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立意篇:千古文章意为高
作文立意篇:千古文章意为高
〖写作启示〗
宋徽宗主持画院考试,曾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命考生作画。获头彩的作品恰恰是一朵花都没有的,画上只画一匹飘逸而来的骏马,其高扬的右蹄旁有几只追逐的蝴蝶。正是这无花之中尽得花之神韵,因为蝴蝶宁死也不愿离去,可见马蹄上有多么诱人的花香,可想马踏了多少花才有蹄上浓郁的花香。
因为“无”才有了无数存在于想象之中的精美绝伦的“有”。
〖密码解读〗
立意新颖深刻,是中考作文闯入高分或满分区的关键。什么叫“立意”呢?“立”就是确立;“意”则指文章的立题(也叫中心思想);“立意”,就是提炼和确立文章的立题。“文章以意为主”,“意犹帅也”。这就是说,主题是文章的统帅、灵魂,它是决定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同时,文章的选材组材、谋篇布局、以及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也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来确定。可见,立意确实重要,没有立意,其思想、材料便成了“无帅之兵”“乌合之众”,构思活动便无法进行。
那么,如何立好意呢?我们可从以下几点来判断:准确、深刻、新颖、简约、有时代感、格调高。
一、准确。
这是立意之本。准确是指文章的立题能够切合话题,或是与话题有一定的关联性。切题才是准确,否则,主题再好,也是枉然。此外,还要注意立意要有针对性。选取人们最感兴趣的、最能反应人们思想感情的作为主题,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反响。当然也有“技术”问题,审题要认真分析题目,抓住题眼著文章。
二、深刻。
深刻指文章有思想深度,选择自己最有体会的人生感悟,挖掘生活的底蕴。初中生写作,在立意上难以深入,原因往往在于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掘。所谓开掘就是深入思索,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精心挑选了三个事例,这个精选过程课后有详细说明。最后他慧眼独具把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英雄故事都删去了,却单单把平淡无奇的“防空洞谈话”留下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事例既是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境界的展现,也是其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和动力。这是立题深入开掘的典范。
三、新颖。
新颖指文章要有新鲜感,没有空话、套话,没有陈词老调,有的是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如果思想懒惰,人云亦云,所写文章必是千人一面。要让立意新颖,可以渗入时代新观念,奏响时代最强音;可以反思旧说俗见,或摒弃,或吸收,或改造,推陈出新;可以从毫无价值的立意中另辟蹊径,发现并凸现其闪光点,翻出新意;多方面地调动其灵感思维,可以开阔思路,由此及彼,有利于找到转理想的有新意的立题。
四、简约。
简而明才称得上“约”。就立意而言,简明、集中是对主题的要求,相反,主题分散,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是立意之大忌,切不可因多意而乱文。要做到“简约”,就需要高度的概括力。思维不进行概括,表象就无法升华为本质,认识就无法实现理性的飞跃,思想就不可能达到简明、集中了。只有思想内容单一集中,才有可能写得深刻。一定要不能有两个以上的主题,主题不可过大,否则不易驾驭,不易深入、透彻。
五、有时代感。
时代感是指文章最好能紧扣时代脉搏。有现实感,反映时代精神,这样我们的作文就会常写常新。今天,我们的作文立意,应当考虑党的方针政策,改革开放的现实,当前的生活实际,尤其是一些热点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文章必须有时代精神,主题才能新颖、深刻,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落,歌诗合为事而作”。顺应时势的文章,才有时代感,才有针对性。
当然,写文章时也不能不联系实际而只是空发议论,“假、大、空”的语言充斥文章,这样谈来会令人乏味,生厌。
六、格调高。
格调高是指文章的立题要健康向上,体现出现代中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社会生活中不乏阴暗面、消极事。考生也并不是不可写揭露社会之阴暗面、消极事的文章。关键在于中学生知识面窄,人生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分析问题时往往缺少理性,容易片面化。只写揭露社会中阴暗面、消极事,一定要把握好尺度,看问题绝对不能片面化、绝对化。切莫只顾自己宣泄情感。文章要少流露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应尽量多一些赞美,少一份揭露;多一些讴歌,少一份暴光;多一份理解,少一份宣泄。生活本来就是这般美好,我们何必非要给自己的生命涂上一层单调的灰色呢?
〖应考策略〗
1.化大为小 以小见大
立意上的化大为小,指从一个大主题中找出一个他人所轻的“小”意思来作为切入点,表现大主题。要想使文章的立意新颖,只是笼统地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必须选择好角度,即在符合话题的前提下,将选材和立意聚焦到一个小的颇具代表性的方面去思考,通过典型的小事件,来反映大的深刻的道理,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
2.化正为反 反弹琵琶
化正为反就是运用逆向思维,克服从众心理,打破思维定势,从问题的反面深入思考,从而提炼出新主题。中考作文立意新颖,往往要利用逆向思维,同样一个话题,要避开一般同学的构思和立意方式,巧妙地从另一个角度去立意,争取写出点与众不同的鲜味。
3.化旧为新 独辟蹊径
“新”与“旧”是相对的,新题材时间一长,写的人一多,也就变成了旧题材。总写旧的题材,不加以变化,就缺乏新意。如何使自己的立意常写常新?这需要我们认真观察生活,用心感悟生活,写出的文章就会有新意。
总之,在写作时,立意力争做到想别人之未想,发别人之未感,选取其中最有创意的立意作为行文的切入点,只有切入点的越具体越有新意,发掘才可能愈深,表达出来的见解才会标新立异。
【训练题目】以“今夜月儿圆”为题,写一篇文章。
【点拨出新】来这个作文题目,应该比较好写。但是,要想立意新颖深刻却不是很容易做到的。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明确写作要求,引发学生讨论作文的立意。经过一番讨论交流,同学们这样立意的较多:月圆之夜,我、爸爸、妈妈与爷爷奶奶三世同堂,赏月团圆,尽享天伦之乐,月圆人也圆。以上立意,符合题意,但未免流于平庸。“文章最忌随人后”,要写得新颖别致,就应该做到“个个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突破思维的定势,言人所未尝言。
第二步,顺势利导,让学生换个角度,逆向思考:“月圆人不圆”的事和现象有哪些?问题一出,学生踊跃发言:月圆之夜,我的哥哥守卫边疆,不能与家人团聚,月圆人不圆;月圆之夜,我爸爸因在外地工作,不能与我们团圆;月圆之夜,妈妈替人值夜班,不能与我们团圆……这样,立意赞扬委曲小家、顾全大家、忘我工作的精神就有了较好的突破口。
第三步,借梯上楼,进一步思考,使文章立意再推进一步。启发思考:“月圆人圆或月圆人不圆”,人们对此的感触和由此引发的联想有无共同之处?稍加比较,学生不难归纳出“对亲情的期盼,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赞颂”这类共同点。由此,可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对以上立意,可以从哪些方面再把它具体化呢?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明确的目的和方向。稍加讨论,诸如盼望海峡两岸的统一,对恐怖组织的谴责,对战争的厌恶,对病魔的痛恨,对美好生活的珍惜等等立意就应运而生了。第四步,拓展思维,把思维引入更广更新的领域。启发:以上立意都是睹月思人,围绕人而立。人有悲欢离合,但月也有阴晴圆缺,除了围绕人写,是不是也可以围绕月来做一做文章?问题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月上也有美丽的传说和故事,可以写月的美好;“阿波罗登月”显示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可写月的作用;月光朗照,常见不异,假使月光难觅,也可引发人对环保的思考;月圆月缺也可引发对人生世相的思考:人间万物都有它的发展规律,人应辩证地看待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习作示例】
今夜月儿圆
万家灯火。
金黄的满月在众星的簇拥下微笑着注视着这个世界,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饭菜香。又是中秋!
