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抗糖的感人故事(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03:1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关抗糖的感人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关抗糖的感人故事》。

第一篇:有关抗糖的感人故事

1、我的抗糖路-谁说糖尿病不可逆转?

2008年12月18日,这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我查体时,被证实有糖尿病,而且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尿糖三个“+”号,空腹血糖12.4,饭后2小时19.6。

详细经过是这样的:

这天是周六,考虑到年龄已过40岁,是一个多事之秋,还是注意点为好,防患于未然,所以趁周六休息,去医院做个保健性的查体。

经过一系列的仪器检查,最后到了内科大夫的检查,内科大夫是一个中年女性,态度非常和蔼,问身体有哪里不舒服的问题时,我说没有感觉不舒服的地方,她又问为什么来查体,我说是想预防为主要目的,她说这样做很好,应该这样。

检查结果是下午2:30左右能出来,所以我午饭后睡了一觉,到3:00左右时来到查体中心取我的检查结果。来到内科,那位和蔼的大夫告诉我结果:糖尿病,而且还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脂肪肝,乙肝五项全阴性,建议我马上用药、多运动、注射乙肝疫苗。我听后,象一个晴天霹雳一样,糖尿病只是听说而已,却真的降临到了我的头上!天呐,我上有80高龄的父母,中间有下岗的妻子、下有上初中的儿子,而我现在的这份工作是在外企,虽然薪水还可以,可那是用血汗换来的,如果我身体不能适应这份工作,我会被淘汰的!如果这样我这个家如何维持?我努力站稳,拿着检查结果往外走,我感觉走路有些踉跄,但我还是努力稳定了一下情绪,我的理智告诉我:要稳住,要想办法。于是决定挂一个专家号,看专家怎么说。

我来到专家门诊,专家大夫是一个老年女性,态度有点傲慢,在她这儿看病的都是老“糖”,她给我开了一个检查单,再查一个饭后血糖。检查的结果是血糖19.6,此时离午饭的时间已经过了3个多小时,也不能算是饭后2小时血糖了。专家大夫告诉我:现在必须注射胰岛素,好让胰脏休息,因为我的胰脏太累了,在注射胰岛素的同时,服用降糖药。我问治疗时间需要多长?专家大夫告诉我,不可逆转!你的后半生要靠药物维持。天呐,现代医学如此发达,而且糖尿病如此普遍,竟然无法医治!我取了药,然后给妻子打了个电话,告诉了她实情,同时取消了本来约好的酒局。

回到家,妻子的眼已经又红又肿。这我能理解,我们感情特别好,她本来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因为他的公司搬迁到离我家很远的地方,这样,我俩就无法照顾儿子,于是就让她牺牲一下,于是她就成了家庭主妇,我是这家的顶梁柱,她的“天”,现在“天”已不牢固,本来就懦弱的她,如何能接受!我的收入还可以,不能发达,却足以让家小康,让家人衣食无忧。这样,本来是一个温馨的家,变得有点风雨飘摇的味道。

2、八旬“抗糖英雄”每天坚持5个8

韩桂山老人和他的“优秀达标”证书。

张 彤摄 转自:人民网-《生命时报》

声如洪钟、步履矫健,耳不聋、手不抖,这些集中在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身上,已是少见。而这位老人还是一位患病20余年的糖尿病人,就更让人称奇。韩桂山老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开拓者、我国第一位军体世界冠军,被誉为“军体英雄”,如今又赢得了“抗糖英雄”的新头衔。

1958年,韩桂山在德国莱比锡为新中国赢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军事三项冠军,从此一直奋斗在军事体育战线上,历任陆海空三军体育参谋、第一任军体大队大队长等职。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60岁的韩桂山负责总务工作,繁重的工作加上吃得多、运动少,出现了“三多一少”的症状,空腹血糖竟然达到25毫摩尔/升以上。一开始,由于对疾病不了解、不重视,血糖管理得很差,韩桂山一年到头总住院。后来,在医生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他终于正视疾病,开始了与病魔的较量。韩桂山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现在他一个月要听36堂糖尿病健康教育课,日程表排得满满的。

掌握了抗病的知识,再结合自己多年体育生涯的积累,韩桂山老人总结出一套抗糖的经验,概括为每天坚持5个“八”:

第一,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最好8小时连着睡,如果早上醒早了,中午补回来,绝不多睡或少睡。

第二,每顿饭八分饱。韩桂山笃信“吃饭留一口,活到九十九”的老话。他说,自己当年就是吃得太多,而运动不足,能量消耗不掉,才患上了糖尿病。

第三,每天走8000步。如今,韩桂山老人早中晚三顿饭都是自己去食堂打。去北京各大医院听课,无论多远,他都乘公交和地铁,从不让家人送。

第四,每天至少喝8次水。韩桂山老人说,多喝水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但要注意多次少量的原则。如果一次喝大量的水,膈肌会上抬,影响呼吸;另外,水喝得太多,使得血液的载氧量下降,对身体不利。

第五,每天在床上活动8分钟。韩桂山老人每天早上醒来后,先不急着下地。他会在床上练一套自己编的操,包括活动手指、手腕,拍打、按摩双腿、双脚,悬空蹬腿等动作。练到浑身发热以后,再起床。他说,这样做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如今,韩桂山老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空腹血糖控制在7毫摩尔/升以下,餐后血糖在9毫摩尔/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6.5%,血脂、血压等指标均正常。并且,没有出现心血管病、肾脏损害、眼底病变、神经病变等任何糖尿病并发症。为此,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特别为他颁发了“优秀达标”证书。该院老年内分泌科主任田慧教授是这样评价韩桂山老人的:“学习认真,善于总结,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控糖办法。韩桂山老人用亲身经历证明,得糖尿病由不得自己,但控制疾病一定要靠自己。”

