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成果分析

时间:2019-05-13 20:2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平陆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成果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平陆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成果分析》。

第一篇:平陆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成果分析

平陆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成果分析

员红中(平陆县林业局)

平陆县退耕还林工程从2000年开始,经过两年的探索、积累和总结经验,于2002年工程全面启动,截止2006年底,总计完成退耕还林25.33万亩,其中退耕还林7.9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7.43万亩,共涉及全县11个乡(镇、区),144个行政村,13898个农户。目前,全县仅10年退耕还林新成林面积12.5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了7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由35.6%增加到42.6%,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1、监测区域概况及监测站的布设、选址 1.1监测区域概况

平陆县位于山西省南端,地处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地带,北靠中条山与河东盆地相依,南临黄河与河南省三门峡市相望。东接黄河小浪底枢纽与九朝古都洛阳、河南省会郑州为邻,西越芮城、华山与西安为邦。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山地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0%,垣面占15%,沟、坡地及黄河滩涂占5%。最高处锥子山海拔1787.3米;最低处下坪乡老鸦石东河滩海拔238米。气候温和,热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3.8℃,七月份平均气温26.5℃,一月份平均气温

-0.5℃。年平均无霜期238.4天。平均年降雨量551.3毫米。年平均日照2272小时。

1.2 监测站的布设

根据我县实际,我们把部官乡柴庄沟流域确定为监测流域,并在该流域阳朝村地点建设效益监测站。根据工作需要,检测站分别建设全自动气象站1个;坡面径流场一座,分为六个区,分别是:刺槐林区、侧柏林区、刺槐与侧柏混交林区、山杏灌木林区、未退耕区(对照区);固定标准地五个,分别是:刺槐林地、侧柏林地、山杏灌木林地、桃树经济林地、未退耕地(对照地)等监测基础设施。

1.3监测站的选址

根据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区的自然特点和效益监测的重点,确定把监测站设在具有明显特点的部官乡柴庄沟小流域内,该流域长12km,宽2km,总面积24km。区域内退耕还林面积大,树种类型全,具有满足效益监测的多种土地条件和多种植被恢复模式,能满足气象站、径流场等监测基本要求。监测站建设所在的乡村领导团结有力、责任性强,群众对退耕还林工作认识高、积极性大,集体观念强,能很好地配合监测站完成工程效益监测工作。

2、监测内容与方法 2.1径流场观测

2在径流小区下方配置1m的蓄水池,每次降雨后,利取取样的方法测算每个小区产生的径流量;在观测径流取样前,先测定蓄水池中的泥水总体积,随即对泥水进行搅拌,然后再取样,取样后在室内过滤、烘干,计算泥沙含量;利用以上测出的数据,换算出净水率、净水量、径流系数、净泥率、净泥量、冲刷量等。

2.2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

首先在各类固定调查样地的周边,寻找与其样地内条件相似的地方作为临时调查样地,在临时调查样地内选定具有代表性的测定地点,挖掘土壤剖面,用钢卷尺测得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再根据剖面用铁锹分层,分层后用环刀对每层土壤采取土样带回室内,然后采取烘干法和浸水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容重、田间持水量、孔隙度等。

2.3土壤养分的测定

在作土壤物理性质监测挖土壤剖面分层的同时,将每层都取基本相同数量的土,用铁锹拌匀,采用“四分法”留取一定量的土样,挑拣出植物残渣等,风干装袋,贴上标签,送到土壤肥料工作站测试中心进行检验。

2.4枯枝落叶层水文性质测定

在各类临时调查样地内设置20cm×20cm小样方,取出小样方内所有枯落物分别称重,然后放到烤箱中烘干,取出称重,再放入水中充分浸泡后,取出再次称重,根据三次称重结果测