在一个冷冷清清的小院里,皎洁的月光把一个孤独的身影扯得好长好长……
月光下,一张沧桑的脸是如此清晰。尽管岁数不是很大,可是岁月却过早地在他脸上刻下了斑驳的年轮。此刻,邻居家的电视上欢快的歌声让他倍觉凄凉,在别人儿孙欢聚一堂尽享天伦之乐时,他却只能这样落寞,“看来儿子今晚不来了!”想到这,李老汉心里又泛起一阵难言的酸楚。李老汉中年丧妻,是他把年仅九岁的儿子拉扯大的。现在,虽说儿子也十分孝敬,隔三差五地回来坐坐,时常塞点儿钱给他。可是,人老了,或多或少地有些害怕寂寞,老想找个人说说话儿,解解闷。可他知道这不可能,儿子手头经营着三个大公司,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哪有工夫和他说话呢?儿子几次要把他接到城里住,他都推脱说不习惯,没有去。去年中秋儿子很晚才回来,今年看样子是不回来了。
“唉!”一声沉重的叹息让月儿睁大了眼睛注视着这个孤独的老人。“儿子忙啊!”以前他总是这样安慰自己,可是今天却起不了作用。李老汉抽着旱烟袋,又想起了儿子没办公司那会儿,每年中秋,儿子、儿媳再加上小孙孙,一家人热热闹闹地看月亮,吃月饼。小孙孙睁大了眼睛听他讲“嫦娥奔月”的故事,闹着要到月亮上给嫦娥送月饼,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而今,他已经很长时间没听到小孙孙的那一声甜甜的“爷爷”了……“如果儿子没有钱多好!”他时常这样想。虽然希望儿子过得好,可他忍不住这样想,特别是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是钱,代替了儿子和他的亲情;是钱,夺走了他的儿子!想到这,他不禁恨起那些花花绿绿的票子来了。终于,月下的那个身影站起来,回屋了。月儿更圆了,如水的月光洒遍了院子的每个角落。
邻居家的电视里仍欢唱着:“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简评】小作者紧扣时代的脉搏,把关注的视角投向了被商品经济大潮冲击的亲情领域。老年人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是孤独寂寞的,这不能不令人思考。读罢此文,不得不惊叹小作者构思立意的新颖深刻,在众多平庸的立意中,此文就是化平庸为新奇之作了,真的是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当然,此文在对比手法的运用和情景交融上也有独到之处。
第二篇:千古文章意最高
千古文章意最高
——谈谈作文的立意
中学生作文时,往往不注意立意,拿着题目,就信手漫笔地写下去,不是平铺直叙无中心,就是杂乱无章多中心,使人读了不知所云。须知,文以意为主,它制约着文章内容的展开和表形式的选择。立意又是评判文章价值的主要依据,一篇文章质量之高低,价值之大小,衡量的关键尺度在于“意”。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作品之所以历久不衰,受人欢迎,首先是因为它们表现了深意、新意。于漪老师说过:“文章的光彩首先在于思想发光。”为此,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动笔之前。必须考虑好立意。
什么是立意?立意就是根据题目要求来确定主题,而主题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全部文章内容所表达出来的基本的意见或中心的思想。因此,主题也叫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主旨)。作文有了主题思想,文章才有灵魂,选材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语言,也才有依据。那么作文该如何立意呢?