3、别让糖尿病放慢你的步伐——少年歌手NickJonas

Nick Jonas,一位14的翩翩少年,在2005年11月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很多人在网络上仔细地察看他的照片,想知道他把泵戴在哪里,他们就把他的名字刻在哪里。

他,就是Jonas兄弟乐队的成员之一,有一批忠实的歌迷。Jonas兄弟乐队成立于美国新泽西州,成员包括Nick和他的两个哥哥:Kevin和Joe。他们从小就受到音乐家父母的熏陶。Nick主唱、演奏吉他和鼓。他们深受少女喜爱,这些孩子们为他建立了不少网站。首张专辑《时光》已于2006年8月发行,最新唱片将在2007年8月发行。

体重减轻、脾气变坏、口渴、尿频„„这些糖尿病普遍存在的症状都曾出现在他身上。Nick说:“仅仅两三周我的体重就减轻了15磅,而且有些神经错乱。以前我是个脾气很好的人,而现在性格却总是古怪而可怕。特别是为了表演我总是在旅途中来回奔忙,很难让自己一直保持积极的态度。”果然,一个月之后,他被确诊为糖尿病。当时,医生就安排他住院,让他暂时放弃乐队的巡演,因为它的血糖已经很高了。Nick说:“对于从未出过什么健康状况的人来讲,突然被诊断出糖尿病确实是挺意外的。然后我就必须得在短期内快速学习糖尿病相关常识,一切都显得很疯狂。当时我怀疑自己是否还能继续做音乐„„身边的家人、朋友们和乐队一直在支持我。”

出院后,Nick参加了一场音乐会,接着就继续到各地表演。他每天要测12次血糖,还要多次注射胰岛素。他说:“一开始,当我们继续巡演时,我总是躲在后台给自己注射胰岛素、测血糖,非常艰难,心里也有很明显的挫败感。当时我就觉得我需要什么东西来解决这个难题,后来发现其实就是胰岛素泵,它真的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生活。我的所有朋友都认为它很酷。”

Nick说自己很少出现低血糖事件:“有时我会对自己肃然起敬,因为他发现自己的糖尿病生活控制得很好。最初我的HbAlc是11%~12%,而现在大约是7%~8%。”他的血糖通常是150~175mg/dl。Nick承认这有点高,不过因为他很活跃总是有低血糖倾向,所以医生建议他把血糖控制在这个数值就可以了。他的朋友们都很关心他,每次在Nick测血糖时大家都很关心检测结果。目前他正在考虑使用连续血糖监测仪。

2007年3月,距Nick被诊断为糖尿病后有一年半的时间了,他在一次“嘉年华”活动中公开承认了自己的病情。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要公开病情,只是在寻找合适的时机。他说:“我患糖尿病的时间不算长,就像一个高年级的插班生。”所以他直到自己能自如地应付疾病时才公开,这样也就可以随时随地测血糖了。

在Nick宣布自己患病后,他说:“我发现很多人得知自己或别人患有糖尿病时都会感到惊奇。”他还发现有很多小孩子都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我希望我的举动能够给他们勇气公开病情。我很幸运有机会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也希望能为同病相怜的伙伴们增添一点勇气。我听说一些糖尿病朋友总是处在抑郁状态,为未来局促不安,所以我就想能为他们尽微薄之力。”在Nick的口袋里装着很多吉他拨片,每当遇到一个同龄的糖尿病孩子时,他就送给对方一个拨片。他觉得这很酷。

至于作为糖尿病患者最大的烦恼,Nick认为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不得不暂时放弃表演去处理糖尿病带来的种种麻烦。偶然出现低血糖时,他的表现就会令周围的人们不解,之后,他就必须得向别人做解释。同时总是奔波在不同的地方也为他的糖尿病管理增加了难度。现在,Nick认为自己在乐队伙伴们的帮助下已适应了这种生活。

同时,妈妈一直陪伴在他左右,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叮嘱他服用营养补充剂和维生素。除了妈妈以外,爸爸也为他提供多种帮助,他要一生感激他们。

Nick非常清楚糖尿病将终身伴随着自己,并在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他仍然希望有一天可以治愈这种疾病,他想第一个知道治愈的方法。

相对于Nick的年龄来讲,他显得非常健谈和成熟,不过他说自己“在人群中会显得更安静。”他不是那种“见面熟”的人,但他却觉得自己还是有点领导气质的。目前他正在计划参与糖尿病社区的活动,他说:“这仅仅是开始。”

对刚被确诊为糖尿病的孩子,Nick想告诉他们:“别让糖尿病放慢你的步伐。在去医院的路上,我对自己许诺:我不会让糖尿病拖住我,一定要往前走,我必须这么做。保持积极的态度,一直向前走。别灰心!”

4、我与糖尿病相伴50载——微生物学教授

【我们同样幸福?优秀 系列之】与糖尿病相伴50载的微生物学教授 与糖尿病相伴50个春秋

——微生物学教授的自述

1953年,我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两年时,发现体重骤减、尿频,去医院检查,有两位医生都认为是尿道感染并进行治疗,可是一直没有好转。那年9月,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第三位医生,他为我进行了常规尿检。随后,我收到催我去急诊室的电报,说如果我再不去,就活不过劳动节。于是,我去了,测血糖为600 mg/dl。我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并立即被收治住院,开始使用常规胰岛素。

当时的我对糖尿病了解甚少,一直都不敢也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不过,住院期间意外的收获是在《生命杂志》上看到一篇由著名网球运动员比利?阿尔伯特写的文章,他讲述了自己如何管理好糖尿病,又如何保持自己的网球运动生涯。正是比利的这篇文章启发了我,让我开始面对事实、接受疾病,坚定信念要管理好糖尿病。比利患病70年,去世时已80岁,我也可以像他一样。