3算出枯落物干重及其吸水量。

3、监测结果与分析 3.1径流变化情况

表1中显示,径流场共产生径流两次,都出现在山杏灌木林区和未退耕地区(对照区),利用数学平均法测算:径流量—(0.13+0.16)÷2=0.145,(0.61+0.57)÷2=0.59,0.59÷0.145≈4可以看出,在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未退耕地区(对照区)产生的净流量为山杏灌木林区4倍以上,而其它三区均未产生径流,这说明随着树木的生长,林冠层不断增厚,地被物不断增加,林冠层截持降雨量和地被物对雨水的截留量明显增强,减少了径流的产生;冲刷量—(226.2+284.19)÷2≈255.2,(928.2+1093.44)÷2=1010.82,1010.82÷255.2≈4可以看出,在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雨水对未退耕地区(对照区)产生的冲刷量为山杏灌木林区4倍以上,这说明随着树木的生长,林下地物被持水量的不断增加,有效地抑制了雨水对地表土壤的直接冲刷,明显降低了水土流失。

3.2土壤物理性质变化情况

表2可以看出,土壤腐殖质层厚度依次为侧柏林地、刺槐林地、山杏灌木林地、桃树经济林地、未退耕地(对照地),未退耕地(对照地)最薄,这说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土地的土壤肥力得到了很大改善。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目前变化不是很大。

3.3土壤养分变化情况

我们在作土壤物理性质监测挖土壤剖面时,同时将每层都取基本相同数量的土,用铁锹拌匀,采用“四分法”留取一定量的土样,挑拣出植物残渣等,风干装袋,贴上标签,送到土壤肥料工作站测试中心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3中显示土壤养分变化不是很明显。

3.4枯枝落叶层水文性质的变化情况

在各类临时调查样地内设置3个0.2m×0.2m小样方,取出小样方内所有枯落物分别称重,然后放到烤箱中烘干,取出称重,再放入水中浸泡24小时后,取出再次称重,根据三次称重结果测算出平均蓄水量及其蓄水量。其测算结果变化情况为:

4、结论

通过监测结果得出,一是林冠层截持降雨量和地被物对雨水的截留量明显增强,减少了径流的产生;二是林下地物被持水量的不断增加,有效地抑制了雨水对地表土壤的直接冲刷,明显降低了水土流失;三是土壤腐殖质层厚度明显增加,土壤肥力得到了很大改善。

平陆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0年来,随着树木的生长,成林面积的不断增大,森林覆盖率明显增加,涵养了水源,减少了水土流失,生态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篇:LY_T 2573-2016_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规范

LY/T 2573-2016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规范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Specification of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benefits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project 【标准状态】现行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2016/1/18 【实施日期】2016/6/1 【修订日期】2016/1/18 【中国标准分类号】B6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暂无 【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GB/T 23233,LY/T 1606,LY/T 1626,LY/T 1689,LY/T 1698,LY/T 1721,LY/T 1872,LY/T 1952

适用范围&文摘

本标准规定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专项监测站建设、监测指标与方法、评估方法和数据管理等技术要求。〖JP〗

本标准适合于退耕地还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等退耕还林工程。

第三篇:我县退耕还林监测调查情况分析报告

xx县统计局高度重视国家八部委联合布置开展的退耕还林监测调查工作,严格按照全区退耕还林监测调查工作会议精神,按时完成2007退耕还林监测调查工作。

一、退耕还林监测调查组织实施工作情况

1、严格按照调查方案抽选调查村、调查户。按自治区调查总队要求抽选了11个调查村,120个调查户(其中75户为

国家点调查户)。

2、深入调查村,严格选配辅助调查员。在调查户中选出有文化、责任心强、熟悉当地情况、有一定威望的调查户做辅助调查员。

3、对调查户进行记帐培训。把抽中的调查户户主召集到辅助调查员家中进行记帐培训,详细讲解了现金帐和实物帐的记帐方法和要求。

二、退耕还林工程情况

初步统计,全县有14个乡镇,149个村、居民委员会,总户数73936户,总人口284504人。目前所有村、居民委员会都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其中,退耕还林总户数41660户,总人口160307人。行政区域土地面积24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10351公顷,林地面积152309.2公顷。xx县自2001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县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面积为15533公顷,其中:荒山荒地造林6867公顷。按林种分:生态林为15493公顷,经济林为40公顷。退耕还林工程资金全部为中央专项补助,2007年止,全县退耕还林累计完成投资16738万元,其中,粮食等实物折成现金10361万元。全县退耕还林农户统一在银行办理专用存折,由财政直接汇入补助金额。退耕还林补助230元/亩,其中,每亩补助稻谷300斤,折款210元,管护费20元/亩。

xx县被列入2001年全国退耕还林试点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对退耕还林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退耕还林工程办公室。全县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气候、土壤等特征,因地制宜,选择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树种进行造林,大力营造混交林,探索了一套比较好的生态经济相结合的退耕还林模式。土山区主要树种有板栗、八角、油茶、杉木、松木等,主要模式为板栗+油茶、八角+油茶混交等水土保持林类型;石山区主要造林树种有喜树、香椿、桃树、李树等,主要的造林模式有喜树+桃、喜树+李、香椿+桃、香椿+李混交等的复层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林类型。这些模式既起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生态效益显著,同时又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退耕户基本情况分析

