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最新整理版-----公务员法期末考试(基本知识点+简答+辨析)
公务员法基本概念+知识点
公务员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一、公务员的概念
《公务员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按照上述规定,是否属于公务员,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1)是依法履行公职。即依法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他不是为自己工作,也不是为某个私人的企业或者组织工作或者服务。
(2)是纳入国家行政编制。公务员必须是纳入国家行政编制序列、履行公职的人员。
(3)是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也就是由国家为他们提供工资、退休和福利等保障。公务员属于国家财政供养的人员,但并不是财政供养的人员都是公务员。
二、公务员制度坚持的原则
《公务员法》第4条规定:“公务员制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三、公务员管理的一般原则
(一)公开的原则
公开的本意是不加隐蔽。公开的主要要求包括两点:一是法规、政策公开,二是行政行为公开。
(二)平等的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务员管理的平等原则是宪法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公务员制度中的体现和反映。
(三)竞争择优的原则
即在公务员的录用、公开选拔和职务晋升等方面,引入竞争机制。在公开、平等的基础上,在报考者之间、公务员之间展开竞争,实行优胜劣汰,优升劣降,好中选优,以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使公务员队伍保持生机和活力,从整体上不断提高公务员的素质,提高行政效率。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择优,而择优的前提是必须存在竞争。竞争择优是公开平等的目的和必然结果。
(四)法治的原则
即公务员管理依照法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
四、监督与激励并重原则
(一)对公务员的监督约束
无论是从对权力监督制约的需要,还是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工作作风问题,都需要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
(二)对公务员的激励保障
在加强对公务员监督的同时,还应当对公务员给予激励保障。
五、公务员任用原则
(一)任人唯贤、德才兼备。
它是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的核心内容。
(二)群众公认,注重工作实绩
注重工作实绩是功绩制原则的具体体现,也就是以公务员工作实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六、分类管理原则
我国公务员法既按职位进行了分类,也按品位(职务、级别)进行了分类。关于公务员的分类管理制度将在下一章详细介绍。
公务员的分类管理制度
一、职位分类制度
职位分类是一种以工作职位为主要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是公务员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和依据。
(一)职位类别划分
职位类别的划分,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所有公务员职位划分为若干类别。划分职位类别,是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的需要。根据本法的规定,目前我国的公务员职位类别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1.综合管理类是指除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以及其他职位类别以外的公务员职位类别。综合管理类职位是机关中数量最多的主体类别。
2.专业技术类是指在机关中承担专业技术职责,为实施公共管理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和保障的公务员职位类别。
3.行政执法类是指在工商、税务、质检、环保等履行市场监管与社会管理职能的行政执法部门的基层单位的行政执法职位中设置的公务员职位类别。
4.关于法官与检察官职位。与1993年国务院制定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本法在公务员的范围上有新的变化,法官和检察官也纳入了公务员的范围。
(二)职位类别的增设
对于条件成熟,并且管理确实需要的职位,国务院可以规定增设除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以外的其他职位类别。
二、品位分类
各国的人事分类制度,除职位分类外,还有一些国家实行品位分类,也即按职务、级别进行了分类。品位分类非常重视公务员的资格条件,并把它与公务员的官等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
《公务员法》第16条规定,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是指机关中具有组织、管理、决策、指挥职能的职务。非领导职务是指不具有领导职责的职务。
(二)职务层次
1.领导职务层次的设置。根据本法的规定,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2.非领导职务层次的设置。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在省部级以上不设置非领导职务。
(三)公务员的职务序列
所谓职务序列,包括职务的层次和职务的级别。
综合管理类的领导职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行选任制的领导职务,另一类是实行委任制的领导职务。
公务员的素质保障制度
公务员的录用
录用,是指机关通过法定程序,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的办法和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优秀人才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人事制度,具有公开性、平等性和竞争性三大特点。根据本法的有关规定,非公务员获得公务员身份主要有四种方式:选任、调任、聘任和录用,以录用为主,选任、调任和聘用为辅。
公务员录用的范围、方法和标准
公务员法规定,录用的范围仅限于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公务员录用的办法和原则是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
公务员的考核
公务员考核是指公务员管理部门依照管理权限,依据公务员考核的内容、标准、程序和方法,对公务员进行考察和评价,以此作为对公务员进行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依据的制度。
一、考核内容
1.考核的对象。考核的对象主要是非领导成员公务员。我国对领导成员和非领导成员的考核是两套方法,非领导成员 的考核适用公务员法中规定的程序,领导成员的考核适用其他相关规定。
2.考核的内容。公务员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其中以工作实绩为重点。
二、考核类型
依照不同的标准,公务员的考核有多种类型。我国公务员法中有关考核的类型,以举行考核的时间为标准,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两类。
1.平时考核。平时考核,通常是指对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及功过进行记录,主要考核公务员的出勤情况和公务员遵守办公规则情况,表现为考勤和工作检查。
2.定期考核。定期考核,通常是指有关领导人员以及专门的考核机构在一个工作年度结束后,按照规定的内容、标准、程序和时限,在平时考核的基础上对所属公务员一年来各方面的实际表现进行集中统一的考察和评价活动。
三、公务员考核的程序
这里所讲的公务员考核程序,是指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进行年度考核的时候,为保证考核的客观、公正而必须经过的法定步骤或阶段。
1.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定期考核主要有以下程序:(1)个人总结。(2)听取群众意见。(3)主管领导提出的考核等次意见。(4)机关负责人或者经授权的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次。
2.对领导成员的定期考核。领导成员,按照《公务员法》第105条的规定,是指机关的领导人员,不包括机关内设机构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对领导成员的定期考核,由相应的主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四、公务员考核的等次
考核等次是对公务员本年度中实际表现优劣的一种高度概括性评价形式。考核等次是公务员年度考核的最终结果,是一种法定的评价方式,每个考核等次都有相应的标准对应。公务员考核等次分为优秀、称职和不称职三个等次。公务员法确立了“基本称职”这一考核等次。
五、公务员考核结果的法律效力
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
考核的结果对于公务员具有比较大的影响。根据公务员法和有关规定,不同考核等次有相应的处理。
1.对于考核结果为优秀和称职等次依法给以相应奖励。
2.对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人员,可视同“称职”等次晋升级别和工资,但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通过诫勉谈话、离岗培训等,促其改正提高。
3.对于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处理。(1)对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人员,当年定为不称职的,要按有关规定降职,工资级别作相应调整。降职后,其职务工资就近就低套入新任职务工资档次。其原级别在新任职务对应级别范围内的,不降低原级别;原级别高于新任职务对应级别的,降到新任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并执行相对应的级别工资。(2)连续两年确定为不称职的,要按规定予以辞退。
公务员的培训
一、公务员培训的依据、方式和机构
1.分级分类培训
公务员培训的方式是分级分类进行。分级培训就是根据每个公务员不同的级别,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分类培训就是对不同类别的公务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公务员素质是进行公务员培训的出发点。
2.培训的机构
国家建立专门的公务员培训机构。机关根据需要也可以委托其他培训机构承担公务员培训任务。
二、公务员培训的种类和要求
公务员培训分为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和对后备干部的培训。其中,职前培训就是初任培训。在职培训分为三类: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
1.初任培训。初任培训是对新录用但尚未正式任职的公务员所进行的培训。初任培训在试用期内进行,一般采取集中培训和工作实习两种形式。初任培训合格者方能任职。
2.任职培训。任职培训的对象是晋升一定领导职务的在职公务员。任职培训一般在到职前进行,有特殊情况的,经任免机关批准,也可先任职,但必须在任职后一年内完成培训。
3.专门业务培训。专门业务培训是指国家机关为公务员从事专项工作而提供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专项工作是指因国家和政府某些工作的需要,从政府机关临时抽调公务员进行的工作,如人口普查、执法检查、经济普查等。
4.更新知识培训。更新知识培训是指国家机关有计划地对在职公务员进行的以增新、补充、拓宽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再教育和再训练,是我国公务员培训中最常规的一种,其对象包括全体在职公务员,以脱产培训为主。
5.对后备领导人员有计划地加强培训。
三、公务员培训管理
1.培训登记管理制度。对培训进行登记管理,对公务员个人而言,就是要把公务员每次培训的时间、内容、表现、成绩登记在册,放入档案,作为今后考核的内容及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防止参加培训的公务员敷衍了事,随意应付。
2.培训情况评估与使用。首先是将公务员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将公务员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公务员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也是任职、晋升条件本身的要求。
公务员的交流
一、公务员交流的概念
公务员的交流,是指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或公务员个人愿望,通过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等形式变换公务员的工作岗位,从而产生变更或消灭行政职务关系的活动和制度。它具有以下特征:
1.公务员的交流,是一种横向的平级调动,不涉及公务员的职务或级别的升降问题。
2.公务员交流范围的广泛性。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公务员的交流,既包括不同机关、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职位之间的交流,也包括机关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
3.公务员交流形式的多样性。根据本法的规定,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
交流可以分为依职权的交流和依申请的交流。依职权的交流,是指依机关所作出的交流决定而进行的交流,交流决定是一种行政命令,对公务员具有约束力,公务员应当服从机关的交流决定。依个人申请的交流,是指公务员个人有要求交流的合法而又正当的理由而主动提出申请,经机关批准后进行的交流。公务员本人申请交流的,按照管理权限审批。
二、公务员交流的范围和方式
国家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所谓“从事公务”,是指代表国家对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组织、领导、监督等活动。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不同之处在于,公务员法将暂行条例中的轮换并入转任中。
(一)调任
调任,是指机关以外的工作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的非领导职务,以及公务员调出机关任职。调任是机关与其外部系统之间人员交流的主要形式,它反映了公务员系统的外部开放程度。
1.调入。《公务员法》第64条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
调入机关的人员只限于担任领导职务或副调研员以上的非领导职务。由于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办法。因此,不能从机关外部调入人员担任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务,以免冲击正常的考试录用和晋升制度。
调入人员一旦调入机关担任某一职务,即取得公务员的身份和资格,适用公务员法进行管理,享受公务员的权利并履行公务员的义务。
2.调出。调出,是指公务员离开公务员队伍到机关以外的单位任职。对调出机关的公务员没有限制性要求,但是公务员的调出必须经原任免机关批准,并要办理调动手续,完成公务交接,必要时接收财务审计。公务员调出机关后,不再保留公务员的身份,其工作和工资待遇由接收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来安排和办理。
(二)转任
转任,是指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其他正当理由在机关系统内部的平级调动,它可以跨地区、跨部门,也可以在同一部门内的不同职位之间进行。转任是公务员在机关系统内部的交流方式,是实现公务员合理流动的有效途径。
1.转任的条件与要求。公务员在不同职位之间转任应当具备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 进行。(1)转任者必须符合拟转任职务资格条件的要求。(2)转任必须在国家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接收转任公务员的机关必须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2.领导成员的转任。对省部级正职以下的领导成员应当有计划、有重点地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转任。
3.机关内部的转任。对担任机关内设机构领导职务和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有计划地在本机关内转任。机关内部转任的对象,限于在同一职位连续任职超过一定年限的担任领导职务和某些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机关内部转任的范围限于本部门、本单位的不同职位。
(三)挂职锻炼
挂职锻炼是培养公务员、促进公务员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交流形式。公务员挂职锻炼的目的主要是基于工作的需要以及培养锻炼公务员的需要。
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的挂职锻炼是一种内外混合型的交流方式,既可在上下级机关之间进行,也可以在不同地区的机关之间交流,还可以在机关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之间进行。
公务员在挂职锻炼期间,不改变与原机关的人事关系。
挂职锻炼的对象是从在职公务员中选派的,并不是每一名公务员都要轮流去挂职锻炼,一般来说,选派挂职锻炼的对象主要是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公务员以及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公务员。
挂职锻炼与调任和转任不同,它不是通过交流而形成长期固定的职务关系,而只是临时更换工作岗位,一般期限为一至二年,期满后,仍回原机关工作。挂职锻炼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并不引起公务员法律身份的产生或消灭,也不引起职务关系的变化。因为,在挂职锻炼这种交流形式中,锻炼人员并未改变他与原机关的人事关系,因此,无需办理调动手续,其档案和编制仍在原机关,只是在业务工作上受接收单位的领导。
公务员的职位聘任
职位聘任是机关通过合同选拔、任用公务员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
一、聘任制适用范围和方式
1.专业性较强的职位。这些职位包括领导职位,也包括非领导职位。
2.辅助性职位。
3.涉及国家秘密的职位,不得实行职位聘任。涉及国家秘密的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也不实行聘任制。
4.实行聘任的职位应经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实行聘任制应当经过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包括本法规定的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员主管部门。
机关聘任公务员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公开招聘的方法,另一种是直接选聘的方法。
二、聘任合同
(一)聘任合同的签订
签订聘任合同的主体是机关与公务员。签订聘任合同的原则是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聘任合同应当是书面形式的。签订聘任合同的目标是确定机关与所聘公务员双方的权利、义务。聘任合同既可以签订,也可以变更或解除。变更是机关与所聘公务员权利、义务的变化,如同签订新的聘任合同。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提前终止聘任合同的履行,即终止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聘任合同依法订立后,双方当事人必须履行聘任合同规定的义务,但在发生特殊情况导致履行合同不可能,或者会招致一方或双方利益的损害时,可以依法变更或者解除聘任合同。公务员法规定聘任合同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者解除。聘任合同的签订、变更或者解除,应当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二)聘任合同期限
任合同采取有固定期限,聘任合同期限为一年至五年。具体合同期限确定为几年,由公务员和机关协商确定。聘任合同的试用期就是在订立聘任合同的时候,规定一定时间的试用期限,为1个月至6个月。
(三)人事争议仲裁制度
聘任争议是一种合同争议,通过人事争议仲裁方式予以解决是比较妥当的。因而《公务员法》第100条规定,“国家建立人事争议仲裁制度。”
1.人事争议仲裁的原则。人事争议仲裁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争议双方的合法权益。
2.人事争议仲裁机构。人事争议仲裁由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公务员主管部门的代表、机关代表和聘任制公务员代表以及法律专家组成。仲裁委员会处理案件实行仲裁庭、仲裁员制度。
3.人事争议仲裁的时限和裁决的执行。聘任制公务员与所在机关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以自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超过六十日,仲裁委员会可以不受理。仲裁委员会受理后,对案件作出 裁决,当事人应当履行。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接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裁决生效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公务员的激励制度
公务员的职务任免
一、公务员职务任用方式
公务员的任用,是指各级国家机关和政党等机关在法定的权限内,依照法定程序任用公务员担任某一行政职务。公务员身份的取得是使某人具有公务员的身份。
“公务员职务实行选任制和委任制。领导成员职务按照国家规定实行任期制。”
所谓选任制,是指按照法定的民主程序自下而上选举产生公务员的制度,一般适用于国家机关和政党等机关的主要领导人员。“选任制公务员在选举结果生效时即任当选职务;任期届满不再连任,或者任期内辞职、被罢免、被撤职的,其所任职务即终止。”
所谓委任制,是指按照法定的公务员管理权限自上而下任命公务员的制度,一般适用于国家机关和政党等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人员和其他公务员。“委任制公务员遇有试用期满考核合格、职务发生变化、不再担任公务员职务以及其他情形需要任免职务的,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任免其职务。”
二、领导成员实行任期制
任期制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一个人一次担任某一主要领导职务要有一定的期限,二是一个人担任某一主要领导职务的次数要有限制。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组织法规定,任期制主要适用于选任制公务员。
公务员的职务升降
一、公务员晋升职务
1.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具备的条件和资格: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任职经历。
晋升职务的公务员,除符合上述条件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是在近两年年度考核中定为优秀或近三年年度考核中定为称职以上;二是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三是符合任职回避规定;四是符合按照管理权限由有关机关根据具体职位需要规定的其他条件。
2.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逐级晋升
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逐级晋升。这是一项基本的原则。所谓的逐级晋升,是指按照职务的高低由低向高,一级一级晋升。但是,对于特别优秀的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按照规定破格或者越一级晋升职务,这是公务员晋升职务制度中的一种例外情况。但是,公务员破格或者越一级晋升职务,必须执行比一般晋升职务更加严格的程序,越级晋升的,有的须经任免机关的上一级同意,有的须经同级党委或政府的人事主管部门同意。
3.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程序
公务员职务晋升的程序,主要包括几下几个环节:(1)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2)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任职建议方案,并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酝酿。(3)按照管理权限讨论决定。(4)按照规定履行任职手续。
4.公务员选拔制度中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1)竞争上岗。竞争上岗主要适用于党政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级别限制在厅局级以下。(2)公开选拔。公开选拔的对象既包括领导职务公务员,还包括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其中也包括 机关领导人员。(3)确定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的任职人选,可以面向社会,从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资格的人员中公开选拔。
二、降职
《公务员法》第47条规定:“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第一,降低的职务层次不能超过一个;第二,不宜将领导职务改任为同级的非领导职务的方法代替降职,如将公务员由正处长改任为调研员;第三,公务员被降职的,其级别超过新任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的,应同时降至新任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被降职的公务员有权进行申诉、控告。
公务员的奖励
公务员奖励制度是由公务员法所确认的,由奖励的原则、条件、种类、机构及其权限等诸多环节所组成的公务员奖励规范的总称。
一、一般规定
1.对公务员进行奖励的行为:公务员法第48条规定,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给予奖励。
2.公务员奖励的原则:公务员奖励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是由人们的基本需要所决定的。
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是奖励的两种形式。精神奖励就是对受奖的公务员给予荣誉方面的表彰,包括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等。物质奖励就是对受奖的公务员给予物质形式的奖励,包括发给奖金、奖品、工资晋级等。在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同时,还必须坚持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
3.奖励的对象:(1)公务员个人,即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公务员个人,给予奖励。(2)公务员集体。对公务员集体的奖励适用于按照编制序列设置的机构或者为完成专项任务组成的工作集体。
二、公务员奖励的种类
公务员法维持了原来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关于奖励种类的规定,为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对受奖励的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予以表彰,公务员法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修改为“给予一次性奖金或者其他待遇”。
给予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奖励,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决定或者审批。
三、公务员奖励的撤销
公务员奖励的撤销,是指公务员获得奖励以后,因出现法定事由,而由有权机关取消其奖励的一种法律行为。撤销奖励的法定事由包括:1.弄虚作假,骗取奖励的;2.申报奖励时隐瞒严重错误或者严重违反规定程序的;3.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撤销奖励的其他情形的。
撤销公务员奖励,由原申报机关报审批机关批准,特殊情况下原审批机关可以直接撤销公务员的奖励。公务员的奖励被撤销后,奖励审批机关或授予机关要收回其奖励证书和奖章,收回奖金并停止其享受的有关待遇。
公务员的工资福利保险
一、公务员的工资制度
工资是劳动者根据其劳动成果所获得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收入。公务员的工资,是指国家根据按劳动分配原则,分配给分务员个人消费品的货币表现。
1.公务员实行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
2.公务员工资制度贯彻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按劳分配是劳动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也是确定公务员工资所应遵循的 原则。《公务员法》第73条第2款规定:“公务员工资制度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体现工作职责、工作能力、工作实绩、资历等因素,保持不同职务、级别之间的合理工资差距。”
3.国家建立公务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工资增长的机制主要有:一是公务员晋升职务,按职务确定相应的工资;二是公务员晋升级别,按级别相应确定工资;三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相应提高工资标准;四是通过工资调查,进行平衡比较,保持公务员工资与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平衡。
公务员的监控制度
公务员的义务
义务即应当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限制或约束。公务员的义务,是指国家法律对公务员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和强制。我国公务员应当遵守下列义务:1.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2.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5.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7.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8.清正廉洁,公道正派。9.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公务员的回避
一、公务员任职回避
任职回避,又称职务回避,是指对有法定亲情关系的公务员,在担任某些关系比较密切的职务方面作出的限制。
1.任职回避中的亲属关系
在任职回避中,对亲属关系作了一定的范围界定,对于足以产生实际影响的亲属关系的,必须执行职务回避。
职务回避中的亲属包括四类: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
2.任职回避中应回避职务的范围
任职回避中应回避职务的范围包括三种:第一、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第二、在同一机关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第三条将“同一领导人员”解释为包括同一级领导班子成员。
3.任职回避的变通规定
现实中地域或者工作性质特殊到可以变通执行任职回避制度的情况较少,考虑到法律规定的严肃性,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才可以对任职回避作变通规定。
二、公务员的地域回避
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地域回避,是指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不得在自己的原籍及其他不宜任职的地区,担任一定级别的公职。对公务员地域回避制度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适用地域回避的行政机关为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
2.适用地域回避的人员是担任上述机关和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人员。一般包括乡、县级党政正职、纪委书记、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党委组织部长、人事局长、监察局长、公安局长等。有的认为,主要领导职务还应该包括副职。
3.适用地域回避的情形包括在原籍任职或在一地担任领导职务较长时间。地域回避主要规范对象为原籍任职。
三、公务员公务回避