1955年秋天,我正忙着研究生毕业设计,血糖也一直控制得不错。但在换用胰岛素试剂时需要住院调整其剂量,稳定在每天注射90单位后,我就出院了。几天之后,我与同学一起到实验室时,我意识到自己血糖下降了,于是就去导师的实验室找方糖,但是很快我就丧失意识了,随后被送往UCLA医疗中心的急诊室,在那里测得我的血糖为23 mg/dl,醒来时看到自己被很多穿白大褂的人围着,我以为自己在天堂。几天之后,胰岛素调整到较少的剂量,我出院了并立即投入研究中。1955年我获得了微生物学领域的硕士学位,1957年获得博士学位。

后来,我回到圣地亚哥大学**授课。在接下来的35年中我投入全部精力来教学生,直到作为名誉退休教授从圣地亚哥大学退休。

过去很多年,我都在家测试尿样来判断血糖水平,并注意自己上厕所是否过于频繁;后来,用扎手指的方式测血糖。胰岛素的应用也是一步步变化着。2001年,我开始使用胰岛素泵,虽然有很多新的挑战,但后来我发现它能使血糖控制得更好。再后来,我患上帕金森病,用泵不太方便。这时我发现必须要重新学习如何调整新型胰岛素用量,同时还要频繁测试血糖。

由于我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长达50年了,所以在2003年,Joslin糖尿病中心授予我荣誉奖章。50多年来,我的糖尿病治疗用品、技术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多变化,糖尿病管理也给我带来很多挑战,但完美的家庭、朋友、同事和用功的学生一直是我幸福的理由,也激励着自己一定要控制好病情充分享受生活。

我觉得作为糖尿病患者,首要充分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要信任家庭、朋友,要学会寻求帮助。我还要健康地生活,要等到1型和2型糖尿病都能得到治愈的那一天。

5、我23岁,19岁发现这不是病的病

我现在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当我在自己高2的是时候.我突然从160斤瘦到了120斤.刚开始的时候家人都觉得一定是学习认真,正常现象。可是慢慢的我喝水很多,吃饭也很多,妈妈觉得这样的现象不大对劲,于是一天上午带我去医院看,一查,血糖是11点多,吓死妈妈了,我也傻了。顿时就像天塌了下来一天,夜里会听到妈妈爸爸哭,白天都是亲戚在劝说注意饮食,总之那日子过得有点提心吊胆,也不敢看关于病的相关内容。

妈妈去买书,爸爸准备食谱,我想大部分家庭都是这样的,亲戚都在鼓励我,不要难过,一定会度过难关的。日子就这样过下去了,每天吃药,吃粗粮。我也顺利的考进了大学。

我现在我工作了。觉得我的生活就和正常人一样,我什么都吃的,我一天可以吃几个橘子,我虽然知道这不好,但是我的心态很好,我每天笑的时候可以达到2小时,运动1个多小时,我上课都超级活泼的,我从来没为这个病而烦恼过,我希望大家都和我一样开心。

我还有很多故事,太晚了 不一一说了,我很愿意认识糖友,大家加油。

6、不要让糖尿病控制你。——《美国偶像》ElliottYamin

题记:

你要拯救你自己,我们都期待着„„不要让糖尿病控制你。——Elliott Yamin

美国偶像——Elliott Yamin

【DiabetesHealth网站2006年12月文章】任何一名作为具有超高收视率的电视秀《美国偶像》的超级“粉丝”都知道,要过第一关——“嗓音关”非常不容易。竞争者排队等候12小时,以得到机会,在几位评委Randy Jackson, Paula Abdul和Simon Cowell挑剔的耳朵前唱几句。评委很快就能决定:谁会唱歌谁不会,谁有成名的可能性而谁没有。

在第5届《美国偶像》中,1万9千名颇具潜力的竞争者来到波士顿过“嗓音关”。其中有一位来自弗吉尼亚里士满的28岁小伙子——Elliott Yamin,他害羞、随和,是一名制药公司的职员并在业余时间做**DJ。当他唱完后,评委和电视观众一致认为它性感的嗓音非常适合R&B,也适合摇滚和其他种类的流行歌曲,他有成为流行歌曲明星的潜力。最终,他进入三甲并踏上了成为歌星的路途。

但在当时,评委和电视观众并不了解Yamin在生活中已经克服了重重困难——右耳90%的听力丧失,患有1型糖尿病,佩戴胰岛素泵。但Yamin并没有刻意隐瞒这一切,实际上,他早就将自己身患糖尿病并佩戴胰岛素泵的情况公布在《美国偶像》的官方网站上了。

去年5月,当《美国偶像》的工作人员跟随Yamin一起回到Richmond录制一段“荣归故里”的录像带。来自全佛吉尼亚的青少年糖尿病研究基金会的孩子们举着标语旗为Yamin欢呼。当Yamin与孩子们在Richmond见面时,孩子们送给他特制的蓝色“治疗糖尿病”腕带,他一直戴着它。

当Yamin成为聚光灯下的热门人物后,他打算利用自己的身份对公众进行1型糖尿病的教育,并鼓励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勇敢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近期,美国《糖尿病健康》的记者对Elliott Yamin进行了一次访谈,了解了更多他管理自己疾病的经过以及未来的打算。

问:Elliott,当你被诊断为糖尿病时是多大年龄?那段经历是怎样的?