一、立意要正确。
所谓“正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正确,二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落笔前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在文章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鞭挞什么,而且必须按题意要求来确定主题。
一般说来,我们的立意,要与目前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提倡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
立意正确还要切题,“跑题”是中学生命题作文中比较常见的毛病。有些文章,从立意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但如果从题目的要求来说,则往往偏离了题目,因而实际上是“跑题”尤其是题意比较含蓄的命题,更应审清题意。如《校园的文明之花》,要求写记叙文可有的同学写的是某种植物的花,根本不是学校文明之人,写《在校动动场上》却一字不提“运动场”,写《灯下》一字不提及“灯”,而是写了其他地方发生的事。近几年,中考出现的话题作文,如果一点不提及话题,尽管立意的思想内容正确,但因不切题而导致立意不正确,也属于离题。因此,立意要审清题意,又要考虑思想内容做到正确。
二、立意要新颖
立意仅做到正确是不够的,如果文章主题一般化,不新颖,大家都雷同,就难以写出好文章,所以立意要新颖。苏轼说得好:“横看成岭侧成锋,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文章,选择主题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文章立意大家都那么看,都那么想,那么写,“站”的方位太一般化,取的“角度”不新颖,那么主题就欠新。因此,我们学生不可看到生活一点现象就拿起来涂涂抹抹,而是在研究生活现象的基础上独辟蹊径,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发现。而立意做到新颖巧妙,才能在生活的激流中吸取新思想,获得新感受。
作家叶文玲在《我的“长生果”》中说很中肯:“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里实际上谈到立意要新颖。2005年湖北武汉中考话题作文《感恩》,一位考生没有老生常谈的写学生应该感恩于老师,而是提出老师应该感恩于学生。因为学生帮助老师实现了人生价值。观点挑战了传统说法,开辟了认识的新天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自然也就获得了满分。(选文《相互感恩,始得和谐》)因此,确立和提炼文章主题,要力求有所创造,像李白诗给杜甫的感觉那样:“清新瘐开府,俊逸鲍参军。”给人清新的感觉。
三、立意要深刻
意不仅新,还要力求深刻,什么叫“深刻”?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意思来。
有些文章,给人的感染力十分强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立意深刻,不落俗套。确能“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浮光掠影的东西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学会透过事物表面,深入看到事物实质,写文章的人要善于捕捉,善于思考分析,从中提炼出闪光的东西。文章有没有闪光的思想,其意义与价值就大不一样。如果我们提笔写学雷锋、送温暖的好人好事,只停留在事情的一般记叙。当然不会动人;如果剖析到人心灵,反映出时代精神。涂抹上未来的灿烂色彩,文章的深度、广度就不可同日而语。
如2006年上海市中考作文《我们的名字叫“坐在最后一排人”》作者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向我们诉说着坐在“最后一排”的人真实的生活和思想,揭示出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如何让学生快乐成长的深刻主题。
如2005年浙江金华中考话题作文《希望》,一位考生紧扣话题。站在大中华的高度,以母亲呼唤游子,兄弟呼唤亲人的口吻,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宝岛台湾的殷切期望。(选文《归来吧,岛》)将主题祖国和当今社会热点联系起来,自然要深刻许多。
四、立意要集中
一篇文章如果什么都想说,则必然什么也说不清,学生在习作中,往往以写得越多,意思越多越好,其实这是对文章立意的一种错误认识。须知,立意必须单一明确,多中心就等于没有中心了,思想可以丰富,主题必须集中,只能有一个主题。如果用“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来说主题,那么可以说,一篇文章有十个中心比不上一个中心好。
指导学生立意,应该要求一篇文章集中一个主题。这样的中心才能突出,也便于做到深刻、具体、写起来也会顺手些。让我们听听作家魏魏的话就更明白这个道理,他在谈《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写作经验时说:“一篇东西的目的性,要简单明确。一篇短东西,能把一个中学生写文章尤其是写读后感往往写”好几个意思,没有一个集中的主题,是永远写不好文章的。
例如写《〈愚山移山〉读后感》有学生运用实例论证了发扬愚公不怕困难,坚持奋斗 的精神所起的重大作用,又写智叟用静止的眼光看来问题是错误的,且举了不少智叟之类的例子,甚至还对愚公之妻,邻居寡妇及儿子——举列评价。总之,没有抓住重点,没有抓住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泛泛而论,空洞无物,中心不集中而变得模糊。这样的读后感又怎能算是好文章呢?这再次告诉我们:立意要集中,切忌面面俱到。
总之,“千古文章最高,”明确了文章的意,我们在选材、布局、语言的选择和感情的倾向上就有方向,立好了文章的意,我们才能铸造出华彩篇章。
从生活的小事中挖掘人生哲理
写文章首先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观察、体验是一种生活的实践;感悟则是一种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观察加思考,作文的法宝。细心地观察,深入地思考,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深刻感悟的结果。
生活是一支永远唱不完的歌,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生活是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悲欢离合,百态尽有。多彩多姿的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对我们来说,不是缺少素材和题材,而是缺少发现。同学们整天埋头学习,对司空见惯的生活确实感到平淡无奇。其实,一些生活现象看起来平平常常,但当你了解了它的详情,认真加以思考,就会发现其中包含着许许多多闪光的东西。这“详情”,这“许许多多闪光的东西”,正是我们要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去努力发现和挖掘的生活“底蕴”。
怎样学会发现,怎样发现生活的“底蕴”,如何培养锻炼这种发现能力呢?只靠留心观察是远远不够的,不是常有瞪着大眼睛而看不到什么作文材料的情况吗?不是常有许多好的素材,碰扁了你的鼻子,绊倒了你的腿,你还不以为可写吗?这就是因为你的悟性差。造成感受体悟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是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差。因此,要发现生活的“底蕴”,抓住生活的本质的东西,不能单单靠眼睛和耳朵去感知,更重要的是要会用“心灵”去“透视”。这种“心灵”的“透视”就是深刻的思考,就是从生活的小事上去挖掘富有哲理的东西。
请看下面这篇文章:
一件幸福的事
那天早上,一辆公交车正在行驶着,车上都是去上班的人。忽然从一旁的马路上冲出一辆车,公交车一个急刹后停住了。只见那是一辆婚礼的摄像车,它的后面是一列长长的迎亲车队,行驶得很缓慢,乘客开始抱怨上班要迟到了,公交车司机静静地坐在位子上。不时地按着喇叭。
有人对司机说:“你光按喇叭不行,他们不可能给你让道的,倒不如从车队的空隙中冲过去。”司机回过头来笑着说:“我按喇叭不是摧他们给我让道,我是在为他们祝福呢!”顿了顿。他又说:“别人结婚是件幸福的事,我们有机会为别人的幸福让一次道,不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吗?”满车的乘客霎时安静下来。
给别人的幸福让道,是一件幸福的事,有这种心情的人,必定也是一个幸福的人。评析:这篇短文,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公交车司机为结婚车队让道,这件并不起眼的小事,如不深挖,可能只会表现“助人为乐”这一司空见惯的主题,而作者却从“让道”这件小事,从司机那句“我按喇叭不是催他们给我让道,我是为他们祝福呢!”感悟到“给别人的幸福让道,是一件幸福的事,有这种心情的人,必定也是一个幸福的人。”
一篇生活随笔:
别忘了,加点儿糖
早上起晚了,妈妈冲好了牛奶放在桌上。我一手忙着戴帽子,一手抓起碗就喝,正在给收拾书包的妈妈把糖罐送到我面前说:“加点儿糖吧!”顿时,一种异样的感觉涌上心头。我端着甜甜的牛奶,想说许多话,又说不出来。
在清淡的生活中加一点糖吧!它能给你热情,给你留下甜蜜。生活需要加一点佐料。
当你成功的时候,可否想过在轰轰烈烈的生活中加一点糖,去享受一下成功的欢乐,也使你去更加努力的寻找,为你下一次的拼搏,增添一种自信。
当你失败的时候,在苦咖啡里加一点糖吧,让它温暖你冰冷的心,使你增添勇气更加坚强地走向下一次拼搏。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不停地闪过这句话:“别忘了加点糖!”
