期对督查情况进行公示和通报,并将结果纳入科室及个人综合考核指标,督查各科室严格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对抗菌处方进行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干预,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重点加强对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不合格处方及不合理用药的管理。

2、规范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加强我院合理用药和细菌耐药监测网路建设,规范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定期汇总分析并及时向临床报告本医疗机构细菌耐药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及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住院病人病原学检测送检率≥50%。

3、推进临床药师制度建设。建立本医疗机构临床药师制,建立临床药师准入制度,按规范要求配备临床药师,提高临床药师队伍专业素质。临床药师要参与临床查房、用药讨论、监测、咨询,对药物治疗提出建议。要提供有关药物咨询服务,宣传合理用药知识等,发挥临床药师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

4、进一步加强对药品的日常监管。对全院使用前十位的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点评,对不合理使用比例≥30%,采取限制使用措施。做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督促各科室加强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申报。

三、组织领导

建立临床合理用药工作领导小组。院部设立“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合理用药工作领导小组”,院主要领导负责,成员包括医务部、药剂科、院感科、生物实验室、护理部、院专家组。负责对临床合理用药进行督导活动。下设“临床用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由李中兴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长: 副组长: 成员:

医务负责统筹组织工作、制定培训方案、定期组织相关专家组对各科室住院病历医嘱、门诊处方等用药情况进行点评和考核。药剂科负责监督全院药品质量管理工作,加强处方规范化管理,做好药品疗效评价工作,收集药品不良反应,做好用药咨询并提供临床用药技术指导,院感科负责对医院感染的各种检测并对临床用药指导;生物实验室负责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护理部负责对用药最后环节的审核。

四、考核内容

1、考核对象

全院临床科室的各级医师。

2、考核重点

门诊及病区医嘱的合理性,门急诊不合格处方。重点内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全院使用前十位的药物使用合理性管理,门诊参保处方值100元以上的处方。

3、考核方式

考核由医务部组织,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小组及专家小组实施督查,实行定期检查或随机抽查等方法进行现场考核。根据检查实施情况,月累计执行情况确定奖惩。

五、具体要求

1、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选用抗菌药物。特殊情况可以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2、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对已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

3、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将常用抗感染药物划分成一、二、三线(见附件1)。住院医生处方权限为一线药物,主治医师处方权限为一、二线药物,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处方权限为一、二、三线药物。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在急诊时遇到严重感染的情况下,可用二、三线抗生素,但事后需报医务部备案。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情况,以下药物作为“特殊使用”类别管理。

(一)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等;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

(三)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

(四)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液、注射剂),伏立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等。

特殊药品使用需经院内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包括副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或医嘱,并填写“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使用审核申请表”报医务部审核备案后方可使用。申请表一式两份,一份表格保留在病历中备查,一份表格留医务部备案,病历中做好相关记录。医师在临床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师要严格审核处方。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不能作为预防性用药,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如结果中有对非限制或限制类抗菌药物敏感,则不建议选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在经专家组专家会诊审核通过后,可以使用上述药物,但经验性用药不得超过5天。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病历中做好相关记录,如需继续使用,须专家会诊同意后,报医务部审核备案后方可继续使用。

4、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规范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定期分析报告本机构细菌耐药情况;要根据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5、加强《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制度落实。

成立临床用药点评工作小组和专家小组,专家小组由临床医学、药学、微生物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开展处方点评。点评小组工作人员负责处方及病历点评的具体工作,用药点评专家小组对点评进行技术指导、对结论进行审核。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要求执行,每月定期进行处方和病历点评,点评结果及时公示与通报,不合格处方及不合理用药与科室及个人考核相挂钩。

临床用药点评工作小组

长:

成 员:

临床用药点评专家小组 组

长: 成员:

6、加大临床药师制建设

医院配备1-2名专职临床药师。临床药师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重点病历用药监护计划,书写药历50≥份/年。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查房,参与全院危重及疑难病例会诊和讨论,实施对患者用药咨询,为临床用药提供信息支持,开展合理用药宣教,建立药物情报资料室,定期出版药讯。落实工作量化指标和考核指标。

7、加强对药品的日常监管。

每月对全院使用前十位的药物进行公示,对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点评,对不合理使用比例≥30%,采取限制使用措施。做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督促各科室加强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申报,不良反应率高的药品及时停用。

六、奖惩措施

1、不合格处方扣罚5元/张。

2、不合理用药,每发现一次按使用该药品费用等值的20%进行处罚。

3、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及特殊药品使用未按照《镇江市第二人医院抗感染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规定,扣除所使用药品费用等值进行考核。

4、对出现超常处方、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不合理用药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除按上述考核外,还将给予警告并限制其处方权。

5、下列情况将取消其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2次以上出现超常处方、越级处方、不合理用药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不按照规定开具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不按照规定使用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因开具处方牟取私利。

本方案至2011年4月15日起生效,凡与本方案有冲突的规定以本方案为准。

附件1:《一、二、三线抗感染药物名录》 一、二、三线抗感染药物名录 一线用药(一)抗生素类

1、青霉素类: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

2、头孢菌素类: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氨苄。

3、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

4、氯霉素、四环素类:氯霉素、二甲胺四环素、盐酸脱氧土霉素。

5、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阿齐霉素。

6、其他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二)合成及其它

柳氮磺胺吡啶、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酮康唑、制霉菌素、咪康唑、特比萘芬、大蒜素、黄连素、甲硝唑。

(三)抗结核药

链霉素、异烟阱、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

福喷丁。

(四)抗病毒药

无环鸟苷、三氨唑核苷

(五)所有抗寄生虫药均为一线用药 二线用药

1、青霉素类:氨苄西林/舒巴坦联合制剂、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羟氨苄青霉素/舒巴坦、羟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注射用美罗西林舒坦钠。

2、头孢菌素类:头孢克罗、头孢呋辛。

3、氨基糖甙类:乙基西梭霉素。

4、其他:甲氟哌酸、左旋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大观霉素、氨曲南、氟康唑、干扰素、聚肌胞、泛昔洛韦、更昔洛韦、替哨唑。

三线用药

头孢噻肟、头孢甲氧噻吩、拉氧头孢钠、头孢他定、头孢哌酮、头孢三嗪、头孢唑肟、头孢西丁、头孢匹胺、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二性霉素。

下载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一、医师和药师在药物临床应用时须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指导原则。 二、在药事管理小组领导下,药学、医疗、院感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负责对本科室临床......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三〇三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为贯彻落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用药行为,促进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活动,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有效和经济,特制订本制度。 一......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有效和经济,特制订本制度。建立临床合理用药评议小组:由分管院长任组长,由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感染管理科的专家组成......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药品管理,因病施治,合理使用药品,减少患者的负担,减少药品使用带来的不良反应,制定本规定。 一.总则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

    临床合理用药制度

    临床合理用药制度 目的: 加强药事管理工作,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全面提高医疗质量。 责任人: 医务处、药学部、各临床及医技科室相关医护人员。 内容: 第一条临床合理......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和医院管理年活动,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有效和经济,......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三〇三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用药行为,促进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活动,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有效和经济,特制订本制度。 一......

    2.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五篇]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为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国家《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