从收入情况看:据120户退耕还林调查户调查资料反映,2007年人均纯收入2085.68元,比农村住户调查纯收入低11.25元。这两项纯收入基本一致,这是因为xx县所有村、居民委员会都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

(一)2007退耕还林农户期内现金收入人均2280.70元。

1、工资性收入人均788.75元,占现金收入的34.58%。其中,外出从业的得到收入人均445.39元,占人均工资性收入的56.47%,退耕农户因为耕地少了,更多的劳动力从农田解放出来,得以外出务工。

2、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人均1070.83元。主要来自第一产业,第一产业现金收入人均838.22元,占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78.28%,其中:第一产业又以畜牧业收入最高,人均659.88元,占第一产业收入的78.72%。主要原因有:

1、在引进浙江花神丝绸公司后,xx县制定了桑蚕业产业化发展战略,构建“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桑蚕业,蚕茧价格市场稳定,提高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

2、猪肉、家禽价格上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种植业人均收入98.14元,林业人均收入78.17元,渔业人均收入2.03元。第二产业现金收入人均74.06元,第三产业现金收入人均158.55元

3、财产性现金收入人均23.96元。

4、转移性现金收入人均397.16元。其中退耕还林补助收入人均175.40元,占转移性现金收入的44.16%。

(二)2007退耕还林农户期内现金支出人均1988.58元。

1、退耕还林农户家庭生产性经营现金支出人均425.65元。其中第一产业支出最高,人均支出337.12元,占家庭生产性经营现金支出的79.20%,种植业生产支出人均128.76元;林业生产支出人均3.38元(退耕林地支出人均为0);牧业生产支出人均204.22元;渔业生产支出人均0.31元。

从第一产业生产费用支出结构看,种植业、牧业等生产费用较大,而林业、渔业的生产费用较少。

种植业生产支出较多的原因是农资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牧业生产支出较多也是因为牧业生产资料成本高,牧业生产成本增加,林业生产费用支出较

第四篇:退耕还林前后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比较研究

退耕还林前后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比较研究

——以洞口县罗溪乡为例

摘要: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近几年的实践证明,退耕还林对改善生态环境、改变不合理生产方式、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被群众称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实施退耕还林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Abstract: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project is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State Council, the Chinese natio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perspective,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land resources, increase grass vegetation, recycling beautiful mountains and rivers, and safeguarding national ecological safety, to achiev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had to be implemented A major ecological projects.In recent years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 the irrational patterns of production and accelerated poverty-stricken farmers become prosperous, and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rural areas, and promoting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ed a positive role, and it is very economical and Eco-efficiency, so it is the people referred to as “the people” project, “benevolent measure” project.The implementation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not only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ut also has far-re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关键词: 退耕还林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Key words: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ecological benefits of economic benefits

一、洞口县罗溪乡简介

罗溪瑶族乡位于洞口县西部,沅水上游,属雪峰山腹地,地处北纬25°56′到27°10′,东经110°08′到110°18′之间,南北长40公里,东西宽45公里,总面积446781.5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1.8﹪.其中含水田、旱土14399亩,园地551亩,林地350827亩,水域3391亩.罗溪四周群山起伏,层峦叠嶂,主要山系属雪峰山支脉余脉,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20余座,北部的普子脑海拔1821米,为群峰之冠.最低处芋子塘,海拔290米,相对高差1531米;中间群峦密集,溪沟纵横,岭谷交错.全乡土壤以板岩、页岩等母岩发育而成的黄红壤,山地以黄壤为主,还有部分花岗岩分布,土层深厚,母岩母质主要是矿岩.二、考察情况简介