公务回避,是指公务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其与所处理的事务有利害关系,为保证实体处理结果和程序的公正性,依法终止职务行为而由其他公务员来行使相应的职权。利害关系,是指公务处理的结果将会涉及增加或减损处理公务的公务员的金钱、名誉、亲情、友情等。
1.涉及本人利害关系。“自己不能做自己的法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公务员不能执行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公务。
2.涉及法定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亲属是特指的,包括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亲属。
3.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本项是一个兜底条款,除了上述两种情形外,如果其他情形会影响到公务员公正执行公务的,也应该执行公务回避制度。
四、公务员回避方式
根据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启动主体不同,公务员回避的方式有三类: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及决定回避。
1.自行回避。自行回避,是指公务员认为自己与处理的公务具备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时,向有关负责人主动请求回避处理,有关负责人对公务员的申请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准许的决定。
2.申请回避。申请回避,是指公务的利害关系人认为处理案件的公务员具备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时,在公务执行结束前,依法向有权机关请求停止该公务员继续处理该公务,有权机关依法对此申请进行审查后作出是否准许申请的决定。
3.决定回避。有权机关可以在没有公务员提出自行回避或利害关系人提出回避申请的情况下,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认为公务员存在回避情形的,可以径行作出回避决定。
公务员的辞退
一、辞退的条件
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
1.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2.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如确定该公务员不能胜任现职工作,一般应安排与其实际能力相适应的其他工作。公务员拒绝接受安排的,才可以予以辞退。
3.因所在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
4.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机关工作,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
5.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所谓旷工,是指公务员无正当理由,不经请假,离开工作岗位,不从事本职工作;所谓无正当理由,是指没有疾病、自然灾害、社会事故等不可抗力事由;所谓逾期,是指超过事假、年休假、探亲假、出差假等国家法定的休假期限。本法规定的期限是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
二、不得辞退的情形
辞退是将不合格的公务员清理出公务员队伍,解除国家机关与公务员的任用关系。公务员被辞退后就失去了公务员身份,不再享受公务员待遇,对公务员的权利影响比较大。因此:辞退公务员需要非常慎重,不能随便辞退公务员。根据公务员法 第84条规定了机关不得辞退公务员的四种情形:
1.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
2.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这里的医疗期是指公务员患病或非因公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养的时限。
3.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退的情形。
三、公务员辞退程序和待遇
1.辞退的程序。辞退公务员是国家机关的一项权利。但处理不好,也会侵害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1)由任免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决定。(2)辞退通知以书面形式送达本人。
2.辞退的待遇。公务员被辞退后,享受的待遇是可以领取辞退费,或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失业保险。
四、公务员被辞退,离职前应当作好善后工作
1.办理公务交接手续。
2.接受审计。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辞职或者被辞退,必要时按照规定接受审计。对于辞职或者被辞退的公务员中的主管或者经管财物的人,应当按规定进行财务审计,对其任职期间执行财务纪律的情况进行检查,以保证本单位财务开支的合法合纪。
公务员惩戒
一、公务员的纪律
纪律是特定组织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形象并保证其职能的正常行使而要求该组织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公务员的纪律则是机关为了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维护机关的良好形象,促使公务员依法履行公务而制定的要求公务员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公务员纪律是公务员义务的具体化,具有国家强制性,以惩戒作为执行的保障。
1.政治纪律:公务员的政治纪律是公务员在政治方面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公务员必须拥护国家的法律与政策,与国家的行为保持一致。即公务员不得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者参加罢工。
2.工作纪律:公务员的工作是指公务员履行职务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遵守工作纪律,是公务员有效执行公务,提高办事效率的保证。(1)不得玩忽职守,贻误工作。(2)不得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3)不得压制批评,打击报复。(4)不得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
3.廉政纪律:(1)不得贪污、行贿、受贿,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2)不得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国家资财。(3)不得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4.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纪律:(1)不得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2)不得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3)在对外交往中不得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我国《宪法》第5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4)不得参与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赌博、迷信等活动。(5)不得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
5.公务员不得有违反纪律的其他行为。
二、公务员如何对待上级错误的决定命令
(二)原则规定
《公务员法》第54条规定,公务员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 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
(三)例外规定
根据本条的例外规定,上级作出的决定或者命令如果不是一般的错误,而是明显违法,公务员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有权利也有义务不执行,公务员如果执行,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此处所称“明显违法”,是指具有普通理智和法律知识的公务员,都可以判断出上级决定或者命令的违法性。
此处所称“相应的”责任,是指公务员并非一概承担所有的责任,因为这里有上级决定或命令的介入,公务员是在执行上级的决定或命令,因此,应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判断公务员承担责任的范围与程度。
三、公务员违法违纪的法律后果
1.公务员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原则上应当给予处分。公务员的义务与纪律是对公务员的强制性要求,为了保证公务员遵守法定义务和纪律,国家对违法违纪的公务员规定了一定的法律后果,这种后果就是“处分”。违法违纪,既可以是积极的作为;也可以是消极的不作为,如玩忽职守,贻误工作。但纯粹的思想或者意识活动,不能构成违法违纪行为。
2.公务员虽有违纪行为,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免于处分。公务员有违法违纪行为的,有权机关应当给予其处分也即惩戒,但惩戒本身不是目的,而仅仅是一种教育公务员的手段,如果公务员违纪情节轻微,经批评教育后对错误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就可以免于处分。这体现了我国处分制度中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四、处分的种类
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可以将这六种处分划分为三类:
(一)精神惩罚
精神惩罚,也称申诫罚或声誉罚,其一般用于严重程度较低的违纪行为,主要是对公务员名誉的贬责,是有关机关向违纪者发出警戒,申明其有违纪行为,通过对其名誉、荣誉、信誉等施加影响,引起其精神上的警惕,使其不再违法违纪的惩罚形式。对公务员处分中的精神惩罚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记过与记大过则是我国所特有的处分形式。
(二)实质惩罚
我国处分制度中的实质惩罚,包括降级与撤职。降级是降低级别,根据人事部的有关规定,给予公务员降级处分,一般降低一个级别,如果本人级别为最低级的,可给予记大过处分。撤职是撤销职务,撤职后按降低一级以上职务另行确定职务,根据新任职务确定相应的级别和职务工资档次。本人职务为办事员的,可给予降级处分。
(三)开除
这是对违法违纪公务员最为严重的一种处分形式。对于严重违法违纪,不适宜继续担任公务员职务的,有关机关应给予其开除处分。给予公务员开除处分,自处分之日起,解除其与机关的人事关系。
五、公务员处分的合法要件与程序
(一)对公务员处分的合法要件
对公务员处分应当合法,具体来说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事实清楚;(2)证据确凿;(3)定性准确;(4)处理恰当;(5)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二)实施处分的程序
给予公务员处分的实施程序为:
1、调查。公务员的任免机关或纪检监察机关应组织人员调查公务员违纪的事实。
2、告知、陈述与申辩。调查工作结束后,应将调查认定的事实及拟给予处分的依据告知公务员本人。公务员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不得因为公务员进行陈述和申辩而加重处分。
3、作出处分决定。处分决定机关认为对公务员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作出处分决定。
4、书面通知。处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并由受处分的公务员签署意见,如果本人拒绝签署,可由单位写明情况。
六、处分期间及其后果
为了维护行政处分的严肃性,保证行政处分应有的效果,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除受警告以外的处分的,并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七、公务员处分的解除
(一)解除处分的条件
公务员受开除以外的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违纪行为的,处分期满后,由处分决定机关解除处分。具体而言,解除处分决定的条件有三个方面:(1)公务员所受的是开除以外的处分。(2)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3)没有再发生违纪行为。(4)处分期满。这一条件不是绝对的,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有特殊贡献的,可以提前解除处分。公务员在处分期限内如果没有改正错误的可以适当延长解除处分的期限。
公务员的法律责任
一、概念
法律责任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施违法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即因违法行为而在法律上受到的相应制裁。法律责任从性质上说可分为三种: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二、对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后的从业限制
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后有违反前款规定行为的,由其原所在机关的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该人员从业期间的违法所得,责令接收单位将该人员予以清退,并根据情节轻重,对接收单位处以被处罚人员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1.适用对象
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其离职后的从业活动须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于公务员因其他情形,如被辞退、被开除而离职的,本法未作规定。这主要是考虑到被辞退和被开除的人员,已经失去了良好的个人声誉,其离职后即使到与其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组织任职或者从事营利性活动,也难以在其原所在机关“发挥作用”,因此本法未作规定。
2.适用时间
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其从业活动受到限制。超过法律规定期限的,公务员的从业不再受到限制。
3.适用的行为
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4.对违反本条规定行为的制裁
对于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后的情况,其原所在机关应当做好了解和相关的跟进、调查工作。如果发现其有上述违反本法规定的情形,应当及时向其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公务员主管部门有权责令离职公务员改正其违法行为。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后违反规定从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于有上述违法行为的人员,给予罚款的行政处罚,即没收其从业期间的全部收人。对于接收单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其将离职公务员予以清退,并根据情节轻重处以被处罚人员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公务员法简答题
1、在我国同时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称作是公务员? 答:(1)依法履行公职。这是从职能上对公务员规定的条件,也是公务员最本质的特征。按照这个条件,公务员必须是依照宪法、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他们承担国家和社会 事务管理等职能,通过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为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服务,通常也称之为“人民公仆”。(2)纳入国家行政编制。行政编制的使用与国家的政治活动密切相关,与国家行政预算有直接关系。公务员作为依法履行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等职能的人员,纳入国家行政编制。(3)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也即“吃皇粮”,由国家财政供养。
2、我国传统干部管理制度有哪些弊端? 答:(1)管理对象庞杂,“国家干部”概念模糊,缺乏科学分类;(2)管理方式陈旧单一,严重阻碍人才成长;(3)管理权限过分集中,责权分离,管人和管事相脱节;(4)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缺乏法制,主观随意性大。
3、实践中,认定公务员公务行为的标准有哪些? 答:(1)职权标准。即机关工作人员根据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实施的行为属公务行为。(2)时空标准。即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时间、地域范围内实施的行为通常都认定为公务行为。(3)身份标准。即在通常情况下,凡以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和名义实施的行为都是执行公务的行为。(4)目的标准。机关工作人员为了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维护公共利益而做出的行为,通常都认定为公务行为。
4、如何理解“公务员应当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答:(1)公务员服从的决定与命令应是上级作出的。上级包括直接上级和间接上级,直接上级是指直接具有领导权、指挥权与主管权的上级,间接上级是指除直接上级以外的具有领导权、指挥权或监督权的上级。(2)公务员服从和执行的是上级作出的决定与命令。所谓决定和命令是指上级作出的下级公务员必须做出一定行为或者不得做出某种行为的指令
(3)公务员服从与执行的上级的决定与命令应是依法作出的。首先,该决定与命令的内容应是合法的。该决定与命令应在上级的权限范围之内;该决定与命令应与上级的职务有关;该决定与命令不属于法律所禁止之事项。其次,上级作出的决定与命令必须是依照法定的程序作出的。(4)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5、怎样理解公务员权利的含义? 答: 公务员的权利指的是国家法律基于公务员的职责和身份,对公务员有资格享受某种权益,有权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以及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其含义是:(1)公务员的权利以其身份为前提;(2)国家规定公务员的权利,是为了使公务员有效地行使职权,执行公务;(3)公务员权利的具体内容,就是公务员在履行公职的过程中,公务员本人可以做出一定的行为,可以要求他人做出或者不做出一定的行为;(4)公务员权利的具体内容由国家明文规定,公务员权利的行使也是由国家法律加以保障的。
6.公务员义务与权利基本特点是什么?答:从公务员义务和权利的产生过程可以看也,权利与义务这对范畴是一种多方面,多层次并具有多项意义的有机体。相对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具有自身的特点。㈠同一性 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公务员的权利是履行职责、执行公务的合法权益和法定手段,是与所承担的职责相一致的权利。公务员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也必须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公务员既不能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能只要求其承担义务而不赋予应有的权利。㈡平等性。我们所说的公务员权利与义务平等,是指在义务的履行和权利的行使过程中,①公务员在守法上是平等的公务员既要尽应尽的义务,也要享有应有的权利,而不论职位高低。②就法律的监督来说,公务员人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对任何机关及其领导人的违法侵权行为予以检举、揭发、控告。③国家机关在适用或执行法律时,也应该平等,就是说,对所有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要平等地予以保护,不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对有些公务员加以保护,对有些公务员不予保护或保护不力,另一方面,对所有公务员的违法或犯罪活动,也要平等地追究其法律责任,依法予以同样的制裁。㈢法制性。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与一般的组织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相区别的显著特征是其具有明显的法制性。公民、团体和一般社会组织的某些权利与义务,由于不与国家权力的行使相联系,因而不一定由国家法律关系来确认和维护,而是靠组织和团体的规章制度或成员间的相互默契来确认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而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是调整公务员与国家、社会、公民之间以及公务员相互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根据宪法确定的原则和精神,在国家的公务员法律和管理条例中具体规定,使公务员的行为意图和行为方式有效地控制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其行为结果构成实现国家管理目标的组成部分。㈣强制性。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是公务员代表国家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表现形式,表现在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中,其职务上的权力具有国家行政权力的特性,有国家强制力作后盾,并由国家的法制加经保障,其合法行为具有国家强制性,有关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都必须执行。而公务员在职务上的义务。主要是履行国家管理而进行的各种相应的活动,这些活动对公务员具有约束力,同样具有强制性的特点。㈤不可放弃性。公务员享有的权利和拥有的宗室条件和合法手段,一般都不得放弃。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不单纯是个人的权利与义务,而带有国家职能的属性,是属于职务上的权利和履行职务必须承担的义务,放弃这种职务上的权利与义务,就会有害于职务上的执行,是不尽职的表现。严重者将导致失职和渎职行为的产生。公务员权利与义务不能放弃的牲,意味着公务员必须尽责尽职地工作,全心全意地为国家效力。
7、我国的公务员拥有的哪些权利
答:⑴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⑵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⑶获得工资 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⑷参加培训;⑸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⑹提出申诉和控告;⑺申请辞职;⑻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法律规定的一般公民的权利,一部分是法律特别规定的机关工作人员应享有的权利。
8、国外公务员义务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㈠政治权利方面;①信仰自由和议论自由的权利②政治平等的权利;③申诉控告的权利;㈡经济权利方面;①职业保障权;②劳动工资、津贴、福利保险等权利;③退休的权利;④辞职的权利;⑤假期(年度假、事假、病假和产假)和健康卫生及生命安全等方面的权利;㈢文化教育的权利;
9、我国公务员义务的基本内容?
答:义务内容:
1、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2、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7、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8、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9、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10.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有何特点?答:职位分类作为一种现代人事分类制度,具有五个特点:①遵循“因事择人”的原则,分类的对象是职位而不是职位上的人。②依据的基本标准要素是该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③职位分类不是解决某职位该干什么,而是通过分析与评价达到分类管理的目的。④职位分类旨在通过科学分类来提高公务员管理的水平。⑤职位分类随着职位结构和组织职能、职位工作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11、我国公务员领导职务由哪些职务层次构成?答:公务员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12.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序列由哪些职务层次构成?与领导职务序列有何对应关系?答: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序列的职务层次分为: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调研员、助理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非领导职务与领导职务序列具有对应关系:巡视员对应厅局级正职、助理巡视员对应厅局级副职、调研员对应县处级正职、助理调研员对应县处级副职、主任科员对应乡科级正职、副主任科员对应乡科级副职。我国还规定了非领导职务层次与领导职务层次对应的最高上限,“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13、我国如何划分公务员的级别?答:①我国公务员的级别一共有27级,最高为1级,最低为27级。②在我国,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一职数级,上下交叉”。职务与级别相对独立但不是完全分离。职务与级别是确定公务员待遇的两个基本要素,级别与职务“一职数级,上下交叉”,即一个职务对应一个级别范围。③我国公务员级别划分“向基层倾斜”,也就是说,越是基层的职务,对应的级别越多,越是高层的职务,对应的级别越少。如国家正职仅1个,办事员和科员职务对应的级别最多,都分别对应了9个级别,这是因为基层公务员职务晋升台阶相对较少,职业发展空间相对较小,为此应在级别设置中给基层公务员更多发展的机会,体现在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上,职务层次越低,与级别的交叉对应幅度越大,使得基层公务员有更多晋升级别的机会,对基层公务员的激励效果会越明显。
14、如何理解公务员录用的适用范围和具体适用对象。答:适用范围:从职务性质、职务层次上确定考试录用的适用范围⑴职务性质,我国公务员的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录用的适用范围首先应当限于担任非领导职务的人员;⑵职务层次,录用的适用范围应当界定在党政领导干部之外,也就是主任科员以下职务层次的人员。
适用对象:是指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包括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和主任科员四个职务层次。“其它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是适应职位分类制度而确定的,包括担任专业技术类、执法类等职务序列中相当于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
15、我国公务员年度考核结果分为哪些等次?答:①我国公务员年度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②优秀是指公务员在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都表现出色,成绩显著。③称职是指公务员在德、能、勤、绩等方面都达到任职要求,能完成工作任务。④基本称职是指公务员在德、能、勤、绩等方面基本上能达到任职要求,能较好完成工作任务。⑤不称职是指公务员在政策水平、工作能力方面达不到任职要求,组织纪律性差,缺乏工作责任心,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16.我国公务员考核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答: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建立以来,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考核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②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③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17、公务员培训有哪些种类?答:公务员培训的种类分为四种类型:⑴对新录用的人员的培训,也称初任培训;⑵对晋升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培训,即任职培训;⑶根据专项工作需要进行的专门业务培训;⑷对全体公务员进行的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在职培训;
18、公务员职务任免主要有哪几种类型?答:按照我国现行的任用制度,我国的公务员职务任免主要包括三种类型: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①选任制,就是按照法律和有关章程规定由法定选举人投票,经多数来确定公务员任职或免职的任用方式。②委任制,是由任免机关按照公务员管理权限直接委派其辅助人员或是执行人员担任一定公务员职务或是免去其现任职务的用人方式。③聘任制,是指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通过聘用合同任用与管理工作人员的方式。
19、公务员晋升职务的方式有哪些?答: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逐级晋升。特别优秀的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按照规定破格或者越一级晋升职务。”①逐级晋升,是指按照规定的公务员职务序列由下至上提升职务。②破格晋升,是指对特别优秀的公务员或工作特殊需要的,在晋升时适当放宽资格方面的要求。③越级晋升,是指对特别优秀的公务员或工作特殊需要的,按照规定的公务员职务序列顺序跨越一个职务层次晋升职务。
20、公务员晋升职务领导的程序是什么?答: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应按照下列程序办理:①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②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任职建议方案,并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酝酿;③按照管理权限讨论决定;④按照规定履行任职手续。
21、公务员降职与行政处分有何区别?答:在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中,降职不是行政处分,而是一种公务员任用行为,是一种人才资源调配手段,目的是为了合理使用公务员,为机关的各个职位选择配备的人选,它与行政处分的区别在于①目的不同。惩戒是通过惩处来规范公务员行为,降职是为职位选择适宜人选从而保证机关效率。②原因不同。惩处的原因是有违法违纪行为,降职的原因是公务员不称职。③实施的后果不同。处分期间的某些权利如晋升级别等受限制,而降职则不受影响。
22、简述公务员奖励的含义、特点和作用。答:公务员奖励制度,是指机关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有关章程的规定,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工作业绩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给予一定荣誉或者物质利益以示鼓励的制度
公务员奖励的特点体现在:①公务员奖励的主体是公务员所在的各类机关。②奖励的对象是公务员个人或公务员集体。③奖励的条件是工作上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或有其他突出事迹。
公务员奖励的作用体现在:①激励作用。奖励的功能就在于激励,通过精神的、物质的奖励形式,使公务员获得豉励,激发其继续努力工作的热情,从而产生创造更大业绩的内在驱动力。②示范作用。通过奖励公务员,树立优秀公务员典范,获奖的公务员成为其他公务员效仿的对象,因此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③竞争作用。奖励对取得突出贡献或者有突出业绩的公务员是褒奖和激励,对没有获奖励的公务是一种鞭策和引导,有得于形成争当先进的工作氛围和竞争机制,推进组织工作效率的提高。
23、公务员奖励的原则是什么 答:⑴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⑵个人奖励与集体奖励并重的原则;⑶定期奖励和及时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公务员奖励条件有哪些?