评析:喝牛奶加点糖,这是生活常识。早上,母亲把热好的牛奶放在桌上,女儿
拿起就喝,母亲忽然想到什么,赶忙说:“加点儿糖吧!”这时女儿会有什么感觉呢?如果只觉得母亲关心我,疼我,爱我,那么这种感觉似乎太浅了,由这种感受写出的文章自然不会有什么新意,自然也不感人。这个同学很善于捕捉这种似乎平凡的感觉,从中体味出一点新的感受。“加点儿糖”,你会觉得生活是甜的,于是由加糖联想到生活的某些“添加剂”。成功时需要添加“佐料”,失败时更需要添加。如同“在苦咖啡里加点儿糖”,“会使你增添勇气更加坚强地走向下一次拼搏”。由“别忘了加点儿糖”这一生活体验,联想到人生的一种心理体验,这种感悟、思考,正是本文成功的原因。值得同学们学习。
一篇短文:
剪纸花
记得小时候,我常常看着奶奶剪纸花。一张大红纸,折几折,然后用大剪刀“喀嚓,喀嚓”那么一剪,打开来就是一张很漂亮的纸花了。奶奶说这很容易,大可以随心所欲地剪,但我却不明白其间的奥妙。
如今,奶奶年岁大了,不常剪了,然而,我却从老师那儿学来了剪纸花的技巧,也可以像奶奶那样“随心所欲”地剪了。当年的困惑也迎刃而解。其实,当你折好纸,拿起剪刀,并不需要费尽心机去设计图样,随随便便在这儿剪个口儿,在那儿挖个洞,或者把边缘剪成波浪状„„直到你把它打开,你便会欣喜地发现,在你手下也许会不知不觉产生奇迹。
生活就像一朵纸花,一朵尚未完成的纸花。不要你刻意地装饰,只须你“随心所欲”尽情挥洒,留下生命中不悔的印迹,那么,当你打开它时,也许真的是一个奇迹!
评析:这篇400字的短文,小巧别致,耐人寻味。作者由小时看奶奶剪纸花不解其妙,写到大了跟老师学得剪纸技巧而顿悟其妙,给读者一种欣赏民间艺术的享受,文章精妙处在于作者能由剪纸联想到“生活就像一朵纸花”,而每个人都是工艺巧匠,只要不刻意装饰,只须随心所欲地挥洒,便可以创造出生活的奇迹。这种看似孩子式的“狂言”却包含着一种可贵的精神,这就是无拘无束的创造精神,一种无悔的追求精神。
生活的“底蕴”往往寓于普通的小事之中,常常与平凡为伴,就像金子蕴藏在黄沙里,白玉蕴藏在山石中。因此,要想发现它,还必须做到:第一,陶冶思想情操,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磨炼自己的悟性,这是发现生活“底蕴”的根本和基石。第二,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细心看,用心听,虚心问,潜心思,全心感。同学们,只有当你投身于生活激流之中时,生活“底蕴”的泉水才会汩汩涌到你的笔端;你会惊奇地发现,对生活的热爱会使你产生意想不到的创作灵感。
第三篇:中考作文误区之一:立意篇
中考作文误区之一:立意篇
误区点击:
“意”就是文章的中心或主题,它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在中考作文中,考生只有准确 “立意”,才能一展欢颜。
综观中考作文,在作文立意这一环节痛失分数的同学不在少数,真可谓是一失“意”成千古恨!常见的中考作文立意误区有哪些呢?
误区之一:错把话题当文题。写作时许多考生常常简单地把话题作为文题来写。这是不对的。话题只是从大体上为考生规定一个思考的中心和范围,并不等于文题。考场作文题目只有定得窄小一些,才有利于走出内容空泛肤浅、文题不一的误区,才有利于写深写透,写出个性。
误区之二:贪多求全旨不明。一些考生在写作时常常不能集中于一个主题,而是中途转向另一个主题,从而使已经确立的中心不能贯穿始终,主旨含糊,给人东拼西凑之感。使人无法理出头绪。
误区之三:盲目求新观点误。为了刻意求新,少数考生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精神,不遵从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不符合真善美的价值标准,这是不可取 的。
误区之四:思想肤浅立意平。不少考生写作文时常常只停留在对事物表象的罗列和叙述上,不去挖掘事物的本质,缺乏深度,缺乏创新,他们的作文也只能是人云亦云,毫无特色。题目在线
牵着你的手,风雨躲得过,坎坷不必走:牵着你的手,还会更忙碌,没有岁月可回头。在成长的路上,与父母牵手,感受了浓浓亲情;与师长牵手,习得了点金妙术;与文学牵手,开阔了知识视野„„每一次牵手都是情感的碰撞、思想的引领、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请以“成长的路上,你牵着我的手”为题,写一篇富有真情实感的六百字左右的文章。失误文举例
成长的路上,你牵着我的手
●易铭
小桥与流水牵手,于是有了一份和谐:
蓝天与白云牵手,于是有了一片明媚:
鲜花与绿叶牵手,于是有了一瓣馨香。
——题记
(题记别致,但要能揭示文章的主旨:文学与“我”的关系,文学对“我”的影响。)是谁汨罗江边悲愤万千,以身殉国?是谁醉翁亭里品酒赏景,与民共欢?又是谁岳阳楼上高呼先忧后乐,天下为谁?哦,我知道,那是伟大诗人屈原的一片苦衷,那是文学大师欧阳修的一番情趣,那是散文名家范仲淹的一腔热血„„
(文章开头气势不俗,不足的是没能扣住文章主旨——文学对“我”的影响。)
夜阑人静,泡上一杯香茗,坐在温馨的灯下,文学牵着我的手来到了一个童话的国度。三分易安的婉约,三分东坡的豪放,三分耆卿的淡泊.一段纳兰的心境,凑成了我的感觉。(“我的感觉”是什么?交代不够清楚。另外。此段中“温馨”“童话”等词语用得也不恰当。)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凤凰台到底哪介更富丽堂皇?张继的寒山寺和杜甫的丞相祠堂到底哪个更凝重深远?志南和尚的杨柳风、杏花雨是否打动了白乐天西子湖畔的早莺新燕?„„星夜里,轻罗小扇扑流萤;微风中,满架蔷薇一院香:敬畏深秋,残菊犹有傲霜枝;流连春色.万紫千红总是春„„
(此段与上下文衔接不太自然,且需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成长的路上,文学牵着我的手,让我找到了那份久违的自信和满足。你就是我的引路人。
松懈时,文学提醒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失落时,文学鼓舞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自傲时,文学劝诫我,骄兵必败„„
成长的路上,文学牵着我的手,让我戒骄戒躁。你就是我的良师益友。
(以上几段属于点明文章主旨的文字,应将它们放到文章的结尾,这样才能很好地揭示主旨。另外,需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太多太多„„文学你本来就是一位智者。不是吗?姑苏千万女儿的典范林黛玉,是你亲自描绘出来的;音乐之都的天才贝多芬,堤你将他的不朽精神传播在人间的;梁山水泊的好汉林冲,是你再现他的英雄本色的„„成长的路上,因为有他们我变得充实,因为有你在.我不再孤独!