答:当我刚过完16岁生日时就被诊断出糖尿病,那段时间很艰难。我想成为一个普通的孩子,像所有我的朋友们一样。他们正在考虑去考驾照,而我不得不注射胰岛素并测血糖。

问:你如何适应患有1型糖尿病这个事实以及由此而来的所有负担? 答:说实话,确诊时我反而很高兴,因为之前我一直都是病怏怏的并且不知道为什么。然后,当我知道糖尿病意味着什么的时候,我也无法接受。我假装忽略它,有时故意不给自己注射胰岛素。

问:你是如何转变的?

答:我在急诊室呆了很久。从昏迷中醒来时,我看见妈妈(她也是名糖尿病患者),她正在那里哭。我不希望她难过,于是开始乖乖地频繁监测血糖。

问:你是怎样开始使用胰岛素泵的?

答:6年前我与佩戴胰岛素泵的朋友在一起工作,他给我讲了关于泵的事情,还教我该怎样用。我很喜欢这种东西,当我去拜访内分泌学专家时,他也建议我佩戴胰岛素泵,我就戴上了。那对我来讲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佩戴一个胰岛素泵比每天注射3~4次胰岛素要好得多,因为按一下按钮,就可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胰岛素,它太方便了。

问:能告诉我们你佩戴的是那种胰岛素泵吗?

答:美敦力的MiniMed’s Paradigm.我非常喜欢这个。

问:参加《美国偶像》期间,控制血糖方面遇到了哪些困难吗?

答:其实确切地说,监测血糖让我非常兴奋。因为我频繁地监测血糖,所以在比赛期间不会出现低血糖。并且我让我周围的每个人都知道我有糖尿病,这样万一我出事了,大家可以帮我。

问:现在全社会都关注你,你感到惊讶吗?

答:确实有些惊讶。在演唱会开始之前,一些患有糖尿病的孩子们跑到我面前向我展示他们的胰岛素泵。他们的父母也来感谢我。还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写信支持我。这都让我感到受宠若惊。随后,我觉得我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向人们宣传糖尿病——这也是我的主要目标之一。

问:你已经与青少年糖尿病基金会和美国糖尿病学会合作了。你对其他糖尿病患者有什么建议吗?特别是对那些与你当初一样正在经历反抗阶段的孩子们有什么建议?

答:应当保持乐观。花点时间关心你的糖尿病并且时刻对身体健康状况保持警惕。记得血糖如何变高,这将对你的健康有长期影响。我认为对于年轻患者,应当让他们充分明白他们今天所做的将会长期影响他们的健康。你要拯救你自己,我们都期待着。。不要让糖尿病控制你。任何糖尿病患者都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现在我感到很高兴,我正在向孩子们和青少年表明,他们绝对可以到达他们的梦想。

7、意志坚强的糖友—名导演郭宝昌

看过《大宅门》的朋友都知道导演郭宝昌吧!但又有几个人知道他其实也是一个普通的糖尿病患者,是一个普通的糖友,但郭宝昌同时也是一个意志坚强的糖友,不管自己多么艰辛,总是坚持着自己的理想!

郭宝昌原名李保常,出生在北京一个贫困工人之家,父亲冻死于街头,两岁时他被母亲卖掉。几经转卖之后,被同仁堂乐家乐四老爷收为养子,随母姓改叫郭宝昌。现实中的“大宅门”就是有“国药第一家”之称的北京同仁堂药店。郭宝昌在大宅门里生活了26年,目睹了同仁堂的荣辱兴衰。

从16岁起,他就开始写这个题材的小说,期间几经风破,甚至入狱,手稿3次被毁。1959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工作。文革十年耽误了郭宝昌的艺术青春,粉碎“四人帮”以后,郭宝昌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

导演郭宝昌的力作《大宅门》及续集让多少人如痴如醉,但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是靠一天两支胰岛素在支撑。他的糖尿病已经很严重了,每天中午和晚上的两顿饭之前必须打一针胰岛素,而且必须忌讳的食物也很多。但无奈宝爷是个“食肉动物”,大鱼大肉离不开,所以只好坚持打针顶着。为了心爱的电影事业,也为了生命的充实美好,他在糖尿病与事业之间走着平衡木。

就是这股子韧劲支撑着郭宝昌对事业的这份执著,打胰岛素赶戏,我们听着会有怎么样的感觉呢?我想早已被郭宝昌的坚强意志锁深深感染了,糖友们还觉得糖尿病可怕吗?只要你坚持对抗糖尿病,合理的治疗,你也可以向郭宝昌一样干出一番“事业”。

第二篇:2020年抗疫感人故事心得体会作文

2020年抗疫感人故事心得体会作文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是一千多年前,日本长屋亲王赠送给大唐千件袈裟上面所绣,其意是我们虽处不同的地方,但当我们抬头仰望天空,所看皆是同一轮明月。现如今,X肆虐,我们虽处各地,但却心系疫情,共同抗击病毒。

疫情可怕,可在疫情面前,“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却再惊世界!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同时间赛跑,从筹划到完工,仅用十天。上百台挖掘机,为抗击疫情挖出了我们的潜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可,哪有什么“建基狂魔”啊,所谓的奇迹不过是建筑工人们夜以继日的工作换来的,再苦再难,心无怨言,全因心中那颗渴求报效祖国的心。

2月4日,医院开始正式接诊,一个个舍生忘死的医务人员冲锋陷阵,厚重的防护服下是几亿人的殷勤期盼。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国家有难,他们不计报酬,千里驰援,血痕累累的双手从死神手下抢回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正如鲁迅所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有些人,或许不能做那些冲锋陷阵的战士,或许走不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但却愿意做最好的后盾。68岁的拾荒老人李学明,在成都双流区彭镇政府值班大厅放下一沓钱便转身往外走。而这一万多元是老人五年打零工辛苦积攒的积蓄,可在疫情面前,老人却愿意毫不留情地奉献出来。五年风风雨雨辛苦赚来的血汗钱,化作一缕温柔清风,送向了身处困境的X,犹如一丝暖阳,温暖了X人的心。这是佝偻的身躯,伟大的背影,高尚的心灵。