答:公务员奖励的条件:公务员法对公务员奖励条件的规定采取概括性规定与具体列举性规定相结合的方式。公务员奖励条件的概括性规定是:工作上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公务员奖励的具体条件,包括以下十种情形:(1)忠于职守,积极工作,成绩显著的。(2)遵守纪律,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办事公道,模范作用突出的。(3)在工作中有发明创造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4)为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突出贡献的。(5)爱护公共财产,节约国家资财有突出成绩的。(6)防止或者消除事故有功,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7)在抢险、救灾等特定环境中奋不顾身,做出贡献的。(8)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有功绩的。
24、简述公务员奖励的类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答:我国公务员奖励的类型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②公务员五种奖励的关系:①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是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后一种比前一种的奖励级别更高,奖励强度更大,相应的奖励待遇也更好。②公务员奖励的每种奖励都可以单独使用;③同一机关不能同时给同一对象两种以上的奖励;④不同机关可以同时给同一名公务员授予两种以上的奖励;⑤同一机关在不同的时间也可以授予同一公务员两种(次)以上的奖励。
25、公务员处分的后果是什么?答:
1、受警告处分的,在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但可以晋升工资档次。参加当年的年度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级别,而且也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处分的公务员应当参加当年的年度考核,但不确定等次;受到撤职处分的,应当降低职务层次,重新确定职务,并按照新任职确定相应的级别,在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而且也不可以晋升工资档次,受处分的公务员应当参加当年的年度考核,但不确定等次;受开除处分法律后果有(1)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解除其与单位的人事关系,并 不得被再次录用为公务员。公务员人事关系解除后,不再负有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责任,也不再享有公务员的各项权利,退出公务员系统。(2)不得被再次录为公务员。
26、公务员处分的原则有哪些?答:①事实清楚;是指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有关情况必须清楚,这是对违纪行为正确性量纪的客观基础。②证据确凿;指据以认定违纪行为和给予违纪行为人处分的证据必须是能够充分证明违纪行为的存在以及违纪行为的性质、程度的,对不能够充分证明违纪行的客观情况的证据则不能采信。③定性准确;指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对违纪人员或者违纪单位所犯错误事实的性质的认定确凿无疑。④处理恰当;指根据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对错误的认识和态度、一贯工作表现等,依法给予违纪行为人恰当的处理,轻重适度,不枉不纵。⑤程序合法;指调查处理违纪行为的整个过程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程序不合法也会使处分无效。⑥手续完备;指违纪行为查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书面材料要完整、全面和准确,这其实是程序合法的具体要求。
27、回避与交流两者存在哪些明显的区别?答: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两者的目的不同。交流的目的主要是加强对公务员的培养使用,回避主要是防止公务员利用职权谋私利。②涉及的范围不同。交流涉及人员多,而回避涉及的人员很少。③管理的方式不同。交流是非强制性而比较灵活,而回避是强制性的。
28、简述公务员交流制度的原则和作用。
答:实施公务员交流制度中应坚持的原则:⑴合法性与合理性兼顾的原则。⑵优化配置与适才适用的原则。⑶严格管理权限与个人服从组织原则。交流制度在整个公务员管理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⑴促进公务员的培养锻炼,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的作用。⑵有助于实行公务员回避制度,促进廉政建设的作用
29、简述转任区别于调任和挂职锻炼的特征体现在哪里; 答:⑴转任只限于行政机关系统内部,是在机关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不同职位之间的交流,可以是同一部门、地区,也可以是不同部门、地区,与调任这种形式有明显的区别。⑵转任作为公务员的内容内部,虽然不涉及身份的变动,但人事管理关系必须转移,这是与挂职锻炼的本质区别。
30、简述公务员回避的种类?答:公务员回避包括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三种类型;①任职回避,是指对有特定亲属关系的公务员,在担任某些关系密切的职务方面作出的限制。②地域回避,是指为了避免亲属关系、宗族关系等影响公务员公正履行职务而对公务员在亲属比较集中的地域担任某些职务作出的限制。③公务回避,是指遇到涉及公务员厉害关系等法定情形时,为避免影响公务员公正履行职责而对其执行相关公务作出的限制。公务回避是一种防范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因私情而不能(公正履行职责)而采取的带有强制性的措施。
31、国家如何保障公务员工资、福利与保险?答;国家是通过以下三个原则来保障公务员工资、福利与保险的:①工资、福利与保险法定原则;公务员的工资、福利、保险政策由国家法律法规直接规定,任何机构不得擅自违反规定。②按时足额发放原则。公务员法明确规定,不得摔跟头或者拖欠公务员工资,强调公务员的权利应受到法律保护。③财政保障原则。公务员制度规定,公务员的工资、福利、保险、退休金及录用、培训、奖励、辞退等所需经费,均由各级财政负担。
32、公务员工资制度贯彻哪些基本原则?答:①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遵循的首要原则,作为社会主义分配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公务员分配制度必须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②体现工作职责、工作能力、工作实绩、资历等因素:即贯彻了按劳分配的原则,又体现了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要求,体现了公务员个人劳动贡献的大小。③保持不同职务、级别之间合理的工资差距:职务、级别体现了公务员劳动贡献的差别,是按劳分配的依据,此外也体现了工资的浩大和导向功能。
33、公务员的工资由哪些部分构成?答:我国公务员工资由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奖金构成。①基本工资是公务员工资最主要部分,包括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②津贴是对公务员在特殊劳动条件下或工作环境下付出额外劳动消耗和生活费支出所给予的适当补偿,主要包括地区津贴和岗位津贴。③补贴是国家为提高公务员的改革承受力的弥补。④奖金是对劳动者超额劳动或显著成绩的物质奖励,是作为工资补充的劳动报酬形式。
34、公务员可以享受哪些福利待遇?答:㈠福利设施;包括生活福利设施和文体福利设施。生活福利设施是为满足公务员共同需要、减轻公务员的家务劳动、方便生活而建立的集体福利设施,文体福利设施是为满足公务员文化生活需要,提高其身体、文化素质而建立的集体文体设施。㈡福利补贴;为满足公务员的不同需要,减轻其生活负担,国家还设立了福利补贴制度。包括福利费、上下班交通补贴、防暑降温费、洗理费等;⑴福利费,即公务员的生活困难补助,是为了解决公务员生活困难问题而建立的一种专项费用。分为定期补助和临时补助两种;⑵取暖费,取暖补贴的发放对象是居住在没有暖气设备宿舍的职工,我国实行冬季取暖补贴的地区是秦岭淮河以北地区。㈢工时制度,公务员制度规定实行工时制度,包括公务员在内的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每日工作8小时,第周工作五天共40小时,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公务员工作时间的,应该安排补休。
35、公务员可以享受哪些休假待遇?答: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休假,公务员现行的休假有法定节假日、年休假、探亲假、产假、婚(丧)假、病事假等。①法定节假日。我国每年的法定节假日包括:新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属于部分人民的节日有“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②年休假。累计工作已满一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 为5天,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为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为15天。休假期间,工资、福利待遇照发。③探亲假。公务员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未婚公务员探望父母假期为20天。④其他假期待遇,如产假、婚(丧)假、病事假等。
36、公务员辞职具有哪些特点?答:①辞职是法律赋予公务员的一项基本权利。②公务员辞职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定程序。③辞去公职的会务员主体受一定的法律限制。④辞去公职的公务员享有法定待遇。
37、我国公务员辞职的条件有哪些?答:①肯定性条件,就是公务员不愿意或不适宜在机关工作。②限制性条件,下列五种情形不得辞职:未满国家规定最低服务年限;在涉及国家秘密等职务任职或离开该职不满脱密期限的;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且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正在接受审查,或涉嫌犯罪而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职的情形。
38、什么情况下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引咎辞职?答:⑴因工作失职,引发严重的群体性事件,或者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的。⑵决策严重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恶劣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的。⑶在抗灾救灾、防治疫情等方面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的。⑷在安全生产方面严重失职,连续或者多次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或者发生特别重大责任事故,负主要领导责任、重要领导责任的;⑸在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社会管理等方面监督严重失职,连续或者多次发生重大事故、重大案件,造成巨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的。⑹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工作条例》不力,造成用人严重失察、失误、影响恶劣,负主要领导责任的。⑺疏于管理监督,致使班子成员或者下属连续或多次出现严重违纪违法行为,造成恶劣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的。⑻对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严重违纪违法知情不管,造成恶劣影响的;⑼有其他应当引咎辞职情形的。
39、在什么情况下不得辞退公务员?
答:我国的公务员法规定了四种不得辞退的情形:⑴因公致辞残,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⑵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⑶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⑷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退的情形;
40、公务员退休的条件有哪些?答:㈠强制退休的条件是①公务员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②完全丧失工作能力;㈡自愿退休的条件是:①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②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③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
41、公务员申诉具有哪些特点?
答:①申诉必须由公务员本人提出。②申诉的对象局限于涉及公务员本人权益的人事处理决定。③申诉的原因是公务员认为人事处理决定违法或不当且损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④公务员申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2、公务员控告具有哪些特点?答:①控告必须由公务员本人提出。②控告的原因是公务员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不法损害,要求对责任人进行惩处。③控告的对象是特定的,即公务员所在的机关及其领导人员。④受理公务员控告的机关,可以是上级机关,也可以是有关的专门机关如行政监察机关。
43、试比较公务员申诉与控告制度的意义答:①保障了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的实现。公务员的申诉、控告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申诉、控告权利的具体化。当公务员的合法权益遭到非法或不当侵害时,公务员有权向公务员主管机关或其他法定受理机关提出申诉和控告,有权要求变更或撤销原处理决定,赔偿损失,以及惩处责任人。②促进了机关体系内部监督机制的健全。建立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确立公务员的申诉、控告权利,不公是保证公务员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的有力手段,而且是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管理衽监督的生要措施,有得相关机关工作的法制化。③保障了公务员的基本权利的实现。公务员申诉控告的直接意义在于,当公务员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后,能够依法要求纠正并得到补偿。④保证了公务员制度的实施。建立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有利于公正、及时地处理公务员的申诉、控告案件,使公务员申诉、控告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也促使公务员所在机关严格执行公务员制度。
44、试述设定公务员离职后任职、从业回避规定的行为有哪些?答:⑴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包括辞去公职和退休)后三年内,到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组织任职,而且后者接纳其担任了一定的职务;⑵原来不是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包括辞职和退休)后两年内,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组织任职,而且后者接纳其担任了一定的职务;⑶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从事了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45.公务员退休的方式(种类)和条件有哪些?答:①退休方式一般包括自愿退休和强制退休两种。②退休条件主要包括年龄和工龄两个方面。我国公务员制度规定公务员应当退休的条件有两种:一是年龄条件,即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二是身体条件,即丧失工作能力的。凡是符合这两种条件之一的公务员都必须退休。并享受规定的退休待遇。我国务员制度对公务员自愿退休的条件规定:
(一)是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二)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本人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退休。46.成为一名公务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 年满十八周岁。3.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 具有良好的品行。5. 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6. 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7. 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47.简述公务员管理的原则。
答:公务员法总则中规定的公务员管理原则是:公平、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原则;分类管理原则;依法管理及公务员依法履行职务行为受法律保护的原则。48.我国公务员制度中的级别制度的功能是什么?并请你解释什么叫“一职数级,上下交叉” 答:⑴级别是确定工资及其他待遇的重要依据⑵级别是平衡比较各类职务序列的标尺。
“一职数级,上下交叉”是指职务与级别相对独立,但并不是完全分离,即一个职务对应一个级别范围。例如:在我国27级级别层次中,县处级正职对应着7个级别,国家级副职对应着3个级别。反过来,一个级别上也有不同的职务分布,例如,在第十级上,对应着综合管理类职位中的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和厅局级副职等3个职务等次。这种职务与级别交叉对应的关系既不单纯重视考虑职位因素,又不只是偏重品位因素,而是充分体现职位与品位相结合的原则,符合级别的功能定位,也符合我国的工资制度。
49.任职试用期制度的涵义与意义是什么?答:任职试用期制,是指对已经通过任用程序确定了晋升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实行试用期,试用期满经考核胜任者正式任职,不胜任者解除试任职务的人事管理制度。
意义:任职试用期制度,可以在较长时间的实际工作中,更全面、更客观地考察干部,延长考察期,拓展考察面,有利于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准确性。通过实行任职试用期制度,使干部在一定的期限内任职试用,对在试用期间或试用期满经考核不合格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把不胜任工作的干部在任职初期就及时调整下来,有利于促进干部能上能下。50. 当前我国公务员培训的主要机构有哪些?
答:有三类:一类是中共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二是地方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以及若干在各地建立的公务员培训基地;三是其他培训机构,主要包括各部门管理干部学院以及承担部分公务员培训任务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
51.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具备哪些条件和资格?答: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
52. 论述实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重要意义。答:
(一)考试录用制度有利于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建设。
(二)考试录用制度有利于德才兼备原则的贯彻落实。
(三)考试录用制度有利于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和公开监督的用人机制。
(四)考试录用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五)考试录用制度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制度的变革。
53.请你具体谈谈对公务员职务聘任的理解,并结合实际谈公务员职务聘任的作用。答:职位聘任,要明确以下几点:①是聘任制的主体是机关与公务员。②是机关聘任公务员应当签订聘任合同。③是聘任制是一种任职方式。
聘任作用:①实行聘任制有利于健全公务员用人机制、增强公务员制度的生机和活力。②实行聘任制有利于满足机关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适应行政管理发展的新要求。③聘任制引进人才也有利于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提高公务员队伍专业化水平。④实行聘任制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
54. 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⑴按劳分配原则⑵体现工作职责、工作能力、工作实绩、资历等因素⑶保持不同职务、级别之间合理的工资差距
55.辞去领导职务的特征与意义是什么? 答:特征:
1、辞去领导职务的形式是多样的。
2、辞去领导职务的主体是特定的。意义:①、有利于推动领导人员的能上能下。②有利于加强对担任领导职务公务员的监督约束。③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56. 试论述公务员申诉与控告的关系。答:相同点:(1)申诉、控告的主体是公务员法律确定的公务员,公务员是具有特殊身份的公民,它享有一般公民没有的法定公务员权利,并履行公务员的义务。(2)申诉、控告的对象是公务员法规定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3)申诉、控告的客体是公务员所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公务员特有的权利和利益的违法或者不当行为,即只限直接侵犯公务员个人与其公务员身份有关的那部分权利,属于机关内部的管理行为。区别:(1)起因不同。(2)前提条件不同(3)目的不同(4)受理机关不同(5)功能不同 57. 什么是公务员引咎辞职制度?确立引咎辞职制度有何重要意义?
答:含义:引咎辞职是指公务员中的领导成员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件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再担任现职,由本人主动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
意义:引咎辞职制度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我们的党是一个负责任的党,我们的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党和政府对人民负责,必须通过公务员特别是担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对工作负责来体现和落实。每个领导成员都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勉尽责,一旦出现失误,就应当勇于承担责任,主动进行自我追究。引咎辞职的特别之处是由领导成员个人自动提出辞职,是否提出辞职取决于其政治觉悟、道德观念和自律意识。58. 如何完善公务员保险制度? 答: 存在问题:(1)公务员保险制度不健全,退休、工伤、失业保险尚未建立起来。(2)公务员保险制度缺乏规范性。(3)公务员保险基金运作流程不科学。(4)公务员保险国家投入过高,社会化程度过低。
改革方向:首先,要健全公务员保险制度的内容。其次,提高公务员保险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程度。再次,完善公务员保险基金的运营和监 59.公务员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制度有哪些规定? 答:竞争上岗与公开选拔是我国选拔作用公务员的重要方式,也是公务员职务晋升的重要途径。⑴竞争上岗:①适用范围:从职务层次看,竞争上岗适用于司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②程序:A制定并公布实施方案;B报名与资格审查;C笔试、面试;D民主测评、组织考察;E党委(党组)讨论决定;F办理任职手续。⑵公开选拔:①适用范围:从职务层次看,公开选拔适用于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②程序:A发布公告;B报名与资格审查;C统一考试;D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人选方案;E党委(党组)讨论决定;F办理任职手续。⑶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的公开选拔。
60.西方国家公务员管理的原则。答:①政治中立原则。②分类管理原则。③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④功绩制原则。⑤保障公务员权益原则。
61.公务员交流的法定形式有哪些?
答:①调任,是指公务员队伍以外的工作人员调入有关机关担任公务员领导职务或者助理调研员以上的非领导职务,以及公务员调出机关任其他公职。②转任,是指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其他正当理由在机关内的平级调动,既包括跨地区、跨部门的调动,也包括在同一部门内不同职位之间进行的转换任职。③挂职锻炼,是指公务员任职机关有计划地选派在职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基层机关或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担任职务,在实际工作中接受锻炼,增长才干。
62.地域回避的范围和对象是什么?答:①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②《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担任县(市)委书记、县(市)长职务以及县(市)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地任职。63.在什么情况下机关可以辞退公务员?
答:①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②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③因所在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④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机关工作,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⑤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
64.公务员转任的含义与特点是什么?
答:①公务员转任,是指国家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在国家行政机关系统内跨地区、跨部门的调动,或者在同一部门的不同职位之间进行的转换任职。②与调任相比,转任的最大特点是,它是公务员在行政机关系统内部门转换职位任职。
65.建立公务员调任制度的目的与意义?答:共有三点:1.有利于国家剂人才余缺2.有利于各机关之间取长补短,提高工作效能3.有利于工作人员个人的发展、成长。
56.调任制度的特征?答:调任与转任、轮换、挂职锻炼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所涉及的范围较广,既包括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调出公务员对伍,也包括没有公务员身份的人进入公务员队伍。第二、调任的形式,具有调入调出两个途径。
66.挂职锻炼的对象、目的与意义?
答:①挂职锻炼的对象是从在职公务员中选派的,这就是说,并不是每一名公务员都要轮流去挂职锻炼,而只是其中一部分②行政机关选派公务员挂职锻炼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使化务员在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丰富经验,增长才干③规定挂职锻炼这种交流形式,对于培养、锻炼公务员,提高公务员队伍的全面素质,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通过选派公务员挂职锻炼还可以帮助基层开民肛作,密切上级机关与基层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加强信息交流和工作经验的交流。
67.公务员的挂职锻炼的特点。答:挂职锻炼是一种特殊交流形式,其特殊性表现在四个方面:1.不办理调动手续2.有时间性3.内外混合型交流形式4.单项性。
68.公务员回避的范围包括哪些内容?答:回避要求主要是对有某种亲属关系的公务员而言。回避制度只是针对公务员比较密切的亲属关系作出的限制规定。在公务员法规中对公务员的回避范围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回避范围主要是:1.夫妻关系2.直系血亲关系3.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4.近姻亲关系。69.建立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重大意义。
答:建立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重大意义是:①有利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回避制度在担任职务、任职地区和公务执行等方面,让公务员避开涉及本人及亲属利益的活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公务员利用职权为自己及亲属谋取利益的可能,对克服任人唯亲、结帮营私等不正之风,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积极作用。②有利于为公务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有利于公务员的个人成长。建立回避制度,就可以帮助公务员摆脱各种亲属关系的羁绊,使他们能够秉公办事,大胆工作,施展才干,既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又有利于维护政府机关的形象,也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③有利于加强机关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实行回避制度,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机关内由于亲属关系而形成的非组织活动,便于机关的管理,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70.试述公务回避制度的种类及其执行特点。
答:①任职回避,是指对有特定亲属关系的公务员,在担任某些关系密切的职务方面作出的限制。②地域回避,是指为了避免亲属关系、宗族关系等影响公务员公正履行职务而对公务员在亲属比较集中的地域担任某些职务作出的限制。③公务回避,是指遇到涉及公务员厉害关系等法定情形时,为避免影响公务员公正履行职责而对其执行相关公务作出的限制。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执行有两个特点:一是强制性,二是预防性。71.地域回避的范围和对象是什么?
答:①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②《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担任县(市)委书记、县(市)长职务以及县(市)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地任职。72.我国公务员职务任免制度的特点?
答:公务员职务任免与原有行政任免制度作比较具有的特点是:1.在任免对象上作了严格的区分,原有的行政任免制度包括政府组成人员和非政府组成人员,没有严格的区分。而公务员职务任免制度强调,公务员中的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免,根据宪法和组织法进行。公务员中的非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免,根据公务员条例和有关公务员法规进行。所以,我们所说的公务员职务任免制度,一般是指公务员中的非政府组成人员的职务任免制度。2.任免的对象更完整更全面,在原有的行政任免制度中,侧重于对领导职务的任免,对担任非行政职务的,则缺乏办理任免手续方面的严格的规定。公务员职务任免制度不仅要求要对担任领导职务的办理任免手续,而且对担任非领导职务的也必须办理任免手续。3.任免的内容上有所发展。我国公务员职务任免制度,对公务员的任用方式、兼职、最高任职年龄等问题作出了规定,这是原有的行政任免制度中没有的。73.职位分类制度的原则?
答:我国建立和推行职位分类制度应遵循的原则是:①兼顾原则。即实行职位分类,必须兼顾品位因素,二者不能完全脱节。②适用原则。即必须从实际出发,简便易行。③渐进原则。即必须循序渐进,逐步完善。④动态原则。即分类不能一成不变,要随着职位工作内容的变化而调整,以适应改革的需要。⑤法制原则。即有关职位分类的规范性文件应逐步形成正式法规,依法对职位及分类进行管理。74.建立职位分类制度的意义?