在下乡期间我们最主要的是对罗溪村和龙头村进行了调查.罗溪村为罗溪瑶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全村11个村民组,264户,1252人,其中少数民族118户,196人.耕地面积843亩,山林面积43934亩.境内盛产稻谷、杉、松、楠竹等.村办企业有锯木加工厂,包装加工厂;外资企业有单板厂,竹胶合板厂,竹筷厂,木材加工厂,家私加工厂等.很多公共设施均建于此,成为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龙头村位于罗溪瑶族乡西面2公里,全村84户,347人,其中少数民族48户,240人.耕地面积308亩,山地面积7029亩.盛产稻谷、松、杉、楠竹等.全乡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是:①土地资源绝对量大,相对量小,且质量较差.人均占地近40亩,但有20﹪左右的沙砾地、石骨地及裸土地.可耕地中只有70﹪是常耕地.受气候、自然灾害等影响,闲置抛荒的土地占30﹪,全乡共有水田7716亩,人均占有量0.8亩,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水田水利条件较差,部分纯属天水田,还有部分冷浸田,锈水田等低产田.②地形错综复杂,山峦叠嶂,地势陡峭,土地肥沃,发展林业和农林特产品的潜力大.但由于地势较高,气温低,光照期短,也制约作物的生长,特别是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占全乡总面积的28﹪以上,不利于农林生产的发展.由于山高坡陡,加之林木的大量砍伐,原始次生林为数不多,水土保持不良,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平衡.根据考察访问所知,罗溪村的人均可耕地面积仅0.42亩,而龙头村也只有0.8亩左右.由于耕地过少,导致农民大量开垦山地为水田旱地,特别是坡度较缓的小山和斜坡地.而这里的山地面积是耕地面积的数倍之多,因此,在一些山区垦荒种地或毁林种地,在短时期内并为对植被、土壤、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的破坏.但长期下去,加上本地区的土壤以粘性较差的黄土为主,地形又多为山高坡陡的山地地形,因此很容易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致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严重后果.因此,实施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任务紧迫,意义重大.三、退耕还林前后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比较

第一,改善了生态环境。退耕还林首先遵照生态优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主要安排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安排在15度到25度陡坡耕地。良好的植被对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二,增加了农民收入。因为退耕还林补助发到千家万户,直接增加了农民收益。

第三,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退耕之后,农民更多地可以从事林业、副业和多种经营,可以发展后续产业,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另外,农民也腾出时间外出打工或者搞些副业,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通过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结构,种一些经济林,发展一些林果业,这些都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四、洞口县罗溪乡的实际退耕还林情况

第一,本地可耕地面积不足,又由于气候等原因只能实行一年一熟的耕作制度.而本地区的山地面积是耕地的数倍之多.因此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农民大量垦山种田,毁林种地,而不愿意退耕还林.第二,政府退耕还林的补贴政策没有很好的落实.据农民说补贴虽有,但太少,农民不满意退耕还林的补贴而不愿意退耕还林.第三,农民表示对政策无奈,农民要求退耕还林,但在山上种的树,又几乎属于政府和村委所有,农民从中得不到收益.而据相关政府干部所说农民上山砍伐树木每年有一定的指标,以防止农民滥砍滥伐.这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农民和政府在经济和生态利益上出现了矛盾.第四,近几年来,在政府的组织和发动下,农民在政府划定的地区种树,已经种植了一定面积的速生林,其中以毛竹、楠竹为主.但农民担心退耕还林能否产生经济效益,因此退耕还林的成效不大.五、根据洞口县罗溪乡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本地区的退耕还林情况做了具体的研究,以求取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1、如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实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要求,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坚持科学规划的原则,合理确定林种树种比例,确保退耕还林实现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在最大限度地追求生态效益的基础上,使农民实现增产增收,走上富裕的道路,是实施退耕还林的最终目的。为此,退耕还林首先就要坚持“全面规划”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1)严格执行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统筹规划20%的经济林。(2)用活用足退耕还林政策,通过适宜树种选择,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许多树种既有生态效益,也同时具有经济效益,如楠竹、板栗等树种就是具有双重效益的好树种。采取多造兼用林的办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加经济林面积,让农民富裕起来,而且可以兼顾生态效益,符合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不突破经济林的比例。(3)突出水土流失治理,大力发展生态林。