(这一段中的“太多太多”该如何理解?不如把这一段放到第三段的后面,这样,“太多太多”就容易理解了。)
【总评】
文章的中心较为明确,符合题意。同时,小作者能联系自身的体会来写,内容较充实,写出了真情实感。明显不足的是,文章虽多次写到文学对“我”的影响,但未能很好地在结构上多加思考。如果在文章开头能直接点明主题,在结尾处能照应开头,就更能突出主旨了。升格佳作
成长的路上,你牵着我的手
●易铭
小桥与流水牵手,于是有了一份和谐;
蓝天与白云牵手,于是有了一片明媚;
鲜花与绿叶牵手,于是有了一瓣馨香;
我与文学牵手,于是有了一段难舍的情„„
——题记
(题记紧扣主旨,充满诗情画意,先声夺人。)
是谁汨罗江边悲愤万千,以身殉国?是谁醉翁亭里品酒赏景,与民共欢?又是谁岳阳楼上高呼先忧后乐.天下为谁?是文学!是文学,让我知道了屈原的一片苦衷;是文学,让我领略了欧阳修的一番情趣;是文学,让我明白了范仲淹的一腔热血„„成长的路上,因为有文学牵着我的手,我变得更加沉稳,更加睿智。
(落笔含情,设问、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段富有气势,屈原、范仲淹、欧阳修等文化名人在文中的出现,彰显了小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夜阑人静,泡上一杯香茗,坐在柔和的灯下,文学牵着我的手来到了一个文化的国度。易安的三分婉约,东坡的三分豪放。耆卿的三分淡泊,纳兰的一段心境,恰好凑成了我十分的惬意,足以让我陶醉。
(写与文学牵手的收获,从“婉约”“豪放”“淡泊?中可以看出,小作者的确是走进了文学的殿堂,与文学牵手,同大师对话,习得要旨,品得韵味。)
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凤凰台到底哪个更富丽堂皇?张继的寒山寺和杜甫的丞相祠堂到底哪个更凝重深远?志南和尚的杨柳风、杏花雨是否打动了白乐天西予湖畔的早莺新燕?„„星夜里,“轻罗小扇扑流萤”:微风中,“满架蔷薇一院香”;敬畏深秋,“残菊犹有傲霜枝”;流连春色,“万紫千红总是春”„„
(小作者穿越时空隧道,在诗词的长廊中徜徉,将流动的文思寄寓在跳跃性的描述上。从字里行问不难看出,小作者是一个会读书、善思考、爱积累的人。语段涉及知识广博,引用名言恰当,运用典故准确,内容既暗合文章的内在旨趣,又浸透着浓郁的书卷气息。)太多太多„„文学,你本来就是一位智者。不是吗?姑苏千万女儿的典范林黛玉,是你亲自描绘出来的;音乐之都的天才贝多芬,是你将他的不朽精神传播在人间的:粱山水泊的好
汉林冲.是你再现他的英雄本色的„„成长的路上,因为有他们我变得充实,更是因为有你在,我不再孤独!