答:
1、职位分类为国家公务员的录用和晋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2、职位分类使国家公务员的考核有了客观标准
3、职位分类为公务员培训提供了科学依据
4、职位分类的建立机关工作责任制、克服官僚主义创造了条件
5、职位分类为公务员实行合理的职级工资制度奠定了基础
6、职位分类使政府机关的职位数目和工资标准有了确实的依据,有利于行政开支的预算约束和民主、公开监督
论述题
1.试述我国公务员的范围
答:㈠中国共产党机关工作人员。由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三部分组成①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纪检委的领导人员②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工作部门的工作人员③中央和地方各级纪检机关内设机构的工件人员④街道、乡、镇党委机关的工作人员。
㈡人大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①各级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人员②各级从大常委会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③各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办事机构的工作人员。①各级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人员;②各级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如办公厅、室、法制工作委员会等)的工作人员;③各级人民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
㈢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①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派出机构的工作人员③乡镇人民政府机关的工作的人员
㈣政协机关工作人员。包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委员会。①政协各级委员会的领导人员;②政协各级委员会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③政协专门委员会的办事机构的工作人员;
㈤审判机关工作人员。我国的审判机关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审判机关的下列人员是公务员: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审判辅助人员的行政管理人员。
㈥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
㈦民主党派机关工作人员。民主党派机关的下列人员是公务员:①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的领导人员②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的工作人员。此外,国家主席、副主席也属于公务员。
2.试述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答:答:要点:⑴坚持党管干部,反对“政治中立”,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公务员队伍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组织领导是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的组织保证。作为干部人事制度的公务员制度,必须全面贯彻和体现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坚 持党管干部原则,保证党组织领导的实现。⑵从实际出发确定公务员的范围。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共产党的机关和民主党派机关工作人员都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开支,人员均使用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负担工资福利。公务员包括政党机关工作人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
⑶不实行“两官分途”。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实行“两官分途”,就是把政务类公务员和事务类公务员分开,或称政务官和事务官。这适应西方国家多党争政的需要。而我国的党政干部根据管理体制可以分为党政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干部,不管哪种干部,都是人民公仆,都必须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在选拔和管理制度上也是一致的。所以我国没必要划分政务类公务员和事务类公务员,而可以根据所任职务,对公务员中的领导成员和非领导成员作出区分。公务员法既要规范非领导成员的管理,也要规范领导成员的管理。这一点,与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法不同,是我国公务制度的特点之一。
3.试述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答:
1、政治中立。西方国家既要坚持“政党轮流执政”又要避免“政党分赃”的腐败现象,因而特别强调业务类公务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必须忠于政府,不得带有党派倾向和其他政治倾向,不得参与党派活动。同时其管理也不受政党干预。
2、分类管理: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普遍实行两官分途。两官即政务类公务员和事务类公务员。
3、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是在公务员制度中落实宪法规定的公民权的基本要求。作为国家人事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公务员制度的各个环节上都体现了该原则。
4、功绩制:功绩制强调的是实实在在地工作成绩,而不是年资高低、亲疏关系、党派关系等其他因素,它要示必须按照公开考试的成绩录用公务员,必须按照工作的成绩提升公务员。
5、保障公务员权益:西方公务员制度都很重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公务员除享有一般公民的权利以外,不定期享有保障公务员身份的特殊权利,主要包括:就职平等权、合理报酬权、职业培训权、带薪休假权、辞职权、申诉权等。
4.规定公务员权利与义务的意义的什么答:公务员的义务权利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公务员实行管理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内容。用法律的形式对公务员的义务权利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并以国家法律保证其实现,对于国家行政权力的准确行使和国家公务的有效执行,促进政府机关的法制化管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1、我国公务员义务与权利的规定,有利于推进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建设;
2、我国公务员义务与权利的设定,是公务员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有效约束;
3、对公务员权利义务的确认,是公务员行使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有效保障;
4、对公务员义务权利的规定,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他们依法享有权利,自觉地履行义务
5、对公务员义务权利的规定,有利于对公务员的管理和监督,增强公务员管理工作及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体现公开性原则,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监督。
5.怎么理解“公务员应当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的命令”答:(1)公务员服从的决定与命令应是上级作出的。上级包括直接上级和间接上级,直接上级是指直接具有领导权、指挥权与主管权的上级,间接上级是指除直接上级以外的具有领导权、指挥权或监督权的上级。(2)公务员服从和执行的是上级作出的决定与命令。所谓决定和命令是指上级作出的下级公务员必须做出一定行为或者不得做出某种行为的指令(3)公务员服从与执行的上级的决定与命令应是依法作出的。首先,该决定与命令的内容应是合法的。该决定与命令应在上级的权限范围之内;该决定与命令应与上级的职务有关;该决定与命令不属于法律所禁止之事项。其次,上级作出的决定与命令必须是依照法定的程序作出的。(4)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6.比较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与品位分类制度的优缺点
答: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是两种基本的公务员分类方式,我国公务员法规定的分类制度就是一种以职位分类为主,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相结合的分类制度。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这两种分类方式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互有长短。
职位分类优点:
1、因事设人而避免了因人设事滥竽充数现象
2、可以使考试和考核标准客观,有得于事行其才;
3、便于实行公平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制订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
4、可以做到职责分明,减少不必要的推诿纠纷,有利于获得职位的最佳人选,解决机构重叠、层次过多、授权不清、人浮于事等问题,提高组织机构的科学化、系统化水平,使组织机构经常处于合理高效的状态。缺点:
1、灵活性差。职位分类较适用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和职位,而对高级行政职位、机密性职位,临时性职位和通用性较强的职位,则不太适用。
2、管理成本高,实施职位分类的程序烦琐复杂,考核方面过于注重公开化和量化指标,需要运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使人感到烦琐、死板、不易推行。
3、欠缺人性化,职位分类衙事不重人,强调“职位面前人人平等”,因此严格限制了每个职位的工作数量、质量、责任、严格限制了人员的升迁调转途径,有碍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流动,个人性不容易得到充分发挥。
品位分类优点:
1、结构富有弹性,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便于人事机构调整公务员的职务,所采用的级别随人走,免除了加职务变动和另有任命所带来的不安全感,能调动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个人的全面民展和人才流动。
2、它是建立在公务员应该是具有多方面知识的通才,而不需要很专门的知识这一认识基础上的,比较适用于担任领导责任的高级公务 员;
3、注重按行政首长和上级主管的意图行事,有利于集中统一地领导,树立行政权威,分配工作任务特别是临时性的任务指派也容易。缺点:
1、不注重对工作人员现有岗位设置是否进行调查分析,因人设岗,容易造成机构臃肿、职责不清、人浮于事的局面。
2、在人事管理中主观随意性比较大,没有统一,规范的要求;
3、过分重视学历、资历、身份等静态因素,不利于学历低、资历浅但能力强、水平高的人才脱颖而出。总之,品位分类制度在对公务员管理的规范性、效率性、公正性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
7.我国怎样划分公务员职位类别答:职位类别是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将公务员职位划分不同的类别进行管理的职位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已有的职位类别包括:①综合管理类职位,指机关中除行政执法类职位、专业技术职位以外的履行综合管理以及机关内部管理等职责的职位;②专业技术类职位,指机关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履行专业技术职责,为实施公共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技术手段保障的职位;③行政执法类职位,指行政机关中直接履行监管、处罚、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的职位;④法宫、检察宫类职位;⑤国务院设置的其他类别。公务员类别的划分应该根据公务员管理的实际需要而有所变化,公务员法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践的需要,单独增设新的类别,为进一步完善职位分类制度预留制度空间。8.论述确定和晋升公务员级别的依据答:确定公务员级别的总的原则是: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这就规定了公务员确定和晋升级别的四个依据:①职务。这里说的职务,不仅包括领导职务,还包括非领导职务;不仅包括综合管理类职务,而且包括专业技术类职务、行政执法类职务等多种职务。所任职务是确定公务员级别的一个基础性条件。②德才表现。这里所说的德才表现,反映公务员的素质,不仅包括思想品质,还包括能力才干。德才表现是确定公务员级别的重要依据,也是公务员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③工作实绩。主要是指工作完成的数量、质量以及社会效果。公务员的工作实绩是公务员德才在任职中的具体实现,是对公务员完成工作目标的客观评价。也是公务员年度考核的重点。④资历。包括学历、工龄与任职经历和年限等能反映资历的情况。确定级别时也是重要依据。以上四项既是确定级别的依据,又是级别晋升的依据。因此,晋升级别成为公务员职业发展的重要阶梯,这是级别功能的重要体现。
9.试述我国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及考核的重点
答:我国公务员考核内容应当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⑴德:包括政治思想表现、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 ⑵能:指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业务知识是指公务员的政策理论水平、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主要是指公务员运用马列著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⑶勤:指事业心、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勤奋精神;事业心就是看公务员是否敬重和热爱本职工作,是否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甘于奉献。工作态度主要看公务员工作是否积极主动,认真负责,能否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工作作风重点看公务员是否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勤奋精神重点看公务员是否善于开动脑筋,刻苦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为断开创工作新局面。⑷绩:工作实绩;即公务员完成任务目标和履行岗们职责过程中,通过所提出的工作思路,采取的措施、发挥的具体作用而取得的绩效等。⑸廉:廉洁自律情况;主要看公务员是否严格遵守党和国家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是否廉洁奉公,忠于职守,有无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等等;
我国公务员考核的重点:在全面考核公务员德能勤廉的基础上,着重考核工作实绩,并把工作实绩作为评价公务员的主要依据,这就是说,公务员考核的重点内容是就工作实绩。10.简述建立和实行公务员培训制度的目的。
答:公务员培训是指各机关根据经济、社会和行政管理的需要以及职位的要求,按照有关规定,对其所任用的公务员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政治和业务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和训练。
建立和实行公务员培训制度的目的在于:(1)使公务员获得履行职责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公务员履行职责,需要一定的知识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加快,对公务员知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培训可以帮助公务员获得和增长履行职责所需的知识和能力,适应和重新适应职位要求,“使人适事”,达到人和事的和谐、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2)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开发公务员的潜能,促进人才的成长;当今世界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无论是机关还是企业、事业单位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培训作为开发人才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促进机关多出人才,快出人才;(3)提高机关工作的效能,保证机关职能的实现。公务员的培训是保证和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训,不断提高公务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必然会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实现机关职能; 11.试述职务聘任的重要作用
答:①实行聘任制有利于健全公务员用人机制、增强公务员制度的生机和活力。这是从完善公务制度角度看聘任制的立法意义。我国现阶段的会务员管理,一方面要激发队伍的活力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又要稳定队伍,留住优秀人才,防止人才流失,聘任制可以作为公务员任用制的补充,打破比较单一的用人方式,拓宽选人,用的渠道,吸引多样的优秀人才,改善公务员队伍结构,保持机关与全社会各类人才的合理交流。体现公平、平等、竞争和择优的原则,增强我国公务员的生机和活力;②实行聘任制有利于满足机关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适应行政管理发展的新要求。这是从机关工作需要来看聘任制的立法意义。③聘任制引进人才也有利于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提高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实行聘任制,一方面可以增加进入公 务员队伍的渠道,即可以吸引多样化的高技术、高技能的人才,改装公务员队伍结构,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聘任制公务员的“鲇鱼效应”,激活公务员队伍,为机关创造有序的人才竞争环境,引导公务员合理流动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④实行聘任制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对于一些社会通用性较强的事务性、辅助性工作,随时从社会上直接招聘人员来做。成本比较低,且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灵活增减,因此,可以降低行政成本。12.试述实行公务员降职制度的现实意义 答:实行公务员降职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果,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1)从识人用人角度来看,准确地“识事”和“识人”是相对的,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往往不能准确地根据职位来选拔对象,也就是匹配程度有限,这就要求在公务员职务管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公务员职务,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2)从职位要求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各种领导职位对公务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客观上就存在公务员素质同领导职位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有针对性对公务员职务进行调整也是必不可少的。(3)从公务员个人角度来看,公务员自身素质和能力处于发展变化之中。降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公务员的本身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的。(4)实践上来看,我国公务员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到“官本位”等思想的影响,领导能上不能下问题严重,公务员一旦升职,干好干坏一个样,挫伤了公务员的积极性,削弱了公务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实行公务员降职制度,及时调整不称职人员,疏通公务员队伍能上能下的渠道,对促进公务员队伍人尽其才,增强生机和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13.公务员纪律分为哪几种类型?具体有哪些规定
答:公务员纪律的内容,概括起来,可分为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廉政纪律和遵守社会公德方面的要求。㈠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就是公务员在政治方面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定。①不得散布有损于政府声誉的言论,②不得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③不得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政府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④不得组织或参加罢工。㈡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就是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①不得玩忽职守,贻误工作②不得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③不得压制批评、打击报复④不得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⑤不得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⑥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⑦不得在对外交往中有损国家荣誉和利益⑧旷工或者因工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㈢违反廉政纪律的行为:廉政纪律是指公务员在廉洁 廉洁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加强廉政建设,是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是由我国行政机关的性质决定的,是公务员起码的行为准则。①不得贪污、行贿、受贿,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和他人谋取私利②不得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国家资财③不得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得性组织中兼任职务。㈣违反道德纪律的行为:道德纪律是公务员作为公职人员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共道德。①不得参与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赌博、迷信等活动。②不得违反道德、社会公德。
14.试述公务处分的种类
答:公务员制度规定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种处分种类。①警告。警告是一种警戒性的纪律制裁方式,也是最轻的一种制裁方式,是指公务员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违纪,应当予以及时纠正和警示。②记过。记过是警戒性的纪律制裁方式,是“登记过失”的意思。③记大过。记大过也是警戒性的纪律制裁方式,但比记过在量纪标准上要重。④降级。降级是指降低公务员工资级别的纪律制裁方式,是实质性的制裁方式。⑤撤职。撤职是指撤销公务员现任职务的纪律制裁方式。受撤职处分的,应另行确定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⑥开除。开除是解除被处分公务员与机关的人事关系的纪律制裁方式,是公务员处分的最高形式,也是最为严厉的制裁方式。
15.公务员处分过程应遵守什么原则:答: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㈠事实清楚是指违纪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动机、止的、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有关情况必须清楚,这是对违纪行为正确定性量纪的客观基础。
㈡证据确凿是指据以认定违纪行为和给予违纪行为人处分的证据必须是能够充公证明违纪和为的存在及违纪行为的性质、程度的,对不能够充分证明违纪行为客观情况的证据则不能采信,证据确凿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①证据必须真实 ②证据必须与违纪行为有内在的联系③ 证据必须充分 ④证据之间不能有矛盾
㈢定性准确是指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对违纪人员或者违纪单位所犯错误事实的性质的认定确凿无疑,准确地判定案件的性质,是正确处理违纪行为的重要前提。必须要有正确认定行为性质的标准。
㈣处理恰当是指根据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对错误的认识和态度、一贯工作表现等,依法给予违纪行为人恰当的处理、轻重适度,不枉不纵。
㈤程序合法是批调查处理违纪行为的整个过程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程序不合法也会使处分无效。㈥手续完备是化违纪行为查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书面材料要完整、全面和准确,这其实是程序合法的具体要求。16.怎样解除公务员处分(公务员解除处分有什么规定)
答:解除处分是由作出公务员处分决定的梯状对处分期间确有悔改表现的公务员给予解除处分的决定。(1)解除处分的条件:①受到撤职处分以下处分的才能予以解除,受到开除处分的不适用解除处分;②处分期间届满;③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④没有在处分期间发生违纪行为。(2)解除处分的机关:作出该处分决定的机关。(3)解除处分的程序:公务员处分期间届满时,由受处分的公务员在单位根据受处分者在处分期 间的悔改表现,和向作出处分决定的机关提出申请;原 处分机关经过考察认为受处分的公务员符合解除处分条件的,做出解除处分的决定;(4)解除处分的影响:解除处分后,受处分的公务员的晋职、晋级和晋升工资档次不再受此次处分的影响。但受降级、撤职处分的不能认为是回复其在受处分前的级别或职务。
17.试述公务员交流制度的作用答:交流制度在整个公务员管理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促进公务员的境况锻炼,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的作用。通过实施公务员交流制度,既可在全国范围调配高层次公务员,实现以强扶弱,又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公务员队伍和领导班子中存在的结构不合理、内部不团结和近亲繁殖等弊端,实现组织和个人价值最大化。还可以为公务员提供多岗位的锻炼机会,促进年轻公务员的快速成长。②有助于实行公务员回避制度,促进廉政建设的作用。建立公务员交流制度,可以使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克服人际关系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消除公务员的腐败行为。
18.试述公务员回避制度的作用答:建立和完善公务员回避制度,对促进机关的廉政建设,帮助公务员摆脱各种亲属关系的羁绊,公正履行职责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社会的公正、公平、正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①对公务员公正履行职责起到积极导向作用
②对公务员公正履行职责起到社会监督作用 ③对公务员公正履行职责起到制度保护作用④ 对公务员公正履行职责起到组织建设作用。
19.试述公务员工资、福利与保险的含义
答:公务员工资、福利与保险都是是公务员依法享受的待遇,其中,(工资)是公务员最基本的收入,(保险)是风险保障性收入,(福利)是提高性和弥补性的收入。㈠公务员工资:是国家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给公务员个人的劳动报酬,是公务员劳动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具有三层含义:①公务员的工资是公务员为国家服务的劳动所得,必须由国家财政支付;②工资只能以货币形式出现,不包含其他物质和非物质形式的权益;③工资是公务员收入中最基本的部分,具有决定性地位;㈡公务员福利:是指国家和单位为维持公务员的基本生活,或者提高公务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或者解决公务员生活方面的共同需要和特殊需要,对公务员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照顾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①与工资一样,公务员福利所需费用由国家财政支付;②是公务员工资、保险之外的收入,主要作用是弥补公务员部分额外支出,保证公务员的基本生活水平,或者通过提高公务员的物质生活水平,以维护公务员身心健康;③福利措施形式多样,既有货币,也有其它形式,如休法定假、年假、探亲假、获得某些物质、文化娱乐享受等; ㈢公务员保险:是国家对因年老、患病、伤亡、生育、失业等原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的公务员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和补偿的一种法律保障形式。具有三层含义:①作为一种法定的强制性的保险,保险费用由国家财政支付。②公务员的保险,必须是公务员因年老、患病、伤亡、生育、失业等原因,或者充满希望丧失工作能力而得到国家的补偿和帮助。③获得的保险利益形式多样,既有货币形式,也有其他形式,介是以货币形式为主。
20.国家如何确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
答:①确定工资水平的因素:工资水平,不是指公务员个体的工资水平是指全体公务员的整体工资水平,也即“全员工资水平”。我国的公务员制度规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合理确定公务员工资水平,为国家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能力的提高,不断提高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为公务员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供了保障。②建立工资调查制度,为了确定与企业人员从事相当职位的公务员的实际工资水平,我国要建立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将工资调查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有利于较好地体现公务员的劳动和贡献,形成良好的人才竞争机制,引导人才合理流动。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在确定和调整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时,将主要考虑国发经济发展水平、承受能力、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等因素。③实现公务员工资的正常增长。一是要保证公务员工资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状况和物价变动情况,定期调整工资标准,保证公务员的实际工资水平不下降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长。二是建立公务员正常晋升增资机制。公务员晋升职务后,执行新任职务的职务工资标准,并按规定晋升级别和增加级别工资。
21.试述我国建立辞去公职制度的意义答:①建立公务员辞去公职制度,既体现并巩固了我国对传统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果,又有利于进一步加快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进程。②建立公务员辞去公职制度,有效保障了公务员择业自由权的实现。劳动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和义务,劳动权包括保持职业权和选择择业权,辞职是公务员再次择业权的重要表现。③建立公务员辞去公职制度,有助于保证公务员队伍的活力、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公务员辞去公职制度后,允许公务员依法辞去所在单位的职务,使他们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条件、特长自愿选择职业和工作单位,有利于人才的合理配置,保证公务员队伍的活力,提高管理效率。
22.试述我国退休制度的基本原则:答:⑴退休待遇国家保障性原则;国家公务员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退休后的待遇应以国家保障为主要来源,因此,公务员退休制度突出了公务员的退休费用主要由国家保障的原则。这有助于保障国家公务员退休后的生活,也有助于提高国家公务员的地位。⑵基本制度的统一性原则;我国衽全国统一的国家公务员退休制度,退休制度的主要内容,必须由国家作出规定,任何地区和部门都无权变动。⑶退休待遇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在国家公务员退休待遇的保障上,必须贯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建立有机增长、分享社会民展成果的机制。⑷法律保障 原则。国家公务员退休后,其享有的各种权利,受到国家法律的保障,实行法律保障原则,有利于做主退休公务员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有利于国家公务员退休制度的基本原则得以贯彻实施。
23.试述我国建立退休制度的意义:答:⑴有利于形成公务员稳定的更新交替机制,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公务员队伍的“出口”有调出、辞去公职、辞退、退休、开除及死亡等多种形式,但从数量和性质上看,退休方式是“出口”的一个主渠道,是公务员更新机制的重要环节。建立公务员退休制度,使年老和丧失工作能力的公务员退休腾出职位,使合格的年轻人员能陆续地被吸收到公务员队伍中来;使年龄较轻、德才兼备的公务员能有机会得到晋升,也有利于公务员队伍的年轻化和年龄的梯次结构,保证公务员队伍人才资源的持续发展。
⑵既是对公务员享受养老权利的保障,又是对公务员履行退休义务的督促;建立公务员退休制度,是公务员宪法权利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退休既是公务员的权利又是义务,建立退休制度,特别是采取法律形式规范退休制度,既有利于增强退休义务法律约束力,要示符合条件的公务员及时履行义务,输有关手续,离开工作岗位;同时也赋予公务员管理部门法宝职权,要求其按照规定程序,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公务输退休手续,并负责做好公务员退休后的安置和管理服务工作。
⑶是调节公务员领导职务管理的重要方式,避免出现公务员领导职务终身制;作为公务员管理环节,退休既带有身份管理性质,又带有职务管理性质。公务员退休时,不公解除了公务员的在职身份,同时也自然解除其所任的各项职务。因些在整个公务员管理制度中,特别是在公务员领导职务退出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退休制度发挥着督促符合条件的公务员退出领导职务的作用,实践证明,退休制度在促进公务员领导职务的能上能下,实现新老公务员的合作交替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⑷有利于发挥广大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建立完善的公务员退休制度,不仅能够使公务员退休后安度晚年,而且对于发挥在职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很大的影响,退休制度属于养老保险制度的范畴,它不仅仅是退休手续的办理,也包括确定待遇,进行必要的安置、管理和服务,因此,退休是公务员保障机制的组成部分,也是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组成部分,也是对老年及丧失工作能力的公务员的保障和对广大公务员勤奋廉洁工作的激励。建立退休制度,能够稳定公务员队伍,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公务员的积极性,鼓励和发扬勇敢拼搏的精神,这对于提高公务员的工作效率和机关工作效能无疑具有积极作用。
24.试述公务员申诉与控告制度的性质 答::⑴权利保障性;建立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的直接止的,是为了维护公务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公务员管理工作纷繁复杂,机关对公务处分或者处理不当的情况容易发生,向公务员提供救济的渠道是保护其全法权益的必要条件,公务员申诉、控告,在客观上有纠正机关错误或不当人事处理行为的作用。⑵事后监督性;公务员依法提出申诉后,有关机关必须依法予以受理和处理,而在这一系列活动中,焦点始终集中在机关或其领导人员的有关行为是否合法、合理和适当。⑶预防性;申诉控告制度的确立,可以促使机关对公务员进行谨慎调查后,再作出人事处理决定,同时也可以起到一定威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由于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者蓄意打击报复等行为,避免对公务员合法权益的侵害。⑷程序性。公务员的申诉、控告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申诉、控告制度主要是程序性规定,程序公正是申诉案件得以客观、公正处理的重要保证没有程序的公正性,实体的公正就得不到保障。因此,申诉制度的程序对于案件的处理至关重要,必须谨慎。
25.试述建立公务员法的法律责任的必要性是及具体类型
答:我国公务员法的法律责任是指机关或者公务员违反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后应当承担的消极意义的法律后果。我国设定公务员法的法律责任的必要性在于:(1)是完整的公务员法律规范的一般要求;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应当包括适用条件、行为模式以及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三个要素,其中法律责任的规定是体现法律规范的国家强制力的核心部分,也是国家强制力的最集中表现。(2)是公务员法律制度得以正确全面落实的保证;违反公务员法的行为表现形式有其独特的特征,将这些行为依其内在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明确规定违反公务员法的行为类型,既可以彰显公务员的法律威严,也能促进执行法律的准确性,从而增进法律的信任程度。(3)是实现公务员权利义务的保障;公务员权利义务是国家同公务员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的具体内容,贯穿于公务员管理的各项环节之中,是公务员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制定出台公务员法的法律责任,有利于明确公务员权利义务的保障措施,提高权利义务实现的可行性和透明度,取信于民。(4)是加大公务员制度执行力度的保障。
机关违反公务员法行为有七种类型:(1)突破条件任用公务员的行为;(2)不按条件奖惩、回避与办理退休的行为;(3)违反程序对公务员进行任用、考核、奖励的行为;(4)违规更改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待遇标准的行为;(5)妨害竞争性公务员管理活动的行为;(6)不按规定受理和处理公务员申诉、控告的行为;(7)违反公务员法规定的其他情形。26.试述机关违反公务员法的行为有哪些:答:机关违反公务员法行为的类型:⑴突破条件任用公务员的行为;⑵不按条件奖惩、回避与办理退休的行为;⑶违反程序对公务员进行任用、考核、奖励的行为;⑷违规更改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待遇标准的行为;⑸妨害竞争性公务员管理活动的行为;⑹不按规定受理和处理公务员申诉、控告的行为;⑺违反公务员法规定的其他情形。
27.试述建立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的意义。答:①保障了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的实现。公务员的申诉、控告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申诉、控告权利的具体化。②促进了机关体系内部监督机制的健全。申诉、控告属于一种内部监督纠错保障机制,有 利于相关机关工作的法制化,保证公务员管理机关的公正和廉洁。③保障了公务员的基本权利的实现。公务员申诉控告的直接意义在于,当公务员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后,能够依法要求纠正并得到补偿。④保证了公务员制度实施。申诉控告制度对其他公务员制度的实行起着重要的保障和监督作用。
◆公务员培训的原则是什么?