无数的送餐员、医疗器具工厂的工人、路边的检查人员、物流司机,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从各个角落伸出援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力以赴,共克时艰。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病毒的阴霾终将消散,春天的第一缕阳光依旧能洒在我们华夏大地之上,看那时山花烂漫,举国同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抗击疫情,全国人民一起努力。X加油,中国加油,捍卫生命,筑起我们的钢铁长城。

第三篇:抗疫中的五个感人故事

抗疫中的五个感人故事

抗疫的感人事迹

我们来认识火神山医院洗消分队队长张鹏飞,作为一位多次参加阅兵、维和、救灾任务的老兵,他每天奔波于火神山污染区的各个战场,为医护人员筑起一道道安全的防线。

火神山医院洗消分队队长

张鹏飞:最重要的部位是传递窗、开关、门把手重点的进行消,要一丝不漏,不能有一点点的误差,明白吗?

火神山医院洗消分队队员们:明白!

下午3点,张鹏飞带着队员将3条210米长的医务人员走廊再次进行洗消作业。

火神山医院洗消分队队长

张鹏飞:我们洗消分队主要是在病区所有的范围内道路、环境、区域、房间这些区域内进行消杀。所有区域的病毒我们都要消,都要杀,以保证咱们病区的安全,保证咱们医务人员的安全。

火神山医院成立之初,为了尽快展开洗消工作,张鹏飞发挥自己当过防化兵和军事教员的优势,连夜展开培训,手把手教大家洗消作业流程、消毒剂配制和个人防护,很快就把临时组建的团队成员们训练成了专业的洗消员。

火神山医院洗消分队队长

张鹏飞:因为区域不一样,我们需要消毒的剂量、含量也不一样,还有各种品牌不一样,我们就根据感控科的要求来教大家一班一班带,一组一组考,考合格了我就带着这个组去实践。

张鹏飞说,“感控工作只有100分和0分,认真做好一万次,哪怕一次疏忽,所有努力都将白费。”他和队员们每天都要对医务走廊进行2次以上卫生清理和洗消作业。每消杀一次,拿着消杀设备手臂上下挥动摇摆的次数都在2600次以上,体力消耗不亚于跑一次五公里。

火神山医院洗消分队队长

张鹏飞:我们要保证医务人员安全,我们要保证病区安全。我们认真一点,我们负责一点,我们辛苦一点,他们就会少一丝隐患。

每天对300多台车、1000多人次进行严格洗消,张鹏飞和队友们已累计消杀面积达数万平方米。尽管现在病区里的患者越来越少,但张鹏飞说,不到最后一刻,他们绝不会放松。

火神山医院洗消分队队长

张鹏飞:到目前这个阶段我们火神山医院基本上属于决战期了,后期了,要保证始终是那么旺盛的战斗力,为咱们医务人员守好这个钢铁防线。

抗疫的感人事迹

我们再来认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心内科副主任余锂镭。疫情暴发之后,他冲在抗疫的一线;所负责的病区关闭之后,他又加入院内多学科联合会诊队伍。他说,患者在哪儿,岗位就在哪儿。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心内科副主任余锂镭正在为一位81岁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佩戴便携式心脏事件记录仪。

目前,余锂镭所在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像这样的患者仍有几十位,他们大多高龄、基础病多。针对这一特点,医院组织多学科联合会诊,余锂镭和团队主要负责提前对患者进行心血管评估,以便及时施策,这是降低病亡率的有效手段。

患者在哪儿,岗位就在哪儿。疫情暴发以来,余锂镭带领心血管内科的XXX名党员和XXX名医护人员迅速投入战斗。刚开始时,防护服紧缺,支部党员共同达成一条规定:由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入污染区查房。各省医疗队抵达后,考虑到患者治疗的连续性,余锂镭和同事们选择整建制留下来,继续守护患者。

在70多天的奋战里,余锂镭原来所在的第21病区共收治XXX名患者,实现零病亡。如今,随着疫情持续向好,这一病区已经关闭。但余锂镭并没有休息,他加入了院内多学科联合会诊队伍,现在一周要为30多位可能会出现心血管异常的新冠重症患者进行会诊,为他们进行心脏评估监测,同时还通过视频访谈等向外国同行分享自己的抗疫经验。

抗疫的感人事迹

2020年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XXX名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医护人员,从西安、上海、重庆3个方向星夜驰援武汉,总耗时仅8小时。

兵种融合,联合保障。参与保障这项紧急航空投送任务的联勤保障部队,组建于20**年9月。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对于部队机关驻地处于武汉的联勤保障部队,不啻是一场检验联勤改革成效的“大考”。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换羽新生的“钢铁联勤”闻令而动,勇挑重担,以高效协同的体系化联合保障,书写了一部必将载入史册的战“疫”诗篇。

使命如山:疫情就是命令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汉告急。

疫情如火。联保部队党委闻令而动,坚决执行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号令,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第一时间构建疫情防控指挥协调机制;第一时间与地方政府建立24小时联防联控机制;第一时间与湖北省、武汉市对接,全方位推进火神山医院、泰康同济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等3家医院筹建。

驻地在武汉的中部战区总医院,先期派出两支医疗队,就地支援武汉市肺科医院和武汉市第七医院。

紧急抽组多支医疗队,分3个波次增兵武汉。

1月26日,首批1300余箱抗疫物资运抵武汉;2月2日,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联保部队;2月4日,第一批XXX名确诊患者入住……