(写文学塑造的一些人物形象所包含的社会意义,从中可见小作者是走进了作品,走近了人物,从人物身上汲取了精神力量。)
成长的路上,文学牵着我的手,让我找到了那份久违的自信和满足。文学牵着我的手,让我饱览了名山大川,让我徜徉于诗词歌赋的长廊,让我的视野得以开阔,让我的情操得到陶冶。文学,你就是我的良师益友。松懈时,你提醒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失落时,你鼓舞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自傲时,你劝诫我,“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提醒”“鼓舞”“劝诫”突出了文学对“我”的教育、引导、激励作用,点出了牵手的意义所在。)
【总评】
读完这篇文章,我们仿佛穿越时空见到了屈原、欧阳修、范仲淹、李清照„„文章以文学为写作对象,可谓取材大胆,笔力过人:以第二人称的口吻娓娓道出,收到了叙述自然、情感充沛的效果。透过文章可以看出小作者的文学功底较深,对文学与人生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文章一唱三叹。诗情浓郁。语言畅达,文采斐然。能写出底蕴如此深厚的佳作,不饱读诗书,是无法做到的。
牛刀小试
1.做他人的鼓手。为别人呐喊助威,别人成功时自己萌生的是慨叹和羡慕:做自己的鼓手,给自己添劲儿加油,自己成功时得到的。是自信和快慰。原来每个人都有一面鼓.一面属于自己的关系到命运的鼓。做自己的鼓手.才最清楚鼓的哪个点最响亮;做自己的鼓手.才会擂出生命的铿锵激昂。
请以“做自己的鼓手”为题,写__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
从提示语和文题可以看出,要求考生写的是一篇励志之文。写作时,可以旁征博引、层层推进、水到渠成地写一篇洋洋洒洒、气势恢弘的议论文;也可以叙述一段励志往事.用朴素动人的语言传递自己的理想、志向:还可以从浩瀚的典籍中提炼出励志的名人逸事,来个故事新编。另外,要注意文章的视角,文题中的“自己”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写自己可以从心理的层面细致剖析.深入挖掘;写他人,可以从多个角度展示形象,揭示主旨。
2.题目:又一次____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
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思路点拨】
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又”的含义,它暗示前面已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写作时,要略写以前的事,详写“又一次”,结尾用抒情、议论来深化主题。
3.“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汨光。我知道,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
是的.回首你的人生路,当你孤独无助
时.当你灰心绝望、气馁退缩时,你是否意识到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在支撑着你,它助你飞翔、助你搏击蓝天、助你飞向成功。
请以“隐形的翅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它由提示语、文题和要求三部分构成。动笔之前,要细读提示语。借助提示语不难理解,“隐形的翅膀”其实就是生活中支持你、激励你、鼓舞你的精神力量。
第四篇:从高考零分作文看文章立意(推荐)
从高考零分作文看文章立意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后,高考作文六十分,是占据高考语文试卷分值比例最大的一个模块。考生写好了作文,也就意味着整个试卷做成功了一大半。按理说,老师平时指导有方,考生平时训练有素,除交白卷外,学生在高考时得到一个基础分应该不是很难。但是,在历年的高考中,都不乏零分作文。笔者试图对这类作文被判零分的原因作粗浅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供高三语文教师和考生参考。当然,本文虽然以零分作文为例,但讨论范围也包括存在类似问题的超低分作文。
一、高考零分作文和超低分作文的表现
纵观历年高考零分作文,可以分为这么几类:
一是心理扭曲,借高考之机发泄自己对社会的不满,甚至侮辱阅卷教师、攻击高考制度等。如2009年上海某高考零分作文结尾就毫不掩饰地写道:“写完这篇文章,这几年的怨气一下子发泄了出来,心情好了很多!”。二是以游戏人生的态度对待高考,思想消极,趣味低级,表达上胡言乱语甚至以“恶搞”来哗众取宠,完全不按章法和要求写作。如2008年高考江西高考作文题目:以2007年洞庭湖鼠灾为背景,要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一封信,八百字以上。有考生就写“叽叽叽叽”,一直凑足八百字。三是思想偏激,不能正确看待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夸大事实或以偏概全,认为整个社会都是一片漆黑。
二、出现高考零分作文和超低分作文的原因
本来,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看文章思想,二看文章内容,三看文章语言,四看文章结构,五看文章创新等,这些零分作文也不乏语言流畅、结构清晰之作,应该总有一两个方面得到一定分数,但为什么还会有零分作文出现呢?上述三种高考零分作文虽然表现形式不一, 但都存在同一个问题:思想内容不健康。这就涉及到作文的一个重要问题:立意。
千古文章意为先。立意就是确立写作的目的意图并从具体的材料中提炼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令人遗憾的是,教师和考生似乎对这个问题没能给以足够的重视。本来,在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中对作文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思想健康”,但在历年汗牛充栋的高考作文指导文章中,却很难找到这个关键词;在种种“高考作文八大雷区(十大雷区)”等文章中,也鲜有见到不能触碰“思想内容不健康”这个“雷区”的提醒,误导了广大考生。更甚者,高考零分作文不但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当然有些并非是考生考场上的真实作品,乃人为杜撰),热评如潮,其中居然还不乏赞美之辞,认为这是考生的“创新之举”,“太有才了”,这类作文不但不能判为零分,而且应该给高分。
笔者认为,尽管高考作文立意要做到准确、深刻、新颖,但前提是思想健康,如果违背这一前提,哪怕语言再流畅,结构再完整,也很可能被一票否决。出现高考零分作文或低分作文的原因,除极少数玩世不恭的考生是有意为之外,大多数考生是因为为了追求新颖而标
新立异,但又把握不住尺度,从而导致思想内容偏激或形式上过于离奇古怪。
三、对策措施
高考零分作文和超低分作文的出现,有考生自身的原因,也有高中语文教师的责任。要避免高考零分作文和超低分作文的出现,就需要从语文教师和考生自身两方面加以规避。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学习。“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文章思想内容是学生心灵美丑的折射,考场作文如果满纸消极思想和错误认识,阅卷老师势必对考生的品行打折,继而直接影响得分,所以缺“德”作文应是每个指导教师和考生必须慎戒的“雷区”。
2、回归作文本真: “文须有益于天下”。写作是一种使用内部语言与读者进行对话的过程,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写作的认识则更为深刻:“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南京的王栋生老师在其主编的《新语文写作》中提出了“公民写作”的说法,强调高中生的写作应当具有公民意识,体现公民的责任感。写文章就是要告诉人们什么,比如有这样一件事,有这样一个人,有这样一种情况,有这样一种现象,有这样一个道理等等。作者通过自己的文章,让人们知道,并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喜怒哀乐,从中受到启发、教育、感染,甚至产生某种力量,这是写文章的根本目的。宋代黄庭坚说: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意思是说写文章不对社会起教育作用,写
得再妙也是无用的。因此,高考作文立意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即使是列举反面素材,其目的也在于警醒世人,避免其重蹈覆辙。