答:①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公务员培训要把理论学习与研究现实问题和参加实践结合起来。②学用一致原则。公务员培训要根据公务员工作职责的要求和提高公务员素质的需要分级分类开展。“学用一致”既是培训目标,也是培训的方法。③按需施教原则。“按需施教”就是要根据需要和要求来决定培训的内容。④讲求实效原则。公务员培训必须着眼于取得实际效果来实施培训计划。⑤注重能力建设原则。公务员培训工作及培训的全过程要围绕提升素质和培养能力来进行。◆国家公务员申诉与控告的异同:
答:相同点:
1、申诉、控告的主体是国家公务员法律确定的国家公务员,即各级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以外的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是具有特点身份的公民,它享有一般公民没有的法定国家公务员权利,并履行国家公务员的义务。
2、申诉、控告的对象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而非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3、申诉、控告的客体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国家公务员特有的权利和利益的违法和不当行为,即只限直接侵犯国家公务员个人与国家公务员身份有关的那部分权利。
4、国家公务员的申诉属于行政申诉范畴,它有别于依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就刑事判决、民事判决或裁决而向司法机关提出的法律上的申诉;
区别:
1、起因不同。从导致申诉、控告行为的原因上看,引起申诉的原因,是国家公务员对已发生效力的处理决定不服,要求重新审查处理;引起控告的原因,是国家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要求对责任人进行惩处。
2、前提条件不同。公务员申诉必须以机关的人事处理决定的存在为前提条件,而公务员的控告则不以机关的人事处理决定的存在为前提条件。
3、目的不同。从申诉与控告的目的来看,申诉的目的是使处理机关改变或撤销对自己的处理规定,以便恢复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使已经受到的损失得到补偿;控告的目的则不仅是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恢复和补偿,而且还要求有关机关追究实施不法侵害的机关或人员的法律责任。
4、受理机关不同:受理公务员申诉的机关是原处理机关、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受理控告的机关是上一级机关或者有关的专门机关。
5、功能不同。从申诉、控告的功能上看,申诉的重点是保护国家公务员个人的合法权益,及时纠正行政机关的不当处理;而控告的重点则是国家公务员对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的监督,以保证其执行政策和法律的准确性、严肃性。◆建立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重大意义。
答:建立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重大意义是:①有利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回避制度在担任职务、任职地区和公务执行等方面,让公务员避开涉及本人及亲属利益的活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公务员利用职权为自己及亲属谋取利益的可能,对克服任人唯亲、结帮营私等不正之风,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积极作用。②有利于为公务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有利于公务员的个人成长。建立回避制度,就可以帮助公务员摆脱各种亲属关系的羁绊,使他们能够秉公办事,大胆工作,施展才干,既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又有利于维护政府机关的形象,也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③有利于加强机关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实行回避制度,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机关内由于亲属关系而形成的非组织活动,便于机关的管理,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公务员义务与纪律的关系。答:公务员法既规定了公务员的义务,又规定了公务员的纪律。公务员的义务与纪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公务员的纪律是指公务员法所规定的,公务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公务员的纪律与公务员的身份及职务密切相关,是公务员履行公务的行为准则,具有国家强制力,公务员如果违反了纪律的规定,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公务员义务与纪律的联系在于:二者都是为公务员所规定的,任何公务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都具有国家强制力,违反了义务或纪律的公务员都会受到相应的惩处,都需承担相应的责任。公务员义务与纪律的具体内容虽然不同,但分别是对公务员“作为”与“不作为”的行为的规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公务员义务与纪律的区别表现在:(1)二者强调的内容不同。首先,公务员义务主要是从正面提出的公务员“必须为”的要求,公务员对于这些要求必须圆满做到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务员;而公务员的纪律则是从反面提出的、公务员“不得为”的要求,是从消极的、否定性的角度对公务员的行为的约束;前者更多的是从宏观的角度作出的规定,而后者更多是从微观的角度对公务员的行为提出的细致的要求。其次,公务员的义务由于是从宏观的角度对公务员的行为作出的规范,因此,其具体内容必然比较抽象与概括;而公务员的纪律是从微观的角度对公务员的行为提出的细致的要求,因此,其内容必然比较具体,以便于具有较强的操作性。(2)与公务员权利的关系不同。公务员的义务是相对于公务员的权利而言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权利与义务都是相对而言的,享受权利就必须履行义务,履行了义务,公务员才能享受其权利。而公务员纪律则没有这层与公务员权利的对应性。◆如何理解公务员录用制度的涵义:答:公务员录用制度是指根椐国家管理的需要,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法定的程序,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从符合法定资格条件的公民中,择优录取担 任某种职务的一种制度。具体说:一是公务员录用特指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包括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以及办事员,而不包括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和担任非领导职务的助理调研员、调研员、助理巡视员、巡视员。二是公务员的录用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择优以予录用。三是公务员的录用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切实做到有法心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是录用公务员的机关是国家党政机关。
◆试述建立和完善公务员回避制度有何和促进作用?回避作为公务员管理的一个环节,在公务员管理中发挥着防范、保护、监控等功能。建立和完善公务员回避制度,对促进机关的廉政建设,帮助公务员摆脱各种亲属关系的羁绊,公正履行职责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社会的公正、公平、正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对公务员公正履行职责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只有自觉履行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擅自为私人谋取私利的权力。公开、公平、公正是每个公务员履行职责的基本准则。要使这一基本准则得到贯彻,除了要进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之外,还应当通过法律规范的形式震慑公务员滥用权力,从源头上防止行政腐败行为。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就是在公务员任职或执行公务之前,将一些可能影响公务员公正行使权力的隐患予以根除。通过法律规范形式建立的回避制度,对公务员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2)有利于发挥全社会对公务员的监督作用。公务员回避制度明确规定了公务员任职和执行公务时必须回避的适用范围,使公务员可以避开本人及亲属利益的活动,脱离各种关系的干扰,使其能够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从而减少了公务员利用职权为亲朋好友谋取私利的可能,对于克服任人唯亲,结帮拉派等不正之风起到防范于未然的积极作用。同时以法律形式确立回避制度,就是要将公务员的任职和执行公务情况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回避制度的确立,使个人和组织有权利要求公务员回避一些事关利己的事务,从而对公务员公正履行职责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3)有利于造就公务员健康成长的环境。我国的公务员是在党和国家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并经过严格选拔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绝大多数公务员都是秉公办事,遵纪守法的。但每个公务员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不可能保证每个公务员在私利、亲情、乡情面前都能公正地履行职责。通过实施回避制度,就可以有效地回避因亲缘、地域等问题给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履行职责造成的不良影响,对公务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帮助公务员排除复杂社会关系的干扰,保证公务员的健康成长。(4)有利于加强机关管理,提高机关行政效率。事实证明,在亲属关系较多的单位,人际关系都比较复杂,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往往难以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讲,非组织活动的大量出现,对正常组织活动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抵消和破坏作用。公务员若存在大量的亲属关系,就容易在机关中形成某些非组织活动,它对机关的正常组织管理是十分有害的。实行回避制度,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机关内在的非组织活动,从而便于管理和有效提高行政效率。
◆公务员降职与行政处分有何区别? 答: 在我国公务员制度中,降职不是行政处分,而是一种公务员任用行为,是一种人才资源调配手段,目的是为了合理使用公务员,为机关的各个职位选择配备适宜的人选。它与行政处分的区别在于:(1)目的不同。惩戒是通过惩处违法违纪人员来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以达到维护法纪,直至和预防违纪行为发生的目的。职务升降的降职虽然有警示、激励的意义,但主要目的却在于为职位选择适宜的人选和合理使用公务员,充分发挥每个公务员的作用,从而保证机关的效率。(2)原因不同。惩处工作人员的原因是有违法违纪的行为,对公务员实施降职的原因是公务员不称职。虽然在实际生活中,不排除因公务员违法或违纪而导致降职的情况,但是在这里,违法违纪实际也是不称职的表现。行政处分和降职是依据不同的原因来决定的。(3)实施的后果不同。我国公务员制度规定,公务员受处分,在一定期间内,不得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就是说,某些权利是被限制的。而公务员降职作为职务关系的正常变更,以上方面都不受影响。由于机构精简、撤销等,也可能将公务员安排到低于原职务层次的职位上任职,但这种降职安排不是职务升降意义上的降职,因为这种降职不是由于公务员本人不称职而做出的职务安排。
◆公务员奖励有哪些类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现行公务员奖励的种类有五种类型: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公务员五种奖励的关系:(1)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是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后一种比前一种的奖励级别更高,奖励强度更大,相应的奖励待遇也更好。(2)公务员奖励的每种奖励都可以单独使用。(3)同一机关不能同时给同一对象两种以上的奖励。(4)不同机关可以同时给同一名公务员授予两种以上的奖励。(5)同一机关在不同的时间也可以授予同一公务员两种(次)以上的奖励 ◆试述建立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的意义。
(1)保障了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的实现。公务员的申诉、控告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申诉、控告权利的具体化。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当公务员的合法权益遭到非法或不当侵害时,公务员有权向公务员主管机关或其他法定受理机关提出申诉和控告,有权要求变更或撤销原处理决定,赔偿损失,以及惩处责任人。对公务员的申诉控告,受理机关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切实保护公务员的正当权益。公务员申诉、控告,必须忠于事实,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我国公务员制度确定的公务员的申诉控告权利,不仅是公务员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有力武器。(2)促进了机关体系内 部监督机制的健全。相对于机关来说,公务员处于弱势地位,机关可能在管理公务员的过程中行为不适当,机关及其领导人员也可能滥用管理权力,侵犯其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因此,建立监督纠错保障机制,确立对公务员的救济渠道意义重大,而申诉、控告就属于一种内部监督纠错保障机制。建立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确立公务员的申诉、控告权利,不仅是保证公务员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有力手段,而且是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管理实行监督的重要措施,有利于相关机关工作的法制化。通过公务员的申诉与控告,及时查处机关的处理决定是否妥当以及揭露惩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和越权、滥用职权、懈怠职权、打击报复、栽赃陷害和其他违法乱纪和侵犯公务员权利的行为,保证公务员管理机关的公正、廉洁。
(3)保障了公务员的基本权利的实现。公务员申诉、控告的直接意义在于,当公务员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后,能够依法要求纠正并得到补偿。当公务员受到不当处理或合法权益遭到不法或不当侵害时,可以通过行使申诉、控告权利,依法要求纠正错误决定并得到与其损失相适应的赔偿,从而保障公务员权利的实现和不受不法侵害。公务员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在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没有有效救济手段,则必然影响公共管理的质量。所以,只有切实保障公务员的权益不受侵犯,并且在受到侵犯后能依照一定的程序得到纠正和处理,才能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
(4)保证了公务员制度的实施。公务员制度是个完整的体系,它的各项制度的实行情况直接关系到管理效率和公务员的切身利益,需要有力的保障和严格的监督,这正是申诉控告制度的作用所在。建立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有利于公正、及时地处理公务员的申诉、控告案件,使公务员申诉控告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也促使公务员所在机关严格执行公务员制度。
◆试述建立和实行公务员培训制度的意义。
建立和实行公务员培训制度的目的在于:(1)使公务员获得履行职责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公务员履行职责,需要一定的知识和能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加快,对公务员知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培训可以帮助公务员获得和增长履行职责所需的知识和能力,适应和重新适应职位要求,“使人适事”,达到人和事的和谐,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2)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开发公务员的潜能,促进人才的成长。当今世界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无论是机关还是企业、事业单位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人才的成长,除了靠实践锻炼,还要靠教育、学习,培训作为开发人才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促进机关多出人才,快出人才。(3)提高机关工作的效能,保证机关职能的实现。公务员的素质如何,能否保证他们的优化、精干、廉洁、高效,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是影响机关效能的关键因素。公务员的培训是保证和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不断提高公务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必然会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实现机关职能。◆试述建立公务员辞职制度的意义。
(1)建立公务员辞职制度,既体现并巩固了我国对传统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果,又有利于进一步加快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进程。在我国过去的人事制度管理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公务员“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的问题,依附现象比较严重,不能按公务员的愿望实现合理流动,公务员的择业自由权不被重视。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在人事制度方面曾采取了一些重大的改革措施。允许公务员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程序,按照自己的意愿辞职,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国家多做贡献。现行公务员制度对辞职的条件和程序等重要内容作了全面、科学的规定,确认、体现并巩固了这些改革的成果。近年来,以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为重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正在逐步向纵深发展。在机关队伍的“进口”上,通过考试录用制度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在中间管理上,考核制度已经全面实施。但在“出口”上,正常的淘汰机制还没有充分运作起来,使一些为政不廉、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已明显不适宜在机关工作的人长期滞留机关,严重影响了机关工作人员的整体形象。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市场的不断完善,人才流动包括机关工作人员的流动,势所必然。可以说,“出口”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制约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所以,目前推行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畅通“出口”,实现能进能出,建立正常的淘汰机制。突破这个难点,不仅使公务员管理“进、管、出”三个环节,配套成龙,而且将有力地推动公务员考核、纪律惩戒、申诉控告和失业保险等人事制度的建立和不断深化。
(2)建立公务员辞职制度,有效保障了公务员择业自由权的实现。宪法规定,劳动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也是一项基本义务。劳动权包括保持职业权和选择职业权。为了实现宪法的规定,公务员制度规定了公务员的辞职权,它是公务员择业自由权的实现形式。只要公务员有正当、合法的理由,符合法定条件并遵循法定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犯公务员辞职权的行使,否则就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建立公务员辞职制度,有助于保证公务员队伍的活力,提高管理效率。公务员队伍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必须不断地输入新鲜血液,有公务员辞职就必然有人替补,有出必有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经验表明,公务员的志趣、爱好与公务执行的好坏、管理效率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由于公务员的部门所有、单位所有,妨碍了公务员的正常交流,使一部分公务员从事着他们不愿意从事的职业,妨碍了其才能的发挥和发展,降低了管理效率。建立公务员辞职 制度后,允许公务员依法辞去所在单位的职务,使他们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条件、特长自愿选择职业和工作单位,有利于人才的合理配置,保证公务员队伍的活力,提高管理效率。
◆试述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重要意义。考试录用制度,作为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和标志,充分体现了干部人事制度的深刻变革。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考试录用制度有利于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建设:公务员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没有科学的录用制度,就很难选拔出高素质的公务员。随着选拔人才视野的拓展,选拔方法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得到了有力保障。(2)考试录用制度有利于德才兼备原则的贯彻落实:公开考试、严格考察是录用公务员的基本方法。录用考试包含两个主要环节,一是笔试,二是面试。笔试侧重于考察考生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面试侧重于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考察即对考生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评价。根据考试、考察结果确定人选,体现了从德和才两个方面全面衡量和评价人才的标准,即德才兼备。(3)考试录用制度有利于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和公开监督的用人机制:录用的依托是考试,考试的核心是竞争,是一种公开、公平的竞争,知识和能力的综合竞争,德和才的全面竞争,充分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录用的条件、标准、方法、程序等全部向社会公开,拟录用人员名单要通过适当形式予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对于不符合规定的程序和行为,应当坚决予以纠正。这些规定,有利于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有利于激励和促进人才成长,克服和防止用人上消极腐败现象的产生。(4)考试录用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不断完善和健全公务员录用制度,对保障公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录用制度的内容看,录用的原则、标准、方法和程序等,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并以其鲜明的价值观念,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为用人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所瞩目。进一步依法完善录用制度,能够更好地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政治权利,使公民都有平等地通过竞争担任公职,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机会,从而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5)考试录用制度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事制度的变革: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必然要求人才资源的配置方式由组织调配转到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上来。考试作为一种人才评价的重要技术手段,具有比较明确的客观标准,是经过长期的实践逐步被肯定、发展、完善起来的。