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典型例题三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典型例题
材料一: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工商银行对国家计委推荐的2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国债项目出具了贷款承诺,贷款总额13.3亿元。据悉,工行此次承诺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国债项目贷款主要投入信息产业化、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等领域,均属国家明确要优先发展的领域。
材料二:据《经济日报》报道,国家开发银行为内蒙古天然气项目发放全国首笔无息贷款 120万元,是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导向作用而设立的一个全国首创的金融服务举措。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两则材料,说明银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提示】本题通过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实际例子,体现银行不同的职能和共同的作用。分析时必须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讲述银行的作用。
[答案要点]
(1)材料一表明,中国工商银行通过贷款业务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国家优先发展的领域给予信贷支持。材料二表明,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导向作用,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支持。
(2)第一,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工商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通过资金的发放,一方面使企业内部的产、供、销连成一体,另一方面,又像纽带一样把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连接起来,使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第二,从国家开发银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金融导向作用,支持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可以看出,银行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第二篇: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说课稿
各位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主要说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接下来我就这五方面进行详细的说解。
第一说教材 1.首先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课是高一经济学第二单元第六课《投资和理财的选择》的第一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产及其企业公司的内容,企业生产的发展需要资金,需要有储蓄机构为其提供支持,因此,教材把储蓄存款作为本课的首要内容,起到承接前面知识的作用。同时,储蓄存款也是居民最主要的投资方式,这为过渡到下一框题——股票、债券等其他投资方式的学习做好铺垫。所以这一框的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其次说教材中教学的重、难点。我把本课的重点确立为储蓄存款的相关内容——因为这部分知识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学习它的终极目的就是要投入到生活中去使用,而学习了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投资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观念。而教学难点则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确定难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银行的三大业务,才能理解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3.最后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为——通过教学让学生识记储蓄存款的含义及其主要目的,主要的储蓄机构,存款利息的含义、计算公式,活期、定期存款的内容及其特征,商业银行的含义及其业务。能力目标——学会储蓄存款的投资实践能力,学会办理部分的银行业务,如存、取款等业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清投资活动对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建设的意义,培养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的意识,以及树立理性积极的投资理财观念。
第二.说学情。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对高一学生来说并不是完全陌生的,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各种银行和各种信用工具,因此学生掌握着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对本课知识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尚未上升到理性层次,于是学生这时就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这种状态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这节课有两目,第一目是储蓄存款,第二目是商业银行,无论是储蓄存款还是商业银行,只要教师立足生活实际,从现实中取材,通过教师的引导讲解,学生的思考探讨,把握起来都不难,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那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呢,这就涉及到教法与学法的问题了,接下来就将教法与学法。
第三.首先是教师的教法。根据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一是情境教学法——立足于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
第三篇: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一、【设计思路】
1.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的学习,初步懂得怎样的消费才是合理而科学的,同时通过对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的前两课的学习,也初步了解有关生产与经营的关系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但对于如何进行投资与创业还欠缺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索。
2.教材分析:《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题的内容。这一框题共有两目。第一目讲“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其主要内容包括储蓄的含义、利息、利率、储蓄的分类、储蓄的投资特点等,贴近学生生活,层次清楚;第二目“我国的商业银行”。其主要内容包括商业银行的含义、主要业务和作用。在本框题中,储蓄存款的分类及投资特点是本框题的重点,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储蓄存款、利息的含义以及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存款分类;理解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为家庭投资提出建设性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便捷的投资方式──储蓄存款,形成储蓄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积极参加各种投资活动,不仅有利于个人,也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
三、【教学重点】
存款储蓄分类和储蓄存款投资的特点
我国的商业银行三大业务
四、【教学难点】
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
五、【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导入)随着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农民入城务工,农民小张南下打工一年挣了5万元,但是这些钱暂时不用,放在家里又不安全,对此小张感觉很烦恼。同学们请与同桌讨论一下:你认为处理这5万元的最好的办法是什么?请你给他出个主意,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热烈讨论并回答
6.1储蓄存款与商业银行(板书)
【新课讲解】
一、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板书)
第四篇:典型例题三[范文模版]
典型例题三
a4b4ab4例3 对于任意实数a、b,求证()(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22
分析 这个题若使用比较法来证明,将会很麻烦,因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中有(22ab4),2展开后很复杂。若使用综合法,从重要不等式:ab2ab出发,再恰当地利用不等式的有关性质及“配方”的技巧可得到证明。
证明:∵ ab2ab(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两边同加(ab):2(ab)(ab),44442222222
a4b4a2b2
2即:()(1)22
又:∵ab2ab(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两边同加(ab):2(ab)(ab)2222222
a2b2ab2∴ ()22
a2b2
2ab4)()(2)∴(22
a4b4ab4()(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由(1)和(2)可得. 22
说明:此题参考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综合法证明不等式主要是应用均值不等式来证明,要注意均值不等式的变形应用,一般式子中出现有平方和乘积形式后可以考虑用综合法来解.