与此同时,联保部队发出组建以来的第一份战斗动员令,全员开启“抗疫时间”,转入“战时状态”——

“我是党员我先上”“恳请组织批准我上战场”……哪里疫情险重,哪里就有党员冲锋在最前沿。

舒纯、王欢,这两名已返家休假的中部战区总医院护士,分别从江西、吉林“逆行”返程,历经XXX个小时终抵武汉抗疫一线。

洪原城,这名曾奔赴小汤山抗击“非典”的老队员,写下请战血书“国是我的国,命是国的命”,从福建奔赴火神山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1月21日被确定为北京市定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机构之一,承担起确诊患者和重症患者的收治任务……

白衣逆行,众志成城。

2月21日15时,火神山医院XXX名同志“火线”入党,仪式一结束,他们就套上防护服直奔“红区”……

3月5日,另一场“火线”仪式,再次“点亮”静谧的知音湖畔——联保部队决定,给XXX名一线医护人员记功,并在救治一线举行庄重、简短、战味浓郁的立功授奖仪式。

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武汉,是这次“大考”中的决胜之地;而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堪称决胜之地的“上甘岭”。

从“集结号”到“冲锋号”——战“疫”,联保部队官兵肩负起如山使命!

勇挑重担:一线保障急如星火

时间,静静流逝;数字,不断跳动。“火神山”的战“疫”时间,从交付使用那一刻就进入“读秒”——

负压病房建成,ICU开始收治病患,医院信息化系统顺畅运转,收治首批XXX名患者,收治超过1XXX人……

兵贵神速。随着联保部队运输投送系统的高速运转,天河机场、武汉高铁站成为中国版图上繁忙高效的地理坐标——

大年三十,XXX名陆、海、空三军医护人员星夜驰援武汉;

2月1日、2日,航空、铁路、公路机动“三路齐发”,承担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的XXX名人员抵达武汉;

2月13日、17日,两批2XXX名医护人员分别通过航空和铁路输送抵达武汉。

驰援武汉的4XXX名医护人员,大多具备抗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经历。

“兵不预谋,不可以制胜。”为使医疗力量迅速到位,联保部队紧急协调地方相关部门,预先展开火神山医院、泰康同济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等3家医院的编成、抽组方案和投送计划拟制。

战“疫”中,以“打仗新联勤”理念为导向的保障体系,彰显出快速强大的联合保障能力。

这是1000张行军床的抗疫时间轴——

2月8日17时30分,接到批复,紧急调拨1000张行军床用于支援地方开设“方舱医院”;18时,军事设施建设局启动应急预案;19时,完成物流遴选,协调承运车辆;21时,组织物资装载;24时,连夜发往武汉;2月9日上午,1000张行军床顺利送达目的地。

此外,4XXX名医护人员、3家新建医院、数量庞大的物资,须臾离不开强大的现金流保障。联保部队财务系统启动财务应急保障预案,畅通资金24小时划拨绿色通道,实现了无接触资金快速保障。

高效,得益于换羽新生的联勤保障新体制,受益的是万千群众。

人民至上: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快!4床危险!”ICU的呼叫声一响,宋勇立马打了个激灵。他疾冲过去,开放气道、给氧、监测心率、推麻药……操作一气呵成。

作为泰康同济医院重症二科主任,宋勇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冲刺——ICU里,一分一秒都是以命相搏。

生命相托,唯有全力以赴。

2月1日,作为火神山医院先期筹备组成员,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组刚下飞机就连夜工作,从个人防护、终末消毒,到感染防控督导、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逐项清、逐个过。

2月9日17时,解放军总医院和火神山医院首次联通5G网络远程会诊系统——

“血氧饱和度突然在XX%以下,要多注意,尽早处理,必要时复查胸部CT。”

“D-二聚体高吗?要动态监测凝血功能,防止深静脉血栓。”

……

隔空询问,不放过任何细节。

为保证救治效果,联保部队统筹运用一线专家团队力量,成立联合专家指导组。医护人员还注重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抗疫一线的作用,火神山医院中医工作组主任朱蔚介绍,医院服用中药汤剂的患者达XX%。

大年初三,中部战区总医院,经医护人员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重症孕妇生下一名男婴。

14天的隔离观察治疗之后,孩子无感染,母亲转危为安。“名字叫壮壮,家长刚起的小名。”望着透明玻璃箱里的孩子,护士长杨新凤的眼角全是笑意。

3月7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刚过完百岁生日的王大爷痊愈出院,创造了抗疫一线的生命奇迹。

每颗种子都渴望雨露,每个生命都值得守护。

截至3月26日,全军63所收治医院开设收治床位近3000张,1万余名医护人员投入一线救治。武汉火神山、泰康同济、妇幼光谷3支医疗力量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6XXX人,治愈5XXX人。全军定点收治医院和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7XXX人,治愈出院5XXX人。

这标志着军队医护工作者对新冠肺炎病毒宣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同日表示,驰援武汉的4XXX名军队医护人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人民至上,是子弟兵不变的初心。

4月8日零时起,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这一天,火神山医院医学工程科主任金鑫带领全科人员已进驻“火神山”逾60天。

作为守护生命的“医疗物资摆渡人”,自2月3日以来,他们共安装调试各类医疗设备近5000台,筹措防护物资、医用耗材250余万件。

人间四月,春回大地。知音湖畔,没有什么能阻挡生生不息的脚步。

抗疫的感人事迹

疫情期间,有一群人为保障民生,逆行在武汉的街头,快递小哥李顺就是其中之一。身怀六甲的妻子说,这也是爸爸给孩子最好的胎教。

上午9时,忙了一个早上的快递员李顺请假外出,这是他在疫情期间工作的80多天里第二次请假。

1月23日大年二十九,刚刚办完婚礼陪着妻子回门的李顺,接到了站长通知紧急返岗的电话。

安顿好妻子,李顺当晚就回到了站点,这一住就是80多天。平常他负责的区域,涉及两三万人的网购需求。疫情初期因为人手短缺,他所负责的片区扩大了两倍,一天要跑100多公里路。