录用考试虽然不是选拔人才的唯一手段,但是由于考试面向社会、公开竞争,具有较强的公平性、科学性和客观性;有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不分对象,一视同仁,择优而用,使其在人才选拔中的功能日益突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考试录用制度,有助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的健全,同时对促进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促进整个社会求知好学良好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试述建立和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意义:考核是公务员管理的基础环节,建立和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公务员,激励和鞭策公务员提高素质,努力工作,争创一流业绩。在考核中要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特别是工作实绩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考核的过程实际上是检查公务员是否尽职尽责、是否努力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这对公务员起到一种鞭策和督促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激发公务员的竞争意识,激励公务员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建立在考核内容基础上的考核标准就像一面旗帜,指出公务员前进的方向,从而在公务员中产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心理效应,引导公务员积极进取,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2)有利于对公务员的严格管理和严格监督。在考核中公务员要进行个人总结或述职,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对领导成员公务员定期考核时还要进行个别谈话、民意测验,等等。因此,考核的过程是组织上对公务员实施严格管理的过程,也是发扬民主对公务员实行严格监督的过程。在考核中不仅要肯定公务员的优点和成绩,还要指出公务员的缺点和存在问题。从而有利于促使公务员正确行使权力,认真履行义务。(3)有利于为公务员管理的其他环节打下基础和提供依据。根据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调整公务员的职务、级别和工资,根据公务员的是非功过实行奖优罚劣,根据从考核中了解到的公务员的素质状况和职位要求对公务员实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等等,从而使调整公务员的职务、级别和工资以及公务员的奖励、培训。辞退等管理环节和管理措施有所依据,为公正合理使用公务员,及时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做到量才而用、人尽其才打下基础。◆试述建立公务员辞退制度的意义。辞退制度在公务员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建立辞退制度有利于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约束,提高工作效率。我国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着干部“能进不能出”的弊病,除了那些严重违法违纪被开除的以外,对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不适应机关工作的人员,机关没有辞退的权力,影响了机关的管理效率。允许机关依法辞退少数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丧失公务员条件的人员,使不适合公务员职业的人员从事社会的其他职业,可以形成优胜劣汰的良好机制,保证公务的有效执行。(2)建立辞退制度有利于保护公务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保证机关辞退权行使的同时,也要着眼于保护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对机关的辞退权予以必要的制约,防止机关滥用辞退权。公务员辞退制度对机关辞退公务员的条件、程序、权限作了明确规定,从法律上明确了机关辞退公务员的规则,保证了辞退权的正当行使,同时也保护了公务员的合法权益。(3)建立辞退制度是保持公务员队伍整体高素质的重要措施。目前,公务员的“出口”渠道大体有退休、交流调出等,而对于不适合继续留在机关工作,又不宜作开除处理的,则实行辞退制度。可见,辞退制度作为“出口”渠道之一,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在保证公务员队伍的新陈代谢和优化精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试论述国家公务员任职、免职的法定条件。答:国家公务员任职、免职的法定条件见《公务员暂行条例》第47条、48条。国家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任职: 1.新录用人员试用期满合格的; 2.从其他机关及企业、事业单位调入国家行政机关任职的; 3.转换职位任职的; 4.晋升或者降低职务的; 5.因其他原因职务发生变化的。国家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免职: 1.转换职位任职的; 2.晋升或者降低职务的;3.离职学习期限超过一年的; 4.因健康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一年以上的; 5.退休的; 6.因其他原因职务发生变化的。
◆试述转任的特点。答:它是公务员在行政机关系统内部转换职位任职。转任的适用对象是行政机关中所有的在职公务员,再对象上没有特殊要求;转任的范围是行政机关内的各个不同的职位,既包括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的调动,也包括在同一部门和单位内的不同职位之间的转换,因此,转任只意味着转任公务员职务关系的变更,不涉及职务关系的产生和消灭问题,也就是说,不涉及进、出公务员队伍的问题,不改变转任者的公务员身份。
◆ 试论述我国公务员回避的范围。答:
一、我国公务员回避的范围:回避要求主要是对有某种亲属关系的公务员而言。除了任职回避、公务员回避直接因亲属关系引起外,地区回避实质上也是主要回避本地区的亲属宗法关系。所以,回避制度只是针对公务员比较密切的亲属关系作出的限制规定。1.配偶,即夫妻关系2.血亲,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亲属的主要组成部分。血亲又分自然血亲和拟制血亲。自然血亲是指出于同一祖先,有自然血缘联系的亲属,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等;拟制血亲是指本来没有自然的或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法律上确定其地位与血亲相等,称为法律上拟制血亲,如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关系。血亲还有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之分。直系血亲指具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如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如自己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自己的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曾孙子女、曾外孙子女等。旁系血亲是指有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他们虽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却是出于一个祖先的亲属。第三类:姻亲,即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关系。姻亲一般包括三种情况,一是血亲的配偶,即自己的血亲的配偶,如直系血亲的配偶包括儿媳、女婿等;旁系血亲的配偶,如兄弟之妻、姐妹之夫、伯母、姑父、舅母、姨父等;二是配偶的血亲,即自己配偶的血亲,如配偶的直系血亲即配偶之父母、祖父母;配偶的分旁血亲即配偶的兄弟姐妹、叔、伯、姑、舅、姨等;三是配偶的血亲的配偶以及血亲的配偶的血亲,前者如妻或夫的兄弟之妻,后者如儿媳之父母等。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血亲关系的亲疏远近是用世代来表示的,如五代以内的直系血亲、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等等,代数越多,亲属的关系就越远;代数越少,亲属的关系就越亲近。根据上述亲属关系远近程度的不同,在公务员法规中对公务员的回避范围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回避的范围主要是: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和近姻亲关系。◆简述辞职与自动离职的区别。答:公务员擅自离职超过一定期限,即作自动离职处理,或说“即视为自动离职”。1.辞职是公务员本人的意思表示,法律确认这种意思表示,并予以必要的保护。而自动离职尽管是由公务员的擅自离职行为引起的,但自动离职本身并不一定是公务员希望得到的法律后果,而是由法律认定公务员的擅自离职行为导致自动离职的后果。2.辞职是公务员的权利,行使与否及其行使的法律后果,法律不加干涉,由公务员本人自由处理;而自动离职则是一种违纪行为,违纪行为的法律后果并不是公务员本人所能决定得了的,而是由公务员所在行政机关根据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即自动离职的法律后果是法律预先设定了的。
◆简述辞退与开除的不同。答:开除是对公务员最严重的行政处分,只适用于那些严重违法失职,严重侵犯人民群众利益、损害国家机关声誉,屡教不改的公务员。而辞退则不是一种行政处分。公务员被辞退的原因可能是公务员具有违法违纪行为但尚未达到开除的程度,也有可能不全是公务员本人主观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从两者的法律后果看,尽管都是终止与行政机关的职务关系,但公务员被辞退后,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待业保险,而被开除者则不能享受这些待遇。
◆在什么情况下机关可以辞退公务员?答: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一)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二)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三)因所在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四)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机关工作,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五)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1.降职撤职免职的区别:
(1)撤职与免职的区别。第一,性质不同。撤职是处分的一种,即撤销现任职务;而免职是干部管理与任免的一种方式,是工作人员的职务变迁和调整,不是处分。第二,适用条件不同。撤职适用于严重违反行政机关公务员纪律,造成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损失,已不能担任现任职务的行政机关公务员;而免职则是依据《公务员法》第四十条的规定,根据试用期满考核合格、职务发生变化、不再担任公职以及其他情形需要任免职务的,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任免其职务。第三,法律后果不同。受撤职处分的,不仅应当撤销其现任职务,而且应当按照规定降低其职务、级别。而免职的,按照身体、年龄和德、能、勤、绩等情况,有的不再安排工作,有的安排平级或者较低职务,有的晋升职务。但除晋升职务的以及一些特 殊情况外,一般原职级待遇不变。第四,决定机关不同。撤职是根据受处分人的错误事实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作出处分决定;而免职一般由有关部门提出免职报告或者本人申请,由任免机关下达免职令或者通知。(2)撤职与降职的区别。第一,性质不同。撤职是一种处分;而降职是行政处理的一种方式。我国对降职的使用有一个变化过程。《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中是把降职作为行政处分的一个种类来使用的,l993年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后,降职不再作为行政处分的一个种类,而被规定为一种与行政处分、免职、辞退并列的行政处理的手段。第二,适用条件不同。撤职适用于严重违反行政纪律,造成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损失,已不能担任现任职务的;而降职根据《公务员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适用于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公务员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 第三,决定机关不同。撤职是根据违法违纪人的错误事实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作出处分决定;而降职决定则只能由任免机关决定。2.简述调任和转任的区别
答:调任是指公务员队伍以外的公职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担任副调研员以上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还包括公务员调出机关任职。转任是指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其他正当理由在机关系统内部的平级调动。二者的区别在于:
1、范围不同:前者是机关与外的相互交流;后者限于本机关系统内部。
2、担任职务不同:前者限于……;后者是平级调动。
3、交流后果不同:前者因其公务员身份的产生和消灭,后者不然。3.简述公务员申诉与控告的区别
答:公务员申诉是指,公务员对于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依法向原处理机关、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作出该处理决定的上一级机关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由受理机关重新进行处理的活动。
公务员控告是指,公务员对于机关及其领导人员失职渎职、打击报复、栽赃陷害、以权谋私以及其他损害公务员合法权益的违法乱纪行为,向上级机关或者有关主管机关提出控告,要求其作出处理的活动和制度。
二者的区别在于:(1)存在的前提不同:前者以涉及公务员本人的处理决定的存在为前提,后者不然;(2)原因不同:前者的原因是公务员认为机关的处理违法或者不当;后者的原因是机关或其领导人员存在违法乱纪的行为;(3)主管机关不同:前者的申诉机关是原处理机关、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作出该处理决定的上一级机关,后者的申诉机关是上级机关或者有关专门主管部门;(4)目的不同:前者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改变或者撤销不当或者错误的处理决定,维护公务员合法权益,后者的目的除了维护公务员合法权益以外,还要求对实施违法乱纪行为的机关或人员予以惩处,含有监督的因素,是保证法律法规政策得以正确实施的保证。
4.公务员辞退、撤职、免职、开除、罢免
辞退:机关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在法定的管理权限内做出的解除其与公务员之间任用关系的活动。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机关可予以辞退:
①、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次被评定能够为不合格的 ②、不能胜任现任职务,又不接受新的工作安排的
③、因机关合并分立解散或者缩减编制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
④、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机关工作,又不宜给予处分的 法律后果:不再具有公务员身份,仍享有一定的待遇
⑤、旷工或因公出差假期已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一年之内累计旷工满30天的 免职:享有法定任免权的机关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通过法定的程序,免除公务员所担任的某一项职务。
选任制:任期届满、辞职、被罢免、被撤职
委任制:转换职位、职位升降、离职一年、退休、撤职
自行免职: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劳动教养、死亡、受到撤职或以上处分、因机构变动失去原任职位、被辞退。法律后果:免去职务,不一定具有公务员身份。
撤职:撤销公务员现任职务,适用于违纪情节严重、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的公务员,是一种处分形式。同时降低级别和工资。
开除:对现职公务员进行除名,使其不再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一种处分形式。
简答题
1、《公务员法》自什么时间施行? 答: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2、《公务员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答: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公务员的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
工作效能,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公务员制度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4、公务员管理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答:公务员的管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依照法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坚持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
5、公务员任用坚持什么原则?
答: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
6、国家为什么对公务员实行分类管理? 答:为了提高管理效能和科学化水平。
7、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职能有哪些?
答: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公务员的综合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公务员的综合管理工作。上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导下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公务员管理工作。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导同级各机关的公务员管理工作。
8、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适才适用”和“适才适遇”,即专才专用,同工同酬。
9、什么是公务员综合管理职位?
答:公务员综合管理类职位是指机关中除行政执法类职位、专业技术类职位以为的履行综合管理以及机关内部管理等职责的职位。
10、什么是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
答:公务员的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
11、公务员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哪几种?
答:公务员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12、确定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领导职务的依据是什么?
答:综合管理类领导职务根据宪法、有关法律、职务层次和机构规格设置确定。
13、综合管理类的公务员非领导职务有哪些?
答: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14、确定公务员级别的依据是什么?
答: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公务员在同一职务上,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晋升级别。
15、公务员的范围是怎样界定的?
答: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是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物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
16、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限是多少?
答: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限为一年。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任职,不合格的,取消录用。
17、对公务员的考核分哪几个方面?
答: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18、公务员的考核有哪两种?
答: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
19、公务员定期考核的结果分哪几个等次?
答:公务员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20、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具备哪些条件和资格?
答: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
21、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程序是什么?
答:1)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
2)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任职建议方案,并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酝酿。3)按照管理权限讨论决定 4)按照规定履行任职手续
22、实施公务员奖励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答:对公务员实施奖励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
23、公务员为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突出贡献的,能否予以奖励? 答:按《公务员》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应予以奖励。
24、公务员爱护公共财产,节约国家资财有突出成绩的能否予以奖励? 答:按《公务员》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应予以奖励。
25、公务员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有功绩的能否予以奖励? 答:按《公务员》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应予以奖励。
26、公务员奖励有哪几种类型?
答:公务员的奖励类型: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27、公务员奖励的撤销适用于哪些情形? 答:1)弄虚作假,骗取奖励的
2)申报奖励时隐瞒严重错误或者严重违反规定程序的。3)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撤销奖励的其他情形的。
28、公务员处分有哪几种类型?
答:公务员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29、《公务员法》对公务员受处分的期间及待遇是如何规定的?
答:受处分期间为: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撤职处分的,按照规定降低级别。30、公务员培训实行什么管理? 答:公务员培训实行登记管理
31、《公务员法》对公务员交流的范围是怎样规定的?
答:公务员的交流范围: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
32、《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挂职锻炼是怎样规定的?
答:根据培养锻炼公务员的需要,可以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
33、《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职务回避是怎样规定的?
答: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34、公务员的工资包括哪几个部分?
答: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
35、公务员享受的津贴有哪几种?
答: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地区附加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津贴。
36、公务员享受年终奖金的条件是什么?
答: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终奖金。
37、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是什么?
答:国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将工资调查比较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
38、公务员因公致残的能否享受国家规定的伤残待遇? 答:享受
39、公务员因公牺牲、因公死亡或者病故的,其亲属能否享受国家规定的抚恤和优待?
答:享受
40、公务员未满国家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的能否辞职? 答:按《公务员法》第八十一条规定,不能辞职。
41、公务员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能否辞职? 答:按《公务员法》第八十一条规定,不能辞职。
42、《公务员法》对被辞退的公务员有何物质补偿规定?
答:被辞退的公务员可以领取辞退费或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失业保险。
43、公务员退休后应享受什么待遇?
答:公务员退休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金和其他待遇,国家为其生活和健康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鼓励发挥个人专长,参与社会发展。
44、公务员行驶申诉控告权时应注意什么?