第二,坚持以林木优质种苗工程建设为突破口,确保退耕还林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林木种苗是林业发展的基础,没有种苗就没有林业的发展,没有高质量的种苗,也就没有合理的林种结构。因此,要努力作到(1)切实制定林种树种调整目标。(2)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抓好布局调整,把树种规划落实到村、组和山头地块。树种比例确定后,要根据各区域不同的土地条件分别确定适宜的树种,使树种布局的区域化趋向合理,然后按总体布局就近落实苗木生产,哪个地方需要什么苗就在哪里生产什么苗木,确保当天取苗当天栽植,以提高造林的质量和苗木栽植的成活率。(3)坚持依靠科技,提高苗木生产的水平,实现良种壮苗。苗木质量是提高造林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在苗木生产中,要充分运用先进的育苗实用技术。

第三,坚持重在管护的工作思路,确保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 管理出效益。林业生产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管理工作特别重要。只有加强管理,我们所造的生态林才能成林成材,产生生态效益,所造的经济林,才能产生好的经济效益,所造的兼用林也才能发挥各林种所具有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必须加强退耕还林后的管理。(1)积极探索和总结推介管护的成功经验。(2)要制定和落实林业管护的政策措施。(3)坚持依法治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收入问题

退耕还林到期后,钱粮补助一旦没有了,农民收入是否下降,这是退耕还林工程成败的关键。(国家退耕地还林补助标准粮食和现金补助都是经济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8年.)还林补助是否满足农民退耕需求也是一个探讨的问题。最简单的是种粮食与退耕补助费的比较,由于国家实行一系列的粮食直补,以及粮价、其他农副产品的市场价格上涨,而退耕还林补助标准不变,导致退耕还林比不上种植粮食,农户自发的自利行为会促使退耕农户选择种植粮食或其他农副产品。

2.2 退耕还林的绩效考核缺乏监督机制

退耕还林的验收标准是面积计算。田退耕了,树种了,到底有没有效益,是否达到生态保护的标准,是否有较高的成活率?所以,对于退耕还林绩效考核,缺乏一个有效的考核机制。有的地方林子不象林子、竹子不象竹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户欠缺主动性。由于缺乏明细的退耕还林绩效考核指标,农户管理缺乏主动性。甚至很多退耕农户只管拿补助,至于今后有没有收益不是自己的事。有的退耕农户公开说“如果没有收益,再改种粮食”;二是退耕户管理水平差距大。三是缺乏科技指导,退耕还林没有配套科技推广、病虫害防治和后期管护等科技项目支撑,直接影响退耕还林质量和后期效益的发挥。

2.3 缺乏宏观指导,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差

退耕还林缺乏统筹规划和市场预测,造林的时候只考虑生态改善的需求,对市场风险考虑不够。3 对策建议

3.1退耕还林补助比照粮价,实行浮动补贴机制

退耕还林补助比照粮价,实行浮动补贴。改变现有补助标准不变的政策,退耕换还林补助要根据当年的粮价上涨幅度和退耕地的边际产量、退耕面积对退耕农户予以补贴,实际这是一种保护农户利益不受损失的政策安排。如果农户不退耕还林,他们就会从粮价上涨中获取多余的收益,而且由于粮食实行保护价收购政策,即使粮价下跌,农户种粮也不会形成太大的风险。退耕还林补贴盯住粮价,这与退耕还林政策的初衷是一致的,即“粮食换生态”。3.2 尽快建立退耕还林的绩效考核机制

制定退耕还林工程的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重点研究生态林、经济林的生态效益,以及后续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估,主要集中在林果业、特色产业、生态旅游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3.3加快后续产业的发展。

发展后续产业是退耕还林成果的有力保障、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根本措施,退耕还林工程一定要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国家应将一部分补助资金用于支持后续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林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使退耕农户能够从土地中走出来,同时,国家还应在财政支持、税收减免方面对后续产业给予优惠。3.4增加退耕农户对林产品的处置权

现在退耕农户对生态林的处置权是受到政府限制的,不经政府许可,不得任意砍伐森林,从而导致种植生态林对农户缺乏激励。生态林处置权的残缺使农户对生态林未来收益预期变得不确定,严重抑制了农户种植生态林的积极性,允许退耕农户自由处置所种植的生态林和经济林才能真正体现《退耕还林条例》规定的“谁造林、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