3、正确理解和科学处理“创新”。如上所述,大部分高考零分作文和超低分作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刻意追求创新,力图吃“独食”,但又不能科学理解创新的真正内涵,结果必然出现偏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者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当然是对的,但“创新”的前提仍然是要“正确”。所谓正确,就是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也就是说,作者的看法只有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不能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错认或歪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就是发现别人尚未发现的事实、道理、规律,做出别人尚未做到的有益的事,也就是“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但前提仍然是这个事实、道理、规律必须是真实、正确的,“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创新之所以受到鼓励,也正是在于创新者所发现的新的事实、新的理论、新的客观规律和首创的事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新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突破定向思维、线性思维,学会发散思维、多角度思维,而对于逆向思维,则必须谨慎运用。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科学的逆向思维可使学生的思维品质上升到较高档次,会给人一种创新的感受。如农夫和蛇的故事,传统的看法是不能对敌人
无原则的仁慈,否则会害了自己,农夫的行为是愚蠢的,不值得提倡的。如果进行逆向思维,先认定农夫的行为是值得赞美的,再从保护动物的角度来论述,得出农夫的行为具有伟大的牺牲精神,不是也有道理吗?现实中也不乏为保护动物而牺牲自己生命的人,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所歌唱的不就是为抢救受伤的丹顶鹤献出了年仅23岁生命的美丽姑娘徐秀娟吗?但是,逆向思维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特别是对于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道理、公理,就更不适用于逆向思维,否则就会颠倒是非,指鹿为马,是不可取的。
最后,引用2010年山东卷高考作文范文《看事物应全面》(纲要版)作为本文的结尾:
看到列夫托尔斯泰的话,我悟到一个道理,看待事物要用全面的眼光,既然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光明和阴影构成的,那么我们看事物的时候就不能只看光明的一面,也不能只看阴影的一面。人们常常对一些人和事议论纷纷争执不休,往往是因为看问题不够全面,都认为自己看到的一面才是真理,从而拒绝看到另一面。光明和阴影都看到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看历史需要全面的眼光,评论一个人需要全面的眼光,评价一件事需要全面的眼光。
如何全面看待中国的改革开放?„„既看到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也应看到精神文明的滞后。
如何全面看待文化遗产?既看到精华,也看到糟粕。
如何全面评价李陵的投降?„„既看到勇猛也看到软弱。
如何全面看待范跑跑事件?„„既看到临危逃命无可厚非的一面也看到大肆宣扬厚颜无耻的一面。
看事物只看一面就会得出片面的结论,就如同盲人摸象,是不会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的。看到光明,也看到阴影,才能准确评价事物。以上就是读了托尔斯泰的话后我所悟到和想到的。
第五篇:高考作文之立意篇
作文立意
文章只有一个终极目的,那就是表意!善于立意,是写高质量作文的关键。“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确立文章的灵魂,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没有中心立意的文章是肤浅杂沓而没有灵性的。词句如衣饰,立意乃精魄。过好立意关,当慎。下面分述一些立意技法以供借鉴。
第1讲,高视阔步立意 所谓“高视阔步”,就是指作文要“大气”,有高远的立意,有才识。
才识是高考作文的制高点,它决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一些同学立意不高远的主要原因,是囿于自我的狭小天地,他们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荣辱得失上,因而文章流于平淡,流于“小气”。那么文章怎样才能写得立意深远而有才识呢? 1.力避平淡放眼高远。深刻高远,总是从宏阔而高远的心灵视野出发,尽量用大的眼光去看,要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在超越中,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到深的大致顺序是:自我→家庭→集体、阶级→民族、国家→人类宇宙。如:“习惯”,多数考生就习惯写习惯,或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或性格习惯等,流于一般。若能从理性高度对习惯加以思考,从历史发展的层面对习惯进行反思,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对习惯发出挑战,这就不再是生活中一人一事的习惯了。这种习惯自然超越了一般,显示了非凡的才识。
2.古今中外纵横驰骋。针对一个问题,多角度分析,多方向探寻,由一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性思考,便是发散思维。发散思考的实质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展开多角度思维。“纵”就是纵向思考,按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地联想。它由过去、现在、未来三部分组成。“横”就是横向思考,按空间顺序四面八方地联想。
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例文借鉴】
仰慕你——中华文化
曾经热血沸腾地仰视你,爱你的一切。中华——我的文化。
那是《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华美的楚辞,闪闪发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争鸣;那是大唐华章,仙乐飘飘;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长城的细细青苔,那是岳麓书院的依依夕阳„„漫步在中华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归路,多少人沉醉于那泛黄的书页,将精华与糟粕统统吸收。因为深爱你,我们忘了去洗净你,忘了理智清醒地去看你。在不知不觉中,流水静默不流,华美的书页一页页在腐朽。
我们变得自大,我们变得骄纵。大宋宫廷,白衣秀士,文臣儒士们忙着作诗写赋,用程朱理学教化子民时,北方的铁骑席卷了中华;康乾盛世,书生们忙着去作八股,去作经注考证时,大洋的另一端,开始了科技革命,改写了历史„„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有地动仪,我们有早他国一千多年的圆周率。可是,我们的土地上孕育的是以农为本、固步自封的黄色文明,我们有郑和去炫耀国威,可是我们没有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我们有李白、杜甫,却没有哥白尼、牛顿;我们知道天朝圣国,却看不到外面的文明„„我们陶醉于自己,我们不断地用《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去总结辉煌,却忘了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我们落后了。历史在悄然逝去,心中的热情并没有冷却,但我们多了一分理智,在仔细地审视„„ 我看到了一位老人,用刀一样的笔尖为自己的文化做手术——他是鲁迅。我被深深地震动了。我们不是不爱自己的文化,而是太爱,以至于束缚了自己的灵魂。他,让我们深深的明白,不能因为情感而影响对文化的认知,不能用迷信代替理智。
旭日东升,新的阳光在冲散陈腐的气息。崭新的人们放下了对自我的迷信,去追求真理。中华大地走来了孙中山、李大钊,迎来了毛泽东、邓小平,“天朝圣国”的幻觉消失了,代替它的是“与时俱进”。我们激动欢欣„„
我们终于冲破了情感的依恋,用一分理智去审视自己的文化。没有全部接收,也没有全盘否定,我们的目光更客观、理性而又智慧„„
远处,传来“关关雎鸠”的乐声,依旧那么传神、清晰、生动„„
高远的立意,丰厚的文化底蕴,激荡的情怀,使全文有一种大气之感。全文既没有进行抽象的理性分析,也没有选取现实中具体的一两件事,而是从宏观的文化入笔,带我们进行了一次历史与现实的穿越,最后“卒章显志”——“我们终于冲破了情感的依恋,用一分理智去审视自己的文化。”
2008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例文借鉴】 不要轻易说“不”
说不,是一种拒绝。因为你不喜欢,或者你不需要,或者你伤及自尊,所以你选择了拒绝,你说:“不!我不需要!”