第五篇:经济生活典型例题三
《经济生活》典型例题
(三)1、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某市实行阶梯水价改革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经济学依据:
①商品的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需求。(2分)实行阶梯水价,随着二、三阶梯水价的提高,会引起对水的需求量减少。(1分)
②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2分)实行阶梯水价,第一阶梯水价可以保证居民基本生活用水需求。(1分)③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2分)实行阶梯水价,会使生产者减少水的使用量。(1分)
④国家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1分)实行阶梯水价是国家在尊重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体现。(1分)
现实意义:实行阶梯水价能够引导企业和居民合理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2分)
2、高三(1)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围绕近期市场副食品价格的变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第一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分组走访调查部分菜市场,还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发现此次猪肉等消费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去年猪价过低,严重挫伤农民养猪积极性;二是生猪疫情的大面积发生;三是受粮食减产、需求增加影响,全球粮食库存跌到20年来的最低点,导致去年四季度以来国际市场粮价持续上涨,导致国内玉米等饲料价格上涨较多。
请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猪肉价格上涨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解析:影响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应从价值和供求两个方面来分析。猪肉价格上涨对生活的影响,一要考虑价格变动对猪肉需求量的影响,二要考虑价格变动对替代品需求量的影响。
[参考答案]:(1)、①价值决定价格,由于猪肉生产成本增加,所以猪肉涨价。(2分)②供求影响价格,由于市场供应不足导致猪肉价格不断上涨。(2分)(2)、价格变动影响消费需求。猪肉价格上涨会引起猪肉消费需求量的减少,(2分)同时也会引起牛肉、鸡肉等替代商品的需求量的增加。(2分)3、201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扩大居民消费要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而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就必须做到三点:第一,让老百姓有钱消费;其次,还得让老百姓敢花钱;第三,还要解决放心消费问题。(1)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
①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生产出来的产品 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②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
③有利于提高人民消费水平,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影响消费水平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消费。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③居民消费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国家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收入预期。
④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国家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⑤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增强消费意愿,促进消费的健康发展。
⑥价格变动影响居民消费。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⑦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⑧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开拓农村新的消费热点,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和水平。⑨企业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与企业形象,解决放心消费问题。
4、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H企业抓住国家启动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机遇,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加强科技攻关,进行技术改造,由生产白炽灯转为生产节能灯。产品投放市场后,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H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H企业的发展方式对其他企业的启示。(8分)[参考答案]:
①H企业抓住政策机遇,生产节能灯,启示其他企业在发展中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2分)②H企业加强科技攻关,进行技术改造,启示其他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竞争优势;(2分)③节能灯赢得消费者青睐,启示其他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2分)④H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启示其他企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承担社会责任。(2分)5、2013年1月19日,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农业部将按照中央的部署,继续努力扩大农民工就业空间:推动建立城乡平等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健全工资稳定增长机制。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推进农民创业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是如何扩大农民工就业空间的。[参考答案]:
①为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②努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农民工就业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劳动力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③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为农民就业创造更多的岗位。
④从根本上,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国家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每点2分)
6、材料一:2013年2月5日,国务院批转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战略部署,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材料二: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财税体制改革,注重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及政策设计;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1)分析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的经济原因。(8分)
[参考答案]:
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密切联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扩大内需,刺激消费;(2分)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提高效率,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2分)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或: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2分)
④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客观要求。(2分)⑤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分)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居民收入的?(8分)
①通过财税制度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3 分)
②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3 分)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2 分)
7、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结构性减税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之一,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切实减轻了 小型微利企业的税费负担。全国924万余户个体工商户无需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占全部个体工商户的比例超过63%。同时,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执行期限并扩大范围。政策还明确从2012年1月1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止,实施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政策。同时,对蔬菜的批发、零售免征增值税,减轻物流企业和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税费负担。
结合材料,运用财政的作用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结构性减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①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通过结构性减税政策,特别是对物流企业和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减税,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结构性减税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负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稳定物价和扩大内需,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③结构性减税减轻了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贯彻了国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每点2分,共6分)8、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持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
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2014年如何保持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或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等问题都可以以此为答案蓝本)
(1)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市场调节存在弱点和缺陷,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2014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完成2014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3)发挥财政的作用。财政在促进公平、改善民生、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完成2014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需要大力发挥财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完善农村经济结构,依靠科技,通过产业化经营,确保粮食供求平衡。
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调节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市场调节存在弱点和缺陷,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把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完成这个目标不仅需要市场调节,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3)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进而保证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市场主体都能够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4)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要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即实行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市场交易规则,改革市场监管体系。(5)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6)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7)健全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破产制度。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科技体制改革等。
10.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举行。会议指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建特色美丽新城镇。新型城镇化要突出统筹城乡,根本前提是要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安全。(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对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1.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决定的。加快城镇化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为生产的发展创造新的劳动力。加快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消费市场,从而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加快推进城镇化,能够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投资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3.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有利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内需拉动转变,有利于产业协调发展。
4.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如何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看法或建议?或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4.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坚持走农业现代化、城镇化道路。5.全面促进农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6.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7.市场调节存在弱点和缺陷,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把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发挥财政在的作用。
8.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农民收入,积极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9.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健全农民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扩大农民就业。
10.建立和完善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等。
11.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9月29日挂牌开张。该试验区的任务包括: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各类投资主体的公平竞争。二是扩大投资领域开放。三是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四是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五是完善法制保障。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意义。
(1)建立自由贸易区,对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促进各类投资主体的公平竞争,有利于完善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4分)
(2)选择金融、航运、商贸、文化等服务领域扩大开放,对我国相关产业形成竞争压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第三产业实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化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4分)
(3)加大金融、航运、商贸、文化等服务领域扩大开放,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有利于培育我国相应的市场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有利于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有利于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升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有利于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4分)(如学生答出有利于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效果可酌情给分)