答:公务员提出申诉、控告,不得捏造实施,诬告、陷害他人。
45、对公务员实行职位聘任须经哪一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
答: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涉及国家秘密的职位,不实行聘任制。
46、人事争议仲裁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人事争议仲裁应当根据合法、公开、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争议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公务员法》知识点汇总
公务员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一、公务员的概念
《公务员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按照上述规定,是否属于公务员,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1)是依法履行公职。即依法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他不是为自己工作,也不是为某个私人的企业或者组织工作或者服务。
(2)是纳入国家行政编制。公务员必须是纳入国家行政编制序列、履行公职的人员。
(3)是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也就是由国家为他们提供工资、退休和福利等保障。公务员属于国家财政供养的人员,但并不是财政供养的人员都是公务员。
二、公务员制度坚持的原则
《公务员法》第4条规定:“公务员制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三、公务员管理的一般原则
(一)公开的原则
公开的本意是不加隐蔽。公开的主要要求包括两点:一是法规、政策公开,二是行政行为公开。
(二)平等的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务员管理的平等原则是宪法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公务员制度中的体现和反映。
(三)竞争择优的原则
即在公务员的录用、公开选拔和职务晋升等方面,引入竞争机制。在公开、平等的基础上,在报考者之间、公务员之间展开竞争,实行优胜劣汰,优升劣降,好中选优,以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使公务员队伍保持生机和活力,从整体上不断提高公务员的素质,提高行政效率。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择优,而择优的前提是必须存在竞争。竞争择优是公开平等的目的和必然结果。
(四)法治的原则
即公务员管理依照法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
四、监督与激励并重原则
(一)对公务员的监督约束
无论是从对权力监督制约的需要,还是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工作作风问题,都需要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
(二)对公务员的激励保障
在加强对公务员监督的同时,还应当对公务员给予激励保障。
五、公务员任用原则
(一)任人唯贤、德才兼备。
它是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的核心内容。
(二)群众公认,注重工作实绩
注重工作实绩是功绩制原则的具体体现,也就是以公务员工作实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六、分类管理原则
我国公务员法既按职位进行了分类,也按品位(职务、级别)进行了分类。关于公务员的分类管理制度将在下一章详细介绍。
公务员的分类管理制度
一、职位分类制度
职位分类是一种以工作职位为主要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是公务员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和依据。
(一)职位类别划分
职位类别的划分,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所有公务员职位划分为若干类别。划分职位类别,是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的需要。根据本法的规定,目前我国的公务员职位类别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1.综合管理类是指除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以及其他职位类别以外的公务员职位类别。综合管理类职位是机关中数量最多的主体类别。
2.专业技术类是指在机关中承担专业技术职责,为实施公共管理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和保障的公务员职位类别。
3.行政执法类是指在工商、税务、质检、环保等履行市场监管与社会管理职能的行政执法部门的基层单位的行政执法职位中设置的公务员职位类别。
4.关于法官与检察官职位。与1993年国务院制定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本法在公务员的范围上有新的变化,法官和检察官也纳入了公务员的范围。
(二)职位类别的增设
对于条件成熟,并且管理确实需要的职位,国务院可以规定增设除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以外的其他职位类别。
二、品位分类
各国的人事分类制度,除职位分类外,还有一些国家实行品位分类,也即按职务、级别进行了分类。品位分类非常重视公务员的资格条件,并把它与公务员的官等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
《公务员法》第16条规定,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是指机关中具有组织、管理、决策、指挥职能的职务。非领导职务是指不具有领导职责的职务。
(二)职务层次
1.领导职务层次的设置。根据本法的规定,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2.非领导职务层次的设置。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在省部级以上不设置非领导职务。
(三)公务员的职务序列
所谓职务序列,包括职务的层次和职务的级别。
综合管理类的领导职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行选任制的领导职务,另一类是实行委任制的领导职务。
公务员的素质保障制度
公务员的录用
录用,是指机关通过法定程序,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的办法和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优秀人才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人事制度,具有公开性、平等性和竞争性
三大特点。根据本法的有关规定,非公务员获得公务员身份主要有四种方式:选任、调任、聘任和录用,以录用为主,选任、调任和聘用为辅。
公务员录用的范围、方法和标准
公务员法规定,录用的范围仅限于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公务员录用的办法和原则是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
公务员的考核
公务员考核是指公务员管理部门依照管理权限,依据公务员考核的内容、标准、程序和方法,对公务员进行考察和评价,以此作为对公务员进行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依据的制度。
一、考核内容
1.考核的对象。考核的对象主要是非领导成员公务员。我国对领导成员和非领导成员的考核是两套方法,非领导成员的考核适用公务员法中规定的程序,领导成员的考核适用其他相关规定。
2.考核的内容。公务员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其中以工作实绩为重点。
二、考核类型
依照不同的标准,公务员的考核有多种类型。我国公务员法中有关考核的类型,以举行考核的时间为标准,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两类。
1.平时考核。平时考核,通常是指对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及功过进行记录,主要考核公务员的出勤情况和公务员遵守办公规则情况,表现为考勤和工作检查。
2.定期考核。定期考核,通常是指有关领导人员以及专门的考核机构在一个工作结束后,按照规定的内容、标准、程序和时限,在平时考核的基础上对所属公务员一年来各方面的实际表现进行集中统一的考察和评价活动。
三、公务员考核的程序
这里所讲的公务员考核程序,是指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进行考核的时候,为保证考核的客观、公正而必须经过的法定步骤或阶段。
1.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定期考核主要有以下程序:(1)个人总结。(2)听取群众意见。(3)主管领导提出的考核等次意见。(4)机关负责人或者经授权的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次。
2.对领导成员的定期考核。领导成员,按照《公务员法》第105条的规定,是指机关的领导人员,不包括机关内设机构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对领导成员的定期考核,由相应的主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四、公务员考核的等次
考核等次是对公务员本中实际表现优劣的一种高度概括性评价形式。考核等次是公务员考核的最终结果,是一种法定的评价方式,每个考核等次都有相应的标准对应。公务员考核等次分为优秀、称职和不称职三个等次。公务员法确立了“基本称职”这一考核等次。
五、公务员考核结果的法律效力
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
考核的结果对于公务员具有比较大的影响。根据公务员法和有关规定,不同考核等次有相应的处理。
1.对于考核结果为优秀和称职等次依法给以相应奖励。
2.对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人员,可视同“称职”等次晋升级别和工资,但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通
过诫勉谈话、离岗培训等,促其改正提高。
3.对于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处理。(1)对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人员,当年定为不称职的,要按有关规定降职,工资级别作相应调整。降职后,其职务工资就近就低套入新任职务工资档次。其原级别在新任职务对应级别范围内的,不降低原级别;原级别高于新任职务对应级别的,降到新任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并执行相对应的级别工资。(2)连续两年确定为不称职的,要按规定予以辞退。
公务员的培训
一、公务员培训的依据、方式和机构
1.分级分类培训
公务员培训的方式是分级分类进行。分级培训就是根据每个公务员不同的级别,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分类培训就是对不同类别的公务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公务员素质是进行公务员培训的出发点。
2.培训的机构
国家建立专门的公务员培训机构。机关根据需要也可以委托其他培训机构承担公务员培训任务。
二、公务员培训的种类和要求
公务员培训分为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和对后备干部的培训。其中,职前培训就是初任培训。在职培训分为三类: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
1.初任培训。初任培训是对新录用但尚未正式任职的公务员所进行的培训。初任培训在试用期内进行,一般采取集中培训和工作实习两种形式。初任培训合格者方能任职。
2.任职培训。任职培训的对象是晋升一定领导职务的在职公务员。任职培训一般在到职前进行,有特殊情况的,经任免机关批准,也可先任职,但必须在任职后一年内完成培训。
3.专门业务培训。专门业务培训是指国家机关为公务员从事专项工作而提供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专项工作是指因国家和政府某些工作的需要,从政府机关临时抽调公务员进行的工作,如人口普查、执法检查、经济普查等。
4.更新知识培训。更新知识培训是指国家机关有计划地对在职公务员进行的以增新、补充、拓宽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再教育和再训练,是我国公务员培训中最常规的一种,其对象包括全体在职公务员,以脱产培训为主。
5.对后备领导人员有计划地加强培训。
三、公务员培训管理
1.培训登记管理制度。对培训进行登记管理,对公务员个人而言,就是要把公务员每次培训的时间、内容、表现、成绩登记在册,放入档案,作为今后考核的内容及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防止参加培训的公务员敷衍了事,随意应付。
2.培训情况评估与使用。首先是将公务员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将公务员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公务员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也是任职、晋升条件本身的要求。
公务员的交流
一、公务员交流的概念
公务员的交流,是指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或公务员个人愿望,通过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等形式变换公务员的工作岗位,从而产生变更或消灭行政职务关系的活动和制度。它具有以下特征:
1.公务员的交流,是一种横向的平级调动,不涉及公务员的职务或级别的升降问题。
2.公务员交流范围的广泛性。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公务员的交流,既包括不同机关、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职位之间的交流,也包括机关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
3.公务员交流形式的多样性。根据本法的规定,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
交流可以分为依职权的交流和依申请的交流。依职权的交流,是指依机关所作出的交流决定而进行的交流,交流决定是一种行政命令,对公务员具有约束力,公务员应当服从机关的交流决定。依个人申请的交流,是指公务员个人有要求交流的合法而又正当的理由而主动提出申请,经机关批准后进行的交流。公务员本人申请交流的,按照管理权限审批。
二、公务员交流的范围和方式
国家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所谓“从事公务”,是指代表国家对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组织、领导、监督等活动。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不同之处在于,公务员法将暂行条例中的轮换并入转任中。
(一)调任
调任,是指机关以外的工作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的非领导职务,以及公务员调出机关任职。调任是机关与其外部系统之间人员交流的主要形式,它反映了公务员系统的外部开放程度。
1.调入。《公务员法》第64条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
调入机关的人员只限于担任领导职务或副调研员以上的非领导职务。由于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办法。因此,不能从机关外部调入人员担任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务,以免冲击正常的考试录用和晋升制度。
调入人员一旦调入机关担任某一职务,即取得公务员的身份和资格,适用公务员法进行管理,享受公务员的权利并履行公务员的义务。
2.调出。调出,是指公务员离开公务员队伍到机关以外的单位任职。对调出机关的公务员没有限制性要求,但是公务员的调出必须经原任免机关批准,并要办理调动手续,完成公务交接,必要时接收财务审计。公务员调出机关后,不再保留公务员的身份,其工作和工资待遇由接收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来安排和办理。
(二)转任
转任,是指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其他正当理由在机关系统内部的平级调动,它可以跨地区、跨部门,也可以在同一部门内的不同职位之间进行。转任是公务员在机关系统内部的交流方式,是实现公务员合理流动的有效途径。
1.转任的条件与要求。公务员在不同职位之间转任应当具备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1)转任者必须符合拟转任职务资格条件的要求。(2)转任必须在国家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接收转任公务员的机关必须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2.领导成员的转任。对省部级正职以下的领导成员应当有计划、有重点地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转任。
3.机关内部的转任。对担任机关内设机构领导职务和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有计划地在本机关内转任。机关内部转任的对象,限于在同一职位连续任职超过一定年限的担任领导职务和某些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机关内部转任的范围限于本部门、本单位的不同职位。
(三)挂职锻炼
挂职锻炼是培养公务员、促进公务员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交流形式。公务员挂职锻炼的目的主要是基于工作的需要以及培养锻炼公务员的需要。
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的挂职锻炼是一种内外混合型的交流方式,既可在上下级机关之间进行,也可以在不同地区的机关之间交流,还可以在机关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之间进行。
公务员在挂职锻炼期间,不改变与原机关的人事关系。
挂职锻炼的对象是从在职公务员中选派的,并不是每一名公务员都要轮流去挂职锻炼,一般来说,选
派挂职锻炼的对象主要是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公务员以及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公务员。
挂职锻炼与调任和转任不同,它不是通过交流而形成长期固定的职务关系,而只是临时更换工作岗位,一般期限为一至二年,期满后,仍回原机关工作。挂职锻炼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并不引起公务员法律身份的产生或消灭,也不引起职务关系的变化。因为,在挂职锻炼这种交流形式中,锻炼人员并未改变他与原机关的人事关系,因此,无需办理调动手续,其档案和编制仍在原机关,只是在业务工作上受接收单位的领导。
公务员的职位聘任
职位聘任是机关通过合同选拔、任用公务员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
一、聘任制适用范围和方式
1.专业性较强的职位。这些职位包括领导职位,也包括非领导职位。
2.辅助性职位。
3.涉及国家秘密的职位,不得实行职位聘任。涉及国家秘密的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也不实行聘任制。
4.实行聘任的职位应经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实行聘任制应当经过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包括本法规定的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员主管部门。
机关聘任公务员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公开招聘的方法,另一种是直接选聘的方法。
二、聘任合同
(一)聘任合同的签订
签订聘任合同的主体是机关与公务员。签订聘任合同的原则是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聘任合同应当是书面形式的。签订聘任合同的目标是确定机关与所聘公务员双方的权利、义务。聘任合同既可以签订,也可以变更或解除。变更是机关与所聘公务员权利、义务的变化,如同签订新的聘任合同。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提前终止聘任合同的履行,即终止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聘任合同依法订立后,双方当事人必须履行聘任合同规定的义务,但在发生特殊情况导致履行合同不可能,或者会招致一方或双方利益的损害时,可以依法变更或者解除聘任合同。公务员法规定聘任合同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者解除。聘任合同的签订、变更或者解除,应当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二)聘任合同期限
任合同采取有固定期限,聘任合同期限为一年至五年。具体合同期限确定为几年,由公务员和机关协商确定。聘任合同的试用期就是在订立聘任合同的时候,规定一定时间的试用期限,为1个月至6个月。
(三)人事争议仲裁制度
聘任争议是一种合同争议,通过人事争议仲裁方式予以解决是比较妥当的。因而《公务员法》第100条规定,“国家建立人事争议仲裁制度。”
1.人事争议仲裁的原则。人事争议仲裁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争议双方的合法权益。
2.人事争议仲裁机构。人事争议仲裁由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公务员主管部门的代表、机关代表和聘任制公务员代表以及法律专家组成。仲裁委员会处理案件实行仲裁庭、仲裁员制度。
3.人事争议仲裁的时限和裁决的执行。聘任制公务员与所在机关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以自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超过六十日,仲裁委员会可以不受理。仲裁委员会受理后,对案件作出裁决,当事人应当履行。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接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裁决生效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
公务员的激励制度
公务员的职务任免
一、公务员职务任用方式
公务员的任用,是指各级国家机关和政党等机关在法定的权限内,依照法定程序任用公务员担任某一行政职务。公务员身份的取得是使某人具有公务员的身份。
“公务员职务实行选任制和委任制。领导成员职务按照国家规定实行任期制。”
所谓选任制,是指按照法定的民主程序自下而上选举产生公务员的制度,一般适用于国家机关和政党等机关的主要领导人员。“选任制公务员在选举结果生效时即任当选职务;任期届满不再连任,或者任期内辞职、被罢免、被撤职的,其所任职务即终止。”
所谓委任制,是指按照法定的公务员管理权限自上而下任命公务员的制度,一般适用于国家机关和政党等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人员和其他公务员。“委任制公务员遇有试用期满考核合格、职务发生变化、不再担任公务员职务以及其他情形需要任免职务的,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任免其职务。”
二、领导成员实行任期制
任期制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一个人一次担任某一主要领导职务要有一定的期限,二是一个人担任某一主要领导职务的次数要有限制。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组织法规定,任期制主要适用于选任制公务员。
公务员的职务升降
一、公务员晋升职务
1.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具备的条件和资格: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任职经历。
晋升职务的公务员,除符合上述条件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是在近两年考核中定为优秀或近三年考核中定为称职以上;二是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三是符合任职回避规定;四是符合按照管理权限由有关机关根据具体职位需要规定的其他条件。
2.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逐级晋升
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逐级晋升。这是一项基本的原则。所谓的逐级晋升,是指按照职务的高低由低向高,一级一级晋升。但是,对于特别优秀的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按照规定破格或者越一级晋升职务,这是公务员晋升职务制度中的一种例外情况。但是,公务员破格或者越一级晋升职务,必须执行比一般晋升职务更加严格的程序,越级晋升的,有的须经任免机关的上一级同意,有的须经同级党委或政府的人事主管部门同意。
3.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程序
公务员职务晋升的程序,主要包括几下几个环节:(1)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2)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任职建议方案,并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酝酿。(3)按照管理权限讨论决定。(4)按照规
定履行任职手续。
4.公务员选拔制度中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1)竞争上岗。竞争上岗主要适用于党政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级别限制在厅局级以下。(2)公开选拔。公开选拔的对象既包括领导职务公务员,还包括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其中也包括机关领导人员。(3)确定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的任职人选,可以面向社会,从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资格的人员中公开选拔。
二、降职
《公务员法》第47条规定:“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第一,降低的职务层次不能超过一个;第二,不宜将领导职务改任为同级的非领导职务的方法代替降职,如将公务员由正处长改任为调研员;第三,公务员被降职的,其级别超过新任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的,应同时降至新任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被降职的公务员有权进行申诉、控告。
公务员的奖励
公务员奖励制度是由公务员法所确认的,由奖励的原则、条件、种类、机构及其权限等诸多环节所组成的公务员奖励规范的总称。
一、一般规定
1.对公务员进行奖励的行为:公务员法第48条规定,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给予奖励。
2.公务员奖励的原则:公务员奖励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是由人们的基本需要所决定的。
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是奖励的两种形式。精神奖励就是对受奖的公务员给予荣誉方面的表彰,包括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等。物质奖励就是对受奖的公务员给予物质形式的奖励,包括发给奖金、奖品、工资晋级等。在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同时,还必须坚持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
3.奖励的对象:(1)公务员个人,即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公务员个人,给予奖励。(2)公务员集体。对公务员集体的奖励适用于按照编制序列设置的机构或者为完成专项任务组成的工作集体。
二、公务员奖励的种类
公务员法维持了原来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关于奖励种类的规定,为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对受奖励的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予以表彰,公务员法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修改为“给予一次性奖金或者其他待遇”。
给予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奖励,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决定或者审批。
三、公务员奖励的撤销
公务员奖励的撤销,是指公务员获得奖励以后,因出现法定事由,而由有权机关取消其奖励的一种法律行为。撤销奖励的法定事由包括:1.弄虚作假,骗取奖励的;2.申报奖励时隐瞒严重错误或者严重违反规定程序的;3.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撤销奖励的其他情形的。
撤销公务员奖励,由原申报机关报审批机关批准,特殊情况下原审批机关可以直接撤销公务员的奖励。
公务员的奖励被撤销后,奖励审批机关或授予机关要收回其奖励证书和奖章,收回奖金并停止其享受的有关待遇。
公务员的工资福利保险
一、公务员的工资制度
工资是劳动者根据其劳动成果所获得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收入。公务员的工资,是指国家根据按劳动分配原则,分配给分务员个人消费品的货币表现。
1.公务员实行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
2.公务员工资制度贯彻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按劳分配是劳动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也是确定公务员工资所应遵循的原则。《公务员法》第73条第2款规定:“公务员工资制度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体现工作职责、工作能力、工作实绩、资历等因素,保持不同职务、级别之间的合理工资差距。”
3.国家建立公务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工资增长的机制主要有:一是公务员晋升职务,按职务确定相应的工资;二是公务员晋升级别,按级别相应确定工资;三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相应提高工资标准;四是通过工资调查,进行平衡比较,保持公务员工资与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平衡。
公务员的监控制度
公务员的义务
义务即应当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限制或约束。公务员的义务,是指国家法律对公务员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和强制。我国公务员应当遵守下列义务:1.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2.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5.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7.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8.清正廉洁,公道正派。9.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公务员的回避
一、公务员任职回避
任职回避,又称职务回避,是指对有法定亲情关系的公务员,在担任某些关系比较密切的职务方面作出的限制。
1.任职回避中的亲属关系
在任职回避中,对亲属关系作了一定的范围界定,对于足以产生实际影响的亲属关系的,必须执行职务回避。
职务回避中的亲属包括四类: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
2.任职回避中应回避职务的范围
任职回避中应回避职务的范围包括三种:第一、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第二、在同一机关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第三条将“同一领导人员”解释为包括同一级领导班子成员。
3.任职回避的变通规定
现实中地域或者工作性质特殊到可以变通执行任职回避制度的情况较少,考虑到法律规定的严肃性,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才可以对任职回避作变通规定。
二、公务员的地域回避
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地域回避,是指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不得在自己的原籍及其他不宜任职的地区,担任一定级别的公职。对公务员地域回避制度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适用地域回避的行政机关为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
2.适用地域回避的人员是担任上述机关和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人员。一般包括乡、县级党政正职、纪委书记、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党委组织部长、人事局长、监察局长、公安局长等。有的认为,主要领导职务还应该包括副职。
3.适用地域回避的情形包括在原籍任职或在一地担任领导职务较长时间。地域回避主要规范对象为原籍任职。
三、公务员公务回避
公务回避,是指公务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其与所处理的事务有利害关系,为保证实体处理结果和程序的公正性,依法终止职务行为而由其他公务员来行使相应的职权。利害关系,是指公务处理的结果将会涉及增加或减损处理公务的公务员的金钱、名誉、亲情、友情等。
1.涉及本人利害关系。“自己不能做自己的法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公务员不能执行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公务。
2.涉及法定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亲属是特指的,包括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亲属。
3.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本项是一个兜底条款,除了上述两种情形外,如果其他情形会影响到公务员公正执行公务的,也应该执行公务回避制度。
四、公务员回避方式
根据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启动主体不同,公务员回避的方式有三类: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及决定回避。
1.自行回避。自行回避,是指公务员认为自己与处理的公务具备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时,向有关负责人主动请求回避处理,有关负责人对公务员的申请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准许的决定。
2.申请回避。申请回避,是指公务的利害关系人认为处理案件的公务员具备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时,在公务执行结束前,依法向有权机关请求停止该公务员继续处理该公务,有权机关依法对此申请进行审查
后作出是否准许申请的决定。
3.决定回避。有权机关可以在没有公务员提出自行回避或利害关系人提出回避申请的情况下,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认为公务员存在回避情形的,可以径行作出回避决定。
公务员的辞退
一、辞退的条件
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
1.在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2.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如确定该公务员不能胜任现职工作,一般应安排与其实际能力相适应的其他工作。公务员拒绝接受安排的,才可以予以辞退。
3.因所在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
4.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机关工作,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
5.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所谓旷工,是指公务员无正当理由,不经请假,离开工作岗位,不从事本职工作;所谓无正当理由,是指没有疾病、自然灾害、社会事故等不可抗力事由;所谓逾期,是指超过事假、年休假、探亲假、出差假等国家法定的休假期限。本法规定的期限是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
二、不得辞退的情形
辞退是将不合格的公务员清理出公务员队伍,解除国家机关与公务员的任用关系。公务员被辞退后就失去了公务员身份,不再享受公务员待遇,对公务员的权利影响比较大。因此:辞退公务员需要非常慎重,不能随便辞退公务员。根据公务员法第84条规定了机关不得辞退公务员的四种情形:
1.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
2.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这里的医疗期是指公务员患病或非因公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养的时限。
3.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退的情形。
三、公务员辞退程序和待遇
1.辞退的程序。辞退公务员是国家机关的一项权利。但处理不好,也会侵害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1)由任免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决定。(2)辞退通知以书面形式送达本人。
2.辞退的待遇。公务员被辞退后,享受的待遇是可以领取辞退费,或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失业保险。
四、公务员被辞退,离职前应当作好善后工作
1.办理公务交接手续。
2.接受审计。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辞职或者被辞退,必要时按照规定接受审计。对于辞职或者被辞退的公务员中的主管或者经管财物的人,应当按规定进行财务审计,对其任职期间执行财务纪律的情况进行检查,以保证本单位财务开支的合法合纪。
公务员惩戒
一、公务员的纪律
纪律是特定组织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形象并保证其职能的正常行使而要求该组织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公务员的纪律则是机关为了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维护机关的良好形象,促使公务员依法履行公务而制定的要求公务员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公务员纪律是公务员义务的具体化,具有国家强制性,以惩戒作为执行的保障。
1.政治纪律:公务员的政治纪律是公务员在政治方面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公务员必须拥护国家的法律与政策,与国家的行为保持一致。即公务员不得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者参加罢工。
2.工作纪律:公务员的工作是指公务员履行职务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遵守工作纪律,是公务员有效执行公务,提高办事效率的保证。(1)不得玩忽职守,贻误工作。(2)不得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3)不得压制批评,打击报复。(4)不得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
3.廉政纪律:(1)不得贪污、行贿、受贿,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2)不得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国家资财。(3)不得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4.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纪律:(1)不得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2)不得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3)在对外交往中不得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我国《宪法》第5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4)不得参与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赌博、迷信等活动。(5)不得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
5.公务员不得有违反纪律的其他行为。
二、公务员如何对待上级错误的决定命令
(二)原则规定
《公务员法》第54条规定,公务员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
(三)例外规定
根据本条的例外规定,上级作出的决定或者命令如果不是一般的错误,而是明显违法,公务员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有权利也有义务不执行,公务员如果执行,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此处所称“明显违法”,是指具有普通理智和法律知识的公务员,都可以判断出上级决定或者命令的违法性。
此处所称“相应的”责任,是指公务员并非一概承担所有的责任,因为这里有上级决定或命令的介入,公务员是在执行上级的决定或命令,因此,应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判断公务员承担责任的范围与程度。
三、公务员违法违纪的法律后果
1.公务员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原则上应当给予处分。公务员的义务与纪律是对公务员的强制性要求,为了保证公务员遵守法定义务和纪律,国家对违法违纪的公务员规定了一定的法律后果,这种后果就是“处分”。违法违纪,既可以是积极的作为;也可以是消极的不作为,如玩忽职守,贻误工作。但纯粹的思想或者意识活动,不能构成违法违纪行为。
2.公务员虽有违纪行为,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免于处分。公务员有违法违纪行为的,有权机关应当给予其处分也即惩戒,但惩戒本身不是目的,而仅仅是一种教育公务员的手段,如果公务员违纪情节轻微,经批评教育后对错误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就可以免于处分。这体现了我国处分制度中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四、处分的种类
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可以将这六种处分划分为三类:
(一)精神惩罚
精神惩罚,也称申诫罚或声誉罚,其一般用于严重程度较低的违纪行为,主要是对公务员名誉的贬责,是有关机关向违纪者发出警戒,申明其有违纪行为,通过对其名誉、荣誉、信誉等施加影响,引起其精神上的警惕,使其不再违法违纪的惩罚形式。对公务员处分中的精神惩罚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记过与记大过则是我国所特有的处分形式。
(二)实质惩罚
我国处分制度中的实质惩罚,包括降级与撤职。降级是降低级别,根据人事部的有关规定,给予公务员降级处分,一般降低一个级别,如果本人级别为最低级的,可给予记大过处分。撤职是撤销职务,撤职后按降低一级以上职务另行确定职务,根据新任职务确定相应的级别和职务工资档次。本人职务为办事员的,可给予降级处分。
(三)开除
这是对违法违纪公务员最为严重的一种处分形式。对于严重违法违纪,不适宜继续担任公务员职务的,有关机关应给予其开除处分。给予公务员开除处分,自处分之日起,解除其与机关的人事关系。
五、公务员处分的合法要件与程序
(一)对公务员处分的合法要件
对公务员处分应当合法,具体来说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事实清楚;(2)证据确凿;(3)定性准确;(4)处理恰当;(5)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二)实施处分的程序
给予公务员处分的实施程序为:
1、调查。公务员的任免机关或纪检监察机关应组织人员调查公务员违纪的事实。
2、告知、陈述与申辩。调查工作结束后,应将调查认定的事实及拟给予处分的依据告知公务员本人。公务员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不得因为公务员进行陈述和申辩而加重处分。
3、作出处分决定。处分决定机关认为对公务员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作出处分决定。
4、书面通知。处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并由受处分的公务员签署意见,如果本人拒绝签署,可由单位写明情况。
六、处分期间及其后果
为了维护行政处分的严肃性,保证行政处分应有的效果,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除受警告以外的处分的,并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七、公务员处分的解除
(一)解除处分的条件
公务员受开除以外的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违纪行为的,处分期满后,由处分决定机关解除处分。具体而言,解除处分决定的条件有三个方面:(1)公务员所受的是开除以外的处分。(2)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3)没有再发生违纪行为。(4)处分期满。这一条件不是绝对的,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有特殊贡献的,可以提前解除处分。公务员在处分期限内如果没有改正错误的可以适当延长解除处分的期限。
公务员的法律责任
一、概念
法律责任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施违法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即因违法行为而在法律上受到的相应制裁。法律责任从性质上说可分为三种: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二、对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后的从业限制
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后有违反前款规定行为的,由其原所在机关的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该人员从业期间的违法所得,责令接收单位将该人员予以清退,并根据情节轻重,对接收单位处以被处罚人员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1.适用对象
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其离职后的从业活动须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于公务员因其他情形,如被辞退、被开除而离职的,本法未作规定。这主要是考虑到被辞退和被开除的人员,已经失去了良好的个人声誉,其离职后即使到与其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组织任职或者从事营利性活动,也难以在其原所在机关“发挥作用”,因此本法未作规定。
2.适用时间
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其从业活动受到限制。超过法律规定期限的,公务员的从业不再受到限制。
3.适用的行为
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4.对违反本条规定行为的制裁
对于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后的情况,其原所在机关应当做好了解和相关的跟进、调查工作。如果发现其有上述违反本法规定的情形,应当及时向其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公务员主管部门有权责令离职公务员改正其违法行为。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后违反规定从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于有上述违法行为的人员,给予罚款的行政处罚,即没收其从业期间的全部收人。对于接收单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其将离职公务员予以清退,并根据情节轻重处以被处罚人员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考试简答及论述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试题
四、简答题
1.《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的义务是什么?