如今,李顺的妻子已经有了6个月的身孕,没能给妻子拍套像样的婚纱照一直是李顺心里的疙瘩。随着生活慢慢恢复正轨,李顺打算兑现给妻子的承诺。

小两口在忙着化妆的时候,妻子肚里的孩子也不安分起来,倾听胎动是李顺感觉最幸福的事情。

拍完照片,李顺又抓紧时间回去送货。这些日子穿梭在大街小巷,眼看着生活气息一天天回归,虽然很忙,但李顺感觉很开心。

抗疫的感人事迹

疫情防控期间,武汉一共有XX.X万名环卫工人奋战在环境卫生保障一线,其中2400多名环卫突击队员进入医院“红区”清理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他们其中的一位,今年35岁的满彩美。

早晨九点,在武汉市著名的商业区中山大道,刚刚清扫完一条街的满彩美赶紧去买了一碗热干面。这几天,每天过早,满彩美都会吃上一碗。

疫情暴发,因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病区垃圾骤增,急需添加保洁人员。1月25日大年初一,刚下早班的满彩美看到通知,当即报名加入了紧急组建的环卫突击队。

到达医院的第一天晚上,满彩美他们就处理了100多个垃圾桶,一天干下来,防护服里都被汗水浸透了。2月10日,完成定点医院的工作后,满彩美又主动报名转战江汉方舱医院。为了保证工作效率、节省防护服,环卫人员进舱后,也和医护人员一样六个小时不吃不喝连续工作。在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候,江汉方舱医院每天产生6吨垃圾,一天需要处理的饭盒就有3000多份。满彩美和160多名环卫工人分成早中晚三班负责清扫保洁、公厕打扫、垃圾转运等。平时处理垃圾都难免会划到手,近距离接触携带病毒的医疗垃圾,稍有不慎后果就不堪设想。

在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坚守了40多天的满彩美,如今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沿着和自己朝夕相处了四年的街道清扫过来,满彩美感觉回到了家。这些天,附近的服装店陆续开门营业了,时隔多天再见面,大家都感到很亲切。

第四篇:学生作文最感人的抗疫故事

学生作文最感人的抗疫故事

有一篇报道标题是:“我在抗疫最前线,但我的名字不能告诉你”。24岁女护士在最危险的重症感染区工作,当记者问起她名字的时候,她怎么也不肯说,因为戴着口罩,妈妈认不出来,但说了名字妈妈就会知道,她不愿让妈妈认出而担心,可是24岁在妈妈眼里还是个孩子啊!

2019年12月8日,XX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没有硝烟的战争从此拉开序幕。

奋战在一线上的医护人员,由于长时间佩戴口罩面部都被勒出了深深的痕迹,有的甚至鼻梁磨破,还有的脸上出现浮肿。

当她们脱下口罩那一刻,显的是那么的狼狈不堪,但她们却依旧是那样的美丽,一张张“网红压痕脸”没有造成半点不适感,反而令人肃然起敬,那是一种巾帼的美丽,深深压痕是英雄战“疫”留下的痕迹,微微的伤口是英雄战“疫”最美的印记。

她们也是父母的女儿、孩子的母亲、丈夫的妻子,可面在面对这场战役,她们放下家中一切事物,全力投身抗击疫情战斗中,舍小家、为大家,彰显了新时代巾帼英雄风采。

伟大革命家刘胡兰面对刺刀毫不畏惧,英勇就义,我们的女同志面对新冠病毒敢于斗争不退缩,担当责任不推诿,每个人都用自己能做的方式为老百姓守好防线,绝不后退。

第五篇:感人故事集锦

1.911的真实故事:

当飞机撞上5角大楼时,银行家爱得华被困在南楼51层,他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没有生还的可能,他拿出电话,拨打了第1个电话,还没有接通,房屋已经开始坍塌,他意识到没什么时间了,便挂断拨出了第2个电话,但是他又想起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便挂断拨出了第3个电话。

9·11事件后,爱得华的律师迈克和他的同事在事件发生时接到了他的电话,但是都没有听到爱得华的声音,他们查了查,发现他生前打出了3个电话,他的律师迈克来到洛珊基爱得华的家中,他的母亲哭着说爱得华的最后一个电话是打给她的,他的律师迈克说:这关系到他生前的巨大财产归属,所以我有权知 道电话的内容。爱得华的母亲说:爱得华的遗言对你毫无用处,他已经不关心他的财产了...迈克知道了电话内容,含泪告别了这个痛失爱子的母亲。

第2天,美国著名报纸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一位美国公民的生命留言:

——妈妈,我爱你 2.我一定听 一个丧偶的男人

在丧礼上笑脸盈盈的招待来访的亲友 弄的亲友不知如何是好 很尴尬 想安慰他

他好象很乐的样子 不安慰他嘛

那来做什么呢?甚至有的亲友心中有点气愤的想着: 人是不是给他暗算做掉的啊?但没人去问这个丧偶的男人。终于出殡的日子来了 女方的家长实在按耐不住了 在灵堂上破口咒骂这个男人 相处了二十年的老婆死了还笑的出来 是不是有什么内情?只见他默默地听着 不做任何回应 直到骂完了 众人眼睛全都看着他 等他的反应他才说 谢谢指正。他的脸还是笑笑的

女方的家长差点没气晕过去。就冲向他

一手揪住了他胸前的衣领挥拳打下去。这个男人还是笑笑的 但嘴角已是流出一条血河了。这时反而是女方的家长心中一阵寒栗 自觉性地害怕了 难道这个人已经疯了?