六、总述

综上所述,洞口县罗溪乡根据其气候、土壤以及耕地与林地面积分布的特点,因地置宜地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大量种植适宜本地区生长的杉、松、楠竹等树种,由政府总体规划,合理管理,扩大本乡原有的单板厂,竹胶合板厂,竹筷厂,木材加工厂,家私加工厂等乡镇企业的规模,不断提高乡镇企业的生产能力,使其形成规模经济.同时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扩大本乡竹木销售量,提高全乡人民的收入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竹木市场销售体系,从而形成产销一条龙机制.因此,真正使本乡的退耕还林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的结合起来,既达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又使农民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使人与环境更加和谐的发展.

第五篇:基于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分析

基于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退耕还林的管理模式和机制,接着阐述了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的构建,比如利益激励机制分析;差别化机制分析。最后简要阐释了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管理模式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是一种探索性的工作。虽然在国外也实行过退耕还林的工作,但因为制度的不一样、实行的目标不一样、历史阶段的不一样等,一些做法虽可以借鉴,可是很多方面需要从理论上进行创新,在践行中来探索。在中国开始退耕还林工作以后,人们对于其问题的探究增加了,尤其是对于其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认识比较深刻,针对工程实行之中发生的问题给予了实时的披露,提出了多种解决策略。可是退耕还林工程还需要从管理这一方面来进行有效创新。

1、概念分析

1.1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其实是通过保护环境以及改进环境为着手点,把易于造成水土流失的一些耕地暂停种植。这种暂停不是随随便便说暂停就暂停的,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按照因地制宜的方法来种植树木花草,并且将以往的植被进行复原。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含了这样几个方面:首先,进行荒山荒地造林;其次,进行坡耕地退耕还林。

1.2管理模式和机制分析

管理是根据人类生产劳动过程中出现相互合作以及分工开始的,因为只要有多个人一同做的劳动,从事社会生产,就需要指挥和管理。而模式就是事物的标准样式,或者具备代表性的样品。其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概念,是指对于某类组合方法的抽象图示。退耕还林管理模式是退耕还林工程中出现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某一种组合方法的抽象图示。

机制以前说的是关于机器的构造以及其动作的原理。比如光合作用的时候,常常说分析其机制,就是充分了解其内在工作方法,其包含了相关生物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其间发生的多种变化过程的化学以及物理性质。与此同时,机制被引进管理学以及经济学行业之中,所以,通常而言,管理机制就是说管理的各个组成部分元素间的内在关系以及相互制约的关系。

2、关于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的构建分析

2.1利益激励机制分析

退耕还林工程需要贯彻人本主义理念,围绕退耕主体的需要,构建新的市场化的利益激励机制。根据组织行为学理论,人的行为取决于人的动机,而人的需要则决定动机。退耕还林实行的地区一般为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利益驱动以及导向应当是管理举措以及政策制定实行所需要考虑到的重点。假如忽略了这个事实,只强调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不思考人性的需要,也不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去指导农民的行为,则政策的实行有效性会降低。按照发展经济学中的激励相容的原理,在某一项活动之中,应当设计经济利益机制,让活动的参加者的个人利益和设计者的社会目标相统一,进而引导人类在追寻个人利益的时候也经过其努力来完成社会目标。只有构建这种利益机制,才可以约束不合理的垦荒种地行为,那么退耕还林的行为才能被激励。

2.2差别化机制分析

实行差别化管理方式,根据各个地区政府按照实际情况在确保粮食产量的基础上确定各种退耕还林的管理方法以及政策。首先,多种建设机制,在退耕还林实行以来,各个地区融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用了多种建设机制,包含了自退他还,就是退耕农户做好退耕还林任务,而由他人来负责荒山荒地造林,而退耕户则通诺钱以及粮食进行补给。户退户还,就是以户为单位切实落实退耕还林,政府直接面对农户,进行土地交换以及大户承包等。