说不,是一种放弃。你在不懈的追求中饱受煎熬,甚至历经艰辛,离成功一步之遥时,却坚持不下去了,你面露痛苦之色,无奈地摇摇头:“不,我不行了。”
说不,是一种反击。也许,你承受了太多的说不清道不明的误解;也许,你受尽了只有你自己才了解的太多的屈辱;也许,你再也忍受不了那些不负责任的指责,终于,你气冲牛斗,爆出一声怒吼:“不!你们给我闭嘴!” „„
谁也不能否认,说不,是天赋人权,是你与生俱来的权利。你可以在种种情况下说不。但是,作为你真诚的朋友,我还是要郑重其事地告诉你:“不要轻易说不。”
道理很简单:就像忍受不了窗外的喧嚣和飞尘而把窗户紧闭一样,你不开窗,也拒绝了所有的明月清风鸟语花香;就像“哪怕有一线希望也要尽百倍的努力一样”,既然你已经心急如焚、挥汗如雨地在断垣残壁中刨了十多个小时,为了那个在黑暗中挣扎的生命,你绝不会在最后的时刻轻言放弃;就像我们的国家在面对那么多不了解真相的人们横加指责时,依旧面含微笑,耐心解释“西藏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一样,我们可以压住心头的不平和愤怒,因为我们明白,简单地说不并不能让他人心服口服。
其实,我中华传统经典之一《易经》早就告诉我们借助阴阳二气的“生生”规律,掌握天地人道,教导我们修身养性,然后才能“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儒学提倡的“温良恭俭让”更是强调做人尤其是做一个有修养的中国人,必须韬光养晦、恭顺隐忍,惟其如此,才能跟周围的人们和谐共处、和气一堂——这也是我们国家提倡的建设和谐社会之必需。动辄说不,只会徒增龃龉,弄得人人心气不顺,个个忿忿不平。
虽然如此,但是,朋友,我还是要跟你说: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不要说不。在应该说不的时候,你必须毫不含糊地大声地说:“不!”
就像屈原再也忍受不了楚怀王的昏聩,不愿跟奸佞同流合污一样,他以五尺之躯怒投滔滔汨罗,从而向当权者和楚国人民喊出了振聋发聩的一声“不”;
就像文天祥不愿高贵的灵魂在蒙古人的铁蹄下被践踏一样,他宁可牺牲生命,也坚决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保持了一个中华士人高傲的操守。他的一声高震云霄的“不”,着实将一颗“丹心”刻在了灿烂的中华“汗青”之上。
朋友,我坚信,不远的将来,当我们中华民族以和平的姿态真正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以强大的国力跟世界各国礼尚往来之时,我们就不必再韬光养晦、隐忍不发了,我们就可以大声地对那些饱含傲慢与偏见的指责说不!所以,不要轻易说不,说出来必声震环宇。
文章清晰地阐明轻易说“不”即“简单地说‘不’”是不可取的;但不是不要说“不”,应该说“不”的时候,就要坚决说,说得声震寰宇,考生理解文题非常准确;文章拈来眼前的汶川地震、西藏**,古时易经的阴阳、儒学的主张、屈原的投江、文天祥的不屈,带我们进行了一次历史与现实的穿越,这种从宏观入笔,大处立意的视野更值得借鉴。
第2讲,多向思维立意
作文如何选择角度,关乎作文的成败。苏轼《题西林壁》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恰可说明这个问题。如:变常见的歌颂为思考,寄以远虑;或从人文角度批判,表达忧思;或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纵论价值;或从生物科学角度表述,推因析果。总之,转换立意角度、进行多向思维的方法很多,只要将其中一两种运用熟练,便能在考场上出奇制胜。常用的多向立意法有以下五种:
1.顺向立意法,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如2003年高考作文,依据“智子疑邻”的故事,提出自己的主张:不能凭感情亲疏远近认知事物,感情阻碍人对事物的认知。
2.逆向立意法,又可称为“反弹琵琶法”。“反弹”就是运用逆向思维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逆向思维,即为了实现某项目标,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如以下材料:“一个女孩趴在卧室的窗台上,她看见邻居正在埋葬一条小狗。这条小狗很可爱,小女孩平时常和它嬉戏。看见小狗悲惨地死去,小女孩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便把小女孩带到另一个房间,打开了另一扇窗子。从这个窗口望出去,那是一个阳光灿烂、鸟语花香的玫瑰园。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心境顿时开朗起来。老人慈祥地对小孩说:‘孩子,你开错了窗。’”在上述材料后提出下列要求:“小女孩是不是开错了窗?请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中的“是不是”“思考”等词语,为考生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不少同学都认为这个小女孩“开错了窗”,把文章的主旨定位在“应用乐观的眼睛看世界,否则满眼都是悲惨和伤感”上,结果大同大异,缺少创意。也有同学独辟蹊径,认为“两扇窗子都没有开错”,当代少年的感情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既要用乐观的心态欣赏窗外的阳光,又要以同情的目光关注窗外的不幸;既要乐其当所乐,又要悲其当所悲。失去了对弱小者、不幸者的关爱、同情乃至哀伤,这样的感情世界是不完整的,缺少人文色彩的。这样的想法发人所未发,其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例文借鉴】 宝钗鸣冤
小女子宝钗择日出了大观园来到世间游玩一番,才发现世人对我有诸多非议,小女子我实在是冤枉啊!
人们都偏爱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提到我便一个个咬牙切齿,有的骂我虚伪做作,有的指我贪图名利,有的责我破坏他人美好感情„„这都是因为他们用有色的眼镜看我的缘故。
我承认我与林妹妹相比,的确有些圆滑世故,但这并不是我的错。我随母亲、兄弟借居在贾府,我的母亲性格温和,哥哥又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后来又娶了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嫂子,如果我不处处留意,事事小心,怎么能使母亲和我在这样的漩涡中得以生存呢?但有些人却骂我虚伪,收买人心,难道我关心每一个人也有错吗?我不过是希望母亲和自己能与周围的每一个和平相处罢了。
有人找出我曾写过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说我一心想着名利富贵,这又是对我的大偏见。大家是否忘了我是为了选秀女才上京的?作为一个从小便被教育的“三从四德”的大家闺秀,当我面临着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难道我不能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许的憧憬、期盼?而且我还在螃蟹诗中抒发了对这黑暗世道的痛恶,使姐妹们大呼痛快,这也是我的诗文,为什么人们却忽略了呢? 木石前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