丧事就在一场闹剧中度过了。当天夜晚女方的家长担心早上的举动是否不当 偷偷地折回去看这个男人 到底是怎么回事。

只见他抱着亡妻的照片呆坐在客厅中。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连动都没动 也没出声音。

女方的家长看不出什么异常 就回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女方的家长又去看了 只见那个男人还是呆坐在那里 抱着亡妻的照片。这下女方的家长心急了 怎么说也是二十年的半子 至少关心一下。就敲了门进去。门没锁 他头也不回一下 继续抱着照片。女方家长问: “你怎么了啊?”男人说: 我一生都在忙东忙西的 自认为是为了她好 为她在打拼

她的埋怨我都不曾理会 从没好好听她说过一句话 直到最后她病的很重时 她向我说:

“你可以听我一句话吗?” 我为了让她高兴就说: “我一定听” 她说:

“我知道你是爱我的 我也爱你 我要是死了 你一定会哭的

但我不要看见你、听见你哭好吗?你要笑笑的帮我把后事办好 你一生都没答应我什么 就这一次好吗?” 他说完眼中有泪光...但泪水却不掉出来而是往心里流 因为他答应了她...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我一定听!3.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 她和我说,她在一个学校现场看到了她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幕,学校的主教学楼坍塌了大半,当时正在上课,几乎有100多个孩子被压在了下面。全是小学生。

一些似乎是消防队员的战士在废墟中已经抢出了十几个孩子和三十多具尸体,看着那些小小的,带着红领巾却再也无法睁开眼睛的孩子,她说她突然觉得自己说话的勇气都没有了。然而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才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几个战士听见了就不管了,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转的战士马上给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看到这个情形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眼睁睁的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后来,那几个小孩子还是给挖出来了,但是却只有一个还活着,看着那些个年轻的战士抱着那个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着跑向救援所在的帐篷的时候,她已经泣不成声。4.输血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仍会死去。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

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

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医生的手心渗出汗,他紧握着男孩的手说: “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 “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哭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5.第一百个客人 中午尖峰时间过去了,原本拥挤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板正要喘口气翻阅报纸的时候,有人走了进来。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男孩。牛肉汤饭一碗要多少钱呢?奶奶坐下来拿出钱袋数了数钱,叫了一碗汤饭,热气腾腾的汤饭。奶奶将碗推向孙子面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著奶奶说: 「奶奶,您真的吃过午饭了吗?」

「当然了」奶奶含著一块萝卜泡菜慢慢咀嚼。一晃眼功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饭吃个精光。老板看到这幅景象,走到两个人面前说:

「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运气真好,是我们的第一百个客人,所以免费。

之后过了一个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对面像在数著什么东西,使得无意间望向窗外的老板吓了一大跳。

原来小男孩每看到一个客人走进店里,就把小石子放进他画的圈圈里,但是午餐时间都快过去了,小石子却连五十个都不到。心急如焚的老板打电话给所有的老顾客: 「很忙吗?没什么事,我要你来吃碗汤饭,今天我请客。

像这样打电话给很多人之后,客人开始一个接一个到来。

「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小男孩数得越来越快了。终于当第九十九个小石子被放进圈圈的?

那一刻,小男孩匆忙拉著奶奶的手进了小吃店。「奶奶,这一次换我请客了。

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说。真正成为第一百个客人的奶奶,让孙子招待了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饭。而小男孩就像之前奶奶一样,含了块萝卜泡菜在口中咀嚼著。「也送一碗给那男孩吧。老板娘不忍心地说。

「那小男孩现在正在学习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哩!」老板回答。呼噜„„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问小孙子: 「要不要留一些给你?」

没想到小男孩却拍拍他的小肚子,对奶奶说:「不用了,我很饱,奶奶您6 .死去的母亲留给宝宝的短信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

看„„」

下载有关抗糖的感人故事(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关抗糖的感人故事(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人故事

    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1948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一位父亲带着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 海上风平浪静,晨昏瑰丽的云霓交替出现。一天早上,男人正在舱里用水果刀削苹果,船突......

    感人故事

    姐姐有一个小三岁的弟弟,他们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有一次姐姐为了买女孩子们都有的花手绢, 偷偷拿了父亲抽屉里5毛钱。 父亲当天就发现钱少了,就让姐弟俩跪在墙边,......

    四颗糖的故事

    览 “四颗糖”的缘由 一次,陶行知先生看到学生王友正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

    三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三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任校长的时候,有一天,他看到一男生正想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陶行知当即制止了他,并告诉他放学时到校长室等候。 放学后,陶行知来......

    长征感人故事

    红军长征感人的故事1:背着弟弟长征 邓秀英和邓玉乾是姐弟俩,那一年,姐姐13岁,弟弟6岁。爸爸是一名红军战士,他要参加长征了,妈妈做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带着两个孩子也长征!就这样......

    感人故事(精选5篇)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 8月21日我校观看了根据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改编的同名电影《郭明义》,观影过程中我们逐步走入郭明义同志的现实生活,他平凡而伟大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我们。......

    感人道德故事

    The important things in life A philosophy professor stood before his class with some items on the table in front of him. When the class began, wordlessly he pic......

    四个感人故事

    宣告了死亡的孩子那次,她被一个客户请求,帮忙去解答一些关于学生意外伤害保险的理赔事宜,她遇到了那个孩子。 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在热心帮邻居搬运稻草时,因为年幼被撞在柱子上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