答:公务员的义务,是指国家法律对公务员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和强制。我国公务员应当遵守下列义务:
1)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2)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7)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8)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9)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2.《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答: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满十八周岁;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具有良好的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7)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五、论述题
1、请论述我国公务员的回避制度 答:
一、公务员任职回避
任职回避,又称职务回避,是指对有法定亲情关系的公务员,在担任某些关系比较密切的职务方面作出的限制。
1)任职回避中的亲属关系 在任职回避中,对亲属关系作了一定的范围界定,对于足以产生实际影响的亲属关系的,必须执行职务回避。
职务回避中的亲属包括四类: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
2)任职回避中应回避职务的范围
任职回避中应回避职务的范围包括三种:第一、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第二、在同一机关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第三、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3)任职回避的变通规定
现实中地域或者工作性质特殊到可以变通执行任职回避制度的情况较少,考虑到法律规定的严肃性,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才可以对任职回避作变通规定。
二、公务员的地域回避
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地域回避,是指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不得在自己的原籍及其他不宜任职的地区,担任一定级别的公职。对公务员地域回避制度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适用地域回避的行政机关为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
2)适用地域回避的人员是担任上述机关和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人员。一般包括乡、县级党政正职、纪委书记、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党委组织部长、人事局长、监察局长、公安局长等。有的认为,主要领导职务还应该包括副职。
3)适用地域回避的情形包括在原籍任职或在一地担任领导职务较长时间。地域回避主要规范对象为原籍任职。
三、公务员公务回避
公务回避,是指公务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其与所处理的事务 有利害关系,为保证实体处理结果和程序的公正性,依法终止职务行为而由其他公务员来行使相应的职权。主要包括:
1)涉及本人利害关系。
2)涉及法定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亲属是特指的,包括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亲属。
3)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
第四篇:我国《公务员法》精要知识点
我国《公务员法》精要知识点
国家录用公务员的职务范围: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
公务员奖励的原则:一是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二是公平合理,奖不虚实的原则;三是奖励及时、注重实效
公务员奖励的种类: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对受奖励的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予以表彰,并给予一次性奖金或者其他待遇。
公务员惩戒的种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处分的期限:警告,6个月;记过,12个月;记大过,18个月;降级、撤职,24个月。
公务员行政处分:由任免机关(有任免、处分等管理权限的)或者行政监察机关决定,开除处分要报上级机关备案,县级以下行政机关开除公务员,要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务员的培训分为: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在职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 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结果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连续2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的,被辞退。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可以享受年终奖金。
公务员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有国务规定。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是确定公务员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
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交流的方式: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公务员在挂职锻炼期间,不改变与原机关的人事关系。
公务员回避制度是为了公务员不因亲属关系而对职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对公务员任职、执行公务、任职地区等方面作出的限制性规定的总称。
五种应当回避的法定亲属关系:
一是夫妻关系;
二是直系血亲关系;
三是拟制血亲关系;
四是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五是近姻亲关系。
公务员回避包括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和地区回避三种类型。公务人员不得在本人籍贯所在的县、乡担任政府的正职领导职务: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辞职程序:1.公务员本人提出书面辞职申请;2.任免机关审查批准;任免机关应在接受申请之日起30日内予以审批,其中对领导成员辞去公职,90日内予以审批。超过审批期限,本人如坚持要求辞职的,任免机关应予办理辞职手续。辞职后,2年内到与原机关有隶属关系的企业或者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任职,须经原任免机关批准。
公务员辞退条件:
1、连续2年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的;
2、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工作安排的;
3、因单位变化需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安排的;
4、不履行、不遵守公务员义务、纪律,教育无效又不宜于开除的;
5、旷工或五正当理由逾假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
一般来说,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辞退:
1、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
2、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3、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退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辞去公职:未满国家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的;在涉及国家秘密等特殊职位任职或离开上述职位不满国家规定的脱密期限的;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且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去公职的情形。辞退的一般程序:由公务员所属单位在核准事实的基础上提出建议,按人事任免权限报任免机关审批;任免机关通过审核、审批,作出辞退决定;任免机关以书面形式通知呈报单位和被辞退的公务员。
公务员的申诉、控告只能向国家行政机关提出,它属于内部行政行为。
申诉的受理机关为:做出原处理决定的机关;原处理机关的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行政监察机关(在其管辖权限内)。
控告的受理机关为:上级行政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
申诉程序:公务员在接到处理决定的一定时间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议,或者直接向原处理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行政监察机关申诉(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篇:电力电子期末考试简答汇总
1、晶闸管导通和关断的条件是什么?导通后流过晶闸管的电流和负载上的电压由什么决定?晶闸管处于阻断状态时,其两端的电压大小由什么决定?
当晶闸管上加有正向电压的同时,在门极施加适当的触发电压,晶闸管就正向导通;当晶闸管的阳极电流小于维持电流时,就关断,只要让晶闸管两端的阳极电压减小到零或让其反向,就可以让晶闸管关断。
导通后流过晶闸管的电流由负载阻抗决定,负载上电压由输入阳极
2、有源逆变实现的条件是什么? ①直流侧要有电动势,其极性须和晶闸管的导通方向一致,其值应大于变流电路直流侧的平均电压;②要求晶闸管的控制角α>π/2,使Ud为负值;③主回路中不能有二极管存在。
3、什么是逆变失败,造成逆变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止逆变失败? 逆变运行时,一旦发生换流失败,外接的直流电源就会通过晶闸管电路形成短路,或者使变流器的输出平均电压和直流电动势变为顺向串联,由于逆变电路内阻很小,形成很大的短路电流,称为逆变失败或逆变颠覆。
防止逆变失败的方法有:采用精确可靠的触发电路,使用性能良好的晶闸管,保证交流电源的质量,留出充足的换向裕量角β等。
4、电压型逆变器与电流型逆变器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电压型逆变电路的主要特点是:
①直流侧为电压源,或并联有大电容,相当于电压源。直流侧电压基本无脉动,直流 回路呈现低阻抗。
②由于直流电压源的钳位作用,交流侧输出电压波形为矩形波,并且与负载阻抗角无 关。而交流侧输出电流波形和相位因负载阻抗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③当交流侧为阻感负载时需要提供无功功率,直流侧电容起缓冲无功能量的作用。为 了给交流侧向直流侧反馈的无功能量提供通道,逆变桥各臂都并联了反馈二极管。
电流型逆变电路的主要特点是: ① 直流侧串联有大电感,相当于电流源。直流侧电流基本无脉动,直流回路呈现高阻 抗。②电路中开关器件的作用仅是改变直流电流的流通路径,因此交流侧输出电流为矩形波,并且与负载阻抗角无关。而交流侧输出电压波形和相位则因负载阻抗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③当交流侧为阻感负载时需要提供无功功率,直流侧电感起缓冲无功能量的作用。因为反馈无功能量时直流电流并不反向,因此不必像电压型逆变电路那样要给开关器件反并联二极管。
5、换流方式有哪几种?分别用于什么器件?
器件换流:利用全控器件的自关断能力进行换流。全控型器件采用此换流方式。
电网换流:由电网提供换流电压,只要把负的电网电压加在欲换流的器件上即可。
负载换流:由负载提供换流电压,当负载为电容性负载即负载电流超前于负载电压时。
强迫换流:设置附加换流电路,给欲关断的晶闸管强迫施加反向电压换流称为强迫换流。
6、画出GTO,GTR ,IGBT,MOSFET四种电力电子器件的符号并标注各引脚名称
7、单相全波与单相全控桥从直流输出端或从交流输入端看均是基本一致的,两者的区别? 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中变压器是二次侧绕组带中心抽头,结构较复杂。绕组集体恶心对铜 铁等材料的消耗比单相全控桥多;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中只用两个晶闸管,比单相全控桥 可控整流电路少两个,相应地,晶闸管的门机驱动也少两个;单项全波整流电路中,导电 回路只含一个晶闸管,比单相桥少一个,因而管压降也少一个
8、有源逆变电路和无源逆变电路有何不同? 有源逆变电路的交流侧接电网,即交流侧接有电源。而无源逆变电路的交流侧直接和负载联接。
9、画出降压斩波电路原理图并简述降压斩波电路工作原理。降压斩波器的原理是:在一个控制周期中,让 V 导通一段时间 ton,由电源 E 向 L、R、M 供电,在此期间,uo=E。然后使 V 关断一段时间 toff,此时电感 L 通过二极管 VD 向 R和 M 供电,uo=0。一个周期内的平均电压 Uo=ton/(ton+toff)E。输出电压小于电源电压,起到降压的作用
10、交流调压电路和交流调功电路有什么区别?二者各运用于什么样的负载?
交流调压电路和交流调功电路的电路形式完全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控制方式不同。交流调压电路是在交流电源的每个周期对输出电压波形进行控制。而交流调功电路是将负载与交流电源接通几个周波,再断开几个周波,通过改变接通周波数与断开周波数的比值来调节负载所消耗的平均功率。
交流调压电路广泛用于灯光控制(如调光台灯和舞台灯光控制)及异步电动机的软起动,也用于异步电动机调速。
交流调功电路常用于电炉温度这样时间常数很大的控制对象。由于控制对象的时间常数大,没有必要对交流电源的每个周期进行频繁控制。
11、单极性和双极性PWM调制有什么区别?三相桥式PWM型逆变电路中,输出相电压(输出端相对于直流电源中点的电压)和线电压SPWM波形各有几种电平?
三角波载波在信号波正半周期或负半周期里只有单一的极性,所得的 PWM 波形在半个周期中也只在单极性范围内变化,称为单极性 PWM 控制方式。
三角波载波始终是有正有负为双极性的,所得的 PWM 波形在半个周期中有正、有负,则称之为双极性 PWM 控制方式
三相桥式 PWM 型逆变电路中,输出相电压有两种电平:0.5Ud 和-0.5 Ud。输出线电压有三种电平Ud、0、-Ud。
12、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其整流输出电压含有哪些谐波?幅值最大的为那一次?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整流输出电压中含有 6k(k=1、2、3……)次的谐波,其中幅值最大的是 6 次谐波。变压器二次侧电流中含有 1(k=1±6k、2、3……)次的谐波,其中主要的是 5、7 次谐波。
13、试分析为何正激电路在开关S关断到下一次开通的一段时间内,必须使励磁电流降回零?
否则下一个开关周期中,励磁电流将在本周期结束时的剩余值基础上继续增加,并在以后的开关周期中依次累积起来,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变压器励磁电感饱和,励磁电感饱和后,励磁电流会更加迅速的增长,最终会毁坏电路中的开关元件。
14、多相多重斩波电路有何优点?
多相多重斩波电路因在电源与负载间接入了多个结构相同的基本斩波电路,使得输入电源电流和输出负载电流的脉动次数增加、脉动幅度减小,对输入和输出电流滤波更容易,滤波电感减小。此外,多相多重斩波电路还具有备用功能,各斩波单元之间互为备用,总体可靠性提高。
15、交交变频电路的最高输出频率是多少?制约输出频率提高的因素是什么?
一般来讲,构成交交变频电路的两组变流电路的脉波数越多,最高输出频率就越高。当交交变频电路中采用常用的 6 脉波三相桥式整流电路时,最高输出频率不应高于电网频率的 1/3~1/2。当电网频率为 50Hz 时,交交变频电路输出的上限频率为 20Hz 左右。当输出频率增高时,输出电压一周期所包含的电网电压段数减少,波形畸变严重,电压波形畸变和由此引起的电流波形畸变以及电动机的转矩脉动是限制输出频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16、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中,当负载分别为电阻负载或电感负载时,要求的晶闸管移相范围分别是多少?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当为阻性负载时晶闸管移相范围为0~180,当为电感负载时晶闸管移相范围为0~90.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当为阻性负载时晶闸管移相范围为0~120,当为电感负载时晶闸管移相范围为0~90.17、电力电子装置产生的谐波对公用电网会造成危害,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谐波使电网中的元件产生附加的谐波损耗,降低发电,输电及用电设备的效率,大量的三次谐波流过中型线会使线路过热甚至发生火灾。
2)谐波影响各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使电机发生机械振动,噪声和过热,使变压器局部严重过热,使电容器,电缆等设备过热,使绝缘老化,寿命缩短以致损坏。
3)谐波会引起电网中局部的并联谐振和串联谐振,从而使谐波放大,使上述危害增大,甚至引起事故。
4)谐波会导致继电器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误动作,并使电气测量仪表计量不准确。5)谐波会对邻近的通信系统产生干扰,轻者产生噪声,降低通信质量,重者导致信息丢失,使通信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18、试比较双反星形可控整流电路和三相桥式整流可控电路的异同点。
带平衡电抗器的双反星形可控整流电路与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相比有以下异同点: ①三相桥式电路是两组三相半波电路串联,而双反星形电路是两组三相半波电路并联,且后者需要用平衡电抗器;
②当变压器二次电压有效值 U2 相等时,双反星形电路的整流电压平均值 Ud 是三相桥式电路的 1/2,而整流电流平均值 Id 是三相桥式电路的 2 倍。
③在两种电路中,晶闸管的导通及触发脉冲的分配关系是一样的,整流电压 ud 和整流电流 id 的波形形状一样。
19、逆变电路多重化的目的是什么,串联多重和并联多重各用于什么场合? 逆变电路多重化的目的之一是使总体上装置的功率等级提高,二是可以改善输出电压的波形。因为无论是电压型逆变电路输出的矩形电压波,还是电流型逆变电路输出的矩形电流波,都含有较多谐波,对负载有不利影响,采用多重逆变电路,可以把几个矩形波组合起来获得接近正弦波的波形。逆变电路多重化就是把若干个逆变电路的输出按一定的相位差组合起来,使它们所含的某些主要谐波分量相互抵消,就可以得到较为接近正弦波的波形。组合方式有串联多重和并联多重两种方式。串联多重是把几个逆变电路的输出串联起来,并联多重是把几个逆变电路的输出并联起来。
串联多重逆变电路多用于电压型逆变电路的多重化。并联多重逆变电路多用于电流型逆变电路得多重化。
20、交交变频电路的优缺点是什么?应用在哪些场合?
交交变频电路的主要特点是:只用一次变流,效率较高;可方便实现四象限工作;低频输出时的特性接近正弦波。主要不足是:接线复杂,如采用三相桥式电路的三相交交变频器至少要用 36 只晶闸管;受电网频率和变流电路脉波数的限制,输出频率较低;输出功率因数较低;输入电流谐波含量大,频谱复杂。主要用途:500 千瓦或 1000 千瓦以下的大功率、低转速的交流调速电路,如轧机主传动装置、鼓风机、球磨机等场合
21、绘制sepic斩波电路的原理图,并推导出输入输出关系。
22、绘制zeta斩波电路的原理图,并推导出输入输出关系。
23、试分析正激电路和反激电路的开关和整流二极管工作时承受的最大电压、最大电流和平均电流。反激:开关管 最大电压=电源电压+反激回馈电压。最大电流 全负荷时导通最后闸短前电流,具体计算要分连续模式以及非连续模式两种情况。平均电流计算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计算电流有效值,对一个周期电流的平方进行积分后除以周期时间。平均电流计算是最大电流的一半乘以占空比。
整流管
最大电压=输入侧电源电压+反激回馈电压的和再除以变压器变比。最大电流=开关管最大电流值乘以变压器变比。平均电流就是输出电流。正激(只考虑续流电感很大的情况):
开关管 最大电压=电源电压+变压器泄放电压(一般是两倍电源电压)。最大电流=输出负载电流除以变压器变比。平均电流=最大电流除以占空比。
次级整流管 最大电压=变压器泄放电压乘以变压器变比(电流连续后)或者输出电压+变压器泄放电压乘以变比(非连续时刻并且不考虑电感的分布参数)。最大电流=输出电流。平均电流=输出电流乘以占空比。
次级续流管 最大电压=电源电压乘以变压器变比。最大电流=输出电流。平均电流=输出电流乘以(1-占空比)。
24、变压器漏感对整流电路有哪些影响?
1)出现换相重叠角γ,整流输出电压平均值Ud降低 2)整流电路的工作状态增多
3)晶闸管的di/dt减少,有利于晶闸管的安全开通。有时人为串入进线电抗器以抑制晶闸管的di/dt。
4)换相时晶闸管电压出现缺口,产生正的du/dt,可能使晶闸管误导通,为此必须加吸收电路。
25、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失控,如何避免? 当α突然增至180度或触发脉冲丢失时,会发生一个晶闸管持续导通而两个二极管轮流导通的情况,这使ud成为正弦半波,即半周期ud为正弦,另外半周期为ud为零,其平均值保持恒定,相当于单相半波不可控整流电路时的波形,称为失控。
在实际应用中,加入续流二极管VDr,续流过程由VDr完成,在续流阶段晶闸管关断,这就避免了某一晶闸管持续导通从而导致失控现象
26、GTO与普通晶闸管的不同之处为? GTO能够自行关断,而普通晶闸管不能
27、电力二极管由零偏置转换为正偏置时,出现过电压的原因是什么?
1)电导调制效应起作用时所需的大量少子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存储,在达到稳态导通之前管压降较大。
2)正向电流的上升会因器件自身的的电感而产生较大压降。电流上升率越大,Ufp越高,当电力二极管由反向偏执转换为正向偏执时,除上述时间外,势垒电容电荷的调整也需要更多时间来完成
28、电容滤波的单相不可控整流电路交流侧谐波组成特点。
29、试分析桥式可逆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30,试画出正激电路,反激电路的原理图,简要分析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