其次,多种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开展模式创新工作。第一,使用农户加政府加企业模式。第二,使用农户加营林企业加企业加市场的模式,比如印尼金光企业和别的境外投资人在国内创立工业原料林,实施企业出资金、农户出土地、林业部门参加的营林企业出技术并且组织营造技术资源以及管理的三家合作造林。产品根据比例分配的模式、详细的企业面积投资额、租赁土地的租金、产品分配比例进行确定等。根据三方合作协商,订立法律合同。第三,农户加企业模式,最重要的是适用于商品林的进步和发展。比如四川的天全县指导龙头企业和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国家和个人以及集体相融合的模式,发展杂交竹原料林基地。种苗的农户自己筹集部分,别的由企业垫交,订购合同,保护价格收购。进行砍伐的时候,再在收益当中扣除,农户只需要还成本不用支付利息。

3、关于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模式的构建分析

构建宏观管理模式。在退耕还林工程实行的宏观层面,需要构建分工清晰、且责任分明、法规和政策、规划为主要调整方法的宏观管理模式。退耕还林工程是政府在全国开展的生态建?O,其资金以及粮食是根据中央来拨付的。根据退耕还林的相关规定,西部研发工作机构负责退耕还林工作的全面型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出退耕还林的方法,组织以及调节退耕还林的整体规划落实。财政部门负责退耕还林资金补助的安排和监管,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则负责粮食来源的调剂工作。在县级以上的地区政府水利和林业等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根据相关规定的职责分工。而省、自治区等组织相关部门采用对应的举措,确保退耕还林中央资金补助的专款专用,落实补助粮食的调运以及粮食的供应。这样的责任分工相当明确,自上而下,切实落实,其最重要的是依赖政府推进的管理模式,使用中国传统的行政管理力量,益于退耕还林在我国范围以内很快的实行,效率较高。

可是效率高并不意味着效果好,这样的管理模式有效性主要取决于退耕还林的政策合理性等,还取决于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水平,需很高的成本。且这样的管理模式效率与政府对于退耕还林的关注力度以及国家工作重点有着很强的正相关联系。因而退耕还林工程的宏观管理模式需要注重的是法规以及政策的制定,这部分法规和政策制定一定要建立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个别的领导者主观意志的表现。所以,退耕还林工程宏观管理是对退耕还林的氛围以及环境的管理,是在责任划分清楚的基础上,通过准确的合理的政策和法律管理方法,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实行宏观管理。

结束语:

由于中国地域比较广阔,因此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要制定出适应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管理机制以及管理模式是比较困难的。在管理模式以及机制中怎样和当地实际相融合,提升管理效率,产生实效等,还需要相关人士进行进一步的讨论。此外,怎样发挥地方各种政府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孔凡斌,何尤刚,江灶发.退耕还林工程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7,01:12-15.[2]马丽涛.试谈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的管理模式[J].兰台内外,2015,06:49.作者简介:王述英(1967年9月13日),女,汉族,四川省通江县人,大专;林业工程师;从事林业方面工作。

下载平陆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成果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平陆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成果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管理办法

    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农业委员会重庆市林业局重庆市水利局 关于印发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渝发改农„2009‟350号) 各区县(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

    略阳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共5篇)

    略阳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 基本口粮田项目建设工作汇报 略阳县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站 2010年4月23日 一、基本情况 略阳县北枕秦岭、南靠巴山,位于陕西省南部、汉中市西端,地处......

    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调查问卷 1 退耕还林工程对您产生了哪些影响? 1)收入2)农产品产量3)生产条件4)居住环境5)其他2退耕还林工程在安排上是否公平? 1)很公平2)公平3)基本公平4)不公平5)不......

    浑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情况

    浑源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项目情况汇报 2008-2011年国家累计安排浑源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项目任务:薪炭林3350亩,干果经济林31800亩,退耕地补植补造166900亩,生态移......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总结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总结陈伟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江水坪村位于我县古阳镇东南部,全村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2500元。该培训班退耕户20户,自我县实施退耕还林......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对策探讨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对策探讨—以梁平县为例 赵月明 温中斌12 (1.重庆市梁平县林业局,重庆 梁平405200; 2.重庆市梁平竹子研究所,重庆 梁平405200) 摘 要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

    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结构性分析

    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结构性分析 杨小军/徐晋涛 【内容提要】 当今,国家正处于调整与完善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的关键时期。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实施后的经济影响......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精选)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针对退耕还林工程工作的特点,遵循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